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教案应该包含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合理的教案安排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一
1、初步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2、会辨认圆柱体的物体,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1、发展观察能力和辨别能力。
1、教具准备:圆柱体的积木若干;
2、操作册:第6册p53.
1、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走线,线上游戏:摸摸xx快回来。圆圈中摆放若干大砖块、大积木、易拉罐。幼儿听音乐在圆圈周围自由走动。
2、集体活动。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感知圆柱体。
请一名幼儿把双手伸到相中选中一个几何体,摸一摸、想一想,充分感知后大声地向其他幼儿描述魔道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2)认识圆柱体。
游戏继续进行,当幼儿摸到圆柱体,经过描述后,其他幼儿不能准确猜出是什么几何体时,教师举起圆柱体,告诉幼儿:这种形体叫圆柱体。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出和圆柱体的积木相同形体的物品,通过自有触摸和摆弄,感知圆柱体的外形特征。
(3)请幼儿试着滚动圆柱体和球体,观察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一样。并尝试从写披上向下滚,看看谁滚得快、滚得远。
3、完成操作册。
(1)教师示范、讲解操作册习题。
(2)分发幼儿操作册,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
(3)教师批改幼儿操作册,错误的地方督促幼儿订正。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指导幼儿参观学习同伴的活动成果,收拾操作材料。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二
2.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
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同学们欣赏下面图案。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1.在教室里,根据座位图,确定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2.教材40页练习。
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
1.如图,a点为原点(0,0),则b点记为(3,1)。
2.如图,以灯塔a为观测点,小岛b在灯塔a北偏东45,距灯塔3km处。
例2如图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舰艇来说:
(1)北偏东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
(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为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
(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要几个数据?
1.如图是某城市市区的一部分示意图,对市政府来说:
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方法。
学生尝试描述位置。
2.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1.为什么要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没有顺序可以吗?
2.几种常用的表示点位置的方法.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44页:1题。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三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有趣的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而改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麦当劳的广告。
师:刚在看广告的时候,很多人都笑了,你们为什么笑?
生:坐在摇椅上摇,一会儿能看到麦当劳的标志,一会儿又看不到。
师:那他什么时候能看到,什么时候又看不到呢。
生:当摇椅摇在高处的时候,他看得到,当摇椅摇在低处的时候,他就看不到,因为他的视线被墙壁挡住了。
师:恩,这位同学讲得真好。是的,在刚才广告中,摇椅摇在低处时,宝宝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阻挡,所以他就看不见麦当劳的标志,而当摇椅摇到高处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宝宝就能看见麦当劳的标志了。看来我们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一天,住在一楼的淘气来到窗前,他想看看外面的停车场,他能看到吗?
生:不能。他的视线被墙挡住了。
师:那墙就是一个障碍物,对吧?
师:可是淘气真的很想看见外面的停车场,他应该怎么办?
生:爬楼。
师:聪明的淘气也想到了,他赶紧爬上去,他总算能看见外面了,那他到底都能看见墙外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鼓励学生到图上指一指)。
师指墙角边的那辆车:这个位置三楼的淘气能看见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因为他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遮挡。
师:那他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自己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同桌之间也可以交流一下。
这其实就是淘气的一条视线,眼睛就是观察点,围墙上的一点就是障碍点,是虚线。
学生充分发言后(边说便在图上标注出来并指出可观察的范围)。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淘气的观察范围的?
生:
师:我们把淘气的眼睛作为观察点,围墙的右上端作为障碍点,把两点用虚线连接起来并延长,这条视线的右边就是淘气的观察范围。
师:可是淘气还想看到剩下的这几辆车,他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自己画一画,找找四楼五楼淘气的观察范围。
指名画,并说出画法(发现三条视线的观察点不同,障碍点不变),找出可以看到的范围。
师:观察三条淘气的视线及淘气的观察范围,你发现了什么?
生:淘气站得越高,他看到的车子越多,他的观察范围越大。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淘气的观察范围和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谁能试着总结一下。
生: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师:原来观察的范围会随着观察点的高低变化而变化,也难怪唐代诗人王之涣留下了这样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解决了淘气的难题之后,我们一起到科技馆看看。
科技馆就在左边的大楼上,你们看见了吗?
我们坐车来到来到一这个地方,能看见科技馆。
生:能。
师:大家都说能,怎么证明呢?
生:画淘气的视线。
师:好,请一位同学说,老师来画。
我们的车缓缓向科技馆驶进,来到位置二的地方,我们还能看见科技馆吗?谁能来说一说。
师:好,谁能来描述一下,车从一开到二,我们看到的科技馆大楼是如何变化的?
师:那你能看出来,在这道题中,我们的观察范围又和什么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
生: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的远近有关,观察点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观察点越远,观察的范围越大。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生:
师:是不是一下长一下短的呢?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研究了下面这道题,你就会明白了。
独立完成。
师:指名画,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灯泡是观察点,……。
师:那影子在什么地方?
