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7:51:12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模板19篇)
时间:2023-11-21 07:51:12     小编:文轩

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问题陈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部分。在报告中,我们可以引用相关的研究和案例,增加报告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掌握了报告的撰写技巧后,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需要报告的场景。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一

为加强领导,深入推进服务型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了解居民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三问三解”活动,我深入到田坎社区居民群众当中,进行了走访调研工作。走访通过入户调查、询问交谈,收集意见等方式,充分了解我辖区居民的相关居住状况,查找相关问题。现结合文峰街道办事处“千名党员干部教师下基层”实施方案,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走访概况及重点

走访所见群众基本生活状况良好,对社区管理工作评价较为满意。主要分析重点几户走访对象,情况如下:

汪善荣:辖区居民,田坎小学退休教师。

杨定发:老党员。

二、发现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走访群众所见现实情况及以上重点对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策的宣传还不到位,没有落到实处,宣传面点散零星,不够全面;二是对办理程序手续过程讲解不够清楚。

(二)突发意外导致家庭困难拮据的相关原因情形增加。成员中有残疾的、年老体弱的,他们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困难拮据的原因之一。现下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保险的购买也成了居民们关注问题的重中之重。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于养老保险的购臵也是一知半解,到底如何办理、需要何种手续、办理后会享受到什么待遇也是一片茫然。但是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住户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者较差,流动人口较少,环境卫生比较好。

三、今后工作中的重点解决问题

1、贫穷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2、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如何改变现状脱离贫困状态;

3、如何更好的向居民宣传介绍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的办理情况;

4、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

四、政策落实情况

从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到始终开展的扶贫帮困走访慰问制度等,都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认真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了部分困难家庭的住房、老人患病就医、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购买等实际生活困难。仍需我们继续做出巨大努力。

为此提出如何做好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宣传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和多数贫困家庭的就医负担。借助医疗保障制度的力量,争取民政部门的支持,给予居民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医疗救助。

2、日常生活中对留守老人和困难家庭的帮助。动员全体职工,积极投身到帮扶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来。

3、不定时开展宣传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办理的活动,让广大居民随时了解政府的新政策。并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4、加强平安田坎工作的开展,对辖区内的综治维稳情况随时了解,积极征询居民-意见,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到汪善荣老师家了解退休老师生活情况。

与汪善荣老师聊天。

根据教体局通知要求,我们依据调研提纲,就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下,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教师队伍及时得到补充,教师队伍结构不断得到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优秀人才的培养与选择机制不断完善。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我校现有教职工157人,其中:专技人员153人,工勤人员4人。教师队伍结构情况如下:

1.组成结构:2015年教体局下达我校编制数为153人,实有专任教师153人。现有学生2435人,师生比为1:16。

2.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5周岁以下30人,36-45周岁81人,46-55周岁38人,55周岁以上4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9.6%、52.9%、24.8%、2.6%。专任教师平均年龄为43岁。

3.教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中教龄在0-3年的有2人,4-10年的有16人,10年以上有135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10.5%、88.2%。

4.学历结构: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135人,专科学历16人,中专1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0.6%,88.2%;10.5%、0.6%。

5.专业技术职务结构:专任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3人,中级84人,初级45人,未评职称1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54.9%、29.4%、0.6%。

从总体来看,我校教师队伍现状是:教师专业结构合理;学历达标;人均工作量适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教师年龄总体偏大、教龄偏高。专任教师中年龄在36岁以上的`占12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4%;教龄在10年以上的1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2%。

职称评聘压力大。专任教师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4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1%,教龄15年以上的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初级人员总数的32.6%。

工作量分布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教学人员和非教学人员之间的差距。

师生比不达标。按照国家标准,我校师生比应是1:13.5,现有师生比偏大。

二、教师队伍质量分析

我校现有教师中师范类专业人数14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96.7%,非师范类专业5人(其中一人为会计专业,一人为医学专业,其余3人均取得教师资格证),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32人,共计97人次,占专技人员的66.5%。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多渠道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是:

(一)完善制度,考核激励,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及管理工作

1. 正面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每学期我校都举

办为期一周的师德师风建设集中教育活动周,集中开展政治业务学习,提高师德水平,同时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师德建设承诺 书,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2.严把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件审查关,努力打造高质量的教

师队伍。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职务评聘有关规定,认真审查申报晋升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条件、申报条件、教育教学条件和教研、科研条件,侧重审核其思想表现、工作实绩和从事教科研能力,并制订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对违反师德规定的,教育管理不到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教学工作“备、教、改未完成教学任务的或教学质量考核不合格的”,予以一票否决,坚持不予申报,有效地遏制了职评工作中只讲申报条件,不讲思想表现、工作实绩和教科研能力,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从而净化了教师队伍风气,使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真正成为教师队伍成长的有力推手,促进了教师队伍健康成长。

3.严格按照《安定区教职工年终考核实施办法》,做好教职

工年终考核工作,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我校制订了《公园路中学教职工年终考核实施细则》,对教职工进行量化考核,对专业技术人员德、能、勤、绩方面进行量化打分。通过阳光操作、规范有序操作、人性化操作,让考核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杠杆,撬动教师队伍建设上台阶。

(二)搭建平台,正确引领,促进骨干教师队伍的成长

1、确立培养机制。学校每学期都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骨

干教师示范课、两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研讨课,并开展中青年教师“一对一”专业培养帮扶工作。对表现突出的中青年教师推荐参与各级各类优质课、录像课评选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2、搭建发展平台。我校积极鼓励教师承担各级课题研究工

作,让他们有施展才能的舞台,专业成长的通道。我校“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共申报省级重点课题2项、省级规划课题15项,市级重点课题11项,市级规划课题28项,共计56项,其中35项已通过鉴定,10项被评为优秀课题。科研兴教,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3、推荐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各级组织的培训,让他们接受

24、22、2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为17.3%、14.9%、15%;参加省级培训的人数分别为15、23、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分别为10.8%、15.5%、13.7%;参加市级培训的人数分别为7、1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分别为5%、7.4%、3.9%;参加区级培训的人数分别为33、26、2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比例分别为23.7%、17.6%、15%;校级培训参与率100%。

(三)完善制度,落实措施,扎实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近几年来,我们按照有关规定,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新课程培训。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及检查评估细则,认真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1.抓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工作。鼓励教师参加自考、函授等

形式的在职进修,学校在课程安排上予以时间保障。

2.加强教学研讨活动。认真开展集体备课、上公开课、同行

听课等业务学习活动,着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纳入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工作内容,期末开展检查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教师年终考核挂钩。

3.认真开展校本培训。一是按照“坚持结合教学改革学习,

结合,开展培训活动。要求各教研组开展业务学习每周不少于一次。

4.积极落实各级各类培训任务,对培训费用予以保障。2011

至2015年三年中,我校用于各级各类培训的费用支出占学校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6%、5%、4%。

5.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了使广大教师掌握现代信

息技术,充分发挥学校网络的作用,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以及“教育技术”培训。目前,教师都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进行授课。

从总体来看,我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现状良好,教师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努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工作;驾驭课堂教学工作的能力强,课堂教学效果好,但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个别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体罚和变相体

罚学生的现象偶有发生。

2.“领军人才”数量不足。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数量缺乏。

3.个别教师对高效课堂建设认识不够,行动不力,课堂教学

效果差。

4.教师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学科分布不均衡,时间不能保

障。

5.校本教研有形式化倾向,未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6.继续教育长效机制还未建立,继续教育还停留在被动阶段。

7.学校经费紧张,继续教育培训经费不能满足教师培训需

要。

8.教师远程网络培训时间不能保证,效果差。

四、今后教师队伍管理及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改革建议

1.制定完善有梯度的教职工考勤管理制度,特别是能结合行业实际,充分体现制度的人文关怀,以此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重视教职工职务评聘工作,加大中级职务评聘力度。

3.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制定交流考核细则,逐步推行校长教师交流。

4.完善整合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硬件设备,将农村剩余资源向城区学校均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5.选调年轻教师补充到我校教师队伍中,调整我校教师年龄结构,为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附:1. 《2015年安定区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情况统计表》

2. 《2015年定西市安定区中学教师专业结构情况统计表》

3. 《2015年定西市安定区初中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表》

4.《2015年定西市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非教学工作量统计表》

二〇一四年四月八日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二

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教好学生,踏踏实实从生产一线做起,抓住一切机会自己动手操作,积累经验,提高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下企业实践不仅提高了实践技能,也对以前所教理论课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提升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熟悉企业生产,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

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对应企业、行业的生产技术、工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利于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教学中,把行业现状和特点如实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尽早与社会接轨,不至于让学生走出校门,与行业实际脱离太远,从而产生种种不适应。

三、通过企业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这次企业实践活动,了解了目前行业、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就业状况,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掌握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返校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同时根据企业要求与工作过程特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按知识结构分模块,采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根据企业对员工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的要求,修订教学计划时加大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培训课程比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

四、通过企业实践,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学习技能积极性。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教师讲理论难,学生学习更难。抽象的理论及讲解操作,不直观,学生难掌握。通过企业实践能较好地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到工厂实践所学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了这样的目的,就有了下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五、边学习、边思考、边提高。

1、教学理念的新突破。

这为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规格、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奠定良好基础。从而实现教学能力的新提高。

2、丰富了专业。

教学资源。

库;另一方面,这些资料还可充分应用于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实践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企业在技术人才需求方面存在的需要和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究竟在什么地方,要能够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用武之地,使他们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就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企业技术需求和产业发展来适时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动手能力很重要。

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的工人。因此,作为中职院校来说,就应该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熟练和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到毕业时就能够在短暂的培训后马上进入正常工作,给企业带来稳定和及时的利润,职业教育的目标也就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学校应该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作为大事来抓,除了公司投入的资金外,从实际情况出发,下大力气、花大成本来搞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该大力发掘社会资源,与企业、行业联合办培训基地。采取校际间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缓解大多数学校基地建设的资金缺口难题。

二、教材改革很重要。

要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就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定期地到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不断地改进教材内容,把最新的东西不断地加入到新的教材或讲义中去,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目前通行的教材不符合职校生本身的特点——职校生就是由于学习能力差而被普通教育淘汰下来的,如果继续强调教材的知识系统性,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开发校本教材可以说是不得已,也可以说是处于自发的一种选择。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要关注企业的需求,要关注社会的需求,主动改革教材的编排,把问题的关键放在通过怎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上。只有自己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需求,才能在职校之间的竞争中展现自己的亮点,在同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抓教师素质建设。

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职教师资队伍仍然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环节,教师的数量、素质、结构以及管理都还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要着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要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对学生要求如何如何,但教师的水平达不到,那终究还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先让教师接受最新技术的培训,学校要定期派一些教师到企业或其它地方吸收新知识,了解新的技术需求,并将之融化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三

20xx年9月13日,我到河南省南阳市第八高级中学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担任高二年级211班的班主任助理,二是负责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指导老师和带课老师请教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在实习期间获得了指导老师的高度肯定。同时,我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资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是对在整个高二年级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的调查形式是和学生们进行谈话,提问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问题,然后边交流边做笔记,及时地记录信息。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一谈对中学信息技术的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只停留在以前理论上的认识。而且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我所在的学校南阳市第八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设有两个校区,欧龙校区主要是高一和高三部分年级,潦河校区主要为高二和高三部分年级,而我们被安排到潦河校区实习,学校施行封闭式管理,规模中等,整个高二年级共有24个班,其中有10个培优班和14个普通班(按年级分数排名进行分班)。学校生源主要是来自附近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和城镇,部分来自市区。学校配备有两个机房,分别由两个老师负责管理和上课,每个老师负责高二年级的12个班。

我的带课老师上的是高二201-212班,其中有5个培优班和7个普通班,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明显感觉到课堂的气氛,纪律是不一样的,在给培优班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很少有吵闹,说话的现象,而且跟同学们进行互动的时候他们会很自觉的配合你,让你很有激情的继续课堂教学,但是在给普通班上课的时候,情况是明显相反的。

我观察发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太过一成不变,就是根据课本和大纲的要求给同学们灌输知识和技能。前几次课程一般在教室上,因为都是纯理论知识,老师一般就会根据课本内容和教学大纲给同学们讲解新知识,偶尔延伸一下课外的内容,学生们就只是刻板的坐在教室里听课,不会提问,也不会吵闹,很多同学的心思都不在课堂上,有些甚至看起小说,偷偷玩起手机。后面的课程因为都是操作类的知识,所以会在机房上课,而且课堂前二十分钟一般都是边演示边讲解,然后剩余二十分钟让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讲课的内容进行自由操作,争取在下课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即把老师刚才操作过的内容自己再亲自操作一遍,加深印象,但是最后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人很少。这种教学方法,它只是符合一般教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它没有适合当前如火如荼正在进行的新课改潮流,也就是缺乏给课堂注入活力,注入新鲜感,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侵蚀着同学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当前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相信没有人会觉得它陌生。在这里,有同学们熟悉的网络世界,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有受益无穷的信息资源,有高深莫测的计算机编程,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可以欣赏互联网上的有趣视频,或者听一曲歌曲放松一下心情,还跟朋友家人聊聊天,浏览一下因特网上目不暇接的新闻,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见识,甚至可以打打游戏,下下棋……,同学们都希望在这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因特网上拥有属于一片自己的天空,因此即使我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没有人会觉得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很无用,很无趣的学科。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主修科目不同,不纳入高考考试范围,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主课上,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都不是很重视,或者只是用来上网和玩游戏,不能很好的进行应用。而且学校就给每个班级一周分配一节信息技术课,除了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其他基本没有机会接触。而且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镇,家里几乎很少有配备电脑,因此学生在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较为薄弱,甚至有些同学从没有接触过电脑。调查中信息技术老师对我说,鉴于这种情况老师在备课时,教学的内容都比较基础,操作也会比较简单,以达到课堂能适用于大多数学生为目的。

我还发现,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时,同学们会比较安静,不吵闹。但是一旦到了机房,同学们的课堂记律普遍较差,自觉性不足,打开电脑首先就看能不能上网,若是可以就肆无忌惮的开始登qq,看视频,如果不能上网,就打开电脑自带的游戏开始玩,或者互相说话,聊天,直到上课都不能立刻安静下来,说明学生们不能正确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课堂气氛也乱哄哄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未达到却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在调查中,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信息技术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进而排斥计算机的学习。我想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老师们没有给同学们一个很好的介绍,以至于他们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老师如果不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便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告诉他们,高中时期学好信息技术是有不少好处的,电脑可以为我们处理很多的事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很多的丰富多彩。而且以后踏入社会,计算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应用,学会使用计算机已经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也有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想认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以便更好的使用计算机,让它为学习服务。对于同学们的这个想法,我表示很欣慰。

还有的学生说,学校安排的作息时间紧凑,学生每天忙于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进行课外的学习,导致他们信息技术能力差,进而提不起很大的兴趣。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这个科目有兴趣了,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比如在上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操作课的时候,可以先做好一个既美观又让学生们觉得很有技术含量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在讲解的时候,学生们就会聚精会神的听讲,自由操作的时候也会认真主动的去完成布置的任务,当然教师也要在一边从旁指导,这样便能大大的提高了上课的效率。

二、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备好不同的教案。比如针对培优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就可以给他们讲解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他们也能掌握的更多,但是针对普通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给他们传授的时候内容相对较少些,重点提及到就可以了,但是讲课方式要尽量风趣,幽默,以提高他们的兴趣,这样他们不仅能维持课堂纪律,听课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报告。我认为信息技术老师最好能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合作完成。在活动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应用技能,还能提高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老师在一旁指导,多主动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四

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职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对所在公司中扮演主角的感受或情感体验,是员工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态度反映。透过员工满意度调查,有助于分析员工满意度(es)、客户满意度(cs)和公司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品牌公司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了解员工如何看待公司、评价公司,诊断品牌公司潜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增强管理者的职责意识,使品牌员工对公司战略目标有明确认识,强化公司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xx日,人力资源部前往某公司开展了员工满意度调查工作,经后期调查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与分析。现将本次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汇报:。

xxx日。

某公司车间二楼培训室。

xxxx。

公司各部门员工。

抽样匿名调查。

本次员工满意度抽取42个样本进行调查,其中,有效问卷为41份。

本次员工满意度问卷从总体满意度、管理环境、工作环境、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和协作沟通等七个维度进行设计,问卷较为全面地包含了员工满意度的各项资料,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员工在现阶段对品牌公司的满意度。

1、整体满意度分析。

从上图能够看出,十分满意的员工占抽样调查员工的56%;满意的员工占抽样调查员工的34%;员工感觉“还能够,有部分地方不满意”的占调查员工的10%。从中能够看出,某公司员工满意度整体较高,满意以上为90%。其中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被调查员工提到的部分不满意的具体方面。

2、管理环境维度分析。

其中,在了解员工对“管理制度是否合理”的看法时,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常与实际脱离,管理还是得靠自我的经验,2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基本能为管理带给帮忙,7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很完善,我们工作生活都很有序。

推荐管理者在管理中精益求精,用心听取员工的推荐。同时,了解少部分员工对管理制度不满的原因。

在了解员工对“公司的激励奖励制度”的满意度时,有76%(即图中1、2之和)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的激励制度基本公平,能满足管理需要;有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惩罚多于奖励,需要激励员工还是得靠自我掏钱包;有5%的员工认为公司激励制度形同虚设,员工得过且过。(说明:本题实际做作答员工为40人。)。

