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模板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6:43:02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模板21篇)
时间:2023-11-18 16:43:02     小编:书香墨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和成长的回顾,可以提高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在写总结之前,应该明确总结的对象和目的,以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可以为我们写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传承下去,特别是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老西藏精神”,不畏艰苦、努力奋斗,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使命意识,做脱贫攻坚的坚定实践者。过去,“老西藏”们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战胜了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敌人。

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政治历练的“试金石”,强化为民之志,铸就铁肩担当;

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实践锻炼的“主战场”,内强服务才干,擦亮脱贫成色。锻造过硬本领,做脱贫攻坚的坚强破冰者。

还要提升“特别能创业”的巧干本领,敢于“打破砂锅”找症结、探贫因,大胆创新开妙方、治穷根,以四两拔千斤之巧力破难题,让“老西藏”精神在扶贫实践中开出绚丽之花。

强化矢志奋斗,做脱贫攻坚的坚实站岗者。“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发扬“老西藏”精神,虽胜利在望,但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持续铆足冲锋之劲,克制松懈心态,用“特别能忍耐”之坚韧做好挂点帮扶、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不达目标决不收兵。脱贫攻坚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党员干部要自觉以“老西藏”精神为魂,以实干为墨,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将“巩固成效,防止返贫”这篇文章写扎实写深厚,特别是要将“上篇”脱贫攻坚与“下篇”乡村振兴衔接好,着力整治民生领域“微腐败”、“踢”走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绊脚石”,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稳步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切实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站好“守护岗”。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同西藏自治区的协调配合。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涉藏州县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同时对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涉藏工作作出部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审时度势、把握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完整理解、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刻认识这一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纲和魂,各项工作都要以此为指针和标尺,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要准确把握西藏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多解决影响长治久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对会议确定的任务部署逐条逐项细化分解,把战略部署变为具体工作安排。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密切协调配合,搞好督促检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宣讲活动,使会议精神深入人心。

“特别能忍耐”才能厚积薄发。自古圣贤皆寂寞,共产党人要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心态来应对一切困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要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与耐心坚守岗位,奋发图强,勇于向一切束缚发展的障碍挑战,勇于向传统的思维定势挑战。

一切为了群众,就得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应对所有的不顺心、不顺眼、不顺手,杜绝一切态度生硬,慵懒迟钝,甚至有意刁难办事群众的不良作风。到群众中去,就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百姓的幸福,就要敢于面对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满腔热忱地去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民群众服务。

“特别能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力量,团结出干部、团结出效益。共产党员要自觉做到维护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做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将党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苦,问群众寒、解群众难,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党的威信和作用,真正在群众心中树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之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特别能奉献”才能取信于民。奉献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本质特征。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奉献中满足他人,在奉献中提升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也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有了奉献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缺少奉献精神,就会缺少为群众服务的观念,甚至办事不公,与民争利,斤斤计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我个人理解和体会,“老西藏”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中央领导肯定的“六个特别”,主要是能用实际行动体现和实践了下列五个方面的精神。

1、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这是“老西藏精神”的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老西藏”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在藏工作的部队将士和地方各族工作人员,热烈响应中央号召,多数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并视为神圣使命,正如“老西藏”的代表之一、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说:“党组织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需要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

1959年3月直接指挥过拉萨平叛的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同志,一进藏就表示了要“把老骨头埋在西藏”的决心。他曾豪情满怀地赋诗一首,题为《贺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

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为了西藏工作的需要,“老西藏”们都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短的十几年,长的几十年。大家都毫无怨言。许多“老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0多名同志牺牲在西藏的工作岗位上。

2、“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西藏”们顶风冒雪、忍饥挨饿,靠双脚走路,征服了雪山、冰河、险滩、沼泽、草地、荒漠,完成了号称“第二次长征”的路途3000多公里的进军西藏的任务。

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精神,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总长3400多公里的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有3000多名战士长眠在筑路工地上。

1962年,在震惊中外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我驻藏戍边指战员们又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老西藏”们就是用这种英勇无畏、吃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

3、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

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对西藏工作有着长远的特殊重要意义。当时西南局主要领导邓小平同志对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工作也多次指出:“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之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更特别强调:“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

1951年5月23日,即《十七条协议》签定的当天下午,毛主席就特别叮嘱张国华等同志说:“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毛主席的这一历史性嘱咐,强调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在西藏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历任西藏党、政、军主要领导以及各级领导,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他们在各级都直接做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都是执行政策的表率、遵守纪律的模范。有的同志甚至因此而献出了生命,但却换来了群众的更大信任。

4、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老西藏”们在战斗和工作中,善于把中央交给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与西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求真务实的精神相结合;把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把敢干与会干相结合。

当年西南局领导之一的刘伯承同志题词指示:“精细研究藏族同胞物质的思想的具体生活情况,切实执行共同纲领民族政策”。十八军为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根据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详细具体地了解了西藏的地形、道路、气候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情况,编写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与藏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化,从而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5、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

“老西藏”们为适应工作需要,许多人长期努力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成为干部革命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典范,甚至成为专家型的西藏工作者。如早期进藏的牙含章同志,长期注意积累资料,潜心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等,著有《班禅额尔德尼传》等权威著作,成为著名的藏学专家。我所熟悉的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李佐民同志,在西藏工作过28年,他刻苦自学藏语、英语,曾出色地为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张国华、谭冠三等领导做过翻译。《中国西藏》杂志原总编辑廖东凡同志,北大毕业后主动去西藏工作了24年,长期深入基层,密切联系藏族群众,成为著作颇丰的西藏民俗专家。

今天,“老西藏精神”从高原跋山涉水,来到“小雪花”们身边,给孩子们带来一场精神洗礼。

讲堂上,长期驻守西藏边防的解放军叔叔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感人的英雄事迹,为“小雪花”们讲述了边防军人投身边防事业,敢于牺牲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也正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一腔热血,永不言退的铮铮铁骨,才筑起了伟大祖国固若金汤的边防钢铁长城。

当听到解放军叔叔诉说道:“战士们因为很少吃到蔬菜,手脚脱皮、指甲脱落、嘴唇开裂是家常便饭,有的战士病倒了,有的战士因为执行任务而牺牲了,但从来也没有人退缩过,更没有过逃兵!”孩子们个个露出钦佩的眼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在军人叔叔的领读下,小雪花们用整齐而宏亮的声音表达着自己对“老西藏精神”的崇敬之情,都打算把今天收获到的“红色力量”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强大动力。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

“老西藏精神”在岁月的变迁中得到不断继承和发展。18军进藏、筑路和生产任务的胜利完成,孕育了“老西藏精神”,驻藏部队在平叛斗争、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展了“老西藏精神”,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思想阵地的激烈交锋,升华了“老西藏精神”。“老西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与西藏革命建设特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深深地向往着西藏,因为在我眼里西藏就像天堂一样美好,是一块美好的净地,那里有着蔚蓝的天空,神圣的布达拉宫,虔诚的朝圣者,随处都是风景,我企盼着将自己的脚步踏上西藏。在听了马文清副检察长“热血铸青春永不悔,雪域高原铸检魂”的讲座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西藏工作的检察干警就像绽放在雪域的格桑花,顽强不屈,面对着艰苦的生存环境及种种挑战,永不言弃。他们为检察事业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安定,他们为检察事业放弃了家庭的责任与温馨,他们将自己的一生留在了那贫瘠的土地上。他们愧对父母、愧对妻儿、他们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检察事业,他们无愧的是人民。他们不仅仅做着检察官的工作,他们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自给自足,帮助藏民生产生活,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挥洒了自己的青春热血。我们处于如此优渥的环境中,有什么理由安于稳定的混日子。

“老西藏精神”已经超越了地域和年代的局限,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科学精辟的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融合发展了我党的光荣传统,充分体现了核心价值观。检察干部们发扬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好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使“老西藏精神”愈益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的辉煌,见证了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检察人的理想、追求和不懈奋斗,也铸就了检察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检察精神和职业操守。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责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民检察事业也正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青年要有“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意识。理想信念是灯塔,是指引我们奋勇前进、永不停步的精神动力,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作为一名司法法警,也应该发展“老西藏精神”,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清楚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的职务,坚定信仰追求,树立负责的人生观、奉献价值观和敬畏的权力观,不比工作条件,不比物质待遇吗,而比工作效率、比执法水平、比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努力实现个人成长和检察工作的双赢。

白驹此去无多路,岁月无痕快著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历经风雨,薪火相传,日益充满生机与活力。承载光荣信仰与历史使命的青年干警,一定会接过历史的火炬,大力弘扬检察优良传统,传承好检察职业,为公平、公正、清正、廉洁的检察事业奋斗终生,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未来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时隔五年,两次出席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都提到同一种精神——“老西藏精神”。

何谓“老西藏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三组关键词,再次注解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中,给“老西藏精神”注入新时代的精气神,以“精神”为支柱,架起为民桥梁。

以“吃苦”为财富,磨练为民本领。西藏的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因其海拔高、气温低等特定条件,“缺氧”常常会让人“寸步难行”。“吃苦”亦指遭受痛苦,经受艰苦。强忍肝痛带领兰考人民治风沙的焦裕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辛勤耕耘三十载,万亩林场献国家”的杨善洲,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青春奉献在基层的黄文秀同志等都是不怕吃苦的典范。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吃苦当做一种财富,磨练为民本领,在磨难中历练成长,在烈火中淬火成钢,要善于吃苦、勇于吃苦、乐于吃苦。“苦尽甘来,只有一番甜味”是再通俗不过的道理,即使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足,也要把“吃苦”精神贯穿始终,主动到工作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接几次“烫手的山芋”。

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把党的理想信念装入心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解决好自身的理想、信念、党性、人品、官德等根本问题,以理论上的成熟保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始终做到方向“明”、政治“硬”、头脑“清”。

《续刻荡寇志序》曰:“吾不知其一介不忘初心,至老而弥坚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以三组关键词,再次为“老而弥坚”的“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赓续强大精神动力,号召广大干部团结一心、携手奋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绘就理想信念的厚重底色,共同奏响西藏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

要不断浇铸缺氧不缺“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的精神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老西藏精神”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干群血肉相连、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回望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近70年历史,苍茫的雪域高原迎来一批批各行业的“雄鹰”,他们带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矢志奋斗的崇高信念,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西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70年风雨兼程,西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老西藏精神”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它深深扎根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中,在砥砺奋进中共同汇聚起磅礴力量,于不断传承中浇铸雪域高原新时代的“精神高地”。

要勇于直面艰苦不怕“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的吃苦受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西藏地区条件极为艰苦、工作异常辛苦、生活格外清苦,没有不畏困难的强大勇气,和勇于吃苦的坚强毅力,是不敢也不会迎接挑战的。广大援藏干部始终把藏区人民福祉放在心头,在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深耕改造拉萨河畔的荆棘林、沙石滩开荒种地,广泛深入农村、学校送医疗、送教育,以见证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日日夜夜,同藏区人民一起挥洒汗水,开创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条公路、第一座电站、第一座桥梁、第一个邮局等200多个“第一”,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以枝叶关情的党员本色,切实为藏区各项事业发展解难题、干实事。

要开拓进取让海拔高“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的境界更高。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一代代“老西藏”们舍弃常人所拥有、放弃常人所享受,扎根高原,矢志奋斗,将全部的激情与热忱洒向迢迢天路。如今,西藏地区经济增速连续七年居全国前三,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全面落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9.7%。站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必须”阐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并再次以“老西藏精神”鼓舞关心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不但让精神高地耸立世界屋脊,更激励着300多万高原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惧“生命禁区”、攀登“巍巍高峰”,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高歌猛进。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全面部署新时代西藏工作,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

我已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西藏工作的重大任务。以后我要进一步把握工作方向,始终把“十个必须”作为日常工作的指针和标尺,尽自己所能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第一,要准确把握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加注重加强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

第二,要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重要要求,从增进“五个认同”的高度,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三,要准确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西藏夯实全面小康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要准确把握“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这个重大论断,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红线,共同巩固好生态安全屏障。

本人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1、“老西藏精神”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其后几代驻藏部队官兵和地方各族干部,在世所罕见的特殊、艰苦环境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逐步创造了“老西藏精神”。又不断以“老西藏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年西藏环境艰苦、情况复杂,工作困难重重。在政治方面,外有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侵略和干涉,内有民族分裂势力的捣乱和破坏,斗争尖锐。在自然环境方面,号称世界屋脊,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供应匮乏。在社会基础方面,民族隔阂严重,风俗习惯特殊等。

“老西藏”们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密切联系和依靠西藏人民,英勇奋战,排除万难,完成了解放西藏、巩固国防、平叛改革、建立自治区、开展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改革开放等任务,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保证和推进了西藏的稳定与发展。

2、“老西藏精神”是几代中央领导精心培育、大力倡导的结果。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后,就开始筹划解放西藏的问题,逐步作出重大决策,进行周密部署。毛泽东指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进军及经营西藏是我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进藏对个人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好处很多,是好共产党员就要举手去”。邓小平同志为进藏人员题词鼓励:“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于1990年7月在西藏视察工作时,专门为边防部队题词鼓励,号召发扬“老西藏精神”。江泽民、吴邦国等中央领导同志还把这一精神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六条。

胡锦涛同志于上世纪80年代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期间,以身作则,带头实践“老西藏精神”。到中央工作后,于2009年3月9日下午,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西藏各族干部将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把西藏的事情办得更好,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号召: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弘扬“老西藏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011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率团赴西藏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几次发表重要讲话,都提及“老西藏精神”。他说:“长期以来,在西藏工作的同志们和西藏各族群众心心相印,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不畏艰难、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批批援藏干部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届中央领导的倡导和教育,是对“老西藏精神”的充分肯定与褒奖,有力引导、推动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延续与弘扬。

十八军进军西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那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胜利。老西藏们用生命在完成进军西藏的使命,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千难万险,硬是把红旗插在世界屋脊!