师:为什么影子在这里?而不在那里。
生:影子应该是光线到不了的地方,是盲区。
师:恩,真棒。
师:
那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的距离与所形成的影子有什么关系,你们得到结论没有,把结论读出来。
生: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师;反之,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不仅能解决路灯下影子变化的现象,还能解决发生在太空的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很有名的日蚀现象。
(课件演示)大家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有只小老鼠躲在一堵墙的后面,有只猫在墙的前面吃食,小老鼠在哪个位置是安全的呢?(生试着指一指)那么小老鼠的安全活动区域是哪些范围呢?你们能帮助老鼠画出它的安全活动范围吗?动手画在答题纸上。
展示汇报。
那小猫稍微移动了自己的位置,这范围还是安全的吗?看来猫鼠大战又将掀开精彩的一页了。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本节课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大,看在太空中我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呢。(课件出示月食日食现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研究,里面的奥秘会让你喜欢上的。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四
许多人回想起学生时代的数学老师,常常有一个共同特征:表情严肃、特别认真。上课时将题目(特别是难题巧解)一丝不苟地演示给学生看,或者是拎着一沓卷子大步流星地迈进教室,然后威严宣布:“x分钟内独立完成,不许交头接耳、相互讨论。”于是学生立刻埋头演算,然后老师评判。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正在建立,数学教学也正发生着变化。数学课堂再不是单一的从复习旧知、基础训练入手,而常常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入手来导入新课;课堂上,老师不再是通过自己“严肃、认真、精湛的讲演”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常常是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猜一猜,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而且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来源,紧密联系生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关注了数学的过程与方法,拓展了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但对此的看法褒贬不一,认为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好数学,学校要教“真正”的数学;这种做法“降低了数学思维训练的作用”;“生活性、趣味性是增强了‘好玩了’,但数学没有了”;“数学教学卡通化、去数学化了”。我们的文化氛围不太习惯学术争鸣,有的一线教师甚至发出了“课程改革我们应该听谁的”感叹。
一、产生这种分歧的根源。
对一种现象不同的认识必然有深层的根源。原因可能是多方面,有社会的、心理的,更多则是学术观点上的分歧,我认为从根本上讲有两个源头。
1.对数学知识理解和认识上的不同。
任何时期,数学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工作对数学形成一个看法,这在数学家内部往往也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长期以来,数学知识被许多人认为是客观的、确定的、普遍有效的体系。近年来,随着相对论、测不准理论、模糊性科学的发展,以及以后现代知识观从解构科学知识的元叙事出发,试图用对话、理解、协商来消解客观知识,用差异性、复杂性、开放性、不确定性来取代统一性、简单性、封闭性、确定性,倡导相对主义的知识观。更为明确地提出了“数学:确定性的丧失”,提出“数学注定是要探索而不是知道,去追求真理而不是发现真理”,这是对数学教学中重视过程性知识、进行探索活动的有力支持。
数学研究需要演绎证明,但也离不开归纳、实验、猜想。数学的发展正如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学家丹皮尔所总结的:“希腊学者关于演绎几何学的伟大发现,使得亚里士多德在创立逻辑时,过于偏重推理。反之,费兰西斯?培根坚持认为归纳法具有独特无二的重要性。这是一种自然的反动,因为他看到新的实验方法具有远大的前途。穆勒指出,真正的科学方法,应包括归纳与演绎,这样就把亚里士多德的研究与培根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了。”5经典数学被认为是一门演绎的科学,抽象和严谨使数学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证明与推理是经典数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现代数学的发展表明,数学不只是逻辑推理与证明,更需要归纳、猜想、审美直觉、实验、探索。随着现当代数学的发展,数学中的算法与实验愈益显示出威力。在计算机上进行计算和模拟实验已成为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和技术。由于这种研究方法是与传统方法很不相同的,计算机的使用正在改变数学的性质,数学正在由传统的演绎的科学转化为一门实验与演绎并重的科学。
2.数学中“活动”的不同理解。
对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现在一般持赞同意见,但对参与活动的方式却有不同的理解。数学中的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是理念世界的产物,与实践经验无关的科学。在这种观点支配下,则认为数学“活动”只是“智力活动”。从事数学研究、学习数学只要纸和笔加上一个聪明的脑袋。然而,数学中的经验主义、拟经验主义的数学观明确指出了数学发展对“理念世界”和“物理世界”经验的双重依托。数学是抽象的科学,但经过多次抽象,远离经验之源后,如果不回到经验就有退化的危险。许多数学家、数学哲学家都强调数学理性与经验的两个侧面的不可或缺性。人们公认的最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牛顿、高斯、庞卡莱都同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现代数学发展的趋势也表明,只有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分支才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无疑,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实践这样的数学探究活动也是数学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是受现代数学发展内在规律所制约的。
二、对数学“活动”教学的'认识。
关于活动教学的思想源于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据说,他和他的学生喜欢在林荫道上一边散步一边讲学讨论,所以他的学派也被称为逍遥学派。1近代,皮亚杰在其发生认识论中强调内在智力过程起源于活动,前苏联的列维鲁学派继承了皮亚杰重视“活动”的传统,并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拓展,强调:不仅认知起源于外部活动,个体非认知发展也同样源于活动。人类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被改造为内部活动,意识活动是物质生活发展的结果和衍生物。皮亚杰关于儿童认识发展的研究证明了反身抽象是数学概念获得的主要方式,逻辑数学结构不是由客体的物理结构或因果结构派生出来的,而是“一系列不断的反身抽象和一系列连续的自我调节的建构。”在学生能够富有意义的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抽象形式之前,通过“动手操作”对数学对象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学主张教育的内容要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经验和活动密切相连,儿童的经验兴趣决定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倡导以儿童的主体活动的经验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即便是像数学这样的理性学科也不能例外,“因为理性就是实验的智慧……而它的作用又常在经验中受到检验”。活动对个体的影响是广泛的,不只局限于学习方面,学生参与活动对其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参与具有认知性和非认知性双重功能。对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事实上,人不仅可以从参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获得体验,而且可以从活动中产生原动力。只有不断获得新动力,满足人的高度自主、主体的需要的活动,才是最有效、最有价值的活动。强调活动的实践性和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去,实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能动过程,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密切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掌握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和数学建模方法,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操作、讨论、作图、制作模型,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学习数学。正如法国科学院院士g.?cjoquest所说,“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他们不是通过聆听一堂清晰美的讲课来学习数学,而是通过对数学对象作实验而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所有能使学生进入个人活动的方法都应该使用,教师的作用并非只是准备一堂单纯的课,而是要寻找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活动的方法。
