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比较鉴赏教案(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0:33:08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模板15篇)
时间:2023-11-17 10:33:08     小编:笔舞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案,它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编写教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案是指教师为备课和讲授课程而撰写的一种教学设计文件,它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编写教案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一

学生:高三某班。

教材内容:海子的《日记》,杜甫的《孤雁》,苏轼的《卜算子》课前准备:

投影仪投放,苏东坡的画像,字迹。

分组:引用李商隐(庄生梦蝶),辛弃疾(金戈铁马),柳永(冷月无声),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评价(风花雪月)等等。

开始上课:

贾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我要努力学习。。。。。。

面向观众席。

贾老师:为了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向老师们鞠躬。

学生鞠躬。

诗歌是深沉的,我们祖先都没有说透,《尚书》说诗言志,为什么要借助诗呢?

是为了抒发情感,最难把握的东西,人类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发现,诗歌是最好的安顿情感和心灵的方式。。。。。。

贾老师问:情感有几类呢,怎么划分?

有学生说:孤独。

有一学生站起回答:喜和悲。

贾老师:非常聪明,快乐和悲伤,古希腊(喜剧和悲剧)。

为什么诗歌安顿的悲伤多呢?孤独。

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理解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贾老师带着深情读海子的诗歌。

孤独是痛苦的,海子写出来的诗歌带着怎么样一种意向。

领读一遍。

学生齐读(背景音乐古曲)。

贾老师提示:孤雁,为什么要寻找,寻找什么?

贾老师提示:要带着一种蔑视一切的态度,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魄。

卜算子苏轼。

一女生朗读读的很有感情(声音微小)。

贾老师提示:读诗是走进诗歌的第一步。歌诵言,所以我们国家的诗叫诗歌。

对于上面两首诗歌,进行整体的感受,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反复提示两遍,加深印象)开始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贾老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一组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一分钟后。

1,贾老师提问:这两篇文章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有没有?

庄生梦蝶组:孤独。

贾老师:同意不同意?

学生:还有悲凉。

贾老师:是不是进入了诗的境界。。。。。。

2,贾老师:有没有共同的意象?

孤雁------孤鸿。

贾老师:在高考中比较阅读需要注意,上海卷有两年出到比较阅读的题目,可见。。。。。。

那么我们从形式方面和内容方面分析一下。

形式方面内容方面(板书)。

体裁和表现形式题材,内容,意境,意象。

贾老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快速抢答。举手站起来,抢答。

一学生起身:不同。孤雁是五言律诗,卜算子是词。

一女生回答:

第一首1:孤雁;2:云;3:野鸭。

第二首1:缺月;2:疏桐;3:幽人;4:孤鸿;5:寒枝;6:沙洲。

贾老师:意象包括四大类,植物,动物,人物,抒情主题。

(对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每一组都想,把意象想成画面,一组一个画面。

开始讨论。贾老师下讲台看学生想出来什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几分钟后。

一女生解题,描述一下诗歌描写的意想,一人一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男生,不是概括而是描述。重新描述。

投影仪画面。

贾老师启发:他在想什么呢,想家吧,想朝廷吧,想。。。。。。

明代一个画家画的不是太清楚,在哪啊?

为什么要展示画面?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讨论,抓紧时间。

学生答,

贾老师总结。

第一首诗歌:孤独不得志,对家的思念,对朝廷的思念。

第二首诗歌:没有知音,没有人理解,对故乡,亲人,朝廷都有,还有没有?还有更高的,对天下太平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感情。

孤雁是一个孤独离群但是向往群体的形象。野鸭呢,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二

例10:"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秋思》河南河北卷)。

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例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听邻家吹笙》湖南卷)。

解题思路:先分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作具体解释,再分析使用这种修辞达到了什么效果。

答案示例:第四句,……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例12:"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残照。"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木兰花》吉林四川卷)。

解题思路: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要抓住所写景物的季节特点,分析其写景的方法:动静结合,色彩,空间变化如远近、高低、上下等层次,感觉变化如听觉、触觉、嗅觉等,画面的明与暗、点与面等。

答案示例: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抒情手段。

抒情手段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或物抒情,借人或物言志,另外还有融情于景、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2)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1、创作方法:赋、比、兴;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

(3)用典。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三马食一槽。

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异己。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见《晋书宣帝纪》。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

三里雾。

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张却不肯见他。见《后汉书张楷传》。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肉阵。

唐玄宗时,杨国忠专权。他生活豪奢荒淫,冬天挑选身体肥胖的婢妾站在他前面遮风,称为“肉阵”。也称“肉屏风”。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肉阵》。清王昙《苏台留别》诗:“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封家立。”

秋娘。

唐代的李琦,有妾名杜秋。在李琦叛变后入宫,受宪宗宠幸。到穆宗时年纪已老,放回故乡。诗人杜牧曾写了《杜秋娘歌》,记述她的身世遭遇。后以泛指美女。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青袍白马。

南朝梁时北方的降将侯景起兵叛乱。他骑着白马,士兵都穿青衣。事前曾有童谣说:“青丝白马寿阳来。”见《梁书侯景传》。后以喻叛乱。唐杜甫《洗兵马》诗:“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南阳三葛。

东汉末,天下纷乱。琅邪(今山东临沂北)诸葛亮兄弟流徙,寓居南阳。后来诸葛亮被刘备请去,任蜀国丞相;他的哥哥诸葛瑾到吴国当了州牧;堂弟诸葛诞在魏国当刺史。当时人称“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后以“南阳三葛”称才干有别的兄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但南阳三葛,君得其龙。”

面首。

南朝宋前废帝的妹妹山阴公主生活放荡。他曾对前废帝说,你的后宫姬妾很多,我只驸马一人,这很不公平。前废帝就替她“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见《宋书前废帝纪》。“面首”本来是指强健美好的男子;后以指男庞。《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假如丈夫这里拥着金钗十二,妻儿那里也置了面首十人,那作丈夫的答应不答应?”

