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对个人或团队工作的全面梳理和总结,以便今后改进和提升。一个好的写作思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总结范文,从中学习作者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技巧。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一
下面本文将会介绍声乐中的心理学的作用,希望大家看后有所收获。
“用你的心儿去歌唱”这句话,是已故德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汉姆波尔在一次访问中所说的。声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感动人,是传达思想、情感、情绪和描绘情景。只有歌者以情感正确表达歌曲的本意,才可能使听众受到感染,同时,我 们也应该意识到事物的另一个方面,依靠歌唱心理思维的指导,培养敏锐的知觉,发展充分的想象力,不断对复杂的歌唱现象做出理智的分析、判断和思考的表达, 取决于演唱者本身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音乐想象是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对它实质认识还很肤浅,它与感觉、知觉、意象、联想、思维、情感及意识活动有着密 切联系。黑格尔也曾指出:“创作就是艺术想象活动,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演唱中的艺术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方式,它给人一种超越现实 的感觉,能增强演唱者的情感活动。而我们的演唱过程需要自身的内心听觉调控,所谓“内心听觉调控”既是强调以“内心”(内在)的感知听得自我所发歌声的真实而且所谓听众的感受合折的音质效果,亦即以“化于内”的感知,领悟“成于外”的功效。这是需要长期艰苦训练才能达到十分重要的歌唱素质。在对作品演唱时,演唱者应使自己进入想象的境界,将情感化为意象。通过想象的情感、画面空间,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味 觉等表象来表达,就如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物,在演唱时借助于想象来完成。如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曲选)中,对歌词开头的一句“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的演唱时,“要想充分表现歌曲规定的意境,就必须要设想自己所处的特定环境,置身其中,通过自己的形体、手 势、眼神、表情和包含饱满情绪的歌声来感染观众,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为此,要常启发学生:“你所要表现的,便是你所看到的`。”“每一首歌 都是一幅不通的画,如果说画家是用画笔来描绘它,那么歌唱者便是用歌声来描绘这幅画,还能让听众‘看’到这幅画”。正如前人所说:“歌唱者的责任,不只是 使自己能感觉到歌曲的情感内容,而是要使听众感觉到它。”作为声乐表演艺术再创造的主题——歌唱者,培养积极的想象,是声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没有美好的想象就没有美好的歌声,没有高度发展的再造想象,就没有歌唱艺术的再创作。
一位真正的声乐艺术家对他从事的声乐艺术表现来说,就是对一首声乐作品的演唱能够把它的思想感情、内在含意,充分、确切、有效、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声乐课绝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声乐艺术心理学正是以此为目的,拓宽知识广度,增进知识深度,改善知识的结构,为培养声乐 人才提供精神食粮。“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调节行动,实现并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学习演唱技巧的过程,就是将歌唱器官原来并不随意的运动改变为随意运动 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具有审美的声音无不经过“自然——不自然——新的自然”这一较长时间的训练,甚至终生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歌 唱艺术学习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力,是意志活动的基础。歌唱是人体与意志、生理与心理的协调运动,意志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去听教师讲课,去积极倾听、辨识教师 的示范,去集中思想思考授课内容。在学习初期,学生必须强制自己坚决做什么(动作),坚决怎样做这个(动作),这就是声乐学习的基本方法,即意志行动。当 这些动作需要巩固和练习时,这个过程更需要意志行为,没有意志行为就不可能有目的地反复进行练习。
歌唱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漫长、内容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有目的、动机和需要进行刻苦练习,在这里面都需要意志行动。强调歌唱与发声的意志 行动,就是为了使各发声器官,某部分肌肉,按照需要而进行动作。教学实践证明,意志在声乐艺术中主要体现在表演者对生理的控制上,特别是对口、咽、舌、肺 等发声器官的控制。肌肉的紧张收缩、发音的长短粗细、音量的强弱、音色的明暗,还有各种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无不需要表演者的意志来控制。因此,引导学生 在严谨而愉悦的教学心境中,增强歌唱的自信心和坚定歌唱学习目标,同时也在“挫折教育”中磨练学生对困难,失败的承受能力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提高学生对歌 唱技术训练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不断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态和浮躁情绪,这样才能步履坚实的迈向成功的目标。
良好的歌唱状态包括呼吸、共鸣腔(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的协调使用,以及具有较自由、轻松、自如、充满信心的良好歌唱心理,在歌唱中二者形 成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是歌唱训练的基础。事实证明:歌唱表演的成功与否,除了本身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两者缺一 不可,歌唱的技巧可以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经过努力掌握,但这并不等于获得了歌唱的全部能力。我们在进行声乐指导的过程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学习 中唱得很好,但一到舞台上演唱或参加比赛就出现心跳加快、身体僵硬、两腿发抖、脸色发白、直冒冷汗、气息上浮、声嘶力竭、节奏不稳、忘词跑调,有时甚至伴 奏都听不清,失去自控力,脑海一片空白的心理异常,乃至于失去了对歌唱器官的调节能力,因而导致了演唱的失败。因此,歌唱对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 坏,对其歌唱的训练和学习,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对歌唱者的水平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歌唱中的心理因素是相当复杂的,控制和克服各种因素的影响都比较难,不易把握。但是造成表演心理偏离常态反应,完全可以归结为心理失衡现象。而这种失衡现象又主要是表演者心里紧张产生的。结合心理学分析,影响表演心理因素及克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二
近年来,从事声乐教育的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人才辈出,国家对声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声乐学科也从无足轻重的副科变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声乐的发展和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但同时,传统声乐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众所周知,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同样,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也离不开声乐教育理论的指导。但我国现阶段关于声乐教育的专业书籍还比较少,没有系统的、科学的、深入的研究课题,没有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就不利于更好地指导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先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声乐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实现声乐教育的目标,再运用具体的实践活动检验和丰富理论知识,使理论继续为实践活动服务。这是检验真理,也是指导实践的理想状态,久而久之,理论会更完善,实践也能得到更好的指导。
(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1.声乐教学课程安排不科学,内容形式呈现单一性声乐学科与我国其他新兴学科一样,缺乏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声乐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依旧照本宣科,死板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内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违背了开设这一学科的初衷。
2.课程设置随意且单一,缺乏统一教材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认可的使用教材,因此,声乐教学没有一个规范的教材指导,各个学校也是自选教材或者由教师自编教材,这就使得声乐教学不能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统一和同步,而是成为相对较为随意的一个学科,这不利于各个高校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授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一些在声乐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名人,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同类化”和“外在化”,只能学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三)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四)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声乐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备受重视,在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后,高校声乐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但政府和高校都制定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将高校教育向更好的方向指引,使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教育方针相结合,不断地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促使高校声乐教育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三
声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不仅与学生个人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培养策略有一定关联。
近年来,高校招生数量不断扩大,使得音乐学院的专业设置也愈来愈多,音乐教育专业取得了飞速发展。
声乐教学作为音乐学院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当前发展状况却不尽如人意。
导致很多学生专业素质较差,有的连基础的声乐教学能力都不具备,对当今社会音乐发展趋势的把握更无从谈起。
尽管高校音乐教育消耗了大量时间、资源和精力来培养声乐人才,最终却出现学生难以成才的尴尬现象。
不少学生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由于自身音乐素质的不足,在教授学生时便会时常出现自己会唱却不会教,或者仅仅只是照本宣科的读教案。
因此也导致很多中小学生在声乐学习的入门时期便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段,即使具备较高的声乐天分也很难发挥出来。
照此下去,又使得一大批音乐潜力股被埋没,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这也与“以培养人才为最终目的,使个体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和发展”的现代教育观的核心相违背。
另外,当前的声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严重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
一些学生虽然具有很好的先天条件,声乐基础知识也较为扎实,但在登台表演能力方面却存在着严重不足,无法在舞台上展现出应有的技术水平。
这也是由于高校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学生参加的表演活动极为有限,自然很难培养出良好的表演能力,学生学习声乐专业知识更多的也只是应用于自己玩乐。
为学生成功的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校声乐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目前,我国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方式主要分为专业院校和普通院校两种。
其中,专业声乐院校对人才的培养较多侧重于学生的演唱技能与表演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
而普通高校在声乐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主要是依据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学生的实际声乐学习情况不容易被及时了解反馈,从而使教学收效甚微,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声乐知识。
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大高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普遍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过分的强调学生演唱能力与表演能力的重要性,忽略了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价值与审美能力,使得声乐表演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声乐表演的学习更多的`只是依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模仿,不能够深刻的认识了解到声乐的本质与灵魂,严重影响了未来声乐教育的发展。
