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4 21:33:19
最新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实用19篇)
时间:2023-11-04 21:33:19     小编:MJ笔神

经历过艰辛努力的学习阶段,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心得和经验。在写总结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思路。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一

以往,雪域高原对我充满了神秘,又担心但又特别向往。我是在“老西藏精神”的感召下,自愿报名去援藏的,工作了三年时间,对“老西藏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

“老西藏精神”,是在建国初期在毛泽东、邓小平等领袖亲手培育下,张国华将军率领十八军进藏,修建川藏公路,到举全国之力援助西藏,是在及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发端的由进藏、援藏大军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

我觉着概括起来就是: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可以看出,“老西藏精神”具有鲜明的西藏地域和民族特色,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核心内容,科学精辟地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同时深深地融合、发展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脱贫攻坚时期,我们的驻藏部队和一批又一批全国援藏大军,踏着老西藏们的足迹,同西藏人民一起,艰苦创业,团结奉献,使“老西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二

“特别能忍耐”才能厚积薄发。自古圣贤皆寂寞,共产党人要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心态来应对一切困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要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与耐心坚守岗位,奋发图强,勇于向一切束缚发展的障碍挑战,勇于向传统的思维定势挑战。

一切为了群众,就得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应对所有的不顺心、不顺眼、不顺手,杜绝一切态度生硬,慵懒迟钝,甚至有意刁难办事群众的不良作风。到群众中去,就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百姓的幸福,就要敢于面对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满腔热忱地去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民群众服务。

“特别能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力量,团结出干部、团结出效益。共产党员要自觉做到维护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做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将党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苦,问群众寒、解群众难,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党的威信和作用,真正在群众心中树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之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特别能奉献”才能取信于民。奉献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本质特征。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奉献中满足他人,在奉献中提升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也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有了奉献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缺少奉献精神,就会缺少为群众服务的观念,甚至办事不公,与民争利,斤斤计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来和腐败行为作斗争。特别重要的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赋予了党政“一把手”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一肩挑”的重大责任。这对提高反腐败斗争的工作地位、工作力量上和工作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这不仅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和保证十七大各项任务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必须把好以下三个关键环节。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应负的责任,强调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实践证明,腐败的客观条件是有权利和权利失去制约,主观条件是思想道德防线崩溃。反腐败斗争要取得成效,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取决于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领导人、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决心和重视程度。因此,在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时,除了要明确领导班子的责任外,应把重点放在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上。按照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级一级地落到实处,特别是要对“一把手”的责任提出明确的要求。中央明确规定,“一把手”要生产经营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一肩挑”。增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两个责任”意识,使“两副担子”、“两个责任”在形式和内容上充分地体现出来.此外,要着重抓好管理人、财、物的部门和负责基建工程、物资采购、财务管理等重点、热点部门的领导的责任制建立。近年来的情况表明,腐败现象的多发点亦是经济建设的热点和权力监督制约的“空白点”。这些部门如果管理薄弱,很容易导致问题的发生。明确规定这些部门的领导和职工的廉政责任,加强对这些部门的监督制约,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要明确责任的具体内容。不仅要明确党风廉政责任的重点人员和重点部门,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违反了要怎么样”。应根据各单位的工作实际,按照每个领导、部门的职责、权利和任务特点,以及在廉政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责任条款,力戒“大而空”,力求具体实在。例如:在进行企业的重大决策时,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三项议事规则》;财务部门不准私设“小金库”;工程管理部门对基建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物资供应部门进行物资采购时必须引入竞争机制,进行比价采购;干部的选拔、使用要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各种经济合同必须进行审计等。总之,凡是可能出现问题的方面,都要有具体的责任条款、制约措施和违规应受到的处罚规定。这些措施经过一定程序讨论决定后,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方式,按干管权限,由上级党政主要领导、纪委书记与下级签订。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违规也要受到处罚。因为,违规是违法违纪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不堵死,违法违纪的问题迟早要发生。现在的规章制度已经不少了,但是许多制度和措施往往得不到落实,从而导致了许多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所以,我认为,当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保证各项廉政制度、措施得到认真落实,也就是如何从制度上加强防范的问题,我们的工作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

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双重作用。一是准确地评价一个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评价不准确,奖惩也就谈不上准确,就会失去考核的本来意义,有害而无利。二是科学、严格的考核工作,能使干部职工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一种严肃感和信任感。有了这种严肃感和信任感,廉政建设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进。因此,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工作,一定要认真严肃,一定要严格准确,一定要善始善终。切勿走过场、搞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考核的目的。

一是要突出对党政领导班子的考核。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一岗双责”是否履行到位,党委(党组)如何实施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党政班子如何齐抓共管等。二是要突出对重点部门领导班子的考核。对于惩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部门以及其他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一些重点部门的领导班子,要作为责任制考核的重点。结合各部门具体特点和年度任务,提出不同的工作目标,一个部门一个责任书,细化责任;在集中检查时,要作为必查单位,组织专班,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检查。三是要突出对主要负责人的考核。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中,一把手是关键。要强化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加强对一把手三管情况(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管好所在地方或所在部门的党风廉政)的检查考核。

考核要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一个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搞得好不好,干部是否廉洁,这个单位的群众最有发言权。腐败最怕群众,群众的监督最有力,应加大群众的监督力度。考核工作除应坚持原有的一些好的做法外,要把民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方法,引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工作。如召开被考核单位的党员、中层干部、职工代表、党代表参加民主测评大会,专门对企业领导班子和每个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测评前,每个领导作一年来党风廉政情况的专题述职,然后进行测评。测评分为“很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或“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档,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测评的结果作为考核评价这个单位和每个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重要依据。这种方法比小范围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评价的准确性和监督效果都会好得多。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是一项具有强制性、威慑性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考核结果能否得到充分运用,能否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是保证考核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落实责任追究制就是领导班子集体或领导个人对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好,出现严重不正之风或腐败问题又不能及时解决,引起群众强烈不满或给国家、集体带来严重损失的要追究领导责任的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责任主体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未能正确履行职责,出了问题怎么办的问题。通过落实责任追究制,使各级责任主体感觉到对反腐败工作不抓不行,不真抓、抓不出成效不行,抓得不严出现问题也不行。出了问题对号入座进行处理,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搞“下不为例”、“集体负责”,增强“责任追究制”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的强制性,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由“软”变“硬”。

落实责任追究制,必须坚持考核与评事用人有机结合,突出考核结果的运用和制约。一是要与干部的管理使用挂钩。根据考评得分,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对每个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廉洁自律的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记入干部政绩考核档案和廉政建设档案,结合干部考核进行运用,对能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群众反映好的领导干部,建议予以提拔重用;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群众反映意见比较集中的领导干部,不予重用或进行岗位调整。二是要与地方和部门的工作评价挂钩。要将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列入总体工作目标的重点内容,作为政绩业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较大比重的分值,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要与责任追究挂钩。对在考核和民主测评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差距较大、不合格和廉洁自律有问题票较多、群众不满意以及有苗头性、倾向性违纪违法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和诫勉谈话,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不力而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起到教育警示和惩戒的作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四

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来,不断涌现了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的许多新范例。如享誉全国的“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孔繁森;全国道德模范、一等功臣李素芝;爱党报国的优秀藏族青年军官、一等功臣江勇西绕;查果拉高原红色边防队;高原铁骑——西藏军区摩托化步兵团以及不胜枚举的建藏、援藏先进人物等。在许多地方,学习、发扬“老西藏精神”已蔚然成风,“老西藏精神”正不断延续和发展。

我在学习、实践“老西藏精神”方面也有一些亲身经历和体会。我从1959年学习藏语到参与西藏工作,至今与西藏已有了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1964年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即主动要求进藏,在西藏最艰苦的那曲地区坚持工作了之久。由于受党的多年教育和“老西藏”前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已逐渐把“老西藏精神”作为精神支柱,真正体验到“报效祖国、边疆为家、艰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自豪滋味。增强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尤其通过经常下乡,坚持与群众实行“四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注意多办实事、好事,逐步实践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乃至互相融合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搞好工作,还使我得到藏族父老的关爱,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感受到家乡亲人般的温暖。由此也体验到在与群众的关系上,也是“心诚则灵”的道理。

调回北京乃至退休后至今,一直心系西藏,保持退休不退色的精神,坚持为西藏的发展进步尽微薄之力。,我因此曾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希望并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导和鼓舞下,在今后的西藏工作以及其他各项工作中,这朵“老西藏精神”的传统之花,必将在更多的青年人身上,不断结出新鲜之果。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五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全面部署新时代西藏工作,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

我已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西藏工作的重大任务。以后我要进一步把握工作方向,始终把“十个必须”作为日常工作的指针和标尺,尽自己所能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第一,要准确把握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加注重加强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

第二,要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重要要求,从增进“五个认同”的高度,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三,要准确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西藏夯实全面小康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要准确把握“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这个重大论断,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红线,共同巩固好生态安全屏障。

本人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特别能忍耐”才能厚积薄发。自古圣贤皆寂寞,共产党人要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心态来应对一切困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要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与耐心坚守岗位,奋发图强,勇于向一切束缚发展的障碍挑战,勇于向传统的思维定势挑战。

一切为了群众,就得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应对所有的不顺心、不顺眼、不顺手,杜绝一切态度生硬,慵懒迟钝,甚至有意刁难办事群众的不良作风。到群众中去,就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百姓的幸福,就要敢于面对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满腔热忱地去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民群众服务。

“特别能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力量,团结出干部、团结出效益。共产党员要自觉做到维护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做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将党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苦,问群众寒、解群众难,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党的威信和作用,真正在群众心中树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之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特别能奉献”才能取信于民。奉献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本质特征。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奉献中满足他人,在奉献中提升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也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有了奉献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缺少奉献精神,就会缺少为群众服务的观念,甚至办事不公,与民争利,斤斤计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1、“老西藏精神”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其后几代驻藏部队官兵和地方各族干部,在世所罕见的特殊、艰苦环境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逐步创造了“老西藏精神”。又不断以“老西藏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年西藏环境艰苦、情况复杂,工作困难重重。在政治方面,外有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侵略和干涉,内有民族分裂势力的捣乱和破坏,斗争尖锐。在自然环境方面,号称世界屋脊,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供应匮乏。在社会基础方面,民族隔阂严重,风俗习惯特殊等。

“老西藏”们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密切联系和依靠西藏人民,英勇奋战,排除万难,完成了解放西藏、巩固国防、平叛改革、建立自治区、开展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改革开放等任务,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保证和推进了西藏的稳定与发展。

2、“老西藏精神”是几代中央领导精心培育、大力倡导的结果。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后,就开始筹划解放西藏的问题,逐步作出重大决策,进行周密部署。毛泽东指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进军及经营西藏是我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进藏对个人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好处很多,是好共产党员就要举手去”。邓小平同志为进藏人员题词鼓励:“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于1990年7月在西藏视察工作时,专门为边防部队题词鼓励,号召发扬“老西藏精神”。江泽民、吴邦国等中央领导同志还把这一精神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六条。

胡锦涛同志于上世纪80年代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期间,以身作则,带头实践“老西藏精神”。到中央工作后,于2009年3月9日下午,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西藏各族干部将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把西藏的事情办得更好,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号召: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弘扬“老西藏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011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率团赴西藏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几次发表重要讲话,都提及“老西藏精神”。他说:“长期以来,在西藏工作的同志们和西藏各族群众心心相印,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不畏艰难、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批批援藏干部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届中央领导的倡导和教育,是对“老西藏精神”的充分肯定与褒奖,有力引导、推动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延续与弘扬。

2021年,我们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其中“老西藏精神”让我感受颇多,“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在西藏,有“三条路”见证着“老西藏精神”的起源传承发展。

1954年的进藏公路,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史书中记载着,十八军进藏时困难重重,要修着公路进藏,之前的西藏这片净土与内地是没有公路的。十八军顶着严寒气候,冒着地质灾害风险,吃着雪水煮饭,克服了一个个难关,牺牲了三千余官兵,终于修成了了康藏公路,也铺平了西藏的开拓路。在1954年的康藏公路建成后,一批批党的先辈们走着这条路来到了西藏,他们不怕条件艰苦,不惧环境恶劣,扎根雪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了整个青春。西藏百万农奴得到解放,人民分到了土地与牛羊,西藏的发展跨上了新台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起源,颂扬了西藏开拓路建设的宏大史诗。

2006年的青藏铁路,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韩红的一首《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人民欢喜之心随着歌声肆意飘扬。一代代铁路人克服了缺氧、冻土、运输带来的困难,不畏艰险,一步步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修到了藏家儿女的家乡。青藏铁路的通车,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联通了西藏的建设路,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来到了西藏,来旅游、来就业。党员先锋们在西藏把“老西藏精神”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紧跟时代潮流、牢抓发展机遇,毅然决然得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中。西藏经济开始腾飞,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奏响了西藏建设路的嘹亮号子。

“老西藏精神”,创新发展也是“老西藏精神”,它在西藏发展的道路上被不断充实,赋予新的含义,永不会过时。这是“老西藏精神”的发展,描绘了西藏发展路的壮阔蓝图。

作为西藏基层公务员,我们要把“老西藏精神”贯彻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继承又要发扬,让“老西藏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成为我们修身正己的指路明灯。

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

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几十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社会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飞跃,西藏发展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跨越,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在雪域高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是各族儿女的共同心声。

加强党的建设,就要着力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对重大斗争、防范重大风险的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西藏党员、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要关心爱护西藏干部职工,完善好、落实好工资收入、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退休安置等各方面支持政策,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重视健康保障工作,研发并推广适用高海拔地区的医疗保健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承载着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深信,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力保障,有全国人民大力支持,有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一个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必将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我个人理解和体会,“老西藏”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中央领导肯定的“六个特别”,主要是能用实际行动体现和实践了下列五个方面的精神。