牛眠地。

东晋大臣陶侃未出仕的时候,父亲死了,将要安葬,忽然家里的一条老牛不见了。有个老人对他说,前面岗上有一条牛,睡在山汙里,如果葬在那里,将来必然富贵。陶侃就去寻牛,把父亲形象在牛睡的地方。见《晋书周光传》。后以“牛眠地”称葬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经月余,各得牛眠地。”

霹雳手。

唐代的裴琰之当小官,上级以为他年轻,瞧不起他,故意把几百件积年旧案交他快办。他立即在短期内办完,判词公允。从此他很有名声。人称“霹雳手”。见《旧唐书裴琰传》。后以称断案迅速的官员。明于谦《昼夜长短》诗:“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虽非霹雳手,遇事颇神速。”

漆园傲吏。

战国时的庄周,做过漆园吏。楚威王派人送给他许多财物,请他到楚国为相。他说他不肯当牺牲品;要送礼物的人赶快走开,免得弄脏他的地方。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比喻孤傲不仕的人。晋郭璞《游仙诗》:“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前度刘郎。

传说东汉永平年间,刘晨和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还乡后,至太康年间,两人重到天台。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后以称去而复来的人。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念奴。

唐玄宗时的歌女。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见唐元稹《连昌宫词》原注。后以指歌女。明汤显祖《荆钗记折柳阳关》:“你红粉楼中一念奴。”

(4)风格。

风格是由创作个性决定的作品在思想与艺术上总的特色。风格就大处而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分。从诗词曲的总体风格来讲有诗庄、词媚、曲谐(俗)之说,词又有豪放和婉约之别。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代表的诗人有屈原、李白、李贺、苏轼、龚自珍等。

2、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苏轼、辛弃疾:豪放柳永、李清照:婉约李煜、刘禹锡:隽永。

谢朓、谢灵运:自然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屈原:雄浑悲壮王安石:雄健高峻陶渊明:淡远闲静王维:恬淡优美。

王昌龄:雄壮豪迈李贺:雄浑奇特曹操:豪放磅礴。

3、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5)修辞:

主要掌握高考所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考查的形式一般是明辨修辞的艺术手法,分析修辞的艺术效果。这在各种参考书中述说详备,兹不赘述。

因为表达技巧所涵盖的内容较为芜杂,在考查时考生一时不易把握,所以命题者一般不会笼统地要求“鉴赏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而是问得较为详细,如“鉴赏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注意,一般考生对“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分辨还不够清楚)。如果遇到问得比较笼统的题目,考生一定要熟记上面知识网络中的六个方面,在写短评时,选择重点进行评论。

具体的行文办法还是先“盖帽”,然后具体的条分缕析。

1、阅读下面一首诗,试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的。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参考答案: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反衬雪之大。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夜大。

评分标准:

从触、视、听三种感觉来写雪之大这一主题,各说明三个方面是怎样从侧面衬托的。

只说后部分,得3分;各个赋分点全答对,如果有科学性错误,扣1—2分。

误例:

没有确定一个“主题”,如有的同学既写“雪之重”也写“夜之深”。

加入一些毫无必要的描写,如最后写“在这样的大雪静坐听雪,思潮澎湃,意境开阔。”有的同学还赋了一首小诗:“夜雪大且重,铺地三尺厚。青竹节节断,雪埋不知处。”恰成狗尾续貂。还有一位同学最后一句是这样的“使人由雪想到或许作者此时正有满腹心事吧!”转而为对作者的形象进行鉴赏了。

还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题为夜雪,诗人卧床未眠,忽觉“衾枕”寒冷,暗示窗外白雪飘舞,大概那夜皓月悬空,映得窗户明,清袁枚诗中“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有此意境,折竹之声足见“雪重”,“雪重压枯竹,枯竹无完枝”。“冷”“明”“声”三韵脚明朗地表现了主题。

这段评论文字中于何处得月?审题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另外,我们要求的是初步鉴赏诗歌,不必旁征博引,虽然不是说这样写就不行,但毕竟这种写法值得肯定,不值得提倡。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鉴赏诗中是运用何种表达技巧来表现“悲怨”这一主题的。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画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联想想象,象征寄托及比喻等修辞来表现“悲怨”这一主题的。首联直点“悲怨”主题;颔联“似”“如”二字运用比喻手法,而“柳态”“啼鸟”点出分别的伤感和思念如杜鹃泣血,丰富的联想把离别“悲怨”写得更有诗意;颈联发挥丰富的联想想象,设置了“独夜”“空楼”两个场景,表达了思念之情,反面衬托“悲怨”主题。尾句再加渲染,使这一主题更加明白,产生了震憾人心的力量。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鉴赏诗中是运用何种表达技巧来表现“雨之暴”这一主题的。

有美堂瀑雨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答:作者通过侧面烘托,比喻修辞,联想想象等多种多样的手法表达了“雨之暴”这一主题。前三句为侧面烘托,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描绘了暴雨欲来的景象。第四句真写雨大,“飞”过大江,极状其声势之大。五、六句运用比喻,把雨后西湖水比喻成一只盛满美酒的杯,将要溢也,又把雨后比喻成敲鼓之声,极状其“暴”。后二句发挥充分的联想想象,以天庭里李白“泉洒面”以致人间有如此大雨,丰富奇特。

4、简析这首宋词的艺术特色。

虞美人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是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进行分析。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由少年到壮年,再写到老年。其高明之处在于从自己慢长曲折的人生经历中截取三个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形象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发生的变化。第一个画面红烛映照,罗帐低垂,欢乐甜蜜,无忧无虑;第二个画面水天辽阔,风急云低,飘泊四方,离愁万种;第三个画面独立僧庐,孤独凄凉,一切皆空,万念俱灰。第一个画面的欢乐有力的反衬出后两个画面的凄凉。

[参考答案](1)以“听雨”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听雨”把三个画面巧妙的构成一个整体:在“听雨”中欢乐,在“听雨”中忧愁,在“听雨”中总结一生。(2)映衬手法。第一个画面的欢乐对第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第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三

