信息化战争论文(专业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06:18:06
信息化战争论文(专业15篇)
时间:2023-11-17 06:18:06     小编:文锋

总结让我们明白过往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依据。注意总结的时效性,及时做出总结以保持准确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一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前言。

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

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为。单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是指战争双方都企图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的实体摧毁、阻断敌方的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指挥控制系统免遭敌人类似的破坏。

信息武器主要具有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两特点。a、破坏信息系统。一种是指通过间谍和侦察手段窃取重要的机密信息;另一种是负面信息。输入负面信息有两条途径,即借助通信线路扩散计算机病毒,使它浸入到民用电话局、军用通信节点和指挥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并使其出现故障;也可以采用“逻辑炸弹”式的计算机病毒,通过预先把病毒植入信息控制中心的由程序组成的智能机构中,这些病毒依据给定的信号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里发作,来破坏计算机中的资源使其无法工作。b、影响人的心理。信息武器最重要的威力还在于对人的心理影响和随之对其行为的控制。据称,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依据阿拉伯世界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的特点,特别拟定的空中展现真主受难的全息摄影,以便使目击者遵从“天上来的旨意“劝说自己的教友停止抵抗。据说另有一种666号病毒在荧光屏上反复产生特殊的色彩图案,使电脑操作人员昏昏欲睡,萌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潜意识,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运行状态的急剧变化,直至造成大脑血管梗塞。

信息战将极大地促进情报收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拥有间谍飞机和携带照相机的无人侦察机用来侦察地面的敌人。在未来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微型传感大将被大量空投或秘密地置于地面。美国正在制作一种雪茄烟盒大小的无人空中飞行器,它可以“嗅出”作战对象所处的位置;可以秘密向敌军部队喷洒烟雾剂;可以秘密地在敌军的食物供应中投入化学剂;飞过敌军头上的生物传感器将根据敌人的呼吸和汗味跟踪敌军的行动位置,确定攻击目标。

利用信息战亦可弥补常规武装力量的不足。信息战能够先于武装冲突进行,从而避免流血战争,能够加强对一场兵刃相见的战争的控制能力。比如可将计算机病毒植入敌方可能会使用的武装系统中,武器的所有方面似乎是正常的,但弹头将不会爆炸;还可以在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中植入按预定时间启动的逻辑炸弹,并保持在休眠状态,等到了预定时间,这些逻辑炸弹将复活并吞噬计算机收据,专门破坏指挥自动化系统,摧毁那些控制铁路和军用护航线的电路,并将火车引到错误路线,造成交通堵塞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不战而驱人之兵的目标。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是一场没有痛苦的、计算机操纵的电子游戏”。

未来信息战将对非军事目标产生更大的威胁。未来战争可用计算机兵不血刃、干净利索地破坏敌方的空中交通管制、通讯系统和金融系统,给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混乱。信息战虽然凭借它的奇异技术或许能够避免流血或死亡,但信息战的打击面将是综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可以在敌国民众中引起普遍的恐慌,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信息战同其他形式的战争一样可怕。

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微处理器的运用,武装系统小型化,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将追踪和故军目标,航空母舰和有人驾驶的轰炸机可能过时。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负责处理命令的参谋人员的层次将大大减少。随着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来操纵的战场装备,他们与士兵之间的区别将变得模糊。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著。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时隔8年,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以瓦解塞族的电信基础设施。幸亏南联盟政府不具备太多的因特网基础,其军事信息似乎也并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其军事力量未遭受空前的削弱。

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

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为此,我们应当努力发展科技,做好打好一场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二

摘要: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一)定义与内涵。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是指一切与敌我双方军队、武器和作战有关的事实、过程、状态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被特定系统所接收和理解的内容。就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依赖程度而言,过去的任何战争都不及信息化战争。在传统战争中,双方更注重在物质力量基础上的综合信息化战争较量。

信息化战争作为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力量,以信息化作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其定义具有以下科学内涵:一是信息传递处理网络化,武器装备智能化,火力打击精确化;二是对抗活动在多维战场主要是太空、电磁、网络空间和认识领域进行;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四是对抗形式表现为体系与体系间的整体对抗。

1、信息成为战争的主导因素:不同的战争形态,战争体系中的制胜要素的不同的。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化”是核心,是关键,是信息时代战争的根本标志和主要特征。首先,信息已成为武器系统可军队作战效能的“倍增器”。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左右着武器装备战斗力的的释放效能。其次,信息优势成为信息化战争制胜的根本条件。信息优势对战争进程的影响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全面准确实时的情报信息将成为战争制胜的核心和基础;二是获取和保持信息优势将成为制胜的关键行动;三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高效运用时制胜的根本保证。再次,军事信息系统成为战争指挥与控制活动的基础,2、战争行动在多维化战场空间同时展开:20世纪之前的战争基本是在陆地和海洋进行,战场是平面的、一维的,一次大战后期开辟了天空战场,后来电磁空间又成为独立的战争争夺空间。至今,六维战场空间形成了,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形态由以陆、海、空、天、电磁等为主体的实体空间,向以网络,人的认知领域等为主体的虚拟空间。在信息时代,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的安全,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有能力夺取“虚拟领土”,是否有能力管辖好属于自己的“虚拟领土”。

3、信息化战争的体系与体系的一体化对抗: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指挥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总之,信息化战争中必须坚持一体化对抗的原则,搞好各个领域、各种作战力量、作战空间、作战行动和作战手段的协调配合,使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攻防手段、战场空间、信息情报都实现一体化,以整体力量制胜敌人。

作为一种崭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尚在发展之中,但传统的战争内涵被打破,呈现扩大化的趋势,即信息化战争使传统的战争目的、战争行动、战争层次、战争主体都发生了变化。从战争形态自身发展的规律和信息化军事变革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战场空间透明化。

2、作战行动实时化。

3、打击目标精准化。

4、力量运用高效化。

5、作战手段智能化。

6、制胜机理发生变革。

7、网络战将成为战略级战争样式。

军队组织将高度小型化、一体化、智能化:小型化一是体现在全球武装力量的总体规模越来越精干化。二是体现在各国军队的指挥体制日益扁平化。三是军队的内部比例科学化。一体化主要是指信息化战争中作战部队编成将打破军兵种界限,遵循“系统集成,合成一体”的原则,按任务需求进行诸军兵种合成的一体化编组。高度智能化一是指未来军队的指挥控制手段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二是指大量的智能化武器系统和平台将装备军队并投入作战。

二、正确对待信息化战争加强国防建设。

信息化战争登上人类战争的历史舞台,不但改变了人类进行战争的方式与理念,也必然要求世界各国将自身的国防建设推向新发展。只有正确认识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的国防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使我们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一)必须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概念。

1、要牢固树立信息化国防观念。信息化战争的胜利,仅有战争的正义性和民众及军队的抵抗精神是不够的,必须以强大的国防实力作支撑,才可能打赢信息化战争。

2、要牢固树立信息化人民战争观念。在信息化战争时代,人民战争依然是我们的根本优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信息化人民战争观念,坚持以人民战争思想作指导,探索信息化战争的制胜之道,坚持以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为依据,发展和创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3、要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观念。我们在加强国防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观念,在加强国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加强国家信息安全领导机构建设,建立和健全国家信息安全法规与制度,探索各种技术手段和行政措施,确保国家信息安全。

(二)必须将国防信息化建设融入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之中。

所谓信息安全,实质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内容。因此,公民应当自觉树立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观念,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遵守国家信息安全法规和制度,为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三)必须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

国防动员具有增强和改变战争力量的特有功能,动员的成效直接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日益成为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虽然拥有庞大的常备军,但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只有实施广泛深入的国防动员,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动员群众,把人民群众的伟力转化为战斗实力,夺取信息化战争的胜利。

(四)必须加快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步伐。

信息化本质上是国家战略能力的较量,而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我国当今的经济能力和信息能力还和世界强国存在巨大差距,为此,我国要加快国家战略能力建设,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信息能力,并把国家的战略能力和军事打击能力相结合,才能赢得信息化战争的胜利。

(五)必须创新信息化战争理论体系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不能沿用过去的东西,也不能照搬外军的理论,必须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战争理论体系。唯此,才能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纵观我国历史,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浮。我们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百年的沦落史,从1949年建国之后到2050年我们又将经历百年建设史。未来的五十年,我们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当前的世界眼光就是新军事变革,战略思维就是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运用。把信息化应用到国家的建设,进行电子政务,进行广播电视的网络化,通讯的网络化,对军队来讲就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把信息用在战争准备上。

信息化军事变革中的国防信息化是依托国家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作为其发展动力的,并植根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科技基础之中。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积累了雄厚的自主创新和生产能力,这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军民一体化的加速实施,中国的国防实力将更上一层楼。

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要以国家安全为己任,不要认为国防安全离自己很远,要时刻谨记身上的重担,自觉维护我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做出更多贡献。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催动下,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信息化战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其中,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的变化决定了不同战争形态的特性。主战兵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可分为四种战争形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纵观人类社会至今出现的战争形态可以看出,战争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其嬗变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成周期越来越短。

战争的时代特征决定于战争存在和发生的社会历史环境,战争的特点规律,是战争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当战争处在时代转换的过渡时期,只有抓住战争的时代特征,才能把握住认识战争特点规律总的方向。对信息化战争特点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军事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将信息化战争归纳为六大特点:。

1、战争工具——信息主导。

战争工具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2、战争力量——整体凝聚。

来看,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主导性要素,传统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地位下降。力量的凝聚,必须是在掌握制权优势。

3、战争时空——多维一体。

信息化战争仍然需要分别制权,各军兵种仍可继续主宰各自传统的作战空间,所不同的是在时间,空间和力量诸要素之间,必须统一标准,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体系。这样一个横向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建立起来之后,陆海空天电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将成为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在这个全维空间内,战场是流动的,信息是实时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等诸要素是融合的,力量的运用将非常灵活而且可调,可控。

4、战争实施——精确打击。

精确作战从量变到质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跨越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从近距厮杀到火力毁伤。第二,从面杀伤到点摧毁。第三,从精确摧毁到实时打击。

5、战争保障。

信息化战争中,侧重于智力,知识,信息,网络的综合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保障要素的融合与控制、保障。传统战争中,战场建设和战争动员是战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战争保障的情况下,战场建设将更具备军民两用特征,而且平时和战时必须实现快速转换。随着战争持续时间急剧缩短。

6、战争制胜——人机融合。

信息化战争中,人的智能与武器的性能融为一体,赋予武器以智慧和灵性。信息化武器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机器组件,而是具有人工智能,会思考,能判断,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打击目标的机器人。

我们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一个中心,八个特征",即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实时化,多维化,有限化,社会化,无人化等特征。

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挨打。所以,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因为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那种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空战场还是海战场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战争。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战场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四

摘要:生活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关键字:信息化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人才。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控制、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威慑作战。