那是一次艰难的行程,那是可以永远激励这个时代和国人的伟大精神。“背着公路”进西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是在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修出天路,一条条天路,那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啊,那是幸福的道路,引领着那里的同胞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曾经有幸拜访过洗衣歌的编导李俊琛前辈,前辈告诉我:她随18军进藏的时候,才15岁,而整个文工团都很年轻。15岁,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走向西藏的路上。部队经常面临翻雪山,趟冰河,高寒缺氧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冬天睡雪山,睡冰河,下雪了,砸倒了帐篷,就只能睡在雪窝里。

早上起床,鞋都是冻到冰上的,必须要想办法刨出来。夏天虽然有美景,有野果可以充饥,但是蚊子多的难以想象,还要面对泥石流,塌方,阴雨各种自然灾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遭遇蝗虫无情的袭扰。长期吃不饱,穿不暖,因为高寒缺氧,水都烧不开,常年吃生饭。

十八军进军西藏,经过4000米以上的雪山14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2座。川藏线两千多公里,牺牲了官兵3000多人,藏汉民工1000多人,平均1公里牺牲2人。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土石方2930多平方公里,终于在1954年修通闻名遐迩的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和全长2100公里的青藏公路。

十八军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点一点把川藏公路铺到了拉萨,可怕的不是爬雪山,还有雪地宿营。在雪山上宿营,经常是第二天起床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吹了起床号,大家才从雪堆里爬出来,清点人数时,经常是少人,找到战士夜里睡觉的地方,才发现已经冻死在雪下面。有些战士扛着炮,拿着枪,托着这些武器的手都冻坏了。下山后都要截肢。

聆听着前辈的诉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人们一直都在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而老西藏精神,是只有真正能扎根在西藏的人,才明白其中饱含的意义。那绝不是苦,绝不是累可以形容的。

而仅仅是一座怒江大桥,真正的是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由于要在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上修建,所以这艰巨的任务,普通的建桥施工队无法完成,因此由当时在这里的解放军负责建桥任务。士兵从山底上放下几十米长的绳索,在石崖上挂起密密麻麻绳索搭成的软梯,在石崖的半腰上悬挂打炮眼。悬崖峭壁打眼放炮,石块塌方危险极大,每响一炮,几乎都有人受伤,施工条件异常艰难危险,伤亡很大,这座桥是战士的血肉凝固成的大桥。

其中有一位战士在施工时不小心掉进了修建的桥墩里,大家想尽一切办法都没将其救出,只得含泪继续修筑,怒江大桥完成后,某排全排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排长一人,排长悲痛万分,纵身跳进在怒江,追随战士们去了。

如今怒江大桥依然在流淌,而它的前世今生带着烈士的悲壮一起传说,它的滔滔江水负重着那么多生命的血和魂,在岁月的流转中形成了傲视天地的威严。生命,青春,壮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信仰,而所有为信仰献身的勇士都将永垂不朽!精神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是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形成战斗热情的。

李俊琛前辈告诉我,当她走到拉萨的时候已经19岁,到了拉萨,就感觉到了天边,眼前的一切都那么陌生。西藏是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十八军党委提出:全军同志要吃大苦,耐大劳,像当年红军一样战胜任何困难,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我们爬也爬到西藏去,要用死在西藏,埋在西藏的气概完成党交给的解放西藏的任务。

但是前辈说:她们最开始到拉萨,因为反动派的宣传,最初藏族同胞对解放军是恐惧的,为了与藏族同胞沟通,文工团抽空演出,敲锣打鼓招引群众,可是大家都不敢来看,最初只有几个小孩偷偷来看,孩子们一来,妈妈们就来了,慢慢的村里人都来了。

文工团唱藏族歌,跳藏族舞,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修路的意义,还帮忙解决藏族同胞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生活中的困难。渐渐的藏族群众打消了恐惧,她们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部队,很快,藏族群众和解放军成为了一家人。

我问前辈:“您吃了那么多苦,那您后悔走到西藏吗”?前辈坚定的告诉我:“终生无悔!如果在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去西藏,我的一切都是西藏带给我的。我的成功离不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离不开那段时光的磨练。成功了也是十八军的成功,也是党在西藏政策的成功,也是藏族人民的成功”。

这就是老西藏的情怀,见证过十八军走向西藏的艰难,经历过伤痛和岁月的摧残,亲历过那片土地所有的大事件,发展,改革,变迁,以及深重的历史,一代代老西藏们用生命,用青春,用热血缔造老西藏精神,并让老西藏精神闪闪发光。

张国华司令员曾说:"毛主席让我们守西藏,要走你们走,我死也死在这里!"如此坚如磐石的立场,塑造了十八军无所畏惧的军魂,赢得了属于十八军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藏族同胞,用英勇无畏,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排除各种困难,战胜着各种敌人。西藏的土地上,老西藏精神不朽!

而新时代的西藏军人,有血性,有担当!发扬老西藏精神,戎边卫国建新功的优良传统,长期坚守西藏期间,表现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出生入死的奉献早已在雪域高原形成了共鸣。无论是牺牲在巡逻路上的最高级别年仅49岁的将军首长张贵荣,还是倒在巡逻路上年仅19岁的普通士兵,都在用生命诠释着老西藏精神,传承着老西藏精神!

那么多扎根西藏的人,以老西藏精神为鞭策,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生死置之度外。而把民族团结,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许多老西藏们更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如谭冠三将军一进西藏就满怀豪情的说:“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特别能忍耐”才能厚积薄发。自古圣贤皆寂寞,共产党人要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心态来应对一切困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要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与耐心坚守岗位,奋发图强,勇于向一切束缚发展的障碍挑战,勇于向传统的思维定势挑战。

一切为了群众,就得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应对所有的不顺心、不顺眼、不顺手,杜绝一切态度生硬,慵懒迟钝,甚至有意刁难办事群众的不良作风。到群众中去,就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百姓的幸福,就要敢于面对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满腔热忱地去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民群众服务。

“特别能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力量,团结出干部、团结出效益。共产党员要自觉做到维护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做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将党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苦,问群众寒、解群众难,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党的威信和作用,真正在群众心中树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之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特别能奉献”才能取信于民。奉献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本质特征。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奉献中满足他人,在奉献中提升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也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有了奉献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缺少奉献精神,就会缺少为群众服务的观念,甚至办事不公,与民争利,斤斤计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丹桂飘香,菊花闹艳的年月,心怀无限憧憬的我幸福地踏上了三尺讲台。秋日的阳光无私地散落凡间,透过枝蔓折射出光影琉璃的新世界。风动影随,追逐着秋实中学的风尚,同时内心窃喜,哪怕只有一笔,只要它属于我,我便甘愿融化在这纯净中,随风留香。慕名地前往只因他的芬芳;虔诚地祈盼只为他的欣赏;欢愉地奔赴只因他的同往;执着地坚守只为他的厚望。她就是优秀的中共党员,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丁勇慧同志。

翻阅无数有关她的资料,历在眼前的是分量十足的头衔和荣誉: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副主委、民革省委常委职务。先后荣获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50多个。但身为她旗下的教师,我对此却知晓寥寥。这并非因我的无知,而因丁校长为人的低调和视荣誉为草芥的胸怀。然而,众为人知的是,近三年,秋实中学已有73名教师成长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有30名教师被聘为中考命题员,十二人分别获得全国十佳教师、全国百名名师等荣誉称号。这些都是来自丁校长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领导。不负厚望,自2001年以来,我校中考各项升学率荣居全市榜首。此外秋实中学已实现了“国际合作育英才”的办学目标,已有30余名学生享受全额奖学金在新加坡留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丁校长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共产党人,作为一名有着近二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她一直以来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这正是我们新时期入党积极分子所需要学习和传承的。面对种种殊荣,丁勇慧校长淡定谦虚,把荣誉留给了每一位秋实人,而她则默默承担着一切责任。对于一个共产党人来说,责任是一种奉献,一种使命。

春华秋实,轮回四载,岁月更替的是过往的疲倦,内心沉积的却是永不消失的感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恪守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永远保持党员先进性。我将积极努力地完成党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努力增强教学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校党总支于近期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会上,学校党总支书记首先传达了区党委、市委及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指示精神,并领学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科学把握了当前西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未来发展绘制了宏图,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把会议精神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研讨,要认认真真学习、反反复复思考,深刻理解、准确掌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结合工作实际把握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和魂,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十个必须”工作要求,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增强能力、锤炼作风,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今后一定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二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全面部署新时代西藏工作,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

我已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西藏工作的重大任务。以后我要进一步把握工作方向,始终把“十个必须”作为日常工作的指针和标尺,尽自己所能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第一,要准确把握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加注重加强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

第二,要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重要要求,从增进“五个认同”的高度,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三,要准确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西藏夯实全面小康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要准确把握“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这个重大论断,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红线,共同巩固好生态安全屏障。

本人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未来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时隔五年,两次出席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都提到同一种精神——“老西藏精神”。

何谓“老西藏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三组关键词,再次注解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中,给“老西藏精神”注入新时代的精气神,以“精神”为支柱,架起为民桥梁。

以“吃苦”为财富,磨练为民本领。西藏的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因其海拔高、气温低等特定条件,“缺氧”常常会让人“寸步难行”。“吃苦”亦指遭受痛苦,经受艰苦。强忍肝痛带领兰考人民治风沙的焦裕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辛勤耕耘三十载,万亩林场献国家”的杨善洲,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青春奉献在基层的黄文秀同志等都是不怕吃苦的典范。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吃苦当做一种财富,磨练为民本领,在磨难中历练成长,在烈火中淬火成钢,要善于吃苦、勇于吃苦、乐于吃苦。“苦尽甘来,只有一番甜味”是再通俗不过的道理,即使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足,也要把“吃苦”精神贯穿始终,主动到工作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接几次“烫手的山芋”。

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把党的理想信念装入心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解决好自身的理想、信念、党性、人品、官德等根本问题,以理论上的成熟保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始终做到方向“明”、政治“硬”、头脑“清”。

在丹桂飘香,菊花闹艳的年月,心怀无限憧憬的我幸福地踏上了三尺讲台。秋日的阳光无私地散落凡间,透过枝蔓折射出光影琉璃的新世界。风动影随,追逐着秋实中学的风尚,同时内心窃喜,哪怕只有一笔,只要它属于我,我便甘愿融化在这纯净中,随风留香。慕名地前往只因他的芬芳;虔诚地祈盼只为他的欣赏;欢愉地奔赴只因他的同往;执着地坚守只为他的厚望。她就是优秀的中共党员,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丁勇慧同志。

翻阅无数有关她的资料,历在眼前的是分量十足的头衔和荣誉: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副主委、民革省委常委职务。先后荣获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50多个。但身为她旗下的教师,我对此却知晓寥寥。这并非因我的无知,而因丁校长为人的低调和视荣誉为草芥的胸怀。然而,众为人知的是,近三年,秋实中学已有73名教师成长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有30名教师被聘为中考命题员,十二人分别获得全国十佳教师、全国百名名师等荣誉称号。这些都是来自丁校长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领导。不负厚望,自2001年以来,我校中考各项升学率荣居全市榜首。此外秋实中学已实现了“国际合作育英才”的办学目标,已有30余名学生享受全额奖学金在新加坡留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丁校长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共产党人,作为一名有着近二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她一直以来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这正是我们新时期入党积极分子所需要学习和传承的。面对种种殊荣,丁勇慧校长淡定谦虚,把荣誉留给了每一位秋实人,而她则默默承担着一切责任。对于一个共产党人来说,责任是一种奉献,一种使命。

春华秋实,轮回四载,岁月更替的是过往的疲倦,内心沉积的却是永不消失的感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恪守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永远保持党员先进性。我将积极努力地完成党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努力增强教学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十八军进军西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那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胜利。老西藏们用生命在完成进军西藏的使命,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千难万险,硬是把红旗插在世界屋脊!

那是一次艰难的行程,那是可以永远激励这个时代和国人的伟大精神。“背着公路”进西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是在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修出天路,一条条天路,那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啊,那是幸福的道路,引领着那里的同胞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曾经有幸拜访过洗衣歌的编导李俊琛前辈,前辈告诉我:她随18军进藏的时候,才15岁,而整个文工团都很年轻。15岁,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走向西藏的路上。部队经常面临翻雪山,趟冰河,高寒缺氧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冬天睡雪山,睡冰河,下雪了,砸倒了帐篷,就只能睡在雪窝里。

早上起床,鞋都是冻到冰上的,必须要想办法刨出来。夏天虽然有美景,有野果可以充饥,但是蚊子多的难以想象,还要面对泥石流,塌方,阴雨各种自然灾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遭遇蝗虫无情的袭扰。长期吃不饱,穿不暖,因为高寒缺氧,水都烧不开,常年吃生饭。

十八军进军西藏,经过4000米以上的雪山14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2座。川藏线两千多公里,牺牲了官兵3000多人,藏汉民工1000多人,平均1公里牺牲2人。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土石方2930多平方公里,终于在1954年修通闻名遐迩的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和全长2100公里的青藏公路。

十八军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点一点把川藏公路铺到了拉萨,可怕的不是爬雪山,还有雪地宿营。在雪山上宿营,经常是第二天起床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吹了起床号,大家才从雪堆里爬出来,清点人数时,经常是少人,找到战士夜里睡觉的地方,才发现已经冻死在雪下面。有些战士扛着炮,拿着枪,托着这些武器的手都冻坏了。下山后都要截肢。

聆听着前辈的诉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人们一直都在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而老西藏精神,是只有真正能扎根在西藏的人,才明白其中饱含的意义。那绝不是苦,绝不是累可以形容的。

而仅仅是一座怒江大桥,真正的是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由于要在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上修建,所以这艰巨的任务,普通的建桥施工队无法完成,因此由当时在这里的解放军负责建桥任务。士兵从山底上放下几十米长的绳索,在石崖上挂起密密麻麻绳索搭成的软梯,在石崖的半腰上悬挂打炮眼。悬崖峭壁打眼放炮,石块塌方危险极大,每响一炮,几乎都有人受伤,施工条件异常艰难危险,伤亡很大,这座桥是战士的血肉凝固成的大桥。

其中有一位战士在施工时不小心掉进了修建的桥墩里,大家想尽一切办法都没将其救出,只得含泪继续修筑,怒江大桥完成后,某排全排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排长一人,排长悲痛万分,纵身跳进在怒江,追随战士们去了。

如今怒江大桥依然在流淌,而它的前世今生带着烈士的悲壮一起传说,它的滔滔江水负重着那么多生命的血和魂,在岁月的流转中形成了傲视天地的威严。生命,青春,壮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信仰,而所有为信仰献身的勇士都将永垂不朽!精神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是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形成战斗热情的。

李俊琛前辈告诉我,当她走到拉萨的时候已经19岁,到了拉萨,就感觉到了天边,眼前的一切都那么陌生。西藏是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十八军党委提出:全军同志要吃大苦,耐大劳,像当年红军一样战胜任何困难,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我们爬也爬到西藏去,要用死在西藏,埋在西藏的气概完成党交给的解放西藏的任务。

但是前辈说:她们最开始到拉萨,因为反动派的宣传,最初藏族同胞对解放军是恐惧的,为了与藏族同胞沟通,文工团抽空演出,敲锣打鼓招引群众,可是大家都不敢来看,最初只有几个小孩偷偷来看,孩子们一来,妈妈们就来了,慢慢的村里人都来了。

文工团唱藏族歌,跳藏族舞,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修路的意义,还帮忙解决藏族同胞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生活中的困难。渐渐的藏族群众打消了恐惧,她们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部队,很快,藏族群众和解放军成为了一家人。

我问前辈:“您吃了那么多苦,那您后悔走到西藏吗”?前辈坚定的告诉我:“终生无悔!如果在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去西藏,我的一切都是西藏带给我的。我的成功离不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离不开那段时光的磨练。成功了也是十八军的成功,也是党在西藏政策的成功,也是藏族人民的成功”。

这就是老西藏的情怀,见证过十八军走向西藏的艰难,经历过伤痛和岁月的摧残,亲历过那片土地所有的大事件,发展,改革,变迁,以及深重的历史,一代代老西藏们用生命,用青春,用热血缔造老西藏精神,并让老西藏精神闪闪发光。

张国华司令员曾说:"毛主席让我们守西藏,要走你们走,我死也死在这里!"如此坚如磐石的立场,塑造了十八军无所畏惧的军魂,赢得了属于十八军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藏族同胞,用英勇无畏,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排除各种困难,战胜着各种敌人。西藏的土地上,老西藏精神不朽!

