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规划的产物。教案的编写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相信这些优秀的教案范文能帮助你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一
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进入了《好听的声音》,其目标是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代表的意义。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始,我选择运用歌曲《大鼓小鼓》作为引入部分,主要是因为本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十分的喜欢,结合上一个主题《学本领》中幼儿对于各种动物的声音的听辨以及模仿十分感兴趣,以此作为切入点较为适合。本次活动运用音乐这一幼儿喜欢的形式,通过猜声音、运用瓶宝宝为音乐配乐,激发幼儿对周围声音产生初步的兴趣,从而达到开心、开口、开窍的目的。
目标:
1、体验歌曲中大鼓小鼓不同的音乐形象,尝试用适宜的.声音配乐。
2、初步探索声音的轻响与力量、物体多少的关系。
3、准备:声音ppt、大鼓、小鼓、装有黄豆的瓶宝宝、歌曲音乐。
过程:
1、引入部分,猜猜声音。
运用情节的方式,让幼儿来猜猜生活中的声音。
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感受鼓声,进行伴奏。
老师范唱,感受大鼓小鼓的声音不同。
提问:听听这又是什么声音?
大鼓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小结:大鼓的声音响,小鼓的声音轻。
3、运用瓶宝宝表现大鼓小鼓。(幼儿分角色扮演大鼓小鼓)。
幼儿和老师一起为歌曲配乐:我们用瓶宝宝来做大鼓和小鼓。
交流分享:
提问:你是怎么发出大鼓小鼓的声音的?
老师小结:力气大声音就响、力气小声音就轻。
再次来为歌曲配乐,(分角色)运用适宜的声音为歌曲配乐。
发现问题,寻找原因。
提问:力气很大可声音还是很小,为什么?
小结:声音大小还和装的多少有关。
幼儿做大鼓老师做小鼓再次为歌曲伴奏。
3、引发思考。
老师将豆子装满后再来尝试。
提问:我的黄豆装了很多,为什么声音很小。
老师小结:原来声音的大小除了和力气大小、东西多少有关系,还有其他的原因。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二
1、感受摇篮曲的舒缓和优美。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重点)。
3、在哄娃娃的过程中,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1、音乐课件《小宝宝睡着了》。
2、与内容相关的.图片。
3、布娃娃和自制摇篮,小床。
一、开始部分:老师说:小宝宝们,你们每天睡觉都是谁哄你们睡觉的啊。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怎样哄自己的。
宝宝:爸爸妈妈给我讲故事。爸爸妈妈给我摇一摇。给我唱歌。
老师:原来爸爸妈妈都是这样哄你们睡觉的啊。那现在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你们仔细听听啊,里面的娃娃是怎样被哄睡着的啊。
二、中间部分:
1、听听说说。
2、完整地听完歌曲。
师:这首歌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啊。(有个别小朋友说慢慢的,请这几个小朋友上来说说)。
师:听了这段音乐让你想干什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充分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想象。)。
3、第二次听赏音乐师:原来这段音乐可以让你想到很多事情,其实他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你想知道吗?我们再来听一听。
天黑了,小宝宝要睡觉了,妈妈轻轻的唱着歌哄宝宝睡着了。
师:这段音乐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
你想知道妈妈唱了一首什么歌吗?我们再来听一听。
4、听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
1)听赏歌曲。
师:你听到妈妈唱了什么?
师:睡觉的时候为什么要盖好小花被?(盖好小花被会很暖和。)。
师:睡觉的时候为什么两只小手要放好?(两只小手放好会睡得很香。)。
师:睡觉得时候还要做什么才能睡得香?(盖好被子、小手放好、闭上眼睛就会进入甜甜的梦乡了。)。
2)再一次听赏歌曲。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a集体表演唱。
师:宝宝唱的真好听,我们来学一学爸妈哄宝宝睡觉。(边清唱边律动)。
师:刚才有的宝宝没有睡着,让我们再哄一次。王老师等会看看,谁的宝宝睡得最香?(学个别幼儿好看的动作。)。
b个别表演。
师:请一个最像妈妈的宝宝来表演一下。(让个别宝宝边唱边摇,动作轻轻的,引起其他幼儿的兴趣)。
师:哪个宝宝声音唱得最好听,就请哪个宝宝做妈妈。
三、结束部分:(延伸活动)。
师:(播放公鸡叫声)天亮了!宝宝起床了!伸个懒腰,坐下来。
王老师这里还有一段音乐,请你听一听,和刚才的音乐一样吗?
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播放一段旋律欢快的音乐)它告诉了我们另一个故事,下次我们再来听听它说了什么故事。
摇啊摇(范唱+伴奏)歌词:
摇我的娃娃要睡觉。
小花被盖盖好。
两只小手放好了。
摇我的娃娃睡着了。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教师的语速可以放慢些;幼儿表述时犯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表演环节的表演次数过于繁多;引导的语言显得生硬,不够委婉;环节间的过渡不够自然;外婆的爱强调得不够。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三
每次给孩子们发点心吃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吵闹争执不休,所以决定通过一首儿歌,让他们简单感知分享谦让的道理。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谦让分享,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谦让与分享的道理。
活动准备。
1,准备足够孩子人手一个的水果。
2,孩子争抢玩具大哭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展示图片,引发讨论。
观察图片,讨论图片上的孩子们在干嘛?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2,学习儿歌。
老师朗诵儿歌,孩子认真听。
回答问题,儿歌中说的什么意思?
