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蜗牛说课稿(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1:22:07
2023年小蜗牛说课稿(优秀18篇)
时间:2023-11-18 11:22:07     小编:念青松

阅读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思维。写总结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使总结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总结范文可以激发我们撰写总结的兴趣,让我们更有动力去写好总结。

小蜗牛说课稿篇一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曲采用五声宫调式,曲调结构为带尾声的两段体。歌词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在一旁讥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淳朴、富有引导生活气息。歌曲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台湾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形象。

2、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葡萄成熟以前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音调,创编葡萄成熟以后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3、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剧的创编与表演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

按节拍、按情绪唱好这首歌,并能背唱这首歌。

四、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以感觉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聆听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自由律动进入教室。然后,我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欣赏的歌曲歌名叫什么?它是哪里的民歌?”接下来,我向同学们简介台湾。然后师生共同欣赏几首台湾校园歌曲。如:《童年》、《乡间的小路》、《外婆的澎湖湾》。

二自主感受与体验。

1.先让学生初步欣赏台湾民歌《蜗牛与黄鹂鸟》,听完后,我对歌曲进行一下点评,台湾的校园歌曲亲切、朴实,台湾的民歌更是活泼风趣、天真淳朴,大家想听吗?然后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2.学生复听歌曲,用拍手、跺脚、捻指、摆动身体等体态感受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

3.引导学生随范唱轻声学唱歌曲,进一步体验歌曲活泼风趣的情感。

4.欣赏歌曲的范唱,体会速度这一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学生随琴视唱歌曲旋律。

三、合作创编与表现。

1.同桌同学交流讨论歌曲中有几个角色?每个角色演唱时在音乐和语气上有什么区别?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唱歌曲。

3.分组讨论、创编歌词。

四、师生评价与反思。

1.师生共同评价在表演中的成功与不足,并评出最佳个人表演奖。

2.师生在台湾歌曲《龙的传人》的歌声中结束教学。

小蜗牛说课稿篇二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

[1] [2]。

小蜗牛说课稿篇三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1880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示,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革新。塞尚被20世纪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洁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发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

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画家以丰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表示出来。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溢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观化的自然情境。

小结:后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示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发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念。这种观念的革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小蜗牛说课稿篇四

【教材版本】。

苏教版小语国标本二年级下册。

【教材解读】。

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的能力。课文可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从前的蜗牛飞行本领高超,获得了冠军奖杯。第三自然段写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第四自然段写蜗牛因不再联系飞行,翅膀退化了,再也不能飞上天了。两幅插图中蜗牛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语文实践中,实现心灵与文本的碰撞,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喜欢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抓住“自由、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勉强”等词语,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荣誉,把荣誉当成自己前进的动力。

3、借助看图等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对话,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教学重点】。

多读书,读好书,读中悟。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动物图片、奖杯图片。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大家都喜欢的礼物。(出示奖杯图片)你喜欢奖杯吗?一起喜欢的读一读。如果这奖杯是奖给你的,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学生自由说)。

有一只蜗牛也喜欢这奖杯呢。(出示蜗牛图)看看这只蜗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呀,这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慢慢地爬行,怎么会得到奖杯呢?你们想知道吗?

这堂课,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继续学习有意义的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现在它们都排着队站在这里了,你还认识它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出示:

有力的翅膀坚硬的外壳。

甩下沉重。

遥遥领先慢慢地爬行。

指名读,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们都会读吗?好,我想请男生读了这边的词语,这边的请女同学一起读。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还记得,课文中说什么时候、谁、有一对怎样的翅膀?(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有力的翅膀。)。

二、情境体验,品味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蜗牛飞行图)我们一起来看,这就是蜗牛很久以前的样子,那时,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飞起来可带劲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这样写的,引读第一自然段,突出“有力”。

3、(以前的蜗牛凭着一对有力的翅膀,可以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它真是自由自在,开心极了!)多自由呀!你能读出这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吗?再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这种感觉来。

有一次,动物王国举行了一次飞行比赛,蜗牛在这次飞行比赛中可大出风头了。精彩的比赛马上就开始了。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快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书)。

2、板贴会意,理解“遥遥领先”:

刚才老师没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比赛,你们愿意给我介绍介绍吗?

哪些选手参加了比赛?学生说,老师板贴。还有其他昆虫参加比赛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读书真仔细!

再读课文,课文中用了两个词语给黑板上的图作了解释,你找到了吗?

小蜗牛比别人领先得多,没有人能赶上它,就叫“遥遥领先”,指导读词。

3、读好词语,再读句子,就会更精彩。指名读,男生齐读。

4、蜗牛凭着出色的飞行本领获得了冠军,还得到了让人羡慕不已的奖杯呢!

对于奖杯,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文中的小蜗牛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和同桌小朋友一块儿读第三自然段,用一个词来说说小蜗牛的表现。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桌读第三自然段,找词语。

2、出示“得意洋洋”。你仿佛看见了一只怎样的蜗牛?你能读出这种得意洋洋的感觉吗?指导朗读。

3、课文中也给我们介绍了蜗牛得意洋洋的样子。轻声地读读课文,用“xx”画出有关的句子。

交流:

出示:“蜗牛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成天什么意思?你能给换个词吗?

出示: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蜗牛心里会怎么想?

在这段话中有一对近义词,你找到了吗?(唯恐和生怕)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怕)。

对!那既然意思差不多,能不能把这两个词语调换一下呢?请你们轻轻地朗读这一段,边读边想。

那到底是能还是不能调换呢?我们来看:第一个惟恐也是怕的意思,那蜗牛怕什么呢?

(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取得冠军的奖杯)。

师:那蜗牛怕得第二件事情是什么呢?

(怕自己的奖杯被别人偷了去。)。

师:这两件事情,你认为蜗牛更怕什么呢?

(更害怕自己的奖杯被别人偷走。哦,我明白了:惟恐是有点怕,生怕是很害怕.生怕是更害怕,所以不能调换。)。

师:那我们读的时候,要把蜗牛又得意又害怕的心情给读出来,

试读,指名读。

蜗牛要让所有的人,包括看到比赛的人还有没有看到比赛的人都知道她是飞行冠军,目的是为了炫耀它的飞行本领。但是,它又担心别人把它的奖杯给偷了去,所以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晚上都睡在里面了。

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再也飞不动了。

这时,你想对蜗牛说什么?

