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是一种回顾个人或历史事件,记录经历和感悟的书籍。怎样撰写一份有深度的环保总结?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提高总结的可操作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出色的总结范文,获取一些灵感吧。
回族文化论文篇一
靖边县位于榆林市西北,地处塞北边陲。北于内蒙古接壤,西临宁夏,是历史上汉族与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相融合的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县逐步成为陕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商业重地,外来人口增长迅速,少数民族人口也迅速增加。截止2012年我县约有少数民族1500人,期中回族约754人,蒙古族约468人,壮族约278人。县委县政府也加大了对民族教育的投入,使得民族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
一、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我县民族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教育部门和民族事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靖边民族小学的发展上。
二、落实民族教育方针政策。
我局始终将民族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按照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和方针的要求,站在民族教育事业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高度来思考,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并解决。
三、我县民族教育工作现状及特色。
1、特设靖边县民族小学。
寨山村位于我县城南2公里处,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这里逐步成为以回、蒙、壮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学生上学难问题,我县于2005年将原寨山二小更名为靖边县民族小学,开办了首个以民族教育为特色的城区县办小学。从2005年至今已连续输送少数民族毕业生累计268人,其中,在校民族学生121人,为我县的民族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2、独特的校园民族文化建设。
(1)、每学期开展民族文化周活动。
民族小学每学期开展回族、蒙古族文化周活动。活动周期间,学校专门采购民族文化用品、布置特色文化教室、安排民族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
(2)、特设民族语言选修课。
民族小学专门聘请回、蒙族教师各二人,开设有民族语言选修课。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选修本民族的语言课程。
(3)、开设校内民族教育扶贫基金。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家境贫困,上学困难。民族小学设有少数民族教育扶贫基金。迄今为止,先后扶助马帅、姬小霞、马鑫泉等25名贫困生。
四、我局加大民族学生扶困助学力度。
1、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补助资金,从2012年起,我县实施教育零收费,补助住宿生生活费。
2、加大高中教育阶段民族学生助学金。
我局对县内两所高中的民族学生进行统计,结合两校助学金制度,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奖励比汉族学生高80%。
五、我县民族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民族教育资金匮乏。
县委县政府虽然大力支持民族教育,但是在教学设施和设备方面有待改进,搞好民族教育任需大力投入。
2、教学场所、设备有限。
我县民族小学是唯一一所民族教育特色小学,可是受到学校场地和设施的影响,教育教学受到限制,有待进一步改善。
靖边县教育局2012年2月21日。
回族文化论文篇二
为加快我县文化事业建设,加大文化产业开发,推动我县民族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壮大,实现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日,县^v^会民工委、财工委在时副主任的带领下,到县文化体育局进行了关于泸西县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调研。
一、近年来民族文化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的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彝族文化为主打,努力实施“民族文化工程”、“精品工程”,在遵循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打破地域界限,优化组合艺术生产要素,提高精神产品生产能力和水平的同时,逐步完善运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挖掘本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使全县民族民间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我县传统民族文化。
根据《云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我县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普查工作,并报请州政府审批,将“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汉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等四类17个项目公布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其中,传统文化保护区1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3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7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6个。今年还争取资金万元对7个文化传承人进行了补助。在17个项目中,重点对向阳乡阿乌族的“古代兵器舞”和“泸西木雕”进行了深挖。其中,把《泸西木雕》的制作技艺和工艺制成光碟,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文化厅,申报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项目。20xx年,我县投资70余万元修复了西寺,投资90余万元对逸圃、石洞村汉代文化进行考古发掘,使我县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传承和保护。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今年县文体局充分发挥文化部门职能作用,针对土地开展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文艺队下乡演出,宣传相关政策。此外,为推进烟农文化学校建设,我县文化馆组织开展了文艺进村演出活动,并创作了四口快板《说说烟农学校》、小品《烟嫂烟哥哥》等文艺节目,将烤烟生产和烟农文化学校建设的互惠互利,用文艺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快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元在午街铺镇凤舞村和山林哨建盖了民族文化培训室、活动室和陈列室,投资90万元即将开工建设永宁、旧城、三河文化站,投资40万元建设旧城村民族文化广场,投资万元在午街铺镇11个村委会建设了11个篮球场。县文化馆还充分利用阿庐文化中心、秀山休闲广场等条件较好,人口集中的地方,积极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娱活动,受到群众的好评。
二、存在问题。
调研组在认真听取了县文化体育局的工作汇报和走访了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之后,一致认为:当前我县的民族文化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之下,紧紧围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本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绩,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和束缚,我县民族文化工作依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文化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县本身就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支较难平衡,建设和吃饭的予盾十分突出,各级财政对民族文化建设的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下,也千方百计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进行了群众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许多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文化建设大项目,大资金无法落户我县,使我县缺少建设民族文化的大手笔,给文化工作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制约和困扰。再者由于各级财政尚有不少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都无法解决,根本不可能充分顾及到看似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文化事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化工作爱谈不爱投的局面。
回族文化论文篇三
中国茶道博大精深,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文化,大家知道宁夏回族有哪些饮茶习俗与文化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回族茶文化。
