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自我,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总结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易读性。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投诉信范文,供大家在遇到问题时参考和借鉴。
戏曲服装论文篇一
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而在本次的戏曲艺术论文研究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下面,我将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体会三个方面展开,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研究方法。
在本次论文研究中,我采用了文献调研和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我在网上阅读了大量关于戏曲艺术的论文、资料和相关书籍,从中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其次,我还实地观看了一些传统戏曲演出,深入了解戏曲艺术的历史渊源、演唱形式和表演技巧。通过这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我获得了更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研究内容。
在本次戏曲艺术论文研究中,我主要研究了戏曲艺术的表演技巧和表现手法。我发现,戏曲艺术具有独特的音乐、舞蹈和表演形式,在表演时应注意唱腔、配合动作和表情等细节问题。此外,还要注意抓住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生动。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我对戏曲艺术的表演技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利用这些技巧更好地表现戏曲艺术的内涵和魅力。
三、研究体会。
在研究戏曲艺术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和魄力。戏曲艺术深沉内敛却不失灵动,既有悲怆的人生真情,又有优美的唱腔和动人的舞蹈,使人感慨艺术之大、人类之苍小。此外,在听、看和研究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戏曲艺术不仅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动鲜活的文化传承,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传承和发扬。
四、价值意义。
戏曲艺术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研究戏曲艺术的表演技巧和表现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五、未来展望。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戏曲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未来,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让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段去推广和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戏曲艺术,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戏曲服装论文篇二
英语朗读是一门学问,一种语言艺术.它指的是自觉运用语音技巧对书面语言进行艺术加工,把视觉形象变作听觉形象,准确生动地再现书面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姜沛心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师专附中分校刊名:美与时代(下半月)英文刊名:beauty×年,卷(期):2004“”(2)分类号:b83关键词:
戏曲服装论文篇三
主要从下面四点入手:
二:目标受众分析。
一、网络批发:
公司现在是以批发为主要的销售模式,此次开展网络营销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网络实现服装产品的批发(线上+线下),让更多的网络经销商、实体店铺、网上店铺等通过网络知道我们企业的.服装产品,了解我们的品牌,并产生合作意向,进而进一步与我们取得联系。
二、团体采购:
通过网络传播推广,吸引诸如团体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大规模团体采购。
三、传播品牌:
提升企业自身服装产品在行业中的品牌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通过网络加强企业竞争力、强化企业品牌形象,辅助促进线下的终端销售。既帮助经销商售货,又能为商户提供传播支持。
那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实现上述的三个目的了?我们首先从我们的目标受众:——经销商商户终端客户的网络基本行为来做初步分析!
二:目标受众分析。
一、百度搜索。
百度每年的搜索量超过600亿次,是中国最大的网络入口平台。有问题,请百度。百度当然也是服装行业的经销商、团体组织、商户获取相关信息的首要通道。所以抢占与公司服装产品相关关键字在百度搜索中的入口,是我们的首要推广策略。
二、行业网站。
众多的服装及其相关的行业性网站,也是经销商、商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所以针对行业网站推广是我们的第二条推广策略。类似这样的网站有很多,如中国第一服装网、中国服装网、服装品牌等等。
三、新闻门户。
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天涯等大型门户网站,尤其是服装、批发等相关频道也是目标受众日常网络行为之一。同时,门户新闻还有一个作用,其网站新闻内容容易出现在百度搜索结果的首页,不论是在曝光率、公信度上都对提升企业品牌有很好的作用。
四、b2b平台。
以阿里巴巴、慧聪网等为代表的b2b平台是经销商获取信息的又一个重要渠道,类似这样的b2b为平台不少,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利用。
五、批发类网站。
综合型、行业性的批发类的平台亦是经销商获取信息的又一个重要渠道。
一、整体模式。
·首先,打造一个营销型网站,然后以此为载体进行网络传播推广;。
·销售人员线下对意向客户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沟通洽谈,促使成交;。
·辅助在b2b、服装行业、批发类等网站平台的沟通洽谈。
二、网站策略。
打造一个集销售力、公信力、传播力于一体的营销型网站。切入点如下:
·网站内容要具有深度价值,并且需要考虑seo方面技巧;。
·从策略规划、文案撰写、美工设计等方面综合策划运营网站。
三、网络传播推广策略。
根据前面的网络营销目的和目标受众网络信息获取通道的分析结论,采取针对性网络传播推广。目标:让行业遍布公司产品信息,一有需求马上能想到贵公司。主要网络推广传播策略可参考如下:
1、百度。
百度竞价投放。
seo优化自然排名。
百度知道。
百度贴吧。
百度百科等。
2、行业网站。
3、新闻门户。
在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门户站投放新闻,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抢占百度首页入口。
4、b2b平台。
在阿里、慧聪网等大小b2b平台做推广。
5、其他辅助。
通过其他如论坛、分类信息、批发类网站平台等做常规日常推广。
网络营销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服装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项目之前,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全局去规划此项工作并予以执行。
包括项目发展步骤,阶段目标,项目进度控制规划等。
二、营销型网站策划建设。
关于营销型网站策划建设的内容在“菜根谭网络营销研究”中有很详细的诠释,在此不做详解,可移步查看!
三、网站销售力提升执行。
包括网站品牌文案内容、服务产品文案撰写,网站资讯内容持续更新。
四、网站seo优化执行。
包括seo关键字策略分析选取,网站内部seo优化执行,网站外部seo优化执行。
五、网站百度竞价管理监测调整。
包括百度竞价的关键字选取、创意撰写、优化出价方式。
六、全网推广传播执行。
七、数据监测分析。
包括推广数据监测统计,seo关键字排名监测,网站流量监测统计,网站访问轨迹分析。
小结:
服装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的直接目的无非就是通过网络渠道实现、提升服装产品销售额,加速抢占网络营销市场份额,进而提升传统市场品牌影响力,催化整体市场占有率。
当然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开展网络营销的目的、模式、策略均有所不同,上述内容不能概述所有,如有更好建议也可以与菜根谭网络营销机构进一步交流沟通。
戏曲服装论文篇四
生态美学在我国正日渐成为一门显学。广义的生态美学从探索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出发,涉及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多重审美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在”。生态美学力图超越实践美学和西方传统美学片面看重人和忽视自然的弊端,提倡尊重自然的本来面目,让自然“自然而然的存在”,并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人类的诗意栖居之所,是一种崭新的存在论美学观。
一、反对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当代的生态哲学和有机整体的系统论哲学。生态美学的一个重要的视野突破就是从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过渡到生态中心主义,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去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在西方哲学传统中已存在了几千年,是从西方人与自然冲突的文化中发展起来的。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视角、立场、价值观去评价看待其他事物的存在合法性和有用程度,其背后意味着人和自然是对立相分的。
面对人与自然对立相分日益严重的事实,20世纪后半叶起,生态学、生态哲学和生态美学相继出现。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完全颠覆了传统哲学观与价值观关于自然的基本范式,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而呼唤一种崭新的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观认为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编织在一起的存在之网和生命条链,没有任何部分能够单独抽出又不改变其特征。地球就是一个巨大活跃的有机生命体,人类只是这个生命体上的一部分。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岩石土壤,他们互相作用,进行物质交流和能量交流,才使得地球生生不息。其代表人物利奥波德明确提出生态整体观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
生态整体观摒弃了人类自以为是的高贵,人与自然的关系被重新审视。自然不再是被人类改造、役使、敌对的对象,而代之以一种平等和被尊重的面貌出现。生态美学把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看作是主体性的审美关系,把自然看作自由存在的生命主体,还蕴含着自然是有内在价值,包括内在的审美价值的思想。生态美学认为自然事物有自己的内在价值,把其他物种看成是具有其自身的经验、价值和目的的存在。即使一粒花粉,微小得几乎不为人类所察觉,它依然有它自己高贵的存在理由。它落到尘土中,顽强地、倔强地开出小小的花朵,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二、超越主客二元对立。
鲍姆嘉通创建的西方近代美学诞生于18世纪,这个时代“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表示敬意的字眼。所有那些根本不同于物理学和化学的学科都渴望称自己是科学的”。这种只以科学知识为唯一真理性标准看待世界的方法也称为“知识论”。知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客体对峙的基本框架,它把人和世界硬生生的分裂,人是认识利用自然的主体,而自然成为被认识被利用的客体,或称“对象物”。
生态美学超越了近代美学主客二分的知识论局限,力求建构一种人与自然相融相契的存在论美学观。这种崭新的存在论美学观摒弃了人作为外在于自然客体的主体一方的隔离立场,让人从自然之外走向自然之内,认为人是一种在自然之内,在世界之中的存在。在这种审美关系中,对于自然的体认和审美感受,不再仅仅是从外在去感受所谓自然的“形式美”,而是以自己的生命存在与自然奔流不息的生命存在相连。这种审美体验超越了主客二分的认识感知,“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超感性的体悟方式,撤销了物我间的鸿沟界限。在人与自然相遇的刹那间,人投入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嗅、去与自然碰撞,把内在心灵与外在世界合二为一,在与自然完全契合的同时,产生一种与之同体的生命体验。
生态美学是一种关怀人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终极生存意义的美学。生态美学倡导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自然的人化”的概念,反对实践美学把人的生活实践仅简单理解为对自然的支配和改造,认为人们更有通过生活实践了解自然、亲近自然、体悟自然、与自然依存共生的温情一面。正是这种依存与共生,自然才从蛮荒野地变成人们温暖可亲的生活环境和栖居之所。同时,在对实践美学的超越中,生态美学把长期在实践美学当中被忽略的“人的自然化”的观点放入我们的视野。
“人的自然化”从本质上说是人的解放。用现象学的话来说,“人的自然化”是一种向生命原初状态的还原过程。在此还原过程中,在人身上加上一个括号,括去社会文化的外在重负,让人作为自身纯粹的自然之子,超越现实强加在他身上而造成生命本性萎靡瑟缩的那部分社会文化枷锁,回到一种简朴纯净的生命本来面目。在人类生命物化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的今天,“人的自然化”的提出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人的生命物化使人的物欲膨胀,对自然所取无度,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生态危机。同时,人对物的占有却并不能使人满足,处在物质的汪洋大海里,人依然感到心灵的紧张、空虚和困顿。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孤独感、无家可归感就是人的精神生态失衡的表现。生态美学对“人的自然化”的郑重强调,体现了其关注人类精神生态的平衡健康,共建人类美好的自然生态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努力。
在生态美学看来,“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一个互相反馈的双向过程。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真正确立,就是要使“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相统一,在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相互酬唱中到达天人合一的完美境地。
参考文献:
[1][美]利奥波德.候文惠译.沙乡年鉴[m]..吉林人民出版社,.213.
