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6:42:09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大全(17篇)
时间:2023-11-19 06:42:09     小编:XY字客

情商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情商。总结不仅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还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目标。以下是一些总结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一

------------杨建军。

现代数学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了”,还在于使学生“会学了”。如何创设运用一些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知识的真挚浓厚的感情,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浅显的看法:

一、巧设情境,在铺垫中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心理不稳定,较脆弱,缺乏学习动机,需要在铺垫引新时设置一定的情境,形成学生感知的刺激物。而常见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不起来,成为抑制状态,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只有当所设置的情境具备新异、变化的特点,才能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刺激,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所谓故事情境,就是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由生活、童话或神话中选出的有浓郁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受到强烈刺激,各种感官得以调动,激发学习动机。比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在新知的导入中讲了一个“猪八戒分桃”的故事:悟空摘桃回来,只给了猪八戒1个,给了唐僧8个,沙僧5个,自己留下了6个。猪八戒一下子就急了,嚷着说自己1个不够吃,唐僧叫悟空重分一下,悟空不愿意。唐僧只好叫猪八戒分,要求每人一样多,可猪八戒一时想不出来怎样分……这时我问学生:“谁能帮助猪八戒分一下桃子呢?”至此课堂静了下来,大家都感到新奇而陷入沉思。我及时出示课题并说明:“等大家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能帮猪八戒很快算出了。”这样就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动机。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有新意、有趣味、有一定具体物象的“疑”境,造成一种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的“不协调”,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比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拿出一块面包,向学生强调,这是一块面包,并说:“有2个学生没吃早餐,我要平均分给他们吃,怎么分?”学生抢着说从中间切开,分成2份。我又说:“每份是这个面包的多少?”学生说是一半。我接着又问:“如果分成3个同学怎么办,每份是多少?”学生一时愣住了,说不出答案。这时我就出示课题“分数的认识”。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悬念,课堂上必然会聚精会神地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

二、优化情境,在新知中发挥主体作用。

儿童的学习动机被激起后,若刻板地去教,儿童又因失望而使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因此由铺垫引出新知把儿童带入情境后,应根据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客体。要利用儿童能够敏锐感知鲜明、富有色彩的形象,善于用形象色彩和声音去思维,由此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点,尽可能地避免分析不断、发问不止的“注入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等去创设具体的、生动的、能直接感知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折一折,量一量,进一步观察、分析、对比,自己就可以说出长方形的特征,由此再到生活中去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这样就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对长方形有了一个清晰的表象,课堂气氛也得到活跃。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二

摘要:“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句话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熟悉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家对“能用英语交流信息”的人才需要也日益增加。情景教学法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顿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活动。

关键词:高中英语情景教学方法策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虽然这种论述未免有绝对化之嫌,但的确也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熟悉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景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枯燥,索然无味。这种教学往往把学习变成连续不断的积累知识和练习记忆的过程。它所调动和利用的大脑功能只是与机械的、无情感的那一部分相联系。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致,而且也有碍于他们的发展。情境教学法在英语中起着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广大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并把它付诸教学实践中。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下情境创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语言是在情景中表达其意义的。

脱离了情景,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述意义,发挥其表情达意进行交际活动的本质功能。因此,“情景需要语言,语言应当从情景教起。”英语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各种情景和把握语言所含的意义,从而达到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的目的。

2.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

情景教学法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和顿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活动。

二、如何在英语课中有效开展情境创设。

1.倾注真挚情感,消除紧张心理。

“教贵情深”。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情感。积极的情感交流能促进教学气氛和谐,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假如一个教师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学生也会爱老师、尊敬老师,还会把对老师的热爱转移到他所教的科目上;课堂上就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踊跃发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热爱每个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教师只有在课堂上调整对学生的情感,在举止、眼神、语言上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可信,学生才能消除紧张惧怕心理,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学,为学好该科奠定了可靠的心理基础。

2.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创设良好情景。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创设情景和语境、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外,还可把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如:

(1)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上台用英语作“freetalk”,教唱英文歌曲。

(2)进行绕口令比赛及接龙游戏等。

(3)猜谜比赛,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有趣的谜语,让学生竟猜。

(4)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短剧或会话,让学生上台表演。

(5)进行英语演讲比赛。一般说来,中学生好胜心强,他们会积极预备,认真参与。这样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运用能力。例如,有一次在圣诞节前夕,我在高三年级进行了一次圣诞晚会,内容以英语演讲为主,配以短剧、英文歌曲等,我提前一周叫学生预备。学生个个积极参与,认真预备。同时也邀请了高一、高二的学生参加,在晚会进行中,学生表现出了非凡的组织才能和表演才能。当时恰巧有位刚从新西兰留学归来度假的校友,他用那较地道的英语对新西兰风土人情的介绍赢得了在场学生的热烈掌声。

3.丰富课外活动,让英语学习延伸。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它具有实际性和交际性。实际生活水平是语言学习的试金石。英语的情境教学的时空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把学习迁移拓展到我们的生活中。教师要设法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交谈;鼓励他们尽量用所学的常用表达方式和同学相互问候、对话。也可以开展各类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赛、英语故事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大胆放手去思考、去探究、去体味。学生一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实践,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火花,必定能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也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本人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的组织。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使用情景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三