信息化是新时期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发展方向,现代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战争转变为信息化战争。与传统机械化战争制胜理念相比,信息化战争以实施精确打击为首要选择,更强调控制敌人、瘫痪敌人,通过摧毁敌人的作战体系,达到巧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信息化战争不是孤立于冷兵器、热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讲究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我们说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实现新军事变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进行精确控制。什么是精确控制,精确控制就是像水龙头那样,一开哗哗的水流不断,一关就滴水不漏了。什么是综合集成呢?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都是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现在的新军事变革,就是要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联成系统,只有形成系统才能综合集成,综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带给我们的挑战首先是观念上的影响与冲击。因此,我们首先要顺应信息化战争的历史潮流,适应这种不可抗拒的变化,树立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观念,强化信息制胜意识,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先进的建设理念和指导方法,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战略能力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制胜基础。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依靠由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多种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战略能力。国家战略能力,是一个国家在需要进行战争或应对突发事件时所能调动的各种力量的综合,包括由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构成的综合国力。国家战略能力是军队实施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基础。因此,提高国家战略能力,对于打赢信息化战争具有决定性作用。

经济实力是国家战略能力和国防建设的基础。信息时代是经济全化的时代,信息时代造就了信息化战争。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广泛采取经济手段,国防经济活动、经济战、经济制裁等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手段。经济实力也是一国加强国防建设、发展各种高精尖武器、建立现代化军队的基础。因此,在和平时代,我们应该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壮大经济实力,并以经济实力为依托,加强国防建设,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奠定坚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与战争成败有着密切联系。政治对国防有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国家的政治指导思想和路线,决定国防的方向、方针和原则。因此,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政治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宣传等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在战时凝聚全体国民的凝聚力、向心力,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加强心理战,什么心理战,太空战,机动战,电子战乃至虚拟世界的网络战,一开始就全方位的面临,没什么充裕的准备时间.而且要打,就贯穿整个战争的始终.非接触作战和接触作战同等重要.所以一场这样的信息化战争是极度考验一个国家的战争意志的.和未来信息化战中的需要。

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打造一支适应信息战争的精锐之师是我们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经之路。我军在加强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必须趁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发展之势,实现军队信息化建设跨越式。

一、军队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吸纳和利用国民经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积极主动地谋求新发展。

二、坚持以清晰的思路统筹军队建设信息化转型。

三、大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要在信息化作战平台、专用信息武器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

四、努力提高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效应。

五、必须保持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正确处理好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七、大力加强数字化建设和数字化战场的建设。

综上所述,为了在信息化时代打赢信息化战争,我们在加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同时,必须秉承人才强国兴军的理念,大力发展军事科技,实现我军由机械化军队向数字化和信息化军队转型,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和理论改革,使我军朝着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奋勇前进!

参考文献:

通信1102柯一凡2013.6.16。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五

摘要:工业时代或工业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机械化军队,信息时代或信息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信息化军队。21世纪伊始,美国国防部开始推进“军事转型”,明确提出要把工业时代的军队形态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形态。在美国的带动下,英、法、德、日、印等国也纷纷效仿,加快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使机械化军队迅速向信息化军队转变,将新军事革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信息化;军队管理;理论创新。

未来信息条件下的作战将是陆、海、空、天多维一体化的综合较量,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机械化战争逐渐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是当前战争形态发展的大趋势。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军事表现,是信息时代的战争样式,代表着军事形态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战争尽管是机械化战争之后出现的全新战争形态,但仍属于热兵器战争,是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信息化“有机功能”取代机械化“专业能力”的主导地位。

从蒙昧时代到工业时代,战争演变的轨迹是不断提升武器的杀伤力,一部战争发展史也可以解读为一部武器杀伤力不断增长的纪录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械化战争在日臻完善的同时,发展潜力也在日渐枯竭,各类武器装备性能的关键参数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极限。随着核武器的出现与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主要性能的极限化,这意味着依靠提升武器的机动性能和杀伤力来增加作战效能的方式已经走向了一条死胡同。

机械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在动能方面的独立性,即武器平台机动力与火力的专业化延伸;信息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武器与目标的相互作用力,即整体的结构力与信息力的有机化聚合。

(二)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为战场博弈的焦点。

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信息力和结构力是战场博弈的焦点。其本质区别在于: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火力和机动力,而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则是信息力和结构力。这表明作战方式和杀伤机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1、信息力。信息力是指信息在战争实践中与信息使用主体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一方面是信息承载着战场各要素的属性,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产生战场感知;另一方面是信息功能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为信息战提供作战能量。

2、结构力。结构力是军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有机联系所形成的组织合力。军队因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建成全军性综合军事信息网络系统后,而使其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和军事理论实现科学合理的整合,使系统产生有机的协同性,战斗力从机械化战争的加法式叠加,转变为各要素乘法式的相互作用,这一转变产生了质的飞跃。

3、未来信息作战以控制信息力和结构力为中心,即控制作战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未来的信息作战中,信息力与结构力既是战斗力发挥的源头,又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致命弱点。从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军队信息力和结构力的巨大作用。信息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战场信息优势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一方面,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技术使战场透明度不断提高,整体协同性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也将日益增加对电子系统和系统整体协同性的依赖。依赖程度越高,潜在的危害就越大。

4、谋求最大的整体结构合力。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军队的组织体制改革,以求实现作战力量功能上优势互补,以追求最大的整体结构合力。首先是军政军民一体化,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相结合;其次是主要作战力量一体化,军兵种界限被逐步打破,将根据需要重组作战力量,合理编成联合部队,构建深度联合的一体化作战力量结构体系;再次是各种作战行动的一体化,将战略、战役、战术作战行动,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行动,信息战、网络战、心理战行动融为一体。同时,将“硬杀伤”与“软杀伤”相结合,火力打击和特种作战相结合,全纵深立体作战与精确打击相结合,构成多元一体的作战行动体系结构。

(三)“有形”空间延伸至“无形”空间。

1、信息化战场空间全维嬗变。信息化作战的战场空间包括“有形”和“无形”两大部分,在机械化依赖的陆、海、空三维有形空间基础上,增加了电磁、网络、意识等无形空间。战场空间由传统定义的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四维空间延伸,进而拓展到电磁、网络、意识等非传统定义的空间领域。“无形”空间的战略思想在对抗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2、信息化战场空间有机性增强。信息化作战各维度战场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增强,原本分散孤立的战场被有机统一的战场所取代。一是有形物理空间尺度相对缩小,战场态势变化加快。在信息化作战中,信息以光速传播,精确制导武器能以数倍声速打击万里之遥的目标,军队能在数十小时内部署到全球任何地点,定向能武器系统能以光速击毁战场上的目标;二是战场空间封闭性变小,作战范围增大。陆、海、空、天等物理空间范围都有其“硬界限”,而电磁、意识领域等虚拟空间则表现出其“软界限”的特征。作战行动既要在物理战场展开,又要在虚拟战场进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四)政治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力明显增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术行动、战役指挥、战略决策,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个鲜明特征。对战争目的进行有效限制,并将战争行动严格控制在政治目的许可的范围内,是局部战争的普遍规律。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增加了政治对战争的可控性;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增加了政治对战争控制的有限性。

当今世界新的军事变革是以信息为“基因”,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其核心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其最终结果是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转化为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与样式,它给军队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挑战。总的来说,信息化战争使军队管理面临的挑战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战争形态转变迫使军队管理思维模式改变。工业时代背景下的机械化战争是以“分解还原原理”为指导的机械思维模式,把战争看作是一台没有生命力的机器,可以通过分解还原的思维方式,把战争细分成若干个阶段步骤,若干个细小区域,通过子系统完成任务的叠加,还原战争任务的结果。然而系统的功能是整体的属性,不是部分的属性,也不是要素的属性。系统的功能由整体的结构决定,功能与结构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工业时代的“分解还原”思维模式是一种相对初级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对信息化战争的指导,当然也更不能用“分解还原”的思维模式指导信息化战争的军队管理。由于战争形态的转变,迫使军队的管理思维模式转变,由“分解还原”的机械思维模式,向“有机协同”的系统思维模式转变,以适应新型的信息化战争需要。

第二,战争空间维度的拓展促进军队管理维度延伸。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受“分解还原”思维模式的影响,军队管理从有形的视角出发,把管理系统机械的分为主体与客体两个维度。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把人物质化,管理者以组织绝对的权威性控制被管理者的行为。同时,把战争从时间、空间、任务等方面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配备一定的兵力,主要以追求数量、规模优势,着眼于通过消灭对方有生力量赢得战争胜利。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战争空间维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嬗变,从“有形”向“无形”拓展,由原来的“陆、海、空”三维发展为“陆、海、空、天、电磁、网络、认知”等多维战场空间。随着战场空间的嬗变,决定信息化战争的因素也发生了改变,由机械化作战依赖机动力与火力转变为信息化作战依靠信息力与结构力。信息化战争的取胜方式也转变为主要追求质量、效能优势,着眼于瘫痪对方作战体系和战争潜力,摧毁对方战争意志赢得胜利。信息化战争促使战场空间的嬗变,也迫使军队管理的维度必须拓展与延伸。

第三,作战要素整体化要求军队管理有机化。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模式下,军队管理注重有形实体管理,把管理对象分解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形式,把管理要素分解为孤立静止的机械部分,管理的实质目的是通过把这些机械的部分从无序状态规范调节成有序状态的,以便于管理主体的指挥控制。信息时代,在信息力的作用下,各作战单元被链接成无缝隙的有机整体,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了影响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同时由于信息战争带来的空间拓展,有形的管理对象其形式更是千变万化,管理跨度成倍增加。因而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单元的整体化要求军队管理对象需要有机化,从管理孤立静止的实体向管理动态的有机联系转变,从管理单一个体的能量资源向管理能量的相互作用延伸。

第一,军队管理思维模式转变的需求。工业时代军队管理一直沿用“分解还原”思维模式,它属于典型的西方线性思维。从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来看,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工业时代的线性思维模式显然不够用,它迫切要求军队管理的思维模式转变,从线性抽象思维向非线性系统思维转变。无论是具体管理者,还是作为整体的军队管理体系,都不应该把思维停留在线性思维的阶段。线性思维在实际认识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大的局限性,军队的管理需要在认识上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用动态有机系统的角度审视信息时代的特征与军队管理的联系,运用非线性的动态系统思维模式来指导管理活动实践,构建一个与信息时代同步的有机管理体系。

第二,军队管理维度延伸的需求。传统的管理概念认为:管理是领导者和管理者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依据有关的理论原则、法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手段,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所进行的有效的组织计划和协调控制活动。从而可以看出,工业时代的军队管理是平面的二维管理模式,即管理主体(人或组织)与管理客体(对象)。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战争空间维度从根本上发生了嬗变,从“有形”向“无形”拓展,从“三维”到“多维”。各作战要素通过网络平台的链接,增强了军队整体系统的结构力,使一名普通的战士可以和最高指挥员相互联系。因此,军队高度的组织性和信息时代的有机系统化,迫使我们用动态系统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军队管理系统的结构,从促进事物动态变化的角度思考军队管理的维度划分。

