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7:08:14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通用16篇)
时间:2023-11-19 07:08:14     小编:紫薇儿

教案不仅是教师备课的工具,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教案的评估方法应该多样化,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一

【本学期总第课时】。

【本单元第课时】。

【课题】:积累运用四(2)。

【课型】:综合课。

【主备人】:

【教学目标】:

2、阅读短文,明白其解释的道理。

3、交流健康小常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4、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或想象,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重难点关键】:

【教具准备】:学生收集健康小常识,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一、设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引出课题:看来,掌握一些健康小常识还挺关用。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介绍你所了解的一些健康小常识。

二、分组交流。

1、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我们现在小组内进行介绍。注意要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别人在说话时要注意听,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认为有一楼的可以补充,有不同意见的还可以讨论。

2、组长带领组员把刚才大家介绍的健康小常识进行汇总,推选一名同学做代表想全班做介绍。

三、交流。

1、各族代表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注意倾听,鼓励学生进行补充、提问及讨论。

2、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关健康方面的问题,向别人请教。

1.教师总结。

1、对学生厅、说两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希望。

2、结束语: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无价之宝。健康的金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中。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更多的健康常识,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教学反思】:根据课程实施决定。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二

1、同学们,老师先带大家观赏一下美丽的田园景色,看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季节?(课件出示秋景图)。

2、秋天的确是一个多彩多姿的季节,可丝丝的凉意和片片纷飞的黄叶,给人带来无尽的思乡情绪。还记得我们学过许多思乡的古诗吗?谁能来说一说?(背)。

3.看来同学们之前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哦.

二、了解诗人及其背景:

1.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写思乡的古诗.让我们先去认识这个主人公吧.(出示课件:叶绍翁)。

2.现在,我们了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诗人,(板书:南宋叶绍翁)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他擅长写景抒情,字句华美精丽,如《游园不值》和《夜书所见》。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解题。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就是(板书:夜书所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2.全班一起读课题,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3.那谁能说说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写)。

4.谁能把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完整.(夜晚写下自己所看见的)。

(二)、初读诗词。

1、诗人究竟在夜晚看见了什么?下面老师想请大家自学这首古诗,

在学习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读懂诗歌中的字词或意思呢?(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看插图,展开想象)好,下面就请大家以同桌为单位,用你们提出的办法来学一学古诗,看看你能读懂的有哪些,再给你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学生反馈自己读懂的字词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3、好,让我们先读读这几个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词)。

4、让我们试着读读这首诗,用斜线划分好节奏。

5.古诗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文里,去细细品位,看看你们刚才的理解,对了多少,还有什么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品词析句,想象悟情。

1、看课件,听录音,感受诗中意境。(出示主题图)。

2.首先,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一二句。在这两句诗歌中,你们能体会到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些什么吗?(出示课件前两句)。

2.师:是什么风?(秋风)怎样的秋风(凉凉的秋风)这风怎么吹?发出什么声音?(呼呼)(课件演示风声)什么感觉?(好冷啊)文中说到风声,用的是什么词?(萧萧)是啊,这萧萧的秋风吹打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沙沙,哗哗)你觉得怎样?(我觉得更冷了。)。

读?个别读两三个,齐读。(萧萧梧桐送寒声)。

4.诗人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图片,一轮明月)好一轮当空的明月啊,让我们想起了什么节日?(中秋节)中秋节,我们都做些什么?生1:我们一家人吃月饼,看月亮.

生2:全家围在一起很开心。

是啊,当你们围坐在院子里,阳台上,吃着可口的月饼,看着明亮的月亮的时候,我们不由的发出一声感叹,月亮真美啊!

5.但诗人此时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吗?(美,不美。)。

6.看来意见不统一,说说各自的理由。

生:不美。因为作者此时,深处他乡.

7.你怎么知道他在异乡?

生:因为诗中提到动客情。这个客说明他在他乡做客,这时候,他一定……..

9.说的太好了,可见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忧愁,孤单,寂寞,郁闷)(板书:孤单)因此,在诗人眼中,这轮明月并不美,他没有心情赏月,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取代,被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满,那么这句又该怎么读?(江上秋风动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读出来.

11.大家读的太好了,赵老师也仿佛被你们带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忧郁和孤独所感染。

10.这时候,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又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图:篱笆下的一盏灯)。

你怎么知道他看到了一盏灯(夜深篱落一灯明)。

12.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真佩服你们,诗人和你们一样,他虽然没有看到篱笆后的情景,却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么呢?大家来读读诗歌的后面两句,然后告诉我答案)。

13.诗人想到后面应该有两个孩子在捉蛐蛐。

师:你从哪一句诗里知道的?这里的知是什么意思:猜想。

14.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因为,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捉蛐蛐)。

15.你们知道孩子们捉蛐蛐是为了做什么吗?(斗蛐蛐玩)。

16.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捉蛐蛐的吗?(生:………)你们想捉蛐蛐吗?(想)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童年时代,在老师的语言带领下去捉一捉蛐蛐。

你们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们逮住拉。(怎样,你们这时有什么感觉啊?)。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们可高兴了。因此,这儿挑应读tiao(第三声)。