三、数学活动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老师信奉“精讲多练”的金律,因为这种教学“效率高”,在知识的再现时会“熟能生巧”、“运用自如”。当然数学学习中活动不是不重视,独立思考、独立做题等“思维活动”一直是首倡的学习方式。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自然在有些人看来,数学学习中的活动就是思维活动,谁解题快、准,谁就能得高分,数学就学得好。数学学习的目的因而简(异)化为能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进而升入一所理想的学校。这是许多学生、教师追求的“目标”(当然也成为相关部门评价的标准)。数学的应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只是一种装饰(如果与考试无关)。数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不过是一个“跳板”,甚至是一种无奈。虽然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学数学很重要,但是多数人只是由于在“知识改革命运”中举足轻重——作为一个筛子决定了一个人的“前程”。这种教学方式(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
20xx年9月7日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博士率领32人数学教育代表团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访问,介绍到美国的数学课堂大多数由学生自己进行活动、探索30-35分钟,甚至更多,老师讲得很少。他们也在反思,这种教学方式是不是效率太低。他们听说,在中国的情形是不是正好相反,基本上都由老师来讲解,问我们这是不是真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中美双方基本的看法是需要“寻找中间地带”。事实上,我们的数学课堂正在(或者说已经)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是不是走过头了?不可否认,这种负面的现象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出现。20xx年6月,作为中加合作研究项目到西部某县城调研,在某小学听数学课,学校领导为了能让数学课“活动起来”,安排了一位“有感染力的语文老师来上数学”,课上老师的“表演”算是出色,以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卡通画来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但就是数学没有了,学生也难“活动”起来。对数学活动回归生活的这种理解必然会出现数学教学卡通化代替数学化的现象,对数学教学产生严重的危害。
让学生从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其实并没走过头,而是折射出大量具体的实践需要我们去探索、总结。一些专家、学者的批评意见并不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封杀活动、探究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提醒人们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而且理论研究常常是超前的,也必须是超前的。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其目的应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形成完满的人格。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言:“不要忘记数学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在过去、现在一直到将来,教数学的教室不可能浮在半空中,而学数学的学生也必然是属于社会的”。因此不该“一味追求现代数学中形式变换的花样”,一般说来,常规的课堂教学重知识的系统性,而通过活动的方式学习则更注重过程、培养兴趣。事实证明,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数学与它有关的现实世界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具体问题情景到抽象化形式化的数学化过程来进行数学的教与学,才能使学生获得充满着关系的、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五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流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2、(课件逐个点击这些物体的面)师小结:教室里视力表、国旗、黑板的面、粉笔盒的`侧面、讲台的侧面、课桌面、电灯开关的面都是长方形的。广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实,何止是教室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无处不在。那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ppt板书课题))研究它们的特征。
(ppt出示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二、在游戏中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1、师:(由现场老师准备一个不透明纸盒,里面装有一些硬纸板做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老师为每一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个纸盒子,里面放有一些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图形。你不用眼睛看,能从中摸出一个长方形吗?每小组的同学轮流试一试。(暂停)。
2、师(出示一个三角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3、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4、师(出示一个梯形):你们为什么不摸出这个图形?(暂停)。
5、师(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图形有四条边,四个叫都是直角,你们为什么不摸出呢?(暂停)。
6、师:(出示一个长方形)那你们摸出的一定是这个图形了,对吗?
6、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活动,你们觉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暂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师布置操作要求:同学们已经初步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但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还需进一步验证。请同学们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ppt出示:下图)。
2、师提问: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你是通过怎样的操作发现的?(暂停)。
3、师归纳长方形边的特征:(课件演示:长方形对折)我们可以将长方形对折,使它的两组对边分别重合,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发现长方形两组对边的长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邻的两条边长度不相等。
4、师提问:再来看看长方形的4个角?这几个角都是什么样的角呢?(暂停)。
5、师归纳长方形角的特点: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长方形有四个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去比一比,发现这四个角都是直角。(ppt图片演示)。
7、师归纳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也有四条边,每条边都相等;也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流程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
1、通过学习,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你们能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特征吗?与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暂停)。
2、师归纳: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的演示:
3、你们说的和屏幕上显示的一样吗?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师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每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都相等。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也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5、师: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通常把………。
第五段:教学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学“想想做做”1。
(注:钉子板改为点子图,由现场老师上课之前给每位同学准备好)。
师:你会在点子图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暂停)。
2、师:你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暂停)。
流程六:教学“想想做做”2。
1、师:大家刚才已经能利用点子图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两幅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拼之前,请同学们先想想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然后再拼。(暂停)。
2、师:同学们已经拼出来的吧,老师也来拼一次,看看和你们拼的是不是一样。(互动工具软件演示拼的过程)(右上图)。
3、师提问:在拼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条边拼在了中间?为什么?自己静静地想一想。(暂停)。
流程七:教学“想想做做”3:
1、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折纸活动。你会把手中的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吗?(暂停)。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折的?