关键词:情境创设;音乐学习;审美能力。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生动的情境,以此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式。以下,笔者尝试就情境创设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情境的创设有效诱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xx等不同民族真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并给予我们“身临其境一般”的直观感受与体验。如此,大大激发了我们对这部分音乐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音乐学习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可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实际鉴赏水平与独特音乐审美能力。而巧妙的情境创设,无疑是更好贯彻、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如,李斯特的《爱之梦》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经典学习曲目,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社会阅历、人生智慧等的不足,单纯依靠聆听该曲目很难真正明白与领悟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与情感。这时,教师有必要将这首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充分展示给学生:年轻的李斯特爱上了一位漂亮的贵族小姐,可是由于地位过于悬殊,他始终没敢向贵族小组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偶然的机会,李斯特读到了一首诗,并觉得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境与他的所思所想完全吻合,于是,便为这首诗谱写了曲子,后来又将其改编成了一首钢琴曲,这就是《爱之梦》的由来。

如此,借助这一背景知识的扩展,我们便能真正深入创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之中。

总之,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积极为学生创设与营造独特的学习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参考文献:

杨晓黎。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浅谈情景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黄河之声,(01)。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四

现代数学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学会了”,还在于使学生“会学了”。如何创设运用一些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培养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知识的真挚浓厚的感情,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呢?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浅显的看法:

一、巧设情境,在铺垫中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心理不稳定,较脆弱,缺乏学习动机,需要在铺垫引新时设置一定的情境,形成学生感知的.刺激物。而常见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不起来,成为抑制状态,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只有当所设置的情境具备新异、变化的特点,才能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刺激,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动机得到激发。

[1][2][3]。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五

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具体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群体的综合性成长发展质量水平具备深刻影响,本文围绕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选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

创设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现行教学知识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做好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能够为我国小学生群体顺利实现良好优质的学习成长目标,创造和提供稳定且坚实的支持条件。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工作的实践发展现状角度展开分析,切实选取和运用恰当教学方法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群体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的主观积极性,对于保障和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综合效果水平,具备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最近几年以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的引入运用,对于有效提升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综合效能水平,充分调动小学生群体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活动的主观积极性,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简要阐释。

所谓情境,是人们借助语言表达符号、各种类型的客观实物,以及音乐美术艺术作品等道具,通过人工性组织处理的实践形式,共同创立并且建构形成的模拟化生活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创设和呈现具备充分生活气息的模拟教学场景,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群体在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引导小学生逐步形成参与小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的主动性,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均呈现程度显著的改善和优化。

切实选取和运用恰当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工作综合效能水平的基本条件,而在具体应用教学方法过程中遵循科学正确的步骤,是顺利实现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最佳效能目标的重要前提。根据目前已经获取的一线教学研究资料,在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如下基本步骤:第一,在组织小学生群体开展语文素材阅读体验学习过程中,渗透性开展情境创设与呈现教学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阅读学习的语文素材文本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和呈现恰当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情境,在实现语言表达知识要素与具体学科教学场景相互结合基础上,继续组织学生开展优美句子和短文段落的针对性学习训练教学环节,促进小学生群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效果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提升。第二,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入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面对的作文教学话题,为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创设和呈现恰当的作文教学情境,为学生在开展作文习作构思过程中,提供身临其境的语言表达背景,诱导学生通过开展形态多样的连续性思考和想象的主观体验活动过程,形成形态多样且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性写作实践活动参与热情,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基础性写作活动能力水平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提升。第三,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环节开展过程中引入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要督导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综合性引入运用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辅助性教学资料元素,结合具体面对的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为学生具体建构和呈现的恰当的教学体验场景,并在具备充分生活实践体验气息的教学场景中,促进小学生群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水平实现程度显著地改良提升,要通过充分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群体在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行为过程中的情感参与程度,促进小学生群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显著的改善。

在具体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面对的具体教学内容,综合引入运用类型多样的辅助性教学工具元素,为学生建构和呈现具备充分生动性、科学性和日常生活实践贴合性的教学情境,在充分调动小学生群体在参与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情感参与性水平基础上,促进小学生群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综合性学习水平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针对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具体择取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应用步骤,以及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应用思路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2]徐国敏,姜领弟.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58.

[3]党玉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19:290.

[4]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159.

[5]王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05:99.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六

《荀子・劝学》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段话是说“君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善假于物”,即能根据客观环境,凭借一种客观事物(或某种地形、或某种动作、或某个物体等)来架设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笔者认为,这也正道出看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精妙。因此,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营造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以种种奇妙的艺术魅力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一、身临其境,激发共鸣。

语文课文中的描写对象,设计方方面面,表现也各具情态,而学生由于阅历有限,对有些对象理解不深刻,回答问题常常感到无言以对。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局外人,做旁观者,自然轻松自在,但很难体会到对象的喜怒哀乐之情,很难理解对象的内涵意境,即使有所体会、有所理解,也往往是肤浅的。这时,如果创设相关人物所处的情境,拉近课文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味,“卡壳”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魏书生老师曾经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教学方法。在教《刻舟记》,他这样问学生“刻舟有多大啊?”学生一时回答不出,便急忙看书。书上面这样写道:“长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于是,魏老师就请同学们用纸折叠出一个这样大的模型。大家叠出像半支粉笔那么大,高还不及粉笔直径的形状。他接着又说:“请同学们在上面画出五个人、八扇窗……”学生们便非常认真地画了起来,虽然几经努力,但还是失败了。不过没关系,魏老师并非真的要为难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体会到:连手画都这么难,更何况在刻舟上面刀刻呢!通过亲身体验,学生们自然会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技艺而折服,思想感情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文章的内容之中了,而且记忆非常深刻。

