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治理调研报告(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8:17:13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优秀19篇)
时间:2023-11-19 18:17:13     小编:梦幻泡

通过撰写报告,我们可以系统地组织和呈现数据、观点和结论,为读者提供清晰准确的信息。%20报告的结构要清晰明了,可以采用目录、章节和段落等方式来分隔和组织内容。当然,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对范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造,以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一

前言:

调查地点:宁波现代市场陶瓷城。

调查对象:陶瓷。

调查经过与方法:实地参观结合网上调研。

调查目的:我们小组通过对宁波各处建筑装饰材料的市场调查,了解建筑装饰陶瓷的分类,生产过程,特性,以及着重了解主要产品和应用。

陶瓷是建筑中常用装饰材料之一,其生产和应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建筑技术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今天,建筑陶瓷的生产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品种、花色多样,性能也更加优良。

(一)陶瓷的分类。

按性质分:瓷砖可分为陶质砖、瓷质砖和炻质砖陶质砖—坯体烧结程度差,结构不致密,断面粗糙而无光泽,吸水率大,机械强度低,烧成过程中玻化程度差,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沉浊。瓷质砖—烧结程度高,坯体坚硬致密,断面细腻有光泽,呈石状或贝壳状,基本不吸水,结构有玻璃相,莫来石晶体,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脆。炻质砖—性质介于陶质和瓷质之间,但较接近瓷质砖。

(二)陶瓷的生产。

凡以粘土、长石、石英为基本原料,经配料、制坯、干燥、培烧而制得的成品,统称。

为陶瓷制品。陶瓷的生产工艺发展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粗到细、有无釉到施釉的过程。现在发展的新型陶瓷有氧化物陶瓷、金属陶瓷等。陶瓷原材料陶瓷生产使用的原料品种很多,一种是天然矿物原料,一种是通过化学方法加工处理的化工原料。

其中粘土是有天然岩石经过长期风化而成,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根据粘土中杂。

质的含量、耐火性及用途的不同,可将粘土分为:高岭土、易熔粘土、难熔粘土、耐火粘。

土。粘土烧结程度随熔烧温度升高而增加,温度越高形成的熔融物越多,制品的密实性越好,强度愈高,吸水率越小。能使粘土中未熔化颗粒的孔隙基本上被熔融物填满时的温度称为粘土的烧结极限温度,这时粘土达到了完全烧结的程度。粘土从开始烧结至烧结极限时的温度,称为烧结范围。烧结温度范围越宽,熔烧的制品愈不易变形,而且可以获得烧结程度高、密实性好的陶瓷制品。了解原料的性能能帮助我们更好了解其性能。

(三)瓷砖制品的特性。

1化学稳定性。

大部分陶瓷制品具有很强的化学稳定性,它们几乎对所有的酸、碱和有机溶剂都具有抵抗性。尤为重要的是,陶瓷的原料不会被氧气所氧化。一般来说,陶瓷制品的原材料中已经混合对氧有化和力的矿物,因此它们不会被周围环境中的氧气进一步氧化。

2机械稳定性。

陶瓷的机械稳定性体现在其强度和硬度上,陶瓷原材料的耐压强度特别高,通常为50,000—100,000磅/平方英寸。如此高的硬度使得陶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因为它具有这种特性,陶瓷常被用来作为地板、打磨金属和其他物质。

3热稳定性。

大多数陶瓷都能抵抗高温,因此它们被用来生产各种各样的热容设备。

综上所诉,正是因为这种优良的性能,才是的陶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四)装饰陶瓷的主要产品及应用。

不同,可以分为陶制釉面砖和瓷制釉面砖两大类。陶制釉面砖,由陶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高,强度相对较低。其主要特征是背面颜色为红色。瓷制釉面砖,由瓷土烧制而成,吸水率较低,强度相对较高。根据光泽的不同,釉面砖又可以分为光面釉面砖和哑光釉面砖两类。光面釉面砖,适合于制造“干净”的效果;哑光釉面砖,适合于制造“时尚”的效果。

釉面砖的常用规格,正方形釉面砖有100x100mm、152×152mm、200×200mm、长方形釉面砖有152×200mm、200×300mm、250x330、300x450等,常用的釉面砖厚度5mm-8mm。

另外釉面砖的成分一般为:sio260%~70%,a12o315%~22%,cao1.0%~10%,mgo1.0%~3.0%,r2o小于1.0%。吸水率不大于22%。白度不小于78%。耐急冷急热性150℃,一次不裂,耐蚀性好。

釉面砖一般用于厨房和卫生间,实验室,医院,色彩图案丰富,同时还防滑。釉面砖一般不是很大,但是可以很小,比如小到马赛克。釉面砖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内装修的各种场所,以墙面最佳。厨房应尽量使用亮光砖,不宜用亚光砖。

2外墙面砖。

外墙面砖俗称无光面砖,是用难熔粘土压制成型后焙烧而成。通常做成矩形,尺寸有100×100×10mm和150×150×10mm等。它具有质地坚实、强度高、吸水率低(小于4%)等特点。一般为浅黄色,用作外墙饰面。外墙面砖是用陶瓷面砖做成的外墙饰面。其特点是:质地密实、釉面光亮、耐磨、防水、耐腐和抗冻性好,给人以光亮晶莹、清洁大方的美感,是一种比较普遍应用的外墙贴面装饰。

3地砖。

理,具有装饰作用。多用于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地面和楼面。地砖花色品种非常多,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大,按材质可分为釉面砖、通体砖(防滑砖)、抛光砖、玻化砖等在众多的地面装饰材料中,地砖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因为它具有质地坚实、便于清理、耐热、耐磨、耐酸碱、不渗水等优点。

用途:适用于广场,客厅,卫生间,阳台,商场,办公楼,住宅等。

4陶瓷锦砖。

陶瓷锦砖又名马赛克,马赛克给人一种怀旧的感觉,因为它曾是十几年前装饰墙地面的材料。马赛克组合变化的可能非常多,比如在一个平面上,可以有多种表现方法:抽象的图案、同色系深浅跳跃或过渡、为瓷砖等其他装饰材料做纹样点缀等等。对于房间曲面或转角处,玻璃马赛克更能发挥它小身材的特长,能够把弧面包盖得平滑完整。

它是用优质瓷土烧成,一般做成18.5×18.5×5mm、39×39×5mm的小方块,或边长为25mm的六角形等。这种制品出厂前已按各种图案反贴在牛皮纸上,每张大小约30cm见方,称作一联,其面积约0.093m,每40联为一箱,每箱约3.7平方米。施工时将每联纸面向上,贴在半凝固的水泥砂浆面上,用长木板压面,使之粘贴平实,待砂浆硬化后洗去皮纸,即显出美丽的图案。

陶瓷锦砖色泽多样,质地坚实,经久耐用,能耐酸、耐碱、耐火、耐磨,抗压力强,吸水率小,不渗水,易清洗,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洁净车间、门厅、走廊、餐厅、厕所、浴室、工作间、化验室等处的地面和内墙面,并可作高级建筑物的外墙饰面材料。

观及色彩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的功能和质量。因此对材料应用的熟练掌握是十分重要。今后我们也需花更多时间去学习。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二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关系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按照镇“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安排,通过集中学习研究,我的研究调研课题是“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面貌”,为深入了解我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情况,xx-xx年5月下旬始,我对全镇农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对村容村貌整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便无害化处理、饮水安全等方面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就进一步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全镇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 各村环境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镇进行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特别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自来水入户、饮水安全、路面硬化,绿化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都明显地改善了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部分村庄加强了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段时期以来,全镇不少村庄出现农村卫生环境下滑趋势,农户居住区环境卫生条件差,村道两侧重现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的情况,综合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随着我镇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调研情况来看,各村大部分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对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非常欢迎和期待。

二、农村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1、生活垃圾处理效率低,居住生活区环境卫生差。全镇除去新寨店、台兴庄、迎恩铺、六市庄、豆家庄、北解疃、赵庄七个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外,其余18个村都没有建垃圾池,依然存在生活垃圾随手倒在自家门口、村沿街沟渠的现象。一到起风的日子垃圾到处乱飞,苍蝇乱飞、臭气熏天的恶性反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及村民生活健康。

2、基层组织力不强,人员、制度、设备缺失。在走访的25个行政村中仍有18个村还没有组织建立固定的、长期的保洁队伍,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全面的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和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一旦卫生检查只是临时组织人员打扫卫生,环境卫生整治反弹率高,不能形成长期有效机制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此外几个村的垃圾池、环卫车辆、卫生工具的配备也不齐全。

在,部分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对这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能够足够重视,个别村户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个人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差,严重制约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

4、清理“三堆”仍是个村整治的重点问题。虽然有的村已经使用上了电磁炉、液化气,但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多数村存有多年未烧掉的废木材。特别是三秋生产收获以后,村里有沿街、小巷、自家门口、墙角等处堆放玉米皮现象。此外部分村路边存有粪堆、砖垛,同时随着农民建房数量的增加沙堆、石堆、以及建筑垃圾也越来越多地堆放在路上,影响农村交通出入及村容村貌。

5、综合整治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调研中发现,除了有豆家庄、六市庄、赵刀寺、马刀寺、新寨店、台兴庄、迎恩铺、辛店、北解疃、赵庄、肖庄11个村的路面硬化较好,建立了较好的路面交通设施外,大部分村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村内主干道、临街巷道路面没有硬化,排水、排污下水道建设不到位,有的村虽然拥有下水道但存在排水排污不彻底,堵塞情况严重。部分已经实现亮化、绿化的村不能够对相关设施进行有效的维护、保护。多数村没有建立垃圾池,不能实现镇垃圾清运处理。村队经济薄弱,工作经费短缺等资金问题成为困扰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问题。

三、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几点建议

2、加大资金投入,实现经济来源的多元化。一方面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加大对农村保洁队伍的资金帮扶力度,多方面多渠道增加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动人民群众,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各村队可以以集资、募捐等形式获得更多的资金和物力的支持,同时也可采取政府出钱,农户出力等灵活多变的形式,加大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3、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农村落后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全体村民广泛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教育,使环境卫生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左邻右舍的.相互影响激励不断提高村民的维护清洁的意识。来解决“三堆”问题,其最根本还是大力增加农田玉米机收作业面积,大力发展沼气、煤气等清洁能源,改变农村燃烧秸秆的原始生活方式,彻底消除三堆在村内的存放。

综合治理监督小组,对农户及清洁队伍进行监督,负责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村队主干道、亮化绿化设施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生活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的趋势,已凸显为新农村建设的软肋,为此针对农村清洁工程工作进行了认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镇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如曙光初露。乡村治污仍刻不容缓、任重道远。现将具体情况与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镇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的工作已经启动且初见成效 近几年来,全镇各级围绕“加强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建设秀美和谐乡村”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的领导。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将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镇主要领导多次就“农村清洁工程”工作提出要求和目标,并把公路沿线和主要河道的垃圾清理作为工作突破点来抓,把集镇建设的环境整治作为工作突出点来抓。

2、措施有力,着力保障经费投入到位。近两年来,镇政府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200万用于农村环境整洁,为各新农村建设点和农村清洁工程购置了垃圾板车、垃圾板房、垃圾桶、清烧工具等设备,聘请一批保洁员,张贴宣传栏和卫生评比栏。

在2011年度,新农村考评中得到省、市、县领导的好评,2011年我县也因此获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荣誉。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镇在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方面虽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垃圾处置不当,乱丢乱倒的现象依然严重。据调查了解,农村垃圾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可回收垃圾,如金属、塑料、玻璃、废纸;二是有机质垃圾,如剩菜、菜根菜叶、杂草等;三是有毒害垃圾,如废旧电池、 灯管等;四是其他垃圾,如砖瓦搪瓷、建筑垃圾等。在调查时发现,大部分村和群众根本就没将垃圾分类,而是胡乱地堆放在一起。更有甚者,有的农户不将垃圾倒入垃圾圈里,竟将其乱倒在圈外。

2、村级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还处于缺失状态。据调查,全镇还有部分村处于“四无”现状:无专职(或兼职)的环卫人员、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或填埋或沤泡)的专用场地。有些村即使有垃圾池(圈),但缺乏清运垃圾的工具,所以垃圾清运不及时,致使很可观的垃圾池或垃圾圈形同虚设。

是每年10月底收获蜜桔后,不少农村将烂桔子随意丢弃,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特别严重的还有部分位于南建路两侧的蜜桔加工运输点将大量的烂果堆积在公路边,严重影响公路的环境。

4、大部分农户尚未改厕,粪污较为突出。随着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少数农户已用上卫生厕所,实现了“即冲即净”,但污水大多随下水道流入沟渠,导致水污染。尤其是大部分未改厕的农户,其粪便污染更加突出。据调查,全镇还有50%以上仍在使用过去的简易厕所,成为了蚊虫的繁殖与聚集地,加速了疾病的传播,有害于农民的身体健康。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

一是农民认识不足,部分村引导不力。调查时发现,一些村干部认为,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家庭琐事,村管不过来。还有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哼着一句顺口溜:“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其中既有无奈,也有无所谓。所以大多数地方呈现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调查中还了解到,许多村民还没有定点投放垃圾的观念,也没有垃圾池(圈)的习 惯,更没有为垃圾分拣的意识。这为乡村整治生活垃圾污染造成了很大难度。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环卫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地方财政。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农村经济还相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垃圾处理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环卫设施建设也随之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主要瓶颈。

三是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趋势,增加了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随 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在数量上呈现了批量化、在构成上呈现了毒害化的趋势,越来越接近城市生活垃圾的形态。过去,农村垃圾主要是一些容易腐烂的菜叶瓜皮,现在的农村垃圾却成了塑料袋、废电池、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的混合体,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塑料,导致垃圾中不可降 解物所占比例迅速增加。据专业人士介绍,其中塑料制品就占1/3。随着无法降解的垃圾越积越多,农村垃圾正呈现出毒害化发展的趋势,大大地增加了农村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

四是管理机制建设滞后,农村整治垃圾缺乏刚性。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对农村垃圾的处理几乎没有一部法律法规硬性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缺乏管理办法和机制。

三、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体。农村垃圾处理作为村容整洁的一个方面,关系到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程度,解决好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应以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推进新农村清洁工程,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秀美乡村。