20.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诗歌的最后两句?(个别读全班读)。

21.这篇诗文写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致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乡之愁,又从一盏明灯里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产生了愉悦的心情,这样复杂的情感变化,却只用了寥寥几句精辟的诗句来演绎,并且表达的淋漓尽致,耐人寻味。让我们一起来好好的读一读这位伟大诗人的杰作吧。

五、背诵诗歌。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三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关键: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2.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树立了“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空间,可做课堂小练笔,也可课下写成,下节交流。)。

板书:

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夜书所见听:寒声秋风思乡、孤独。

感:动客情。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四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i《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c《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这首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五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黑板录音机。

1、学生交流。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配乐朗读。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

附: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兄弟。

少一人。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六

《夜书所见》是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第九课中的一首古诗,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诗篇。诗人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1、学习本诗中两个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的内容。

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人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情感,并背诵古诗。

2、在“诗言”——“诗意”——“诗韵”间走一个来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有效策略。

反复诵读,感悟诗境,积累背诵。

1、复习古诗《回乡偶书》,说说诗中的思乡之情。

2、引入古诗学习: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一)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1、教师:大家读得很好了,那么怎么来学习古诗呢?(黑板出示)。

1、解诗题。

2、知作者。

3、明诗义。

(1)理解词语。

(2)明白句意。

4、悟诗情。

(二)解诗题。

1、学生读诗题,看看它是什么意思?

2、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三)知作者。

因学生没有其它的途径了解作者,这一部分就由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诗人。让学生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

(四)明诗义。

1、理解词义。

(1)学生读诗句,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语。

(2)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中词语的理解。

(3)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理解词语。

3、明白句义。

(1)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的意思放到古诗里,一边读一边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2)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试着说说他们的意思。

(3)为什么诗人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

引导学生调换诗句的顺序,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3)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看第一、二行诗。

(4)引导学生学习一、二行诗句,说说诗句意思。

(五)悟诗情。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回想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思乡之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回忆童年。

夜深篱落一灯明。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七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有意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希望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研讨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我先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进行得也较为顺利。一节课下来后,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但是,在体会诗意和感悟诗情上我还是感到有一些不足。

通过这节课,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3、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1、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1、词语积累。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悟诗情。

1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意。

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ppt。

过程设计。

1、解诗题。

书:写所见:(诗人)所看见的。

诗人把夜晚所看见的景物写下来。

2、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吗?让他穿越时空来给我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一)一读解字词。

1、初读古诗,用笔圈出诗中的生字、词语,并画出诗歌的节奏。

2、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生字:萧、梧、促。

词语:书、见、萧萧、寒声、动客情、知、挑促织、篱落。

节奏划分:2/2/3。

(二)二读绘意境。

1、孩子们,诗歌的文字高度凝练,一字、一词、一句话就会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请孩子们再读诗歌,边读边想,把自己读到的画面描述出来。试用“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是从诗中---------读出来的”句式说话。读完同桌之间交流。

2、抽学生班上交流,师生作评价。

(三)三读悟情感。

好诗我们要反复朗读,理解诗意,才能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1齐读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抽生讲述诗意。

3、男女生互读,思考: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读一首好诗如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读一首好诗如欣赏一幅优美的画卷,读一首好诗如与诗人促膝交谈。好诗就让我们把它背下来,珍藏在记忆深处。孩子们,快快背下来吧,看看谁是最强大脑!

2、教师巡视并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1、背诵《夜书所见》2、预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九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3、背诵两首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在课文中学习生字词;背诵古诗。

三、教学方式。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四、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美的导入:看图激趣。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二、美的发现。

(一)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二)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樾)。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三、美的升华。

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第二课时。

一、美的导入。

看图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二、美的发现。

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型。

三、美的升华。

拓展练习。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七、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所见。

骑振捕闭。

小池。

泉眼树阴。

小荷蜻蜓。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十

2.师小结:是啊,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

3.师生共同理解题目意思。

二、汇报自学(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1.对子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理解新词。

2.对子交流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的疑难,组内尝试互相释疑。

3.小组长归纳不能解决的疑难。(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主学习(学案引导,读书圈点,发现问题)。

1.交流生字新词。

2.感悟体会,理解诗意。

1)一小组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

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四、探究交流(检测学情,合作探究,更正讨论,生成问题)。

(一)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3.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4.问: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二)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

7.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感觉?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十一

1、引导学生们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们思考。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们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2、学生们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们质疑。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十二

生自由读古诗。

师:谁能为大家来读读这首诗呢?

生1读诗。

师:读得真好。

生2:我要提醒大家,第三句中的挑读第三声,请大家跟我读。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古诗。

师:读得很好,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这首诗,体会体会这首诗的意思,

生3:我想提醒大家,这首古诗下面的注解,我想这些注解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的吧。

师:通过自己的研究,你读懂了诗中的哪个诗句呢?