水黛远方。

叹中秋圆月,

清辉千里,

古今可共,

何处他乡。

河汉横箫,

瑶池舞袖,

只恨天庭老玉皇。

长亭外,

看萋萋芳草,

古道斜阳。

西风最解炎凉。

绽遍地黄花伴桂香。

忆红枫煮酒,

诗词酬唱,

雁书心字,

暮守晨安,

嘘寒问暖,

长夜兰舟载梦航。

三生愿,

竟吴山楚水,

各剪西窗!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四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由此,看到这首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构思极为巧妙。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这四个意象把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些意象和“这”、“那”这两个简单的指示代词联接在一起,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阊奔波的人们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欢欣。诗歌以时间的次序为经,以两地的距离为纬,在平铺直舒中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们无限的哀愁和无尽的相嗯。

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诗人用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语,唱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乡愁》有令人瞩目的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五

学生:高三某班。

教材内容:海子的《日记》,杜甫的《孤雁》,苏轼的《卜算子》课前准备:

投影仪投放,苏东坡的画像,字迹。

分组:引用李商隐(庄生梦蝶),辛弃疾(金戈铁马),柳永(冷月无声),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学的评价(风花雪月)等等。

开始上课:

贾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我要努力学习。。。。。。

面向观众席。

贾老师:为了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向老师们鞠躬。

学生鞠躬。

诗歌是深沉的,我们祖先都没有说透,《尚书》说诗言志,为什么要借助诗呢?

是为了抒发情感,最难把握的东西,人类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发现,诗歌是最好的安顿情感和心灵的方式。。。。。。

贾老师问:情感有几类呢,怎么划分?

有学生说:孤独。

有一学生站起回答:喜和悲。

贾老师:非常聪明,快乐和悲伤,古希腊(喜剧和悲剧)。

为什么诗歌安顿的悲伤多呢?孤独。

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理解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贾老师带着深情读海子的诗歌。

孤独是痛苦的,海子写出来的诗歌带着怎么样一种意向。

领读一遍。

学生齐读(背景音乐古曲)。

贾老师提示:孤雁,为什么要寻找,寻找什么?

贾老师提示:要带着一种蔑视一切的态度,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魄。

卜算子苏轼。

一女生朗读读的很有感情(声音微小)。

贾老师提示:读诗是走进诗歌的第一步。歌诵言,所以我们国家的诗叫诗歌。

对于上面两首诗歌,进行整体的感受,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反复提示两遍,加深印象)开始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贾老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一组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

一分钟后。

1,贾老师提问:这两篇文章有没有共同的情感走向?有没有?

庄生梦蝶组:孤独。

贾老师:同意不同意?

学生:还有悲凉。

贾老师:是不是进入了诗的境界。。。。。。

2,贾老师:有没有共同的意象?

孤雁------孤鸿。

贾老师:在高考中比较阅读需要注意,上海卷有两年出到比较阅读的题目,可见。。。。。。

那么我们从形式方面和内容方面分析一下。

形式方面内容方面(板书)。

体裁和表现形式题材,内容,意境,意象。

贾老师: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快速抢答。举手站起来,抢答。

一学生起身:不同。孤雁是五言律诗,卜算子是词。

一女生回答:

第一首1:孤雁;2:云;3:野鸭。

第二首1:缺月;2:疏桐;3:幽人;4:孤鸿;5:寒枝;6:沙洲。

贾老师:意象包括四大类,植物,动物,人物,抒情主题。

(对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每一组都想,把意象想成画面,一组一个画面。

开始讨论。贾老师下讲台看学生想出来什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几分钟后。

一女生解题,描述一下诗歌描写的意想,一人一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男生,不是概括而是描述。重新描述。

投影仪画面。

贾老师启发:他在想什么呢,想家吧,想朝廷吧,想。。。。。。

明代一个画家画的不是太清楚,在哪啊?

为什么要展示画面?他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讨论,抓紧时间。

学生答,

贾老师总结。

第一首诗歌:孤独不得志,对家的思念,对朝廷的思念。

第二首诗歌:没有知音,没有人理解,对故乡,亲人,朝廷都有,还有没有?还有更高的,对天下太平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感情。

孤雁是一个孤独离群但是向往群体的形象。野鸭呢,反衬,是一个自鸣得意。

诗歌的本质是什么?

布置课后练习。

最后一句话,诗歌是心灵的家园。

下课。

[打包下载][引用该文][发表评论][转寄该文][关闭窗口]。

此文章相关评论:。

该文章有11个相关评论如下:(点这儿论坛方式查看)。

董隆发表于:2004/11/2402:54pm。

又让我得了第一。

我的心都要醉了,别认为我是谀词,尤其是这最后,让学生带这问题离开课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妙!

顶部。

初雪霁发表于:2004/11/2403:39pm。

省略部分多?其他组的解读情况?

顶部。

szw6998发表于:2004/11/2404:59pm。

还要细看,然后再说。

顶部。

草发表于:2004/11/2408:37pm。

打印机有问题了,。

先在这占个地方。

顶部。

xiaoyanzi发表于:2004/11/2409:02pm。

xiaoyanzi认真听了这节课,就不再评论了。

洗耳恭听各位的高见!

顶部。

hbxfld发表于:2004/11/2508:35am。

不错啊。

顶部。

xiaoyanzi发表于:2004/11/2510:10am。

hbxfld。

感谢参与!

顶部。

天地一沙鸥发表于:2004/11/2610:31am。

看得不太懂啊,不好妄说。

顶部。

臭虫发表于:2004/11/2601:22pm。

我来说两句,实在看不下去了^^^^^^^^。

开始上课:

贾老师:上课。

学生:老师好,我要努力学习。。。。。。

面向观众席。

贾老师:为了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向老师们鞠躬。

学生鞠躬。

是语文课吗?怎么玩政治了?看来我也要鞠躬了:感谢给我看您的帖子。有手帕的吗?我感冒了。

诗歌是深沉的,我们祖先都没有说透,《尚书》说诗言志,为什么要借助诗呢?

