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起到指导教师教学的作用,帮助教师掌握教学内容和方法。编写教案前要充分了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是一些经典的教案样本,这些教案设计精良,适合不同学习阶段和课程特点的教学需求。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一
1.识记:
(3)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2.理解:
(1)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的必要性;
(2)政治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3)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分析:
(1)联系实际,结合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来说明为什么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联系实际,结合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及原则,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等问题。
2.培养应用能力。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自己的权利观、义务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逐步确立公民的权利意识、义务观念,学会正确处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为今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2.参与政治生活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3.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体现我国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材料、事例、图片。
回顾旧课。
(1)国家的产生、国家性质和本质是什么?
(2)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
教学过程。
[走进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收集的材料、事例、图片。
提问:在同学们所举的事例中,哪些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哪些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学生回答: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上。这一节课我们就要探究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应履行哪些政治义务,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推进新课]。
师:权利是神圣的,义务是庄严的,我们不妨先从面上理解一下权利与义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提问:你认为权利与义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请举例说明。
预设(一):权利与义务都是法定的,我们的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准的。
预设(二):权利虽然是神圣的、法定的、不可非法剥夺的,但对于公民个人而言,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但义务却是公民应尽的,是不容推卸的。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二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公民在政治领域中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公民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基础。作为一名公民,我们要认真了解自己的政治权利,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
教育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和人的素质。公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能够参加制定和决定政治政策的过程。同时,公民还享有公开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的基本权利,以及寻求政治途径解决问题的权利。政治权利的行使不仅对公民个人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政治权利的作用不仅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利益,也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和合法权益意识。政治权利的有效行使需要公民积极参与,通过发言、建议、监督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在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中,公民能更好地了解国家政治机制,提高审查政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权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随意存在的,而是在法律框架内受到限制和约束的。政治权利的行使原则主要包括宪法保护、行使依法、底线意识等。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的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不超越法律规定的范围,不损害公共利益。
政治权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市民身份和政治权利的重要体现,反映了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的政治文明程度和民主程度。政治权利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都至关重要,其合理行使将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让公民更好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来。
总结: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价值,公民行使政治权利需要遵守相关原则和法律规定。合理使用和保护政治权利,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增强公民的政治权利意识,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通过政治权利的行使,公民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三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
在书的自序中看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话时,有点受惊。因为我从开始教学至今还没想过如此深层次的问题,只是因为喜欢教书,喜欢面对一张张孩子们纯真的面孔,而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而在一个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也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对我的职业生命负责,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虽只读了短短几十页吴先生的书我自己心里就有许多感触: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想的更多。只有团结、正气、奋进的集体,才能鞭策我们的进步;只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形象,才能让我们有更多发展的机遇。我们青年,是真正要自觉起来维护这个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然而,优秀集体的全面塑造,良好集体形象的建立,绝非旦夕之间、轻描淡写即可成就。它需要我们青年教师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需要我们关注细节,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很多青年教师选择教育更多的是为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当做了教师,发现教师之苦之累远出乎自己的想象,加之经济大潮席卷下,对教育工作得过且过,内心里想着能跳出这一行,彻底翻身解放。然而这个身真那么容易就能翻的吗?不准备做教师,你准备做什么?考公务员?办公司做生意?竞聘做电视主持人?做一番深思后就会发现,这些梦想的岗位往往只是个梦想,这些梦想的存在除了继续干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再不能起到任何推动人生的作用。
生气的时候也想随便做什么反正没做教师这么窝囊,上面有领导得罪不起,下面有学生稍一越界跟你人民来信。可气过之后还能怎样。不少青年教师就在这种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自己最珍贵的黄金年华,及至过了浮燥岁月,安静下来了,却也再没有青春活力,再没有奋斗的勇气,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尽头。这样一来,教育没做成什么,自己的生命也没做成什么。
阅读《致青年教师》之后,曾给予我前所未有的震撼读完这心灵记录下的文字,我仿佛经历了一次,走进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更多精彩读后感推荐: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读后感。
《勤劳懂事的柯莱蒂》读后感。