师:是在哪个季节的夜里。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就是秋风吹动着梧桐树的树叶,在江面上吹来阵阵秋风,让人动情。

生1:我想问问这个客字是不是客人的意思。

师:在这里,客是指离开家乡,生在他乡的人,诗中指的就是诗人自己。

生2:江面上吹来阵阵秋风,让诗人很有感触。

师:说得很好,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江面上吹来阵阵秋风,让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生1:秋天到了,树叶都落下来了,诗人一定觉得一个人在他乡特别孤单。

师:是啊。

生2:我想诗人一定在想,家乡的亲人到底怎么样了。

生3:也话诗人在心里对家里人说:天气冷了,要多穿点衣服。

生齐读古诗。

生齐读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请大家先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要把古诗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

师:同学们,这首诗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请大家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生字:忆,异,逢,佳,倍,插。

师:这首古诗你们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古诗。

生自由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细细地读了这首古诗,你能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些什么吗?

师:这是一个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第一句。

生:有中秋节,元宵节,春节,

师:那不是佳节的时候,诗人思念自己的亲人吗?

生1:这个倍是尤其,特别的意思。

生读第一句。

生再读第一句。

生读第二句。

师:让我们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古诗。

师:这么美的诗句你们想把它背下来吗?

生自己试着背这首古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背背这两首古诗吧。

师:接下来,我们还要一起来写生字,请你仔细观察一些,哪些字是需要特别提醒的。

师范写“插”字。

再在就让我们写生字吧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学会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在此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过程方法:1、反复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2、让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3、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反复朗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词语积累。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3、通过诵读悟诗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借助注解、理解诗意。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ppt。

过程设计。

1、解诗题。

书:写所见:(诗人)所看见的`。

诗人把夜晚所看见的景物写下来。

2、解作者。

你了解作者吗?让他穿越时空来给我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一)一读解字词。

1、初读古诗,用笔圈出诗中的生字、词语,并画出诗歌的节奏。

2、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生字:萧、梧、促。

词语:书、见、萧萧、寒声、动客情、知、挑促织、篱落。

节奏划分:2/2/3。

(二)二读绘意境。

1、孩子们,诗歌的文字高度凝练,一字、一词、一句话就会呈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请孩子们再读诗歌,边读边想,把自己读到的画面描述出来。试用“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我是从诗中---------读出来的”句式说话。读完同桌之间交流。

2、抽学生班上交流,师生作评价。

(三)三读悟情感。

好诗我们要反复朗读,理解诗意,才能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1齐读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抽生讲述诗意。

3、男女生互读,思考: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读一首好诗如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读一首好诗如欣赏一幅优美的画卷,读一首好诗如与诗人促膝交谈。好诗就让我们把它背下来,珍藏在记忆深处。孩子们,快快背下来吧,看看谁是最强大脑!

2、教师巡视并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十四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课文挂图。

一课时。

1.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2.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树立了“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空间,可做课堂小练笔,也可课下写成,下节交流。)。

板书:

见:梧叶挑促织一灯明。

夜书所见听:寒声秋风思乡、孤独。

感:动客情。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十五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古诗。无论是从诗句内容还是学诗体验上,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鼓励学生诵读,以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过程进行得也较为顺利。

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第一,导入、了解诗人及其背景;第二,初读,整体感知;第三,品析词句,感悟诗情;第四,比赛背诵;第五,回顾总结。

反思自己教学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有几点想法,也就是教学中的得与失吧:得就是通过教学,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

如在教学“初读,整体感知”这个环节上,因为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过,所以在这里我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用他们自己提出的办法来互相学一学这首古诗,看看能读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就解决了的问题,我问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学生告诉我,他们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看插图,结合自己的想象等途径来弄懂的。我想: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己获取的知识来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很难得。在抽读时,学生也在不断地互相纠正着对方生字的读音。反思这个教学环节,我认为课堂的生成不错,既帮助了学生在自己的记忆结构里唤醒以前的认识,巩固了认知能力,同时抽到的学生在读古诗的时候发生的错误和课文的生字有关,然后让大家发现并在纠正的时候很好的强化了拼音的再次巩固及书写。

当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还有很多的不足:

一、在引导学生释题时,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中的“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指那个人在看书,有的同学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两遍课题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的意思,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由于自己课前准备不够,所以在这花了不少时间。

二、在教学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这句诗时,尽管在教学中,没有强加给学生”挑”字在诗句中的正确读音,而是采取了查字典的方法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但在课堂上我没有清楚的处理“挑”字的教学,感觉当时有一点绕口,挑促织——让学生听老师描述想象理解,效果也不是太明显。虽然学生知道作者描述的是晚上,两个孩子打着灯笼在捉蛐蛐,但学生不知道那个时候,蛐蛐应该是在石缝里或者草丛中比较隐蔽的地方,这样捉蛐蛐就还得有一个过程,而不是直接用手去捉,因为学生对捉蛐蛐的操作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知道这是用一根麦杆或者很细很细的树枝在洞口拨弄,把蛐蛐拨出来,所以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很好的找到正确的读音。可见,教师的备课还应更细致些,才能在教学中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

古诗夜书所见教案设计及反思篇十六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思考。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

附: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兄弟。

少一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2190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