(二)声乐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当前,各大高校在声乐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由于过多的强调声乐教学的表演价值,片面的追求“贪多贪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声乐素养的培养。
因此,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内容便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方向上与所学内容产生偏差,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存在严重不足。
另外,传统的内容设置模式使得声乐教学形式多为理论教学,学生较少有机会参与到声乐实践中去,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的接受。
目前,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仍较多的沿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教学方式落后,教学针对性也不强。
教学过程不能够结合学生声乐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教学,对当前一些较为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和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还不够完善。
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学生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停留在单纯的唱歌模仿上,失去了对声乐学习的主动和创新意识。
高校在课程模式设置上对学科间关联性的不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声乐教学的局限性。
由此可见,声乐教学模式的不科学性严重影响了高校对声乐人才的培养。
(四)声乐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不足。
作为高校的声乐教师,不但是声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还是一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其自身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关乎着学生的学习状况。
而由于高校对声乐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很多声乐教师很少有机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专业培训,导致其在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与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高校在制定声乐教学与培养目标时,就应坚持专业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尽可能提高学生对声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声乐表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声乐表演技巧与方法的传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加对声乐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声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高校还要不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声乐教学实践,使声乐教学目标尽可能的符合现代社会对音乐人才的要求。
(二)制定合适、有特色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只有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因此,在可以保证声乐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高校需要选择适应当前学生学习特点的声乐教学内容,并提高相应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教授声乐课程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的演唱与表演方法,还要深入了解到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与环境,全方位的把握作品信息,并将其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增加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感受力与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声乐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使一些较为难懂的声乐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教师和学生融入学习的氛围中,也是有效声乐教学的保证。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好地知识传授功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这时就需要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根据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
进行多种渠道的沟通与交流;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个别课”、“小组课”或“集体课”的教学模式,灵活多变的进行声乐教学。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的发挥集体教学模式优势,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不断地交流与学习中开拓视野,培养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多唱多练”才能够较好的掌握声乐教学中的演唱与表演技能,因此,高校在设置声乐教学课程时,必须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声乐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找到表演感觉。
另外,高校还应尽可能的提供和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实践中去,并引导学生对经典歌曲进行创新与改编,激发其创作意识与创作灵感,进而提高自身综合音乐素养。
如此,既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创作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声乐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五)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四
教学的艺术大量地体现在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采用的适当,并能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常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凡是在教学工作岗位上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无一不需要懂得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及其原理。教育方针、教学方针、所教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的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凡在教育上取得卓越成效者,无不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有人说,我没有学过教育学,照样能把教学搞好,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如果你掌握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则会事半功倍,有时候甚至得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明确我国的德、智、体、美的教育方针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工作,也就是有目的的进行教学,每学期根据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课时。这是从事教学工作的比经之路。无计划、无目的进行教学,至少是缺少工作责任心。
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是声乐课教学中运用的原则,也是教育学中必不可少的原则。
有的声带质量好,具有天赋的好嗓子,音色优美,和天生的歌唱音量。而有的则无歌唱的嗓音,天生声乐沙哑,无光彩,更无应有的音量。有的语言能力强,发音清晰,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而有的则吐字发音模糊不清,语言表达能力迟钝。
有的发声器官的生长适宜歌唱发声。小舌,软口盖易于活动打开,颌骨关节开合灵活,有的则口腔活动艰难,有的呼吸器官健康宜于发声,肺活量止常,喉部机能活动灵活,无疾病,有的则常患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气管炎、喉炎、扁桃体炎等。
(二)因材施教原则运用的出发点又基于身心发展的差异。
表现在遗传因素,所处过的环境、所受过的教育以及学唱者的个人主观能动性。身心的发展是以上全部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学生的个性常受父母或与他从小生活在一起的人的影响,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接触的亲属、同学、朋友对他(她)的各方面无不产生影响,学生所受的教育,孔孟之道,儒家之道,社会主义思想,或是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些对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构成了学生在性格,兴趣,智力,才能方面的差异。
智力的差异又表现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诸方面。学生本身存在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消极、懒散的差异决定着内在因素的作用。因此,在声乐教学巾依据以学唱者得种种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方可获得成效。一位声带短而薄得女声,如要求她唱出宽厚的声音,这是对其嗓音的摧残。有这么一位女学生因此声带拼合不好,一度歌唱不能持久,嗓子极易疲劳。因为声乐训练巾违背了她声带的生理现象。
(三)循序渐进在教学中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以巩固的保证。
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依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声乐训练,常使学唱者获益匪浅,可使学生的歌唱基本功学得扎实,以利学生今后在t作巾能较长时问运用它。教学的艺术大量地体现在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法采用的适当,并能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常获得意想不剑的教学效果。直观的示范教学,易使学唱者得到直接的'音响启发,发声练习的不同对象的不同运用同样能获得举一反二的客观效果。
针对学唱者方法运用形成的不同演唱方法选择相应的声乐教材,以利于歌唱者的发挥和演唱效果。反之,对学唱者发声的不准确的判断,以不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错划声部;过早发展高音;造成发声上的毛病;带来声带的疾病等。
正确认识对待师生关系是教师的职责,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基本道德准则,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合作活动的一种形式,教师教,学生按教师所教的学,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又常使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地进行教学活动。一切均以实践为前提,又以实践效果为检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建立正常、协调的师生关系是使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二、人在各种活动中,如工作、学习、娱乐都带着心理的活动。
记忆、想象、情绪、情感的心理活动,而人脑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是神经系统巾各部分协同活动的结果,一切心理活动又具有反射的性质。这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是教师或声乐教师必备的。个性的倾向性合气质的差异也都反映了不同的心理素质,这一切无不与声乐学习及在声乐专业上的成败有关。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缺乏信心、懒惰伤感的人怎能在声乐事业上有所造就?歌唱是人们用他(她)的声音,结合语言,带着感情进行活动的一种行为。其巾包括发声水平、语言的训练和感情表达等因素。这种因素都是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完成的,而声乐教师在起着主导作用。
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能否依据学生的情绪、个性、气质方面的心理状况进行教学活动,又能否以条件反射的心理活动原理,进行科学的声乐教学活动,这都关系着声乐教学的成败。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以饱满的热情、愉快的情绪进行教学,这是学生在上课时的一种无形的情感启发,教师过多部恰当地询问学生自己不愉快的事,是不利于教学的。对学生在学习巾出现的困难,如过多地重复提,或以过分的示范扩大其缺点,造成学生在困难方面的条件反射,则不宜纠止其发声上的缺点。
例如:学生唱一首歌,有一处高音发音困难,如教师经常不适当地指责,而不是有效的指导,学生则会形成条件反射,一唱剑那里就破或不敢唱。对缺乏信心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及时肯定优点和进步,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情绪高昂,敢于冲破困难。
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其良好的心理条件在于“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因此学生学习声乐有无兴趣是其关键,一种是从小对唱歌就有兴趣;一种是经过与歌唱活动的多方面的接触的启发,产生民兴趣;一种是由于声乐教师的良好指导后逐步产生兴趣的。而无兴趣者,无论如何是学不好的。而一种良好的心理条件则是通过声乐教师的止确声音观念、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的。学生若始终能在发音观念上得到良好的发声条件反射,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条件。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合理运用,不但能使声乐教学事半功倍,还能使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挖掘出其意想不到的创造能力。衷心希望从事声乐艺术的教育者多多批评指正,为声乐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方法。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五