而新时代的西藏军人,有血性,有担当!发扬老西藏精神,戎边卫国建新功的优良传统,长期坚守西藏期间,表现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出生入死的奉献早已在雪域高原形成了共鸣。无论是牺牲在巡逻路上的最高级别年仅49岁的将军首长张贵荣,还是倒在巡逻路上年仅19岁的普通士兵,都在用生命诠释着老西藏精神,传承着老西藏精神!

那么多扎根西藏的人,以老西藏精神为鞭策,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生死置之度外。而把民族团结,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许多老西藏们更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如谭冠三将军一进西藏就满怀豪情的说:“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校党总支于近期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会上,学校党总支书记首先传达了区党委、市委及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指示精神,并领学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科学把握了当前西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未来发展绘制了宏图,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把会议精神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研讨,要认认真真学习、反反复复思考,深刻理解、准确掌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结合工作实际把握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和魂,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十个必须”工作要求,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增强能力、锤炼作风,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今后一定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三

老西藏文工团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是中国西藏地区最具影响力和历史悠久的文艺团体之一。该团由一批热爱艺术、有着良好素质的年轻人组成,他们以表演艺术为媒介,传承和推广西藏民族文化,与全国观众分享西藏的历史、民俗和美丽。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老西藏文工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表演中,更贯穿于他们的一言一行之间,成为当代文艺团体的楷模。

第二段:忠于艺术,传承西藏文化(200字)。

老西藏文工团的成员从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意识到,艺术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他们全心投入到西藏传统艺术的学习与弘扬中,对西藏各地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以保护和传承这段独特的人文历史。不论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舞蹈、音乐还是手工艺品制作,老西藏文工团的演员都以真挚的情感向观众展示了西藏的绚丽多彩和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用心灵与艺术相融合,将西藏的风情与美丽带给了万千观众。

第三段:传递和平与和谐的理念(200字)。

老西藏文工团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深刻领会到和平与和谐的重要性,他们的演出不仅表达了对家乡和西藏地区的热爱,更传递了一种对和平的渴望。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与情感的表达,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带给了观众。无论是战争的场景还是家庭的温馨,老西藏文工团用舞台艺术唤起了人们对和平、和谐的思考与追求。他们的表演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调动。

第四段:团结合作,追求卓越(200字)。

团结合作是老西藏文工团宝贵的精神财富。成员们不仅在艺术实践中互相扶持、相互鼓励,也在生活中形成了紧密的友谊。他们深知只有相互信任、携手合作,才能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作品。在排练和演出中,每个人都以高度的专业精神对待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尊重和欣赏其他成员的表演。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帮助老西藏文工团一次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西藏乃至整个国家文艺界的瑰宝。

第五段:传承与创新,保持活力(200字)。

老西藏文工团在传承西藏艺术的同时,也注重推陈出新,积极进行创新尝试。他们借助现代舞台技术手段,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手法结合,使得他们的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现代感。团员们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追求表演艺术的卓越,力求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老西藏文工团以这种创新的精神,保持了自己的活力和影响力,成为西藏文化的标志性代表。

总结:

老西藏文工团的精神不仅是表演艺术的卓越,更是对艺术忠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和平与和谐的呼唤以及对团结合作与创新的追求。他们通过舞台艺术的展示,向观众传递了西藏的独特风情和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老西藏文工团的精神将继续激励和引领更多的艺术家,让西藏的美丽与文化薪火相传,为社会带来智慧和温暖。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四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处高原,风景秀丽,文化独特。西藏精神是西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精神风貌,集中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和对信仰的深切感受。在前往西藏的旅途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灵魂,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热爱生命。

西藏是一片原始纯净的土地,无论是山脉的雄伟壮丽,还是湖泊的宁静寂寞,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奇特美感。在这里的人们,对生命充满了热爱,对自然的虔诚感受让我印象深刻。他们与大自然的融合,表现出对生活的珍惜和对一切生灵的尊重。西藏人民的生命观,让我深刻认识到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第三段: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西藏素有"天脊之国"之称,海拔高原、气候恶劣、地势险峻,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然而,在这片高原上,西藏人民展现出了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无论是艰苦奋斗的农牧民,还是在艰险环境下工作的科研人员,他们都在顽强拼搏中逐步实现了西藏的繁荣与进步。这种奋斗精神让我认识到,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决心,就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追求个人的梦想和目标。

第四段:对信仰的深切感受。

宗教在西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藏传佛教以其独特的信仰方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了许多人。在西藏的寺庙中,我目睹了许多虔诚信徒的祈祷与冥想,感受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平和。他们坚信宇宙的力量与自我存在的联系,这种深切的信仰令人动容。在这样繁忙、急躁、纷乱的社会中,西藏人民对信仰的坚守给了我深刻的启示,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五段:结语。

通过对西藏精神的体验与感悟,我深刻领悟到,弘扬西藏精神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正如西藏人民一样,我们应该热爱生命,珍惜每一天;我们应该保持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战胜内外的困难;我们应该拥有信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在这个多元世界中,每个人可以从西藏人民身上,汲取到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一直保持心中的西藏精神,并努力践行它,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正能量。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西藏,这片神奇而神圣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西藏精神作为其文化的灵魂,自古以来传承至今,并影响了无数人。在我的亲身体验中,弘扬西藏精神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它给我带来了力量和智慧,激励我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平静。

第二段:心旷神怡(200字)。

西藏精神弘扬的核心之一是心旷神怡。在我与西藏传统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无论是在寺庙中瞻仰佛像,还是在茫茫草原中聆听风吹过的声音,我总能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宁静的感觉让我学会放下浮躁的心情,静心体会生活的美好。它教会我珍惜眼前的一切,感受生命的脉动。

第三段:传统智慧(200字)。

西藏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传统智慧。西藏文化以其深厚的宗教信仰和智慧的哲学思想而闻名。在西藏的文化交流中,我认识到传统智慧是如何引导人们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西藏传统的修行方式,如冥想和经文诵读,帮助我实现内心的宁静和清晰。这种修行不仅使我更加了解自己,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智慧是我引导自己生活的指南。

第四段:勇敢坚韧(200字)。

西藏精神的力量还体现在西藏人民的勇敢坚韧中。西藏的地理环境异常恶劣,但西藏人民从未屈服于自然的恶劣条件。他们用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在我了解了西藏人民的生活后,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勇敢和坚韧对于克服困难的重要性。西藏人民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让我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始终坚持追求人生的目标。

第五段:个人体悟(200字)。

在弘扬西藏精神的过程中,我不仅从西藏文化中学习到了智慧和力量,也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弘扬西藏精神的使者,自己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通过与西藏文化的深入交流和学习,我愿意将西藏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鼓励他们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力量。我将以实际行动与他人分享我所学到的智慧和勇气,并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应对问题和困难。

结尾(200字)。

西藏精神的弘扬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们的责任。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西藏文化,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智慧和力量,为自己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我们应当向西藏人民学习勇敢坚韧的精神,以及心旷神怡的生活态度。只有通过弘扬西藏精神,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内心的自由与平静,也能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他人。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西藏精神发扬光大,为建设和谐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六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全面部署新时代西藏工作,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

我已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西藏工作的重大任务。以后我要进一步把握工作方向,始终把“十个必须”作为日常工作的指针和标尺,尽自己所能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第一,要准确把握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加注重加强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

第二,要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重要要求,从增进“五个认同”的高度,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三,要准确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西藏夯实全面小康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要准确把握“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这个重大论断,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红线,共同巩固好生态安全屏障。

本人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特别能忍耐”才能厚积薄发。自古圣贤皆寂寞,共产党人要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心态来应对一切困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要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与耐心坚守岗位,奋发图强,勇于向一切束缚发展的障碍挑战,勇于向传统的思维定势挑战。

一切为了群众,就得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应对所有的不顺心、不顺眼、不顺手,杜绝一切态度生硬,慵懒迟钝,甚至有意刁难办事群众的不良作风。到群众中去,就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百姓的幸福,就要敢于面对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满腔热忱地去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民群众服务。

“特别能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力量,团结出干部、团结出效益。共产党员要自觉做到维护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做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将党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苦,问群众寒、解群众难,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党的威信和作用,真正在群众心中树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之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特别能奉献”才能取信于民。奉献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本质特征。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奉献中满足他人,在奉献中提升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也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有了奉献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缺少奉献精神,就会缺少为群众服务的观念,甚至办事不公,与民争利,斤斤计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1、“老西藏精神”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其后几代驻藏部队官兵和地方各族干部,在世所罕见的特殊、艰苦环境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逐步创造了“老西藏精神”。又不断以“老西藏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年西藏环境艰苦、情况复杂,工作困难重重。在政治方面,外有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侵略和干涉,内有民族分裂势力的捣乱和破坏,斗争尖锐。在自然环境方面,号称世界屋脊,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供应匮乏。在社会基础方面,民族隔阂严重,风俗习惯特殊等。

“老西藏”们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密切联系和依靠西藏人民,英勇奋战,排除万难,完成了解放西藏、巩固国防、平叛改革、建立自治区、开展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改革开放等任务,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保证和推进了西藏的稳定与发展。

2、“老西藏精神”是几代中央领导精心培育、大力倡导的结果。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后,就开始筹划解放西藏的问题,逐步作出重大决策,进行周密部署。毛泽东指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进军及经营西藏是我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进藏对个人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好处很多,是好共产党员就要举手去”。邓小平同志为进藏人员题词鼓励:“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于1990年7月在西藏视察工作时,专门为边防部队题词鼓励,号召发扬“老西藏精神”。江泽民、吴邦国等中央领导同志还把这一精神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六条。

胡锦涛同志于上世纪80年代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期间,以身作则,带头实践“老西藏精神”。到中央工作后,于2009年3月9日下午,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西藏各族干部将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把西藏的事情办得更好,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号召: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弘扬“老西藏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011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率团赴西藏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几次发表重要讲话,都提及“老西藏精神”。他说:“长期以来,在西藏工作的同志们和西藏各族群众心心相印,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不畏艰难、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批批援藏干部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届中央领导的倡导和教育,是对“老西藏精神”的充分肯定与褒奖,有力引导、推动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延续与弘扬。

2021年,我们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其中“老西藏精神”让我感受颇多,“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在西藏,有“三条路”见证着“老西藏精神”的起源传承发展。

1954年的进藏公路,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史书中记载着,十八军进藏时困难重重,要修着公路进藏,之前的西藏这片净土与内地是没有公路的。十八军顶着严寒气候,冒着地质灾害风险,吃着雪水煮饭,克服了一个个难关,牺牲了三千余官兵,终于修成了了康藏公路,也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在1954年的康藏公路建成后,一批批党的先辈们走着这条路来到了西藏,他们不怕条件艰苦,不惧环境恶劣,扎根雪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整个青春。西藏百万农奴得到解放,人民分到了土地与牛羊,西藏的发展跨上了新台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起源,颂扬了西藏开拓路建设的宏大史诗。

2006年的青藏铁路,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人民欢喜之心随着歌声肆意飘扬。一代代铁路人克服了缺氧、冻土、运输带来的困难,不畏艰险,一步步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修到了藏家儿女的家乡。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了西藏,来旅游、来就业。党员先锋们在西藏把“老西藏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紧跟时代潮流、牢抓发展机遇,毅然决然得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西藏经济开始腾飞,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奏响了西藏建设路的嘹亮号子。

“老西藏精神”,创新发展也是“老西藏精神”,它在西藏发展的道路上被不断充实,赋予新的含义,永不会过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发展,描绘了西藏发展路的壮阔蓝图。

作为西藏基层公务员,我们要把“老西藏精神”贯彻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继承又要发扬,让“老西藏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成为我们修身正己的指路明灯。

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

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几十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社会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飞跃,西藏发展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跨越,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在雪域高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是各族儿女的共同心声。

加强党的建设,就要着力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对重大斗争、防范重大风险的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西藏党员、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要关心爱护西藏干部职工,完善好、落实好工资收入、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退休安置等各方面支持政策,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重视健康保障工作,研发并推广适用高海拔地区的医疗保健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承载着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深信,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力保障,有全国人民大力支持,有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一个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必将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我个人理解和体会,“老西藏”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中央领导肯定的“六个特别”,主要是能用实际行动体现和实践了下列五个方面的精神。

1、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这是“老西藏精神”的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老西藏”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在藏工作的部队将士和地方各族工作人员,热烈响应中央号召,多数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并视为神圣使命,正如“老西藏”的代表之一、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说:“党组织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需要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

1959年3月直接指挥过拉萨平叛的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同志,一进藏就表示了要“把老骨头埋在西藏”的决心。他曾豪情满怀地赋诗一首,题为《贺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

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为了西藏工作的需要,“老西藏”们都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短的十几年,长的几十年。大家都毫无怨言。许多“老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0多名同志牺牲在西藏的工作岗位上。

2、“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西藏”们顶风冒雪、忍饥挨饿,靠双脚走路,征服了雪山、冰河、险滩、沼泽、草地、荒漠,完成了号称“第二次长征”的路途3000多公里的进军西藏的任务。

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精神,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总长3400多公里的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有3000多名战士长眠在筑路工地上。

1962年,在震惊中外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我驻藏戍边指战员们又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老西藏”们就是用这种英勇无畏、吃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

3、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

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对西藏工作有着长远的特殊重要意义。当时西南局主要领导邓小平同志对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工作也多次指出:“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之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更特别强调:“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

