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新闻稿(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9:48:09
国学经典新闻稿(精选17篇)
时间:2023-11-17 19:48:09     小编:BW笔侠

总结是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必经之路。总结要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凝练性,避免言之无物的空洞陈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鲜活的总结案例,体会优秀总结的特点。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一

淅淅沥沥的细雨拂过江畔,无情的打落残红,莫名的的愁绪在心中宛若蜻蜓点水一般蔓延开来。只是不知,有多少愁,也曾被湮没在历史的风雨之中。

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南国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上,手执御笔的男子,本该清澈明媚的眸中却满是迷茫。这位置,是多少人倾其所有,千方百计,也未曾得到的,可于他而言,也不过是禁锢了飞鸟的牢笼。他望着那纸宣墨,思绪却悠然飘飞到“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蚕缕一轻钩”的生活之中,他多想浪迹天涯,做个潇洒傲然的风流才子,但天意弄人啊,偏偏给了他一座沾满鲜血的'皇冠,以及,一个注定的败局。

血雨腥风终归是要到来的。

那一日,他肉袒出降。从万人顶礼膜拜的帝王,沦至凄凉悲惨的阶下囚。这究竟是一种解脱,还是一种折磨,在一个寂静的月夜,他独吟“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江山易主,物是人非,亡国之恨,被囚之辱,他内心的的愁苦或许只能是一江春水,无论如何也没有尽头,或者说,不知应流向何方。

谁又曾料到,这竟成了一首绝命词。

诗词一赋,毒酒一杯,千古词帝,就此落幕。

载不动,许多愁。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二

我在网上无意中发现了这本有趣的书----《所罗门王的指环》,它是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科普作家、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获得者洛伦茨着作的,讲述的`是作者与动物之间发生的出乎意料的好玩的事。

这本书共分为五章,每一章都有每章的特色,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是动物的麻烦,讲述了动物在家里发生的妙趣横生的事,主人公在人群里大叫:“嘎嘎!嘎!”其实是在召唤他的鹦鹉,人们都非常惊讶地看着他,一会儿鹦鹉发现了主人它飞落到主人身上,大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作者的父亲把灰雁邀请到书房里,让灰雁站在波斯地毯上给它们喂面包,还把斗鱼,书中把水藻的摇动写成水藻碰一碰水中的鱼。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作者把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家人,写得特别生动。动物与人友好地住在一起,感觉好温馨呀!我的收获是积累了许多好词、好句、好段,还知道在动物的陪伴下很幸福,很快乐,所以我希望我也能拥有一个小动物。

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本书吧!相信你们一定也会被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吸引住的。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三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孟子.告子上》。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篇》。

君子学道则爱人。----《论语.阳货篇》。

仁则荣,不仁则耻。---《孟子。公孙丑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礼记。儒行》。

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清。李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人非尧舜,谁能尽善----唐。李白。

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对联》。

人而不爱则不能仁。---汉。刘向《说苑。说丛》。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

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上》。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唐。王建。

我,出入腹我。----《诗经小雅。蓼峩》。

求仁而得仁,有何怨?---《论语。述而篇》。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篇》。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孟子。告子上》。

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论语。李氏》。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昭公四年》。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不义而高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四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为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推动中国文化精神的当代实践,我院44名东干生与本科生在团委罗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兰州市国学馆进行参观学习。

5月15日下午3时,参与人员于教学一号楼前集合出发,在前往途中,负责人给大家讲解了此行的意义,每个学生满怀期待,兴致盎然。到达国学馆所在的山脚后,负责人组织所有学生沿着罗九盘山公路徒步前行。

走进国学馆,清雅的氛围,古朴的建筑,苍峻的书法让每个人为之震撼,导游带领东干生和本科生走过了精致的碑墙浮雕、独特的明清学堂、儒雅的文人雕像,还有最重要的国学代表人物——威严屹立的孔子铜像。讲解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聆听,用心感知中华文化的奥妙与伟大。一些东干生,学习兴趣高昂,积极向老师提问——“老师,这个字怎么读?”,“老师,这句话什么意思?”。罗老师不但耐心回答,并以身作则,亲自示范祭孔礼仪,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尊师重道国学课。参观结束后大家争相合影留念,下山路上,一路欢歌笑语,每个人带着满满的'收获快乐返程。

此次活动增强了本科生对国学的理解,加深了东干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来自国学馆碑刻上的一句话,体现了当代国人的心志与担当,在此与大家互勉,为中国文化梦尽微薄之力!