1、要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群众是农村垃圾等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成效。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 问题等农村环境情况的宣传教育,利用农村人口学校及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问 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保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农村环保工作, 要实行村民门前三包、村干部分片包干制度,由村委会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好的表扬奖励,对违反环保规定有损村容村貌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纠正和改 进。

2、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小 垃圾、大文章。处理农村垃圾决不是一件小事情,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这是治理农村脏乱问题最简单易行又立竿见影的 方法。要尽快形成“户集、村收、乡运和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和以县为主、乡村为辅的污水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运网络体系,按照“村收集、乡镇运输和 处理”的要求,在各村设立垃圾箱及垃圾收集点(中转站),配备清洁工,各乡镇建设垃圾焚烧炉或垃圾填埋场,负责收集垃圾到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填埋。

然近年来,随着旧村改造、村庄绿化、户户通等的不断深入,县政府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资金项目比较分散,效果不明显。为此,建议政府将各项资金捆-绑使用,把用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类资金统筹列出一部分,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划拨到乡镇,专门用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户户通、改水改厕等工程,加强环卫基础设施 建设,切实做到“每村有专(兼)职的环卫人员、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有垃圾清运工具、有处理垃圾专用场地”,以确保整治生活垃圾污染的工作长期、有序进 行。

4、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整治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建 议采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全民参与、就地消化”的措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垃圾分拣后,对金属、纸、塑料等进行回收;对厨余垃圾、落叶杂草、 瓜果等有机物垃圾,通过打热水凼进行生物降解形成肥效;对渣土、砖瓦、沙石等建筑垃圾,由村或乡(镇)就地集中填埋;对废旧电池、农药瓶等有害垃圾及不可 回收、分解的垃圾,由乡镇运送到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各村与农户要将柴草、杂物统一、有序地堆放,努力做到村容整洁;乡(镇)村要建立和完善指导、监督、奖惩的 长效机制,引导和督促农户整治好房前屋后及责任区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确保乡(镇)村整洁、卫生。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会xx年工作要点安排,为提高审议质量,经县十四届人大会第xx次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县人大会成立调研组,于xx月5日至7日,以实地查看和走访了解的方式,分别到xx、xx、xx、xx、xx等乡镇对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农村(农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紧紧围绕“生态立州”发展战略,立足xx发展实际,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强化治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优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夯实,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干净、整洁、优美、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正逐步形成,农村(农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及时成立县生态立州

战略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明确了责任分工,制定《xx县生态县建设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等工作方案,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具体、措施有力的工作机制,做到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

(二)注重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县人民政府通过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政区域界限牌和宣传标牌、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以及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等宣传方式,加强了对农村(农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全县各乡镇也利用世界环境日等一些节假日的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对集镇、村寨暴露性垃圾、乱堆乱放杂物、杂草、河道污染等进行集中清理,通过积极宣传和参与整治,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得到逐步提高。

理功能有效增强。农业方面,通过对化肥农药使用的严格控制、使用技术的规范和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抓好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积极申报项目、加强“三品”认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遏制农作物秸秆、废弃塑料、化肥农药、生活垃圾等农业生产环境方面的污染,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不断改善。水利方面,通过全县农村水环境治理项目的规划、农村河道的综合整治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等,不断改善农村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确保饮水安全。住建和林业方面,通过对城乡公路两侧的垃圾清运和公路沿线生态景观建设以及农村能源项目建设等工作,不断改善公路沿线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农场)环境综合治理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垃圾处理难度大。一是多数农村垃圾堆放点的垃圾容量已不能满足持续增长的生活垃圾堆放要求,有的乡镇缺乏垃圾填埋场,没有环卫机构和队伍,没有垃圾清运车等配套设施和垃圾处理技术,生活垃圾不能及时清理,村内、河道两边、公路沿线垃圾乱倒现象依然突出,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由于部分乡镇、农场或村寨的辖区界限划分不清,交界处的环境综合整治责任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三是部分乡镇(农场)农村环境基础性工程建设滞后,亟需配套资金和项目支撑健全完善。

(二)农业面源污染处理难,生产环境不容乐观。由于对农

业污染处理的技术和方法不多,农民群众在对农作物秸秆、化肥农药、废弃塑料、禽类粪便等一些农业生产过程产生垃圾的不当处理,造成了农业生产污染,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生产能力降低,农产品和饮用水质量受到影响,损害了农村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危害到了人身健康。

(三)排污设施不够健全,水源污染日趋严重。一是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不健全,集镇排水系统雨污混流,影响了集镇污水收集率,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对河流和地下水源造成污染。二是工矿企业在探矿或露天开采时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用水安全。如:xx村小组铁匠寨铜矿探矿废水的直接排放,对xx水库饮用水源形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管理机制不完善,群众思想认识不高。一是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和长效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合力进行有效监管。二是乡镇环境保护管理所无人员编制,工作开展难度大。三是对农村(农场)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工作力度不够,方法不多,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主动参与热情不高。

三、工作建议

境综合整治行动,发动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大力宣传农村环保科普知识,加强环保法制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

(二)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农村各种污染源治理。在农业面源污染方面,要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责任,可从村小组签订农产品种植合同入手,建立农田(地)环境污染治理保证金和抵押金制度;加大对农膜生产企业的监管,杜绝强度过低、使用寿命过短的不合格劣质农膜进入市场。在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方面,要从源头上处理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饮用水水源,要建立健全水环境综合治理监督队伍,坚决依法打击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关停严重污染企业,尤其对xx水库水源污染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专题研究解决。

(三)整合项目资金,充分发挥资金集聚效应。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两污”处理配套设施滞后问题。二是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实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与基本农田改造、与农村新能源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成片、整体推进,充分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

(四)建立健全机制,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更大实效。要健全完善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协调机制,实行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对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权责,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加强乡镇(农场)农村环境保护责任机制,制定乡、村、组三级负责管理机制,细化任务,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责任落实,促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要全面落实农村环保“以奖促治”政策措施,积极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三

1、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共有。经业主共同决定,可以用于电梯、水箱等共有部分的维修。

2、业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人管理。对建设单位聘请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人,业主有权依法更换。

3、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人,根据业主的委托管理建筑区划内的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并接受业主的监督。

4、业主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业主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

2、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3、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费用分摊、收益分配等事项,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业主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的比例确定。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四

20xx年5月,我办在前期扬尘污染综合治理的基础上,继续落实各项扬尘整治措施,强化各类工地管理,努力控制扬尘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现将20xx年5月扬尘专项整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面对我办辖区内施工工地多、建筑土方开挖量大、扬尘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果断措施,充分发挥城管队执法职能,通过队伍整合,采取集中整治、专项整治、全天不间断执法巡查的积极措施,依法严厉查处了一批工地扬尘污染、乱倾乱倒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了对扬尘污染治理的高压态势,迅速扭转了我办域内扬尘污染突出的困难局面。辖区内施工工地建筑土方开挖基本规范,建筑渣土运输撒漏得到有效遏制,乱倾乱倒基本杜绝,道路扬尘污染明显好转。

(二)在加大依法管理的基础上,调动环卫公司加大道路的冲洗、清扫、保洁力度,对街道路面采取冲洗降尘措施,使道路扬尘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扬尘污染,有效提升了大气和环境质量。

我办现阶段扬尘专项整治人员及整治力度还不够,扬尘整治牵涉公安、交通、规划等诸多部门,协调难度大,对装运渣土(沙石、污染道路)、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我办缺乏长效的整治措施,使控制扬尘工作变得困难,治理措施难以落实。

个别建筑工地出口硬化和冲洗设备不到位,运输车辆出场时除泥处理不够,造成路面污染。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办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及时整改。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扬尘标准,制定降尘措施,设置冲洗设备,坚持湿法作业,并指派专人负责清扫保洁,洒水降尘,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扬尘整治工作;采取定时与不定时,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管力度,一旦发现问题,责令其立即整改。

我办将进一步加大扬尘综合整治力度,继续加强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扬尘治理专项责任落实。

1、建议将履行扬尘治理职责列为工地开工的前提条件,应先到各城管部门报道,实行每日考核并签署考核意见,作为工程评优的要件之一。

2、严把新动工施工现场关,不允许新开工现场存在扬尘污染问题,并与之签定扬尘污染治理协议。

3、联合交通执法部门,继续强化工程车辆建渣封闭运输管理力度,严厉查处倾洒渣土、出车带泥上路等违规行为。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五

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一直是城市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近年来,办事处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构建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新模式,使“三无小区”成功蝶变为有党组织牵头负责,有物业公司管理,有居民积极参与的“三有”小区。打通了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使党的领导在基层治理中得到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得到优化,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得到明显提升。我办“三无小区”包括4个单位家属院和45个无人管理小区,主要因单位管理不完善或单位破产后长期无人管理等历史原因形成,共涉及11个社区、4462户居民。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础设施。2009年以来,办事处开始陆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改造内容为地下管网雨污分流、墙体粉刷、沥青(水泥)路面、绿化提升、停车位规划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三无小区”基础设施现状。同时,经过创卫创文等创建成果的多次宣传教育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三无小区”的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得到提高。

(二)监控设备建设。目前区平安监控提质工程在办事处已建设415个监控点,将我辖区内“三无小区”全方位、无死角覆盖。有效保障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让小区的环境更加安全、和谐。

(三)物业用房改造提质。辖区内“三无小区”有门岗房的共24个,为保障平安建设监控设施安装工作,逐步对其进行改造提质,现门岗房改造升级工作已全部完成。

(一)遗留问题多。由于建成的时间较长,又没有进行相应保养,大部分的“三无小区”基本都存在房屋老旧、管道老化、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大部分“三无小区”的房屋维修基金早已使用完或者业主根本就没有缴纳维修基金,进一步加剧了物业管理的难度。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三无小区”小区的规划和设计标准比较低,配套设施不够全面,导致基础设置不完善,无法满足当前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比如没有绿化场地,没有公共活动区域,违章建筑,机动车停车难等问题,时常发生消防通道堵塞、路灯损坏,供水和排水设施老化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三)物业管理难介入。“三无小区”居住者多为老年人,受到传统思想的作用,该部分居民存在无偿享受服务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对物业进驻存在抵触心理。同时很多“三无小区”普遍面积较小,只有一栋或两栋楼,没有专门的物业办公用房,导致物业公司积极性不高。

(四)物业费用收取困难。“三无小区”居住成分复杂,居民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能够承受的物业服务价格高低不一,普遍缺乏缴费意识,导致物业管理费用收入困难,物业管理难以介入和持续。

物业服务公司确定后,及时进驻小区,对照服务承诺,按标准开展工作,通过“边服务、边征收”的方式获得居民认可,让居民享受到物业带来的服务。为解决物业收费难题,社区和物业服务公司组成征收小组,采用挨家挨户上门征收和定点接受居民主动缴费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物业费的收缴率。

(二)群众参与自管。强化群众参与度凝聚小区治理合力,引导居民踊跃参与,激发居民自治热情。对暂不具备专业化物业管理条件的“三无小区”成立小区自管会。通过小区党支部推荐、居民自荐,将个人威信高、群众基础好、热心公益的居民推荐为自管会候选人,在社区和小区党支部的组织下召开小区居民代表大会,投票选举自管会主任和成员。在小区党支部引领下,党员带头示范、居民共同参与,小区自管会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引导居民交纳基本物业费,聘请门卫、保洁等人员进行自治管理。小区自管会要采取线下逐户走访,线上宣传动员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居民树立“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由自管会牵头,积极开展三线治理、垃圾清零、车辆停放、飞线充电、楼道治理“五大行动”,使小区变得干净整洁、面貌焕然一新,树立自管会的“管事人”形象和地位。

(三)成立业主委员会。各居委会牵头组织召开社区党支部、两委班子、居民代表动员大会,学习《物业管理条例》、《省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横幅标语,宣传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使广大业主充分了解业主委员会的性质、职能和业主委员会的产生程序,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热情。其次从社区工作人员、业主代表、社会志愿者中抽调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业主代表、业主委员会的产生、业主大会召开程序及小区界限划定等,掌握相关业务知识,为严格依法组建业主委员会打好基础。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握政策,严格程序,依法办事,保证成立业主委员会工作顺利进行。然后进行组织实施,对于有意向成立业主委员会的小区,各居委会要积极指导其优先成立筹备组,对其进行相关业务指导和培训,并在社区和小区内公示5天,无异议后,筹备组确定业主代表大会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和业主代表大会上的投票权数,并做好其它准备工作等。召开业主大会须在会前15日在小区内公布。已成立筹备组的小区按程序召开业主大会,选举产生业主委员会,并做好会议记录,会后由社区向区住建局物管办上交业主委员会原件资料存档。

(四)坚持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建办组织各社区党支部把党建工作深入到小区中,充分运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例如引导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开展“双服务”工作。组织一批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教师、退休职工、社区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人员力量,成为义务服务小区管理和建设的主力军,推动“三无小区”治理长效化。

四、下一步治理举措。

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会协同,构筑起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群众自治为主体,多元参与的治理新路径,加快补齐社区治理短板,不断提升辖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是健全自治组织。邀请上级职能部门加强对物业公司进驻、自管会(业委会)成立等流程进行专业的培训,理清“三无小区”构建自治体系方向,健全自治组织,发挥小区党组织凝聚群众优势,推动成立业主自治组织。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申请上级各项资金支持,对社区治理存在的基础设施维护、安保设施、卫生保洁、居民文体活动等加大资金投入,引入社会资本,形成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互动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是发挥社会力量。大力培育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解类等社会组织,加强社区与辖区单位、小区物业互动,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群众组织、社会组织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社区治理体系新格局,形成合力,共同进行社区治理。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六

当前,农业乡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转变。在新的情势下,如何顺应当前乡村工作情势,努力探究新时期做好乡村基层工作的方法,进一步深化乡村变革,加速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乡村社会不变,是摆在我们基层干部面前的一个亟待处理的严重课题。

一、当前乡村基层工作中呈现的积极转变

近几年来,随同着乡村变革的深化推进,乡村工作的确呈现了一系列积极、可喜的转变。首要表现在:

1、农民担负大幅度减轻,农民耕田积极性获得高涨。近年来,随着县政府对“三农”的不时投入和注重,农民担负逐年减轻。据查询,2002年我镇地盘疏弃面积曾一度到达1906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12.2%,个中一个最主要的缘由就是农民担负较重,耕田比拟效益较低,招致农民耕田积极性不高。当前随着农民担负的逐渐减轻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撂田荒酿成耕田热。