[2][美]约翰・赛尔.心脑与科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4.
戏曲服装论文篇五
戏曲艺术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我在学习戏曲艺术时,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影响,也深深感受到了戏曲艺术所蕴含的深邃哲理和人文精神。本文将分享我的戏曲艺术论文心得和体会,以期为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提供参考。
二、深度挖掘戏曲艺术。
在学习戏曲艺术时,我深刻认识到,戏曲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戏曲艺术中的剧情、台词和音乐都蕴含着深奥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在表演中更是充满了人文情怀和思想深度。例如《西厢记》中的爱情主题,通过女儿冯宝宝和张生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真挚和纯洁的追求,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对婚姻和家庭的理解和关注。
三、表演技巧与艺术感染力。
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戏曲艺术的表演技巧和艺术感染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戏曲艺术中将舞蹈、音乐、戏剧技巧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艺术印象。其中,表演技巧尤为重要,演员需要化身为角色,通过身体动作、声音和神态等多种表现形式,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打动观众的心灵,使其更深刻地领略到艺术的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戏曲艺术已经脱离了传统的红楼梦和水浒传等古典剧目,向着更为现代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戏曲艺术也已经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成为了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网络上,戏曲艺术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同时,戏曲艺术也对当代文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它传递了文化、道德和价值观念,拓展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五、结语。
总之,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内涵和真谛。在当今社会中,传承和创新是我们对戏曲艺术最好的贡献,希望我们可以秉持着这样的精神,共同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不断努力。
戏曲服装论文篇六
近日,我参加了一次有关戏曲艺术的研讨会,获益良多。通过学者们的讲解和研讨,我对这门古老而又饱含深意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加深了我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我深感戏曲艺术的复杂性。在这次研讨会上,专家们对于戏曲的创作、表演、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剖。我得知,戏曲艺术包括曲艺、舞蹈、武术等一系列艺术形式,不仅需要表演者有扎实的表演技巧,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此外,戏曲作品本身的创作也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流程,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这令我惊叹于这门艺术的不可思议,也对身为戏曲表演者的朋友们表达着深深的敬意和钦佩。
第二段,我对于戏曲艺术的传承备受关注也颇有感触。专家们在研讨会上谈到了当前戏曲艺术的传承问题,许多古老而却精彩的戏曲剧目因为人才短缺、观众缺乏等原因逐渐式微。对此,我深感痛惜。作为中国古老的文化形态,戏曲艺术是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符号,我们必须下更多的努力让其得以传承下去,并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这不仅仅是对于艺术家们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第三段,我认为戏曲艺术是融入个人情感和韵味的艺术形式。虽然戏曲艺术要求表演者的表演技巧非常高,需要配合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表现,但是它并非是那种单纯追求技巧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是表演者的感受与情感的展现,是将观众带入作品创作者的世界,使其获得情感共鸣。因此,艺术家们在表演过程中,必须要将自己融入作品,展现自己的情感,使表演更具韵味和感染力。
第四段,我认为戏曲艺术是一种让人放松心情的艺术形式。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与日俱增,戏曲艺术则是一种让人心静下来,放松身心的艺术形式。它有着朗朗上口的曲调,优美华丽的舞蹈,精彩刺激的表演,有助于我们忘却烦恼,放松身心,感受到艺术的愉悦和美妙。
第五段,我认为戏曲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性格,也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戏曲的学习和传承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更好地传承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认知和传承。
总之,通过这次的研讨会,我对于戏曲艺术的认知得到了更深的升华。我惊叹于这门古老而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感慨于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热爱和关心中国文化的一份子,我们有必要尽力去传承和发扬这一门优秀而古老的艺术形式。让我们一起举起文化的大旗,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戏曲服装论文篇七
美学界对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反思,过于看重它们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而忽视了这些理论的现实价值。事实上,20世纪中国美学有很多富有创造性的论述,对于当前的美学研究极具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蔡仪美学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蔡仪美学作为美论的客观派曾遭到主流美学的批判与排斥,但是,蔡仪美学关于“美在典型”的论说、自然美的理论,以及用“美的观念”解释美感、审美个性差异、艺术中的雅与俗、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及艺术创新等问题,对今天开拓与深化美学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可以肯定地说,如果缺乏蔡仪美学这一研究视角,中国现当代美学就缺少了一个必要的逻辑环节。
如何面对蔡仪美学。
20世纪中国美学的焦点是美的本质问题。在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出现了四个派别: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吕荧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美的本质也就是美的现象之所以产生的最终根源。如果我们不抱任何成见的话,就会发现,美事实上与对象的客观属性、与作为类的人、与个体的人都有关联。这就决定了美学研究从各个角度来寻找美的本质具有逻辑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每一派理论都具有相应的现实的和理论的依据。
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发现:美学大讨论引发的争执不是同一层次的、平级的理论问题的交锋,其实质是研究途径之争。具体而言,他们争论的核心在于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来定义美,而不是某一角度、某一层次上的不同看法。主观派认为,单纯的对象无所谓美不美,只有主体感受到了美才有美,所以美的本质在于主体的情感愉悦。客观派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对象的客观属性是我们审美情感和审美愉悦产生的前提,美的根源应当从对象的性质上寻找。客观社会派反对主观派,与客观派有一致之处,但又认为,对象之所以引起美感从最终的根源看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相关。显然,他们分别在从物到人、从人类到个体、从客观到主观之间寻找某一个逻辑环节,来探讨美的本质。
但正如前面所说,美的现象与这些不同层次的问题都有联系,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入手,都具有逻辑上的可能性。而美学争论的实质却又是研究角度的分歧,所以,争论如果停留在美学自身之内就难分胜负。他们惯常的做法是以自己对美的不同层次的理解来反驳对方的观点,因此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这种反驳是徒劳无功的。按道理,这些最富智慧的头脑应当发现,自己的理论虽有根据和价值,但既然不能令他人信服,而又不能真正驳倒对方,就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理论存在着不足,他人的研究也有存在的合理性。若此,就应当虚心采纳别人的研究成果,走一条彼此兼容的、相互协作的研究道路。但历史没有做这种选择。
何哉?原因就在于他们援用美学之外的标准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理论。本来,美的本质可以不涉及唯心、唯物的哲学本体论问题,因为美不等于物质,美的本质不等于世界的本质,唯物者也可以认为美就在于美感。受当时政治环境和文化大背景的影响,在美学内部难决雄雌的讨论,便鬼使神差地演变为哲学的、更是政治色彩浓郁的大是大非的争论。美学界一时谈“心”色变。其具体做法是,证明别人的观点要么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要么是唯心主义的,总之,力图证明除自己的理论之外,其他理论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因而都是糟粕、谬误,不值得认真对待。有了这种偏激态度,自然彼此之间批判得多,吸收得极少。
今天,我们理应拨开哲学和政治上的层层迷雾,回归美学自身的领地来看待这些理论。我们的结论是,各派在各自的理论向度内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其理论体系尤为完整、精致,以致我们可以不信其中某一派,但又无法反驳它。就蔡仪美学而言,我们万万不可站在其他某一派别的立场上,以其为标准来衡量、评价它,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彼此探讨的角度不一样。我们看到的很多评价,如“机械论”、“前主体性”等等,都不能真正驳倒蔡仪,只说明评价者不同意蔡仪的理论视角而已。可以肯定,如果缺乏蔡仪美学这一研究视角,中国现当代美学就缺少了一个必要的逻辑环节,我们就会忽略对象的客观属性在审美活动中的价值。