第一段:引言(200字)。
声乐课是学习声乐技巧和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这段时间里,我通过学习和实践,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在声乐课堂上,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声乐技巧,还培养了自信心和表演能力。在这篇论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声乐课上的体会和心得,希望可以给其他学习声乐的人一些启发和帮助。
第二段:声乐技巧的提高(200字)。
在声乐课上,我学习了许多提高声乐技巧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正确的呼吸和发音对于声乐表演至关重要。我通过老师的指导,学会了深呼吸和腹式呼吸的技巧,这有助于提高歌曲的发声效果。其次,我也学习了如何正确发音和发声,包括舌尖、唇腭、喉咙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调整,我的发音得到了极大改善。除此之外,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还涉及音区的划分和过渡,唐磊、滑音等技巧的练习等等。这些技巧的学习和实践使得我的声乐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段:自信心的培养(200字)。
在声乐课上,我学会了如何培养自信心。起初,我对自己的声音和表演能力缺乏自信,总是害怕犯错或者被他人评判。然而,我逐渐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错误和挑战是难免的。只有克服自己的担忧,才能真正进步。通过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支持,我学会了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和挑战。在个人和集体演出中,我敢于展示自己的真实才华,这种自信心也渐渐渗透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使我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大的突破。
第四段:表演能力的提高(200字)。
声乐课不仅仅是技巧的学习,还涉及到表演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我学习了如何能生动地表演音乐作品,如何与观众建立共鸣。通过老师的指导,我学会了如何感受音乐的情感,如何通过声音和动作表达出来。我学习了舞台上的各种动作技巧和舞台形象的打造,使我在演唱时,更加自如和自信。此外,我还加入了学校合唱团,通过集体排练和演出,我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这不仅提升了我的艺术素养,还培养了我在集体中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五段:心得体会和未来计划(300字)。
通过声乐课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声乐技巧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并致力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演员。我将继续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丰富自己的音乐素养,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机会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一起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通过声乐课的学习和心得体会,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相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坚持不懈,我定能在声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总结:
通过声乐课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声乐技巧,还培养了自信心和表演能力,这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坚持不懈,锻炼自己,追求卓越。我相信,音乐的完美就在于不断追求和努力,希望我的声乐之路可以为我的人生增添更多的光彩和成就。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六
也限制了很多有音乐天赋的人才挖掘自身的潜能,造成了声乐人才的大量流失,同时在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因为错误教学而破坏了学生嗓音的问题,总之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就会严重的影响了声乐教学效果。
(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再比如有些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因此在上台表演时很容易因为紧张而变得忘词、跑调,因此在教师进行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声乐发声、气息等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声乐理论和综合技能培养指导。
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式。
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生域特点和演唱水平等展开独特的教学过程,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和优势扬长避短的开展声乐教学课程,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
小组课是学生演唱水平提高,知识量积累的一个发展过程,按照学生的某一个特征进行划分,作为一个小组成员,这样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就可以形成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过程,实现取长补短的教学方式,共同取得进步。
在开展集体课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组织起来,然后进行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方式的学习和进步,能够加强对演唱方式、中外声乐作品等方面的研讨和欣赏指导,使得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概念和发育技巧,不断提高自身对于声乐技巧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掌握有效的声乐技巧和技能。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学生分配教师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进步和变化不断进行教师调整,让每一位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所长,扬长避短。
通过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让教师可以选择擅长教授的内容给予同步需要的学生开展指导工作,而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高校声乐教师自身能力的不断培养和提升。
树立正确的歌唱艺术价值观念,能够具备不同声乐风格的鉴赏能力,这样在完成教授课程时,才能够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正确的指导和评价,在示范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舞台及其演唱的能力,做到言传和身教有效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三)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校声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鼓励学生拥有大气优雅的演唱气质和演唱风度。
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心理、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健康指导,使得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能够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得学生获得成就感,加倍努力,不断取得进步,增强自信心,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认识和改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三、结束语。
让学生能够立足于当前社会需要,勇敢突破传统束缚,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和音乐优势,有效的提升了我国声乐表演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七
[3]姜忠玉.探析声乐的艺术表现[d].福建师范大学2009。
[4]邹微.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虚与实[d].杭州师范大学。
[5]姚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5。
[6]靳相林.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7]柏艳.声乐表演艺术心理路程的调查分析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8]闫如玉.歌唱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运用[d].天津音乐学院。
[9]刘青青.俄罗斯音乐文化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2]杨沁文.贝利尼艺术歌曲在声乐训练中的价值[d].云南艺术学院2012。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八
有道是:“艺高人胆大。”信心的强弱显然与一个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的多少及熟练程度紧密关联。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建立起低喉位,正确的 喉咽形态和呼吸基础以及声、气配合的平衡模式,中、低声区的声音质量基本达到较为松弛、圆润,气息与声音取得平衡,接着作进一步技巧提高的联系,如统一声 区发展音域的训练。最后是进行各种高难度的技巧磨练,从而取得呼吸、发声、共鸣等技能的正确运用。总之,正确的歌唱要通过特殊的训练,嗓音的功能才能达 到。有了过硬的声乐技能技巧最终才具有坚强的自信心。
b.提升歌唱的自信心
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歌唱失败。歌唱家的职责是用自己完美的歌声打动听众的心灵,只有充分的自信心才是征服听 众的基础。歌唱者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最美好的瞬间,在演唱中只有信心百倍,才能全身心的进行艺术创造。同时,歌唱者要有强烈的歌唱欲望,要自我激励,强 烈的表现欲望是克服心理障碍的根本方法。对歌唱有强烈的欲望便容易使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产生兴奋,在中枢神经的传导下,歌唱的生理器官会做出积极反应,产 生强烈的歌唱欲望,歌唱欲望越强,反应越灵敏,越利于歌唱技巧的发挥。所以说,演唱欲望、自信心与演唱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训练和培养。
c.演唱前的充分准备
老一辈艺术家说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歌唱技能、技巧是经过长期训练、分阶段性、循序渐进这一漫长学习过程而形成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问题 做合理的调整,反复推敲才能使歌唱水平得到提高,也就是使得演唱达到正常发挥。过分希望在演唱时出现超水平发挥奇迹,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对于这一点每个 演唱者都应对自己所能达到的程度有客观清晰的估计。另外,与过分追求超水平演唱相反的是害怕出错,这种心理也是比较普遍的。有的演唱者在不曾出现错误时, 老想着可能会发生的错误;有时却在发生某些意外后不能摆脱,对自己发生的错误“耿耿于怀”,以至于不能集中精力于后面的演唱,甚至出现新的更大错误。其 实,每个演唱者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尽可能的准确,这主要靠平时踏实的训练,预先有充分的准备等来实现的。
d.以“心”之歌唱
著名声乐教学家周小燕教授曾指出:“歌唱不是唱声音、唱方法……而是要把歌曲的内容、音乐性表现出来,清楚了,就能心中有底,就不会紧张。”周先生在 这里讲的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即歌唱当然要通过良好的声音来表现,但是注意力中心若仅放在声音和方法上则适得其反,容易紧张。摆正技巧与歌唱的关系,技巧只 不过是歌唱的“仆人”,而不是歌唱的“主人”,是表现歌曲的手段,因此,演唱者首先要做的是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作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拿到一首不 熟悉的声乐作品,首先应读歌词,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掌握歌曲的风格,是唱景(意境)或是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然后把握好该用怎么样的音色、音量、语气、 语调、语势等歌唱技巧。最后在歌唱时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有如身临其境,你就是曲中的人物等进入角色的演唱,完全被歌曲所提供的意境、人物所感动,如此情景 交融,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效果便自然地产生,从而克服紧张,胆怯等心理障碍。
e.舞台演唱实践
