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明确目的,突出重点,避免冗长废话。这些总结范文的作者经过精心撰写和整理,旨在启发读者写作思路。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一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时,应当将微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通过微课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其形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从而通过微课来引导或指导学生投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当掌握好微课教学内容,确保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与学生的兴趣特征相符合,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计算机微课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办公软件的基本运用方式作为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制作微课视频,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丰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以通过色彩辅助或卡通形象辅助,来提高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微课教学模式与常规课程结构相结合。
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将微课教学模式与常规课程结构结合起来,营造积极、健康、完善的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知识,并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微课教学模式结束后,教师可以专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清晰且详细的解释,从而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说,将微课教学模式与常规课程结构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二者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为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2.3微课教学评价与日常考核制度相结合。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质量以及计算机教学效果的最佳方式,教学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连接性作用和强烈的影响力。高校计算机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检验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微课教学评价与日常考核制度的有机结合,能够组织学生总结并归纳计算机教学内容,表述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内容的独特见解,进一步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另外,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计算机应用类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能够充分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在能力,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微课教学模式得以形成,并且在教育领域内受到高度重视,将微课合理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能够促进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激发学生参与计算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全面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曲本庆,马寅强,王忠宽,等.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方式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262.
[2]方玉林.将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知识经济,2016(14):154.
[3]陈宏亮.将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方式分析[j].考试周刊,2015(15):113.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二
情感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设置,关注学生态度、情绪等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发生变化,向着更高级的情感品质发展,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促使教学活动顺利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即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将其传递给学生,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积极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情感素质。
情感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要求将情感教育与过程方法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成。新课改强调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课程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外,更加关注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从而主动探索语文的奥妙。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提高审美情趣,使语文教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而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一)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融汇情感教育。
教师应注重将情感教育有效融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就建立在教师对于教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挖掘其中情感教育的因素,并结合具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营造完美情感氛围。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注重语言的运用,通过精彩的描绘将课文内容生动的重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其以美的享受,陶醉在中国传统文字的美妙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历,领悟语文课文中所要传递的信息和感情,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这一过程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可以以集体朗诵的形式品味古文和诗词的美好,也可安排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亲身体验人物所处的环境,揣摩人物心态,从而带入具体的情景当中,以互动的形式激发其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把握语文学习的精髓。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其客观、真实的情感。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展其情感空间,使得语文教学效果更佳明显。如在讲述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济南冬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配合有感情朗诵,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济南冬天的美景之中,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对于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三)注重教学实践,有效培养情感。
初中语文除了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写作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之外,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意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语文在培养学生实际语文运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际的写作课程和阅读理解课程,锻炼其正确运用词语表达感情、抒发感情的能力。而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仅仅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教学内容,更多的来自于生活中的实践和观察。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从自然中领悟到美,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目标和任务。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束缚,积极开发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成果,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向着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三
摘要:
语文学科的学习主要是对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的传承,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中都有一定的体现,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课本内的素材,实行感恩教育,帮助学生培养感恩意识。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应用策略,从感恩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必要性出发,深入地探索具体的应用细节。
关键词:
语文;感恩;教育。
感恩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在我国的历史中也有许多经典的语录,促使感恩美德流传至今。例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频繁,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将感恩教育贯彻落实到教学活动中,让中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感恩的定义从未发生变化,虽然人们对感恩的认知在不断完善,但是最根本的定义没有改变,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人们自身的感恩意识越来越淡,甚至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因为过分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了感恩教育的应用,学生也只会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对身边的人进行索取而不懂得感恩,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对学生今后的生活有较大的影响。
语文学科的学习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更加用心地体会生活,塑造自身的精神世界,因此,教师可以将感恩教育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将美好、光明的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健全其人格。
1.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经常用成绩来判定一名学生的优秀与否,过分地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情感方面的教育,导致现代许多毕业生,空有一份优秀的履历,却完全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对生活的细节更无法把握,因此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教育要求,不仅要重视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将感恩教育融入实际教学中,为严谨教学和科学教育负责。