推荐管理者在达成公司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思考调整现有的激励奖励制度,或了解个别部门的激励奖励措施,找出部分员工的不满之处,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用心性。具体比例请见下表:。

在了解员工对“上司的兑现状况”的满意度时,总体满意度较高,78%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上司的总是能够实现,只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上司的从不实现。

说明品牌的大部分管理者言行一致,得到员工的信赖。推荐管理者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和技巧。

3、工作环境维度分析。

其中,在了解员工“哪些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热情”时,具体比例如下:。

有41%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平、及时、恰当的激励”有助于提高工作热情,有44%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有10%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不断参加培训,获得与岗位相关的知识。被调查员工没有员工选取“加强内部竞争,实行员工的优胜劣汰”。

从中能够看出,被调查员工更加注重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其次是注重公平、及时、恰当的激励。相比其他品牌,某公司员工整体凝聚力较强,注重团队协作。推荐品牌管理者能够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

4、绩效考核维度分析。

在了解员工对“考核是否公正、客观、有说服力”的满意度时,有5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完全贴合,39%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基本贴合,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不相符。

推荐管理者透过员工访谈的方式,了解该部分员工对考核方法不满意的深层次原因,识别该部分员工在团队中的作用。详细比例请见下图:。

在了解员工对“考核过后上司的反应与关注”的满意度时,有63%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对于做得好的表示赞扬,并与你分析考核中需要改善的地方,并协助你改善。有24%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告诉你考核结果,对做得不足的给予指出。有10%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只告诉考核结果,不做出任何行动。同样,也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考核只是为了应付,上司无任何作为。

推荐各层级管理者对下属的绩效考核给予合理的关注,以了解下属的想法,并做出绩效辅导和工作帮忙。

5、职业发展维度分析。

在了解员工对“对自我的晋升渠道是否清晰”的满意度时,有3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自我十分清晰并清楚方法;有3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基本明白,但具体方法不清楚;有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只明白做得好就有机会,上司没有给到明确指导”;也有7%的员工认为“不明白也没有想过要升职。”

从此项调查资料发现,只有一部分被调查员工对自我的职业发展明晰明确,有54%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明白,但不明白具体方法,也得不到上司的明确指导。推荐管理者对下属更加明确的工作指导,重视人才培养;同时,推荐各级管理者深入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兴趣,鉴别员工的潜力优势,规划员工的技术,或管理职业发展路径。

6、薪酬福利维度分析。

在调查员工“对自我工资待遇的满意程度”时,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此刻公司的工资在同行业来说是稍高的,5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此刻公司的工资在同行业来说是差不多,2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偏低,5%的员工认为差远了。

综合分析,认为73%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此刻公司的工资水平在同行业内中等偏上,内部员工认为较为适宜;但也不能否认,2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偏低。推荐管理者透过多种渠道了解行业内薪酬水平,同时了解不满意员工所代表的岗位,具体了解不满意薪酬水平的深层次原因。具体比例请见下表:。

在调查员工“对哪种文体活动最感兴趣”时,5%的被调查者选取卡拉ok;37%的被调查者选取户外运动;54%的被调查者选取旅游。具体比例请见下表:。

本项调查资料能够为综合部组织员工活动带给依据,推荐综合部首先思考户外运动和旅游这两种形式,进而增加员工的满意度,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7、协作与沟通维度分析。

在调查员工“遇到困难时,所选取的倾诉对象”时,39%的被调查员工选取直接主管作为倾诉对象;7%的被调查员工选取人力资源部,24%的被调查员工选取同事;24%的被调查员工选取家人、朋友。

1、期望提高员工的工龄工资,提高老员工的忠诚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般蓬勃成长,并逐步趋于成熟。它是解决社会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高科技、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众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环亮点。但是民营企业毕竟存在着许多先天的不足和缺陷,个性是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选取民营企业作为考察点,对****有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给借鉴和启示。

透过这次调查,发现公司岗位设置、账册设置基本齐全,记载及时,基本上做到了帐帐、帐实相符、帐实相符。账务做到了日清月结。财务人员都能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没有发现带给虚假财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发生。而且公司财务制度完善。健全,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但同时我还发现公司有几点不好的地方:。

1、管理者素质低下,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思想重视不够,财务管理重于形式。财务管理只是个形式,对其认识不够,致使许多制度过于简单,趋于形式,摆摆样貌。甚至部分资料不愿建账,也有怕多缴税,不感建账的想法,还有部分资料因为缺乏财务会计知识,不会建账。公司内部财权集中地关键人手中,过于注意控制,而疏于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停滞于过去简单的收付记账法,会计基础十分薄弱,通晓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的人很少,不能够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进行财务管理。

2、专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管理专业知识。

会计专员聘请专职三人,非专职两人,个别人员缺乏会计专业知识,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例如,刘某10年前十港下镇乡镇基层的一名村会计,没有取得过会计从业资格证,****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就联系上退闲在家的刘某到公司从事会计工作,刘某凭借几十年前积累下来的经验处理日常会计业务。有的虽然参加短期培训取得会计证,但对会计金融知识了解甚少,基本不懂成本核算,更谈不上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

3、资金管理不善,使用资金不够合理。

有些公司为逃避银行的监督,多开户头。许多业务不透过银行来结算,超限额、超范围地支取现金,且数额巨大。而却还不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对现金进行管理,经常坐支现金,在发现现金短暂时盘查但是彻底;除此在货款坏账的管理、存货资金成本管理、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中存在问题,占用了超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据记载为了节约支出,部分时段还会计、出纳一人兼。只记银行帐、现金账根据需要任意调整。

4、成本核算混乱,账目设置不够规范。

企业没有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应计入成本支出和不应计入成本支出的界限、本期费用和以后各期费用的界限、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界限,成本核算不准,库存不实。该企业的存货发出不是按照国家或行业的规定来计算,而是采用目测或估推,任意扩大或缩小范围,从而失去了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预算编制缺乏,资本结构不够优化。

预算经过规划、分析,并加以数量化系统的编制,可使企业的目标及策划具体的显现。例如:企业目标是追求利润极大化?降低成本?或是提高成本?全能生产?目标一旦拟定,就能够制定策略及政策,并定期检讨执行成果。****有限公司经过17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所在行业的发展以超常规的速度不断膨胀,近年来公司成功地实施了外部扩张型战略,成为资产总额超过千万元的公司。公司现有的发展规模迫切需要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行业的激烈竞争与有限的利润空间给公司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会与压力,规范经营管理、合理控制成本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利用先进的预算管理理论,建立贴合公司特点生物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更好地规划经营活动、控制公司生物成本,让公司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持续的高速发展,是摆在公司负责人面前的首要课题。

6、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不足,使用缺乏科学性,财务管理成断源之湖。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初步建立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问题是:第一,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大多数民营企业是非大型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三,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分析其主要原因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业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部够。我国金融系统从设置到服务项目,大都是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往往被忽略,由于贷款难,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不足,极大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的民营企业,虽存在暂时困难,但银行一旦支持就能起死回生;而是民营企业的日子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有的民营企业,在既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又不具有自我融资或向社会公开融资潜力,无形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财务管理也就成了断源之湖!

除此之外在资金投放或活动中,企业有盲目跟风的思想,想一蹦而就,一口吃成大胖子,没有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及对未来风险的预算及防范。在资金的运用上,企业在盈利时,不注意资金的节约,过多将资金投入企业非生产性支出。一旦市场变化,生产资金紧缺时,资金却无处可筹。

1、提高民营企业主、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及综合素质。

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民营企业主的管理素质。民营企业主要提高管理水平,透过考察或参加专项研讨会,利用业余时光系统自学,边工作边函授,听讲座,参加短期培训,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等渠道来提升自我财务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应当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一方面可高薪聘请资新的财会人员补充到企业中来,另一方面务必加强企业现有财会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企业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改变过去重视技术轻视财务的陈旧管理方式。

2、重视货币时光价值,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要重视货币时光价值,应有一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还应有一批效率高,潜力强的市场调查人员,收集决策所需的资料,以便决策人员进行周密的市场和全面可行性论证,保证决策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企业还需在决策实施后,跟踪实施结果,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新的决策。当然,企业的投资决策不能只思考到货币时光价值,还有项目自身的一些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这些都要有相应地思考。

3、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1)要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2)要加强货款坏账的管理;(3)要加强存货资金成本管理。(4)要加强固定资本更新或改造。

4、建立科学、严谨、实用的成本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部门要利用自身拥有超多有关成本核算信息的有利条件,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企业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量,进一步确定销售价格,确定存货存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同时,寻找适合企业产品个性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在产品核算当面要遵守重要性原则,对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产品要做横向比较,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生产采购的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核算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拓展成本核算考核范围,建立以成本、费用、利润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将能量化的指标尽尽量量化,透过考核绩效促进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财务部门不能局限于目前成本核算资料,不仅仅要考核产品制造成本核算,而且要考核产品的质量成本。职责成本。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侧重于简化成本核算转移到侧重于成本控制。

5。优化资本结构,确定资本结构区域。

实践告诉我们把企业的资本结构设定在一个点是不尽合理,并且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企业的资本结构就应在一个资本结构区域,只要企业经营方向,销售策略等决定企业方向因素不变,企业资本结构只要在最有区域内都是能够理解的,企业也必要经常调整。

6、实施预算管理体系,保证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5。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经过这次的调查,我体会到应对现今激烈竞争的市场,在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当中,应对新环境的变化,企业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个性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应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就应不断强化自身各项管理措施,及时进行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才能逐步解决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培训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的工作要求,使得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市场需求,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xx-20xx年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全面了解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实际情况,笔者选取了酒泉某中职学校和甘肃一些中职老师,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教师入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一、研究内容。

(一)老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分析。利用问卷调查、访问的方法,对目前中职老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做一统计分析。

(二)老师入企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根据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为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和政策文件。

(二)访问。

1.对访谈已参加入企实践的老师。了解教师对入企实践的情况和看法;2.对访谈未参加入企实践的老师。了解他们对入企实践有什么期望;3.对部分企业进行访问了解企业对于教师入企实践的情况和看法。

(三)问卷。编写《中职学校教师入企实践调查问卷》,对酒泉某中职学校开展问卷调查。

(一)相关政策不完善。

1.学校和企业的考核形式简单。入企老师结束后只需要上交一份学习汇报即可,而对技能没有考核;2.学校对于普通老师和“双师型”老师没有区别。学校只鼓励老师取技能证书,但没有报销机制,需老师自费考取。

(二)培训需求供需不一致。

1.培训项目与学校和老师的需求不匹配。企业没有了解学校情况,导致培训内容短时间学不会,或以参观为主;2.培训内容在学校应用推广慢,甚至无法推广。学校和企业经济实力不同,许多技术虽然好,可学校没有设备,老师回校后只能是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

(三)入企老师没有选择。老师只能按照企业提供模式去学习。当看到对自己和学校有用内容时,企业却不能安排,结果是有用的学不了,学到的不适用。

(四)企业不重视。个别企业未认真组织。企业给老师安排的师傅在介绍后便各干各的,通过访问我们了解到这种现象占20%,有5%的老师是没有指导人员负责的。

(五)学校不重视。通过老师交谈我们了解到,个别学校由于专业教学任务重,外派老师时会外派一些文化课老师参加培训,这些老师没有专业基础,在培训时既不能把握到重要的内容,也无法将技能技术带回去。

(六)教师态度不端正。个别老师行动自由散漫。一些老师在培训过程中长时间请假或随意外出,不遵守实践纪律。

四、改善中职老师入企实践效果的对策。

我国在2006年提出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作的意见》,起步较晚,但对当地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发展和推动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此,笔者根据现状和自身入企实践的体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政策的保障。

1.对入企实践过程中表现优异,或取得突出业绩和成果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相对的,对于表现不良或违反相关要求及规定的集体或个人,也应作出处理;2.《规定》提出“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最低企业实践时间要求,建立长效机制。

(二)建立良好的平台。

1.可以建立入企实践网上交流平台,将有培训资格的企业和入企老师以实名制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相互交流学习需求;2.加强校企合作,教育主管部门会同企业选择一些学校建成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使企业有空间和时间承担起培训任务,同时使学校逐步具备生产能力。

(三)加强主管部门的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行对入企实践的组织指导和对企业承担教师企业实践任务进行管理与监督,保证入企实践的有效进行。

(四)提高企业对教师入企实践的认识。

1.加强企业的责任感。《规定》明确提出企业有参与教师入企实践的责任和义务;2.制定切实的实践内容。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做到企业安排不敷衍,职工在教授不藏私;企业应了解学校硬件能力,设计既符合企业教授和老师学习推广的内容;3.企业做出严格而合理的考核。适当的考核可以提高教师积极性,同时也是对个人付出的认可,也可以提高外界对该企业的认可和评价。

总之,通过各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教师入企实践制度,同时提高各方对入企实践的认识,才能确保此项活动长期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加深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的目的,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更上一层楼。

20xx年9月13日,我到河南省南阳市第八高级中学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担任高二年级211班的班主任助理,二是负责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指导老师和带课老师请教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在实习期间获得了指导老师的高度肯定。同时,我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资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是对在整个高二年级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的调查形式是和学生们进行谈话,提问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问题,然后边交流边做笔记,及时地记录信息。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一谈对中学信息技术的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只停留在以前理论上的认识。而且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我所在的学校南阳市第八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设有两个校区,欧龙校区主要是高一和高三部分年级,潦河校区主要为高二和高三部分年级,而我们被安排到潦河校区实习,学校施行封闭式管理,规模中等,整个高二年级共有24个班,其中有10个培优班和14个普通班(按年级分数排名进行分班)。学校生源主要是来自附近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和城镇,部分来自市区。学校配备有两个机房,分别由两个老师负责管理和上课,每个老师负责高二年级的12个班。

我的带课老师上的是高二201-212班,其中有5个培优班和7个普通班,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明显感觉到课堂的气氛,纪律是不一样的,在给培优班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很少有吵闹,说话的现象,而且跟同学们进行互动的时候他们会很自觉的配合你,让你很有激情的继续课堂教学,但是在给普通班上课的时候,情况是明显相反的。

我观察发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太过一成不变,就是根据课本和大纲的要求给同学们灌输知识和技能。前几次课程一般在教室上,因为都是纯理论知识,老师一般就会根据课本内容和教学大纲给同学们讲解新知识,偶尔延伸一下课外的内容,学生们就只是刻板的坐在教室里听课,不会提问,也不会吵闹,很多同学的心思都不在课堂上,有些甚至看起小说,偷偷玩起手机。后面的课程因为都是操作类的知识,所以会在机房上课,而且课堂前二十分钟一般都是边演示边讲解,然后剩余二十分钟让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讲课的内容进行自由操作,争取在下课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即把老师刚才操作过的内容自己再亲自操作一遍,加深印象,但是最后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人很少。这种教学方法,它只是符合一般教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它没有适合当前如火如荼正在进行的新课改潮流,也就是缺乏给课堂注入活力,注入新鲜感,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侵蚀着同学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当前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相信没有人会觉得它陌生。在这里,有同学们熟悉的网络世界,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有受益无穷的信息资源,有高深莫测的计算机编程,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可以欣赏互联网上的有趣视频,或者听一曲歌曲放松一下心情,还跟朋友家人聊聊天,浏览一下因特网上目不暇接的新闻,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见识,甚至可以打打游戏,下下棋……,同学们都希望在这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因特网上拥有属于一片自己的天空,因此即使我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没有人会觉得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很无用,很无趣的学科。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主修科目不同,不纳入高考考试范围,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主课上,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都不是很重视,或者只是用来上网和玩游戏,不能很好的进行应用。而且学校就给每个班级一周分配一节信息技术课,除了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其他基本没有机会接触。而且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镇,家里几乎很少有配备电脑,因此学生在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较为薄弱,甚至有些同学从没有接触过电脑。调查中信息技术老师对我说,鉴于这种情况老师在备课时,教学的内容都比较基础,操作也会比较简单,以达到课堂能适用于大多数学生为目的。

我还发现,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时,同学们会比较安静,不吵闹。但是一旦到了机房,同学们的课堂记律普遍较差,自觉性不足,打开电脑首先就看能不能上网,若是可以就肆无忌惮的开始登qq,看视频,如果不能上网,就打开电脑自带的游戏开始玩,或者互相说话,聊天,直到上课都不能立刻安静下来,说明学生们不能正确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课堂气氛也乱哄哄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未达到却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在调查中,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信息技术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进而排斥计算机的学习。我想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老师们没有给同学们一个很好的介绍,以至于他们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老师如果不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便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告诉他们,高中时期学好信息技术是有不少好处的,电脑可以为我们处理很多的事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很多的丰富多彩。而且以后踏入社会,计算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应用,学会使用计算机已经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也有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想认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以便更好的使用计算机,让它为学习服务。对于同学们的这个想法,我表示很欣慰。