宁夏回族民间有谚语云:“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响盖碗。”每个回族家庭至少有两套盖碗盅子,有的多达十几套。他们喜用盖碗子饮茶,不用缸子和杯子。饮茶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宁夏回族还有一句关于饮茶的谚语:“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那些上了年纪的回族老人每天清早礼完“榜布达”(晨礼),有喝早茶的习惯。他们围在火炉旁,烤上几片馍馍,总是要“刮”一碗子的。
这种的碗子也叫“盅子”,是一种陶瓷器皿,古代叫“茶盏”,底小口大。茶碗、茶盖、茶托(长方形叫盅船、茶船)配套,俗称“三泡台”(好似战地碉堡)。有的茶盖上绘有蓝色的花纹或红色的小花朵,还有的绘有绿色或黑色阿拉伯文“清真”字样。
既精巧美观,又方便耐用。喝茶先备一壶滚烫的开水,把茶、糖等原料放入盅内,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再喝。用盖碗盅子喝茶有很多好处,民谚云:“一防灰(清洁),二防冷(保温),三防茶叶卡喉咙(安全)。”
择茶、泡茶、配茶种类甚多,都依经济条件、茶宴大小、宾客身份、生活需要而定。一般常见的有红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糖、枣、茶)、红四品(红茶、红枣、红糖、枸杞)、白四品(白毛尖茶、白糖、芝麻、白葡萄),还有开胃化食的五味茶。
即绿茶(苦)、山楂(酸)、芝麻(香)、白糖(甜)、姜(辣),健脾强肾、提神明目的五珍茶(龙眼、枸杞、葡萄干、杏脯、祈门红茶),生津养胃、健身美容的元宝茶(珠茶、红枣、枸杞、桂元肉、葡萄干),提气补虚、强身健骨的八宝盖碗茶(茉莉花茶、冰糖、红枣、芝麻、元肉、枸杞、葡萄干、核桃仁)等。一般回族家庭除山区喝罐罐茶以外,川区回民多喝“三香茶”和“白四品”,所选茶叶有茉莉花茶、毛尖茶、陕青茶、红茶、砖茶、珠茶等。家庭条件好的喝龙井、乌龙、碧螺春等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宁夏回族群众还根据需要,自制了明目清心的枸杞泡茶、止咳化痰的'锁阳膏茶、滋阴补肾的羊骨髓茶和八宝甜面茶。
“客人远至,盖碗先上”,家里来了客人,宁夏回族多用盖碗茶来招待。他们先将盖碗擦洗干净,盛上茶叶和佐料,揭开茶盖半遮掩,将沸腾的开水注入盅碗内,冲出一圈一圈浪花,恰似牡丹开花。泡约五分钟,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茶边喝边“刮”,不得用嘴吹或吸出声响。
否则会被视为不懂茶礼、没有教养之人。喝茶时要留茶汗,不得一次喝干,要边喝边添。左手擎着托盘,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抓住盖顶,第四指卡住盖口,“刮”一下,喝一下,茶露汤色,常喝常有,清香爽口,连绵不断。这一套茶事活动,就贯穿了“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
“轻”指冲、刮、喝要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确,一次沏妥当,似蜻蜓点水,不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
宁夏回族喝茶全在于“刮”,不会“刮”就等于不会喝茶。俗话说:“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子要刮呢!”回族吃油香要掰开,一小块一小块地吃,禁忌囫囵吞咬,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节之人。喝茶要用碗盖一下一下地“刮”动,使茶叶和佐料加速溶解,使汤汁尽快变温,喝时又不会烫嘴。
使用茶盖不仅可以防尘防灰、保温,而且还可起到搅拌茶叶的作用。民谚说:“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意思是说,“刮”第一遍时只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的甜味,“刮”第二遍时,茶叶与佐料经过泡制,香味完全散发出来了,这时的味道最佳。
“刮”第三遍时只剩下茶叶淡淡的汤色,能起到解渴的作用。回族先民用茶消食,以茶代药,以茶代酒,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茶文化传统。回族婚礼中的提亲裹包,以茶包为主,订婚时亲邻喝“定亲茶”,结婚时喝“喜宴茶”,婚后与老人喝“阖家茶”。某人干事业决心很大,也用“下茶”来形容,表示坚决,与古代“茶不移木”同出一辙。
“金茶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族的盖碗茶。”因为盖碗茶多有糖、红枣、核桃仁、枸杞、桂元肉等配成,本身就是“长寿果”、“益寿果”,营养价值极高,所以各类盖碗茶对强身健体大有裨益。“回回老人寿数长,早起礼拜喝茶汤”、“不抽烟,不喝酒,盖碗子不离手”,这些都是回族养生保健的宝贵经验,从中不难发现饮茶在回族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性。
回族文化论文篇四
作为一个回族人,我一直对我的民族文化充满骄傲和热爱。回族是中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宗教、语言、风俗和传统文化。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对回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信仰所带来的力量。
第二段:回族宗教与信仰。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它是回族文化的核心。伊斯兰教的传入使回族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清晨响起的呼唤离不开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学习了清真寺的礼仪,每周至少一次参加礼拜,感受与神灵的亲近。这种宗教信仰给了我勇气和力量,也教会了我要以谦卑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
回族有许多独特的民俗和传统,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开斋节和四合院。开斋节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回族人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我记得在孩童时代,我和家人一起制作香甜的月饼,欢快地歌唱和跳舞,整个街道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四合院则体现了回族传统家庭的价值观,这种庭院式的建筑不仅体现了家人团结的精神,也伴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四段:回族语言与文字。
回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阿拉伯字母是回族通用的书写方式。我刻苦学习回族语言和阿拉伯文化,目的在于向祖先致敬,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回族文化。回族语言的美妙之处在于凝练和深思熟虑,使我能够更便捷地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并更好地理解回族文化的内涵。
作为新一代的回族人,我深知传承和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在全球化的今天,回族文化需要更广泛地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我积极参与回族文化的推广工作,与其他民族的朋友分享我对回族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我努力学习现代知识和技能,为回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回族文化是我的骄傲和荣耀,它给予了我独特的身份和深刻的体验。回族宗教信仰让我拥有了勇气和力量,回族民俗和传统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家庭和社区的温暖,回族语言和文字使我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回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积极参与和传播回族文化,我希望能够为回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回族文化论文篇五
(兴发乡扶贫工作站曾仁勇)。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下面,我将在兴发乡镇民族村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基本情况。
1上以茅草房为主,截止2007年12月20日,全村有277户茅草房或无房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狭小。人们经济收入少,生活水平低,大多数人口处于生存线和温饱线之间。村民勤劳,民风纯朴,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迫切,但因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制约,全村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二)贫困原因分析。
统保守,经济文化。
发展迟缓。
2.交通条件。
差,出入民族村的道路,都是土路和。
沙石路,晴天尘土。
飞扬,雨天满路泥。
图一:苗寨中随处可见的茅草房泞。且年久失修,通行较困难,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及项目投资。
3.传统农业发展举步维艰。该村地势海拔高,土地贫瘠,农业生产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水平。而且,农业结构不合理。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缺少技术、资金、经验等,很难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部分农民观念陈旧,见识窄,市场意识不强,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
4.贫困人口收入结构单一,稳定性差。贫困农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仅是农业,很多农民连家人糊口问题都无力解决,吃了上顿饿下顿,青黄不接现象严重。
5.教育卫生发展相对滞后。一是有线电视及电话发展缓慢,农民信息闭塞,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二是农村办学条件差,校舍标准低,师资力量薄弱,阻碍农民文化素质提高。三是卫生医疗条件差,村卫生室设备简陋、无专业医疗人员,无法解放农民就近看病的难题。
6.集体没有经济收入。集体办事要开支,“无钱”严重制约着该村经济的发展。
二、因地制宜,探寻脱贫新思路。
(1)消除“等。
靠要”思想,激发。
贫困农民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加强精。