为了让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的陶冶性情。同时,这也与我校办学方向“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幸福校园”相契合。基于此种认识,我校由校团委牵头,小学语文组、初中语文组、美术组、音乐组、体育组承办的“颂读中华经典,立做博学少年”的活动经过3月份的精心准备下,于4月初正式启动。

首先,我校在3月初接到绵阳市教体局的文件之后,周佳欣校长立刻召集了校团委,小学语文组、初中语文组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在我校大力弘扬国学经典诵读。会议结束以后,校团委立刻着手策划3至10月份的“颂读中华经典,立做博学少年”的活动。小学及初中语文组也立刻将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快乐学习,并且将经典国学注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我校致力于理想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以“仁孝”为指导,以“幸福育才”为办学理念,以“弘扬传统文化,营造幸福校园”为方向。4月初,我校的校园广播也正式启动,经典古诗词配乐朗诵的朗朗书声充满整个校园。小学语文组及初中语文组也在各班进行手抄报,书签的作品评比活动。美术组也着手书法,绘画的甄选活动,最后这些作品报给团委,由团委进行全校评比。

相信我校精心策划的国学经典活动,会在全校的共同努力下,实现“颂读中华经典,立做博学少年”的宏伟目标。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五

六年级一开学,爸爸给我买了《论语》。

我翻了翻,没兴趣,丢在一边。第二天,爸爸对我说,要不要听故事?我马上来了精神,好的!爸爸开始讲了起来:古时鲁国有一群人周游列国,经过匡城时,被匡城人围住了。因为以前鲁国的阳虎曾经攻打过匡城,匡人一直记恨在心。此时,匡城的简子认准其中一个正是阳虎,心想:这正是替匡人报酬的好机会!于是,转身去召集兵卒。这群周游列国的人一天旅途下来,准备好好休息一下。突然听到外面喊声惊天动地,只见无数兵卒铠甲齐备,把他们的住所围了个水泄不通,并高喊:“快快让阳虎出来受死!”这群周游列国的人中有人非常愤怒,手举画戟,要去与匡人拼命。这时,人群中一位智者制止了他们,说:“为什么不多从仁义方面想一想呢?我们本来不是阳虎,别人却把我当成阳虎,这不是我的过错,那是命运啊。来吧,我们自管自唱歌吧。”就这样唱了三遍之后,简子的围兵就撤退了。

我听了之后,好奇地问:那位智者是谁呀?爸爸:孔子。这个故事就在《论语》里,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个小故事,却能告诉一个个大道理。刚才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危急时刻更需要静下心来”的道理。于是我慢慢翻开这本小册子,惊奇地发现,原本以为高深莫测的'神秘经典竟是用如此朴实无华的词句写就,一句句,一章章,无不是生活中老师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以及师生之间简单朴素的对话和讨论。

然而每一篇短小精炼的辞章却都是微言大义,包含了无尽的人生智慧。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六

摘要:数字签名技术在加密认证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该文就数字签名技术在技术层面辨别新闻稿件真伪的应用分析数字签名的使用;并结合新闻稿件的特点对数字签名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引入数字签名技术、电子签章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和时间戳技术;保证新闻稿件的准确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保密性要求越来越高,在生活中常常需要进行信息数据完整性认证、身份鉴别和抗否认。数据完整性认证用于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识别;身份数据鉴别对人的身份数据进行确认;抗否认普遍应用于行为数据的确定上。传统的保密措施方式通过手书签名、印章和封印等手段,信息数据完整性认证、身份鉴别和抗否认效果获得在法律上认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各行业的普及,新闻传媒行业对信息网络提出新要求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讨论数字签名(digitalsignature)技术在新闻稿件真伪辨别等问题应用进行研究。

1数字签名技术及应用。

传统的的签名技术是签名者在信息、文件写上有自己特点的笔迹,而西网络信息领域的数字签名技术是一种加密技术。是在设计好的算法下,通过对信息文件进行有效的加密计算。使信息文件无法私自更改留下变更痕迹。数字签名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指加密的密钥和解密的密钥有特定的关联,可以互相根据算法推算出来。非对称加密算法与之相反,它的密钥由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共同组成,二者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能够相互推算的关系。

