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0:20:22
最新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大全(17篇)
时间:2023-11-21 00:20:22     小编:影墨

在现代社会中,报告在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报告中,我们应该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和结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一

截止到20底,我国有2亿老人,潜在1万亿养老服务消费,4万亿的养老产业规模等等,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也会陆续落实,同时,营利性养老机构预计明年内会有实质性政策突破,未来真得很美好。

残酷的一面以北京为例,陷入市场大环境,居家和社区养老根本无法找到生存可能,盈利更是遥不可及,逼得一些如日本礼爱、厚乐居等日间中心不得不被动转型为微型全托机构,而在居家养老奋战多年的青松和仁爱华,也依然步履蹒跚。

目前北京市有各类养老机构430余家,平均实际入住率不到50%。

2、关于养老:什么是养老?

养老作为一个产业,涉及多达40几个行业,养老的核心是养老服务业,而专业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慢病管理又是养老服务的核心。我的潜台词是:那些社会上其它行业已经足以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比如:医疗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金融服务等等,其实并不是养老服务的核心,比如老年餐可以作为餐饮行业的一个细分,同样老年医院可以作为医院行业的一个细分。理解这一点,是我们做好养老服务的基础,它让我们知道该在什么方向努力,要变得专注。

3、关于老年人需求:你真得了解吗?

客观的说,我曾经做一些项目策划时,也会从象征性地从老年人生理、心理、精神等需求分析出发,开始做市场定位、功能规划、服务体系搭建等看似专业的设计,但其实这些都是“忽悠”的,在理论上成立,在市场中是经不起考验的。所以,谈老年人需求,我会思考三个层次的问题:

老年人都有哪些需求?依次排列?

有多少老人真的有这些需求?并为之买单?

他们到底愿意花多少钱?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还停留在“拍脑袋”的阶段,这也就有了泰康陈总的母亲都不愿意去住泰康之家·燕园,也就有了耀阳国际市调时那些说建好一定去住的老人,最后都没有去。

4、关于养老模式:要理性设计。

1)我们现在谈养老,一定是建立在“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模式构建”,所以,我们在做规划设计、投资测算、功能配置、运营模式设计的过程中,要理性,要做减法,要考虑后期运营的压力,很多公司其实最后都忘了自己做养老的初衷并不是做公益,是想要挣钱的,是个生意。

2)“去机构化”的概念很好,但离咱们还远,这个阶段,一定是养老机构大发展的时候,从社会资源分配的角度,机构养老能实现养老资源的最大化;从老人角度,机构养老是成本最低的方式(考虑家庭养老模式下很多隐性成本被忽略)。

3)居家、社区、机构,真正要做到“三位一体”,如何理解这个模式的基础?目前,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来看:第一,独立发展,目前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无法生存,机构养老有成功的可能和模型。第二,机构要贴近社区,贴近社区就是贴近需求,这样机构在解决自身入住的压力后,可等待市场的成熟,为日后居家和社区养老外延提供可能,扩大收入来源。但当下,一定要先做好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5、关于医养结合:几点思考。

1)医养结合是大方向,毋庸置疑;

2)医养结合目前更多停留在概念和设想,没有实质性突破和成功的案例;

3)我个人认为医养结合的困惑在于我们对其认识过于理想化,体现在两点:第一,养老机构做医疗机构的事儿,医疗机构做养老机构的事儿,我建议应该是各司其职,养老机构应把精力用在养老服务上,尽可能多的利用社会医疗资源,而不是自己去建个医院或者康复护理中心;第二,医养结合是个大工程,应逐步发展,不可一蹴而就,医保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我们更应该站在市场的'角度去解决自身的企业问题。

所以,我们要找到结合点在哪里?这种结合模式能不能复制?

我认为目前理性的做法是:养老机构配置医务室和基本医务人员,负责机构日常老人的观察和预判。此外,解决好老人日常拿药问题最为关键,剩下的完全可以交给医疗机构,术业有专攻,有舍有得,才能成大器。

6、关于人才建设:谁才是核心人才?

我们可能过分强调了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机构管理者才是核心所在。把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统统归纳到没有专业人才其实是不完全正确的。目前体制下,养老的有效市场接受价格就在5000元上下,是不计成本地做服务,高薪挖人才,还是抓住老人核心需求,在保障入住率的前提下,理性降低成本,是企业的最终归宿。无论是高端机构,还是低端机构,若横向比较,其一线服务人员的构成几乎无异,但服务品质和老人满意度却大相径庭,这是因为其管理者——院长,才是机构良性运营的成败所在。相比于能力,“责任心”,“舍小家,为大家”的态度可能更为关键。连锁模式发展下的养老机构亟需的是一个个能撑得起来的院长,多几个高级护理员,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切莫本末倒置。

7、关于外国养老:多看,多思考;少抄,少崇拜。

我想说三点:

1)目前为止,所有外国的养老运营公司做的项目,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和它们合作的中国企业,同样没有。相反,国内一些草根的养老机构却似乎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2)外国的养老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无论从政策和市场环境都已经步入正轨,何况外国是高福利国家,短期内我们呼吁政府模仿介护保险很不现实(能发养老金就已经很不错了),也因此,那些所谓的成功养老企业来到中国,都会发现水土不服,因为他们脱离了自己的大环境,在同样的起点比拼,其实中国企业更有优势。

3)养老不光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更是“文化”的问题,我始终坚信:中国的养老问题归根结底是要由中国人来解决,这需要过程,但更需要我们大家的努力。

8、关于发言权:让我们多听听运营者的声音。

记得参加过一个国家级的养老标准讨论会,在座的除了我和四季青敬老院的刘忠丽院长,几乎都是70岁上下的老专家、老领导,当谈到养老时,他们也会畅谈候鸟式养老、日间照料、居家护理,认为这才是理想的养老模式,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其实老人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因为他们还没到“那个时候”,他们也在飘。不身在其中,其实是无法说出真实的诉求的。

也因此,我们会说“运营才是养老的核心”,因为只有运营者才会天天跟老人、家属、员工在一起,他们才知道老人究竟需要的是什么?大多数老人什么情况下才会入住养老机构?入住的过程又是如何艰难?老人每个月实际花费是多少?怎样沟通才最能打动老人和家属?员工的真实诉求是什么?如何排班才能最节省人力?有多少服务是老人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管理吗?是保健康复吗?是丰盛的自助餐吗?)?等等。但做事的往往最不善言语,实际运营者掌握了养老的核心价值,却很难有效地表达,系统地梳理。也因此,作为老总们,更应该主动深入一线,与运营团队多沟通,多交流,多学学听听运营者的声音,他们代表了真实的养老市场,他们或许可以为企业指明方向。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二

为了摸清我市民办教育现状,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记者随同xx市各界人士联谊会教科卫组会员,于20**年10月24日至27日深入清涧、横山、榆阳三个县(区),就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成绩和问题、困难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之后,又听取了市教育局关于全市民办教育情况的汇报。

在调研总结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榆阳、横山、清涧三个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群众生活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分属我市好、中、差三个类型,这三县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基本符合全市民办教育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在其他县也程度不等地存在着。现将调研所得报告如下:

我市民办教育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横山李赤先生创办的第一所民办幼儿园,以及1990年横山、神木各办一所民办小学。但绝大多数民办学校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即国务院颁布实施《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之后兴办起来的。这个时期正是我市各县财政拮据,教育资源不足,无力满足群众越来越高涨的教育需求,“上学难,难上学”的问题成了最大、最集中的社会焦点。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民办学校应运而生,异军突起,势如春草,蓬勃发展起来。

至今,经各级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全市共有249所。其中成人高等教育1所、高中9所、初中20所、小学86所、幼儿园118所、非学历教育学校15所,在校学生达7.03万人,教职员工3687人。学校占地总面积1585亩(包括租赁场地),生均占地15m2,校舍建筑面积35.9453万m2,生均占有5.1m2,学校固定资产2.3865亿元。目前,初步形成了公办与民办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格局,只是民办这条腿尚不硬实。即使如此,民办教育一诞生,就显示出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为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

一、民办教育吸纳社会闲置资金,增加了教育投入,有效弥补了国家办学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的缺口,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作用正如有的民办学校在立校时提出的口号:“为国分忧,为民纾难。”

二、民办教育改变了国家包揽办学的单一格局,推动了办学体制的改革,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增强了教育领域的竞争活力。同时,民办教育的兴起,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市”的战略,为实现我市在新世纪的三大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三、民办教育缓解了城镇中小学班额过大的压力,解决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加快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许多民办学校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要生源,成为打工者子弟的学校,使流动人口子女能在异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减少了青少年流落社会的机率,增强了社会安全因素。

四、民办教育为有志报效社会的人搭起了平台,在不断探求生存和发展道路的坎坷进程中,锻炼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民办教育实业家。这批人办学理念较先进,管理模式各具特色,又有很大的牺牲和奉献精神。他们办学不仅出了成绩,也出了经验,颇得社会赞许。横山“聋儿语训学校”的校长马晓琴女士,原是一名普通农民,在帮助儿子语言康复的刻苦学习和磨练中,成了一名优秀的语训教师。为让更多的聋哑儿开口说话,与社会融为一体,她顶住各方压力,省吃俭用,多方求助,办起了语训学校,倾注全部母爱,将几十名聋哑儿训练得能用简单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其中十几名儿童已达到语言恢复标准,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了。类似马晓琴这样为发展民办教育服务社会的人士,各县都有,他们的精神和业绩是值得赞誉的。

五、民办教育为大专毕业生的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开辟了新的渠道。如被中华爱国联合会评为“爱国启蒙教育全国示范幼儿园”的xx区“东升”幼儿园园长何翠玲、横山“天翔”幼儿园园长刘萍,都是下岗女职工,在她们园内工作的职工,大多也是一块儿下岗的`姐妹。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鹤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猛,成为拉动消费、吸引投资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新型动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电商发展与一、二、三产加速融合,为助力鹤壁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作出了新的贡献。

为全面了解鹤壁电商产业发展状况,加强对全市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分析和研判,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联合市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和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电子商务专项调研,针对全市范围内涉及电商的规上企业、个体户、电子商务企业和平台、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以座谈、走访、查阅资料和调查统计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19年1—7月份,电子商务交易额45.5亿元,同比增长22.6%;网络零售交易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3.0%;跨境电商交易额9123.3万美元,同比增长30.9%,总体发展形势良好。

