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总结是一种很好的总结和概括经验的方式,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一起学习和参考。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一
在以信息为第一核心的现代战争形态下,制信息权越来越成为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为了争夺信息资源、取得信息优势,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发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高技术武器装备,这些高技术武器装备在信息侦收、信息对抗、精确打击、反侦察反摧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论述信息化战争中的制信息权角逐。关键词:制信息权;高技术武器装备;侦察;电子对抗;精确打击;反侦察反摧毁与机械化战争等以往的战争形态相比,信息化战争对于信息资源的重视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可以说,信息是现代战争的生命线:失之信息,则失之一切。为了争夺制信息权、达到“形人而我无形”的目的,各国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促进了作战理念、作战形式的高速更新。
卫星。侦察卫星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了,它们通过光学成像、红外成像等监视敌方阵地的军事设施,通过截获敌方预警、防空和反导雷达的信号来判断敌军的动态。在伊拉克战争中,伊军曾向美军基地发射6枚“飞毛腿”导弹,发射后仅12秒钟,美军的导弹预警卫星就发现目标,很快有关信息就被处理成有效拦截参数,最终全部拦截成功。卫星工作稳定、覆盖面广,但它也绝不是万能的,而是往往需要其他侦察手段,比如侦察机、战场前端传感器,来确定信息的真伪。例如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对南联盟实施了40多天的空袭,主要针对侦察卫星拍到的“坦克”、“装甲车”,但空袭结束后,南联盟损失的坦克不到10辆,原来,南联盟设置了很多坦克模型,还在里面放了火炉,这些假目标成功吸引了北约的火力。
侦察机。侦察机离地面的距离比卫星要近得多,凭借飞行速度和高度来躲避敌人防空火力,高空飞行对飞行员的考验很大,而无人侦察机兴起以后,其可靠性和续航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就展出了“翼龙”、“彩虹”等无人机系列,这表明我军在侦察能力的竞争中正在迎头赶上。
此外,海基陆基雷达、声呐、战场前端传感器等都是重要的信息侦收设备,它们为指挥官的“知彼”提供保障,进而转化成有效的战场决策。
信息化使武器装备的有效战斗力得到提升,但它同时也意味着对信息的依赖。孙子兵法指出“无粮食则亡”,而现代战场则是“无信息则亡”。因此,以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为代表的信息对抗就成为了交战双方争斗的焦点。
反侦察。反侦察是为了防止敌方侦收到有价值的信息,针对各种侦察采取相对应的反制措施。比如利用地形、天气条件等实现对军事设施的隐蔽,利用伪装、欺骗等手段迷惑地方的侦察,再如信号加密、进行无线电伪装等等。
干扰与反干扰。干扰的目的是破坏敌方的正常通讯、使之难以形成有效的指挥与决策,比如在敌方通信的波段发射大功率干扰信号,使敌方通信系统瘫痪,成为“聋子”、“瞎子”,再如利用“计算机武器”入侵敌方通信中枢、发布假信息甚至假命令。在这方面,伊朗就曾声称自己通过向无人机发布假命令,捕获了美国的一架无人侦察机。有干扰,自然就有反干扰,比如进行假的信息传输,吸引敌方的干扰设备,使之饱和而无法过多干扰我方的正常通信;再如对雷达实施“跳频”,使敌方对固定频率的强信号干扰失效。在未来,信息对抗还会有可能延伸到太空,主要可能包括反卫星作战、天基武器对地攻击等等,在这方面,美国、中国已有击落卫星的记录。
信息对抗通常是无形的,但在现代战场上,其效能却可以胜过实实在在的子弹。比如伊拉克战争中,伊军的军队数量、坦克数量绝不输给美英联军,但由于后者在信息对抗方面的压倒性优势,伊军的有效抵抗力就显得十分微弱了。
在机械化战争中,火力优势非常关键,两军大规模正面对抗时,谁能向对方阵地投射更多子弹,谁就更有机会取胜,而这种“面打击”在信息化战场上会被“点打击”所逐渐代替。相关的武器装备有精确制导炸弹、激光武器等。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的2枚导弹就创造过重叠命中同一点的记录:第一枚导弹命中发电厂防护墙,炸开一个洞,第二枚穿洞而过击毁电站设备。再如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廷以一枚“飞鱼”式制导炸弹击沉了英军价值2亿美元的“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此外,如果信息采集到位的话,还有条件发动更致命的精确打击:斩首行动。比如俄罗斯侦收到的卫星电话信号后,用战机超视距空射制导炸弹,消灭了“头号危险人物”。而美国击毙拉登则是在做了大量的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后,用特种部队进行“斩首”。
以前投放海量子弹才能摧毁的目标,现在只需要一颗精确制导炸弹;以前投入大量兵力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量身定制一次精确打击就能奏效。精确打击是对信息的高度利用,也更依赖于信息的准确、及时。
总而言之,“形人而我无形”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目标,如何尽可能多的掌握敌方的动态、揣测敌方的心思,同时又使自己的信息不被敌方掌握,是众多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重要出发点;依赖信息是信息化战争的最显著特征,抓住这一点对敌方进行攻击,在信息资源的争夺中占取上风、使敌军处于“信息凝固”“信息饥饿”状态,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内容。夺取胜利,就要夺取制信息权,而夺取制信息权,就要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武器装备不是战争胜负的唯一决定因素,但一定水平的武器装备,的确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所必需的。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二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催动下,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信息化战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其中,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的变化决定了不同战争形态的特性。主战兵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可分为四种战争形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纵观人类社会至今出现的战争形态可以看出,战争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其嬗变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成周期越来越短。
战争的时代特征决定于战争存在和发生的社会历史环境,战争的特点规律,是战争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当战争处在时代转换的过渡时期,只有抓住战争的时代特征,才能把握住认识战争特点规律总的方向。对信息化战争特点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军事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将信息化战争归纳为六大特点:。
1、战争工具——信息主导。
战争工具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2、战争力量——整体凝聚。
来看,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主导性要素,传统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地位下降。力量的凝聚,必须是在掌握制权优势。
3、战争时空——多维一体。
信息化战争仍然需要分别制权,各军兵种仍可继续主宰各自传统的作战空间,所不同的是在时间,空间和力量诸要素之间,必须统一标准,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体系。这样一个横向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建立起来之后,陆海空天电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将成为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在这个全维空间内,战场是流动的,信息是实时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等诸要素是融合的,力量的运用将非常灵活而且可调,可控。
4、战争实施——精确打击。
精确作战从量变到质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跨越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从近距厮杀到火力毁伤。第二,从面杀伤到点摧毁。第三,从精确摧毁到实时打击。
5、战争保障。
信息化战争中,侧重于智力,知识,信息,网络的综合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保障要素的融合与控制、保障。传统战争中,战场建设和战争动员是战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战争保障的情况下,战场建设将更具备军民两用特征,而且平时和战时必须实现快速转换。随着战争持续时间急剧缩短。
6、战争制胜——人机融合。
信息化战争中,人的智能与武器的性能融为一体,赋予武器以智慧和灵性。信息化武器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机器组件,而是具有人工智能,会思考,能判断,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打击目标的机器人。
我们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一个中心,八个特征",即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实时化,多维化,有限化,社会化,无人化等特征。
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挨打。所以,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因为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那种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空战场还是海战场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战争。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战场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三
摘要:信息化是未来战争的主要特点之一,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障。对军事技术自主创新进行了内涵分析,阐述了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加强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等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部措施。
关键词:军事技术;自主创新;信息化战争。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受到这些高新科技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如何在日渐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获得自身的优势,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速度以及安全的`关键所在。实践表明,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占领高新技术制高点,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1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涵分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战略思想,这是对自主创新在国家战略和发展道路层面的释义。此外,自主创新从微观层面来看,其指的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方式,一般来说,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是指原始创新,也就是从基础的原理、理论出发,通过创新而获得的新的科学发现以及发明成果;二是指整合创新,也就是通过对现有的各种技术进行统一整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技术成果;三是吸收创新,也就是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再创新,形成新的科技成果的一种创新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首先,原始创新是提高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源动力,大多数科学技术质的飞跃均是来自于原始创新。而整合创新是基于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将新老技术、国内外技术的有机融合,以一些有着较强的技术关联性的重大产品或者项目为实施对象,实现对关键技术难题的突破或者技术的变革。最后,吸收创新则是对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以迅速地提高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其是原始创新和整合创新的延伸和发展。
作为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应用,军事技术的概念涵盖军事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全部武器装备,以及这些武器装备的研制、设计、操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军事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实力的提高,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军事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能在科技竞争中获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的安危。军事技术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向世界范围的先进技术进行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军事技术的原始创新、整合创新和吸收创新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的突破,进而能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的军事技术创新要求在独立掌控创新目标的前提下,致力于在相关军事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不断提高军事技术相关设备的技术水平,形成先进、尖端的军事技术设施,不断优化和完善军事技术装备体系,进而提高军事技术装备对军队的保障能力,最终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并且形成军事技术持续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2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意义。
第一,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的良好体现。马克思提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被应用于军事目的,那么这些技术将会不受指挥官意志的控制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技术决定战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观点的提出,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内在规律。我国也提出要围绕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提升。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战争观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工业的现代化为军事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完全依靠国外技术的引进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来促成我国现代化工业的转型并解决军队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形成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三,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中,科学技术的直接引进面临着较大的限制和困难,工业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的引进难度日益加大,军事技术的核心技术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必须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投入经费对相关的核心技术进行突破,并且探索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互动,掌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主动权。
3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部措施。
3.1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增强科技竞争实力。
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取得实质性进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开展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源动力。推进军事技术自主创新,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对军事技术相关的新思想、新原理、新概念、新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为军事技术的不断变革、提高军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保障。现阶段,经过我国军事科技人员的长期努力,我国的军事技术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整体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下一步,要再加大对军事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国家高新技术研究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3.2加强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
在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实践中,科技型人才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新知识的创造和新技术的发明,研制出代表先进科技的武器装备,形成武器装备不断升级换代的良性循环体系。同时,将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有机融合,将国防科研与社会科技、资本相结合,实现军事技术相关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完善军队科技体制,以便军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事业,更好地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事科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阵。现代军事技术异化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王璐,曾华锋。从战争工具到战略符号的军事技术[j]。湖南社会科学,2012,(06)。