2、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干群关系获得分明改善。随着中心一号文件的延续出台,广大农民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实惠。不只农业税获得作废,并且还发放了粮种补助和种粮等补助资金。还,作废农业税,对衍生在其上的各类乱收费进行“釜底抽薪”,农民鼓掌称快。从“取”到“予”,从向农民“催粮、催款”到“补助、鼓舞”农民耕田,农民从党的惠农政策中感触到极大暖和。目前乡村大家都说党的政策好,党群、干群关系分明改善。

3、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工作本能机能呈现可喜转变。针对乡村变革后的新情势,本镇不等不靠,勇敢创新,在县政府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究。特殊是近年来,本镇的工作重心由过去以征收农业税为主转移到以抓发展、搞服务为主上,自觉地把抓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全镇的第一要务,努力建筑调和乡村。

二、当前乡村基层工作中面对的首要问题

在看到积极转变的还,我们也从调研中调查到新情势下乡村基层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

1、乡镇财务进出有所好转,但保运转保发展的压力仍然存在。随着上级转移付出的力度加大,机构变革后减支效应的展现,当前乡镇财务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因为大都工业税源很少,仅靠上级转移付出来过日子长短常困难的。加之村庄两级债权难化解,感应压力很大,村庄两级正常运转面对必然的坚苦。

2、农民担负分明减轻,但乡村公益事业建立呈现“梗阻”。税费变革前,乡村公益事业建立费用可以列支。税改后,乡村公益事业建立资金除各级县政府的支撑、扶持外,更多的是经过"一事一议"的渠道来处理。因为农民对公益事业的认知水平纷歧,加上集体认识淡漠,往往很难达到共识,形成投入严厉不足,很多公益设备老化陈腐却无人无钱整修,乡村生产生活前提难以获得分明改善。

3、村级债权获得较好节制,但化债依然是当前乡村工作的最浩劫题。因为对村级财政进行

了严厉治理,使村级债权获得较好的节制。然则村庄两级债权依然是制约乡村发展的一个繁重负担。

4、当前乡村发展很快,但社会事务治理有弱化趋向。近几年,因为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收入大幅度增进,农民物质文明生活程度逐年提高,乡村的转变很大。然则,随着机构的变革,处于转型时期的相关治理部分还没有坚持起完善的、长效的机制,招致当前乡村社会事务治理有分明的弱化趋向。

5、乡村工作格局呈现积极转变,但村庄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办法亟待改变。随着乡村各项变革的深化推进,广大村庄干部看到乡村一些深条理的问题获得逐渐处理,“三农”问题的拐点曾经呈现,他们遍及感应乡村工作正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广大基层干部从深重的“催粮要款”任务中摆脱出来,他们所饰演的越俎代办的人物最终成为历史,对此他们由衷快乐。但另一方面,因为当前村组干部待遇还偏低,存在心中的落差。加之乡镇综合配套变革后,指导职数削减,局部中层干部觉得选拔无望,不免发生失望思想。从查询状况来看,当前很多村庄干部存在茫然掉措、畏难压头的思想,对本人该干什么、怎样干心中没有底。

在查询进程中,我们剖析当前发生上述问题的缘由,以为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1、干部要素:

基层干部是落实党在乡村政策的关键性要素,政策落实的黑白直接关系到党和县政府在人民意中的形象和位置。但是因为干部政策程度、行政立场、工作方法等多方面的要素,在政策落实进程中往往会碰到如许或那样的问题。一是乡村干部本质不高。乡村干部长期处在基层一线,首要精神和时间都集中在处置日常繁琐事务,不足学习提高,看法程度有限,了解政策不深,有时执行政策走样,工作中轻易繁殖一些矛盾。二是乡村干部看法观念还没有改变。多年来,一些干部以为本人的本职工作就是“催粮要款,结扎放环”,招致乡村干部服务认识冷淡,甚至与民争利。三是乡村干部精神形态欠安。一些乡村干部说我们工作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指导不称心;假如工作硬了,说是办法欠妥,作风粗犷,经常是上级批判群众骂,以为是“风箱里的老鼠两端受气”。这些要素掺杂到干部的工作中去,必定会发生一些问题。

2、群众要素:

科技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视野愈加坦荡,思想愈加活泼。他们不再自觉地置信干部,农民的“不安本分”心态添加了乡村工作的难度。

三、做好新情势下乡村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

笔者以为,当前乡村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我们基层组织、基层干部都要针对乡村工作呈现的一系列转变,尽快改变本能机能,改变人物,在思想观念、工作重点、方法办法等方面必然要加大创新力度。

1、尽快改变思想观念。我们村庄干部应充分看法到,我国目前总体上曾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作废农业税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则,具体建立小康社会的必定要求,有利于添加农民收入,发展乡村经济;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现阶段,我们必需调整工作思绪,把工作重心改变到增强服务、促进发展上来。我们此次查询时,群众要求最多的是基层干部要搞好乡村公益事业建立。因而我们村庄干部必需把为群众服务看成本分,从当前群众最急迫的需求上找准工作的打破口,动足脑子,想尽方法,做好文章,在积极指导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村庄集体经济、组织兴修乡村公益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2、切实改变县政府本能机能。抓住有利机遇,着力促进县政府本能机能的转型,由以完成经济任务为主转移到加速经济发展与构建调和社会两大主题上来。一是重点扶植本级主干财路。从吃“农业饭”、吃“补助饭”中走出来,坚持乡镇自立型和自给型财务,逐渐走出财务窘境,提高工作的保证才能。要跳出纯真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拓宽发展思绪,明确主攻偏向,把财路建立的重点转移到二、三财产上来,积极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财路系统。二是实行好基本设备建立的本能机能。要大力增强农田水利、村庄道路等基本建立,加强农业抗灾才能,改善乡村生产前提。要包装整合小城镇建立资本,提高小城镇建立功用。三是实行好指导生产发展的本能机能。要勇当"掌舵人"、"导航者",指导村组干部实时为农民供应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尤其要充分应用各类载体,普遍传达科技常识,有针对性地举行农民培训班,坚持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才能和农民致富才能。四是实行好治理公同事业的本能机能。乡镇县政府不只要担负一方经济发展的重担,并且还要担负当地事业发展主要职责,负有对教育、文明、卫生、社会福利、情况维护等公同事业的服务治理本能机能。五是实行好维护社会不变的本能机能。增强乡村社会治安综合管治,做好群众信访工作,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营建安全、文明、调和的社会情况。

本上完成对村组的有用治理。

4、切实加大对村庄的扶持力度。当前,乡镇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在乡镇本身努力的还,上级部分也要进一步加大对村庄的扶持力度。一是深化财务体系体例变革。应本切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现有财务体系体例基本上逐渐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的转移付着力度,处理当前乡镇的财务坚苦。二是化解村庄债权。在锁定债权、分清债权性质的基本上,上级组织应出台详细的相关政策,逐渐化解村庄两级债权。三是加大倾斜力度。上级部分要在资金、项目上增强对村庄的倾斜和扶持力度,尤其是农业基本设备、农业科技推行和乡村教育、卫生、文明等方面,多为乡村加速发展做一些打基本、管久远的工作。四是改变治理方法。顺应当前乡村工作的.新情势,坚持起一套科学的工作审核机制,在治理上合适乡村的实践,使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

5、不时提高-干部综合本质。提高村庄干部本质是完成乡镇县政府本能机能改变的基本和前提,要把它作为当前干部治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提高思想本质。结合各级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对广大村庄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作风正、经济清、做事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提高政策程度。指导村庄干部认真学习党在乡村的各项政策,体会其精神本质。在宣传落实进程中不走样,还又能结合当地实践,发明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加强开辟认识。当前乡村的发展面对着史无前例的时机。要指导广大干部抓住时机,率领群众干一番事业。假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整天无所作为,无所事事,天然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反对。四是擅长做深化认真的思想工作。乡村工作十分详细。村庄干部要学会做深化认真的思想工作。只要思想工作做细了,事理疏解了,政策律例宣传到位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思想沟通了,乡村工作才干如虎添翼,一往无前。

近年来,……镇按照十七大“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做出了诸多有益尝试,提升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水平。

一、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基础。 一是抓好镇党委自身建设,提升管党水平。坚持民主生活会常态制,建立班子成员早会制度,促进党务公开,保证党内民主。建立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对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针政策、总体要求以及相关具体政策加强学习,深刻理解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化宗旨意识,坚定群众路线。紧密结合……实际,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激化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党委书记要担负起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责任,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管理能力,以自身行动影响和带动基层。

民情活动,扩大党组织服务群众范围。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以群众满意为唯一测评标准,不断改善服务群众质量,保证农村党的队伍素质。

三是抓好农村社区党组织规划建设,确保组织领导。继续推进“双先双覆盖”工程,按照党建先行、规划先行的要求,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镇实际情况,规划建设……等示范社区。先行成立了示范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注重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宣传,严格按照中央及省、市、县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指导社区建设,规范征地拆迁等相关行为,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推进了社区建设工作的科学规范化进行。

四是抓好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机关等领域党组织建设,提升管理层次。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人员经费,促进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实施党建“凝聚力”工程,选派机关干部到企业担任党务工作志愿者,广泛开展“七星级”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着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层次。大力开展“思想作风纪律建设”活动,改进机关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机关效能提升。加强站所建设,切实提高各站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切实做好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工作。

优化、强化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积极对上争取资金70万元,全部用于解决教育债务。建立村级动态监测机制,派干部包村落,让领导包管区,将农村社会管理纳入政府职责范围,总体实现了农村基层社会的统筹监管。建立了“村情档案”,及时了解村情民意,方便解决矛盾纠纷,提前掌握信访苗头,早发现、早处理,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切实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二是坚持和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领导监督。注重

(三)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村民委员会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按照能人

治村要求,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结合村“两委”换届,实现全镇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 %,“一身兼”比例 %,“三高三强”型人才达到 %,有 名党员致富能手被成功培养成村干部。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将农村优秀人才纳入“农村后备干部储备库”,加强后备干部培养,积极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致富能手和妇女干部。持续深化“能力提升”工程,重视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冬季集中整训活动,统一干部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制定科学的考核方式,加强培训,严格考评,使他们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大胆交任务、压担子,帮助成立“大学生村官远程教育志愿者服务团”,在服务农民的实践中锻炼成长,先后有 名大学生村官考选为公务员, 村大学生村官 成为全县第 个大学生村官。

二是培育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镇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与支持,大力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发展,通过它们提供大量的社会公共服务,满足农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解决广大村民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使其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

二、农村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基层社会更面对着众多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就……镇而言,农村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地矛盾逐步凸显。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征用了大量土地,

特别是在用地集中村,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如,*村人口*人,耕地面积*亩,*等*个项目征用土地*余亩,对依靠种地为生的群众影响不小,如何在新形势下保证满足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工作等需求,这无疑给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大量“两新”组织注册经营。“两新”组织从业的白领人员思想活跃、流动频繁、需求多样,使得传统基层农村党建面临新的挑战。

三是大量文体团队活跃在基层。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高要求,基层群众自发组织、自愿参加了各类文体团队,这些团队已经成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需要予以正面引导。

支部书记思想素质、能力本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五是大量社会摩擦出现在基层。动迁矛盾、房屋装修、群租现象、劳资纠纷、医患冲突、交通问题、消防安全等社会摩擦集中出现,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课题。

三、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为有效应对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创新工作,提升服务社会管理水平势在必行。而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和战斗力的基础,须主动出击,既要加强思想理论体系的创新,也要做好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要探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负责落实、业务主管单位协同配合”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社会管理格局,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一是改革基层组织设置。进一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联村并点”模式,加强小村党组织建设。按照“场所共用、资源共享、独立办公、各负其责”的原则,创新村级组织设置,逐步合并人口较少、公共资源较少、无办公场所的小村,实现场所共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探索“产业+支部”党建模式,加强产业强村党组织建设,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促进党建与产业共赢。

二要转变工作方式。农村党支部的功能应由“指导型”向“服务型”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中,引导群众提升素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构建和谐新社区;带头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带头创业致富、为民谋利,在群众中树立起可信、可靠、可敬的形象;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党的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筑牢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组织根基。

三是重视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在加强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党务工作者队伍。各级党组织一方面要派干部担任或兼任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另一方面要拓宽视野,有计划地物色、培训和培养一支素质高、工作积极、热心党务,在群众会员中都有威望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新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效。争取青少年群体,占据主动性。在社会发展的潜力,正确引导,会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好“党工团”的作用,积极探索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切实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四是拓宽管理领域。进一步发挥“两新”党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要变管理于服务之中,建设好服务型党组织,大力推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要继续推进非公企业“双强争先”活动;要及时配强配好党组织,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

五是创新管理方式。进一步发挥网络化管理在加强社会管理中的推进作用。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改变着党和群众之间的互动方式,给党的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这就要求基层党委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和党建信息化建设,将“互联网”作为阵地和平台,打好主动仗,有效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党务工作者要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化被动应对为主动引导,切实提高网络舆情热点的引导服务能力。

“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是以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民代表议事会作为决策机构、老党员参事会作为参谋机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作为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监督机构的新型村级治理组织构架。2015年以来,xx镇以xx村为试点,进而在全镇25个村全面实行“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效。为进一步总结提升“四位一体”村民自治的能力水平,本课题结合工作实际,在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一、创建新型村级治理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的主要做法

1、村代表议事。成立村民代表议事会,作为决策机构,进行民主提议、科学议事。议事会承担政策宣传、民意收集、上传下达、沟通联系、参政议政、参与决策等职责。议事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发展、规划建设、公益事业、社会稳定等方面,凡涉及阶段性发展规划、重大财务支出、工程项目建设、土地出让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务和涉及本村群众和集体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商议、决策。议事会实行“半月谈”制度,原则上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及时研究商议村民反映比较集中的事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形成“议案”,报村党支部“备案”,经审核同意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决定。