神扶贫,激活农民。
图二:充分发挥当地林木资源优势的潜在发展动力,帮助农民转变落后。
观念,转换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树立自强自立观念、自力。
更生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勤劳致富观念、积累观念、科技。
观念等,尽早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2)实施劳动力转移,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充分挖掘劳动力潜力,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件,有优势、有特。
色的产业和产品作。
为发展的方向和重。
点,引导农民规模。
生产,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
业,使潜在的优势。
图三:民族村玉米收获季节尽快转化为现实经。
济优势,创造最佳。
经济效益。当前要着眼于改变传统粗放型耕作方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粮农产量,解决吃饭问题。推广新型玉米杂交良种栽培技术,扩大地膜覆盖、绿肥聚拢面积,改良土地。此外,在该村建设一个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作好农产品对外推介,让农民能在吃饱的前提下,将农产品卖出去,促进增收。
(4)区别不同情况,加强项目引导。选择适合当地传统。
和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目前民族村正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总投资211万元,项目包括通村公路修建及部分道路硬化、茅草房改造、院坝硬化沼气池建设等多项内容,项目实施后,对大大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配套建设的沼气池与畜圈、厕所相连,人畜粪便不仅全部得到处理,改善环境卫生,还可满足村民点灯、做饭、洗澡等。同时每户每年可出栏2-3头猪,沼液可作优质肥料使用。据有关资料推算,每户每年可增收节支1500元至2000元。
(5)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贫困地区往往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中。因此,要将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密切联系起来,控制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同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实行计划生育户给予资金、物资、技术和教育等方面的优先扶持和适当的奖励。
(6)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扶贫要先扶智,要改变民族村的贫困现状,首先要提高当地群众的教育文化水平,才能提高脱贫致富意识。其次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升学率,减少失学率,加强基础教育。
回族文化论文篇六
第一段:引言(100字)。
回族是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个,他们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对于其他族群来说,了解回族文化是增进相互交流和理解的关键。在我学习和研究回族文化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这个文化的丰富和独特之处,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传统节日的意义(300字)。
回族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开斋节。这是一个庆祝斋月结束的节日,回族会进行祈福、宴会和礼物交换等活动。我在参与开斋节庆祝活动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团结、互助和宽容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区中,回族人民都会团结一致,相互扶持。同时,他们也非常宽容,愿意分享自己的财富和快乐。这种精神让我深受启发,使我明白在一个多元社会中,宽容和互助是建立和谐共存的基石。
第三段:艺术与音乐(300字)。
在回族文化中,传统艺术和音乐扮演着重要角色。回族传统音乐通常以宗教和民间故事为主题,通过乐器演奏和声音表达情感。我在观赏回族传统音乐表演时,感受到了它们充满力量、动感和独特的节奏。这使我意识到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和沟通的方式。回族的艺术形式如织锦、剪纸和陶瓷等也展示了回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独创性。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回族文化,也为世界文化宝库添砖加瓦。
第四段:宗教与信仰(300字)。
回族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而伊斯兰教又深深影响了回族的生活和价值观。回族人民对于宗教的虔诚和崇拜体现了他们的信仰和精神层面。我与回族信徒共同进入清真寺,聆听伊玛目的讲词和参与礼拜,体验到了宗教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力量。回族人民通过宗教的力量获得安慰、指引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对于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第五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200字)。
回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保护和发展。在我与回族人民的交流中,我见证了他们对于文化传承的努力和奉献。他们致力于教育后代,传授回族的传统技艺和知识,以确保文化的延续。同时,他们也努力推广回族文化,与其他族群共同交流,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共融发展。这让我认识到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的责任,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结语(100字)。
通过研究回族文化,我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回族文化丰富多样、独特鲜明,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多元民族的文化财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通过深入了解和体验回族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拓宽视野,建立和谐社会。
回族文化论文篇七
中国茶道博大精深,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文化,大家知道宁夏回族有哪些饮茶习俗与文化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宁夏回族的茶文化,喜欢喝茶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给大家介绍下宁夏回族有哪些饮茶习俗与文化,宁夏回族民间有谚语云:“不管有钱没钱,先刮三响盖碗。”每个回族家庭至少有两套盖碗盅子,有的多达十几套。他们喜用盖碗子饮茶,不用缸子和杯子。饮茶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宁夏回族还有一句关于饮茶的谚语:“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那些上了年纪的回族老人每天清早礼完“榜布达”(晨礼),有喝早茶的习惯。他们围在火炉旁,烤上几片馍馍,总是要“刮”一碗子的。
这种的碗子也叫“盅子”,是一种陶瓷器皿,古代叫“茶盏”,底小口大。茶碗、茶盖、茶托(长方形叫盅船、茶船)配套,俗称“三泡台”(好似战地碉堡)。有的茶盖上绘有蓝色的花纹或红色的小花朵,还有的绘有绿色或黑色阿拉伯文“清真”字样。
既精巧美观,又方便耐用。喝茶先备一壶滚烫的开水,把茶、糖等原料放入盅内,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再喝。用盖碗盅子喝茶有很多好处,民谚云:“一防灰(清洁),二防冷(保温),三防茶叶卡喉咙(安全)。”
择茶、泡茶、配茶种类甚多,都依经济条件、茶宴大小、宾客身份、生活需要而定。一般常见的'有红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糖、枣、茶)、红四品(红茶、红枣、红糖、枸杞)、白四品(白毛尖茶、白糖、芝麻、白葡萄),还有开胃化食的五味茶。
即绿茶(苦)、山楂(酸)、芝麻(香)、白糖(甜)、姜(辣),健脾强肾、提神明目的五珍茶(龙眼、枸杞、葡萄干、杏脯、祈门红茶),生津养胃、健身美容的元宝茶(珠茶、红枣、枸杞、桂元肉、葡萄干),提气补虚、强身健骨的八宝盖碗茶(茉莉花茶、冰糖、红枣、芝麻、元肉、枸杞、葡萄干、核桃仁)等。一般回族家庭除山区喝罐罐茶以外,川区回民多喝“三香茶”和“白四品”,所选茶叶有茉莉花茶、毛尖茶、陕青茶、红茶、砖茶、珠茶等。家庭条件好的喝龙井、乌龙、碧螺春等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宁夏回族群众还根据需要,自制了明目清心的枸杞泡茶、止咳化痰的锁阳膏茶、滋阴补肾的羊骨髓茶和八宝甜面茶。
“客人远至,盖碗先上”,家里来了客人,宁夏回族多用盖碗茶来招待。他们先将盖碗擦洗干净,盛上茶叶和佐料,揭开茶盖半遮掩,将沸腾的开水注入盅碗内,冲出一圈一圈浪花,恰似牡丹开花。泡约五分钟,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茶边喝边“刮”,不得用嘴吹或吸出声响。
否则会被视为不懂茶礼、没有教养之人。喝茶时要留茶汗,不得一次喝干,要边喝边添。左手擎着托盘,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抓住盖顶,第四指卡住盖口,“刮”一下,喝一下,茶露汤色,常喝常有,清香爽口,连绵不断。这一套茶事活动,就贯穿了“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
“轻”指冲、刮、喝要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确,一次沏妥当,似蜻蜓点水,不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
宁夏回族喝茶全在于“刮”,不会“刮”就等于不会喝茶。俗话说:“吃油香要掰呢,喝盖碗子要刮呢!”回族吃油香要掰开,一小块一小块地吃,禁忌囫囵吞咬,否则被视为不懂礼节之人。喝茶要用碗盖一下一下地“刮”动,使茶叶和佐料加速溶解,使汤汁尽快变温,喝时又不会烫嘴。