2.是健全品德、提高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中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起到传播人类文化和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程中,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能够将道德和情感从多个方面渗透到学生的精神生活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文章中人物的高尚品格,有利于帮助学生加强认知,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有较强的作用。
1.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典型素材。
教师对于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需要从多个角度展开,不仅要从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析,更需要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自新课改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不仅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要“走进”学生的心中,打开学生情感世界的大门,帮助学生开启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每篇文章都富含着不同的人文精神特点,通过其中的感恩精神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从而懂得什么是感恩,懂得如何感恩。例如,在教授《献给母亲的歌》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实现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和准备工作,在课外书或网上收集与“母亲”有关的好词好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表达自己对好词好句的看法和感受。
以充分的课前准备为基础,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播放《妈妈的吻》这首歌曲,并且在边上附图,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感官中更加直接地感受母爱,从而引起共鸣,不仅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母爱”这个词汇的理解,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散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文章中对“父爱”的描写开展感恩教育,首先教师先让学生通读整篇文章,在课本中标注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而后教师再与学生展开交流,分析作者看到父亲背影是如何描述的语句,通过对人物外貌和动作的描写,深刻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关怀,传达出父亲对儿子的爱。通过这篇文章的描写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引起共鸣,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感恩教育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却无法更加直接地表达出学生自身的感恩之情,难以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写作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篇文章获取自己的感受,而后将自身萌发的情感融入写作中,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因此要想实行感恩教育,是离不开写作的,通过对自身思想的参照和反思,写出富含情感的文字。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不断地推荐优质的文章,带领学生阅读和思考,将自己的思想和观念表达出来,并通过写作形式记录下来,从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感恩的理解更加深刻,激发感恩意识。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应用策略,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更能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初中学生处于思想形成的时期,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其作为教育责任,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带领学生领悟文章中的情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情感的认识,达到树立感恩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博.点亮感恩心灯,收获美好未来:谈学生的感恩教育[j].华夏教师,(8).
[2]刘成芳.中学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四
(山西晋中市祁县第五中学)。
摘要:创新是人类之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现在的很多初中生而言,语文学习就是一种煎熬,再加上老师上课时又是千篇一律,实在没有兴趣去学。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好语文。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五
摘要:教育心理学就是让教师从学生心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若是能够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有效应用,以达到增强语文学科教学水平的目的。
初中语文是一门富含创造性的学科,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仅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还体现出蓬勃的生机,能够有效地契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地分析心理学理论,针对学生的心理展开更为细致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课本中,许多文章都能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将教育心理学融入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还能够帮助学生健全心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教育心理学内容。
新课改出台后,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在学习生活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实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地发现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内容都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教师利用课文营造心理教育氛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还能够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动力。教师在利用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心理教育因素,深入地钻研,更好地发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例如,《孙权劝学》这篇文言文,虽然不是以白话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文言文精练的文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课文之中主人公具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是当代学生所缺乏的,因此,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让学生认真地阅读文章,对文章中人物的话语进行揣摩,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创设“论学”的情境,让学生自行根据文章进行表演,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还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而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进行具体的分析,剖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教育心理学,需要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帮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并且在学习的同时获得更加美好的学习体验,塑造科学的心理,创造和谐的环境。1.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引用部分英雄人物及其事迹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在学习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优秀的文章进行感悟,深入了解其内涵,在英雄精神的熏陶下,学生的心理体验也会随之增强。例如,在《芦花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够针对文章中对“老头子”的动作细节描写进行分析,还能够品味其神情和语言等,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品读和想象,随之产生敬佩之情,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渡过程,最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点拨,针对学生品读后的感悟进行升华。2.合理利用事例进行心理引导为了帮助学生塑造科学的心理,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展开合理的引导。例如,在展开《木兰诗》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用文章中主人公替父从军的故事表达花木兰的品质,不仅展现出木兰的勇敢和善良,还展现出其对家人的爱。教师将花木兰的年代作为背景,深度地剖析人物心理,挖掘出花木兰在当时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3.创设相应的心理情境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后发现,学生的心理受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将心理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创设适宜的情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划分为多个小组,让不同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来诠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角色的理解,还能够展开自我反省,看看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是否也犯下虚荣的错误,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塑造良好的品格。
三、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师需要从自身的教学观念出发,对课堂的心理教学环境不断地进行优化,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义,摒弃传统教学中不重视心理教学的想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在定下教学目标之后,要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学生才能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放松地学习,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平等,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地接近心理教育的目标。综上所述,要想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最主要的就是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心智基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心理学的有效应用,利用教育心理学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康雪莲.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探究[j].科学中国人,(23).