儿歌中的小朋友和图片中的小朋友谁做的好?
你会向谁学习?
跟读儿歌,掌握儿歌内容。
3,表演儿歌,玩游戏。
做游戏,孩子们将凳子摆成一排,表演儿歌内容。表演结束孩子们亲亲抱抱。
4,分发水果,巩固儿歌内容。
请个别幼儿为小朋友分发水果,边发边念儿歌。
孩子在分发的过程中,老师注意让孩子坐好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吃水果的乐趣。
5,小结。
爷爷奶奶爸妈分享。
教学反思。
在组织课时侯,就是因为孩子们在吃东西时候爱争抢打闹,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和和睦相处共同分享,就选择了这首儿歌,同时为了让他们印象更深刻,特意从开始就是使用反面图片教材,让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初步意识到应该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为后面快速理解儿歌内容打下基础。从而在理解掌握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达到我所期望的目标。但在组织这节课时,可能过于偏重常规培养,忽略了对孩子进行语言方面的比如发音的准确清晰等方面的锻炼,以后在组织任何活动时,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要做到让孩子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同伴拉成圆圈朝一个方向边唱边走,并在歌曲的最后一个小节立即停止不动。
2.大胆想出新的停止不动的动作,快乐地游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过程:
音乐律动:五彩圈。
2.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游戏吧。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们,我们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大圆圈呀?让我们一起来开动小脑筋,注意你的圆不能破掉哦!
2.师:现在我们变成大圆圈啦,那怎样才能转起来呢?
3.教师小结:我们现在手拉手,身体向右转,右脚先往前走,围城一个大圆圈。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师:宝贝们,你们听出这首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引导全体幼儿跟着音乐做游戏。
3.教师引导幼儿在教师的歌声下,拉圆圈走,在歌曲最后一小节迅速蹲下不动。
想出新的停止不动的动作继续游戏。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除了“蹲下”以外,还可以做什么动作也能停止不动?
2.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动作进行练习。如:叉腰、站好、举手、拥抱等。
3.教师选用某个新动作,引导幼儿完整地玩游戏。
活动反思:
《拉个圆圈走走》是一个集体游戏,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好。首先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并学习朝一个方向走。在这个部分中有一个难点,有的幼儿分不清方向,所以在游戏中,有些小朋友和别人的方向相反,总是会撞起来。需要教师用手势引导。尽管如此,还是很难做到全部方向一致,如果在活动前在他们的右手上都贴一个标记,这样更利于幼儿的辨别。整首歌曲演唱比较容易,幼儿学习的很快,并能根据歌曲内容做动作。但在创编环节幼儿的思维有点局限,想出的都是模仿动物的样子,具体的动作表现的不明显。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五
《摇啊摇》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具有摇篮曲的特点。这首歌曲的特点主要是让孩子在聆听、学唱、感受上海孩子儿时的童谣的同时,尤其是歌词中用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这句上海地方方言,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从而让我们自己的孩子回忆起自己童年的美好,增加内在的幸福感。
由于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平稳,而且只有三句,很多孩子都以为这首歌曲简单,其实不然,这首歌曲的`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以及第二乐句中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使得很多孩子唱的不够准确,尤其在落音的地方,由于知道自己唱不准,因此个别孩子在演唱时就缺少自信,教学中,除了要求孩子在聆听范唱时认真聆听,跟音乐或我小声唱时,认真听、认真唱、认真记以外,我还结合科尔文手势在难点处用手势的高低感受,来演唱歌曲。只是个人认为这首歌曲的范唱中,能加入一个用上海地方方言演唱的版本,或许更能激发孩子对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六
歌曲《摇啊摇》为第五册第一单元《童年》中的一首摇篮曲体裁的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d宫调式。歌曲运用“xxx。”6/8拍节奏营造微微晃动的“摇啊摇”的感觉,三度、四度音程跳动构成的抛物线状的旋律行进,好似一座座小桥出现在我们面前。旋律清新上口,节奏轻盈灵动,使人产生无限遐想。歌曲为带补充的一段体,补充的乐句重复第一乐句的开头并变化重复第二乐句的结尾,经反复后逐渐减弱,好似渐渐远去的小船,又似在妈妈轻轻的摇动中渐渐入睡的宝宝。歌曲的前奏有八小节组成,营造浓浓的“家乡水墨”。
6/8拍子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切忌表现成2拍子或者放慢成3拍子,导致缺失韵味,准确的律动把握是需要进行逐步训练的。三年级是多声部歌唱正式开始的重要过渡,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明确并尽早进行简易的多声部练习,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摇啊摇》这首歌曲比较简短,在学唱中可以整体把握,歌曲立意淳朴,旋律主干音鲜明,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应音乐训练,以达到能力的累积。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
1·愉悦原则;
2·整体性学习原则;
3·注重过程原则。
本课分成四大块:
1·聆听律动。运用聆听所产生的音乐直觉进行音乐学习,能够有感觉的进行6/8拍子的律动并在律动中获得音乐的整体形象。
2·模唱曲谱。借旋律线、图示等方法,结合音乐直觉与产生的相应联决进行更为精细的旋律学唱,并能形成简易声部合作。
3·歌唱表现。能够运用良好积极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表现愉悦盈动的情绪。
4·综合表演。多声部歌唱在三年级正式开始,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提前渗透,本课的综合表现会采用打击乐器伴奏、人声模拟乐器为歌曲伴奏、以及采用旋1律主干音等方法进行综合表现,形成多声部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律动、歌唱、声部合作等获得审美愉悦,拥有对于美好童年的积极价值观。
知识技能:能够拥有准确的6/8拍律动感觉,拥有准确灵敏感知前奏尾声的能力,能够用柔软轻盈的歌唱表现歌曲,能够用do、mi、sol的长音与歌曲进行多声部合作。
运用积极的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音乐合作与控制能力。
准确完整富于表现的歌唱。
歌唱中的6/8拍准确律动,能够在准确拍点上进行声部游戏。
打击乐器:三角铁。
一、六八拍子律动,歌曲整体风格把握[ppt2]。
1.师: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你可以让你的手拍出像歌唱一样的节奏吗?和老师一起来。
(1)跟老师拍2拍子节拍,用拍手表示强、拍大腿两侧表示弱。循环反复直到拍点稳定,不机械,每个拍点表现得有弹性、轻盈。
(2)师:下面让我们的身体也像歌唱一样轻轻摆动。
(带领学生跟着拍手的节拍点左右摆动身体,注意动作小,拍点稳。)。
(3)师: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让它为我们歌唱一样的拍手律动伴奏,好吗?