还有的学生说,学校安排的作息时间紧凑,学生每天忙于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进行课外的学习,导致他们信息技术能力差,进而提不起很大的兴趣。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这个科目有兴趣了,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比如在上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操作课的时候,可以先做好一个既美观又让学生们觉得很有技术含量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在讲解的时候,学生们就会聚精会神的听讲,自由操作的时候也会认真主动的去完成布置的任务,当然教师也要在一边从旁指导,这样便能大大的提高了上课的效率。

二、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备好不同的教案。比如针对培优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就可以给他们讲解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他们也能掌握的更多,但是针对普通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给他们传授的时候内容相对较少些,重点提及到就可以了,但是讲课方式要尽量风趣,幽默,以提高他们的兴趣,这样他们不仅能维持课堂纪律,听课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报告。我认为信息技术老师最好能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合作完成。在活动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应用技能,还能提高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老师在一旁指导,多主动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调查目的:作为职业学校修订导游专业教学决策的依据,从而为更好地培养导游服务人才作铺垫。

调查意义:能够起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作用,对学校的导游专业的教学和活动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导向。

调查对象:苏州市国际旅行社。

调查地点:苏州市竹辉路国际旅行社。

调查方式:以参与为主,访谈为辅。

调查时间: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10月1日的周末和课余时间。

调查背景:当今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企业、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实现服务对象在我们的服务中得到增值和令人满意的目的。另外学校在教学活动中也必须掌握准确、及时、系统的调查资料,并对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作为替旅游行业输送导游专业人才中的一员也是如此。但要教出高质量的学生,教师就必须了解旅游市场的需求。在此种情况下,谁能及时了解到旅行社的需求并及时调整教学,谁就能在这一行业中占领先机,取得优势。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涵盖了企业概况,企业需要人才的类型及要求,企业是否已与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及项目合作,企业是否有员工教育和培训的专项经费,思想素质和技术、技能对于旅行社那个更重要等。另外企业未来几年人才需求情况,包括专业或岗位、预计需求人才数量、学历、人才来源等内容也作为这次调研的辅助内容。

一、苏州中国国际旅行社概况:

苏州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经市旅游局批准、工商部门注册、足额交纳保证金的旅游企业。公司以经营旅游业务为主,组织与接待团体、散客、商务考察及为各类会议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公司员工均是来自各国际旅行社的专业管理人才,公司拥有先进的网络设备及优秀的导游队伍。宗旨是:“用心为每一位客户服务,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愿望是:在友好、共赢、诚信的原则下,与各界朋友携手共进。

二、调研分析:

在调研中,面对面地听取了旅行社老总对旅游业现状、用人标准及发展形势等的分析,以及参与体验旅行社员工的辛苦工作,对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娴熟的工作技能表示由衷的崇敬。

1、旅行社业务部经理给我们介绍了全国旅游业形势及人才需求情况:

就全国而言,目前旅游业从业人员有600多万人,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业人才800多万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多万以上。与此同时,专业的公关、媒介、会展等行业也开始共同参与这个广阔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导游专业的职业化变得越来越迫切。

苏州这块市场情况如何呢?苏州已有旅行社110余家。这几年,在苏州旅游企业中旅行社数量增长最快,每年新批的旅行社有十几家。如此看来,苏州导游人才需求如全国一样让人看好。有关部门预计,未来10年,中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近百万人,而中国的旅游院校每年仅能提供10万名毕业生,旅游专业人才非常紧缺。由此可见,旅游从业者拥有光辉的前景,那么我们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目标的制定是正确无疑的了。

在我们看到光明的时候也要看到困难,由于旅游是一个特定的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是相当严格,不仅要知识面广,还要精通外语,肯吃苦、肯钻研。他们说:优秀的人才不仅会指引旅行社在合法的政策、法规下发展,更会为企业“另辟捷径”创造更多盈利空间。他们应能设计完美的旅游线路,在不损害旅行社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与国内旅游相比,出境旅游不仅要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提供服务,还要求组团社对各国的语言、货币、法律法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行业规范等心中有数,并具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国外迅速处理紧急事务等能力,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导游专业又有很强的挑战性。旅游行业竞争激烈,部门、岗位越重要,工作强度也就越大,十天半月回不了家是常事,逢年过节更忙得不可开交,这对从业者而言都是考验。踏实勤奋、待人有理、善于沟通、知识丰富、精通外语都是从业者的必备条件。对新入行者而言,三五年的艰苦努力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才有可能成为行家里手。

目前旅游业最紧缺的三类旅游人才,第一类属“最抢手人才”:能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能从事境外游策划、项目开发和组团调度及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并有在异国他乡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导游;第二类是“最急需人才”:宾馆酒店总经理、旅行社副总经理及销售部、公关部、餐饮部、客户服务部、人事部、财务部等部门经理;第三类是“最大量需要人才”:中西餐厨师、通讯技术维护、餐饮客房服务、日韩料理厨师、前厅礼仪接待等技能型人才。

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如何培养出来?《导游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有别于《酒店服务》专业人才培养,《酒店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在综合素质上,因为酒店服务行业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一个行业,对专业技术知识要求低些、而技能要求高些,进入行业门槛较低。导游专业虽说也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一个行业,但对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进入行业门槛较高。旅游当中总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如何处理,需要导游员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准确掌握旅游政策与法规,充分兼顾国家、旅行社、游客三者的利益。若是出境旅游,不仅要为游客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提供服务,还要求对出游国家的语言、货币、法律法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行业规范等心中有数,并具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国外迅速处理紧急事务等能力,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说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他要求的人才是全面的。正如旅行社老总说的:我们需要的人才应是综合素质好,同时要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历史知识、能做好推介策划、能做好营销工作,而且普通话一定要过关。

2、对导游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加强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教学。

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想做导游工作,作为学生没有导游证,就无法进入旅行社工作,所以企业认为导游专业毕业生有没有导游证很重要,如果学生有导游证,那他们的工作都不需要学校费心,学生拿着导游证就能很快地找到工作,反之,没有导游证的学生想找旅行社的工作就显得困难了。另外,在学生当中还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有的学生考取了导游资格证,可苏州的各大景点都还没参观过,学生的“纸上”功夫下得还真大,由于他们缺少了实践经验,若马上让他们带团,恐怕很难胜任工作。问题就出现在学校给学生这方面训练的机会、参观的机会太少了。虽然我们为学生也安排了景点认知实训,但是自费或免费形式,有的学生舍不得花钱,只好不去,老师也无法去约束他们。

当然不可能人人都能考取导游证的,对于考不上的学生,我们该如何为其打算?难道都送往酒店去吗?学生不愿意我们又怎好强求?本次调研让我得知,有的旅行社,还有很多空缺位置需要旅游人才,对于没有导游证,但是工作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的学生,旅行社也可接受,可安排做业务。对于相对沉稳、有耐性的人,旅行社仍可接受,可安排其做计调工作。关键是我们要培养出旅行社所需要的人才来。

3、能否与企业联合实施“订单”培养:

苏州现有旅行社110余家,另外还有100余家挂靠单位和办事处。人才需求量:一般小社需要3—5名,大社需要5—10名,实施“订单”培养不是没有可能,但无法搞“批量”订单。这样就需要市场开发部老师专门下大功夫,拿出一定时间,到各旅行社去做工作,多联系一些校企合作伙伴,调整教学进度(或有意识安排),在旅游旺季,安排为实训课,将学生分别送往有合作关系的旅行社去,以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也保证了我们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也能免费参观市内、省内著名景区景点,何乐而不为!

这件事情再次说明:专业要发展,必须要由旅行社的配合。目前导游服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情况并不太理想,确实也没在这方面下大功夫,这是不利于导游服务专业发展的。

三、几点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即要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坚韧性,了解导游服务行业的特点,知道自身不足,同时,也应该鼓励他们发现自身优势,也就是与初中生相比,他们的学历更高,而与高中生相比,他们的技能性更强。

2、专业老师平时要多到旅行社去了解情况,比如每个老师负责5—6个旅行社,及时了解最新旅游市场动态和旅行社对员工新要求,及时帮学生调整心态、掌握新技能,把握到市场的空缺需求,就业是不成问题的,也是很有前途的。

3、学校要定期召开实习就业会,认真听取专家、旅行社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广范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

4、学校的视野不应局限在苏州,应面向整个江苏的旅游市场,江苏的旅游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但学旅游的专业人才还不是很多,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给他们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这也是宣传我们学校旅游专业的好出路,如果单纯的只满足苏州市场,必定竞争很激烈。而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终身教育,不是单纯的为了他们的就业协议。如果能帮助他们在自己家乡找到工作,那会让他们的父母更安心,同时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专业,学校的声誉会更高,学校的招生工作也会更加顺利。学校将会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本次调研,让我坚信:只要用心开发我们的旅游市场,导游服务专业前途将是一片光明的!

四、调研总结:

在这为期三个月的旅行社实习调研生活中,我受益匪浅。短短的半年内,我不仅向旅行社老总学习了旅游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体验到应该如何更好地跟客人和同事交流、相处,更被旅行社员工的无私敬业精神所感动。这不仅为我今后的理论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案例基础和方法,也使我在今后从事导游专业教学中有了坚定的目标和方向。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本人于x年x月至x月x日透过访问法,资料搜集法对xxxx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很广泛从多方应对于企业的发展提出理念,对于人才的要求有独到的见解。然而企业的文化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并提出改善的推荐。

xx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xx市福田区益田路,法定代表人是刘某某,注册资本(万元)100,公司的经营范围: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服装设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计算机系统集成;弱电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微波产品、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及销售(不含限制项目)。

(一)以品质为基础。

公司逐步健全推行质量保证体系,在管理上坚持:"优秀人才、优秀品质、优秀服务"。产品的质量是我们的诚信。推行:零缺陷服务,为用户带给满意度。

(二)以创意为发展。

勇于创新,创新是高科技公司的灵魂,是企业持续旺盛生命力的基础,是取得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时刻虚心学习、永远大胆创新,是每一个员工的职责。

(三)以成果分享为共同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的分享,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的理解批评,而管改善自我,以优秀的成果造福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社会。

一个企业的文化体此刻管理上。对于以上企业文化的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在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文化中能够看出,对于企业利益与品质的保证较多的,相对而言对与员工利益的保证就十分欠缺。比例过分的失调,很显然只有的体制实行起来,不能灵活应对,涉及范围太校此刻市场发展迅速,而企业不能够与时俱进,对于制度给予相应的改善。陈旧的制度导致员工工作缺乏动力,也使得许多员工也抱着混口饭吃的态度工作。很多员工认为自我在公司的发展空间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企业文化中也提到了“优秀人才”但是根据调查很多人都没有受企业任何专业的培训。这也暴露的体制不能够很好实施的缺点。

(二)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很多公司员工认为企业文化,那是公司高层的事情,与自我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也不会想花时光在这上方。更多是思考与自我利益相关的事情。公司在企业文化上的宣传力度很欠缺,在调查过程中也有高层说到:此刻工作繁忙,很难有时光去做文化建设的宣传和配合工作,对于如何宣传企业文化感到束手无策。还有些人认为企业子要效率好,那么企业文化就会自然构成。这也是此刻阶段绝大多公司的想法。

(三)在建立企业文化上没有良好的沟通平台。

公司自身对于企业文化的了解十分的欠缺,以利益为第一,员工对企业目标缺乏具体的了解,没有构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危机而感缺乏,企业的归属感不强,时常表现出持才傲物、工作上由于分工不太合理,出现了互相推工作的状况,经常以“很忙”来拒绝参加院内的文娱活动,同事间往往只存在工作关系,缺乏润滑。中层领导班子的管理潜力问题突出,院中层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由专业技术拔尖的员工担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工作压力、工作职责越来越多,管理任务繁忙,对于管理上的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导致了企业与员工矛盾重重。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管理制度要形式多样,机制灵活,却又不失威信。涉及企业本身的利益以及员工的利益。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取得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可,追踪全球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给予员工不断的培训、深造机会,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广为接纳和储备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科技人员,构成良好的人才知识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三)加强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

首先明确企业的奋斗目标,召集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共同学习,使其对于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不定期询问员工意见,还能够同时创业企业文化特色如:人本文化特、色整体文化特色、创新文化特色、求实文化特色、服务文化特色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找到属于自我的文化特色。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三)建立双向沟通的模式,让员工与企业间构成良好沟通。

企业对于自身的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员工要给予人性化的管理,不定期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看法,认真的思考或者采取接纳。让员工对于企业有较强的归属感,企业对于员工给予更多用心的关注,能够公开的鼓励员工,挖掘他们的潜在的潜力。在节假日给予适当的问候。开展各种活动,拉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使企业内运作顺畅,增加效益。

以上是我透过对于xxxx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调查之后的所感。透过这次的调查过程认识到企业文化实质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用心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应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在此刻商业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五

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讲,它是指影响人们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贯彻实施《市职业教育条例》(以下简称“职教条例”)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组织调研组从4月上旬至6月中旬,对本区贯彻职教条例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调研组由部分教科文卫工委委员和专业代表参加。调研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制定方案,组织学习培训。调研组召开专题讨论会,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调研重点,制定具体调研方案。调研组还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组织的专题培训讲座,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全国、市有关职业教育的会议精神。二是走访座谈,全面了解实情。召开了区教育局、劳动保障局、教育督导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走访了区属的职业高级中学和董恒甫职校、市属的市工业技术学校,实地视察了这些学校的实训基地,并听取了学校的情况介绍;调研组还深入虹梅社区,听取社区学校开展职后教育的情况汇报,参观了专业从事大学生职前教育培训的迈兹信管理咨询公司。三是专题研讨,认真总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会议专题研讨,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据统计,共有50人(次)代表参加了上述各项活动。

调研组认为区职教资源较丰富,经过多年的调整改革,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中职、初职分层,公办与社会力量办学、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职教格局。在探索区属向区域转变、学历与技能并重、专业学科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教的发展目标。在全国大力发展职教的大背景下,区政府十分重视本区的职教发展,将职教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探索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教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从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目标。

(二)加大投入,促进职教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区政府在职教经费的投入上逐年增加。以两所区属职校为例,年的职校生均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年1.96倍和2.87倍。增加对区属职校实训基地的投入,明显地改善了职校的办学条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人才优势,做好职校公共课程教研活动属地化工作,为区域职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供服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区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以及生师比都逐年上升。以区属两所学校生师比为例,学生和专任教师的比例由年的20.4:1上升到年的14.1:1。

(三)积极探索,创新职教发展的新模式。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促进就业为办学基本方向,积极探索创新职教办学机制,强化职业教育与我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适时调整职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设置,建立了区属职校的实训基地,凸显职教特色。积极探索创新鼓励机制,把原本面向区属教师的“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等奖励范围扩大,向区域内的各类职校开放。还为区域内所有职校的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鼓励职校学生和在职员工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培养动手能力,发展专业技能。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建立了纪勋初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一特殊教育机构,为不同程度的智障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调研组在肯定区政府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认为现阶段职业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职校生源不足,限制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部分职校生源逐年下降、职教招生整体形势严峻,是我区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国家的政策体制导向没有根本转变,向职教倾斜引导的力度不明显;二是职教未被全社会认同和重视,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有份体面的工作,而不希望成为生产一线的工人;三是中职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待遇偏低、地位不高、后续发展空间有限,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报考职校。

2、师资相对滞后,不适应职教发展的要求。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近几年加大了对职校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但是与职教快速发展和市场要求相比,尚有一定距离。目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偏少、行业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有些企业以泄露商业机密等为借口,不愿接收职校教师来实训,致使教师培养渠道短缺。

3、校企合作不畅,职校与市场衔接不紧密。

目前我区的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校企分家,职教远离行业、产业的现象,造成职校缺乏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认识和研究,学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使“双元制”、“订单式培养”、“企业集团办学”等模式没有得到很好实施。此外,由于没有严格规范就业准入制度,一些用人单位或因为要降低用工成本而录用未经专业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或擅自提高用工门槛,优先录取高校毕业生,等等,致使职校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合适的工作,特别是二次就业率低,影响了职校生的职后发展。

4、管理体制不顺,区域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区有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20所,其中由区政府直接管理的区属学校仅2所,由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区域学校18所。由于这些职校体制、隶属关系和分布行业的不同,致使区域职教资源整合难度大,重复管理、多头管理、分割管理和缺位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政出多门、资源分散等弊端。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发挥还不够,不利于我区职教的协调健康发展。

5、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

近几年来关于职业教育出台的相关条例、法规虽然不少,但缺乏适应本市的实施细则。在执行的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措施。比如职教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业培训经费;职工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按照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第二十一条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职业学校举办实训、实习基地,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为职业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或者场所,接纳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这些规定都比较原则,且缺乏相应的配套操作细则,一些用人单位和企业因此执行不力,影响了职教的发展。

调研组认为,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区级人民政府所能彻底解决,但区政府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站在加快建设科教兴市核心区的战略高度,按照构建两大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终身化的要求,切实实现好“十一五”规划目标,进一步推动本区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要加大对职教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形成重视职教的环境氛围。

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高度,广泛宣传职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大力宣传职教面向产业、面向市场、面向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具有突破性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全社会对职教的认同度,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要树立典范,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成才之路,从而营造有利于职教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职教发展基础。

要形成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实训投入和教师专业发展等保障机制。要加快推进职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以就业为导向,满足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等接纳职校教师实训。