二、模拟场景,诵读入境。

这种教法一般运用于有具体细节描写的文章中。某老师曾成功地运用“模拟场景”摸索出了背诵古文的方法。在文言文《口技》一课中,第一段有“抚尺一下,满坐寂静,无敢哗者。”教师在检查这一段的背诵时,将黑板擦往桌上一拍,说:“从这里开始背。”于是,全班齐声背诵这一段。在第二段中,有几句侧面描写:“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面、微笑、默叹,以为绝妙。”教师又分别让几个同学在座位上依次表演出各种相应的姿态。一时间,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在这种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这两段背诵。

三、逆向诱导,辩论解惑。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对课文中一些重点、难点的评析上,教师不妨故意犯下错误,设计一个相反论题,创设辩论场景,让学生驳斥,以此勾引起学生的辩论欲,从而使其从反面打开思路。教师的“故意错误”首先会引起学生的疑问,继而激发他们为解决疑难而积极思考。特别是当他们认为老师也会“出错”时,就会消除心理压力,畅所欲言,敢于争辩。这往往比常规的讨论法或问答法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位教师在教《呐喊自序》时,一个学生提出:“鲁迅是坚强不屈的战士,怎么会产生寂寞苦闷的心情呢?”教师故意抛出一个错误的论断:“我认为,鲁迅生活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特别是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们感到失望无聊,因而便消沉下去了。”这论断下,就激发起学生们的纷纷质疑。有的学生提出:“鲁迅的寂寞悲哀能不能叫做消沉呢?”也有的学生提出:“有什么根据证明鲁迅是消沉下去了?”经过思考、讨论、争议,大家取得了一致的看法:鲁迅感到“无聊”“悲哀”“寂寞”,是因为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感到怀疑和失望,这只是找不到新的战友和战斗武器的悲哀和寂寞,绝对不是真正的消沉。还有的学生提出:课文中所用的“居然”“暗暗”“消去”等词语说明鲁迅当时的心境虽然寂寞,但又是不甘心寂寞的,由此证明他是不会“消沉下去”的。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地使学生们明白:“好梦――寂寞――呐喊”是鲁迅的战斗历程,也是他思想变化的过程。

四、积极评价,巧妙引导。

教师通过教学艺术手段,把评价和引导行为融汇在一个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的情境里,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入境,以达到自省自悟的目的。如在《小稻秧脱险记》课堂教学中,特级教师于永正点拨学生在读书中感悟“有气无力”的精彩片段就令人深思。于老师问:“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是‘有气无力了’?”一名学生声音洪亮地读道:“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于老师则评道:“你没有完。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我再喷洒点!”说完,于老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学生们大笑。该生再次朗读时,杂草伤药后的那种“有气无力”的情态便读得惟妙惟肖了。这种用爱心和智慧的评价情境,架起了师生间心灵的桥梁,铺设了学生走向成功的坦途,使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当指出的是,创设语文课堂情境,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具体地说,应该做到“三个引发”:一是引发内容。情境创设须明快简洁而又水到渠成地引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而不能只为吸引学生,不顾教学内容,过分渲染那些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逸闻趣事,以致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二是引发情感。就是要营造一种感情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感情上的共鸣,产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三是引发思维。情能使人投入,理能促人思辨,情境创设在考虑调动学生情感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缘情入理的`求知欲望。只有做到这“三个引发”,情境创设才能达到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目的。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七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况,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阅读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比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并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来辅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教学的效果。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有针对性,必须根据文章内容所蕴含的知识以及情感,进行情境创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的目标。另外,在情境创设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所创设的情境也应该符合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能够养出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说,只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和谐性原则。

和谐性原则是指在创设情境时,所创设的情境和文章的内容以及学生发展之间不相违背,这样才能积极的引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逐渐提高[2]。另外通过和谐性的创设情境还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关系,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3.渗透性原则。

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是情境教学法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其以“情”作为教学的纽带,进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提高[3]。因此,在情境创设时就应该遵循情感渗透原则,这样才可以使得师生之间相互信任,达到情感交融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情绪,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除此之外,在创设情境时应该将阅读文章的内容渗透到情境中,以此借助情境的情感真实体验来提升学生对文章的领悟,从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1.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况,可以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在《鸿门宴》的讲解中,老师可以首先根据刘邦和项羽两个人进行设问,并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了学生好奇心,提高了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借助学生的典型错误创设情境。

借助学生的典型错误来创设情境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些错误比较典型的观点,而这些观点往往比较具有针对性,因此在情境创设时借用这些典型的错误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避免问题的再度发生。另外在教学中,适当的创设一些错误观点,以供学生评述,这样就能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3.借助生活体验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的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引入到情境中,学生就可以借助自身的生活体验合理构建一个正确的知识架构,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知识的理解。就如在《再别康桥》一文中,老师在情境创设时就可以将学生生活中的离别之意引入到情境中,从而引发学生对于作者情感的体验,进而强化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作,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八

:本文通过对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思想内涵及特点探索,总结了该教学法中生活情境、实物情境、图画情境等多种创设类型,分析了情境教学法能强化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丰富感性认知等作用。最后把它在小学语文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具体化。