([ppt3]播放《摇啊摇》范唱片段,教师领学生一起表现。)。
2.师:我们再来一遍。这一遍要请三角铁帮忙,老师会在前奏的时候用三角铁演奏,当歌声唱起的时候,大家就像刚才一样轻轻地拍出来,准备——。(第二次在录音范唱中律动。)。
3.师:三角铁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导学生用高位置的弱声“叮—”来表现)有谁愿意来演奏三角铁?(请有把握演奏准确的学生示范)虽然没有很多三角铁,但是我们可以模拟演奏(要求模仿演奏三角铁的同学,同时嘴巴模拟三角铁音色)。我们的演奏顺序是:歌曲前奏由你们来演奏,歌声开始的时候老师来表演,准备。(在学生演奏时及时提示,注意拍点准确。教师在律动中加进人声“titi”,形成“拍手titi拍腿titi”的六拍子律动。[ppt3]歌曲完整播放。)。
4.师:谁发现老师刚才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关注教师表现出来的弱声“titi”,感受在拍手与拍腿之间加进弱声“titi”形成的新的脉动)(再次完整表现歌曲:三角铁演奏+6/8拍子律动。)。
二、感知旋律,细化音乐体验。
1.[ppt4]师:(做两次六拍子律动)很多音乐家在表现小船摇动或是轻快摇摆的时候,喜欢用这个节拍,这个节拍我们在以后还会学到,它的名字叫六八拍子。(一起再来拍一拍),今天轻轻摇摆的六八拍子将把我们带回老师的童年,我的童年记忆中有一条小河,还有小小的船——([ppt5]课件出示do、mi、sol音符小船,分别唱唱每一只小船的“名字”,在唱的过程中关注音的稳定)。
2.师:让我们摇着小船出发吧,你听听,我们摇船的声音也是美妙的音乐。
(1)[ppt6]分别出示||||和||||,结合律动唱谱,注意在唱的过程中关注6/8拍的律动感与乐句音程稳定。
(2)播放歌曲范唱,指挥学生范唱第一乐句时叠加第一条旋律,第二乐句时叠加第二条旋律,与歌曲范唱形成二声部。提醒学生看老师手势,注意第三乐句是两小节第一条旋律、两小节第二旋律。可以练习两遍。)。
3.师:老师小时候就喜欢这首歌(哼唱歌曲),你哼哼看。(学生尝试哼唱,检测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不要求学生表现很准确。)这首歌的题目叫《摇啊摇》[ppt7],每当唱起这首歌,老师就感觉是我坐着小船摇啊摇,摇到外婆家了,外婆就站在一个小村边的小桥上在等我,可美了。
(1)你能唱第一句话吗?([ppt8]出示第一乐句曲谱歌词,教师弹奏单旋律,学生哼唱。)听老师唱曲谱,看看老师的手势,你看我的手划出一个像什么的形状?(教师先视唱曲谱第一小节,手上划出旋律起伏线条,让学生感知像“小小的石拱桥”,然后慢慢增加第二小节,明确两句是重复的,再感知三、四小节组成的“大大的石拱桥”)。原来歌曲的旋律起伏就像是一座座桥,(旋律线出示,学生划旋律线唱谱或用“u”模唱,关注学生的音准与音色,提醒注意准确的节拍脉动)。
(2)[ppt9][ppt10]同样的方法学唱第二、三乐句。第三乐句学唱时,要求学生能够找到与前面相同的地方。
4.[点击ppt10]在钢琴的伴奏下完整用“u”准确哼唱歌曲,要求音色统一、律动准确,教师及时指导并调整音色。
三、演唱歌曲,形成简易的多声部。
1.[ppt11]出示歌词,指导学生用较高位置柔声朗诵歌词,体会“一只馒头一块糕”里包含的浓浓的爱意。
2.[ppt12]完整聆听歌曲,对歌曲的把握由之前的感觉逐渐过渡到知觉。
3.师:让我们用柔柔的歌声演唱一下吧,注意我们是摇着小船出发的,小船是怎么摇的?(回忆身体轻轻的摆动,强调歌声的轻柔,第一遍用钢琴伴奏,之后用标准录音伴奏)。
(1)要求学生演唱歌曲一遍,教师轻声叠加之前练习“摇船的声音”。唱完后请学生回答,并回忆复习这两乐句。
(2)师:有谁可以和老师一起来唱摇船的声音?(请一部分同学加入,并明确演唱顺序,尝试合作,演唱一遍歌词。第二遍再加入一些同学,教师退出,学生自己合作。)。
5.师:三角铁也要和大家一起来表现,有谁记得?(回忆三角铁的演奏,请学生表现。)下面让我们用更丰富的方法表现《摇啊摇》。(明确各组任务:主旋律声部、副旋律声部、三角铁声部、教师拍手titi拍腿titi声部,完整表现。)。
四、总结课题,提升情感体验。
1.师:《摇啊摇》这首歌曲是流传于上海地区的一首童谣,很多妈妈也会把它当作摇篮曲摇着宝宝入睡,甜美的旋律陪伴我们度过美妙的童年,希望你们也可以记住这首歌曲,记住这段旋律,永远记住美好的童年。
2.师:让我们唱着歌下课吧!(主旋律完整演唱)。
不论是多么简短的歌曲,教师都要关注细节的音乐性,运用教师敏锐的感知能力,充满得将“音乐味”传递给学生。本课设计力求做到用音乐活动传递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因为本课设计的音乐活动较多,所以要求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微调,以达到最佳效果,当学生能力暂时达不到或是表现地很有兴致的时候,要及时地“再来一遍”,以满足学生的体验需求。