被你们猜中了,蜗牛白奖天把杯背在身上,晚上睡在奖杯里,天长日久,蜗牛发生变化了,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一下蜗牛的变化。

请小朋友们再读读黑板上词语。老师相信,你能找到这里藏的一个秘密。

有力的翅膀坚硬的外壳。

甩下沉重。

遥遥领先慢慢地爬行。

我们看,左边的词语是蜗牛原来的样子,多好呀!我们给它一个笑脸。右边的词语是蜗牛后来的样子,你们看了心里觉得怎样?(难受)(画上哭脸)。

你们看,蜗牛由于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到处炫耀,晚上又害怕被别人偷走,使得原来有力的翅膀没有了,奖杯却变成沉重的外壳,不能自由地飞翔,只能慢慢地爬行。

多可惜的蜗牛呀!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

三、总结。

如果蜗牛不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到处炫耀,而是苦练飞行的本领,那结果又会怎样?

是呀,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得到奖状,得到奖品,也可能得到奖杯,但是千万不能骄傲,不能像这只蜗牛一样让奖杯阻碍了自己前进,而应该让它成为激励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老师送大家两句话: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将来,我们千万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四、作业。

这么好的故事,你想不想讲给别人听?想不想把它表演出来?课后,你可以讲给别人听,也可以找你的伙伴合作表演,还可以邀请老师观看。

小蜗牛说课稿篇五

一、活动名称:美术:小蜗牛找朋友(小班)。

二、活动目标:学习绘画小蜗牛。

三、活动准备:春天的大背景图一张,水彩笔、油画棒、黑板、粉笔。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老师讲述画面内容。

师:春天来了,红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着,小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着,地上的小草变绿了,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

(二)、老师在大背景图上范画(边讲故事边画)。

(三)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小蜗牛的朋友长得什么样呢?它和小蜗牛长得差不多,咱们来看看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师:它身上背着重重的.房子,圆圆的头,一对短触角,一对长触角,一张小嘴,还有弯弯的身体。

提问:小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身体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幼儿回答,老师可出示实物,如没有实物,老师在黑板上范画)。

(四)幼儿在大背景图上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师:小蜗牛都等急了,咱们快来用画笔把它的朋友找出来,这样它们就能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五)结束:小蜗牛看见这么多的好朋友,心里特别的高兴,来,咱们和小蜗牛一起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听音乐,做游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蜗牛说课稿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中班科学《雨天的蜗牛》,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始说起。

一、设计意图。

曾看到国外一位教授对他的学生讲过:“你们将来教美术,目的不应该是造就几个专业的艺术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国民,让他们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东西创造美;更使他们感受美。”我觉得,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中,她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情感,与学前儿童的认识心理特征和情绪特征完全吻合。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而,我根据季节特征及孩子们生活的经验选择设计了《雨天的蜗牛》。该活动是融渲染、剪、粘于一体的美术综合活动,在塑造和制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蜗牛,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帮助。并在此过程中使幼儿认识巩固了空间方位,建立几何形体的概念,发展小肌肉动作进一步培养了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从幼儿发展水平及认识能力出发,我为本活动制订了两条目标:

1、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

2、感受色彩的美,增强动手能力。

由于在日常美术活动中较多地是进行一种技能或方法的学习,而在本活动中,巧妙地综合了各种美工手段,所以将本活动的重点定于“学习用渲染、剪纸、粘贴的方法来表现雨天的蜗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潜移默化与暗语引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师讲述、示范引导中使幼儿主动地感受、感觉各手段的运用,使之表现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幼儿的自主性。虽说日常活动中也时常渗透着剪,但这一材料的提供都画有实线或虚线,而在本活动对幼儿的要求更上一层(空白色纸上剪出大、小圆及长方形)。对幼儿的剪能力又有了新的挑战,因此将“学习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大小不同的圆”定为难点。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眼神、动作、手势的提示使幼儿了解剪圆的方便方法,并在自己操作中探索、寻求更佳的方法,从而突破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流程。

本活动主要分二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教师示范为主,第二环节在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创作中展开。

第一环节的展开与进行,在本活动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明显、夸张的动作及富有暗示地眼神引导幼儿感受制作的整一过程,为目标及重难点达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其实也是本活动进行的特点)。

活动中没有出现一句特指性的语言,都是在教师带有提示的动作中进行的。“滴答、滴答,下起了雨,小雨从天上慢慢落了下来……”(既使幼儿感受语言的优美又使幼儿感受到雨是从上到下落下来的。)。

第二环节(目标达成并检验目标的过程)是幼儿探索、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站到了合作者、欣赏者的位置上,鼓励引导幼儿自主去发现,主动去创造,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形体概念(剪圆),巩固空间方位(摆放蜗牛身体)并充分感受了色彩的美,从而达成重点与难点。

美术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纲要》中也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因此,在该环节为了促进幼儿创作欲望及幼手能力,评价时时出现,并运用幼儿熟悉喜爱的语言“找到了一只蜗牛”,“雨下得太大了蜗牛会出来吗?”(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画面的湿度)一看到有进步的孩子马上予以鼓励、表扬,在评价中既使幼儿体验成功感,又为能力弱的幼儿起到典范作用。

教学反思。

美术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在《纲要》中也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因此,在该环节为了促进幼儿创作欲望及幼手能力,评价时时出现,并运用幼儿熟悉喜爱的语言“找到了一只蜗牛”,“雨下得太大了蜗牛会出来吗?”