2、老党员参事。建立老党员参事会,作为参谋机构,进行民主协商、科学参事。参事会成员由年满55周岁以上、德高望重、参政议事能力较强的非村民代表的老党员组成。参事会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发挥“智囊团队”作用。专门设立村民说事场所,定期不定期组织群众“说事”,安排老党员值班“听事”,把村民反映比较集中的事项提交村民代表议事会审议,同时对一段时期内的村情动态进行梳理汇总,并提出意见建议,供村党支部参考,提高村党支部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发挥“延伸手臂”作用。根据老党员的性格、特长等条件进行设岗定责,充分利用老党员的经验优势、政治优势和威望优势,引导老党员在矛盾纠纷化解、乡贤交友拓展、婚育新风倡导、协调党群关系、项目用地征迁等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使老党员“有职有责,有岗有位,有位有为”。

3、理事会理事。建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作为执行机构,进行民主管理、科学理事。根据自然村的区域分布情况,成立若干个“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本自然村中德高望重、组织协调能力强、办事公道正派的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妇女骨干以及农村“五老”等组成,已参加议事会和参事会的村民小组长和老党员作为理事会的当然成员。各村党支部依托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这一群众组织,整合吸收民间力量,壮大农村社会管理人员队伍。把村民代表议事会议研究确定的“议案”,特别是牵涉到村民切身利益的新农村建设重点、难点、热点项目交由理事会牵头实施。

通过实行“村事村理”,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化阻力为助力,有效调动广大村民服务服从发展大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基础设施、村容整洁、项目规划、征地拆迁、产业培育等各项农村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4、监委会监事。通过村民直选产生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作为监督机构,进行民主评议、科学监事。切实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确保监委会独立行使监督权,对实施农村“五要”工程、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村级“三资”管理、党务村务公开等各项农村事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凡是召开涉及村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开支的村务会议,监委会主任或成员都要列席。监委会明确分工,认真细致、客观公正地开展监督工作,重点对村级各项开支、集体土地征用征收、工程项目招投标等村务公开内容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督促纠正。建立重大事项“建档销号”制度,对村民代表议事会研究确定的事项及时建立档案,强化跟踪督促,做到办结一项销号一项,并通过公开栏、召开会议、个别反馈等形式及时公布监督结果,对村民的询问质疑作出解释说明。

(二)“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的主要成效

从运行情况看,新型村级治理新模式愈来愈显示出勃勃生机,受到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普遍认可。主要成效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促进了村党组织领导方式的转变。村党组织从事无巨细的直接管理中彻底解脱出来,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优势,集中民智办民事,公信度、凝聚力显著提升。

2、村民自治得到有效实现,基层民主进一步发展。村组议事会成员既是议事决策的主体,又是农村各项事务的具体参与者,改变了村级事务由村支两委几个人说了算的状况,形成了“大家的事我关心,集体的事我参与”的良好氛围。

3、构建了化解农村矛盾的有效机制,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四会”搭建起运用民主协商调解农村矛盾的制度性平台,许多长期困扰的遗留问题和镇村干部难断的“家务事”,通过“四会”达成谅解和一致。

4、理顺了村级各种权力主体的关系,为村民自治搭建了可持久运作的制度框架。特别是在涉及到千家万户利益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大量依靠传统思维、传统力量和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矛盾。而“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的出现,则为依靠群众智慧,平等协商、平和解决这些矛盾提供了机制平台。可以说,“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起到了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同时,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中,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如何处理使用,由村民议事会讨论来定,既保证了村级公共服务资金的合理性,更兼顾了资金使用的公平性,同时也强化了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二、构建“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应该注意的几个

问题

1、制度安排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议事三种民主决策实践形式,但是对“村民议事”并没有相应的制度性安排。从现行《组织法》的规定来看,除少数几项需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议决外,村委会几乎可以代表全体村民行使所有自治权力。而“四位一体”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将自治事务的日常决策权、监督权与执行权分离,将村委会定位为执行机构,这是对《组织法》的突破。从法律法规等制度层面构架起村民会议对其他村级自治组织授权的制度空间,是下一步需要强化的地方。

2、权力主体的边界确定及关系处理问题。改革后的村级组织,每个村有四套并存的机构,因此,合理界定这些机构的职能非常重要,既要避免交差重叠,又要避免职能不清。在实际操作中,议事会的权限如何确定是个难题。目前能确定的议事会的权力有议事权,以及一部分决策权。但目前的村级治理结构中,已经有三个决策机构:村民大会,这是法定的决策机构;村民代表大会,这也是法定的临时决策机构。现在又有了议事会,三者的权力如何划分?有专家认为,村民(代表)大会系村民自治基层治理最高决策机构的法律地位,不容削弱和改变。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委会,都是以此为基础,经授权、委托而产生和形成的村级基层自治机构或组织形式。因此,农村新型村级基层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应当始终围绕加强和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终极目标进行。

3、确保和加强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问题。在村民自治中,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是由我国民主政治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该条规定表明两点,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领导核心;其工作职责是,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从制度变迁的类型学角度看,“村民自治无论何时都必须依赖执政党的推动”。党的领导是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没有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因此,如何将村党支部的领导作用落到实处就成为村民自治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4、“四会”成员的素质问题。目前,大部分“四会”成员是没有报酬的,许多基层干部和群众担心,“四会”成员的积极性会不断降低。另外,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也会影响办事的效率和质量。另外,受文化素质、认识偏差、家族利益的影响,有的成员在投票时可能表现出盲从性、随意性,影响结果的公正性。

有法律保障。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自治组织制定的村规民约,其效力等同于民事协议的规定。我们认为,村民(代表)大会委托村民议事会行使处分权的委托,可以视为合同法意义上的委托合同,而对全体村民产生约束力,从而在法律的具体适用中,明确议事会议定事项的效力,为农村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的司法保障。

6、经费保障问题。“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牵涉一个成本问题,要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否则难以有效运转。工作经费如何筹措?议事会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的报酬如何确定?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7、防止程序空转倾向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有程序空转的倾向。目前我们虽然已经构建起了“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基本框架,但实际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四会”有的时候甚至沦为干部规避个人责任的一种工具。这种倾向值得警惕。

三、对构建“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的建议

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新模式的探索,对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以及推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下一步,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的形式和办法;明晰村民议事会的权力边界及表现形式。三是统筹考虑决策民主化和决策科学化,通过加强培训、第三方介入等,在提高村民议事会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上再下功夫。四是研究议事会持续运行的动力机制。五是探索完善促进农村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村民自治的制度机制。

2、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新型村级治理机制要得以良好运转并向纵深发展,加强党的领导是基本前提。党组织作为先进分子组成的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政治整合的功能。这种功能在相当长时间都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如何发挥这种功能。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农民民主自治素质的提高,党组织不可能再以超越于群众之上的权力组织这样的身份来进行治理,而需要将自己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之上,通过民主选举获得和证明自己的先进性,由此发挥作用。新型村级治理的议事会制度,今后很可能会朝着由村支部书记兼任议事会召集人发展为鼓励村支部书记竞选议事会召集人,党员竞选议事会成员的趋势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有效领导,又促进村民自治的蓬勃发展。

充分相信中国农民有自治的能力,能够自己办好自己的事情,在做好对议事会程序的规范和议事会制度的保障后退居幕后,让村民在议事会这一崭新的民主平台上充分演练,不失为是一种锻炼村民民主素质、保护村民自治积极性的明智之举。

4、加强农村人才储备,强化引导人才资源向农村基层倾斜的制度机制。任何制度机制最终要靠人来落实,推进“四位一体”村民自治新模式、实现村民自治的最终水平直接取决于落实者的能力素质。建议从战略高度明确“人才向基层流动、在基层培养”的导向,加强政策倾斜,畅通基层干部出口,从政治、经济、精神等各方面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不断充实农村基层工作力量和人才储备,让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在改革发展一线得到历练。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七

本次设计的题目是休宁上竹园安置小区规划设计,属于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想要完成这个课题,就不得不深入了解其他一些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取其精华,用于创造优秀的设计作品,因此我参观学习了一些的住宅规划小区和安置小区,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居住建筑的布置规划,研究居住建筑的特点、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要求及相互关系,了解办公楼的设计原则和使用要求,划分整个办公功能分区及相互关系,分析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及布局方式,明确对结构和荷载的布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从不同角度对农民拆迁安置小区及失地农民进行了相关研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失地农民的特点,掌握现在对农民拆迁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研究进展并分析其不足之处,以期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拆迁安置小区户外环境研究中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二、调研内容。

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使用要求:住宅类型、合理的公建配套项目及布局方式,组织居民的室外活动场地、绿地及内外交通等。

(2)卫生要求:要有良好的日照、通风,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

(3)安全要求:居住区规划为防止灾害发生或减少危害程度,应按照有关规定,对建筑的防火、防震构造、安全间距、安全疏散通道与场地、人防地下构筑物等作必要安排。如防火间距规定,当两建筑山墙相对且无门窗时,其间距不小于3.5m,当建筑沿街布置时,向外人行消防通道间距不大于80m,建筑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消防车道,净宽净高不小于4m。(4)经济要求:运用规划布局手法和设计技术,降低居住区建设造价和节约城市用地。(5)施工要求:规划设计应有利于施工的组织与经营。

(6)美观要求:优美的居住环境,取决于住宅和公建设计、建筑群体的组合、建筑群体与环境的结合,应反映出生动活泼、欣欣向荣、明朗大方、整洁优美的面貌。

2.住宅类型的选择。

(1)根据居住对象确定住宅标准。(2)满足户室比要求。(3)确定住宅建筑层高和层数。

(4)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居民生活习惯。

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组团路路面宽度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居住区内道路纵坡应符合相应规定。居住区内的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设置人行通道。

1.安高城市天地。

(1)区位。

安高城市天地,近临合作化南路和“黄金中环”望江西路,与金寨路高架咫尺之遥,轻松畅享城市中心便捷交通之优越;居新老城区之中枢,处学术殿堂之腹地,距政务文化新区约两公里,与中国科技大学仅百米之遥,区内另有安徽大学、合肥学院、解放军炮兵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地理位置优越,文化氛围浓厚。安高城市天地占地17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绿地率40%,住宅车位比1:1。

(2)设计理念。

安高城市天地以爱琴海地区优美的景色和悠久的人文景观为主线,结合地域院落结构及亲水特性主题,强调景观的享受和文化的植入,增添景观的浓厚底蕴和美感。安高城市天地以极为流动韵律的湖岸线和多元化建筑风情,营造充满文化气息的亲水社区。

安高城市天地包含多层情景洋房、精品小高层、观景高层和高级公寓等住宅物业形态,

各居住单元均南北向布置,户型设计人性化,亲水楼台,户户观景。

(3)户型。

(4)居住区不紧要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需求,同时还要一定的配套设施及绿化要求,给居民创造一个便于生活的、有一定生活品质的生活场所。

在配套设施方面,安高城市天地在小区周边规划了800m风情商业街、沃尔玛国际购物广场、国际甲级写字楼、美国豪生高级商务酒店等众多标志性建筑集群,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保障和便捷的服务。

好的小区环境营造需要良好的建筑形式和景观环境营造,安高城市天地的建筑造型优美,色彩淡雅,景观小品丰富,富有诗情画意。为人们创造了优雅的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活品质。

2.华润幸福里。

华润幸福里共规划19栋楼,其中1#2#3#5#6#为5层花园洋房,7#8#9#10#11#12#为18层+11层,15#16#为28层高层,17#回迁楼,18#19#21#22#为33层高层,20#为4层洋房。

(1)区位。

华润幸福里位于合肥市蜀山区望江西路与合作化路交汇处,总用地面积约10万m2,总建筑面积约28万m2(不含地下建筑面积),用途集商业、办公、住宅为一体,总投资约16亿港元。

华润幸福里地处繁华深处,整个住区与城市保持约200米的距离,与城市两大商业副中心三里庵、南七直线距离仅1公里左右,临近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五里墩立交桥、金寨路高架桥、合作化路、望江路、黄山路等共同构筑的立体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及营运中的国购广场、西环中心广场、南七商业大厦、沃尔玛、乐购等商业设施均环伺附近。

(2)户型理念。

华润幸福里产品丰富多样,涵盖多层洋房、小高层、高层,主力户型为80-140平米,并配有少量小户型精装公寓和大面积的城市花园洋房类产品,力求在繁华深处,营造让都市人久违的心灵庭院。

(3)建筑与绿化环境。

突出生态质量,提高文化品位是高档小区在规划过程中所宣扬和追求的。华润幸福里的建筑风格带有一定的欧式韵味,开发者借此来提升文化韵味招揽住户。为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配套设施尤其是环境绿化便在规划中凸显出来。

3.宁波市北仑区安置小区。

放采用地面分散停车与建筑底层架空停车两种方式,由于地下车库建设成本较高,该类小区很少采用这种停车方式。

小区绿化系统分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宅问绿地三部分,由于考虑到投资成本等因素,小区的建设者对于中心绿地、组团绿地等公共绿地空间,以种植草皮及灌木为主,偶尔会设置少量的凉亭、座椅等休憩娱乐设施;对于宅间绿地则以种植草皮为主。由于小区内的停车占用部分宅问绿地,致使宅间绿化比较分散,不成系统。

考虑不足,而对于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需求更是无暇顾及。拆迁安置小区在环境设计中热衷于形式化的公共空间建设,通常在小区中心、组团人口布置中心绿地并设置少量的凉亭、座椅,而对于日常生活中利用率最高、真正能加强邻里交往的宅问绿地的配套设施则缺乏必要的考虑与设计,最多只是沿建筑墙角种植少量草皮.