是为了抒发情感,最难把握的东西,人类在语言发展中逐渐发现,诗歌是最好的安顿情感和心灵的方式。。。。。。

诗歌不是东西,诗是生命的转移和存储的一种方式,它凝固在语句里。

贾老师问:情感有几类呢,怎么划分?

有学生说:孤独。

有一学生站起回答:喜和悲。

贾老师:非常聪明,快乐和悲伤,古希腊(喜剧和悲剧)。

为什么诗歌安顿的悲伤多呢?孤独。

我们就带着这样一种理解走进诗人的感情世界。

感情的分类心理学有标准呀?!!!!

郁闷!!

顶部。

elvis007发表于:2004/11/2602:14pm。

诗歌和散文同样难讲,

教有定法那就不是文学了。

顶部。

盖玉春发表于:2004/11/2707:07pm。

聆听着大家的高论。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六

1.关注题目。

无论是诗还是词、曲,题目都与内容有关,或者规定了内容,或者暗示了内容,因而诗歌鉴赏要关注题目。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如不关注题目,也许会误认为是写景诗,而实际上它是谈读书好处的哲理诗。

2.关注注释。

在高考卷中,为降低鉴赏难度,命题人会对影响鉴赏的疑难问题作注释,或注明生僻字词读音,或解释生僻字词意义,或交代典故内容,或介绍写作背景。被注释处往往是鉴赏的拦路虎,不注释将妨碍鉴赏;而注释是鉴赏的一把钥匙,关注注释有助于准确鉴赏。故诗歌鉴赏要关注注释,对注释不可等闲视之。

3.关注意象。

意象是倾注作者情感、表达内容主旨的诗歌形象,鉴赏诗歌要通过把握意象去理解意境,理解情感态度和内容主旨。因此,诗歌鉴赏要关注意象。要在感知意象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全诗的内容主旨。应熟悉复习资料中列举的各类意象的意义,熟悉诗歌意象与情感态度的四种关系:以乐写乐、以乐写哀、以哀写哀、以哀写乐。

4.关注技巧。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最难,因为它涉及面宽,不知从哪个角度切入。要了解表达技巧涉及的范围,最好能在头脑中“画”表达技巧的“知识树”,将“主干”“枝丫”“果叶”都画出。表达技巧“这棵树”主要有三棵“枝丫”: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衬托、反复、用典、化用、互文等;表现手法,如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其他手法等;结构手法,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铺垫、前后对比、起承转合等。各类“枝丫”又有若干“小枝丫”与“果叶”“果子”,限于篇幅,不再详谈。复习资料有详细介绍,要认真阅读掌握。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七

洗不掉对你的怀念,

曾记否,

某年某月某一天,

你迷人的身影,

在我的脑海闪现,

你热情似火将我追赶,

象条欢乐地小溪,

奔腾到我的身前,

我性格内向不善言谈,

爱火在心中汇聚一团,

可我们的爱啊!

失之交臂一瞬间,

美丽的女郎啊!

你永恒在我的心田。

诗歌:《爱的线段》。

我想象,

空间有根爱的线段,

线段的两端,

系着你我的心田,

我两眼徐徐微闭,

爱之音符拨动我的心弦,

爱的情感通过线段,

对你发出声声呼唤,

你那爱的心啊!

是否和我的心,

保持和谐同样的飞旋。

诗歌:《美丽爱情总有爱的呼唤》。

笔名:王李杜白。

地球在飞速的旋转,

人类世世代代繁衍,

没有爱,

世人何能延续到今天,

狂风在海上吹过,

海浪笑出浪花一片,

春风从大地飘过,

鲜花绽开了笑脸,

蜜蜂在花蕊中盘旋,

月亮由星星陪伴,

没有燕妮,

哪有马克思的光辉灿烂,

没有宋庆龄,

哪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没有邓颖超,

哪有周恩来的气度非凡,

辉煌爱情总有挚爱相伴,

美丽爱情总有爱的呼唤。

不一样的爱。

没有该与不该。

只能爱与不爱。

时位对于人的诱惑。

没有谁可以更改。

一生的等待。

没有改写故事的结局。

如潮的泪水。

冲不走如山的无奈。

刻骨铭心的真爱。

是一生牵挂的人。

你悲泣的时候。

她也在对月伤怀。

一同回归。

我内心犹如狂风再吹,

恨不得马上变一声惊雷。

让我的脸色不再苍白,

让惊雷扫除阻路的.魔鬼。

快让我迈开拥抱你的双腿,

快瞧瞧你这一枝美丽的腊梅。

让你接收我的热泪,

更加增添你动人的颜色。

让我慢慢的抚摸你的肩背,

轻轻地为你扎一串耳坠。

看耳坠像那欲开的蓓蕾,

你的芳香已经把我灌醉。

我嘴里哼哼着我的阿妹,

但愿你搂着我一同回归。

你的心世界。

我悄悄的,

静静的,

缓缓的,

走进你的心世界。

看到你孤身做在船上,

洁白的裙摆随风飘荡,

海藻般的黑发迎风而逸。

我知道,

你在想他,

那个让你钟爱一生的男子。

我知道,

你很爱他,

以至于把我对你的爱忽视。

我知道,

你很想他,

他是守护你的唯一王子。

我知道,

你不爱我,

这辈子只能做你的骑士。

我知道,

我都知道。

但是,

请你记得,

这一辈子,

我都会做你的骑士,

都会做你的守护天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八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文:《卜算子·咏梅》毛主席。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1.请简析甲文更著风和雨句中的更著与乙文犹有花枝俏句中的'犹、俏的精妙之处。(3分)。

22.简要概括甲文上阕、下阕的大意及全文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什么?(3分)。

23.乙文中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1.更著是更遭受、又承受之意,这两个字力重千钧,极力渲染梅花处境恶劣,遭遇凄苦。犹指还之意,突出梅花在悬崖峭壁、百丈冰棱中,依然竞放、一支独秀、傲然挺拔。俏指俏丽、俊俏之意,描写梅花傲雪美丽绽放,突出它的喜悦自信、积极进取、永不屈服的精神。