1、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这是“老西藏精神”的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老西藏”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在藏工作的部队将士和地方各族工作人员,热烈响应中央号召,多数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并视为神圣使命,正如“老西藏”的代表之一、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说:“党组织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需要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

1959年3月直接指挥过拉萨平叛的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同志,一进藏就表示了要“把老骨头埋在西藏”的决心。他曾豪情满怀地赋诗一首,题为《贺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

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为了西藏工作的需要,“老西藏”们都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短的十几年,长的几十年。大家都毫无怨言。许多“老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0多名同志牺牲在西藏的工作岗位上。

2、“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西藏”们顶风冒雪、忍饥挨饿,靠双脚走路,征服了雪山、冰河、险滩、沼泽、草地、荒漠,完成了号称“第二次长征”的路途3000多公里的进军西藏的任务。

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精神,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总长3400多公里的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有3000多名战士长眠在筑路工地上。

1962年,在震惊中外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我驻藏戍边指战员们又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老西藏”们就是用这种英勇无畏、吃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

3、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

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对西藏工作有着长远的特殊重要意义。当时西南局主要领导邓小平同志对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工作也多次指出:“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之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更特别强调:“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

1951年5月23日,即《十七条协议》签定的当天下午,毛主席就特别叮嘱张国华等同志说:“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毛主席的这一历史性嘱咐,强调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在西藏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历任西藏党、政、军主要领导以及各级领导,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他们在各级都直接做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都是执行政策的表率、遵守纪律的模范。有的同志甚至因此而献出了生命,但却换来了群众的更大信任。

4、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老西藏”们在战斗和工作中,善于把中央交给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与西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求真务实的精神相结合;把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把敢干与会干相结合。

当年西南局领导之一的刘伯承同志题词指示:“精细研究藏族同胞物质的思想的具体生活情况,切实执行共同纲领民族政策”。十八军为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根据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详细具体地了解了西藏的地形、道路、气候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情况,编写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与藏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化,从而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5、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

“老西藏”们为适应工作需要,许多人长期努力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成为干部革命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典范,甚至成为专家型的西藏工作者。如早期进藏的牙含章同志,长期注意积累资料,潜心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等,著有《班禅额尔德尼传》等权威著作,成为著名的藏学专家。我所熟悉的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李佐民同志,在西藏工作过28年,他刻苦自学藏语、英语,曾出色地为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张国华、谭冠三等领导做过翻译。《中国西藏》杂志原总编辑廖东凡同志,北大毕业后主动去西藏工作了24年,长期深入基层,密切联系藏族群众,成为著作颇丰的西藏民俗专家。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传承下去,特别是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老西藏精神”,不畏艰苦、努力奋斗,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使命意识,做脱贫攻坚的坚定实践者。过去,“老西藏”们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战胜了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敌人。

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政治历练的“试金石”,强化为民之志,铸就铁肩担当;

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实践锻炼的“主战场”,内强服务才干,擦亮脱贫成色。锻造过硬本领,做脱贫攻坚的坚强破冰者。

还要提升“特别能创业”的巧干本领,敢于“打破砂锅”找症结、探贫因,大胆创新开妙方、治穷根,以四两拔千斤之巧力破难题,让“老西藏”精神在扶贫实践中开出绚丽之花。

强化矢志奋斗,做脱贫攻坚的坚实站岗者。“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发扬“老西藏”精神,虽胜利在望,但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持续铆足冲锋之劲,克制松懈心态,用“特别能忍耐”之坚韧做好挂点帮扶、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不达目标决不收兵。脱贫攻坚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党员干部要自觉以“老西藏”精神为魂,以实干为墨,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将“巩固成效,防止返贫”这篇文章写扎实写深厚,特别是要将“上篇”脱贫攻坚与“下篇”乡村振兴衔接好,着力整治民生领域“微腐败”、“踢”走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绊脚石”,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稳步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切实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站好“守护岗”。

【篇二】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同西藏自治区的协调配合。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涉藏州县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同时对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涉藏工作作出部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审时度势、把握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完整理解、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刻认识这一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纲和魂,各项工作都要以此为指针和标尺,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要准确把握西藏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多解决影响长治久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对会议确定的任务部署逐条逐项细化分解,把战略部署变为具体工作安排。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密切协调配合,搞好督促检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宣讲活动,使会议精神深入人心。

【篇三】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特别能忍耐”才能厚积薄发。自古圣贤皆寂寞,共产党人要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心态来应对一切困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要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与耐心坚守岗位,奋发图强,勇于向一切束缚发展的障碍挑战,勇于向传统的思维定势挑战。

一切为了群众,就得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应对所有的不顺心、不顺眼、不顺手,杜绝一切态度生硬,慵懒迟钝,甚至有意刁难办事群众的不良作风。到群众中去,就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百姓的幸福,就要敢于面对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满腔热忱地去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民群众服务。

“特别能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力量,团结出干部、团结出效益。共产党员要自觉做到维护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做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将党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苦,问群众寒、解群众难,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党的威信和作用,真正在群众心中树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之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特别能奉献”才能取信于民。奉献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本质特征。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奉献中满足他人,在奉献中提升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也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有了奉献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缺少奉献精神,就会缺少为群众服务的观念,甚至办事不公,与民争利,斤斤计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篇四】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我个人理解和体会,“老西藏”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中央领导肯定的“六个特别”,主要是能用实际行动体现和实践了下列五个方面的精神。

1、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这是“老西藏精神”的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老西藏”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在藏工作的部队将士和地方各族工作人员,热烈响应中央号召,多数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并视为神圣使命,正如“老西藏”的代表之一、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说:“党组织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需要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

1959年3月直接指挥过拉萨平叛的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同志,一进藏就表示了要“把老骨头埋在西藏”的决心。他曾豪情满怀地赋诗一首,题为《贺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

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为了西藏工作的需要,“老西藏”们都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短的十几年,长的几十年。大家都毫无怨言。许多“老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0多名同志牺牲在西藏的工作岗位上。

2、“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西藏”们顶风冒雪、忍饥挨饿,靠双脚走路,征服了雪山、冰河、险滩、沼泽、草地、荒漠,完成了号称“第二次长征”的路途3000多公里的进军西藏的任务。

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精神,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总长3400多公里的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有3000多名战士长眠在筑路工地上。

1962年,在震惊中外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我驻藏戍边指战员们又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老西藏”们就是用这种英勇无畏、吃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

3、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

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对西藏工作有着长远的特殊重要意义。当时西南局主要领导邓小平同志对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工作也多次指出:“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之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更特别强调:“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

1951年5月23日,即《十七条协议》签定的当天下午,毛主席就特别叮嘱张国华等同志说:“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毛主席的这一历史性嘱咐,强调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在西藏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历任西藏党、政、军主要领导以及各级领导,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他们在各级都直接做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都是执行政策的表率、遵守纪律的模范。有的同志甚至因此而献出了生命,但却换来了群众的更大信任。

4、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老西藏”们在战斗和工作中,善于把中央交给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与西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求真务实的精神相结合;把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把敢干与会干相结合。

当年西南局领导之一的刘伯承同志题词指示:“精细研究藏族同胞物质的思想的具体生活情况,切实执行共同纲领民族政策”。十八军为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根据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详细具体地了解了西藏的地形、道路、气候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情况,编写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与藏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化,从而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5、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

“老西藏”们为适应工作需要,许多人长期努力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成为干部革命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典范,甚至成为专家型的西藏工作者。如早期进藏的牙含章同志,长期注意积累资料,潜心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等,著有《班禅额尔德尼传》等权威著作,成为著名的藏学专家。我所熟悉的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李佐民同志,在西藏工作过28年,他刻苦自学藏语、英语,曾出色地为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张国华、谭冠三等领导做过翻译。《中国西藏》杂志原总编辑廖东凡同志,北大毕业后主动去西藏工作了24年,长期深入基层,密切联系藏族群众,成为著作颇丰的西藏民俗专家。

【篇五】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今天,“老西藏精神”从高原跋山涉水,来到“小雪花”们身边,给孩子们带来一场精神洗礼。

讲堂上,长期驻守西藏边防的解放军叔叔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感人的英雄事迹,为“小雪花”们讲述了边防军人投身边防事业,敢于牺牲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也正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一腔热血,永不言退的铮铮铁骨,才筑起了伟大祖国固若金汤的边防钢铁长城。

当听到解放军叔叔诉说道:“战士们因为很少吃到蔬菜,手脚脱皮、指甲脱落、嘴唇开裂是家常便饭,有的战士病倒了,有的战士因为执行任务而牺牲了,但从来也没有人退缩过,更没有过逃兵!”孩子们个个露出钦佩的眼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在军人叔叔的领读下,小雪花们用整齐而宏亮的声音表达着自己对“老西藏精神”的崇敬之情,都打算把今天收获到的“红色力量”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强大动力。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

“老西藏精神”在岁月的变迁中得到不断继承和发展。18军进藏、筑路和生产任务的胜利完成,孕育了“老西藏精神”,驻藏部队在平叛斗争、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展了“老西藏精神”,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思想阵地的激烈交锋,升华了“老西藏精神”。“老西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与西藏革命建设特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2)

我深深地向往着西藏,因为在我眼里西藏就像天堂一样美好,是一块美好的净地,那里有着蔚蓝的天空,神圣的布达拉宫,虔诚的朝圣者,随处都是风景,我企盼着将自己的脚步踏上西藏。在听了马文清副检察长“热血铸青春永不悔,雪域高原铸检魂”的讲座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西藏工作的检察干警就像绽放在雪域的格桑花,顽强不屈,面对着艰苦的生存环境及种种挑战,永不言弃。他们为检察事业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安定,他们为检察事业放弃了家庭的责任与温馨,他们将自己的一生留在了那贫瘠的土地上。他们愧对父母、愧对妻儿、他们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检察事业,他们无愧的是人民。他们不仅仅做着检察官的工作,他们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自给自足,帮助藏民生产生活,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挥洒了自己的青春热血。我们处于如此优渥的环境中,有什么理由安于稳定的混日子。

“老西藏精神”已经超越了地域和年代的局限,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科学精辟的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融合发展了我党的光荣传统,充分体现了核心价值观。检察干部们发扬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好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使“老西藏精神”愈益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的辉煌,见证了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检察人的理想、追求和不懈奋斗,也铸就了检察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检察精神和职业操守。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责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民检察事业也正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青年要有“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意识。理想信念是灯塔,是指引我们奋勇前进、永不停步的精神动力,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作为一名司法法警,也应该发展“老西藏精神”,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清楚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的职务,坚定信仰追求,树立负责的人生观、奉献价值观和敬畏的权力观,不比工作条件,不比物质待遇吗,而比工作效率、比执法水平、比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努力实现个人成长和检察工作的双赢。

白驹此去无多路,岁月无痕快著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历经风雨,薪火相传,日益充满生机与活力。承载光荣信仰与历史使命的青年干警,一定会接过历史的火炬,大力弘扬检察优良传统,传承好检察职业,为公平、公正、清正、廉洁的检察事业奋斗终生,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篇六】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未来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时隔五年,两次出席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都提到同一种精神——“老西藏精神”。

何谓“老西藏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三组关键词,再次注解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中,给“老西藏精神”注入新时代的精气神,以“精神”为支柱,架起为民桥梁。

以“吃苦”为财富,磨练为民本领。西藏的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因其海拔高、气温低等特定条件,“缺氧”常常会让人“寸步难行”。“吃苦”亦指遭受痛苦,经受艰苦。强忍肝痛带领兰考人民治风沙的焦裕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辛勤耕耘三十载,万亩林场献国家”的杨善洲,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青春奉献在基层的黄文秀同志等都是不怕吃苦的典范。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吃苦当做一种财富,磨练为民本领,在磨难中历练成长,在烈火中淬火成钢,要善于吃苦、勇于吃苦、乐于吃苦。“苦尽甘来,只有一番甜味”是再通俗不过的道理,即使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足,也要把“吃苦”精神贯穿始终,主动到工作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接几次“烫手的山芋”。

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把党的理想信念装入心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解决好自身的理想、信念、党性、人品、官德等根本问题,以理论上的成熟保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始终做到方向“明”、政治“硬”、头脑“清”。

【篇七】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续刻荡寇志序》曰:“吾不知其一介不忘初心,至老而弥坚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以三组关键词,再次为“老而弥坚”的“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赓续强大精神动力,号召广大干部团结一心、携手奋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绘就理想信念的厚重底色,共同奏响西藏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

要不断浇铸缺氧不缺“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的精神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老西藏精神”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干群血肉相连、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回望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近70年历史,苍茫的雪域高原迎来一批批各行业的“雄鹰”,他们带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矢志奋斗的崇高信念,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西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70年风雨兼程,西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老西藏精神”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它深深扎根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中,在砥砺奋进中共同汇聚起磅礴力量,于不断传承中浇铸雪域高原新时代的“精神高地”。

要勇于直面艰苦不怕“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的吃苦受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西藏地区条件极为艰苦、工作异常辛苦、生活格外清苦,没有不畏困难的强大勇气,和勇于吃苦的坚强毅力,是不敢也不会迎接挑战的。广大援藏干部始终把藏区人民福祉放在心头,在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深耕改造拉萨河畔的荆棘林、沙石滩开荒种地,广泛深入农村、学校送医疗、送教育,以见证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日日夜夜,同藏区人民一起挥洒汗水,开创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条公路、第一座电站、第一座桥梁、第一个邮局等200多个“第一”,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以枝叶关情的党员本色,切实为藏区各项事业发展解难题、干实事。