在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中,应用方根据设计好的数字签名软件产生出密钥,传播公开密钥并存储在一个建好起来的认证中心。用户收到公钥后,向认证中心发送信息请求,认证中心确定发送请求的用户身份,并将其信息存入认证中心请求数据库。发送请求的用户利用私钥对文件进行签名后发送给请求用户,请求用户在接收到带有请求发送方签名的文件用公钥确认,并进入请求数据库确认,请求发送方的信息。最后请求用户收到请求数据库发出的用户确认信息。进行数据校验,确认请求用户签名的合法性。可以取代现实中的亲笔签名,在文件完整性和准确性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2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特点。

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篡改、冒充、伪造和否认等问题。由于请求用户发送请求后不能否认发送的签名文件,接收者可以对请求用户发送的签名文件进行有效校验。请求用户只能读取请求发送者的签名文件,不能对请求发送者的签名文件篡改和伪造,信息文件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使得其它用户很难冒充请求发送者或请求接收者。

数字签名技术解决了电子信息文档的完整性、真实性及安全性问题。数字签名技术在解决新闻稿件取得较大成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已被人们认可,并广泛推广应用于社会活动中各行各业,数字签名技术在电子信息数据加密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几乎所有网络信息在对身份确认要求的领域都有应用用到数字签名技术。

3数字签名技术在新闻稿件中的应用。

根据数字签名技术的特点,它在网络信息新闻、传媒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网络新闻文件传播安全保障的核心技术,将数字签名技术应用于新闻稿件真伪辨别问题时,可以保障新闻稿件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应用过程将数字签名技术、电子签章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技术进一步结合使用,这样将更进一步提高了新闻稿件的完整性、隐蔽性和抗攻击性。保证新闻稿件的安全。

1)新闻稿件中使用数字签名的现状。

新闻稿件的安全问题涉及范围非常广,为了确保新闻稿信息准确性,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如密钥管理、数字签名、加密技术、身份认证、安全协议、防火墙等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在信息数据安全方面,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及匿名性等方面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已成为新闻稿件安全传输保障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在大型网络应用安全通信中的密钥分配、认证以及新闻传媒系统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数字签名技术在信息数据领域中具有很多具体的应用,例如在网上报税、电子公文、电子订单、网上投票、电子收据、电子账单、电子现金、电子合同、电子邮件等电子信息文件都需要数字签名技术保证文件的准确性。

2)数字签名技术对新闻稿件的保护。

在新闻稿件中数字签名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稿件在安全传输过程中,数字签名技术应用极其重要。在网络信息新闻传媒行业中,一种完善的数字签名技术应具备信息发送方不可抵赖、信息不能轻易改变、能够验证源信息真伪能力的第三方公证机构可以实现数字签名,实现新闻稿件有效保护。

4数字签名技术的未来应用。

数字签名是通过计算机加密技术对信息文件的电子形式进行签名,用来确定文件的有效性。在用私钥加密和公钥解密的过程中,密钥传播过程的安全性不太高。存在安全隐患,对私钥的安全管理就尤为重要。即使数字签名技术在新闻稿件真伪辨别应用上海存在一些不足,但在网络新闻和网络信息冲击的明天,数字签名技术在新闻稿件真伪辨别应用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七

提到国学经典,也许很多人会问,什么是国学?什么是经典?《论语》《易经》《诗经》,这些都是国学,也都是中华文化的精粹。经典,就是从古时侯流传下来的,并且对人们有用的一些正能量的句子,人们称之为经典。

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是人们毕生都要做的事情,有人说,学到老,活到老。这句话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就这么凭空得来的.。学习,并不仅仅在于书面表达,考试,书信,更多的,是教你怎么为人处事。怎么用技巧做事。所以,除了这一句之外,从古到今,也有许多名人名家写出了各种各样的关于好好学习的名言,我映象最深刻的,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就是许多老师对一些学习学得似懂非懂的学生说的。意思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你将会一事无成。就好比说: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知识难点的时候不认真听,自以为这些知识点,题型,全部都学会了,可是一到回家做作业的时候,发现这一题老师明明讲过同类型的,可是就是这一题,无论你怎么挠破头皮就是想不出来。就是不会做。等到老师教的时候,又只听了个一知半解,就以为自己听懂了,不去问老师,下课也不拿出来自己好好琢磨琢磨,就放在那儿。让它过去了,老师也不会再返回来再讲一遍,就这样,问题越聚越多,越聚越多,最后一到考试的时候,一看试卷,这题也不会,那题也不会,心里就想着,要是当初拿去问老师就好了,到最后,试卷上就没多少分了。