(一)电商发展环境优化,重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河南省政府相继印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政〔2014〕1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若干意见》(豫政〔2016〕16号),鹤壁市委托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制定了《鹤壁市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印发了《鹤壁市商务局鹤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鹤壁市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鹤商务〔2016〕120号)、《鹤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鹤壁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鹤政〔2017〕14号)等,在全市形成了优先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的氛围,对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通过招大引强,积极引进京东、阿里、苏宁、一亩田、曙光、浪潮知名电商及相关企业,签约落地了京东云(河南)云计算产业基地、京东云(鹤壁)数字经济产业园、鹤壁5g产业园、鹤壁新经济展示中心暨京东首家智能影棚基地、阿里云(鹤壁)创新中心、曙光云计算中心等一批项目,我市成功申报了省级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市,构建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和网货物流配送体系,初步营造了网络畅通、物流齐全、服务良好的电商发展生态,本地电商企业以及实体企业应用电商也达到快速发展。

(二)电商平台建设加快,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市已建成中国(鹤壁)硅谷产业园、鹤壁市民鑫电商孵化创业园、京东云(鹤壁)数字经济产业园、天章数字经济双创园、鹤翔电商创业孵化园、非凡电子商务创业园、鹤壁邮政电子商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正高电商产业园、鹤山区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园、玖洲国际现代物流园区、鹤壁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中心、鹤壁呼叫产业园、鹤壁跨境电商产业园等电商园区13个,园区生态链建设逐渐完备,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其中,玖洲国际现代物流园区引进京东集团鹤壁tdc仓入驻,大件仓及中小件仓先后开仓运行。天章数字经济双创园二期已建成,吸引阿里巴巴诚信通、梦云科技、国药集团等68家企业入驻。鹤壁鹤翔电商创业孵化园以电子商务培训、创业孵化为一体,被中残联认定为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长期针对残疾人进行免费培训,近年来实施“电商助残·精准扶贫”工程,已培训3800多名残疾人。京东云(鹤壁)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园后,通过首批意向签约和赴外地专题招商,已确定意向入园企业70家,60家企业开始落地公司注册,53家完成注册,其中23家企业完成京东上行,目前入住园区办公企业10家,根据目前达成意向的企业估算,2019年产业园交易额预计突破3亿,“人才+成本+产业链+京东资源+政策引导”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山城区新建设的正高电商产业园,总面积2000平方米,包括展览展示区、办公区、仓储区等,已入驻企业22家,网销额1100余万元。

通过多年的培育扶持,我市本地实体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持续深化、规模逐年增加、水平显著提高。应用淘宝、天猫、阿里巴巴国际站、京东、一亩田、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新兴自媒体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用户大幅度增加。2019年上半年我市淘宝、天猫活跃卖家数8000家,卖出总金额1.2亿元;2019年上半年京东我市供应商商家数量126家,交易额0.55亿元;在农产品电商平台一亩田上,我市有1.5万多个注册用户,其中,浚县8354个、淇县2972个、淇滨区2491个、山城区955个、鹤山区250个;全市应用阿里巴巴国际站、敦煌网、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开展业务企业80家,其中阿里巴巴国际站应用企业26家,年交易额1500万美元;山城区鹤壁飞鹤股份、鹤鑫化工和华科纸品等企业依托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适合网络销售的产品品类,广泛应用网络营销手段,扩大民用橡胶、食品添加、热敏纸品市场份额;鹤山区河南煤炭储配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网上交易平台“豫煤交易”注册会员817家,累计交易量4426.69万吨,累计结算额413.34亿元。

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河南美巢互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炳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鹤壁万丰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鹤壁市永达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大用运通物流有限公司网上商城、河南神州牧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地平台类、服务类、应用类电商企业快速成长,在我市电商产业快速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全市通过河南省电子商务企业认证备案的企业有228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2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4家、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5家。

(三)农村电商蓬勃发展,亮点纷呈。

继淇县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浚县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我市实现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淇县、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浚县,鹤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经济,加快完善服务体系,培养了大批农村电商应用人才,提升了农产品网销规模,有力推动了本地农产品上行进程。

淇县扎实推进电商服务、物流配送、培训孵化、农产品上行溯源“四大体系”建设,打造“朝歌印象”“金山银山”等农产品电商公用品牌,积极培育“朝歌山小米”“秦街黄桃”“温坡花椒”等农特产品电商品牌,积极创建电商农特产品地方标准。同时,作为全省2018年度第一批电子商务服务标准化项目试点县,先后出台了《淇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淇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参与起草《高钙山小米》《电商物流园区建设与经营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的立项,其中《电商物流园区建设与经营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成功通过省级立项答辩,为加快电子商务物流园区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促进全省电商物流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截至目前,淇县已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乡级电商服务站9个、乡级物流配送站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50个,电商扶贫基地9个,物流快递企业42家,物流配送车辆2300台。

浚县自成功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后,扎实开展电商知识培训,积极打造电商服务站点,深入挖掘网销产品资源。仅2019年上半年,开展了电商培训49场次,培训了包括乡镇、村干部、第一书记、电商带头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在内的2457人次,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镇电商综合快递服务站2个,村级电商综合快递服务点60个,开展了“党旗领航电商扶贫网购年货节”、电商牵线助推新镇焦行村水蜜桃上线商超、帮助东沙地村售卖滞销茄子等活动,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有机蔬菜等走出浚县,销往全国各地,拓宽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新路子。

农信通集团在我市两县建设480多个益农信息社村级信息服务站,实现农户不出村即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县级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中心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35个,电商扶贫服务站点累计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76个。

(四)跨境电商稳步推进。

制定了《鹤壁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鹤政〔2017〕14号),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鹤壁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跨境电商三年发展目标和“着力探索发展“综保区+综试区”等具有鹤壁显著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通过加强线下载体建设,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跨境孵化能力等方式,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先后启动建设了鹤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中意鹤壁跨境电商产业园、天章数字经济双创园、中蔼万家综合跨境电商园区,目前有3个园区可以应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进出口业务,已向省综试办申报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2个(中意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中蔼万家电子商务综合产业园区),已建成运营跨境购物中心(展示店)2个(鹤壁国际购物体验中心、保税国际体验店均已开业运营),玖州物流、瑞丰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企业具备服务跨境电商企业功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工作全面展开。先后举办2次跨境电商知识培训,多次组织企业分别参加省商务厅举办的进出口业务培训班。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出台的跨境电商支持政策。组织向省综试办申报了国立光电公司海外仓、中意跨境电商展示店等项目,争取省支持资金80万元。同时,推荐中意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淇县中霭万家综合跨境产业园申请省级园区。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我市部分县区党政干部和部门负责同志,对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电子商务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缺乏深刻认识,对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研究学习不够。对电子商务为我市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的难得发展机遇缺乏清醒的认识。对电子商务为组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提供的新领域、新途径、新抓手缺乏深入的了解。思想上重视不够,对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高,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不强。

(二)工作措施不完善。

从调研情况看,一是政策引领不到位。县区基本都没有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近期和中、长期规划,缺乏配套支持政策,或有政策不落实,政策引导支持力度不够。二是未能形成工作合力。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多部门、多行业的联动机制,不能及时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考评机制不健全。我市没有将电子商务工作的发展纳入目标管理,没有制定关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奖惩考评机制,缺少对电子商务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评比。四是统计方法途径缺失。由于电子商务市场的开放性、参与者的多元性,使得电商全面纳统、统计剥离难度较大,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起电子商务统计制度,电子商务发展各项数据无法有效统计。

(三)支撑要素严重不足。

一是人才匮乏。全市电子商务人才总量不足,尤其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电商人才,无法满足我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另外,政府相关行政部门缺乏懂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服务和监管的效能。二是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目前,我市的银行业和金融机构,普遍缺乏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金融产品和辅助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等主流融资渠道的贷款支持。三是电商运营服务企业严重不足。我市大部分电商园区缺少知名的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商,缺乏一批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电商产业领军人物,严重制约了企业孵化工作。四是没有市级电商大数据中心。我市目前还没有建设市级大数据中心。五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市中心城区缺乏大型的仓储中心、物流快递中心、分拨中心以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农村物流配送网点覆盖率低,“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物流配送能力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

(四)龙头电商园区缺失。

我市电商园区以县区建设为主,没有规划和建设市级电子商务园区。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电商园区规模小,服务设施不配套,园区辐射能力低,截至目前,我市已有电商产业园区11个,但整体上小、散、乱,功能配套不够,集聚效应不强,辐射能力低,对全市电商的带动支撑作用不强。迫切需要建设功能完善、辐射力强,能够带动全市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龙头园区。加速发展建设市级电子商务园区、市级跨境电子商务园区以及多个专业电商园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

意见建议。

当前电子商务发展形势逼人,为进一步助推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在豫北甚至晋冀鲁豫“中原经济协作区”异军突起,适应网络经济时代我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城市需要,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正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宽经济发展新空间”。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站在把握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契机,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电商,培育本土特色电商,完善电子商务服务生态链,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切实把发展电子商务放到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深入谋划,综合施策,发挥后发优势,迅速迎头赶上,努力把我市建成电子商务大市、强市。

(二)设定发展目标。

建议把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打造晋冀鲁豫“中原协作区”区域电子商务中心城市,确定为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目标。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及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引擎,推动我市经济提速增效升级。

(三)健全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市电子商务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全市电子商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问题,制定措施,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成立市电子商务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谋划、引导、协调、服务、推动工作。二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市发改、财政、商务、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工信、金融工作等职能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省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制定切合鹤壁实际的配套扶持政策,为我市电子商务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省服务引导资金的支持,重点用于对电子商务园区、电商企业、示范创建的奖励补贴和信贷担保,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三是加快推进鹤壁普惠金融共享平台建设。尽快发挥平台作用,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电商园区、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签订融资合作协议。积极推动无形资产和动产质押、仓单质押以及推动“网商+平台、网商+实体店、网商+龙头企业、网商+生产基地”等多种融资担保模式,发挥金融担保基金作用,着力破解电商发展融资瓶颈。四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把电子商务发展纳入到年度目标考核,明确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和责任清单,加强工作绩效考核,强化督查问责追责。

(四)加快电商中心、园区建设。

一是成立鹤壁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全市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低成本的电子商务服务,充分发挥其公益性的服务平台作用。二是加快市级电商园区建设。抓紧谋划建设市级“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园区”。建议园区结合鹤壁东区规划建设,借鉴先进地市发展经验,采取政企共建、专委会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模式,争取通过3-5年的努力,将其建设成豫北最大的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孵化中心。三是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抓住国家大数据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机遇,尽快设立信息产业投资公司,建设我市大数据中心。将网络零售额纳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实现电子商务企业全口径分析,为指导电商行业发展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四是提升县区电子商务运营水平。县区电商园区要围绕构建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链条,进一步加大招大引强力度,促使一批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及相关企业扎堆入驻,尽快形成聚集效应。