小蜗牛说课稿篇七

一,教学内容:

我在第三版的歌曲蜗牛和金莺鸟的教科书上的文本。

二,教学分析:

这是一部民族特色的台湾叙事歌曲。宋曲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受到儿童的喜爱。这首歌告诉了蜗牛在葡萄树上的故事,只是发芽时携带一个沉重的壳爬上,和鸟嘴在侧面的嘲笑它的场景。这首歌赞美蜗牛的无情的精神,音乐形象的无辜充满了生命。歌词紧密结合,大多数词语的声音,和口语相似,简单而自然。

三,学习情况分析:

在学校的教学中,我对孩子很新鲜,好奇,积极的思考,专注于持续不断,但容易有趣,充满有趣的事情等特点,遵循直观,鼓舞人心的原则,从浅浅的深入原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着重使用指导,情境教学方法等方法设计课程。

四,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

指导学生使用明亮,轻盈的声音,与不同的声音,速度和骄傲傲慢的傲慢鸟儿的表现的音调和蜗牛形象的坚持。让他们学会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知道如何生活和学习如蜗牛一样有坚持,坚持和进取精神。

五,教学困难:

在本课中有几个关键点和困难: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化角色,感受音乐的美,从中理解意识形态内容中包含的音乐。而困难在于能清晰地表达,寻找容易掌握节奏的规律;并亲自练习,用打击乐器伴奏歌曲。

六,教法:

在教学方法中,为了充分,准确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导儿童的特点,遵循直观,鼓舞人心的原则,从浅层深入的原则,逐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重使用合作法,情景教学方法等方法设计本课程。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在听,在经验中探索,在模仿学习,通过自我探索总结到精炼,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

(a)教学组织学习。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利用学生将音乐教室与音乐常见的蓝色精神融入教室,以创造音乐教室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在课开始时我对学生说:学生,你看到老师的脸,(老师做了一个明亮的微笑)谁能和老师?(学生被老师感染)是伟大的!我们的每个孩子给了老师一个美丽和辉煌的微笑。好了,我们现在和老师一起跳。通过这次交流,更接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b)刺激兴趣,引入主题。

我会告诉他们,动物王国有一个有趣的事情,事情的两个英雄是在他们中间,所以他们可以导致他们的激烈的讨论,当我播放歌曲动画,并问三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当葡萄正在发芽时蜗牛爬上葡萄树?你为什么想要玩的奥廖尔?蜗牛终于没有吃葡萄?,为了唤醒他们继续探索渴望学习。

(3)歌曲教学。

再次播放歌曲动画,然后他们将有一个新的理解的歌曲,然后我会让他们和我跟着节奏读歌词,这个链接,我会专注于指导他们掌握节奏和蜗牛,蜗牛,对话的对话部分的交易音调。对于歌曲教学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音调来准备歌曲准备。

种角色,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在学习了这首歌后,用不同的唱歌方法继续练习熟练的歌曲,比如用蜗牛和鸟儿对话的方式唱歌这种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掌握歌曲。在歌曲伴奏的一部分,通过三个节奏我刚刚开始提供学生根据他们的打击乐器为他们的歌曲选择一个合适的节奏,并鼓励自己的表演,这不仅会激活教室的气氛,但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d)扩大创作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在这个链接的歌词的创作,我完全渗透了教学哲学。让学生在小组上合作,创造秋季版的蜗牛和奥廖尔,设置场景当秋季葡萄成熟,蜗牛和黄鹂鸟再次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创作后的小组讨论设计发挥学生创作和表演的能力,宣传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对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在他们的唱歌,听力,观看,演奏过程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

(5)课堂延伸。

所以蜗牛和黄鹂鸟起诉自己起诉,当然不害怕蜗牛是困难的,坚持不懈地终于吃了葡萄,而黄鹂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学到了到这毅力的蜗牛,不怕困难,勇气向前走。

最后,让学生用音乐移出教室。

小蜗牛说课稿篇八

《蜗牛的奖杯》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事。告诉我们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文本语言生动鲜活,是训练学生朗读、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好教材。课文的两幅插图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

(一)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重点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看图,引导想象,紧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充分的诵读中领悟文章寓意,锻炼多种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本课时的三维目标再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叠。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章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寓意,体会“唯恐”和“生怕”两词的异同

通过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领悟了发现文本背后寓意的方法,但二年级的学生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整体语文素养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时仍更多地关注于课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忽视形象的寓意和文本的内涵。

针对这一学情,在教学时我将指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反复朗读等多种手段领悟文章内涵。

在教法上我会充分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创设多种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抓住课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自由交流,从而突破重难点。

(课件出示词语)

(出示由翅膀的蜗牛图和带有硬壳的蜗牛图)

(出示两幅图以及相应的语句)

第二自然段(出示飞行比赛现场图和可随意移动的蜗牛图)

(出示采访图)

第三自然段(出示蜗牛背奖杯和睡奖杯图)

(出示相关句子,凸显重点词语)

(出示文章的结尾,凸显重点词语)

(蜗牛以前和现在样子的图片)

(出示名言警句)

1、运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层次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依次有序呈现图片、说话练习、相关文本,并用红色字体凸显出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关键词语,在词基础上加以声音的提示,不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2、运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多媒体能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词语转化为生动、形象、有趣、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和图象,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用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本课时的教学就将蜗牛前后样子的文字叙述转换成了生动的图画,运用多媒体贴图使学生理解了“遥遥领先”等词语,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运用多媒体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而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40分钟。多媒体的运用,使得在课堂中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多次运用多媒体展示文本,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揭示寓意后出示相关的名言警句,恰当地扩大了学习的信息量,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有效地拓展了学生视野。

小蜗牛说课稿篇九

本册教材共安排课文24篇,其中韵文5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蜗牛的奖杯》所在的单元为“哲理篇”,意在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课文学习,从中领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得意洋洋,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飞行能力的故事。

根据二年级儿童的认知水平以及我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我会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是初读感知阶段,落实识字教学目标,书写部分生字,大体感知课文大意,激发阅读兴趣;第二课时是精读感悟阶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故事的寓意,完成课后练习4、5题;第三课时是有感情地朗读,表演故事阶段,书写部分生字,巩固生字词的学习。这里,我将谈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第一课时的教学情况,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和感情。

2.通过情境创设,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人物心理,理解文中的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看图,展开想象,紧扣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毕竟,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尚浅,他们可能更多关注于有趣的故事情节,忽视了文本的内涵。因此,“透过文字,感受蜗牛不同情况心理变化,从而理解寓意也是教学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教学中我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避免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读自悟,真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故事中的寓意。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图文对照、品评词句、展开想象、丰富文本“留白”、以读促悟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生将通过图文结合,品评词句,展开想象,互动交流,倾听诉说,在读中感悟,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设计分析。

围绕上面所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把这个教学过程分为了三大块:

第一板块:激发兴趣,复习导入。

在上课伊始,我就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你们想得到吗?”随即便出示“奖杯”图片,引导学生简短交流:在生活中什么情况时见过奖杯,奖杯象征着什么?接着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带来的奖杯是要奖励给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你想要得到这份荣誉吗?任何奖杯的取得都离不开努力。那就来回答奖杯后面藏着的题目吧。”在学生兴味盎然的时候紧接着多媒体出示文中的词语,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认读,并相机正音。然后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和词语,并且鼓励学生选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大意。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教师这样描述:蜗牛原本在空中自由飞翔,可是,现在它却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蜗牛的奖杯》。此时,教师板书课题。这样的环节既是对上一节课的总结,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板块:精读课文,情境体验。