刚上初中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有些题型听得一知半解,也不敢去问老师,并且在暑假的时候这些题我也都学过,觉得自己能慢慢琢磨出来来,就把题放在那儿,等到考试的时候,看着试卷上的题,就开始后悔了,唉——当时真应该去问问老师的,这都是一样的题型,只是换了一种方法问而已,还有一题竟然是原题,唉——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啊!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买,不然,我一定要卖一大瓶。所以说,有问题不懂得,就应该抓紧时间去问老师,或者也可以和同学相互讨论。千万不能一知半解。

短短的一句话就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国学经典真实博大精深啊!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八

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够耸动群众的听闻;〔如果他们〕接近贤明之士,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教化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施教啊!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要以设学施教为主”,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

会唱歌的人,不仅声音悦耳,动人心弦,还要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会教人的人,不仅给人以知识,还要诱导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教师讲课,要简单明确,精练而完善,举例不多,但能说明问题。这样,才可以达到使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的目的。

君子要根据学生学习时感到难易不同,从而看出学生的资才的好坏,然后能做到分别情况,对学生多方面的启发诱导。能够多方面启发诱导,才能当好教师。能当好教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当人君。所以说,当教师的,就是教统治权术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选择教师不可不慎重。古书上说:”古代君王以选择教师为首要任务"。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师是难能可贵的。尊敬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以臣子相待。根据礼制,〔这二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会提问的人,象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象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

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作个好教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

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然后告诉他〔从某些方面钻研〕是可以的;告诉了他以后,仍不能理解,就不要再讲下去了。

〔若要学到父亲高超的手艺〕,高明的冶金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缝皮袄;高明的弓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编撮箕,用来学拉车的小马,要放在车后跟着走。君子懂得了这三例〔是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练习、循序渐进〕使事业成功的道理,就可以搞好教学工作了。

古代求学的人,能够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举一反三。鼓不等同于五声,而五声中没有鼓音,就不和谐;水不等同于五色,但五色没有水调和,就不能鲜明悦目;学习不等同于五官,但五官不经过学习训练就不会发生好的功能;师不等同于五服之亲,但没有教师的教导,人们不可能懂得五服的亲密关系。

君子说,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天有四季变化,无须划一,也会守时。懂得这四点,〔就可以领会到做事求学〕,也要抓住根本的道理了。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这是因为河是水的本源,而海是水的归宿。这才叫抓住了根本!

诗经——生民。

初生周人的祖先,就叫做姜嫄。怎样出生这个人,先行祭祀注重礼仪,以求消除不育之灾。践踏天帝足迹身心有感,独自居处注意休息。妊娠之后严肃又恭敬,又生儿子又养育,这个婴儿叫后稷。

怀孕足月时间够,头胎生下很顺当。产门衣胞均不裂,无灾无害人平安,真是上天大显灵异。天帝很安宁,安享祭祀,安然生下儿子。

将他丢在小巷里,牛羊庇乳他不死。将他丢在树木间,巧遇伐木又过关。将他丢在寒冰里,鸟翼覆盖温暖他。木鸟飞开时,后稷哇哇哭。哭声又长且又大,声音充满道路上。

后稷刚刚会爬行,就能有识又知意,已能自己找食物。他种植的大豆,长势茂盛质量好。禾穗饱满又美好,麻麦茂密长得高,木瓜小瓜硕果累累。

后稷他来种庄稼,方法确实有独创。拔除杂草一把把,种下一片好庄稼。禾苗出芽已含苞,禾苗由短又长高。禾茎挺拔穗又多,籽粒饱满沉甸甸,禾穗众多产量好。来到有邰把屋造。

上天降下嘉谷种,有的是秬,有的是秠,有的是穈,有的是芑。满地都是秬和秠,收割完毕亩产高,遍地都是穈和芑,又挑又背真是忙,归来祭祀表谢意。

我们如何来祭祀?有的舂米有的舀粮,有的搓米有的扬糠。淘米嗖嗖响,蒸饭热气扬。出主意、细思量,烧艾取脂把神祭。取来公羊剥去皮,又是烧又是烤,祈求来年丰收好上好。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背叛归为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武姜打算开城门作内应。庄公打听到公叔段偷袭的时候,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乘,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到共国。

《春秋》记载道:“郑伯克段于鄢。”意思是说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兄弟俩如同两个国君一样争斗,所以用“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失教;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是史官下笔有为难之处。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又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担心的!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还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从此,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君子说:“颍考叔是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伯身上。《诗经·既醉》篇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就是对颍考叔这类纯孝而说的吧?”