:李吉林;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

小学课程中,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促进儿童思维及语言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展现教学材料的多层次意境,发掘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李吉林,全国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20世纪90年代,她通过对小学语文一至五年级的全过程实验摸索,借鉴外语语言训练中的情景教学,结合文艺论中的“意界说”,又吸收传统读写和直观教学等因素创立了“语文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态度的体验,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李吉林认为其内涵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简单来说,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创设特定的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学习。李吉林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形真”是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鲜明的形象,以简单的形体和暗示的手法,在形象上给学生具体感;“情切”是指情境教学法以教材中的有关形象带给人的情感体验去引导和感染学生,展开教学;“意远”是指情境教学法之“情境”兼具深度和广度,将教学内容的“情境”整体展示给学生,可为学生开拓广远的想象空间;“理寓其中”指通过前三者的联系,最终表达课文的中心———同时也是情境的内涵理念。

李吉林以儿童为中心,通过不断实践摸索总结出以下六种情境创设类型:

(一)创设生活情境,获取独特感受。

生活情境是指将教学融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选取某一场景进行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生活和社会中,并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实际场景,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创设实物情境,强化学习动机。

基于小学生抽象思维逻辑还有局限性,此时教师需选取一个实物作为教学中心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观察并理解物体,使他们能通过直观的感受来体验知识,强化学习动机。

(三)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享受情感熏陶。

教师在进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需要依靠自身语言魅力感染学生,创设语言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会和想象,吸引学生关注学习内容,使学生享受情感上的熏陶,完成对课文的深层理解。

(四)创设表演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感。

根据小学生求知欲强,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教师运用表演情境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角色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使课文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五)创设音乐情境,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

据心理学研究,使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是人的右脑的功能。教师教学时可以创设符合文章格调的音乐情境,合适的音乐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课文的情感领悟,开发右脑功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其主体是识字、阅读以及作文三个板块的教学。

新课标要求识字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识字的愿望。小学识字教学主要是关于独体字和形声字以及词汇的教学。

1.独体字的情境教学。

汉字中大部分是合体字,只有小部分是独体字。对于教师来说,教好这部分独体字是提高学生识字水平的关键。由于儿童辨认单个汉字字形是从轮廓到内涵再到笔划。因此,教师教学时需要依据汉字的特有规律创设相应的情境对抽象的文字符号进行易化、简化,便于学生明了。

2.形声字的情境教学。

汉字的主体是形声字,结构尤为复杂,却有规律可循。遵循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构字原则及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突出形声字的特点,根据汉字之间的联系将其分类。比如教“颗、棵”时,先引导学生举例“一棵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答案将其分为两类并用图画画出来,通过图画让学生明白这两个字都表示数量,“棵”是“木”字旁就像树木一样具有生命存在;而“颗”右边是“页”,左边是“果”,也就是说像果实一样的事物。此处运用图画情境让学生简单区分形声字,使其不易混淆。

对于词汇的教学可凭借课文情境理解难点词语,促进词语与形象的结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扩充词语,丰富词汇。例如:教《梅花魂》时,先创设实物情境将“梅花”展示给学生,了解实物后再引导学生体会梅花耐寒的秉性及品格。此外,利用迁移这一学习规律,以熟带生,进行词汇扩充,引导学生理解“腊梅”、“冬梅”等词语。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阅读教学要求让儿童在愉悦的学习状态下提升阅读能力,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初读感知。

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表演情境唤起对主人公的关注;写景抒情的文章,通过图画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意境中感受美景,培养审美;状物文章则创设语言情境使学生获取美感。

2.细读品味。

心理学表明,“直观的内容越是吸引儿童,则导向概括形象的理解就越难。”因此,阅读教学时,教师需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具体感性情境后,及时转向抽象思维,进一步掌握文章结构及重难点,发展其逻辑思维。引导儿童细读的方法就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教师可选取重点段落进行情境创设,加深学生印象。

3.精读领悟。

提高阅读能力的精髓是多读且精读。引导学生精读就是培养学生语感,教师组织学生精读时要注重对教材的理解,注重文章的节奏、韵律、气势等。比如学习《泊船瓜洲》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中的“绿”字是王安石多次修改使用的,它更能体现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为此,教师教学时可以创设语言情境描述王安石的时代背景,创设图画情境表现诗中意境之美,最后让学生在情境中反复诵读感受诗的意境,比较“绿”字与其他字的细微差别,理解“绿”字的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抓住诗的传神之笔,借助情境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多比较、多思考,体会形象与枯燥,具体与空泛的差别。

新课标要求结合语文学习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积累素材。根据李吉林情境教学法理论总结出以下几点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1.观察生活情景获取灵感。

写作的源头来于生活,好的文章离不开生活的积累与实践,小学生写作文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因此,基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丰富观察活动,到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源头,在观察情境后写作文能够促使他们有话可写。

2.发散思维丰富写作途径。

作文需要素材的积累,每篇课文中都有精彩片段,把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摘抄并积累,加上平时多读、多看,写作时就能有用的第一手资料。另外,让儿童在人群中表达自我也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实则是让学生写自己内心想写的事物,做到言之有物。教师运用情境指导学生写作时不仅要有清晰的思路而且还要扩宽学生的思维,因为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特点是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思维过渡。拓宽思维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确定写作范围,学生自由选材。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根据自身情况写作,同时能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散思维;第二,利用提纲,多样化写作。写作前拟定提纲,然后根据提纲进行内容的扩充填补,培养他们写作的逻辑性;第三,抓住重点,丰富内容。选题时抓住题眼,做到详略得当,重点内容加以丰富,描写具体,略写内容可一笔带过,这样文章才会具有灵性和生动性。

3.范文指导教给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阅读与写作本同源,充分发挥教材多样性的作用。利用教材中的典型课文进行范文指导,读写相结合。比如《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因它与单元作文相关,学习时要重点分析场面描写的技巧与方法,课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类似情境进行练习,感悟文章中的描写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4.及时训练步步为营。

语言是思维的一种工具,和思维有密切联系,语言的发展标志着儿童思维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及时训练。儿童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对于儿童的语言训练可以从“一句话”开始,进行大量的口头表达,然后是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琐事或是心情,然后将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后形成文章展现出来。

[1]刘佳利.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的情境教学———基于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j].辽宁教育,2015(12):32.