第三,军队管理目标向系统化转变的需求。强制性是军队管理的必要特点之一,但也正由于这种强制性使传统军队管理趋向命令式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管理目标、轻管理全程。科学发展观要求军队管理在关注管理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和初始的管理;要求军队的管理不能再是过去那种只管结果,不管过程的盲目行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作战样式和打击目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过去的毁灭性打击转变为系统性的瘫痪式损伤,由消灭实体到摧毁联系。由于作战样式与打击目标的变化,促使与之相应的战斗力转变,由火力与机动力向火力、机动力、信息力和结构力形成的合力转变。这种变化也迫使军队管理的目标发生变化,使军队管理目标向系统化转变,以管理促进组织系统的战斗合力提升。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六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前言。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催动下,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信息化战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其中,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的变化决定了不同战争形态的特性。主战兵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可分为四种战争形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纵观人类社会至今出现的战争形态可以看出,战争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其嬗变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成周期越来越短。

战争的时代特征决定于战争存在和发生的社会历史环境,战争的特点规律,是战争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当战争处在时代转换的过渡时期,只有抓住战争的时代特征,才能把握住认识战争特点规律总的方向。对信息化战争特点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军事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将信息化战争归纳为六大特点:。

1、战争工具——信息主导。

战争工具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2、战争力量——整体凝聚。

来看,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主导性要素,传统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地位下降。力量的凝聚,必须是在掌握制权优势。

3、战争时空——多维一体。

信息化战争仍然需要分别制权,各军兵种仍可继续主宰各自传统的作战空间,所不同的是在时间,空间和力量诸要素之间,必须统一标准,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体系。这样一个横向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建立起来之后,陆海空天电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将成为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在这个全维空间内,战场是流动的,信息是实时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等诸要素是融合的,力量的运用将非常灵活而且可调,可控。

精确作战从量变到质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跨越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从近距厮杀到火力毁伤。第二,从面杀伤到点摧毁。第三,从精确摧毁到实时打击。

5、战争保障。

信息化战争中,侧重于智力,知识,信息,网络的综合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保障要素的融合与控制、保障。传统战争中,战场建设和战争动员是战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战争保障的情况下,战场建设将更具备军民两用特征,而且平时和战时必须实现快速转换。随着战争持续时间急剧缩短。

6、战争制胜——人机融合。

信息化战争中,人的智能与武器的性能融为一体,赋予武器以智慧和灵性。信息化武器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机器组件,而是具有人工智能,会思考,能判断,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打击目标的机器人。

我们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一个中心,八个特征",即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实时化,多维化,有限化,社会化,无人化等特征。

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挨打。所以,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因为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那种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空战场还是海战场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战争。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战场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七

摘要:信息化是未来战争的主要特点之一,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障。对军事技术自主创新进行了内涵分析,阐述了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加强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等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部措施。

关键词:军事技术;自主创新;信息化战争。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受到这些高新科技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如何在日渐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获得自身的优势,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速度以及安全的`关键所在。实践表明,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占领高新技术制高点,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战略思想,这是对自主创新在国家战略和发展道路层面的释义。此外,自主创新从微观层面来看,其指的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方式,一般来说,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是指原始创新,也就是从基础的原理、理论出发,通过创新而获得的新的科学发现以及发明成果;二是指整合创新,也就是通过对现有的各种技术进行统一整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技术成果;三是吸收创新,也就是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再创新,形成新的科技成果的一种创新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首先,原始创新是提高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源动力,大多数科学技术质的飞跃均是来自于原始创新。而整合创新是基于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将新老技术、国内外技术的有机融合,以一些有着较强的技术关联性的重大产品或者项目为实施对象,实现对关键技术难题的突破或者技术的变革。最后,吸收创新则是对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以迅速地提高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其是原始创新和整合创新的延伸和发展。

作为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应用,军事技术的概念涵盖军事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全部武器装备,以及这些武器装备的研制、设计、操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军事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实力的提高,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军事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能在科技竞争中获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的安危。军事技术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向世界范围的先进技术进行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军事技术的原始创新、整合创新和吸收创新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的突破,进而能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的军事技术创新要求在独立掌控创新目标的前提下,致力于在相关军事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不断提高军事技术相关设备的技术水平,形成先进、尖端的军事技术设施,不断优化和完善军事技术装备体系,进而提高军事技术装备对军队的保障能力,最终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并且形成军事技术持续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一,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的良好体现。马克思提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被应用于军事目的,那么这些技术将会不受指挥官意志的控制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技术决定战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观点的提出,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内在规律。我国也提出要围绕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提升。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战争观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工业的现代化为军事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完全依靠国外技术的引进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来促成我国现代化工业的转型并解决军队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形成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三,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中,科学技术的直接引进面临着较大的限制和困难,工业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的引进难度日益加大,军事技术的核心技术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必须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投入经费对相关的核心技术进行突破,并且探索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互动,掌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主动权。

3.1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增强科技竞争实力。

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取得实质性进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开展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源动力。推进军事技术自主创新,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对军事技术相关的新思想、新原理、新概念、新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为军事技术的不断变革、提高军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保障。现阶段,经过我国军事科技人员的长期努力,我国的军事技术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整体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下一步,要再加大对军事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国家高新技术研究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3.2加强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

在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实践中,科技型人才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新知识的创造和新技术的发明,研制出代表先进科技的武器装备,形成武器装备不断升级换代的良性循环体系。同时,将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有机融合,将国防科研与社会科技、资本相结合,实现军事技术相关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完善军队科技体制,以便军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事业,更好地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事科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阵.现代军事技术异化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王璐,曾华锋.从战争工具到战略符号的军事技术[j].湖南社会科学,2012,(06).

[3]曾华锋,姚弘芹.军事技术转型特点[j].国防科技,2002,(04).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八

摘要:工业时代或工业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机械化军队,信息时代或信息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信息化军队。21世纪伊始,美国国防部开始推进“军事转型”,明确提出要把工业时代的军队形态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形态。在美国的带动下,英、法、德、日、印等国也纷纷效仿,加快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使机械化军队迅速向信息化军队转变,将新军事革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信息化;军队管理;理论创新。

未来信息条件下的作战将是陆、海、空、天多维一体化的综合较量,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机械化战争逐渐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是当前战争形态发展的大趋势。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军事表现,是信息时代的战争样式,代表着军事形态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战争尽管是机械化战争之后出现的全新战争形态,但仍属于热兵器战争,是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信息化“有机功能”取代机械化“专业能力”的主导地位。

从蒙昧时代到工业时代,战争演变的轨迹是不断提升武器的杀伤力,一部战争发展史也可以解读为一部武器杀伤力不断增长的纪录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械化战争在日臻完善的同时,发展潜力也在日渐枯竭,各类武器装备性能的关键参数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极限。随着核武器的出现与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主要性能的极限化,这意味着依靠提升武器的机动性能和杀伤力来增加作战效能的方式已经走向了一条死胡同。

机械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在动能方面的独立性,即武器平台机动力与火力的专业化延伸;信息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武器与目标的相互作用力,即整体的结构力与信息力的有机化聚合。

(二)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为战场博弈的焦点。

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信息力和结构力是战场博弈的焦点。其本质区别在于: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火力和机动力,而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则是信息力和结构力。这表明作战方式和杀伤机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1、信息力。信息力是指信息在战争实践中与信息使用主体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一方面是信息承载着战场各要素的属性,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产生战场感知;另一方面是信息功能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为信息战提供作战能量。

2、结构力。结构力是军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有机联系所形成的组织合力。军队因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建成全军性综合军事信息网络系统后,而使其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和军事理论实现科学合理的整合,使系统产生有机的协同性,战斗力从机械化战争的加法式叠加,转变为各要素乘法式的相互作用,这一转变产生了质的飞跃。

3、未来信息作战以控制信息力和结构力为中心,即控制作战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未来的信息作战中,信息力与结构力既是战斗力发挥的源头,又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致命弱点。从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军队信息力和结构力的巨大作用。信息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战场信息优势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一方面,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技术使战场透明度不断提高,整体协同性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也将日益增加对电子系统和系统整体协同性的依赖。依赖程度越高,潜在的危害就越大。

4、谋求最大的整体结构合力。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军队的组织体制改革,以求实现作战力量功能上优势互补,以追求最大的整体结构合力。首先是军政军民一体化,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相结合;其次是主要作战力量一体化,军兵种界限被逐步打破,将根据需要重组作战力量,合理编成联合部队,构建深度联合的一体化作战力量结构体系;再次是各种作战行动的一体化,将战略、战役、战术作战行动,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行动,信息战、网络战、心理战行动融为一体。同时,将“硬杀伤”与“软杀伤”相结合,火力打击和特种作战相结合,全纵深立体作战与精确打击相结合,构成多元一体的作战行动体系结构。

(三)“有形”空间延伸至“无形”空间。

1、信息化战场空间全维嬗变。信息化作战的战场空间包括“有形”和“无形”两大部分,在机械化依赖的陆、海、空三维有形空间基础上,增加了电磁、网络、意识等无形空间。战场空间由传统定义的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四维空间延伸,进而拓展到电磁、网络、意识等非传统定义的空间领域。“无形”空间的战略思想在对抗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2、信息化战场空间有机性增强。信息化作战各维度战场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增强,原本分散孤立的战场被有机统一的战场所取代。一是有形物理空间尺度相对缩小,战场态势变化加快。在信息化作战中,信息以光速传播,精确制导武器能以数倍声速打击万里之遥的目标,军队能在数十小时内部署到全球任何地点,定向能武器系统能以光速击毁战场上的目标;二是战场空间封闭性变小,作战范围增大。陆、海、空、天等物理空间范围都有其“硬界限”,而电磁、意识领域等虚拟空间则表现出其“软界限”的特征。作战行动既要在物理战场展开,又要在虚拟战场进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四)政治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力明显增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术行动、战役指挥、战略决策,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个鲜明特征。对战争目的进行有效限制,并将战争行动严格控制在政治目的许可的范围内,是局部战争的普遍规律。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增加了政治对战争的可控性;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增加了政治对战争控制的有限性。

当今世界新的军事变革是以信息为“基因”,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其核心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其最终结果是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转化为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与样式,它给军队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挑战。总的来说,信息化战争使军队管理面临的挑战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战争形态转变迫使军队管理思维模式改变。工业时代背景下的机械化战争是以“分解还原原理”为指导的机械思维模式,把战争看作是一台没有生命力的机器,可以通过分解还原的思维方式,把战争细分成若干个阶段步骤,若干个细小区域,通过子系统完成任务的叠加,还原战争任务的结果。然而系统的功能是整体的属性,不是部分的属性,也不是要素的属性。系统的功能由整体的结构决定,功能与结构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工业时代的“分解还原”思维模式是一种相对初级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对信息化战争的指导,当然也更不能用“分解还原”的思维模式指导信息化战争的军队管理。由于战争形态的转变,迫使军队的管理思维模式转变,由“分解还原”的机械思维模式,向“有机协同”的系统思维模式转变,以适应新型的信息化战争需要。