要开拓进取让海拔高“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的境界更高。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一代代“老西藏”们舍弃常人所拥有、放弃常人所享受,扎根高原,矢志奋斗,将全部的激情与热忱洒向迢迢天路。如今,西藏地区经济增速连续七年居全国前三,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全面落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9.7%。站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必须”阐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并再次以“老西藏精神”鼓舞关心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不但让精神高地耸立世界屋脊,更激励着300多万高原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惧“生命禁区”、攀登“巍巍高峰”,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高歌猛进。

【篇八】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全面部署新时代西藏工作,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

我已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西藏工作的重大任务。以后我要进一步把握工作方向,始终把“十个必须”作为日常工作的指针和标尺,尽自己所能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第一,要准确把握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加注重加强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

第二,要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重要要求,从增进“五个认同”的高度,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三,要准确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西藏夯实全面小康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要准确把握“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这个重大论断,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红线,共同巩固好生态安全屏障。

本人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篇九】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1、“老西藏精神”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其后几代驻藏部队官兵和地方各族干部,在世所罕见的特殊、艰苦环境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逐步创造了“老西藏精神”。又不断以“老西藏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年西藏环境艰苦、情况复杂,工作困难重重。在政治方面,外有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侵略和干涉,内有民族分裂势力的捣乱和破坏,斗争尖锐。在自然环境方面,号称世界屋脊,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供应匮乏。在社会基础方面,民族隔阂严重,风俗习惯特殊等。

“老西藏”们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密切联系和依靠西藏人民,英勇奋战,排除万难,完成了解放西藏、巩固国防、平叛改革、建立自治区、开展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改革开放等任务,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保证和推进了西藏的稳定与发展。

2、“老西藏精神”是几代中央领导精心培育、大力倡导的结果。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后,就开始筹划解放西藏的问题,逐步作出重大决策,进行周密部署。毛泽东指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进军及经营西藏是我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进藏对个人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好处很多,是好共产党员就要举手去”。邓小平同志为进藏人员题词鼓励:“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于1990年7月在西藏视察工作时,专门为边防部队题词鼓励,号召发扬“老西藏精神”。江泽民、吴邦国等中央领导同志还把这一精神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六条。

胡锦涛同志于上世纪80年代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期间,以身作则,带头实践“老西藏精神”。到中央工作后,于2009年3月9日下午,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西藏各族干部将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把西藏的事情办得更好,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号召: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弘扬“老西藏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011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率团赴西藏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几次发表重要讲话,都提及“老西藏精神”。他说:“长期以来,在西藏工作的同志们和西藏各族群众心心相印,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不畏艰难、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批批援藏干部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届中央领导的倡导和教育,是对“老西藏精神”的充分肯定与褒奖,有力引导、推动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延续与弘扬。

【篇十】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十八军进军西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那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胜利。老西藏们用生命在完成进军西藏的使命,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千难万险,硬是把红旗插在世界屋脊!

那是一次艰难的行程,那是可以永远激励这个时代和国人的伟大精神。“背着公路”进西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是在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修出天路,一条条天路,那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啊,那是幸福的道路,引领着那里的同胞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曾经有幸拜访过洗衣歌的编导李俊琛前辈,前辈告诉我:她随18军进藏的时候,才15岁,而整个文工团都很年轻。15岁,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走向西藏的路上。部队经常面临翻雪山,趟冰河,高寒缺氧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冬天睡雪山,睡冰河,下雪了,砸倒了帐篷,就只能睡在雪窝里。

早上起床,鞋都是冻到冰上的,必须要想办法刨出来。夏天虽然有美景,有野果可以充饥,但是蚊子多的难以想象,还要面对泥石流,塌方,阴雨各种自然灾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遭遇蝗虫无情的袭扰。长期吃不饱,穿不暖,因为高寒缺氧,水都烧不开,常年吃生饭。

十八军进军西藏,经过4000米以上的雪山14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2座。川藏线两千多公里,牺牲了官兵3000多人,藏汉民工1000多人,平均1公里牺牲2人。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土石方2930多平方公里,终于在1954年修通闻名遐迩的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和全长2100公里的青藏公路。

十八军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点一点把川藏公路铺到了拉萨,可怕的不是爬雪山,还有雪地宿营。在雪山上宿营,经常是第二天起床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吹了起床号,大家才从雪堆里爬出来,清点人数时,经常是少人,找到战士夜里睡觉的地方,才发现已经冻死在雪下面。有些战士扛着炮,拿着枪,托着这些武器的手都冻坏了。下山后都要截肢。

聆听着前辈的诉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人们一直都在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而老西藏精神,是只有真正能扎根在西藏的人,才明白其中饱含的意义。那绝不是苦,绝不是累可以形容的。

而仅仅是一座怒江大桥,真正的是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由于要在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上修建,所以这艰巨的任务,普通的建桥施工队无法完成,因此由当时在这里的解放军负责建桥任务。士兵从山底上放下几十米长的绳索,在石崖上挂起密密麻麻绳索搭成的软梯,在石崖的半腰上悬挂打炮眼。悬崖峭壁打眼放炮,石块塌方危险极大,每响一炮,几乎都有人受伤,施工条件异常艰难危险,伤亡很大,这座桥是战士的血肉凝固成的大桥。

其中有一位战士在施工时不小心掉进了修建的桥墩里,大家想尽一切办法都没将其救出,只得含泪继续修筑,怒江大桥完成后,某排全排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排长一人,排长悲痛万分,纵身跳进在怒江,追随战士们去了。

如今怒江大桥依然在流淌,而它的前世今生带着烈士的悲壮一起传说,它的滔滔江水负重着那么多生命的血和魂,在岁月的流转中形成了傲视天地的威严。生命,青春,壮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信仰,而所有为信仰献身的勇士都将永垂不朽!精神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是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形成战斗热情的。

李俊琛前辈告诉我,当她走到拉萨的时候已经19岁,到了拉萨,就感觉到了天边,眼前的一切都那么陌生。西藏是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十八军党委提出:全军同志要吃大苦,耐大劳,像当年红军一样战胜任何困难,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我们爬也爬到西藏去,要用死在西藏,埋在西藏的气概完成党交给的解放西藏的任务。

但是前辈说:她们最开始到拉萨,因为反动派的宣传,最初藏族同胞对解放军是恐惧的,为了与藏族同胞沟通,文工团抽空演出,敲锣打鼓招引群众,可是大家都不敢来看,最初只有几个小孩偷偷来看,孩子们一来,妈妈们就来了,慢慢的村里人都来了。

文工团唱藏族歌,跳藏族舞,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修路的意义,还帮忙解决藏族同胞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生活中的困难。渐渐的藏族群众打消了恐惧,她们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部队,很快,藏族群众和解放军成为了一家人。

我问前辈:“您吃了那么多苦,那您后悔走到西藏吗”?前辈坚定的告诉我:“终生无悔!如果在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去西藏,我的一切都是西藏带给我的。我的成功离不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离不开那段时光的磨练。成功了也是十八军的成功,也是党在西藏政策的成功,也是藏族人民的成功”。

这就是老西藏的情怀,见证过十八军走向西藏的艰难,经历过伤痛和岁月的摧残,亲历过那片土地所有的大事件,发展,改革,变迁,以及深重的历史,一代代老西藏们用生命,用青春,用热血缔造老西藏精神,并让老西藏精神闪闪发光。

张国华司令员曾说:"毛主席让我们守西藏,要走你们走,我死也死在这里!"如此坚如磐石的立场,塑造了十八军无所畏惧的军魂,赢得了属于十八军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藏族同胞,用英勇无畏,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排除各种困难,战胜着各种敌人。西藏的土地上,老西藏精神不朽!

而新时代的西藏军人,有血性,有担当!发扬老西藏精神,戎边卫国建新功的优良传统,长期坚守西藏期间,表现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出生入死的奉献早已在雪域高原形成了共鸣。无论是牺牲在巡逻路上的最高级别年仅49岁的将军首长张贵荣,还是倒在巡逻路上年仅19岁的普通士兵,都在用生命诠释着老西藏精神,传承着老西藏精神!

那么多扎根西藏的人,以老西藏精神为鞭策,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生死置之度外。而把民族团结,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许多老西藏们更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如谭冠三将军一进西藏就满怀豪情的说:“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篇十一】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特别能忍耐”才能厚积薄发。自古圣贤皆寂寞,共产党人要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心态来应对一切困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要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与耐心坚守岗位,奋发图强,勇于向一切束缚发展的障碍挑战,勇于向传统的思维定势挑战。

一切为了群众,就得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应对所有的不顺心、不顺眼、不顺手,杜绝一切态度生硬,慵懒迟钝,甚至有意刁难办事群众的不良作风。到群众中去,就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百姓的幸福,就要敢于面对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满腔热忱地去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民群众服务。

“特别能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力量,团结出干部、团结出效益。共产党员要自觉做到维护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做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将党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苦,问群众寒、解群众难,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党的威信和作用,真正在群众心中树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之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特别能奉献”才能取信于民。奉献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本质特征。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奉献中满足他人,在奉献中提升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也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有了奉献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缺少奉献精神,就会缺少为群众服务的观念,甚至办事不公,与民争利,斤斤计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篇十二】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在丹桂飘香,菊花闹艳的年月,心怀无限憧憬的我幸福地踏上了三尺讲台。秋日的阳光无私地散落凡间,透过枝蔓折射出光影琉璃的新世界。风动影随,追逐着秋实中学的风尚,同时内心窃喜,哪怕只有一笔,只要它属于我,我便甘愿融化在这纯净中,随风留香。慕名地前往只因他的芬芳;虔诚地祈盼只为他的欣赏;欢愉地奔赴只因他的同往;执着地坚守只为他的厚望。她就是优秀的中共党员,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丁勇慧同志。

翻阅无数有关她的资料,历在眼前的是分量十足的头衔和荣誉: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副主委、民革省委常委职务。先后荣获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50多个。但身为她旗下的教师,我对此却知晓寥寥。这并非因我的无知,而因丁校长为人的低调和视荣誉为草芥的胸怀。然而,众为人知的是,近三年,秋实中学已有73名教师成长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有30名教师被聘为中考命题员,十二人分别获得全国十佳教师、全国百名名师等荣誉称号。这些都是来自丁校长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领导。不负厚望,自2001年以来,我校中考各项升学率荣居全市榜首。此外秋实中学已实现了“国际合作育英才”的办学目标,已有30余名学生享受全额奖学金在新加坡留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丁校长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共产党人,作为一名有着近二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她一直以来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这正是我们新时期入党积极分子所需要学习和传承的。面对种种殊荣,丁勇慧校长淡定谦虚,把荣誉留给了每一位秋实人,而她则默默承担着一切责任。对于一个共产党人来说,责任是一种奉献,一种使命。

春华秋实,轮回四载,岁月更替的是过往的疲倦,内心沉积的却是永不消失的感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恪守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永远保持党员先进性。我将积极努力地完成党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努力增强教学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篇十三】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校党总支于近期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会上,学校党总支书记首先传达了区党委、市委及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指示精神,并领学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科学把握了当前西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未来发展绘制了宏图,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把会议精神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研讨,要认认真真学习、反反复复思考,深刻理解、准确掌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结合工作实际把握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和魂,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十个必须”工作要求,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增强能力、锤炼作风,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今后一定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七

今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总有一种画面令人难以忘怀,总有一种瞬间让人激动不已,当我们感受着一个告别落后走向现代的新西藏,感受着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这一时刻,感受着青藏铁路这样一个“神奇天路”的奇迹时,我们不禁在想,除了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之外,我们每个人是否也能从中学到什么。

纵观历史,为了建设西藏,为了让西藏的广大藏族同胞过上小康生活,几代建设人前赴后继,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展现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老西藏精神”得以在革命斗争的锤炼中产生,并具有了“爱国主义、自力更生、吃苦耐劳、边疆为家”等基本内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与西藏革命建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逐渐影响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似乎我们的生活一夜之间变得相当美好,似乎不用再努力奋斗我们也可以享受到美好生活,当然,通过自己的奋斗得来适当满足一下自己的需求也无可厚非,但是,别忘了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同胞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自然环境也比较恶劣,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下,我们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方方面面还在不断发展,如果就从现在开始不思进取,自然会不进则退,做任何事不可能一跶而就,成功没有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新的世纪中,我们要继承老西藏精神,工作中需要一种奉献精神,一种吃苦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才能激励我们不断前进,最终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为实现中国梦做了贡献。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八

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已逐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先发展的主流业务。但是,由于信用卡自身的业务特点,在给银行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风险。近一段时期以来,银行卡恶意透支现象呈快速增长趋势。恶意透支长期占用银行资金,对银行的业务经营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而银行的防范手段却非常有限。本文剖析恶意透支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1.银行对恶意透支法律责任的追究落实不到位,导致恶意透支蔓延。

根据我国《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将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件在于,恶意透支金额在5000元以上并经发卡行催收3个月以上。

(1)对于持卡人不满足上述要件的恶意透支行为(主要是透支金额不足5000元),由于无法按《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而导致持卡人没有任何顾忌。目前在各家商业银行的实际工作中,对于众多金额较小的透支款项,如果无法发现持卡人有可用以归还透支款的财产,即使银行综合运用了电话催收、信函催收、上门催收、报纸公告催收或司法催收等手段,也无法追回透支款项。