[2]李吉林,张定璋.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1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251.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九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是作为语言必然有其相通之处。现代的初中牛津英语教学更多的是依靠情景创设来完成的,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带动下,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方向也在不断改变,语境法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了重视,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语音教学的知识更有效地融入课程中,化难为易,让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英语知识。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情景创设在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初中牛津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大都是教师在进行单方面的教学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然后再通过英语练习来完善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适合学生长期发展的。如果学生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对英语这门语言课程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单方面的为了应试教育而学习英语,那么就基本失去了初中牛津英语教学的教学价值。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教学目的的不同,以及教学方式的不成熟,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传统教学又无法有效创设情景来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机会,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现状也就促使情景创设教学方式在初中牛津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条件依据所要教学内容设置一种情景,将要教授的知识放在特定的情景中来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就像一部电影,必须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才能被观众认同接受且记忆深刻。同理,只有能使学生融入某一情境中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猎奇心理,从而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样的学习是生动有趣的,也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记忆。情景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故事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电影音乐欣赏、绘画、旅游观光等,都是将教学内容置于生动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从某种程度而言,情景教学法已经逐渐被现代英语教学采用,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情景创设教学法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中。

通过情景创设教学可以更好地将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渗透到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情景创设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对初中牛津英语感兴趣。通过情景创设教学方法还可以让学生更愉快地接触英语知识,让教师更好地面对学生。例如,在牛津英语的7bunit4findingyourway中,在操练问路的句型中,我们就可以由两三个短词组到由单句练习,然后再到实际生活中,给出一个情景,比如说,给出一个图片,在一个十字路口,有两个turn或crossing,就要引导学生,注意这里howmanyturings,用上适当的.连接词,把几个句子合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提前将教学内容做好分析研究,在课堂中可以模拟教学场景。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来融入初中牛津英语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知能力,还从根本上改善了英语教学方式的单一局面,如何有效地构建初中牛津英语教学方式的情景创设课程,是教师需要注意的内容。在7bunit4findingyourway的task中,要写一封邀请信,就要创设一个真实情景。从学校出发,来进行小组活动,不同的小组可有不同的活动。制作一个实际地图,套用句型,选用适合学生的地点。简画地图,设计地图要有ab线路,画清楚路线图名称,到第几个红绿灯,把路线标清楚。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牛津英语教学的本质和价值,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不能抱着应付考试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这样的教学不仅是不负责,还在一定程度上毁掉学生的未来。教师必须从根本上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性,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如,学生在背单词的时候首先可以创设一个学习情景,一个单词的诱发情景。例如,学习颜色类(color)单词时,首先需要学生分为两组,互相说出对方组员衣服的颜色,然后再加入英语单词的利用。最后再通过游戏对比的方式,看哪个队先准确地运用英语说完对方组员衣服的颜色。

五、如何有效地利用情景创设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完整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在课堂中尽可能地用英语进行讲课,让学生也尽量用英文进行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尽量地将英语教学内容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如,讲解日常生活类单词应该举出日常的例子,这个单词的含义所映射的内容是什么,所关联的内容是哪些,都应该详细地划分出来。以便学生在课堂中加以利用。例如,在电影《歌剧魅影》(thephantomoftheopera)中,学生就可以学到许多地道的英语口语,还可以学到很多优美的英文歌曲:thephantomofopera、iaskofyou、leantobelongly等。

我国目前的初中牛津英语教学还处在一个不断变化创新的环境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情景创设教学方式,让初中牛津英语教学更好地渗透到初中生心中,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做出简要分析,希望能对初中牛津英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

[1]奚翠萍。基于初中牛津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成才之路,(05)。

[2]卜君。高中牛津英语案例实践分析[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13)。

[3]王红英。让情景教学法走进思想品德课堂[j]。甘肃教育,2010(08)。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十

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新型化的要求。笔者认为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方面:

1、正确看待课程改革,树立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

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老师的教学压力,因为他们要改变已经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的新模式,还要面对家长和同事的质疑。并且很多家长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只关注考试结果,对新课程改革缺乏应有的信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度。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于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将学生的健全人格、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

一般老师会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只有对话和提问才是最新的教学方法。其实新课程强调的是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地选择探索、接受、体验或者模仿等多种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要辨证地看待学习方式的改善。

3、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

语文反映的社会生活是个大千世界,涉及各种领域,重视各种观念的交叉与共存,语文与思想道德、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科学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全面、开放的知识结构。

4、要有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

提高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一些教师凭借教学参考书去教课,教死书。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活的知识,培养活的能力,教师必须提高独立钻研的能力。要能抓住作品的立旨立意,分析文章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找出语言特点、艺术特色等。