对于一个学歌唱的人来说,舞台是他(她)们向往的地方,能成功的站在舞台上歌唱是每一个声乐学习者梦寐以求的。但是,如果舞台艺术实践不足,演唱者缺乏临场经 验,本来在台下唱得很好,可是一上台,由于环境变化了,音响、灯光变化了,特别是面对巨大的舞台和众多的观众等客观环境的影响,无法适应的情况下,会造成歌手临场发挥异常,出现紧张、害怕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演唱质量。因此,建议演唱者除了加强声乐技能基础训练外,平时在琴房(教室)练习时,要时刻当成自己是站到舞台上的,眼前有很多“观众”,歌唱时还不断与“观众”交流,演唱尽管是假戏真做,但同样是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同时,还应该经常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 动,并尽可能的做到为不同的观众演唱,多彩排,多熟悉舞台的环境设备,如灯光音箱设备,伴奏乐队或伴奏者的位置等。平时要多合伴奏,与伴奏者取得默契配 合,以免在台上与伴奏脱节,产生慌乱。要有表现的欲望,要自我激励,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演出(比赛,考试),紧张感也就不翼而飞了。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九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育专家通过研究后发现,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处于一个较为积极的状态中。一方面,学生能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一种关心、爱护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自觉朝着教师的标准和期望而努力。另一方面,学生的态度和情绪也会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教师,教师能够感受到来自于学生的信任,会主动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千方百计地把课上好,以此来维护和巩固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通过师生之间这种交流和互动,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并能够保证整个声乐教学始终沿着一个良性的轨道发展。所以说,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提升声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
二、声乐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途径。
(一)教师方面。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对教学起着主导性作用。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有着师道尊严的观念,这使得当代的很多声乐教师,都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在他们看来,既然学生跟着自己学习,那么自己就有绝对的权威,只需将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学生即可,而学生对此不能有任何质疑。或许这种教学观适用于一些文化课教学中,却不适用于声乐教学。因为在声乐学习中,由于发声机能的不可见性,使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习者的感觉、想象等意识活动。而无论是想象还是感觉等,都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如果教师将自我意识强加给学生,会让学生感到十分压抑,从而导致教学的失败。所以说,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的明确。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学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帮助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所犯的错误,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这种角色的转变,乃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其次,是教学观的重新树立。一方面,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行为有正确的认识。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个无上光荣的职业,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教师的价值观发生了一定的偏差。比如有的教师在校外担任声乐教师,辅导一些高考生,以获得不菲的收入。然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校外教学活动过多,势必会使校内的正常教学受到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很多教师也在教学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功利性倾向,在选择学生时,偏爱那些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有利于自己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好的教学成绩,而不顾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感受,没有做到公平和公正。因此,教师应该重新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对为什么要进行声乐教学、自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以何种姿态面对教学等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最后,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因为声乐教学是一种技能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示范或演出认识到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与学生的心理预期相距甚远,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而在文化素质方面,教师应该对和声乐艺术相关的各种学科有充分的了解,并将其体现在教学中。比如在一些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中,自然要涉及对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就能够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作品,从而获得良好的演唱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当代社会中,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等层出不穷,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充分的关注,并结合声乐教学的实际特点,将其应用于教学中。以教学方法为例,对话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都十分适用于声乐教学,能够营造出一个团结、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使整个教学呈现出一片全新的面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所以说,教师在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中居于主导地位,要通过角色、观念、行为上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声乐教学,相信教师,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这正是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重要前提。
(二)学生方面。
首先,尊重和信任声乐教师。当下高校的声乐教师,多数是科班出身,中年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虽然经验略显不足,但是也有着较高的学历,所以大多能够胜任声乐教学需要。这要求学生要真正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声乐教师。一方面,要在课上认真学习和思考,主动与教师交流,并在课下反复练习。如果教师在某一堂课上的状态不好,或者是某一件事情处理得不圆满,学生也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这种理解会让教师对教学更加投入。另一方面,与教师展开良好的配合。声乐学习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应该以主动配合的态度,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而不是被动、不情愿地完成。而且学生的这种积极态度会让教师感受到这是学生对自己的一种认可,让教师也收获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其次,努力遵循教师的思维方式。因为声乐学习具有个性化和抽象化的特征,所以要求师生双方在思维方式上要处于一种相近的状态,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在回答如何挑选学生的提问时曾说:“我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这个学生对我的路子,于是我就选择他。”其所说的“对路子”,就是指的'思维方式的一致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具体的声乐技巧,更要学习教师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师相一致,并逐渐形成一种默契,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后,主动与教师交流。师生之间积极而坦诚的交流,对于整个声乐教学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让教师对自己的真实状况有更加全面和真实的了解,继而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也正是在这种交流中,才能建立起信任和默契。因此学生要正视自己、正视教师,主动与教师交流,共同克服遇到的困难。教师也会因为这样,感受到被学生信任的愉悦,加深师生间的情谊。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是层出不穷的,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也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作为高校声乐教学来说,其与一般的文化课教学有着较大的不同,师生之间的接触尤为紧密,更需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方能从本质上推动教学的发展。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构建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充分重视。相信高校声乐教学质量,一定能够因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而获得更大的提高。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十
音乐的发展史上,声和情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没有声就没有情,反之,没有情就更没有声。声乐是人声的艺术,是歌唱的艺术,是最贴近人类自然的表达,也是促进学生建立良好情感的最佳手段。声乐艺术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就是带着音乐的语言,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艺来激发人的情感,通过歌声来传达人间的“喜、怒、哀、乐”。它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并以音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即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歌唱中声音与情感并重。在演唱歌曲时必须以情感人,有情才有感染力,有情的歌,唱出来才会打动人心,只有巧妙地把“声”与“情”融合在一起,才能唱出美丽的曲子。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内心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声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声乐教学的本质是情感教育。“情”是声乐表演艺术的灵魂,是歌唱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根源所在。声乐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课,也是重点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声乐表演将内心体验呈现并供观众感受欣赏,将这种内心体验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是以自身为基本前提的。在声乐教学中,实施良好的情感培养,对于优化声乐课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歌唱情绪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声乐教师要注意技术训练、艺术处理与情感表达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还应该认识到心理活动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适时地应用各种调整情绪的手段,激发学生对声乐艺术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保持高涨的情绪来学习声乐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声乐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就是要抒发情感、激发情感、交流情感,通过情感的纽带把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声乐艺术产生“潜移默化”的审美效应。因此声乐教学是美育的一部分,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根据声乐教学的规律,把审美教育贯穿于声乐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个性和能力,获得高尚的审美情操;使美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对于声乐的初学者来说,我们教师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但以技术为重的同时还要兼顾情感。而对于以歌唱为专业的演唱者来说,情感和技术是缺一不可的。没有一定的声乐基础就不可能很好的把握和处理歌曲,没有情感就不可能真正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音乐感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歌唱者和教师都要善于利用其他的感觉能力为音乐服务。