四、总结:

1.居住建筑单体设计。

建筑设计中,要符合现代化的工作步伐,要使居住环境给人带来舒适感体现居住建筑的人性化。建筑图如底层及标准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主要立面图、剖面图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筑方案,考虑到实用、美观、符合办公目的等等各方面要求。

2.居住建筑规划设计。

居住建筑的规划要从宏观去考虑,致力营造静谧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首先要有合适的道路关系网,小区干道、组团道路、宅间小道功能明确。建筑的前后关系要满足各项指标。

3.调研体会。

近年来,随着城市新区开发的持续升温,大量的城市住宅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不断地改善着人们的居住条件。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规划、策划、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合作来完成。以上是对居住区设计的一些调研,我们的居住区环境要达到一个更理想、更舒适、更优美的境界,我们建筑设计者就应该有创新意识的设计思路,努力探索,来不断创新、完善。

安置房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系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大问题。城市中心区的安置房设计要着力于创建宜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政府部门应集合更多更优势资源,对城市中心区安置房建设进行深入专题研究。而设计师则应正视自身的责任,从思想和技术层面,努力实践“设计改变生活”,帮助更多的城市拆迁户实现“新房子,新环境,新生活”的宜居梦想。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八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法各部门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证等各个方面,在具体学习教育活动中,必须提高“四个认识”、坚持“四个统一”、搞好“四个结合”、做到“四个坚持”,全面提升基层政法工作水平。提高“四个认识”坚持“四个统一”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需要,更是提升政法队伍素质,改进政法工作的需要。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必须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案的统一,坚持政治工作与政法业务的统一,坚持严格执法与执法为民的统一,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厚德载法,德正法严,当前,桐柏的政法队伍整体状态良好,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桐柏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也是我们多年来坚持政治与业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还不够完善,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到各项政法业务工作中,贯穿于政法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的政法干警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把打造平安桐柏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维护人民利益,才能促进桐柏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政法各部门要认真组织,联系工作实际,把法治理念教育与当前各部门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活动推动工作更好开展。在具体工作中,政法各部门不仅要实行业务工作目标责任制,也要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研究、分析、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落实“下管一级履行职责,上连一级追究责任”的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对确因管理不严造成干警违法违纪的有关领导要真查处,真追究,绝不宽容手软。

坚持领导带头。党委政法委和政法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切实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自觉主动,工作上狠抓落实。政法各部门要根据中央和市委的安排部署,制定好教育活动的具体措施,保证教育活动有条不紊地扎实开展。要注重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努力发挥他们在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政法部门领导要带头参加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制定整改措施,带头抓好落实,要按照省、市委政法委的具体要求,制定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要加强专题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好的形式和方法,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推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取得更大的实效。

坚持学习与工作并重。要正确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特别是在当前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要克服把开展教育与抓工作对立起来的思想以及不联系自身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把理念口号化、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力争在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完善维护稳定领导体制、推进基层平安建设、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把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到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上来,要善于在工作中学习,通过学习推动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用推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教育活动的成效。

坚持密切联系实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取决于能否紧密联系政法干警思想和政法工作的实际,真正解决好认识上和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政法各部门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对近年来发生的执法不公正、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剖析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深入开展大讨论,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的重大思想观念问题,真正在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上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的满意度。

坚持建立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新时期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政法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注重制度和机制建设,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能够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政法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干警个人自学、集中教育、定期培训等制度,帮助干警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加强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提高考核针对性,有效运用考核结果促进干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自觉性何主动性。

一是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我们政法系统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牢政法干警“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思想基础。

二是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争当争先创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和创建示范岗等多种方式,树立起一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工作的先进典型,在全县政法系统形成一种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以先进典型带动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营造政法干警“争先创优、乐于奉献”的工作氛围。

三是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等专项整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牢牢抓住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建立起政法系统比较完善的执法监督体系。

四是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政法部门的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贯彻到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中,贯彻到执行工作中,贯彻到法律监督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法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起“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全面提升新时期基层政法工作水平。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九

为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北苑街道积极开展了“三无”小区治安整治活动,使社区管理更加规有序,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街道成立“三无”小区治安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街道书记为组长,相关社区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街道综治办负责具体落实。制定下发《北苑街道2012年创建“三无”小区工作计划》,明确责任,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街道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要求各社区对“三无”小区治安整治,并进行分析论证,争取活动结束时每个社区至少完成一个集中整治任务,尚未完成的也要制定并实施分步解决方案,各社区每周一次进行专题调度,力争把工作任务早落实、早完成。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各社区治安整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街道成立由副书记带队的督查工作组,每周不定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明查暗访。对工作不力、排查不细、整治不深的单位和社区,进行通报,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十

根据中共江安县委组织部《江安县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和《中共江安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关于成立城乡基层治理七大重点任务工作组的通知》工作分工,本院迅速制定工作清单,及时开展相关工作,现将工作亮点总结如下:

根据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青团中央七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意见》以及四川省检察机关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工作现场推进会要求,我院拟牵头联合江安县人民法院、江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江安县委员会、江安县妇女联合会、江安县公安局、江安县司法局、江安县教体局共8家单位共同打造江安县“七彩之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以下简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目标是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立足“共治共建共享”理念,以“科技+互动”的形式拓宽法制教育渠道,扩大法治宣传效果,使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和青少年法治教育有机衔接,依托“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培养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助力推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综合体系建设。现基地建设正在按程序稳步推进中。

根据《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转中国法学会加强关于市县法学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政委[20xx]23号)、《中共四川省委政法委员会关于加强县级法学会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川政法[20xx]135号)和《中共宜宾市委政法委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县区法学会建设的通知》(宜政法[20xx]33号)等文件精神和省市工作要求,为了把全县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工作者组织起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工作,为推进“1271”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经请示县法学会同意,由县检察院牵头筹备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研究会成立相关工作。县检察院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岳亮同志为组长,副检察长程鹏、副检察长陈华先两名同志为副组长的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研究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由兰小勤、魏茜等5名同志负责具体筹备工作;积极起草制定相关制度,制定了《江安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研究会会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等5项制度,用以规范研究会活动。在江安县委政法委领导下和县法学会的指导下,今年7月,经县法学会批复,同意成立江安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研究会。7月22日,江安县法学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研究会正式成立。为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宣传力度、保护青少年权益、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十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关于加快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市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的精神,完成20xx年我市黄标车淘汰任务,交警支队上下一心,多项措施,全力推进我市黄标车淘汰工作。

领导高度重视,指出“黄标车”淘汰不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更是上升到“政治任务”的高度。要求所有民警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该项工作,支队多次召开全市交警会议部署淘汰工作,9月4日任良辉支队长利用周末召开车管所、直属各大队负责人黄标车淘汰专项会议,张树森副支队长作为主抓领导,及时向市政府副市长徐德书、市公安局副局长钱丰汇报淘汰工作的进展,提出合理性建议,多次与环保、交通、商务等部门对接,做好黄标车政策的上传下达,为淘汰工作提供有利保障。

因奖补方案的制定,支队车管所按照年份、车型、燃料种类、使用性质等多种类型分类梳理繁杂数据,并按照“属地管辖、部门管理”的原则,将数据分解至直属大队、区县大队,督促民警根据各自职责深入辖区开展黄标车排查摸底工作,建立黄标车台账,有序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

支队全警动员,将任务分解到部门、细化到民警,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任务。各大队、车管所民警根据各自的任务紧盯不放,通过电话联系、上门告知,下发通知书等方式向车主介绍淘汰政策,做到“有理有据”。全体民警发扬“踏破脚皮、磨破嘴皮”的精神,为完成淘汰工作打牢基础。

(一)宣传靠前扩大知晓率。

为提高群众对“黄标车”淘汰工作的知晓率,支队在黄山电视台、黄山日报、“双微”平台多方宣传,解读奖补政策,让群众愿意淘汰,主动淘汰。

(二)针对性注销。

支队车管所根据车辆实际状态,针对性“注销锁定”,对于车辆已经被私自拆解或报废,无法办理正常的车辆年检、报废等手续的,办理公证灭失手续,支队还主动联系政府法制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有关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的规定,通过公告行政决定,再催告当事人的方式,对车辆先行“公告注销”,督促车主办理报废手续。

(三)加强督报促进淘汰。

支队建立督报机制,支队领导率队,对全市各区县淘汰黄标车情况进行包片督查,周通报、月小结,对各区县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排名通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确保淘汰工作的完成。

(四)源头管理严格把关。

支队车管所将数据下发至查验岗、年审岗,对于“黄标车”一律不予办理年审、委托年审、车辆转移等业务,由环保部门把好环检准入关,“黄标车”不予环保检测,未达“国四”排放标准车辆一律不予转入本市。

(五)派驻民警及时监销。

为加快黄标车的淘汰进度,车管所派驻民警至市回收公司,对黄标车回收一辆、监销一辆,每周派民警对监销车辆进行再清理,确保淘汰车辆不积压。

(六)限行处罚倒逼淘汰。

全市公安交管部门设立或扩大“黄标车”限行区域,对黄标车驶入禁止通行区域的进行处罚,加强管理,形成“黄标车”淘汰高压态势。

通过全体民警的共同努力,支队圆满完成20xx年我市1697辆黄标车淘汰任务,20xx年伊始,“黄标车”淘汰任务重,时间紧,接下来,支队将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继续做好20xx、20xx年的“黄标车”淘汰工作。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十二

畜牧小区是一种新型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按照集约化养殖要求建立的有一定规模的较为规范、严格管理的畜禽饲养园区,园区内饲养设施完备,技术规程及措施统一,粪污处理配套,是实施畜牧生产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对于稳步发展畜牧生产,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小区建设现状。

然而,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千家万户小规模饲养为主,农民的住房往往是前面住人,后面养畜,卫生环境差。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生猪和家禽养殖量的不断增多,一些养殖户将畜禽排泄物随意堆放,周围恶臭弥漫,引发邻里纠纷。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这种小规模人畜混居养殖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要求;不利于畜禽品种改良和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实施;不利于动物防疫,且增加了人体感染病源的机会。只有通过建设畜牧小区,集中建造标准化的畜禽圈舍,组织农民进小区养殖,实行统一品种、防疫、服务、治污、销售的标准化管理和组织化生产,才能达到逐步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减轻养殖污染,从而确保畜产品质量和肉品安全,全面增加养殖效益,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我县从2022年开始建设畜牧小区,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建成各类畜牧小区186个,探索出6种建设模式。一是产业园区型,如汉阳中心畜牧科技园区、白龙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集中规模型,如木马威灵生猪养殖小区、公兴九龙生猪养殖小区;三是新村联建集中型,如白龙青丰生猪养殖小区、鹤龄化林生猪养殖小区;四是大户带动型,如国光五爱生猪养殖小区;五是分户散养型,如姚家团结生猪养殖小区、开封东华家禽养殖小区;六是山区生态型,如江口清明生猪养殖小区。我县应重点推广产业园区型和集中规模型两种建设模式。

二、畜牧小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我县畜牧养殖小区从无到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应该看到,目前畜牧小区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1、畜牧小区建设用地困难较为突出。如何解决和落实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已成为难以绕开的一个现实问题。一些养殖小区由于土地因素而被迫停建设或改变规模规划,养殖户受到损失,干部群众发展养殖小区的积极性受挫,一些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也受到影响。因此用地问题已成为我县发展养殖小区最大的障碍。

2、资金短缺制约了畜牧小区的发展。畜禽养殖业属于高风险微利产业,而且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一些养殖户本身经济基础薄弱,在建造小区时大部分资金用于圈舍等基础设施建设,致使生产资金严重不足,生产规模小,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特别是在行情出现波动时,该坚持的时候坚持不住,想扩大规模时又无力扩大,要提高产品档次又缺少生产设备支撑,结果是养殖效益差,甚至亏本,严重挫伤了积极性,制约着我县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发展。

3、小区技术不配套,管理不到位。畜牧小区从生产方式和饲养规模上看与传统的饲养不同,但在具体饲养技术上并没有多大的进步,在品种选择、饲料配制、环境控制、疫病防治等方面还是延续了传统的饲养方法,使小区的产品技术含量低,价值不高。更有个别地方“重建轻管”思想严重,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大力宣传和鼓励建设畜牧小区,但建成后没有及时动员养殖户进小区养殖,缺少帮助他们实现生产良性循环的办法,从而出现了小区畜禽存栏率和养殖户入住率极低,甚至出现“有区无畜”现象,造成土地和圈舍闲置浪费。

三、发展畜牧小区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要加强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畜牧小区,是推进我县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整体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畜牧小区是传统畜牧业向集约化、现代化畜牧业转变的重要一步,其发展势头虽然很好,但困难也很多,需要各级党政制定优惠激励政策,扶上马、送一程。因此,建议各级党政要切实把畜牧小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真正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养殖污染处理设施等建设。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在建设用地、水电安装、通场道路、粪污处理、金融信贷、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小区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保障畜牧小区的健康稳步发展。

二是要转变观念,落实畜牧小区建设用地。目前,畜牧小区建设用地问题已成为制约小区建设的瓶颈,对畜牧用地现在也存在着不同看法。首先,发展畜牧小区只是把原来分散养殖集中起来,从土地利用性质看,主要是转移用地和调整用地,并不是多占用土地,其结果是集约利用土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其次,从已建成的畜牧小区看,所有畜禽圈舍、仓库等都是简易建筑物,墙基浅,容易复耕。因此我们要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我县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实际,规划落实好畜牧业发展用地,按照《关于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有关工作的通知》(剑府办发[2022]3号)文件规定,把畜牧小区用地落到实处。

三是要结合实际,科学制定畜牧小区规划。畜牧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调查研究,根据我县养殖业的优势和特点,结合畜牧业结构调整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相对集中、规范管理、综合利用的思路,充分考虑水源、交通、防疫、污染等环境因素,制定具体的畜牧小区中(长)期建设方案,分步实施。对小区选址、建设规模、圈舍建设标准、生产(管理)区域布局等方面,组织懂技术、有见解的专家进行多方面的论证,对审定不符合要求的小区要及时给予纠正,帮助投资者和经营者把好关。尤其要注意新建小区必须按照养殖小区排泄量与外部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严格控制小区布局和生产规模,尽可能的使畜禽排泄物就地转化为能源或有机肥料,力争实现新建养殖小区污染零排放,达到清洁生产标准。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十三

小区的总体规划结构、周围环境、道路系统、出入口的设置、小区环境设计、景观绿地系统、建筑风格、公共服务设施、停车系统等。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它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工程技术的范畴。而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心理,行为等领域。居住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住小区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反映了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延续。它的存在于运行离不开所在的城市,而人又是居住的主体,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物为人用”的观点,切实解决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

为了对小区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我们根据学校周边小区的分布情况,我们选择了离学校不远的武汉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万科四季花城和银湖翡翠这两个小区进行调研,调研报告以高尔夫城市花园与银湖翡翠为例。武汉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与银湖翡翠各路相对,这二者都享受天然湖景,无限亲近优质水源,感应自然原生态。湖,是性灵的熏染、美妙生活的陪衬。邻湖而居,成就众多浪漫而闲雅的幸福家庭。三个小区的园林设计,契合“美学、功能、生态”的景观设计理念,呈现社区不同层次、角度的园景,结合文景和谐的设计理念,依循天然湖水,营造湖水、静水、流水、溪水、叠水、泉水贯穿社区的人性化水景氛围。