1951年5月23日,即《十七条协议》签定的当天下午,毛主席就特别叮嘱张国华等同志说:“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毛主席的这一历史性嘱咐,强调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在西藏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历任西藏党、政、军主要领导以及各级领导,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他们在各级都直接做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都是执行政策的表率、遵守纪律的模范。有的同志甚至因此而献出了生命,但却换来了群众的更大信任。

4、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老西藏”们在战斗和工作中,善于把中央交给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与西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求真务实的精神相结合;把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把敢干与会干相结合。

当年西南局领导之一的刘伯承同志题词指示:“精细研究藏族同胞物质的思想的具体生活情况,切实执行共同纲领民族政策”。十八军为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根据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详细具体地了解了西藏的地形、道路、气候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情况,编写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与藏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化,从而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5、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

“老西藏”们为适应工作需要,许多人长期努力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成为干部革命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典范,甚至成为专家型的西藏工作者。如早期进藏的牙含章同志,长期注意积累资料,潜心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等,著有《班禅额尔德尼传》等权威著作,成为著名的藏学专家。我所熟悉的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李佐民同志,在西藏工作过28年,他刻苦自学藏语、英语,曾出色地为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张国华、谭冠三等领导做过翻译。《中国西藏》杂志原总编辑廖东凡同志,北大毕业后主动去西藏工作了24年,长期深入基层,密切联系藏族群众,成为著作颇丰的西藏民俗专家。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言(100字)。

老西藏文工团是由一群精神矍铄、热血沸腾的老艺术家组成的,他们是西藏艺术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在长达十多年的艰苦岁月中,他们始终秉持着艺术的责任感,用自己的才华和付出,为西藏的发展和文化传统奉献了无数的心血。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坚持不懈、乐观向上、永不放弃的老西藏文工团精神。

第二段:坚持不懈(200字)。

老西藏文工团的艺术家们长期奋战在宣传和推广西藏文化的一线,他们没有贪图名利,更没有因艰苦的环境而退缩。无论是在酷热的夏日或寒冷的冬天,他们总是与阳光同在,阳光一样燃烧着热情。在排练舞蹈和演出节目时,他们从不怠慢,用严谨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不断追求完美。他们的坚持不懈,为西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点燃了希望之火。

第三段:乐观向上(200字)。

老西藏文工团的艺术家们时常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总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无论是身体的疲惫,还是心灵的压力,他们总是用灿烂的笑容和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知道,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正是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让老西藏文工团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展现出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活力。

第四段:永不放弃(300字)。

老西藏文工团的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失败。但他们从不放弃,反而更加勇敢地面对挑战。每一次失败,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可贵的经验和教训,他们总是从错误中吸取教益,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他们的永不放弃的精神,让他们在艺术舞台上熠熠生辉,赢得了无数观众的赞赏和喝彩。

第五段:结尾(200字)。

老西藏文工团精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代表了团队精神、进取心和乐观向上的态度。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在艺术创作中体现,更是在生活中的点滴中闪光。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乐观向上、永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让我们向老西藏文工团精神学习,用他们的行动去激励自己,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努力。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八

第一段:引言(100字)。

老西藏文工团是我国文艺界的一支传奇团体,他们凭借着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不畏艰辛的精神风貌,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一名年轻的文艺工作者,我有幸参观了老西藏文工团的演出,并深感到他们身上那种为艺术献身的信仰和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我对老西藏文工团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段:扎根艺术、献身文化(200字)。

老西藏文工团的成员都是经过严苛选拔的优秀艺术人才,他们以艺术为根,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有机结合,并用歌舞等形式将其展现于观众面前。他们在表演中凭借着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舞台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值得我思考的是,他们为什么舍弃了许多机会和舒适的生活,选择了艺术的道路?我认为,他们之所以选择了这条道路,是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贡献力量的责任。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使得他们愿意在这条困难而辛苦的道路上献身。

第三段:永不退缩、不畏艰辛(200字)。

老西藏文工团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中最让我敬佩的是他们永不退缩的勇气和不畏艰辛的毅力。他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困难,但却从不退缩,一次次挑战自我,直至获得成功。这种坚持和执着不仅是对艺术的追求,更是对信仰和责任的践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注重眼前的利益和舒适,而很少有人能够选择那些困难的道路。而老西藏文工团的精神告诉我,只有永不退缩、不畏艰辛,才能够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超越自我,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四段:人文情怀、融入社会(300字)。

老西藏文工团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更在他们对社会和人民的关注与热爱中得以展现。他们经常到农村、边疆地区进行演出,并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形式,以感人肺腑的方式传递着对中国人民的爱和对民族团结的呼唤。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艺术人应有的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中,大家常常忙于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而很少有人会时刻关注到那些生活在边远地区、生活困难的人们。然而,老西藏文工团在艺术中展现出来的关怀和热爱,让我明白了作为文艺工作者,应该将人文情怀融入艺术中,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第五段:走出西藏、走向世界(300字)。

老西藏文工团的成员们在追求艺术梦想的同时,也在努力将西藏文化推向世界。他们参加各类国内外大型演出,用艺术的形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特色与西藏文化。通过这种形式,他们向世人展示了西藏民族的魅力和文化的丰富性。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只有通过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才能使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老西藏文工团这种走出去的努力和勇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自己的艺术梦想努力,并希望有机会将中国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总结(100字)。

老西藏文工团的精神风貌深深地感动和鼓舞了我。他们的坚持和执着、勇气和毅力、关怀和热爱,无不是我继续走在文艺道路上所需要的力量。我深信,在老西藏文工团这样的榜样的引领下,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努力将自己的艺术梦想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向着更高的艺术追求努力前行。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九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来和腐败行为作斗争。特别重要的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赋予了党政“一把手”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一肩挑”的重大责任。这对提高反腐败斗争的工作地位、工作力量上和工作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不仅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和保证十七大各项任务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必须把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应负的责任,强调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实践证明,腐败的客观条件是有权利和权利失去制约,主观条件是思想道德防线崩溃。反腐败斗争要取得成效,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取决于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领导人、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决心和重视程度。因此,在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时,除了要明确领导班子的责任外,应把重点放在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上。按照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级一级地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对“一把手”的责任提出明确的要求。中央明确规定,“一把手”要生产经营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一肩挑”。增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两个责任”意识,使“两副担子”、“两个责任”在形式和内容上充分地体现出来.此外,要着重抓好管理人、财、物的部门和负责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等重点、热点部门的领导的责任制建立。近年来的情况表明,腐败现象的多发点亦是经济建设的热点和权力监督制约的“空白点”。这些部门如果管理薄弱,很容易导致问题的发生。明确规定这些部门的领导和职工的廉政责任,加强对这些部门的监督制约,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明确责任的具体内容。不仅要明确党风廉政责任的重点人员和重点部门,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违反了要怎么样”。应根据各单位的工作实际,按照每个领导、部门的职责、权利和任务特点,以及在廉政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责任条款,力戒“大而空”,力求具体实在。例如:在进行企业的重大决策时,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三项议事规则》;财务部门不准私设“小金库”;工程管理部门对基建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物资供应部门进行物资采购时必须引入竞争机制,进行比价采购;干部的选拔、使用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各种经济合同必须进行审计等。总之,凡是可能出现问题的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责任条款、制约措施和违规应受到的处罚规定。这些措施经过一定程序讨论决定后,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方式,按干管权限,由上级党政主要领导、纪委书记与下级签订。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违规也要受到处罚。因为,违规是违法违纪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不堵死,违法违纪的问题迟早要发生。现在的规章制度已经不少了,但是许多制度和措施往往得不到落实,从而导致了许多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所以,我认为,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保证各项廉政制度、措施得到认真落实,也就是如何从制度上加强防范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

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双重作用。一是准确地评价一个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不准确,奖惩也就谈不上准确,就会失去考核的本来意义,有害而无利。二是科学、严格的考核工作,能使干部职工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一种严肃感和信任感。有了这种严肃感和信任感,廉政建设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进。因此,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工作,一定要认真严肃,一定要严格准确,一定要善始善终。切勿走过场、搞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考核的目的。

一是要突出对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一岗双责”是否履行到位,党委(党组)如何实施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党政班子如何齐抓共管等。二是要突出对重点部门领导班子的考核。对于惩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部门以及其他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重点部门的领导班子,要作为责任制考核的重点。结合各部门具体特点和年度任务,提出不同的工作目标,一个部门一个责任书,细化责任;在集中检查时,要作为必查单位,组织专班,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检查。三是要突出对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中,一把手是关键。要强化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加强对一把手三管情况(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管好所在地方或所在部门的党风廉政)的检查考核。

考核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一个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不好,干部是否廉洁,这个单位的群众最有发言权。腐败最怕群众,群众的监督最有力,应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考核工作除应坚持原有的一些好的做法外,要把民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方法,引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工作。如召开被考核单位的党员、中层干部、职工代表、党代表参加民主测评大会,专门对企业领导班子和每个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测评前,每个领导作一年来党风廉政情况的专题述职,然后进行测评。测评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或“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档,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测评的结果作为考核评价这个单位和每个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重要依据。这种方法比小范围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评价的准确性和监督效果都会好得多。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是一项具有强制性、威慑性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考核结果能否得到充分运用,能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是保证考核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落实责任追究制就是领导班子集体或领导个人对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好,出现严重不正之风或腐败问题又不能及时解决,引起群众强烈不满或给国家、集体带来严重损失的要追究领导责任的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责任主体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未能正确履行职责,出了问题怎么办的问题。通过落实责任追究制,使各级责任主体感觉到对反腐败工作不抓不行,不真抓、抓不出成效不行,抓得不严出现问题也不行。出了问题对号入座进行处理,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搞“下不为例”、“集体负责”,增强“责任追究制”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的强制性,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由“软”变“硬”。

落实责任追究制,必须坚持考核与评事用人有机结合,突出考核结果的运用和制约。一是要与干部的管理使用挂钩。根据考评得分,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对每个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廉洁自律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记入干部政绩考核档案和廉政建设档案,结合干部考核进行运用,对能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群众反映好的领导干部,建议予以提拔重用;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群众反映意见比较集中的领导干部,不予重用或进行岗位调整。二是要与地方和部门的工作评价挂钩。要将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列入总体工作目标的重点内容,作为政绩业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较大比重的分值,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与责任追究挂钩。对在考核和民主测评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差距较大、不合格和廉洁自律有问题票较多、群众不满意以及有苗头性、倾向性违纪违法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和诫勉谈话,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不力而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起到教育警示和惩戒的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十

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自古以来以其独特的文化与精神而闻名于世。弘扬西藏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只有通过理解、传播和实践西藏精神,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其内涵与力量。在我多年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弘扬西藏精神对于个人修身养性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将从理解西藏精神的意义、传播西藏精神的方式、实践西藏精神的方法以及弘扬西藏精神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西藏精神的意义。西藏精神是由佛教、藏传佛教以及西藏独有的文化与民族特色相结合而形成的。它强调智慧、慈悲、勇气和坚守信仰等核心价值观。西藏精神是一种超越个人欲望的精神追求,它鼓励我们克服自身的困难,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通过理解西藏精神,我们可以认识到生活的本质和意义,培养出深深的内心力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次,传播西藏精神是弘扬西藏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文化活动和传统艺术来传播西藏精神。例如,举办佛教文化展览、西藏音乐会和藏传佛教讲座,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文化和精神。在社交平台上,我们可以通过发布有关西藏文化和精神的文章、图片和音频等来传播西藏精神。传播西藏精神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西藏文化,还能够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要实践西藏精神,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首先,我们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喧嚣和压力所困扰,而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智慧。通过学习和实践西藏精神,我们可以学会冥想与静心,培养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其次,我们要培养慈悲和善良的心灵。西藏精神强调慈悲与善良的价值观,我们可以通过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和行善积德来实践慈悲与善良。通过实践西藏精神,我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社会更加和谐与友善。

最后,弘扬西藏精神将带来深远的影响。西藏精神作为一种正能量的文化传统,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影响力。弘扬西藏精神将有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同时,西藏精神也能够帮助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内心的成长。通过弘扬西藏精神,我们能够使每个人更加关注自身的内心世界,关爱他人和社会,从而塑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综上所述,弘扬西藏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通过理解西藏精神、传播西藏精神和实践西藏精神,我们能够感受到其内涵与力量。弘扬西藏精神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个人的内心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弘扬西藏精神,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十一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校党总支于近期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会上,学校党总支书记首先传达了区党委、市委及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指示精神,并领学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科学把握了当前西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未来发展绘制了宏图,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把会议精神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研讨,要认认真真学习、反反复复思考,深刻理解、准确掌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结合工作实际把握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和魂,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十个必须”工作要求,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增强能力、锤炼作风,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今后一定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同西藏自治区的协调配合。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涉藏州县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同时对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涉藏工作作出部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审时度势、把握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完整理解、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刻认识这一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纲和魂,各项工作都要以此为指针和标尺,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要准确把握西藏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多解决影响长治久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对会议确定的任务部署逐条逐项细化分解,把战略部署变为具体工作安排。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密切协调配合,搞好督促检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宣讲活动,使会议精神深入人心。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我个人理解和体会,“老西藏”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中央领导肯定的“六个特别”,主要是能用实际行动体现和实践了下列五个方面的精神。

1、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这是“老西藏精神”的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老西藏”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在藏工作的部队将士和地方各族工作人员,热烈响应中央号召,多数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并视为神圣使命,正如“老西藏”的代表之一、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说:“党组织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需要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

1959年3月直接指挥过拉萨平叛的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同志,一进藏就表示了要“把老骨头埋在西藏”的决心。他曾豪情满怀地赋诗一首,题为《贺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

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为了西藏工作的需要,“老西藏”们都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短的十几年,长的几十年。大家都毫无怨言。许多“老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0多名同志牺牲在西藏的工作岗位上。

2、“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西藏”们顶风冒雪、忍饥挨饿,靠双脚走路,征服了雪山、冰河、险滩、沼泽、草地、荒漠,完成了号称“第二次长征”的路途3000多公里的进军西藏的任务。

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精神,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总长3400多公里的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有3000多名战士长眠在筑路工地上。

1962年,在震惊中外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我驻藏戍边指战员们又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老西藏”们就是用这种英勇无畏、吃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

3、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

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对西藏工作有着长远的特殊重要意义。当时西南局主要领导邓小平同志对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工作也多次指出:“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之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更特别强调:“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

1951年5月23日,即《十七条协议》签定的当天下午,毛主席就特别叮嘱张国华等同志说:“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毛主席的这一历史性嘱咐,强调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在西藏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历任西藏党、政、军主要领导以及各级领导,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他们在各级都直接做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都是执行政策的表率、遵守纪律的模范。有的同志甚至因此而献出了生命,但却换来了群众的更大信任。

4、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老西藏”们在战斗和工作中,善于把中央交给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与西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求真务实的精神相结合;把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把敢干与会干相结合。