(2)对于符合《刑法》规定的恶意透支行为,本可依据《刑法》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障碍。首先,由于公安机关受警力的限制,不愿意为了银行的几千或几万元透支款而立案侦查,而银行方面也因为要支付给公安机关各种办案费用而不愿随意报案。其次,公安机关内部对案件侦破率存在一定的考核标准,一旦对恶意透支行为立案侦查,如果无法破案并向检察机关公诉,将直接影响其业绩考核,所以公安机关主观上不愿对此类案件立案侦查。最后,在法院系统内部对是否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恶意透支持卡人刑事责任存在分歧。虽然法律明确规定可以追究恶意透支持卡人的刑事责任,但部分法官认为,因几千或几万元透支款而追究持卡人的刑事责任,有失公平。

2.国内个人信用体系不完善,恶意透支行为无法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从发卡行自身来说,如果发卡行能够制定相对科学的发卡政策、申请人资信审查办法、风险防范。

方案。

透支催收措施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恶意透支现象。一般来讲,如果一家发卡行出现大面积的恶意透支行为,其内部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的发卡政策导致高风险客户群体的产生。

不同的发卡行有不同的发卡政策和不同的目标客户。如果发卡行的发卡政策不合理,将直接导致高风险客户群体的产生。例如,有相对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的客户群体透支后,其主动还款的可能性较大;私营企业主、商贸公司人员、个体经营者收入来源不稳定,有可能将透支款项用于生产经营领域,容易造成恶意透支。所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发卡政策是杜绝恶意透支现象的关键。

2.申请人资信审查手段不科学导致申请人利用虚假资料获得审批发卡。

发卡行在确定发卡政策和对象后,需要审查申请人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发卡行不能正确判断申请人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容易导致不合格申请人成为持卡人。在资信调查过程中,采取多种审查手段、多种技巧来调查申请人的资信尤为重要。例如,发卡行可以通过当地政府机构提供的行业收入水平来判断申请人所填收入情况是否准确,可以通过电话核实申请人所填工作单位是否真实,通过教育部门的学历认证来辨别申请人提供的学历情况是否属实等。资信审查的准确性往往与审查人的生活经验、工作技巧、调查手段相关。

3.发卡行过分依赖担保办卡方式,忽视了对申请人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查。

4.分散审批会导致发卡行执行发卡政策和资信审查的力度不够。

就一家发卡行而言,其制定的发卡政策可能相对合理,资信审查手段也相对科学,但其全国各分支机构具体执行的工作人员却不一定能切实贯彻执行。发卡行全国各地发卡机构的信用卡审批人员业务水平不一,对发卡行信用政策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分散经营将难以保证部分地区统一执行发卡行的发卡政策和资信审查手段。

一般来讲,有恶意透支倾向的持卡人会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从发卡行获取资金。所以,这类申请人领取信用卡后,呈现出短期内频繁足额透支的特征。人民银行对信用卡透支提取现金有各种限制,如透支取现每日不得超过2000元。如果发卡行能够对申请人领卡后频繁取现或消费、不归还欠款、在同一特约商户频繁大额交易等信用卡账户异常交易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并采取有力措施,恶意透支现象将得到有效控制。

6.全国推行信用卡和不合理核定信用额度使恶意透支造成的风险和损失加大。

近年来,各家发卡行主推的信用卡均为贷记卡产品,该产品具有免息还款期、信用额度较高的特点。一旦申请人申请成功,其恶意透支给发卡行带来的风险和损失会更大。

如果发卡行能早期加强对恶意透支行为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降低账户信用额度、账户止付等措施,恶意透支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在对恶意透支持卡人的后期防范中,如果发卡行及时将持卡人的不良信用信息纳入不良信息库,可以有效防止其再次申请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

8.申请人刷卡套现或将透支款用于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发卡行的资金被大量占用。

1.发布发卡业务指引,选择合适的发卡群体。

为了选择优质持卡人,防范业务风险,建议发卡行对发卡群体和重点营销客户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从源头上控制发卡对象的整体素质,防范恶意透支的发生,并保证透支款项的按期归还。

信用卡的本质是无担保循环信用贷款。多年的信用卡业务实践表明,担保发卡政策成本高、受偿低,限制了发卡规模。在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卡行可以有步骤、有条件地推行免担保发卡政策。实施免担保发卡政策的前提是发卡行实行分散受理、集中审核、集中风险监控及集中档案管理的政策。有条件免担保发卡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将无还款意愿的恶意申请人排斥在外,遏制恶意透支现象的发生。

3.坚持审批环节的独立性。

坚持审批独立,有利于审批人员在审批权限内独立行使审批权,不受其他任何部门、个人的干预,有利于按照统一的标准筛选目标客户,从源头上控制透支风险。

4.设立风险监督岗位,制定监控指引,防范账户交易风险。

恶意透支行为一般会体现为非正常的账户交易。风险控制到位,恶意透支人将无处藏身。另外,在发卡行系统中实现实时或准实时在线监控,能够实现为信用卡透支业务保驾护航的目的。

5.严格信用额度管理,保证信用卡透支风险可控。

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大小和透支规模息息相关,而透支规模与信用额度紧密相连。在某种程度上,信用额度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从恶意透支的各环节来看,信用额度是导致恶意透支的关键因素,因为其决定着恶意透支持卡人能从银行套取资金的多少。严格信用额度管理,必将有效减少恶意透支的现象。

6.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透支风险的监控和预警。

对恶意透支行为早监控、早发现、早降额、早止付,对各种异常交易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建议发卡行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利用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及时了解持卡人的各类交易情况,同时将有不良信用纪录的持卡人名单录入不良信息库。

建议发卡行结合持卡人用卡及还款情况,综合采取电话催收、信函催收或司法催收等方式追透。同时发卡行可以在内部交流追透经验,考虑与电子银行部门合作的可能性,并开展前期的透支提醒、催收;考虑通过手机短信平台进行提醒催收的催收策略,减轻电话催收的工作压力;编写信用卡风险透支追收案例,从实用性角度揭示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通过与公安部门协商,联合打击恶意透支行为;与不良透支客户所在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等结合起来,依靠不良透支客户所在单位的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约束,加大清收信用卡不良透支的工作力度。

8.研究发卡失败案例,发布典型欺诈案件。

对于透支后给银行造成损失的发卡失败案例,建议发卡行加强研究,从中总结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9.总结国内外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经验教训,推出信用卡风险管理否决制和问责制。

对于发卡行各部门或代理机构在重大风险环节明显或频繁违规的,要及时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10.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落实制度的监控力度。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九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校党总支于近期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会上,学校党总支书记首先传达了区党委、市委及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指示精神,并领学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科学把握了当前西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未来发展绘制了宏图,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把会议精神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研讨,要认认真真学习、反反复复思考,深刻理解、准确掌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结合工作实际把握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和魂,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十个必须”工作要求,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增强能力、锤炼作风,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今后一定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同西藏自治区的协调配合。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涉藏州县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同时对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涉藏工作作出部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审时度势、把握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完整理解、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刻认识这一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纲和魂,各项工作都要以此为指针和标尺,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要准确把握西藏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多解决影响长治久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对会议确定的任务部署逐条逐项细化分解,把战略部署变为具体工作安排。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密切协调配合,搞好督促检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宣讲活动,使会议精神深入人心。

第三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我个人理解和体会,“老西藏”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中央领导肯定的“六个特别”,主要是能用实际行动体现和实践了下列五个方面的精神。

1、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这是“老西藏精神”的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老西藏”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在藏工作的部队将士和地方各族工作人员,热烈响应中央号召,多数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并视为神圣使命,正如“老西藏”的代表之一、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说:“党组织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需要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

1959年3月直接指挥过拉萨平叛的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同志,一进藏就表示了要“把老骨头埋在西藏”的决心。他曾豪情满怀地赋诗一首,题为《贺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

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为了西藏工作的需要,“老西藏”们都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短的十几年,长的几十年。大家都毫无怨言。许多“老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0多名同志牺牲在西藏的工作岗位上。

2、“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西藏”们顶风冒雪、忍饥挨饿,靠双脚走路,征服了雪山、冰河、险滩、沼泽、草地、荒漠,完成了号称“第二次长征”的路途3000多公里的进军西藏的任务。

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精神,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总长3400多公里的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有3000多名战士长眠在筑路工地上。

1962年,在震惊中外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我驻藏戍边指战员们又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老西藏”们就是用这种英勇无畏、吃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

3、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

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对西藏工作有着长远的特殊重要意义。当时西南局主要领导邓小平同志对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工作也多次指出:“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之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更特别强调:“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

1951年5月23日,即《十七条协议》签定的当天下午,毛主席就特别叮嘱张国华等同志说:“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毛主席的这一历史性嘱咐,强调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在西藏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历任西藏党、政、军主要领导以及各级领导,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他们在各级都直接做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都是执行政策的表率、遵守纪律的模范。有的同志甚至因此而献出了生命,但却换来了群众的更大信任。

4、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老西藏”们在战斗和工作中,善于把中央交给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与西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求真务实的精神相结合;把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把敢干与会干相结合。

当年西南局领导之一的刘伯承同志题词指示:“精细研究藏族同胞物质的思想的具体生活情况,切实执行共同纲领民族政策”。十八军为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根据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详细具体地了解了西藏的地形、道路、气候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情况,编写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与藏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化,从而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5、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

“老西藏”们为适应工作需要,许多人长期努力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成为干部革命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典范,甚至成为专家型的西藏工作者。如早期进藏的牙含章同志,长期注意积累资料,潜心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等,著有《班禅额尔德尼传》等权威著作,成为著名的藏学专家。我所熟悉的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李佐民同志,在西藏工作过28年,他刻苦自学藏语、英语,曾出色地为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张国华、谭冠三等领导做过翻译。《中国西藏》杂志原总编辑廖东凡同志,北大毕业后主动去西藏工作了24年,长期深入基层,密切联系藏族群众,成为著作颇丰的西藏民俗专家。

第四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未来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方向。时隔五年,两次出席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都提到同一种精神——“老西藏精神”。

何谓“老西藏精神”?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了三组关键词,再次注解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

中,给“老西藏精神”注入新时代的精气神,以“精神”为支柱,架起为民桥梁。

以“吃苦”为财富,磨练为民本领。西藏的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因其海拔高、气温低等特定条件,“缺氧”常常会让人“寸步难行”。“吃苦”亦指遭受痛苦,经受艰苦。强忍肝痛带领兰考人民治风沙的焦裕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辛勤耕耘三十载,万亩林场献国家”的杨善洲,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青春奉献在基层的黄文秀同志等都是不怕吃苦的典范。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吃苦当做一种财富,磨练为民本领,在磨难中历练成长,在烈火中淬火成钢,要善于吃苦、勇于吃苦、乐于吃苦。“苦尽甘来,只有一番甜味”是再通俗不过的道理,即使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足,也要把“吃苦”精神贯穿始终,主动到工作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接几次“烫手的山芋”。

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真正把党的理想信念装入心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解决好自身的理想、信念、党性、人品、官德等根本问题,以理论上的成熟保证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始终做到方向“明”、政治“硬”、头脑“清”。

第五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特别能忍耐”才能厚积薄发。自古圣贤皆寂寞,共产党人要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心态来应对一切困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要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与耐心坚守岗位,奋发图强,勇于向一切束缚发展的障碍挑战,勇于向传统的思维定势挑战。

一切为了群众,就得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应对所有的不顺心、不顺眼、不顺手,杜绝一切态度生硬,慵懒迟钝,甚至有意刁难办事群众的不良作风。到群众中去,就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百姓的幸福,就要敢于面对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满腔热忱地去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民群众服务。

“特别能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力量,团结出干部、团结出效益。共产党员要自觉做到维护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做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将党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苦,问群众寒、解群众难,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党的威信和作用,真正在群众心中树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之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特别能奉献”才能取信于民。奉献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本质特征。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奉献中满足他人,在奉献中提升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也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有了奉献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缺少奉献精神,就会缺少为群众服务的观念,甚至办事不公,与民争利,斤斤计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六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在丹桂飘香,菊花闹艳的年月,心怀无限憧憬的我幸福地踏上了三尺讲台。秋日的阳光无私地散落凡间,透过枝蔓折射出光影琉璃的新世界。风动影随,追逐着秋实中学的风尚,同时内心窃喜,哪怕只有一笔,只要它属于我,我便甘愿融化在这纯净中,随风留香。慕名地前往只因他的芬芳;虔诚地祈盼只为他的欣赏;欢愉地奔赴只因他的同往;执着地坚守只为他的厚望。她就是优秀的中共党员,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丁勇慧同志。

翻阅无数有关她的资料,历在眼前的是分量十足的头衔和荣誉: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民革市委副主委、民革省委常委职务。先后荣获省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50多个。但身为她旗下的教师,我对此却知晓寥寥。这并非因我的无知,而因丁校长为人的低调和视荣誉为草芥的胸怀。然而,众为人知的是,近三年,秋实中学已有73名教师成长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有30名教师被聘为中考命题员,十二人分别获得全国十佳教师、全国百名名师等荣誉称号。这些都是来自丁校长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领导。不负厚望,自2001年以来,我校中考各项升学率荣居全市榜首。此外秋实中学已实现了“国际合作育英才”的办学目标,已有30余名学生享受全额奖学金在新加坡留学。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一贯宗旨,丁校长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共产党人,作为一名有着近二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她一直以来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这正是我们新时期入党积极分子所需要学习和传承的。面对种种殊荣,丁勇慧校长淡定谦虚,把荣誉留给了每一位秋实人,而她则默默承担着一切责任。对于一个共产党人来说,责任是一种奉献,一种使命。