三年级的音乐教学同时需关注多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设计的音乐活动、所做的歌唱练习,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多声部的合作,这样,等到合唱真正到来的时候,学生就会像看见老朋友一样去接受并喜爱它。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七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感受小姑娘、老爷爷和警察叔叔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2、培养安静倾听音乐的习惯。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师:瞧,这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它?
师:马路上有警察,每天都有许多人要过马路,有小姑娘,还有老爷爷。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并用踮脚尖和捶捶背的动作表示小姑娘和老爷爷,用敬礼的动作表示警察叔叔。
3、幼儿讨论,并用身体动作表演。
师:在音乐里,你听见谁先来过马路的呀?(幼儿讨论,尝试动作表现)。
小结:最先来过马路的可能是一位小姑娘,他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很轻松。
师:接下来又是谁来过马路了?(幼儿讨论,尝试动作表现)。
小结:接下来过马路的可能是一位老爷爷,他走起路来慢慢悠悠,很吃力。
师:最后,是谁走过来了?(幼儿讨论,尝试动作表现)。
小结:最后可能是警察叔叔走过来了,他走起路来精神饱满,步伐有力。
1、教师配乐讲故事。
爷和小姑娘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顺利穿过马路,他们对警察叔叔说:“谢谢您!”
2、师幼共同扮演角色,用动作表现小姑娘、老爷爷和警察叔叔的不同。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八
每次给孩子们发点心吃的时候,孩子们总是吵闹争执不休,所以决定通过一首儿歌,让他们简单感知分享谦让的道理。
1,学习儿歌,理解并掌握儿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谦让分享,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谦让与分享的道理
1,准备足够孩子人手一个的水果。
2,孩子争抢玩具大哭的图片。
1,展示图片,引发讨论。
观察图片,讨论图片上的孩子们在干嘛?
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不对?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2, 学习儿歌。
老师朗诵儿歌,孩子认真听。
回答问题,儿歌中说的什么意思?
儿歌中的小朋友和图片中的小朋友谁做的好?
你会向谁学习?
跟读儿歌,掌握儿歌内容。
3,表演儿歌,玩游戏。
做游戏, 孩子们将凳子摆成一排,表演儿歌内容。表演结束孩子们亲亲抱抱。
4,分发水果,巩固儿歌内容。
请个别幼儿为小朋友分发水果,边发边念儿歌。
孩子在分发的.过程中,老师注意让孩子坐好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大家一起分享共同吃水果的乐趣。
5,小结。
爷爷奶奶爸妈分享。
在组织课时侯,就是因为孩子们在吃东西时候爱争抢打闹,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和和睦相处共同分享, 就选择了这首儿歌,同时为了让他们印象更深刻,特意从开始就是使用反面图片教材 ,让孩子在讨论的 过程中初步意识到应该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为后面快速理解儿歌内容打下基础。从而在理解掌握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达到我所期望的目标。但在组织这节课 时,可能过于偏重常规培养,忽略了对孩子 进行语言方面的比如发音的准确清晰等方面的锻炼,以后在组织任何活动时,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要做到让孩子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九
1、模仿动物走路,做弯腰走,跳跃走,碎步走,大步走等走路姿势。
2、遵守游戏规则,按要求玩游戏。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准备音乐《动物起床歌》、游戏音乐《欢快歌曲》、放松音乐《彩虹的约定》。
1、情景引入。
2、准备运动。
播放《动物起床歌》,根据歌词做小动物起床的动作。
1、模仿动物走路。
老师:小动物们都起床了,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呢?