当年西南局领导之一的刘伯承同志题词指示:“精细研究藏族同胞物质的思想的具体生活情况,切实执行共同纲领民族政策”。十八军为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根据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详细具体地了解了西藏的地形、道路、气候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情况,编写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与藏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化,从而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5、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

“老西藏”们为适应工作需要,许多人长期努力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成为干部革命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典范,甚至成为专家型的西藏工作者。如早期进藏的牙含章同志,长期注意积累资料,潜心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等,著有《班禅额尔德尼传》等权威著作,成为著名的藏学专家。我所熟悉的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李佐民同志,在西藏工作过28年,他刻苦自学藏语、英语,曾出色地为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张国华、谭冠三等领导做过翻译。《中国西藏》杂志原总编辑廖东凡同志,北大毕业后主动去西藏工作了24年,长期深入基层,密切联系藏族群众,成为著作颇丰的西藏民俗专家。

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未来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时隔五年,两次出席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都提到同一种精神——“老西藏精神”。

何谓“老西藏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三组关键词,再次注解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中,给“老西藏精神”注入新时代的精气神,以“精神”为支柱,架起为民桥梁。

以“吃苦”为财富,磨练为民本领。西藏的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因其海拔高、气温低等特定条件,“缺氧”常常会让人“寸步难行”。“吃苦”亦指遭受痛苦,经受艰苦。强忍肝痛带领兰考人民治风沙的焦裕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辛勤耕耘三十载,万亩林场献国家”的杨善洲,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青春奉献在基层的黄文秀同志等都是不怕吃苦的典范。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吃苦当做一种财富,磨练为民本领,在磨难中历练成长,在烈火中淬火成钢,要善于吃苦、勇于吃苦、乐于吃苦。“苦尽甘来,只有一番甜味”是再通俗不过的道理,即使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足,也要把“吃苦”精神贯穿始终,主动到工作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接几次“烫手的山芋”。

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把党的理想信念装入心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解决好自身的理想、信念、党性、人品、官德等根本问题,以理论上的成熟保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始终做到方向“明”、政治“硬”、头脑“清”。

“特别能忍耐”才能厚积薄发。自古圣贤皆寂寞,共产党人要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心态来应对一切困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要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与耐心坚守岗位,奋发图强,勇于向一切束缚发展的障碍挑战,勇于向传统的思维定势挑战。

一切为了群众,就得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应对所有的不顺心、不顺眼、不顺手,杜绝一切态度生硬,慵懒迟钝,甚至有意刁难办事群众的不良作风。到群众中去,就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百姓的幸福,就要敢于面对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满腔热忱地去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民群众服务。

“特别能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力量,团结出干部、团结出效益。共产党员要自觉做到维护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做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将党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苦,问群众寒、解群众难,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党的威信和作用,真正在群众心中树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之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特别能奉献”才能取信于民。奉献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本质特征。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奉献中满足他人,在奉献中提升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也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有了奉献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缺少奉献精神,就会缺少为群众服务的观念,甚至办事不公,与民争利,斤斤计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丹桂飘香,菊花闹艳的年月,心怀无限憧憬的我幸福地踏上了三尺讲台。秋日的阳光无私地散落凡间,透过枝蔓折射出光影琉璃的新世界。风动影随,追逐着秋实中学的风尚,同时内心窃喜,哪怕只有一笔,只要它属于我,我便甘愿融化在这纯净中,随风留香。慕名地前往只因他的芬芳;虔诚地祈盼只为他的欣赏;欢愉地奔赴只因他的同往;执着地坚守只为他的厚望。她就是优秀的中共党员,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丁勇慧同志。

翻阅无数有关她的资料,历在眼前的是分量十足的头衔和荣誉: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副主委、民革省委常委职务。先后荣获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50多个。但身为她旗下的教师,我对此却知晓寥寥。这并非因我的无知,而因丁校长为人的低调和视荣誉为草芥的胸怀。然而,众为人知的是,近三年,秋实中学已有73名教师成长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有30名教师被聘为中考命题员,十二人分别获得全国十佳教师、全国百名名师等荣誉称号。这些都是来自丁校长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领导。不负厚望,自2001年以来,我校中考各项升学率荣居全市榜首。此外秋实中学已实现了“国际合作育英才”的办学目标,已有30余名学生享受全额奖学金在新加坡留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丁校长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共产党人,作为一名有着近二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她一直以来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这正是我们新时期入党积极分子所需要学习和传承的。面对种种殊荣,丁勇慧校长淡定谦虚,把荣誉留给了每一位秋实人,而她则默默承担着一切责任。对于一个共产党人来说,责任是一种奉献,一种使命。

春华秋实,轮回四载,岁月更替的是过往的疲倦,内心沉积的却是永不消失的感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恪守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永远保持党员先进性。我将积极努力地完成党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努力增强教学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今天,“老西藏精神”从高原跋山涉水,来到“小雪花”们身边,给孩子们带来一场精神洗礼。

讲堂上,长期驻守西藏边防的解放军叔叔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感人的英雄事迹,为“小雪花”们讲述了边防军人投身边防事业,敢于牺牲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也正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一腔热血,永不言退的铮铮铁骨,才筑起了伟大祖国固若金汤的边防钢铁长城。

当听到解放军叔叔诉说道:“战士们因为很少吃到蔬菜,手脚脱皮、指甲脱落、嘴唇开裂是家常便饭,有的战士病倒了,有的战士因为执行任务而牺牲了,但从来也没有人退缩过,更没有过逃兵!”孩子们个个露出钦佩的眼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在军人叔叔的领读下,小雪花们用整齐而宏亮的声音表达着自己对“老西藏精神”的崇敬之情,都打算把今天收获到的“红色力量”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强大动力。

“老西藏精神”在岁月的变迁中得到不断继承和发展。18军进藏、筑路和生产任务的胜利完成,孕育了“老西藏精神”,驻藏部队在平叛斗争、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展了“老西藏精神”,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思想阵地的激烈交锋,升华了“老西藏精神”。“老西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与西藏革命建设特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深深地向往着西藏,因为在我眼里西藏就像天堂一样美好,是一块美好的净地,那里有着蔚蓝的天空,神圣的布达拉宫,虔诚的朝圣者,随处都是风景,我企盼着将自己的脚步踏上西藏。在听了马文清副检察长“热血铸青春永不悔,雪域高原铸检魂”的讲座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西藏工作的检察干警就像绽放在雪域的格桑花,顽强不屈,面对着艰苦的生存环境及种种挑战,永不言弃。他们为检察事业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安定,他们为检察事业放弃了家庭的责任与温馨,他们将自己的一生留在了那贫瘠的土地上。他们愧对父母、愧对妻儿、他们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检察事业,他们无愧的是人民。他们不仅仅做着检察官的工作,他们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自给自足,帮助藏民生产生活,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挥洒了自己的青春热血。我们处于如此优渥的环境中,有什么理由安于稳定的混日子。

“老西藏精神”已经超越了地域和年代的局限,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科学精辟的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融合发展了我党的光荣传统,充分体现了核心价值观。检察干部们发扬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好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使“老西藏精神”愈益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的辉煌,见证了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检察人的理想、追求和不懈奋斗,也铸就了检察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检察精神和职业操守。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责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民检察事业也正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青年要有“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意识。理想信念是灯塔,是指引我们奋勇前进、永不停步的精神动力,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作为一名司法法警,也应该发展“老西藏精神”,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清楚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的职务,坚定信仰追求,树立负责的人生观、奉献价值观和敬畏的权力观,不比工作条件,不比物质待遇吗,而比工作效率、比执法水平、比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努力实现个人成长和检察工作的双赢。

白驹此去无多路,岁月无痕快著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历经风雨,薪火相传,日益充满生机与活力。承载光荣信仰与历史使命的青年干警,一定会接过历史的火炬,大力弘扬检察优良传统,传承好检察职业,为公平、公正、清正、廉洁的检察事业奋斗终生,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共产党人崇高品质与西藏特殊实际相结合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生动体现。“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一切为了群众,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反映着人民群众现实的愿望和要求。

它得益于藏汉各民族群众的认同与实践而得以传承和发扬,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诠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反映。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认真领会其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着力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与优良作风,成为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

“特别能吃苦”才能深入基层。只有贴近群众,才能了解民需、民忧、民苦,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一线解决。“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明确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本。

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高尚理念,扎根基层,服务一线,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来解决实际难题。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磨砺意志,锤炼作风,把乐于吃苦同勤于实践相结合,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使自己的能力在艰苦环境中得到提升,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吃苦中得以体现。

“特别能战斗”才能护国佑民。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始终成为人民群众在天灾人祸面前的守护神。98抗洪、汶川地震、拉萨3.14事件……,在每一次人民的利益遭到损失或侵犯时,都有共产党人的忙碌身影。这种一心为民的战斗精神,既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也是每位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

共产党员的先锋队性质决定党员是一块特殊的材料,既要在平时看得出来,更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始终做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扛大梁,挑重担,抢头功。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更要做为人民服务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勇字当头,敢字当先,忠贞不渝,威武不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和坚强后盾。

《续刻荡寇志序》曰:“吾不知其一介不忘初心,至老而弥坚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以三组关键词,再次为“老而弥坚”的“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赓续强大精神动力,号召广大干部团结一心、携手奋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绘就理想信念的厚重底色,共同奏响西藏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

要不断浇铸缺氧不缺“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的精神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老西藏精神”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干群血肉相连、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回望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近70年历史,苍茫的雪域高原迎来一批批各行业的“雄鹰”,他们带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矢志奋斗的崇高信念,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西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70年风雨兼程,西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老西藏精神”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它深深扎根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中,在砥砺奋进中共同汇聚起磅礴力量,于不断传承中浇铸雪域高原新时代的“精神高地”。

要勇于直面艰苦不怕“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的吃苦受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西藏地区条件极为艰苦、工作异常辛苦、生活格外清苦,没有不畏困难的强大勇气,和勇于吃苦的坚强毅力,是不敢也不会迎接挑战的。广大援藏干部始终把藏区人民福祉放在心头,在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深耕改造拉萨河畔的荆棘林、沙石滩开荒种地,广泛深入农村、学校送医疗、送教育,以见证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日日夜夜,同藏区人民一起挥洒汗水,开创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条公路、第一座电站、第一座桥梁、第一个邮局等200多个“第一”,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以枝叶关情的党员本色,切实为藏区各项事业发展解难题、干实事。

要开拓进取让海拔高“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的境界更高。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一代代“老西藏”们舍弃常人所拥有、放弃常人所享受,扎根高原,矢志奋斗,将全部的激情与热忱洒向迢迢天路。如今,西藏地区经济增速连续七年居全国前三,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全面落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9.7%。站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必须”阐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并再次以“老西藏精神”鼓舞关心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不但让精神高地耸立世界屋脊,更激励着300多万高原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惧“生命禁区”、攀登“巍巍高峰”,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高歌猛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传承下去,特别是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老西藏精神”,不畏艰苦、努力奋斗,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使命意识,做脱贫攻坚的坚定实践者。过去,“老西藏”们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战胜了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敌人。

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政治历练的“试金石”,强化为民之志,铸就铁肩担当;

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实践锻炼的“主战场”,内强服务才干,擦亮脱贫成色。锻造过硬本领,做脱贫攻坚的坚强破冰者。

还要提升“特别能创业”的巧干本领,敢于“打破砂锅”找症结、探贫因,大胆创新开妙方、治穷根,以四两拔千斤之巧力破难题,让“老西藏”精神在扶贫实践中开出绚丽之花。

强化矢志奋斗,做脱贫攻坚的坚实站岗者。“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发扬“老西藏”精神,虽胜利在望,但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持续铆足冲锋之劲,克制松懈心态,用“特别能忍耐”之坚韧做好挂点帮扶、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不达目标决不收兵。脱贫攻坚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党员干部要自觉以“老西藏”精神为魂,以实干为墨,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将“巩固成效,防止返贫”这篇文章写扎实写深厚,特别是要将“上篇”脱贫攻坚与“下篇”乡村振兴衔接好,着力整治民生领域“微腐败”、“踢”走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绊脚石”,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稳步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切实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站好“守护岗”。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全面部署新时代西藏工作,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

我已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西藏工作的重大任务。以后我要进一步把握工作方向,始终把“十个必须”作为日常工作的指针和标尺,尽自己所能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第一,要准确把握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加注重加强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

第二,要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重要要求,从增进“五个认同”的高度,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三,要准确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西藏夯实全面小康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要准确把握“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这个重大论断,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红线,共同巩固好生态安全屏障。

本人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其是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设施、就医就学、养老社保等要全覆盖。要围绕川藏铁路建设等项目,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多团结线、幸福路。要培育扶持吸纳就业的能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多渠道市场就业。要培养更多理工农医等紧缺人才,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市场需求办好职业教育,科学设置学科,提高层次和水平,培养更多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

十八军进军西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那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胜利。老西藏们用生命在完成进军西藏的使命,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千难万险,硬是把红旗插在世界屋脊!