与此同时,各派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只是在某一个视角、某一个层面上对美作出了有限的探讨,当然也就不能解释所有的审美现象。若要用一个具体的实例去证伪它们,显得轻而易举。不仅仅是它们,所有关于美的本质观的观念,都难逃此厄运。举出一些实例去证伪蔡仪美学,并得出其症结在于蔡仪美学忽视了美与人的关系、忽视了美的社会性,是“见物不见人”的美学,历史证明,这些评价很难成立。今天,我们不禁要反过来问,注重美与人、与社会的关系去研究美的本质又怎么样呢?又能毕其功于一役地找到美的本质吗?美学界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因而由对某一派美的本质的讨伐,深入到对美本质自身的质疑。
在美学研究中,美的本质问题在逻辑上是最基础的,具有优先地位。我们指认一个美的对象,设定美学研究的范围,都以它作为参照。但美的本质又难以探讨,甚至不能探讨,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当我们扬言要走出哲学美学时就遇到了一个类似于解释学上的矛盾:美的本质研究在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为美学指出研究对象和范畴;另一方面,美学的具体研究应当在先,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总结出可信的美的本质。如何走出这一“恶性循环”呢?我们不妨套用现代解释学来回答这一问题。即我们在作具体的实证美学研究前,已经具有了某种关于美是什么的观念,这种观念正确也好,是偏见也罢,总之它以意识或无意识的形式存在着,并发挥作用。研究者就是根据这种美的观念来设定研究对象和领域,于是展开具体而微的研究。我们对美的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具体实证研究走向深入后,又会更改、优化既有的美的观念。美学研究就是在这一同化和建构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因而,美的本质始终是一个未竟的话题,是一个敞开的世界。既然如此,与其时过境迁地去归纳、凝结某种美的本质,还不如去从事形形色色的具体研究。这大概是很多学者反思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最后结论。
重新发现蔡仪美学。
(一)美在典型。
蔡仪对前人的美的本质理论进行了一一扫描和批判后,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我们认为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一般的东西;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
蔡仪在此所说的“一般”,包含有我们通常所说的“本质”的含义,但又不能笼统地归结为“本质”。他所谓的“典型”和“一般”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形式美的典型。黄金分割的比例由于是茫茫星海、一草一木中最常见的比例,所以是美的形式。此外,蛇形线、调和、均衡、比例等形式规则之所以美,也因为它们是宇宙间最普遍的东西。
第二,具体感性形式的典型。某一事物,如果在外在形式上最接近该类事物的平均值就是美的。某个人的眼睛美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眼睛都是这副模样。一个美的人,在体形和肤色上体现了所属种族的平均值,所以“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第三,体现了事物内在精神和本质的典型。这种意义上的“典型”才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中所理解的“典型”,即体现着事物内在本质而有鲜明个性的具体形象,但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主要指人物典型。蔡仪认为,画家喜欢“以偃卧的古松、欹斜的弱柳入画,虽然不能表现生物形体上的普遍性,却能表现着它们枝叶向荣的不屈不挠的欣欣生意,就是表现了生物的最普遍性了”;动物最主要的内在属性就表现在“生命的活泼的活动”上,所以画家多以动物的侧面来体现它的美。
在这三个层面中,蔡仪主要还是从第二、三个层面上来研究美,认为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真理的对象才是美的。我们这里不打算以美本质的角度对此进行评议,而把它当作是对审美客体的具体研究来发掘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首先,“美在典型”揭示了事物的美在于它的常态。无论是形式美的法则、具体感性形象,还是体现了种属本质的对象,都是事物的常态,事物越接近常态越美。
体现了事物常态的对象又是该类事物的优越代表和出类拔萃者。普通的事物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而典型却是个别“显现”一般。典型比同类其他事物更充分、更显著、更出色地体现了类的本质。
某些种类的事物,其个体在表现本质上很难说有优劣之分,因此便难说孰美孰不美。例如不同的泥块在表现种属本质上难见差别,不能说这块比那块美。
常态又具有相对性。我们知道,客观世界中事物的种属关系是一个无限的链条,每一个种类都有更高一级的种类位于其上,更低一级的种类位于其下,于是就产生了美的等级差别:如果某一事物是典型,而它所属的种类又在更高一级的种类当中具有优势,是典型的种类(比其他种类更能显出高一级种类的本质),那么,这个事物,即“典型种类中的典型个别”,就是高级的美的事物;如果某一个别事物虽是典型,但其种类在更高一级种类中却处劣势(该种类不能充分显出高一级种类的本质),那么,这一非典型种类中的典型,就是低级的美的事物,美因而具有相对性。一般而言,人是动物的常态(典型),比一般动物美;动物是生物中的常态,比植物美;生物是自然事物的常态,比无生物美。典型的牛比一般的牛美,但牛在动物中不属于优势种类,所以作为动物来看又不美。
还可以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探讨典型的美。某一个体事物由各部分和多种属性组成,一方面个体事物的美意味着各个部分或属性应当是美的,一个人长得漂亮,那他的眼睛就不可能不美;另一方面,某一部分或属性和其他部分或属性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因而它的美又受到其他部分或属性的影响,或予以削弱,或被加强。
例如说,美人的眼睛虽是美的,但只是眼睛的美,在这人的其他的属性条件都不美时,即算这眼睛是美人应有的美的眼睛,这人并不因此成为美人,而且这眼睛的美也消失了。因为人的眼睛原是不能离开人体的,离开人体的其他的属性条件,这眼睛便不是人的眼睛了。眼睛既不能离开人体而单独存在,眼睛的美也就不能离开人体而单独存在。现在人体的其他的属性条件不美,鼻是歪的,脸是麻的,嘴唇是缺的,其眼睛即算是美的,但是这眼睛的美是削弱了,消失了。
同样,单个事物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美就是综合美,如蝴蝶与花丛、战士与骏马的组合。个体部分或属性的美有时可以破坏个体美,而在一般情况下个体的美不会破坏综合美。当个体是综合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时,个体不美就一定会破坏综合美。例如,在双人舞表演中,如果其中一个演员动作难看,那就会破坏整个舞台效果。综合美也不等于个体事物美的相加,而是高于个体美的相加,综合美与个体事物的美不仅是量的差别,而且是质的相异。例如母亲是美的,小儿是美的,两者构成了综合美――母子之爱的美,这是单独的母亲的美和小儿的美所不具有的。
这些理论表明,“美在典型”不仅是一种美的本体论,更是出色的、详尽的审美形态学分析。对审美对象进行细致的形态研究,是美学具体研究的重要维度,如是观之,蔡仪的客观论美学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理论魅力和开拓空间。
(二)自然美。
蔡仪明确将美划分为三类,即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社会美的提出是蔡仪美学的独创,而对自然美的研究尤具现实价值。
自然事物中在表现其种属本质上具有优势的对象就是美的。“显现”着树木的一般性的那棵树,“显现”着山峰的一般性的那座山峰,都是自然美。自然事物的种属关系非常复杂,自然美也有高级与低级之分。就一般物质而言,它的主要属性条件是“自己原因的运动”,即自我运动是物质种类的一般性,凡是“显现”着这种一般性的对象就比较美。以此观之,生物比较美,非生物比较不美。非生物也有运动,但这种运动不太显著。那些由外因的诱发而显著运动着的非生物也会美,如行云流水。事物自己运动的特性,在生物中具体表现为生长生殖现象。以此观之,动物比植物美。动物能对外界环境作出自发的反应,其活动是能动性的,而植物虽然也有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是物理的现象。生长生殖的特性在动物中具体表现为能动性的活动。以此观之,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美,因为高等动物的能动性活动比低等动物强。能动性活动的特性在高等动物中具体体现为意识的活动。以此观之,人比其他高等动物美。人的意识活动最为发达,动物虽然也有简单的思维,而人却有理性的思维能力。意识活动的特性在人身上具体表现为理性和高级的思维能力。以此观之,德才兼备的圣人比无识无行的小人美。自然美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过渡为社会美。
这种审美对象上的“论资排辈”显然受黑格尔的影响。与黑格尔不同的是,蔡仪不是以某种神秘的“理性”作为美学的逻辑起点,蔡仪美学的逻辑起点可以说是“典型”,其实质却是“自己原因的运动”。蔡仪的自然美论无疑非常精致,充满着辩证色彩,但过于精致的理论难免会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有效性。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可否认它的价值。
美存在着等级,蔡仪美学流露出人的优越感,但蔡仪却认为这只是程度上的差异,而不是性质上的不同;社会美虽高于自然美,但自然美的原因却在自身。即自然有美,且美在自然。
很明显,自然的美不需要以人的目的和愿望来评价,自然事物之所以美,其原因恰好正在于自然对象显现了该类事物本身的必然性,一旦人力“干预”,也就失却了自然美。
这与实践美学用“自然的人化”来解释自然美针锋相对。自然美当然与实践相关。在人类早期,人们把自然事物当作鬼怪或自己祖先的化身,充满了恐怖感,这时他们眼中的自然不可能美。只有当人类的实践能力发展起来了,增强了对外在世界的认识,恐惧感消除了,自然才有可能会美。但实践只是自然美产生的人类学根源,不能成为自然美的本质,原始人看不到自然美恰恰就在于他们不把自然物当作自然来看待。用“自然的人化”来解释自然美,不仅体现了人的优越感,而且很容易陷入“人类中心主义”的陷阱,意味着人对自然干预得越多,自然就越美。
当前的生态美学研究固然要抛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但不是从一个极端落到另一个极端,完全否定人的价值意义,而是要建立一个自然、人、社会三者和谐共存与平衡发展的世界。蔡仪美学使我们看到,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原因只能在它们各自本身,社会美的原因当然要到社会中去寻找,而自然美的`原因也只在于自然事物本身,不能以社会的原因来解释自然美,要获得自然美就必须维持它的种属特性,这就肯定了自然事物以其自然而然的形式存在的合理性。蔡仪美学的这一观点有助于自然与人的和谐发展,对于当前生态美学研究极富启迪意义。
此外,蔡仪对人的美的论述也相当精彩。他明确将人的美分为人体美和人格美。人体美是种族人体的典型,即种族人体的常态或平均数,属于自然美的范畴;人格美是充分体现了人的道德、智慧的思想、行为、态度、作风的美,属于社会美。蔡仪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不以人格美的内涵来解释人体美,而明确将两者划分开来,区别对待,有助于人的灵肉和谐统一。
(三)美的观念。
蔡仪美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必然少不了美感研究,但它又是客观论美学体系中的美感论,换言之,它是美在典型的本体论在美感中的继续发挥。蔡仪的美感论具有浓厚的认识论色彩,他甚至认为审美需求在根本上就是求知欲,而审美愉悦也就是求知欲满足时的愉快心情。这种看法当然有失偏颇,没有将审美与认识区别开来。但蔡仪对审美活动中的一些具体论述却极为精辟,别具一格,其中“美的观念”理论尤为突出。
审美是一种认识,认识就要用概念。概念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在科学认识中我们采用抽象性重的概念,在审美认识中采用具象性重的概念。因此蔡仪说:
……所谓美的观念就是对于客观事物的具象性重的概念,或者说具体的概念,就是意识中的反映事物的典型的形象。
所谓美的观念,是意识对个别现实事物的修正改造、理想化……。
蔡仪对“概念”的理解和我们现在不一样,要广泛些。“典型”是在现实领域中谈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美的观念”则是在主观意识中讨论个别显现一般。“美的观念”反映了事物的一般本质,所以是“概念”,但又是通过具体形象而不是抽象概念来反映的,所以是“具象性重的概念”。“美的观念”既是对现实事物的反映,又是改造和理想化的结果。
蔡仪用“美的观念”来说明美感的产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美的观念”往往是不自觉的,不是“自我充足的”,它渴求着“自我充足而完全”,一旦某个对象的出现,使这一愿望得以满足,便产生美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陶醉。
美的观念当然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但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作用,导致人们在反映对象本质真理时具有正确与歪曲、纯粹与不纯粹的差异,从而使美的观念带有主观性,审美也就具有个性差异了。例如,由于社会条件的不同,农夫认为的美女是粗壮的,而贵族心目中的美女是娇弱的。
现实主义一般强调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认识,从而塑造出能够反映生活本质的典型。蔡仪却认为,“一个作者忠实地表现内心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矛盾的”。既然“美的观念”已经是对现实对象的本质的反映,那么艺术家表现这种“美的观念”(即“内心的东西”)同样能够塑造出典型,达到对生活本质的把握。这种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的创造性发挥和灵活运用。
艺术有雅俗之分,高雅的艺术往往曲高和寡。但蔡仪却认为,真正高雅的艺术,它的典型性就越高,因而也就越美;典型性越高则普遍性越大,“在原则上说”,它就与大多数人的生活相关,为多数人关注和接触,所以,也无疑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艺术作品为什么让人“百读不厌”呢?当我们在欣赏美的时候,美的观念得以自我充足和完全,成为具体鲜明的形象。但欣赏过后回到日常生活中时,由于要认识其他事物,所以原来具体鲜明的形象又渐渐模糊不清。模糊不清的“美的观念”又渴望得到自觉和充足,所以再一次审美时又能够获得满足,产生审美愉悦。伟大的作品都能让人百读不厌。
杰出的作品虽说有“百读不厌”的效果,但毕竟不能“老是读而不厌”。如果一幅画我们年年月月与之相对,就不会再有美感了。我们的经验在不断地丰富,“美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艺术家应当不断地创造出体现了新的“美的观念”的作品,这样才能维持艺术的吸引力,给人以美感。
蔡仪美学把审美作为一种认识,在宏观理论上具有严重的缺陷。但是,人类现实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毕竟又难以彻底分开,因此蔡仪的美感论中也包含着某些合理性,我们不能抽象地全盘否定。事实上,蔡仪用“美的观念”精彩地解释了美感、审美个性差异、艺术中的雅与俗、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及艺术创新等问题,这些具体的论述很有创见。“美的观念”说与荣格的“原型”理论有颇多相似之处,前者甚至更具有现实感和普遍性。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蔡仪的这些理论看成是一家之言呢?今天,我们能虚心、虔诚地容纳、研习西方美学中的各种见解,甚至以为字字珠玑,而对20世纪的中国美学家却求全责备,缺乏必要的尊敬和认真的对待,对于蔡仪美学尤其如此,这不能不说是美学界的一大偏误。
戏曲服装论文篇八
:本篇文章首先对加强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从财务管理意识、财务数据、内部控制管理、财务人员素养等多个方面入手,对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加强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在当前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以及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下,这给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运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竞争也逐渐加剧,为了能够在这种环境中长远发展,服装零售批发企业纷纷加大了内部管理力度。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影响服装零售批发企业的今后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来说,大部分服装零售批发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生产效率和进度,忽略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导致财务管理问题频频出现,无法保证服装零售批发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服装零售批发企业给予财务管理高度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加大财务管理力度,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在提升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给服装零售批发企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针对服装零售批发企业来说,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社会诸多就业问题的处理均需要得到服装零售批发企业的支持。并且,我国服装零售批发企业在日益完善的市场中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竞争压力,并且外来资本企业也逐渐涌入到我国内部中,加剧了服装零售批发企业的整体竞争压力。现阶段,给我国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运营发展带来影响的主要因素在于财务管理,大部分服装零售批发企业工作人员没有给予财务管理高度重视,导致企业没有把财务管理放置在企业最高位置上,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所以,这就需要服装零售批发企业给予财务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促进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在给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运营发展提供支持的基础上,实现服装零售批发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财务管理意识方面。
不管对于基本财务工作人员来说,还是主管领导人员而言,均没有给予财务管理工作充分重视,普遍认为企业的核心内容在于服装销售,受到客户影响比较大,只有具备充足的订单,才能实现服装零售批发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服装零售批发企业领导人员把工作重心放置在开发新老客户方面,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仅仅以财务核算和财务记录为主,明细帐款核查过于形式化,在这种理念的作用下,使得服装零售批发企业对财务管理的整体重视力度偏低,给服装零售批发企业今后运营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财务数据方面。
从目前情况来说,服装零售批发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相关人员整体素养有待提升,掌握的`一手数据不全面,无法对各项财务数据加以科学应用和处理,财务报表仅仅为了报表而报表,部分企业为了能够让报表满足一定标准,人为的将部分数据进行修整,随意的更改数据,即便这样可以满足对外报表需求,但是使得报表不具备实际应用作用,无法给服装零售批发企业领导人员提供精准的数据,导致财务数据真实性和精准性无法保障。
(三)内部控制管理方面。
在当前社会背景中,内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自身运营规模庞大,涉及的业务内容繁多,客户较为繁琐,这就需要得到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支持。然而,当前大部分服装零售批发企业没有意识到内部管理的必要性,在卖出或者买入环节中没有加以风险预算和分析,没有对零散客户进行追踪和监管,财务部门、营销部门以及采购部门等往往存在较为严峻的一人多岗位现象,领导人员注重购进和营销,没有注重应收账款管理,常常会面临呆账或者坏账的现象。在这种管理体系的作用下,给不法行为出现营造了条件,从而给服装零售批发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
(四)财务人员素养方面。
随着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运营规模的逐渐扩充,当前大部分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来源较为复杂,部分人员为其他行业的转型人才,部分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部分为企业领导人员的家属或者朋友。由于财务人员专业素养存在较大偏差,导致财务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再加上缺少第一手数据,工作无头绪,从而导致账实不符现象出现,使得服装零售批发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差强人意。
(一)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
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作为其顺利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是当前大部分服装零售批发企业往往没有给予财务管理工作高度注重。所以,企业应该提升对财务管理的注重力度,树立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让企业所有职工都能明确财务管理对服装零售批发企业今后发展起到的影响,转变管理理念和意识。首先,企业需要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工作,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并要求领导层级人员也参与其中,将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引领职工一同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其次,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职工都能意识到财务管理的必要性,掌握充分的管理知识,给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
(二)提升财务数据的精准性。