(五)推进电子商务应用。

一是推进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积极鼓励制造加工业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对接,引导我市汽车配件、电子信息、煤炭化工、金属镁制品、食品加工等应用电子商务,拓展采购和销售渠道,推动制造加工业在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上创新发展。二是推进传统商贸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商贸业整合发展,积极推进大型零售企业以及各类专业市场开办网上商场,重点支持裕隆、沃尔玛等大型超市以及服装、建材、食品、农副产品、生鲜农特产品等专业市场,改造传统供需渠道,加快传统行业线上线下的融合转变,力争在我市建成若干个国内省内领先、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大型的网络零售企业,带动我市特色产品发展。三是推进电子商务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支持鼓励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配送企业、连锁商业企业、居民服务关联企业优势互补,搭建居民服务网上通道,实现居民生活需求快速回应。推动电子商务进社区,设立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网点,开展物流分拨、网定店取、预约上门、电子缴费等便民服务。四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积极引进同程、携程、去哪儿、马蜂窝、飞猪等旅游电商平台,加快我市旅游景区、宾馆、农家乐、旅行社上线步伐,加大线上宣传推广力度,开展旅游票务、餐饮和住宿网上营销,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六)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农村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在政策、资金、税收、土地、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向农村倾斜,补足农村电商发展短板。二是健全电商网络。积极培育地方电商,大力引进域外电商,努力推动电商网点向村级拓展,鼓励引导物流快递网络向村级延伸。继续深化与京东电商、苏宁云商的战略合作,利用我市党政融合平台、村村通公交实现电商网点和物流快递网络在农村地区全覆盖,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瓶颈制约问题。三是注重打造农产品电商品牌。要引导鼓励电商企业和个体网商制定产品标准,开展商标专利等申请注册,支持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基层组织申请集体商标、产品认证和生态原产地、地理标志等,切实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农产品电商品牌。

(七)加快发展跨境电商。

一是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加大“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鹤壁拓展区”实施力度,建议把位于开发区境内的跨境电商产业园作为我市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利用政策和产业优势,盘活资产,推动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向园区集聚。二是加强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发展和完善运输、仓储等相关配套设施。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阿里巴巴”、“敦煌网”、“往来云商”等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仓储、融资、结算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加快跨境电子商务支付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银行机构和分支机构申报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三是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借鉴杭州市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试点经验,建立与完善“单一窗口”平台,提供统一的申报入口,做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形成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完整闭环。

(八)加强电商人才培育引进。

一是加强干部培训。要将电商知识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培训教材,使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认识电商、支持电商、推动电商。加强电商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批熟悉电商政策知识、具有较高业务素质能力的管理型人才。二是培育本地电商人才。支持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办学层次,培育一批技能型高层电子商务人才。利用学院培训中心、京东电商、一扇门等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实用型人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整合财政、人社、农业、扶贫、民政、科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创业培训资金,支持电商人才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三是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建议市人社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引进电商人才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招才引智计划,多渠道引进高层次电商专业人才来鹤发展。

(九)加大电商宣传、创建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建议全市各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大力宣传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普及电子商务知识,推介电子商务优秀网站和示范创建典型,强化社会各界和各行各业发展意识、应用电商的意识,为电子商务发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对全市电子商务发展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二是打造“鹤壁电商”品牌。邀请全国知名专业电商平台的高管,联合国家级的行业协会,创办“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等高峰论坛,推介产品,交流经验,提升鹤壁电商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作。按照“示范引领,典型带路”的工作方法,尽快制定《鹤壁市开展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创建工作实施意见》,持续开展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和“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和市级“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乡镇”、“示范村”活动。通过纵向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联创,提升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水平;横向扩大示范创建范围,树立发展好的典型,在全市形成完备的电子商务示范体系。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四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2、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

4、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五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环境问题也越发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在20xx年暑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老师的要求下,我前往山西省五台县沟南乡罗家岩村进行了为期四周的,以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调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环境保护程度的调查,得出一份调查实践报告。

沟南乡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南部,全乡有行政村34个,在这个暑期,我前往的是沟南乡的罗家岩村进行的社会实践,通过对当地村委会进行咨询以及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地的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统计与归纳。其中调查问卷以及媒体发表见本报告附表。

由这次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姿态,近几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面对我国甚至世界都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农村作为我国经济结构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更加具有深刻的意义,各级乡镇政府需要在保持相关政策基本稳定时,增强政策调控的灵活性。

于此同时,农村的环境保护虽然一直处于薄弱的环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以及当地政府部门帮助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农村的经济一直在发展,但是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迫切,开始进入到群众视野。虽然农村环境保护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但是这种环保意识的兴起,对于以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查,我发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在环境退化的前提下,个别村民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山西海拔较高,山路较多,有些村民家中没有水龙头,吃水成为一个大问题。并且由于环境的退化,人们已无法向以前一样采集食用雨水等。近年来,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该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虽然当地村民近几年来由于切身体会以及教育的普及都开始有了环保的观念,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于经济增长的渴望,人们在环保的路上实际行动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村庄里,经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并且里面有大量白色垃圾,据说,该村还是会保留秸秆焚烧等习惯,这对环境而言是危害很大的。

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所以选择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不科学环保的经济模式,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不但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使当地经济雪上加霜。

(一)抽出部分经济用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从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通过对农村硬件设施的建设,例如修建路灯来,完善排水防止生活废水随意排放,发展下水系统,合理使用水资源等,这样不但可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还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鼓励村民多与政府交流,将对于农村建设的想法与要求及时与相关部门交流。

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只有加强人民与政府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将政府的政策实施好,将人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处理好,实现和谐共赢的'生活场景。

(三)增强当地村民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同时发动群众将想法落实到实践。

通过加大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提高村名环保意识。争取将现在生活中类似于秸秆焚烧,污水乱排放等不文明行为渐渐消除。改善当地生活环境。

(四)合理规划农民田地位置,在不影响经济的情况下退耕还林,保护山林里的生物多样性。

在此次调研中,村里老人都表示,近十几年来,山林里的野兔野鸡以及其他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山林里由于无人管理,乱砍乱伐现象也时而有之,导致当地生物趋于单一化,我认为这种情景虽然现在对农村环境与经济的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定会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而到那时再想到治理,可能就会为时已晚。

(五)完善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于经济与环境的调控作用,合理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健全当地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将环境整治与经济发展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食,农药、化肥、地膜污染防治的法规标准等,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这样,才能更有力的提高当地村民的行动力,根本上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六)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

使当地的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要求里,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重视把农村环境问题,不能重蹈之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xx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一、xx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xx镇......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有力推动南彰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一、南彰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南彰镇......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六

一、基本情况。

新村镇是新郑市总体规划的新市区,北与郭店镇、薛店镇接壤,东与和庄镇毗邻,南接新建路办事处、城关乡,西连辛店镇、新密市,北距郑州32公里,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4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镇区穿境而过。辖区面积74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102路公交车直达新郑市区中心;镇区建有35kv、220kv变电站各一座,除满足区内用电外,还直接供应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用电。电话装机总量2万门,移动电话机站覆盖全镇,小灵通机站覆盖镇区,实现了村村通电话。镇区有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1万立方米,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现有电视差转台2个,转播节目已达到45套,各类学校19所,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育,形成了完整的文化教育体系。境内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境内的裴李岗村是80前裴李岗文化遗址的首发地,另有著名的玉皇庙、望京楼及公主湖等名胜古迹。探明的地下煤炭资源储藏量较为可观。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4%,已建成瓯江花园和下沉式广场各一座,垃圾中转站3个。

1992年,这里做为新郑市开放的前沿,设立了温州城开发区,后设立新郑市京深工贸区,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撤消原温州城和京深工贸区,合并组建新郑市北城区并将其作为新郑新市区,成立新郑市北城区管委会,归属新村镇党委、政府领导与管理。将北城区的发展方向定位为新郑市北城医药化工集群区。

二、园区现状。

(一)园区规划。

20,镇区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7万人。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亿元,财政收入1205.2万元,镇区居民可支配收入6110元,镇区人均绿化面积10平方米,人均道路铺装面积1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4%,电话入户率92%,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净燃料普及率52%,人均居住面积35平方米。

(二)园区企业情况。

几年来,新村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医药化工群体优势、超硬材料群体优势,坚持以小起步,以多取胜,突出主导,形成集群,努力打造新郑“新区”,确立了把新村建设成“北城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的战略目标,区内现有工业企业120余家,总投资近20亿元。其中以郑州羚锐制药有限公司、河南灵佑药业为龙头的医药生产企业8家,主要生产化学药品、中成药、生物药品、原料药等,针剂、片剂、胶囊等一应俱全,仅水针剂年产量就将近30亿支,是我国水针剂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医药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配套行业的兴起,制氧、安瓿制造、印刷包装、泡沫制品等如雨后春笋。现在,新村已经成为新郑发展环境最优、产品结构最好的乡镇,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三、具体做法。

(一)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加快项目引进与建设。

今年以来,我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开发区发展的生命线,创新招商思路,拓宽招商渠道,突出引大聚强,服务建设项目,产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1、引大聚强助产业招商。

按照医药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区瞄准知名大公司,努力提高招商质量和水平,以建设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为目标,着力引进一批羚锐制药、灵佑制药、顺康兴疫苗等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大项目,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通过广泛接触各界人士,积极参加各类项目洽谈会,先后组团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拓展各种渠道拜会国内外知名企业老总和资本雄厚的客户,接洽了大批重要客商,与之建立了良好关系,扩大了我区的客户库和项目库。两年来,我区共引进项目14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2个,外资项目1个,高科技项目4个,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主要项目有投资2.2亿元的福华钢铁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三和塑胶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众康中医药饮片等项目。以上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区工业发展提供创新平台,为建设医药化工产业积群区奠定良好的基础。

2、千方百计推项目建设。

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我区实行了项目跟踪服务制,成立了项目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坚持每周召开项目建设调度会,制定了分包推进责任制和项目进度督查制。在推进过程中,创新工作机制,打破条条框框,区内各部门主动衔接沟通,前期手续同步办理,最大限度地缩短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间,促进项目早开工。同时,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同市质检部门联合开展建筑质量大检查。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建设质量和进度。今年以来,共完成项目投资3亿元,新开工项目2个,竣工投产项目3个。福华钢铁有限公司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建设工程并顺利投入生产;欧普陶瓷有限公司从选址到投产,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实现了“当年引、当年建、当年产”。目前,区内项目建设形势喜人,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正在形成。