2、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这样子折了以后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暂停)。
3、师小结:将长方形的宽边与长边重合,剪去长比宽多出的长度,那么长边就和宽边一样长了,这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流程八、教学想想做做5:
1、师:刚才我们折出的是怎样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样向别人介绍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暂停)对了,只要告诉别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别人就明白了。现在我们一起动手来量一量。做书上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暂停)。
2、看看你填的结果是否正确,和电脑老师对一对。(暂停)。
流程九:教学“想想做做”6:
师:我们的数学书是什么形状?(暂停)你知道它的长和宽是多少?我们先来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再来量一量,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暂停)。
第六段:全课总结及拓展。
流程十、课堂总结。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特征的?(暂停)同学们,只要你乐于探索,还可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里面更多的奥秘。瞧,老师这里就有许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图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们有兴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创作更有趣的图画。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选做)。
1、师:我们来讨论想想做做第4题,你们先自己独立解决,然后大家来交流。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六
理解相交线、垂线的定义,在具体的情景中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能找到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以及对顶角。
能够通过观察推断等方法准确找到图形中的邻补角、对顶角,能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识图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以及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1、创设情景: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相交线的图形,和同学们探讨自然界中还存在哪些相交线的图形,帮助同学们理解数学和生活的紧密关系。
3、抽象图形:抽象出具体的图形,和同学们一起给出相交线的定义。
5、尝试反馈:在和同学们的探讨中和同学们一起给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
6、在相交线的模型中,如果两条相交线形成的四个角为直角,介绍垂线的定义。
7、进一步研究:在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之间的关系之后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时,讨论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之间的关系,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
引导同学们一起进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七
试卷分为选择题、简答题、解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六个部分,满分150分,其中选择题8题,每题5分,共40分;简答题共5道,每题7分,共35分;解答题1道,10分;论述题1道,15分;案例分析题1道,20分;教学设计题1道,30分。
考试时间共2小时,一般为16:00-18:00,是当天三门考试中的最后一门,考前大家可以吃点零食垫垫肚子。考场时间安排建议大家选择题15分钟;简答题50分钟;解答题10分钟;论述题10分钟;案例分析题10分钟;教学设计25分钟。
前面用时较短的话,尽量将时间留给教学设计,毕竟分值最大,也比较有拿分的把握。
2.学科知识(高等数学+高中数学)。
首先是学科知识,这一块分为高等数学和高中数学两部分。学科知识以大学知识为主,一般初高中知识只有一两道单选题,有些年份简答题也不会出现高中知识。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由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组成。
这些课在大学里面是学过的,教师资格证里面考到的没有期末考试那么难,也不会特别细。我在复习的时候是按照中公科目三这本书一章章来的,先看一节的知识点,然后马上把这一节的“经典真题”给做掉。复习完一个部分再去做相应的牛刀小试。
可以在一旁准备一个笔记本,在复习的时候把一些要记忆的结论记到本子上,例如数学分析里面的等价无穷小、泰勒公式、求导公式、积分公式等。总之就是遇到容易遗忘的结论要记下来。下面是我当时整理的一些比较关键的结论或公式,大家可以在做题的过程中自己进行积累,总结自己认为重要的公式。
数学分析部分。
高等代数部分。
1.等价无穷小。
1.伴随矩阵公式2.泰勒公式。
2.秩的公式。
3.求导公式积分公式。
3.线性相关的充要条件4.级数判别法。
4.施密特正交化。
学科知识的第二部分是高中数学学科知识,这里都是我们高中学过的内容。复习的时候可以把知识点看掉,然后进行刷题。和前面大学知识的复习方法是类似的,主要就是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点。
如果时间够的话,可以把配套试卷里面的有关学科知识的题目都给做一下。时间不够的话,选择题也是必须要做的。发现有不会的再回去翻教材,总的来说就是多做题。
在考场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没有有一个有关学科知识的题目卡住了,那么可以先跳过去做别的。因为后面还有教学设计,所以整个一个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在一道题上花太久可能会导致后面来不及做,考前最好进行一个模拟,了解自己写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大概要多久。
一些很难、偏的知识点不用过度纠结,考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毕竟教师资格证也不是要让我们拿满分才是通过。
3.课程知识与教学知识。
课程知识和教学知识可以结合在一起复习,这块内容其实在大三的学科教学论这门课当中有完整的学习,大家复习起来可以轻松一些。不需要将试卷和教材上的题目一一做过去,也不需要一字一句背教材上的内容,背完科目二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多花点时间,时间不够的同学这块可以略看,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课程知识要求大家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建议大家在考前可以看一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便于熟悉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知识在考试中一般会出现两道简答题,需要用课程知识去解答,例如,“简述数学概念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形式”或者是“简述当前中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乍一看你可能会觉得这些我都没看到过啊,我怎么写的出来,其实不用担心,简答题注重的是答题技巧,并非需要一字不落,所以对于简答题的复习,只需要大致浏览教资书上课程知识以及教学知识的内容,留有印象即可。而答题时,需要注意分点回答,将你能想到的所有方面的内容都写上去,能多拿一分是一分。
教学知识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大致了解即可。在考试中体现为一道论述题与案例分析题,相比较科目二来说是比较容易拿分的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但答题时要注意将教学知识与案例相结合,展示自己的观点。
4.教学设计。