春华秋实,轮回四载,岁月更替的是过往的疲倦,内心沉积的却是永不消失的感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恪守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永远保持党员先进性。我将积极努力地完成党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努力增强教学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我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第七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今天,“老西藏精神”从高原跋山涉水,来到“小雪花”们身边,给孩子们带来一场精神洗礼。

讲堂上,长期驻守西藏边防的解放军叔叔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感人的英雄事迹,为“小雪花”们讲述了边防军人投身边防事业,敢于牺牲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也正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一腔热血,永不言退的铮铮铁骨,才筑起了伟大祖国固若金汤的边防钢铁长城。

当听到解放军叔叔诉说道:“战士们因为很少吃到蔬菜,手脚脱皮、指甲脱落、嘴唇开裂是家常便饭,有的战士病倒了,有的战士因为执行任务而牺牲了,但从来也没有人退缩过,更没有过逃兵!”孩子们个个露出钦佩的眼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在军人叔叔的领读下,小雪花们用整齐而宏亮的声音表达着自己对“老西藏精神”的崇敬之情,都打算把今天收获到的“红色力量”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强大动力。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

“老西藏精神”在岁月的变迁中得到不断继承和发展。18军进藏、筑路和生产任务的胜利完成,孕育了“老西藏精神”,驻藏部队在平叛斗争、民主改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展了“老西藏精神”,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思想阵地的激烈交锋,升华了“老西藏精神”。“老西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与西藏革命建设特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2)

我深深地向往着西藏,因为在我眼里西藏就像天堂一样美好,是一块美好的净地,那里有着蔚蓝的天空,神圣的布达拉宫,虔诚的朝圣者,随处都是风景,我企盼着将自己的脚步踏上西藏。在听了马文清副检察长“热血铸青春永不悔,雪域高原铸检魂”的讲座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西藏工作的检察干警就像绽放在雪域的格桑花,顽强不屈,面对着艰苦的生存环境及种种挑战,永不言弃。他们为检察事业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安定,他们为检察事业放弃了家庭的责任与温馨,他们将自己的一生留在了那贫瘠的土地上。他们愧对父母、愧对妻儿、他们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检察事业,他们无愧的是人民。他们不仅仅做着检察官的工作,他们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自给自足,帮助藏民生产生活,为维护民族团结与统一挥洒了自己的青春热血。我们处于如此优渥的环境中,有什么理由安于稳定的混日子。

“老西藏精神”已经超越了地域和年代的局限,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科学精辟的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融合发展了我党的光荣传统,充分体现了核心价值观。检察干部们发扬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好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使“老西藏精神”愈益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年来的辉煌,见证了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进步,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检察人的理想、追求和不懈奋斗,也铸就了检察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检察精神和职业操守。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责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民检察事业也正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青年要有“开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意识。理想信念是灯塔,是指引我们奋勇前进、永不停步的精神动力,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作为一名司法法警,也应该发展“老西藏精神”,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清楚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的职务,坚定信仰追求,树立负责的人生观、奉献价值观和敬畏的权力观,不比工作条件,不比物质待遇吗,而比工作效率、比执法水平、比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努力实现个人成长和检察工作的双赢。

白驹此去无多路,岁月无痕快著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历经风雨,薪火相传,日益充满生机与活力。承载光荣信仰与历史使命的青年干警,一定会接过历史的火炬,大力弘扬检察优良传统,传承好检察职业,为公平、公正、清正、廉洁的检察事业奋斗终生,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八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共产党人崇高品质与西藏特殊实际相结合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生动体现。“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一切为了群众,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反映着人民群众现实的愿望和要求。

它得益于藏汉各民族群众的认同与实践而得以传承和发扬,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诠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反映。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认真领会其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着力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与优良作风,成为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

“特别能吃苦”才能深入基层。只有贴近群众,才能了解民需、民忧、民苦,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一线解决。“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明确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本。

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高尚理念,扎根基层,服务一线,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来解决实际难题。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磨砺意志,锤炼作风,把乐于吃苦同勤于实践相结合,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使自己的能力在艰苦环境中得到提升,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吃苦中得以体现。

“特别能战斗”才能护国佑民。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始终成为人民群众在天灾人祸面前的守护神。98抗洪、汶川地震、拉萨3.14事件……,在每一次人民的利益遭到损失或侵犯时,都有共产党人的忙碌身影。这种一心为民的战斗精神,既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也是每位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

共产党员的先锋队性质决定党员是一块特殊的材料,既要在平时看得出来,更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始终做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扛大梁,挑重担,抢头功。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更要做为人民服务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勇字当头,敢字当先,忠贞不渝,威武不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和坚强后盾。

第九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续刻荡寇志序》曰:“吾不知其一介不忘初心,至老而弥坚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以三组关键词,再次为“老而弥坚”的“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赓续强大精神动力,号召广大干部团结一心、携手奋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绘就理想信念的厚重底色,共同奏响西藏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

要不断浇铸缺氧不缺“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的精神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老西藏精神”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干群血肉相连、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回望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近70年历史,苍茫的雪域高原迎来一批批各行业的“雄鹰”,他们带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矢志奋斗的崇高信念,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西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70年风雨兼程,西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老西藏精神”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它深深扎根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中,在砥砺奋进中共同汇聚起磅礴力量,于不断传承中浇铸雪域高原新时代的“精神高地”。

要勇于直面艰苦不怕“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的吃苦受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西藏地区条件极为艰苦、工作异常辛苦、生活格外清苦,没有不畏困难的强大勇气,和勇于吃苦的坚强毅力,是不敢也不会迎接挑战的。广大援藏干部始终把藏区人民福祉放在心头,在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深耕改造拉萨河畔的荆棘林、沙石滩开荒种地,广泛深入农村、学校送医疗、送教育,以见证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日日夜夜,同藏区人民一起挥洒汗水,开创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条公路、第一座电站、第一座桥梁、第一个邮局等200多个“第一”,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以枝叶关情的党员本色,切实为藏区各项事业发展解难题、干实事。

要开拓进取让海拔高“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的境界更高。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一代代“老西藏”们舍弃常人所拥有、放弃常人所享受,扎根高原,矢志奋斗,将全部的激情与热忱洒向迢迢天路。如今,西藏地区经济增速连续七年居全国前三,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全面落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9.7%。站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必须”阐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并再次以“老西藏精神”鼓舞关心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不但让精神高地耸立世界屋脊,更激励着300多万高原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惧“生命禁区”、攀登“巍巍高峰”,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高歌猛进。

第十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传承下去,特别是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老西藏精神”,不畏艰苦、努力奋斗,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使命意识,做脱贫攻坚的坚定实践者。过去,“老西藏”们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战胜了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敌人。

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政治历练的“试金石”,强化为民之志,铸就铁肩担当;

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实践锻炼的“主战场”,内强服务才干,擦亮脱贫成色。锻造过硬本领,做脱贫攻坚的坚强破冰者。

还要提升“特别能创业”的巧干本领,敢于“打破砂锅”找症结、探贫因,大胆创新开妙方、治穷根,以四两拔千斤之巧力破难题,让“老西藏”精神在扶贫实践中开出绚丽之花。

强化矢志奋斗,做脱贫攻坚的坚实站岗者。“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发扬“老西藏”精神,虽胜利在望,但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持续铆足冲锋之劲,克制松懈心态,用“特别能忍耐”之坚韧做好挂点帮扶、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不达目标决不收兵。脱贫攻坚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党员干部要自觉以“老西藏”精神为魂,以实干为墨,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将“巩固成效,防止返贫”这篇文章写扎实写深厚,特别是要将“上篇”脱贫攻坚与“下篇”乡村振兴衔接好,着力整治民生领域“微腐败”、“踢”走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绊脚石”,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稳步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切实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站好“守护岗”。

第十一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交汇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从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全面部署新时代西藏工作,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

我已深刻理解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西藏工作的重大任务。以后我要进一步把握工作方向,始终把“十个必须”作为日常工作的指针和标尺,尽自己所能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第一,要准确把握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更加注重加强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

第二,要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重要要求,从增进“五个认同”的高度,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第三,要准确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帮助西藏夯实全面小康成果,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要准确把握“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这个重大论断,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红线,共同巩固好生态安全屏障。

本人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认识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牢把握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原则,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第十二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其是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设施、就医就学、养老社保等要全覆盖。要围绕川藏铁路建设等项目,推动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多团结线、幸福路。要培育扶持吸纳就业的能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多渠道市场就业。要培养更多理工农医等紧缺人才,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和未来市场需求办好职业教育,科学设置学科,提高层次和水平,培养更多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

第十三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十八军进军西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那是生命的奇迹,也是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胜利。老西藏们用生命在完成进军西藏的使命,用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千难万险,硬是把红旗插在世界屋脊!

那是一次艰难的行程,那是可以永远激励这个时代和国人的伟大精神。“背着公路”进西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是在不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修出天路,一条条天路,那是生命和鲜血的代价啊,那是幸福的道路,引领着那里的同胞走向光明的未来。

我曾经有幸拜访过洗衣歌的编导李俊琛前辈,前辈告诉我:她随18军进藏的时候,才15岁,而整个文工团都很年轻。15岁,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走向西藏的路上。部队经常面临翻雪山,趟冰河,高寒缺氧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冬天睡雪山,睡冰河,下雪了,砸倒了帐篷,就只能睡在雪窝里。

早上起床,鞋都是冻到冰上的,必须要想办法刨出来。夏天虽然有美景,有野果可以充饥,但是蚊子多的难以想象,还要面对泥石流,塌方,阴雨各种自然灾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遭遇蝗虫无情的袭扰。长期吃不饱,穿不暖,因为高寒缺氧,水都烧不开,常年吃生饭。

十八军进军西藏,经过4000米以上的雪山14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2座。川藏线两千多公里,牺牲了官兵3000多人,藏汉民工1000多人,平均1公里牺牲2人。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完成土石方2930多平方公里,终于在1954年修通闻名遐迩的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和全长2100公里的青藏公路。

十八军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点一点把川藏公路铺到了拉萨,可怕的不是爬雪山,还有雪地宿营。在雪山上宿营,经常是第二天起床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吹了起床号,大家才从雪堆里爬出来,清点人数时,经常是少人,找到战士夜里睡觉的地方,才发现已经冻死在雪下面。有些战士扛着炮,拿着枪,托着这些武器的手都冻坏了。下山后都要截肢。

聆听着前辈的诉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人们一直都在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而老西藏精神,是只有真正能扎根在西藏的人,才明白其中饱含的意义。那绝不是苦,绝不是累可以形容的。

而仅仅是一座怒江大桥,真正的是用生命和鲜血筑成的。由于要在荒无人烟的悬崖峭壁上修建,所以这艰巨的任务,普通的建桥施工队无法完成,因此由当时在这里的解放军负责建桥任务。士兵从山底上放下几十米长的绳索,在石崖上挂起密密麻麻绳索搭成的软梯,在石崖的半腰上悬挂打炮眼。悬崖峭壁打眼放炮,石块塌方危险极大,每响一炮,几乎都有人受伤,施工条件异常艰难危险,伤亡很大,这座桥是战士的血肉凝固成的大桥。

其中有一位战士在施工时不小心掉进了修建的桥墩里,大家想尽一切办法都没将其救出,只得含泪继续修筑,怒江大桥完成后,某排全排战士都牺牲了,只剩下排长一人,排长悲痛万分,纵身跳进在怒江,追随战士们去了。

如今怒江大桥依然在流淌,而它的前世今生带着烈士的悲壮一起传说,它的滔滔江水负重着那么多生命的血和魂,在岁月的流转中形成了傲视天地的威严。生命,青春,壮志,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信仰,而所有为信仰献身的勇士都将永垂不朽!精神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是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形成战斗热情的。

李俊琛前辈告诉我,当她走到拉萨的时候已经19岁,到了拉萨,就感觉到了天边,眼前的一切都那么陌生。西藏是不缺少故事的地方,十八军党委提出:全军同志要吃大苦,耐大劳,像当年红军一样战胜任何困难,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我们爬也爬到西藏去,要用死在西藏,埋在西藏的气概完成党交给的解放西藏的任务。

但是前辈说:她们最开始到拉萨,因为反动派的宣传,最初藏族同胞对解放军是恐惧的,为了与藏族同胞沟通,文工团抽空演出,敲锣打鼓招引群众,可是大家都不敢来看,最初只有几个小孩偷偷来看,孩子们一来,妈妈们就来了,慢慢的村里人都来了。

文工团唱藏族歌,跳藏族舞,宣传党的政策,宣传修路的意义,还帮忙解决藏族同胞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生活中的困难。渐渐的藏族群众打消了恐惧,她们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部队,很快,藏族群众和解放军成为了一家人。

我问前辈:“您吃了那么多苦,那您后悔走到西藏吗”?前辈坚定的告诉我:“终生无悔!如果在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去西藏,我的一切都是西藏带给我的。我的成功离不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离不开那段时光的磨练。成功了也是十八军的成功,也是党在西藏政策的成功,也是藏族人民的成功”。

这就是老西藏的情怀,见证过十八军走向西藏的艰难,经历过伤痛和岁月的摧残,亲历过那片土地所有的大事件,发展,改革,变迁,以及深重的历史,一代代老西藏们用生命,用青春,用热血缔造老西藏精神,并让老西藏精神闪闪发光。

张国华司令员曾说:"毛主席让我们守西藏,要走你们走,我死也死在这里!"如此坚如磐石的立场,塑造了十八军无所畏惧的军魂,赢得了属于十八军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藏族同胞,用英勇无畏,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排除各种困难,战胜着各种敌人。西藏的土地上,老西藏精神不朽!