3、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要加强劳动监察,严格执行“企业用工准入”制度,逐步建立强制准入和鼓励准入的就业资格监管机制,来规范用工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就业准入制度要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之间起导向作用,提高办学积极性,为职教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要创新职教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区域内职教资源。

要树立大职教的指导思想,突破体制、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壁垒,把职教统一纳入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要开展前瞻性和科学性研究,由政府搭台,充分发挥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整合好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形成“政府主导、区域一体、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有效运作机制,走出一条适合特点、显示优势的职教发展道路。

5、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建议市人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为职教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监督就业准入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后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加强政策研究和指导。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几年,我市的职业教育却存在着举步维艰的发展窘境,而相当多的企业又难以招到合适的技术工人。应该说,造成目前企业招工难与职业教育的现状息息相关。职业教育路在何方?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9月份参加了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教育、劳动、财政、农业等行政职能部门参加的执法检查工作,分别对市本级及三区两县(市)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会议、现场察看、走访群众等形式,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了解。现就我市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9所,其中,独立建制的高等职业学院1所,中等职业学校28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区25所,农村4所;从办学主体看,公办学校(含部门办的)12所,社会力量举办17所。全市共有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级评估合格学校8所。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包括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财会、电子电器、机电、经营、文秘、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机械控制与维修等等。现有在校学生2.875万人,教职工1650人。

(一)职业学校建设速度加快。

国家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能积极响应,采取措施,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中桂平市已拥有一所自治区立项建设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各有一所职业教育中心,仅有新成立的覃塘区目前尚没有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目前,我市中职生均校园面积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97平方米,设备价值1982元,图书16.2册,与标准生均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20**、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与全日制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分别为0.79:1、0.85:1、0.95:1,基本接近1:1的标准,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

我市第一所独立建制的专科层次高职高专院校——贵港职业学院于2003年8月得到教育部备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结束了贵港没有高校的历史。贵港职业学院现有住校生3150人,教职员工189人。学院设有新老校区。老校区(即原贵港市师范学校)占地面积43亩,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市城北新区,规划用地8**亩。目前,已经征地102亩,并已完成教学科技楼(总建筑面积10183平方米)、学生临时食堂和五栋临时宿舍的建设。20**年10月,学院将全面启动学院教学楼、实验楼、实习实训楼、行政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运动场等十大工程建设,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将在20**年4月交付使用。

(二)广开办学渠道,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各职业学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现有资源条件,开设了一批新专业,促使学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贵港职业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从一个单一的师范学校,建设成为了一个设置有19个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科目涵盖了教育、电子、财经等领域。学院还派出人员深入到高校、企业了解、联系,进一步打开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局面,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与重点高校和发达地区职高开展校校合作办学,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培养本科层次的学生和机械维修等紧缺的高职人才;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此外,中等职业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和短期培训模式培养了大批新型职业技能性人才。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与市内市外100多家企业单位签订了稳定的用人合同,其中,与近70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的培养协议,今年“订单式”培养学生3500余人。20**—20**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5000余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远远超过应届大学生的就业比例,从而为吸引广大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民办职业学校不断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全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达3276人,占全市中职招生总数的28%,今年民办学校招生已达6000人,基本与公办职校达到1:1的比例。

(三)增加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市政府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在着力抓好义务教育的同时,采取措施,逐年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市直公办职业学校的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如下:20**年预算1736.34万元,执行1857.97万元,完成1**%;20**年预算1892.73万元,执行2029。56万元,完成1**.23%;20**年预算2370.94万元,1—6月份执行1402.33万元,完成59.15%;市本级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情况: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218万元,用于职业教育58.21万元,占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26.7%;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362万元,用于职业教育130万元,占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35.91%;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44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193万元,占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43.86%。县市区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没有用于职业教育。县市区政府对地方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保障学校教职员工工资的发放。桂平财政近10年来投入职业教育的资金总额为2927.4万元,其中2004年423.4万元;20**年596.8万元;20**年737万元;平南县20**年预算安排职业教育经费94万元,20**年1—8月份安排76万元。

(四)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素质不断提高。

全市职业学校现有教职工1650人,外聘教师12人,其中专业课教育1**2人,具有高级职称145人,中级职称733人,初级职称5**人。其中,贵港职业学院现有教师总数169人,外聘教师12人,其中专任教师l36人,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61人,初级职称81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研究生学历26人,本科学历137人。市直公办中等职校现有职称13人,中级职称以上111人,研究生毕业或在读研究生7人,本科以上学历159人。这几年,各职业学校通过引进专业课教师、校本培训、派出学习、学历进修、请专家到校指导、聘请兼职教师等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五)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劳动保障部门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全面加强岗前培训及在职职工培训,动员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全市有80%以上的学员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严格的前置审批程序,在办理营业执照过程中,均查验经营者个体工商户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通过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督促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推行就业准入控制,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近年来,全市岗前培训15万人次,企业在职职工培训6万人次。

为了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全市积极引导定点培训机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方针,加快完善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培训模式,按照企业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几年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3万多人次。与此同时,职业培训机构的结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以前单一的公立办学培训模式,积极鼓励社会、个人举办职业学校。目前,我市共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46所。形成了培训网络,以培训促就业,推动了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一)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职业教育定位上,政府未将其纳入主流教育体系,并加以全面规划、统筹推进,存在规划滞后等问题。目前市政府尚未出台《贵港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他实施计划。

(二)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

长期以来,市、县财政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是在义务教育,政府投入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公办学校教职工人头经费,学校主要依靠收取学杂费维持运转。《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和“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从调查情况看,三区两县市都没有职业教育的预算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部份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造成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办学条件明显滞后,民营职校比之公办职校更甚,几乎是自食其力。因此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条件落后。职业高中大多数没有象样的实训基地,即使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也十分陈旧落后。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已成为制约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三)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匮乏。

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原普教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由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不景气,学校没有能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加之一些优秀人才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人又不能流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全市仅有21人,专家型的教师几乎没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职业教育机构还不能完全做到学校围绕市场转,按需培训,而是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陈旧,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有限的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业岗位。这就表明,我市培养的职业技术类人才在数量、类别和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突出表现在“你办你的学,我招我的工”,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尚没有真正落实,企业招收新增劳动力,没有很好地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而视自主用工为自由用工,特别是民营企业更甚。这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办学水平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中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彻底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都是以学校课堂教育为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在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上不能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实训时间过少。另外,职业教育只考虑对外输送人才,不结合本地市场需求情况,出现了一边喊就业难,另一边却喊招工难现象。学校培训的学生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毕业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口就业存在较大的难度。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小康,抓职教就是抓素质,抓职教就是抓效益,抓职教就是抓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宣传我市乃至全国人才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要宣传我市实施“六靠”工作思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急需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学高峰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并产生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推动贵港经济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切实加强领导,把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市政府要加强领导,尽快出台《贵港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他实施计划。实实在在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应明确职业教育方向,以坚持为加快发展我市经济、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为根本,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有抢手出路为关键,以加大统筹力度并用改革的思路去解决职教资源和基本保障条件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略。真正统筹解决办什么学校和怎么办的问题,解决职教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对社会职业教育需求变化信息不畅问题。建议市教育行政部门真正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预测规划,职业教育工作要责任落实到人,按目标考核奖惩。应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解决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知识老化问题,充分发挥我市地缘优势,采取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比例等办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双师型”师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1、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要增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大力建设特色专业,形成专业品牌效应,提高学生实际就业率,提高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

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抓好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鼓励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与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在全市分期分批建设好1—2个区域性实训基地和专业性实训基地。

3、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一是有计划地安排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毕业和缺乏生产经历、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习锻炼,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评选,充分发挥其示范表率和辐射影响作用。三是合理调整教师结构。科学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四是人事、劳动等部门应根据各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向学校提供人才信息支持。五是加快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制订出适合职业学校向社会招聘、录用、选拔专门人才的相关政策。

4、加大示范性职业学校扶持力度,组建我市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对我市骨干职校给以重点扶持,对其在建校征地、有关收费、银行贷款、用人等方面给以适当倾斜,支持骨干职业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5、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落实各有关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二是建立健全相由关部门参加的职教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并监督实施。三是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促使用人单位优先录用取得职业学校相应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四是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建立对学校检查的准入制度,禁止各部门向学校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对职业学校实行政策扶持,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各级政府和财政,要进一步按公共财政原则调整支出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职业教育经费,努力做到按国家法律法规足额落实职业教育经费。一是按时足额拨付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并监督民办职业教育机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二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职教经费投入政策,保证“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落实“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对开展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按规定享受再就业培训补贴,并严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向职校乱摊派、乱罚款,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或挪用职教资金。三是按人均1元的标准,设立职教专项经费,重点用于骨干职业学校建设、师资培训和课程教材开发;四是建立贫困生救助机制,设立职业学校贫困生救助专用账户,用于贫困学生的资助,确保家庭贫困学生能平等地接受职业教育;五是各级人民政府和计划、科技、劳动和保障、农业、扶贫等部门在安排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以及扶贫资金时,要安排20%用于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学校农学类专业的发展。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重点培训农村乡(镇)、村基层干部,培养具有绿色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农业技术骨干和新农村经纪人、信息员、营销员。在农村中学加大推进“绿色证书”教育,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和技能培养。搞好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县职业中心学校的联合与协作,乡(镇)政府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办好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中学,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一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以县乡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幅射点,以村和农户为幅射面,以信息网络服务站为纽带,在县、乡、村、户之间构建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网络体系。在农村中学从初一或初二起就增设职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辍学生返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相互促进,使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增加为“三农”服务的生机和活力,加快全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计划安排,2010年5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执法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县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实地走访了县职高、杨桥职高和长青技校;组织召开了由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财政局、政府办公室等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调研组成员分头听取了用人单位以及就业学生等方面的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9所,其中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县职高),市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一般职业学校6所。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类、农林类、机电类、电子类、服装类、宾馆服务类、机械制造加工类、艺术类、家电维修类等二十多个专业。在校学生1677人,教师242人。全县共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26所,其中县级就业训练中心1个,农民工培训定点机构18个,在校生6000余人。

1、职教工作得到重视,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县政府以及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做了大量工作。县政府于2005年召开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小组,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振兴职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2、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一是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县政府进一步健全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从2006年开始,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项目,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职业教育教学条件、实习设备有了改善。县职高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00台,各类实训设备343台/套,实验、实训自开率达96%。县职高还在谭棚建立农学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学校拥有的教学、实习设备基本能够满足需要。杨桥职高投资360万元实训建设项目即将完工,160万配套实训设施正在实施招标采购。项目完全实施后能基本满足教育、实验、实训需求。经过政府投资和学校努力,各类职业学校配有大小实习实训室30个(间)。

右发展到现在的每年上万人。

4、办学规模有所扩展。在办学数量上,职业学校由3所增加了9所,与普通高中持平。民办职业学校增加3所,初步形成了公办、民办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格局。在办学上,全县9所职业学校有7所学校实施了联合办学或校企合作办学,办学渠道不断拓宽。全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有了提升。

1、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一是社会认同率不高导致招生难。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突出,导致职业学校招生难。2010年,长官职高、吕寨职高、张集职高三所学校高一在校学生都只有11人,高二在校学生都不超20人,有的只有几名学生。二是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措施不够有力。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完善,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乏力,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仍不相适应。

2、经费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资办学体制尚未建立。一是财政投入不足。我县职业学校都是从普通中学改制过来的,存在先天不足,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和实训设施都很短缺,相当多的学校办学条件简陋。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缺乏制度的保障,各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发挥。

3、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一是职业教育统筹协调不到位。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业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农广校和企业培训机构等分别隶属于教育、劳动、农办、经贸等不同部门,相互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滞后。

二、职教资源整合不到位。长期存在专业设置重复、招生矛盾冲突等问题,学校要求整合呼声强烈。

4、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业务素质偏低。一是师资队伍远不能适应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原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绝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有许多中职学校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培训不到位。三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力。学校从企业和社会招聘具有相应学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作为专、兼职教师的政策落实难度大。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录用、职称评聘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缺乏倾斜扶持。

5、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目前,多数中小企业招收、录用职工没有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相关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不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优势地位不明显。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职教大省的战略决策。县委书记、人大主任朱爱民在今年“两会”期间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时提出:

“工业立县、商贸强县、人才兴县”战略,强调只要人口变人手,人手变人力,人力变人才,就能把人多的问题和包袱变为别人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财富。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上新水平。一年来,通过工业强县战略,我县工业经济呈高速发展的强劲态势,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设投产,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剧了我县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实用人才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解决就业、增加收入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形成全社会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县政府要合理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包括学校布局、事业规模、发展目标等,形成职业教育快速有序发展的局面。

合,集中力量建设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把劳动保障局承担的劳务输出培训,农委承担的“阳光工程”培训,人事局承担的公务员培训,安监局承担的安全生产培训,技术监督局承担的特殊工种培训等所有行业培训项目,都集中整合到职教中心;各部门年初上报年度培训计划,县政府统一审批,由职教中心具体承办。借鉴外地创办职教中心的成功经验,大胆引进先进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经营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与市场的充分接轨,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县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飞跃。

(三)加大投入,切实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一是依法保障财政投入。二是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足额提取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并专项用于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三是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充分利用金融、税收、企业和社会捐助等手段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

育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的政策,对承担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学习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资金补助。

(五)深化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一是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二是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三是积极推进“三段式”办学模式试点工作,立足培养适应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四是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要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县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以解决职业学校实训资源缺乏的困难,为职业学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供公共平台。五是要抓紧制定完善就业准入政策,确保用人单位招录职工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六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计划安排,2010年5月下旬,县人大常委会执法调研组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县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安徽省职业教育条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实地走访了县职高、杨桥职高和长青技校;组织召开了由县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财政局、政府办公室等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和建议;调研组成员分头听取了用人单位以及就业学生等方面的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职业教育开展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9所,其中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县职高),市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一般职业学校6所。中职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类、农林类、机电类、电子类、服装类、宾馆服务类、机械制造加工类、艺术类、家电维修类等二十多个专业。在校学生1677人,教师242人。全县共有民办职业培训学校26所,其中县级就业训练中心1个,农民工培训定点机构18个,在校生6000余人。

1、职教工作得到重视,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县政府以及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为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做了大量工作。县政府于2005年召开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成立了职业教育工作小组,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振兴职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2、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一是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县政府进一步健全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从2006年开始,设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项经费项目,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并做到逐年增长。二是职业教育教学条件、实习设备有了改善。县职高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00台,各类实训设备343台/套,实验、实训自开率达96%。县职高还在谭棚建立农学专业生产实习基地。学校拥有的教学、实习设备基本能够满足需要。杨桥职高投资360万元实训建设项目即将完工,160万配套实训设施正在实施招标采购。项目完全实施后能基本满足教育、实验、实训需求。经过政府投资和学校努力,各类职业学校配有大小实习实训室30个(间)。

右发展到现在的每年上万人。

4、办学规模有所扩展。在办学数量上,职业学校由3所增加了9所,与普通高中持平。民办职业学校增加3所,初步形成了公办、民办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格局。在办学上,全县9所职业学校有7所学校实施了联合办学或校企合作办学,办学渠道不断拓宽。全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有了提升。

1、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一是社会认同率不高导致招生难。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突出,导致职业学校招生难。2010年,长官职高、吕寨职高、张集职高三所学校高一在校学生都只有11人,高二在校学生都不超20人,有的只有几名学生。二是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措施不够有力。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不完善,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乏力,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仍不相适应。

2、经费投入不足,多元化投资办学体制尚未建立。一是财政投入不足。我县职业学校都是从普通中学改制过来的,存在先天不足,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和实训设施都很短缺,相当多的学校办学条件简陋。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缺乏制度的保障,各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没有充分发挥。

3、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一是职业教育统筹协调不到位。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职业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农广校和企业培训机构等分别隶属于教育、劳动、农办、经贸等不同部门,相互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县级职教中心的建设滞后。

二、职教资源整合不到位。长期存在专业设置重复、招生矛盾冲突等问题,学校要求整合呼声强烈。

4、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业务素质偏低。一是师资队伍远不能适应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原从事普通教育工作,绝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有许多中职学校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培训不到位。三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力。学校从企业和社会招聘具有相应学历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作为专、兼职教师的政策落实难度大。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录用、职称评聘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缺乏倾斜扶持。

5、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目前,多数中小企业招收、录用职工没有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相关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不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优势地位不明显。

(一)提高认识,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职教大省的战略决策。县委书记、人大主任朱爱民在今年“两会”期间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时提出:

“工业立县、商贸强县、人才兴县”战略,强调只要人口变人手,人手变人力,人力变人才,就能把人多的问题和包袱变为别人难以企及的资源和财富。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上新水平。一年来,通过工业强县战略,我县工业经济呈高速发展的强劲态势,一批工业项目相继建设投产,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加剧了我县企业人才需求的矛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实用人才的主要渠道和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解决就业、增加收入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形成全社会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县政府要合理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包括学校布局、事业规模、发展目标等,形成职业教育快速有序发展的局面。

合,集中力量建设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把劳动保障局承担的劳务输出培训,农委承担的“阳光工程”培训,人事局承担的公务员培训,安监局承担的安全生产培训,技术监督局承担的特殊工种培训等所有行业培训项目,都集中整合到职教中心;各部门年初上报培训计划,县政府统一审批,由职教中心具体承办。借鉴外地创办职教中心的成功经验,大胆引进先进管理制度,创新学校经营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与市场的充分接轨,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县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飞跃。