第二,战争空间维度的拓展促进军队管理维度延伸。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受“分解还原”思维模式的影响,军队管理从有形的视角出发,把管理系统机械的分为主体与客体两个维度。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把人物质化,管理者以组织绝对的权威性控制被管理者的行为。同时,把战争从时间、空间、任务等方面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配备一定的兵力,主要以追求数量、规模优势,着眼于通过消灭对方有生力量赢得战争胜利。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战争空间维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嬗变,从“有形”向“无形”拓展,由原来的“陆、海、空”三维发展为“陆、海、空、天、电磁、网络、认知”等多维战场空间。随着战场空间的嬗变,决定信息化战争的因素也发生了改变,由机械化作战依赖机动力与火力转变为信息化作战依靠信息力与结构力。信息化战争的取胜方式也转变为主要追求质量、效能优势,着眼于瘫痪对方作战体系和战争潜力,摧毁对方战争意志赢得胜利。信息化战争促使战场空间的嬗变,也迫使军队管理的维度必须拓展与延伸。

第三,作战要素整体化要求军队管理有机化。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模式下,军队管理注重有形实体管理,把管理对象分解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形式,把管理要素分解为孤立静止的机械部分,管理的实质目的是通过把这些机械的部分从无序状态规范调节成有序状态的,以便于管理主体的指挥控制。信息时代,在信息力的作用下,各作战单元被链接成无缝隙的有机整体,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了影响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同时由于信息战争带来的空间拓展,有形的管理对象其形式更是千变万化,管理跨度成倍增加。因而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单元的整体化要求军队管理对象需要有机化,从管理孤立静止的实体向管理动态的有机联系转变,从管理单一个体的能量资源向管理能量的相互作用延伸。

第一,军队管理思维模式转变的需求。工业时代军队管理一直沿用“分解还原”思维模式,它属于典型的西方线性思维。从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来看,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工业时代的线性思维模式显然不够用,它迫切要求军队管理的思维模式转变,从线性抽象思维向非线性系统思维转变。无论是具体管理者,还是作为整体的军队管理体系,都不应该把思维停留在线性思维的阶段。线性思维在实际认识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大的局限性,军队的管理需要在认识上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用动态有机系统的角度审视信息时代的特征与军队管理的联系,运用非线性的动态系统思维模式来指导管理活动实践,构建一个与信息时代同步的有机管理体系。

第二,军队管理维度延伸的需求。传统的管理概念认为:管理是领导者和管理者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依据有关的理论原则、法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手段,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所进行的有效的组织计划和协调控制活动。从而可以看出,工业时代的军队管理是平面的二维管理模式,即管理主体(人或组织)与管理客体(对象)。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战争空间维度从根本上发生了嬗变,从“有形”向“无形”拓展,从“三维”到“多维”。各作战要素通过网络平台的链接,增强了军队整体系统的结构力,使一名普通的战士可以和最高指挥员相互联系。因此,军队高度的组织性和信息时代的有机系统化,迫使我们用动态系统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军队管理系统的结构,从促进事物动态变化的角度思考军队管理的维度划分。

第三,军队管理目标向系统化转变的需求。强制性是军队管理的必要特点之一,但也正由于这种强制性使传统军队管理趋向命令式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管理目标、轻管理全程。科学发展观要求军队管理在关注管理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和初始的管理;要求军队的管理不能再是过去那种只管结果,不管过程的盲目行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作战样式和打击目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过去的毁灭性打击转变为系统性的瘫痪式损伤,由消灭实体到摧毁联系。由于作战样式与打击目标的变化,促使与之相应的战斗力转变,由火力与机动力向火力、机动力、信息力和结构力形成的合力转变。这种变化也迫使军队管理的目标发生变化,使军队管理目标向系统化转变,以管理促进组织系统的战斗合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保存.外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解放军出版社,2008.

2、王立强.信息化条件下外军数据链应用研究[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王安.军事管理革命[m].长江出版社,2005.

5、吴友富.现代西方管理学的危机[j].招商周刊,2006(25).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九

摘要:军事理论课是高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德育功能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作用。本文从高校军事理论课对大学生德育意义出发,为提升大学军事理论课程的有效性提出相关策略,更多军事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军事论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一所大学,一个好的军事教员,往往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军事理论课的整体印象和感受。军事理论课是大学生必修课程,是大学生入学第一门要掌握的公共课;学习军事理论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想学生的国防意识,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军队优良的传统。

在高等院校开设军事理论课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明确自身理想信念和前进方向,为保卫祖国贡献力量。学习军事理论课,培养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同时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第一时间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关键时刻可以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将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出来。在当下,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使个人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可以调动全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摒弃集体主义。我国一直坚持和维护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它在我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也体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奉献社会,回报祖国,保卫国家,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的正确价值取向。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而不能随意为之。具体而言,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时代性原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军事理论课需要根据社会军事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更新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军事理论课在教学中,务必紧跟时代,找准学生希望了解的知识点,对于当下新闻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授课课堂的质量。

2.2针对性原则。

当今社会信息量大,网络得到普及,这使得大学生了解知识更便捷、更快速,同时也使得他们的理解力更强,接受能力更强,对待不断更新的新知识、新热点更加有浓厚的求知欲和感受力。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学要有新思路,要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接轨,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军事理论教学,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用新的知识理念解释新的热点新的故事,用新的知识引导学生的思考。由于军事理论课包含较多的交叉学科,而每一个专业的学生又有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知识储备,兴趣点不尽相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的关注点有所不同。文科生对于军事理论课的古今军事思想比较感兴趣,而工科理科生则可能对高科技军事和信息化军事感兴趣。因此,军事理论课教员必须要根据所带学生的专业背景,有的放矢,合理分配内容。要抓住学生最关心,最想知道的信息,有重点的抓住学生关注的热会热点,将最前沿的知识问题带到课堂的教学中去。

2.3时效性原则。

军事理论课在教学当中确实存在时过境迁、时效性不强的问题。面对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军事科学技术,中国军事信息化不断加强,军事理论课也因此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走在军事理论、军事思想的前沿,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最新最热点的军事理论,国际形势、军事技术讲给学生,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因此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遵循时效性原则,为学生传递最新的国际战略形势、国际热点、最新式的武器装备、最新式的战法战略等等,紧扣时代特征。

2.4启发性原则。

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必须以启发性的原则作为改革指导原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的分析问题,使国防教育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国家民族到达危难的时候的危险性和紧迫性,感受到国家必须要发展才能有出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使他们产生发愤图强,不断进取的心态。

3.1第一节课引人入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句话叫:万事开头难;好的事情,一般都有一个好的开始,实际上在教学中也是如此。一节新课的开始,我们往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或者以一个小故事展开课程,或者讲一个实际案例,或是以一个小视频导入,让学生有情感上的共鸣。例如讲古代军事思想,一般开头比较枯燥,尤其是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是在夏商周时期,一般教员会一带而过,学生一般也听得了然无趣。实际上我们可以以当时一场战役如:鸣条之战、牧野之战等等典故或者神话故事开场,引起学生兴趣,这样就使得学生带着(下转第156页)(上接第153页)期待的心理进入到课程钟来。

一般在第一节课程当中,教员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是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打开渴求知识的心理大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引入要讲授的知识,顺利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当然,我们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找寻合理的切入点,在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时候,适时采用悬念式,视频开启式等方法,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3.2教学内容精挑细选,吸引学生注意力。

现在很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上都是以军事思想,中国周边环境,中国国防,军事高技术,军事信息化等内容,无论教材如何改动,但是大方向是基本没有改动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本的内容掌握好其中知识的深浅,精选教学内容。例如军事高技术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抓住军事高技术的几大特点,进行讲授,从而也可以引出其在军事上的应用,一举两得。教员根据课本上的不同内容,讲清重点问题,讲透难点问题。再如军事思想这一章,中国古代现代军事思想,国外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军事思想等内容很多,在一节课中讲完,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从其中一个点下手,从军事思想的延续方面进行扩展,以古代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延续为核心进行主要讲述,分析出我国军事思想的核心,并交待出其他军事思想的特点,这样以点带面,就可以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3.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共鸣。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过程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员不再是把现有的军事理论知识填鸭式的塞给学生,而是通过设问,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这就可以使得学生可以从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理论中提炼出新的理论和感悟。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员在不停的说,学生在听,我们可以采用这个方法。例如讲到孙子兵法这个部分的时候,在讲授之前我们可以提问:我国由一位军事家是站在二战最前线,指挥了一场成功的大战,请问他是谁?之后我们可以回答,这个人是孙武,他的所著的孙子兵法中的计谋被二十多个国家沿用至今等等。

在授课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课堂的表现,出现兴致不高,或者没有理解讲授的内容时候,要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课堂提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把讲台交给学生,军事的魅力在于交流和探秘,交流中能通过灵活的语言形式更能让人接受,而好奇心能在揭秘军事事件上起到很大的作用,不论是研究过往的军事战役,还是交流现在的全球军事形式,对学生都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2007.

[2]艾跃进.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目标化教学及方法[j].高校理论战线,2004(10).

[3]辛维刚.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j].国防,2006(10).

[4]罗朝晖.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深讨[j].科技咨询,2007(11).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

信息是泛指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以及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含义和效用。

2、信息的特征?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

3、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简单地说,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主要有三条战线,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经济战线。

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建立一个确保包括军队成员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使用的、极大容量的信息网络,通过对军事信息的收集与积累、军事信息的处理与流通、军事信息的控制与利用,使部队的建设、训练和作战方式都发生根本的变化,极大地全面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5、信息战、信息作战的定义:

信息战是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保护己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同时,对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打击的一种作战样式。

信息作战是是为夺取和保持战场信息优势或破坏敌人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的一种作战行动。

6、请你谈谈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的多维化体现在哪几方面?(论述题)。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随着人类认知领域的不断扩展,战争空间也在不断扩大。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相比,其战场空间已由地面、海洋和空中向外层空间、网络空间及心理空间等领域扩展,使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呈现出多维化的特征。

(一)外层空间。

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监控、信息传输、导航定位、精确制导等,主要都依赖外层空间的卫星来支持,这已经被近几场局部战争所证明。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国的军事情报70一90%是由太空侦察系统获得的;每当美军要发起新一轮攻击时,都要事先向作战地区上空调集10一20颗军事卫星。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了夺取信息优势,在600公里一800公里的外层空间,部署了多达116颗各类卫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太空所具备的独特的优越性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强化。没有制天权,就不可能掌握制信息权和制空权,也就没有制海权和制陆权。可以说,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制胜权。为了争夺太空的控制权,太空信息战、太空反卫星战、太空反导战等一些新的太空作战样式应运而生,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行动,使争夺太空优势的斗争变得更为激烈。

(二)电磁空间。

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在信息化战争中,电子目标星罗棋布,无论是电台、雷达、通信卫星等各种电子装备,还是地面开进的坦克、海上游弋的舰艇、空间格斗的战机等各种作战兵器,它们都能成为电磁波的发射源,使各种电磁波纵横交错,在广阔的空间中形成密集的电磁频谱网,确保了对各军兵种部队的指挥控制。信息化战争中电磁空间的极端重要性,使得敌对双方在电磁空间里的对抗更加激烈。近几年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战争一旦爆发,两军对抗往往先从无形的电磁空间里展开。如海湾战争实施空袭前几小时,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就开始了对伊军实施强烈的电磁干扰和压制,可谓兵马未动,电子先行。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部署和使用了上百架电子战飞机和大量进攻性电子器材,对伊军展开了强大的电子攻击战,使伊军指挥系统瘫痪,有250部制导雷达、炮瞄雷达、目标引导雷达等被摧毁。