而新时代的西藏军人,有血性,有担当!发扬老西藏精神,戎边卫国建新功的优良传统,长期坚守西藏期间,表现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出生入死的奉献早已在雪域高原形成了共鸣。无论是牺牲在巡逻路上的最高级别年仅49岁的将军首长张贵荣,还是倒在巡逻路上年仅19岁的普通士兵,都在用生命诠释着老西藏精神,传承着老西藏精神!

那么多扎根西藏的人,以老西藏精神为鞭策,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生死置之度外。而把民族团结,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许多老西藏们更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如谭冠三将军一进西藏就满怀豪情的说:“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第十四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要关心爱护西藏干部职工,完善好、落实好工资收入、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退休安置等各方面支持政策,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要重视健康保障工作,研发并推广适用高海拔地区的医疗保健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同西藏自治区的协调配合。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涉藏州县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做好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战略举措,同时对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涉藏工作作出部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研究贯彻落实措施。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力以赴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审时度势、把握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握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使之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要完整理解、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深刻认识这一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纲和魂,各项工作都要以此为指针和标尺,结合实际认真落实。要准确把握西藏工作新形势新任务,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多解决影响长治久安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关地区和部门要抓紧制定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对会议确定的任务部署逐条逐项细化分解,把战略部署变为具体工作安排。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密切协调配合,搞好督促检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宣讲活动,使会议精神深入人心。

2020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2

1、“老西藏精神”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其后几代驻藏部队官兵和地方各族干部,在世所罕见的特殊、艰苦环境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逐步创造了“老西藏精神”。又不断以“老西藏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年西藏环境艰苦、情况复杂,工作困难重重。在政治方面,外有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侵略和干涉,内有民族分裂势力的捣乱和破坏,斗争尖锐。在自然环境方面,号称世界屋脊,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供应匮乏。在社会基础方面,民族隔阂严重,风俗习惯特殊等。

“老西藏”们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密切联系和依靠西藏人民,英勇奋战,排除万难,完成了解放西藏、巩固国防、平叛改革、建立自治区、开展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改革开放等任务,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保证和推进了西藏的稳定与发展。

2、“老西藏精神”是几代中央领导精心培育、大力倡导的结果。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后,就开始筹划解放西藏的问题,逐步作出重大决策,进行周密部署。毛泽东指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进军及经营西藏是我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进藏对个人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好处很多,是好共产党员就要举手去”。邓小平同志为进藏人员题词鼓励:“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于1990年7月在西藏视察工作时,专门为边防部队题词鼓励,号召发扬“老西藏精神”。江泽民、吴邦国等中央领导同志还把这一精神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六条。

胡锦涛同志于上世纪80年代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期间,以身作则,带头实践“老西藏精神”。到中央工作后,于2009年3月9日下午,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西藏各族干部将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把西藏的事情办得更好,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号召: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弘扬“老西藏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011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率团赴西藏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几次发表重要讲话,都提及“老西藏精神”。他说:“长期以来,在西藏工作的同志们和西藏各族群众心心相印,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不畏艰难、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批批援藏干部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届中央领导的倡导和教育,是对“老西藏精神”的充分肯定与褒奖,有力引导、推动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延续与弘扬。

第十五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特别能忍耐”才能厚积薄发。自古圣贤皆寂寞,共产党人要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心态来应对一切困难,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要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韧劲与耐心坚守岗位,奋发图强,勇于向一切束缚发展的障碍挑战,勇于向传统的思维定势挑战。

一切为了群众,就得以“舍小家为大家”的勇气应对所有的不顺心、不顺眼、不顺手,杜绝一切态度生硬,慵懒迟钝,甚至有意刁难办事群众的不良作风。到群众中去,就得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百姓的幸福,就要敢于面对种种非议,敢于冲破重重阻力,满腔热忱地去工作,全心全意地去为人民群众服务。

“特别能团结”才能凝聚力量。团结是党的生命,团结出力量,团结出干部、团结出效益。共产党员要自觉做到维护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做到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一切依靠群众,就要将党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知群众苦,问群众寒、解群众难,团结带领群众干好工作,让群众真正看到党的威信和作用,真正在群众心中树起党员的良好形象。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团结一心的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之躯。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特别能奉献”才能取信于民。奉献精神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本质特征。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奉献中满足他人,在奉献中提升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无私奉献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底线,也是最基本的政治素质。

雷锋说过,“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换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有了奉献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缺少奉献精神,就会缺少为群众服务的观念,甚至办事不公,与民争利,斤斤计较,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十六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于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校党总支于近期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会上,学校党总支书记首先传达了区党委、市委及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指示精神,并领学了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的工作成绩和经验,科学把握了当前西藏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未来发展绘制了宏图,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把会议精神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研讨,要认认真真学习、反反复复思考,深刻理解、准确掌握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结合工作实际把握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和魂,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对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西藏工作的战略部署上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十个必须”工作要求,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增强能力、锤炼作风,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学习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今后一定要发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第十七篇:弘扬学习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

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几十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社会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飞跃,西藏发展实现了由贫穷落后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跨越,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是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内容。在雪域高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是各族儿女的共同心声。

加强党的建设,就要着力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对重大斗争、防范重大风险的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长期以来,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西藏党员、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要关心爱护西藏干部职工,完善好、落实好工资收入、住房、就医、子女入学、退休安置等各方面支持政策,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重视健康保障工作,研发并推广适用高海拔地区的医疗保健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承载着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深信,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力保障,有全国人民大力支持,有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奋斗,一个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必将巍然屹立在世界之巅。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十

老西藏精神是西藏特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是西藏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思想积淀的结果。老西藏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仁爱、慈悲和智慧,它继承了佛教和本土文化的精髓,洋溢着深厚的人情味和历史文化底蕴,是西藏人民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根本精神支柱。老西藏精神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生命力,成为引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导向。

第二段:感受老西藏精神的独特魅力

最近有幸参加了一场有关老西藏精神的讲座,深深感受到了这种文化与哲学思想的独特魅力。文化解读、思想思考、人性探究、历史考察,这些内容交织在一起,让我深刻理解了老西藏精神。它是一种有魂有骨的文化,既深沉内敛又灵动多彩,它既有浓厚的宗教气息又独具本土文化特色。老西藏精神引导人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挑战,不断实践、求道、追求,它寓意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和心灵净土。

第三段:老西藏精神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老西藏精神一方面对于聚焦当下、注重实践、积极进取的现代生活提供了深入启示和品德榜样;另一方面,对于在追求利益和物质的时代里越来越偏离人类本质的社会生活呈现了一种催化现代人转变心态、修炼人格、打造鲜明人性的思想与价值的滋润和熏陶。它传递了一种清晰的价值观、信仰修养和精神追求,引领和指引着人们重新关注对于内在灵性和心灵净化的追求。

第四段:明确老西藏精神的现实意义

老西藏精神的硬核精神贯彻了人道主义、博爱、智慧等多方面的价值,这些价值正逐渐成为了当下社会生活中所追求的生命体验和心灵价值标杆。以老西藏精神为切入点,表达并弘扬人性的本真价值,是非常有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老西藏精神中慈悲为怀、宽容认可、诚信守法等理念都应该成为现代人的必修课。老西藏精神不仅仅是西藏人民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值得全人类汲取、秉持并奉为宝藏的宝贵财富。

第五段:总结老西藏精神的意义

在西藏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推广中,老西藏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功用。在今天追求和谐、平等、不同文化间交流互鉴的时代,老西藏精神也日益呈现出其宝贵作用和重要价值。核心价值中的善良、宽容、慈悲与智慧,也为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美丽和谐世界提供了重要思想参考、精神引领。老西藏精神的继承和传承,将引导人们重拾精神归真、自我实现、与他人共生存、与世界共治理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其内在的积极意义将引领时代进步、人类文明前进。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十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能力和作风。抚今追昔,西藏的显著成就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老西藏的艰辛;
展望未来,老西藏精神将是推动西藏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期的西藏干部要在吹拉弹唱中继承老西藏精神,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吹响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执著号。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被称为世界屋脊。这里气温低,含氧量少,环境恶劣。但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老西藏听从党中央的号召,把祖国建设的大局放在第一位,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忠于职守,扎根边疆,以顽强的毅力在这片广阔的高原上挥洒青春和汗水,最终改变了西藏贫穷落后的面貌。党员干部工作,抓落实贵在一颗恒心,不能因任何困难而退缩,不能因一时劳累而气馁,不能因一次失败而放弃。新时期的西藏干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不抓结果不放手的决心,努力工作,长期努力,一幅蓝图画到底,一声喊到底,一个目标做到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西藏特色的振兴之路。
拉紧甘为人梯,俯首为牛的奉献弦。雪域高原从来不缺奉献者。由修建进藏公路倒下的烈士,到因公殉职的张贵荣将军,再到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他们与千千成千上万建设西藏的党员干部一道,在老西藏精神的指引下,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让西藏的旧貌变新颜。党和人民的事业随时都需要奉献。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特征。西藏干部必须发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老牛精神,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像孔繁森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做。
献,真正在西藏改革、发展和稳定中起榜样和表率作用,把每一项工作都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弹”奏“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担当曲”。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西藏,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生活艰苦,十八军进藏后,积极响应军委“向荒野进军、向土地要粮、向沙滩要菜”的号召,立足高原,在xxx河畔的荆棘林中、沙石滩上开荒种地,全心全意为藏族同胞办好事、做好事、解难事,得到群众认可。西藏的环境和条件十分恶劣,不少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负担重、压力大,需要有比一般人更强更高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境界。当前,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藏篇章,担当作为尤其重要。西藏干部更要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履行好治边稳藏的光荣使命,把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苦干实干,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唱”好“勇敢拼搏、积极进取”的“奋斗戏”。西藏各方面的发展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老西藏精神”却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扎根雪域高原,矢志奋斗,他们深入农村基层、牧区学校,送医疗、送教育、送技术、送经验,竭力改变西藏贫穷落后的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西藏干部要永葆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要有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情怀,沿着“老西藏”们敢想、敢拼、敢干的正确道路前进,继续发扬无私无我的奋斗精神、激发昂扬向上的拼搏劲头、保持重若泰山的责任坚守,对标党中央的重托、对标人民的期盼、对标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矢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奋斗。
近些天来,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真切地感受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人民的关心。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特别强调的“十个必须”“六个要”“四个确保”,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精髓,为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学习中,我注意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对我们藏学工作者的特别要求和鼓励,是我们今后在研究工作中需要认真贯彻落实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我们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才能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有大量的具体工作需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挖掘、整理、宣传西藏自古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就是我们今天的重要工作。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8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西藏实现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是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贡献。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雪域高原的广大同志们,特别是坚守在一线、服务在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召开6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每次都根据现实情况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续刻荡寇志序》曰:“吾不知其一介不忘初心,至老而弥坚也。”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以三组关键词,再次为“老而弥坚”的“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赓续强大精神动力,号召广大干部团结一心、携手奋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绘就理想信念的厚重底色,共同奏响西藏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

要不断浇铸缺氧不缺“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的精神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老西藏精神”是驻藏部队几代官兵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干群血肉相连、亲如一家的深情厚谊。回望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近70年历史,苍茫的雪域高原迎来一批批各行业的“雄鹰”,他们带着党中央的深切关怀和矢志奋斗的崇高信念,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西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近70年风雨兼程,西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老西藏精神”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它深深扎根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中,在砥砺奋进中共同汇聚起磅礴力量,于不断传承中浇铸雪域高原新时代的“精神高地”。

要勇于直面艰苦不怕“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的吃苦受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西藏地区条件极为艰苦、工作异常辛苦、生活格外清苦,没有不畏困难的强大勇气,和勇于吃苦的坚强毅力,是不敢也不会迎接挑战的。广大援藏干部始终把藏区人民福祉放在心头,在长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深耕改造拉萨河畔的荆棘林、沙石滩开荒种地,广泛深入农村、学校送医疗、送教育,以见证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日日夜夜,同藏区人民一起挥洒汗水,开创了西藏历史上第一条公路、第一座电站、第一座桥梁、第一个邮局等200多个“第一”,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以枝叶关情的党员本色,切实为藏区各项事业发展解难题、干实事。

要开拓进取让海拔高“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的境界更高。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5周年,一代代“老西藏”们舍弃常人所拥有、放弃常人所享受,扎根高原,矢志奋斗,将全部的激情与热忱洒向迢迢天路。如今,西藏地区经济增速连续七年居全国前三,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全面落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9.7%。站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十个必须”阐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并再次以“老西藏精神”鼓舞关心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不但让精神高地耸立世界屋脊,更激励着300多万高原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惧“生命禁区”、攀登“巍巍高峰”,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高歌猛进。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共产党人崇高品质与西藏特殊实际相结合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生动体现。“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一切为了群众,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反映着人民群众现实的愿望和要求。

它得益于藏汉各民族群众的认同与实践而得以传承和发扬,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诠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反映。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下,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认真领会其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着力使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与优良作风,成为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不竭力量源泉。

“特别能吃苦”才能深入基层。只有贴近群众,才能了解民需、民忧、民苦,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一线解决。“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明确要求,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本。

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体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高尚理念,扎根基层,服务一线,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来解决实际难题。通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磨砺意志,锤炼作风,把乐于吃苦同勤于实践相结合,立足岗位,真抓实干,使自己的能力在艰苦环境中得到提升,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吃苦中得以体现。

“特别能战斗”才能护国佑民。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始终成为人民群众在天灾人祸面前的守护神。98抗洪、汶川地震、拉萨3.14事件……,在每一次人民的利益遭到损失或侵犯时,都有共产党人的忙碌身影。这种一心为民的战斗精神,既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也是每位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