1、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力、情感的生成,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介入,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书中各类注释,研究课前提示、课后习题,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情感,感受语言特色。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思考,依据学习要求以及提示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开展阅读,课文中有答案的划出来,养成作批注,做笔记的习惯,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活学活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被动的接受知识已经形成了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高中生在经过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引入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之中。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把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的长短。因此,学生应在课堂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课本,并利用各种资源(上网等)获得相关的辅导资料。在课堂上,笔者结合教学目标设计足够数量的探究题目,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开展学习活动,自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组间巡视,对后进生开展辅导,对其他学生进行思维方式上的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用自己的思维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学习基础与认知能力上的差异,采取因人而异、因需而导、因材施教等有效措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发展、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统筹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课堂提问设计上既要有拓展性较强的问题,也要有难度一般、基础性的问题,既要考虑优等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兼顾后进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尽量兼顾更多的学生,在开展分组探究时注重优秀、中等、一般合理搭配,课堂提问时向优秀生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供其他学生借鉴。对于优秀生,可以在课堂作业以外专门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防止他们在学习中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学困生则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因生夯实语文基础,注重课本知识理解与语言文字基本运用,对中等以上学生强调灵活运用与深入理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4、注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电教媒体,在声、影、形等方面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优势,活化了教育方法,优化了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

5、重视课堂互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占据课堂全部时间,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课。这种教学方法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互动,开展课堂讨论,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结束语。

高中阶段作为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精神文明进步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是教学的统一体,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因此,高中语文教学需要进一步改进,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应继续努力。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十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要使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达到动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教学中,就要恰当地创设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动情中明理”的效果。学生明理后,情感就会升华,心里的闸门就会打开,在情感体验中受到教育,心灵的思想火花就会迸发出来,达到育人教书的最佳效果。

1、用多媒体展现情境。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直接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热情在情感中获得共鸣。

2、用音乐渲染情境。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着重于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教材本身蕴藏着丰富的情境内容。教材中安排大量的歌曲、游戏、故事等,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直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如在说唱方面,音乐能调动人的情感,触动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在教学中恰当地选用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歌曲来教学,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创设了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从优美的声音中,表现情境内容,产生情感效应。在唱歌过程中,感悟歌曲内容,触动自己的情感之弦。唱后谈谈自己内心的感受。在说唱中,学生会消除学习疲劳,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用图片再现情境。

品德与社会教材图文并茂。这些图片是非常直观、形象的,它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展示很容易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激发其内在的情感。

4、用活动体验情境。

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适当地开展活动,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活动中促情。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稳定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

总之,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我从实际出发,通过以上具体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在情境交融中愉快掌握知识,明白道理,达到了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十二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生动的情境,以此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式。以下,笔者尝试就情境创设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情境的创设有效诱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在浓厚感情色彩心理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的最活跃因素。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若能为我们学生设定充分契合其主观特点的教学情境,必定能最大限度地诱发他们浓厚音乐学习兴趣的产生与逐渐发展。例如,在教学“独特的民族风”时,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教辅设备向学生播放反映蒙古族、藏族及维吾尔族的一些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的视频或者图片,这样便可轻松地将我们带到蒙古族、藏族及维吾尔族等不同民族真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并给予我们“身临其境一般”的直观感受与体验。如此,大大激发了我们对这部分音乐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音乐学习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可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实际鉴赏水平与独特音乐审美能力。而巧妙的情境创设,无疑是更好贯彻、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如,李斯特的《爱之梦》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经典学习曲目,可是,由于学生自身社会阅历、人生智慧等的不足,单纯依靠聆听该曲目很难真正明白与领悟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与情感。这时,教师有必要将这首音乐曲目的创作背景充分展示给学生:年轻的李斯特爱上了一位漂亮的贵族小姐,可是由于地位过于悬殊,他始终没敢向贵族小组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偶然的机会,李斯特读到了一首诗,并觉得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境与他的所思所想完全吻合,于是,便为这首诗谱写了曲子,后来又将其改编成了一首钢琴曲,这就是《爱之梦》的由来。

如此,借助这一背景知识的扩展,我们便能真正深入创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之中。

总之,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有利因素,积极为学生创设与营造独特的学习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参考文献:

杨晓黎。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浅谈情景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1(01)。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级音乐表演2班)。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十三

思考问题。

背景介绍。

本节课的《找规律》是人教实验版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找简单的图形规律的内容。本课时找的都是一些直观事物和图形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一年级的小学生的注意力是无法持久于同一件事情的。新课标强调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开联欢会是学生所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活动,在这一个活动中我们便用“母亲节”快到了,小朋友给亲爱的妈妈开了一个联欢会为主线,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动有趣的乐于参与的情境。教师在自己的服装和发型上也花了一些心思:辫子上有规律的缠上彩色的皮筋,在衣服的领口用一些贴纸贴上有规律的图案。并制作了精美地多媒体课件。

案例描述。

创设情境,导入规律。

1、新课开始,师:你们爱妈妈吗?

生齐答:爱。

师紧接着就问:“母亲节要到了,你们希望妈妈怎样呢?你们准备为妈妈做些什么呢?”

生1:妈妈幸福。

生2:让妈妈快乐。

生4:做卡片送给妈妈。

……。

师抓住机会及时导入主题,“有几个小朋友想给妈妈开一场联欢会,他们布置好了会场,你们想去看看吗?”

(课的伊始,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孩子的探索意识。并在活动培养孩子热爱妈妈的感情。)。

2、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会场的主题图。漂亮的画面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师便问:“它们是乱七八糟摆放的吗?”

生:不是。

师:那它们是怎样摆放的呢?