《结束的冬天不忧伤》读后感。
《就像天鹅飞不过沧海》读后感。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四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
1、小品表演。
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
3、教师小结(相关链接)。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相关链接)。
(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1、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
2、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三点见书)。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五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权利,是公民极为庄严的政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
我们应该选举那些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健康条件和议政能力比较好的公民当人大代表,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认真对待,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让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自由和法律的关系:我国公民享有合法的政治自由必须在我国法律范围内进行。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法律和自由统一的,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
3、监督权。
监督权包括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形式。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六
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主要指选举权、被选举权,参加管理国家,担任公职和享受荣誉称号等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国家保障人民参加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权利。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权利。同时规定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机关进行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二.法定。
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是公民的经济要求在政治上的集中反映,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其他权利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法律确认的,并受到宪法、法律的保护;同时它又受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广度及其实现程度如何,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标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宪法、法律保障,公民不但可以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而且还可以通过社会提供的诸如公职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制度、社会协商制度等多种形式,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三.内容。
政治权利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选举与被选举权;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的权利。
1、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
2、勤政、廉洁、高效有利于政府取信于民,有利于国家长久治安。
五.剥夺。
“剥夺政治权利”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附加刑。是人民法院根据刑法的规定,剥夺犯罪人作为国家公民依法享有的参与国家管理和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所谓的“剥夺政治权利”并不是剥夺的一个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资格,只是将他参与社会管理和参政的权利剥夺。一个社会人的资格在民法上称为“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是天赋人权,不可剥夺。
原因对一些犯罪分子附加或单独适用剥夺政治权利,主要原因有三:一、对危害国家安全和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主要是因为此类犯罪都是故意犯罪,主观恶意强、社会危害极大。对这些敌视、蔑视国家制度和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国家当然要依法剥夺他们从事政治活动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因为如果不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他们则有可能利用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继续从事犯罪活动。第二,对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的犯罪分子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可以防止他们被特赦或假释后利用政治权利再从事犯罪活动。第三,对一些严重的犯罪分子剥夺政治权利,可以防止他人代其行使某些政治权利,如以犯罪分子的名义发表宣言、著作等。
判决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宪法所赋予的,非经人民法院司法判决不能以任何形式剥夺。政治权利不能继承,转让。除由人民法院判决减刑或撤销附加刑,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能申请免除。也不能申请用其他刑罚替代。犯罪分子的政治权利被剥夺后,其还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不服判决的上诉、申诉权利。如果有发明,可以委托他人代为申请国家专利,也可委托他人有偿转让,以实现其财产利益。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七
公民是一个国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除了日常生活以外,公民还应该对自己的政治权利有足够的认识。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意识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的重要性,并且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政治投票权。
政治投票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在进行政治投票时,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政治人物和政治政策。通过对各种政治政策的理解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在投票时做出明智的选择。此外,政治投票权还可以促进民主,让公民能够发挥自己的政治意志,从而决定自己所属国家的政治方向。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认为,政治投票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我们应该积极行使这一权利,并在投票前深入了解各种政治政策。
第三段: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另一项重要的政治权利。公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各种事情的看法和想法,包括对国家和政府的评价。言论自由可以让公民了解各种观点和想法,并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认为,我应该珍视自己的言论自由,并尽量在表达观点时坚持原则和理性。同时,我也认为,言论自由是需要遵循一定规定的,不能泛滥,也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
第四段:结社自由。
结社自由是公民的另一项政治权利,它允许公民自由的组织各种团体和组织。这些团体和组织可以是政治组织、慈善组织,甚至是业余爱好小组。这些组织可以让公民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发挥共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认为,结社自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权利,可以让人们团结起来,一同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我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并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
第五段:总结。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一个民主国家赖以建立并繁荣发展的基石。因此,公民应该积极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并亲身体验其中的权利。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认识到了政治权利的重要性,理解了这些权利的基本实现形式,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它们的方法。希望今后大家也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政治权利,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八