那是一次艰难的行程,那是可以永远激励这个时代和国人的伟大精神。“背着公路”进西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是在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修出天路,一条条天路,那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啊,那是幸福的道路,引领着那里的同胞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曾经有幸拜访过洗衣歌的编导李俊琛前辈,前辈告诉我:她随18军进藏的时候,才15岁,而整个文工团都很年轻。15岁,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走向西藏的路上。部队经常面临翻雪山,趟冰河,高寒缺氧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冬天睡雪山,睡冰河,下雪了,砸倒了帐篷,就只能睡在雪窝里。

早上起床,鞋都是冻到冰上的,必须要想办法刨出来。夏天虽然有美景,有野果可以充饥,但是蚊子多的难以想象,还要面对泥石流,塌方,阴雨各种自然灾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遭遇蝗虫无情的袭扰。长期吃不饱,穿不暖,因为高寒缺氧,水都烧不开,常年吃生饭。

十八军进军西藏,经过4000米以上的雪山14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2座。川藏线两千多公里,牺牲了官兵3000多人,藏汉民工1000多人,平均1公里牺牲2人。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土石方2930多平方公里,终于在1954年修通闻名遐迩的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和全长2100公里的青藏公路。

十八军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点一点把川藏公路铺到了拉萨,可怕的不是爬雪山,还有雪地宿营。在雪山上宿营,经常是第二天起床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吹了起床号,大家才从雪堆里爬出来,清点人数时,经常是少人,找到战士夜里睡觉的地方,才发现已经冻死在雪下面。有些战士扛着炮,拿着枪,托着这些武器的手都冻坏了。下山后都要截肢。

聆听着前辈的诉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人们一直都在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而老西藏精神,是只有真正能扎根在西藏的人,才明白其中饱含的意义。那绝不是苦,绝不是累可以形容的。

而仅仅是一座怒江大桥,真正的是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由于要在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上修建,所以这艰巨的任务,普通的建桥施工队无法完成,因此由当时在这里的解放军负责建桥任务。士兵从山底上放下几十米长的绳索,在石崖上挂起密密麻麻绳索搭成的软梯,在石崖的半腰上悬挂打炮眼。悬崖峭壁打眼放炮,石块塌方危险极大,每响一炮,几乎都有人受伤,施工条件异常艰难危险,伤亡很大,这座桥是战士的血肉凝固成的大桥。

其中有一位战士在施工时不小心掉进了修建的桥墩里,大家想尽一切办法都没将其救出,只得含泪继续修筑,怒江大桥完成后,某排全排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排长一人,排长悲痛万分,纵身跳进在怒江,追随战士们去了。

如今怒江大桥依然在流淌,而它的前世今生带着烈士的悲壮一起传说,它的滔滔江水负重着那么多生命的血和魂,在岁月的流转中形成了傲视天地的威严。生命,青春,壮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信仰,而所有为信仰献身的勇士都将永垂不朽!精神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是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形成战斗热情的。

李俊琛前辈告诉我,当她走到拉萨的时候已经19岁,到了拉萨,就感觉到了天边,眼前的一切都那么陌生。西藏是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十八军党委提出:全军同志要吃大苦,耐大劳,像当年红军一样战胜任何困难,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我们爬也爬到西藏去,要用死在西藏,埋在西藏的气概完成党交给的解放西藏的任务。

但是前辈说:她们最开始到拉萨,因为反动派的宣传,最初藏族同胞对解放军是恐惧的,为了与藏族同胞沟通,文工团抽空演出,敲锣打鼓招引群众,可是大家都不敢来看,最初只有几个小孩偷偷来看,孩子们一来,妈妈们就来了,慢慢的村里人都来了。

文工团唱藏族歌,跳藏族舞,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修路的意义,还帮忙解决藏族同胞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生活中的困难。渐渐的藏族群众打消了恐惧,她们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部队,很快,藏族群众和解放军成为了一家人。

我问前辈:“您吃了那么多苦,那您后悔走到西藏吗”?前辈坚定的告诉我:“终生无悔!如果在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去西藏,我的一切都是西藏带给我的。我的成功离不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离不开那段时光的磨练。成功了也是十八军的成功,也是党在西藏政策的成功,也是藏族人民的成功”。

这就是老西藏的情怀,见证过十八军走向西藏的艰难,经历过伤痛和岁月的摧残,亲历过那片土地所有的大事件,发展,改革,变迁,以及深重的历史,一代代老西藏们用生命,用青春,用热血缔造老西藏精神,并让老西藏精神闪闪发光。

张国华司令员曾说:"毛主席让我们守西藏,要走你们走,我死也死在这里!"如此坚如磐石的立场,塑造了十八军无所畏惧的军魂,赢得了属于十八军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藏族同胞,用英勇无畏,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排除各种困难,战胜着各种敌人。西藏的土地上,老西藏精神不朽!

而新时代的西藏军人,有血性,有担当!发扬老西藏精神,戎边卫国建新功的优良传统,长期坚守西藏期间,表现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出生入死的奉献早已在雪域高原形成了共鸣。无论是牺牲在巡逻路上的最高级别年仅49岁的将军首长张贵荣,还是倒在巡逻路上年仅19岁的普通士兵,都在用生命诠释着老西藏精神,传承着老西藏精神!

那么多扎根西藏的人,以老西藏精神为鞭策,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生死置之度外。而把民族团结,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许多老西藏们更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如谭冠三将军一进西藏就满怀豪情的说:“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要关心爱护西藏干部职工,完善好、落实好工资收入、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退休安置等各方面支持政策,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要重视健康保障工作,研发并推广适用高海拔地区的医疗保健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同西藏自治区的协调配合。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涉藏州县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同时对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涉藏工作作出部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审时度势、把握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完整理解、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刻认识这一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纲和魂,各项工作都要以此为指针和标尺,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要准确把握西藏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多解决影响长治久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对会议确定的任务部署逐条逐项细化分解,把战略部署变为具体工作安排。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密切协调配合,搞好督促检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宣讲活动,使会议精神深入人心。

1、“老西藏精神”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其后几代驻藏部队官兵和地方各族干部,在世所罕见的特殊、艰苦环境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逐步创造了“老西藏精神”。又不断以“老西藏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年西藏环境艰苦、情况复杂,工作困难重重。在政治方面,外有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侵略和干涉,内有民族分裂势力的捣乱和破坏,斗争尖锐。在自然环境方面,号称世界屋脊,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供应匮乏。在社会基础方面,民族隔阂严重,风俗习惯特殊等。

“老西藏”们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密切联系和依靠西藏人民,英勇奋战,排除万难,完成了解放西藏、巩固国防、平叛改革、建立自治区、开展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改革开放等任务,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保证和推进了西藏的稳定与发展。

2、“老西藏精神”是几代中央领导精心培育、大力倡导的结果。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后,就开始筹划解放西藏的问题,逐步作出重大决策,进行周密部署。毛泽东指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进军及经营西藏是我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进藏对个人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好处很多,是好共产党员就要举手去”。邓小平同志为进藏人员题词鼓励:“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于1990年7月在西藏视察工作时,专门为边防部队题词鼓励,号召发扬“老西藏精神”。江泽民、吴邦国等中央领导同志还把这一精神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六条。

胡锦涛同志于上世纪80年代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期间,以身作则,带头实践“老西藏精神”。到中央工作后,于2009年3月9日下午,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西藏各族干部将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把西藏的事情办得更好,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号召: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弘扬“老西藏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011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率团赴西藏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几次发表重要讲话,都提及“老西藏精神”。他说:“长期以来,在西藏工作的同志们和西藏各族群众心心相印,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不畏艰难、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批批援藏干部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届中央领导的倡导和教育,是对“老西藏精神”的充分肯定与褒奖,有力引导、推动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延续与弘扬。

“特别能忍耐”才能厚积薄发。自古圣贤皆寂寞,共产党人要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心态来应对一切困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要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与耐心坚守岗位,奋发图强,勇于向一切束缚发展的障碍挑战,勇于向传统的思维定势挑战。

一切为了群众,就得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应对所有的不顺心、不顺眼、不顺手,杜绝一切态度生硬,慵懒迟钝,甚至有意刁难办事群众的不良作风。到群众中去,就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百姓的幸福,就要敢于面对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满腔热忱地去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民群众服务。

“特别能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力量,团结出干部、团结出效益。共产党员要自觉做到维护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做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将党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苦,问群众寒、解群众难,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党的威信和作用,真正在群众心中树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之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特别能奉献”才能取信于民。奉献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本质特征。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奉献中满足他人,在奉献中提升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也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有了奉献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缺少奉献精神,就会缺少为群众服务的观念,甚至办事不公,与民争利,斤斤计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校党总支于近期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会上,学校党总支书记首先传达了区党委、市委及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指示精神,并领学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科学把握了当前西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未来发展绘制了宏图,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把会议精神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研讨,要认认真真学习、反反复复思考,深刻理解、准确掌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结合工作实际把握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和魂,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十个必须”工作要求,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增强能力、锤炼作风,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今后一定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

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几十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社会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飞跃,西藏发展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跨越,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在雪域高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是各族儿女的共同心声。

加强党的建设,就要着力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对重大斗争、防范重大风险的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西藏党员、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要关心爱护西藏干部职工,完善好、落实好工资收入、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退休安置等各方面支持政策,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重视健康保障工作,研发并推广适用高海拔地区的医疗保健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承载着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深信,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力保障,有全国人民大力支持,有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一个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必将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十二

老西藏精神,作为独特的藏族文化的代表,承载着民族团结、坚韧不拔、克己奉公等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近年来,人们更加关注和探索这种精神的内核和意义。我曾有幸深入西藏地区,亲身感受到了老西藏精神的力量和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老西藏精神做出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老西藏精神教会了我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我的印象中,西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高寒缺氧、地势险峻。然而,当地人民却能勇往直前,面对困难毫不退缩。他们不怕高寒、不畏险峻,奋勇向前。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是老西藏精神的核心之一。我在与当地人交流中了解到,他们在拓荒、养殖、建设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巨大的,但他们从未放弃,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

其次,老西藏精神教会了我关注他人的品质。在我走访西藏的农牧区时,我发现当地人民非常热情好客,对待每一位过客都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尊重。他们不仅会主动提供帮助,还会真诚地倾听你的故事,与你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关注他人的品质使我学会去关心他人,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和温馨。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人们更注重个体利益,这令我感到疏离和孤单。而老西藏精神则告诉我,只有关注他人,才能建立更加紧密的人际关系,也才能真正感受幸福和快乐。

再次,老西藏精神教会了我勤劳奉献的品质。在老西藏的社区中,我见到了许多勤奋工作的人。他们不怕辛劳,默默地做好每一份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把奉献当做一种责任和使命,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力量用于社会和他人。这种勤奋奉献的品质,让我深受启迪。在我回到平凡的生活中,我开始更加注重每一份工作的细节,用心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老西藏精神告诉我,勤劳奉献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我们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老西藏精神教会了我对生活的感恩之心。在走访西藏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地人民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对生活充满感恩之情。他们珍惜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感激大自然的恩赐。这种感恩之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着自己是否足够满足和感恩。回到日常生活中,我开始更加注重身边的小事,感激每一个帮助和支持我的人。老西藏精神教会了我对生活的感恩,让我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而言之,老西藏精神是一种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精神品质,它包含着坚韧不拔、关注他人、勤奋奉献、感恩之心等品质。通过我的亲身体验与观察,我明白了这些品质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去践行和积累。老西藏精神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席之地。让我们一同体悟老西藏精神,并将其传承下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150字)。

老西藏精神是指西藏特有的文化、信仰、哲学以及生活方式,凝结着西藏人民对自然环境、社会和人生的独特理解。作为一名游客,我有幸能够体验和感受到这种精神的深入内涵。在我看来,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在于内心的宁静与修行,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宁静与修行(250字)。

老西藏精神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内心的宁静和修行。在西藏的寺庙里,我见证了僧侣们专注而平静的修行。无论是诵经,打坐,还是传统的祭祀仪式,他们都能够完全沉浸其中。这种宁静和专注来自于对内心的反思和意识的提升。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在忙碌嘈杂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定力。他们教会了我要时刻保持对自己内心的观察,对自己思想的控制,并且用冷静的心态来应对外界的变化和困难。

第三段:与自然和谐共存(250字)。

老西藏精神也体现在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上。在西藏的草原,我看到了群羊和牧民们和谐共处的场景。他们没有过度利用自然资源,而是与自然和谐地相互依存。他们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永续利用草原资源,实行可持续发展。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爱护环境,尽力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他们的生活方式温和而平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在回到现代都市的生活中,我会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和传承老西藏精神。

第四段:坚守信仰与导向(250字)。

老西藏精神中,信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西藏是一个虔诚信仰佛教和本土宗教的地方。我亲眼目睹了许多藏民在寺庙中诵经和献祭,他们对信仰的坚守和虔诚让我深受触动。信仰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还指引着他们对待生死的态度。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珍惜,以及对善良和慈悲的追求。信仰是老西藏精神的精髓,我将始终坚持我的信仰,且尊重他人的信仰。

第五段:总结(250字)。

老西藏精神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生活智慧,我在西藏的旅程中有了宝贵的体验和感悟。宁静与修行、与自然和谐共存以及坚守信仰和导向,这些是我从老西藏精神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心得和体会。这种精神和智慧将成为我人生的指南,让我更加平静、坚韧和善良。我决心传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份珍贵的礼物。我相信,只有通过综合和共享我们的智慧与经验,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善良的世界。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十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能力和作风。抚今追昔,西藏的显著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老西藏的艰辛;。

展望未来,老西藏精神将是推动西藏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期的西藏干部要在吹拉弹唱中继承老西藏精神,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吹响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执著号。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气温低,含氧量少,环境恶劣。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老西藏听从党中央的号召,把祖国建设的大局放在第一位,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忠于职守,扎根边疆,以顽强的毅力在这片广阔的高原上挥洒青春和汗水,最终改变了西藏贫穷落后的面貌。党员干部工作,抓落实贵在一颗恒心,不能因任何困难而退缩,不能因一时劳累而气馁,不能因一次失败而放弃。新时期的西藏干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不抓结果不放手的决心,努力工作,长期努力,一幅蓝图画到底,一声喊到底,一个目标做到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西藏特色的振兴之路。

拉紧甘为人梯,俯首为牛的奉献弦。雪域高原从来不缺奉献者。由修建进藏公路倒下的烈士,到因公殉职的张贵荣将军,再到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他们与千千成千上万建设西藏的党员干部一道,在老西藏精神的指引下,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让西藏的旧貌变新颜。党和人民的事业随时都需要奉献。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征。西藏干部必须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老牛精神,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像孔繁森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做。

献,真正在西藏改革、发展和稳定中起榜样和表率作用,把每一项工作都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弹”奏“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担当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西藏,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生活艰苦,十八军进藏后,积极响应军委“向荒野进军、向土地要粮、向沙滩要菜”的号召,立足高原,在xxx河畔的荆棘林中、沙石滩上开荒种地,全心全意为藏族同胞办好事、做好事、解难事,得到群众认可。西藏的环境和条件十分恶劣,不少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负担重、压力大,需要有比一般人更强更高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境界。当前,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藏篇章,担当作为尤其重要。西藏干部更要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履行好治边稳藏的光荣使命,把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苦干实干,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唱”好“勇敢拼搏、积极进取”的“奋斗戏”。西藏各方面的发展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老西藏精神”却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扎根雪域高原,矢志奋斗,他们深入农村基层、牧区学校,送医疗、送教育、送技术、送经验,竭力改变西藏贫穷落后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西藏干部要永葆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要有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情怀,沿着“老西藏”们敢想、敢拼、敢干的正确道路前进,继续发扬无私无我的奋斗精神、激发昂扬向上的拼搏劲头、保持重若泰山的责任坚守,对标党中央的重托、对标人民的期盼、对标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矢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奋斗。

近些天来,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真切地感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人民的关心。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特别强调的“十个必须”“六个要”“四个确保”,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精髓,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学习中,我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对我们藏学工作者的特别要求和鼓励,是我们今后在研究工作中需要认真贯彻落实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我们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才能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有大量的具体工作需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就是我们今天的重要工作。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西藏实现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是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贡献。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雪域高原的广大同志们,特别是坚守在一线、服务在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6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每次都根据现实情况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续刻荡寇志序》曰:“吾不知其一介不忘初心,至老而弥坚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以三组关键词,再次为“老而弥坚”的“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赓续强大精神动力,号召广大干部团结一心、携手奋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绘就理想信念的厚重底色,共同奏响西藏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