针对服装零售批发企业来说,财务数据不仅仅可以给企业领导层级人员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还能给企业占领市场提供支持,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由于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自身业务范畴较为广泛,通过获取精准的财务数据,能够对企业当前运营情况以及今后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加以评估,并制定战略发展策略,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利用精准的财务数据,将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进行体现,做好财务数据分析和应用工作,以此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从基础上明确问题产生因素,从实际上加以处理。为了实现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就要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做好企业运营和管理执行情况的追踪和监管工作。在进行内部管理时,需要从所有职工入手,服装零售批发企业应该在内部设定独立的内部管理部门,做好职责分工工作,定期对企业运营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监管,销售、采购等环节,实施专岗专人管理体系,并制定轮换制,不管是供应商,还是批发商,都要进行综合监管,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力度,降低呆账、坏账发生几率,保证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运营安全。
(四)加强财务人员专业培训。
要想实现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首先就要从理念角度入手,让财务管理人员意识到自身职责的必要性,树立良好的职责意识,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工作,提升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素养[4]。其次,完善上岗体系以及竞争机制,有组织有规划的对财务职工加以绩效考核,并且给财务管理人员提供适当的激励政策,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最后,在进行财务管理人员引进时,适当的调高引进标准,确保引进财务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职责意识,以此给服装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今后发展。但是我国大部分服装零售批发企业没有给予财务管理工作高度注重,导致问题频频出现。所以,这就要求服装零售批发企业给予财务管理工作充分注重,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管理对策,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将财务管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给服装零售批发企业发展赢得优势。
[3]陈淮芹.浅谈零售批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xx(32):249.
[4]刘先凤.商业批发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xx(15):159+161.
戏曲服装论文篇九
书法艺术诸书体中蕴含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俗话说:远看气象分布近看结构姿态,细看点画用笔。区区十八个字把书法艺术概括的非常全面。作为视觉艺术,书法艺术与服装设计都具有表现社会生活的功能,艺术家不直接描绘生活,都是从自然、社会生活中汲取到创作灵感或丰富表现手法来进行创作设计,设计创作出视觉形象。
各门艺术都是相通的,从古至今艺术正由实用功能向审美功能进行转化,这样不仅可以传承古代人的思想也可弘扬中国的古典文化。艺术家们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以实际生活为题材来奠定设计方式与表现手法,创作视觉形象,书法艺术包含哲学,文学,美学意味的文字造型表现;服装设计艺术是借助丰富的形态语言用饱含意味的衣着去创造美的境界,然而不论是书法艺术还是服装设计艺术,艺术家们的用意是相同的即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寄托本人的情感与韵味。
书法的结构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服装的款式构成有格律,将米字格和九宫格运用于服装款式,其方法就是按人体的主要结构点组织格律,在人体形的外轮廓形,用竖中轴线(中分)和横中轴线(确定在腰位横线)交叉构成田字格,通过乳尖做横线,在髂位上位做横线,形成8格,通过肩颈点画横肩线,以1/4肩宽,取颈部宽度,通过肩颈定点按10度斜角,画肩斜线,髂以下的下平线,可根据服装类型的需要取膝上或膝下,以至踝位画下平线,这就形成8格,再各取左、右肩,左、右腰,左、右髂位线,左、右下平线的`1/2位点,各连左右乳尖,构成16格,25个结点,作为款式构成提供分割定位的依据。服装剪裁和立体剪裁,也都要掌握各部位的位置和结点,作为款式变化定位的根据。
中轴在书法艺术结构中不可或缺,在小篆、隶书、楷书中,中轴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了中轴,就会轻重颠倒错乱,就会形成无秩序的不和谐,也就不会产生出书法艺术的美,因而我们常说“秘在中轴”,就是这个道理。服装中轴与书法中轴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服装设计中同样离不开中轴线,最常见的开衫对称的衣服,中心线,即搭门应在中轴上。任何服装款式,不论对称、均衡必须以中轴为基础,找出了服装中轴部位,再找出两侧胸高点以及省道、口袋、下摆等距离。不管服装怎样变化,都要以中轴为基础,抓住了中轴,就抓住了服装款式变化的核心。
戏曲服装论文篇十
论文摘要:网络营销是全球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
与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比较,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伴随着人类信息社会的到来,一个全球性经济活动中的新生事物——网络营销正在迅猛发展起来。
网络营销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即时双向互动;时空限制的消失;网上信息交流共享、自由、非干扰性等。
它是一种整合了传统营销方式的新型营销方式。
戏曲服装论文篇十一
1.1网络营销奉行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观念:据报道,据nuainternetsurveys互联网调查公司最新发布的统计,全球网络用户首次突破了6亿。
截止9月低,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从205月底的5.807亿增长到了6.056亿。。
网络顾客的上述特点表现为消费者的个性消费意识增强,他们不仅按个性选购商品,而且对商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开始要求厂商为自己定制产品。
这种个性消费的发展将促使企业重新思考其营销战略,以消费者个性需求作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出发点。
1.2网络营销强调个性化、实行一对一营销:由于顾客较以往有更多的主动性,此时企业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让顾客在茫茫网络空间里发现并进入你的网站,并和你保持长期的联系。
企业所要做的是在确定了企业所希望吸引的目标顾客之后,便可以有针对性地推出企业的网页,通过网页内丰富的内容来吸引企业的目标顾客,接触潜在的顾客,为他们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使面向消费者的营销活动趋向个性化。
1.3网络营销实现了同步、互动的市场营销:随着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消费者对购买的风险感随选择的增加而上升,而且开始对传统的“填鸭式”营销沟通方式感到厌倦和不信任,他们要积极主动地寻找与商品有关的信息,计算机网络化则提供了企业与顾客双向同步交流的通道。
潜在的消费者可以借助网络的帮助与销售人员对话,了解感兴趣的产品与服务,提出问题,销售商则根据顾客的信息反馈对产品进行改造或推出新产品,充分利用网络高度互动性的新型营销方法使营销管理者在进行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生产到最后服务的一系列程序时和消费者保持密切的联系,使信息的发送与反馈之间的“时滞”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真正实现同步互动营销。
这种互动的营销手段更加以消费者为中心,甚至使消费者积极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其结果当然是产生更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与服务。
1.4网络营销促进了企业各职能部门统一协调工作。
1.4.2网络系统提供充分的交流环境,技术、产品和价格信息可通过网络瞬间传递给世界各地的员工和客户。
网络反馈信息经分析通过企业内部网传送生产第一线,可即时生产定制的产品;产品定价也可通过网络反映给消费者;销售人员可以进入公司内部网,获得产品性能、价格变化的最新信息;公司专家系统帮助销售人员了解销售困难与解决方案;销售人员可以对具体项目提出建议与意见,营销各职能、营销部门和其他企业部门之间保持持久的合作,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营销的功能。
由于网络具有即时双向互动;时空限制的消失;网上信息交流共享、自由、非干扰性等特性。
但这种特点能在多大程度上起作用,还取决于它带来的影响是否能适应现代消费者需求特征的演变规律:个性消费的回归。
网络营销不是企业营销的救世主,企业整体的市场营销还需要企业整合其他媒体和手段,进行整合营销传播,以发挥协同作用。
笔者认为,传统营销管理中的4p′应将顾客需求整合进来,实现4p′s与4c′的充分结合,实现在4c′s前提下的4p′s决策,但企业的最终操作还是4p′s,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满足消费个性化需求和利润最大化的两个目标。
2.1产品和服务更加注重对消费者个性需求的满足:在网络化时代,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企业必须根据目标消费者对同一类产品的不同需求设计制作符合各自需求的产品。
网络的出现为企业进行市场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通道,借助于互联网络企业可以随时了解到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目标顾客的需求以及他们对于产品的看法和特殊要求,这有利于企业随时把握住消费者的需求动态,据每位顾客的特定要求单独设计、生产产品,开发出“量身定造”的产品去满足他们的需求。
2.2分销渠道以方便顾客购买为主: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外出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迫切要求快捷方便的购物方式和服务。
通过网络,消费者在家里就可获得相关产品的信息,通过对产品价格、性能等指标的比较,就可以足不出户地挑选自己所需要的产品。
在选定产品之后,数字化的产品,如软件、电子书报等,可以经由网络直接送达用户的电脑,而实物产品一般也由公司派专人送货上门,因此用户购买的方便性大大提高。
3现阶段网络营销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传统营销方式并存。
3.1网上零售存在技术和硬件上的问题:首先是网上货币支付的安全性。
当顾客把自己的信用卡号码通过互联网传送给厂商时,犯罪分子可以非法侵入,窃取号码,因此一些进行网上购物的顾客仍然倾向于传统的结算方式。
其次,网上的商品展示能力受到产品类别的制约,一些重要的商品特性无法从屏幕上显示出来,有时在屏幕上显示的商品与顾客实际得到的商品之间存在着较大出入。
第三,由于受网络频宽的限制,互联网经常出现堵塞。
第四,作为商品的直接通道,网络仅仅能够作为信息类产品及出版类产品的运送渠道,大部分的商品仍需借助传统分销渠道进行传递。