你们好!
我是地球上的一个小公民,今天我学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心中感慨万千。
地球倒不小,但是人类活动范围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地球上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人类对不能再生资源无节制开采,还滥用化学品,使可再生的资源也不能再生了。读完课文,一种忧心忡忡的感情涌上心头,如此下去,地球的资源会枯竭,而地球附近又没有适合我们居住的星球。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看看现在的地球,垃圾和鱼虾的尸体漂浮在发黑的水面,狂风在大笑,沙漠在肆虐,而工厂仍在排污,人们依然乱扔垃圾……这一切的一切,使地球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就说我家乡的九龙江吧,在五六十年代,它清澈见底。尔后江中鱼虾绝迹,现今降水恶臭难闻,江面上时常漂着塑料袋、易拉罐等。这些都是人类的“杰作”。再说离我家不远的小巷,简直是垃圾的世界。“严禁倒垃圾”的牌子早已在风雨中不见了踪影,一座座垃圾堆成的小山发出阵阵恶臭,苍蝇们围着垃圾唱歌跳舞。住在小巷附近的居民都往这里倒垃圾,小巷才变成这样。那一座座垃圾山都是人们破坏环境的标志。
人类啊,快快觉醒吧,携起手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不乱丢垃圾,不砍伐树木,不滥杀小动物,营造一方净土。
如果大家都来营造一方净土,世界将变得更美好,地球将永远有可再生资源造福人类!让我们一起保护地球,做环保卫士。
祝
地球永远年轻、美丽!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九
一、引论。
公民政治权利无疑是政治学与法学所共同关心的,但是,学者们偏重于对具体政治权利的研究而很少从总体上对之加以论述。这使对公民政治权利的界定停留于表面,对公民政治权利的构成理解含混、不合逻辑,更缺乏对公民政治权利的深刻把握。本文从二个方面讨论公民政治权利:公民政治权利是什么和为什么要有公民政治权利(即公民政治权利存在的根据是什么)。这是关于公民政治权利的二个相关而基本的问题。本文的理论意图在于从总体上把握公民政治权利并对之做较为深刻的阐述。
二、定义与结构。
对公民政治权利,通行的定义是:“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以及在政治上表达个人见解和意见的权利”。[1]这仅仅是关于公民政治权利的形式定义,因为这一定义仅仅指明政治权利与作为一种政治行为的参与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指明公民政治权利作为宪法上制度设计的功能与本质所在。有的学者注意到了政治权利的功能而将其定义为:“参与政府管理与影响公共政策之权利”。[2]这一定义对政治权利的功能的'理解仍属偏狭。另有学者把政治权利定义为:“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资格”。[3]这一定义正确地从利益出发把握政治权利,较为深入地指明了政治权利的功能,但是,否认政治权利属于利益本身而仅视其为政治手段,更没有揭示公民政治权利的本质。
本文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定义是:公民参与并影响政治生活从而得以在社会的政治生活领域达到自我实现的权利。这一定义包含了对政治权利的二项相关认定:第一,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以此区别于公民的人身权利、物质权利、精神生活权利。由于政治生活在本质上是主体间利益关系的特定形态(与公共权力相关的形态),因此,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和影响是涉及利益分配及其实现的。在这一意义上,可以同意政治权利作为政治手段而存在。第二,在最终的意义上,政治权利是使公民在社会的政治生活领域达到自我实现的权利,参与并影响政治生活则是达到这一自我实现的必经途径。因此,政治权利还应被认为是利益本身。这是超越了参与并影响政治生活这一层面而对政治权利的理解。
[1][2][3]。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十
首先,公民的政治权利是一项重大的权利和责任,其体现了公民主体地位,是公民参与政治的基础。在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集会游行自由等一系列政治权利。这些权利给予了公民表达自己意见和参与国家事务的机会,同时也要求公民有责任维护国家法律和社会秩序。因此,作为一个公民,我们需要自觉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积极参与社会政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其次,做好政治选举的公民意识是公民权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选举是公民表达政治意志、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选举的关注,了解各个政治人物的政治立场、经历和政策主张,理性分析其策略和行为,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在选举中,我们要拒绝财力、权力、人脉等非理性因素的干扰,将自己的选票投向真正具有理性、有为、有才、有德、有品质的政治人物,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再次,言论自由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言论自由在维护公民权利、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主制度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民在言论自由的基础上,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意见、批评政府、监督国家机构和公共权力,并有权利接受来自其他人的批评和建议。因此,我们在行使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使用语言和行为造成对他人的伤害和侵犯。只有通过文明和理性的言辞交流,才能推动社会形成以善治为导向的和谐氛围。
此外,公民的政治权利应该伴随着社会责任的担当。公民权利的实现不仅是一项权利,同时也是一份社会责任。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维护社会安定、维护国家和地方的法律制度和社会制度。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公民的良好素质,不抛弃、不弃而去,保持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和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帮助,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也能分享到幸福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上所述,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作为公民,我们要始终牢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在政治选举中做出理性的选择,在言论自由中保持文明和理性,在行使权利的同时,担当起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十一
识记:夫妻之间有实行计划生育和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的法定义务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理解: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运用:收集现实生活当中的有关事例,谈谈对公民在家庭关系中履行义务的认识。
2、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法律知识观察、辨别家庭关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间处处有真情,从而增强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公民。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义务”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这一问题最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重要内容,家庭内部的状况如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注意问题。
1、本框讲授重点是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对于权利让学生了解即可。所以,对于权利的教学让学生新闻记者教材就行。
2、启发诱导为主,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以课本基础知识为载体,重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
4、本框内容涉及到家庭中人与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激发学生,感化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5、法律知识掌握与道德品质教育要紧密结合。
导入新课:用歌曲《家和万事兴》引出如下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家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对“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教学。
1、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教材内容。
2、教师播放小品,学生思考问题:小品中的夫妻是否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为什么?
1、案例分析,学生读材料,判断“丈夫是否付给已残疾妻子生活费?为什么?”