[2]马德.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和突破浅谈[j].亚太教育,2016(4).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六
摘要::微课教学就是各学科在进行教学时采用短小精悍的视频对学生进行补充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的优势在于课时短、接受效率高及可视化等,通过这些教学优势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区分度并相互补充。微课教育发展的基础得益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课教学就是完美无缺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微课教学在教学形式上的短小精悍使得其自身的课堂容量小于常规教学,但其占据了学生学习的“可视窗口”,使得学生在学习微课时要分散学习精力,对正常的教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新课教学、习题教学、复习教学及重难点突破。不论教师在教学时要应用微课教学形式这四者中哪一个,教师都要明确教学目的为整合初中生物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效率。同时,微课作为新的教育形式是符合我国教育创新与信息化教学的大趋势的,教师因势利导利用这一教学形式在传统教学中发挥优势作用,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原则,不仅要合理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客观需要,教师也要借助实施微课教学这一有利条件,提高自身现代化教育能力。
一、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开展微课教学。
不论教学形式如何变化,初中生物作为注重实验教学效果的学科注定是要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因此在微课教学情境下依然如此。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内容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对微课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学生作为学科学习主体与课堂学习主体,同样也是评价、使用微课的主力军。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进行微课教学必然要遵循“学生中心”原则,并在这一原则的约束下开展微课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微课进行课前设计、录制乃至课后交流时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耐受性、学习理解力以及最基本的学习状况,以此为基础选择微课教学内容。前文提及过,微课教学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形式注定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一针对性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点进行展开的教学的针对,换句话说是要在缩小教学范围的情况下再进一步缩小范围,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光合作用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对光合作用细胞与其他细胞的区别不甚了解,我在此基础上就录制了叶绿体与其他植物细胞在显微镜条件下的微课,并将这些细胞绘制了简图。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微课教学,不仅解答了学生对植物细胞作用发生条件的疑惑,还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维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二、开展微课教学时要突出学科特点。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的短小精悍就要求微课教学在开展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特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对学习注意力的维持。所谓微课特点既包含微课本身的技术特点与参与特点,还应当包括学科特点。如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就是可实验性,那么初中生物学科在录制微课教学时就应当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特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更为重要的是生物科学是渗透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教学学科,这就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了天然优势。当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能将生物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时,就要在设计、录制微课时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保持对生物学科微课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
三、微课教学要遵循“资源多样”与“简单实用”原则。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其制作设计是在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迅速发展的技术前提下实现的,这就使得初中生物微课教学有着广泛的资源与技术基础,在这样的条件与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极为便利的方式将网络上的资源整合到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中,教师则在这一教学方式中重视对学生视野的培养培育,不能让学生的视野局限在课堂中。也正是由于微课教学资源的广泛性,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要维持“微”这一微课的技术特点。即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要遵循“资源多样”与“简单实用”这一双重特点。毕竟微课制作的初衷在于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这一时间往往不超过十分钟,在这样的条件限制下教师对微课的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时就要以“微”作为教学基本原则,使学生可以借助移动平台进行随时的补充与学习,这将极大地利于微课教学效果的提升。在信息时代的当下,初中生物教学不可避免地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迈入信息化。信息化“微课堂”教学,有助于明显地缓解教师缺乏时间与精力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并通过这种微课堂教学方式,来补上自己所欠缺的基础知识。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对微课的建设与应用有一个远见,将其认识与研究延展得更为深入与广泛,以促使微课阅读教学更加成熟、系统,通过微课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双重提高。
参考文献:。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七
(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中学)。
摘要:创新,是一个人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和前进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因此,创新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显得格外重要,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要知道,只有富于创新能力、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学生才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
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只有学生和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创新教育对于学习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才能让语文学习变得轻松而且容易,更能有效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大的进步。创新教育存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盲目的教育教学就显得毫无意义,现总结方法如下。
一、将语文教育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变换学习的角度进行语文学习。
语文学习如果只是将着眼点放在古诗词、生僻字上的话,学生可能会付出很多时间,但是付出与回报很难成正比,这就需要我们将创新教学应用于语文的教育教学中去,将语文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说,讲述《荷塘月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提前感受荷塘的美丽风光,对于课文的.讲解和知识点的把握就显得至关重要,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清晰,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关键所在,更是创新教育的精髓所在。
二、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研读教材和资料,将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现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可谓是千篇一律,学生很难有所创新,教师更是借助参考资料进行千篇一律的讲解,使语文课堂缺少创意,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在充分分析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研读教材和资料的同时,积极地进行创新教学,将学生的学习思路尽量延展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想象的翅膀。
三、多元评价学生,让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多元评价学生是21世纪评价学生、评价人才的标准,更是我们语文创新教学应该发展的方向,这样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语文学习的丰富多彩,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复杂多样,这样,他们才会以百分之一百的热情和努力去浇灌语文的蓓蕾,收获更大的进步,让自己在语文创新的道路上收获更大的进步。