大部分同学对于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与框架应该都并不十分清晰,但只有熟悉这些内容,心里才能有个底。不然,看到陌生的章节,大家肯定容易乱了方寸。在这里,也不建议大家现在十分细致地去研读教材,可以在百度文库里面搜索一下数学教学设计题教材指引、高中数学教材知识体系与框架等,便于快速掌握。
(2)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这句话大家应该是要烂熟于心的。所以在教学设计这道大题中,我们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等肯定要从学生本身出发。比如,我们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使学生……”,而是“学生能够……”。
(3)切忌过度创造教材。
大部分情况下,教学设计题会让大家设计一个“导入新知”的环境,那么我们除了知道导入新知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情境导入”、“复习导入”、“演示导入”等,更要避免创造教材以及改编教材。教材的编写是有层层依据的,以我们目前的水平很难创造或者改编教材,一着不慎,闪光点就容易变成缺点。建议大家,还是多看一些优秀案例。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八
1、初步感受3个数的连加连减,并能计算出得数。
2、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喜欢参加数学计算活动,体验活动的成功感和趣味性。
1、教具:仿真人民币,超市用品若干,捐款箱,人物胸牌,统计格,题卡,小票,红旗,奖品,购物篮,塑料袋6个。
2、学具:仿真人民币,铅笔,操作册。
1、师幼问好,走线。
师:小朋友们中午好!今天教师里来了好多的客人老师,和她们打个招呼吧,好,打过招呼之后呢,就不要看客人老师了,转过来和陈老师做好朋友吧,陈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师:让我们一起先排好队,顺时针方向站在安全通道上,脚尖亲脚跟,安安静静地走去超市吧。
2、线上游戏:快乐大巴。
师:这是一辆开往北京的“快乐大巴”,被我摸过头的小朋友,请你们先上车吧。
师:小朋友,快坐好,我的汽车就要开,嘟嘟嘟、嘟嘟嘟,车上现在有几人?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九
述职报告简而言之就是向上级或下级陈述自己工作的情况。中学数学教师述职报告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中学数学老师述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自己本学期的思想和工作。我不会用华丽的辞语修饰,但它们确能见证我们一学期的工作。陈述如下:
本学期我立足本职,给自己定好位,配合学校领导开展。
教学。
工作。
首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同其他教师一样,尽职尽责,努力完成自己的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在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时,从没有出现一次不按时上交、晚交的情况。课堂教学方面,我尽量做到不因为其他工作而耽误学生的课,耽误孩子的课我会尽可能给孩子补上;我尽全力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我会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课堂上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其次我在教学管理方面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的修订。学期初,配合校领导完善修订了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优秀年级组考核办法。
2.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3.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重视教师自身学习成长。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业务学习,为教师学习提供各种方便和优惠。目的就在于打造一支学习型、理念新、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课堂技艺的提高。为有效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艺,我们组织举办了武训实验中学第一届课堂教学大赛。
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教师座谈会。本学期我们利用利用午间休息的时间,组织了青年教师座谈会、课改年级的座谈会3次、艺体学科的座谈会、六年级教师的座谈会、备课改革座谈会、三备二磨座谈会。
期中后,坚持每周四的课改研讨活动。从桌凳摆放到小组建设到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个方面,推进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课堂特色悄然形成,依据三备二磨的教研模式,组织了骨干团队进行教研。
师带徒。本学期带徒两名:孙景楼和陈婷。定期走进他们的课堂听课指导和为他们上好示范课。帮助他们提高。
二、组织教学检查和考核工作。
认真抓好常规工作的检查工作,做到教学精细化管理。
为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和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加强检查分析的力度,有问题及时整改。教务处严格备课、作业及批改、教案、计划、学习笔记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组织年级组长进行检查,检查后及时。
总结。
并与相关教师交换意见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大对课堂常规的检查。通过组织学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促进了语文课前一首诗、数学口算、英语口语、课前一首歌的落实。
抓读书写字姿势的落实。组织年级组长分组进行不定期的对各班读书写字姿势进行检查,是学生的姿势由督促慢慢形成自觉。
加大对艺体学科的检查与考核。学期初,制定音体美教学计划,加强了过程性管理,加大了检查力度,比如,每天下午的一首歌,由原来的督促检查到现在的听到预备铃响文艺委员自觉前台领歌,学生的自觉行为习惯以养成。体育的古诗韵律操二至六年级学生在大课间已成为我校的一道风景;美术画展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陶冶了美的情操。学期末,音体美各科考核顺利完成。
组织安排了市、县的各类展示、比赛活动。具体有:四六年级学生的现场作文、五年级学生的普通话比赛、三年级学生的绘画、书法比赛、市里的三次书法展示。
三、
组织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事项。
顺利完成新生一年级的入学工作,并建立健全了学籍档案,圆满完成县普教科安排的各项学籍工作,重大活动,如每学期教材的发放、为迎接县督导、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等。
以上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在座的学校领导、年级组长以及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要说声谢谢。谢谢你们的支持。
四、不足与反思。
缺乏创新意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一味求稳,所以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缺乏开拓精神。
1.个别工作的安排的不够具体细致,落实不是很到位。
由于事务繁杂,在个别情况下处理问题可能犯急躁主义,尤其是抓教学这一块,与老师们打交道比较多,有时可能难以控制情绪,态度欠妥,请老师们谅解。
2.学习不够,水平有待提高。
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各项工作都做到:布置-检查-落实、一丝不苟、回首过去我的感受是:一直在奔跑着。我的收获是:团结就是力量。
展望未来,我将一如既往的用心、真心为我的学生和老师们服务2015优秀中学数学教师述职报告范文2015优秀中学数学教师述职报告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们,再次谢谢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新的学年里,我愿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和全体教师一道,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努力使武训实小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以上述职如有不妥,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此致
敬礼!