(三)网络空间。

个巨大的遍布全球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出现,使地理上的距离概念和国家之间的地理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也给信息化战争带来了新的作战空间,出现了网络空间战这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在网络空间里,通过计算机病毒、芯片攻击和网络“黑客”入侵等手段,可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实施攻击,达到瘫痪敌指挥控制系统、削弱甚至使敌整个部队丧失战斗力的目的。科索沃战争中,无形的“黑客”曾使美国白宫的网络服务器瘫痪数小时;北约空袭开始后,总部的网站每天都收到来自攻击者的数以万计的电子邮件,严重阻塞了网络线路;巴尔干地区的一台电脑每天向北约总部发出2000封电子邮件,其中包含各种大大小小的电脑病毒。

(四)心理空间。

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交战双方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各自系统的最大整体作战能力,这就使一体化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作战力量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中,通过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可以将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各种作战能力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体化作战力量。第一,武器装备一体化。采用“横向技术一体化”技术,从横向上对现有武器系统进行改造或改进,使其具备通用性、联动性,从而更便于从传感器到射手之间、各武器系统之间、各作战部队之间的信息流动,使武器装备在横向联结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大幅度地提高武器装备系统的整体效能。第二,诸兵种合成一体化。在各军种内部,不断提高部队的合成程度,使作战部队、作战支援部队、勤务保障部队紧密合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提高作战系统的整体作战能力。第三,诸军种联合一体化。在各军兵种之间,通过建立一体化信息网络和联合指挥机制,铲平各军种相互独立的“烟囱”,实现诸军种作战力量一体化。

(二)作战行动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中的主要作战样式,是两个以上的军种按照总的企图和统一计划,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共同进行的联合作战,其作战行动具有一体化的特征。由于军兵种专业越来越多,作战行动的系统整体对抗特征越来越强,各种作战行动的相关性更加密切。空中作战行动需要来自太空的卫星、地面的雷达、海上的防空等系统的支援;地面作战需要来自空中和海上的火力支援;海上作战需要有制空权的掩护和制信息权的保障;等等。与此同时,各种作战力量的传统分工趋于模糊,攻击战术目标,有时要动用战略手段;打击战略目标,有时仅需要战术力量;进攻和防御界线趋于模糊,在加强对敌人进攻作战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己方作战力量的防护,攻防节奏转换很快;软打击和硬摧毁融为一体,软打击是实施硬摧毁的重要保障,硬摧毁必须在软打击行动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实施。这些变化说明,单一军种的独立作战正在逐渐消失,空地一体、海空一体、陆海空天一体的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已成为作战的基本样式,信息化战争已经呈现出十分鲜明的一体化特征。

(三)作战指挥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中,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一体的c41sr系统,为作战指挥提供了准确的战场情报、快速的通信联络、科学的辅助决策、实时的反馈监控,从而使树状的指挥体制将逐渐被扁平网络化的指挥体制所代替,使作战指挥实现了一体化。一是战略指挥、战役指挥和战术指挥一体化。战略指挥为战役、战术指挥提供更加科学和明确的作战指导,同时战役、战术指挥为战略指挥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情报和建议。二是情报、决策和控制一体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收集处理情报、制定作战决策和实施战场控制这样一个指挥周期,使各种指挥活动十分顺畅地融为一体。三是诸军兵种作战指挥一体化。通过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使诸军兵种作战指挥实现统一决策、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协调一致和情报共享。

(四)综合保障一体化。

保障军队为遂行各种任务而采取的各项保证性措施与进行的相应活动的总称,可分为作战保障、后勤保障、装备保障、政治工作保障等不同的类型。在机械化战争中,各种保障行动是相对独立的,而信息化战争中,各种保障由分离走向了一体化。以后勤保障和装备保障为例,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联合作战要求,各军兵种后勤和装备保障,必须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行动,实行联合一体化保障,这样才能发挥后勤和装备保障的整体效能。二是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指挥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三是精确化。主要表现在:精确打击、精确侦察、定位和控制、精确保障;四是快速化。主要表现在:作战指挥快、部队机动快、打击速度快;五是非接触。主要表现在:远距离攻击、隐身攻击、无人攻击、信息攻击。

7、信息化战争、信息战、信息作战这三者有什么区别?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信息战是一种作战样式,信息作战是一种作战行动。它们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含义。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战争信息化的出现。

(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战争将主要有三条战线,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在三条战线上以有形(暴力)和无形(非暴力)两类方式进行。形式取决于战争环境和所要达到的目的。,(5)、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经济因素是信息化战争的基础。要想赢得21世纪的信息化战争,必须在科技、经济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是先进的军事理论是战争的灵魂。要想赢得21世纪的信息化战争,必须高度重视军事理论的开拓创新。

三是信息化战争追求是对战争的有效控制能力。要想赢得21世纪的信息化战争,必须努力提高对战争的有效控制能力。

第二、信息化战争的力量构成思考题:

陆上信息作战力量、海上信息作战力量、空中信息作战力量、导弹作战力量、空间信息作战力量所构成。

13、数字化部队的定义?

所谓数字化部队,是指使用各种数字化装备,以数字化信息为媒介,对兵力兵器实施指挥控制的部队。

14、c4isr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1)全球战略指挥控制系统(2)情报侦察监视系统(3)战术区域数字通信系统。

15、从目前发生的战争中看,常用的信息武器装备有哪几种?

(1)电子战装备,这类装备主要靠电磁能武器和定向能武器实施软杀伤,针对“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侦察、监视”(c4isr)系统以及依赖于信息系统支持的武器装备和支援保障系统施以攻击与反攻击、干扰与反干扰,以期争夺电磁频谱控制权。

(2)计算机病毒武器网络“蠕虫”逻辑炸弹“特洛伊术马”程序计算机“陷阱”知识机器人(3)电磁脉冲炸弹,电磁脉冲炸弹也称微波脉冲炸弹,是通过把微波束转化为电磁能,毁伤对方电子设施和人员的一种新型定向能武器。(4)gps干扰设备16、17、要建立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作战指挥体制。需要做好哪三个方面的基础建设?首先,要建立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作战指挥体制。其次,要建立横宽纵短的作战指挥体制。最后,建立横向一体化的指挥关系。

作战力量小型化、合成化;作战力量呈现出高科技型特征;数字化部队成为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作战平台无人化;武器装备隐形化、智能化。

第三。

19、战场环境?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场环境,是指敌对双方作战活动的空间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称。主要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新的智能武器将在战场上大量出现。从而,引起战场环境的变化。

20、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环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一是信息数字化,是指用简单的两位数0和1表达、传输和处理一切信息,把信息数字化。二是高度一体化。信息化战场的高度一体化,是指通过纵向,横向技术一体化,实现战场上作战力量和作战空间的一体化。

三是高度网络化。电子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依据网络协议规定,按信息传输的程序语言及要求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独立的计算机(子系统)连接起来,形成由终端、运行设备及软件和信息传输信道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具有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等功能。四是高度透明化。是指对战场信息报知与洞察的程度。

五是高度流动性。战场的流动性是指战场中的兵力、火力、电磁波、物质流等要素的移动,而引起的战场空间与时间上的非固定性与连续性。

一是核威慑。威慑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通过显示武力或表示准备使用武力的决心,以期迫使对方不敢采取敌对行动或使行动升级的军事行为。

二是新概念武器威慑。它给战场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算的,它不仅造成重大的人员损伤,它给周围环境、人类、牲畜等等造成的辐射也会延续非常长的时间。三是信息威慑。信息威慑,是指交战的一方利用较大的技术差,全部或大部分了解、掌握以至控制对方的信息的传递和实施。

22、新概念武器定义?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杀伤破坏机制以及作战效能等方面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的新型特种武器。目前在研并有望在将来装备使用的主要有动能武器、定向能武器、次声武器、基因武器等类型。

一是保障空间范围扩大信息战争开辟了新的空间。其战场已扩向宇宙。

二是保障内容更趋多元化。后勤保障中技术的含量增多,比重加大,保障的内容更加多样化。

三是保障周期缩短。战争进程的加快及在战争中用于直接保障的持续时间缩短,并不意味着后勤保障任务比以前轻了,而是更繁重、更复杂、更艰巨了。四是保障准备更加复杂。信息化战场上,部队作战将更加依赖于后勤保障,要求做到后勤保障先于各种作战行动。

五是技术保障比例增大。信息化战场上,部队的武器装备日趋复杂,技术含量增大,技术保障在整个后勤保障中的地位提高,比例增大。

一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模拟和分析战场情况,预测未来作战消耗提供了依据模型模拟技术、仿真技术和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作战模拟科学和军事预测科学发展逐步完善并日趋成熟。

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建立全战场范围的自动化补给系统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后勤技术装备的发展,为实施远程、快速补给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四、精确战。

25、精确战的定义?

精确战是在信息的支持下,运用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实施精确打击的一种作战。具体来说,精确战是指作战双方通过精确地确定对方的位置,协调控制友军的行动,以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地攻击敌人的关键力量或能力,同时限制或剥夺敌方精确攻击的能力,以完全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集中精锐力量、建立胜敌优势。集中精锐,是指集中使用一方诸军种高技术远程突击火力、电子信息战、天基战略支援系统、防空作战等精锐力量,构成对敌较大优势,以强击弱,以优胜劣,把战役作战建立在胜势基础上,以足够的力量确保战役军事目的的实现。

机,利用“先期部署”之利,先敌实施火力打击,掌握战场主动权,从而赢得战略全局上的主动地位。力争先机着眼点于追求作战行动的突然性,谋求火力打击潜在的巨大战果。

(3)打击要害,实施非对称作战。打击要害,是指根据既定战略目标,正确把握作战重心,选择对摧毁敌军事体系和战争潜力具有全局震撼大、瘫痪效能高、达成目的快的要害目标,综合运用多种作战手段,实施高强度连续火力突击,不打则已,打则必歼,速战速决。

第五、网络战。

33、网络战的基本含义?

网络战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空间上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它是一种和信息系统紧密关联的斗争,包括保持己方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并寻求否定对方信息,瓦解、破坏、欺骗对方信息系统安全的对策,涉及舆论、宣传、文化颠覆,涉及经济制裁、外交斗争等多种行动。

34、网络战的基本特点?

其特点:(1)、无形的战场疆界。

网络边疆是一种无形的,被不同的网络拥有者所防卫的立体疆界。这些网络拥有者所拥有的网络领土不过是由许多个节点、网络线(有线和无线)以及在其中不停息地流动着的信息流所组成。信息边疆导致网络战的一个重要特点——战场界线无形。

(2)非接触的作战对象。最令网络防御者感到无奈的是,很难明确攻击者的身份、位置和入侵的路径。

(3)网络战的技术垄断性。

在网络时代,信息共有、资源共享,只是对公众信息而言,而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核心机密则是万万不能与人共享的。

35、网络战的进攻形式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攻击是指利用敌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缺陷,窃取、修改、伪造或破坏信息,以及降低、破坏网络使用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

网络战的进攻行动,包括截取、篡改、控制、破坏、讹用敌方信息,摧毁敌人的信息系统使其丧失信息能力等内容。其主要作战形式有虚拟战、黑客战、病毒战、电磁窃密、实体摧毁战等。

36、什么是计算机黑客战?黑客战及攻击方式?