有的孩子便开始说了起来。

师小结导入“象小旗这样,一个黄色一个红色再一个黄色一个红色有顺序的摆放,就是有规律的”出示“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些规律找出来”出示“找”使课题完整。

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他们的会场布置完了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来帮他们布置完,好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找出了小旗、花的规律。多媒体根据孩子的回答一个一个的闪烁。

2、师:我们已经知道怎样帮他们布置了,那我们就把会场布置完吧!孩子们根据找出的规律兴高采烈把未布置完的会场一起布置完整。多媒体根据孩子的回答,一一把没布置完的按规律出示。

(自己找出规律,替小朋友布置会场,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在面前,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师:会场已经布置完了,小朋友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来准备表演了。看他们来了。

多媒体出示一排男孩和女孩交错排列的队伍。

师:他们的队伍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下一个是男孩还是女孩呢?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你的同桌。

孩子们思考以后,小声地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发现的呢?

生:他们是按照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生:如果从右向左看就是按照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个男孩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孩子们鼓掌表扬。

动手操作,巩固规律。

师:你们想参加party吗?

生:想。

师:好,不过得拿入场券才可以参加,你只要按站入场券上的要求涂对了,你就能顺利地参加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入场券按规律涂色(88页的做一做)。孩子们认真地用彩色笔按规律涂色,组长检验入场券。

四、动手制作,运用规律。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涂对了入场券,现在就欢迎你们参加party!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做漂亮头饰的三角形、圆形等物品,小朋友们可以用我们刚才学会的知识,把这些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摆放在彩色卡纸做的纸条上,做成漂亮的头饰戴在头上,来参加我们的party,好吗?比一比,谁的头饰最精美?”(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动手贴起来,不一会就有的小朋友把做好的头饰戴在了头上。请戴好头饰的小朋友到前面来。)。

(用做自己喜爱的头饰方式,发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创造一条规律,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师:谁能象老师这样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呢?

生:小朋友,你们能猜出我摆的规律吗?如果从右往左看,下一个图形学具是什么?如果从左往右看,下一个图形又是什么呢?(孩子自己动脑筋思考回答。)。

师:还有谁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呢?都想说啊!那就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猜一猜,说一说。

五、联系生活,发现规律。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瓷砖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生4:老师……老师辫子上的皮筋的颜色是有规律的。

生5:还有老师领口上贴的图案上一个苹果两个红旗一个苹果两个红旗,也是有规律排列的.!(掌声鼓励)。

六、课间休息,欣赏规律。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一些建筑上,在一些物品上都会有有规律排列的图案。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欣赏。伴着优美的钢琴曲,多媒体播放一些有规律排列的建筑和图案。孩子们静静地欣赏着,不停地发出惊叹声。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感知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是有规律的,有规律的事物是很美的。)。

七、师生表演,拓展规律。

师:有规律排列的东西多美啊!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能找到规律还能创造规律,真是小小发明家,表扬表扬自己。(连续表扬三次)。

师:哎,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表扬自己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有,是按照慢慢快快快的规律拍手的。

师:那也就是说规律我们也可以用声音或者动作表演出来喽?你们想不想来演一演?

生:想。

师:好,就请你们先想一想演什么规律,怎样演?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你的好朋友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一起表演,也可以请来听课的。

爸爸妈妈或者听课的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表演。

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找自己的好朋友,有的请听课的老师,有的请家长。找到合作的伙伴以后,便兴高采烈地商量起来。

生1和叶老师:我们表演的是……的规律。

拍手、跺脚,拍手、跺脚,拍手、跺脚……(生鼓掌)。

生2:我想让小朋友们来猜一猜我表演的是什么规律?

拍一下桌子、拍两下手,拍一下桌子、拍两下手……(鼓掌)。

生3和家长:我们想请小朋友们先看我们表演,然后和我们一起表演规律。喵喵汪汪、喵喵汪汪、喵喵汪汪……小朋友们发现规律后一起表演。

……。

(掌声不断响起。)。

(孩子们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表演中不仅拓展了新知,巩固了新知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自评互评,总结规律。

生1:我觉得我表现得很好,我动脑筋了。

生2:我觉得刘文哲表现得很好,他回答问题很积极,表演得也好。

生3;我觉得我有很多的收获,知道了什么是规律,还知道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我还学会表演规律呢。

生4:我很喜欢这节课,我觉得数学课很好玩。

……。

(在孩子们自评、互评中,不仅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渗透了“关爱他人、帮助同学”的思想教育,使评价成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

八、延伸活动,创造规律。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没有装饰完的画,小朋友们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把画装饰完,在母亲节送给妈妈吗?生:能!

案例反思。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十四

减少“形式化”,提高“价值性”

现在的数学课似乎都很注重课堂气氛,因此都很热闹,很花哨,但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

好像数学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老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装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

创设情境,要有“真实性”

全班学生可以排出多少种队形这一情境,在学生遇到操作障碍时,及时提出从易到难的操作策略,引导学生从一个人、两个人排队开始研究,在操作中学生发现所排队形的数量并不随着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与数的因数相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然数按照因数的.多少还可以分为1、质数、合数。将质数合数概念隐藏在排队这一真实的特定情境下,使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念转化的过程,情境所提供的表象支撑作用对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数学概念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故事往往具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征,因此,很多的学生对于听故事往往兴趣浓厚。了解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就可以结合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我在给学生介绍“有理数的乘方”时,就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大臣给国王进献了一套国际象棋,结果深得国王欢心,为了奖励这个大臣,国王让大臣提出任意一个要求,结果这个大臣只是要求国王赏赐给他一些米,就按照眼前的象棋棋盘,在第一格中放一粒米,在第二格中放两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就这样以此类推,一直放到棋盘上的最后一格。