[3]曾华锋,姚弘芹。军事技术转型特点[j]。国防科技,2002,(04)。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四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前言。
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非线性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
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为。单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是指战争双方都企图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的实体摧毁、阻断敌方的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指挥控制系统免遭敌人类似的破坏。
信息武器主要具有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两特点。a、破坏信息系统。一种是指通过间谍和侦察手段窃取重要的机密信息;另一种是负面信息。输入负面信息有两条途径,即借助通信线路扩散计算机病毒,使它浸入到民用电话局、军用通信节点和指挥控制部门的计算机系统,并使其出现故障;也可以采用“逻辑炸弹”式的计算机病毒,通过预先把病毒植入信息控制中心的由程序组成的智能机构中,这些病毒依据给定的信号或在预先设定的时间里发作,来破坏计算机中的资源使其无法工作。b、影响人的心理。信息武器最重要的威力还在于对人的心理影响和随之对其行为的控制。据称,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国防部依据阿拉伯世界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的特点,特别拟定的空中展现真主受难的全息摄影,以便使目击者遵从“天上来的旨意“劝说自己的教友停止抵抗。据说另有一种666号病毒在荧光屏上反复产生特殊的色彩图案,使电脑操作人员昏昏欲睡,萌生一些莫名其妙的潜意识,从而引起心血管系统运行状态的急剧变化,直至造成大脑血管梗塞。
信息战将极大地促进情报收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拥有间谍飞机和携带照相机的无人侦察机用来侦察地面的敌人。在未来战场上,成千上万的微型传感大将被大量空投或秘密地置于地面。美国正在制作一种雪茄烟盒大小的无人空中飞行器,它可以“嗅出”作战对象所处的位置;可以秘密向敌军部队喷洒烟雾剂;可以秘密地在敌军的食物供应中投入化学剂;飞过敌军头上的生物传感器将根据敌人的呼吸和汗味跟踪敌军的行动位置,确定攻击目标。
利用信息战亦可弥补常规武装力量的不足。信息战能够先于武装冲突进行,从而避免流血战争,能够加强对一场兵刃相见的战争的控制能力。比如可将计算机病毒植入敌方可能会使用的武装系统中,武器的所有方面似乎是正常的,但弹头将不会爆炸;还可以在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中植入按预定时间启动的逻辑炸弹,并保持在休眠状态,等到了预定时间,这些逻辑炸弹将复活并吞噬计算机收据,专门破坏指挥自动化系统,摧毁那些控制铁路和军用护航线的电路,并将火车引到错误路线,造成交通堵塞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不战而驱人之兵的目标。有人预言,“未来战争可能是一场没有痛苦的、计算机操纵的电子游戏”。
未来信息战将对非军事目标产生更大的威胁。未来战争可用计算机兵不血刃、干净利索地破坏敌方的空中交通管制、通讯系统和金融系统,给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混乱。信息战虽然凭借它的奇异技术或许能够避免流血或死亡,但信息战的打击面将是综合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可以在敌国民众中引起普遍的恐慌,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信息战同其他形式的战争一样可怕。
信息战作为未来战场上一种新的作战方式,还将对各国军队编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由于微处理器的运用,武装系统小型化,用电子控制的“无人机”将追踪和故军目标,航空母舰和有人驾驶的轰炸机可能过时。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负责处理命令的参谋人员的层次将大大减少。随着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来操纵的战场装备,他们与士兵之间的区别将变得模糊。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著。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时隔8年,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以瓦解塞族的电信基础设施。幸亏南联盟政府不具备太多的因特网基础,其军事信息似乎也并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其军事力量未遭受空前的削弱。
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
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为此,我们应当努力发展科技,做好打好一场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五
摘要:工业时代或工业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机械化军队,信息时代或信息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信息化军队。21世纪伊始,美国国防部开始推进“军事转型”,明确提出要把工业时代的军队形态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形态。在美国的带动下,英、法、德、日、印等国也纷纷效仿,加快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使机械化军队迅速向信息化军队转变,将新军事革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信息化;军队管理;理论创新。
未来信息条件下的作战将是陆、海、空、天多维一体化的综合较量,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机械化战争逐渐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是当前战争形态发展的大趋势。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军事表现,是信息时代的战争样式,代表着军事形态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战争尽管是机械化战争之后出现的全新战争形态,但仍属于热兵器战争,是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信息化“有机功能”取代机械化“专业能力”的主导地位。
从蒙昧时代到工业时代,战争演变的轨迹是不断提升武器的杀伤力,一部战争发展史也可以解读为一部武器杀伤力不断增长的纪录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械化战争在日臻完善的同时,发展潜力也在日渐枯竭,各类武器装备性能的关键参数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极限。随着核武器的出现与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主要性能的极限化,这意味着依靠提升武器的机动性能和杀伤力来增加作战效能的方式已经走向了一条死胡同。
机械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在动能方面的独立性,即武器平台机动力与火力的专业化延伸;信息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武器与目标的相互作用力,即整体的结构力与信息力的有机化聚合。
(二)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为战场博弈的焦点。
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信息力和结构力是战场博弈的焦点。其本质区别在于: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火力和机动力,而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则是信息力和结构力。这表明作战方式和杀伤机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1、信息力。信息力是指信息在战争实践中与信息使用主体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一方面是信息承载着战场各要素的属性,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产生战场感知;另一方面是信息功能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为信息战提供作战能量。
2、结构力。结构力是军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有机联系所形成的组织合力。军队因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建成全军性综合军事信息网络系统后,而使其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和军事理论实现科学合理的整合,使系统产生有机的协同性,战斗力从机械化战争的加法式叠加,转变为各要素乘法式的相互作用,这一转变产生了质的飞跃。
3、未来信息作战以控制信息力和结构力为中心,即控制作战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未来的信息作战中,信息力与结构力既是战斗力发挥的源头,又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致命弱点。从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军队信息力和结构力的巨大作用。信息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战场信息优势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一方面,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技术使战场透明度不断提高,整体协同性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也将日益增加对电子系统和系统整体协同性的依赖。依赖程度越高,潜在的危害就越大。
4、谋求最大的整体结构合力。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军队的组织体制改革,以求实现作战力量功能上优势互补,以追求最大的整体结构合力。首先是军政军民一体化,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相结合;其次是主要作战力量一体化,军兵种界限被逐步打破,将根据需要重组作战力量,合理编成联合部队,构建深度联合的一体化作战力量结构体系;再次是各种作战行动的一体化,将战略、战役、战术作战行动,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行动,信息战、网络战、心理战行动融为一体。同时,将“硬杀伤”与“软杀伤”相结合,火力打击和特种作战相结合,全纵深立体作战与精确打击相结合,构成多元一体的作战行动体系结构。
(三)“有形”空间延伸至“无形”空间。
1、信息化战场空间全维嬗变。信息化作战的战场空间包括“有形”和“无形”两大部分,在机械化依赖的陆、海、空三维有形空间基础上,增加了电磁、网络、意识等无形空间。战场空间由传统定义的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四维空间延伸,进而拓展到电磁、网络、意识等非传统定义的空间领域。“无形”空间的战略思想在对抗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2、信息化战场空间有机性增强。信息化作战各维度战场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增强,原本分散孤立的战场被有机统一的战场所取代。一是有形物理空间尺度相对缩小,战场态势变化加快。在信息化作战中,信息以光速传播,精确制导武器能以数倍声速打击万里之遥的目标,军队能在数十小时内部署到全球任何地点,定向能武器系统能以光速击毁战场上的目标;二是战场空间封闭性变小,作战范围增大。陆、海、空、天等物理空间范围都有其“硬界限”,而电磁、意识领域等虚拟空间则表现出其“软界限”的特征。作战行动既要在物理战场展开,又要在虚拟战场进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四)政治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力明显增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术行动、战役指挥、战略决策,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个鲜明特征。对战争目的进行有效限制,并将战争行动严格控制在政治目的许可的范围内,是局部战争的普遍规律。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增加了政治对战争的可控性;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增加了政治对战争控制的有限性。
当今世界新的军事变革是以信息为“基因”,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其核心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其最终结果是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转化为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与样式,它给军队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挑战。总的来说,信息化战争使军队管理面临的挑战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战争形态转变迫使军队管理思维模式改变。工业时代背景下的机械化战争是以“分解还原原理”为指导的机械思维模式,把战争看作是一台没有生命力的机器,可以通过分解还原的思维方式,把战争细分成若干个阶段步骤,若干个细小区域,通过子系统完成任务的叠加,还原战争任务的结果。然而系统的功能是整体的属性,不是部分的属性,也不是要素的属性。系统的功能由整体的结构决定,功能与结构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工业时代的“分解还原”思维模式是一种相对初级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对信息化战争的指导,当然也更不能用“分解还原”的思维模式指导信息化战争的军队管理。由于战争形态的转变,迫使军队的管理思维模式转变,由“分解还原”的机械思维模式,向“有机协同”的系统思维模式转变,以适应新型的信息化战争需要。
第二,战争空间维度的拓展促进军队管理维度延伸。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受“分解还原”思维模式的影响,军队管理从有形的视角出发,把管理系统机械的分为主体与客体两个维度。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把人物质化,管理者以组织绝对的权威性控制被管理者的行为。同时,把战争从时间、空间、任务等方面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配备一定的兵力,主要以追求数量、规模优势,着眼于通过消灭对方有生力量赢得战争胜利。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战争空间维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嬗变,从“有形”向“无形”拓展,由原来的“陆、海、空”三维发展为“陆、海、空、天、电磁、网络、认知”等多维战场空间。随着战场空间的嬗变,决定信息化战争的因素也发生了改变,由机械化作战依赖机动力与火力转变为信息化作战依靠信息力与结构力。信息化战争的取胜方式也转变为主要追求质量、效能优势,着眼于瘫痪对方作战体系和战争潜力,摧毁对方战争意志赢得胜利。信息化战争促使战场空间的嬗变,也迫使军队管理的维度必须拓展与延伸。
第三,作战要素整体化要求军队管理有机化。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模式下,军队管理注重有形实体管理,把管理对象分解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形式,把管理要素分解为孤立静止的机械部分,管理的实质目的是通过把这些机械的部分从无序状态规范调节成有序状态的,以便于管理主体的指挥控制。信息时代,在信息力的作用下,各作战单元被链接成无缝隙的有机整体,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了影响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同时由于信息战争带来的空间拓展,有形的管理对象其形式更是千变万化,管理跨度成倍增加。因而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单元的整体化要求军队管理对象需要有机化,从管理孤立静止的实体向管理动态的有机联系转变,从管理单一个体的能量资源向管理能量的相互作用延伸。
第一,军队管理思维模式转变的需求。工业时代军队管理一直沿用“分解还原”思维模式,它属于典型的西方线性思维。从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来看,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工业时代的线性思维模式显然不够用,它迫切要求军队管理的思维模式转变,从线性抽象思维向非线性系统思维转变。无论是具体管理者,还是作为整体的军队管理体系,都不应该把思维停留在线性思维的阶段。线性思维在实际认识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大的局限性,军队的管理需要在认识上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用动态有机系统的角度审视信息时代的特征与军队管理的联系,运用非线性的动态系统思维模式来指导管理活动实践,构建一个与信息时代同步的有机管理体系。
第二,军队管理维度延伸的需求。传统的管理概念认为:管理是领导者和管理者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依据有关的理论原则、法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手段,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所进行的有效的组织计划和协调控制活动。从而可以看出,工业时代的军队管理是平面的二维管理模式,即管理主体(人或组织)与管理客体(对象)。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战争空间维度从根本上发生了嬗变,从“有形”向“无形”拓展,从“三维”到“多维”。各作战要素通过网络平台的链接,增强了军队整体系统的结构力,使一名普通的战士可以和最高指挥员相互联系。因此,军队高度的组织性和信息时代的有机系统化,迫使我们用动态系统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军队管理系统的结构,从促进事物动态变化的角度思考军队管理的维度划分。
第三,军队管理目标向系统化转变的需求。强制性是军队管理的必要特点之一,但也正由于这种强制性使传统军队管理趋向命令式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管理目标、轻管理全程。科学发展观要求军队管理在关注管理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和初始的管理;要求军队的管理不能再是过去那种只管结果,不管过程的盲目行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作战样式和打击目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过去的毁灭性打击转变为系统性的瘫痪式损伤,由消灭实体到摧毁联系。由于作战样式与打击目标的变化,促使与之相应的战斗力转变,由火力与机动力向火力、机动力、信息力和结构力形成的合力转变。这种变化也迫使军队管理的目标发生变化,使军队管理目标向系统化转变,以管理促进组织系统的战斗合力提升。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六
姓名:学号:院系:专业:
摘要:信息化战争以信息化为其基本特征,以信息能释放为主要释放方式,以“三大系统”为主要作战目标,以确制导武器等信息化弹药和信息化作战平台为信息化武器,与机械化战争有着明显的不同。
前言:信息化战争作为—种新型的战争形态已经登上了战争舞台,其基本特征就是信息化.如同江泽民指出的那样:“人类战争在经过徒手作战、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几个阶段之后,正在进人信息化战争阶段”,“信息化可能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特征“。因此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以便在未来战争中把握先机很有必要。
信息能成为信息化战争战场能量释放的主要方式: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这种力量的竞赛不仅表现在武器装备的质量水平和数量水平的较量上,更主要的是还表现在战场能量释放方式的较量上。机械化战争战场释放的主要是机械能.即机械运动产生的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增加了机械化战场的机动速度、战场打击的精度和战场防护的隐蔽度,使战争呈现出高度机械化特征。
信息化战争作为机械化战争的高级发展阶段.其战场能量释放方式则不仅是机械能,更主要的是深刻体现人的智能活动的信息能,即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战场探测预警、情报侦察、精确制导、火力打击、作战指挥与控制、通信联络等能力。据资料统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参战的大型主战兵器只有1万多件,而参战的“附属保障兵器——计算机却达到4—5万台。参战的“附属保障兵器”超过主战兵器的4.5倍。这充分表明,信息能的战场释放已经成为战争制胜的重要因素。因此,有人把海湾战争的胜利比作信息化兵器的“硅片武器”对机械化兵器的“钢片武器”的胜利,其中就深刻反映出信息能在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制胜作用。
打击而决定战局的。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是在后期才进行大规模的“人员歼灭战”,即地面作战.而且是属于巩固和发展对“三大系统”打击效果的一种保证性作战。而科索沃战争干脆就没有进行“人员歼灭战”就达成了战争目的。这两次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的信息化战争,都是依靠信息战对“三大系统”进行重点打击来决定战局的;不仅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规律,而且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信息化战争的本质特征。
从近期发生的战争实践看,特别是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和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战争正在以全新的面貌主导着现代战争舞台,以“信息化”为主旨的各种本质特点日益显现,已经与机械化战争有着质的变化。归纳起来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信息化战争在战场较量方式上,改变了机械化战争的那种陆海空单元战场、单一军兵种、单一作战领域的单元式战场较量方式,而是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战场打击系统(包括兵力、火力)、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分系统构成的作战体系间的整体较量。
二是信息化战争在作战目标上,改变了机械化战争那种以兵力会战、火力交战为主的歼灭战方式,歼灭敌人战场有生力量和重兵集团,从而夺取战场空间占领权和兵力数量优势权.而是以破坏、瘫痪敌方的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为主要作战目标,着眼破坏敌方的信息化战场支撑设施及运作基础,削弱和瘫痪敌方信息战能力,从而夺取战场信息获取、处理与利用的控制权。
三是信息化战争在作战目的上,改变了机械化战争以分别夺取战场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的战场主动权争夺方式,从而取得各个战场空间的兵力、火力数量优势的作战目的,而是以统一夺取制信息权,以信息权影响、制约其他战场主动权,从而掌握战场信息优势,即掌控战场实时感知的控制权、兵力火力的有效运用权、战场服务网络的通畅运作权。
四是信息化战争在作战形式上,改变了机械化战争以宽正面、大纵深的阵地攻防战、立体攻防运动战为主的作战形式,以联合作战、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组织和运作作战行动。
五是信息化战争在基本作战方式上,改变以往机械化战争那种在广阔的战线直接接触,以合同战役、战斗进行阵地攻防争夺的作战方式,而是以地空天一体化的信息攻击、远程精确制导“点穴”打击、大规模战略空袭等构成的非接触作战方式。信息化战争的这些新型本质特征,对机械化战争的战场较量方式、作战目标、作战目的、作战形式等方面的冲击与挑战是革命性的,充分反映了战争形态在发生着深刻的质变,标志着战争已经进入信息化战争的成熟阶段。
看一个战争形态的基本特征,首先要看其主导战场的武器装备水平。武器装备作为军事科学技术的物化成果利主要标志,反映着整个战争形态的基本作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坦克、飞机、大炮之类的机械化兵器,代表着机械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因而成为机械化战争的战场主导兵器。而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型战争形态,反映其作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的必然是信息化兵器。
导、打击等功能,形成自动化、精确化和一体化水平的各种武器装备系统。主要包括太空中的各种侦察、预警、通信卫星,空战场上的第三代以上的战斗机、各种预警机等,海战场上的各种高技术战舰等.地面战场上各种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坦克、装甲战车等,它们都是信息化作战平台。从信息化战争实践情况看,信息化兵器已经成为信息化战场的“主力军”,在战场上发挥着机械化兵器不能替代的主导作用。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信息化作战平台是战场上的主导打击力量,信息化弹药也起了主导作用。信息化弹药在其总弹药量中虽然只占7%—8%,但却摧毁了80%—90%的战略战役目标。科索沃战争中,信息化弹药在总弹药量中的比例达到98%.机械化弹药只占2%。可以看出,信息化兵器主导着战场打击,成为决定战场效能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王辉《信息化战争基础知识思考与解读》军事科学出版社。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七
摘要:工业时代或工业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机械化军队,信息时代或信息社会的典型军队形态是信息化军队。21世纪伊始,美国国防部开始推进“军事转型”,明确提出要把工业时代的军队形态转变为信息时代的军队形态。在美国的带动下,英、法、德、日、印等国也纷纷效仿,加快其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使机械化军队迅速向信息化军队转变,将新军事革命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信息化;军队管理;理论创新。
未来信息条件下的作战将是陆、海、空、天多维一体化的综合较量,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机械化战争逐渐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是当前战争形态发展的大趋势。网络中心战是信息时代的军事表现,是信息时代的战争样式,代表着军事形态的发展方向。信息化战争尽管是机械化战争之后出现的全新战争形态,但仍属于热兵器战争,是其发展的最高阶段。与机械化战争相比,信息化战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信息化“有机功能”取代机械化“专业能力”的主导地位。
从蒙昧时代到工业时代,战争演变的轨迹是不断提升武器的杀伤力,一部战争发展史也可以解读为一部武器杀伤力不断增长的纪录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械化战争在日臻完善的同时,发展潜力也在日渐枯竭,各类武器装备性能的关键参数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极限。随着核武器的出现与使用,机械化武器装备主要性能的极限化,这意味着依靠提升武器的机动性能和杀伤力来增加作战效能的方式已经走向了一条死胡同。
机械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在动能方面的独立性,即武器平台机动力与火力的专业化延伸;信息化战争主要展现的是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及武器与目标的相互作用力,即整体的结构力与信息力的有机化聚合。
(二)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为战场博弈的焦点。
在未来信息化作战中,信息力和结构力是战场博弈的焦点。其本质区别在于: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是火力和机动力,而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核心战斗力则是信息力和结构力。这表明作战方式和杀伤机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1、信息力。信息力是指信息在战争实践中与信息使用主体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一方面是信息承载着战场各要素的属性,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产生战场感知;另一方面是信息功能与使用主体相互作用,为信息战提供作战能量。
2、结构力。结构力是军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有机联系所形成的组织合力。军队因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建成全军性综合军事信息网络系统后,而使其武器装备、军事人员、体制编制和军事理论实现科学合理的整合,使系统产生有机的协同性,战斗力从机械化战争的加法式叠加,转变为各要素乘法式的相互作用,这一转变产生了质的飞跃。
3、未来信息作战以控制信息力和结构力为中心,即控制作战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未来的信息作战中,信息力与结构力既是战斗力发挥的源头,又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致命弱点。从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军队信息力和结构力的巨大作用。信息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战场信息优势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一方面,在信息化条件下,信息技术使战场透明度不断提高,整体协同性明显增强;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也将日益增加对电子系统和系统整体协同性的依赖。依赖程度越高,潜在的危害就越大。
4、谋求最大的整体结构合力。许多国家都在进行军队的组织体制改革,以求实现作战力量功能上优势互补,以追求最大的整体结构合力。首先是军政军民一体化,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相结合;其次是主要作战力量一体化,军兵种界限被逐步打破,将根据需要重组作战力量,合理编成联合部队,构建深度联合的一体化作战力量结构体系;再次是各种作战行动的一体化,将战略、战役、战术作战行动,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行动,信息战、网络战、心理战行动融为一体。同时,将“硬杀伤”与“软杀伤”相结合,火力打击和特种作战相结合,全纵深立体作战与精确打击相结合,构成多元一体的作战行动体系结构。
(三)“有形”空间延伸至“无形”空间。
1、信息化战场空间全维嬗变。信息化作战的战场空间包括“有形”和“无形”两大部分,在机械化依赖的陆、海、空三维有形空间基础上,增加了电磁、网络、意识等无形空间。战场空间由传统定义的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四维空间延伸,进而拓展到电磁、网络、意识等非传统定义的空间领域。“无形”空间的战略思想在对抗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2、信息化战场空间有机性增强。信息化作战各维度战场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大大增强,原本分散孤立的战场被有机统一的战场所取代。一是有形物理空间尺度相对缩小,战场态势变化加快。在信息化作战中,信息以光速传播,精确制导武器能以数倍声速打击万里之遥的目标,军队能在数十小时内部署到全球任何地点,定向能武器系统能以光速击毁战场上的目标;二是战场空间封闭性变小,作战范围增大。陆、海、空、天等物理空间范围都有其“硬界限”,而电磁、意识领域等虚拟空间则表现出其“软界限”的特征。作战行动既要在物理战场展开,又要在虚拟战场进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四)政治与战争的相互作用力明显增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术行动、战役指挥、战略决策,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一个鲜明特征。对战争目的进行有效限制,并将战争行动严格控制在政治目的许可的范围内,是局部战争的普遍规律。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增加了政治对战争的可控性;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增加了政治对战争控制的有限性。
当今世界新的军事变革是以信息为“基因”,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其核心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其最终结果是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转化为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与样式,它给军队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挑战。总的来说,信息化战争使军队管理面临的挑战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特点:。
第一,战争形态转变迫使军队管理思维模式改变。工业时代背景下的机械化战争是以“分解还原原理”为指导的机械思维模式,把战争看作是一台没有生命力的机器,可以通过分解还原的思维方式,把战争细分成若干个阶段步骤,若干个细小区域,通过子系统完成任务的叠加,还原战争任务的结果。然而系统的功能是整体的属性,不是部分的属性,也不是要素的属性。系统的功能由整体的结构决定,功能与结构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工业时代的“分解还原”思维模式是一种相对初级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对信息化战争的指导,当然也更不能用“分解还原”的思维模式指导信息化战争的军队管理。由于战争形态的转变,迫使军队的管理思维模式转变,由“分解还原”的机械思维模式,向“有机协同”的系统思维模式转变,以适应新型的信息化战争需要。
第二,战争空间维度的拓展促进军队管理维度延伸。在机械化战争时代,受“分解还原”思维模式的影响,军队管理从有形的视角出发,把管理系统机械的分为主体与客体两个维度。在实际管理活动中,把人物质化,管理者以组织绝对的权威性控制被管理者的行为。同时,把战争从时间、空间、任务等方面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配备一定的兵力,主要以追求数量、规模优势,着眼于通过消灭对方有生力量赢得战争胜利。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战争空间维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嬗变,从“有形”向“无形”拓展,由原来的“陆、海、空”三维发展为“陆、海、空、天、电磁、网络、认知”等多维战场空间。随着战场空间的嬗变,决定信息化战争的因素也发生了改变,由机械化作战依赖机动力与火力转变为信息化作战依靠信息力与结构力。信息化战争的取胜方式也转变为主要追求质量、效能优势,着眼于瘫痪对方作战体系和战争潜力,摧毁对方战争意志赢得胜利。信息化战争促使战场空间的嬗变,也迫使军队管理的维度必须拓展与延伸。
第三,作战要素整体化要求军队管理有机化。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模式下,军队管理注重有形实体管理,把管理对象分解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形式,把管理要素分解为孤立静止的机械部分,管理的实质目的是通过把这些机械的部分从无序状态规范调节成有序状态的,以便于管理主体的指挥控制。信息时代,在信息力的作用下,各作战单元被链接成无缝隙的有机整体,信息力与结构力成了影响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同时由于信息战争带来的空间拓展,有形的管理对象其形式更是千变万化,管理跨度成倍增加。因而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单元的整体化要求军队管理对象需要有机化,从管理孤立静止的实体向管理动态的有机联系转变,从管理单一个体的能量资源向管理能量的相互作用延伸。
第一,军队管理思维模式转变的需求。工业时代军队管理一直沿用“分解还原”思维模式,它属于典型的西方线性思维。从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来看,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工业时代的线性思维模式显然不够用,它迫切要求军队管理的思维模式转变,从线性抽象思维向非线性系统思维转变。无论是具体管理者,还是作为整体的军队管理体系,都不应该把思维停留在线性思维的阶段。线性思维在实际认识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大的局限性,军队的管理需要在认识上突破传统的思维框架,用动态有机系统的角度审视信息时代的特征与军队管理的联系,运用非线性的动态系统思维模式来指导管理活动实践,构建一个与信息时代同步的有机管理体系。
第二,军队管理维度延伸的需求。传统的管理概念认为:管理是领导者和管理者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依据有关的理论原则、法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手段,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所进行的有效的组织计划和协调控制活动。从而可以看出,工业时代的军队管理是平面的二维管理模式,即管理主体(人或组织)与管理客体(对象)。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中,战争空间维度从根本上发生了嬗变,从“有形”向“无形”拓展,从“三维”到“多维”。各作战要素通过网络平台的链接,增强了军队整体系统的结构力,使一名普通的战士可以和最高指挥员相互联系。因此,军队高度的组织性和信息时代的有机系统化,迫使我们用动态系统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军队管理系统的结构,从促进事物动态变化的角度思考军队管理的维度划分。
第三,军队管理目标向系统化转变的需求。强制性是军队管理的必要特点之一,但也正由于这种强制性使传统军队管理趋向命令式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管理目标、轻管理全程。科学发展观要求军队管理在关注管理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过程和初始的管理;要求军队的管理不能再是过去那种只管结果,不管过程的盲目行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作战样式和打击目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过去的毁灭性打击转变为系统性的瘫痪式损伤,由消灭实体到摧毁联系。由于作战样式与打击目标的变化,促使与之相应的战斗力转变,由火力与机动力向火力、机动力、信息力和结构力形成的合力转变。这种变化也迫使军队管理的目标发生变化,使军队管理目标向系统化转变,以管理促进组织系统的战斗合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保存.外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解放军出版社,2008.
2、王立强.信息化条件下外军数据链应用研究[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王安.军事管理革命[m].长江出版社,2005.