22.上阕描写梅花遭遇风雨独自绽放。下阕赞美梅花的品格,托梅寄志。以梅花自喻,表达自己的高洁与坚贞。

23.对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九

古诗词鉴赏的复习更要激发学生兴趣。话说三遍不好听,要吸引学生,惟有增加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我会经常在课堂上引用一些诗词名句,如学习李清照的《醉阴花》时,我便引用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来诠释;有时课前活动时有些女生胆小羞涩,在同学们的一再鼓励下才会走上讲台,我就说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啊,一旦讲到人的奉献精神时,我又常常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讲到父母之爱时就“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哟。积累了这些诗句的同学便与老师有了默契的交流,其他同学就会问老师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呀。于是我就趁机在课余让他们抄录这些诗。我发现当教师把自己的这份热情传递给学生后,他们也会对古诗词产生极大的兴趣。

二、紧扣考纲内容来精当选材。

选题必须紧扣高考考点,有针对性。高考一般考察的都是学生的理解想象和初步鉴赏能力,从选题上看一般是相思、爱国、咏怀、立志、友情、状物抒情等方面的主题。优秀的古代诗词中所张扬的是:执着而深沉的家国情怀,热烈而真挚的亲情主题,深味人生的理性思索,是我们的文学遗产中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它表现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于民族的自豪,对于社会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解读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执着;体味到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捕捉到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入仕心情;感受了屈原的坚韧,苏轼的豁达,李清照的纯真……古诗词中积极、蓬勃、昂扬的感情基调,激励着学生永远追求真、善、美,培养完整的、高尚的人格。因此,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鉴赏古诗词中的美的情感,既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而同学们对诗字面意义是看得懂的,就是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来,更不会把它们书写的答卷上,得分率极低。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就没必要盲目拔高,给学生训练一些难度很大的题目,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肉吃多了也会腻,训练的量更要控制,同一类型的选两首练练即可,忌题海战术,同一知识点反复操练,学生缺乏新鲜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只会降低复习效果,得不偿失。因而我们在备课上要下一番功夫,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

三、反复吟诵诗文来增强学习兴趣。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诵读能力的培养,通过诵读为本,来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语言美。古诗词语言往往精练含蓄,意蕴丰富,且富有节奏感,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加强诵读,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同时也可以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为了让学生读好,要时时应注意强调以下几点:一是要让学生在朗读时放得开,尽情投入;二是要读对诗词的节奏,老师要讲解一些关于节奏的知识,例如从音节和意义上划分,五言七言朗读的一般规律等等;三是要溶入感情,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当然这也要随感受力的提高而逐步达成。相信在反复诵读之中,学生定能对诗词有一定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采取各种形式的“读”。如朗读、吟读、品读、说读等,指导学生通过控制声音的高低强弱,语速的徐缓疾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当然,诵读活动不应流于形式,它是为理解诗词服务的。教师可先作示范,让同学们自己读读,相互听听,对于一些抒情性较强,写景优美的诗词,可采取配乐朗读的方式,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诵读活动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学习新课前,让学生预习自读;新课开始后教师要范读,学生朗读;新课结束后,可让学生结合所学,带着自己的感觉去品读、吟诵。只要学生用心动情去读,均能有很深体会。

四、传授鉴赏技巧提升学生兴趣。

不论怎么复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鉴赏古诗文的技巧和方法,于是,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诗歌品析中想象与联想的运用,古诗词言简而义丰,且有很强的画面感,我常常提醒我的学生,品析诗歌时,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把语言文字转化成一幅幅生动可感的画面。这样的色彩美、构图美都需要学生调动起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否则也就很难感受到诗歌的深邃而优美的意境了。

鉴赏诗词的一般步骤是“一看题、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题干、五读文”。题目告诉你诗的主要内容,作者告诉你诗的风格,注释让你明白诗的写作背景和抒情方向,题干让明白答题求,诗文是意境的再现。这样答题就不会盲目性,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得分也会高些。

五、动手来画古诗,以画带诗展示才艺。

古典诗词大多“诗中有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静谧、令人遐想的美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根据古诗词的这一大特点,我在教学中也常让学生画画,展示自己。让他们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图景用他们的笔表现出来。此时,学生们都会非常的兴奋,异常地投入。如在教完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后,我让学生用图画再现诗中景色,学生们便兴高采烈地用不同彩笔画下了青山、恶水和层峦叠嶂的山峰;学完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学生能描绘出一轮从海面升起的明月,一只挂帆小舟孤独地漂泊在江中,诗人坐在船头,倾听琵琶女诉说心中无限事的哀婉画面,通过画画,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加深了理解和印象,提高了背诵速度,真是一举两得。

总之,只要具备足够的信心,努力去积累,去感悟,诗歌鉴赏并不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完全可以很好地鉴赏古典诗词。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十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也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如果有的话,也是可笑的打油诗。(静夜思是个例外吧!)。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诗人却选了“江湖”、“夜雨”、“十年灯”,作了动人的抒写。“江湖”一词,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杜甫《梦李白》云:“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夜雨”,能引起怀人之情,李商隐《夜雨寄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在“江湖”而听“夜雨”,就更增加萧索之感。“夜雨”之时,需要点灯,所以接着选了“灯”字。“灯”,这是一个常用词,而“十年灯”,则是作者的首创,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联缀,就能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诗的多义。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他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明”字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富有动态,更妙的是“吐”字(同学们自己体会!)虚词用得好,也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的美学效果。杜甫有诗云:“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叶梦得评道:“远近数百里,上下数千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呑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看这句诗,“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2)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又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3)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过去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这故事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了,不必赘述。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4)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欧阳修《昼锦堂记》首句本为“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递走后飞骑追加二“而”字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因此而使文义大为增光,那么,从上面所引的诗例中,我们就更不难领略诗词中炼虚字的美的消息。

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8.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3.“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7.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8.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十一

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鸟鸣涧》)“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砦》)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有时还以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自我麻醉的手段,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具有工丽风格的诗歌,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并在每句开头用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具有直率风格的诗词,则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的诗句,直斥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和无情压榨。