2、教师展示正机材料《爱,长明的灯塔》,与案例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谈感受。
关于“父母要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教学。
关于“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的教学。
1、教师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请学生思考本歌曲反映的主题。
2、让学生谈自己的父母在赡养扶助老人方面有哪些典型的事例。
3、教师展示《真情如金》的材料,让学生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
课堂总结: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表。
计划生育。
夫互相抚养妻。
老年人。
成年人。
自己。
未成年子女。
我们的行动:1、学生讨论,作为仍未成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2、学生齐读誓言。
课堂结尾:教师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
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图。
新课导入(利用音乐,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利用小品、录像直观形象)。
2、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正、反材料的运用,形成鲜明对比,说服力强)。
3、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义务。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提高认识,培养能力)。
4、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利用音乐,感染力强,提高觉悟)。
课堂主体。
(读读、想想、议议、点点)。
课堂总结(展示知识结构图表,直观系统地理解把握知识)。
思想升华(谈行动,读誓言,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结束教学(首尾呼应,余味无穷)。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十二
(一)、设计思路: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安排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本框题是上一框人民民主专政的延伸,是人民拥有民主真实性的重要体现。此外,也是同学们以后参与政治生活须知的基础性知识,因而显得非常重要。
本框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相关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较零散不系统,同时缺乏一定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方面的实践,理论基础单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初学时的接受能力的照顾,特别是本框处于政治生活的第一课,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注重给学生营造便于其理解知识的心理氛围,如通过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兴趣,奠定政治课学习中的情感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政治性义务的内容。(2)把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3)理解权利与义务的之间的辨证关系。
2、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从具体材料入手,进行理论抽象,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逐步确立公民的权利意识、义务观念,学会正确处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为今后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初步感知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引入实例法:认识公民的监督权、政治自由。(3)问题探究法:把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四)重难点分析。
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重点)。
(五)教学准备。
1、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2、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学导思:教师活动:
模拟成人仪式: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十八岁成年之际,面对国旗庄严宣誓: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完善人格,强健体魄,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和文明,艰苦创业,奋斗终身!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用其亲和力创建“共享式”师生关系。
一、神圣的权利。
1、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板书)设疑探究引议释疑:教师活动:
多媒体:照片。
问题:他么在干什么?(引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民主选举知多少?】。
1、选举谁?
2、你们有没有选举的权利?为什么?
3、坐牢的人是否有?为什么?
4、居住在中国的外籍国人是否有?为什么?学生活动:
下列属于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有(1)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2)镇长的选举(3)县人大代表的选举(4)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5)居委会、村委会的选举(6)我们的班长选举学生活动:
学生对不同的选举进行判断,哪些属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那些不是。
设计意图:加深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理解,是学生能把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与其他的民主形式区分开来。
2、监督权(板书)教师活动:
多媒体播放视频:网友揭发周久耕事件。
问题:网友揭发周久耕事件,是在行使了什么权利呢?(监督权)。
(1)、谁监督。
(2)、监督谁?
(3)、怎样监督?
延伸:文字资料:新华社南京3月21日电(记者蔡玉高)记者21日从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获悉,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严重违纪,20日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周久耕还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问题:周久耕的落马,说明了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
思考后与邻近同学相互讨论,合作探究。
学生总结监督权的定义、内容和意义设计意图:
列举实时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周久耕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以达到教学目的,是学生能轻松的掌握监督权的定义、内容和意义。增加课堂气氛,调节课堂节奏。
问题设置的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了“成功”。
3、政治自由(板书)教师活动: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网友对周久耕的评论,总结言论自由。延伸出其他的政治自由。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有效地材料进行处理,提取有效信息。(学法渗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活动:探究生活:
人肉搜索:是通过你在网上提问题然后别的网友看到你提的问题来回答你的问题。
问题:我们应该如看待“人肉搜索”?能不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为什么?【事例】。
最典型的一例当属“很黄很暴力”,北京一名小学生指责一些网页“很黄很暴力”。没想到这短短的五个字成为攻击目标,小女孩和家人的相关资料都被公布到网上,并被恶搞,给小女孩的成长带来严重影响。
怎么评价这种行为?领悟生活: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权利并不意味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政治自由是相对的,要受法律的制约,是有条件。同时,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由时不能损害国家或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活动:
对现在的网络热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归纳和总结出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
设计意图:
选取网络生活中的事例,利用网络热点,可达到启智激趣的教学效果。
学生利用网络热点讨论和思考,培养了自学能力,拓展、提升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去行事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二、庄严的义务教师活动:
[多媒体视频]2008感动中国人物------金晶。
问题:金晶为什么能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金晶的行为有哪些是值的我们学习的?为什么?