使用茶盖不仅可以防尘防灰、保温,而且还可起到搅拌茶叶的作用。民谚说:“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意思是说,“刮”第一遍时只能喝到最先溶化的糖的甜味,“刮”第二遍时,茶叶与佐料经过泡制,香味完全散发出来了,这时的味道最佳。
“刮”第三遍时只剩下茶叶淡淡的汤色,能起到解渴的作用。回族先民用茶消食,以茶代药,以茶代酒,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茶文化传统。回族婚礼中的提亲裹包,以茶包为主,订婚时亲邻喝“定亲茶”,结婚时喝“喜宴茶”,婚后与老人喝“阖家茶”。某人干事业决心很大,也用“下茶”来形容,表示坚决,与古代“茶不移木”同出一辙。
“金茶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族的盖碗茶。”因为盖碗茶多有糖、红枣、核桃仁、枸杞、桂元肉等配成,本身就是“长寿果”、“益寿果”,营养价值极高,所以各类盖碗茶对强身健体大有裨益。“回回老人寿数长,早起礼拜喝茶汤”、“不抽烟,不喝酒,盖碗子不离手”,这些都是回族养生保健的宝贵经验,从中不难发现饮茶在回族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性。
喝茶有益身心众所周知,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多种维生素等能够起到保健和药理作用。
1、提高肌肉耐力
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一种名为“儿茶素”的抗氧化剂,可以增加身体燃烧脂肪的能力,改善肌肉耐力,有助于对抗疲劳,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常喝绿茶,效果最为显著。
2、抵抗紫外线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茶水洗脸能清除面部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的作用,还有助于减少日光中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是天然的“防晒霜”。
3、保持身材
唐代《本草拾遗》中关于茶的论述就曾提到“久食令人瘦”,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强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国外研究也表明,定期饮茶可以缩减腰围,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从而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回族文化论文篇八
荣获“林博会名特优新奖”。同年5月中宁枸杞种植正式通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
2005年3月20日^v^^v^常委、^v^常委会委员长^v^同志在中宁视察期间,品尝了中宁枸杞,对中宁枸杞口感和品质赞不绝口,欣然题词“中国枸杞之乡”。2006年5月^v^^v^常委、^v^总理^v^同志视察中宁,对中宁枸杞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年中宁县成功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全国唯一的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同年中宁枸杞获“全国十佳区域品牌”光荣称号。2007年中宁枸杞代表中国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地理标志大会,获得参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枸杞为宁夏“五宝”之首,是宁夏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枸杞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港澳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国内130多个大中城市,享誉中外,目前已经形成了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的影响力,对宣传宁夏、提高宁夏知名度产生了积极影响。枸杞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枸杞产业集群状况及特征。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政府把枸杞产业做为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导产业,从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扶持。自治区政府决定不定期举办枸杞节,并支持中宁县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批发市场,为枸杞产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各地特别是枸杞主产区充分发挥枸杞产业的品牌、科技、种植、加工和市场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枸杞产业。目前宁夏全区枸杞面积达到万亩,约占全国的30%。
2009年总产量达到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产值达15亿元,其中原果收入6亿元,加工产值9亿元。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60%,出口创汇最多年份达500多万美元。全区枸杞加工、营销企业100多家,其中枸杞规模加工流通企业52家,形成了以宁夏红、杞浓、圣杞乐、早康等为主体的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叶茶等10大类40多种产品,枸杞加工转化率达到了总产量的15%。主产区中宁县已成为全国枸杞的集散地。
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迅速,枸杞产品产销两旺,突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产业布局上取得了突破。在全区推行“优质名牌枸杞基地建设”、“枸杞南移工程”,建设万亩枸杞园区4个,千亩园区30个,500亩以上联片种植区近百个,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宁为核心区、清水河流域和银北灌区为两翼的产业带。
枸杞的查处力度,使枸杞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有了明显提高,较好地维护了“中宁枸杞”品牌乃至“宁夏枸杞”的良好声誉。
三是在标准化生产上取得了突破。各地加大了枸杞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统防统治力度,仅中宁全县统防统治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县种植面积万亩的40%,已有8万亩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万亩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分别占全县种植面积的和26%。
四是在品牌创新上取得了突破。近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培育出了“宁夏红”、“杞浓”、“早康”、“杞王”等枸杞产品系列品牌,尤其是“宁夏红”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注重对“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品牌的保护,注册使用了“中宁枸杞”证明商标,对其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枸杞品牌的培育和提升,对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回族文化论文篇九
从全国范围看宁夏白酒,所占位置几乎无足轻重:
二、地域偏远,为外来品牌的介入制造了一定障碍,属于封闭性市场;
四、宁夏白酒缺少历史厚重感,品牌血统根基匮乏和较低的产销量无法形成集群效应。
第一部分:宁夏白酒市场现状分析。
一、市场竞争格局:
宁夏是人口较少(总人口600余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有1/3左右为^v^。根据中国人均白酒消费量110元/年计算,宁夏省年度白酒销售额约4-5亿元,中档、中低档白酒的总消费量约70%。宁夏白酒总体竞争格局层次感清晰。高档市场完全由“茅、五、剑”三大巨头把持,中档、中低档市场由本地企业占据。“沙湖春”和“老银川”竞争激烈,“沙湖春”的市场份额已超过40%;另一重要品牌“大夏贡”销量明显下滑,面临着退为二线品牌的危险。外来品牌表现较好者仅有河套老窖和口子窖;前者铺货率较高,实际占据的市场份额较低,没有形成竞争威胁;口子窖立足于5年产品在商超渠道和部分餐饮渠道运作,以机会性推广为主;西凤在省会银川有一定动作,但未大面积推广。从区域市场来看,沙湖在银川地区和石嘴山地区呈下滑趋势,老银川上升迅猛;吴忠市场尚无绝对领导品牌,沙湖、老银川、大夏贡、古峡宴均有一定市场份额;中卫市场沙湖春仍占主流,“银川”在县级市场发力效果明显;固原地区沙湖春、大夏贡表现较好,“老银川”谋势待发。
二、消费特点:
1、宁夏白酒具有区域消费不均衡现象,从宁北(石嘴山、银川)、宁中(吴忠、中卫)、宁南(固原)明显呈现出倒立“金字塔”结构。主因是民族消费特性所决定的:回族禁白酒,聚集区消费量较低(吴忠、固原地区);而回族分布较少的地区(银川、石嘴山)市场白酒比重极大,占据自治区近60%以上消费。亦因不同民族消费特性和居住特点,重点城市和中心城市对下辖行政区域内的白酒消费辐射和影响力并不强。
2、全省主流白酒以41—43度为主,高度酒和低度酒都很少。浓香型产品深受喜爱。但第一品牌沙湖春目前积极推广清香型洞藏系列。
3、白酒消费格局较为明晰,形成了稳定的消费价格带,具体如下:
a.大众消费能力不强:家庭消费10-20元,普通宴请、聚饮、婚庆、礼品消费集中在15—30元,即10-30元为市场主流价格带,消费需求旺盛;乡镇市场10元以下仍是主流。
典、国际经典、十年陈藏)、大夏贡经典五年和口子窖5年较多。各品牌旗下产品竞相表现,但没有形成绝对的领导产品,老银川上升趋势明显。高端消费大部分选择“茅、五、剑”,消费比较成熟,但量不大。在中高档市场上,缺乏绝对核心产品,此为中高档白酒机会之一,所有厂家市场定位都较为清晰,但没有在某一细分价位上实施精耕细作战略,都以多产品机会运作的思路操作中高档白酒。
整体来说消费不够理性和成熟。对品牌缺乏认知度和忠诚度。存在以下几大消费特点:
二、跟风消费,消费者易受外界干扰购买流行性白酒产品;
三、地缘性消费居多,即消费者存在地产酒消费情结,也是宁夏地产酒强势的根本性原因。
三、渠道特征:
1、餐饮:除银川和石嘴山外,宁夏其他各地区大型餐饮欠发达。吴忠、固原地区中小型餐饮较多,但清真的消费特点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白酒消费。餐饮渠道进店壁垒不高,大部分为品牌/品项进场费用,基本无买断专场、包量销售、大包商运作、买断专场促销权的操作方式。渠道中服务员的推力极为关键;大部分终端加价率不高,但消费者自带现象比较严重。