黑客战是指以组建黑客部队,对敌实施网上攻击或窃取敌网上信息。它可以穿过“防火墙”进入敌核心信息系统,达到夺取和保持网络制信息权,控制敌方的目的。黑客战及攻击方式:“黑客”闯入网络的主要形式有强行进人和利用缴获器材进入。强行进入是指利用掌握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技术手段进入对方的网络系统。而利用缴获器材进入是指在战场上直接通过俘虏随身携带的通信器材进入敌方的网络系统。

37、计算机病毒战的含义及主要方法?

病毒战,是把具有大规模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病毒,利用一定的传播途径,传人敌方雷达、导弹、卫星和自动化指挥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信息情报搜集系统中,在关键时刻使病毒发作,并不断地传播、感染、扩散,以侵害敌系统软件,使其整个系统瘫痪。

其主要方法有三种:

潜伏攻击。即利用平时管理戒备松懈,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等有利条件,通过各种手段,在敌计算机系统预先注人计算机病毒,根据作战时的控制指令和运行条件,对敌方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攻击的方法。

空间注入。即利用无线电电波将计算机病毒调制到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中,通过媒介传播把病毒射人敌方的无线电接收设备,通过信息传递信道进入敌计算机系统,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失去效能的方法。

节点攻击。即通过有线电将病毒侵人敌计算机系统实施破坏的计算机攻击方法。

38、网络战的防御有哪些?

(1)、阻断浸透法:即通过对计算机加密防止敌人(或黑客)进行计算机渗透,窃取计算机军事情报的一种战法。

(2)、电磁绝缘法。即通过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加强管理、监督、检查、维护及对敌实施电磁欺骗、干扰等措施,减小电磁辐射的强度,改变辐射的规律,使敌方无法侦测我方计算机设备辐射的电磁信号,从而保护己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方法。

(3)、病毒防治法,免疫预防法。即时消毒法,分块隔离法,体系防护法,(4)加强防卫法。即通过各种兵力火力防护力量和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防止敌人兵力火力打击破坏和“芯片捣鬼”、“芯片细菌”和“微波炸弹”等高技术武器的攻击,从而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一种战法。

(5)以管助保法。即通过严格周密的管理措施和手段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方法。

(6)以攻助防法,即先敌进攻之前摧毁敌计算机攻击力量保护己方计算机信息系统目的的方法。

39、你认为网络战对战争及军队建设的会产生哪些重大影响?并举例说明。(论述题)。

(1)使战争的对抗形式更加多样。

交战双方在进行硬对抗的同时,还将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敌实施“软”攻击,使其陷入一场信息灾难。这种“软”攻击的直接作战目的,不再是大量的歼灭敌方的有生力量,而是利用各种手段破坏敌方的信息网络,阻断敌方信息流,瘫痪其指挥控制体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3)使“信息威慑”成为新的战略威慑手段。

网络战作为一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战样式,不仅可以在军事对抗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攻击敌方的军用信息网络,控制和破坏敌方军事指挥和控制系统,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而且可以在国际政治、经济斗争中展示巨大威力,可以通过攻击敌方国家的经济、民用信息网络,破坏和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扰乱其社会秩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4)导致新型作战部队的出现。

网络战的出现,将导致一种新型的作战部队——网络战部队的出现,成为继陆、海、空、天军之后的又一个新兵种。目前,美军正在建立一种新型的网络战部队。

第六、心理战思考题。

40、心理战。

心理战是以人的心理为目标,以信息媒介为武器,运用多种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和影响,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心理态势,达到分化瓦解敌人,巩固己方阵线,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或不战而胜的特殊作战样式。

41、心理战的特点?

1、本质的非强制性。

2、时空的非限制性。

3、手段的多样性。

4、领域的广泛性。

5、对象的多元性。

42、心理战的主要手段及样式。

一、威慑心理战。

威慑心理战是通过威慑信息对敌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从心理上对其施加压力、遏制对方的心理战。(二)。

二、谋略心理战。

谋略心理战是以谋略手段实施的心理战,是指为了达成一定军事目的,以各种形式向敌传递精心策划的虚假混乱信息,以干扰破坏对方的心理过程,使其产生有利于己的心理状态的心理攻击行动。

43、威慑心理战的基本要素。

(1)、足够的实力。(2)、必要时使用实力的决心。(3)、适度的威慑目标。(4)、准确的信息传递。(5)、威慑的对手要有足够的理性。

44、威慑心理战的方法。

(1)、信息威慑。(2)、示形威慑。(3)、实战威慑。

45、谋略心理战的特点。

(1)、主动性。(2)、对抗性。(3)、欺诈性。(4)、创造性。

45、宣传心理战的主要工具。

一是报刊。二是广播。三是电视。四是计算机网络。

46、心理战的原则。

一是信息化原则;二是系统性原则;三是攻防兼备原则。

四是心战和兵战更加趋向一体化。

五是心理战理论日趋完善。

六是更加注重新闻舆论战的作用。

第七、情报战思考题:

49、情报战的定义?

51、情报战通常有哪些方式?

间谍战、诡秘窃听、海上猎手、空中间谍、太空间谍。

52、计算机间谍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间谍是被敌方或外国派遣、收买,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员。

53、计算机间谍的任务和活动特点?

第一个方面是猎取情报,这是计算机网络间谍最首要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计算机网络间谍一般可以通过非法入侵敌方或外国计算机网络、截取敌方或外国计算机网络信息、收集整理敌方或外国计算机网络上的公开信息等几种方法。

第二个方面是欺骗、迷惑敌方,或者进行颠覆活动。计算机网络间谍利用计算机网络快捷、使用面广、影响大的特点,散布谣言、传递假情报使敌上当,或者散布对敌不利的言论,使敌内部出现矛盾,利用敌内部矛盾,煽风点火进行颠覆活动。特点:(1)、计算机网络间谍隐蔽性好、不易暴露。(2)、计算机网络间谍效率高、威胁大,(3)、计算机网络间谍受空间、时间限制小,使用灵活。

54、计算机间谍通常采用哪些手段获取情报?

56、为什么说信息化战争是知识化的战争?(论述题)。

信息化战争不是不要物质力量和物质基础。信息化战争不仅需要物质基础、物质力量的支持,而且其对于物质基础、物质力量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欲望,超过任何一个时代的战争。所不同的是,信息化战争的物质基础和物质力量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要打上信息时代的烙印,打上知识的烙印。

原因:一是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工具是智能化战争工具;二是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工具是高技术密集型战争工具;三是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工具是知识高度密集型战争工具。

正因为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工具具有这种高度知识性,使之具有传统战争工具无法比拟的性能、功能、作战能力和作战效果。战争工具之间存在的这种质的差别,使两种战争的对抗内容之间存在着质的不同。传统战争的对抗主要表现为物质力量之间的对抗,而信息化战争则表现为知识力量及知识物化产物之间的对抗。

信息化战争必须坚持对敌实施一体化打击。

信息化战争的结局取决于全民整体知识能量释放的规律,信息化战争是战争的技术形态,是战争中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决定的;军事谋略的运用与信息化战场环境相适应的规律。

59、为什么说信息化战争的结局取决于全民整体知识能量释放?(论述题)。

全民整体知识能量释放指的是人民参战,是战争的政治形态,是战争的正义性质决定的。战争的最后结局属于正义一方是战争的一条基本规律。信息化战争的结局必将取决于全民整体能量释放的规律。

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是战争发展的客观要求;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是把握战争发展趋势的前提;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

61、如何高度重视军事理论的先导作用?

一是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是世界各国指导军队建设的共识。

62、怎样才能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理论?

一是战争的动因复杂化。二是战争形式多样化。三是战争力量一体化。四是战争高度信息化。五是战争行动不规则化。63、军队信息化建设应注重哪几个方面?一是军事战略信息化。

二是作战理论信息化。三是武器装备信息化。

64、发展信息武器的主要种类?

一是精确制导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二是信息化作战平台。

三是信息探测系统。四是c4i系统。五是软杀伤型信息武器。

65、为什么说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论述题)。

一是把面向未来的训练与当前的常规训练结合起来,并合理地融为一体。二是提高信息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各种作战指挥系统的作用。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68、信息战。

信息作战是一种作战行动,其目的是为夺取和保持战场信息优势或破坏敌人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70、非接触作战。

信息化武装力量是由信息化正规部队、信息化预备部队、信息化武装警察和信息化民兵所组成。

72、信息化正规部队。

数字化部队是指使用各种数字化装备,以数字化信息为媒介,对兵力兵器实施指挥控制的部队。

74、战场环境。

战场环境,是指敌对双方作战活动的空间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称。

75、新概念武器。

黑客战是指以组建黑客部队,对敌实施网上攻击或窃取敌网上信息。80、电磁窃密。

82、以管助保法。

以攻助防法,即先敌进攻之前摧毁敌计算机攻击力量保护己方计算机信息系统目的的方法。

心理战。

威慑心理战是通过威慑信息对敌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从心理上对其施加压力、遏制对方的心理战。

心理威慑通过对信息进行封锁,就可以给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达到信息威慑的效果。

谋略心理战是以谋略手段实施的心理战,是指为了达成一定军事目的,以各种形式向敌传递精心策划的虚假混乱信息,以干扰破坏对方的心理过程,使其产生有利于己的心理状态的心理攻击行动。

计算机网络间谍是被敌方或外国派遣、收买,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员。

88、请你阐述心理战在信息化战争中有哪些作用?并举例说明。(论述题)一是能够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缩短战争的进程。

在思想、精神和心理上影响改变对方,借助心理作战加速战胜敌人,进而使敌人或变攻为守,或铤而走险,或消极怠战,或反戈一击,以加速敌人的失败。二是能够使敌人内心降服,达到战争的目的。

束。战争中,假如不能赢得人心,就不能消除战争的因素,战争仍可能随时遇机而起。惟有广泛实施心理战赢得人心,才能保证战争胜利和巩固胜利成果。三是可以凝聚己方的战斗力量,坚定必胜信念。

一是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是世界各国指导军队建设的共识。

二是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是我军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三是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理论(2)、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应注重哪几个方面?一是军事战略信息化。

二是作战理论信息化。三是武器装备信息化。(3)、重点发展我军信息化武器。

一是精确制导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二是信息化作战平台。

三是信息化战争的激烈复杂性对军人的勇敢精神和作战指挥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0、信息化战争是21世纪战争的主要形态,也是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和收获?请写一篇学习小结,文字300字以上。

1、对学习本课程的认识;

2、通过学习的收获;