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宪法和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视频。
对金晶的事迹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义务。设计意图:
通过对典型人物、具体事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为中国公民必须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材料一:某市级领导周某在人大换届选举中涉嫌贿选被依法逮捕,在法庭上,他辩护道“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合法权利,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也是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又是市级干部,应该从轻处罚”。
材料二:李某夫妻搬到一个四合院,其邻居是一个老大爷,平时养一条狗。李某妻子是护士经常上夜班,且很怕狗。李某与老大爷交涉了几次没有结果,遂放言,“如果你再不把狗拴起来,我就把它毒死”,结果老人家买了监视设备,监督着李某一进一出,使邻居矛盾进一步激化。
探究1:周某的辩护是否合理?(能否因为其所陈述的理由而从轻处罚)为什么?问题引导: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是公民享有权利与履行义务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一律平等是否等同于相同。每位公民是否都享受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强调平等是对等,享受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
探究2:老大爷的做法是否可取?如果你是调解人,你准备如何调解?问题引导:(1)老大爷没有履行好管理好狗的义务。除了要办理狗证以外,要对狗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它不干扰邻居的生活。
(2)老大爷不能安装监视器,这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应该撤去。
(3)李某应充分体谅老大爷孤身一人的难处,不能恶语相加,使其事态进一步升级。
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怎么做?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因此这一原则对我们的要求是:一方面是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是我们也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探究3:两个案例主人公的思想有何共同点?
问题引导:两人的行为,都是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利益的行为,为己利益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甚至是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总结: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意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的对材料的对比和讨论,并结合现实进行思考:参与政治生活该如何把握基本原则呢?真正体会权利和义务是辩证统一的。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理念,也锻炼培养了学生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所需不断转换角色,不仅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而且适当“退位”让学生控制课堂,满足了学生感受“成功”的心理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平等、和谐气氛中,教师启发性的“循循诱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成为师生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有效载体,“教学相长”得以实现。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十三
奥林匹克运动会相信大家都是熟知的,但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旗大家可能就不是那么了解了,今天,我们中公招警考试网为大家介绍一下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旗,帮助大家更详细具体的备考今年的招警考试。
奥运会会旗(olympicflag)1913年在顾拜旦建议下确定,并在1914年巴黎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为庆祝国际奥委会成立20周年而首次升起。会旗的图案是在白色无边的绸布上绣上奥林匹克五环,旗为长方形,环的颜色由左到右为蓝、黄、黑、绿和红。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结束后,比利时国家奥委会将大会使用的那面旗赠送给了国际奥委会,这面旗就成了国际奥委会的正式会旗。从此以后,历届奥运会都有会旗交接仪式,但使用的是一面代用品,图案一样,只是规格要大一些。
奥运会会旗,3米长,2米宽,以白色为底,象征纯洁。蓝、黄、黑、绿、红五环,环环相扣。
蓝、黄、黑、绿和红色开始成为五大洲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变化,对奥林匹克标志的阐释也出现了变化。根据1991年的最新版的《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标志”词条的附则补充解释,奥林匹克旗和五环的含义,不仅象征五大洲的团结,而且强调所有参赛运动员应以公正、坦诚的运动员精神在比赛场上相见。五个环代表五个大洲,分别以颜色对应:蓝色代表大洋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绿色代表欧洲;红色代表美洲。
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都有会旗交接仪式。由上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代表将旗交给国际奥委会主席,主席再将旗递交当届主办城市的市长。然后将旗帜保存在市府大楼,四年后再送交下届主办城市。当届奥运会升在运动会主会场上空的旗帜是一面代用品。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林匹克五环”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是国际奥委会的专用标志,未经国际奥委会许可,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将其用于广告或其他商业性活动用途。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十四
标要求: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含义和内容,懂得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公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意义。
2、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民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2、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
学情分析:
针对的问题:
八年级学生对公民的义务了解不多,对履行义务的意义知之甚少,虽然平时许多行为都是履行义务的表现,但真正作为公民的义务观念较淡薄,另外对公民道德义务的履行较易接受,而对法定义务会感觉比较遥远,甚至会有“履行义务是大人的事,我年纪还小,履行义务与我无关”的想法等等。
2、学生的需要:
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家庭、社会中得到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所以让学生首先明白公民有哪些法定义务、哪些道德义务,树立义务观念非常必要。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辩论等。
教学过程设置:
一、导入新。
导入语: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权利,也有他应尽的义务。如果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的权利,而且知道自己的义务,这将有利于全人类的幸福。”法律的“大厦”是由权利、义务共同构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忠实地履行义务。
二、讲授新:
教师讲述: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
活动一“说一说。
填一填”:
教学情景(见教材p14页材料——小明的一天)。
活动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充分利用教材,并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及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或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公民必须履行的职责,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并合作探究:不履行义务可能带来的哪些后果。)。
教师总结:
付出的根据。
付出的好处。
不这样做的后果。
a
家庭亲情。
融洽父子情感。
受到良心的谴责。
b
对人承诺。
赢得别人尊重和信任。
失去别人的信任。
(班级纪律)。
洁净的学习环境。
受到班级舆论谴责。
d
(游园守则)。
欣赏美景。
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活动二:“到底该不该纳税?”辩论会(见教材p1页材料)。
活动设计: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进行辩论,作为未成年的小珊到底该不该纳税?