听了这个要求以后,国王爽快地答应了大臣的要求,结果最后国王发现,要想把米粒填到最后一个棋盘空格,即使把国库中所有的米拿出来也远远不够,国王对此感到非常惊讶。故事说到了这里,学生也感到非常惊讶,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学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愿望非常强烈,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就轻松地把学生引入到了学习情境中,这样,学生就会积极自主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来。

从生活实际入手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够用到数学知识。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相比,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经常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来为知识的讲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最后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更加理想。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轴对称的图形时,就给学生搜集了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风筝、北京故宫鸟瞰图、各种生活用品等,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自己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但有效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我们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并不一定要用奇闻乐趣的故事才能达到目的。我们首先应该结合教材的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所以教师要在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运用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有多么广阔,学习的天地就多么广阔。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学会数学地思考。在创设数学情境的过程中尽量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数学就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

一节课只有40分钟,而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又只有20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做到珍惜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情境时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的思维才不会漫无边际地乱跑,才能直奔主题。只有这样也才能真正做到高效课堂。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十五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十六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这次的学习交流,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认识到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1、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2、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既有适当的难度,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不能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要运用到实践中去。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对声音、动作更有吸引力,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4、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安排教学过程。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要求篇十七

摘要: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学生的写作心境,使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自由快乐地写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境激趣。

作文在许多学生的心里一直是件可怕的事,作文教学对许多教师来说也是一件繁重的事。如何让教师轻轻松松教作文、学生快快乐乐地写作文呢?假如,我们的作文指导也像动画片一样吸引小朋友,假如,学生写作文也像玩游戏一样投入、一样有激情,那么,学生将会感受到作文课的幸福、快乐。这也是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的追求。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潜心研究如何把情境引入作文课堂优化学生的心境,让学生深深地爱上作文,快快乐乐地学作文、写作文。

一、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课标指出,习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如教学观察作文“不倒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孩子们,你们从老师脸上发现了什么?生:老师脸上挂着微笑。师:美吗?生:很美。师:谢谢大家。师:就要过新年了,我给你们带来了新年礼物,猜猜看是什么样的礼物?生:是书本、布娃娃、文具……师(出示一个笑咪咪的不倒翁):孩子们,你们喜欢吗?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音乐响起,不倒翁在孩子们的手里传递)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教室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在交流时,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绘声绘色地描绘着心爱的.不倒翁,有的孩子还发现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通过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观察、探究、交流的兴趣,孩子不仅感受到了微笑的不倒翁给人带来幸福快乐的感觉,还有了新的发现,增长了知识。

二、创设多元情境,实现自由命题。

要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旧的命题方式,解放孩子的心灵和大脑,释放孩子的嘴,开拓视野,把命题的自主权让给学生,引导学生从独特的生活经历中选取话题,从独特的心理感受中发现话题。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作文。比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教师出示“梦”,要求组词或补充成一道题材不同的选题。题目给学生留有许多的空间,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出现了“美梦”、“恶梦”、“梦乡”、“梦的解析”、“梦的启示”等命题。孩子对做梦有很大的好奇心,为什么会做梦呢?他们对自己做了什么样的梦都愿意和同伴分享。在交流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班里笑声不断。这样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许多学生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发现自己都有东西写,也非常乐意写。

三、创设生活情境,获取丰富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到学生作文时指出:“宜令学者随时随地探求事物之精髓,且必经己之思考而得答案,然后陈事说理自能确切而畅通。”游戏活动就是学生模拟社会实践。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他们童年生活中最绚烂的部分,从学生的游戏生活入手,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教学“石头、剪子、布游戏大赛”,我选择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石头、剪子、布”作为教材,设计了游戏闯关活动:a、“小试牛刀”;b、“高手过招”;c、“巅峰对决”。寓教于乐,寓教于玩,引导孩子学习认识生活、体验游戏生活,长一双“亮眼睛”学会观察、认真思考,同时品味游戏、感受游戏。这样以“玩”、“乐”为载体,创设活动的情境让孩子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角色塑造能力,既训练了作文能力又培养了人。

四、创设感悟情境,发掘学生创作的潜能。

新课程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欧美国家历来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当然我们真正认同它、实践它,还需要有一段长路要走,要边教边摸索,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找到一条适合我们国情的教学之路。在欧美教学模式中有一点特别值得可取,就是常常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获取新知识。我们人类对游戏所产生的结果记忆深刻,也很容易产生共鸣。在这里我举个例子,曾经有一天下午我给学生上作文课,先安排让学生做他们经常做的“老鹰抓小鸡”游戏。学生们玩得很开心,但很少对游戏产生感想。这时我就对学生说:“通过这个游戏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有何感想?”结果学生们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自己领悟到:在游戏过程中,为了不被老鹰抓住,不仅要求带头人灵活,还需要我们每个队员齐心协力、积极配合。假如队员中有一个开小差,就会影响到整个团队,就会被老鹰抓住。接下来我就顺理成章地布置“老鹰抓小鸡”的题目,让同学们写一篇感想作文,明天上课时交上来。第二天上午,学生把作文交上来,我批改,感觉到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不小的提高。尤其有同学能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要发扬团队精神”等道理,印象非常深刻。通过这个游戏所产生的教学结果,不仅完成了作文对生活记录、对生活感悟的教学目的,而且对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联想能力以及树立团队精神,的确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所不容易达到的。

总之,把情境引入作文课堂,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趣味性、新颖性、多样性、时代性,更要考虑科学性、思考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了然于胸,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不断有灵感产生,用生活中的情境巧创佳境,为让学生爱上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启一扇快乐之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20986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