武汉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

武汉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位于东西湖区金山大道特8号,其业务类型有9栋高层、29栋高层、16套联排别墅和134套叠加别墅。

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本身就是一个大景观,它和银湖翡翠、万科四季花城共用银河,使得住户能够生活在空气宜人环境优美的山水之边。直达航空港、火车站、cbd商务中心仅20分钟。依原地地貌的“湖景高尔夫”环境优势,倡导临水而居的生态居住方式。园林景观最出彩的是中心音乐喷泉广场,这一景点是整个小区的点睛之景,围绕那星光闪耀的广场,两岸的水景、看台、树林、栈道,环环相扣,彼此相连,不仅将那秀雅的景色送入各个住宅,也将湖水的灵魂注入小区的四下里,使小区更增强了聚合的力量。高尔夫城市花园正在凭借其开阔的国际视野,凭借着这绝无仅有的生态资源,通过细致的建筑语言,潜心为成功人士打造最值得珍藏的居住场所。

其内的绿化做的更是流畅婉约。

该小区的内部景观的设计颇为经典,除车行道外,几乎所有的组团都是直接坐落在绿地之上,宅间绿化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这样的安排使小区的绿化率增加了不少,且有漫步其间回到自然之中的韵味。小区内的树木种植面积之多,冬季时枯枝苍健有力,夏季时绿叶郁郁葱葱,中心的水景虽然面积不大,但也有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南北向流淌的小溪,蜿蜒着消失在一片人工浅滩石里,而沿着小溪向上,是一个中心广场,从这个广场向着不远处因为营造停车而在原本较高的地势上进一步垫高而成的绿意葱葱的小山丘延伸,自然形成了极好的视觉效果和景观效果。

小区康乐设施设置都较为合理,服务的半径也在合理范围之内,并。

且在儿童玩耍区采用质地软的铺地,踩上去很舒服,处处透着人性化。

分取得景观效果,景观上除保留原规划中湖岸线的规划思想,将景观设计为早晚休闲、运动的亲水公园,同时赋予这个公园小区公共活动场所的功能。小区内部的水系呈点线面结合的布置模式,丰富景观资源,提升景观价值,并均衡整个小区的景观特征。各种精致的环境小品随处可见,环境相当的怡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停车位对于居家来说越来越重要。作为具有人文性的居住园区,停车位的数量、人行道与车道的恰当分离是必然的。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设计了完善的人车分流体系。光是地下车库,车位的配备率就蛮高,再加上地上部分的车位,整个小区的车有足够的停车位。

高尔夫城市花园外部设有综合商场、幼稚园、滨湖商业街,社区。

将社区入口处的滨湖大道开辟成专门商业街,设有大型超市、多功能综合商场、高级食肆、银行、spa等,体会购物、休闲乐趣,网点分布合理,饮食、服饰、休闲形成一条龙服务布局。社区內将有重点中小学在此设的分部、幼儿园等基础教育单位,给社区內幼年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安排区内穿梭巴士,区外专线大巴,为客户提供最便利的交通连接。社区内还将提供篮球场、网球场、缓跑径等运动场所以及滨湖咖啡座、休闲景观路,为区内居民提供足不出户但却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场所。

高尔夫城市花园的交通系统完善,通往小区的主路,中间用绿化将进出的车流隔开,交通流畅不堵塞,小区大门的设计,又将人流与车流分开,便于管理与交通安全的保障。

在前面已经提到,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的业务类型有9栋高层、29栋高层、16套联排别墅和134套叠加别墅,多种不同类型的建筑,是小区的规划丰富多彩,小区内部的道路虽错综复杂,但井然有序,小区的住房呈发射状分布在小区内,由各条道路相互连通,予以小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路径。

着力打造新都市主义典范品质,营造舒适宜人的现代居住空间享受。通透舒展的飘窗,宽敞开阔的景观阳台,呈现出简约的线条,简洁的立面,在空间的更叠、质感的现上,呼应自然怡人的社区风貌,让建筑成为风景的一部分。户型设计:高尔夫城市花园的户型空间在空间组合尺度、功能造型上精益求精,精致、细腻、人性,每一处周到缜密的思考,都为创造舒适合理的宜居空间。大开间客厅、观景阳台、飘窗设计,让每个户型都呈现最完美的一面。户户朝阳,家家观景,在自由的空间里享受现代居住艺术的徜徉,心情随空间而舒畅自然。

银湖翡翠。

银湖翡翠位于金山大道88号,北临金银湖国际高尔夫球场,东接武汉唯一的国际赛马场东方马城,南望王家墩cbd,西邻银湖、3000棵原生水杉林。由武汉新恒基置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占地30万平方米,开发总面积53万平方米。

银湖小区内部配有社区商业街,附近有睿升中学、常青第一中学、常青一小、鑫桥小学、小区内高级中学、深圳波托菲诺幼儿园及武汉轻工业大学(原武汉工业学院),小区外还有各大银行和社区医院。此外,金银湖高尔夫国际球场、东方马场、游泳池、网球场、台球、乒乓球室、健身房也都在小区附近。银湖翡翠小区的地理位置,为小区居民提供全面方便的服务。

翡翠还在建设之中,但是湖岸线的局部已经出来了,小区水系与金银湖的水系是通过湖岸线上的18座小区桥梁相互连通的,从自家码头划船,通过桥梁就可以进入银湖泛舟。这种处理手法,使得湖岸得以极度延长,出现了双岸线的特征。此外,小区与湖泊之间没有机动车道,而是设计了人行的曲径、拱桥、曲桥、木墩、碎石路、休憩亭、钓鱼台、景观台等组成的“长岛花巷”。而整个1000多米的湖岸线上,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好几十年的三十多棵成排的原生水杉树木,将整个人行曲径掩盖起来。这些水杉树林形成小区的天然屏障,外界根本看不带小区的房子,极具豪宅特征,也是所见过的最摄人魂魄的湖岸线。

银湖翡翠保留原始地块中由湖岸和地块里的内河天然形成的“双水岸”这一独特景观,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升。在对近千米湖岸的打造中,摒弃了传统硬朗的垒砖铺筑方式,用软堤的手法将岸自然地与湖连接,在湖岸种植大量的水生植物,使绿地渗透进湖水里,完全扫除了人工堆砌的刻意,让建筑自然地生长在湖岸边。

休闲的生活画面。居民的居住空间与消费空间、文化娱乐空间联系紧密、便捷,城市的各项功能能够渗透到社区之中,得到有机的整合,而不是互相割裂。

银湖翡翠实现了人车分流,其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例接近1:1。银湖翡翠的地下车库顶开有采光通风口,有地下车库上到公共地面花园的楼梯口。此外,地下车库出入口实现两侧与顶部绿化。银湖翡翠的颜色,其实就是土地的颜色---褐色,整个建筑从土地过渡到屋顶,一点都不忽然,非常自然和谐,建筑似乎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一样,整个小区,主角因此是以人为核心的环境,建筑成为背景,而不是喧宾夺主。

银湖翡翠的建筑是高层、小高层和别墅,即使是小高层建筑,其建筑间距都保持在35-80米之间。为了将湖景资源最大化,设计者摒弃了常规的电梯,将其改为可观光的电梯。设计者将靠湖的建筑设计成点式,将离湖的建筑设计成单元式,点式建筑恰好在两排多单元连体建筑之间,因而后排的建筑可以穿过点式建筑的宽大空隙,占有足够大的湖景资源,使得具名的视觉景观最大化。

观最大化流入室内。银湖翡翠的别墅建筑风格:雍容,唯美,典雅。采用完全大宅的建筑设计,庄园式的建筑,改变了以往千篇一律的townhouse外型简单的重复。八角亭建筑方式,让大宅富有灵动的气息,屋顶跃落有序,配以质朴耐看的烟囱,形成了建筑的节奏与层次。

以循环小水幕连接。面积很大的游泳池带人造沙滩,与蔚蓝海岸的基本一致,铺有花岗岩。园林方面,一些树种和花草早已植入,长势茂盛,还设有亭台供居民休憩。

通过这次调研,学习到不少住宅设计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设计住宅外环境时,尽可能多地扩大绿地,在建筑布局上,充分采取平面错位,点式配置,从而活跃空间。而在组团的时候,布局应重视人的交往空间,在小区内建造有分有合的交往空间有助于增加人际交往,和睦邻里关系。还要根据居民行为轨迹安排各项公共设施,方便大部分居民的需求。营造绿色的自然生活空间,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会在家里办公,除了舒适的家居外,还要求居住环境“园林化”贴近自然,成为天然起居室。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十四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计划,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常委会委员、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成武带领下,于6月17日,深入到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巨成化工及宏源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听取汇报、现场察看、查阅资料、座谈讨论等形式,详细了解我县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方针,贯彻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坚持把水污染防治作为促进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明确责任,着力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污染源、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水污染治理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防治工作任务艰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人口聚集效应逐渐显现,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多,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艰巨。

(二)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农村居住、生产经营分散,基础设施薄弱滞后,生活污染治理投入相对不足,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偏低,存在二次污染现象。

(三)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工业园区、重点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进展缓慢。

(一)认真做好城镇污水处理规划工作。根据经济发展、城镇发展规模和人口增长速度以及日产污水总量,进行超前规划和科学规划。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再拿出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医疗废水等专项规划,使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按部就班,稳步推进。

(二)控制面源污染。农林委和环保部门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科学施肥、施药,科学进行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要结合小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采取集中供水,争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引导农民改变过去不良生活习惯,不洁生活方式,逐步减少农村生活源污染,走上生产、生活、生态良好的小康发展之路。

(三)加快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要将水污染防治资金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为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要抓好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

(四)提升水污染防治的执法水平。要依法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排污行为和案件,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实行挂牌督办。要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加强对各类污水和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监测,为依法监管提供依据;要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确保人员到位、装备到位、经费到位,为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十五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将人居环境改善同精准扶贫、全域无垃圾、乡村振兴等工作结合,互促互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投入资金1791.4万元,硬化贫困户入户路15.43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396.5万元,硬化3661户贫困户院落27.89万平方米;投入资金240万元,硬化巷道1.9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697万元,在13个村开展村容村貌整洁工程;创建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个、“万村整洁”村30个。通过对农村人居环境基础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机构改革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责任得到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主管单位积极推进工作,清理乱搭乱建,依法拆除烂房烂墙烂圈、废弃厂房棚舍等74处,清理积存垃圾263吨,整齐堆放秸秆、柴草、农机具等生产生活资料159处,通道绿化140.5公里6.46万株,村庄绿化7.9万株、种花22亩。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一)环境治理效果明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原则对全域无垃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开展以来,全县各乡镇均安排环卫、保洁人员10到20名,各村护林员协助共同负责日常环卫保洁工作的开展,定期确保对辖区生产生活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清理。全县购置垃圾清运车辆340辆,修建垃圾房(垃圾台)196处,购置垃圾箱、垃圾斗1004个,先后清理陈年垃圾4000多吨垃圾,清理整治乱堆乱放垃圾地420多处。20xx年计划投资3267.45万元,对全县11个乡镇50个村进行垃圾收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的治理。

(二)旱厕改造持续开展。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农村社区、行政村结合乡村规划,合理布局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或对原有旱厕进行无害化改造,全县13个乡镇135个行政村,累计改建新建卫生厕所721座,完成率14.42%,卫生厕所覆盖率2.01%。举办全县厕改技术培训班一期3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举办宣传活动120场次7000余人,投入县级专项资金97.8万元。20xx年,通过各乡镇摸底,计划投资104.4万元组织实施旱厕改造任务348户。

(三)面源治理稳步推进。今年以来,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主管单位层层靠实工作责任,实地落实废旧地膜回收和尾菜处理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全县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63吨、村内水塘1口、村内沟渠124公里、村内淤泥160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55吨,新建废旧地膜回收点7个,回收地膜784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43.6%。农业污染防治方面,加大对蔬菜主产区尾菜的处理利用,截至目前总体尾菜产生量17028吨,处理利用量6469吨,处理利用率38%,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224头(只)。20xx年计划确定1-2个建制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试点。

虽然近年来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涉及面广、参与部门众多、持续性强,且农村的基础条件较差,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所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治理不够彻底。近年来,随着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开展,对各乡村陈年垃圾的集中清理,全县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好转。但仍有一部分村社内的垃圾清理得还不够彻底,尤其是偏远村社的偏僻角落,随处可见垃圾堆放。由于资源配置的不足和各村环境整治工作开展的不平衡,农村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一是部分基层干部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村环境就这个样”的思想根深蒂固,对环境治理态度消极,工作敷衍塞责,走过场,形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二是农村保洁员人员配备较少,工资较低,队伍参差不齐,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积极性不高。三是相对于需求资金的不足,资金投入的统筹整合成效不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仍任重道远。

(二)面源污水治理滞后。一部分村社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塑料地膜等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逐年积累危害土壤生态环境;一部分村镇存在大量不按要求治污的散养户,畜禽养殖排出的粪便及农家厕所的随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挥发、渗透,直至形成沉积,加之衣物洗涤废水等污染水质的随意排放,对周边水源、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由于此类面源污染分布较为分散,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强,且农村污水收集渠道管网系统不健全,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面源污水治理推广滞后。

(三)旱厕改造进展缓慢。“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卫生设施,同时它也关系着农村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近年来,我县持续加强农村旱厕改造工作,但实际改造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前,我县农村旱厕改造主要有两类,化粪池厕所和简易式水冲厕所,在调研中了解到,一部分村民在政府提供补贴改造厕所的情况下仍不愿改造,主要原因是觉得改造后并不方便。化粪池厕所相对造价高,池满后抽粪困难,加上化粪池水向地下渗透,容易对地下水和土壤的造成污染;而简易式水冲厕所水桶在冬天容易结冻,不方便使用。