2、名烟名酒店和专卖店等渠道方式仅在银川、石嘴山市场较发达,也带动了该市场团购渠道的发展。
3、现代商超渠道较发达(主要在银川)。该类渠道在白酒销售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厂家在该渠道推广活动的开展趋向频繁,导购投入也在增加。传统批零渠道在白酒销售中仍占主流,对利润需求较为旺盛。
4、公关团购渠道逐步兴起,为中高档白酒未来销售主渠道之一,以银川和石嘴山市场突出。专卖店业态以全国性一名酒(茅台、五粮液)为主。
四、主流品牌概念及推广:
从各品牌名称来看,存在“三地”:地缘特色明显,地域文化突出,地方情结浓厚。
1、沙湖春为银川旅游景点,借助旅游资源提升品牌知名度,地域文化突出;在品牌形象塑造上,推出高端形象系列产品“原浆系列”,在香型上进行破坏性试验,弃用浓香型采用非主流清香型;在概念上借用酒鬼的“洞藏”文化,突出五谷原酿。此项突破为宁夏白酒先河,但从消费特性和需求来说,创新效果还有待未来验证。
2、老银川利用银川在宁夏地区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政治、经济因素对其他市场进行辐射和影响),通过地方情节来拉拢本地消费者。
播,与品牌的历史厚重的调性不匹配。
4、塞上江南:此品牌名称极致的体现了“三地”特色。在产品概念上,首创“窖藏•原酒”,系列产品突出年份概念。
5、地方性品牌原州宴、六盘春等皆以三地文化为主。
6、推广简析:
领全区的霸主高度,传播手段过于传统和保守,传播的立体性和一致性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未能形成独特的品牌区隔,不具有品牌独占性。
五、主要品牌营销模式分析。
1、沙湖春。
1)基本状况。
a.竞争模式:品牌传播+厂家主导性操作+中低价位产品汇量式驱动。
a、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品牌传播,包括多媒体的组合使用,事件行销,通过高端形象产品的开发提升品牌形象等。
b、经销商主要承担产品分销的物流和资金职能,企业的销售队伍负责市场的维护和管理。
c、细分中低档市场,在每个机会市场都培育出领导性产品,狙击竞品。
b.品牌概念:沙湖春为银川旅游景点,借助旅游资源提升品牌知名度,地域文化突出;推出“原浆系列”拔高产品形象,用清香型进行产品差异化,宣传“洞藏”文化,突出五谷原酿,品牌形象清晰。
c.市场区域特点:全省布局早已实现,但主导产品发展不均衡很明显。银川、石嘴山、固原、中卫市场是沙湖春的强势阵地,吴忠市场表现一般,银川和石嘴山地区销量有下滑趋势。从全省来看,沙湖春仍是第一品牌。
d.产品线:产品囊括高档、中高档、中低档、低档,产品结构。
明显优于其他品牌。但中高档产品的推广突破不成功,大致如下:
a、高档、中高档产品:原浆系列(三里、六里、九里洞藏),价格从88元到数百元,在宁夏省内尚未形成规模。特酿在70-100元价格区间表现较好,未能成为细分价格带的主流,近期下滑迹象明显;和谐、琼浆等表现平淡。
b、中低档产品(价格区间中前者为流通最低价、后者为餐饮最高价):主要为玉液(35-58元)、新品(22-32元)、佳品(16-25),定位精准,且每款产品皆为全省性主导产品。
c、低档产品:光瓶系列。
2)问题分析。
a.洞藏系列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白酒价格到价值的转变,高价位产品不能简单等同于高品牌形象,需要持续进行系统深入的品牌塑造。
b.同时推广两、三个中高档产品,产品概念也不同,不统一的传播口径,导致消费者对品牌认知混乱,最终导致各个产品都推广不力。
c.缺乏终端维护意识,终端管理能力不足,导致消费者促销被终端老板或服务员大量截留,终端价格混乱,从而影响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d.对新渠道的推广意识不够,如公关团购。
2、老银川。
1)基本状况:
a.竞争模式:群狼战术+高空品牌传播+整合政府资源+快速撇脂的渠道策略。
a、大量采取买断贴牌,吸引和刺激资本雄厚的经销商,垄断渠道资源。
b、经销商全权负责市场的操作,企业仅提供高空中的品牌传播支持。
c、经销商利用低成本优势,对零售终端采用高促销、高售价的快速撇脂方式,极大的满足了其高利润需求,渠道推力显著。
d、具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资源,在团购渠道有显著优势,核心消费群的领导性消费较强。
b.品牌:老银川直接利用银川在宁夏地区的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地方情结拉拢本地消费者,利用银川在全自治区的政治、经济因素对其他市场进行辐射和影响。
c.市场区域特点:老银川目前上升势头迅猛,但全省布局和发展失衡。主要市场在宁北(银川、石嘴山)和宁中部分县级区域(中卫、吴忠),宁南市场处启动阶段(固原)。
d.产品线:各系列产品总品项达100多个,每个价位上均有数款产品,自我竞争的特点明显。从市场反映来看,销量较好的产品如下:
a、中高档产品:传世经典、国际经典、十年陈藏;其中传世经典表现突出;
b、中低档产品:二星、三星全省铺货率较高,50年老银川在银川市和石嘴山表现尤为突出。
2)问题分析:
a.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产品开发泛滥,核心产品不突出,缺乏长远的产品规划。因此,产品更迭过快,品牌透支严重。
b.品牌概念单薄,没有明确的诉求点,有待挖掘,消费者沟通浮于表面,品牌根基不稳;
3)机会:
回族文化论文篇十
为深入贯彻全省民族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我市城市民族工作,根据省民宗委•关于开展全省城市民族工作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部署,专题就全市城市民族工作深入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全市城市少数民族基本情况。
荆门市属于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全市现有城市常住少数民族23个,3863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011年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74人,其中新疆籍维吾尔族40人,西北回族71人,主要分布在荆门及各县市城区。
(二)涉及城市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状况。
近年来,我们及时化解处理了3起涉及城市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维护了民族团结稳定。事件起因包括城管执法、市场经营权等方面。
2011年12月25日和2012年1月1日,钟祥市分别发生两起新疆籍烤羊肉串从业人员与当地人发生纠纷并斗殴,导致新疆籍人员和当地人均有不同程度受伤害案件。
-1对案件侦办和维稳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落实了相关部门工作责任,一是对新疆人的艾散医治费用全部由钟祥市人民医院垫付,确保尽快治愈出院;二是民宗局、公安局主要领导与清真寺的阿訇到医院看望伤者,送去了慰问金,并多次上门做艾散本人及家属思想工作;三是由民宗局安排专人主动找艾散、努日麦麦提在荆门的负责人阿布力孜〃阿布来海提及其妻子陈双梅(原市二医护士、现在新疆生活,曾受到***同志接见)进行沟通协商解决办法;四是公安机关已根据视频资料画出嫌疑人照片,公开征集线索,全力查找嫌疑人。
-3市民族工作条例‣、•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和鄂发[2006]3号文件相继颁布和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市人大和市政协定期听取民族政策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有力促进了民族政策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为营造城市少数民族群众与当地城市居民和谐共处的环境,我局采取编印政策法规资料、印发竞赛答题试卷和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各县、市、区民宗部门也采取翻印•政策法规‣、办专栏、挂横幅和刷写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使“三个条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市、县两级政府均将民族条例纳入“三五”、“四五”和“五五”普法内容,采取多种形式普及条例知识,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形成各民族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健全基层组织,夯实工作基础。
回族文化论文篇十一
今年4月份,滨州市民宗局对全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系统深入地专题调研,同时,组织部分民族工作干部到烟台、威海两市认真学习先进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现有39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其中回族人口万余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8%,主要分布在阳信、无棣两县的26个民族村。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v^、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工作重点县及乡镇党委、政府牢牢把握“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认真实施民族工作的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少数民族群众充分发挥自身内力,埋头苦干,勤劳致富,生产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幅度提高。
(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各民族村立足村情,发挥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变单一粮食生产为多种经营,改良种植品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无棣县郭辛店、新立村已形成总计600余亩的冬枣园,段家村、范家村的经济林达1000余亩,五营后村的旱地养藕示范点已取得成功,亩产可达4000公斤,成为民族村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传统养殖产业优势明显。阳信县河流镇刘庙街等10个民族村与邻近的50多个汉民村形成“放小收大、订单养殖”的养牛联合体。1万多户汉民家庭在刘庙赊养肉牛2万多头,户年均增加收入3000元。无棣县民族村3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40余户,5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20余户。五营中村建起了占地20余亩的牛羊交易市场,吸引了秦皇岛、唐山、济南等地客商汇集,日交易量200头只。同时,在国家扶持政策的积极鼓励下,我市少数民族肉牛养殖合作社逐步兴起,目前,全市民族村有12家肉牛养殖合作社,吸引4000余名回汉群众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达1亿多元,少数民族合作社日益成为推动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