具有委婉风格的诗歌,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夜雨寄北》,诗的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这种风格的作品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绝句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趣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语言上,“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省净、洗净,字法句法的运用之妙使人深咏不尽,是洗练风格典范之作。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十二

浅议高中音乐鉴赏高效课堂模式。

摘要: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及感悟,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音乐创造能力。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及教师的潜力显得尤为重要。高效课堂不是简单的量的充斥,而是快乐的、互动的、融洽的、主动的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审美教育;音乐素养;课堂气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人类文明进程史上的奇葩。如何让音乐在人类的发展中继承并创新,是教育者的职责。《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在减负提质的新背景下,音乐不只是简单的教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带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和享受,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内,打开学生通向音乐殿堂的大门,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相长的快乐天堂。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锻炼琢磨,我认为音乐课这样上的话,学生肯定是喜欢的,也是快乐的,更能体现我们所提倡的高效课堂。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器材进行教学。

在音乐欣赏课上,可以运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唱,改变以往放录音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阔视野又提高审美能力。

二、利用联想进行教学。

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景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三、利用流行音乐进行教学。

用流行歌曲提高音乐素养,目前真正适合中学生演唱的教学歌曲并不多,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支持校园歌曲的发展。流行歌曲逐渐走向多元化,很多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愉悦身心,激励人们积极向上的作品是值得推广的。适当引用《让世界充满爱》《听妈妈的话》等质量较高的流行歌,激发学生演唱的欲望。

结合学生现有的欣赏水平,让流行歌曲为我所用,真正促进中学生有效发展。流行音乐是现代中学生都非常喜欢的,在讲这一节的时候,我可以给他们找一些积极向上的音乐,比如韩红的《天亮了》、满文军的《懂你》等,这样提高大家的兴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在教学中提倡在快乐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满足学生的需要,因为音乐课本身就要做到寓教于乐。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微笑,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例如,我在讲《京剧》这一课时,让学生打击锣和镲,体验锣鼓带给他们的乐趣,并通过学习兰花指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这样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整节课学生始终都在轻松快乐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学《京剧》这一课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作为音乐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一开始我先给他们演唱一段现代京剧,还有对脸谱的认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对京剧很感兴趣,最后可以让学生更有自信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唱几句比较典型的京剧唱段。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会继续认真学习新课标,深挖教材,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将新的理念运用于课堂实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由音乐空间这片自主表现的广阔天地里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美的滋润!让我们音乐课堂充满鲜活,充满灵动。作为音乐教师,从工作以来,始终有一句座右铭推动着我前进,那就是只有锻炼才能成长,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点我坚信不疑!

(作者单位陕西省丹凤县丹凤中学)。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十三

面对一条海峡造成的乡愁,其实两岸的人都在默默等待,都希望有人能帮他们道出心中的哀愁:无数家庭就像左右手一样被分开,但似乎永远无望重新握在一起;两百万背井离乡的大陆人,成了台湾社会中的外省人;同一种语言、文化和传统,因为一条海峡的分隔,被赋予截然不同的含义甚至命运……乡愁就像梦,不厌其烦,要代代找到为它开口说话的人。

七十年代的余光中,正处于个人西化主张的强弩之末,等待在八十年代开口提醒人们,去用新诗唤醒中国古代。五十年代他与覃子豪等创建蓝星诗社时,是他西化主张的开端。重要的是,蓝星诗社自视为“新月”的继承者,他们费尽心力继承的“西化”,实际是西诗格律体与自由体的混合。就是说,他们认为诗歌的声音和形式必须受到某种约束,只有意象或隐喻的使用是自由的,体现出对现代主义的尊崇。

我们容易看出,《乡愁》一诗有新月主张的“稳定”形式,明显吸收了闻一多的“音尺”主张。音尺是闻一多用来计算诗句节拍的单位,大致相当西方格律诗中的音步。比如,《乡愁》中每节对应的诗句,音尺的数量完全一致。每节首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呀”、“而现在”,都是音尺数量为二的句子:“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呀”、“而/现在”。

同理,“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音尺数量为五的句子:“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是音尺数量为三的句子:“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诗中四节的音尺数量(按行计算),分别都是二、五、三、三。通过追求节与节音尺数量的工整、对称,余光中实现了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要求的整齐化、规律化。不过余光中作为蓝星成员,显然放弃了闻一多在《死水》中的刻板做法:即在同一节中追求诗句音尺数量甚至字数的相同。相反,余光中给予首节完全自由的安排,转而让第二、三、四节受控于首节,令节中各行的音尺数量甚至字数,全部向首节看齐。

其实,这也是古代《诗经》中不少诗篇的选择,《诗经·郑风》中的某些诗篇,同一节诗句的'字数并不完全相同。比如,《郑风·淄衣》中的首节:“淄衣之宜兮,蔽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各行字数分别为五、六、五、七,《淄衣》中的第二、三节各行字数,保持了与首节的完全一致。由此可以窥见,这种安排之所以受到《诗经》和蓝星成员的青睐,是因为古体诗在诗经时代以及新诗在当代,都面临骑虎难下的相似局面。

作为民歌的诗经,为了易于传诵,必须在散文化与声音的规律化之间作出选择。通读《诗经》可以发现,除了四字诗基本(不是全部)完成了刻板的规律化(追求各句字数相同),其实无法控制各句字数的挣扎,明显贯穿于不少诗篇中。当新诗用类似的想法来处理诗句,因为白话词汇的字数更不可控,可以看出这种挣扎会更加强烈和痛苦。我们由此触及到余光中与闻一多的差别,甚至蓝星与新月的差别。闻一多和新月成员表现出了实现整齐诗行的急切,他们差不多是用谋杀诗句的方式,来切出整齐划一的诗行,他们由此留下后人病垢的不少弊端。他们切掉的不只是诗行,他们切掉的也是某些思想,因为宽以待词,实质是宽以待思。

余光中作为蓝星成员,似乎有意把诗句的规律化,与思想的弹性、意象的亲和力结合起来,避免诗句受到过度整齐的戕害。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哪怕是所谓的自由体,与讲究的格律体也只有相对的差别。自由体压根就没有真正自由过,它也有属于自己的“形式”,只不过一般人难以直接用眼睛辨认出来。