5、吴友富.现代西方管理学的危机[j].招商周刊,2006(25).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八
摘要: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前言。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催动下,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信息化战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其中,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的变化决定了不同战争形态的特性。主战兵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可分为四种战争形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纵观人类社会至今出现的战争形态可以看出,战争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其嬗变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成周期越来越短。
战争的时代特征决定于战争存在和发生的社会历史环境,战争的特点规律,是战争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当战争处在时代转换的过渡时期,只有抓住战争的时代特征,才能把握住认识战争特点规律总的方向。对信息化战争特点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军事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将信息化战争归纳为六大特点:。
1、战争工具——信息主导。
战争工具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2、战争力量——整体凝聚。
来看,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主导性要素,传统的机械化作战平台地位下降。力量的凝聚,必须是在掌握制权优势。
3、战争时空——多维一体。
信息化战争仍然需要分别制权,各军兵种仍可继续主宰各自传统的作战空间,所不同的是在时间,空间和力量诸要素之间,必须统一标准,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的体系。这样一个横向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建立起来之后,陆海空天电等相互分离的作战空间将成为一个全维一体的作战空间,在这个全维空间内,战场是流动的,信息是实时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等诸要素是融合的,力量的运用将非常灵活而且可调,可控。
精确作战从量变到质变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跨越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从近距厮杀到火力毁伤。第二,从面杀伤到点摧毁。第三,从精确摧毁到实时打击。
5、战争保障。
信息化战争中,侧重于智力,知识,信息,网络的综合保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保障要素的融合与控制、保障。传统战争中,战场建设和战争动员是战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战争保障的情况下,战场建设将更具备军民两用特征,而且平时和战时必须实现快速转换。随着战争持续时间急剧缩短。
6、战争制胜——人机融合。
信息化战争中,人的智能与武器的性能融为一体,赋予武器以智慧和灵性。信息化武器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机器组件,而是具有人工智能,会思考,能判断,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打击目标的机器人。
我们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一个中心,八个特征",即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实时化,多维化,有限化,社会化,无人化等特征。
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挨打。所以,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因为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那种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空战场还是海战场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战争。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战场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九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新闻舆论战具有激起我方将士的爱国热情,摧毁敌人斗志,左右战局发展等重要作用,文章对信息化条件下新闻舆论战进行认真研究,明确了新闻舆论战的具体任务,并根据信息化战争具有“突如其来”、“瞬间万变”、“立体多维化”性质,以及信息化战争传媒的“平战两用”特点,提出了提高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能力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战争;新闻;舆论战;信息化。
在立体化信息化时代,新闻舆论战,就是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通过现代大众传媒,有计划地向受众传递经过选择的信息和材料,阻断、瓦解和反击敌方的宣传攻势,从而影响受众的情感、动机、主观判断和行为选择,主导新闻舆论,影响民意归属,改变双方整体力量对比。我们的作战对手早已把心理战、舆论战写入了作战纲要。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应对强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高度重视新闻舆论战的研究和应用。
受信息浪潮的冲击和影响,传统战争的界限已被打破,在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从战争的后台走向了前台,从战争的侧应者成为左右战局、主宰胜负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是因为信息化战争的着眼点既注重武力征服,更重视精神征服。而新闻媒体作为传播政治主张、思想文化等意识形态的主要载体,决定了它必然成为巩固战争成果、实现精神征服的有效途径。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争取国际、国内舆论的支持,激起我方将士的爱国热情。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交战双方总是首先通过新闻媒体,有计划、有步骤地策划新闻,引导舆论,揭露或驳斥对方丑恶嘴脸,宣传我方正义主张,以争取国际舆论同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以便得到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帮助,为最终通过战争手段实现国家利益奠定广泛的舆论基础。显然,战争的正义性与否十分关键,孙子对其解释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就是指战争是否受人民的拥护。新闻媒介的任务就是制造出战争正义性的氛围,激发出国际国内民众相同的心理,这样,政府的政策在推行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支持。
二是最大限度地瓦解敌方国民意志,摧毁敌人斗志。新闻舆论之所以是进行精神征服的有效手段,首先在于,新闻舆论可以通过渲染夸大敌国内部的民族、宗教及不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制造社会动乱,使国家分崩离析,民众离心离德。其次通过对敌对国政权核心人物的丑化宣传、在舆论上支持不同政见者、渲染政权内部矛盾等多种方式,破坏对领导层的信任,动摇民众对政权的支持,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第三,新闻舆论可以通过渲染夸大敌对国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及心理上的“弱点”,掠其心志,动摇敌方的士气和民众心理,摧毁其思想价值观念,使其产生民族自卑感,丧失凝聚力。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在第一时间把“指哪打哪”轰炸现场呈现在伊军民面前,对敌投放大批量的“舆论炸弹”,显现敌军的弱小,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三是扰乱敌方作战决心,左右战局发展。随着间谍卫星、地面传感器等先进的侦察、监控设备的广泛使用,新闻媒体对战场信息全方位、大批量同步传播,使得战局的每一点变化,都会引起参战军队、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从而做出各种有利或不利于战局发展的决策和判断,新闻舆论战因此具有了左右战局发展的重要地位。适当地利用新闻媒介的公开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张扬造假,可以使敌方陷入真假难辨、决心难定的困境。在战略层面上,通过新闻舆论对己方虚虚实实的战争决心、战略意图、作战样式等大力宣传,进行有效的战争威慑,可以使敌对国在战与不战、何时应战、出兵何地等事关战略全局的重大问题上难定决心,从而贻误战机。在战役战术层面上,通过新闻舆论散布假情报、假新闻,隐真示假,混淆视听,进行新闻欺诈,心理蒙蔽,干扰敌方决策者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可以达到将其引向情报误区。
在信息化战争中,运用传统方式和高科技手段夺取制新闻舆论传播权是十分重要的。战时新闻舆论战的任务,在不同的作战阶段,面对不同的作战形势,根据作战双方在各种战役战斗中的不同状态反映等等,有不同的侧重点。就我军而言,在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一是紧贴战争需要,鼓舞我军斗志。通过新闻宣传使官兵迅速准确地领会上级作战意图,绝对服从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战时新闻舆论的对内宣传工作必须紧紧抓住使官兵充分认识到党的领导的无比英明和中央军委指挥的无比正确这一主题上。开战前,千方百计地从国际法律、法规和惯例中寻找依据,以相应的国际法律条款和国际惯例来证明自己的“正义性”,并从民族利益角度入手,维护祖国统一,打击分裂势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来激励官兵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而不惜一切代价的雄心壮志。开战后,深入到最激烈的战役战斗中去,广泛捕捉新闻素材,准确运用新闻由头,用活生生的事实,最直接的视线、最靠前的镜头、最生动的角度、最真切的感情,记录振奋人心的作战实况,极大地鼓舞我军官兵的斗志,强化官兵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和对军委指挥的信任。
二是广泛获取敌方宣传信息,系统研究。在未来反分裂、反侵略战争中,如伊拉克和利比亚战争一样,敌对势力定将竭尽所能地向我开展军事欺诈和谣言攻势,向我发动新闻宣传进攻,或混淆视听,或掩盖图谋,或无中生有恶语中伤,或炒作新闻诱人上当。而且,随着高技术的拓展,敌对势力发动新闻舆论战的战术水平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搜寻敌方新闻宣传信息时,一定要具有广泛性和系统性,不能仅从一则敌情中去分析,而是要对敌方大量的舆论信息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不仅要注意获取其主流新闻媒体的信息,而且要十分警惕敌对势力利用一些似乎“不介入战争”、“不关心战事”的行业性或团体性信息媒体玩弄舆论战阴谋,警惕敌对势力搭乘中立国家和集团的新闻媒体向我发动新闻宣传进攻。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尤其要十分警惕敌对势力运用国际互联网通信卫星、网络、电视向我发动舆论战进攻,一旦发现其宣传阴谋的蛛丝马迹,立即将其完全曝光。
三是跟踪敌人的宣传阴谋,深刻分析。只有对于来自敌方(甚至是中立国家和集团)的舆论战信息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才能迅速准确地识破敌人的宣传阴谋。这就必须在分析研究敌人的宣传阴谋时,就发现的问题,跟踪研究,穷追不舍,直到使敌人的舆论战阴谋暴露无遗。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深刻分析,既要准确分析敌方新闻宣传信息的真实性,从微观上对其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准确考证,判断其是否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又要从宏观上对信息的真实程度进行思考,判断其是否用局部的事例误导人们管中窥豹。同时要系统分析敌方舆论战信息的欺诈性,将不同的新闻信息划归为不同的类别,对每一个类别的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对背景相似、来源相近的信息,一定要进行系统分析,从中发现敌人在这些信息中所包藏的图谋。
四是发现敌人的宣传阴谋,择机有力揭露。当我们准确地发现了敌人的舆论战阴谋后,就要组织有力的新闻舆论战反攻。在反攻中,要依据党和国家政治、外交斗争策略和我军作战的实际需要,充分讲究时机的适当性和战术的灵活性。有时,需要迅速、准确、单刀直入地把敌人的阴谋揭露出来,给敌人的新闻舆论欺诈行为以当头一棒,使人们看清敌人的“鬼把戏”而破产,使其无计可施;有时,则需要故意让敌人的“雕虫小技”继续表演一番,等到火候适宜再将其拉到台前示众;有时,虽然已经识破了敌人新闻宣传的阴谋,但不仅故意不予曝光和反击,而且还要故意装出“我已经上当受骗”的假象,让敌人自以为是地继续表演下去,使敌人的阴谋完全被我们的对策所控制,最终使敌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的组织实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信息化战争越来越呈现出公开性和透明性。经济全球化,传播国际化,使得任何一场战争都日趋国际化,各国的媒体对战争一方做出正义或非正义的不同判断,使战场舆论出现莫衷一是、错综复杂的局面。这就要求我军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局面给新闻舆论战组织实施带来难度,炼就特殊的新闻舆论战本领,最大限度地利用舆论为战争服务。
(一)面对信息化战争“突如其来”的特点,我军必须着眼斗争准备,做好新闻舆论战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现代高新技术在军事传播领域的日益发展和普及,未来战争在不可预知的时间“突如其来”,使舆论战成为“整体战”、快捷“思想反应战”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军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前,随时做好斗争准备,艰苦地进行知识储备和技能操作上的准备。一是要强化新闻舆论战意识,做好全面的思想储备。按照“兵贵神速”的要求,“以博为主,以专为辅,突出急用,突出共性。”的原则,重视各方面素材的搜集,建立自己的新闻资料、数据库,为高速“新闻快反”能力打好基础。针对信息化战争传播手段的日益现代化,我军新闻舆论战人员必须做到“一专多能”,“能上天观察,可下海采访”;“站起来能拍,坐下来会写”。不仅善于运用声音输入、手写输入和键盘输入等多种文本输入方式,把新闻信息以最快速度传送到媒体,而且善于现场录音、录像,通过电脑网络及时传送,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实时的新闻采访,还可通过网络进行可视化的“面对面”采访。所以说,着眼战时立足平时,多方准备,扩大“知识内存”成为必不可少。
(二)面对信息化战争“瞬间万变”的特点,我军必须深刻洞察,全面提高新闻舆论战创新能力。未来战争具有突发性、剧烈性与针对性的特点。瞬间万变的战争特点,决定我军新闻舆论战人员在“冲锋陷阵”中,确立创新理念,在谋新求变,洞察秋毫,辨明利弊上有所作为。首先思想观念上,要突出“思想重围”,忍痛割弃陈旧观念,在如何“借势借力,征服人心”上多方思量,不仅善于运用我方媒体力量,也充分借助友方、中间新闻媒体的力量,更可借敌方媒体“借力打力”、“为我所用”。在内容形式上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式样传播给受众,尝试网络媒体的传播样式,杜绝那种八股式的军事报道。在传播内容上要隐真示假,达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在传播方式上要善于借鉴,更要善于超越自我。可以借助“第四媒体”网络载体远程访问、第五媒体手机“短信”,甚至借助广告文宣等,避其短而用所长。在装备保障上可设置采编一体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文字传送、电视编辑、网络传输等集于一体,还可设置新闻110热线,信息留言录音,在战场上进行快速行动,以利“冲锋陷阵”与“抢滩登陆”,保证军事信息传播“传得快、传得远、听得清”。
(三)面对信息化战争“立体多维化”特点,我军要打破新闻舆论战的单兵作战模式,发挥集团化作战优势,构建战时新闻网络。信息化战争空间大纵深,作战领域趋向多维化,新闻舆论战既要建立敢打敢拼队伍,不惧艰险,不畏牺牲,快速、高效地捕捉到最新的新闻信息,以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又要敢于和善于打破“单枪匹马”的报道形式,发挥新闻舆论战人员“集团化作战”的整体优势,借用政工网络载体,构建战时新闻传播网络体系。可借助政工信息网络这一平台,利用新闻网页实施新闻宣传,进行舆论战案例教学,以及新闻线索的传递;战时可开展舆论战的宣传动员,打开应急反应机制,进行快反预案预演。启动纵向到连、横向到具体业务部门的新闻网络,使快反预案放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操练起来,以健全完备的战时新闻传播网络体系,达到“以我为主,先声夺人”,先机制敌的目的。
(四)面对信息化战争传媒“平战两用”特点,我军新闻舆论战人员应注意沟通地方新闻媒体,谋划平战转换机制。沟通地方媒体,谋划转换机制,有利于信息传递,也有利于战时国防动员,更有利于“先制反制”。这就需要我军新闻舆论战人员熟悉驻地媒体编辑流程,为实施积极的舆论威慑战略打好基础。在妥善处理好舆论斗争与隐蔽斗争的关系的情况下,使地方传媒发挥舆论传导的最大空间,满足受众对军事领域的关注,以实现预先制定的舆论威慑的战略目的。同时要建立战时宣传平台,实施新闻管制,通过精密的专家论证,划清军事机密与新闻传播领域难以界定的内容,以实现新闻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为重要的是要构建平战转换机制,实现平战结合、平战转换,是保证未来台海作战传媒管控,又及时畅通发布重要信息的前提和条件。我军通过沟通驻地媒体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战时传媒管理监督和运行机制,来提供大量的信息,激发人们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热情,打击敌人的锐气,真正实现“攻心为上,攻城次之”新闻舆论战目标。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
摘要:信息化是未来战争的主要特点之一,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障。对军事技术自主创新进行了内涵分析,阐述了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以及加强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等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内部措施。
关键词:军事技术;自主创新;信息化战争。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地受到这些高新科技的影响。在当今世界,如何在日渐激烈的科技竞争中获得自身的优势,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速度以及安全的`关键所在。实践表明,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占领高新技术制高点,是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战略思想,这是对自主创新在国家战略和发展道路层面的释义。此外,自主创新从微观层面来看,其指的是一种科技创新的方式,一般来说,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一是指原始创新,也就是从基础的原理、理论出发,通过创新而获得的新的科学发现以及发明成果;二是指整合创新,也就是通过对现有的各种技术进行统一整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技术成果;三是吸收创新,也就是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再创新,形成新的科技成果的一种创新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含义和内容是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首先,原始创新是提高科学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源动力,大多数科学技术质的飞跃均是来自于原始创新。而整合创新是基于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通过将新老技术、国内外技术的有机融合,以一些有着较强的技术关联性的重大产品或者项目为实施对象,实现对关键技术难题的突破或者技术的变革。最后,吸收创新则是对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以迅速地提高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其是原始创新和整合创新的延伸和发展。
作为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里的应用,军事技术的概念涵盖军事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全部武器装备,以及这些武器装备的研制、设计、操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军事技术的发展,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国家实力的提高,最终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军事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关系到一个国家是否能在科技竞争中获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完整和国家的安危。军事技术自主创新,就是通过向世界范围的先进技术进行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军事技术的原始创新、整合创新和吸收创新的综合创新能力,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的突破,进而能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技术创新能力。
我国的军事技术创新要求在独立掌控创新目标的前提下,致力于在相关军事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不断提高军事技术相关设备的技术水平,形成先进、尖端的军事技术设施,不断优化和完善军事技术装备体系,进而提高军事技术装备对军队的保障能力,最终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并且形成军事技术持续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一,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的良好体现。马克思提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被应用于军事目的,那么这些技术将会不受指挥官意志的控制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技术决定战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观点的提出,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发展的内在规律。我国也提出要围绕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提升。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现代战争观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工业的现代化为军事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完全依靠国外技术的引进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依靠自主创新来促成我国现代化工业的转型并解决军队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有效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形成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三,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中,科学技术的直接引进面临着较大的限制和困难,工业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的引进难度日益加大,军事技术的核心技术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军事技术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必须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投入经费对相关的核心技术进行突破,并且探索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互动,掌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主动权。
3.1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增强科技竞争实力。
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是科学技术取得实质性进步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开展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源动力。推进军事技术自主创新,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军事技术的基础研究,对军事技术相关的新思想、新原理、新概念、新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为军事技术的不断变革、提高军事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保障。现阶段,经过我国军事科技人员的长期努力,我国的军事技术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整体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下一步,要再加大对军事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国家高新技术研究以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3.2加强科技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科技体制。
在军事技术自主创新的实践中,科技型人才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新知识的创造和新技术的发明,研制出代表先进科技的武器装备,形成武器装备不断升级换代的良性循环体系。同时,将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有机融合,将国防科研与社会科技、资本相结合,实现军事技术相关资源的有效配置,进一步完善军队科技体制,以便军事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国防和军队事业,更好地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事科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赵阵.现代军事技术异化解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王璐,曾华锋.从战争工具到战略符号的军事技术[j].湖南社会科学,2012,(06).