说出动物名字,先让幼儿尝试模仿,教师再正确指导。
大象(弯腰走)小兔子(跳跃走)小鸟(碎布走)老虎(大步走)。
2、森林音乐会1。
老师:好啦,我们的小动物都已经准备好了,音乐会就要开始了,(根据课室场地布置)男孩子站在内圈,女孩子站在外圈,模仿动物走路的次序是:大象,小兔子,小鸟,老虎。
播放音乐《欢快歌曲》,教师带着幼儿依次模仿动物走路。
3、森林音乐会2。
老师:我们来改变一下玩法,森林里有这么多小动物,谁要做大象呢?(幼儿举手),大象怎么走路的呢?谁要做小兔子呢?怎么走的呢……好,这次我们全部都站在大圈内,当音乐一响起来,扮演什么动物就要学它走路,音乐会开始咯。
放松音乐《彩虹的约定》。
这是一个很能激发孩子们说话交流的活动,故很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大胆的举手发言,并根据图片来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其它同学一起学习相互交流。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十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五年级第8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将两个不同大小的马铃薯放入两杯液体中,我问同学是大的容易沉还是小的容易沉,结果很多同学都说大的容易沉,但是结果是小的沉了,这就分析到了液体的原因,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的看和记录。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在幼儿亲自动手洗手帕的基础上,学习舞蹈《洗手帕》。
2、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启发幼儿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动作要领,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从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锻炼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块手帕。
2、每组一只脸盆及肥皂。
3、录音机、磁带,事先欣赏过《洗手帕》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律动《劳动最光荣》进场。
2、猜谜语:一个东西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
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
了解手帕作用。
提问:小手帕有什么作用?小手帕脏了怎么办呢?谁来洗呢?
小结:小朋友都长大了,在幼儿园是小哥哥、小姐姐了,所以我们要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手帕,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1、分解学动作提问: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
2、教师示范,幼儿模仿。
3、完整听音乐作动作教师完整示范一遍。
4、幼儿集体学一遍。
5、纠正个别幼儿动作,加强重点动作指导。
6、幼儿完整跳两遍。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韵律活动《洗手帕》,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活动,孩子们懂得了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手帕。在乐曲结尾时的晾手帕又表现出了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十二
学习目标:
在匀速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变速节奏的学习。
节奏问好:
宝宝早上、下午好。
律动:
b1/同一首歌。
曲目与操作:
摇呀摇。
歌词: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好,外婆好,外婆对我嘻嘻笑,(外婆给我一块糕)。
材料准备:洋娃娃一个,大船一艘、小船。
乐器准备:三角板,响板,手鼓。
操作过程:
3、引题:
宝宝们都有去过自己的外婆家对不对?
那你们去外婆家是怎样去的呢?(做飞机、汽车等)。
有一个小宝宝也爱去外婆家玩,她去外婆家是坐船去的(出示船,让洋娃娃坐在船上)。
宝宝们有没有坐过船?坐在船上有什么感觉?
洋娃娃坐着船儿去外婆家,船儿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家,串讲歌词。
4、串讲歌词。
老师把小老虎的故事配上了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为了专心的听歌曲,我们一起把大眼睛闭上。
5、闭眼听一遍曲目。
6、念唱歌曲:
跟着音乐拍手念一遍,再唱一遍,四拍节奏:
好,请睁开眼睛,我们一起来来唱一遍歌曲。
手起,注意间奏时,手不打拍,轻轻摇动身体。(老师对宝宝提示语:摇头),
尾奏时继续拍完(老师提示语:继续)。
5、宝宝分别用三样乐器演奏。
宝宝坐在妈妈怀里跟着节奏摇摆。
6、教师和妈妈用毛巾兜住宝宝跟着节奏摇摆。
7、教师出示有桥、小河、外婆、和宝宝的图画。
8、总结:宝宝坐回自己的`位置,
老师总结:《摇呀摇》的歌曲我们会唱了,也学习了用乐器给这首歌伴奏,还做了小船的表演,小船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我们现在把小船画出来,带回家,在家里让小船和我们一起唱歌,出示小船图,提示图上小船穿着漂亮的衣服,请宝宝给空白的小船涂色,要注意涂色要均匀,涂在线内,注意保持画的整洁。请宝宝上前取画,并放在妈妈的身后,在位置上坐好,手放在膝盖上。
9、拍手再见。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十三
有感觉。后一个班的教学让我开始有了改换教学方法的念头。
首先,在歌词的读法有了两种变化。如何控制这种变化,由老师来掌握。先在歌词上做文章,老师讲述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我说:“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我朗诵一遍歌词。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有的学生的朗读一定不会有耐心,像哄笑孩子一样,要么只会大声齐读不加感情。这时候我说:“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轻很弱。”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声音轻而弱。我听了后又说:“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读的速度没这么快。”第二次又读了一遍,同学们按我的要求做到了。我又说:“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会读,还会唱呢,你们行吗?”同学们听到这里他们憋足了劲异口同声地说:“行”。