(四)民族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阳信县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把肉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肉牛养殖、屠宰和深加工产业,积极打造鲁北乃至全国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流通基地、深加工基地。目前,该县少数民族群众投资兴建的肉牛加工企业已达70余家,牛羊肉产品占到天津清真市场份额的50%、北京清真市场份额的30%以上。同时,注重实施品牌战略,广富畜产品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鸿安肥牛、立辉肥牛、亿利源肥牛、华阳肥牛、广营肥牛等5个品牌肥牛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华胜、福安2个品牌获得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亿利源、广富、鑫源、华胜源等4个牛肉品牌获得全国优秀牛肉品牌称号。无棣县民族村现已发展民族企业30多家。德宝皮革有限公司、鑫合皮业有限公司集皮革加工、购销为一体,年产值分别达3亿元、亿元。华兴畜牧有限公司现已发展为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龙头企业,不仅促进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
(五)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我市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不断拓宽致富门路,从事多种经营,餐饮、客运等第三产业的业户数不断增加。仅阳信、无棣两县少数民族群众经营的餐馆、店铺等就已发展到100余家,以肥牛、手抓羊肉、特色烧烤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食品成为当地的知名餐饮品牌。同时,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发展以客运为主的交通服务业。目前,全市民族村拥有客车100余辆,年均收入达4万元。阳信县流坡坞镇南街村充分利用其便利的交通枢纽优势,少数民族群众拥有客运车辆50余辆,成为全县最大的公路客运专业村。
(六)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市民族村大部分少数民族家庭实现了电器化,大部分住房为砖瓦结构,部分群众盖起了楼房。无棣县五营中村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农村社区---“伊安小区”,成为全市民族村居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工程。各民族村拥有运营车和家用轿车近2500辆,仅阳信县刘庙10个村就拥有宝马等各型家用轿车近300辆,并且刘庙村人均纯收入由xx年的3500元提高到现在的11000元,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速度三项指标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民族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民族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民族村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由于民族村之间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区位交通、经营习惯、群众思想解放程度等诸多历史渊源和现实因素的影响,民族村之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以阳信县大营村和刘庙村为例,大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少数民族群众思想解放程度低,xx年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左右;刘庙村交通便利,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活跃,经商意识强,主要从事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产业,xx年人均纯收入在11000元左右。
(二)民族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市的民族企业产业种类单一,80%以上民族企业经营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产业,对市场依赖度高,一旦市场行情有较大波动,民族企业发展就严重受挫。多数民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经营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产品种类较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差,抗市场风险能力低。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用地紧张,发展后劲不足。诸多因素的合成制约,使民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三)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民族村村级^v^组织基本上无经济收入,大多是“空壳村”,这既受国家政策体制的影响,更是部分民族村班子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缺少创新发展思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主动发展动力不足等自身原因造成的。民族村集体经济的薄弱,较大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民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进步。
(四)富余劳动力就业难度较大。由于民族村少数民族群众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外出务工就业必需的职业技能,受清真饮食习惯制约,使得有些务工单位不愿接收少数民族人员。同时,部分少数民族劳动力在本地转产就业缺乏必需的资金,致使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重重。
三、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做好民族村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多渠道多方式地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不断强化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和宣传,使其深刻认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提高贯彻执行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做到自觉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关心、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的民生事业,大力支持和帮助发展民族经济。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也要摆脱“等”、“靠”、“要”的思想,实现“要我富”到“我要富”的观念转变,深刻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各部门的重视和扶持毕竟是外因,民族村干部群众的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和艰辛努力才是内因,“输血”只能解决燃眉之急,“造血”才是长远发展之本,干事创业、发展经济的重任责无旁贷。
(二)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村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每年要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民族工作,定期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数量,以“生态文明村”建设、“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对口定点帮扶等为抓手,帮助民族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族经济加快发展。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民族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经济发展情况,以便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帮助民族村逐步缩小彼此之间的经济差距,力求做到平衡发展、协调发展。