(设计目的:通过辩论懂得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依法纳税是我们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在激烈的辩论中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可以有突破,突破自己的害羞和胆小的性格弱点。)。
教师导出: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所拥有的权利,有的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公民履行纳税义务,享有国家把税款用之于民的福利。有的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父母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才能享有受抚养教育的权利。这种情形要求我们成年后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议一议: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公民的义务——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什么是道德义务。
活动设计:师生共同分析材料,了解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不同,进一步感受道德义务是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懂得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密切联系,从而自觉履行义务,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设计目的:通过大家的争辩,明晰敬老养老、拾金不昧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责无旁贷的责任,社会公民自觉自愿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公民责无旁贷。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个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形成,是我们党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最新认识成果,标志着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三、堂小结。
公民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时,我们还要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十五
1、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1、教学的重点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
一、介绍作者和背景
这是诗人郭小川xx至xx年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写的七首组诗中的第一首,也是一首颇具号召力、影响力的政治抒情诗。这首诗最初发表在xx年10月《人民文学》上。xx年,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召开,诗人怀着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和火一般的战斗激情,以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献上了这首气势磅礴诗篇,号召和鼓励青年积极呼应时代的召唤,投入火热的`斗争,勇敢地挑起革命重担,完成先辈未竟事业,为改造祖国的山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原诗较长,选入教科书时作了删节,主要删除了与当时政治背景联系较多的内容。
二、让学生诵读
三、理解诗歌
(1)第1节写了什么?(第1节点明了题旨,指出青年人的身份,不应该再称作“年轻人”,不仅因为“嬉游的童年”已经过去,更是因为已经成为“祖国的精壮的公民”,意味着青年人已不再是自然人,已经成为社会人,因而应该勇敢地担负起祖国、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
(2)第2、3节写了什么?(号召青年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表明了全诗的主旨)
(3)第4至6节写了什么?(诗人从未来、历史、现实三维空间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主题。)
(4)最后一节写了什么?(是全诗的结尾,从祖国和自我的角度提醒青年人明白:祖国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给祖国贡献的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就越光辉越广阔。在激越的情感中渗透了人文关怀,便于读者接受。)
四、小结:
冯牧在《郭小川诗选代序》中这样高度评介郭小川的创作:“他的诗篇,他的歌,使我们看到了时代前进的脚步,使我们听到了时代前进的声音。”这首诗,恰恰就是那晶莹透亮的露珠,折射着时代的光辉。诗人以议论入诗,于感情汹涌中闪射出真理的光芒,使诗成为响亮的战鼓,时代的号角,因而受到青年读者广泛热烈的响应。可以说,化小我为大我,充满强烈的革命责任感,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这正是郭小川诗的灵魂所在。
在形式上,诗人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的形式。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有如阶梯一样的诗行排列,造成了热情奔放的气势。郭小川在《关于〈致青年公民〉的几点说明》一文中曾解释道:“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所谓‘楼梯式’的排列方法,私心倒不是想搬马雅可夫斯基的现成格式,恐怕主要是因为我不善于使用中国语言。为了表现稍许充沛一些的感情,我写的句子总是老长老长的(短句子总觉得不够劲),而如果把二十个字排成一行,那读者(尤其是朗诵者)一定会感到难念。”采用“楼梯式”排列,使诗充满了力度,增强了音乐性,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当然,诗人当时正处于创作的爆发期,诗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存在议论多于描绘,思想多于形象的缺陷。
五、作业:朗诵全诗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十六
课程类型:理论课。
学时:1学时。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教材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与上节课内容,掌握公民基本权利,公民基本义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社会事件的导入和讲解,结合民航机场和航空公司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树立保护自身权利、遵守法定义务的理念;引导学生认同和遵守学校的军事化、标准化管理模式,培养学生为标准的军人;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健康的可贵,各民族同学之间互相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的边界,引导学生遵守军事化、标准化管理模式。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和教案,学生作业本,纸条等。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讲解,以教师讲解、学生互动探讨知识、回答问题为主的方法;采用启发的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和练习,巩固知识。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为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课程,是法律条文的照本宣科和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我校是民航职业院校,培养学生为标准化的军人、高端职业化民航员工;本课结合社会事例、民航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民航知识和社会基本常识。
学情分析:
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行等社会事例,使学生树立权利和义务并举的理念,防止权利的滥用而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同时,通过课堂讲解和作业题等形式让学生引起持久和广泛的讨论,最好能够形成全校性的大讨论,从而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对于搜查、没收寝室违章物品的做法的合法性、合理性,尽量从根源上杜绝违章电器的使用,尽可能避免由于使用违章电器而触发的火灾事故。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学生的引导和管理过程中,更应该发起出现火灾如何自救逃生、合理使用灭火器、发生事故时如何疏散人群等急救宣传。通过事故前预防,发生事故中的积极合理处理,事故后的反思、学习,使火灾事故发生的几率尽可能接近零点。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堂内容导入:
回顾上节课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重点讲授“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内容之前,通过上节课知识的回顾,起到承上启下和加深记忆知识的作用。)。
新课程讲解:
一、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一)通过图片形式,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习近平在全国人大的选举过程,引入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通过图片的介绍,向同学们宣传课堂外的知识,如莫言及其作品,诺贝尔奖文学奖,习近平的孝道,国家主席当选的条件等。
(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法律规定。
宪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提问?