3.2网络并非完美无缺的广告媒体:网络尚未成为真正的大众媒体,网上广告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技术和消费者接受程度方面的问题,加上目标受众的限制,它仅仅以一种正常而平缓的速度发展着。
网络作为广告媒体的优势在于互动性,而劣势则在于由互动性所带来的被动性。
除了有目的的搜寻外,消费者并不会主动上网去观看企业辛苦设计出来的网上广告,许多广告因而“沉默”于浩如烟海的网上信息之中。
在网上,企业也没有多少机会去制造声势,所以,企业不得不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力量来宣传企业网站,以激活网上广告,尤其是吸引陌生的消费者的注意力。
3.3现实的消费文化阻碍网络营销的发展:在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的今天,消费者在担心权益受损心态的驱使下,自然会调整自己的购买行为。
造成买者与卖者之间存在着不信任,致使产生了我们称之为“缺乏信任”的消费文化,在这种文化下,消费者只信物,不信人,必须对商品实物作检验,须从其他渠道收集信息,并决定是否交易。
因此,在消费者信心恢复之前,在以诚为本的消费文化建立之前,传统营销将与网络营销长期并存。
结语。
从影响网络营销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看,网络营销不可能取代传统的营销方式,所有这些说明,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营销方式依然是大部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但随着网络营销技术与观念的发展,网络营销的重要性亦会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旭.天力集团复合肥营销渠道研究[d].郑州大学.年.
[2]张茂林.汽车分销渠道绩效评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韩伟恩.非传统营销的整合与共赢[n].财经时报.2007年.
[4]本报记者,陈胜波.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大有可为[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自从1995年互联网完成商业化以来,利用互联网及内联网、外联网开展网络营销逐渐成为信息时代市场营销的一个热点。
戏曲服装论文篇十二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表演形式一直吸引着我。多年来,通过观看戏曲演出和学习戏曲知识,我对戏曲的理解不断深化。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戏曲的表演技巧、情感表达、人物形象等方面,谈论我对戏曲的心得体会。
首先,戏曲的表演技巧是我非常欣赏的一点。在戏曲表演中,演员不仅要通过动作、眼神和声音来表达角色的情感,还需要运用多种技巧来展示不同人物的特点。比如,初学者通常会选择演绎一些比较简单的静态戏。通过细腻而准确的动作和眼神表达,演员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情感传达给观众。而对于经验丰富的演员来说,他们还能通过身体语言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观众更容易进入剧情中。
其次,戏曲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戏曲中的角色常常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感,包括爱、恨、忍耐、悲伤等。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些情感的真实性。在一些悲伤的场景中,演员不仅需要通过哭腔等表演技巧来表达角色的内心痛苦,还要用肢体语言来展示角色的无奈和绝望。这样的表演能够引起观众共鸣,使观众对角色产生深深的同情和理解。
此外,戏曲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戏曲中的角色往往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个性。通过不同的服装和妆容,观众能够一眼就辨认出不同的角色。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能够将角色的特点和个性深入地呈现出来。比如,在京剧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行头和化妆,这些都是通过多年的积累和传承才能形成的。观众在观看戏曲演出时,除了欣赏音乐和舞台效果,还会对角色的塑造感到兴奋和惊叹。
最后,我认为学习戏曲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戏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门学问。通过学习戏曲,我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演技和表演能力,还能够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戏曲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学习戏曲,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是中国这个古老而庄严的文化传承者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戏曲还教会了我如何处理复杂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培养了我冷静思考和沉稳面对困难的能力。
总结起来,戏曲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智慧的艺术形式。在我接触和学习戏曲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戏曲的表演技巧、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同时,学习戏曲也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帮助,不仅提高了我的艺术修养,还培养了我的个性和智慧。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积极参与戏曲学习和表演,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戏曲服装论文篇十三
随着网络化飞速发展和信息科学普及,网络营销尤为突出,已成为一种新型交易渠道和空间市场。在服装网络营销快速发展和以品牌竞争力制胜的今天,很少有研究人员对此进行研究分析。为此,我们通过分析服装网络营销的现状、网络营销对品牌竞争力的影响,验证是否可以将网络营销作为服装的主要销售渠道及如何对这一销售渠道进行优化,最终达到提高品牌竞争力的效果。
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迅猛,相对于传统服装营销模式,服装网络营销具有更加不可比拟的优势:降低销售过程的费用、使客户变为主动、及时传达最新流行、提供无限延伸的空间等。正是这些优势使其快速发展起来,对传统服装销售体系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冲击,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改变。同时,随着消费观念的逐渐变化,人们在消费时更加注重品牌。
2.品牌竞争力。
品牌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识别标志、一种价值理念,也是品质优良的核心体现。只有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培育和创造品牌,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要想在消费者的心中提高品牌地位,必须使品牌的旗下商品有强大的商品力,创造属于企业自己的品牌文化,以有助于强化品牌个性,让品牌更广泛地被人们知晓。在当前品牌竞争白热化的时代,企业要想提高品牌竞争力,则需要不断提高品牌的品牌力。孙茜指出,要想了解品牌力的维度和测量,需要通过服装网络营销对品牌力影响作深入探讨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品牌力研究选准方向。从营销实务方面讲,服装网络营销对品牌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企业营销渠道的选择、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等。
二、网络营销渠道对服装品牌竞争力的影响。
互联网用户日益增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企业开始重视网络营销渠道,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提高企业的品牌竞争力。特别是服装行业,最初只是靠线下的广告牌、商场活动进行营销,有了网络营销渠道后,服装行业的品牌竞争有了极大的改变。
1.网络营销渠道,打破了服装品牌宣传的时空限制。
结合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通过网络进行的品牌营销,主要在电子空间进行,打破了传统的依托广告牌、商场等实体的宣传空间,这种随时、随地、广泛的宣传,可使更多人了解服装品牌,从而获得更大的品牌竞争力。网络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只要通过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随时查看全世界所有品牌的服装,并结合自己的具体需求,对服装的样式、价位、材质、质量等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一个合适的服装品牌。这种消费模式,一方面,扩大了消费者可能选择的品牌数量,提高所有品牌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渠道,使得品牌之间可忽视地点、空间,一切以企业自身产品来进行公平竞争。可以说,通过网络营销渠道,可有效提高服装品牌的竞争力,打破了服装品牌宣传的时空限制,使消费者更喜欢在网络上进行购物,提高营业额。
2.网络营销渠道,可以使服装品牌的宣传范围更广。
网络营销渠道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依托于互联网。只要能够上网的消费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到服装品牌的营销广告。因此,服装企业就可利用互联网的直观性、便捷性、渗透性等特征,通过购物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邮件等热门网络平台,采取营销博客、微信营销、口碑传播、活动营销等方式,并通过这些方式迅速将服装品牌植入全球的网络用户心理。与传统营销方式相比,网络营销成本更低、传播的面更广、时效性更好,服装企业可通过该营销手段,迅速向全球或目标用户宣传品牌及产品。与此同时,服装企业还可通过网络让明星录制视频或通过网络博客等公共平台,向“粉丝”宣传品牌,让品牌迅速在用户中传播。由此可见,网络营销渠道是服装企业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渠道,有成本低、时效快、成效高的优势,而且可使品牌传播范围更广、覆盖面积更大,可有效提高服装品牌的竞争力。
3.网络营销渠道,方便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共享,宣传品牌形象。
(1)服装企业的信息可随时向网络用户开放,用户可随时查看网络上服装企业的信息及产品。其中包括两个角度:一是服装企业可通过网络向用户传达品牌信息,使用户对品牌更加了解,挖掘潜在用户;二是用户可通过新闻、网页等信息,充分了解企业的品牌形象,以此决定是否进行消费。可以说,网络营销可拉近消费者与服装企业之间的距离,使服装品牌变得亲民,也能获得更多的潜在用户。(2)由于网络是一个透明、公开的平台,因此大多数的网络交易网站都设置了用户评分和评论功能,潜在用户通过查看这些信息,可迅速了解该品牌产品与品牌形象的真实情况,以便作出最终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服装企业想要通过网络营销渠道获得更好的品牌竞争力,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然后通过网络形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否则,如果品牌形象不好,就算做再多的网络营销,消费者只要对品牌进行查询,就能发现真实情况,使得品牌竞争力更弱,最终被市场淘汰。