3、坚定不移促资金到位。

我区围绕服务促资金早到位、快到位、多到位。对项目分门别类,建立项目跟踪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和责任领导,实行专人跟踪,紧盯不放。并将资金到位情况和各种优惠政策兑现挂钩,加快了项目进展。为推动项目发展力度,各部门紧密配合,落实专人负责项目前期报批领证工作,切实帮助项目业主解决具体困难,用周到的全程服务打动客商,促使资金到位或书面承诺资金到位期限,提高了项目履约率。去年为了使科氏公司早日落地,镇里投入资金500万元完成了中兴大道东段延伸工程;铺设天然气管道15公里,并完成了城水线的改造,使企业3个月就建成投产,创造了令人称奇的“新村速度”。

(二)创新招商方式,增强招商实效。

在全国各地都在招商的形势下,如何把客商引过来,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是激活主体,以商招商。把企业做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建立市场化的招商引资机制,对我镇现有招商企业进行调查访问,充分发挥企业经理,信息灵通,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沟通联系,加深感情,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今年新招项目中,郑州华阳纸业有限公司就是成功的一个,其二是政策激励,全民招商。镇政府对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不论身份、职业,一律按市政府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公开表彰奖励,仅今年一年,我镇兑现招商引资资金50万元,形成了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其三是健全网络委托招商,我镇聘请的招商顾问遍布广州、上海等城市,通过他们不断反馈招商信息,发现投资信息组织专人跟踪,一跟到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高标准制作“新村信息港”,不断充实网页内容,我们围绕新区优势,编制了一批含金量高,市场前景好,能够带动我区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的好项目,在网上发布,吸引了众多的客商来新区投资发展。其四是实施“空壳嫁接”招商。依托我区现有厂房、土地,加大招商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进项目、技术、资金进行嫁接,以招商促启动,以启动促增效,达到了招商引资的目的,如郑州三联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就是买断停产企业郑州塑料三厂的基础上重新发展起来的。

(三)围绕北城区发展目标,打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区以抓环境优化为突破口,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打造智能型、文化型、生态型开发区。

1、加强城镇功能建设。

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了中兴大道东段延伸工程;完成了中兴大道排水管网建设,铺设天然气管道15公里;对新村大道、北城大道进行了修补,修建了街心游园,并投资150万元完成了新村镇第一初级中学改、扩建工程;投资8000万元的新郑一中新校区、投资8000多万元的郑州华信学院、投资3000万元的郑州工业科技学校也先后竣工,为客商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提升了新区的投资硬环境。

2、优化服务环境。

着力从政策优惠型开发区向环境服务型开发区转变,按照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了办证大厅、实行了保姆式服务机制,制定了限时办结、特事特办等工作制度,各窗口部门设立了项目手续办理绿色通道,简化规范办事程序,为项目构筑了“引进审批服务全过程、建设服务全方位和投产服务全天候”三个服务体系。与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有关的土地、工商、税务、中介、水电等部门,都进驻同一办公室办公,并推出了“延时服务”、“阳光服务”等特别服务方法,极大地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尽早开工建设和投产运行节省了宝贵时间,赢得了商机。同时,认真落实新区封闭管理和企业安静生产日的规定,为客商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每年5月份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月活动,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整治优化企业周边发展环境,维护了我镇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今年6月份,正值我区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主要领导又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开发区现场办公,解决了福华钢铁有限公司的道路修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的环境建设和项目建设。福华钢铁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感新区创业环境优越,将原定在南方某地建设的项目也迁到我区。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已赢得了进区企业的认可。

四、取得的`成效。

(一)各项经济指标不断攀升。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368万元,财政收入完成823万元,主要工业增加值469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15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926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亿元,利用外资1250万美元;外贸出口560万美元。

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410万元;主要工业增加值完成4622万元;工业经济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8146万元;财政入库税金590万元;招商到位资金2.1亿元。

(二)有力推动了一、三产业的发展。

2004年,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51人,开展引导性培训1655人,完成城镇就业389名,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620个。

五、优势与不足。

(一)特色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

北城区毗邻新郑市区,北距郑州32公里,东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4公里,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8公里,107国道、郑新公路、新密铁路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镇区穿境而过。有独特的交通优势。

2、特色产业优势。

全镇现有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特色企业2个,投资超亿元的企业3家;产值1000万以上的企业10家,产值500万至1000万的企业两家,总从业人员万余人。初步形成了颇具发展前景的超硬材料行业;极具市场活力和影响力的汽车内胎生产产业;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医药化工产业群;地方特色优势较明显的食品加工产业。

3、园区建设优势。

依托北城区和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条件,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处在全省前列。这为医药化工产业的集聚发展和结构优化构筑了重要的创业平台。

(二)存在不足。

主要是园区建设资金投入与招商引资问题。

要实现园区的跨跃式发展,投资需求量大。在上级扶持资金及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园区“自我造血”功能还不强的情况下,招商引资是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招商引资的层次、规模仍有待提高,要争取创造条件,引进资金、技术实力强的高科技企业,加快园区建设进程。

六、目前本园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我镇工业经济面临大发展、大提高的良好机遇。首先,为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新郑北城医药化工集群区的设立给新村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第二,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提高产业支撑能力的战略思路,为新村工业经济创造了大发展、大提高的机遇。第三,我们同一些发达地区之间在投资政策环境上已基本接近,也为我镇的发展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遇。所以我们要明确地提出,要塑造工业优势,争创工业强镇。

但是,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还面临严峻的挑战,如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质量、机制、资本、科技、人才已成为新阶段区域经济竞争的重点,而新村在质量、科技、人才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不具备优势;相对落后的科技水平给我镇工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七、有关意见和建议。

(一)政府应是产业集群的催化剂和润滑剂或者桥梁,间接参与产业集群区的创建过程,要让企业成为集群的主导者。要避免创造产业集群导致的高成本、高风险和不同的地区追求相同的产业集群重点导致的重复建设。

(二)政府应以现有的或者是新兴的集群区为前提制定相应规划,集群规划的重点应放在为企业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市场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适当引导集群的规模,增强集群总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扩大集群的影响力。

(三)集群政策的目标应该是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规律,把握集群发展各阶段的特征、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促进产业集聚,通过对集聚产业的整合、调整从而延长产业链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七

xx市与全省同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xx市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程度加深,未富先老、空巢留守、高龄化、失能化等特征明显,养老形势严峻。尽管“十一五”和“十二五”中前期,xx市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托底养老保障得到加强,居家养老开始起步,老年文化丰富多彩,但不可否认,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市、县财力有限,投入不足,管理服务理念滞后,专业人才匮乏,导致xx市养老服务业水平不高,层次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切实解决制约xx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笔者认为,应抓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35号)文件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做好养老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布局。一方面,应加大公立养老机构的建设,健全完善财政投入、统筹城乡、人才培养、老年文化建设等制度机制,打造一流的养老服务软环境。另一方面,应结合xx市红色旅游和良好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大力发展以“避暑游”为特色的养老服务业产业集群。坚持“两条腿”走路,逐步形成养老事业科学发展格局。

一、xx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一)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按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例超过7%,即进入了老龄化社会[1]。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贵州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数的比重为8.21%,据此可以判定,贵州省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xx市是本次抽样调查的一个样本,可认为,xx市与全省同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笔者收录了-四年全市老龄人口的相关数据(表一),从表中可以看出,到20,全市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逐年增加,且老年人口增长率较高,60岁以上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7.9%,65岁以上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9.2%。从xx市2010-2013年老龄人口统计柱状图(图1)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人口变化走势。

(二)未富先老形势严峻。据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要超过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资料显示,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5000到10000美元左右[3]。我国东部发达省份广东省于20进入老龄化社会[4],同期广东省全省生产总值21701.28亿元[5],按年底汇率计算,折算为2689亿美元,人均gdp约3000美元。2005年,xx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时,gdp按不变价格计算仅742亿元人民币[6],折算为92亿美元,人均gdp仅1268美元。由此可见,在人均gdp较低时,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养老形势异常严峻。未富先老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首先,随着人口结构走向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阻碍了xx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其次,养老负担的加重,倒逼财政增加投入,影响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再次,部分失能半失能老人难以得到有效的照料,老年人群体不安定因素增加,社会风险加大。

(三)空巢留守较为普遍。xx市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地,外流户籍人口较多,忽略少数外地户籍人口常住xx市的情况下,可得到公式:外流人口=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按此公式计算,xx市至2013年外出流动人口数,分别为102万人,123万人,150万人,161万人,159万人,164万人。根据贵州省统计局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全省外出流动人口中,15岁至50岁人口人口占80%以上[2]。如果再加上51-59岁外流人口,可判定,xx市外流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数量几乎可忽略不计。由此可见空巢和留守现象之严重。与空巢化一样影响养老因素的,是家庭的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这主要是由三个原因引起的。一是家庭的不断细分。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社会人个性差异越来明显,利益诉求多元化,家庭聚合力降低,家庭规模变小。从笔者的经历发现,现在很难找到四世同堂的家庭,家庭人口超过6人的也少之又少,从统计数据上看得更清楚,从20至2013年,xx市户籍人口户均人口数从3.63逐年下降至3.3(表二)。二是少子(女)化。导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控制了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社会逐渐迈向现代化,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孩子的抚养成本倍增,抑制了家庭生育子女的需求。三是家庭伦理的变迁,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异地置业的需求增加,加之房价物价的上涨,中青年承担了较重的生活成本压力,不但难以向老人们“输血”,可能反而需要老人们接济,老人逐渐沦为家庭的“剩余价值”提供者,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有反向为“养老防儿”的趋势。事实上,空巢化也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集中体现,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使得很多老人失去家庭的庇护,直接裸露于社会发展变革风险冲击之下,扶养赡养、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等,必然需要更多的社会公共服务来补偿。