论语。

学而。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为政。

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

靠什么行走呢?”

里仁。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孔子说: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雍也。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子罕。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颜渊。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子路。

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卫灵公。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季氏。

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孔子说:“有益的喜好有三种,有害的喜好有三种。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喜好骄傲,喜欢闲游,喜欢大吃大喝,这就是有害的。”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庄子——逍遥游。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尧打算把天下让给许由,说:“太阳和月亮都已升起来了,可是小小的炬火还在燃烧不熄;它要跟太阳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难吗?季雨及时降落了,可是还在不停地浇水灌地;如此费力的人工灌溉对于整个大地的润泽,不显得徒劳吗?先生如能居于国君之位天下一定会获得大治,可是我还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觉得能力不够,请允许我把天下交给你。”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了大治,而我却还要去替代你,我将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所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肩吾向连叔求教:“我从接舆那里听到谈话,大话连篇没有边际,一说下去就回不到原来的话题上。我十分惊恐他的言谈,就好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跟一般人的言谈差异甚远,确实是太不近情理了。”连叔问:“他说的是些什么呢?”肩吾转述道:“在遥远的姑射山上,住着一位神人,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的神情那么专注,使得世间万物不受病害,年年五谷丰登。我认为这全是虚妄之言,一点也不可信。”连叔听后说:“是呀!对于瞎子没法同他们欣赏花纹和色彩,对于聋子没法同他们聆听钟鼓的乐声。难道只是形骸上有聋与瞎吗?思想上也有聋和瞎啊!这话似乎就是说你肩吾的呀。那位神人,他的德行,与万事万物混同一起,以此求得整个天下的治理,谁还会忙忙碌碌把管理天下当成回事!那样的人呀,外物没有什么能伤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没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热。他所留下的尘埃以及瘪谷糠麸之类的废物,也可造就出尧舜那样的圣贤人君来,他怎么会把忙着管理万物当作己任呢!”

北方的宋国有人贩卖帽子到南方的越国,越国人不蓄头发满身刺着花纹,没什么地方用得着帽子。尧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内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怅然若失,忘记了自己居于治理天下的地位。

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树干却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扭扭,也不适应圆规和角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一会儿东,一会儿西,跳来跳去,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越,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有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的本事可大了,不过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九

很多人都觉得经典离自己很远,可我觉得经典离自己很近。在我们孙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开始了“经典之旅”。一开始,我老大不情愿,认为经典没什么用,先人留下的东西我们只要知道就行。可是慢慢地,我认为不是那么一回儿事:经典真的挺神奇。古人们良好的修养,让我十分钦佩。

读经典还让我加强了理解能力,这让我欢呼跃雀!“什么?国学大赛!”听到这个消息,我激动不已!对自己怀有满满信心的我一到家就打开了电脑,进入国学大赛网页,注册、登录……一系列环节过后,我信心满满的开始了比赛。进入页面,我傻眼了——整整一百道古文类题目!既然开始了,我只有硬着头皮做下去。可是,越做下去我就越心惊肉跳:有些题目都是叫我解释古文,甚至还有些题目中提到的古文我连听都没听过!没办法,我只有瞎猜乱点。经过我绞尽脑汁的努力后,结果出来了——29.5分。我原本满满的.信心露了大半!“唉……”我不由得长叹一口气。