4.网络营销渠道,可以降低服装品牌营销成本,提高品牌的价格优势。
5.通过网络营销渠道,使品牌竞争更加激烈。
网络营销下的服装品牌,不仅能有更多机会让消费者了解,也使消费者能有更多的品牌选择。这使服装品牌之间的竞争变得公平,但也是竞争变得更加激烈。(1)消除了时空限制的网络营销渠道,使服装企业的覆盖面更广、潜在的消费者更多,也使一些有地域保护的服装企业失去了保护罩,并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竞争,使得不同服装品牌之间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品牌竞争力的提高也变得尤为重要。(2)通过网络营销渠道,可有效降低营销成本,使得服装企业的总体成本降低,也使得入行的门槛变低。于是又有更多的服装企业选择了通过网络进行品牌营销,使得企业的竞争者更多。(3)网络营销使用户可更加方便地查阅品牌信息,因此,只要服装企业品牌的形象出现问题,那么该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将无限降低,没有发展前景,使得各服装企业在品牌形象上也进行竞争,力图成为消费者心中该行业最优秀的品牌。
三、结论。
随着互联网用户越来越多,许多服装企业开始重视通过网络进行品牌营销和在线交易,服装类产品占据着网络销售的极大份额,由此可见,网络营销渠道对服装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网络营销渠道,一是服装企业的营销范围更广、潜在的消费者更多;二是服装企业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企业不再有传统的地域保护优势,市场竞争更加困难;三是服装企业的营销成本降低,使得入行门槛变低,有更多的服装企业涌入市场,竞争者更多;四是服装企业的信息更加开放,可通过网络有效宣传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敏.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服装企业营销渠道冲突管理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孙茜.基于五力模型的中国团购网站品牌竞争力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戴伟亚,宁俊.服装网络营销对品牌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纺织学报,2010(11):135-139.
[4]卢思雨,刘程程,周常兰.信息化对服装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4(1):129-130.
[5]于金海.互联网时代品牌服装营销渠道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以vicive品牌男装为例[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戏曲服装论文篇十四
摘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这一中心思想就要求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工学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本文就如何培养服装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进行探讨。
目前对于新兴的服装设计这门学科,各个高校都在研究探讨的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创新性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致使学生思维陈旧,创新性不强,所以市场适应能力较弱,这种模式的培养下,学生在今后就业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牵制,所以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创新素质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应该致力于培养出有较高的职业素养,新型设计理念的专业型人才。就目前考察的结果而言,一部分高职的服装设计的课程设计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还有很大一段差距。学生很难进行自主设计,基本上都存在着学生人数多,课时安排较少,服装设计的所用设备短缺,现有的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当下服装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服装设计已经不是以前单纯的意义了,融入了很多新型元素,有了自己的文化内涵,是一种实现产品价值的不断创新,通过对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创新设计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在原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使之能更好的应和时代的发展潮流,所以对于服装设计的创新,我们可以理解成将日常生活的元素通过设计师进行排列组合,构成一个独特的全新的设计理念。这种理念基于传统,却又不同于传统,而且更加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这就是对于新型服装设计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3对于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策略。
第一:加强各个部门对于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办学授课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校和学生,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教学方案设计。努力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思想。主要要在教学理念和管理制度以及教学条件上加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重点抓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这是衡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最基础的标准。第二:重视服装设计技能。所谓创新,必然是在扎实的服装设计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具备了扎实稳定的基本功,才能谈创新。在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策略中,建立完善的基本设计实践课程,在巩固学生的基本功的同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要做到学生敢想敢干,用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培养创新意识,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激流勇进。第三: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专业的以创新为核心培养专业人才的计划,准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是落实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培养计划,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优点,培养创新创作能力。第四:加大宣传力度。目前很多学生乃至学校的领导对这一专业的认识都还不够,没有真正的了解到服装设计的魅力之处,学习就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下,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从心里重新认识服装设计这一专业,感受设计过程中的魅力。一部分高职学生还缺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也参差不齐,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有待提高。所以还应该选择专业性较强的老师进行指导,根据专业背景,创造合适的专业学习环境,尽可能的开展创新教育活动,让创新融入生活。第五:进行校企结合。想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就需要有良好的实践环境,一些民办学校就很难实现现代教育的大规模资金投入,所以,通过校企结合,利用企业的现有资产与资源的优势,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这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第六: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现阶段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教学在各大高校的教学应用中已经较为普遍。多媒体信息技术以他简单方便的操作,生动形象的展示授课内容等特点迅速被人们接受并且使用。这种新型的资源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震撼,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到世界各国顶尖的资讯,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又进一步的加深,拓展了视野,放眼全世界,不再拘泥于周边的事物,促进了服装设计教育的发展,与社会一同进步,走向世界。
4结语。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是当今高职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大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注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活动,培养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对于我们教育职业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教学方针,在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今天,结合学生自身状况,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推进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健康持续性发展。只有这样,中国的服装设计才能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立足于世界。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教学部.中国高校教学模式全集[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xx(01).
[2]王晓曼.浅析服装符号和文化的内涵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xx[c].
[3]候风仙.艺术与技术互动下的高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xx.