总之,初中语文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更是每一位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高举创新的伟大旗帜,让语文创新教学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靳立琴。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初探[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08)。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八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研究性学习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九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研究性学习逐渐被引入到网络教学中.本文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对vfp课程的分析,探讨了在vfp网络课程的教学中,使用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
作者:徐正巧赵德伟赵兴强作者单位:徐正巧,赵德伟(西华师范大学实验中心,四川南充,637002)。
赵兴强(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杌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刊名:福建电脑英文刊名:fujiancomputer年,卷(期):200925(3)分类号:g71关键词:研究性学习vfp课程网络教学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十
语文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尽管如此,很多学生还是很反感语文,因为它不像数学,只要多做题,熟能生巧,就可以学好,语文学习需要积累,需要用心揣摩。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更加导致了学生的厌烦情绪。因此,老师需要开展创新教学,以一种新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初中生不喜欢语文学习,部分原因是老师上课毫无新意,都是一方讲台,一本教材,然后就是带领大家读课文,学了这么多年,对这样的课堂早已是耳熟能详,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学习欲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高科技产品也层出不穷,多媒体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将它科学地应用到教学中,为学生服务。初中生处在一个特别的阶段,这时候的他们喜欢新鲜的事物,如果在上课时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幻灯片,网络上丰富的资源都可以运用在课堂上,图文并茂,融声音、动画等于一体,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创新教学,能够让初中生喜爱语文课,学好语文,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巧设悬念,让学生心系于课堂。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都是先直接进教室,打开书,直奔主题:“同学们,让我们翻开××页,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这样的开场白,这样的课堂,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对其也就没有什么欲望。创新教学,就是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巧设悬念,比如用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问题吸引学生的目光,却不告诉他们答案,让他们在听课过程中自己去找,由此揭开疑惑。
初中语文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学好的科目,而老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让他们喜爱语文,学会学习。要想达到这种目的,就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改变课堂状况,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枯燥无味。如此,相信初中生就会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戴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08)。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十一
寓言故事的篇幅一般较小,但其内容却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将寓言故事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会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启发,更能促进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寓言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寓言故事应用,会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促进教学创新。多利用寓言故事来充实课堂,会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更可以为师生建立起情感互动的话题。因此,寓言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将寓言故事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在实际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大多数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维。将课本中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记住生词,背诵课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寓言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是否可以得到应用,并不是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教师满足于自己的`教学成果,认为没有更改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必要。正是因为如此,寓言故事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并不普遍。
2.寓言故事的应用方法单一。
应用寓言故事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对于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观的改革以及初中语文教学创新,都有重大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提出几点教学方法:
1.加强寓言故事在课堂导入部分的应用。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论语》十则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寓言故事来开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像《拔苗助长》这样的寓言故事,给学生时间,组织学生就拔苗助长的故事进行讨论,发现其中的道理。在简单的讨论之后,一些学生说“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踏实”,一些学生说“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等。在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就可以说“恩,你们说得非常好,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要理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不是一个故事,更不是一个寓言,但却是寓言的精华,是更多正确的道理,那就是论语。”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为学习内容所吸引,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展后续教学,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寓言故事可以成为促进教学效率提高的推动者。
2.于师生互动中应用寓言故事。
师生互动是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学改革的推进,更要求广大教师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利用互动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情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寓言故事的引用,来促进师生互动点的出现。教学现代化条件的充实,让教师有条件利用多媒体设备放映寓言故事,给初中学生更强烈的体验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做思维运动,教师要成为学习中的一员,放弃传统的教师权威形象,与学生多讨论,多辩论,让学生思维更加科学。
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的时候,在了解了课文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课外扩展,讲述《掩耳盗铃》的寓言,组织学生将二者进行对比,从中找到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像“你们觉得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中掩耳盗铃者有什么不同呢?”一些学生会说“他们都很愚蠢,但一个是被别人欺骗,一个是自欺欺人。”由此可见,寓言在师生互动中的引入,往往能够深化教学内容。
3.利用寓言故事讲解学习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方法进行了解与掌握。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会用“你应该怎样学,必须怎样学才能学好”这样的句式为学生传递学习方法,让学生倍感学习压力。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分享寓言故事来引导学生去体会语文学习的方法。
比如,在讲解多练习这样的学习方法时,教师可以利用纸上谈兵的寓言故事,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实践与应用的重要性,自然地接受多练习这样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感觉教师在逼迫自己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初中学生语言思维以及逻辑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同样来自于生活中的寓言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应用,是促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表现。笔者针对寓言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几点教学方法。希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关注寓言故事的作用,让寓言故事成为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元素。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十二