其次,学习歌曲。学生急切盼望老师打开音乐让他们快点欣赏,然后跟唱。我注意观察到学生聆听非常认真,不仅仅歌词有了三次熟悉,由于旋律优美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当学生达到了老师的全部要求,他们也开心极了。老师也表扬大家唱的好听,像她的外婆。这个时候我发出了:哎!的叹息声。有的学生眼神紧紧盯着老师,特想知道老师到底怎么了?我又开始说了,现在我真得很想回到从前,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好好睡上一觉。外婆总会用那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和身体。我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表演。同学们你们会哄我入睡吗?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那种迫不及待的手已经开始按照我说的一边唱一边表演了。于是,主题曲再次想起,学生们终于理解了这首歌曲,用缓慢的速度,温柔的声音,细致的表演完成了这首歌曲!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十四
《摇呀摇》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以“快乐”为主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轻松与快乐。这首歌曲是孩子熟悉的、摇篮曲题材的上海童谣。歌曲旋律安静、富有小船摇动的韵律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歌曲演唱和简单的表演,难点是上海方言的吐字和歌曲的旋律起伏,以老师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童谣、玩玩上海的弄堂游戏为切入口,让学生感受不同情绪的童谣风格。
在教学中我由情感出发,以情带读,以情带唱,以情带演,随时把歌曲的审美情趣放在第一位。由于这是一首用上海方言来演唱的歌曲,我在教法运用上注意了这两点:1、注重歌曲中词与曲二者各自的审美特点,双管齐下,兼而顾自之;2、是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来演绎歌曲。
整个教学过程分三大部分:一、以表演童谣和玩玩老上海的弄堂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童谣的兴趣,感受“上海童谣”歌曲的特色,为歌曲教学打下基础。
歌曲教学部分:一是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通过学摇小船的动作和学生自己创作摇小船的动作,使学生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摇曳动荡的韵律感;然后教师在学生有韵律感地做摇船的律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用“lu”来哼唱旋律,边唱边感受歌曲的.情绪;接着,教师以自然的师生相互一问一答式的方法来朗读歌词,记忆歌词,并解决上海方言的吐字。
二、在学生轻生演唱好歌曲后作简单的歌曲处理。比如用上海方言呼唤“外婆”巧妙地解决了旋律的起伏。
三、是学唱歌曲的结束句这一部分中,老师与学生合作的范唱让学生再次感受这是一首摇篮曲风格的童谣,并通过媒体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歌曲第一乐句和结束句旋律的变化,让学生在观察模仿中逐步深入对歌曲的理解。
四、通过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再次让学生准确地体会歌曲的风格和意境。
拓展部分:《过江》,它也是一首上海童谣,设计在课堂最后部分,自然地拓宽了学生音乐表现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另外,由学唱老上海童谣到学念新上海童谣,凸现了现代气息,又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特有的辅德功能。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十五
2.歌表演《摇啊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体验6/8拍的强弱感。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比较法、合作式……。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上课时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
1.对学生进行音乐课堂常规习惯的复习。
2.复习歌曲。
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1.导入:
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学生模唱学习歌曲(师弹奏旋律)。
4.学生跟唱曲谱。
5、各种方法练习曲谱。
齐唱,男女分组唱,抽查……。
6、用“划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声音喊一喊外婆、闻一闻饲养的香味”等情境练习。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7.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这首歌很多学生都熟悉它儿歌朗读的方式,因此歌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放在指导学生用清晰的声音歌唱。为帮助学生表达歌词的意境,我设计了“划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声音喊一喊外婆、闻一闻馒头的香味”等情境。学生在愉快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自然地感受并表现出了摇篮曲式的风格。歌曲的难点在于两句“摇到外婆桥”,虽然他们的歌词一样,但是旋律不一样。同学们很容易思维定势,唱了上行的旋律后就再也下不来导致2句歌词唱同一个旋律。为此我先让同学们找到歌曲中相同的歌词部分。然后让他们听对比他们之间的区别,然后再唱。同时我用手势引导学生进行演唱,第一句是上行,第二句下行,这样很容易就克服了这个毛病。另外,这首歌曲很简单,但是它的节拍却是三年级学生从没有接触过的。6/8拍的时值怎么走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我就通过和34拍的对比教学来让他们明白。通过重点对节拍节奏的训练加深他们对6/8拍的认识,也取得了一点效果。我想下节课再巩固一下学生应该能初步掌握了。
学完歌曲后,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玩一玩现在流行的一些健康有益的童谣游戏,并引导他们回家收集一些喜爱的童谣,课间的时候互相交流一下。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十六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口风琴演奏歌曲。
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2、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1、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能唱准音。
2、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1、导入:
师:大家经常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吗?大家都怎么去啊?
生:坐汽车、坐飞机、坐火车……。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歌《摇啊摇》,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去外婆家的好不好?