共产党员的先锋队性质决定党员是一块特殊的材料,既要在平时看得出来,更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始终做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时扛大梁,挑重担,抢头功。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更要做为人民服务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勇字当头,敢字当先,忠贞不渝,威武不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和坚强后盾。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我个人理解和体会,“老西藏”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中央领导肯定的“六个特别”,主要是能用实际行动体现和实践了下列五个方面的精神。

1、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这是“老西藏精神”的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老西藏”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在藏工作的部队将士和地方各族工作人员,热烈响应中央号召,多数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并视为神圣使命,正如“老西藏”的代表之一、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说:“党组织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需要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

1959年3月直接指挥过拉萨平叛的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同志,一进藏就表示了要“把老骨头埋在西藏”的决心。他曾豪情满怀地赋诗一首,题为《贺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

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为了西藏工作的需要,“老西藏”们都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短的十几年,长的几十年。大家都毫无怨言。许多“老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0多名同志牺牲在西藏的工作岗位上。

2、“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西藏”们顶风冒雪、忍饥挨饿,靠双脚走路,征服了雪山、冰河、险滩、沼泽、草地、荒漠,完成了号称“第二次长征”的路途3000多公里的进军西藏的任务。

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精神,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总长3400多公里的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有3000多名战士长眠在筑路工地上。

1962年,在震惊中外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我驻藏戍边指战员们又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老西藏”们就是用这种英勇无畏、吃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

3、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

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对西藏工作有着长远的特殊重要意义。当时西南局主要领导邓小平同志对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工作也多次指出:“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之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更特别强调:“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

1951年5月23日,即《十七条协议》签定的当天下午,毛主席就特别叮嘱张国华等同志说:“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毛主席的这一历史性嘱咐,强调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在西藏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历任西藏党、政、军主要领导以及各级领导,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他们在各级都直接做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都是执行政策的表率、遵守纪律的模范。有的同志甚至因此而献出了生命,但却换来了群众的更大信任。

4、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老西藏”们在战斗和工作中,善于把中央交给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与西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求真务实的精神相结合;把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把敢干与会干相结合。

当年西南局领导之一的刘伯承同志题词指示:“精细研究藏族同胞物质的思想的具体生活情况,切实执行共同纲领民族政策”。十八军为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根据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详细具体地了解了西藏的地形、道路、气候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情况,编写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与藏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化,从而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5、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

“老西藏”们为适应工作需要,许多人长期努力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成为干部革命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典范,甚至成为专家型的西藏工作者。如早期进藏的牙含章同志,长期注意积累资料,潜心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等,著有《班禅额尔德尼传》等权威著作,成为著名的藏学专家。我所熟悉的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李佐民同志,在西藏工作过28年,他刻苦自学藏语、英语,曾出色地为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张国华、谭冠三等领导做过翻译。《中国西藏》杂志原总编辑廖东凡同志,北大毕业后主动去西藏工作了24年,长期深入基层,密切联系藏族群众,成为著作颇丰的西藏民俗专家。

“老西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我个人理解和体会,“老西藏”们之所以能够做到中央领导肯定的“六个特别”,主要是能用实际行动体现和实践了下列五个方面的精神。

1、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这是“老西藏精神”的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老西藏”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在藏工作的部队将士和地方各族工作人员,热烈响应中央号召,多数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并视为神圣使命,正如“老西藏”的代表之一、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说:“党组织需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需要干啥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

1959年3月直接指挥过拉萨平叛的原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同志,一进藏就表示了要“把老骨头埋在西藏”的决心。他曾豪情满怀地赋诗一首,题为《贺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

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为了西藏工作的需要,“老西藏”们都坚持“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短的十几年,长的几十年。大家都毫无怨言。许多“老西藏”“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据不完全统计,约有5000多名同志牺牲在西藏的工作岗位上。

2、“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西藏”们顶风冒雪、忍饥挨饿,靠双脚走路,征服了雪山、冰河、险滩、沼泽、草地、荒漠,完成了号称“第二次长征”的路途3000多公里的进军西藏的任务。

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精神,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总长3400多公里的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有3000多名战士长眠在筑路工地上。

1962年,在震惊中外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我驻藏戍边指战员们又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老西藏”们就是用这种英勇无畏、吃苦耐劳的精神,排除了各种困难,战胜了各种敌人。

3、严格执行政策、严守纪律的组织观念。

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对西藏工作有着长远的特殊重要意义。当时西南局主要领导邓小平同志对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工作也多次指出:“解放西藏有军事问题,需要一定之军事力量,但军事与政治比较,政治是主要的”;更特别强调:“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

1951年5月23日,即《十七条协议》签定的当天下午,毛主席就特别叮嘱张国华等同志说:“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这两件大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毛主席的这一历史性嘱咐,强调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在西藏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具有十分深刻的指导意义。

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等历任西藏党、政、军主要领导以及各级领导,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他们在各级都直接做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都是执行政策的表率、遵守纪律的模范。有的同志甚至因此而献出了生命,但却换来了群众的更大信任。

4、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老西藏”们在战斗和工作中,善于把中央交给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与西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求真务实的精神相结合;把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把敢干与会干相结合。

当年西南局领导之一的刘伯承同志题词指示:“精细研究藏族同胞物质的思想的具体生活情况,切实执行共同纲领民族政策”。十八军为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根据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详细具体地了解了西藏的地形、道路、气候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情况,编写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与藏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化,从而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5、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

“老西藏”们为适应工作需要,许多人长期努力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成为干部革命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典范,甚至成为专家型的西藏工作者。如早期进藏的牙含章同志,长期注意积累资料,潜心研究西藏历史、文化、宗教等,著有《班禅额尔德尼传》等权威著作,成为著名的藏学专家。我所熟悉的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李佐民同志,在西藏工作过28年,他刻苦自学藏语、英语,曾出色地为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张国华、谭冠三等领导做过翻译。《中国西藏》杂志原总编辑廖东凡同志,北大毕业后主动去西藏工作了24年,长期深入基层,密切联系藏族群众,成为著作颇丰的西藏民俗专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应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传承下去,特别是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老西藏精神”,不畏艰苦、努力奋斗,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使命意识,做脱贫攻坚的坚定实践者。过去,“老西藏”们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战胜了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敌人。
今天,面对“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庄严承诺,党员干部要继续传承“老西藏”精神,强化责任担当,自觉将实现人生价值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主动把创业热情融入脱贫攻坚事业,努力将干事动力注入为民解困中。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思想淬炼的“磨刀石”,坚定理想信念,磨砺吃苦品质;
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政治历练的“试金石”,强化为民之志,铸就铁肩担当;
要积极将脱贫攻坚作为实践锻炼的“主战场”,内强服务才干,擦亮脱贫成色。锻造过硬本领,做脱贫攻坚的坚强破冰者。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打铁必须自身硬”,完成剩余任务,决胜脱贫攻坚,依然要发挥“老西藏”精神,首先就要铸造“特别能战斗”的实干本领,练好“绣花功夫”,“一针一线”补好“贫困之洞”“落后窟窿”,不折不扣地把党的各项扶贫政策落到位;
其次要增强“特别能吃苦”的苦干本领,立下愚公志,将扶贫的事一步一个脚印落细,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将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实;
还要提升“特别能创业”的巧干本领,敢于“打破砂锅”找症结、探贫因,大胆创新开妙方、治穷根,以四两拔千斤之巧力破难题,让“老西藏”精神在扶贫实践中开出绚丽之花。
强化矢志奋斗,做脱贫攻坚的坚实站岗者。“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发扬“老西藏”精神,虽胜利在望,但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持续铆足冲锋之劲,克制松懈心态,用“特别能忍耐”之坚韧做好挂点帮扶、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不达目标决不收兵。脱贫攻坚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党员干部要自觉以“老西藏”精神为魂,以实干为墨,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将“巩固成效,防止返贫”这篇文章写扎实写深厚,特别是要将“上篇”脱贫攻坚与“下篇”乡村振兴衔接好,着力整治民生领域“微腐败”、“踢”走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绊脚石”,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稳步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切实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站好“守护岗”。

近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老西藏精神”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涵。新时代新形势下,更要弘扬“老西藏精神”,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老西藏精神”筑牢政治意识是根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而这些都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永葆对党忠诚、热爱祖国、关心西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领导下汇聚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的磅礴力量,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不懈奋斗。

弘扬“老西藏精神”提升干事本领是关键。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打铁还需自身硬,撸起袖子加油干。西藏地处高原地区、自然条件不优,推动西藏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发展,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激发不怕吃苦、不畏艰辛的意志品质,方能不断增进百姓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西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决定广大党员干部要弘扬“老西藏精神”,不断增进干事创业的本领和能力。

弘扬“老西藏精神”团结奋进是基础。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入开展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通过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同时,广大党员干部要培育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不断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为推动西藏和全国发展齐步迈进、凝心聚力。

弘扬“老西藏精神”从严治党是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否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的领头羊和主心骨,得不断推进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从深里走、往实处行,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建设总要求为遵循,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释放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和群众组织力,从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为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法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是指导新时代西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也是指导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全区上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结合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更加富有成效地做好我区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收官、自然灾害多发、维稳压力增大等多重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协同作战,各级“一把手”担当担责、率先垂范,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极其艰难、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打好了疫情防控、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应急救援、生态环保、维护稳定“六大战役”,确保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平稳。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大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州正处于疫情防控巩固关键期、决战脱贫攻坚收官冲刺期、经济社会发展恢复提振期,还有很多难关要过、很多硬骨头要啃,各项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
必须坚定不移讲政治。要强化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决维护党的权威,全力把政府系统干部队伍打造成为一支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
必须坚定不移稳增长。要树立“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的思想,全力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要全力打通中央和省、州出台的一系列对冲疫情对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激励政策措施执行落实“最后一公里”,坚决让政策措施落实见效。要全力落实“抓消费促升级”8条措施,培育升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导向。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州纾困惠企政策,千方百计保护好市场主体,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必须坚定不移抓投资。要对上抓项目争取,争取更多重大项目进入国家规划“本子”;
对外抓项目招引,招引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甘孜;
对内抓项目实施,按照“抓大不放小、大小一起抓”的要求,全面实行州重点项目和投资运行“红黑榜”通报机制,强力推动项目最短时间开工、最快速度推进、最优质量竣工。
必须坚定不移强产业。要牢固树立“抓产业就是抓发展、抓产业就是抓民生、抓产业就是抓稳定”的理念,紧紧围绕“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建强“6+1”绿色现代工业、“4+6”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10+2”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产业为民、产业惠民、产业富民。
必须坚定不移促改革。要聚焦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体制机制中的不适应问题,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特别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开放也是改革、而且是最大的改革”理念,用好省外对口支援和省内对口帮扶平台,走出一条内陆民族地区开放合作新路子。
必须坚定不移护生态。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强力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坚决守护好甘孜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必须坚定不移惠民生。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社会事业,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必须坚定不移保安全。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维护防疫安全、维护生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必须坚定不移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各级干部必须把抓落实作为检验履职尽责的基本标尺,对照既定目标任务,以“干”字当头、“实”字托底的精神和只争朝夕、艰苦奋斗的姿态,以想抓落实的自觉、敢抓落实的担当、会抓落实的能力,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并大见成效。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西藏,这片神奇而神圣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西藏精神作为其文化的灵魂,自古以来传承至今,并影响了无数人。在我的亲身体验中,弘扬西藏精神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它给我带来了力量和智慧,激励我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平静。

第二段:心旷神怡(200字)。

西藏精神弘扬的核心之一是心旷神怡。在我与西藏传统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无论是在寺庙中瞻仰佛像,还是在茫茫草原中聆听风吹过的声音,我总能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种宁静的感觉让我学会放下浮躁的心情,静心体会生活的美好。它教会我珍惜眼前的一切,感受生命的脉动。

第三段:传统智慧(200字)。

西藏精神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传统智慧。西藏文化以其深厚的宗教信仰和智慧的哲学思想而闻名。在西藏的文化交流中,我认识到传统智慧是如何引导人们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西藏传统的修行方式,如冥想和经文诵读,帮助我实现内心的宁静和清晰。这种修行不仅使我更加了解自己,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智慧是我引导自己生活的指南。

第四段:勇敢坚韧(200字)。

西藏精神的力量还体现在西藏人民的勇敢坚韧中。西藏的地理环境异常恶劣,但西藏人民从未屈服于自然的恶劣条件。他们用坚定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在我了解了西藏人民的生活后,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的勇敢和坚韧对于克服困难的重要性。西藏人民的精神力量鼓舞着我,让我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始终坚持追求人生的目标。

第五段:个人体悟(200字)。

在弘扬西藏精神的过程中,我不仅从西藏文化中学习到了智慧和力量,也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弘扬西藏精神的使者,自己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通过与西藏文化的深入交流和学习,我愿意将西藏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鼓励他们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力量。我将以实际行动与他人分享我所学到的智慧和勇气,并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应对问题和困难。

结尾(200字)。

西藏精神的弘扬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们的责任。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西藏文化,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智慧和力量,为自己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我们应当向西藏人民学习勇敢坚韧的精神,以及心旷神怡的生活态度。只有通过弘扬西藏精神,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内心的自由与平静,也能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他人。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西藏精神发扬光大,为建设和谐美好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十三

1、“老西藏精神”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其后几代驻藏部队官兵和地方各族干部,在世所罕见的特殊、艰苦环境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逐步创造了“老西藏精神”。又不断以“老西藏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当年西藏环境艰苦、情况复杂,工作困难重重。在政治方面,外有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侵略和干涉,内有民族分裂势力的捣乱和破坏,斗争尖锐。在自然环境方面,号称世界屋脊,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供应匮乏。在社会基础方面,民族隔阂严重,风俗习惯特殊等。