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学习知识后,迅速让学生总结)。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规则:留出思考题,并提问学生回答。
年满18周岁精神病人,是否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案: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没有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能力。(随着医学的发展,精神病人被治愈后,依然有能力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人身自由。
(一)宪法37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
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提醒学生在课本的空白处记笔记,并思考:法律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合法搜查需要什么条件呢?(讲解展示搜查证等)。
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不用搜查证!
(1)身带行凶、自杀器具的;
(2)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品的;
(3)可能毁弃、转移犯罪证据的。
(二)机场安检搜身。
链接机场安检小知识:
机场安检三难。
(1)由于航班延误而导致旅客第二次安检。
(2)对于醉酒旅客安检的苦恼。
(3)冬季由于旅客穿着厚重引起的安检麻烦。
答案:个人的人身自由不足以对抗公共安全,因此不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公民。
(三)学校搜查学生寝室,收缴违禁物品,是否违法呢?
图片展示之后,安排三分钟的讨论时间。分法纸条,让学生书写观点,每一条观点的背后写上姓名,最后由学生收集后交到教师处,并由学生书写至黑板。(只要言之有理,不论对错,酌情作为平时成绩)。
在学生书写过程中,带领学生讲解成都“一环七纵”道路限行的规定和加油站抽烟可能引发的灾难,并讲述“过失纵火罪”,过失引起火灾,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回到学生板书,并公布正确答案。学校发起集中销毁违禁电器做法的合理性。
三、宗教信仰自由。
1、宪法第36条之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展示图片,介绍几个宗教常识,讲解中介绍学生了解宗教常识,风景名胜,著名人物等。
2、介绍伊斯兰教,转而介绍清真饮食之南航的“新疆航食”。
我们学校新疆学生众多,特别是有独特民族习惯的回族和维吾尔族,他们禁。
食猪肉、血液,曾经在四川有“猪是回族祖先”的错误说法,不同民族和宗教的学生住在一起,可能由于平时开玩笑而引起打斗事件,甚至上升为民族仇恨。穆斯林学生与汉族等其他民族同学共同生活学习,同学们应该互相尊重信仰、民族习惯,和平共处。
3、机场和航空公司为不同信仰人群提供礼拜、祈祷场所。
图片展示:银川机场、香港机场、迪拜机场建立礼拜或起到地点。
四、知识总结。
五、练习和巩固。
单选7道,判断题5道。
六、上次作业回顾。
高考状元拒录事件。
2009年,因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少数民族身份作假,北京大学决定放弃录取。此前,由重庆市监察局牵头,公安局、重庆市民宗委、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招办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对事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纠正了包括何川洋在内的31名考生的少数民族身份,31名考生被取消录取资格。
点评:
七、作业(作业1必做,作业。
2、3中选做一题)。
作业1(必做)。
1、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2、宪法规定“执行逮捕”的条件是什么?
4、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作业2。
夜里凌晨2点,寝室同学都在熟睡。突然附近寝室有人大声疾呼,“着火了,赶快逃命啊!”门外火势凶猛,大烟弥漫。
住在六楼的你遇到火灾,应该怎样自救?