生:好。
2、小练习:
3、歌曲学习:
1)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用‘lu’哼唱。
3)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4)结合口风琴进行视奏练习。
5)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创编动作:
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6、小结:
今天大家学习了《摇啊摇》,体会到了歌曲活泼的情绪。希望大家平时能多去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十七
《摇啊摇》是一首孩子们熟悉的、摇篮曲体裁的上海童谣,歌曲6/8拍,宫调式,摇啊摇教学反思。歌曲旋律平稳、安静,富有水波荡漾、小船摇动的韵律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歌词非常口语化,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
这首歌很多学生都熟悉它儿歌朗读的方式,因此歌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主要放在指导学生用清晰、标准的上海方言歌唱。为帮助学生表达歌词的意境,我设计了“划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声音喊一喊外婆、闻一闻馒头的香味”等情境。学生在愉快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自然地感受并表现出了摇篮曲式的风格。歌曲的学唱我根据二期课改“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理念来设计:
1、歌曲听赏,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
2、律动体验,大胆地表现音乐赋予的想象;
3、儿歌朗读,指导学生用正确方言读词;
4、情景创设,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通过课前精心的设计和课堂上灵活的施教,本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上海的孩子已不会讲地道的上海话、也不会玩父母们曾玩过的一些弄堂游戏,在他们眼里、心中只认识现代化的大上海。因此在歌曲《摇啊摇》的学唱之后,我向学生们推荐欣赏了几首上海传统的弄堂童谣,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玩一玩现在流行的一些健康有益的童谣游戏,引导学生喜爱上海地方音乐,扩展了他们的音乐视野。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十八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本节学习内容主要是向学生进行品德养成教育,使学生珍惜自己童年美好时光,努力学习,热爱生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2、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为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打下很好的基础。
演唱《摇啊摇》,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形象,引导学生呢个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轻松越快的音乐情绪,知道珍惜幸福的童年时光。
用轻巧又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歌曲旋律的音准。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课前准备,师生问好。
1、初听音乐,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2、复听音乐,听到姓童的音乐举手。
3、引导学生说说最难忘的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好听的童谣。
1、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学生听录音,感受音的高低。
2、歌曲速度较快,演唱时提示学生注意节拍重音吐字清晰。
3、将学生分成小组练习歌曲的演唱,并随音乐创编歌曲动作。
4、分组汇报。
四、课后总结。
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你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和大家说说。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十九
2、感受三拍子音乐韵律。
1、学会用优美的歌声准确地演唱上海童谣《摇呀摇》,从音乐声中感受童年的欢乐。
2、通过肢体的律动和课堂学生对小乐器的演奏来感受三拍子及六拍子音乐强弱特点。
1、准确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摇啊摇》,从音乐声中表达对童年生活得喜爱与向往。
2、感受三拍子及六拍子音乐韵律。
唱准以下旋律音程音准:
(1)35i6|5.5.|
(2)1326|1.1.|
(3)1326|565.|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三角铁、响板、串玲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上行音阶1234567i学生起立
12|34|5-|
同学们好!
53|53|5432|1-|
老师老师王老师您好!
下行音阶i7654321学生坐下
二、导入:感受三拍子音乐韵律
1、播放音乐《小白船》
设问:听一听这首歌是几拍子的歌曲?提示让学生律动。
学生:听音乐律动并回答问题(二拍子、三拍子……)
2、复听音乐
师生共同律动(拍手拍肩膀、做划船的动作、做摇摇篮的动作……),答案:三拍子
3、复听音乐
选响板、串铃为音乐伴奏,通过肢体来感受三拍子音乐韵律,激起学生求知欲。(响板:重拍串铃:弱拍)
4、再次聆听音乐
老师与部分学生舞蹈(把校园集体舞简单的加入课堂当中),同时部分学生乐器伴奏,在师生合作中快乐的加强对三拍子音乐韵律的记忆。
三、学唱歌曲《摇啊摇》
1、初听音乐
师生律动感受六拍子音乐韵律(做摇摇篮的动作……)
设问:这首歌曲与刚才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呢?(生:比刚才的音乐速度快。)
2、认真地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说一说你听后的感受。(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内容与歌曲旋律来感受童年的快乐。)
3、复听音乐
让学生静静地聆听,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童年快乐,同时小声学唱。
4、教师范唱,学生用三角铁自由地为教师伴奏。(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的空间,不要限制他们的思维空间。)
5、聆听录音翻唱,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用三角铁的两种伴奏方式为歌曲伴奏。(其次给学生的知识宝库充电。)
6、教唱歌曲
利用歌曲写作与中国汉字四声调的关系来教学生唱准音高与音程。与此同时,让学生用手指把音调比划出来(像画图形谱一样把其美化),用肢体来辅助学习,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四、表演歌曲《摇啊摇》
1、师生对唱,教师弹琴
2、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3、师生边唱边做摇摇篮的动作。
4、聆听歌曲,鼓励学生编创律动动作,并及时做出评价。
五、在音乐的律动中,快乐的结束本节课。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二十
1、感受摇篮曲的舒缓和优美。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重点)。
【教学准备】。
1、音乐课件《小宝宝睡着了》。
2、与内容相关的图片。
3、布娃娃和自制摇篮,小床。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说:小宝宝们,你们每天睡觉都是谁哄你们睡觉的啊。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怎样哄自己的。
宝宝:爸爸妈妈给我讲故事。爸爸妈妈给我摇一摇。给我唱歌。
老师:原来爸爸妈妈都是这样哄你们睡觉的啊。那现在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你们仔细听听啊,里面的娃娃是怎样被哄睡着的啊。
二、中间部分:
1、听听说说。
2、完整地听完歌曲。
师:这首歌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啊。(有个别小朋友说慢慢的,请这几个小朋友上来说说)。
师:听了这段音乐让你想干什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充分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想象。)。
3、第二次听赏音乐师:原来这段音乐可以让你想到很多事情,其实他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你想知道吗?我们再来听一听。
天黑了,小宝宝要睡觉了,妈妈轻轻的唱着歌哄宝宝睡着了。
师:这段音乐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
你想知道妈妈唱了一首什么歌吗?我们再来听一听。
4、听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
1)听赏歌曲。
师:你听到妈妈唱了什么?