(四)高龄化、失能化比例较高。xx市高龄人口数量大,比例高,且高龄化绝对数量逐年加大(表三),xx市2010-2013年75-79岁年龄段老年人口分别为103329人,121949人,133444人,145961人,这些老人在5年内将全部进入高龄,老年人口加速进入高龄化。xx市失能半失能老人的估算,笔者认为可以有两种估算方式:一种是根据全国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出的比例估算,2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7],按此比例计算,则2010-2013年xx市失能老人分别为17.6万人,19.6万人,20.1万人,21.7万人。另一种估算方式是将失能半失能老人简单地统计为80岁以上老人和60-79岁残疾之和,按此种估算方式,2010-2013年xx市失能老人分别为12.6万人,14.1万人,14.7万人,17.6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3.5%,13.7%,13.9%,15.3%。不论按哪一种计算方式,xx市失能半失能老人都数量大、比例高,从变化趋势看比例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一)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是xx市社会养老事业发展的一块短板。以来,xx市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市县政府加大投入,加快了各类养老机构建设的步伐,全市共投入资金8.6亿元,其中,省级2.5亿元,市级1.2亿元,县级4.9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210所(实现全覆盖),建成后床位可达2.47万张,加上其他养老机构1460床位(福利公益性养老院2个,床位数55张;老年公寓5个,床位数494张;民办养老机构8个,床位520张;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6家,床位391张)。另外,争取中央投资2300万元,用于实施xx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养护楼(300张床位)和xx区养老服务中心(200张床位)项目。20在建项目建成后,xx市总床位将达到26380张床位,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3.87张。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八

(二)水稻种植面积大幅缩减,水稻种植现状堪忧。温宿县是我区有名的水稻产区之一。全县计划种植水稻13万亩,实际种植10.79万亩,较上年减少2.46万亩。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水稻生产用水量较其他作物大,近年来由于降雪总量减少,农作物水量供应总体不足,制约了水稻种植。二是水稻生产投入成本不断增加,种植所需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上涨,整体投入成本增加,三是自治区对水稻种植取消了价格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对稻农种植积极性有所挫伤,也是导致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四是水稻种植比较效益低。水稻与红枣、核桃、苹果等果品生产效益差距明显,农民退稻栽果树的愿望比较强烈。

(三)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处于艰难时期,从业人员收入较以往有所减少。受经济下行以及治理公款消费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受去年系列暴恐事件波及,外地特别是疆外来疆人员明显减少,虽然近期社会稳定工作总体趋于向好,但外来旅游观光人数没有明显回升。据我们在周末走访调查,每到一处农家乐,客人都是寥寥无几,多数包厢都处于空闲状态,老板向我们反映,以往周日不提前预约就订不到包厢,为吸引顾客,大部分农家乐依靠降低菜品价格吸引顾客,今年的收入较以往至少减少20%,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吸纳打工者也较少。当前我区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服务项目单一,多以吃为主,各家都千篇一律,没有特色,无法吸引回头客,也是经营状况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三、对自治区下一步农业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退减棉花后种植结构调整的宏观引导。当前,我国农业面临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和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黄箱补贴政策”执行已临近界限,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正在推进,粮食目标价格改革预计也将提上日程,为应对这些压力挑战,自治区已经适时提出了调减棉花种植面积、改种其它经济作物的具体举措,从目前各地种植结构调整的情况看,除增加粮食种植外,都以发展瓜、菜及小宗经济作物为主,如果规划布局和政策引导不好,就容易造成产品过剩甚至积压,出现瓜贱伤农、菜贱伤农的现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国家逐步调整粮食补贴政策,有可能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因此,建议自治区应组织专门力量,就下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尤其是种植结构调整展开专题研究,抓紧制定自治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意见。

(二)大力支持发展以南疆为重点的林下经济。目前全疆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2200万亩,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广阔空间和丰富资源,特别是南疆四地州林果保有面积较大,人多地少,劳动力充裕,发展林下经济具有较好的条件,自治区应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重点支持南疆四地州科学合理地利用林下资源,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发展多元化农林复合种植类型,引导当地农民在林下种植瓜、菜、豆、薯、草、药、菌等,开展林禽、林畜养殖,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使其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新途径。

(三)建议在全疆推广xx开展“五清”活动的经验。在调研中了解到,xx为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地区开展“五清”活动(即清道路、清渠道、清林带、清条田、清庭院),在县、乡、村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组织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开展“五清”,除将有害垃圾清运填埋外,其余统一归集到自家田头,堆沤农家肥,既解决了有机肥不足的问题,又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建议自治区适时在全疆推广此经验,解决好我区广大农村“有新房、无新村”的状况,以此为抓手,推动我区美丽乡村建设。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九

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促进老年群体健康幸福生活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局的要求,市统计局走访了相关部门,对全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发展资金得到保障。

今年以来,由市发改委牵头,争取健康服务业类项目290个,获得资金14084.26万元。其中,医疗服务类(卫计)项目286个,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2154.26万元;健康健身类(体育)项目1个,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430万元,为我市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基本保障得到加强。

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4.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2.43万人,工伤保险11.59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3299个,其中,医院49个,卫生院2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82个,村卫生室244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卫生技术人员14011人,增加94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49人;注册护士4424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14624张,增加1165张。我市实行“非禁即入”鼓励社会兴办健康服务业,并在土地、医保、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目前,全市已建成民营医院36家,开放床位2366张;新审批巴中肛肠专科医院、巴中东大肛肠医院、巴州外科医院等民营医院,新(扩)建xx市中心医院南坝院区、xx市第一人民医院(ppp模式主体竣工)、巴中中医医院回风院区(xx区人民医院)、xx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xx县中医院(已投用)等建成后,将切实缓解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商业保险产品得到丰富。

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责任保险,年内,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参保率达80%。20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22.06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16.25亿元,占全市保费收入的73.66%。小额人身保险保费收入2309.73万元,参保人数77.01万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费收入8347.61万元。

(四)中医药保健服务全面发展。

xx市治未病研究所的建设进展顺利,市、县(区)中医医院均已设立“治未病”科,xx市中医医院设立了“老年病科”,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85%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五)积极促进全民健身。

2014年我市拥有体育场地2724个,体育场地241.32万平方米,在建的xx市体育馆游泳馆占地88.78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内设4500人座篮球场一个和人座游泳池一个。近年来,我市新开多家健身俱乐部,为广大热爱健身的市民提供了很好的.室内健身场所。我市体育系统紧扣发展新要求,围绕“山地运动休闲”战略,结合“生态”和“文化”两个品牌,不断夯实山地运动城市建设。依托山地优势,以山地马拉松、山地网球运动、山地自行车运动作为三个相对固定的代表性项目,启动全市山地运动项目发展规划工作。启动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相关工作,已开始器材采购工作。不断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组织,加强体育社团建设,成立了市户外运动协会、市羽毛球协会等体育社团3个,全市体育单项协会社团协会达28个。积极推动乡镇老年体育工作,市老年体协召开全市老年体育协会会员大会,向乡镇、社区覆盖延伸。着力打造全民健身“一地一品牌”活动,努力把正月十六登高节与文化、旅游、招商、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打造为巴中全民健身特色品牌。筹备成立xx市体育文化促进协会,借助相关赛事加大山地运动城市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巴中体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六)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

大力支持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相关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组建专班、落实专人,与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编制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开展招商活动。编印《医药产业招商推介手册》和《四川省xx市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手册》,到北京、上海、南京、成都、重庆等地开展食品药品招商引资推介活动,西部国际医疗器械城、四川科伦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大型知名企业先后到巴中进行了投资考察,四川科伦医药贸易公司拟在巴中投建制药企业。三是加强跟踪服务。对引进的秦巴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指导帮助,该公司在xx区6200多亩皂角、丹参、玫瑰种植,在xx县皂角示范园建设,在恩阳区完成了示范基地选址。

(七)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农村医学、护理和助产三个中职专业。新办的三个医护专业已通过省教育厅、省卫计委的审验批准,20秋季实现自主招生,将为巴中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促进人才流动,加快推进规范的医师多点执业。我市医师多点执业的方案正在制定中,出台后,将大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平稳有序流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加快普及居民健康卡,方案已起草完毕,今年计划发放20万张;年全市拟采购健康一体机2474台,实现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台;市中心医院、xx县人民医院、xx县人民医院、xx县人民医院已建立远程会诊医疗平台。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编制健康服务业重点招商项目44个,投资总额达156亿元;充分利用各项平台活动和小分队招商活动,重点推出31个健康服务业招商项目;建立投资巴中微信平台,加大健康服务产业投交项目推介力度;促成长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有庆御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众安集团、中信信托等来巴考察生态康养产业项目。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0%,按照联合国测算老龄化进程标准,我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进程加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不断优化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创新养老服务形式,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养老事业发展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通知》、《关于印发2014年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作安排表的通知》、《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加快落实2015—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市级相关部门按照市政府总体部署,相继出台了《xx市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办法(试行)》、《xx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xx市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减免养老和医疗机构行政事业性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xx市民政局关于委托各区民政局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明确了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切实抓好全市各项养老工作措施的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依法维护老龄人的合法权益。

(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推进。

截止2014年底,我市公办养老机构82家,其中市本级1家,xx区12家,恩阳区17家,经开区2家,xx县22家,xx县12家,xx县16家。民办养老机构12家,其中xx区2家,恩阳区1家,xx县2家,xx县4家,xx县3家。公建民营5所。日间照料中心105所,其中xx区17所,恩阳区15所,xx县16所,xx县41所,xx县16所。由市民政局牵头将“医养融合”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供养型、医护型、老年公寓等业态多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护型养老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截止目前,全市建设“医养型”民办养老服务机构3家、床位950张,其中:xx县老年康复中心、xx县大椿养老康复中心已建成450张并已投入使用。启动“xx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巴城“一城两翼”为重点,按照“规划先行、定位明确、城乡统筹、合理布局”的总体原则,聘请专家团队开展编制工作,并对健康养老服务发展进行重点规划,于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同时,积极指导各县(区)加强与本地规划、住建、国土、卫生计生等部门的联系和协调,扎实做好本地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开发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对60周岁以上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1.扩面征缴成效显著。我市先后解决了被征地失地农民、代课教师、退伍军人、城镇集体企业养老保险问题。将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新生代农民工、城乡居民等符合参保条件的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政策激励、宣传促进、执法监督等方式,提高各类人员参保意识,引导其及早参保、高额缴费、连续缴费。截止2014年底,全市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共141.95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8.1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8.7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04.97万人。“十二五”期间,全市养老保险费累计征缴收入90.3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5.25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1.5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49亿元。上级财政补贴收入42.24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上级补助18.1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贴14.06亿元。