1.品评词语,体会蜗牛翅膀的有力。

细读课文必须紧扣关键词语,在学习第一自然时,我将引导学生在朗读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重点品悟“自由一词,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自由”的含义,设计的问题是:你们知道怎么飞才能叫自由地飞翔呢?在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候可以自由地做什么事呢?以此来认识到蜗牛的翅膀有力,身体轻巧,飞行自如。在交流中,教师相机板书:自由地飞翔。

2.合理想象,感受蜗牛比赛中的轻松。

在感知蜗牛自由飞翔的基础上,再次出示在地上爬行的蜗牛图片,让学在对照中产生阅读期待:蜗牛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呢?事情还得从一次飞行比赛说起。于是,我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同时,对照文中的插图,想象比赛的场面,品读词语“遥遥领先、甩下、所有”,想象蜗牛在场上有哪些精彩的表现。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可以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上“遥遥领先”说一句话。在此基础上,有层次地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接着,启发学生对获得飞行冠军奖杯的蜗牛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多媒体出示蜗牛夺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的神态,想象:如果你是蜗牛,听了别人的话会怎么想?此处角色互换的设计就是给了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发散思维,怎么想就怎么说,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既是学习方法的渗透,也是理解文章的必须。

3.读读悟悟,体验蜗牛得奖后的得意。

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写了蜗牛获得冠军奖杯后自满自足守着奖杯,不思进取。学生先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弄清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事。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小组研讨:蜗牛得了奖杯以后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要引导学生从词语所表达的准确、鲜明来体会课文的大意。通过“得意洋洋”一词启发学生想象蜗牛在获得奖杯以后骄傲自大、忘乎所以的神态。我设计了以下的句式训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蜗牛见了得意洋洋地说:。当小伙伴们请蜗牛一起,蜗牛。“得意洋洋”一词生动地概括了蜗牛夺冠后的表现,此处的句式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形象地感知蜗牛自大的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平台。

“成天”、“唯恐”、“生怕”等词语形象地刻画了蜗牛的心态。在理解“成天”一词时,可以根据已有经验,用换词法来理解。“唯恐”、“生怕”是一组近义词,区别上有一定难度,我准备结合具体环境,借助近义词的互换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启发学生思考比较:获得奖杯后的蜗牛第一件事是怕什么?第二件事又是怕什么呢?相比之下,它更怕什么?从而,让学生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辨析这两个词语的运用,体会语意大体相同而选用不用的词语表达,更显得准确、鲜明,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蜗牛从此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很重的心态。在此基础上再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蜗牛骄傲自大、不思进取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会愈来愈清晰。通过词语“很大很重”一词还要启发学生体会,这不仅是奖杯本身很大很重,还是指在荣誉面前骄傲自大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从而阻碍了自己不断追求进步。

4.读读说说,领会蜗牛翅膀退化的原因。

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后,引导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说一说蜗牛最终变成了什么样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粘在、退化、变成、只能、爬行”等词语,体会蜗牛长期这样做,最终使自己从“在空中自由地飞翔”的昆虫变成了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的软体动物,从而深化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板书:慢慢地爬行。“退化”一词较难理解,我将借助图片,让学生对比蜗牛的变化,直观形象地感受蜗牛的翅膀从有到无,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三板块:总结延伸,明理升华。

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在精读课文以后,启发学生讨论: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说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认识的过程。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又要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说不着边际的空话。学生可以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启发。在组织交流的时候,教师相机板书:骄傲自满会阻碍我们进步。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有关名言,让学生齐声朗读,进一步明理。随后,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今后在生活中取得荣誉时会怎么做。教师相机出示运动员们在赛场上不懈拼搏一次次捧起奖杯的图片,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声,升华学生的情感,总结课文: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会得到奖状,得到奖品,也可能会得到奖杯,但是千万不能骄傲,不能像这只蜗牛一样让奖杯阻碍了自己前进。而应该让它成为激励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希望《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带给同学们的启示伴随我们成长,不断努力,追求进步!教师边说边完成奖杯的简笔画。

最后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展开思维,以老蜗牛的口吻给自己的孩子讲一讲这个关于奖杯的故事。为了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一个阶梯,我还通过填空题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老蜗牛的话就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复述,也是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此处的设计既给了学生一个尽情想象的空间,又深化了学生对文本寓意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分析。

在本课的板书中我采用关键的词组抓住了蜗牛的变化,揭示了课文中的寓意。奖杯的简笔画贴合儿童心理特点,富有童趣,易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自由地飞翔慢慢地爬行。

骄傲自满会阻碍我们进步。

小蜗牛说课稿篇十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蜗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蜗牛》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由四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我所知道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运动,饲养蜗牛。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寻访、饲养、观察、记录和研究蜗牛,达到认识蜗牛的生活环境、身体构造、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的目的。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本课将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培养他们热爱小动物。开好了这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动物来说意义非常大。

本课内容学生在学习前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有所了解,如果还按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根据农村学校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大胆地选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有效学习的能力。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观察蜗牛的过程,学会用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难点是学生观察活动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处理。

多媒体课件、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说学生对学生来说,喜欢动物是与生俱来的。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了解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身体的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

茂的多媒体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合作法,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答困惑或疑惑。课堂上,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教师充当倾听者和组织者。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观察交流,

(三)、画蜗牛,加深认识,

(四)、课外延伸。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开课时我选择适合三年级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谜语导入:(出示谜语),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了解蜗牛的欲望,从而揭示课题------探究《蜗牛》。

自主探究,观察交流。

1、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这个环节,我首先出示一组蜗牛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提问:哪里能找到蜗牛?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通过观察得出: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1)首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观察蜗牛的方法。

(2)教师介绍放大镜的用法,并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观察时要有耐心,静静地观察,不要打扰它的活动。

(3)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教师提出问题,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依次观察头部、腹部和尾部,让学生重点观察蜗牛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在观察时,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补充。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一到两个组中去,对小组提出的问题和优点给予帮助和表扬。这里比较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与师生合作的理念。