摘要:本文从赏识学生的学习进步、赏识学生的道德情感、赏识学生的质疑意识三个角度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以赏识教育理念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策略。
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但初中语文教学总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导致无法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失去学习自信。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以赏识教育理念为指导,赏识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与智能优势,让学生在被赏识中重燃学习热情,稳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赏识学生的学习进步。
赏识学生的学习进步,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表现与突出进步给予赏识性评价,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付出的点滴努力都被教师记在心中,进而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学生的学习进步会直接反映在考试成绩上,为了避免伤害学生自尊,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予以纵向评价,以量化数据激励学生进步。具体到本班学生,笔者会认真记录他们在每一轮考试中的成绩,并绘制成个人成绩折线图,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绩起伏。当学生有了明显进步时,毫不吝惜地予以表扬,肯定学生所付出的积极努力。此外,还可结合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如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变多、与同伴展开合作学习的效率有所提升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为了保证赏识教育的实施效果,需要控制好赏识力度与赏识时机,以“饥饿营销”策略保证教师赏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失为一种好做法。
二、赏识学生的道德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除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与文学知识外,还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与人生哲理。因此,教师既要赏识学生的智力发育,又要赏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显露的道德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是非观念与真善美的品质,帮助学生明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断优化与完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教学《风筝》一课,笔者鼓励学生以5人为一组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探究文中主人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并根据段落结构总结段落大意与课文主旨。在本轮教学活动中,有一名学生的表现十分优异,他不仅给每名组员设定了明确的合作任务,使得他们都参与到了课文探究之中,而且还认真帮助本组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使他们跟上教学进程。为此,课堂上我及时表扬了这名学生的团队领导能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希望他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良好品质。
三、赏识学生的质疑意识。
每名初中生都有独特的人生经历与生活环境,他们的成长经历决定着他们的智力发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见解,使其从多个角度分析与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视学生提出的质疑。为保护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探究与思考价值的质疑观点要给予赏识性评价,使学生相信自己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诗歌意象,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内涵与诗人的`人生态度。以这首诗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就“如何面对人生路上的‘拦路虎’”这个主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为理想奋斗的真实经历说明应如何面对人生逆境与不幸。在辩论活动中,学生分为两派,有的认为逆境与不幸是为了敲醒我们,让我们不要在不适合自己的路上浪费时间;有的则认为应该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迎接生活的所有磨难,而我们要永远相信未来是美好的、光明的。只要学生能提出有理有据的个人观点,教师都应加以肯定。总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明确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扬长避短,让学生实现个性化进步与成长。为此,教师应以赏识教育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信,使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十三
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任何科学研究或者实验,或者是大的工程建设等等,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都离不开集体的合作,凝聚所有人的智慧才可以将一件事做得更好。所以,教育界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在其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当前教育前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其最大有效性的方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大势所趋,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佳途径[1].
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传统教育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正在不断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初中数学而言,传统的机械式教学已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所以,亟须新方法的出现。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样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但也并不如高中生那样能够长时间接受机械性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提出了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相互之间彼此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数学,学会学习。如此,才能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有助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他们都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这是当今教育前景下的必要之举,是为了实现数学学科最大有效性的`必要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并非一件简单的事,若要将其落实到实际,就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课前合作,激发兴趣。
课前合作是指学生根据课程要求,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在课前完成学习任务,对接下来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先进行了解。这种方式通常是把整体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再把一个个小任务分配给团队中的成员,大家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任务。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课会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首先要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这个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合作。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安排任务,()小组成员一起做调查,将收集到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供这节课的学习使用。这样,学生会更感兴趣,乐于去做,而且课前就经历过合作,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合作得更好。
2.课堂合作,共同学习。
课堂学习离不开合作,老师能教授的只是固定的数学知识,要想学习别的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就应该同学之间合作学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以学习要求为基础,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研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应注意的是,小组合作时,一定要分工明确,既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会学到“因式分解”,对同一个“因式”进行“分解”有很多种方法,而且方法有优有劣,只有大家一起钻研,才可以寻找出最好的方法。如果单靠自己,是很难取得较好成果的,只要综合所有人的智慧,聚沙成塔,滴水成海,最终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课后合作,交流沟通。
对于数学学习而言,课后的巩固工作特别重要,因为课堂上就算听懂了,但是要想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还是需要大量的课后总结、课后练习。每个人的领悟能力都不一样,学完后,获得的感悟、经验等也都不同,为了共同进步,就应该要大家一起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取长补短。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一课是“命题、定理、证明”,这是一节比较特殊的数学课,与普通的数学课程不一样,它计算方面的知识比较少,更多的还是关于文字方面的,学完这节课后,相信每位学生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感触,比如,有的学生对证明方法有了较好的掌握;有的学生对一些规律、定义等有了更深的理解;每个人的收获都不同,把这些都综合到一起,彼此学习,就一定可以共同进步[2].