述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于**年毕业于琼海师范学校,于**年x月分配到xx县xx学校任教至今。于20**年x月函授毕业于xx师范学院。20**年被评为中学数学二级教师,同年被娉为中学数学二级教师。条件符合申请中学数学一级职称。
一、教学简历。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初中数学科的教学任务。**年xx月至**年x月担任初一数学科任老师,**年x月至**年x月担任初二数学科任老师,**年9月至20**年7月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数学科教师,20**年x月至20**年x月担任初二年级数学科教师,20**年x月至今担任初三年级数学科任教师。
二、职业道德方面。
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遵纪守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深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有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工作中,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热爱、关心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始终坚持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任现职以来,一直坚持出全勤。每天坚持早到晚归,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绝对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学生和教师心目中,具有较好的教师形象。
三、教育教学能力及成绩。
任职以来,我要求自己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坚持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落实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边缘”学生;考——不超纲、不离本、考题灵活、开发思维、迅速反馈、及时补漏。在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实施上,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对学生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正视事实,追求“个性差异发展”。
四、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突出落实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学生参与的问题,来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习。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我能够利用电脑网络及现代教学手段开展形式多样课堂活动,将教学内容融于活动中,寓教于乐。在轻松之中锻炼了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在长期想数学教学中,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年获xx县中学数学优质课评比赛三等奖。**年在xx县初中数学科说、作、评评优活动中获说、作课二等奖。20xx年报名参加省教育厅教育教学能力考试获得a级。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地的人文习惯,科学的耐心教育学生。始终坚持做学生的朋友,倾听他们的烦恼与快乐,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常利用放晚修后的时间到教室和宿舍探视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参与班级管理,引导他们讨论结合班级特点制定好班级管理规定。让他们做班级的主人,加强了班集体观念及荣誉感。由于所采用的措施科学有效,所带个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班集体。本人也在20**年被xx县人民政府评为县优秀班主任。并于20**,20**、20**、20**年年度考核中连续被评为优秀。
自首次担任初三教学任务实现太平学校连续四年的中考零的突破开始,每年中考均有多名学生被省重点师范学校和县重点中学录取,成绩喜人。
作为学校教研室主任、学科教研组长,我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亲身接触教师,教材,学生,充分对我校的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并主持进行了全校的教研活动,如:“牵手交流活动”“助教活动”“教研月活动”等教研活动,广泛的发动了我校的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促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已具备申报中学一级教师的资格。不论成功与否,我仍将一如既往,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大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述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于20xx年x月毕业于xxx学院数学教育系,x月参加工作。20xx年x月取得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同年xx月取得中学二级教师资格。自任职以来,担任了两年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并任班主任,四年的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我始终把“爱学生,爱事业”当成自己做为教师的最高境界,更将其做为一名现代教师的最高要求。以满腔的热情在教书育人这片热土上谱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回首这几年的工作经历,收获颇丰,现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上,积极上进,爱国爱党。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不断加强修养,积极参加学校及有关部门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尊重领导,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始终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与时俱进”的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尽职尽则、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热爱学校、关心集体、团结同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人师表。
我认为教师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我坚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初中数学课程标准》,领会课标精神,贯彻新课标运用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并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要求。研究课程改革,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论文评比活动等。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当老师不仅能熟练地驾驭教材,还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教学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千人一面。老师最好能让枯燥、乏味的课业变得生动而有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作业要少一些,多增加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游戏性的作业。使学生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节课就是一次挑战、一节课就是一次收获!”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奉献,因为从中我不断品味着创新的快乐、收获的喜悦。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特别是我现在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唯恐有负家长和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我认真仔细的进行备课,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案进行认真的修改,课后布置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努力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坚持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上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再次,在教学中渗透本班的德育课题教育,充分利用教材中好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教育。
三、在出勤上,惜时如金,以校为家。
我深知没有时间作保证的教学是不能取得好效果的,因此我坚持出满勤出全勤,绝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学生的一分一秒。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我忍耐寂寞,为了备好一堂课,我认真钻研教材好几遍,我翻阅大量书籍。有时,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
我深知自己当教师的处境,我努力搞好教学,苦练教学基本功,业余时间没放弃过自学。时光荏苒,我每天一如往日的穿梭于教室与办公室之间。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在各级组织的考试中,我所教学科的成绩均名列前茅,受到了上级领导、学校和家长的好评。
四、在成绩上,辛勤结硕果,桃李芬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付出终有了回报。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我教过的一名学生今年考入了国家重点大学。在专业工作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xx年教学案例《用课堂知识冲击学生的情感》荣获xxx市中小学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评选三等奖;20xx年中考中获全县中心初中数学学科第八名;20xx年班主任素质大赛中获县级优秀奖;我所讲授的《一次函数》获xxx市优秀示范观摩课;撰写的论文《xxxx》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等等。
总之,任现职以来,自己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模范地带动新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新教师成长。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腔热忱地投入本职工作。我也深深的知道成绩只属于过去,我将继续努力,尽自身的微薄之力,为祖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述职人:xxx。
20xx年x月x日。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十
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十一
中学数学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们制定好相关的课堂说课稿,提升教学的计划性。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中学数学课堂说课稿,欢迎大家浏览。
对数函数(第二课时)是xx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二章第八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本小节涉及对数函数相关知识,分三个课时,这里是第二课时复习巩固对数函数图像及性质,并用此解决三类对数比大小问题,是对已学内容(指数函数、指数比大小、对数函数)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了数学的实用性,为后续学习起到奠定知识基础、渗透方法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2、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即数形结合能力。