[3]曾华锋,姚弘芹.军事技术转型特点[j].国防科技,2002,(04).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一
信息是泛指一切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以及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含义和效用。
2、信息的特征?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
3、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简单地说,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主要有三条战线,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经济战线。
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建立一个确保包括军队成员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使用的、极大容量的信息网络,通过对军事信息的收集与积累、军事信息的处理与流通、军事信息的控制与利用,使部队的建设、训练和作战方式都发生根本的变化,极大地全面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5、信息战、信息作战的定义:
信息战是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保护己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同时,对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打击的一种作战样式。
信息作战是是为夺取和保持战场信息优势或破坏敌人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的一种作战行动。
6、请你谈谈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的多维化体现在哪几方面?(论述题)。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随着人类认知领域的不断扩展,战争空间也在不断扩大。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相比,其战场空间已由地面、海洋和空中向外层空间、网络空间及心理空间等领域扩展,使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呈现出多维化的特征。
(一)外层空间。
’
在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监控、信息传输、导航定位、精确制导等,主要都依赖外层空间的卫星来支持,这已经被近几场局部战争所证明。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及其盟国的军事情报70一90%是由太空侦察系统获得的;每当美军要发起新一轮攻击时,都要事先向作战地区上空调集10一20颗军事卫星。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为了夺取信息优势,在600公里一800公里的外层空间,部署了多达116颗各类卫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太空所具备的独特的优越性将得到进一步扩展和强化。没有制天权,就不可能掌握制信息权和制空权,也就没有制海权和制陆权。可以说,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掌握了战争的制胜权。为了争夺太空的控制权,太空信息战、太空反卫星战、太空反导战等一些新的太空作战样式应运而生,必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行动,使争夺太空优势的斗争变得更为激烈。
(二)电磁空间。
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在信息化战争中,电子目标星罗棋布,无论是电台、雷达、通信卫星等各种电子装备,还是地面开进的坦克、海上游弋的舰艇、空间格斗的战机等各种作战兵器,它们都能成为电磁波的发射源,使各种电磁波纵横交错,在广阔的空间中形成密集的电磁频谱网,确保了对各军兵种部队的指挥控制。信息化战争中电磁空间的极端重要性,使得敌对双方在电磁空间里的对抗更加激烈。近几年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战争一旦爆发,两军对抗往往先从无形的电磁空间里展开。如海湾战争实施空袭前几小时,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就开始了对伊军实施强烈的电磁干扰和压制,可谓兵马未动,电子先行。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部署和使用了上百架电子战飞机和大量进攻性电子器材,对伊军展开了强大的电子攻击战,使伊军指挥系统瘫痪,有250部制导雷达、炮瞄雷达、目标引导雷达等被摧毁。
(三)网络空间。
个巨大的遍布全球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出现,使地理上的距离概念和国家之间的地理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也给信息化战争带来了新的作战空间,出现了网络空间战这一种全新的作战样式。在网络空间里,通过计算机病毒、芯片攻击和网络“黑客”入侵等手段,可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实施攻击,达到瘫痪敌指挥控制系统、削弱甚至使敌整个部队丧失战斗力的目的。科索沃战争中,无形的“黑客”曾使美国白宫的网络服务器瘫痪数小时;北约空袭开始后,总部的网站每天都收到来自攻击者的数以万计的电子邮件,严重阻塞了网络线路;巴尔干地区的一台电脑每天向北约总部发出2000封电子邮件,其中包含各种大大小小的电脑病毒。
(四)心理空间。
信息化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交战双方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各自系统的最大整体作战能力,这就使一体化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作战力量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中,通过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可以将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各种作战能力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一体化作战力量。第一,武器装备一体化。采用“横向技术一体化”技术,从横向上对现有武器系统进行改造或改进,使其具备通用性、联动性,从而更便于从传感器到射手之间、各武器系统之间、各作战部队之间的信息流动,使武器装备在横向联结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大幅度地提高武器装备系统的整体效能。第二,诸兵种合成一体化。在各军种内部,不断提高部队的合成程度,使作战部队、作战支援部队、勤务保障部队紧密合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提高作战系统的整体作战能力。第三,诸军种联合一体化。在各军兵种之间,通过建立一体化信息网络和联合指挥机制,铲平各军种相互独立的“烟囱”,实现诸军种作战力量一体化。
(二)作战行动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中的主要作战样式,是两个以上的军种按照总的企图和统一计划,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共同进行的联合作战,其作战行动具有一体化的特征。由于军兵种专业越来越多,作战行动的系统整体对抗特征越来越强,各种作战行动的相关性更加密切。空中作战行动需要来自太空的卫星、地面的雷达、海上的防空等系统的支援;地面作战需要来自空中和海上的火力支援;海上作战需要有制空权的掩护和制信息权的保障;等等。与此同时,各种作战力量的传统分工趋于模糊,攻击战术目标,有时要动用战略手段;打击战略目标,有时仅需要战术力量;进攻和防御界线趋于模糊,在加强对敌人进攻作战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己方作战力量的防护,攻防节奏转换很快;软打击和硬摧毁融为一体,软打击是实施硬摧毁的重要保障,硬摧毁必须在软打击行动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实施。这些变化说明,单一军种的独立作战正在逐渐消失,空地一体、海空一体、陆海空天一体的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已成为作战的基本样式,信息化战争已经呈现出十分鲜明的一体化特征。
(三)作战指挥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中,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一体的c41sr系统,为作战指挥提供了准确的战场情报、快速的通信联络、科学的辅助决策、实时的反馈监控,从而使树状的指挥体制将逐渐被扁平网络化的指挥体制所代替,使作战指挥实现了一体化。一是战略指挥、战役指挥和战术指挥一体化。战略指挥为战役、战术指挥提供更加科学和明确的作战指导,同时战役、战术指挥为战略指挥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情报和建议。二是情报、决策和控制一体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收集处理情报、制定作战决策和实施战场控制这样一个指挥周期,使各种指挥活动十分顺畅地融为一体。三是诸军兵种作战指挥一体化。通过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使诸军兵种作战指挥实现统一决策、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协调一致和情报共享。
(四)综合保障一体化。
保障军队为遂行各种任务而采取的各项保证性措施与进行的相应活动的总称,可分为作战保障、后勤保障、装备保障、政治工作保障等不同的类型。在机械化战争中,各种保障行动是相对独立的,而信息化战争中,各种保障由分离走向了一体化。以后勤保障和装备保障为例,为了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联合作战要求,各军兵种后勤和装备保障,必须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行动,实行联合一体化保障,这样才能发挥后勤和装备保障的整体效能。二是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作战指挥一体化、综合保障一体化;三是精确化。主要表现在:精确打击、精确侦察、定位和控制、精确保障;四是快速化。主要表现在:作战指挥快、部队机动快、打击速度快;五是非接触。主要表现在:远距离攻击、隐身攻击、无人攻击、信息攻击。
7、信息化战争、信息战、信息作战这三者有什么区别?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信息战是一种作战样式,信息作战是一种作战行动。它们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含义。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战争信息化的出现。
(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战争将主要有三条战线,即军事战线、政治战线和经济战线。在三条战线上以有形(暴力)和无形(非暴力)两类方式进行。形式取决于战争环境和所要达到的目的。,(5)、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经济因素是信息化战争的基础。要想赢得21世纪的信息化战争,必须在科技、经济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是先进的军事理论是战争的灵魂。要想赢得21世纪的信息化战争,必须高度重视军事理论的开拓创新。
三是信息化战争追求是对战争的有效控制能力。要想赢得21世纪的信息化战争,必须努力提高对战争的有效控制能力。
第二、信息化战争的力量构成思考题:
陆上信息作战力量、海上信息作战力量、空中信息作战力量、导弹作战力量、空间信息作战力量所构成。
13、数字化部队的定义?
所谓数字化部队,是指使用各种数字化装备,以数字化信息为媒介,对兵力兵器实施指挥控制的部队。
14、c4isr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1)全球战略指挥控制系统(2)情报侦察监视系统(3)战术区域数字通信系统。
15、从目前发生的战争中看,常用的信息武器装备有哪几种?
(1)电子战装备,这类装备主要靠电磁能武器和定向能武器实施软杀伤,针对“指挥、控制、通信、情报、计算机、侦察、监视”(c4isr)系统以及依赖于信息系统支持的武器装备和支援保障系统施以攻击与反攻击、干扰与反干扰,以期争夺电磁频谱控制权。
(2)计算机病毒武器网络“蠕虫”逻辑炸弹“特洛伊术马”程序计算机“陷阱”知识机器人(3)电磁脉冲炸弹,电磁脉冲炸弹也称微波脉冲炸弹,是通过把微波束转化为电磁能,毁伤对方电子设施和人员的一种新型定向能武器。(4)gps干扰设备16、17、要建立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作战指挥体制。需要做好哪三个方面的基础建设?首先,要建立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作战指挥体制。其次,要建立横宽纵短的作战指挥体制。最后,建立横向一体化的指挥关系。
作战力量小型化、合成化;作战力量呈现出高科技型特征;数字化部队成为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作战平台无人化;武器装备隐形化、智能化。
第三。
19、战场环境?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场环境,是指敌对双方作战活动的空间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称。主要原因是:随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新的智能武器将在战场上大量出现。从而,引起战场环境的变化。
20、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环境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一是信息数字化,是指用简单的两位数0和1表达、传输和处理一切信息,把信息数字化。二是高度一体化。信息化战场的高度一体化,是指通过纵向,横向技术一体化,实现战场上作战力量和作战空间的一体化。
三是高度网络化。电子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依据网络协议规定,按信息传输的程序语言及要求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多个独立的计算机(子系统)连接起来,形成由终端、运行设备及软件和信息传输信道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具有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等功能。四是高度透明化。是指对战场信息报知与洞察的程度。
五是高度流动性。战场的流动性是指战场中的兵力、火力、电磁波、物质流等要素的移动,而引起的战场空间与时间上的非固定性与连续性。
一是核威慑。威慑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之间,通过显示武力或表示准备使用武力的决心,以期迫使对方不敢采取敌对行动或使行动升级的军事行为。
二是新概念武器威慑。它给战场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算的,它不仅造成重大的人员损伤,它给周围环境、人类、牲畜等等造成的辐射也会延续非常长的时间。三是信息威慑。信息威慑,是指交战的一方利用较大的技术差,全部或大部分了解、掌握以至控制对方的信息的传递和实施。
22、新概念武器定义?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杀伤破坏机制以及作战效能等方面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的新型特种武器。目前在研并有望在将来装备使用的主要有动能武器、定向能武器、次声武器、基因武器等类型。
一是保障空间范围扩大信息战争开辟了新的空间。其战场已扩向宇宙。
二是保障内容更趋多元化。后勤保障中技术的含量增多,比重加大,保障的内容更加多样化。
三是保障周期缩短。战争进程的加快及在战争中用于直接保障的持续时间缩短,并不意味着后勤保障任务比以前轻了,而是更繁重、更复杂、更艰巨了。四是保障准备更加复杂。信息化战场上,部队作战将更加依赖于后勤保障,要求做到后勤保障先于各种作战行动。
五是技术保障比例增大。信息化战场上,部队的武器装备日趋复杂,技术含量增大,技术保障在整个后勤保障中的地位提高,比例增大。
一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为模拟和分析战场情况,预测未来作战消耗提供了依据模型模拟技术、仿真技术和预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作战模拟科学和军事预测科学发展逐步完善并日趋成熟。
二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建立全战场范围的自动化补给系统提供了前提条件;三是后勤技术装备的发展,为实施远程、快速补给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四、精确战。
25、精确战的定义?