(三)加大投入,切实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一是依法保障财政投入。二是督促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足额提取职业教育培训经费,并专项用于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三是逐步建立政府、受教育者、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多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新机制,充分利用金融、税收、企业和社会捐助等手段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

育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的政策,对承担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和学习实习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资金补助。

(五)深化改革,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一是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二是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校企合作平台。三是积极推进“三段式”办学模式试点工作,立足培养适应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四是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要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县级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以解决职业学校实训资源缺乏的困难,为职业学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供公共平台。五是要抓紧制定完善就业准入政策,确保用人单位招录职工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七

为培训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的工作要求,使得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市场需求,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20**年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全面了解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实际情况,笔者选取了酒泉某中职学校和甘肃一些中职老师,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教师入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一、研究内容。

(一)老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分析。利用问卷调查、访问的方法,对目前中职老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做一统计分析。

(二)老师入企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根据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为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和政策文件。

(二)访问。

1.对访谈已参加入企实践的老师。了解教师对入企实践的情况和看法;2.对访谈未参加入企实践的老师。了解他们对入企实践有什么期望;3.对部分企业进行访问了解企业对于教师入企实践的情况和看法。

(三)问卷。编写《中职学校教师入企实践调查问卷》,对酒泉某中职学校开展问卷调查。

三、中职教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分析。

(一)相关政策不完善。

1.学校和企业的考核形式简单。入企老师结束后只需要上交一份学习汇报即可,而对技能没有考核;2.学校对于普通老师和“双师型”老师没有区别。学校只鼓励老师取技能证书,但没有报销机制,需老师自费考取。

(二)培训需求供需不一致。

1.培训项目与学校和老师的需求不匹配。企业没有了解学校情况,导致培训内容短时间学不会,或以参观为主;2.培训内容在学校应用推广慢,甚至无法推广。学校和企业经济实力不同,许多技术虽然好,可学校没有设备,老师回校后只能是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

(三)入企老师没有选择。老师只能按照企业提供模式去学习。当看到对自己和学校有用内容时,企业却不能安排,结果是有用的学不了,学到的不适用。

(四)企业不重视。个别企业未认真组织。企业给老师安排的师傅在介绍后便各干各的,通过访问我们了解到这种现象占20%,有5%的老师是没有指导人员负责的。

(五)学校不重视。通过老师交谈我们了解到,个别学校由于专业教学任务重,外派老师时会外派一些文化课老师参加培训,这些老师没有专业基础,在培训时既不能把握到重要的内容,也无法将技能技术带回去。

(六)教师态度不端正。个别老师行动自由散漫。一些老师在培训过程中长时间请假或随意外出,不遵守实践纪律。

四、改善中职老师入企实践效果的对策。

我国在2006年提出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作的意见》,起步较晚,但对当地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发展和推动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此,笔者根据现状和自身入企实践的体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政策的保障。

1.对入企实践过程中表现优异,或取得突出业绩和成果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相对的,对于表现不良或违反相关要求及规定的集体或个人,也应作出处理;2.《规定》提出“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最低企业实践时间要求,建立长效机制。

(二)建立良好的平台。

1.可以建立入企实践网上交流平台,将有培训资格的企业和入企老师以实名制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相互交流学习需求;2.加强校企合作,教育主管部门会同企业选择一些学校建成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使企业有空间和时间承担起培训任务,同时使学校逐步具备生产能力。

(三)加强主管部门的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行对入企实践的组织指导和对企业承担教师企业实践任务进行管理与监督,保证入企实践的有效进行。

(四)提高企业对教师入企实践的认识。

1.加强企业的责任感。《规定》明确提出企业有参与教师入企实践的责任和义务;2.制定切实的实践内容。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做到企业安排不敷衍,职工在教授不藏私;企业应了解学校硬件能力,设计既符合企业教授和老师学习推广的内容;3.企业做出严格而合理的考核。适当的考核可以提高教师积极性,同时也是对个人付出的认可,也可以提高外界对该企业的认可和评价。

总之,通过各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教师入企实践制度,同时提高各方对入企实践的认识,才能确保此项活动长期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加深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的目的,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更上一层楼。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八

调查报告与调查报告不同。调查报告因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难进行调查,然后撰写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即从被动适应到有计划、主动的写作实践,经常从明确的追求深入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并自觉探索研究,撰写有价值的研究报告。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对所在公司中扮演主角的感受或情感体验,是员工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态度反映。透过员工满意度调查,有助于分析员工满意度(es)、客户满意度(cs)和公司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品牌公司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了解员工如何看待公司、评价公司,诊断品牌公司潜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有助于增强管理者的职责意识,使品牌员工对公司战略目标有明确认识,强化公司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xx日,人力资源部前往某公司开展了员工满意度调查工作,经后期调查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与分析。现将本次某公司员工满意度调查结果作如下分析汇报:。

xxx日。

某公司车间二楼培训室。

xxxx。

公司各部门员工。

抽样匿名调查。

本次员工满意度抽取42个样本进行调查,其中,有效问卷为41份。

本次员工满意度问卷从总体满意度、管理环境、工作环境、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和协作沟通等七个维度进行设计,问卷较为全面地包含了员工满意度的各项资料,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员工在现阶段对品牌公司的满意度。

1、整体满意度分析。

从上图能够看出,十分满意的员工占抽样调查员工的56%;满意的员工占抽样调查员工的34%;员工感觉“还能够,有部分地方不满意”的占调查员工的10%。从中能够看出,某公司员工满意度整体较高,满意以上为90%。其中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被调查员工提到的部分不满意的具体方面。

2、管理环境维度分析。

其中,在了解员工对“管理制度是否合理”的看法时,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常与实际脱离,管理还是得靠自我的经验,2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基本能为管理带给帮忙,7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很完善,我们工作生活都很有序。

推荐管理者在管理中精益求精,用心听取员工的推荐。同时,了解少部分员工对管理制度不满的原因。

在了解员工对“公司的激励奖励制度”的满意度时,有76%(即图中1、2之和)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的激励制度基本公平,能满足管理需要;有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司制度惩罚多于奖励,需要激励员工还是得靠自我掏钱包;有5%的员工认为公司激励制度形同虚设,员工得过且过。(说明:本题实际做作答员工为40人。)。

推荐管理者在达成公司经营目标的基础上,思考调整现有的激励奖励制度,或了解个别部门的激励奖励措施,找出部分员工的不满之处,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用心性。具体比例请见下表:。

在了解员工对“上司的兑现状况”的满意度时,总体满意度较高,78%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上司的总是能够实现,只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上司的从不实现。

说明品牌的大部分管理者言行一致,得到员工的信赖。推荐管理者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和技巧。

3、工作环境维度分析。

其中,在了解员工“哪些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热情”时,具体比例如下:。

有41%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公平、及时、恰当的激励”有助于提高工作热情,有44%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有10%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不断参加培训,获得与岗位相关的知识。被调查员工没有员工选取“加强内部竞争,实行员工的优胜劣汰”。

从中能够看出,被调查员工更加注重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其次是注重公平、及时、恰当的激励。相比其他品牌,某公司员工整体凝聚力较强,注重团队协作。推荐品牌管理者能够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

4、绩效考核维度分析。

在了解员工对“考核是否公正、客观、有说服力”的满意度时,有5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完全贴合,39%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基本贴合,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不相符。

推荐管理者透过员工访谈的方式,了解该部分员工对考核方法不满意的深层次原因,识别该部分员工在团队中的作用。详细比例请见下图:。

在了解员工对“考核过后上司的反应与关注”的满意度时,有63%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对于做得好的表示赞扬,并与你分析考核中需要改善的地方,并协助你改善。有24%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告诉你考核结果,对做得不足的给予指出。有10%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只告诉考核结果,不做出任何行动。同样,也有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考核只是为了应付,上司无任何作为。

推荐各层级管理者对下属的绩效考核给予合理的关注,以了解下属的想法,并做出绩效辅导和工作帮忙。

5、职业发展维度分析。

在了解员工对“对自我的晋升渠道是否清晰”的满意度时,有3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自我十分清晰并清楚方法;有3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基本明白,但具体方法不清楚;有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只明白做得好就有机会,上司没有给到明确指导”;也有7%的员工认为“不明白也没有想过要升职。”

从此项调查资料发现,只有一部分被调查员工对自我的职业发展明晰明确,有54%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明白,但不明白具体方法,也得不到上司的明确指导。推荐管理者对下属更加明确的工作指导,重视人才培养;同时,推荐各级管理者深入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兴趣,鉴别员工的潜力优势,规划员工的技术,或管理职业发展路径。

6、薪酬福利维度分析。

在调查员工“对自我工资待遇的满意程度”时,1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此刻公司的工资在同行业来说是稍高的,56%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此刻公司的工资在同行业来说是差不多,22%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偏低,5%的员工认为差远了。

综合分析,认为73%的被调查员工认为此刻公司的工资水平在同行业内中等偏上,内部员工认为较为适宜;但也不能否认,27%的被调查员工认为偏低。推荐管理者透过多种渠道了解行业内薪酬水平,同时了解不满意员工所代表的岗位,具体了解不满意薪酬水平的深层次原因。具体比例请见下表:。

在调查员工“对哪种文体活动最感兴趣”时,5%的被调查者选取卡拉ok;37%的被调查者选取户外运动;54%的被调查者选取旅游。具体比例请见下表:。

本项调查资料能够为综合部组织员工活动带给依据,推荐综合部首先思考户外运动和旅游这两种形式,进而增加员工的满意度,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

7、协作与沟通维度分析。

在调查员工“遇到困难时,所选取的倾诉对象”时,39%的被调查员工选取直接主管作为倾诉对象;7%的被调查员工选取人力资源部,24%的被调查员工选取同事;24%的被调查员工选取家人、朋友。

1、期望提高员工的工龄工资,提高老员工的忠诚度。

为培训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的工作要求,使得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与时俱进、符合现代市场需求,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xx-20xx年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全面了解职业学校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实际情况,笔者选取了酒泉某中职学校和甘肃一些中职老师,对教师企业实践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教师入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一、研究内容。

(一)老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分析。利用问卷调查、访问的方法,对目前中职老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做一统计分析。

(二)老师入企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根据分析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为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和政策文件。

(二)访问。

1.对访谈已参加入企实践的老师。了解教师对入企实践的情况和看法;2.对访谈未参加入企实践的老师。了解他们对入企实践有什么期望;3.对部分企业进行访问了解企业对于教师入企实践的情况和看法。

(三)问卷。编写《中职学校教师入企实践调查问卷》,对酒泉某中职学校开展问卷调查。

三、中职教师入企实践的现状分析。

(一)相关政策不完善。

1.学校和企业的考核形式简单。入企老师结束后只需要上交一份学习汇报即可,而对技能没有考核;2.学校对于普通老师和“双师型”老师没有区别。学校只鼓励老师取技能证书,但没有报销机制,需老师自费考取。

(二)培训需求供需不一致。

1.培训项目与学校和老师的需求不匹配。企业没有了解学校情况,导致培训内容短时间学不会,或以参观为主;2.培训内容在学校应用推广慢,甚至无法推广。学校和企业经济实力不同,许多技术虽然好,可学校没有设备,老师回校后只能是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

(三)入企老师没有选择。老师只能按照企业提供模式去学习。当看到对自己和学校有用内容时,企业却不能安排,结果是有用的学不了,学到的不适用。

(四)企业不重视。个别企业未认真组织。企业给老师安排的师傅在介绍后便各干各的,通过访问我们了解到这种现象占20%,有5%的老师是没有指导人员负责的。

(五)学校不重视。通过老师交谈我们了解到,个别学校由于专业教学任务重,外派老师时会外派一些文化课老师参加培训,这些老师没有专业基础,在培训时既不能把握到重要的内容,也无法将技能技术带回去。

(六)教师态度不端正。个别老师行动自由散漫。一些老师在培训过程中长时间请假或随意外出,不遵守实践纪律。

四、改善中职老师入企实践效果的对策。

我国在2006年提出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作的意见》,起步较晚,但对当地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发展和推动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对此,笔者根据现状和自身入企实践的体会,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政策的保障。

1.对入企实践过程中表现优异,或取得突出业绩和成果的集体或个人给予奖励。相对的,对于表现不良或违反相关要求及规定的集体或个人,也应作出处理;2.《规定》提出“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最低企业实践时间要求,建立长效机制。

(二)建立良好的平台。

1.可以建立入企实践网上交流平台,将有培训资格的企业和入企老师以实名制通过网络组织起来,相互交流学习需求;2.加强校企合作,教育主管部门会同企业选择一些学校建成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使企业有空间和时间承担起培训任务,同时使学校逐步具备生产能力。

(三)加强主管部门的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履行对入企实践的组织指导和对企业承担教师企业实践任务进行管理与监督,保证入企实践的有效进行。

(四)提高企业对教师入企实践的认识。

1.加强企业的责任感。《规定》明确提出企业有参与教师入企实践的责任和义务;2.制定切实的实践内容。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培训计划,做到企业安排不敷衍,职工在教授不藏私;企业应了解学校硬件能力,设计既符合企业教授和老师学习推广的内容;3.企业做出严格而合理的考核。适当的考核可以提高教师积极性,同时也是对个人付出的认可,也可以提高外界对该企业的认可和评价。

总之,通过各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教师入企实践制度,同时提高各方对入企实践的认识,才能确保此项活动长期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加深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的目的,让我国的职业教育更上一层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般蓬勃成长,并逐步趋于成熟。它是解决社会就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高科技、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等众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一环亮点。但是民营企业毕竟存在着许多先天的不足和缺陷,个性是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选取民营企业作为考察点,对****有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给借鉴和启示。

透过这次调查,发现公司岗位设置、账册设置基本齐全,记载及时,基本上做到了帐帐、帐实相符、帐实相符。账务做到了日清月结。财务人员都能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没有发现带给虚假财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发生。而且公司财务制度完善。健全,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但同时我还发现公司有几点不好的地方:。

1、管理者素质低下,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思想重视不够,财务管理重于形式。财务管理只是个形式,对其认识不够,致使许多制度过于简单,趋于形式,摆摆样貌。甚至部分资料不愿建账,也有怕多缴税,不感建账的想法,还有部分资料因为缺乏财务会计知识,不会建账。公司内部财权集中地关键人手中,过于注意控制,而疏于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仍停滞于过去简单的收付记账法,会计基础十分薄弱,通晓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的人很少,不能够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进行财务管理。

2、专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管理专业知识。

会计专员聘请专职三人,非专职两人,个别人员缺乏会计专业知识,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例如,刘某10年前十港下镇乡镇基层的一名村会计,没有取得过会计从业资格证,****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就联系上退闲在家的刘某到公司从事会计工作,刘某凭借几十年前积累下来的经验处理日常会计业务。有的虽然参加短期培训取得会计证,但对会计金融知识了解甚少,基本不懂成本核算,更谈不上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

3、资金管理不善,使用资金不够合理。

有些公司为逃避银行的监督,多开户头。许多业务不透过银行来结算,超限额、超范围地支取现金,且数额巨大。而却还不按照《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对现金进行管理,经常坐支现金,在发现现金短暂时盘查但是彻底;除此在货款坏账的管理、存货资金成本管理、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中存在问题,占用了超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据记载为了节约支出,部分时段还会计、出纳一人兼。只记银行帐、现金账根据需要任意调整。

4、成本核算混乱,账目设置不够规范。

企业没有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应计入成本支出和不应计入成本支出的界限、本期费用和以后各期费用的界限、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界限,成本核算不准,库存不实。该企业的存货发出不是按照国家或行业的规定来计算,而是采用目测或估推,任意扩大或缩小范围,从而失去了存货发出成本和期末存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预算编制缺乏,资本结构不够优化。

预算经过规划、分析,并加以数量化系统的编制,可使企业的目标及策划具体的显现。例如:企业目标是追求利润极大化?降低成本?或是提高成本?全能生产?目标一旦拟定,就能够制定策略及政策,并定期检讨执行成果。****有限公司经过17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所在行业的发展以超常规的速度不断膨胀,近年来公司成功地实施了外部扩张型战略,成为资产总额超过千万元的公司。公司现有的发展规模迫切需要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行业的激烈竞争与有限的利润空间给公司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会与压力,规范经营管理、合理控制成本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利用先进的预算管理理论,建立贴合公司特点生物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以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更好地规划经营活动、控制公司生物成本,让公司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持续的高速发展,是摆在公司负责人面前的首要课题。

6、融资困难,周转资金不足,使用缺乏科学性,财务管理成断源之湖。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初步建立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主要问题是:第一,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第二,大多数民营企业是非大型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第三,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分析其主要原因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业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部够。我国金融系统从设置到服务项目,大都是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民营企业的信贷服务往往被忽略,由于贷款难,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不足,极大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的民营企业,虽存在暂时困难,但银行一旦支持就能起死回生;而是民营企业的日子渠道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有的民营企业,在既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又不具有自我融资或向社会公开融资潜力,无形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财务管理也就成了断源之湖!