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提起精神继续比赛。“36分!35.5分!”两次比赛的结果还是让我打起了精神。但比起优秀的人还是差很多很多……目前我只涉及到论语、《大学》两本古书,看来,我还得继续努力啊!经典之旅还漫漫着呢!我要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努力的往这条绵长的大道上前进!我还懂了:读经典,不是为了读经典而读经典。而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为了了解古人,更为了发扬古代人们的优良品德!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十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全体师生相聚这里,将要共同品味一餐美味的国学盛宴。在此,首先允许我我代表学校对为本次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华诗文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阅读经典诗文可以使我们心情愉悦,眼界宽广;可以使我们拨云见日,柳暗花明。一篇篇经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结晶,不仅能让我们享受阅读的快乐,还可陶冶我们的性情,让我们悟出做人的道理,从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对我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本次活动,是展示我校素质教育成果的又一次盛会。目的在于营造浓郁的读经典、诵经典的氛围,激发全体师生的读书兴趣,在诵读中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有助于我们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建设书香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同学们,诚实的语言需要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善良的心灵来领会。高尚的人格需要公正的眼睛来发现,更需要道德的栋梁来支撑。希望全体同学以本次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为契机,在老师们的教育、引导下,让“读经典〃诵经典〃用经典”成为同学们的日常学习活动的一种新常态。爱中华,读经典,让我们每一位师生都参与到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去。在中华美德的滋养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祝愿本次经典诵读课程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十一

本次班主任教学展评活动,我选择了执教国学——《三字经》。选择这一内容参加班主任公开课,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2)我园大大班早在20xx年开始国学教学,目前已经成为办园特色,成立了专门的教研小组。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曾亲临指导。我选择这一内容,可以进一步交流国学教学经验,探索适合本园特色的方式方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针对大大班幼儿年龄等特征,我在课前设置了三个教学目标:

(2)学习生字“犬、苟、曷、酿、物”,了解字面意思;

(3)唱诵《三字经》,体会语言节奏和韵律感;

(4)理解体会《三字经》蕴含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堂前半段,我首先以接龙游戏和吟唱形式,让孩子们唱诵三字经。配上古典音乐背景、节奏明快的歌曲,学生拍手吟唱,轻松活泼,避免了单调、死板和枯燥;接下来,进入内容复习,“孟母断机”和“孔融让梨”,孩子们一起分享孟子三迁、孔融尊重长者的故事,明晰其中蕴涵的道理,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由于配上了幻灯图片,这部分过渡顺利;学习新三字经为这次设计的重点内容,我先播放幻灯,让孩子观察,领会意义,然后出示课文,解释意义,然后开展朗读和跟读。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其中意义,我还设计了生字学习过程,让孩子指认识字,充当小老师。从效果来看,孩子们对大部分的字都能诵读,基本达到了设计效果;最后,我以集体诵读形式,巩固学习内容,并开展接龙游戏和自由交流体会,让孩子思考如何将三字经中学到的道理,迁移到生活情景中。最后部分,由于时间紧凑,未能深入进行,部分学生还不能有效地从文本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中。

从我这堂课教学过程和效果来看,基本和原有教学设计一致。其中也出现预设和生成之间的不同步,比如,在认“曷”时,有孩子提出跟喝水的喝一样,我没能及时强化。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在按程序牵引整堂课的时候,中间过程一定需要根据孩子的“偶然”反应,做出灵活机智的调适,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这堂课的难点在于孩子们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比如:蚕、公鸡等,因此,只能让学生自由想象,个别学生回答并进行描述,在这里,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更详细的延伸表述,避免只存在于个别有丰富阅读经验的同学中。本节课认字设计略显多,学生更在于诵读,而诵读的时候,遍数多少合适,还需要研究。接龙的时候,需要指认句子。认字和表达常常容易出现集中在个别口语表达较好的孩子身上,为了照顾群体,在认字的时候,如果多放几张黑板,让学生去圈读字,指认,或者幻灯中动态字浮现,配上教师的语境表达,教学效果可能会辐射更多的孩子,也会轻松活跃;图片具有直观性,但是可能漏掉了一些信息,如果能引用到动态的视频,结合儿童小故事,则减少了汉字字面理解所带来的困难,学生通过情境获得感悟。因此,本堂课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诵读、指认字等设计任务,但是体验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潜在的任务,囿于技术、时间等原因,初步达到效果,但还需要再接下来的课堂中进一步领悟。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教授过程,加深了我对幼儿课堂中国学内容教学原则、规律、技巧等的认识。同时,孩子们的课堂反馈、同行之间交流、专家的点评给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机会,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大的提高。

周晨。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十二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文化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的品质,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传之千古、揪之四海的为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何在?其实,《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上想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我们如何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指南。

孔子可以主张为: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无所逢求;血气方刚的.青年之时,不要与人争斗,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已见,不要自以为是。