2、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探索出方法,有条理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中将在以下2个环节中突出教学重点:
1、利用学生预习后的心得交流,资源共享,互补不足。
2、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掌握及原理的理解。
教学中会在以下3个方面突破教学难点:
1、教师调整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即可。
2、小组合作探索新问题时,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适时用语言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参与讨论的自信。
3、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时间,加快课程进度,增强了直观形象性。
长处:高一学生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已学知识或用过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应用能力及应用意识,对于本节课而言,从知识上说,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刚刚学过,本节课是知识的应用,从数学能力上说,指数比大小问题的解题思想和方法在这可借鉴,另外数形结合能力、小结概括能力、特殊到一般归纳能力已具备一点。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本节课从教学内容上来看,第三类对数比大小是课本以外补充的内容,没有预习心得,让学生在课堂中快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解题思路的构建,有一定的挑战性,从学生能力上来看,探索出方法,有条理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还需加强锻炼,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上还显不足。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方式上,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即可。基于此,本节课遵循此原则重点采用问题探究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从预习交流心得出发,到探索新问题,再到题后的回顾总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说、多分析、多思考、多总结,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观点,加强理解,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打下基础。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省时间,加快课程进度,增强了直观形象性。
1、课件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任务,激发兴趣。
2、温故知新(已填表形式复习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形成知识间的联系和框架建立平台,并为下一步的应用打下基础。
3、预习后心得交流。
1)同底对数比大小。
2)既不同底数,也不同真数的对数比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预习,自己总结方法及此方法适用的题型,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只需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题目表面上升到题目的实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合作探究——同真异底型的对数比大小。
以例3为例,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解题方法,预计两种:一是利用换底公式将此类型转化为同底异真型,利用之前总结的方法解决此问题。二是利用具体对数的大小关系探究出不同底对数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以此来解决此类型比大小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探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也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很好机会,为以后的探究学习积累经验和方法,充分体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另外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即反思,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因此,本题解决后,让学生反思明白,要想利用性质解决问题,关键要做到“脑中有图”,以“形”促“数”。
5、小结。
6、思考题。
以xx高考题为例,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7、作业。
包括两个方面:
1、书写作业。
2、下节课前的预习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例来看,这种通过课本内容预习,而后课堂交流学习成果的方法效果不错,既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自主探究时,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我参与小组讨论,对有能力的小组,在探究出一种方法后,可鼓励完成更多的方法探究,对于能力较弱的小组,可给予适当的提示,使学生都能动起来,课堂都有所收获,增强学生自信。另外,对于学生的总结回答,可能会比较慢,我一定会耐心听,及时鼓励,给予学生微笑和语言的鼓励,效果很好。在小结环节中,对于高一学生自己小结的方法,是我一直的教学尝试,由于只训练了半学期,学生只能达到小结知识的程度,在以后的训练中还会加入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小结内容,使这些数学名词让学生不再觉得抽象,而是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具体的解题工具。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十二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立定跳远技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立定跳远动作技术是体育运动技术中最基本的的动作,是体育课程最为基础的部分之一,主要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发展下肢素质和身体协调性,是初中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体育运动技术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立定跳远技术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熟练完整完成技术动作,对于初学的学生们就比较困难。因此,两脚用力蹬地起跳是立定跳远的重点,也是完成动作技术的核心。难点是腿脚四肢协调用力,关键是身体的协调性。一是根据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既有上肢为主的练习,也有下肢为主的练习,既有发展力量的练习,又有发展灵敏、速度的练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协调的锻炼和发展。二是依据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原则,结合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城市中学初二学生,班级男、女比例相当,40人左右。学生各方面素质较为一般,但也存在着个别差异,男生基础稍好,女生素质普遍较差。且不喜欢运动,所以在练习中需要多鼓励,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班风很好,同学间团结互助,有较强的凝聚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能力。
2、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3、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的,提高学习的信心。
4、区别对待法;按性别差异,按年龄,身高及身体素质差异,分组进行练习进行学习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1、安排值日生整队集合,并报告本班考勤人数并到器材室借出所需器材,皮尺2卷,粉笔数根。
2、老师简单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本节课动作技术前的准备活动,辅助练习,安排见习生。
3、老师带领学生在田径场慢跑两圈热身活动,分散开始做简单的热身操练习,防止课堂中肌肉拉伤。
4、在学习立定跳远前做原地辅助练习,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前后摆动,前摆时,两腿伸直,后摆时,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手尽量往后摆,老师在一旁观摩指出学生错误动作,连续练习20次,以加强记忆,巩固练习后,原地休息1分钟,整队集合,带领学生在沙坑前做起跳后的向前伸腿练习,练习数次,加强记忆。
5、在辅助练习之后,带领学生回到田径场(塑胶跑道)原地进行学习立定跳远动作技术。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十三
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为此,我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几个接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实践活动课。
1.课件展示——“数学乐园”全景图。
2.师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3.用奖“数字之星”的方法激励学生多发言、多动脑。
二、活动。
(一):走迷宫游戏。
1.复习对0~10各数的认识。
(1)说数字:学生说出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的数字0~10,教师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娃娃头。
(2)用数字:引导学生用黑板上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娃娃”说一句话。
(3)找数字:启发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娃娃”,体会数字的重要性,并邀请“数字娃娃”一块儿做游戏。
(4)排数字:启发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给“数字娃娃”排队,点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他学生分别在自己桌面上排数字卡片。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
2.故事引入“走迷宫”活动。
(出示小黑板)教师以一个《小白兔迷路》的故事导入:
3.学生独立走迷宫——帮助小白兔找家。
让四个学生分别在四块小黑板上用不同色的粉笔画不同路线,其他学生在课本上画出小白兔回家的路线。
4.比比谁想得多,进行评价奖励。
5.找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找其中的规律,如,“从1走到2有几种方法?”“从左边的2走到3有几种走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作为课后的作业,鼓励学生合作完成。
三、活动。
(四):起立游戏。
1.报数:请两竖行学生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报数。
2.数数排第几:让每位同学通过数数和思考,对自己在班上的位置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3.起立拍手游戏:教师点到从前(后)数第几位学生,该竖行该生就起立拍一下手,之后让学生练习从左数、从右数,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的方向,并注意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这两个易混的概念。
七、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块儿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不开心?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呢?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就一定会成为生活中的“小小数学家”。
课后总结。
新课程,新教材,构建的是一个开放、充满生机的课堂体系,对此,在执教本课后,我有更深的体会。
一、寓教于乐,玩中学,学中乐。
“
一、二、三……”教室里传来异口同声的数数声。只见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前正朝着离他有一段距离的小筐里投球,讲台下面几十双眼睛都齐刷刷地望着他,眼神里透着几许焦急、几许惊喜,大家都随着投球学生的表现或喜或忧,有的恨不得亲自上台去一试身手。乍看去还真想不到这是数学课堂里的一幕情景呢!