除此之外在资金投放或活动中,企业有盲目跟风的思想,想一蹦而就,一口吃成大胖子,没有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及对未来风险的预算及防范。在资金的运用上,企业在盈利时,不注意资金的节约,过多将资金投入企业非生产性支出。一旦市场变化,生产资金紧缺时,资金却无处可筹。

1、提高民营企业主、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及综合素质。

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民营企业主的管理素质。民营企业主要提高管理水平,透过考察或参加专项研讨会,利用业余时光系统自学,边工作边函授,听讲座,参加短期培训,请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等渠道来提升自我财务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应当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一方面可高薪聘请资新的财会人员补充到企业中来,另一方面务必加强企业现有财会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企业要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对高效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改变过去重视技术轻视财务的陈旧管理方式。

2、重视货币时光价值,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要重视货币时光价值,应有一批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还应有一批效率高,潜力强的市场调查人员,收集决策所需的资料,以便决策人员进行周密的市场和全面可行性论证,保证决策的安全性和科学性。企业还需在决策实施后,跟踪实施结果,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新的决策。当然,企业的投资决策不能只思考到货币时光价值,还有项目自身的一些因素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因素,这些都要有相应地思考。

3、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1)要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2)要加强货款坏账的管理;(3)要加强存货资金成本管理。(4)要加强固定资本更新或改造。

4、建立科学、严谨、实用的成本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部门要利用自身拥有超多有关成本核算信息的有利条件,运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测定企业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量,进一步确定销售价格,确定存货存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同时,寻找适合企业产品个性的既能提高产品功能又能降低成本的途径。在产品核算当面要遵守重要性原则,对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产品要做横向比较,把成本浪费消灭在产品生产采购的源头,实现财务部门抓成本核算管理的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拓展成本核算考核范围,建立以成本、费用、利润为中心的成本考核体系,将能量化的指标尽尽量量化,透过考核绩效促进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财务部门不能局限于目前成本核算资料,不仅仅要考核产品制造成本核算,而且要考核产品的质量成本。职责成本。把成本管理的重心从侧重于简化成本核算转移到侧重于成本控制。

5。优化资本结构,确定资本结构区域。

实践告诉我们把企业的资本结构设定在一个点是不尽合理,并且缺乏实际应用价值。企业的资本结构就应在一个资本结构区域,只要企业经营方向,销售策略等决定企业方向因素不变,企业资本结构只要在最有区域内都是能够理解的,企业也必要经常调整。

6、实施预算管理体系,保证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5。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经过这次的调查,我体会到应对现今激烈竞争的市场,在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当中,应对新环境的变化,企业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个性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应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就应不断强化自身各项管理措施,及时进行技术、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才能逐步解决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调查目的:作为职业学校修订导游专业教学决策的依据,从而为更好地培养导游服务人才作铺垫。

调查意义:能够起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作用,对学校的导游专业的教学和活动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导向。

调查对象:苏州市国际旅行社。

调查地点:苏州市竹辉路国际旅行社。

调查方式:以参与为主,访谈为辅。

调查时间: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10月1日的周末和课余时间。

调查背景:当今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为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企业、服务于企业,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实现服务对象在我们的服务中得到增值和令人满意的目的。另外学校在教学活动中也必须掌握准确、及时、系统的调查资料,并对市场变化迅速作出反应,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作为替旅游行业输送导游专业人才中的一员也是如此。但要教出高质量的学生,教师就必须了解旅游市场的需求。在此种情况下,谁能及时了解到旅行社的需求并及时调整教学,谁就能在这一行业中占领先机,取得优势。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涵盖了企业概况,企业需要人才的类型及要求,企业是否已与职业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及项目合作,企业是否有员工教育和培训的专项经费,思想素质和技术、技能对于旅行社那个更重要等。另外企业未来几年人才需求情况,包括专业或岗位、预计需求人才数量、学历、人才来源等内容也作为这次调研的辅助内容。

一、苏州中国国际旅行社概况:

苏州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是经市旅游局批准、工商部门注册、足额交纳保证金的旅游企业。公司以经营旅游业务为主,组织与接待团体、散客、商务考察及为各类会议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公司员工均是来自各国际旅行社的专业管理人才,公司拥有先进的网络设备及优秀的导游队伍。宗旨是:“用心为每一位客户服务,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愿望是:在友好、共赢、诚信的原则下,与各界朋友携手共进。

二、调研分析:

在调研中,面对面地听取了旅行社老总对旅游业现状、用人标准及发展形势等的分析,以及参与体验旅行社员工的辛苦工作,对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娴熟的工作技能表示由衷的崇敬。

1、旅行社业务部经理给我们介绍了全国旅游业形势及人才需求情况:

就全国而言,目前旅游业从业人员有600多万人,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业人才800多万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多万以上。与此同时,专业的公关、媒介、会展等行业也开始共同参与这个广阔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导游专业的职业化变得越来越迫切。

苏州这块市场情况如何呢?苏州已有旅行社110余家。这几年,在苏州旅游企业中旅行社数量增长最快,每年新批的旅行社有十几家。如此看来,苏州导游人才需求如全国一样让人看好。有关部门预计,未来10年,中国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近百万人,而中国的旅游院校每年仅能提供10万名毕业生,旅游专业人才非常紧缺。由此可见,旅游从业者拥有光辉的前景,那么我们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目标的制定是正确无疑的了。

在我们看到光明的时候也要看到困难,由于旅游是一个特定的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是相当严格,不仅要知识面广,还要精通外语,肯吃苦、肯钻研。他们说:优秀的人才不仅会指引旅行社在合法的政策、法规下发展,更会为企业“另辟捷径”创造更多盈利空间。他们应能设计完美的旅游线路,在不损害旅行社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与国内旅游相比,出境旅游不仅要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提供服务,还要求组团社对各国的语言、货币、法律法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行业规范等心中有数,并具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国外迅速处理紧急事务等能力,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导游专业又有很强的挑战性。旅游行业竞争激烈,部门、岗位越重要,工作强度也就越大,十天半月回不了家是常事,逢年过节更忙得不可开交,这对从业者而言都是考验。踏实勤奋、待人有理、善于沟通、知识丰富、精通外语都是从业者的必备条件。对新入行者而言,三五年的艰苦努力进行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才有可能成为行家里手。

目前旅游业最紧缺的三类旅游人才,第一类属“最抢手人才”:能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经理,能从事境外游策划、项目开发和组团调度及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并有在异国他乡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导游;第二类是“最急需人才”:宾馆酒店总经理、旅行社副总经理及销售部、公关部、餐饮部、客户服务部、人事部、财务部等部门经理;第三类是“最大量需要人才”:中西餐厨师、通讯技术维护、餐饮客房服务、日韩料理厨师、前厅礼仪接待等技能型人才。

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才,我们如何培养出来?《导游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有别于《酒店服务》专业人才培养,《酒店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在综合素质上,因为酒店服务行业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一个行业,对专业技术知识要求低些、而技能要求高些,进入行业门槛较低。导游专业虽说也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一个行业,但对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要求是很严格的,进入行业门槛较高。旅游当中总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如何处理,需要导游员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准确掌握旅游政策与法规,充分兼顾国家、旅行社、游客三者的利益。若是出境旅游,不仅要为游客在吃、住、行、游、娱、购等方面提供服务,还要求对出游国家的语言、货币、法律法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行业规范等心中有数,并具备与各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国外迅速处理紧急事务等能力,因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说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他要求的人才是全面的。正如旅行社老总说的:我们需要的人才应是综合素质好,同时要具有旅游专业知识、历史知识、能做好推介策划、能做好营销工作,而且普通话一定要过关。

2、对导游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加强技能训练,加强实践教学。

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想做导游工作,作为学生没有导游证,就无法进入旅行社工作,所以企业认为导游专业毕业生有没有导游证很重要,如果学生有导游证,那他们的工作都不需要学校费心,学生拿着导游证就能很快地找到工作,反之,没有导游证的学生想找旅行社的工作就显得困难了。另外,在学生当中还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有的学生考取了导游资格证,可苏州的各大景点都还没参观过,学生的“纸上”功夫下得还真大,由于他们缺少了实践经验,若马上让他们带团,恐怕很难胜任工作。问题就出现在学校给学生这方面训练的机会、参观的机会太少了。虽然我们为学生也安排了景点认知实训,但是自费或免费形式,有的学生舍不得花钱,只好不去,老师也无法去约束他们。

当然不可能人人都能考取导游证的,对于考不上的学生,我们该如何为其打算?难道都送往酒店去吗?学生不愿意我们又怎好强求?本次调研让我得知,有的旅行社,还有很多空缺位置需要旅游人才,对于没有导游证,但是工作能力强,沟通能力强的学生,旅行社也可接受,可安排做业务。对于相对沉稳、有耐性的人,旅行社仍可接受,可安排其做计调工作。关键是我们要培养出旅行社所需要的人才来。

3、能否与企业联合实施“订单”培养:

苏州现有旅行社110余家,另外还有100余家挂靠单位和办事处。人才需求量:一般小社需要3—5名,大社需要5—10名,实施“订单”培养不是没有可能,但无法搞“批量”订单。这样就需要市场开发部老师专门下大功夫,拿出一定时间,到各旅行社去做工作,多联系一些校企合作伙伴,调整教学进度(或有意识安排),在旅游旺季,安排为实训课,将学生分别送往有合作关系的旅行社去,以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也保证了我们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也能免费参观市内、省内著名景区景点,何乐而不为!

这件事情再次说明:专业要发展,必须要由旅行社的配合。目前导游服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情况并不太理想,确实也没在这方面下大功夫,这是不利于导游服务专业发展的。

三、几点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即要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坚韧性,了解导游服务行业的特点,知道自身不足,同时,也应该鼓励他们发现自身优势,也就是与初中生相比,他们的学历更高,而与高中生相比,他们的技能性更强。

2、专业老师平时要多到旅行社去了解情况,比如每个老师负责5—6个旅行社,及时了解最新旅游市场动态和旅行社对员工新要求,及时帮学生调整心态、掌握新技能,把握到市场的空缺需求,就业是不成问题的,也是很有前途的。

3、学校要定期召开实习就业会,认真听取专家、旅行社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广范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

4、学校的视野不应局限在苏州,应面向整个江苏的旅游市场,江苏的旅游业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但学旅游的专业人才还不是很多,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给他们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这也是宣传我们学校旅游专业的好出路,如果单纯的只满足苏州市场,必定竞争很激烈。而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终身教育,不是单纯的为了他们的就业协议。如果能帮助他们在自己家乡找到工作,那会让他们的父母更安心,同时更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专业,学校的声誉会更高,学校的招生工作也会更加顺利。学校将会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本次调研,让我坚信:只要用心开发我们的旅游市场,导游服务专业前途将是一片光明的!

四、调研总结:

在这为期三个月的旅行社实习调研生活中,我受益匪浅。短短的半年内,我不仅向旅行社老总学习了旅游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体验到应该如何更好地跟客人和同事交流、相处,更被旅行社员工的无私敬业精神所感动。这不仅为我今后的理论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案例基础和方法,也使我在今后从事导游专业教学中有了坚定的目标和方向。

20xx年9月13日,我到河南省南阳市第八高级中学进行为期两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担任高二年级211班的班主任助理,二是负责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在实习期间,我积极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指导老师和带课老师请教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在实习期间获得了指导老师的高度肯定。同时,我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资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是对在整个高二年级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的调查形式是和学生们进行谈话,提问一些事先准备好的问题,然后边交流边做笔记,及时地记录信息。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一谈对中学信息技术的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只停留在以前理论上的认识。而且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我所在的学校南阳市第八中学是一所普通高中,设有两个校区,欧龙校区主要是高一和高三部分年级,潦河校区主要为高二和高三部分年级,而我们被安排到潦河校区实习,学校施行封闭式管理,规模中等,整个高二年级共有24个班,其中有10个培优班和14个普通班(按年级分数排名进行分班)。学校生源主要是来自附近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和城镇,部分来自市区。学校配备有两个机房,分别由两个老师负责管理和上课,每个老师负责高二年级的12个班。

我的带课老师上的是高二201-212班,其中有5个培优班和7个普通班,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就可以明显感觉到课堂的气氛,纪律是不一样的,在给培优班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很少有吵闹,说话的现象,而且跟同学们进行互动的时候他们会很自觉的配合你,让你很有激情的继续课堂教学,但是在给普通班上课的时候,情况是明显相反的。

我观察发现,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太过一成不变,就是根据课本和大纲的要求给同学们灌输知识和技能。前几次课程一般在教室上,因为都是纯理论知识,老师一般就会根据课本内容和教学大纲给同学们讲解新知识,偶尔延伸一下课外的内容,学生们就只是刻板的坐在教室里听课,不会提问,也不会吵闹,很多同学的心思都不在课堂上,有些甚至看起小说,偷偷玩起手机。后面的课程因为都是操作类的知识,所以会在机房上课,而且课堂前二十分钟一般都是边演示边讲解,然后剩余二十分钟让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讲课的内容进行自由操作,争取在下课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即把老师刚才操作过的内容自己再亲自操作一遍,加深印象,但是最后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人很少。这种教学方法,它只是符合一般教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它没有适合当前如火如荼正在进行的新课改潮流,也就是缺乏给课堂注入活力,注入新鲜感,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侵蚀着同学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当前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相信没有人会觉得它陌生。在这里,有同学们熟悉的网络世界,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有受益无穷的信息资源,有高深莫测的计算机编程,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可以欣赏互联网上的有趣视频,或者听一曲歌曲放松一下心情,还跟朋友家人聊聊天,浏览一下因特网上目不暇接的新闻,丰富自己的阅历,增长自己的见识,甚至可以打打游戏,下下棋……,同学们都希望在这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因特网上拥有属于一片自己的天空,因此即使我相信没有人会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没有人会觉得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很无用,很无趣的学科。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主修科目不同,不纳入高考考试范围,学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主课上,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都不是很重视,或者只是用来上网和玩游戏,不能很好的进行应用。而且学校就给每个班级一周分配一节信息技术课,除了上信息技术课时有机会接触电脑外,其他基本没有机会接触。而且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镇,家里几乎很少有配备电脑,因此学生在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较为薄弱,甚至有些同学从没有接触过电脑。调查中信息技术老师对我说,鉴于这种情况老师在备课时,教学的内容都比较基础,操作也会比较简单,以达到课堂能适用于大多数学生为目的。

我还发现,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时,同学们会比较安静,不吵闹。但是一旦到了机房,同学们的课堂记律普遍较差,自觉性不足,打开电脑首先就看能不能上网,若是可以就肆无忌惮的开始登qq,看视频,如果不能上网,就打开电脑自带的游戏开始玩,或者互相说话,聊天,直到上课都不能立刻安静下来,说明学生们不能正确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课堂气氛也乱哄哄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未达到却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在调查中,许多学生不明白学习信息技术的用处,而且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进而排斥计算机的学习。我想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老师们没有给同学们一个很好的介绍,以至于他们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老师如果不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便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告诉他们,高中时期学好信息技术是有不少好处的,电脑可以为我们处理很多的事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很多的丰富多彩。而且以后踏入社会,计算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应用,学会使用计算机已经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也有部分学生对我公开表示他们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想认真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以便更好的使用计算机,让它为学习服务。对于同学们的这个想法,我表示很欣慰。

还有的学生说,学校安排的作息时间紧凑,学生每天忙于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根本没有多少时间进行课外的学习,导致他们信息技术能力差,进而提不起很大的兴趣。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这个科目有兴趣了,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比如在上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操作课的时候,可以先做好一个既美观又让学生们觉得很有技术含量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在讲解的时候,学生们就会聚精会神的听讲,自由操作的时候也会认真主动的去完成布置的任务,当然教师也要在一边从旁指导,这样便能大大的提高了上课的效率。

二、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备好不同的教案。比如针对培优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就可以给他们讲解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他们也能掌握的更多,但是针对普通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在给他们传授的时候内容相对较少些,重点提及到就可以了,但是讲课方式要尽量风趣,幽默,以提高他们的兴趣,这样他们不仅能维持课堂纪律,听课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总之,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报告。我认为信息技术老师最好能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合作完成。在活动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应用技能,还能提高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老师在一旁指导,多主动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最后对在本次调查中给予支持的老师们、学生们表示感谢!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本人于x年x月至x月x日透过访问法,资料搜集法对xxxx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很广泛从多方应对于企业的发展提出理念,对于人才的要求有独到的见解。然而企业的文化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并提出改善的推荐。

xx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xx市福田区益田路,法定代表人是刘某某,注册资本(万元)100,公司的经营范围: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服装设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计算机系统集成;弱电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微波产品、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及销售(不含限制项目)。

(一)以品质为基础。

公司逐步健全推行质量保证体系,在管理上坚持:"优秀人才、优秀品质、优秀服务"。产品的质量是我们的诚信。推行:零缺陷服务,为用户带给满意度。

(二)以创意为发展。

勇于创新,创新是高科技公司的灵魂,是企业持续旺盛生命力的基础,是取得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时刻虚心学习、永远大胆创新,是每一个员工的职责。

(三)以成果分享为共同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的分享,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的理解批评,而管改善自我,以优秀的成果造福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社会。

一个企业的文化体此刻管理上。对于以上企业文化的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在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