精确战是在信息的支持下,运用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实施精确打击的一种作战。具体来说,精确战是指作战双方通过精确地确定对方的位置,协调控制友军的行动,以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地攻击敌人的关键力量或能力,同时限制或剥夺敌方精确攻击的能力,以完全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集中精锐力量、建立胜敌优势。集中精锐,是指集中使用一方诸军种高技术远程突击火力、电子信息战、天基战略支援系统、防空作战等精锐力量,构成对敌较大优势,以强击弱,以优胜劣,把战役作战建立在胜势基础上,以足够的力量确保战役军事目的的实现。
机,利用“先期部署”之利,先敌实施火力打击,掌握战场主动权,从而赢得战略全局上的主动地位。力争先机着眼点于追求作战行动的突然性,谋求火力打击潜在的巨大战果。
(3)打击要害,实施非对称作战。打击要害,是指根据既定战略目标,正确把握作战重心,选择对摧毁敌军事体系和战争潜力具有全局震撼大、瘫痪效能高、达成目的快的要害目标,综合运用多种作战手段,实施高强度连续火力突击,不打则已,打则必歼,速战速决。
第五、网络战。
33、网络战的基本含义?
网络战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空间上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它是一种和信息系统紧密关联的斗争,包括保持己方信息及信息系统安全,并寻求否定对方信息,瓦解、破坏、欺骗对方信息系统安全的对策,涉及舆论、宣传、文化颠覆,涉及经济制裁、外交斗争等多种行动。
34、网络战的基本特点?
其特点:(1)、无形的战场疆界。
网络边疆是一种无形的,被不同的网络拥有者所防卫的立体疆界。这些网络拥有者所拥有的网络领土不过是由许多个节点、网络线(有线和无线)以及在其中不停息地流动着的信息流所组成。信息边疆导致网络战的一个重要特点——战场界线无形。
(2)非接触的作战对象。最令网络防御者感到无奈的是,很难明确攻击者的身份、位置和入侵的路径。
(3)网络战的技术垄断性。
在网络时代,信息共有、资源共享,只是对公众信息而言,而那些事关国计民生的核心机密则是万万不能与人共享的。
35、网络战的进攻形式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攻击是指利用敌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缺陷,窃取、修改、伪造或破坏信息,以及降低、破坏网络使用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
网络战的进攻行动,包括截取、篡改、控制、破坏、讹用敌方信息,摧毁敌人的信息系统使其丧失信息能力等内容。其主要作战形式有虚拟战、黑客战、病毒战、电磁窃密、实体摧毁战等。
36、什么是计算机黑客战?黑客战及攻击方式?
黑客战是指以组建黑客部队,对敌实施网上攻击或窃取敌网上信息。它可以穿过“防火墙”进入敌核心信息系统,达到夺取和保持网络制信息权,控制敌方的目的。黑客战及攻击方式:“黑客”闯入网络的主要形式有强行进人和利用缴获器材进入。强行进入是指利用掌握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技术手段进入对方的网络系统。而利用缴获器材进入是指在战场上直接通过俘虏随身携带的通信器材进入敌方的网络系统。
37、计算机病毒战的含义及主要方法?
病毒战,是把具有大规模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病毒,利用一定的传播途径,传人敌方雷达、导弹、卫星和自动化指挥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信息情报搜集系统中,在关键时刻使病毒发作,并不断地传播、感染、扩散,以侵害敌系统软件,使其整个系统瘫痪。
其主要方法有三种:
潜伏攻击。即利用平时管理戒备松懈,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等有利条件,通过各种手段,在敌计算机系统预先注人计算机病毒,根据作战时的控制指令和运行条件,对敌方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攻击的方法。
空间注入。即利用无线电电波将计算机病毒调制到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信号中,通过媒介传播把病毒射人敌方的无线电接收设备,通过信息传递信道进入敌计算机系统,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失去效能的方法。
节点攻击。即通过有线电将病毒侵人敌计算机系统实施破坏的计算机攻击方法。
38、网络战的防御有哪些?
(1)、阻断浸透法:即通过对计算机加密防止敌人(或黑客)进行计算机渗透,窃取计算机军事情报的一种战法。
(2)、电磁绝缘法。即通过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加强管理、监督、检查、维护及对敌实施电磁欺骗、干扰等措施,减小电磁辐射的强度,改变辐射的规律,使敌方无法侦测我方计算机设备辐射的电磁信号,从而保护己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方法。
(3)、病毒防治法,免疫预防法。即时消毒法,分块隔离法,体系防护法,(4)加强防卫法。即通过各种兵力火力防护力量和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防止敌人兵力火力打击破坏和“芯片捣鬼”、“芯片细菌”和“微波炸弹”等高技术武器的攻击,从而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一种战法。
(5)以管助保法。即通过严格周密的管理措施和手段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方法。
(6)以攻助防法,即先敌进攻之前摧毁敌计算机攻击力量保护己方计算机信息系统目的的方法。
39、你认为网络战对战争及军队建设的会产生哪些重大影响?并举例说明。(论述题)。
(1)使战争的对抗形式更加多样。
交战双方在进行硬对抗的同时,还将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敌实施“软”攻击,使其陷入一场信息灾难。这种“软”攻击的直接作战目的,不再是大量的歼灭敌方的有生力量,而是利用各种手段破坏敌方的信息网络,阻断敌方信息流,瘫痪其指挥控制体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3)使“信息威慑”成为新的战略威慑手段。
网络战作为一种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战样式,不仅可以在军事对抗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攻击敌方的军用信息网络,控制和破坏敌方军事指挥和控制系统,掌握战场的主动权;而且可以在国际政治、经济斗争中展示巨大威力,可以通过攻击敌方国家的经济、民用信息网络,破坏和控制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扰乱其社会秩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4)导致新型作战部队的出现。
网络战的出现,将导致一种新型的作战部队——网络战部队的出现,成为继陆、海、空、天军之后的又一个新兵种。目前,美军正在建立一种新型的网络战部队。
第六、心理战思考题。
40、心理战。
心理战是以人的心理为目标,以信息媒介为武器,运用多种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刺激和影响,造成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心理态势,达到分化瓦解敌人,巩固己方阵线,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或不战而胜的特殊作战样式。
41、心理战的特点?
1、本质的非强制性。
2、时空的非限制性。
3、手段的多样性。
4、领域的广泛性。
5、对象的多元性。
42、心理战的主要手段及样式。
一、威慑心理战。
威慑心理战是通过威慑信息对敌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从心理上对其施加压力、遏制对方的心理战。(二)。
二、谋略心理战。
谋略心理战是以谋略手段实施的心理战,是指为了达成一定军事目的,以各种形式向敌传递精心策划的虚假混乱信息,以干扰破坏对方的心理过程,使其产生有利于己的心理状态的心理攻击行动。
43、威慑心理战的基本要素。
(1)、足够的实力。(2)、必要时使用实力的决心。(3)、适度的威慑目标。(4)、准确的信息传递。(5)、威慑的对手要有足够的理性。
44、威慑心理战的方法。
(1)、信息威慑。(2)、示形威慑。(3)、实战威慑。
45、谋略心理战的特点。
(1)、主动性。(2)、对抗性。(3)、欺诈性。(4)、创造性。
45、宣传心理战的主要工具。
一是报刊。二是广播。三是电视。四是计算机网络。
46、心理战的原则。
一是信息化原则;二是系统性原则;三是攻防兼备原则。
四是心战和兵战更加趋向一体化。
五是心理战理论日趋完善。
六是更加注重新闻舆论战的作用。
第七、情报战思考题:
49、情报战的定义?
51、情报战通常有哪些方式?
间谍战、诡秘窃听、海上猎手、空中间谍、太空间谍。
52、计算机间谍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间谍是被敌方或外国派遣、收买,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员。
53、计算机间谍的任务和活动特点?
第一个方面是猎取情报,这是计算机网络间谍最首要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计算机网络间谍一般可以通过非法入侵敌方或外国计算机网络、截取敌方或外国计算机网络信息、收集整理敌方或外国计算机网络上的公开信息等几种方法。
第二个方面是欺骗、迷惑敌方,或者进行颠覆活动。计算机网络间谍利用计算机网络快捷、使用面广、影响大的特点,散布谣言、传递假情报使敌上当,或者散布对敌不利的言论,使敌内部出现矛盾,利用敌内部矛盾,煽风点火进行颠覆活动。特点:(1)、计算机网络间谍隐蔽性好、不易暴露。(2)、计算机网络间谍效率高、威胁大,(3)、计算机网络间谍受空间、时间限制小,使用灵活。
54、计算机间谍通常采用哪些手段获取情报?
56、为什么说信息化战争是知识化的战争?(论述题)。
信息化战争不是不要物质力量和物质基础。信息化战争不仅需要物质基础、物质力量的支持,而且其对于物质基础、物质力量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欲望,超过任何一个时代的战争。所不同的是,信息化战争的物质基础和物质力量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要打上信息时代的烙印,打上知识的烙印。
原因:一是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工具是智能化战争工具;二是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工具是高技术密集型战争工具;三是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工具是知识高度密集型战争工具。
正因为信息化战争的战争工具具有这种高度知识性,使之具有传统战争工具无法比拟的性能、功能、作战能力和作战效果。战争工具之间存在的这种质的差别,使两种战争的对抗内容之间存在着质的不同。传统战争的对抗主要表现为物质力量之间的对抗,而信息化战争则表现为知识力量及知识物化产物之间的对抗。
’
信息化战争必须坚持对敌实施一体化打击。
信息化战争的结局取决于全民整体知识能量释放的规律,信息化战争是战争的技术形态,是战争中大量使用信息技术决定的;军事谋略的运用与信息化战场环境相适应的规律。
59、为什么说信息化战争的结局取决于全民整体知识能量释放?(论述题)。
全民整体知识能量释放指的是人民参战,是战争的政治形态,是战争的正义性质决定的。战争的最后结局属于正义一方是战争的一条基本规律。信息化战争的结局必将取决于全民整体能量释放的规律。
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是战争发展的客观要求;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是把握战争发展趋势的前提;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
61、如何高度重视军事理论的先导作用?
一是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是世界各国指导军队建设的共识。
62、怎样才能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理论?
一是战争的动因复杂化。二是战争形式多样化。三是战争力量一体化。四是战争高度信息化。五是战争行动不规则化。63、军队信息化建设应注重哪几个方面?一是军事战略信息化。
二是作战理论信息化。三是武器装备信息化。
64、发展信息武器的主要种类?