(四)整村建设缺乏规划。近年来,我县通过灾后重建、危房改造、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等项目,大力改造农村居住条件,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也存在农村建设无序,管理不足的问题。一是一些农村村容村貌布局欠佳,违建难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土地用地规划缺少科学引领和严格规范。很多村社土地没有任何建设的规划管理,村民任意建房,违规用地养殖问题突出。大部分违建只通过一定的罚款予以解决,村民不以为然,使罚款失去了约束效力,相关管理部门由于人员少,距离远,执法程序复杂导致实际管理困难,而村级组织又对违建乱建等情况无权约束管理,造成村民各搞一套,无法形成良好的村容村貌。二是一些新建了房的农户没有将危房拆掉,这些危房由于无人居住,有的遇雨坍塌,有的长满荒草,有的堆积杂物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提升。

(五)农村内生动力不足。农村环境治理的最大问题,就是村级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干、百姓看”等现象时有发生;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投入农村的资金越来越多,使群众在感受到了党的关怀的同时,又产生了理所当然的心理,将垃圾治理、环境美化等公益性质的工作全部推向政府,养成了事事依赖政府,自己袖手旁观的习惯。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村民没有真正参与到人居环境改善的行动中来,村民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加上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乱丢、乱倒、乱扔、乱堆等现象不绝,造成人居环境治理困难。二是大量有识青年都到外地工作,村内缺乏文明风尚的引领,乡村文化得不到良性发展。

(六)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一是环境治理改善涉及面广,直接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形成稳固的长效管理体系。环境治理项目吸引力低,社会资本投入有限;农民收入普遍不高,自有资金投入能力不足,垃圾分类、堆放、转运、处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二是虽然一些地方通过集中整治较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但不久便出现了设施闲置破损、杂物乱堆乱放、垃圾污水依旧等问题,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管护长效机制。

(一)加大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必须依靠群众自身的动力,才能长足有效的开展。一要大力宣传,通过编写宣传材料、书写固定标语等方式,教育和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遵守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在各学校广泛开展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意识,带动家庭改善环境。二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三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模式,加强环境治理。总体来看,我县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还处在较低水平。在投入总量不足的同时,也存在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因而必须创新投入方式。要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农村环境整治资金投入不能靠政府全包全揽,要探索建立村级垃圾自收自营的管理模式。政府先期投资一部分设备资金,通过村民或企业承包经营,合理收取垃圾处理费用,在村内进行市场化运营,形成农村垃圾处理的长效链条。在自然村划分片区,组织邻近农户,建立环境卫生责任农户小组,互相监督,形成片点垃圾点的自觉保持。

(三)立足实际,合理改造旱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不同地区农村改厕工作目标;根据地形地貌、农业生产方式、农户用肥习惯、村社基础条件等不同,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改厕模式,确保达到农村厕所无害化的基本要求,制定层递式改厕方案,避免改厕实行一刀切。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企业或个人出资进行厕改后设施维护、粪渣收运等后续工作。

引导集体经济、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有机肥厂,解决粪便处理问题,打造绿色产业链,形成管收用并重、责权利一致的长效管护服务机制。

(四)开展“三拆”,提升村容村貌。通过宣传发动群众,政府设资奖补,乡镇村集中整治,在农村开展“三拆”行动,一是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羊圈、废厕所工棚茅房;二是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三是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在进行“三拆”的同时,要注重保留具有地域特色的老房子、民居、古村落等。通过“三拆”行动,全面提升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面貌,营造整洁的居住环境。

(五)完善机制,加强规划管理。农村人居环境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针对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公用设施运行管护,要做到有制度、有资金、有人员,要积极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建立专业管护队伍,确保人居环境建设的成果能持续发挥作用。同时,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放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局视野下统筹规划,统筹推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乡和村为单位,立足长远,尊重科学,顺应规律,契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村镇规划。综合考虑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绿化、亮化等实际问题,从改善人居环境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力争村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脏乱差问题。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十六

上半年,省政府确定的我市8个地表水目标考核断面(分布在6条河上)累计平均达标率为89.6%,目前沙颍河、洺河、贾鲁河、涡河4条河为iv类水质,泉河、黑茨河2条河为v类水质。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共131个(489眼井),全部为地下水水源。其中市中心城区4个(53眼井)、县级13个(113眼井)、乡镇级114个(323眼井)。目前,13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上半年,我市集中式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省政府确定的我市地下水监测点位共6个,考核目标要求是保持地下水质稳定。目前6个点位的水质较差,但是较为稳定。根据20xx年环境统计数据,目前,我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城镇生活源。全市投入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共有16座,设计日处理能力54.5万吨,平均运行负荷率83.35%,20xx年我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9%以上。

(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足。一是个别部门职责认识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够有力,存在被动治污、被动应付现象。虽然我市成立了领导小组,但是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高效的工作合力。二是宣传教育引导力度有所欠缺,群众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意识淡薄,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环保自觉性不高,部分企业和单位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在污染防治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受经济利益驱动,少数企业和单位不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偷排直排等违法排污行为仍然存在。

(二)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存在隐患。根据豫政办〔20xx〕125号和环办函〔20xx〕1057号文件,我市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地下水,共4个(53眼井)。目前已报废30眼井、停用18眼井,在用5眼井。目前饮用水水源取水情况是:沙河地表水源占总取水量54%,南水北调水源占38%,地下水源占8%。沙河流经平顶山市和漯河市进入我市,过船闸又已建成,沙河地表水面临上游来水污染和即将通航带来的水质污染风险。

(三)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进展缓慢。我市城市黑臭水体共有31条,其中中心城区7条,目前黑臭水体整治开工建设的不多,大部分还停留在前期阶段,“纸上谈兵”,部分县(市、区)还存在牵头部门不明确,相互推诿情况。按照20xx年底前省辖市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要求,我市工作已处于全省倒数位置,尤其是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整治进度严重滞后,已被省政府约谈。

(四)农业污染治理难度大。我市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大市,农民为增产增收,长期以来增加化肥、农药施用量,扩大畜禽养殖量。农田中过剩的化肥和农药,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污染地表水或通过入渗污染地下水;畜禽养殖场数量多、缺乏资金、治理难度大,粪便、污水直排;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部分河流两岸堆存大量生活垃圾、秸秆、畜禽养殖粪便等固体废物,形成高浓度污染团集中下泄。

(五)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建设配套不完善。二是大部分县(市、区)老城区雨污水管网未完全分流,有的市政管网雨污分流了,但小区和单位内部雨污水没有分流,部分沿街的商户、居民随意将各种污水直接倒入雨水口,污水顺雨水管道直排入河。三是农村污水处理率偏低,垃圾河普遍存在、污染严重。大部分村庄、河流沟渠周边区域居民点缺少配套的垃圾收集设施,垃圾清运不及时,加剧水体污染。

(一)进一步提高水环境保护意识。一是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加强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二是将环保执法和法制宣传相结合,发挥环保案例警示作用,进一步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探索建立环保自律机制和企业环境诚信建设。三是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和活动,广泛深入宣传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公众的节水洁水意识。

(二)确保中心城区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一是在保障足量供水的情况下,建议尽快推进南水北调管网铺设等工作进度,尽早使中心城区饮用水全部用上南水北调水源,其它地下水源作为备用水源,确保应急状态下的'饮用水供应。二是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日常监测和监管,开展经常性检查,对于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水源地及时进行治理。严格通航后的船舶日常监管,规划建设清漂码头,配套完善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置设施。

(三)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整治进度。一是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部门,细化职责分工,切实落实推进措施,确保完成消除黑臭水体年度目标任务。尤其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心城区交通干渠,要实施有效工程,在短时间内使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二是列入黑臭水体整治的河渠,全部封堵接入的污水管道,优先实施截污和雨污分流改造。加强污染源头的控制与治理,根据每个黑臭水体的具体黑臭原因,逐一组织编制整治方案,从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方面科学施策,标本兼治,注重长效。

(四)切实加强农业水污染防治。一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引导广大农民科学施肥、施药,科学进行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二是认真做好新建畜牧项目的审核把关,凡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坚持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对禁养区等重点区域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采用综合执法等方式依法依规拆除影响城市行洪、截污治污、河道景观改造的违法违章建设。三是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索适用于我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技术与方式,鼓励农村地区居民改厕、改水、改厨,推广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

(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一是充分考虑河流沟渠截污整治、污水截污纳管等因素,结合污染源普查等工作,对照现有基础设施的能力补齐短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积极推进乡镇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注重污水管网全覆盖和相互配套衔接,对老旧城区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完善雨污分流管网。二是认真筛选上报项目,大力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治理,同时,强化监管,进一步提高环保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生活垃圾的日常收集和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庄和河道周边居民点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河道两侧垃圾清运、设施建设和垃圾死角清理等工作。

(六)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一是严格落实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强化监管,对违法行为依法严惩,凡是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快完善实施河长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环境卫生清理保洁长效机制。二是把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与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及工业布局、农业产业布局等相衔接,充分考虑污染源头治理规划,依从水系脉络,协调处理好上游与下游、岸上与水下等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更新、及时调整。同时,有序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监测工作,提升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空间。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十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x党发〔20xx〕x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按照《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x月xx日-xx日,我带领xx区乡村治理调研组到两乡两镇开展乡村治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实现农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

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xx%。

(一)乡村党组织建设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得到强化。持续推进“三大三强”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加大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力度,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增强村“两委”致富带富能力,通过跟踪动态管理、提升能力素质,实现两个带头人“二合一”。建立建立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县级领导及部门包村工作制,明确xx名县级领导和xx个部门包抓xx区所有行政村,按照“六抓一促”,即“抓党建引领、抓产业兴旺、抓生态宜居、抓乡风文明、抓治理有效、抓生活富裕”和促农民增收的原则开展工作。二是抓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新动能。形成村(社区)“两委”成员任职资格条件常态化审查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主任“一肩挑”,对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坚决调整,补齐配强村“两委”成员xx名,并对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从严落实县级备案制度。注重在一线调研督查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调研、督查、收集资料等方式,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担当、经受疫情防控考验等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重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对在疫情期间大局意识不强,作用发挥不明显的进行调整撤换。三是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整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摸排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x个、薄弱村党组织x个。制定软弱涣散村和薄弱村党组织整顿方案,严格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明确包抓县级领导、联村机关单位和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力争年底前将现有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高效整顿转化出列。四是推行农村党员包户责任制管理模式,党员教育管理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行农村党员“1+n”包户责任制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党员户院落门口统一挂置“共产党员户”标牌,亮明党员身份,将包户及岗位履职情况作为党员“先锋指数考评”重要指标,增强党员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有xxx名农村党员共包户xxx户。疫情防控期间,成立“党员先锋队、志愿帮扶队、义务宣传队”,党员亮明身份,带头落实防控措施,冲锋一线开展排查、消杀、服务群众、宣传等工作。五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效。全面梳理排查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明确目标任务,分门别类指导发展,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使用,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xx年,实施通贵乡河滩村、司家桥村“多村一品”日光温室建设及掌政镇强家庙村、碱富桥村、五渡桥村、永南村日光温室建设等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

优化民生服务保障,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幸福院、老年饭桌等。做好应急生产生活物资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xx区协调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向乡镇下拨棉帐篷、棉大衣、棉被等物资便于救灾时统一调度。做好xx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申报工作,为扎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调配物资奠定坚实基础。

(三)村民自治方面。全面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紧紧围绕“55124”模式,全面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推进村级治理规范化和法制化进程。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这一议事平台,使村内的大事不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做到了还权于民。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村务都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能实施,促进了村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体现了村民当家作主的权力,使村民真正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深入开展民主协商工作。进一步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程、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把协商的价值取向和规则制度融入村规民约,为村民开展协商实践提供指导。规范协商程序,明确《行政村民主协商指导目录》和《城市社区民主协商指导目录》,规范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流程,提出协商议题和内容、确定协商人员、组织开展协商活动、形成协商决策、协商成果的反馈和运用等,进一步增强基层协商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两代表一委员”和法律顾问列席乡镇、村居两级重大事项管理决策制度,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并严格执行党委的决议。继续进行村务公开工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部署,整体推进。一是按照《xx区村务公开指导目录》将公开内容划为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四大类xx项全部公开。二是规范公开程序。村务公开按照村委会提出公开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审查、村“两委”讨论确定、村委会正式公布四步基本程序进行公开。公开时间上分为长期公开、即时公开、定期公开,确保公开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农民对村级事务享有更广泛、更全面、更充分的知情权。三是明确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作为本乡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定了考核办法,实地、明查,暗访、走访农户等方式,对各乡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每季度由乡镇、街道上报辖区党员信教排查情况,并及时对发现的信教党员进行教育转化。

新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等x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滨河家园四村、通南村x个农民文化大院。深入实施文化扶贫惠民工程,围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广泛开展民俗展示、文化表演、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文化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六)乡村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目前,兴庆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正在逐步推进,系统投入使用后各村可在系统上办理民政、社保、卫计、开证明等业务,相关数据信息会推送到政务云,由相关业务人员完成任务清单。该平台充分做到了各类信息共享,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有利于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今年x月开始建设xx区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三、四级平台,已建成x个乡镇、xx个街道办事处三级平台,各社区(村)四级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三级平台与中心的工作衔接率达到了100%,运行畅通,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不够坚决彻底,思想政治建设及中心任务与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结合不紧,积极谋创新促发展的主动性不强,被动等待上级安排部署工作的多,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性开展工作的少,积极谋划工作、推动工作办法不多。村党群活动服务站利用率低,管理不够规范,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个别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监管之外,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虽然下发了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管理办法,但在实际落实处置不合格党员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斗争意识不强、老好人思想作祟、严肃教育管理党员的态度不坚决的问题,管理教育党员的实招落空,没有起到处置一个、警醒一片的作用。

(三)村干部“一大三低”、后备干部储备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个别村出现后备力量匮乏、培养缺失、选人用人难的情况。有的后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现行的村干部要求,后备干部培养停留在纸上,能够得到组织信赖、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较少。

(四)村民民主素质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传统思想导致村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反应冷淡,既不愿意参与竞选,也不愿意参与监督、管理和决策,对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倡导提出的公共事务漠不关心。

用“减法”警示后进,让落后者有压力,督促其改进。经过实地走访,一是xx区各村均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把当前主抓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环境卫生整治作为重点纳入积分管理,而村规民约中道德风尚、优秀传统、纯朴民风等约定只是书面纳入了积分制管理细则,并没有实际进行积分奖罚。二是大多数村只是对积极遵守村规民约而积分高的村民制定了积分兑换奖励的办法措施,忽视了对不积极履行村规民约甚至做出违背村规民约的不文明行为导致积分为负分的村民的惩罚措施,从而影响村规民约积分管理警示作用的发挥。