(一)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文化中能够看出,对于企业利益与品质的保证较多的,相对而言对与员工利益的保证就十分欠缺。比例过分的失调,很显然只有的体制实行起来,不能灵活应对,涉及范围太校此刻市场发展迅速,而企业不能够与时俱进,对于制度给予相应的改善。陈旧的制度导致员工工作缺乏动力,也使得许多员工也抱着混口饭吃的态度工作。很多员工认为自我在公司的发展空间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企业文化中也提到了“优秀人才”但是根据调查很多人都没有受企业任何专业的培训。这也暴露的体制不能够很好实施的缺点。

(二)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很多公司员工认为企业文化,那是公司高层的事情,与自我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也不会想花时光在这上方。更多是思考与自我利益相关的事情。公司在企业文化上的宣传力度很欠缺,在调查过程中也有高层说到:此刻工作繁忙,很难有时光去做文化建设的宣传和配合工作,对于如何宣传企业文化感到束手无策。还有些人认为企业子要效率好,那么企业文化就会自然构成。这也是此刻阶段绝大多公司的想法。

(三)在建立企业文化上没有良好的沟通平台。

公司自身对于企业文化的了解十分的欠缺,以利益为第一,员工对企业目标缺乏具体的了解,没有构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危机而感缺乏,企业的归属感不强,时常表现出持才傲物、工作上由于分工不太合理,出现了互相推工作的状况,经常以“很忙”来拒绝参加院内的文娱活动,同事间往往只存在工作关系,缺乏润滑。中层领导班子的管理潜力问题突出,院中层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由专业技术拔尖的员工担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工作压力、工作职责越来越多,管理任务繁忙,对于管理上的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导致了企业与员工矛盾重重。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管理制度要形式多样,机制灵活,却又不失威信。涉及企业本身的利益以及员工的利益。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取得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可,追踪全球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给予员工不断的培训、深造机会,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广为接纳和储备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科技人员,构成良好的人才知识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三)加强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

首先明确企业的奋斗目标,召集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共同学习,使其对于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不定期询问员工意见,还能够同时创业企业文化特色如:人本文化特、色整体文化特色、创新文化特色、求实文化特色、服务文化特色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找到属于自我的文化特色。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三)建立双向沟通的模式,让员工与企业间构成良好沟通。

企业对于自身的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员工要给予人性化的管理,不定期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看法,认真的思考或者采取接纳。让员工对于企业有较强的归属感,企业对于员工给予更多用心的关注,能够公开的鼓励员工,挖掘他们的潜在的潜力。在节假日给予适当的问候。开展各种活动,拉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使企业内运作顺畅,增加效益。

以上是我透过对于xxxx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调查之后的所感。透过这次的调查过程认识到企业文化实质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用心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优秀的企业文化就应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在此刻商业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九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了电气设备运行的技术管理知识、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知识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师傅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近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我们在实习中了解到了铁路供配电系统,尤其是了解到了工厂变电所的组成及运行过程,为小区电力网设计、建筑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参观四川昆明供电段使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为学好专业课积累必要的感性知识,为我们以后在质的变化上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在经过半个月的实习,主要感受到以下体会:

1、安全教育,在实习开始时,老师对我们进行安全教育,讲解了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在实习中所要遇到的种种危险和潜在的危险等等;在实习现场,工人师傅也是再三强调安全问题。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既是责任,更是义不容辞的义务。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

2、组织参观,在实习开始时,老师组织我们对实习单位的参观,以便了解其概况。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到其它有关车间去进行专业性的参观,获得了更加广泛的生产实践知识,和更加准确理解了工厂的运作模式。参观中我们着重了解了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先进工艺方法、先进工装、先进设备的特点以及先进的组织管理形式等。

3、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车间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结合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习的要求,将理论与实际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也更加的促使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与研究。只有实践才是检炼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我们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生产中,才能发挥知识的价值。

4、实习日志,在实习中我们将每天的工作、观察研究的结果、收集的资料和图表、所听报告内容等均记入到了实习日志中。对于日志,很多同学不予以注意和关心,只要我们细心,就会发现写实习日志的好处。它既能方便于我们实习现场的记录,也便于我们日后查阅,更能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生产实习是电气工程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业务骨干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生产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变电所的主要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使用的主要工装设备;产品生产用技术资料;生产组织管理等内容,加深对变电所的工作原理、设计、试验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变电所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从事这方面的研制、设计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劳动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最后,感谢学院给予我们这次实习机会,特别感谢带领我们实习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我们不能够取得如此丰富的实习收获。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十

为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贯彻实施《市职业教育条例》(以下简称“职教条例”)情况的专项执法检查,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组织调研组从4月上旬至6月中旬,对本区贯彻职教条例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调研组由部分教科文卫工委委员和专业代表参加。调研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制定方案,组织学习培训。调研组召开专题讨论会,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定调研重点,制定具体调研方案。调研组还积极参加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组织的专题培训讲座,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全国、市有关职业教育的会议精神。二是走访座谈,全面了解实情。召开了区教育局、劳动保障局、教育督导室等相关职能部门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走访了区属的职业高级中学和董恒甫职校、市属的市工业技术学校,实地视察了这些学校的实训基地,并听取了学校的情况介绍;调研组还深入虹梅社区,听取社区学校开展职后教育的情况汇报,参观了专业从事大学生职前教育培训的迈兹信管理咨询公司。三是专题研讨,认真总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会议专题研讨,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据统计,共有50人(次)代表参加了上述各项活动。

调研组认为区职教资源较丰富,经过多年的调整改革,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中职、初职分层,公办与社会力量办学、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的职教格局。在探索区属向区域转变、学历与技能并重、专业学科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教的发展目标。在全国大力发展职教的大背景下,区政府十分重视本区的职教发展,将职教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探索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教体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从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目标。

(二)加大投入,促进职教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区政府在职教经费的投入上逐年增加。以两所区属职校为例,年的职校生均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是年1.96倍和2.87倍。增加对区属职校实训基地的投入,明显地改善了职校的办学条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人才优势,做好职校公共课程教研活动属地化工作,为区域职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供服务,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区专任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以及生师比都逐年上升。以区属两所学校生师比为例,学生和专任教师的比例由年的20.4:1上升到年的14.1:1。

(三)积极探索,创新职教发展的新模式。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促进就业为办学基本方向,积极探索创新职教办学机制,强化职业教育与我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适时调整职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专业设置,建立了区属职校的实训基地,凸显职教特色。积极探索创新鼓励机制,把原本面向区属教师的“骏马奖”、“耕耘奖”、“育人奖”等奖励范围扩大,向区域内的各类职校开放。还为区域内所有职校的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鼓励职校学生和在职员工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培养动手能力,发展专业技能。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建立了纪勋初等职业技术学校这一特殊教育机构,为不同程度的智障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调研组在肯定区政府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认为现阶段职业教育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职校生源不足,限制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部分职校生源逐年下降、职教招生整体形势严峻,是我区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国家的政策体制导向没有根本转变,向职教倾斜引导的力度不明显;二是职教未被全社会认同和重视,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将来有份体面的工作,而不希望成为生产一线的工人;三是中职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待遇偏低、地位不高、后续发展空间有限,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报考职校。

2、师资相对滞后,不适应职教发展的要求。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近几年加大了对职校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但是与职教快速发展和市场要求相比,尚有一定距离。目前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偏少、行业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有些企业以泄露商业机密等为借口,不愿接收职校教师来实训,致使教师培养渠道短缺。

3、校企合作不畅,职校与市场衔接不紧密。

目前我区的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校企分家,职教远离行业、产业的现象,造成职校缺乏对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认识和研究,学生缺乏对企业的了解,使“双元制”、“订单式培养”、“企业集团办学”等模式没有得到很好实施。此外,由于没有严格规范就业准入制度,一些用人单位或因为要降低用工成本而录用未经专业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或擅自提高用工门槛,优先录取高校毕业生,等等,致使职校毕业生难以找到理想合适的工作,特别是二次就业率低,影响了职校生的职后发展。

4、管理体制不顺,区域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区有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20所,其中由区政府直接管理的区属学校仅2所,由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区域学校18所。由于这些职校体制、隶属关系和分布行业的不同,致使区域职教资源整合难度大,重复管理、多头管理、分割管理和缺位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政出多门、资源分散等弊端。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发挥还不够,不利于我区职教的协调健康发展。

5、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

近几年来关于职业教育出台的相关条例、法规虽然不少,但缺乏适应本市的实施细则。在执行的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措施。比如职教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业培训经费;职工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按照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第二十一条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支持职业学校举办实训、实习基地,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为职业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或者场所,接纳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这些规定都比较原则,且缺乏相应的配套操作细则,一些用人单位和企业因此执行不力,影响了职教的发展。

调研组认为,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区级人民政府所能彻底解决,但区政府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站在加快建设科教兴市核心区的战略高度,按照构建两大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终身化的要求,切实实现好“十一五”规划目标,进一步推动本区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1、要加大对职教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形成重视职教的环境氛围。

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战略高度,广泛宣传职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大力宣传职教面向产业、面向市场、面向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具有突破性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全社会对职教的认同度,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要树立典范,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成才之路,从而营造有利于职教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2、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职教发展基础。

要形成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实训投入和教师专业发展等保障机制。要加快推进职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以就业为导向,满足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等接纳职校教师实训。

3、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要加强劳动监察,严格执行“企业用工准入”制度,逐步建立强制准入和鼓励准入的就业资格监管机制,来规范用工和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就业准入制度要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之间起导向作用,提高办学积极性,为职教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要创新职教发展模式,进一步整合区域内职教资源。

要树立大职教的指导思想,突破体制、部门和行业之间的壁垒,把职教统一纳入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要开展前瞻性和科学性研究,由政府搭台,充分发挥区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整合好区域内的资源优势,形成“政府主导、区域一体、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有效运作机制,走出一条适合特点、显示优势的职教发展道路。

5、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建议市人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明确责任主体,为职教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监督就业准入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企事业单位开展职后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加强政策研究和指导。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十一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几年,我市的职业教育却存在着举步维艰的发展窘境,而相当多的企业又难以招到合适的技术工人。应该说,造成目前企业招工难与职业教育的现状息息相关。职业教育路在何方?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在9月份参加了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教育、劳动、财政、农业等行政职能部门参加的执法检查工作,分别对市本级及三区两县(市)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会议、现场察看、走访群众等形式,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了解。现就我市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9所,其中,独立建制的高等职业学院1所,中等职业学校28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区25所,农村4所;从办学主体看,公办学校(含部门办的)12所,社会力量举办17所。全市共有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级评估合格学校8所。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包括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财会、电子电器、机电、经营、文秘、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机械控制与维修等等。现有在校学生2.875万人,教职工1650人。

(一)职业学校建设速度加快。

国家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能积极响应,采取措施,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中桂平市已拥有一所自治区立项建设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各有一所职业教育中心,仅有新成立的覃塘区目前尚没有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目前,我市中职生均校园面积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97平方米,设备价值1982元,图书16.2册,与标准生均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20**、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与全日制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分别为0.79:1、0.85:1、0.95:1,基本接近1:1的标准,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

我市第一所独立建制的专科层次高职高专院校——贵港职业学院于2003年8月得到教育部备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结束了贵港没有高校的历史。贵港职业学院现有住校生3150人,教职员工189人。学院设有新老校区。老校区(即原贵港市师范学校)占地面积43亩,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市城北新区,规划用地8**亩。目前,已经征地102亩,并已完成教学科技楼(总建筑面积10183平方米)、学生临时食堂和五栋临时宿舍的建设。20**年10月,学院将全面启动学院教学楼、实验楼、实习实训楼、行政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运动场等十大工程建设,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将在20**年4月交付使用。

(二)广开办学渠道,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各职业学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现有资源条件,开设了一批新专业,促使学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贵港职业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从一个单一的师范学校,建设成为了一个设置有19个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科目涵盖了教育、电子、财经等领域。学院还派出人员深入到高校、企业了解、联系,进一步打开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局面,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与重点高校和发达地区职高开展校校合作办学,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培养本科层次的学生和机械维修等紧缺的高职人才;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此外,中等职业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和短期培训模式培养了大批新型职业技能性人才。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与市内市外100多家企业单位签订了稳定的用人合同,其中,与近70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的培养协议,今年“订单式”培养学生3500余人。20**—20**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5000余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远远超过应届大学生的就业比例,从而为吸引广大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民办职业学校不断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全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达3276人,占全市中职招生总数的28%,今年民办学校招生已达6000人,基本与公办职校达到1:1的比例。

(三)增加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市政府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在着力抓好义务教育的同时,采取措施,逐年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市直公办职业学校的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如下:20**年预算1736.34万元,执行1857.97万元,完成1**%;20**年预算1892.73万元,执行2029。56万元,完成1**.23%;20**年预算2370.94万元,1—6月份执行1402.33万元,完成59.15%;市本级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情况: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218万元,用于职业教育58.21万元,占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26.7%;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362万元,用于职业教育130万元,占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35.91%;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44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193万元,占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43.86%。县市区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没有用于职业教育。县市区政府对地方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保障学校教职员工工资的发放。桂平财政近10年来投入职业教育的资金总额为2927.4万元,其中2004年423.4万元;20**年596.8万元;20**年737万元;平南县20**年预算安排职业教育经费94万元,20**年1—8月份安排76万元。

(四)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素质不断提高。

全市职业学校现有教职工1650人,外聘教师12人,其中专业课教育1**2人,具有高级职称145人,中级职称733人,初级职称5**人。其中,贵港职业学院现有教师总数169人,外聘教师12人,其中专任教师l36人,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61人,初级职称81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研究生学历26人,本科学历137人。市直公办中等职校现有职称13人,中级职称以上111人,研究生毕业或在读研究生7人,本科以上学历159人。这几年,各职业学校通过引进专业课教师、校本培训、派出学习、学历进修、请专家到校指导、聘请兼职教师等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五)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劳动保障部门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全面加强岗前培训及在职职工培训,动员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全市有80%以上的学员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严格的前置审批程序,在办理营业执照过程中,均查验经营者个体工商户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通过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督促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推行就业准入控制,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近年来,全市岗前培训15万人次,企业在职职工培训6万人次。

为了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全市积极引导定点培训机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方针,加快完善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培训模式,按照企业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几年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3万多人次。与此同时,职业培训机构的结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以前单一的公立办学培训模式,积极鼓励社会、个人举办职业学校。目前,我市共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46所。形成了培训网络,以培训促就业,推动了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一)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职业教育定位上,政府未将其纳入主流教育体系,并加以全面规划、统筹推进,存在规划滞后等问题。目前市政府尚未出台《贵港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他实施计划。

(二)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

长期以来,市、县财政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是在义务教育,政府投入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公办学校教职工人头经费,学校主要依靠收取学杂费维持运转。《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和“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从调查情况看,三区两县市都没有职业教育的预算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部份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造成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办学条件明显滞后,民营职校比之公办职校更甚,几乎是自食其力。因此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条件落后。职业高中大多数没有象样的实训基地,即使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也十分陈旧落后。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已成为制约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三)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匮乏。

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原普教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由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不景气,学校没有能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加之一些优秀人才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人又不能流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全市仅有21人,专家型的教师几乎没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职业教育机构还不能完全做到学校围绕市场转,按需培训,而是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陈旧,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有限的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业岗位。这就表明,我市培养的职业技术类人才在数量、类别和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突出表现在“你办你的学,我招我的工”,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尚没有真正落实,企业招收新增劳动力,没有很好地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而视自主用工为自由用工,特别是民营企业更甚。这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办学水平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中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彻底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都是以学校课堂教育为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在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上不能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实训时间过少。另外,职业教育只考虑对外输送人才,不结合本地市场需求情况,出现了一边喊就业难,另一边却喊招工难现象。学校培训的学生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毕业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口就业存在较大的难度。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小康,抓职教就是抓素质,抓职教就是抓效益,抓职教就是抓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宣传我市乃至全国人才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要宣传我市实施“六靠”工作思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急需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学高峰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并产生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推动贵港经济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切实加强领导,把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市政府要加强领导,尽快出台《贵港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他实施计划。实实在在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应明确职业教育方向,以坚持为加快发展我市经济、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为根本,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有抢手出路为关键,以加大统筹力度并用改革的思路去解决职教资源和基本保障条件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略。真正统筹解决办什么学校和怎么办的问题,解决职教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对社会职业教育需求变化信息不畅问题。建议市教育行政部门真正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预测规划,职业教育工作要责任落实到人,按目标考核奖惩。应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解决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知识老化问题,充分发挥我市地缘优势,采取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比例等办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双师型”师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1、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要增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大力建设特色专业,形成专业品牌效应,提高学生实际就业率,提高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

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抓好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鼓励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与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在全市分期分批建设好1—2个区域性实训基地和专业性实训基地。

3、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一是有计划地安排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毕业和缺乏生产经历、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习锻炼,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评选,充分发挥其示范表率和辐射影响作用。三是合理调整教师结构。科学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四是人事、劳动等部门应根据各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向学校提供人才信息支持。五是加快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制订出适合职业学校向社会招聘、录用、选拔专门人才的相关政策。