2.积极落实养老政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连续上调,人均养老金992.7元/月,2014年人均养老金水平达1341.59元/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55元/人·月增长至75元,年均增长率为7%。四年来,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累计发放养老金105.84亿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5.3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6.87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67亿元。xx县将80-89岁老人纳入高龄补贴范围,每人每月发放补贴30元,将90-99岁老人的高龄补贴由60元提高到100元,将100岁及以上老人的高龄补贴由100元提高到300元,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共13.49万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累计拨付丧葬抚恤补助金1.29亿元,实现了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全市五保老人13018人,五保老人在自愿前提下免费入住敬老院,全市机构供养五保老人9364人。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十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4月上旬,县政协组成调研组,对全县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学习了外县生态创建工作经验,深入到县内部分乡镇、村组、企业调查了解情况,听取了县环保局工作汇报,对全县环保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环保局的直接领导下,全县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的整体工作部署,立足于扶风环境环境保护的客观实际,始终秉承“支持发展不动摇、环境标准不降低、服务企业不懈怠”的工作宗旨,以污染减排、生态创建、基础建设、执法监管等工作为重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全面推进,经过全县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全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的任务全面完成,县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环境监管能力有效加强,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组织领导,环保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始终把环境保护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县政府把环境保护纳入全县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进行规划、安排和部署,建立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配合抓,环保部门监督抓”的领导机制,每年由县政府与各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市县环保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指标分解到乡镇和部门,将环保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环保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不定期的深入企业现场检查和督察,协助环保部门现场解决问题,为环保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重视宣传教育,环保意识得到明显提高。近年来,县环保局始终把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列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利用各类媒体,通过多种形式,针对各个层面,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环保执法人员作为环保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强化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环保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强化企业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认真履行治理污染的法律责任;强化环保执法培训,进一步提高环保执法人员严格执法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组织“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集中宣传,开展三秦环保世纪行、创建“绿色文明学校”、“生态示范村”、“环境优美乡村“等活动,把环境宣传教育向农村、学校、居民小区延伸,有效提高了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目前,全县共建成“生态示范村”11个;“绿色文明学校”15所;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市级“十大优美乡村”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

(三)狠抓污染减排,“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得到全面完成。一是强化责任考核促减排。严格按照《xx县“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将我县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年度减排实施计划和考核方案,将减排责任落实到单位和项目,将污染减排纳入政府目标责任书考核,实行污染减排“一票否决”,收到良好效果。二是实施双向调整促减排。坚持一手抓存量削减,一手抓增量控制,不断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措施。先后关停取缔了秦伟水泥有限公司等4户水泥企业、5户小造纸厂,拆除了97户小石灰窑,淘汰了法门寺纸业公司9台67蒸吨废旧锅炉,更新了2台蒸吨硫化床锅炉,指导督促华龙面业、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公司等8家企业,投资3.6亿元建成了污染治理工程,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强化环境管理措施,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先算、后审、再批”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增长,确保增产减污。三是推广先进科技促减排。采用先进科技和工艺,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陕西秦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优质高活性石灰生产线技术,设备的每个关键部位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生产全过程都实行自动化,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单位能耗大大低于国内同行业水品,环境影响指标符合国家要求,取代了传统的石灰窑生产,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节能减排。宝鸡泰荣陶瓷公司投资836万元对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燃烧方式由天然气取代了原料煤,淘汰了传统的煤气发生炉工艺,年减少烟尘182吨、二氧化硫209吨,有效地减少了有害气体排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清洁生产。四是发展循环经济促减排。继续在企业、绛帐工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上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节能减排。法门寺纸业有限公司投资4890万元建成了150吨麦草将配套碱回收项目、、共投资6250万元建成了2万吨/日中段水处理、3万方/日废水深度处理、200万方/年白水处理、白泥回收利用、35吨循环硫化床锅炉、90吨循环硫化床锅炉、2万方/日中段废水处理项目。这些治理设施的投用,实现了600万吨废水的达标排放,年消减cod3200吨,节水300万吨,回收烧碱7200吨,收益800万元。同时,企业采用余热发电、实现热电联产,实行新区集中供热的三位一体的循环节能利用模式,彻底扭转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只投入,没效益”的被动局面,也激发了企业投资环保设施的积极性,实现环境治理和企业效益的双赢。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公司投资1.3亿元,建成了293套包括静电除尘、降噪、高温布带除尘、污水利用等在内的污染治理和循环利用设施,还建成了18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这些设施的运行,可发电14440万度,减少粉尘排放15万吨,年节水50吨,年创效益5800万元。

(四)严格环境监管,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一是严格环境准入。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的项目,没有排放总量指标的项目,坚决拒批,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于满足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开辟环保审批“绿色通道”,为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开工、尽快建成投运提供更好、更快捷的服务。近年来,全县审批的建设项目70多个,均履行的环评审批程序,从源头上遏制了污染源的产生。二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连续5年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依法对20多家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单位进行了处理,关闭了太白磷肥厂、渭源生物工程公司、绛帐牛仓皂素长3户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对环境问题突出的4家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以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等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促进企业发展与群众环境诉求的和谐。近年来,共协调处理各类环境投诉、环境纠纷146起、环境矛盾110余次,结案率达到98%。三是切实强化防范和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制定完善了《xx县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了对重点企业和敏感区域的摸底排查,成立了应急处置队伍,积极开展环境应急演练,环境应急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处置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成功处置了2起环境污染突发事故,有效控制了污染危害。

(五)统筹城乡发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县城“两场(厂)一热”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县环保工作的硬件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投资5400万元,209月1日建成运营的县城污水厂,承担了县城新区、老区、法门寺文化景区三个地区6万人、10多平方公里的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该工程一期日处理生活污水1.0万吨,出水水质排放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cod排放浓度在40mg/l以下,年可消减cod530吨,减轻了小韦河的污染负荷,进一步提高了城区环境质量。年,投资1300万建成的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占地78亩,利用天然沟壑,完成了填埋场地基及防渗、垃圾坝、沼气导排及收集、渗滤液收集及处理、排水、道路、绿化等工程,即将投入使用。从2009年开始,法门寺纸业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新城新区集中供热工程。到目前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去年冬季部分区域实现了供热。结束了我县无集中供热的历史。二是城镇及农村环保硬件建设的逐步配备,标志着我县环保工作从治理点源到治理面源的转变。,杏林镇投资100万元,建成了占地12亩、日处理污水150吨的镇区污水处理厂,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召公镇的污水处理厂项目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同时,绛帐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两个项目也正在前期的准备当中。今年,省环保厅将我市列为“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试点市”,重点将对500个村进行环境集中整治,一批镇村垃圾处理体系建设、污水处理体系建设项目家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我县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节能减排、降耗资源、保护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工业化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伴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一大批工业企业将逐步在我县落地开花。土地、供水等资源性的生产资料愈来愈紧张,建设过程中的粉尘、噪音、污水、垃圾等常规性的污染因子和一系列的新型污染因子随即产生,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另一方面,随着环境的逐步改善,2的减排标准逐步升高,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推广新工艺、新设备,实现节能生产、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垃圾和污水随意堆积和排放。农村垃圾的主要组成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塑料袋以及材草等。“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真实写照。垃圾的分类、收集、处理机制亟待建立,排污设施也亟待建设。二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亟待解决。目前,这已成为农业源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规划布局、厂址选择等历史原因,一些农村规模养殖户污染防治设施不健全,畜禽粪便、污水不能及时清理,导致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较突出,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三是化肥、农药、农膜等大量使用。特别是化肥、农药、等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土壤污染,是其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对饮用水水质也构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是检测能力和手段不强。到目前为止,xx县环境监测站还没有成立。缺乏一批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的数字化、定量化的仪器和装备以及现场应急监测仪器,对环境污染的在线监测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部分监测仍旧依靠感官判断。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十一

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没有像经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从自然竞争走向集中再走向垄断。相反,中小企业成了各个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地区之所以经济能够腾飞,都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积聚区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基本特点是某一行业或产品,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高度积聚发展,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比重,在当地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中国五金之都的__,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蓬勃发展起来了。__年,__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年间__市跃过24个县市,将全国百强的名次从第70位前移到第46位。[1]我们从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情况看,__市__年共有工业单位10948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464个。其中,五金机械工业单位8331个,占全市工业单位数的比重为76.1%。五金机械工业法人企业数为1936个,占工业法人单位比重数为78.57%。法人单位全年营业收入为123.7亿元,其中五金机械工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为106.2亿元,占工业法人营业收入比重为85.86%。[2]目前,__有五金机械企业1万余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并形成了电动工具、有色金属冶炼、衡器、小家电、汽摩配、不锈钢制品、防盗门、滑板车等几大支柱产业,其中10多项五金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最,10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十二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环境问题也越发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在20xx年暑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老师的要求下,我前往山西省五台县沟南乡罗家岩村进行了为期四周的,以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问题调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环境保护程度的调查,得出一份调查实践报告。

沟南乡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南部,全乡有行政村34个,在这个暑期,我前往的是沟南乡的罗家岩村进行的社会实践,通过对当地村委会进行咨询以及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当地的近几年来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统计与归纳。其中调查问卷以及媒体发表见本报告附表。

由这次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姿态,近几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面对我国甚至世界都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农村作为我国经济结构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更加具有深刻的意义,各级乡镇政府需要在保持相关政策基本稳定时,增强政策调控的灵活性。

于此同时,农村的环境保护虽然一直处于薄弱的环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们生产生活以及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只有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以及当地政府部门帮助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农村的经济一直在发展,但是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迫切,开始进入到群众视野。虽然农村环境保护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但是这种环保意识的兴起,对于以后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查,我发现农村经济与环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在环境退化的前提下,个别村民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山西海拔较高,山路较多,有些村民家中没有水龙头,吃水成为一个大问题。并且由于环境的退化,人们已无法向以前一样采集食用雨水等。近年来,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该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虽然当地村民近几年来由于切身体会以及教育的普及都开始有了环保的观念,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以及对于经济增长的渴望,人们在环保的路上实际行动还是远远不够的,在村庄里,经常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垃圾堆,并且里面有大量白色垃圾,据说,该村还是会保留秸秆焚烧等习惯,这对环境而言是危害很大的。

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所以选择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不科学环保的经济模式,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不但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且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恶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使当地经济雪上加霜。

以下,我将提出几点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几点。

(一)抽出部分经济用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实现突破,从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通过对农村硬件设施的建设,例如修建路灯来,完善排水防止生活废水随意排放,发展下水系统,合理使用水资源等,这样不但可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还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转变干群思想观念,鼓励村民多与政府交流,将对于农村建设的想法与要求及时与相关部门交流。