余光中拒绝闻一多那样的刻板重复,也拒绝自由体的复杂“形式”(要更细心才能发现它的重复模式),恰好体现了他作为蓝星主力的追求,即他更多以诗句内在的效果,来考察音效,从而比新月更靠近现代主义。比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他选择的是现代主义“什么是什么”的常见范式。现代主义之前,常见的比喻范式是“什么像什么”,这种范式力图让读者觉察到两个事物相似的特质。“女人像花”强调的相似特质是美丽,“我拥抱着白桦树,就像拥抱着别人的妻子”(叶赛宁),暗示的相似特质是熟悉中的新鲜感、陌生感。“什么是什么”则不把注意力只放在暗示相似特质上,它甚至可以异想天开把两个不相干的事物,强行混搭在一起,从而利用我们的联想,产生诸多歧义。兰波的“u,是天体的周期”(《元音》),是这种混搭范式的开端。u本是声音,被强行与视觉上的“天体的周期”等同,从而令我们对u的声音多了视觉联想,也令我们对“天体的周期”多了声音联想,这就是所谓通感的来源,即在现代诗中,听觉、视觉、触觉等可以相互转化。

可以说,没有“什么是什么”的范式,就不可能有通感的产生,毕竟强调相似特质的“什么像什么”,无法同时容纳听觉和视觉等。当然,“什么是什么”的范式,同样可以如“什么像什么”一样,用来暗示相似特质,但不必如后者那样,非得令人一眼看出两个事物的相似(这是“什么像什么”产生比喻的前提),从而扩大了选择相似特质的事物范围。

可以设想,如果把《乡愁》一诗中的“乡愁是……邮票”、“乡愁是……船票”、“乡愁是……坟墓”、“乡愁是……海峡”,改为“乡愁像……邮票”、“乡愁像……船票”、“乡愁像……坟墓”、“乡愁像……海峡”,由于“像”会迫使我们寻找“乡愁”和“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共同点,会把我们的思绪引向揣摩“乡愁”与“邮票”等的相似,这样就中断了“乡愁是邮票”等带来的异质含义与诗意延伸。

当使用“什么像什么”的范式,读者因无法一眼看出“乡愁”与“邮票”等的相似,会觉得诗句别扭,一时难以认同。由于每节最后两行,“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不是用来描述“乡愁”与“邮票”等的相似,而是对“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情景描述;“邮票”对应的情景是“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船票”对应的情景是“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坟墓”对应的情景是“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海峡”对应的情景是“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情景描述旨在深化扩展我们对“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感觉,并不劝说我们去寻找它们与“乡愁”的相似。

这样,当我们读到每节第二句,乡愁是邮票、是船票、是坟墓、是海峡的陈述,陈述本身会先迫使我们接受“乡愁是邮票”等的“事实”,我们内心那种寻求相似的警觉,会先被陈述捻灭。“乡愁是邮票”的陈述,尽管会产生诸多歧义,由于“什么是什么”的范式,没有只为相似服务的义务,我们获得自主联想时,就会先接受陈述,同时期待接踵而来的诗句,通过拓展其含义,来令我们信服、认同。由此我们触及到《乡愁》的秘密,说起来甚至非常简单:作者只需先找到与个人生活相关的几个意象,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再找到意象对应的情景描述(这不难完成),最后考虑用什么情绪或感情把上述意象勾连起来,以达到相互说明和映衬;因作者是用强力陈述“什么是什么”来勾连,就不必考虑情绪或感情与“邮票”等意象的相似点,比如,我们甚至可以试着用“爱”来替换诗中的“乡愁”,诗歌依然成立。所以,《乡愁》的难点既不在意象的寻找和对应情景的描述,也不在能否找到情绪或感情勾连意象,这样就回到了文章开头提示的乡愁背景。

拓展阅读:乡愁读书心得。

读一首好诗,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重读余光中的《乡愁》,我才真正体会诗中那浓浓的乡愁。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海外的游子,“乡愁”便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一张小小的信笺寄去了对母亲的问候,带去了一份乡愁。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那是与新娘的相聚,载去的是一份离别的乡愁。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是那割舍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游子的心,谁能读懂,这简练的语言中又浓缩了多少的情感!从小时候的乡愁到现在的乡愁,同样的乡愁,不同的心情!从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大陆和台湾,但是它又怎能隔断两岸深情的呼唤、企盼和守候呢?那一声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对大陆、对祖**亲的呼唤,对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唤,将怎样震撼着中华炎黄子孙的心啊!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十四

摘要:诗歌这种文学样式,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感情,精炼含蓄的语言,生动的形象,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吸取优秀文学精华,感受语言文学的优美与博大,所以加强诗歌教育既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传承文化的需求,然而,现实中的诗歌教育的现状仍存在许多问题,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分析初中古典诗歌鉴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古典诗歌鉴赏课堂教学的策略。

诗歌比较鉴赏教案篇十五

这一切的改变都来自于开始导入的“门店管理与物流配送集成”物流模式。

还是让我们从韩宝庆的销售经历说起吧――。

该品牌根据南北市场的不同特征采用了不同的销售模式,一直以来,在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都采用代理制销售,而在长江以南地区就采取面向终端的直销方式。“终端规模庞大”韩宝庆这样概括上海市场的特点,“只有增加人手来应付”,他说。当时上海分公司的销售人员少的时候有70多个人,多的时候一度达到一、二百号人。人数的增多,不仅没有带来销售的同比增长,运营成本却大大攀升了。

“当时卖出的饮料货款与我们的运营成本相当”韩宝庆说。换言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物流成本的居高使得该品牌在上海市场经营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在韩宝庆和同事们异常辛苦的市场拓展中,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观,到中的时候,该品牌的身影已经开始在上海各零售终端出现。但随着终端数量的日益增多,门店的管理与物流配送的难度变得更大,韩宝庆也在这个关键时刻荣升为上海公司的销售总监,市场维护难度更是让他头疼不已。为此,韩宝庆不止一次向公司申请物流支持,希望总部帮助上海公司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并增加物流硬件配备,但遗憾的是申请迟迟没有得到批复。