(六)法治政府建设不足,法治意识不强。一是基层普法宣传工作止步于法律知识,而执法实践结合较少,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导致普法走过场,收效低。二是领导干部学法意识不够,缺乏对本部门或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主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

(七)乡风文明建设仍需进一步提高。由于各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重视程度不同、村民文化素养存在差异,导致各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均衡、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八)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一是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有待提高,在产业结构调整、接受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外出稳定务工、自主创业等方面均有畏难情绪。二是新创家园存在户口迁移问题、房屋产权证办理问题急需解决。

(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够彻底,群众参与度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未得到根本性好转,院内乱堆乱放问题容易反弹,对“小散乱污”排查不彻底,还存在“灯下黑”现象。部分村群众发动不够、群众参与度不高,只是依靠乡村两级干部和环卫进行整治。

(十)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规模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产业链单一。二是农业资源整合效果不明显,农产品加工水平偏低,精深加工程度不足。三是农业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不够。

四、意见及建议。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乡风文明,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抓乡促村、整乡推进”示范乡村创建行动,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对农村各类组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施有效领导,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优化农村党组织“评星定级”考评细则,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纳入其中,促进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能力提升。

持续教育管理好现有“金牌书记”队伍,健全完善“一托二”先进带后进考核办法,真正发挥“金牌效应”。

(三)细化积分细则,落实奖惩并行。全面系统将村规民约约定内容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细化积分细则,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办法,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予以实施。村规民约积分要与“红黄蓝榜”密切结合,不断更新,随时张榜,及时“晾晒”出村里随时出现的善恶美丑。

要开展民主参与的权利意识教育,使村民树立民主参与、当家作主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

要通过开展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教育,使村民强烈认识到自己利益、权利的主体性和不可侵犯性,树立较强的民主责任感。

(五)督促干部学法,创新普法方式。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基层党政领导处在矛盾问题的最前沿,领导干部述法、学法、考法作为一项硬规定,硬执行查看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普法骨干、工作人员理念及运行能力的培训和指导,转变普法工作认识,落实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提高对普法责任部门的督察督导力度,真正让普法责任制度得到实施。二是普法改变方式,由突出对法律知识和新颁布的法律的宣传,转变为法治信仰的培育。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让群众信法,树立法律理念和法治思维,考虑违法后果,懂得事事处处具有法律意识,遇到问题麻烦懂得拿起法律武器进行保护,而不是动辄信访不信法。

(六)探索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加强产业和建档户的利益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建档立卡户以土地、实物、资金、劳动力等入股企业的利益联动机制,提高产业的带动作用。同时,优先发展贫困群众能直接参与的设施农业和村头工厂,持续扩大就业面和增加移民收入。二是继续强化各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各项任务落实。统筹规划政策、资金、人员等要素,加快扶贫资金的使用落实,向基础设施改造、扶贫产业发展、建档立卡户就业、村头扶贫产业工作倾斜。

(七)推进环境整治,创建美丽村居。一是高效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充分发动村(居)民参与,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助力创建文明城市和农村美丽村居。二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求突破。既要把实质上的违章、危房、断壁残垣拆出来,又要把群众思想的顽疾根除,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让广大群众树立新思想、新意识、新习惯。

(八)绘制发展蓝图,推动乡村振兴。一是科学谋划布局。各乡镇根据本乡镇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制定乡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二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及附加值。继续优化花卉、蔬菜、采摘果蔬等农业产业种类,打造农业公园、采摘园、农家小院烧烤、农事体验园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各乡镇以xx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根据乡镇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旅游、生态、文化、艺术等资源,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十八

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6月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海波带领农村工委和城建工委组成人员,对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县人民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目标,细化年度重点任务,逐项推进落实,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逐步提升。由于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成效显著,我县获得“全省20xx年以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绩突出县”荣誉称号,受到省委农办通报表扬。

整体来看,我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乡村建设规划滞后。目前我县还没有完成整体规划编制工作。缺少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导致村庄建设格局较为混乱,加大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保障的难度。

(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规划编制滞后,加之缺少相应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三大短板:一是生活污水处理难、二是户户通标准低、三是村庄亮化绿化少,这些短板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群众参与意识不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需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更需要群众的积极配合,但目前部分群众的思想认识不足、卫生意识落后、生态意识不强,加之长效管护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边整治边反弹,部分农村“脏、乱、差”问题依然存在。

三、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结合我县发展实际,依据产业结构和经济基础,把全县的农村按不同标准分类推进整治,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县各村开展整治工作。

(二)加快路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夯实基础。一是继续把“水、电、路、讯、网”以及卫生设施和垃圾污水的处理等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要着力点;二是聚焦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重点问题,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深化舆论宣传工作,大力倡导讲文明、守秩序、重公德的良好社会风尚。倡导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安全意识,推动全民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小区治理调研报告篇十九

区社区治理问题调研报告摘要:社区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非常有意义。近期,省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深入云岩区调研,了解云岩区加强社区治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社区治理的工作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目前,我国80%以上的经济总量产生于城市、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整体上进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阶段。随着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病”日益成为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建设质量的重大问题。加强社区治理对于根治“城市病”、提升全面小康社会质量和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省委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省委政研室联合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及贵阳市有关部门,就贵阳市云岩区社区治理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贵阳市云岩区加强社区治理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云岩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贵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努力使社区建设朝着综合性、配套性和协调性方向发展,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规范社区建设,努力维护基层体制改革成果。云岩区推进“街道办事处”改“新型社区”后,区委、区政府认真研究新型社区服务中心运行机制,理顺新型社区服务中心与区政府、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努力使政府工作不越位、社区服务不缺位、居民自治不错位。成立社会工作调度例会制度,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社会工作领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动社会建设各项工作。采取选举制、席位制、常设制,成立社区事务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事务监督评估委员会,通过构建“议事室”议事等工作模式,促进居民议事会有效发挥作用。

(二)强化统筹协调,倾力实施社区整治提升工程。2013年以来,云岩区全面开展“三创一强一提升”活动和“新型社区·温馨家园”社区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三年千院”行动计划,获批项目409个,整体改造院落213个,局部改造院落200个,打造了宅吉社区白腊井、庆丰1号院、2号院,北京路社区北新区路109号院、樱花巷8号院、14号院,省府社区扁井巷241号院等一批精品小区。坚持“建管并举、群众自治”,积极探索老旧小区(院落)“准物业”管理有效形式,打造了水东社区安井村、金鸭社区金鸭村、黔灵镇东山村、金关社区金关村、贵轮居委会等5个工作室,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尽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隐患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

陈虹荣登中央文明办、新华社等评选的中国好人榜。目前,全区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274家,推动了社会治理由政府大包大揽向社会组织、企业、群众共同参与转变,推动社会组织由松散型无序发展、不被群众认可向团结合作有序发展、群众满意度逐步提升转变,整体工作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构建信息平台,着力深化网格化管理工作。一是大力完善区、社区(镇)两级综合信息平台,在全区各社区落实专人负责网格工作,明确了村(居)负责人担任网格长,全面承担网格工作,全区网格化覆盖率达100%。二是统一采购网格化硬件设备及操作系统、gis地图,在贵阳市率先建立区级网格指挥中心,夯实了社区治理的硬件基础。三是建立“精细化管理、多元化参与、科学化运转”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了网格员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大力提升网格管理的精细化、扁平化和信息化水平。四是完善以人口、单位(法人)、房屋(楼栋)、公共设施等地理信息、事件分类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信息数据库,通过对公安、计生、住建、地税、消防等部门收集信息的反复核实、比对,增强网格数据库的实用性、完整性,初步实现了更多领域资源互联、数据共享。

(五)强化综合管理,大力提高社区治理服务能力。2013年1月,云岩区在贵阳市首家推行12319公共服务中心、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监管中心、百姓—书记区长交流台“三合一”模式。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和“一线接听、多方服务”的要求,完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分类建立和完善区直部门与社区考核体系,将民生类处置渠道统一纳入区级12319系统管理,建立联动运行机制,联动全区40多个区直部门、28个社区(镇),优化行政资源,绑定处置对象,为人民群众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追踪、全监督的优质服务,有效解决部门分割、资源分散、协作不力等突出问题,全区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调研发现,贵阳市云岩区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既有硬件方面的、也有软件方面的,既有建设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意见最集中、牵涉面最广的是2014年以来贵阳市实施“街道办事处”改“新型社区”改革带来的突出问题。省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及民政部门和基层干部普遍认为,这项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与其他问题交织在一起,给社区治理增加了难度,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重要关口。

镇之间存在很多“插花地”和“飞地”,城乡规划和产业布局条块分割,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管理、民政事务等错位缺位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行政成本上升和财政资金浪费。

相比不是增强而是削弱了。没有“行政管理权力”的“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实际上承担着原来“街道办事处”的全部行政管理职责,成为“无职能”的“全能政府”。在具体工作中,市、区两级职能部门“条”上的大量事务和职责最终要落到“新型社区”,但往往放责不放权、放事不放费、费不随事走、人不随事转,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城管执法部门职能下沉受限,大量工作还得依赖社区承担,于是出现社区无权管不了、部门有权但缺人管的局面。从全国范围看,今年4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由于贵阳市的“新型社区”既不是相当于乡镇一级的街道办事处,也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城乡社区,很多具体政策难以落实,即便勉强变通执行也缺乏法律保障和政策底气。

干部职务总数的84.8%,其中,55岁及以上12名,50—54岁41名,45—49岁41名,40—44岁23名。从实际工作状况看,27个社区共核定事业编制人员537名(含事业身份区管干部37名),原有公司编制人员545名。调研中,社区负责同志普遍反映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存在业务不精、效率低下的问题。在社区工作中能够发挥骨干作用的人员,多数属于公司编制,不在行政或事业的体制内,由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上不去,工作积极性不高;社区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临聘人员或实习大学生,“两办五部”不少负责人都由临聘人员担任,干部队伍极不稳定,常常花费大量物力财力进行新聘人员培训,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多元主体作用欠缺,基层自治活力不足。云岩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社区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会、居委会、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并未真正形成,未能激发基层自治活力。一是社区党委统筹能力削弱,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受限。社区大党委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服务性事业单位,仍要承担大量管理性工作,其管理职能的发挥缺乏法律保障和群众认可。二是居民参与治理积极性不强,居委会自治功能未充分发挥。“新型社区”与居委会的公共服务职责边界划分不清,各级政府部门交办给居委会的行政性任务太多,居委会无法充分发挥自治功能。少数居委会成员认为开展网格化管理就是逐步以网格管理取代居委会,以致产生无事可做的错误认识。广大居民缺乏有效组织,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协调难度较大,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云岩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级别较高,加上一些单位缺乏属地管理意识,社区治理协调难度较大,社会组织也没有充分发挥共建共享的积极作用。

(五)建设管理短板明显,制约治理水平提升。云岩区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影响制约着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一是社区缺乏资源。“新型社区”的工作重心是做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工作,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公共环境,由于缺少土地、空间、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资源,在资源分属不同群体、部门的情况下,难以有效完成工作任务,难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社区对于打通城市交通死角、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推进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市政道路、停车场及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有想法没办法,导致城市病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三是人居环境提升缓慢。城市社区缺少综合服务设施,凝聚社区居民共建共享意识缺乏抓手,改善人居环境大多依赖政府大包大揽。由于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较多,社区综合整治难度加大,城市垃圾处理、噪声污染治理、车辆违章停放、摊贩占道经营、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大量存在,社区往往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群众对一些区域人居环境的意见很大。

队、很久办不了一个,有的窗口空无一人、工作人员无事可干。三是网格化管理的设计过于理想化,仍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去面对流动性日益增强的社区居民,无法采取及时互动更为便捷的信息采集处理方式,网格员管理能力和水平无法达到“全科医生”的要求,对于居民的管理仍然依靠原有模式进行,依赖于居委会干部。对网格化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存在重视不够、推动不力的问题,存在“上热下冷”现象,甚至有干部群众认为网格化管理“形同虚设”、“多此一举”。

三、

加强和改进贵阳市云岩区社区治理工作的建议加强和改进贵阳市云岩区城市社区治理工作,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全面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省同步全面小康和加快基本现代化建设破难题、探路子、作表率。

(一)按照中央部署谋划推进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精神,在省市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民生导向,深化“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区治理体制,实施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推进社区治理人本化、法治化、智能化、区域化、精细化。在发挥好政府治理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利益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障机制,引导人们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提高社区居民议事协商能力和参与治理能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心城区原居委会界线、以主次干道为界、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和管理面积的原则,将现在的27个“新型社区”调整为10个左右,将黔灵镇部分村就近划归相邻社区;按照保留相对完整地域的原则,重新对村居区域进行合理调整。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大幅减少行政成本、有效聚合区域资源,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三)强化新型社区党委核心作用。建议优化“新型社区”党委的功能设置与治理结构,着力解决好社区党委权责不平衡问题,在强化其主体责任的同时,适当扩大其职权,保证其有能力有效处理城市社区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调整后的“新型社区”设立大党委,把新型社区、驻区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统筹起来,打破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局面,通过资源平台共享共建、日常活动共同开展,以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创新;采取高配党委书记等有效形式,着力强化大党委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能力,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抓手,强化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精准做好楼宇、园区、商圈、互联网等领域党建工作,巩固党长期执政的民心基础。

制,整合人口、建筑、产业等公共信息,探索运用大数据建设智慧社区。

(五)着力加强新型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支持云岩区开展以“目标管理、岗位责任、正向激励保障、负向约束惩戒”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和奖惩机制,调动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地方人才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新型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专项规划和管理办法,着力解决“街道办事处”改“新型社区”带来的基层干部进出口不畅、执行力落实力下降、干事创业积极性不高等突出问题。支持探索提升城市社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采用定期轮训、挂职锻炼、集中培训等方式,着力提升社区干部服务供给能力、文化引领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化解矛盾纠纷和信息化应用能力,支持其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等,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给予职业津贴。加强社区工作者作风建设,建立群众满意度占主要权重的社区工作者评价机制。及时。

总结。

推广社区治理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广泛宣传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做法和突出成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氛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4427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