戏曲服装论文篇十五
我们从服装发展的趋势入手,会发现设计的服装若只是将造型结构加以突破并进行创新,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动向,所以开发与创新服装面料再造在当今社会就显得越发重要。现在设计服装正朝着将材料作为设计者构思的源头方向发展,对材料进行各自的创意设计,根据这些材料将自己设计的特点表现出来。而服装面料的再造正给服装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想法,现在面料再造被广泛地运用在服装设计里,其也开始成为体现现代设计风格和将产品价值有效提高的一种必要手段。
1面料再造的现状。
1.1概念。
我们所说的面料再造指的是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以面料的形态进行设计”的,主要指在原有的面料前提下,综合各种方法来重新设计立体改造,让现有材料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质感上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将面料外表形成一个全新的跟材质和空间以及色彩等多种因素相结合的完整概念,有效地使服装所需材料的设计空间和运用范围给扩展开来。
1.2发展历史。
面料再造已经不是一个十分新鲜的产物,早在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当中就有许多的工艺是面料再造的工艺。例如,在我国的刺绣,它分布在我国很多地区中,各式各样的刺绣都是我国精美的手工艺术品。我国享誉中外的“四大名绣”因它们自身美丽的外观,绝美的绣工而备受人们喜爱。后来因为刺绣的机械开始出现,我国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发生衰退的现象,但是在20世纪末期,人们又开始重新对传统的面料再造工艺展开全面认识,人们开始意识到它的价值,致使到如今,面料再造的技术不论是在装饰品的设计还是在服装的设计上都被广泛地应用起来。
2表现手法。
面料再造有很多种的表现手法,在对面料开始再造之前要对面料的性能有所掌握,要深入了解每一种面料所具备的各种性能,要保证对再造的面料进行改造时有一定的可行性。诚然,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又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艺术外观,使服装造型具有创新性,常见的几种面料表现手法如下:
2.1褶皱和重叠。
(1)褶皱。对面料的褶皱进行设计是根据外力来对面料加以打压和抽褶等,或者是对面料的局部进行挤压促使其变形,将面料外表形状进行一些调整,让面料由原来的光滑外表变得粗糙,产生各种不同的、自然的立体形状。在设计服装造型时,有的是对整体进行褶皱设计,而有的是对局部进行设计,对面料进行褶皱设计时不一样的处理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质地变化,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2)重叠。重叠指的是将几个颜色不一样或者是质感不一样的面料加以叠加或者是重叠,产生一种互相重叠的另类效果,让设计出的服装更有层次感。设计的重叠手法常见的有对透明的面料进行重叠设计,对不透明的面料进行叠加设计等。
2.2设计装饰与重塑造型。
设计装饰是指在成品面料其外表面增加与之一样的材料或者是不一样的材料和色彩,将物体原貌进行改变,产生立体感。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择不一样的装饰。例如,花边、亮片和丝带等加以装饰,或者是选用刺绣和镶嵌等方法来增加服装的华美感,使服装变得更加的精致。一般来讲这种装饰的方法主要运用在比较高级的服装设计里。而重塑造型指的是将面料折叠为各式各样的形状,之后再进行拼合,根据叠加或者是缝合等方式让面料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效果,将面料进行折叠目的是凸显出服装的造型,使服装在造型上更加吸引人,提高服装在造型上的视觉效果。
依照设计服装的相关理念,为了将服装中局部的变化能够有效地凸显出来,增加局部区域跟整体上的对比感,所进行的有目的性的对面料再造加以设计。在对服装的局部。例如,袖口、衣领、腰部、下摆、肩部等部位进行设计时对面料进行二次加工,强化面料本身的肌理、质感及色彩的变化,既与整个服装在风格上保持一致,又凸显其在整体服装中的设计亮点。通常采用编结、织绣、滚边、烧花、抽丝、镶饰、缠绕、粘贴、绗缝、堆积、钻孔、压花、拼接、镂空添加金属铆钉等单种或多种改造手法的结合运用,形成凹凸、交错、连续、对比的视觉效果。这样做并不是想将服装的面料全部进行改变,而是想要对局部进行处理,构成有韵律的空间层次,使面料的表现力更强,展现立体的肌理效果,使平面的材质形成浮雕般的立体效果,通过对细节的改变使整体服装更具特殊的形式美感。
将面料加以改造,把面料自身的肌理进行强化,突出面料在质感以及色彩上的变换,充分显示出了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跟对面料进行再造这二者之间的良好的调控力。这一类型的服装主要将面料的变化作为主要目的,款式并没有设计得那么复杂。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充分考虑了人体的造型和运动的特点,设计出了独特的褶皱面料,在机器压褶的时候,就直接依照人体曲线或造型需要来调整裁片和褶痕,并在整理阶段就以高科技的处理手段完成褶皱形状,使之不会变形,褶皱面料像人的第二层皮肤一样舒适服帖。运用这种面料设计出的褶皱服装能够给穿用者足够的活动空间,是通过穿用者的穿着行为最后完成造型的。由于褶皱面料自身性质就决定了这一类型的衣服主要是简洁,他被世人称为褶皱大师,而他所设计的服装也被人们称为是“软雕塑”。
4结语。
对服装材料进行再造有很多种途径,也有很多种形式,而若是想要使设计达到理想境界,同时还想要把面料具有的独特性质给保留下来,设计师们就一定要经历漫长而又艰难的创作历程,不断地对面料再造进行多层次的、空间感的研究和分析,不断的打开多维性视觉的创新和更新,不断对材料质感方面以及肌理方面加以必要的探索,将服装的材料摆脱传统的那些纺织纤维,对于自然界里物质材料进行充分的利用,并运用再加工的方法,给设计服装的相关思维提供一条新路径。与此同时,还要把存在于现在的艺术当中的类似于夸张,变形和抽象等表现形式跟服装材料的再创造相结合,给现在的设计服装相关艺术发展提供一个更加新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戏曲服装论文篇十六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血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内涵。作为一位戏曲爱好者,我多次观赏和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戏曲表演,并且深深地感受到戏曲带给人们的独特魅力。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分享我对戏曲的心得体会,探讨其艺术魅力及对个人的影响。
第二段:戏曲的艺术魅力。
戏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魅力。首先,戏曲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唱腔,使观众能够充分感受到传统音乐的美。这些唱腔饱含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精髓,声音高亢激昂,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引领人们走进古代的历史。其次,戏曲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在京剧中,演员通过表演、唱腔、舞蹈和武打等多种元素的结合,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与听觉享受。最后,戏曲饰演的角色形象丰富多样,每一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性格、言谈举止和情感表达,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物。
第三段:戏曲的熏陶与教育。
戏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深刻的熏陶与教育。在传统戏曲中,道德伦理和价值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戏曲,观众可以学到许多道德准则,如“忍辱负重”、“君子以义为重”等等。此外,戏曲也是一种宣传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剧中的古代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使观众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戏曲对我个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激励着我追求卓越,注重修养和品德的塑造。
第四段: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戏曲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传统的戏曲技艺需要青年一代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需要创新形式来吸引更多的观众。近年来,戏曲艺术的现代化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传统的剧目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推出了具有现代主题的新剧目,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关注。同时,一些年轻戏曲表演者也尝试融合流行元素和现代技术,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传播戏曲艺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传承与创新结合是戏曲保持活力和发展的关键。
第五段:戏曲的现实意义与未来展望。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戏曲的未来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我认为,在戏曲传承的道路上,应该注重对青年一代的培养与引导,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同时,通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戏曲艺术,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使之爱上这门传统艺术。只有这样,戏曲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总结:
通过对戏曲的多次观赏和研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戏曲所带给人们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戏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熏陶与教育。它对我个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激励着我追求卓越并注重修养和品德的培养。在传承与创新的挑战下,戏曲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关注。相信通过持续的探索和创新,戏曲艺术将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戏曲服装论文篇十七
戏曲心得体会是指在观赏戏曲时对于戏曲形式、表达方式和艺术效果等方面的一种感悟和总结。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在此,我将从戏曲的表演形式、人物塑造、曲艺才艺,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体会和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第一段:戏曲的表演形式。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观赏戏曲可以发现它独特的舞台布景、道具、服装以及表演艺术。比如,在京剧里,表演者们需要穿戴厚重的戏服,梨花带雨般的脸谱使得观众一眼就能分辨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而且,演员的动作和舞蹈也是戏曲的一大特色,配合着高亢激昂的唱腔和演员特有的吐字方式,更富有感染力。通过对戏曲表演形式的深入了解,我不仅更加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之处,也为其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点赞。
第二段:戏曲的人物塑造。
戏曲中的人物塑造是戏曲独有的艺术表达方式,也是戏曲能够赢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戏曲中,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塑造得十分生动。比如,在京剧《红灯记》中,贾乐儿是个阴险狡诈的小人物,他的说唱和动作都透露着他的狡猾与贪婪。而王书记则是个正直善良的人物,他的表演展现了他的聪明和勇敢。通过戏曲中人物塑造的细致刻画,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戏曲中的故事和情节。
第三段:曲艺才艺的表达。
戏曲中常常融入曲艺才艺的表达,如评书和说唱等。在观赏戏曲时,我发现曲艺才艺的表达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比如,在《京剧东游记》中,主演王蒙蒙用他的绝妙的评书表演将观众带入了精彩纷呈的故事中。通过曲艺才艺的表达,观众不仅能够更好地领略戏曲的魅力,也能够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戏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思想。
第四段:通过戏曲的反映社会生活。
戏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比如,在京剧《赵氏孤儿》中,展现了赵氏兄弟忠义之情,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而《西游记》则通过悟空等人的阻挠和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取经成功的故事,反映了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对戏曲中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分析和理解,观众可以更好地领悟到当时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
通过观赏戏曲,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我深切体会到戏曲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且能够通过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人物塑造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心灵上的满足。此外,戏曲还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扬戏曲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学习戏曲,我深刻地理解到戏曲的价值和意义,愿意为其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观赏戏曲并进行心得体会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了解历史和社会风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戏曲的表演形式、人物塑造、曲艺才艺,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等方面的探讨和分析,我们可以领略戏曲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戏曲保留和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54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