很多人形容一个人唱歌都用“用心在唱”来形容,一个对音乐没有心理感受的人,是无法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内在美的,这样又如何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感受,所以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声乐教学内容是歌唱基础知识、呼吸、发声与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唱演唱方法及技巧,而歌唱的技巧训练过程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对音色、音质、音准等音乐基础和音乐思维进行训练。但其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因为歌唱者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受到外界文化、环境的熏陶,所以在艺术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才能使歌唱者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声乐的演唱技能。声乐的整体教学针对的不仅仅是音乐的发声技巧,还包括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控制、音色的锤炼、字正腔圆的把握以及艺术的表现能力等。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歌唱者对歌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通过与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作品。声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其内容,现代的声乐艺术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语言、旋律、声腔、器乐、动作等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当然与之相呼应的声乐教学也是一个对歌唱者声乐技巧、艺术修养、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抒发感情的艺术,是无止境的艺术,是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乐上的技能、技巧而获得的,因此声乐教学和演唱中必须要重视情感的表达,做到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声与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要做到“声情并茂”,这也是演唱的灵魂,只有饱含情感的演唱,才能够真正打动观众、打动人心。情感教学的实施是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利用教学的情感和音乐作品的情感做诱导,唤起歌唱者的情感经历和体验,从而让欣赏者都能因为音乐而打开心灵的大门,用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做纽带,正确引导,合理施教,让大多数人们都能听懂音乐、爱上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十一
求职意向。
求职意向:声乐教学与表演音乐教师人事管理。
求职地点:广东深圳广州。
求职时间:-5-5。
可到职时间:随时。
工作经验:一年以内。
工资要求:1500以上。
工作性质:全职。
基本资料。
姓名: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4年12月17日
身高:170cm。
婚姻状况:未婚。
身份证号码:43112819841217****。
户口所在地:湖南湖南。
现在所在地:
个人特长:声乐.合唱指挥.。
语言能力。
普通话:良好。
掌握方言:
能力:
英语:
等级:
其它语言:
能力:
等级:
教育或培训经历。
毕业院校:河南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所学专业:音乐表演。
时间地方学校/机构专业学历证书编号.9--2007.7河南大学音乐表演本科。
工作经历。
2003.9--2007.7河南大学(其它)工作职位:学生离职原因:毕业工作描述:具备扎实的声乐演唱与教学能力,能胜任声乐艺术的教学与演出等。
音乐理论和视唱练耳功底扎实;可胜任音乐理论、音乐欣赏、视唱练耳、专业外语的教学。
受正规的合唱指挥训练,,并学以致用,可胜任合唱指挥的教学与排练演出等。
具备一定的文艺素养和艺术鉴赏力,可胜任文艺编辑与文化传播等工作。
能熟练的操纵运用计算机各类办公软件和音乐软件,能进行音乐课件的制作,可胜任多媒体音乐的'教学。
自我评价。
尊敬的领导:。
您好!
中一份,也许正是您的细心,将启开一名毕业生的奋斗历程。
以最诚挚的敬意。
挥、声乐教学和表演等工作。
取。有幸牵手河南大学“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演员”“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
只有更好。我将积极进取,勇于奋斗。愿为贵单位的前程努力工作。为贵单位锦上添花。
这就是我的自信与承诺,剑鸣匣中,期之以声。真诚地盼望您的佳音!顺祝您工作顺利,事业进步!
此致
敬礼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十二
摘要:声乐是一种具有长久历史的艺术文化,有机的结合科学化的发音和艺术化的语言,而想象力在声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可以帮助歌者更完美的歌唱,陶醉自我的同时感染听众,是声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在声乐艺术中尤其需要重视,本文针对声乐歌唱特点,分析想象力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在声乐艺术中培养想象力。
关键词:声乐艺术;想象力;培养。
声乐不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种艺术文化,也是一种美的体现,相对较为抽象,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尤其是对表演者。
在声乐艺术中,应该注意想象力的培养,充分的联想,表情、声调随着想象的情节变化而变化,创造一种歌曲的意境,一首歌曲的演唱是对歌词背后的故事的述说,需要乐理、歌者内心的情感,加上充分合理的想象综合的表达。
以下对声乐艺术中的想象力做详细分析。
一、声乐艺术特点。
声乐是一种传统唱法,包含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及美声唱法。
歌曲需要通过演唱来表达,将文字加曲调完整的表现出来,需要歌者具有一定的能力。
作为画面中的一个主角,体味演唱;再次灵活运用自己特有的声音,生动委婉的演唱,充分发挥美妙的声音,根据不同歌曲掌握不同的声乐唱法,从而做到演唱韵味十足;科学的运用演唱技巧,音色、音质、感情充分结合,将演唱从一首歌曲升华到一种艺术,做到声情并茂,完成对声乐艺术的完美表达。
二、想象力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
想象力是在固有的物质基础上在头脑中塑造出的一种新的形象,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可以深化声乐表演。
一首歌曲的歌词单单是文字的表达,歌唱是一种展现画面的简要途径,而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桃花谣》中“桃花美,桃花艳,开在那三月间,桃花儿红,女儿美,梦儿飞满天”,演唱时需想象三月桃花盛开,粉红染了一片的场景;《为了谁》中“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所有的歌词都需要想象刻画那种画面,一点一滴的表达,通过合理充分的想象来寄托歌者对歌曲内容的那份感情,继而形象生动的演唱。
可见,想象力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
三、如何培养声乐艺术中的想象力。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歌唱和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演唱的声乐歌曲,或许是一件事情,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个现象,又或许是一个人的一生。
但不论是什么,都需要借助歌者淋漓尽致的演唱来体现。
声乐表达的大多是比较积极、意义深远的,这同样需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帮助判断歌曲叙述内容的动态方向,从而有助于发挥想象力,正确、高效的把握歌曲。
(二)拓展声乐实践。
在声乐的学习中,仅仅是掌握声乐的一些理论并不能提升对歌唱的表达,还需要不断拓展声乐实践,在实际演唱中一点点训练,不断将技巧与情感结合。
在各种场地适应自己声乐歌唱的表达方式,通过练习不同题材的歌曲、多样叙述方式的歌曲,在不断的实际锻炼中积累经验,创造出一定的想象空间,训练想象力融入到歌唱的能力,一步步提升歌唱水平,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我。
(三)提高文化素养,拓展知识领域。
文化素养起着一定的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声乐艺术中想象力的发挥,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有可能无法形象生动的想象出歌曲的背景画面。
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对各类文化的不断学习,尤其是国内外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更加利于体会声乐歌曲的时代韵味。
做到不拘泥与音乐学科这一门,可以拓展知识领域,多了解一些其他领域的文化,例如传统美学、汉语学等,开拓阅历,丰富精神层次,可以帮助歌者以一个全新的视野对歌曲进行审美,避免受到知识广度的束缚,无法充分理解想象。
(四)生活中留心艺术。
人常言“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生活中留心艺术帮助歌者更深刻的体味生活的五味杂陈,喜怒哀乐,欢聚离别,各型各色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共同组织成一个大的集体,作为这个集体的一员不可能所有都亲身经历一遍,但却可以通过观察、留意将生活的点滴印在心里。
遇到类似歌词可以轻松抓住核心情感,更加利于歌唱的表达。
从生活寻找艺术,同样可以激发歌者的创作,对歌曲的把握更为灵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有关重要,可以帮助发挥歌唱技巧,使歌唱更加具有渲染力,且良好的想象力能够冲击歌者的灵感,帮助其在声乐艺术中的创作。
想象力在歌者的学习和歌唱表演过程贯穿始终,是一种声乐艺术完美展现的有利因素。
在声乐艺术中,充分重视对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拓展声乐实践、提高文化素养,拓展知识领域、在生活中留心艺术来实现在声乐艺术中培养想象力。
[参考文献]。
[1]吴喆.声乐演唱中审美想象的作用分析[j].青春岁月,2013,06:111.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十三
声乐课是大学生活中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通过学习声乐课,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提高声乐技巧,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积极参与声乐课的学习,并逐渐体会到了声乐课给我带来的深刻体验和启示。
首先,声乐课提升了我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声乐课上,我们不仅学习了声乐技巧和表演技巧,还学习了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欣赏的方法。通过分析音乐的曲调、节奏和情感表达,我逐渐认识到音乐的深层含义和丰富内涵。在与老师及同学的互动中,我也学会了用更敏锐的音乐感觉去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其次,声乐课培养了我良好的声乐技巧。在声乐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进行喉部肌肉锻炼和音域拓展,教授正确的发声方法和舒缓呼吸技巧。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我逐渐掌握了正确发音和发声的技巧,使得我的嗓音变得更加圆润和悦耳。同时,老师还教导我们如何运用气息和喉部调整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使得歌曲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这些声乐技巧的提升不仅使我在演唱时更有自信,也提高了我在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表达能力。
另外,声乐课让我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情感共鸣。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会一起演唱各种类型的歌曲,从古典到流行,从中西方音乐到民族音乐,涉及广泛且风格迥异。在演唱时,每个人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用声音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这种氛围中,我感受到了音乐的独特能量,不仅能治愈心灵,也能激发人的无限潜力。通过声乐课,我开始明白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它能够跨越文化并融汇人的情感,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真实的情感共鸣。
最后,声乐课启发了我对自我表达和自我认知的思考。在学习和演唱各类歌曲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态度的艺术形式。每首歌曲都有它特定的音乐语言和背后的故事,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去传达它们。在探索和演绎歌曲的过程中,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人价值观,逐渐建立了对自我的认知和自我表达的能力。通过声乐课,我成为了一个更加自信和独立的个体,学会了用声音去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
总之,声乐课在我大学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声乐课的学习,我提高了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声乐技巧,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情感共鸣,同时也启发了我对自我表达和认知的思考。我相信这些在声乐课上获得的体验和启示将对我未来的人生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会继续坚持学习和积极参与声乐课,为自己的音乐之路增添更多的亮点和精彩。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十四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发现,当前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心理素质做了深入研究。所谓的心理素质,指的是人的大脑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和感知器官对一个客观现实的应变能力。结合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影响心理素质的因素包括主观机能以及客观现实。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往往具备更加积极的心理素质,例如,在专业声乐考试的考场当中,有些考生表现得潇洒大气,声音自然而有力,身体松弛,气息流动,声情并茂。但是也有一些考生在演唱过程中身体僵硬,声音颤抖十分明显,节奏混乱,甚至有部分考生对于自己的气息都无法很好掌控,更有甚者,在考试过程当中忘记歌词,这必然会影响考生的实际考试成绩。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也就是考生个人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其实每一位演唱者在舞台上都会感觉紧张,紧张的情绪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演唱者的演唱水平。而这种紧张的情绪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适度的紧张情绪,它反而能够促使演唱者演唱水平的提高,甚至可以促使演唱者超水平发挥;另一种则是过度的紧张,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结合我国当前的声乐专业教学来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重点对于一些歌唱技巧方面进行训练,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践当中也可以看出,有些学生明明具备较高水平的演唱技巧,也具备一名优秀歌唱者基本的技能和素质,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却发挥不出原有的水平。所以在歌唱表演当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二、影响声乐表演的心理要素。