一是精确制导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二是信息化作战平台。
三是信息探测系统。四是c4i系统。五是软杀伤型信息武器。
65、为什么说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论述题)。
一是把面向未来的训练与当前的常规训练结合起来,并合理地融为一体。二是提高信息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各种作战指挥系统的作用。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68、信息战。
信息作战是一种作战行动,其目的是为夺取和保持战场信息优势或破坏敌人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70、非接触作战。
信息化武装力量是由信息化正规部队、信息化预备部队、信息化武装警察和信息化民兵所组成。
72、信息化正规部队。
数字化部队是指使用各种数字化装备,以数字化信息为媒介,对兵力兵器实施指挥控制的部队。
74、战场环境。
战场环境,是指敌对双方作战活动的空间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称。
75、新概念武器。
黑客战是指以组建黑客部队,对敌实施网上攻击或窃取敌网上信息。80、电磁窃密。
82、以管助保法。
以攻助防法,即先敌进攻之前摧毁敌计算机攻击力量保护己方计算机信息系统目的的方法。
心理战。
威慑心理战是通过威慑信息对敌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从心理上对其施加压力、遏制对方的心理战。
心理威慑通过对信息进行封锁,就可以给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达到信息威慑的效果。
谋略心理战是以谋略手段实施的心理战,是指为了达成一定军事目的,以各种形式向敌传递精心策划的虚假混乱信息,以干扰破坏对方的心理过程,使其产生有利于己的心理状态的心理攻击行动。
计算机网络间谍是被敌方或外国派遣、收买,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员。
88、请你阐述心理战在信息化战争中有哪些作用?并举例说明。(论述题)一是能够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缩短战争的进程。
在思想、精神和心理上影响改变对方,借助心理作战加速战胜敌人,进而使敌人或变攻为守,或铤而走险,或消极怠战,或反戈一击,以加速敌人的失败。二是能够使敌人内心降服,达到战争的目的。
束。战争中,假如不能赢得人心,就不能消除战争的因素,战争仍可能随时遇机而起。惟有广泛实施心理战赢得人心,才能保证战争胜利和巩固胜利成果。三是可以凝聚己方的战斗力量,坚定必胜信念。
一是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是世界各国指导军队建设的共识。
二是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是我军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三是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理论(2)、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应注重哪几个方面?一是军事战略信息化。
二是作战理论信息化。三是武器装备信息化。(3)、重点发展我军信息化武器。
一是精确制导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二是信息化作战平台。
三是信息化战争的激烈复杂性对军人的勇敢精神和作战指挥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90、信息化战争是21世纪战争的主要形态,也是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和收获?请写一篇学习小结,文字300字以上。
1、对学习本课程的认识;
2、通过学习的收获;
3、对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
2013.412。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式之一。信息化战争作战不仅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更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指挥和协作能力。在我参与的信息化战争作战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作战心得。以下是我总结出的五个方面的作战心得体会。
第一,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化战争最大的特点就是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保障进行作战,因此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成为了作战的关键。在作战中,具备良好的信息系统和通信设备的支援将大大提高指挥和协调的效果。而且在关键情况下,我们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快速的决策和反应,迅速捕捉到敌方的行动和意图,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战斗力,还可以有效地保护我方部队的安全。
第二,注重实战能力的培养。
虽然信息化战争对指挥和信息技术的要求较高,但也不能忽略实战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扎实的作战技能和经验,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战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包括体能、射击技术和战场常识等方面,这些将直接影响到作战的成败。此外,还要注重与团队的协同配合,互相之间的默契程度也会影响到作战效果。
第三,加强对情报收集与分析的重视。
情报收集对于信息化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只有获得准确的情报信息,并通过对情报的分析找到敌军的弱点,才能在作战中获取更大的优势。因此,在信息化战争作战中,我们要加强对情报收集与分析的重视。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到的情报,要及时整理和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并将其有效地运用于战斗中。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敌军对我方情报的收集和破解能力,采取相应的对策,保障我军的战略安全。
第四,保证后勤保障的稳定。
信息化战争作战期间,后勤保障的稳定性对于保障作战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在高强度的作战中,要保证部队的补给、维修和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能跟上,避免因为后勤问题而影响到作战的持续性和效果。此外,要加强对信息化战争中大规模装备的保养和维修,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出现的故障,确保装备的高效运转。只有做好后勤保障的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作战任务。
第五,提高指挥员的综合素质。
信息化战争作战对指挥员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他们具备高度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在作战中,指挥员要能够善于分析和判断战场形势,做出合理的指挥部署,确保部队能够以最短时间获取胜利。此外,指挥员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指挥部队协同作战,并与其他作战单位进行紧密配合。指挥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信息化战争作战成功的关键。
总之,信息化战争作战心得体会涉及到信息技术的运用、实战能力的培养、情报收集与分析、后勤保障和指挥员的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只有在各个方面都做好准备和提升,我们才能在信息化战争中取得更好的战果。希望以上的总结能对今后的信息化战争作战有所启示和帮助。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三
在座个哪位可以说说,自己觉得信息化战争是什么?。。
大家对于信息化战争不了解,这很正常,这也正是我们今天一起交流学习的目的所在。下面,我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自己搜集的一些关于信息化战争的资料。
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子,曾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就是把胜利建立在准确地掌握信息的基础上的;他所说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正是信息战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下面,我就以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为例,一起来更形象的了解信息战。在这场战争中,多国部队运用了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气象卫星、大地测量卫星,与空中的侦察飞机、地面和海上的侦察部队一起构成了太空、空中、陆上、海上的一体化的、全方位的信息探测系统。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鲍威尔将军就深有感触的谈到“从来没有哪位作战指挥官能像我们的战场指挥官那样全面地了解其敌手,“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的情报支援工作是非常成功的”
美国和北约还组织了26颗卫星用于通信,在美军中央总部前方指挥部装备了一批大型电子计算机,在部队中使用了上千台新型台式计算机和350台便携式计算机用于信息处理,并在战争中将全球定位系统用于导航。在美国本土和海湾战区之间,全球军事指挥通信系统和国防通信系统保持着不间断地联系。各种信息从海湾地区和世界各地通过卫星传送到美国本土的指挥控制中心,经过处理后,又迅速传递到战区指挥部,使战略和战役指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也是在这次战争中,信息及其相关系统被列为打击目标的第1到4位,而有生力量则名列打击目标的第11位,使信息在战争中被重视的程度显著超出了有生力量。还是在这场战争中,电子对抗、电子侦察几乎贯穿于战争的始末。空中有ep-111a、ec-130h、ea-6b等电子战飞机,有eh-1h、eh-60h、ru-21h电子战直升机,以及多种无人驾驶干扰机等。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为基本内容的电子对抗异常激烈,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
也是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使用了电子计算机病毒,由特工人员将病毒软件装入伊拉克购买的法国的电脑打印机里,造成了伊拉克防空指挥系统的电子计算机放生混乱,也是信息战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美国在这次战争中还综合使用了“战斧式”巡航导弹、“斯拉姆”导弹、f-117隐形战斗机、“爱国者”防空导弹、法国的“阿玛特”反雷达导弹以激光制导、红外制导、电视制导等不同制导的几十种精确制导炸弹6200吨,占总投弹量7%,目标命中高达90%,而非制导炸弹命中率仅为25%,充分展示了精确制导武器的高效能。另外,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还运用传单、无线电广播、电视、高音喇叭等手段广泛开展心理战。从电子战、计算机攻击、太空领域的信息支持到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手段,海湾战争开启了现代信息战的新阶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海湾战争的胜利,各国军事理论界普遍认为,1991年的海湾战争“既是现代工业技术力量之间的较量,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战争。”
战争结束不久,美国国防部指挥控制政策局前局长艾伦·坎彭发表了一步题为«第一场信息战争»的长篇专著,认定海湾战争史人类社会刚刚进入信息时代的第一次战争。他认为在这场战争中,信息战已逐步占居主宰地位。当信息已最生动、最活跃、最积极的力量主宰战场的时候,兵力兵器的优势已经不是真正的优势,在兵力兵器的优势之上的信息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
我国著名军事专家王保存指出,“海湾战争具有巨大的昭示作用,它使仍沉湎于机械化军事形态的人们从睡梦中惊醒,恍然大悟:信息在战争中的作用表现突出,芯片的作用大于钢铁;战争心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机械化军事形态正向智能化军事形态转变,一起史无前例的军事变革悄然来到我们身边。”
信息化战争简称信息战。简单地说,它是敌我双方在信息领域中争夺信息控制权的战争。其作战对象主要不是人,而是对方的各种信息系统以及与之有关的各项设施;其任务是获取、管理、使用和控制各种信息,同时防止对方获取和有效地使用各种信息。
信息化战争作战呈多样化样式。1.战争样式多样化。
伴随人类社会迈入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给曾经辉煌了近一个世纪的机械化战争来了一个“整容术”。铁甲战舰、炮火硝烟的残酷画面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将是炮弹来无影、“网电”定乾坤的战争新景象。信息战是在“看不见的空间”里进行的,是一场无形的、不流血的战争。它是人类大脑思维的搏斗,是信息对抗在人类信息活动的不同过程、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现代战争中呈现出了多种样式。下面,我来具体介绍一下几个战争样式。
(一)电子战(电与磁的搏杀)。
电子战是敌对双方为争夺电磁频谱领域的控制权和使用权而展开的一种斗争形式,它在现代战争中运用十分广泛。
时至今日,海湾战争留给人们跟多的记忆的是“沙漠风暴”、“沙漠军刀”等搏战场面,但是围绕交战双方制电磁权而展开的“白雪”行动却鲜为人知。“白雪行动”是在多国部队发动空中打击前5个小时,对伊军的雷达、侦察和通信系统发起猛烈的“电子轰炸”。在地面使用电子干扰车和一次性使用的干扰器材,在空中出动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之后,大批ea-6b、ef-111a和ec-130电子战飞机,对伊军实施大功率远程干扰,使得伊拉克军队的通信中断、雷达迷盲、制导失灵,变成了“瞎子”、“聋子”、“哑子”,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为多国部队深入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空袭扫除了障碍。
(二)电脑战(另辟蹊径)。
随着计算机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在战场上的突出作用,以计算机为主要攻击目标开展的攻防对抗开始成为未来战争的焦点。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化学家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物理学家的战争,那么21世纪将是电脑专家的战争。
也是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电子计算机病毒,由特工人员将病毒软件装入伊拉克购从法国购买的供防空系统使用的电脑打印机里,在空袭发动前,美军用无线电遥控激活病毒,造成了伊拉克防空指挥系统的电子计算机放生混乱,收到了先机制敌的效果。
(三)网络战(键与屏的交锋)。
网络作战是在整个网络空间上所进行的信息攻防对抗,是信息战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首次把网络攻击手段引入到战争中并发挥作用的,就是海湾战争。
在开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高级特工就已经将一种叫af/91的计算机病毒通过互联网注入到了伊拉克的国家通信网中,这种病毒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专门用来破坏伊拉克的情报信息系统而研制的,有自我变异功能,具有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和破坏性,足以是伊拉克的网络系统紊乱,彻底瘫痪。
(四)导弹战(令人叹服的精确打击)随着军队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现代战争越大越“精确”了。美国在海湾战争中综合使用了“战斧式”巡航导弹、“斯拉姆”导弹、f-117隐形战斗机、“爱国者”防空导弹、法国的“阿玛特”反雷达导弹以激光制导、红外制导、电视制导等不同制导的几十种精确制导炸弹6200吨,占总投弹量7%,目标命中高达90%,而非制导炸弹命中率仅为25%,充分展示了精确制导武器的高效能。使得,战争成为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为所欲为”的单向“游戏”。
(五)太空战(走向前台)。
21世纪初,美国的空间发展战略是夺取未来战争的“制天权”,即必要时只能由己方自由使用太空,而不允许敌方利用太空,以确保其当前所具有的空中及信息领域的优势,从而确保其在未来战场中具有绝对的制电磁权、制空权和制海权。
在不久的将来,谁掌握了空间优势,谁就在未来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未来战争中制信息权的争夺必将延伸到太空。
(六)心理战(不战而屈人之兵)。
心理战,古称“攻心术”。海湾战争虽然只进行了短短的42天,而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在战前就展开了长达五六个月之久的战略心理战。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散发了2900万份图文并茂、做工细致、用防晒防潮的新材料制成的反萨达姆传单。传单按穆斯林“请柬”模式印制,文中将投诚者称为“贵宾”,并保证“给予穆斯林阿拉伯式的热情款待,保障安全与医疗照顾。直至战争结束在送返家乡”。宣传内容的内容主要是:美国是一个军事强国,多国部队已重兵压境,抵抗无用,失败必不可免;战争的过错是萨达姆一人造成的;萨达姆是个暴君、独裁者,号召阿拉伯人民共同推翻萨达姆的残暴统治。
战争结束后,美国专家研究表明:被审问的战俘中,98%的人看过传单、88%的人相信传单内容、70%的人承认正式美军的宣传,使他们决定逃跑或投降。
(七)情报战(无处不在的谍影)。
就像我一开始引用的孙子的那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已经是战场上真理了。用兵打仗,知彼为先!而我们下面所介绍的情报战的目的就是“知彼”。
原来伊拉克对于美国和多国部队的前期空中侦察早有准备,采取了制造假情报的手段,“忽悠”美军和多国部队。其实,在海湾战争之前,伊拉克就不惜重金从国外购买技术对本国的一些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了严密的伪装和隐蔽。伊拉克军队也预想到,自己的导弹发射基地和发射架必然是美军和多国部队侦察和空袭的首要目标,为了防止被破坏,伊拉克就用从意大利、德国买来的仿真导弹来欺骗美军和多国部队。也正是伊拉克军丢凭借这一招“以假乱真”,在海湾战争一开始情报大战中,先胜一筹,让多国部队大动干戈的狂轰乱炸,变成了一个摆设。
自古以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历来都是战争的重要支撑。无论是机械化战争时代,还是在信息化战争时代,战前都要准备充足的“粮草”,否则就难以取得战争的胜利。
(一)从分散式后勤到聚焦式后勤的转变。
针对信息化战争的后勤后倾保障,“精确化后勤”这一新概念应运而生。所谓“精确化后勤,就是充分运用一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手段筹划和运用后勤保障力量,按适时、适量、适地原则达到尽可能的程度,最大的限度地节约后勤资源。
在机械化战争条件下,后勤是一个松散的、“条块式”庞大系统,后勤搞不清楚手里有什么东西,后勤也不知道作战部队需要什么东西。结果,后勤只能以“撒胡椒面”的方式对部队进行保障。这种“分散式”后勤到处“摆摊设点”,规模不断膨胀,灵活性大大降低,结果造成保障力量过于分散,保障资源严重浪费。比如,海湾战争期间,美军把4万多个集装箱的作战物资运到海湾,但战区后勤队集装箱中装的是什么东西,应该发给谁,都搞不清楚,不得已之下,只能一个一个打开清点。直到战争结束,还有20%的集装箱没有打开。为此,美军从国内征调6000名预备役人员和志愿者,实施“沙漠告别”行动,用一年的时间,才把价值100亿美元的作战物资运回国内,各种损失高达27亿美元。
在战争形态转向信息化战争之际,美军提出了“聚焦式后勤”,那就属于“精确化后勤”。“聚焦式后勤”要求将以前的松散的后勤保障改造成为紧密连接的“无缝隙”后勤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库存信息、物资运输信息、作战部队物资需求信息联合为一体,使后勤系统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协调一致,让后勤知道自己有什么,别人要什么,自己的东西在哪里,运给谁。得益于此,与海湾战争相比,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只用了4000多个集装箱的物资(少用了90%),却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二)从军队保障到社会化保障的转变。
在机械化战争中,军队保障主要是军队自己的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化保障在军队后勤保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后勤保障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利用民间力量完成的。其中,美国政府的80多个经济和技术部门为军队筹集作战物资和经费,28家航空公司、几十家海运公司、7个州铁路部门和数百家汽车运输公司为美军提供运输服务,73家公司提供食品、服装和药品,1/3的民用企业紧急生产沙漠地区作战所需的武器装备和物资,总价值达28406亿美元。海湾战争后,这一“军民融合”的后勤保障方式,在各国部队都得到动力的推广,成为信息化战争中后勤保障的一个大的趋势。
四、小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更广泛的应用,未来战争更加突出信息化的特征。随着航天器材的发展和太空地位的提高,将出现运用各种天基武器系统进行的天战;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是机器人士兵进入交战行列;各种作战平台则可能想小型化、多功能化发展,武器系统向高精度、高毁伤方面发展;作战力量运用趋于精锐化,并更加注重整体协调;战场呈现海、地、空、天、电多维一体;机动作战、超视距火力打击、电子战的地位更加突出;网络将可能吧战场上所有作战平台联成一体,网络中心战将取代平台中心战,信息化战争将趋向发展和成熟阶段。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四
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攻歼战……这是我们常在战争片中看到的战斗场景。在那个狼烟年代,我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和经典镜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我们的意识中,战场上,无外乎就是机关枪、大炮加飞机,为争夺阵地而冲杀。
近几年来,美国战争大片开始打击我们的视阈,不仅弘大的战斗排场吸引我们的眼球,其崭新的战争理念更是让我们大开视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美军围绕“斩首行动”实行联合作战,其综合集成、一体化作战模式让我们耳目一新,无论是科幻的战争大片还是真正的伊拉克战争,显然这类作战模式跟我们意识中那些战争模式不一样。
信息化战争萌生于1980~1983年美国提出的以微电子技术为焦点的新技术革命,直至1991年的海湾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比如卫星、gps等,开始在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信息化战争初露端倪。这场战争可以被看作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1999年科索沃战争,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其后是阿富汗战争,实现了网络化、互联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军队,而是一个个小战斗分队,指挥官在后方通过网络监视大荧幕进行指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战争,实现了战争直播,死亡受伤人数很少,进展速率很快。这三场战争都是信息化战争的开始阶段。
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时代和科学技术是改变战争形态的两大推手。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的劳力密布型向科技密布型转变,就是说,我军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战争就是要综合集成,技术融合,一体化作战,形成强大的战斗力。信息化战争不是孤立于冷兵器、热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讲求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焦点,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军事变革的本质是综合集成和技术融合,实现新军事变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进行精确节制。什么是精确节制,精确节制就是像水龙头那样,一开哗哗的流水不断,一关就滴水不漏了。什么是综合集成呢?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卫星、导弹这些都是相互分离的武器装备,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接洽,现在的新军事变革,就是要把互不关联的武器装备联成系统,只有形成系统才气综合集成,综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为强大的战斗力。