(4)让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观察蜗牛的运动观看蜗牛爬行的视频。提问:蜗牛有脚吗?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呢?蜗牛没有腿、脚。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叫腹足。蜗牛在爬行的时候,会留下痕迹,让学生讨论黏液对蜗牛爬行的作用。

4、饲养蜗牛老师介绍饲养的方法、注意事项及蜗牛的食物。画蜗牛,加深印象让学生用简笔画出蜗牛的外形,并标注各部位名称。课外延伸让学生课外饲养蜗牛,观察蜗牛的活动并写观察日记让学生观察研究动物从教室走向广阔的学习生活,从而使40分钟的科学课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跳板”。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这节课我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收集了大量的蜗牛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探究蜗牛生活环境与蜗牛的运动时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在观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短缺的实物实验材料致使缺乏情感的交流和碰撞,不能锻炼学生的直接感官与动手能力,这时我采用视频的形式,来弥补它的不足。

总之,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让“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蜗牛说课稿篇十一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第11课《小蜗牛慢慢爬》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小蜗牛慢慢爬》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教学对象。

分析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蜗牛,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学会在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助。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

了解小蜗牛的身体构造。难点:用卡纸制作出漂亮的蜗牛。解决难点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制作方法,教师示范,以及亲自动手制作解决。

五、教法学法:

欣赏法,讲授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示范法等。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讲了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把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后面设计做好铺垫。

(二)引导启发,了解蜗牛。

由于每个学生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蜗牛”一环节。先观察书上的图片,表述蜗牛的外形构造,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折制蜗牛。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师示范,大胆创作。

学生表述了制作步骤后,肯定有一部分学生还不太明白,所以我跟学生同时制作,起到了一个示范作用,让能力稍弱的学生也能学会制作方法,这样就照顾到了每个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让学生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会鼓励他们积极向老师提问,解决各自的难题。

(五)展示欣赏,评价。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的环节,这样就进行了优劣对比,让稍弱的学生学习好的作品,从而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故事的结局为契机,引导学生站在被帮助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感恩,并教育学生不能嘲笑、挖苦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从而起到教育作用。这一环节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小蜗牛说课稿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是清英学校的丰才明,今天我说课的歌曲内容是《蜗牛与黄鹂鸟》。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是根据:《教育教学》纲要中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所以本节快乐的音乐课堂教学遵照“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无论是唱歌还是歌曲表演都体现出让学生浓厚的感兴趣。容易接受,愿意参与快乐的音乐活动,敢于创造和表现的教育理念。

1、快乐音乐教材分析。

我所上的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五课中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这是一首2/4歌曲,受用于台湾省少数民族高山族民间音乐,歌曲中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嘲笑蜗牛的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做事有时有终、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歌词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

2、快乐音乐目标定位:

(1)、让学生能体会到音乐的节奏与旋律美。

(2)、让学生感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做一个勇敢、不怕困难、做事有始有终的孩子。

(3)、让学生合着伴奏独唱、齐唱《蜗牛与黄鹂鸟》。

(4)、让学生感性的认识乐谱。

3、快乐音乐教材重难点。

(1)、让学生合着伴奏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教导学生准确的打拍子及演唱歌曲。

(3)、指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舞蹈动作。

(1)、教师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手放膝盖,眼睛闭起,静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律美。

(2)、教师朗读歌词及讲解歌词内容。

(3)、合着歌曲的节拍,教师用指挥棒指着挂图《蜗牛与黄鹂鸟》,范读一遍,领读一遍,跟唱着一样。并说明:在普通话里有特殊音节的(字),读和唱是有所不同的。如下:

的时候(么me),唱的时候(么mo),读的时候(了le),唱的时候(了liao)。

(4)、教师用指挥棒指着挂图《蜗牛与黄鹂鸟》歌曲,教唱简谱及歌词,教的过程中老师要非常细心的听每位同学的歌唱情况,一有发现音调和时值的错误,教师马上耐心的纠正。(因为错误已形成到习惯就非常难以纠正)。

(5)、教师一边弹电子琴一遍教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目的是继续纠正错误)。

(6)、教师用电子琴伴奏,让学生有表情的齐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7)、这是一首台湾省少数民族高山族的民间音乐,(教师出示地图)上指出高山族的所在地,再出示高山族穿民族服装的肖像图。(请让学生欣赏)。

(1)、让学生各自朗读歌词,不会读的向老师请教。

(2)、教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轻声朗读歌词。

(3)、教师播放《蜗牛与黄鹂鸟》歌曲,让学生默唱一遍,然后小声的唱一遍,音量不带过磁带音量为准。(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改正错误)。

(4)、教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齐唱歌曲。

(5)、教师投放台湾省文艺团表演的《蜗牛与黄鹂鸟》舞蹈视频,请让学生欣赏。

(6)、教师播放《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学生走到桌子间空地唱着歌自由群舞。(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1)、中国地图。(课件)。

(2)、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课件)。

(3)、穿着民族服饰的高山族肖像图。(图片)。

(4)、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团演奏的《蜗牛与黄鹂鸟》轻乐。

(5)、音乐《蜗牛与黄鹂鸟》以及伴奏带。

(6)、指挥棒、电子琴。

(7)、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舞蹈视频。(课件)。

(一)、组织教学。

1、上课铃响了,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团演奏的《蜗牛与黄鹂鸟》轻音乐,让学生听着音乐律动走进教室,坐到座位上。

2、师生问好。

(二)、新授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今天老师教你们一首非常好听的好唱的歌曲“板书”《蜗牛与黄鹂鸟》,播放中国广播少年合唱团《蜗牛鹂鸟》让学生手放膝盖,静听。(感受音乐的节律美)。

3、“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教师用指挥棒指着挂图《蜗牛与黄鹂鸟》朗读歌词,讲解歌词内容。

4、让学生各自朗读歌词,不会读的起立举手向老师请教。

5、读歌词与读书和说话有所不同,合着歌曲的节拍,教师打着指挥棒,范读一遍,领读一遍,跟唱着一样。

(三)、歌曲处理。

1、教师用电子琴演奏歌曲(简谱),让学生跟着节拍轻声读歌词。

2、教师用指挥棒指着挂图教唱简谱,教师要非常细心的听每个学生的歌唱情况,一有发现音调和时值(节拍)错误,教师马上耐心的纠正(因为错误已到形成习惯后非常难以纠正)。