(一)个人情绪的影响。一般来说,个人的情绪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后,如果其心理反应是更加积极的,那么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周边的事物。反之,如果个人在受到外界的'刺激之后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其心理反应是消极的,就会感到悲痛、烦躁、愤怒以及厌恶。如果歌唱者心情欢乐,加上科学的表演技巧,那么他(她)就能够很好地完成演出。相反,如果歌唱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消极的心理反应,产生对舞台、对观众的恐惧感,那么,就算具备再高的演唱技巧,也无法发挥出来。从音乐作品的角度来看,任何一首作品都能够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得个人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信心。但是仅仅只有音乐作品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各种突发状况会随时发生,歌唱者也无法排除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紧张情绪。比如在不同的环境下,表演者虽然对某些歌曲十分熟悉,但是无法在舞台上发挥真实水平,从而使观众无法走进歌唱者的音乐世界。
(二)性格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都各不相同,这也决定了人们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在一场音乐会中,有的演唱者上台之后身体放松、气息流畅、大胆且收放自如,而有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面临复杂的舞台环境以及观众,使得他们出现怯场、畏惧的心理。但是不同性格的演唱者出现这种情况后,其表现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性格相对外向的,他们对于自身非常有自信,在舞台上很容易与观众互动,并且能够很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表现得游刃有余;性格相对内向的,个人的主观思维太过僵硬,导致他们在上台表演时很难与观众进行互动,所取得的实际演唱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三)个人意识。个人意识对歌唱者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演唱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这两种不同的心理活动是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的。表演者在唱歌过程中,大脑会将理想的唱歌状态转化成为一个表象,并且逐步形成心理暗示,这就促使歌唱者努力对自己的发音器官进行调节,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如果仅凭个人意识去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远远不够,因为面对复杂的舞台情况,很多歌唱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会打乱歌唱者的节奏,影响歌唱者的个人意识。在这个时候,如果歌唱者心理素质不佳,那么最终其表演无法达到既定效果,这对于演唱者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日常练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发声,还需要培养个人潜意识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演唱者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培养自信心。对于演唱者自信心的培养,应当是整个声乐教学当中的重点。因为声乐教学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歌唱者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对声乐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对音乐也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一般来说,歌唱者具备较强的自信心,能够在表演的时候产生更加积极的心理反应,效果也就更加良好。但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培养的内容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对音乐比较感兴趣,也对自己的声音比较自信,但是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在学习当中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发声不对、无法控制气息等,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个人的自信心也就会逐步遭受打击,读声乐专业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歌声越来越不自信。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重新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歌唱方面比其他非专业的学生拥有更大的优势,他们自身所认为的毛病和不足,在一些非专业的学生看来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忽略了这些不足,那么学生在后续的发展中必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应当调整好心态,要理智去看待这些问题,要相信自己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这样一来,对于声乐的学习,也就会慢慢自信起来,将自己的毛病和错误一一改正,从而逐步融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中,将来在舞台上表演才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二)选择合适的歌曲。每一位歌唱者的声音都会有所不同,歌唱者的技巧水平也有所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比如有一些歌唱者其声音高亢而明亮,或者圆润而甜美,所以像这种类型的歌唱者就应当选择一些民歌来进行演唱,这样的嗓音十分适合演唱民歌,通过演唱这些歌曲,他们会对于自己的声音越来越自信,也会对于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坚定。还有一些歌唱者,嗓音特点是深沉宽广,所以就应当以美声唱法为主。每一位不同嗓音的歌唱者,都有适合自己的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而且能够搜集相应的歌曲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歌曲的创作背景,更加清晰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对整个歌词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得更加良好。
(三)提高演唱技巧。要尝试进一步提升演唱技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艺高人胆大”,也就是说,只有技术过硬,人才会更加对自己有信心。任何一位歌唱者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们在音乐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和心血,也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改正自己的发声习惯,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而为了不断突破、不断超越,这些歌唱者从来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一直都在学习,只有这样,自身的整体水平才能够提高。而伴随着演唱技巧的提高,他们自然能够挑战一些高难度的歌曲,能够有信心将自己最完美的歌声传达给观众。胸有成竹的歌唱者在舞台上才能够表现得更加自然,而且游刃有余,演唱技巧的提高也使得他们能够更加自信,更加坚定自己所走的道路。
(四)多参加实践。经常参加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歌唱者获取更多的演唱经验,让他们看到诸多不同的现场情况,这样一来,舞台经验丰富了,也就知道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了,这对于歌唱者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歌唱者只有多次的实践,才能够清楚自己的不足,对于自己的不足进行改善才能够进一步走向成功。作为一名合格的歌唱者,如果没有舞台,那么就永远不会成长,而歌唱者提升自己最好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舞台、通过舞台演出来获取更多的经验,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
四、结语。
声乐演唱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是相互关联的,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声乐演唱的效果,作为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清楚认知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重要作用,在日常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更多地重视培养自己积极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十五
舒曼的艺术歌曲《我没有把握,我不敢相信》是描写当少女得知自己对心上人的爱有了回应之后的惊讶之情。没有前奏,面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惊喜,甚至来不及思考,是最真实的第一反应。这首歌曲是c小调。第一部分没有前奏,像说话一样的旋律仿佛主人翁急切地想要表达她的惊讶,不明白也不敢想象,梦中心爱的人同样倾心于她。“f”的力度,以弱音起,更加强调了重音。配合重音上的歌词“kann’s”“hat”,它以字母“k”和“h”开头,都是喷口音,而原音“a”是开口音,语音上来讲是往外放的单词。舒曼在此使用这种写作手法也很好地突出了惊讶的语气。钢琴伴奏四分音符的柱形和弦以跳音形式出现,加上休止符,短暂而急促,这种节奏像极了因为紧张激动而上下起伏的呼吸和砰砰的心跳声,表现少女激动的心情。17小节起,标注为“稍慢”,强弱也变成了“p”,从谱面上看,主旋律的节奏变化不大,钢琴伴奏部分虽然还是柱形和弦,但是节奏发生了变化,17-35小节由短暂的跳音变成了多连线的附点八分音符。这表示歌曲进入了第二部分,依然保持难以置信的情绪,开始回忆他对自己说过的话,一切如同美梦一般。描述性的语气,但是带有一丝丝甜蜜。最后第一部分的动机再次出现,一段间奏之后,又一次重复出现,巧妙地表现不明白不理解的情绪一直萦绕心头。
二、演唱版本比较。
女主人翁知道了自己心爱的人原来喜欢的是自己,三位歌唱家唱得充满了激情,极富生命力,表现了欣喜若狂,难以置信,心跳加速的情绪。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是德国二十世纪后半页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音色纯净婉转,声音的控制能力极强,尤其擅长对德奥艺术歌曲的表现。她在演唱第一部分时,用很轻声的跳音演唱,配合钢琴伴奏的和旋,表现了疑惑不解的情绪。第二部分,前两句几乎是念出的歌词。从26到35小节,她做了渐强的处理,速度稍稍渐快了一些,情绪也逐渐激动,似乎是仍然难以相信自己已经实现的梦。37-41小节这句歌词大意是“啊!就让我死在梦里”一个音对应的'歌词是一个语气词“o”,她演唱这个音时吐了很多气,故意用微微抖动的声音演唱。40-41小节有一个纯四度的下行,她使用了滑音,这些处理都体现了害羞、难为情和欣喜的情绪,其实不是真的想要死,而是想要再次在梦中见到他。54小节至最后,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用音量偏弱的相对平静的语气表现前句。有些像自言自语、含糊不清的喃喃低语,一段钢琴伴奏之后,同样的歌词,音区却整体提高,强调了这种情绪,最后一个音自由延长,体现对那个美梦的无限向往。伊丽莎白舒曼伊丽莎白舒曼版本时期处于单声道时期,而她纤细明亮的音色在这种录音环境下是比较吃亏的。第二部分的演唱做了稍稍不同的处理,前一两句为了突出说话的语气,有的音她甚至没有唱那个音,而是直接用说话说出来。而在这一部分的末尾处,她的情绪提前进入了下一部分,在这一句还没有结束时,演唱到最后一个音使用跳音,本来抒情的情绪,提前转换成了惊讶。紧接着53小节这一句开始之前,谱例伊丽莎白舒曼做了一个很夸张的吸气,见谱例:好像吃惊的时候发出来的声音,正好呼应了这一段的情节,还是无法相信心上人喜欢的人居然是自己。
杰西诺曼杰西诺曼音色浑厚宽阔、气息控制力很强,21-25小节这一句其实是引用了男主人翁说的话“我永远属于你”,演唱时故意压低了声音,用很粗的声音演唱,似乎在调皮地故意模仿他说话的声音和语气。随后再转换成自己的角色。29-37小节,重复着“绝对没有这种事”这句歌词,但杰西诺曼在演唱时,第二句强调的语气更重,再次表示难以置信。虽然嘴里唱着“就让我在梦里死去,就让我在他怀里死去”,但其实心里却是高兴的甜蜜的。再现部分的表现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间奏之后的这一段,她放慢了速度轻声的演唱,深深的疑问在她心头萦绕。以舒曼的艺术歌曲《我没有把握,我不敢相信》为例,通过对三位不同时期、不同国籍的声乐艺术家的录音版本进行仔细分析与比较,不但可以一定程度地学习她们的演唱技巧发声方法,更主要是借鉴她们处理作品的方式,学习其技术、步骤和能力,并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概念和思想理念。
参考文献:
[1]黄琳华.古典之门音乐丛书―舒曼[].东方出版社,.
[2]莫尼卡施蒂克曼著.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克拉拉舒曼[m].人民音乐出版社.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十六
越来越多的古代音乐研究的学者对古代音乐中的“清”开展研究,更有的学者将其作为古代音乐的核心概念。“清”能够成为古代音乐的重要范畴之一和其在古代音乐中的广泛使用是密不可分的,郭平先生对“清”是琴的最高境界这句话已经对“清”的重要性做出了判定,但是这一观点并没有被众多的音乐研究学者所关注。但是实际上,“清”不仅是在“清浊”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对中国古代音乐审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到了明清时期,“清”在古代音乐上的地位才最终被确定,同时“清”同“和”成为了古代音乐的审美理想。
一古代音乐的基本“清”、“和”