游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游戏当中,通过数一数投进了几个球,比一比谁投进的球多、谁投进的球少,两人相差多少,算算没投进球的个数等环节,在彼此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中,很自然地复习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就这样,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汲取了数学养分,亲身经历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再一次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便于人人参与。
在巩固10以内加减法这一环节中,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了一个“送信”游戏。那么多封“信”,要找到得数与自己信封上数字相同的“信”放进信封,就必须快速地算出每封“信”的得数,有趣的形式把学生们都吸引了过来,学生们比平时计算枯燥单调的口算题时的热情高涨得多,尤其是几个学生为了同一封“信”发生争执时,个个都像“小老师”一样运用所学的知识说服对方,整个课堂顿时“热”了起来,真正达到了人人参与,个个乐于参与的目的。谁说数学课堂就该是“一人讲全班听”的严肃场景?如若将理性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又何愁学生不爱学、不动脑筋呢?让我们“蹲”下来,寓教于乐,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创设出种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十四
2、对外观摩教案中这一项放在标题处,三号宋体加粗居中;日常教案撰写中不需要写-班。
设计意图。
1、可以从教材分析入手,分析作品特点(教育价值)、幼儿年龄特点及二者的结合点,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现阶段教育教学的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选择这个教材的原因,字数不要太多,以100——200个字以内为宜。
2、设计意图在日常教案中可以不写。
活动目标。
围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写,以幼儿为主体。目标应具体、可操作、体现递进,并有针对性。
不要写重复和无效的目标,目标制定应避免空、大的现象。
活动准备。
围绕知识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
活动过程。
1、标号应按照一、(一)、1.(1)的顺序设置。
2、教师设计教学的策略应围绕目标,环节中应避免无效的学习,考虑用什么方式老达成目标。
关注每个环节实现什么目标。
3、理清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每一个大环节下属的小环节应是对大环节的有效分解。
4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层层递进,如:感受——理解——体验。
5、每个大点写明:做什么及用什么方式达到什么目的。
6、不要提只回答是与不是的封闭性的问题。
活动延伸。
1、活动延伸单列,不属于活动过程中。
2、应注明通过什么形式的活动完成。如表演区:尝试多人套圈舞蹈表演。
教资中学数学教案篇十五
《白杨》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作者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在心理描写上则是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感情的波澜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对西部的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新、抚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的训练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精心创设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既积累丰富的语言又感悟高尚的思想感情。
教法上:采用以读促学的方法,利用电教、讨论、合作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解文悟情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型、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深入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画、说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
1、师:在广袤的大西部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板书课题)。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白杨树的资料。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课始通过师生的谈话,激发学生了解白杨树的兴趣,做好学文的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
把课文读通、读顺,画出不理解或不会读的字词。
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什么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阅读。因此本环节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理清文路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因此本环节我是这样设计:
1、默读课文画出直接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
2、把所画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
3、(播放课件)这里常年干旱,经常有沙尘暴出现,风沙一起遮天蔽日,可就在这大戈壁上却有一点新绿,那就是高大挺秀的白杨。再读爸爸的介绍。用“不管…不管…总是…”想像白杨还可能在什么地方生长。
4、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孩子的天真稚气,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四〉、品词析句,体会人物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只是在说白杨吗?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嘴角会露出微笑?找出课文的有关词句加以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服从祖国建设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小结: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从而领悟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五〉、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在解文悟情之后再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领悟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建设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并使这种情感在朗读中得以升华。
〈六〉、总结课文,教育学生。
白杨的精神可贵,边疆建设者们的精神更可贵,他们为建设祖国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七〉、拓展延伸,推荐书目。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诗歌《帐篷》并向学生推荐:矛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
〈八〉、说板书。
板书是文章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因此板书要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板书设计:(略)。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说课稿2。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本篇课文,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因此,我拟定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4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课文重点、难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二、说教法。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表达含蓄,意义深刻。在课文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和人物对话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帮助理解,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在指导朗读时,可分角色朗读,读书时要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如爸爸的神态变化;两个孩子的对话要读出天真和稚气来,要注意哥哥和妹妹的不同个性特点;爸爸说的那段话,因为是对孩子说的,严肃中又不失亲切和循循善诱。本文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朗读一理解一朗读,并结合多媒体等方法教学本课。而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做适当的提示或点评,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体,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的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根据课文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三自然段,主要讲列车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驶,车窗外不时闪过白杨的身影。第二部分从第四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主要讲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第三部分从第十五自然段到第十七自然段,讲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爸爸希望孩子们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课文重点是二、三、四段,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我计划两课时授完本课。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习第一部分内容,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从而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从小要树立个人要服从祖国需要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单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白杨》说课稿3。
《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三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草原这课的重点是体会优美的语言,本课的重点就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讴歌了边疆建设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三是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新、抚摸”等词语;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二、说学情。
学生进入五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已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找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初步有了朗读、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蕴涵的道理还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个别差别,有的放矢,让每名学生在本节课各有所获。
三、说教法。
根据学情我特制定本文教法如下:
1、读书指导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读中学,从读中悟,让学生在读书声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优美文字的熏陶。
2、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多次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自主讨论,汇报自己的收获。
3、直观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出示白杨树图片,直观形象的展示,有且于学生对白杨树特点的理解。
四、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自读自悟法、朗读感悟法、圈点批注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感受风景美与人情美;
(四)总结拓展。
〈一〉谈话激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开课之初,通过谈话的方式,问学生“在广袤的大西部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树,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板书课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白杨树的资料。通过师生的谈话,激发学生了解白杨树的兴趣,做好学文的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因此,教学中首先出示生字。书写上的疑难字“疆”,“陷”。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让学生选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写了什么事?理清文路为下一步的学习埋下伏笔。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这一环节,所以我分了以下几步完成教学任务:
(一)体会白杨树特点。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就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提出主线问题: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并将自己的体会在旁边做上批注。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此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圈画批注”。如:重点词语,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批注可以一两个词即可。
2、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汇报环节,引导学生抓住“高大挺秀,从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重点词语理解白杨树“高大”“笔直”外在特点。进而从这些外在特点体会它“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和坚强执著”内在品质。这样本课的重点也就突破了。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白杨树特点的这段话。通过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出自己对作者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二)体会人物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只是在说白杨吗?爸爸沉思些什么,为什么嘴角会露出微笑?找出课文的有关词句加以体会。
引导学生理解边疆建设者也要有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和坚强执著的品质,这与白杨树的内在品质不谋而合。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边疆的工作者。从而领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这样“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这个难点也突破了。有了上述铺垫,理解了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想到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一定会像小白杨树那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精神,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运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通过写白杨树的品质来赞美边疆建设者,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
孩子写一写“我心中的白杨”,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由读到写,读写结合有利于迁移内化所领悟的写作方法,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8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