3、教师一边弹奏电子琴一边教唱歌曲(继续纠正错误)。

4、教师重复播放中国广播少年合唱团《蜗牛与黄鹂鸟》音乐,让学生跟着默唱、然后小声唱歌曲。音量不带过磁带音量为准,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改正错误。

(四)、读词和歌唱的区别。

1、在普通话里有特殊音节读和唱是有所不同的,“板书“读的时候(的de)唱的时候(的di),读的时候(着zhe),唱的时候(着zhuo),读的时候(么me),唱的时候(么mo),读的时候(了le),唱的时候(了liao),领读学生说明。

2、教师用电子琴伴奏,学生完整齐唱歌曲。

3、教师播放音乐伴奏磁带,并站在台上指挥,学生在台下唱,教师特别注意“起唱”的实意、用意,纠正有些学生不会跟伴奏的起唱错误。

4、这首歌是台湾省的校园歌曲,受用于高山族民间音乐,教师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高山族所在地,再出示高山族的(男、女)肖像图,然后在地图上再指出几个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群居地,中国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

5、投放台湾省文艺团体表演的《蜗牛与黄鹂鸟》舞蹈视频。

6、教师播放音乐《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走到桌子间空地唱着歌自由群舞。

7、教师让学生回座位,教师用电子琴伴奏歌曲《蜗牛与黄鹂鸟》,齐唱歌曲。

8、教师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随着音乐走出教室。

做事有始有终的好孩子。好吗?最后:老师祝你们天天快乐,天天有颗进取的心,同学们加油!

小蜗牛说课稿篇十三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蜗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1、教学内容。

《蜗牛》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由四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我所知道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运动,饲养蜗牛。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寻访、饲养、观察、记录和研究蜗牛,达到认识蜗牛的生活环境、身体构造、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的目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本课将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培养他们热爱小动物。开好了这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动物来说意义非常大。

3、教材的处理。

本课内容学生在学习前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有所了解,如果还按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根据农村学校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大胆地选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有效学习的能力。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

4、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观察蜗牛的过程,学会用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难点是学生观察活动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处理。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说学生对学生来说,喜欢动物是与生俱来的。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了解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身体的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

茂的多媒体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合作法,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答困惑或疑惑。课堂上,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教师充当倾听者和组织者。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观察交流,

(三)、画蜗牛,加深认识,

(四)、课外延伸。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开课时我选择适合三年级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谜语导入:(出示谜语),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了解蜗牛的欲望,从而揭示课题------探究《蜗牛》。

自主探究,观察交流。

1、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这个环节,我首先出示一组蜗牛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提问:哪里能找到蜗牛?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通过观察得出: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1)首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观察蜗牛的方法。

(2)教师介绍放大镜的用法,并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观察时要有耐心,静静地观察,不要打扰它的活动。

(3)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教师提出问题,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依次观察头部、腹部和尾部,让学生重点观察蜗牛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在观察时,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补充。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一到两个组中去,对小组提出的问题和优点给予帮助和表扬。这里比较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与师生合作的理念。

(4)让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观察蜗牛的运动观看蜗牛爬行的视频。提问:蜗牛有脚吗?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呢?蜗牛没有腿、脚。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叫腹足。蜗牛在爬行的时候,会留下痕迹,让学生讨论黏液对蜗牛爬行的作用。

4、饲养蜗牛老师介绍饲养的方法、注意事项及蜗牛的食物。画蜗牛,加深印象让学生用简笔画出蜗牛的外形,并标注各部位名称。课外延伸让学生课外饲养蜗牛,观察蜗牛的活动并写观察日记让学生观察研究动物从教室走向广阔的学习生活,从而使40分钟的科学课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跳板”。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这节课我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收集了大量的蜗牛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探究蜗牛生活环境与蜗牛的运动时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在观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短缺的实物实验材料致使缺乏情感的交流和碰撞,不能锻炼学生的直接感官与动手能力,这时我采用视频的形式,来弥补它的不足。

总之,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让“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蜗牛说课稿篇十四

本文写“我”听到一首歌谣回忆童年时观察蜗牛的事,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动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文章以情感变化为线索,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蜗牛。激励学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三年级的学生初步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很感兴趣,并有了一定的观察经验,这些为本课观察方法的指导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长途跋涉、巡视、畏惧、退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词语,体会蜗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由嘲笑道敬佩的情感变化。

品味词句,体会蜗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情感得到升华。

为了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质疑探究法、读想结合法、感悟体验法、应用实践法。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重点词语。

2、激趣引入,板书课题。

二“趣”中寻法,提升能力。

在汇报交流喜欢的语句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不一会,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一对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危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仔细体会加点的词语,从作者对蜗牛细腻的动作描写中,体会蜗牛的胆小。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

我以为它会畏惧,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儿地努力往上挪动着……终于,经过几十分钟的长途跋涉,它到达了墙壁的顶端。

(使学生了解在观察中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通过充分自由地读,使学生把理解、感悟紧密结合,体味作者对蜗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趣”悟情体会情感变化。

默读中寻求“我”为什么开始认为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的答案?

组织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感悟体验法”

体会蜗牛爬行的艰难,理解蜗牛不懈努力的精神,使情感得到升华。

教师预设学生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如爬山、负重旅行、……学生提供的生活素材,师生共同感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5、总结,欣赏励志:

播放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并出示歌词“路在脚下,只要走,就有希望!”

小蜗牛说课稿篇十五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蜗牛》,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蜗牛》是科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由四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我所知道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运动,饲养蜗牛。本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寻访、饲养、观察、记录和研究蜗牛,达到认识蜗牛的生活环境、身体构造、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的目的。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本课将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培养他们热爱小动物。开好了这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究动物来说意义非常大。

3、教材的处理。

本课内容学生在学习前已经通过各种途径有所了解,如果还按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根据农村学校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处理,大胆地选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有效学习的能力。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

4、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蜗牛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和体验观察蜗牛的过程,学会用收集、整理的资料进行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小动物,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难点是学生观察活动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处理。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说学生对学生来说,喜欢动物是与生俱来的。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了解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身体的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

茂的多媒体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合作法,主要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答困惑或疑惑。课堂上,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教师充当倾听者和组织者。

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究,观察交流,

(三)、画蜗牛,加深认识,

(四)、课外延伸。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开课时我选择适合三年级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谜语导入:(出示谜语),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产生了了解蜗牛的欲望,从而揭示课题------探究《蜗牛》。