3、对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

2013.412。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一

2、随着世界军事领域的发展和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我军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捍卫国家战略利益的越来越严峻的新挑战。因此,加速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就能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宏伟目标。

(1)加速发展高新武器装备,尽快增强物质基础。

(2)抓紧人才培养和技能训练。从我军目前状况看,官兵科技素质不高、部队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加紧培养人才,大幅度提高作战技能,十分重要而紧迫。

(3)更新观念,创新战法,不断提高理论基础。当今世界,新的安全观、新的武器装备、新的战争形态、新的体制编制,有力地推动着军事理论向新、深、细、精方向发展。研究战法要紧密结合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具体任务,注重针对性、综合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突出重点、难点问题,构建完整的体系。

(4)改进体制,调整编制,努力优化组织基础体制编制是人和武器装备结合的体现,武器装备决定体制编制,同时体制编制影响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进一步改进我军体制编制结构,实现组织结构优化组合,是形势所迫,现实所需。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二

现代战争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军事行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个军事从业者,在参与信息化现代战争的过程中,我深感到了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之间的紧密联系。以下是我在信息化现代战争中的心得体会。

信息化战争与传统战争有很大的不同之处。首先,信息化战争的指挥控制更加精确高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指挥官可以通过实时获取敌方情报,并迅速作出决策。其次,信息化战争存在着全域作战的特点。无论是陆军、海军,还是空军,都需要在信息化战争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再者,信息化战争突出了网络战的重要性。网络战的主要目标是敌方的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攻击瘫痪对手的指挥和通信能力,从而达到战争胜利的目的。

在信息化战争中,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及时掌握敌方的行动和意图。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保护自己的信息系统不受敌对势力的攻击。同时,通过对敌方网络系统的入侵,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此外,要注重发展高新技术,提高自身的战斗力。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在于技术对战争的影响,只有跟上技术的发展,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化战争中心理战具有极大的威力。通过网络渠道,敌对势力可以对我方进行心理攻击,破坏我方士气和战斗意志。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心理战的危害性,并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我们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士兵的抵抗心理。其次,要抓住敌方心理上的弱点,通过宣传和宣战等手段,打击敌人的士气。最后,要善于利用网络媒体,对外传播正能量和我方的正义行动,塑造我方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形象。

信息化战争是一个国际性问题,需要各国的合作共同应对。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共同研究解决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问题。同时,我们要加强国际间的信息共享,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情报,从而提高自己的指挥决策水平。此外,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军事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为实现和平与稳定做出努力。

信息化战争是人类战争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发展势必会越来越重要。我们要紧跟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潮流,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战争能力。同时,要加强军事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信息化战争的技术进步和理论发展。只有不断地适应和引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我们才能在这个新的战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信息化现代战争是一场高度复杂的战争。在这样的战争中,我们必须不断进取,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信息化现代战争中取得胜利。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三

所谓信息化战争是指在战争中多维信息化作战力量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网络化战场空间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的一种战争形态。它是继机械化战争、核战争形态之后的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一、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

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特别是物化为战争“手臂”,是引起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时代的战争,是以机械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所进行的战争;信息时代的战争,是以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为物质基础所进行的战争。而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和指挥控制系统(即c4isr)。

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信息武器。软杀伤型信息武器,是指以计算机病毒武器为代表的网络攻击型信息武器和以电子战武器为代表的电子攻击型信息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是指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以精确制导弹药为代表的精确制导武器能够获取和利用目标的位置信息,进行弹道修正和准确命中目标。信息化作战平台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传感设备,并与c4isr系统联网。它集侦察、干扰、欺骗和打击功能于一体,既可实施战场探测,为精确打击和各种战场行动提供目标信息,又能实施信息攻防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

单兵数字化装备,指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也称信息士兵系统。它由单兵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综合头盔分系统、武器分系统、综合人体防护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5个部分组成。信息化的士兵装备,既是战场网络系统的一个终端,也是基本作战单元,具有人机一体化的远程传感能力、攻击和生存能力,能够实时实地为炮兵和空地作战任务的飞机提供数字化的目标信息。在阿富汗战争中,美空军准确无误地对地面目标攻击,就是得益于特种作战部队装备的信息士兵系统与整个战场数字化网络连为一体,为其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目标数据。单兵数字化装备的出现和运用,意味着陆军作战效能将出现革命性变化。

指挥控制系统(c4isr),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的简称,是把作战指挥控制的各个要素、各个作战单元粘合在一起,使军队发挥整体效能的“神经和大脑”。美国新型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能为从总统到士兵的各级作战人员快速提供决策和作战所需的信息。在信息化战争中,c4isr系统也将是敌对双方的主要作战目标,围绕c4isr系统展开的攻击和防护成为战争的重要作战行动。

二、超大多维的作战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作战空间逐渐呈现出日益拓展的趋向。由于飞机的问世和航空技术的发展,作战空间发生了第一次革命性变化,战场物理作战空间由陆、海平面战场发展为陆、海、空三维一体的立体战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作战空间发生了又一次革命性变化,战场物理空间由陆海空三维空间扩展到太空,形成了陆海空天四维物理战场空间。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战空间发生了更为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出现了充斥于陆海空天物理空间的信息空间。信息空间包括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作战空间由陆海空向太空的无限扩展,信息空间的“无疆无界”,呈现出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的超大多维、领域无限广阔的特征。

三、迅疾短促的作战时间。

时间是战争的基本要素,战争随着技术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持续的时间呈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这似乎成为战争发展的一个规律。据史料记载,超过5年以上的战争,在17世纪约占40%,18世纪约占34%,19世纪约占25%,20世纪约占15%。而近几场局部战争的持续时间急剧缩短。海湾战争为42天,科索沃战争为78天,阿富汗战争为两个月,伊拉克战争为4周。

促使战争时间迅疾短促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信息化武器系统的快速作战能力,使战争时效性明显增强。作战平台的战场移动速度快,信息化武器作战距离远,能迅速实施远距离兵力快速投送和作战效能的聚焦,使作战的时效大大提高。二是信息化武器的精确作战能力,大大提高了毁伤效能。精确作战武器的打击的准确性本身就提高了作战效能,精确打击直指敌人的战争重心,在短时间内给敌以准确而致命的指击,必然使得作战时间大大缩短。三是战场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大大缩短了作战周期。由于武器的信息化和指挥系统的一体化,使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实时化,在网络化战场上,尽管作战的程序和信息流程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由于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使得作战进程由发现目标、进行决策、下达指令、到部队行动,几乎实时同步进行。四是信息化战争的高消耗性客观上要求作战速战速决。信息化武器的高造价和高维护费,既使象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也难以维持长时间的信息化战争的消耗,海湾战争中,美军平均每天消耗11.6亿美元,战争长时间拖延,国家经济将难承受,这就客观上要求速战速决,尽量缩短战争持续的时间。

四、多维空间力量的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组织形式。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武器装备的发展,进而产生新的军兵种,导致军队作战力量单元发生变化,它们的协同关系也随之改变,最终要求新的协同方式与之相适应,其外在表现便是军队的作战组织形式的变化。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联合作战组织形式是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武器装备的信息化,信息军和天军新军种的出现,由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程式化的合同作战,发展为多维作战力量的联合作战组织形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作战组织形式由合同作战向联合作战组织形式变革的根本动因,诸军种部队的联合成为作战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诸军种在网络化的多维战场空间一体化作战是联合作战组织形式的本质特征。高度信息化武器系统为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信息化武器分属各个各军种,在作战过程中将达成战斗效能的聚合,任何单一军种在网络化的战场空间将无法完成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作战任务,必须依靠与其它军种的联合作战,或依靠其提供联合支援,才能实现战斗力量的整合。因此,诸军种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组织形式,是信息化战争区别于机械化战争的一个重要特征。

五、信息作战首开战争序幕并贯穿于战争全过程信息作战是在机械化与信息化交融的发展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它以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和心理战为主要作战行动,使信息转化为现实的作战能力,成为夺取战场主动权和赢得战争胜利的有效手段。信息作战的主要作战任务是保护我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破坏和消弱敌方获取、处理、传递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它在确保已方获取信息和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同时,能够使敌方威力巨大的武器系统变成“瞎子”、“瘫子”、“聋子”。它往往先于其它作战行动展开并贯穿于战争始终,成为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制陆权的前提,有时可能成为独立的作战阶段,是信息化战争的一种的重要作战行动。

六、非接触作战和非线式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方式。

非接触作战是敌对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实施防区外打击的作战行动样式。从几场局部战争实践看,非接触作战已走上战争舞台,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非接触作战是美军首先提出来的一种作战思想,并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付诸实践,美军依靠其拥有的一体化远距离侦察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系统,对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一方实施超视距精确制导打击,实现了“我以火力有效打击对方,而敌方则不能有效还击的目的”。战争实践证明,非接触作战能有效地发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威力,在敌防区之外,聚合多维空间作战力量对敌主要战略经济目标、国家首脑指挥系统、高技术作集团实施精确打击,迅速达成有限战争目的,可避免陷入战争泥潭,减少战争风险性和人员伤亡,并可大大提高战争的效费比,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强敌对弱国作战的主要作战样式。

信息化战争中,为巩固非接触作战的效果,最终摧毁敌人的军事力量体系,往往还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地面部队,实施双方近距离、“面对面”的直接交战。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尽管对伊拉克进行了长达38天的非接触性远距离联合精确打击行动,但最终促成伊军从科威特撤出的,还是4天的地面作战。但信息化战争中的这种“面对面近距离”作战与机械化战争中的近距离作战已不是同一概念,而是一种在目视距离之外的、脱离抵触的电子—火力交锋,只不过它与非接触作战的远距离精确打击相比,属于“近距离”范围。这种“近距离”作战的行动主体将是数字化部队,作战的基本样式是非线式作战。

所谓非线式作战是指,在信息化战场上,信息化的作战部队打破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在作战时间和作战空间上的程序化的近距离作战程式,运用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和快速兵力投送平台,随机编组战斗部队,快速敏捷地机动,实时聚合信息化作战部队,实施一体化的作战行动的一种作战样式。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美军对伊实施的地面进攻作战,具有非线式作战的一些特点。美军凭借高技术武器装备优势,战前向科威特和土耳其实施远距离兵力投送,地面作战行动与非接触远距离精确打击行动同时展开。地面部队以闪击战术直插伊军核心要害目标——首都巴格达,身后却留下激战尚酣的巴士拉等多个城镇,并在战争后期开辟了从土耳其方向进攻的北方战线,形成了南北对攻巴格达的合围之势,在4周时间内攻克了巴格达,并控制了伊拉克整个局势。整个地面进攻作战行动几乎是在伊拉克整个作战空间同时展开,作战的前沿和纵深的界线很模糊,体现了非线式机动,一体化作战的特点。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四

人类战争经过徒手作战、冷兵器作战、热兵器作战、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进入信息化阶段,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开始走向现代战争的舞台。

我们的教材上给出如下定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基本战争形态,是由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信息、认知、心理等七维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的,附带杀伤破坏减到最低限度的战争。‛这一定义表明:‚——————‛。