二。勤学好问,终生不懈。

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请教别人,不要不懂装懂;学海无涯,坚持终身学习,以充实提高自己。

三。修已治人,仁爱至上。

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以用“仁爱”来概括,这是孔子树立的最高道德理想,是对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

总之,我们应该让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十三

中华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我沐浴著国学成长,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品味,渐渐悟出其中的妙处。

自牙牙学语之时,父母就抱著我坐在树荫下,诵读“人之初,性本善”,那时的我,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奥妙,只知道跟著诵读。随著年龄的增长,陆续接触许多唐诗宋词,“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渐渐地我能了解作者的思想了。到初中再读时,便觉得豁然开朗,不禁感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

国学改变了我的思想,国学虽是一些古人的言论,所表达的.道理却对今天的我大有帮助。一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让多少为了名利得失而烦恼的人,放下心头的障碍,安静平和地面对这个世界的纷争。生活的烦琐,点滴的小事由他去吧。草荣草枯,花开花落,都别太在意,何必大动干戈?遇到困难,一笑了之,才好东山再起;遇到悲哀,理智处理,才好直挂云帆;遇到乐事,不要沉溺,才好再度欢快。

“国学”是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会在学习之余停下匆促的脚步,诵读经典,穿越时空,传承文明,走向未来。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十四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早心,报得三春晖。

读完这首诗,我有很多感触,或许,大家认为母亲为儿女操劳是应该的,确实,世界上最无私最温暖的莫过于母爱!但是,大家发现了吗?母亲为我们操劳时,皱纹已悄悄爬上了她的脸颊,那乌丝般的黑发以快被那白发慢慢取代,母亲对我们的爱是永远无限的,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是永远无法报答的。

母亲,一个神圣的名字;母亲,一个光荣的称呼;当母亲为你精心准备饭菜,为一家人默默奉献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对母亲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当你生病了,是不是母亲第一个把你送到医院,可母亲生病了呢?她是一推再推,一个劲儿的说:没事没事,一会儿就好了难道真的没事吗?不!母亲只是不想让你担心罢了,她害怕你担心她自己,会影响学习。当母亲责备你时,你会心中不满吗?会认为她管得太多吗?不!她是在爱你!没有一个母亲愿意责备自己的孩子。就算是在责备你,但她的心会比你更难受多关心关心自己的母亲吧!不要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哪怕是帮她洗洗碗也好!

亲爱的母亲,用任何词语也形容不了你对她的爱!

成都市锦官驿小学11胡琬桢。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十五

国学知识竞赛是为了鼓励同学们学习国学知识而举办的,老师同学们,那么大家知道国学知识竞赛新闻稿应该怎么写吗?在此,小编分享国学知识竞赛新闻稿范文给大家,欢迎参考!

20**年4月22日晚,生命学院第三届国学知识竞赛在研究生楼盛大开幕。

本次活动由院学生会学习部主办,以“丰富国学知识,博览中华文明”为主题。

此次活动的参赛人数多达190余人,场面异常火爆。

本次国学知识竞赛可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选手们历经初赛、复赛和复活赛,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出席本次活动的评委有学生会主席魏雨泉,各部部长以及社团联合会主席吕嘉伟。

本届国学知识竞赛采取小组得分制,由笔试、必答题、有“奖”竞猜和先“声”夺人等环节组成,另外主持人还与观众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总分最高的前八组分获一、二、三等奖。

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们都凭着对国学的热爱和自己的实力敢于“秀”出自己,抱着“重在参与,在过程中提高”的心态,赛出了当代青少年特有的风采。

通过本次比赛,同学们走近了国学,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国学,更加丰富了自己的国学文化知识,让自己能够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学国学,爱国学,在国学的殿堂中,且歌且行。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高尚个人品德,由山东理工大学国学社举办的国学达人知识竞赛、经典书籍交流会活动于5月19日进行宣传。

此次活动旨在宣传国学精粹,普及国学知识,增强同学们对国学文化的认识,提高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宣传活动由国学社与社团联合会成员共同参与,分为海报宣传、单页宣传、现场咨询三种形式。

宣传活动引起同学们极大兴趣,纷纷驻足观看,向现场工作人员详细咨询比赛细则,进行现场报名。

国学达人知识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部分,初赛以笔试形式进行,决赛分为必答、抢答、车轮战、即兴表演四个环节。