自主探究,观察交流。

1、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这个环节,我首先出示一组蜗牛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提问:哪里能找到蜗牛?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通过观察得出: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1)首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观察蜗牛的方法。

(2)教师介绍放大镜的用法,并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按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观察时要有耐心,静静地观察,不要打扰它的活动。

(3)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教师提出问题,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依次观察头部、腹部和尾部,让学生重点观察蜗牛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在观察时,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补充。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一到两个组中去,对小组提出的问题和优点给予帮助和表扬。这里比较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与师生合作的理念。

(4)让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引。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观察蜗牛的运动观看蜗牛爬行的视频。提问:蜗牛有脚吗?蜗牛用身体的那一部分爬行呢?蜗牛没有腿、脚。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叫腹足。蜗牛在爬行的时候,会留下痕迹,让学生讨论黏液对蜗牛爬行的作用。

4、饲养蜗牛老师介绍饲养的方法、注意事项及蜗牛的食物。画蜗牛,加深印象让学生用简笔画出蜗牛的外形,并标注各部位名称。课外延伸让学生课外饲养蜗牛,观察蜗牛的活动并写观察日记让学生观察研究动物从教室走向广阔的学习生活,从而使40分钟的科学课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跳板”。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突出重点。

说反思。

这节课我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收集了大量的蜗牛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探究蜗牛生活环境与蜗牛的运动时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学生在观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短缺的实物实验材料致使缺乏情感的交流和碰撞,不能锻炼学生的直接感官与动手能力,这时我采用视频的形式,来弥补它的不足。

总之,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让“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蜗牛说课稿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蜗牛(二)》、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和老师指正。

课后型说课侧重于对实际课堂进行反馈、总结、评价。因此、我的说课将按照“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教的怎样?如何改进?”这样的思路进行说课。从整体上而言、我的说课一共分为六部分:教材结构、三维目标、材料设计、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反思。

《蜗牛》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第三课、本课继续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由于学生在此前饲养了蜗牛、因此对蜗牛的活动时间、吃食方式、食物种类、排泄等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零碎的经验片段、串联起整体对蜗牛的认识。本课主要研究蜗牛的食物、呼吸、排泄三个方面的问题。

我班学生70%来自附近农村、30%是农民工子女、对实验接触很少、动手能力比较差、很难组织语言来准确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科基本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蜗牛、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难点:经历观察蜗牛吃食、呼吸、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我和学生准备以下教学材料:

1、教师自制课件、准备观察记录表、水、玻璃杯、放大镜。

2、学生准备饿了两天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

根据对教材内容特点的理解、本课科学探究主线为:观察—记录—讨论—总结。根据探究主线、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于是上课开始、我把熟睡的小蜗牛带进课堂、抛给孩子们一个问题、怎样叫醒熟睡的小蜗牛?这一问题的提出、同学们很感兴趣、七嘴八舌的说出好多叫醒蜗牛的办法、有的孩子说把小蜗牛放在水里、有的说用蔬菜引诱它们、还有的说蜗牛怕光、用手捂住它们等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创设情境的目的。

第二个环节:观察研究、探索新知。

这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先安放食物、把食物排列成一圈、把叫醒的蜗牛放在食物的中间、观察蜗牛爬向哪种食物、是否吃食。待蜗牛吃食物时、借助放大镜静静地观察蜗牛进食、把观察的结果及时记录在课本上、引导学生做好观察笔记。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做好观察笔记的能力。通过观察研究、探索蜗牛喜欢吃什么食物;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个环节:活动探究、深入感知。

在观察蜗牛吃食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的蜗牛排出粪便了、这一发现很自然的就进入了本环节、然后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蜗牛从哪个部位排出粪便?它的粪便是什么样的?蜗牛又是是靠什么呼吸的?小组内共同探究。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孩子们观察蜗牛是从哪个部位排出粪便的、通过认真细心的观察、使学生明白蜗牛的吃食、排泄是生命体新陈代谢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继续观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和上节课的内容、让孩子们说出还想观察蜗牛的什么?我设计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使学生们的观察活动继续下去、不能随着课的结束而结束、应伴随着饲养的过程继续观察蜗牛、研究蜗牛、并提醒学生观察时写好观察笔记。

本节课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把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融为一体、这些方法的教学主要渗透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进行。注重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觉得有成功也有不足、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方面:整堂课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浓、在孩子们观察蜗牛吃食物时、特别是一个男孩观察的非常仔细、当他看到蜗牛的嘴一张一合地把食物吃进嘴里时、兴奋的跳了起来、当场叫上我去分享他的重大发现。还有的孩子大喊道;“哇、蜗牛也吃苹果呀!”学生对这个发现感到很惊奇、在他们的印象中蜗牛只吃新鲜叶子、而突然发现蜗牛也吃苹果、就感到是发现了新大陆。还有在观察蜗牛的呼吸时、当孩子们发现蜗牛的气孔打开成一个小洞时、高兴的喊着:“我看到蜗牛呼吸了”。最值得我骄傲的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的观察活动并没有随着课堂的结束而结束、而是伴随着饲养的过程继续观察、有的孩子在大街上看见我、拉着我的手告诉我、他养的蜗牛已经当上爸爸、妈妈了、看到孩子们那高兴的表情、我想这就是学生研究的一个过程和结果。

不足的地方、孩子们在研究蜗牛吃食物时、有个孩子沮丧的把我拉过去看告诉我:“老师我们给蜗牛准备了这么多的食物、它怎么就是不吃呢?”我根据孩子们的这一发现、了解到他们准备的不是饿了一两天的蜗牛、所以它没有很强的食欲。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观察、操作、探究、所以以后在准备教学材料这一块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还有观察时、虽然可以让学生放开的去观察、但是在收的时候有点儿累、所以在组织教学上有待加强;再有实验后的卫生方面做得也不好、实验结束后我发现孩子们把给蜗牛准备的食物乱仍、在以后的教学中、试验卫生方面也需进一步的培养。以上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

希望各位评委和老师对我的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小蜗牛说课稿篇十七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第二课《蜗牛(一)》。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

修订后的教科书更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覆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和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标准所规定的相关内容。