师:睡觉的时候为什么要盖好小花被?(盖好小花被会很暖和。)。
师:睡觉的时候为什么两只小手要放好?(两只小手放好会睡得很香。)。
师:睡觉得时候还要做什么才能睡得香?(盖好被子、小手放好、闭上眼睛就会进入甜甜的梦乡了。)。
2)再一次听赏歌曲。
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a集体表演唱。
师:宝宝唱的真好听,我们来学一学爸妈哄宝宝睡觉。(边清唱边律动)。
师:刚才有的宝宝没有睡着,让我们再哄一次。王老师等会看看,谁的宝宝睡得最香?(学个别幼儿好看的动作。)。
b个别表演。
师:请一个最像妈妈的宝宝来表演一下。(让个别宝宝边唱边摇,动作轻轻的,引起其他幼儿的兴趣)。
师:哪个宝宝声音唱得最好听,就请哪个宝宝做妈妈。
三、结束部分:(延伸活动)。
师:(播放公鸡叫声)天亮了!宝宝起床了!伸个懒腰,坐下来。
老师这里还有一段音乐,请你听一听,和刚才的音乐一样吗?
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播放一段旋律欢快的'音乐)它告诉了我们另一个故事,下次我们再来听听它说了什么故事。
摇啊摇(范唱+伴奏)歌词:
摇啊摇摇啊。
摇我的娃娃要睡觉。
小花被盖盖好。
两只小手放好了。
摇啊摇摇啊。
摇我的娃娃睡着了。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教师的语速可以放慢些;幼儿表述时犯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表演环节的表演次数过于繁多;引导的语言显得生硬,不够委婉;环节间的过渡不够自然;外婆的爱强调得不够。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二十一
1、学习用海盐方言说,理解中方言“要好”“兜”“龙王庙”等特定的含义。
2、通过学学、念念体验的幽默诙谐,感受以前人们对小辈的殷殷希望的情感。
准备:船、桨、龙王庙、香炉、蜡烛、活鱼一条。锅子、碗。
重难点:把孩子带入一定的情境,理解的内容,感受中的情感。
师:小朋友,上次我们摇着船到外婆家去采枇杷了,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幼:摇摇船,摇摇船,摇到外婆啦,摇到外婆啦去做点啥?摇到外婆啦去采枇杷,枇杷只开一朵花,结了一只坏枇杷,坏枇杷要来做点啥?拐拐三岁半个小囡啦!
师:上次到外婆家去真开心,今天外婆又来请我们小朋友去做客了。
1、情景表演设计:
外婆:囡囡,快点到外婆啦来,外婆买根鱼来烧烧给囡囡吃。
囡囡(执教老师扮演):好,来哩!囡囡摇船来。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啦。(外婆在烧鱼)。
囡囡:外婆,你对我真要好。外婆,你烧鱼烧来头不热来尾巴焦(嬉笑)(外婆将鱼盛到碗里,嘴里说“兜了,兜了”)。
外婆、囡囡:哎呀,跳了跳了,跳到龙王庙去了,哎呀,香炉、蜡烛全打掉,全打掉!
2、完整倾听。
(1)、外婆真有趣,她做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烧鱼,鱼跳走了)。
(2)、以前的人们把这件有趣的事情用好听的说个大家听:(教师用方言朗诵)。
外婆对我真要好,买条鱼来烧。
烧来头不热来尾巴焦,兜到碗里跳呀跳。
一跳跳到龙王庙,香炉蜡烛全打掉,全打掉。
3、理解中的方言及有关词汇的意义。
(1)、方言“外婆”是谁啊?(外婆)你的外婆对你好吗?(好)那么,用海盐话怎么说“好”,你知道吗?(要好)。“摇啊摇”(以前没有汽车,很多时候都要摇船去做客)。
(4)、龙王庙、香炉、蜡烛的介绍:这个地方叫龙王庙,是以前的人们来说愿望的地方。我们小朋友过生日的时候会许个愿,以前的人们会到龙王庙里去许愿,他们希望自己的小宝宝能成为一个能干的人,他们还说:要让自己的小宝宝要象鲤鱼跳龙门一样勇敢,一样有本领。所以,他们还会把小鲤鱼放到龙门那个地方去,让它跳。
出示香炉、蜡烛:这是什么?是用来干什么的?这是香炉。香炉里可以插香,这是蜡烛,这些东西就象我们过生日的时候要插蜡烛一样,是许愿时候用的。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二十二
活动目标:
1、愉快的`朗读童谣,分清糖、果、和团子的发音。
2、体验与外婆(老人)的亲情。
活动准备:
1、请一位教师扮外婆。
活动过程:
1、体验亲情:
——“你的外婆喜欢你吗?是怎么喜欢你的?”
让幼儿都能说说自己的外婆。
2、学习童谣:
教师出示图片。
——图片上有谁,在做什么?
教师朗读童谣,幼儿欣赏、理解。
幼儿跟着教师朗读童谣,注意分清糖、果和团子的发音。
教师运用儿歌中的句子进行提问,如“摇啊摇,摇到哪里去?”
幼儿边朗读边做动作。
建议与提示:
1、在区域活动中,引导个别幼儿看看说说幼儿用书,学会完整朗读童谣。
2、家里有老人的话,请幼儿回家后念给他们听。
童谣: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夸我好宝宝。
糖一包,
果一包,
又有团子又有糕。
摇啊摇音乐教案反思篇二十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体验6/8拍的强弱感。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复习歌曲。
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二、新课学习。
1.导入:
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学生模唱学习歌曲(师弹奏旋律)。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72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