我们认为:不管如何称谓、如何界定、如何争论,以信息争夺为核心、以信息力为纽带形成一体化的作战系统、以全维争夺为目的的战争形态已经不可抗拒的来到我们身边。

战争是社会的产物,任何时代战争的发展,都不可能离开社会条件这个母体。社会发展有一波,战争发展就要起一浪;社会为人类提供一种改造自然的手段,很快也就为战争提供一种战胜对手的手段。克劳塞维茨说:要想通晓战争,必须‚审视每个特定时代的主要特征‛,而不要‚急于研究微小的细节‛。美国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说:‚人们发动战争的方式,正反映了他们的生产方式‛。战争形态的历史发展,完全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战争的技术基础是自然经济的技术基础,战争理论是方阵作战和线式作战理论。工业时代的机械战争,战争的技术基础是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机器工业基础,作战理论是大规模机械化纵深作战和闪击作战理论。信息时代,战争的技术基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作战理论是精确化、网络化、一体化作战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陆续出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群,如以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以导弹为代表的精确制导技术,以人造卫星和航天飞机为代表的航天技术,以激光技术为先导的聚能技术,以核聚变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以及以新材料为基础的隐形技术等。其中,信息技术在高技术群中起主导作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要经历个人电脑时代、网络时代和智能化时代三个阶段,与此相适应,信息化战争必然要经历作战单元数字化、战争体系网络化和战争过程智能化三个阶段。

空间广阔、节奏快速、信息主导、行动精确、要素一体。

(一)空间广阔作战物理空间的扩大、作战空间领域的拓展。

(二)节奏快速。

战争持续时间缩短、作战节奏加快。

(三)信息主导。

信息在战斗力构成、对战争结局的影响上作用日益明显。

(四)行动精确。

精确侦察、精确控制、精确打击、精确保障。

(五)要素一体。

指挥一体、力量一体、空间一体、行动一体、保障一体。

(一)电子战。

电子战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和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而采取的综合措施,是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设备、在电磁全频谱上进行的电磁斗争。主要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电子战的发展历史——。日俄战争、诺曼底——。随着通信设备、雷达设备、导航设备、制导设备、遥控遥测设备、指挥自动化设备以及红外、激光、夜视等光电设备的普及与装备,电子战作用日益明显。)。

(二)空间战。

空间战又称天战或太空战,是指运用或针对空间军事力量实3施的攻防作战行动。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争夺制天权的斗争,即在保护己方天基系统和保证己方在空间行动自由的同时,干扰、破坏、摧毁敌方天基系统和限制敌方在空间的行动自由的作战行动。二是运用空间军事力量达成整个战争目的的行动。交战双方运用空间军事力量为整个战争系统提供侦察、监视、导航、通信、指挥、控制等方面的支援,以及运用天基武器系统对地面、海上、空中目标实施攻击。(美国的星球大战、tmd与nmd计划;中美各自击毁在轨卫星;台军的卫星侦察预警与‚天幕‛计划)(战争实践:——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根据美国‚大鸟‛侦察卫星提供的战场情报,偷渡苏伊士运河,一举扭转战局——科索沃战争,北约有50多颗卫星的支援,5架米格29升空5分钟就被击落,c300也只有5分钟的生存时间)。

(三)情报战。

情报战从本质上讲,是对信息获取权、知情权的争夺。是信息全流程争夺中的第一环。广义情报战包括敌对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展开的情报争夺;狭义情报战是在军事领域展开的军事情报信息斗争。(现代条件下情报获取的渠道和手段——我军与美、俄情报体制)。

战例:中途岛海战中,美国海军情报局在与英国以及荷兰相关单位紧密的合作下,开始成功的解读日本海军主要通讯系统jn-25的部分密码。到了五月上旬,联军在破解jn-25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也因此得到了窥探日本海军计划的能力。jn-25让联军得悉‘af方位’将会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然而联军就偏偏破解不到‘af方位’的位置。正当美军高层在伤脑筋的同时,一名年轻军官却想到了一个能够确认‘af方位’是不是中途岛的妙计。他要求中途岛海军基地的司令官以无线电向珍珠港求救,说中途岛上的食水供应站出现了问题,导致整个中途岛面临缺水的危机。不久后,美国海军情报局便截夺到一则jn-25信息,内容果然提到了‘af方位’出现缺水问题。结果‘af方位’便证实为中途岛,也就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

(四)心理战。

心理战作为战争的‚夺志‛思想和谋略精髓,几乎同人类战争的历史一样悠长,在我国的兵学发展史上,蕴藏着丰富的心理战思想和典籍。自战国以来,流传下来的兵书战册就有6000多卷,其中,对‚伐谋‛、‚伐交‛、‚形示‛、‚攻心‛的思想多有论述(空城计——)。

信息化战争中的心理战是以往战争形态中传统心理战的继承和发展,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作战样式。在任何形态的战争中,心理战的最终目标都是攻击敌方领导人、部队官兵和民众的认识系统和信念系统。

(五)网络战。

网络战是指为干扰、破坏敌方网络化信息系统并保证己方网络化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未来的网络战将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作战样式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向信息时代迈进,网络战的雏形已悄然来临。1988年11月2日,是人们真正开始思考网络战即将来临的日子。当天夜间,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的研究生莫里斯,对美国防部战略ci系统的计算机主控中心和各级指挥中心实施病毒攻击,共约8500台计算机染毒,其中6000台无法正常工作。首次将网络战用于实战的战争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开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将伊拉克从法国购买的供防空系统使用的打4印机的芯片换上了有毒芯片。在战略空袭发起前,美军用遥控手段激活了病毒,致使伊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防空系统的ci系统失灵,为美军顺利实施空袭创造了条件。

(一)树立和培养信息化的思维与观念。

与过去的战争形态特别是机械化战争形态相比,信息化战争形态在作战形式、作战要素、作战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机械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消耗敌人、摧毁敌人,大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信息化战争的制胜理念是控制敌人、瘫痪敌人,通过破击敌人作战体系,达到巧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机械化战争中,万炮轰鸣的火力倾泻为主要打击手段,而在信息化战争中,实施精确打击为首要选择,今天一架战略轰炸机实施一次精确打击,有可能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架轰炸机出动100次投掷10000颗炸弹的效果;机械化战争,以物质和能量的扩张为动力。信息化战争,以信息技术的改进更新为动力,信息成为战争的主导力量,谋求信息优势、争夺制信息权是作战的重心;机械化战争中,作战样式以宽正面、大纵深为主要特征,而在信息化战争中,传统的地面线式作战、梯次攻击、层层剥皮的战斗方式已不再占据主要位置,非线式、非接触式的远程作战居于主导地位,‚零死亡率‛成为追求的目标。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首先是观念上的影响和冲击,强烈要求我们必须适应这种不可抗拒的变化,树立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观念,为国防现代化提供有效的建设理念和指导方法。

历史反复证明,即使武器装备不落后,观念落后照样挨打;反之,即使武器装备落后,如果观念先进、战法运用得当,也能弥补武器装备的不足。许多有识之士讲,好战法也是‚杀手锏‛。这就启示我们,认识只有跟上变化才能占据主动,理念只有适应形势才能把握先机。应对信息化战争形态带来的挑战,必须确立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强化信息制胜意识,用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先进理论指导实践,用创新的观念谋求军队建设发展。

(二)要加强国家战略能力的信息基础建设。

国家战略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需要进行战争或应对突发事件时,所能调动的各种力量的总称。加强国家战略能力建设,是军委首长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

在信息时代,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是国家战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交通、金融、通信等主要行业信息化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在数字地球领域,中国和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差距仍然是明显的,因此,必须下大力加强我国的信息基础建设,努力提升我国的国家战略能力。

信息基础建设的重点应主要放在四个方面:一是努力发展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这是一个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基础。二是加快以信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国家大型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网络的形成和成熟发展是信息社会的一个主要标志和物质基础。三是大力开发各种软件技术。目前我国软件技术的研制、开发能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不占优势。印度的软件出口已经在世界软件市场上占有20%的分额,2002年出口额将超过80亿美元。此外,国家信息安全的防护,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先进的软件技术来保障的。因此,应加大研制和开发软件技术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投入,使我国在软件技术上挤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四是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加强国家信息基础建设的根本。国家进入信息时代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一大批信息技术领域的专门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必须加大力度,努力培养新型军事人才,为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基石,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把加强国家的信息基础建设作为应对信息化战争的首要举措。

(三)要大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

武器是作战的手段和工具,更是作战能力构成的关键因素。机械化时代,主导性、代表性的兵器主要是坦克、飞机、大炮、舰船之类的机械化作战平台,除了指挥艺术外,谁的平台质好、量多,谁就拥有优势,主要表现为‚平台制胜‛;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主导性、代表性的兵器则是信息化武器,是依托网络化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链接起来的武器装备大体系,主动权的争夺取决于双方利用信息网络构建和运行武器装备体系的水平,将主要表现为‚体系制胜‛。

(四)解决好“人”与“武器”的关系,形成聚合、放大的作战能力。

体制编制是将武器和人完美结合的“黏合剂”,是构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体系,生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基础。恩格斯曾经指出:‚随着新作战工具即射击火器的发明,军队的整个内部组织就必然改变了,各个人借以组成军队并能作为军队行动的那些关系就改变了,各个军队相互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信息化条件下,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必将引起军队体制编制的深刻变革。只有适应战斗力基本形态的变化,采取合理的体制编制,把构成战斗力基本要素的人员与武器装备进行科学的组织、编配,将先进的武器装备系统和创新的作战理论、作战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生成体系作战能力的长效机制,塑造出一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新型军队。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五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现代战争已经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军事从业人员,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信息化现代战争的特点是高速、立体和隐蔽。在信息化战争中,制胜的关键往往取决于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指挥员能够实时监控敌情、调度兵力,将战场上的每一次机会都转化为胜利的可能。然而,也正是因为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快速性,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对指挥员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通过新闻、情报等渠道及时地掌握敌情,以便采取相应对策。

其次,信息化现代战争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要求我们要有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能力。随着作战平台的多样化和武器装备的复杂化,指挥员需要同时处理战场上的多种信息和因素,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在整个战役中,每一次行动都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考虑战场的环境、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具备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能力,才能避免片面行动或者被动应战,从而更好地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再次,信息化现代战争给予我们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战争中,双方往往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少数几个战场,通过直接对抗来争夺胜负。而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的流动性和传播速度远超过传统手段,敌方的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监视等技术手段可以随时追踪并打击敌方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化战争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我们可以通过搜集和分析敌情信息,找到对方防线的薄弱环节,从而实施有效的攻击。同时,信息化战争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随着敌我双方技术的互通有无,我们也需要时刻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免被对手迅速反制。

最后,信息化现代战争的胜败常取决于人的素质和士气。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决策的准确性,都离不开人的努力和智慧。而在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士兵们的英勇战斗和担当精神。信息化战争中,敌我双方几乎可以同时获得对方的情报,战斗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智慧和勇气。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要注重提高士兵的个人能力,培养他们的决策意识和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战场上快速反应和作出正确判断。

信息化现代战争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谋划和准备。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现代战争的挑战,以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6283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