(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不断加大对民族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资金时,重点向民族村倾斜;在项目立项、开发、推广等方面优先考虑民族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尽量放宽对民族企业贷款的门槛限制,为民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推动其不断做大做强。工商部门在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生产经营时,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土地部门和各有关乡镇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帮助民族企业和少数民族合作社解决生产经营项目用地、减免税费等问题。民族、民政部门可借鉴烟台市的经验做法,引导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成立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促进会,凝聚力量,团结一致,抵御市场风险。农业、畜牧、人保等部门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时,优先安排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及时为少数民族劳动力提供当地就业和外出务工信息,并采取各种措施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此外,对愿意回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和当地就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优惠政策,甚至资金技术支持,以此提高富余少数民族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四)民族村自立自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民族村要切实加强两委班子建设,在上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选择党性观念强、群众威信高、致富门路多、带头作用发挥好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及时调整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两委班子要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立足实际,借助外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少数民族群众共同致富。民族企业、少数民族合作社要树立正确、宽广的“人才观”、“用人观”,学会现代经营理念,聘用高级专业人才抓好经生产营管理,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现代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同时,不断增强自我创新能力,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拓展民族企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空间,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少数民族富余劳动力要立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掌握更多实用的技能和本领,不断搜集就业信息,积极探索致富门路,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机会。
回族文化论文篇十二
民间茶俗甚多,有待客敬茶、三餐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斋月散茶、节日宴茶、喜庆品茶等茶俗,而且还从选茶、赠茶、用茶、点茶、配茶、煎茶、冲茶、递茶、加水、品饮、宴请等诸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茶事礼俗。
回族泡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料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约为二至三分钟。敬茶也有良好的`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将碗里放入茶料,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送。这样做,一方面是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如果家里来的客人较多,主人根据客人的年龄辈分和身份,分出主次,把茶先捧给主客。 回族喝盖碗茶也很讲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荷地,而是用盖子刮几下,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卤变清汤。每刮一次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慢地饮。主人倒茶后,客人一口不喝。会被当做对主人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
在喝茶中,如果喝完一盅还想喝,就不要把茶底喝净,要留点,这样主人会给您继续倒水。如果已经喝够了,就把茶盅的水全部喝干,用手把碗口捂一下,或从碗中捞出一颗大红枣放到嘴时,表示已喝够了,主人也就再不谦让倒茶了。随着
生活
水平的提高,群众还根据需要,自制了明目清心的枸杞泡茶、止咳化痰的锁阳膏茶、滋阴补肾的羊骨髓茶和八宝甜面茶。家里来了客人,多用盖碗茶来招待。他们先将盖碗擦洗干净,盛上茶叶和佐料,揭开茶盖半遮掩,将沸腾的开水注入盅碗内,冲出一圈一圈浪花,恰似牡丹开花。泡约五分钟,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茶边喝边“刮”,不得用嘴吹或吸出声响。否则会被视为不懂茶礼、没有教养之人。喝茶时要留茶汗,不得一次喝干,要边喝边添。左手擎着托盘,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抓住盖顶,第四指卡住盖口,“刮”一下,喝一下,茶露汤色,常喝常有,清香爽口,连绵不断。这一套茶事活动,就贯穿了“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轻”指冲、刮、喝要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确,一次沏妥当,似蜻蜓点水,不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
回族文化论文篇十三
根据迪民宗发[2008]2号《关于开展民族团结稳定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精神,按照有关要求,xx县民委于2008年2月19日至29日在xx县xx镇开展了关于回族居民在协调民族关系方面的社会调研,此次调研以深入实地、走访群众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v^基本情况。
xx镇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的高山峡谷区。东南部与本县羊拉乡、奔子栏镇相邻,西部接云岭乡、西北连佛山乡、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东西靠云岭山脉,是一个典型的雪山峡谷镇。xx镇辖墩合和阿墩子两个社区,巨水、阿东两个村委会,37个村民(居民)小组,67个自然村。总人口为7886人,xx镇的回族都居住在阿墩子社区,共36户,173人。长期以来,xx镇的回族居民虽然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他们与当地的藏族群众和谐相处,已经形成了一种团结、和睦、互助的民族关系。
二、xx镇信仰^v^教的回族居民历史渊源。
在走访当地回族居民的过程中,据介绍,xx县xx镇附近,于清朝雍正年间,发现铜矿及银矿。山西、陕西、云南大理等地的人,前来采矿冶炼。后来,矿洞倒塌,死伤多人,这些采矿人大部分为信仰^v^教的回族,有些人就在xx镇定居下来,^v^教就在这时传入xx。xxxx镇的回族主要有马姓、海姓、杨姓、蒋姓。每年阴历正月,xx镇的回族同胞,都要到镇北部的马鹿场银矿遗址,进行祭吊。由此可以看出,xx的^v^教,是从汉地传入的。xx县xx镇有一座清真寺,是迪庆州最古老的一所^v^教活动场所。据说,在清朝雍正年间,定居xx镇的^v^,在古城址(铺子农)有一处^v^教活动场所,后被山洪冲毁。现存清真寺,始建于清雍正末年至乾隆初年。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v^起义失败后,xx^v^铁朝贵等人,于咸丰十年(1860年)呈清真寺楼房三间给地方头人,以示归顺,经xx镇^v^历次维修扩建,至民国年间,清真寺有木结构楼房一院,内有经堂、阿訇居室及活动室。寺内有雕梁画栋,是xx县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民国末年多次被占用、毁坏。至“^v^”期间,遭到彻底毁坏。1987年,经迪庆州人民政府批准,xx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进行维修,并退还信教群众。
三、xx镇^v^的风俗习惯。
xx县xx镇回族的迁入,使他们融入到了当地主体民族藏族的生活中,生产、服饰及语言均与藏族相同。虽然如此,但他们至今保留着不食猪肉、讲究清洁、丧事不铺张的传统习俗。当地的回族群众虽然与藏族在生产、服饰及语言上相同,但丧事与其它民族有不同之处,土葬时,棺材在尸首入土前安装,用白布裹尸平放于细土上,周围用木材搭成棺材,垒石成墓。
四、xx镇回族居民的宗教活动。
信仰^v^教的回族群众,日常宗教活动都在xx镇的清真寺进行。清真寺的宗教活动,民国时期有住寺“阿訇”,负责寺内的教务,并教授^v^教经典及阿拉伯文。1987年,恢复宗教活动以后,每年开展三次宗教活动。按照^v^教历,每年的阴历正月前后,举办“开斋节”;阴历五月前后为“古尔邦节”;阴历七月前后为“圣诞节”。xx的^v^教信徒由于长期和藏族人民和睦相处,所以也尊重藏传佛教,也参加藏传佛教的一些宗教活动。
总之,xx县xx镇的回族居民,从迁入到xx以来,世代与xx的藏族和其他民族的人民和睦相处,他们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民族团结、宗教有序、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回族文化论文篇十四
县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情况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县高度重视城市民族工作,为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的全县民族工作,加强对城市民族工作的政策指导和工作支持,努力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城市民族工作发展新路子。最近,我局对保和镇南路社区、社区、十字街社区的城市民族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专项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是云区县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县内世居民族有傈僳、汉、纳西、白、藏、彝、普米、怒、独龙九种民族。保和镇是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县城所在地,全镇面积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居委会,个社区居委会于成立。全县总人口为15412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3761人,占总人口%,社区少数民族人口为5214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773人,占社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多为在县世居的少数民族有傈僳族、藏族、纳西族、白族约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80%。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大理州、丽江市,多数为白族、纳西族。近年来,民族交往日趋密切,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民族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互助合作,民族团结意识不断增强,共同发展的关系更加牢固。