经典书籍交流会分为茶艺表演和经典交流两个环节,此次交流会由养正国学馆创立者程俊宝老师为我们讲解国学传统经典。

通过此次活动,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国学经典的'兴趣,丰富了同学们的国学文化知识,丰富了校园文化。

从今年3月开始,学校开展了此次国学知识竞赛,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人人参与,通过笔试、现场问答等多种形式,层层筛选出了4个年级共12位佼佼者进行总冠军的角逐,竞赛题目涉及古诗诵读、人物常识、历史典故等各个方面。

比赛现场气氛紧张,环节紧凑,选手们眼神笃定、回答流畅,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孩子们对比赛的重视和认真。

最终,五年级组获得总冠军。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十六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

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中华诗词鉴赏(春、夏、秋、冬、山、水、日、月)。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3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言外有扶君子、抑小人意。”

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8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9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9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9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9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9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9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10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0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10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10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10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10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10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10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唐贾岛剑客)10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1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1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1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1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唐李商隐锦瑟)11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11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李商隐)。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11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11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1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12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宋欧阳修戏答元珍)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12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描写音乐的诗句:今夜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国学经典新闻稿篇十七

国学就是中国自己本土发生的,有着中国特色的许多学问,这些学问不是在中西文化沟通以后才产生出来的,而是在东西文化沟通前就已经存在的中国文明与中国学问。20世纪初,随着西学的冲击和刺激,为了有别于西学,才提出了“国学”这个概念。

现在一般把国学划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义理之学哲学,包括诸子百家、宗教。

第二考据之学史学,包括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辩伪学、辑佚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等等。

第三辞章之学文学,包括艺术、书法、绘画、雕刻等。

第四经世之学政治经济学,包括兵法、天文、算学、地理、易学、农学、工艺等等。

1幼儿国学教育的起点要突出亲情性。

从孩子诞生在这个世界上起,父母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孩子在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任教师。众所周知,在这一阶段中,孩子对于任何外界的事物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新鲜感与好奇心,他们会被某项特别的事物所吸引,也会对一些事情产生疑惑的情感,喜欢问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家长或是成人就应该对这一时期的孩子予以重视,遇到孩子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说明道理,帮助孩子积累知识,如果一旦发现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陷,就要及时地指出并帮助其改正,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不但能够学得到知识,而且还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双亲或祖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国学水准。构建旨在提高成人国学文化素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国学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使得全社会形成学习国学的氛围,以促进开发幼儿国学教育工作更好地发展。当然,幼儿的双亲及祖辈对孩子的亲情是其他教育部门代替不了的。

2对幼儿进行国学教育的起点要突出多样性和趣味性。

孩子幼儿时期的记忆力通常都很强,在学习国学知识,背诵经典韵文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锻炼记忆力。而在国学课堂上,带领着孩子只进行国学精读和背诵往往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要针对孩子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互动式的教学,以指读为基础,充分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孩子的识字量从而也进一步加强,理解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运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以及教师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授课,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给孩子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加深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些故事可以让孩子参与讲,在互动教学中,使孩子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孩子的参与意识。

3国学教育影响的产生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当我们学习每一门学科的时候都要活学活用,对待孩子也是如此。幼儿国学经典可谓是语句精炼,意存高远。孩子在指读、精读、再到背诵的学习过程中,要把经文中所阐释出来的道理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给孩子讲一些中国古代经典故事,或是当前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小事件。例如,《弟子规》一开始就提到“首孝悌”。也就是说我们做人要学会尽孝道,百事孝为先。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如果自己有好吃的并不会去主动谦让长辈或是身边的小朋友,这个时候正是孩子的父母给孩子灌输传统美德的.好时机,可以先给孩子讲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从前有一个4岁懂礼节的小孩儿叫孔融,有一天,父亲让孔融连同他的几个兄弟一起过来挑梨吃,最小的小弟挑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梨,父亲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孔融说:“我年纪还小,大的就让我的那些哥哥们吃吧。”

父亲又问:“那你的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年纪小,理应吃大的。”讲完了这个故事后,我们又可以接着问孩子:“我们是否也该学习孔融,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好孩子呢?”孩子这时也许会把手里的东西主动让给长辈吃,但要想让孩子能真正领略类似的故事以及深刻的含义,我们就应该经常讲给孩子听,帮助他们记得牢固,并学以致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8404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