本课是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我所知道的蜗牛。教科书展示的是自然环境下的蜗牛照片,提示学生蜗牛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在另一张照片上,展示了两个壳上的螺线旋转方向不同的蜗牛,其中右边的一个是从里向外逆时针旋转的,这在我国非常少见。最常见的旋转方向如左边的蜗牛一样,螺线是从里向外顺时针旋转的。

第二部分,观察蜗牛的身体。教科书在图上标注了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描述表达时运用这些词汇,准确方便地表述。特别要指出的是,蜗牛的触角有两对,长的触角的顶部有眼睛,短的一对触角上没有眼睛。蜗牛身体的观察内容相当丰富。教科书点到蜗牛身体的颜色,重点展开的是对蜗牛头部、腹部、尾部,头部的眼睛、触角、嘴的观察。

“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会有怎样的反应”,这里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即观察动物的应激性。

第三部分,观察蜗牛的运动。可以说,会运动是动物区别于植物的一项重要特征,动物怎样运动,又体现了动物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体现了动物的多样性。

在前面的观察和平时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注意到蜗牛的运动,而且会用“爬”“慢”等词描述蜗牛的运动,并已产生或提出有关蜗牛运动的一系列问题了。在此基础上,教科书整理出三个问题及活动来展开观察蜗牛运动的活动。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对学生来说,蜗牛是没有腿、脚之类的东西。那么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呢?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从没有“足”到有“足”,以足的外延的拓展,发展了学生对足的认识。

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动作。活动回答的是这些问题: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吗?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呢?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一样吗?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是怎样的呢?教科书提供了三幅图,表示的是光滑的和不光滑的物体,平面的和棍状的物体以及线状的物体。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学生有可能想出更多的观察内容。

第四部分,饲养蜗牛的方法。教科书明确提出饲养蜗牛,并且提供了饲养的方法和两种养殖环境。只要参照教科书中提供的方法,学生一般都能养好蜗牛。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学生对它们的观察停留在只注意某个部分的细节,还不知道怎么样从整体到局部地去观察一个小动物。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建构自己对蜗牛的认识。同时,培养并保持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开好了这个头,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活动来说意义非常大。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观察记录。

(1)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经历了第一单元《植物》一系列有系统的观察活动,学生们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较浓厚,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通过一次次的亲历活动,学生的科学态度得以端正,科学探究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秋天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学生们在观察大树等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熟悉但又没有仔细关注过的小动物。学生观察的困难在于能否找到蜗牛的身体各部位,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观察蜗牛的爬行状态。因此,在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参与学生观察活动,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蜗牛的特征。

1、小组合作:观察活动需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和讨论,对所观察的事物有更好的收获。教师要组织好四人小组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师生合作:在学生的观察活动时,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3、学生主导:这堂课教师应该把时间充分的给予学生,经历一个观察、记录、汇报、补充、再观察、再汇报的过程。教师充当倾听者和组织者,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来解答。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小动物们有的会飞,有的会爬,有的会游泳,真是可爱极了,你们想和它们交朋友吗?(想)好,这节课老师首先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位小动物朋友,它的名字叫蜗牛(出示蜗牛),你们了解它吗?希望同学们要仔细地观察它,看看它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生活在哪里?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生存下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和做好记录。(板书课题:2、蜗牛(一))(上课一开始不直接向学生提供蜗牛,以出示的形式呈现,也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及主动探究蜗牛的欲望。这使学生的兴趣具有可控性,使兴趣“有”而不过度,为下面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埋下伏笔。)。

(1)哪里能找到蜗牛?(草丛中),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阴暗潮湿的地方)。

你们仔细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是什么颜色的吗?(有的青绿色,我的红褐色)。

(2)、教师提醒学生照片上,展示了两个壳上的螺线旋转方向不同的蜗牛,其中右边的一个是从里向外逆时针旋转的,这在我国非常少见。最常见的旋转方向如左边的蜗牛一样,螺线是从里向外顺时针旋转的。

(1)组织学生自主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方法。(用放大镜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观察时要耐心,静静地观察,不要打扰它的活动。)。

(2)放大镜的使用。师:手握放大镜的把柄,将放大镜靠近物体的一侧,然后沿着肉眼与物体之间的直线方向,缓缓地移动放大镜,直至看清楚物体的细微结构为止。

(3)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蜗牛,在观察时学生在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比较、补充。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一到两个小组中间去。对小组中出现的问题和优点给予帮助和表扬。这里比较好的体现了小组合作和师生合作的理念。

(4)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的观察活动,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它可分为几个部分?(头部、腹部和尾部。重点观察头部,观察蜗牛的眼睛、触角和嘴。特别要指出的是,蜗牛的触角有两对,长的触角的顶部有眼睛,短的一对触角上没有眼睛。)。

(5)小组派代表进行上台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尝试按一定的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当学生不能有条理有顺序的描述时,教师给予指引。

(6)学生画蜗牛。让学生把自己的蜗牛画在作业本上,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7)用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蜗牛的身体会缩进壳里)。

(1)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并进行观察。问:蜗牛有脚吗?蜗牛的脚是怎样的?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

(2)观察蜗牛在各种物体上的爬行动作。蜗牛能在各种物体上爬吗?蜗牛能在哪些物体上爬呢?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一样吗?蜗牛在不同物体上的爬行是怎样的呢?(蜗牛在光滑的和不光滑的物体,平面的和棍状的物体以及线状的物体上爬行。)。

(3)描述并模仿蜗牛的爬行。

(4)学生记录蜗牛的运动。

(5)蜗牛爬行的时候,会留下蜗牛爬行的痕迹,让学生讨论黏液对蜗牛爬行的作用。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

(2)饲养蜗牛注意事项。(每天傍晚给蜗牛喂食,第二天早上把食物残渣处理干净)。

(3)蜗牛的食物:菜叶、青瓜等绿色食物。

1、学生做课堂作业。

2、作业讲评,订正。

1、学生课外饲养蜗牛。

2、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写观察日记。

(让学生观察研究动物从教室走向广阔的生活。从而使四十分钟的科学课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跳板”。)。

小蜗牛说课稿篇十八

识蘑菇秋天。

字雪冬天。

六、说教学反思。

吴忠豪教授曾指出:“积累语言经验最有效的方式是朗读和背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从教材特点出发,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有梯度地指导学生先记住关键信息,再分步练习,最后完整地讲故事。学生有效地积累了语言,并在此过程中夯实识字法,达成了本课目标。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在实际教学中我将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调整我的教学思路,使教师的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1523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