要不断浇铸缺氧不缺“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的精神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老西藏精神”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干群血肉相连、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回望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近70年历史,苍茫的雪域高原迎来一批批各行业的“雄鹰”,他们带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矢志奋斗的崇高信念,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西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70年风雨兼程,西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老西藏精神”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它深深扎根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中,在砥砺奋进中共同汇聚起磅礴力量,于不断传承中浇铸雪域高原新时代的“精神高地”。

要勇于直面艰苦不怕“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的吃苦受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西藏地区条件极为艰苦、工作异常辛苦、生活格外清苦,没有不畏困难的强大勇气,和勇于吃苦的坚强毅力,是不敢也不会迎接挑战的。广大援藏干部始终把藏区人民福祉放在心头,在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深耕改造拉萨河畔的荆棘林、沙石滩开荒种地,广泛深入农村、学校送医疗、送教育,以见证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日日夜夜,同藏区人民一起挥洒汗水,开创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条公路、第一座电站、第一座桥梁、第一个邮局等200多个“第一”,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以枝叶关情的党员本色,切实为藏区各项事业发展解难题、干实事。

要开拓进取让海拔高“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的境界更高。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一代代“老西藏”们舍弃常人所拥有、放弃常人所享受,扎根高原,矢志奋斗,将全部的激情与热忱洒向迢迢天路。如今,西藏地区经济增速连续七年居全国前三,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全面落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9.7%。站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必须”阐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并再次以“老西藏精神”鼓舞关心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不但让精神高地耸立世界屋脊,更激励着300多万高原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惧“生命禁区”、攀登“巍巍高峰”,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高歌猛进。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共产党人崇高品质与西藏特殊实际相结合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生动体现。“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一切为了群众,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反映着人民群众现实的愿望和要求。

它得益于藏汉各民族群众的认同与实践而得以传承和发扬,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诠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反映。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认真领会其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着力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与优良作风,成为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

“特别能吃苦”才能深入基层。只有贴近群众,才能了解民需、民忧、民苦,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一线解决。“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明确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本。

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高尚理念,扎根基层,服务一线,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来解决实际难题。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磨砺意志,锤炼作风,把乐于吃苦同勤于实践相结合,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使自己的能力在艰苦环境中得到提升,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吃苦中得以体现。

“特别能战斗”才能护国佑民。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始终成为人民群众在天灾人祸面前的守护神。98抗洪、汶川地震、拉萨3.14事件……,在每一次人民的利益遭到损失或侵犯时,都有共产党人的忙碌身影。这种一心为民的战斗精神,既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也是每位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

共产党员的先锋队性质决定党员是一块特殊的材料,既要在平时看得出来,更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始终做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扛大梁,挑重担,抢头功。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更要做为人民服务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勇字当头,敢字当先,忠贞不渝,威武不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和坚强后盾。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我个人理解和体会,“老西藏”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中央领导肯定的“六个特别”,主要是能用实际行动体现和实践了下列五个方面的精神。

1、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这是“老西藏精神”的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老西藏”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在藏工作的部队将士和地方各族工作人员,热烈响应中央号召,多数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并视为神圣使命,正如“老西藏”的代表之一、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说:“党组织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需要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

1959年3月直接指挥过拉萨平叛的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同志,一进藏就表示了要“把老骨头埋在西藏”的决心。他曾豪情满怀地赋诗一首,题为《贺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

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为了西藏工作的需要,“老西藏”们都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短的十几年,长的几十年。大家都毫无怨言。许多“老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0多名同志牺牲在西藏的工作岗位上。

2、“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西藏”们顶风冒雪、忍饥挨饿,靠双脚走路,征服了雪山、冰河、险滩、沼泽、草地、荒漠,完成了号称“第二次长征”的路途3000多公里的进军西藏的任务。

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精神,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总长3400多公里的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有3000多名战士长眠在筑路工地上。

1962年,在震惊中外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我驻藏戍边指战员们又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老西藏”们就是用这种英勇无畏、吃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

3、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

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对西藏工作有着长远的特殊重要意义。当时西南局主要领导邓小平同志对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工作也多次指出:“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之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更特别强调:“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

1951年5月23日,即《十七条协议》签定的当天下午,毛主席就特别叮嘱张国华等同志说:“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毛主席的这一历史性嘱咐,强调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在西藏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历任西藏党、政、军主要领导以及各级领导,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他们在各级都直接做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都是执行政策的表率、遵守纪律的模范。有的同志甚至因此而献出了生命,但却换来了群众的更大信任。

4、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老西藏”们在战斗和工作中,善于把中央交给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与西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求真务实的精神相结合;把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把敢干与会干相结合。

当年西南局领导之一的刘伯承同志题词指示:“精细研究藏族同胞物质的思想的具体生活情况,切实执行共同纲领民族政策”。十八军为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根据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详细具体地了解了西藏的地形、道路、气候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情况,编写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与藏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化,从而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5、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

“老西藏”们为适应工作需要,许多人长期努力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成为干部革命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典范,甚至成为专家型的西藏工作者。如早期进藏的牙含章同志,长期注意积累资料,潜心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等,著有《班禅额尔德尼传》等权威著作,成为著名的藏学专家。我所熟悉的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李佐民同志,在西藏工作过28年,他刻苦自学藏语、英语,曾出色地为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张国华、谭冠三等领导做过翻译。《中国西藏》杂志原总编辑廖东凡同志,北大毕业后主动去西藏工作了24年,长期深入基层,密切联系藏族群众,成为著作颇丰的西藏民俗专家。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我个人理解和体会,“老西藏”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中央领导肯定的“六个特别”,主要是能用实际行动体现和实践了下列五个方面的精神。

1、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这是“老西藏精神”的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老西藏”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在藏工作的部队将士和地方各族工作人员,热烈响应中央号召,多数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并视为神圣使命,正如“老西藏”的代表之一、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说:“党组织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需要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

1959年3月直接指挥过拉萨平叛的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同志,一进藏就表示了要“把老骨头埋在西藏”的决心。他曾豪情满怀地赋诗一首,题为《贺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

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为了西藏工作的需要,“老西藏”们都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短的十几年,长的几十年。大家都毫无怨言。许多“老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0多名同志牺牲在西藏的工作岗位上。

2、“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西藏”们顶风冒雪、忍饥挨饿,靠双脚走路,征服了雪山、冰河、险滩、沼泽、草地、荒漠,完成了号称“第二次长征”的路途3000多公里的进军西藏的任务。

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精神,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总长3400多公里的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有3000多名战士长眠在筑路工地上。

1962年,在震惊中外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我驻藏戍边指战员们又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老西藏”们就是用这种英勇无畏、吃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

3、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

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对西藏工作有着长远的特殊重要意义。当时西南局主要领导邓小平同志对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工作也多次指出:“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之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更特别强调:“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

1951年5月23日,即《十七条协议》签定的当天下午,毛主席就特别叮嘱张国华等同志说:“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毛主席的这一历史性嘱咐,强调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在西藏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历任西藏党、政、军主要领导以及各级领导,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他们在各级都直接做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都是执行政策的表率、遵守纪律的模范。有的同志甚至因此而献出了生命,但却换来了群众的更大信任。

4、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老西藏”们在战斗和工作中,善于把中央交给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与西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求真务实的精神相结合;把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把敢干与会干相结合。

当年西南局领导之一的刘伯承同志题词指示:“精细研究藏族同胞物质的思想的具体生活情况,切实执行共同纲领民族政策”。十八军为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根据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详细具体地了解了西藏的地形、道路、气候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情况,编写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与藏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化,从而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5、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

“老西藏”们为适应工作需要,许多人长期努力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成为干部革命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典范,甚至成为专家型的西藏工作者。如早期进藏的牙含章同志,长期注意积累资料,潜心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等,著有《班禅额尔德尼传》等权威著作,成为著名的藏学专家。我所熟悉的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李佐民同志,在西藏工作过28年,他刻苦自学藏语、英语,曾出色地为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张国华、谭冠三等领导做过翻译。《中国西藏》杂志原总编辑廖东凡同志,北大毕业后主动去西藏工作了24年,长期深入基层,密切联系藏族群众,成为著作颇丰的西藏民俗专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传承下去,特别是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老西藏精神”,不畏艰苦、努力奋斗,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使命意识,做脱贫攻坚的坚定实践者。过去,“老西藏”们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战胜了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敌人。

今天,面对“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庄严承诺,党员干部要继续传承“老西藏”精神,强化责任担当,自觉将实现人生价值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主动把创业热情融入脱贫攻坚事业,努力将干事动力注入为民解困中。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思想淬炼的“磨刀石”,坚定理想信念,磨砺吃苦品质;。

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政治历练的“试金石”,强化为民之志,铸就铁肩担当;。

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实践锻炼的“主战场”,内强服务才干,擦亮脱贫成色。锻造过硬本领,做脱贫攻坚的坚强破冰者。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打铁必须自身硬”,完成剩余任务,决胜脱贫攻坚,依然要发挥“老西藏”精神,首先就要铸造“特别能战斗”的实干本领,练好“绣花功夫”,“一针一线”补好“贫困之洞”“落后窟窿”,不折不扣地把党的各项扶贫政策落到位;。

其次要增强“特别能吃苦”的苦干本领,立下愚公志,将扶贫的事一步一个脚印落细,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将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实;。

还要提升“特别能创业”的巧干本领,敢于“打破砂锅”找症结、探贫因,大胆创新开妙方、治穷根,以四两拔千斤之巧力破难题,让“老西藏”精神在扶贫实践中开出绚丽之花。

强化矢志奋斗,做脱贫攻坚的坚实站岗者。“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发扬“老西藏”精神,虽胜利在望,但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持续铆足冲锋之劲,克制松懈心态,用“特别能忍耐”之坚韧做好挂点帮扶、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不达目标决不收兵。脱贫攻坚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党员干部要自觉以“老西藏”精神为魂,以实干为墨,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将“巩固成效,防止返贫”这篇文章写扎实写深厚,特别是要将“上篇”脱贫攻坚与“下篇”乡村振兴衔接好,着力整治民生领域“微腐败”、“踢”走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绊脚石”,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稳步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切实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站好“守护岗”。

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老西藏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涵。新时代新形势下,更要弘扬“老西藏精神”,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老西藏精神”筑牢政治意识是根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而这些都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对党忠诚、热爱祖国、关心西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领导下汇聚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的磅礴力量,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不懈奋斗。

弘扬“老西藏精神”提升干事本领是关键。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打铁还需自身硬,撸起袖子加油干。西藏地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不优,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发展,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激发不怕吃苦、不畏艰辛的意志品质,方能不断增进百姓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西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决定广大党员干部要弘扬“老西藏精神”,不断增进干事创业的本领和能力。

弘扬“老西藏精神”团结奋进是基础。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通过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要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不断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为推动西藏和全国发展齐步迈进、凝心聚力。

弘扬“老西藏精神”从严治党是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否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的领头羊和主心骨,得不断推进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从深里走、往实处行,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建设总要求为遵循,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释放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和群众组织力,从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为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法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指导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全区上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结合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加富有成效地做好我区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收官、自然灾害多发、维稳压力增大等多重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协同作战,各级“一把手”担当担责、率先垂范,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极其艰难、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打好了疫情防控、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应急救援、生态环保、维护稳定“六大战役”,确保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平稳。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大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州正处于疫情防控巩固关键期、决战脱贫攻坚收官冲刺期、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提振期,还有很多难关要过、很多硬骨头要啃,各项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

必须坚定不移讲政治。要强化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决维护党的权威,全力把政府系统干部队伍打造成为一支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

必须坚定不移稳增长。要树立“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思想,全力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要全力打通中央和省、州出台的一系列对冲疫情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激励政策措施执行落实“最后一公里”,坚决让政策措施落实见效。要全力落实“抓消费促升级”8条措施,培育升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导向。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州纾困惠企政策,千方百计保护好市场主体,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抓投资。要对上抓项目争取,争取更多重大项目进入国家规划“本子”;。

对外抓项目招引,招引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甘孜;。

对内抓项目实施,按照“抓大不放小、大小一起抓”的要求,全面实行州重点项目和投资运行“红黑榜”通报机制,强力推动项目最短时间开工、最快速度推进、最优质量竣工。

必须坚定不移强产业。要牢固树立“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抓产业就是抓民生、抓产业就是抓稳定”的理念,紧紧围绕“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建强“6+1”绿色现代工业、“4+6”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10+2”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产业为民、产业惠民、产业富民。

必须坚定不移促改革。要聚焦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体制机制中的不适应问题,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特别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开放也是改革、而且是最大的改革”理念,用好省外对口支援和省内对口帮扶平台,走出一条内陆民族地区开放合作新路子。

必须坚定不移护生态。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强力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坚决守护好甘孜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必须坚定不移惠民生。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社会事业,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必须坚定不移保安全。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维护防疫安全、维护生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须坚定不移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各级干部必须把抓落实作为检验履职尽责的基本标尺,对照既定目标任务,以“干”字当头、“实”字托底的精神和只争朝夕、艰苦奋斗的姿态,以想抓落实的自觉、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并大见成效。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十五

1、“老西藏精神”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其后几代驻藏部队官兵和地方各族干部,在世所罕见的特殊、艰苦环境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逐步创造了“老西藏精神”。又不断以“老西藏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年西藏环境艰苦、情况复杂,工作困难重重。在政治方面,外有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侵略和干涉,内有民族分裂势力的捣乱和破坏,斗争尖锐。在自然环境方面,号称世界屋脊,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供应匮乏。在社会基础方面,民族隔阂严重,风俗习惯特殊等。

“老西藏”们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密切联系和依靠西藏人民,英勇奋战,排除万难,完成了解放西藏、巩固国防、平叛改革、建立自治区、开展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改革开放等任务,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保证和推进了西藏的稳定与发展。

2、“老西藏精神”是几代中央领导精心培育、大力倡导的结果。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后,就开始筹划解放西藏的问题,逐步作出重大决策,进行周密部署。毛泽东指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进军及经营西藏是我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进藏对个人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好处很多,是好共产党员就要举手去”。邓小平同志为进藏人员题词鼓励:“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于1990年7月在西藏视察工作时,专门为边防部队题词鼓励,号召发扬“老西藏精神”。江泽民、吴邦国等中央领导同志还把这一精神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六条。