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是融目标教学、尝试教学、成功教育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学好数学,从而学会学习,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沈兵。课堂教学之学生能力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09)。
(作者单位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校)。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十四
将信息技术导入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摆正信息技术的定位,即辅助性教学,这也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仅仅是课本教材及教师讲课的辅助工具。很多语文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陷入喧宾夺主的误区,整堂课使用课件做讲解,连朗诵都用课件来代替,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不带语文课本上课的现象。正如学者李晖所说:“原本应该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观屏幕的‘人机对话’。”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使用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就坚持辅助性原则,即以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语文教学。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敬畏生命》作为一篇感慨生命之伟大与力量的散文,不需要过多使用课件,仅在开堂时为学生展示作者背景与写作风格即可,其他时间教师要以书本为主,让学生细细品味文章中流淌的那种真挚的情感,从字里行间挖掘自然万物的生命力,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同样是以自然万物为描写对象的文章,《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托物言志的课文中,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浓密绽放的紫藤萝,并将作者的精妙语言和词汇呈现在课件中,通过着重强调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在描写紫藤萝时用词的精当,引导学生写好景物作文,加深对语言运用的体悟。
二、坚持启发性原则,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素材。
在语文教学中,在教材知识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补充作者生平、文章创作背景、同类作品赏析等诸多内容。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这些都是由教师通过口头表达的,学生往往听过即忘,很难有深刻的印象。在这个时候,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强大的展示力、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学生补充大量的素材知识的优势便显示出来。但是笔者想要强调一点,即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拓展学习素材的时候,不能因为贪多而一骨脑地复制到多媒体课件上,而是要坚持启发性原则,精挑细选能够调动学生思考欲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内容来展示,让学生全面了解文章的同时又培养起发散思维。如《背影》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作者朱自清的介绍,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这篇文章,但是不能不加辨别地采纳朱自清的事迹,像朱自清在最困难的时候拒绝美援面粉的高风亮节,朱自清在开拓新诗的道路笔耕不辍、付出辛勤劳动的事迹,虽然这些故事都是作者朱自清高尚人格的彰显,但是与渲染父爱、感悟父子浓浓亲情的文章主旨并不搭调,反而会误导学生的阅读思路。笔者在这堂课中,通过课件展示朱自清与父亲自幼的种种矛盾和随时间逐渐被亲情所融化的故事,为《背影》的学习铺垫情感基础,达到良好的启发效果。
三、坚持灵活性原则,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情境。
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大胆灵活地利用,通过信息技术特殊的声音和视觉效果,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将仅靠语言和文字描述的文章内容用信息技术情境化,达到化虚为实的效果,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性感共鸣,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与体验中对人、事、物进行思索和感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目标。以《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等课文的学习为例,在班级内很少有学生到过这些景点游玩,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把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馆的观赏视频播放到大屏幕上,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和解说,让学生先“游”一遍景点之后再进入课堂学习中,文章中描写的美妙景物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了一种体验后的亲切感,学生也会深深慨叹文章中对景点精致描写的优美句子,并潜意识地模仿这种景致描写语句。此外,灵活性原则也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将多媒体课件、板书、教材融合贯通。在课堂中经常会有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即兴讲解的知识,这些未做准备的知识,就可以补充到黑板上;同时,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比较好的理解和发言,也可以写在黑板上,使课堂教学做到全面、细致。
四、坚持拓展性原则,优化语文作业点评模式。
完整的语文教学不仅包括课堂学习,也包括课后作业练习。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将信息技术与语文作业相结合,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出课堂、进入日常生活。笔者在语文作业点评中,将点评的权利通过信息技术交予学生。笔者申请一个qq群,让学生把自己的语文周记和学习体会等写作作业上传到群共享中,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同学的作品,并定期组织学生为同学作品进行推选和评价。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因为本来写作作业只有老师才能看到,很多学生抱着应付的心理来做作业,但是当作业要“公之于众”,特别是呈现在自己的同学面前时,学生内心的竞争意识便调动起来。每位学生都渴望自己写出的文章能够得到同学纷纷留言给予好评,所以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便格外认真,鲜有马虎应付的现象。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信息技术作业”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成为新时代课堂的优秀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从行动上不断优化使用策略,让语文学习焕发出属于时代的个性色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语文课堂出发,积极与信息技术技术整合,扬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小船,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呼唤,同样也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但是不能否认,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教学方法,由于不稳定因素多而导致教学难度也会相应增大,而且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诸多中学语文课堂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一线语文教师的共同研究与优化,以寻求更加科学合理的、更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践策略。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十五