城市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包括居住条。
件、就业、婚姻、文化程度及子女就学、享受低保医疗等基本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发展,社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子女就业有一定的压力,特别是部分干部、工作人员的第二、三代子女就业问题仍然十分坚刚。子女就学方面:能实现有学上,上好学的相关保障。低保、医保方面:按现行相关城镇和农村保障性政策能落实到位。
民族民间文化方面:有土驻民居汉族的大词戏三江藏族弦子锅庄协会,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射驽协会,各社区都有门球队,但没有民族民间文化体育设施。在县城从事清真餐饮服务的食馆有3家。在县城有一个县基督教中心教堂,是县内唯一的宗教团体。
社区民族工作和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社区缺少规范的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和相应的工作机制,缺少社区各少数民族传承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相应场馆。
二、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1、领导重视,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对民族工作的关心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形成了党委高度重视,党政齐抓共管,各社区、村委会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少数民族工作格局。
2、努力维护民族团结,为城市民族工。
作的开展营造优良环境。一是以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民族团结进步”等活动为契机,广泛宣讲民族政策,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等。通过不懈努力,党的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遵守民族政策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在全县上下形成了维护民族团结、关注民族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统文化,宣传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民族间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营造出和谐的社区生活氛围。
4、完善应急工作机制,为及时妥善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注重对涉及民族方面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及时介入,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积极发挥作用,确保将矛盾纠纷全部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一方稳定。当前,少数民族群众和汉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呈现出和谐的社会氛围。
餐饮服务、建筑工地等较为艰辛的体力劳动,所以因劳资和维权方面容易产生矛盾纠纷。五是我县城市社区少数民族主要来源地是上一代或二代内从全县各乡镇农村到县城工作安家后逐步增多起来的,在新时代的就业形势下,由于父母辈有工作、有固定收入,到如今子女和孙子、孙子女辈一部分没有固定工作和固定收入,又没有土地和从事经营的产业,因此,当地党委政府面向这部分群体提供就业住房等保障的压力逐年加重。
四、进一步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对策建议。
1、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民族政策宣传力度,尽力普及民族知识,增强相关部门为少数民族服务的意识,加大对民族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
2、建议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少数民族社团组织,广泛调动少数民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热情。
3、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巩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4、制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法,建立健全解决民族问题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
5、加大对城市民族工作的经费投入,为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6、创建城市少数民族团结进步社区示范点建设。强化提升城市社区民族工作。
7、健全城市社区服务机构组织,让流动少数民族人员就地能全面享受现行党和国家各项民生政策。
回族文化论文篇十五
中国茶道博大精深,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文化,大家知道宁夏回族有哪些饮茶习俗与文化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回族茶文化,教给大家宁夏回族的饮茶习俗与文化。
金茶银茶甘露茶,比不上回族的盖碗茶。”因为盖碗茶多有糖、红枣、核桃仁、枸杞、桂元肉等配成,本身就是“长寿果”、“益寿果”,营养价值极高,所以各类盖碗茶对强身健体大有裨益。“回回老人寿数长,早起礼拜喝茶汤”、“不抽烟,不喝酒,盖碗子不离手”,这些都是回族养生保健的宝贵经验,从中不难发现饮茶在回族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性。
喝茶有益身心众所周知,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多种维生素等能够起到保健和药理作用。
研究发现,茶叶中含有一种名为“儿茶素”的抗氧化剂,可以增加身体燃烧脂肪的能力,改善肌肉耐力,有助于对抗疲劳,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常喝绿茶,效果最为显著。
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茶水洗脸能清除面部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的作用,还有助于减少日光中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是天然的“防晒霜”。
唐代《本草拾遗》中关于茶的论述就曾提到“久食令人瘦”,现代科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强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国外研究也表明,定期饮茶可以缩减腰围,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从而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国外研究表明,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可以吸收一些放射性物质,保护细胞不受辐射伤害,对于修复受损细胞也有帮助。临床研究显示,茶叶提取物可治疗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治疗辐射导致的血细胞、白血球减少,效果很好。
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可以吸收一些放射性物质
茶多酚有助于大脑进行局部调节,改善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国外研究证实,喝茶可以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老年认知障碍症。此外,咖啡碱能促使中枢神经兴奋,有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虽然茶叶中含有咖啡因成分,会促进钙随排尿流失,但含量极低。即便是咖啡因含量颇高的红茶,每杯也只有30~45毫克。其实,茶叶中含量更多的是有助于减少钙流失的`物质,包括氟元素、植物雌激素类物质和钾元素。台湾研究发现,常喝茶的人骨密度较高,髋关节骨折机率更低。
因为茶叶的儿茶多酚类物质对肠胃类粘膜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因而影响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大便干结,引起便秘或加重。
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明显的兴奋作用,饮茶尤其是饮浓茶,会使人脑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状态而得不到休息。
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会使食物中的铁形成不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
因为茶叶中的生物碱类物质会抑制十二指肠对钙质的吸收。同时还能促使尿中钙的排出,使人体钙质少进多出,导致缺钙和骨质疏松,使骨折难以康复。
因为人的胃里有一种能抑制胃壁细胞分泌胃酸的磷酸二脂酶,而茶叶中的茶碱会降低磷酸二脂酶的活性,使胃壁细胞分泌大量胃酸。
因为茶水中的鞣酸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而不宜饮茶,更不宜饮泡得过久的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633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