胡锦涛同志于上世纪80年代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期间,以身作则,带头实践“老西藏精神”。到中央工作后,于2009年3月9日下午,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西藏各族干部将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把西藏的事情办得更好,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号召: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弘扬“老西藏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011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率团赴西藏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几次发表重要讲话,都提及“老西藏精神”。他说:“长期以来,在西藏工作的同志们和西藏各族群众心心相印,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不畏艰难、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批批援藏干部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届中央领导的倡导和教育,是对“老西藏精神”的充分肯定与褒奖,有力引导、推动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延续与弘扬。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十六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并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激励着广大“奋斗者”迎难而上,也为众多“迷茫者”照亮了前方。

“缺氧不缺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边关战士选择了驻扎边境,西部志愿者选择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而“老西藏”选择了扎根雪域高原。他们之所以放弃了常人所拥有和享受的,只因他们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他们都是“老西藏精神”的真实写照。干部只有在实践锻炼中才能够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才能经得起人民的考验。广大干部要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克服艰难险阻,埋头苦干,努力干出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干出中国发展的新辉煌。

“艰苦不怕吃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畏难苟安则难,知难而上则易”,如果想享受成功的阳光就必须接受风雨的磨炼。战争年代,彭德怀元帅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曾说过:“我彭德怀参加共产党,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而这也是我们党取得胜利和长期发展的精神特质、致胜法宝。我们要传承共产党人不怕吃苦的精神,要常怀为民之心,懂得吃苦、勇于吃苦、勤于吃苦,俯首甘为孺子牛,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添砖加瓦。

“海拔高境界更高”,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忆往昔,从以往的风雨飘零到如今的繁荣昌盛,我们党和国家走过了一段艰难的风雨历程,我们的前辈先烈历经了无数的辛酸苦楚。他们在枪林弹火中用血肉之躯为我们开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他们在满目疮痍中用双手双脚为我们建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他们向我们证明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广大干部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保持初心,永葆本色,做一个有格局、有情怀、有追求之人,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奋斗目标,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凝聚强大力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网信办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精心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报道。深度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大主题网上宣传,充分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涵,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阐释,深入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网上宣传解读。组织重点平台开设“‘政策学习’图书室”,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h5互动答题活动。组织开展“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祖国是咱温暖的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网络主题活动。重大主题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围绕建党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重大主题,开展“70年·70人——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开局之年看西藏”“网络名人看西藏”“乡村振兴在高原”等主题活动。制作《最美戍边人》《唱支山歌给党听西藏儿女颂党恩》《榜样·西藏》《你好,西藏!》等短视频。举办“第二届中国西藏网络影像节”。开展“你笑起来真好看”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创新宣传引导,建强体制机制。稳妥实施“新媒体传播计划”,组建新型传播矩阵,打造“读西藏”“听西藏”“看西藏”等新媒体传播品牌,强化藏语文新闻信息碎片化传播。开设“奋斗青年路起航新征程——西藏卷”网评专栏。开发“网信西藏”微信小程序,提升@微观西藏、@八廓拉萨等社交平台账号运营水平。深化网络新闻阅评工作。编制好自治区“十四五”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规划。

组织“西藏清朗2021”系列专项整治。整治网络侵权盗版、“黑公关”、假新闻和网络直播、移动应用程序、互联网金融、未成年人网课等平台乱象。进一步完善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机制。推进网络举报知法用法“七进”工作。加大“西藏举报”辟谣平台宣传力度。升级网络举报系统。指导地市网信部门完善网络举报工作机制。实施“争做西藏好网民”工程。开展“好网民”活动,制作专题宣传片。举办“网络中国西藏节”,开展网络诚信教育活动。开展“网络文明进高校”,推动将网络安全知识纳入德政课程。

编制好自治区“十四五”网络安全规划、信息化发展规划。协调开展信息通信业、无线电管理等规划编制工作。健全完善网络安全合作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网络安全合作例会,联合有关单位开展重点领域网络安全专项整治,做好重大庆祝活动期间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与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西藏分中心的协作配合,开展全区网络安全检查。深入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办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西藏自治区活动,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等为载体,推进网络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有效提升全区各族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推动5g网络建设和融合应用。协调ipv6规模部署。推动南亚数字大通道建设,协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孵化园等载体建设。加强数字政府建设顶层设计。协调电子政务建设,推动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优化,促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开展全区数据资源调查,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考核评估。加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力度。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协调试点示范工作。指导拓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数字化公共服务,强化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的应用。

建强党建阵地筑牢党建根基。以理论学习为引领,建立室务会“第一议题”制度,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区党委重要部署和工作安排作为第一议题。高标准开展“政治标准要更高、党性要求要更严、组织纪律性要更强”专题教育。高质量落实巡视整改任务。创建“建强网信堡垒打造网信铁军”机关党建品牌。强化干部“选育管用”综合施策。以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自治区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为载体,加强与高校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协作。继续做好网信队伍培训和“送课上门”活动。持续深化与地市网信干部双向学习锻炼。制定干部培训效果考核和成果运用措施。

8月28日至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区党委部署要求,站在政治和全局高度,进一步坚定信心、感恩奋进、担当作为,不断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自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五年,是中央对西藏投入最多的五年,也是西藏发展态势最好的五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实践证明,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方针政策完全正确,实现了党的西藏工作在理论实践上的新飞跃,推动西藏各项事业进入新时代。

中央召开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必将继续指引西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阔步前行,政府系统要用心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边境地区建设和党对西藏工作全面领导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坚定信心和昂扬斗志,全力谋划“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谱写西藏工作新的辉煌篇章。

纪律性更强,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能力、锤炼作风,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以实际成效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回报党中央的特殊关怀。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十七

老西藏精神是西藏特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是西藏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思想积淀的结果。老西藏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仁爱、慈悲和智慧,它继承了佛教和本土文化的精髓,洋溢着深厚的人情味和历史文化底蕴,是西藏人民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根本精神支柱。老西藏精神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成为引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导向。

最近有幸参加了一场有关老西藏精神的讲座,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文化与哲学思想的独特魅力。文化解读、思想思考、人性探究、历史考察,这些内容交织在一起,让我深刻理解了老西藏精神。它是一种有魂有骨的文化,既深沉内敛又灵动多彩,它既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又独具本土文化特色。老西藏精神引导人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挑战,不断实践、求道、追求,它寓意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和心灵净土。

老西藏精神一方面对于聚焦当下、注重实践、积极进取的现代生活提供了深入启示和品德榜样;另一方面,对于在追求利益和物质的时代里越来越偏离人类本质的社会生活呈现了一种催化现代人转变心态、修炼人格、打造鲜明人性的思想与价值的滋润和熏陶。它传递了一种清晰的价值观、信仰修养和精神追求,引领和指引着人们重新关注对于内在灵性和心灵净化的追求。

老西藏精神的硬核精神贯彻了人道主义、博爱、智慧等多方面的价值,这些价值正逐渐成为了当下社会生活中所追求的生命体验和心灵价值标杆。以老西藏精神为切入点,表达并弘扬人性的本真价值,是非常有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老西藏精神中慈悲为怀、宽容认可、诚信守法等理念都应该成为现代人的必修课。老西藏精神不仅仅是西藏人民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值得全人类汲取、秉持并奉为宝藏的宝贵财富。

在西藏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推广中,老西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功用。在今天追求和谐、平等、不同文化间交流互鉴的时代,老西藏精神也日益呈现出其宝贵作用和重要价值。核心价值中的善良、宽容、慈悲与智慧,也为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美丽和谐世界提供了重要思想参考、精神引领。老西藏精神的继承和传承,将引导人们重拾精神归真、自我实现、与他人共生存、与世界共治理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其内在的积极意义将引领时代进步、人类文明前进。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十八

西藏作为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始终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特殊关怀,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6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引西藏大地持续发生深刻变化、接连开启崭新篇章。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把握全局,全面总结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十个必须”,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为治藏稳藏兴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重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长期坚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维护核心、凝聚人心、服务中心,努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世界屋脊落地生根,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在祖国边疆开花结果。

一、坚定维护核心,确保各项工作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我们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把党的领导贯穿西藏工作全过程,讲政治、顾大局,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的号令和指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把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有机融入党的组织生活,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关心下,西藏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等实践成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运用和体现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

二、坚持凝聚人心,汇聚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我们要深刻认识凝聚人心对实现西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共同奋斗。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讲好中华民族故事,讲好西藏故事、西藏历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安排党员干部带头下沉、深入基层,与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让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守望相助、齐心奋斗,团结和带领各族群众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起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磅礴合力。

三、坚决服务中心,激发西藏发展的蓬勃活力。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十九

老西藏精神微视频是一系列反映西藏文化和生活的短视频,通过这些微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西藏精神的力量和可贵之处。在观看这些视频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一些体会。下面我将结合个人体验,分析老西藏精神微视频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段:文化传承。

老西藏精神微视频通过展现西藏人民的信仰、艺术和生活方式,彰显了西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价值。其中一些视频介绍了西藏民间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我们见识到了西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同时,还有一些视频展示了西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感恩之心,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倡导。通过这些微视频,我们了解到了西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第三段:勇敢面对困境。

在一些老西藏精神微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西藏人民勇敢面对困境的坚韧精神。比如,在高海拔缺氧的边远地区,西藏人民仍然坚持种植作物、放牧等生存方式,他们对于困难的执着与不畏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不仅仅是西藏人民的特质,也是一种可以启发我们的处世态度。面对挑战和困境时,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第四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西藏作为世界上最为原始和生态多样的地区之一,在老西藏精神微视频中得到了体现。视频中展示了藏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他们尊重和依靠自然,不干扰生态平衡。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引发我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思考。我们应该意识到,只有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第五段:珍视和保护老西藏精神。

老西藏精神微视频的创作和传播是珍贵的,它们通过传递西藏文化和生活的真实面貌,唤起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珍惜。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我们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珍视老西藏精神的价值。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西藏地区的了解和关注,为维护西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加强多样化的传媒手段和创新的宣传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播老西藏精神,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西藏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总结:

通过观看老西藏精神微视频,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西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西藏人民的勇敢和谦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倡导。我们要珍视和保护老西藏精神,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西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这种珍贵的精神传播开来。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二十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校党总支于近期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会上,学校党总支书记首先传达了区党委、市委及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指示精神,并领学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科学把握了当前西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未来发展绘制了宏图,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把会议精神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研讨,要认认真真学习、反反复复思考,深刻理解、准确掌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结合工作实际把握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和魂,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十个必须”工作要求,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增强能力、锤炼作风,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今后一定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指导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全区上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结合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加富有成效地做好我区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收官、自然灾害多发、维稳压力增大等多重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协同作战,各级“一把手”担当担责、率先垂范,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极其艰难、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打好了疫情防控、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应急救援、生态环保、维护稳定“六大战役”,确保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平稳。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大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州正处于疫情防控巩固关键期、决战脱贫攻坚收官冲刺期、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提振期,还有很多难关要过、很多硬骨头要啃,各项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

必须坚定不移讲政治。要强化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决维护党的权威,全力把政府系统干部队伍打造成为一支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

必须坚定不移稳增长。要树立“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思想,全力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要全力打通中央和省、州出台的一系列对冲疫情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激励政策措施执行落实“最后一公里”,坚决让政策措施落实见效。要全力落实“抓消费促升级”8条措施,培育升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导向。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州纾困惠企政策,千方百计保护好市场主体,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抓投资。要对上抓项目争取,争取更多重大项目进入国家规划“本子”;。

对外抓项目招引,招引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甘孜;。

对内抓项目实施,按照“抓大不放小、大小一起抓”的要求,全面实行州重点项目和投资运行“红黑榜”通报机制,强力推动项目最短时间开工、最快速度推进、最优质量竣工。

必须坚定不移强产业。要牢固树立“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抓产业就是抓民生、抓产业就是抓稳定”的理念,紧紧围绕“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建强“6+1”绿色现代工业、“4+6”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10+2”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产业为民、产业惠民、产业富民。

必须坚定不移促改革。要聚焦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体制机制中的不适应问题,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特别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开放也是改革、而且是最大的改革”理念,用好省外对口支援和省内对口帮扶平台,走出一条内陆民族地区开放合作新路子。

必须坚定不移护生态。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强力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坚决守护好甘孜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必须坚定不移惠民生。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社会事业,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必须坚定不移保安全。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维护防疫安全、维护生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须坚定不移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各级干部必须把抓落实作为检验履职尽责的基本标尺,对照既定目标任务,以“干”字当头、“实”字托底的精神和只争朝夕、艰苦奋斗的姿态,以想抓落实的自觉、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并大见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十个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与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相比,首次提出的“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引发广泛关注。把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凸显了中国对历史、人民、世界的负责任态度。

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这里不仅是中国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同时也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多部地方性法规,为高原生态保护提供法治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为西藏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对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提供了重要指引。

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真正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在“世界屋脊”筑起了生态文明高地。

守护好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西藏定将不断释放绿色“红利”,青藏高原一定能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篇二十一

近日,我偶然发现了一系列名为《老西藏精神》的微视频,这些短短几分钟的影片深深打动了我。在观看完这些微视频后,我对于“老西藏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感悟到了许多生活的真谛。

首先,这些微视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们的镜头非常真实而细腻。镜头下的西藏风光美不胜收,壮丽而奇特的自然景观令人陶醉。同时,微视频中展现出的农牧民的生活,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真挚和坚毅的力量。通过这些真实的镜头,我仿佛亲眼目睹了西藏人民的艰辛和坚韧,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所追求和坚守的精神。

其次,这些微视频中最令我动容的是西藏人民所展现出的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无论是面对严苛的自然环境,还是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他们总能抱着一颗平和和满足的心态去面对。微视频中有一段画面,一位老农牧民直言:“我欠生活太多,最好的写照就是这寒冷,但我欠的是什么,我是满足的。”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明白到生活并不需要奢华与富裕,而是要学会满足和感恩。

第三,这些微视频还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思考。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我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无论是传统的藏戏表演,还是祈祷轮回的香火传承,这些古老的传统一直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这些微视频,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也意识到我们现代人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发扬光大。

第四,这些微视频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西藏是一个充满了神秘与灵性的地方,西藏人民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向往和学习的。微视频中画面中的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的规律,没有过度开发,没有破坏,而是与大自然和平共存。这让我想起了当前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更加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学习西藏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最后,通过观看这些微视频,我对“老西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精神代表了一种勇敢、乐观和坚韧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我认为这种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学习西藏人民所拥有的这种精神,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同时,作为现代人,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和保护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实现心灵的宁静与成长。

总之,《老西藏精神微视频心得体会》这一主题引发了我对“老西藏精神”的深思与感悟。通过这些微视频,我看到了西藏人民对于生活的认同和追求,也明白了作为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和面对困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和传承老西藏精神,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人生旅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1157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