合作学习是让多人组成小组在一起自主学习合作。传统的老方法过于古板、缺乏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这是课程改革和学生有效率学习的必经之路。下面将阐述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1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合作学习模式将一个个简单的个体组成一个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每个人互相学习,共同努力,一同进步。当学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他们之间才会相处地更加和谐,整个团队之间才会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最后一起将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经历一些我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会产生一些气馁无助或者放弃的念头。但是,当一个团队在遭遇同样的问题时,团体中的成员会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并且团结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2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合作教学和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比,不再是那么古板的填鸭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相互探讨的时间,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接收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做,可以使老师掌握每个学生对数学的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例如,在进行小组合作模式学习时,小组也许会遇到相对来说较为有难度的问题,这些困难也许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点或者是有关于课本内容的延伸,这样一来,老师就会发现学生们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这些不足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1.3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世界上每个人在学习或工作及生活中都不能离开其他人的帮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间很少能够在一起合作学习。尽管学生了解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他们之间却很少会在一起分享经验,讨论学习心得,所以这种老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合作学习使学生们在一起交流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进步。除了这些,学生们加强了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明白了合作的重要,还使得他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在文艺复兴时期蒙田就强调过交流的重要性,合作学习使得学生们的思路更加广泛,并且使他们学习更加灵活。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十六
本学期,课题组继续认真扎实地进行教学研究,期初制定了研究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多次培训、研讨与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惑。现总结如下:
2、探究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群文阅读;
3、研究中国故事进课堂,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1、开展文献研究:搜集了整理了大量相关课研资料上传到课题网站,让教师研讨学习;针对“单元整体教学”展开培训,本期至少进行了5次研训。
2、开展实例研究:研究已有“单元整体教学”的课例,黄平、刘银、彭慧琴与大家分享课例,提出思路;如学习了蒋军晶群文阅读课例、李怀源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成果、浏阳市浏阳市金沙路小学单元整合?群文阅读课例等。
3、开展行动研究:
(1)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与动物”为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叶玲、王琼、吴英姿、粟惠、全小平、伍欢老师进行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说课,全体语文老师也积级参加课题组活动,说课内容如下:
叶玲老师:《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读写迁移
王琼老师:《最后一头战象》《军犬黑子》
粟惠老师:群文阅读
吴英姿老师:整本书导读(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
全小平老师:口语交际、单元回顾
伍欢老师:习作及评改
(2)叶玲老师授出了《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读写迁移单元整合课;王琼老师授出了《最后一头战象》《军犬黑子》单元整合课;刘银老师授出了三年级上册第28课《狮子和鹿》单元整体?群文阅读教学教研课。
(3)彭慧琴授出了“初识吟诵”《春晓》,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及拓展学习“千古离情在诗中”。
(4)通过文学社,开展“中国故事进课堂”系列活动,向全校学生推广阅读《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通过读中国故事、网上听中国故事,引导学生读、写、绘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网上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校园形成互相交流学习的气氛。
1、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群文阅读的目的、操作形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3、课外语文活动的开展对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实这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及互相交流学习、自主创新的意识。
4、搜集整理的网络资源对教师、学生的成长具有长效性作用。
5、课题组的研究让教师逐渐有了科研意识及兴趣,并在分享交流中共同成长。
1、解决以有困惑;
2、教师撰写论文。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十七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为了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就应该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篇十八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白庙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落实,高效课堂已成为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就在于抓好课堂。主要针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阐述,而人性教育又成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偏僻的农村初级中学,在学生教育方面更应该积极挖掘校本资源,体现人文关怀,进一步开设好“地方课”和“大课间活动”,使语文教育有新的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育;高效课堂;人性教育。