人们认识到“清”在古代音乐美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从“清浊”对举的现象开始的。“声”、“音”、“乐”分别是古代音乐形成中不可缺少的阶段。“清”在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审美特征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声乐之间的互通理论在早期的音乐论述中就已经存在了,在我国古代的文献记载中就有“声即音乐”的定义,以及新生即为新兴民间音乐的论述。但是在《左传》、《荀子》中已经对声和音做了明确的划分。在《荀子?乐论》中已经有所记载,文章中讲到声音是音乐组成的物质载体,在随后的古代文献中也承认了这一说法。到后来的《礼记》中关于音乐记载了当时的音乐已经具备声、音、乐的完整体系,音乐皆处于人性,寓情于其中,终形于声,声成为文,谓之音。上面这句话显示了凡是音乐都生成于人心,懂得乐理的人基本上是通晓伦理的。知声而不知音者,如同禽兽;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音乐的本源来自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变化,“声”是音乐最基本的物质元素,它产生的主要途径是人的情感冲动和变化,“音”是具有节奏的、有节制的“声”。“乐”是具有一定的长短,富有节奏变化并且能够传达社会伦理和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所以古代的人将“音”作为区别人和兽的重要标准,动物也是可以发出声音的但是动物的声音没有节奏,自身不懂的节制因而无法成为被理解的`言说,更无法当做是“音”。“乐”的形成不仅在于其能够有节奏、节制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及传达信息和宣泄内心的情绪,而且可以对人们的社会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产生巨大而又重要的作用。
按照“清”的本义主要是指澄清的水的现象,“浊”同清是相互对立的,“清”和“浊”在意思上是相反的,这两个字最基本的意思就是来形容水的两种不同状态,在引申的用法中主要是形容社会的状况比较清明或是昏暗,在乐理上的引申还可以指高音和低音。这两个字在音乐上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晏子论乐中有:“声亦如味,一气……九歌相成也,清浊……周疏以相济也。”在两两相对的几组概念中构成了音乐最基本的元素,此时的“清浊”和“高下”一样成为了音乐中的高音和低音的代名词。音乐中的所有音质都通过相反的两个词进行代替,这样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清浊”在早期的声乐论述中的例子经常会出现,由上可知,“清浊”在早期的声乐论述中是没有价值属性的,这两个字只是用来区分高音和低音而已。清音便是音乐中的高音,浊音就是音乐中的低音,是形容声音自然属性的一个名称而已。此后“清浊”逐渐开始成为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后来的古代声乐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清浊”的逐渐分离和对“清”的审美认识。
从以上文中可以知道,“清浊”最初只是作为最基本的区分高音和低音的标志,但是在情感和节奏在五音中的融入之后,“清浊”之间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清”逐渐从“清浊”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个体,自身也慢慢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属性。在古代音乐的发展中,清音浊阳的观念逐渐地在音乐的情感特征和道德教化中被赋予了不同于以前的价值属性。
当然,情感属性的增加是音乐中“清”的审美属性增加的重要部分。《管子?地员》篇中曾经分析过不同的音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凡听商,如离群羊……音疾以清”。音疾以清是角音的审美特征,更加揭示了不同音调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清”的情感色彩在此时有所加强。在五音的物理属性方面“清浊”之间有着相同的价值和地位,但是在五音的递进中,“清”的情感特征和增强度使得“清”开始逐渐脱离两个字相互对立的使用习惯,这更加鲜明地现实了凡音之起借由心生的道理。苏轼就曾经在自己的《听贤师琴》中描述了自己对清的感受,“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稚登木”。
其实,古人对“清”的情感理解更加倾向于悲伤,在《韩非子?十过》中就曾经记载了仅凭共和师旷关于音乐的对话,其中涉及到了清商、清角等等。这些早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乐曲调的名称,而是音乐中情感的象征,从清商到清角悲伤的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审美的体验力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调越高悲伤的情绪就越浓厚,其社会影响作用也更加强烈。在周王朝的纣王所喜好音乐中可以反映出清商的悲切,最终被称为王国之音。后人对于这种以悲为美的的情感特征也给予充分的发挥,蔡文姬的诗中曾经有“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的描述,历史上许多文人对清表达的悲伤之情都有所描述,这都说明了古人对于“清”所代表的悲伤之音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同时“清”在道德和价值取向上也开始和浊不断的进行了分离,最终到达了对立的状态,琴音的清浊是通过琴弦的紧缓来实现的,但是五音一旦形成,清和浊的价值很快就体现出来了,并且在演奏中被赋予了强烈的现实伦理、政治含义。尊卑的价值倾向是在五音的阶段上被附加到浊清之上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的根基下,音乐一旦和政治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联系,其自身的艺术价值就会逐渐的退化,它的伦理功能会逐渐的显现。所以古人在讨论音乐的时候往往将音乐的政治背景作为讨论的音乐的根本。在这样浓厚的道德风气之下,“清”开始和传统的道德、哲学伦理、美学以及政治之间产生相应的联系,“清”在这些观念和思想的影响下逐渐被赋予正面的价值和意义。著名的儒学思想家董仲舒认为“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魏晋时期的袁准认为人的气质美在了清上,而浊代表的是恶。此时的清浊已经成为了社会上形容善恶对立面。在音乐中,“清”逐渐在音乐中代表美妙的声音,其所代表的伦理志向也都开始偏向于阳刚和正确的一面。人们对于“清”在音乐中的审美逐渐变为阳刚、自然、美好等。这样“清”在审美上的独立性已经形成,“清”在古代音乐美学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三音乐的审美最高点清和。
我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自古以来最为讲究的便是和,“和”是我国各类艺术审美中的最高点。“清和”、“和”在我国的音乐审美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声音上“清浊”被当做音乐本质和的基础,但是“清”又不同于“和”。二者之间既强调对立又强调统一,他们之间相互依赖和转化,在汉代音乐家的声乐分析中将“清浊相和”当做了音乐的本质,到了清代,音乐家也相继提出要将清浊二音进行相互配合。简单的说,就是清浊作为声音地位物质基础出现在音乐领域中,但是到了和声的阶段“清浊之音”的相互融合变成为了音乐之“和”的基础了。
“清”在后代的音乐美学汇总不断被赋予肯定性的审美价值,使得清更加脱离了“清浊”的基础而存在,在清浊讨论的各个阶段中,各类音乐文人也在寻求音乐审美的最高点,有的说是“中和”有的说是“淡和”,但是无论怎样的观点都没有离开“和”这一观点。以上的观点本质上也没有特别大的差别,本文提出的音乐审美最高境界是“清和”。“清和”很早就被拿来形容音乐,比起“中和”、“淡和”来讲历史更加悠久一些,在古代音乐所占据的位置也更加重要。“清和”作为一个独立的名字在汉代贾谊的作品中曾经这样描述到: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
清和的意思是清净平和,作者表达的是对理想中社会的向往。清和有时也可以表达人的内心比较清净平和;又或是指一种心理状态;有时清和也会指天气的情况比较舒适,例如曹丕曾经有过:天清和而湿润,气淡恬以安智。清和在音乐上的首次使用是在西汉杨雄的《剧秦美新》中出现的,随后在李周翰的注解中也有出现,而到了魏晋时期,嵇康已经将清和当做了音乐至高的的审美理想了。嵇康曾经提到过“琴瑟之体……则不尽清和之极”。很明显,嵇康这样的描写已经将“清和”当成音乐的最高境界,“清和”所表达的清净、淡定、平和的音乐境界在宋代变得更加重要,北宋琴学家崔遵度曾经提出过“清厉而静,和润而远”的审美理想。此后在许多的音乐作品中都将“清和”作为审美的最高标准,如此延续一直到明清时期它的地位被确立。
“清和”的范畴更能够体现古代音乐的审美功能,清和淡在汉语上字面的意思几乎一样。但是两者在美学上的含义具有十分大的差异,“清”显然要比“淡”的含义更重一些,在我国古代众多学者的文章中都有所体现并且成为文中的重要主旨,并为“清”奠定了哲学地位,“清”在我国古代中范畴体系中是一个生成性极强的概念,成为了中国审美理想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清和”的结合比“淡和”的外延和内涵更深入更广泛。不仅如此,清还包含了淡与和的双重观念,“清和”在明清时期逐渐成熟,同“中和”、“淡和”相比较更加凝聚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伦理、政治、审美的各种功能。中和中的中更加强调的是社会伦理,淡则更加侧重于修身和阳性,因而“清”和“和”的结合最为合适。
四小结。
综合本文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从“清浊”对举到“清和”的审美的理想,从声音的物理性质到声音的追求,“清”在古代音乐美学中的地位经历了不断的变化,这个变化也是中国音乐的发展,“清”自身包含的生成性功能以及它的理想化功能、政治化、伦理化功能使得音乐美学中的“清”成为比较重要的审美。古代音乐审美中的“清”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十七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种以声音为物质材料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体现着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和追求。那么演唱者如何才能将声音与情感融为一体,去揭示作品的思想内涵,并将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倾注在表演之中,这就需要演唱者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以此为基础来增强对声音、作品、内容和表演形式等的综合理解能力,从而使演唱富有生命力,表现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声乐演唱;人文素养;情感表现。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一种将语言与音乐结合起来,用人声的歌唱形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它是人类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艺术化的嗓音来发挥音乐性能、表现音乐形象的审美创造活动。声乐艺术建立在演唱者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素养的基础之上,又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演唱技能的训练,使嗓音达到一定的艺术表演标准,并通过力求完美的技能技巧与艺术审美规范,达到表现作品思想与情感内涵的实践过程。
由此可见,声乐演唱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技巧的表现,它的生命还在于传达音乐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所谓人文素养是指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内在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在这里,“人文”是指包括哲学、政治、文学、历史、经济学、法学等科目的“人文科学”;“素养”是人长期实践和训练所形成的“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的组合。
因此,人文素养是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外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学识、气质、修养等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精神品质,它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机制、情感世界、意志能力、价值取向、审美体验、意识形态和理想模式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绝非只是简单地将音符和文字符号演变成声音的过程,而一定是歌唱者自身思想情感与人生体验的外化,更是其艺术观、审美观等人文素养的综合。演唱者只有从歌唱声音、音乐感觉、情感表现、艺术形象等多方面去领悟和体会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去挖掘作品表达的思想内容、艺术意境、音乐主题、语言韵律、风格特点,并将自身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倾注于演唱中,才能将美的声音与情感融为一体去呈现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从而赋予音乐真正的生命力,表达出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一、人文素养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人文素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众所周知,声乐演唱是歌声、音乐和文学语言三者的结合体,这其中,演唱者的知识水平和人文素养往往决定着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悟和表达,如若演唱者的人文素养低下,文化底蕴欠缺,那么在演唱中他对歌词及创作背景的理解、对作品音乐风格的把握以及在对作品演绎中的情感处理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理解作品。
声乐作品的内在表现是词曲作者的写作宗旨,而最终所要实现的是欣赏者从演唱中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演唱者首先理解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歌词内涵,以及创作者意图通过作品向欣赏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就必然要求演唱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理解能力。优秀的声乐作品大都体现着极强的文学性特征。要演唱好声乐作品,演唱者首先应该了解的是作者的创作初衷、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品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作品的思想境界,表达出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与内涵。
而在此方面,演唱者的人文素养越高,对作品的理解就会越完整和准确,在演唱时也会更加细腻。反之,如果演唱者的人文素养低下,仅凭自我感觉来表现作品的情感内涵,只会使作品的处理变得随意和虚浮,演唱出来的音乐也只是缺乏理性把握的情感宣泄,更有甚者,则会完全违背作品的内在逻辑,与作品真正想要表现的思想内涵背道而驰。
(二)把握风格。