随着科学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变革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时下我们指的这场新的军事变革,主要是以信息化为焦点,以信息化战争为主要方针的一场新的军事变化,这场新军事变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过实战验证。美国发动了四场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都是新军事变革创新结果的验证,也是推动军事变革的一大动因。
纵观中国,我们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浮今天,我们面临信息化战争的机遇,这次机遇我们必须要抓住,我们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百年的沉溺堕落史,从1949年建国然后到2050年我们又将经历百年,未来的五十年,我们要实现强国梦,我们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时下的世界眼光就是新军事变革,战略思维就是信息化和信息化运用。把信息化应用到国家的建设,进行电子政务,进行广播电视的网络化,通讯的网络化,对军队来讲就是打赢信息化战争,把信息用在战争准备上。
我们有理由相信,信息化军事变革中的国防信息化是依托国家信息产业的强大支撑作为其发展动力的,并植根于整个国家经济和科技根基之中。我国信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堆集了雄厚的自立创新和出产能力,这为我国国防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军事一体化的加速实施,中国的国防实力将更上一层楼.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五
09春电子1班班主任:韦苏兰。
2010年4月25日。
武器装备是军队的工具,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有武器装备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导致高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装备大量涌现和广泛使用,标志着信息化武器装备时代的初步形成。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深刻认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特点,了解其对现代作战带来的巨大影响,探索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的正确道路。
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指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高技术,具备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的作战装备和保障装备。具有以下特点:
(一)智能化。
所谓智能化,就是指信息化武器采用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相应软件,使武器部分具有人的大脑的思维功能,能利用自身的信号探测和处理装置,自主地分析、识别和攻击目标。现代化的导弹,与传统武器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部分地具有了人的思维功能。导弹敏感部件测定自身运动参数和外部信息,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即可判断分形状态和位置偏差,进行修正后控制导弹飞向目标。以往武器打击力、机动力的提高,都不过是对人的体力的延伸,只有信息化武器才开始对人的脑力加以延伸。
(二)网络化。
所谓网络化,就是利用信息网络将单件武器装备连接成为一个具有互连互通操作能力的大系统。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今天,由电缆、光纤和无线电台、卫星等各种电子设备构成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信息公路”,密布于陆上和地下、海上和海下、天空和太空等各种空间,这些“信息公路”链接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无缝链接、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这个信息网络,把分散在世界各地、部署于陆、海、空、天的所有武器系统和指挥体系连接在一起,将各种武器系统综合集成为作战大系统。无论坦克、飞机、舰艇和卫星怎样分散部署,无论这些武器身在何处,只要想用它来打仗,随时调用都能做到“指哪打哪”,实施精确打击。
(三)一体化。
一体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功能上的一体化,即过去由几件装备遂行的作战职能,现在由一个武器系统来完成;二是结构上的一体化,即通过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把战场上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联为一体,使各种作战力量紧密配合、协调行动,提高整体作战。必如,c4isr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之大成的一体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种类。
(一)信息战装备。
信息战装备是最典型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主要包括网络攻防型信息武器和电子攻防型信息武器两大类。网络攻防型信息战武器装备有计算机病毒、预置陷阱、防火墙等。
1、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有害程序,它能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把自身精确地或经修改的复制到其他计算机程序体内,从而感染它们,对源程序进行置换和破坏甚至毁灭整个信息系统中的软件和数据。
2、预置陷阱是在信息系统中人为预设一些“陷阱”,以干扰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预置陷阱一般可分为硬件陷阱和软件陷阱两种。
3、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分开的方法,就像学校大门的门卫一样,将得到允许进入学校的师生放进来,将地方闲杂人员堵住。
(二)信息化弹药。
信息化弹药主要指各种制导弹药,包括导弹、制导炮弹、制导炸弹等。其精度比传统弹药大为提高,效费比不可同日而语。
信息化作战平台是指装有大量电子信息设备的高度信息化的作战平台,信息化弹药的依托。比如信息化的飞机、舰艇、装甲车辆等。
(四)c4isr系统。
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的简称。是把作战指挥控制的各个要素、各个作战单元粘合在一起,使军队发挥整体效能的“神经和大脑”,它是军队的神经中枢,能把众多的武器平台、军兵种部队和广大战场有机联系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整体威力,因而也是打赢信息化条件局部战争的根本保证。
(五)单兵数字化装备。
单兵数字化装备,是指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也称信息士兵系统。通常由单兵计算机和通信分系统、综合头盔分系统、武器分系统、综合人体防护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5个部分组成。
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表现:(1)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2)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3)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4)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5)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6)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概括地说,信息化战争即是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并以相应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人类信息化社会时代所进行的战争,是社会信息化在军事领域的表现。在信息化社会中,与信息化战争并存的还有其他形态的战争。
(六)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美国b—2a隐形战略轰炸机单架飞机的研制费达到了20多亿美元;组建一个具有基本信息战能力的航母编队需要100多亿美元;一枚巡航导弹值百万美元;一颗“锁眼-12”卫星的造价达14亿美元。42天的海湾战争中,美军消耗物资种类达1.7万余种、3千多万吨,花去了1100多亿美元。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其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程度将会越来越大。信息化武器的研制、生产、维护、使用都离不开科技力量和经济力量的支撑。高素质人才培训、购置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都需要耗费巨资;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比研究开发投资还要高出5~20倍;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新武器的替换耗费大量资源。信息技术发展越快,信息化战争的经济科技依赖性越强。
(七)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这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关,也与战争主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自然等各方面的差距有关。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将进一步突显。信息技术将向多个领域推进,新信息技术会层出不穷,技术生命将越来越短,技术的军事应用方法将越来越多,信息对抗的途径将越来越多,作战手段将越来越多,各国在信息技术、军事理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上的差距和差别不会消失。可以预测,在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过程中,不对称的战争表现还会存在,并更具多样性。
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指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具备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的武器装备。它主要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装备、硬杀伤型武器装备(信息化弹药)和新概念武器等。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六
2、随着世界军事领域的发展和我国安全环境的变化,我军面临着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捍卫国家战略利益的越来越严峻的新挑战。因此,加速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就能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宏伟目标。
(1)加速发展高新武器装备,尽快增强物质基础。
(2)抓紧人才培养和技能训练。从我军目前状况看,官兵科技素质不高、部队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加紧培养人才,大幅度提高作战技能,十分重要而紧迫。
(3)更新观念,创新战法,不断提高理论基础。当今世界,新的安全观、新的武器装备、新的战争形态、新的体制编制,有力地推动着军事理论向新、深、细、精方向发展。研究战法要紧密结合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具体任务,注重针对性、综合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突出重点、难点问题,构建完整的体系。
(4)改进体制,调整编制,努力优化组织基础体制编制是人和武器装备结合的体现,武器装备决定体制编制,同时体制编制影响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进一步改进我军体制编制结构,实现组织结构优化组合,是形势所迫,现实所需。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七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化战争作战不仅需要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处理能力,还需要灵活的战略思维和紧密的团队合作。在参与信息化战争作战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经验,详细讲述我在信息化战争作战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信息化战争作战需要快速准确的信息获取能力。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的获取和处理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参与作战的一员,我们要学会利用各种通信设备和技术手段快速地获取各种战场信息。同时,准确性也是信息获取的重要标准。对于不同的信息来源,我们要进行筛选和分析,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有在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有效地打击敌人,保障作战的胜利。
其次,信息化战争作战需要灵活多样的战略思维。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是摧毁敌方信息系统,我们要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手段,在保护自己信息系统的同时攻击敌人。在作战中,我们要不断调整战略,根据敌情和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应对。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团队合作,与其他作战人员紧密配合,形成整体作战力量,共同完成作战任务。
再次,信息化战争作战需要保护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在信息化战争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保护自身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作为作战一方,我们的信息系统如果被敌人攻击或窃取,将会极大地损害我们的战力和作战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我们要采取各种安全措施,包括网络防火墙、加密通信以及相关的安全策略和技术手段,确保我们的信息系统不被敌人破坏或窃取。只有保持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信息化战争作战的顺利进行。
此外,信息化战争作战还需要合理的资源分配和利用。信息化战争对于各种资源的需求非常大,包括人员、设备和信息等方面。在作战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资源的有限性,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我们要根据作战的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权衡,确保各项资源的最优利用。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对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维护,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保证作战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最后,信息化战争作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在信息化战争中,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战术和战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演变。作为参与作战的一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紧跟技术和战术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我们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求,快速提升自己的作战能力,保障作战任务的完成。
总之,信息化战争作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具备快速准确的信息获取能力、灵活多样的战略思维、保护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以及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信息化战争作战,提高自身的综合作战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实现。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八
一体化。
前言。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催动下,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开始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一、信息化战争的概念。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1)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2)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3)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4)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其中,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的变化决定了不同战争形态的特性.主战兵器决定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战争形态.主战兵器是战争形态最显著和最重要的标志.按照这个定义,我们认为,可分为四种战争形态,即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纵观人类社会至今出现的战争形态可以看出,战争形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其嬗变的速度越来越快,生成周期越来越短.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战争的时代特征决定于战争存在和发生的社会历史环境,战争的特点规律,是战争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当战争处在时代转换的过渡时期,只有抓住战争的时代特征,才能把握住认识战争特点规律总的方向.对信息化战争特点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军事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此将信息化战争归纳为六大特点:。
1,战争工具——信息主导。
我们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概括为“一个中心,八个特征”,即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实时化,多维化,有限化,社会化,无人化等特征.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陆权,制海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挨打.所以,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因为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那种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作战成为作战体系间的较量.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任何一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空战场还是海战场都必须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战争.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陆,海,空战场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只要能把正确的信息,用正确的形式,传递给处在正确位置上的正确的人和武器系统,谁穿哪个军种的服装已经不重要了.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1]《大学军事学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9月第2版。
信息化战争论文篇十九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现代战争已经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军事从业人员,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首先,信息化现代战争的特点是高速、立体和隐蔽。在信息化战争中,制胜的关键往往取决于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指挥员能够实时监控敌情、调度兵力,将战场上的每一次机会都转化为胜利的可能。然而,也正是因为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快速性,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对指挥员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通过新闻、情报等渠道及时地掌握敌情,以便采取相应对策。
其次,信息化现代战争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要求我们要有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能力。随着作战平台的多样化和武器装备的复杂化,指挥员需要同时处理战场上的多种信息和因素,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在整个战役中,每一次行动都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考虑战场的环境、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具备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能力,才能避免片面行动或者被动应战,从而更好地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再次,信息化现代战争给予我们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战争中,双方往往将主要力量集中在少数几个战场,通过直接对抗来争夺胜负。而在信息化战争中,信息的流动性和传播速度远超过传统手段,敌方的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监视等技术手段可以随时追踪并打击敌方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信息化战争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我们可以通过搜集和分析敌情信息,找到对方防线的薄弱环节,从而实施有效的攻击。同时,信息化战争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随着敌我双方技术的互通有无,我们也需要时刻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免被对手迅速反制。
最后,信息化现代战争的胜败常取决于人的素质和士气。无论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是决策的准确性,都离不开人的努力和智慧。而在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士兵们的英勇战斗和担当精神。信息化战争中,敌我双方几乎可以同时获得对方的情报,战斗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智慧和勇气。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要注重提高士兵的个人能力,培养他们的决策意识和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战场上快速反应和作出正确判断。
信息化现代战争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谋划和准备。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现代战争的挑战,以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70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