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育,我想用两句古诗和一句哲理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那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又正如鲁迅《故乡》中所写:“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今我们对教师的行为和角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传统的语文课教学能否适应当前教育,这给语文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其实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观念、行为、角色、方法的调整,而高效课堂又如何体现出来,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求“简化内容、缩小容量、动脑动手、操作体验”,从而达到既高效又人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曾经的“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已不复存在,现在的中学生有了更多的思想、个性、追求和情感。而语文教学却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学生看到它就觉得枯燥乏味、讨厌无趣,更谈不上怎样热爱,学习成绩就更加不容乐观。所以,我想谈点自己的想法,达到“抛砖引玉”“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课堂中的'问题。
用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审视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1.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学成绩要求过高,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也就过高。一味地要质量,忽视了对学生人性教育的关怀。
2.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学生的自身价值没有得以体现,更谈不上高效课堂。
3.由于学校承受着社会评价和家长期望的双重压力,所以就一味地要成绩、要质量,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性引导和精神教育,所以学生中的不良心理倾向、不健康嗜好,乃至暴力行为有增多的趋势。
针对农村学校的特点,只有实践和探索,才能谋求解决之道。()因此,我在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和《和谐理念下的高效教学研究丛书》之后,我认为开展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人性教育很重要。
二、学习目标的问题。
农村初中语文学习目标必须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人性教育。语文课是关注人的精神世界,造就人的完美品格的教育。简言之,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人的教育。我们需要着力挖掘和利用学校自身的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走出一条切合校情、师情、生情的道路,能够优化学校教育环境,提升学生素养,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转变师生观念,大力开展语文中的“人性课程”,不断加强各科之间的渗透力度,在文明礼仪、交往协作、强化责任心、关怀心方面,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改善,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能同步和谐发展。
基于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反思,我认为:(1)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到底是否有帮助;(2)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3)寻找一种适合农村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模式;(4)怎样使语文老师让学生不厌语文课;(5)体现高效课堂的精神实质。
三、方式方法的问题。
随着洋思模式、杜郎口经验的全面落实,如何使这种教学模式适应我校的语文教育,我们很有必要反思目前我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进一步做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兴趣爱好与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利用本校的人力、物力和文化资源,开设好“地方课”和“大课间活动”,使语文教学体现高效内容。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设地方课程和大课间活动。让学生了解本地的文化遗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当然,我们也不指望通过地方课程和大课间的开设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们确实感觉到这类课程的开设对于提升和帮助语文教育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2.开设校本课程。让学生形成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树立“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我为学校争光”的感恩意识、回报意识,始终以我校的特色为荣,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使学生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乡、爱国家。
3.开设传统的社交礼仪课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应有的社交礼仪,让学生逐步明白讲究礼仪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使校园的各种陋习不复存在。
4.开设经典诵读课程。这样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国学的博大精深和语言魅力,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尤其是情文并茂,洋溢着人性真谛的好作品,可以长久地印存在学生的记忆当中,给学生以精神滋养,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关怀,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使课堂教学改革向前迈进了一步。
四、教后记的呈现问题。
老师在上完课之后,是否反思本节课的优与劣,是否二次备课,是否调整教学策略,是否让语文高效课堂得以呈现,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让语文教育更好地开展,才能让学生对语文课更感兴趣。
1.强化语文课程中的人性教育,对学生进行感染教育,使学生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养料,增加知识,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使学生明确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多种养料的滋养。尤其是名着、名篇、名作、名段、古诗词曲的阅读与鉴赏,更能激活学生的各种文化素养。
2.长期开展“读书活动”以及写读后感的习惯,使不同的知识在个性化阅读中融汇,使学生在与课本的交流与对话中感悟祖国文字的魅力,所以广泛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传记作品、科普作品、美文,都可以给学生以情感感染和审美熏陶。逐步提升学生对自身精神世界和生命过程的审视和关注,这就是语文高效性带给学生的精神食粮。
这是我在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和《和谐理念下的高效教学研究丛书》这些书籍,以及在许多年教学过程中所感悟到的一点心得。
参考文献:
何嘉隆。农村初中语文创新教育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1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