声乐作品的风格是指作品本身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的某种特点,包括作品的历史风格、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民族风格、音乐创作风格等。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声乐作品的风格是从作品本身的个性特点出发的,在对风格的表现上要求演唱者的`声音既要符合作品的风格,又要适应欣赏者的听觉需求,既要与歌唱者的主观表现相吻合,又要联系到声乐作品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如果没有对作品风格的正确把握,即使有再高的演唱技巧也很难完整地表现出作品的真正内涵。然而,演唱者对于声乐作品风格的把握往往受到其文化层次、知识水平、思想领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必然要求演唱者应当具有相应的人文素养,能够清晰地了解音乐风格的差异和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领悟以准确地把握住作品风格,从而演泽出作品的独特风貌和神韵。
(三)创造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反映,它能积极地影响和推动人的认知,激发想象和联想,提高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音乐的本质就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和抒发,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往往会浓缩着作者的一些精神生活记录,是创作者基于自身对现实世界和内心深处有感而发地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演唱者,对所演唱的作品一定要有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并使自身情感受到触动,从而产生强烈的身心感受,产生出表达情感的强烈欲望,进而唤起表演时再创造的热情,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一情感创造的过程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即理解情境,获得感受,表达情感。而深厚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演唱者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和情绪,帮助演唱者更好地完成对于作品的情感创造。
人文素养对于声乐艺术的发展和促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一名声乐演唱者来说,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声乐演唱技术技巧之外,其自身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是同等重要的。因此,声乐演唱者应不断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文化道德素养,加深人文修养,才能更好地诠释和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出内心歌唱的热情,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完整以至完美的音乐形象。
(一)在知识的熏陶中丰富人文素养。
众所周知,音乐艺术所要表现的最本质的属性即是文化,音乐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表现着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声乐演唱是综合性的音乐艺术形式,同样肩负着表现人类文化特性的任务。声乐作品对于文化意蕴的表现范围涉及文学、历史、民族、地域、风俗习惯、自然环境等多个传统和现代的文化领域,这就要求声乐演唱者首先应当找准文化的契合点,努力创设音乐知识的文化氛围,建立起文化意蕴演绎的环境,在知识的熏陶中自觉地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
如演唱者可以通过阅读多了解一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音乐家传记与音乐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多去听听中外音乐作品赏析,在音乐知识的渗透中学习文化知识,扩大文化视野,提高文化修养,以此来提高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增强对演唱作品在历史背景、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及内涵方面的正确认知和了解,以帮助其在演唱中更好地去诠释和演绎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二)在生活和演唱的实践中提升人文素养。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生活的实践和阅历可以增强演唱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在情感表达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同样的歌曲,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去演唱,其韵味会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有着丰富生活经历的人才会对音乐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并在演唱中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反映到作品当中,其唱出的歌曲才更加富有灵魂,才能更加打动人心。生活的体验丰富多样,包括生活阅历、文化活动、学习经历、社会交往等等,丰富的生活实践可以将人的思维带入到更加广阔的时空之中,开阔人的视野,提升人的素养。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演唱的实践更是提高演唱者人文素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在对音乐形象的演绎中用心去感悟,穿透音乐的表象去领会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进而去领略音乐的文化意蕴,在对音乐情感与音乐美感的体验中,在音乐意蕴的表达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音乐文化的内涵,并从中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在情感的体验中培养人文素养。
情感活动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活动。任何情感都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都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对其所产生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声乐表演一方面是声音与语言的艺术,另一方面又是情感的艺术。声乐演唱的情感来自于声乐作品的内容,产生于演唱者对于作品的“认知”“态度”和“体验”的基础之上,情感产生的浓厚与淡薄,反映着演唱者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即演唱者的人文素养。
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声乐演唱的专业技巧在不断得以突破,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要达到一定的演唱技术水平似乎变得比较简单。然而,越来越多的声乐演唱者们却更加关注歌唱艺术的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引导和表现,能激发演唱者心中对于生活的热爱和真情,增强对于音乐的表达兴趣,从而提高演唱者的审美素养,促进其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歌唱表演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活力,而这能够传递情感的声音只有在歌唱者自身动情的前提之下,才能情牵动着声,传递出情,最终达到声情交融的动人效果。当演唱者具有了广博的人文素养基础,才能将丰富的情感灌注到每一个音符之中,才能赋予作品更多的生命力和想象空间,才能真正把作品唱活、唱好。
人文素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无论是从声乐艺术的产生根源还是从声乐演唱的实践来看,都需要人文素养的积淀。人文素养越广博、越深厚,声乐艺术的境界就越高,声乐表演的世界就越宽广。因此,一位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并从中汲取营养,获得情感,丰富想象,这样才能真正地触摸到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杨忠.《歌唱的灵魂——情感体验》.赤峰学院学报,(06).
[2]邹文丽.《声乐艺术与文学修养的关系》.影剧月报,(05).
声乐心理学论文篇十八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在多个方面进行更深入交流与融合,在艺术领域音乐演唱方法也是其中之一。我国在保留传统演唱风格的基础上,也积极吸收了世界音乐领域的优秀成果,推动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演唱技艺的不断前进。把美声这一较为科学演唱方法融合到少数民族音乐演唱中来,使民族音乐演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美声唱法简介。
美声唱法最早来源于意大利,含义是美好的演唱,完美的歌声,人们也将这种唱法叫做美声唱法。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发起国家,对后世文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意大利地理条件、气候条件适宜于歌唱,三面被大海环绕,气候条件优越,十分有利于人们保护滋润嗓音。就是于十六至十七世纪的这种人文和自然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并经过后世的不断演变与发展,成为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
(二)美声唱法的当前发展状况。
美声唱法到目前为止,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开来,纷纷被各国音乐艺术界所引入,深受各大歌唱家的推崇和喜爱。最近几十年来,我国音乐界也不断学习引入这种唱法,利用其更加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演唱方法,服务本国的音乐演唱,让民族音乐发音更加圆润优美,吐字更加清晰,在我国也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与借鉴。
歌唱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是艺术领域中重要的一项分支。对于演唱者而言,先天条件固然很重要,但是对科学演唱方法与技巧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对于一名优秀的演唱者来说,必须进行科学的训练,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呼吸方法,学会利用共鸣提高演唱能力等等。对此,美声唱法与少数民族唱法中都有涉及,但各有特点。
(一)呼吸方法。
呼吸是发声的前提,只有掌握正确且科学的呼吸方法,才能够发出更优美的声音。在美声唱法当中,十分注重对于呼吸方法的使用,将呼吸方法当作发声的关键因素。对于一名歌唱家而言,必须要进行科学的训练,掌握更好的呼吸方法,以使其在歌唱时,可以自由地转换声音,提高其发声能力,保持其发声的连贯性。在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也非常注重这一点,我国古来就有“发声需要气沉丹田”之说,这也恰恰说明了,要想发美妙的声音,必须注意对气息的调节,气就是平常所说的呼吸,只有通过正常的呼吸方法,才能调节气息,进而发出连贯且优美的声音。
(二)发声方法。
美声非常注重假音的使用技巧和应用混合发声法进行歌唱,也就是把真音与假音融合在一起唱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演唱中则是真音应用得比较多,这种真音发声法,对于人们的发声器官尤其是喉咙会增加负担,会降低真、假声转换效果,不利于歌唱者的'演唱。因此,需要借鉴与参考美声的发声技巧与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三)运用共鸣。
美声在演唱时注重头腔的共鸣,应用混合共鸣,将真假声混合在一起,根据音高的分布特点进行共鸣,进而发出更优美的声音,音质更加纯正与悠扬。在我国少数民族演唱中强调声音的浑厚、响亮以及真实,在表演时注意声情并茂,还会使用部分头腔以及胸腔共鸣,在高音区间一般都应用真声,中间往往都会进行换气。对声带与喉部肌肉造成一定的紧张感,并容易产生疲劳,甚至损害。
(一)少数民族唱法在生理结构上的不足。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相关声音原理的表达阐述中,对于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结构研究与分析相对较少,在歌唱表演时如何更科学的去调动与调节发声器官等有关的理论与原理相对来说,比较欠缺,更多是放在了咬字以及吐字等方面。在美声当中有十分详细的研究与描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少数民族唱法在演唱技巧方面的不足。
在歌唱表演进程中,如果不能正确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与训练呼吸与发声技巧,就可能发不出婉转动听的声音。相对而言,美声唱法在怎样进行发声方面的训练更加科学,具有更加完善的训练方法与规范的学习体系,这是我国传统演唱方法中薄弱之处,需要参考与借鉴。
(一)美声气息控制方法。
我国少数民族唱法中虽说也非常注重对于呼吸的应用,但相对于美声唱法的“共鸣腔”来说,民族唱法对于呼吸的研究与分析,还存在很多不足。不能进行清晰的定位,掌控气息时火候欠缺,演唱效果大打折扣。美声所使用的”共鸣腔“方法,可以有效掌握声音的音高以及音色,让所发出的声音更加圆润、响亮,更赋弹性,更强穿透力。
(二)美声发声方法与技巧。
美声中注重对“混合声“的应用,尤其是假声的应用,这要优于我国传统少数民族演唱。这种发声方法更加科学,对歌唱者来说,更加适合,并且发出的声音更加饱满,不但亮丽,而且更加圆润,可能收到更良好的演唱效果。例如被誉为我中少数民族美声唱法第一人的吴碧霞,又有“中西合璧的夜莺”的美称,她将两种唱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体,其演唱的著名作品,无论是中国古典歌曲《枉凝眉》《春江花月夜》,还是西方著名歌曲《木偶之歌》,虽然这些歌曲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风格,不同的类型,但通过她的演唱,每个音节每个音符都那么婉转、细腻、动听,又那么富有我国民族特色以及西方色彩,因此,深受世界音乐界的喜爱与赞誉。运用“以情带声”的歌唱技巧,突破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歌声既充满感情色彩,又极具感染力与穿透力。在歌唱中,使用了美声唱法当中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让人体头、胸、腹三个共鸣腔之间相互配合起来,这种演唱方法,在表演时其吸气量会非常充足,把握起来也比较简单,在高音区域维持头腔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真假声的混合程度,她所演唱的歌曲,声音十分亮丽且圆润,集中性强,具有较大的穿透力,极大提升了演唱效果。
(三)美声共鸣方法。
共鸣是美声技巧的关键,在美声当中,最科学且最主要的演唱方法就是应用共鸣腔。在美声表演当中,非常注重如何利用喉咙等一系列发声器官进行共鸣,这样所发出的声音,暴发力强,穿透力强,高亢且更具感染能力。我国少数民族歌唱表演时,使用较多的是真声,这就造成声音浅且低,没有足够的穿透力。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歌唱中引入与吸收美声唱法的优点,融入到民族歌唱中,能够补充与完善少数民族唱法。让演唱声音圆润,优美,婉转,动听,使歌唱艺术更加具有生命力与感染力。再加上对情感融入的优势,将两者融为一体,不但可以演出更好的表现少数民族音乐独特魅力,还能借助美声技巧提升民族歌唱的艺术色彩以及表现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674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