作业3。
你现在是一名首都机场安检员,正在给即将登机的乘客进行安全检查,这时走过来一名酒气熏天的乘客。经过多次提醒,但都拒绝接受安全检查。
请想办法说服醉酒乘客接受安全检查。
要求:(把你的办法详细写在作业本上,100字以上。
并与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安检员和醉酒乘客,下节课上课进行“情景模拟”演练。)。
八、教学反思。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给学生讲授知识,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和如何正确生活的常识。
高校发生火灾事故比较频繁,多是学生偷用违禁物品造成的。除了学校每周的强制检查之外,能够使学生尊重自身的生命,尊重别人的生命,认识到由于自身使用违禁物品而产生危害的严重性。同时,通过宣传、学习,能够正确掌握自救或逃生的技能,这不仅仅是课堂上可以做到的事情,需要全体教师和同仁齐抓共管,安全责任无小事,一个微小的火灾事故,毁掉的不仅仅是学生公寓,更重要的是花季少年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以及家人刻骨铭心的伤痛!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朗诵作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把握作品内容、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家冯牧曾经这样评价一个诗人:“他的诗篇,他的歌,使我们看到了时代,前进的脚步,使我们听到了时代前进的声音。”
这个人就是郭小川。
现在,让我们走近郭小川,走近郭小川时代,去感受诗人那个时代的那种高亢、那种昂扬、那种热烈、那种澎湃。
二、诵读:
1、请大家自由朗读,不拘一格,哪怕如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那样的“拗过去、拗过去”。要求就是把音读准、放开,不熟悉、不理解的字词标画出来。
2、解决一下字词。
3、请同学试读。
4、以第一节作为范例读(提示:p12)
请同学谈谈用什么语气语调朗读,读一下。
全班齐读第一节。
5、齐读全诗。
注意感情顿挫,思考一下写了哪些内容。
三、赏析:
(一)口述7节诗大体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层次。
1、诗歌为谁写的?
年轻人,祖国精壮的公民。
2、作者对他们有什么要求?希望他们投入火热的斗争。-——主旨
3、青年人为什么需要投入火热的生活呢?
未来的任务、前辈的历史、改变现实。
这是对青年人要求的进一步拓展、深化。
4、祖国需要青年,青年是否能离开祖国呢?二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齐读第7节)
青年与祖国共生(息息相关)。
(二)从诗歌的`形式上来赏析。
5、诗歌一般有哪些特点?这首诗体现了哪些特点?
押韵?? 大体押韵,韵律和谐
抒情?? 以2、3节为样本分析
第2节:出现了蓝天、白花、小鸟、风雨、雷鸣(对比《周总理,你在哪里》中的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等分析),这叫意象。
这一节主要运用比喻,借助形象抒情。
第3节:直抒胸臆。
修辞:排比 作用:感情渲染。
整首诗:描绘少,形象少,议论多。
——政治抒情诗。
6、思考诗歌文字的呈现形式(样式)(回想《周》诗,句式整齐)
本诗:楼(阶)梯式——马雅可夫斯基
取消阶梯,你会怎么读?有阶梯对比一下,读出来有什么不同。
“为了表现稍许充沛些的感情,我写的句子总是老长老长的(短句子总觉得不够劲),而如果把二十个字排成一行,那读者(尤其是朗诵者)一定会感到难念。”
采用楼梯式排列,使诗充满了力度,增强了音乐性,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四、质疑:
深化对诗歌理解,如对“人定胜天”思想的看法。
五、再读课文: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十八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三、教学难点。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四、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你们的习惯,因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师:描述案例1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
4、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2,课件出示案例2。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师: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课件出示)指名读。
5、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6、知识梳理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7、巩固升华。
最后送给同学们几首关于法律的小儿歌(课件出示)指名读。
8、质疑。
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交流——疑难解惑(师)课后反思:
公民的政治权利教案篇十九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社会公德的特点。
所有的社会成员,只要是在公共场所,都要遵守这些行为规范。
3.社会公德的作用。
(1)社会公德对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社会公德的状况,是展示公民道德修养与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
(3)社会公德是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活动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因而成为衡量文明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
(4)一个人是否养成了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体现着这个人的文明素养,社会成员能不能普遍遵守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4.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5.怎样提高社会公德的水准?(或如何树立和遵守社会公德?)。
(1)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2)奉献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3)遵守社会公德,人人有责。
6.什么是职业道德?
7.职业道德的作用。
职业道德对于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保证各类生产和各项工作都顺利进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8.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9.怎样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1)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
(2)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3)还要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培养职业责任意识。
(4)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职业生涯中的人生境界。
10.家庭道德规范的作用。
作为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交往中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引导、激励家庭成员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对家庭和睦、家人安康、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
11.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12.如何培育家庭美德。
(1)亲情的培育,有赖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2)亲情的凝聚和升华,有赖于家庭文化的培育。
(3)邻里友情是亲情的延伸和扩展,是协调邻里关系的情感基础。
13.道德榜样的作用。
树立道德榜样,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好方法。向道德榜样学习,能够丰富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涵养,提升人的道德境界。
14.道德榜样力量巨大的原因。
(1)道德榜样容易让人产生认同感。
(2)道德榜样的优秀品格与高尚品质容易感染人们,是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15.个人品德的作用。
个人品德既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也是个体对社会道德的认识、选择以及实践的结果,体现了个人在道德上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16.怎样学习道德榜样。
(1)重在实践。
(2)循序渐进。
(3)学会慎独。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765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