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只有加强人民与政府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将政府的政策实施好,将人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处理好,实现和谐共赢的生活场景。

(三)增强当地村民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同时发动群众将想法落实到实践。

通过加大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提高村名环保意识。争取将现在生活中类似于秸秆焚烧,污水乱排放等不文明行为渐渐消除。改善当地生活环境。

(四)合理规划农民田地位置,在不影响经济的情况下退耕还林,保护山林里的生物多样性。

在此次调研中,村里老人都表示,近十几年来,山林里的野兔野鸡以及其他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山林里由于无人管理,乱砍乱伐现象也时而有之,导致当地生物趋于单一化,我认为这种情景虽然现在对农村环境与经济的影响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必定会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而到那时再想到治理,可能就会为时已晚。

(五)完善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对于经济与环境的调控作用,合理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健全当地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将环境整治与经济发展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食,农药、化肥、地膜污染防治的法规标准等,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这样,才能更有力的提高当地村民的行动力,根本上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六)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

使当地的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要求里,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重视把农村环境问题,不能重蹈之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十三

力量,培养一批农民林业发展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三是推动产业发展。坚持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做强竹笋、花卉苗木、经果、白茶等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培养经纪人队伍,打造品牌文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将林业发展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

清方村位于卢湖南部丘陵山区,地形狭长,被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环绕,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943户,人口3220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

总面积19平方公里,山多地少,现有耕地1302。1亩,山林21917。5亩,其中毛竹4549亩,用材林2960亩,经济林766亩。有国家级和省级环保公益林1。5万亩。集体林场一处,总面积1700余亩。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以林业和外出务工为主。20xx年度农民人均收入7400元。近年实施“村村通”工程,建成水泥路11。1公里。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外欠债务十余万元,是xx县典型的难点村和贫困村之一。

一是发展提速,历史机遇好。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位一体,四区同城”的发展战略,一些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卢村,卢村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清方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出“建设美好家园,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口号,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加快发展凝聚了民心,营造了声势,奠定了基础。

二是党旗引领,发展势头好。深入开展党旗引领工程,力促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村增收。20xx年以来,新建村组道路一条,维修道路四条,初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生态效益初步显现,涌现了以广德品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生态农林业示范典型。20xx年,与芦湖竹海情侣湾生态园艺场签订租赁协议,盘活了村级集体闲置资产,大力发展油茶、绿化苗木基地,发挥生态林业的典型示范作用。

三是生态优越,发展潜力大。清方村依山临水,生态良好,20xx年创成省级生态村。市委副秘书长詹长春来村调研时,深有感触地说,“清方,真正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辖区画屏山(垮皮山)已由县旅游办征用,待开发,画屏山风光被县政府站采用为首页背景,成为广德宣传名片之一。

一是水源保护压力大。清方村处于水库库尾,地处xx县水源保护区,保护水源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尚未做强,第三产业发展不快,旅游辐射作用尚未发挥,短期内效益不明显,良好的生态优势没有很好的转化为发展的优势,群众对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

二是传统林业效益低。传统的一家一户粗放式经营,成本高,产出低,群众林业收入总体偏小;农村人才技术缺乏,外出务工人员多,致富能手带动农村发展少;林业生产中,毛竹是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群众对发展经果林,苗木花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受人均山场面积偏少,山多地少和市场风险等制约,林业集约化经营难以推广;由于生态环境好,植被覆盖高,荒山面积少,新增林业面积的潜力不大,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生产基础条件差。由于清方村部分民居处在淹没区,卢村水库蓄水,水位上升,部分村组道路被淹没,山货不能下山,生产生活不便,由于资金的缺乏,部分道路年年坏,年年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群众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的愿望比较迫切。

立足清方的实际,提出“1+2+3”的工作思路。即:唱响一个口号,打造二个基地,实施三个工程。

“一个口号”即“打造生态清方,全面建成小康”的口号。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二个基地”即生态白茶基地和油茶苗木基地。将林业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依托广德品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芦湖竹海情侣湾生态园艺场,通过跟踪服务和技术支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生态林业,尝试和探索建立1—2个高效林业基地,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

“三个工程”即建成一座桥梁,两条道路,分别是红庙村民组水毁桥梁重建工程,关塘村民组水库淹没道路提升工程和竹坞里山场道路建设工程。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实施三个工程,千方百计地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稳步改善群众生产基础条件。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上级的关心和社会的关注。基层对农村发展有以下几点期望。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经济林业发展进行扶持;加强金融机构对接,解决经济发展贷款难的问题;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扶持培育林业发展示范基地;整合涉农资金,完善山场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群众投资兴业的热情。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十四

针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我认为我县的中药材产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成为富县强县的支柱产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延长产业链,逆向抓产业。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都要以市场为导向。过去药农“种植”――“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应加强调控力度,扶持药材加工企业,同时引导药材加工企业依托本地能生产的药材原产品加工增值,让企业的生产带动药农的规模种植,引导药农以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品种,逆向抓产业,加强中药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以新药、功能食品、生物农药等终端产品的开发,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壮大产业实体,使我县中药产业向着产业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争取资金支持,推动药材产业发展。上级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安排适度的中药材产品研发资金和生产扶持资金,对重点产地、重点品种予以扶持,支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外地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与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中药加工企业,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使我县的中药材上品种、上档次,提升附加值,打造我县自己的知名品牌和主导产品,推动药材产业发展。

三是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种植模式。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从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实现规范化生产。发展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大力推行gap种植模式,加快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中药材生产水平,推进中药材科技进步和产业现代化进程。

四是因势利导,建立中药材中介服务网络。组建涉及中药材产、供、销各环节的中介服务组织,使农户、企业、相关技术部门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合作发展机制,形成组织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集团化运作的现代化发展格局,提高中药材产业开发的水平和效益,促进产业各环节的和谐发展。

五是成立药农协会,保护药农权益。组织专业协会,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将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户牢牢地团结在协会周围。通过协会,不断地向广大药农提供种植技术服务与咨询,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药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通过协会和企业签订订单,减少风险,让药农放心种植,无后顾之忧。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十五

3月,我局增挂省中小企业局牌子后,为切实履行好省委、省政府赋予的职责,针对我省中小企业缺乏基本统计数据的状况,立即组织了10个调查组分赴各市州,就我省中小企业产业和行业分布现状、融资担保现状、科技水平发展现状、外贸企业现状、信用体系建设现状等10余个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走访了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企调队、省科技厅、省商务厅、成都海关、省药监局及各行业办等20余个省级有关部门,收集整理了我省中小企业的基础数据和资料。通过对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分析,积极探索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基本情况。

我省共有各种经济类型的中小企业177.3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占全省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在促进我省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城镇就业、繁荣城乡市场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工业企业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572.4亿元,利税总额155.9亿元,从业人员116.9万人,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9.4%、47.0%、40.4%和58.5%。

20,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6405个,实现增加值1023.5亿元,同比增长31.1%;产品销售收入2851.5亿元,同比增长35.9%;利税总额298.9亿元,同比增长31.9%;企业资产总额达3974.6亿元,同比增长13.3%;企业职工总数154.1万人,同比增长5.6%。

(二)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中小企业已成为就业的主要场所。目前,我省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超过1000万个。据统计,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已达678万人,占全省已转移劳动力的50%,全省乡镇企业还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21万人。

(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

2003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8.5%,比gdp增长速度快6.7个百分点,比全省公有制经济快10.3个百分点。我省新增个体工商户13.9万户,同比增长10.7%;新增私营企业2.6万户,同比增长30.7%。到2003年底,我省已有个体工商户143.4万户,私营企业11.0万户。我省个体私营企业占全省中小企业总数的比重达87%,在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5.4%。

2003年,全省1436户外贸企业中,中小企业达1363家,占94.9%。全省对外贸易总额56.4亿美元中,中小企业实现对外贸易额28.8亿美元,占51.1%,其中全省出口总值32.1亿美元,中小企业出口值16.6亿美元,占51.7%;全省进口总值24.6亿美元,中小企业进口值12.2亿美元,占50.2%。

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业等行业迅猛发展,有力拉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2003年底,全省有高新技术企业918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60亿元,创利税120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所占份额均达95%左右。据统计,近5年来,我省340家获国家资助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项目执行期中总计投入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约45亿元。

二、主要问题。

车收费、甚至强行收费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都不同程度存在;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公益性、扶持性服务机构数量少,中介服务机构收费高、管理不规范,对企业所需的创业辅导、技术创新、融资担保、教育培训等服务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缴费、办证等四道关口),办完上述各个环节所需费用大约占贷款总金额的10%。

(三)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产业发展滞后,总量小、带动力小、技术水平低,三产业发展不足、经营范围小、领域窄,传统服务业多,现代服务业少,服务质量和水平低;二是布局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丘陵山区与平原地区发展不均衡,各地企业发展水平不一、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企业分散,聚集度低,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滞后,很难发挥企业聚集洼地效应;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多而全,初加工产品多而粗,名特优新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少,特别是电子信息、软件开发、医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优势不突出;四是规模企业、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在企业总数中的比重过小,对企业群体的拉动作用有限,大量的是规模小、技术低、效益差、作坊式的微型企业。据统计,去年我省规模以下的小型工业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0%以上。食品、饮料、医药、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少,经济结构不甚合理。

(四)企业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十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照x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工作要求,x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对全旗肉牛产业进行了调研。目前,xxxx畜牧业发展以“增牛优羊”为主要调整方向,肉牛产业以“扩群增量、提质增效”为目标,推行“1015”标准化养殖模式(即:养殖户(两个劳动力)全舍饲养殖10头西门塔尔基础母牛,每牛一年一犊,每户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在坚持冷配的前提下,提高舍饲圈养的补饲水平,推广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使基础母牛繁殖率达到80%以上,逐步实现基础母牛繁育“一年一犊”,推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一)基本情况。xxxx有草原面积128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271万亩,占草牧场总面积的98.7%。人工草地面积21.6万亩,主要种植紫花苜蓿。全旗牲畜存栏总量248万头只,其中牛存栏11.8万头。全旗有养牛户1.2万户,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13个。全旗耕地面积136万亩,青贮种植30万亩,年产饲用秸秆5.76亿公斤,青贮4.5亿公斤。