“送货不及时,订单的拖拉”使韩宝庆忍无可忍。“天使和魔鬼都蕴藏在细节当中”韩宝庆心里清楚,能否取胜于华东市场,将决定于对终端的把握程度,而终端配送是该品牌直营模式的核心环节,因此,如何改善目前物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的现状成为摆在韩宝庆面前的一道重大难题。尽管韩宝庆向公司提交的申请还没有得到批复,但韩宝庆并没有放弃改革的念头,在召开完周一上午的销售周会后,韩宝庆乘坐下午的航班飞回总部,他要请见分管营销from的张副总,希望领导能帮助他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

“你来得正好,我正准备打电话给你呢!”韩宝庆刚迈入张副总的办公司门口,张副总一脸笑容的迎了上来,对风尘仆仆的韩宝庆说。原来总部也一直在关注着华东地区的市场形势,尽管头几年市场经营处于亏损状态,没有为公司创造相应利润,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空间是不可低估的,华东市场势必成为公司未来业绩的重点支撑。在这一点上公司高层是一直认同的。在直营模式引导下的上海市场,一直以来困扰韩宝庆的物流配送难题也同时让总部高层格外关注,早在接到韩宝庆递交的物流支持申请之前,总部就组织召开了好几次研讨会专门研究以上海城市直营市场为代表的物流配送问题,张副总还亲自到上海市场深入考察并接触了当地物流企业与连锁零售企业。最后确定了采用“门店管理与物流配送集成”这一全新的物流运营模式在上海市场推广施行。

张副总让韩宝庆坐下来,详细的给韩宝庆讲解了“门店管理与物流配送集成”这一物流运营模式的要点与细则,并鼓励韩宝庆要以创新务实的精神将这一物流模式在上海市场贯彻落实好。

从张副总办公室出来,韩宝庆还领到一个任务,要求回上海和当地的一家物流公司老板――“前景物流”王总进行接洽联合。

“我和韩宝庆对于快消品终端销售与物流配送的思路非常一致!”王恒如是说。前景物流完善的物流能力和终端解决方案以及强有力的执行力使得双方一拍即合――前景物流接手l品牌华东区域配送业务并提供销售网络支持。至此,总部张副总提出的“门店管理与物流配送集成”这一物流运营模式正式在上海市场拉开帷幕!

门店管理与物流配送集成不是简单的物流外包。早在,上海公司就尝试把配送业务外包给当地的一家物流公司,尽管这样做使得公司的运输成本得到了降低,但效率却并没有提高,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和管理不规范,业务人员操作起来更加繁琐,不到半年这种配送模式就终止了。“简单的物流外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物流配送和终端管理是一个整体的系统,需要巧妙的配合,不可完全割裂”,韩宝庆对物流与门店管理的一些弊端有着切肤之痛。

根据总部的规划,“门店管理与物流配送集成”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单纯的配送问题,而是要在满足门店基本要货需求的基础上,保证门店合理库存及最优的品项组合。为此,韩宝庆和王恒制定了“能够随时掌握到门店的实际需求,同时保证了门店产品结构的合理搭配,在保障门店不断货的同时提高订单准时交付率”这一共同目标。

高的交付率关键在于对l品牌终端网络管理,该部分主要分两大模块――门店管理系统和货物配送系统。门店管理系统主要是进行门店数据收集与信息分析,货物配送系统则是围绕门店信息生成配送计划。韩宝庆的团队主要负责门店管理,前景物流负责货物配送并提供信息反馈;而将门店信息有效转化为配送单及配送路线的是前景物流的数据处理中心。这是“门店管理与物流配送集成”的核心。

以往,韩宝庆要知道终端信息需要靠自己的业务员手工操作,层层上报,往往信息滞后,数据也不够准确。而现在,所有接收到的订单可以直接到达前景物流的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中心经过分析后自动生成模块配送单,前景物流的送货员就根据配送单到仓库提货,并根据系统数据库里事先确定好的路线将产品第一时间送到终端。与此同时,数据处理中心会根据当天的发货情况自动生成各终端网点进销存信息,并根据上一个周期的发货数据预测下一周的要货预测,这些科学而完整的信息对韩宝庆而言是重要的,当韩宝庆早上坐在办公桌边,这些报表已经整齐的摆放在他眼前。

“如果我们能准确掌握客户终端销售表现情况,就能更好地调动资源。”韩宝庆说这样做的直接好处是加快了货物周转速度,降低存货,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策划活动进行市场开拓上面”。韩宝庆将上海全市划分为26个片区,每个片区由网络主管负责,并下属3-4个理货员。理货员把每个店里配送商品的进店时间、库有、陈列、货架、订单等填入格式固定的表格――很多商品只是填入货品代码就可以了,及时汇总到设立在前景的数据处理中心。据此,数据处理中心根据所有的信息分析出每一种商品当天的订货和销售情况,并根据不同门店的销售状况及时在系统当中生成调整配送路线的模块。当配送单打出的时候,路线调整方案也同时在旁边注明了。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都是经过授权共享的,韩宝庆的业务团队随时可以掌握自己管辖区域的门店销售动态,经过系统处理分析的这些终端情况,还可以产生某种商品的终端报告,及时提供给总部参考,以便l品牌调整生产,避免积压和产量不足。

新的物流模式启用不久,l品牌得到的好处已经体现出来了。通常,l品牌货物到达上海港口后通常要滞留4-5天,而现在只需要2-3天就可进入到正常的配送流程。因为数据的及时和准确,l品牌调整了与门店的订货频率,订单准时交货率达100%。尤其令韩宝庆欣喜的是,l品牌在终端的销售周期也缩短了5天-10天左右。

“至于与其他饮料厂商的配送模式相比,我们更关注信息的及时变化和对变化信息的分析。”韩宝庆的这番话似乎对“门店管理与物流配送集成”的意义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7124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