“老西藏”们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密切联系和依靠西藏人民,英勇奋战,排除万难,完成了解放西藏、巩固国防、平叛改革、建立自治区、开展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行改革开放等任务,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保证和推进了西藏的稳定与发展。

2、“老西藏精神”是几代中央领导精心培育、大力倡导的结果。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后,就开始筹划解放西藏的问题,逐步作出重大决策,进行周密部署。毛泽东指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进军及经营西藏是我党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进藏对个人来说,一点好处也没有,但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好处很多,是好共产党员就要举手去”。邓小平同志为进藏人员题词鼓励:“接受与完成党所给予的最艰苦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于1990年7月在西藏视察工作时,专门为边防部队题词鼓励,号召发扬“老西藏精神”。江泽民、吴邦国等中央领导同志还把这一精神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六条。

胡锦涛同志于上世纪80年代任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期间,以身作则,带头实践“老西藏精神”。到中央工作后,于2009年3月9日下午,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西藏各族干部将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把西藏的事情办得更好,建设团结、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2010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号召: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弘扬“老西藏精神”,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2011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的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央代表团团长,率团赴西藏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几次发表重要讲话,都提及“老西藏精神”。他说:“长期以来,在西藏工作的同志们和西藏各族群众心心相印,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不畏艰难、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力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批批援藏干部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为西藏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历届中央领导的倡导和教育,是对“老西藏精神”的充分肯定与褒奖,有力引导、推动了“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延续与弘扬。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十四

老西藏文工团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是中国西藏地区最具影响力和历史悠久的文艺团体之一。该团由一批热爱艺术、有着良好素质的年轻人组成,他们以表演艺术为媒介,传承和推广西藏民族文化,与全国观众分享西藏的历史、民俗和美丽。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老西藏文工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表演中,更贯穿于他们的一言一行之间,成为当代文艺团体的楷模。

第二段:忠于艺术,传承西藏文化(200字)。

老西藏文工团的成员从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意识到,艺术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他们全心投入到西藏传统艺术的学习与弘扬中,对西藏各地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以保护和传承这段独特的人文历史。不论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舞蹈、音乐还是手工艺品制作,老西藏文工团的演员都以真挚的情感向观众展示了西藏的绚丽多彩和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用心灵与艺术相融合,将西藏的风情与美丽带给了万千观众。

第三段:传递和平与和谐的理念(200字)。

老西藏文工团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深刻领会到和平与和谐的重要性,他们的演出不仅表达了对家乡和西藏地区的热爱,更传递了一种对和平的渴望。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与情感的表达,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带给了观众。无论是战争的场景还是家庭的温馨,老西藏文工团用舞台艺术唤起了人们对和平、和谐的思考与追求。他们的表演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调动。

第四段:团结合作,追求卓越(200字)。

团结合作是老西藏文工团宝贵的精神财富。成员们不仅在艺术实践中互相扶持、相互鼓励,也在生活中形成了紧密的友谊。他们深知只有相互信任、携手合作,才能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作品。在排练和演出中,每个人都以高度的专业精神对待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尊重和欣赏其他成员的表演。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帮助老西藏文工团一次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西藏乃至整个国家文艺界的瑰宝。

第五段:传承与创新,保持活力(200字)。

老西藏文工团在传承西藏艺术的同时,也注重推陈出新,积极进行创新尝试。他们借助现代舞台技术手段,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手法结合,使得他们的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现代感。团员们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追求表演艺术的卓越,力求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老西藏文工团以这种创新的精神,保持了自己的活力和影响力,成为西藏文化的标志性代表。

总结:

老西藏文工团的精神不仅是表演艺术的卓越,更是对艺术忠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和平与和谐的呼唤以及对团结合作与创新的追求。他们通过舞台艺术的展示,向观众传递了西藏的独特风情和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老西藏文工团的精神将继续激励和引领更多的艺术家,让西藏的美丽与文化薪火相传,为社会带来智慧和温暖。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十五

老西藏精神是指藏族人民所具有的那种历经风雨,顽强不屈的精神。在长时间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在中国西藏历史长河中,藏族人民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历练,深深地铸就了这种精神。它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精神,它教给我们一种生命的方式和对生命的看法。

老西藏精神在各方面具有众多的特点,它以顽强不屈,地道纯朴,团结互助,坚韧不拔等特点为代表。首先,老西藏精神所具有的顽强不屈的精神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在中国西藏的历史长河中,藏族人民所经历的不仅仅是环境上的苦难,更多是政治、文化、宗教上的颠簸和摇摆。因此,它所具有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就更加的刻骨铭心地保留了下来。

老西藏精神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集体经历和历史的沉淀形成的。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而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而在这背后,是西藏人民的不断探索、创新和调适。通过集体智慧和圆满的社会合作,他们一直在寻找生存的道路和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方法。

对于现代人来说,老西藏精神所具有的德行和智慧是很有启示性的。首先是在抵抗环境上所具有的智慧。当今的时代,人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而老西藏精神所教导的自然和人类的和谐以及寻找生存之道的智慧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更是对于人性和生存的深刻教诲。它教给我们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崇高的精神品质,从而推动了人类行为和文明的进步。

第五段:结语。

总而言之,老西藏精神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文化宝藏。通过观看老西藏精神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种民族精神,并且可以从中汲取到激发人类进步的力量和潜能。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怎样利用和发挥这种精神,并且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一起推动着人类行为和文明的不断进步。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十六

老西藏精神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文化现象,代表了西藏历史和文化的核心。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我在网上观看了一些老西藏精神的视频和图片,深受其感染,同时也对其内涵和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对老西藏精神的初步认识

所谓老西藏精神,是指那些源于西藏现代化和汉藏交流中的优秀的、具有道德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品格、精神和理念。一般来说,人们常常用“为藏而战,入藏为民”的宗旨来概括这种精神。在我看来,老西藏精神不仅纵深厚重、价值感强烈,而且还开启了人们对汉藏民族交流的新篇章,也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第二段:从老西藏精神看待现实人生

老西藏精神告诉我们,事物本质和现实,应当以独立、平等和客观的态度来判断,否则就会让自己窒息和失去生命力。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会陷入各种各样的困境,不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忽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这些都导致我们容易迷失方向,走向歧途。而老西藏精神中所具有的坚定的清明和自我的精神,则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习的优秀品质。

第三段:从老西藏精神看待时代价值

现代社会中不断浮现出各种新思想、新理念和新价值观,但老西藏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衍生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正是这种经验灌输和文化意识,在历史通向未来的道路上为我们引路,让我们认识到,在社会进步无法完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文化传承几乎是不可替代的。老西藏精神提醒我们,文化传统是当代价值观的一部分,成长就是从中汲取人生的精华。

第四段:从老西藏精神看待人际关系中的困境

老西藏精神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和互相协助的。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那么我们注定会感到沉重、无望和孤独,甚至会被无情地淘汰。而只有当我们能够真诚相待、平等相处,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从而最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就自己的事业。

第五段:从老西藏精神看待文化财富的保护与传承

作为一种文化精华,老西藏精神几乎成为当代社会中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支撑。老西藏精神一方面具有独特的思想和价值体系,另一方面更是呈现了西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性。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经验和人文文化的传承,让众多的古老精神和文化传承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弘扬和发扬光大,为未来文化发展奠定一个更好的基础。

总之,老西藏精神不仅代表了一种思想上的大气精神,更是人类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念和经验的支撑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塑造,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文化知识,更好的代表和传播我的民族文化。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十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老西藏精神是指西藏特有的文化、信仰、哲学以及生活方式,凝结着西藏人民对自然环境、社会和人生的独特理解。作为一名游客,我有幸能够体验和感受到这种精神的深入内涵。在我看来,老西藏精神的核心在于内心的宁静与修行,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宁静与修行(250字)

老西藏精神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内心的宁静和修行。在西藏的寺庙里,我见证了僧侣们专注而平静的修行。无论是诵经,打坐,还是传统的祭祀仪式,他们都能够完全沉浸其中。这种宁静和专注来自于对内心的反思和意识的提升。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在忙碌嘈杂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定力。他们教会了我要时刻保持对自己内心的观察,对自己思想的控制,并且用冷静的心态来应对外界的变化和困难。

第三段:与自然和谐共存(250字)

老西藏精神也体现在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上。在西藏的草原,我看到了群羊和牧民们和谐共处的场景。他们没有过度利用自然资源,而是与自然和谐地相互依存。他们尊重大自然,保护环境,永续利用草原资源,实行可持续发展。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爱护环境,尽力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他们的生活方式温和而平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在回到现代都市的生活中,我会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和传承老西藏精神。

第四段:坚守信仰与导向(250字)

老西藏精神中,信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西藏是一个虔诚信仰佛教和本土宗教的地方。我亲眼目睹了许多藏民在寺庙中诵经和献祭,他们对信仰的坚守和虔诚让我深受触动。信仰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还指引着他们对待生死的态度。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珍惜,以及对善良和慈悲的追求。信仰是老西藏精神的精髓,我将始终坚持我的信仰,且尊重他人的信仰。

第五段:总结(250字)

老西藏精神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生活智慧,我在西藏的旅程中有了宝贵的体验和感悟。宁静与修行、与自然和谐共存以及坚守信仰和导向,这些是我从老西藏精神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心得和体会。这种精神和智慧将成为我人生的指南,让我更加平静、坚韧和善良。我决心传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份珍贵的礼物。我相信,只有通过综合和共享我们的智慧与经验,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善良的世界。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十八

近日,我偶然发现了一系列名为《老西藏精神》的微视频,这些短短几分钟的影片深深打动了我。在观看完这些微视频后,我对于“老西藏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感悟到了许多生活的真谛。

首先,这些微视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们的镜头非常真实而细腻。镜头下的西藏风光美不胜收,壮丽而奇特的自然景观令人陶醉。同时,微视频中展现出的农牧民的生活,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真挚和坚毅的力量。通过这些真实的镜头,我仿佛亲眼目睹了西藏人民的艰辛和坚韧,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所追求和坚守的精神。

其次,这些微视频中最令我动容的是西藏人民所展现出的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无论是面对严苛的自然环境,还是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他们总能抱着一颗平和和满足的心态去面对。微视频中有一段画面,一位老农牧民直言:“我欠生活太多,最好的写照就是这寒冷,但我欠的是什么,我是满足的。” 这段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明白到生活并不需要奢华与富裕,而是要学会满足和感恩。

第三,这些微视频还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思考。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我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无论是传统的藏戏表演,还是祈祷轮回的香火传承,这些古老的传统一直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这些微视频,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也意识到我们现代人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发扬光大。

第四,这些微视频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西藏是一个充满了神秘与灵性的地方,西藏人民对待大自然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向往和学习的。微视频中画面中的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的规律,没有过度开发,没有破坏,而是与大自然和平共存。这让我想起了当前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我们作为现代人,应该更加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学习西藏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最后,通过观看这些微视频,我对“老西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精神代表了一种勇敢、乐观和坚韧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我认为这种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学习西藏人民所拥有的这种精神,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同时,作为现代人,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和保护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实现心灵的宁静与成长。

总之,《老西藏精神微视频心得体会》这一主题引发了我对“老西藏精神”的深思与感悟。通过这些微视频,我看到了西藏人民对于生活的认同和追求,也明白了作为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生活和面对困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学习和传承老西藏精神,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人生旅程。

弘扬老西藏精神心得篇十九

老西藏精神,作为独特的藏族文化的代表,承载着民族团结、坚韧不拔、克己奉公等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近年来,人们更加关注和探索这种精神的内核和意义。我曾有幸深入西藏地区,亲身感受到了老西藏精神的力量和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老西藏精神做出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老西藏精神教会了我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我的印象中,西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高寒缺氧、地势险峻。然而,当地人民却能勇往直前,面对困难毫不退缩。他们不怕高寒、不畏险峻,奋勇向前。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是老西藏精神的核心之一。我在与当地人交流中了解到,他们在拓荒、养殖、建设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巨大的,但他们从未放弃,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受鼓舞。

其次,老西藏精神教会了我关注他人的品质。在我走访西藏的农牧区时,我发现当地人民非常热情好客,对待每一位过客都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和尊重。他们不仅会主动提供帮助,还会真诚地倾听你的故事,与你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关注他人的品质使我学会去关心他人,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和温馨。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人们更注重个体利益,这令我感到疏离和孤单。而老西藏精神则告诉我,只有关注他人,才能建立更加紧密的人际关系,也才能真正感受幸福和快乐。

再次,老西藏精神教会了我勤劳奉献的品质。在老西藏的社区中,我见到了许多勤奋工作的人。他们不怕辛劳,默默地做好每一份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把奉献当做一种责任和使命,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力量用于社会和他人。这种勤奋奉献的品质,让我深受启迪。在我回到平凡的生活中,我开始更加注重每一份工作的细节,用心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老西藏精神告诉我,勤劳奉献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我们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老西藏精神教会了我对生活的感恩之心。在走访西藏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地人民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对生活充满感恩之情。他们珍惜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感激大自然的恩赐。这种感恩之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着自己是否足够满足和感恩。回到日常生活中,我开始更加注重身边的小事,感激每一个帮助和支持我的人。老西藏精神教会了我对生活的感恩,让我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总而言之,老西藏精神是一种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内涵的精神品质,它包含着坚韧不拔、关注他人、勤奋奉献、感恩之心等品质。通过我的亲身体验与观察,我明白了这些品质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去践行和积累。老西藏精神没有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席之地。让我们一同体悟老西藏精神,并将其传承下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5465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