(二)改良情况。目前,全旗肉牛主推品种为西门塔尔,改良技术主要为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肉牛品种质量较好,改良二代以上西门塔尔牛占肉牛存栏总量的80%以上,是xxxx市四个昭乌达肉牛育种区之一。全旗共有配种站点150多个,技术人员110人,2018年完成牛改良40861头,基础母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改良率达51%以上;2019年计划改良率达55%。截至目前,全旗共完成冷配母牛17360头,完成全年计划的三分之一。

(三)养殖情况。xxxx肉牛养殖主要以农牧户养殖为主,推行“1015”标准化养殖模式,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半舍饲养殖,对于草场条件差的养殖地区,实现全年舍饲。但受传统放牧养殖观念影响,放牧养殖仍占一定比例。

(四)效益情况。

经济效益:肉牛改良、舍饲圈养与过去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繁殖率高,犊牛生长快,经济效益明显高于传统养殖。下面以幸福之路苏木查干勿苏嘎查肉牛养殖户那顺布和为例综合分析肉牛改良、舍饲圈养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收益情况。

那顺布和是幸福之路苏木查干勿苏嘎查三组牧民,现养殖23头基础母牛,10头后备母牛。2016年他采取传统放牧方式养牛,23头基础母牛生产14头牛犊,由于天气干旱,母牛膘情不好,母牛产犊后5-6个月才能发情配种,影响了养牛效益,因此他在2016年种植了50亩青贮玉米,从2017年开始尝试肉牛改良全年舍饲养牛。2017年他家的23头基础母牛生产18头牛犊,2018年23头基础母牛生产23头牛犊,由于饲养管理水平提高,基础母牛产犊后42天到70天就能再次配种,在繁殖上实现了一年一犊。

近年来,那顺布和在养牛过程中始终坚持冷配改良,推行舍饲圈养,养殖效益明显高于传统放牧养殖方式。他算了一笔账,采取全年舍饲方式养殖一头基础母牛一年的饲养成本是3600元,一头犊牛养到3月龄时的饲养成本是300元,合计3900元。按照2018年犊牛销售价格8000元计算,养殖一头基础母牛一年的纯收入是4100元,23头犊牛即可实现94300元的收益。据那顺布和介绍,传统的普通品种(未改良)肉牛,2年犊牛能卖到5000-6000元,中间包括养殖成本。不难发现,传统的放牧养殖与肉牛改良、舍饲圈养的养殖模式相比,前者繁殖率低,品质低,价格低,与后者相比养殖效益差距较大。

生态效益:近年来,xxxx草原生态压力日益严峻,舍饲圈养减少了草原的载畜量,减轻了草原的压力,使草原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草原恢复后,天然草场刈割使用又反哺舍饲圈养,形成了草原生态与舍饲圈养的良性互补循环。舍饲圈养也大大提高了秸秆、锦鸡儿等饲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据调查,全旗有5.76亿公斤的可利用农作物秸秆,密度较大可利用的锦鸡儿120万亩,搞好加工利用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饲草来源问题,即能缓解舍饲圈养对饲草需求,又能解决单一的从草原获取饲草的现状,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一)传统养殖思维固化,饲养观念转变难。饲养方式上,全旗仍有一定数量肉牛养殖户还停留在以数取胜的低效养殖思维,对肉牛改良和舍饲圈养养殖效益认识不足,没有看到改良和舍饲后带来的经济效益;饲料配方上,主要以粗饲料为主,没有做到精细搭配、营养均衡,存在膘情不好、发情不稳、繁殖率低、出栏时间周期长、效益不高等现象;疫病防治上,部分养殖户未实行舍饲圈养,仍采取传统的放牧方式,疫病的防控难度大;养殖观念上,数量为王的传统养殖观念,促使很多农牧民更偏向算数量账,不算效益账。以那顺布和家为例,3个月的改良犊牛可以卖到8000元,2年的传统肉牛最多能卖到6000元,养殖改良的肉牛每年经济效益是养殖传统牛的近3倍。养殖同等数量的肉牛,走改良舍饲路子的收益几乎是传统放牧路子收益的3倍。

(二)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技术推广应用难。冷配技术人员不足,影响改良技术推广应用。全旗有161个行政嘎查村,474个自然村。全旗年配种4万多头左右,专业技术人员110人,年人均360多头,技术人员冷配工作任务繁重。同时现在年轻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愿意学习肉牛改良技术,冷配技术人员后续乏力,制约着肉牛改良工作的推广。目前我旗尚没有专业的肉牛改良公司,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肉牛改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肉牛改良技术的提升。

(三)企业运作能力欠缺,知名品牌打造难。目前,xxxx肉牛存栏量11.8万头,已经具备实现产业链的规模,但因缺少高水平的牲畜屠宰加工企业,没有活畜交易市场,肉牛产业链不全,更多依靠经济人收购外销,不能够实现肉牛养殖效益的最大化。xxxx成功注册了“巴林牛肉”地理标识品牌,但现有的企业大多只是进行低档加工,生产的产品档次较差、价格较低,市场推广运作能力不足,影响我旗优质肉牛品质价值的体现,阻碍我旗“巴林牛肉”品牌迈向更宽广、更高端市场的步伐。

(一)着力转变饲养观念。加大肉牛改良和舍饲圈养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牧民逐渐认识、接受肉牛改良,转变饲养观念、改进饲养方式、改善饲喂现状,促进肉牛产业提质增效;重视拓宽广大农牧民视野,带领一批有胆识、有魄力、想干事的农牧民走出去“取经”,通过去肉牛产业发达地区、周边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用现代的养殖理念、良好的养殖效益引导农牧民转变传统肉牛养殖观念。

(二)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一方面,大力扶持、引进龙头企业,坚持引、育、联并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引联重组等措施,鼓励外地和本地经济组织和个人兴建养殖、加工、营销等龙头企业,积极挂靠周边地区有规模的龙头企业,引进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企业,延长肉牛养殖产业链条,提高“巴林牛肉”品牌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农牧民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肉牛改良和养殖技术水平。通过开办技术培训班、进村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重点培训有从事肉牛业产业愿意的农牧户,确保养牛户尤其是肉牛舍饲养殖大户在肉牛冷配改良技术上的能够独立完成能力,特别要重点培养一批年青一代肉牛养殖、改良技术能手。

(三)强化政府服务引领作用。政府相应要在建设配套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良种繁育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饲料生产供应服务体系,建设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扩充畜产品加工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好服务引领工作,为广大肉牛养殖农牧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农牧民面临的养什么、怎么养、怎么卖的实际困难。同时,加大对肉牛养殖户的棚圈、青贮窖、饲草料加工机械、人工草地建设等方面投入和扶持力度,改善养殖户的基础设施条件,用畜牧业扶持政策引导畜种调整,实现肉牛品种的改良和舍饲圈养的推广。

(四)强化草业先行。大力发展草产业,继续推行储草积分奖励机制,鼓励草业生产,扩大饲草饲料来源。积极推进“粮改饲”工作,继续扩大青贮饲料种植面积;转变秸秆利用方式,加大玉米秸秆的黄储力度,提高农区半农区秸秆利用率。同时通过实施人工种草(紫花苜蓿为主)、禁牧舍饲提高天然草场刈割利用率、发挥锦鸡儿灌木资源作用,加大饲草转化力度,多渠道储草备草,为肉牛舍饲圈养,提供充足饲草供给。

烟叶发展状况调研报告篇十七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今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19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19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19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黑板报。

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19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19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19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

口号。

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19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19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19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2019年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对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4、更新观念,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调查发现,各级充分认识到,用好一个人就能激活一个班子,找到一条路子,带富一个村,特别是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已成为各级的共识。去年以来,各级都结合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大胆选用政治素质好、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有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去年以来,全市共调整经济薄弱村班子598个,876名致富能手被充实进村党支部班子,其中327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们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使这些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平县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双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标准,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肥城市王瓜店镇蒋庄村,原来的村干部观念陈旧,发展经济没能力、无路子,集体经济空壳。2019年,个体大户孟凡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经营农村”的思路,仅春季植树公开拍卖树点,村集体就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为切实提高农村干部致富能力,各级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五年规划,大力实施“十百万”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去年以来,我市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1430名,建立县级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37个,乡镇示范服务基地128个,培养建设科技致富示范村321个,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15908个。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2、村级债务负担沉重。截止2019年底,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中,有债务负担的2528个,占69、07%;村级负债总额达11、76亿元,平均每个村32、13万元,有的村竟高达5800万元。负债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设、通水通电、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又有盲目发展村办企业和盲目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成的,也有为完成上级任务,贷款垫付“三提五统”、农业税等形成的,还有一些村在近两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新的债务。债务中既有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滚越大,连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几万元累加到几十万元,根本无力偿还。特别是一些村,因欠群众高额借款,潜伏着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这些村疲于应付,甚至有的村干部经常被司法机关传唤、拘留,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搞建设。东平县接山乡林马庄村因打井修渠、修路架电、新建学校等已累计欠外债284万元,积重难返,越陷越深,发展难度非常大。

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4、非生产性支出大。调研发现,目前村级事权过多,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2019年,全市村级运转支出总额5、31亿元,运转资金缺口219、5万元。特别是一些非生产性开支比较大,突出表现在干部工资、计划生育和报刊征订上,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目前拿工资、吃补贴的村干部职数还比较多,工资支出比较大。2019年,全市村级干部报酬总额8971万元,平均每村2、5万元,村干部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村达2133个,占58、3%,有64个村只能靠贷款来发工资。计划生育要求配备“三大员”(药管员、统计员、宣传员)、计生主任、协会会长、育龄妇女小组长和查访员(每个村民小组各一名),人员比较多,有的不允许兼职,必须专职配备,绝大多数村超过“两委”干部数,有的竟多达19人。并且计生干部的待遇标准比较高,还必须优先保证。基层普遍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检查过于频繁,重过程、重形式,培训、考试、宣传资料、档案、板面要求高,费用大,一般村用于计划生育的开支每年都在2万元以上,有的村高达15万元。报刊征订工作,尽管中央要求大村不得超过800元,小村不得超过500元,但是有的部门、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摊派报刊仍比较多,有的村征订报刊种类多达25种,个别报刊份数太多、定价过高,而且必须完成。据统计,2019年,全市征订报刊杂志的费用达到1277万元,平均每村3490元,有的高达6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岈山村共有712人,每年工资支出2万多元,计划生育经费2万多元,报刊征订8000多元,而去年村集体收入只有2、8万元。类似这样的支出,很多村依靠自身的集体收入根本无力承担。有的为了应付这些支出,甚至采取借贷举债的办法,致使村级债务负担又“雪上加霜”。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贯彻xx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87302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