4、加大示范性职业学校扶持力度,组建我市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对我市骨干职校给以重点扶持,对其在建校征地、有关收费、银行贷款、用人等方面给以适当倾斜,支持骨干职业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5、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落实各有关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二是建立健全相由关部门参加的职教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并监督实施。三是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促使用人单位优先录用取得职业学校相应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四是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建立对学校检查的准入制度,禁止各部门向学校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对职业学校实行政策扶持,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各级政府和财政,要进一步按公共财政原则调整支出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职业教育经费,努力做到按国家法律法规足额落实职业教育经费。一是按时足额拨付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工资,并监督民办职业教育机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二是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规定职教经费投入政策,保证“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落实“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对开展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按规定享受再就业培训补贴,并严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向职校乱摊派、乱罚款,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或挪用职教资金。三是按人均1元的标准,设立职教专项经费,重点用于骨干职业学校建设、师资培训和课程教材开发;四是建立贫困生救助机制,设立职业学校贫困生救助专用账户,用于贫困学生的资助,确保家庭贫困学生能平等地接受职业教育;五是各级人民政府和计划、科技、劳动和保障、农业、扶贫等部门在安排使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以及扶贫资金时,要安排20%用于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的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业学校农学类专业的发展。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重点培训农村乡(镇)、村基层干部,培养具有绿色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农业技术骨干和新农村经纪人、信息员、营销员。在农村中学加大推进“绿色证书”教育,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和技能培养。搞好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县职业中心学校的联合与协作,乡(镇)政府在现有教育资源基础上,办好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中学,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一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以县乡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为幅射点,以村和农户为幅射面,以信息网络服务站为纽带,在县、乡、村、户之间构建信息传播、科技培训、生产示范、项目推广的立体交叉网络体系。在农村中学从初一或初二起就增设职业教育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辍学生返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相互促进,使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增加为“三农”服务的生机和活力,加快全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十二

为加强领导,深入推进服务型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了解居民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三问三解”活动,我深入到田坎社区居民群众当中,进行了走访调研工作。走访通过入户调查、询问交谈,收集意见等方式,充分了解我辖区居民的相关居住状况,查找相关问题。现结合文峰街道办事处“千名党员干部教师下基层”实施方案,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走访概况及重点。

走访所见群众基本生活状况良好,对社区管理工作评价较为满意。主要分析重点几户走访对象,情况如下:

汪善荣:辖区居民,田坎小学退休教师。

杨定发:老党员。

二、发现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走访群众所见现实情况及以上重点对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策的宣传还不到位,没有落到实处,宣传面点散零星,不够全面;二是对办理程序手续过程讲解不够清楚。

(二)突发意外导致家庭困难拮据的相关原因情形增加。成员中有残疾的、年老体弱的,他们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困难拮据的原因之一。现下社会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保险的购买也成了居民们关注问题的重中之重。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于养老保险的购臵也是一知半解,到底如何办理、需要何种手续、办理后会享受到什么待遇也是一片茫然。但是工作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住户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或者较差,流动人口较少,环境卫生比较好。

三、今后工作中的重点解决问题。

1、贫穷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2、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如何改变现状脱离贫困状态;。

3、如何更好的向居民宣传介绍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的办理情况;。

4、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

四、政策落实情况。

从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到始终开展的扶贫帮困走访慰问制度等,都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认真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了部分困难家庭的住房、老人患病就医、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购买等实际生活困难。仍需我们继续做出巨大努力。

为此提出如何做好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宣传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和多数贫困家庭的就医负担。借助医疗保障制度的力量,争取民政部门的支持,给予居民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医疗救助。

2、日常生活中对留守老人和困难家庭的帮助。动员全体职工,积极投身到帮扶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来。

3、不定时开展宣传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办理的活动,让广大居民随时了解政府的新政策。并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4、加强平安田坎工作的开展,对辖区内的综治维稳情况随时了解,积极征询居民-意见,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到汪善荣老师家了解退休老师生活情况。

与汪善荣老师聊天。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十三

随着公司安全管理的不断深入,安全工作也向更深层次发展。一年来积极遵循安全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教育在先,抓现场管理,通过抓管理保安全,抓安全保效益,严格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1、检查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健全。

2、安全生产责任制。

现本公司修订后的安全生产责制共计224个。按照要求,我们在全公司范围划分了责任管理,对一些双重管理的部位明确管理界限,消灭死角。通过分解落实到人,结合各自岗位的安全契约,做好日常检查和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

1、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监控。

(1)、检查用火制度的执行情况较好,用火单的签发按规定执行,动火监护人均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监护资格,本公司经培训后的动火监护人共978人。

公司消防队定期对全公司各部门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出整改单并抓好整改。装置内消防灭火设施均按要求进行配备,维护保养工作也落实到岗位,每月有责任人进行检查,消防队进行抽查。

(2)、加强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安全部门加强对外来施工队伍的安全教育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章作业和违纪行为,对严重违章违纪的队伍坚决予以清退。

2、严格执行事故“四不放过”管理。

(1)、2.22装置事故发生后,公司和本公司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分析事故原因。事故调查组先后召开6次分析会,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同时对照工艺规程、操作法和原始记录,找当事人调查、核实、分析,初步找出了这起事故的原因,根据事故教训本公司制定了事故的防范措施。同时针对装置中的操作要求,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工艺流程操作法及安全知识的培训。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各车间、部门生产现场桶装化学危险物品的堆放,能按要求做到每个品种分别存放,桶装化学品堆放在划线范围内、留有间距,并建立了原料标识。部门有关人员加强堆场日常检查,做好场地清洁工作。

20xx年本公司安全隐患重点治理项目为:

(1)xxx平台安全整改。

(2)xxx气防设施更新。以上安全隐患治理项目已结合2月份装置的检修完成整改。

其中《xxx》项目工程总投资298万元,该项目现已建成投用。

1、安全学习、安全教育工作。

班组安全活动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把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技术知识、事故案例等内容提炼出精华,贯穿到记录本之中,做到简洁、明了、操作性强、实用性强。

事故预案日常演练,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每季度进行一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演练,讲求实用性,事故演练做到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总结讲评和考核,不搞敷衍、不走过场;参加演练职工共有681人次。

2、安全责任制落实工作。

本公司原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1998年制定的,已和现有的要求不符,公司安全部门及时组织对本公司安全生产制度进行重新修订,现在全部23个制度已完成修订并汇编成册。

3、消防管理工作。

公司消防队定期对全公司各部门的消防器材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出整改单并抓好整改。本公司区域内共配置灭火器801只,消火栓31个,确保完好状态。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十四

在进行了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后,我通过对物流基础的学习,可以说所有的有关物流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只是纸上谈兵,并未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如果没有企业参观与调研,直接让我进行基本工作,我想我一定无从下手。因为我对物流行业的实际操作一窍不通。自认为平时对物流知识还了解的我们,只能成为一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学者,而并不能成为一个物流行业的佼佼者。

于是在坚信“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我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物流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才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能为物流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的物流行业工作者。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企业参观与调研的意义是重大的,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的需求、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知识;企业参观与调研又是对每一个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养的一种检验,它能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平时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实际操作的知识,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又增长了我们见识,为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一)申通快递物流有限公司。

申通快递的创始地是在上海,拥有247个独立的城市营业所,179个营业厅,1220个操作点,快递初创于1993年,是一家以经营快递为主的国内合资(民营)企业。基本覆盖到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发达地区地市县级以上城市,尤其是在江浙沪地区,基本实现了派送无盲区。

公司奉行“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快速、准确、安全、周到、”的服务方针公司经营十余年来,已深得广大客户的信任和支持。而这次我们参观的申通快递物流有限公司就是属于其中的一个城市营业所。

申通快递是我们专业参观调研的第一家物流公司,同学们都很兴奋。我们在坐了很长时间的车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休息室,公司负责人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注意事项和参观安排,接着便开始了这次的参观。在公司经理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公司部分工作环境,看到了物流工作的第一现场。

从开始的拣货到最后的发货,一系列的流程我们都有了了解:大件物品和小件物品通过不同的传送带进入不同的分拣区域,不同区域的物品分拣好后放在不同的规定区域,方便装货。因为我们是下午去参观的,所以有部分机械已经停止运作了,我们观察到了一部分的工作人员工作内容,收获了很多。同时经理也向讲述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传送带是循环的,分拣的工人在分拣的过程中是按照序号分拣快递的,一旦有遗漏,就必须重新循环一次,就造成了时间上和劳力上的浪费。

结束参观后,申通快递的负责人又给我们做了一个简短的报告会,讲了物流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也给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关于就业提出了一些建议,让人受益匪浅。

(二)合肥宝供物流有限公司。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p。g。logisticsgroupco。,ltd)创建于1994年,总部设在广州,是国内第一家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以物流名称注册的企业集团,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物流理念为客户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公司,也是目前我国最具规模、最具影响力、最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当前,公司已在全国65个城市设有7个分公司、8个子公司和50多个办事处,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并开始向美国、澳大利亚、泰国、香港等地延伸的国际化物流运作网络和信息网络,与国内外近百家著名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其中包括宝洁、飞利浦、联合利华、安利、通用电器、松下、三星、东芝、lg、壳牌、丰田汽车、雀巢、卡夫等52家世界500强企业),为他们提供商品以及原辅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储存、分销、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信息服务、系统规划设计等供应链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合肥宝供物流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汴河路南现代物流园区。

我们首先是到达了四楼的会议室,由专人给我们讲了公司概况和工作流程。我们了解到此分公司主要工作区域分为立体仓仓库和平仓仓库,分别占地1000多m^2和一万亩。公司职员还给我讲了公司关于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设备管理方面的举措。老师还邀请到了在这里工作的一个学姐过来,给我们讲了关于就业方面的事情,也解答了我们的一些疑惑。因为我们专业人数有点多,所以我们只参观了立体仓仓库,在公司职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该公司为联合利华保管提供的商品,了解了立体仓仓库的运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学习了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三)安徽安泰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安泰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安泰物流”)其承担了安徽烟草工业原辅材料、成品的仓储、养护、配送到调拨运输等物流业务。通过近几年的物流实践,安徽烟草工业现代物流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

安徽烟草开展现代物流始于20xx年底,由当时的省局公司对全省的烟草物流实施统一规划。按照当时的规划,安泰物流实行集团化运作,下辖5个烟厂物流公司,6大区域配送中心,17个地市物流公司(卷烟配送中心),形成一个遍布全省的物流配送网络。

组建安泰物流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徽烟草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行业物流的集中管理,以优化的业务流程为主线,推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业务新模式,实施专业化、独立化的物流运作管理,营造集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服务平台,实现整体业务流程的高效率、低成本运行。

围绕黄山卷烟总厂统一管理、集中采购、多点生产、专业营销的生产经营实际,主要物流业务包括:烟叶、卷烟材料和五金配件等采购供应物流;厂内原辅材料、配件配送、条烟装箱收集和原料物资及卷烟的仓储保管等生产物流;卷烟调拨销售物流等三个主要环节。

安泰物流是我们参观的三个企业中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它的系统和体制也是最完善的。它分为三条大的传送带系统同时进行工作,除了一开始的货单输入和最后的装货,中间的过程都是自动化,无工作人员。

我们还发现了一条小的传送带系统,专门负责特殊烟的分拣,其他标准化的烟都是由大的传送带系统负责。分拣好的烟草都必须按照区域摆放,等待车辆装货。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共参观并调研了三家物流公司,分别是申通快递物流有限公司,合肥宝供物流有限公司以及安徽安泰物流有限公司。这几次的参观调研使我们能够在一线观察学习物流工作的操作流程和知识,能够了解物流现状。

现在的物流企业依然会有一些问题和缺点需要去完善,例如在申通物流参观时,经理向我们讲述的那个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这些有可能在物流行业工作的人去解决,基础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的。

大学三年的学习中,我们一直都为了考试而学习,因为兴趣去学习物流相关知识的很少。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过于枯燥,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去记忆和理解,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企业参观调研是一种实践活动,能使课堂上枯燥无味的物流相关知识具象化,能够使我们更加简单深刻的记住这些知识,对于将要毕业想要就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很好地社会实践活动,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这几次的企业参观和调研,我也对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有了了解,平常一些在课堂上很死板的知识一下子鲜活起来,更加容易理解记住了。必须承认的是未来物流在社会中会越来越重要,需要的物流人才也会越来越多,物流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只要你努力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成功的。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十五

药品零售经营企业是药品流通中重要环节,点多面广,处在药品经营的前沿,加强对零售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管尤为重要,我结合对本辖区内的药品零售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掌握的情况,现将药品零售经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措施对策和大家共同交流。

(一)药品分类管理方面:药品未能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摆放陈列,处方药品与非处方药品时有混放;医疗器械(膏药类)与药品混放;非药品(保健食品)与药品混放;易串味药品不能单独设立专柜存放。

(二)处方药销售方面:处方药品不能完全凭处方销售,处方收集不全,对未凭处方销售的药品,销售登记不全。

(三)人员管理方面:部分药店质量负责人是聘用的,其经常不在岗,营业人员也自行调整为其家人,未经上岗培训就从事药品经营,在对处方药品的销售和调配操作中很不科学,对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四)经营方式方面:个别零售药店存在着以零代批现象,将药品直接销售给基层医疗机构;有的药店进行无证行医,前面是药店经营场所,后是诊所病房;有的零售药店之间有调货现象,对销售不太好品种或快到效期的药品药店之间有进行销货或换货进行销售。

(五)采购管理方面:经营药品或医疗器械(一类或国家充许的二类)以及进口药品未能及时收集相关票据和产品注册证明材料。

(六)对供货方资质审核方面:药品审核把关不严,有的业务员经营几家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现象,其所售代理药品价格虽未超过国家标价,但价格仍较昂贵,其疗效也不显著,广大消费者对此类药品投诉举报较多。

(七)药品广告宣传方面:有的药店店堂内或玻璃橱窗上悬挂或张贴药品宣传画,货架上摆放广告药品样品空盒;有的药店巧借义诊为名其实在促销药品,误导、欺骗消费者。

(八)制度执行方面:药店所制定的制度未能全面有效执行,更不能严格进行自查,定期加以考核。

(九)药品储存方面:温控设备成为摆设,温湿度应按一天两次记录,现已记不清有多少天没有登记,有的药店将药品直接置于地面,药品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一)gsp认证以后药品零售经营企业放松质量管理意识,认为对药品质量的管理只是gsp认证需要,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二)药店相关人员对法律法规不太熟悉,对药品常识性知识了解甚少,工作随意性较大;特别是质量负责人,聘用较多,时常不在岗,对药品质量管理相对滞后。

(三)部分药品零售经营企业经营惨淡,处于半营业状态,企业无心对药品质量加强管理仅注重经济效益。

(四)由于药品零售企业是个体经营模式,其企业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有的药店为同一人,未能真正建立质量管理机构,有的药店就是“夫妻店”或“父子店”,缺少必要的内部监督机制。

1、加强对零售药店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要务实,建立学习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2、药监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将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3、结合对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相结合,对药品经营重点环节、重点品种和重点违规企业加大监管频率,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4、零售药店应自身加强行业自律,严格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规范管理,合法经营。

5、联合公安、工商、邮政部门建立联合监管协作机制,特别是对违法药品广告的专项整治。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十六

5月9日,我市召开“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深入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增强做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和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市面粉食品生产秩序,全面了解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后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近日,食品工业服务中心组织人员,深入全市30家重点面粉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元至4月份全市面粉企业生产情况。

据统计,元至4月份,我市规模以上面粉企业共吞吐小麦85万吨,面粉总产量59.8万吨,同比下降12.6%;面粉企业总产值14.09亿元,同比下降12%;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同比下降9.7%。

元至4月份生产下滑较为严重的企业分别是:永新面粉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15万元,同比下降75.4%;大宇粉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79万元,同比下降64.3%;中原面粉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62万元,同比下降44.2%;白雪粉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64万元,同比下降37%;金晶玉米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475万元,同比下降35.2%;汇丰面粉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158万元,同比下降34.7%;天源面粉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09万元,同比下降25.8%;东方面粉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78万元,同比下降20.4%。

造成各项经济指标整体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受国家粮食、物价政策的影响,少数面粉巨头(如五得利集团、中粮集团、古船等)享受国家定向销售支持,国粮储直接向这些企业以低价位(每斤小麦与市场价格相比低4分钱)定向拍卖小麦,用来平抑物价,直接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而我市面粉企业以生产低端面粉为主,在销售价格上与享受国家支持的面粉企业的高端面粉价格又基本持平,使我市面粉企业失去了价格优势,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利润。

一是小麦价格居高不下:持续干旱推高了小麦减产预期,导致小麦价格居高不下。二是物流成本加大:运输费用、汽柴油价格、过桥过路费用持续走高。三是人力成本上涨:目前人力成本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国家实行托市政策以来,大部分小麦被有托市资格的收购企业所垄断,能在市场流通的小麦已经廖廖无几,远远无法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企业获得小麦的重要途径就是到粮食批发市场参与竞价。然而我市面粉企业中,获得国家托市粮竞拍资格的仅有少数几家,原料供应不畅导致生产困难。

二、

一是面粉产业步入“后添加剂”时期。20xx年2月21日,卫生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撤销食品添加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公告》,公告要求:“自20xx年5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此前按照相关标准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说明: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即面粉“增白剂”,以下统称“增白剂”)的面粉及其制品,可以销售至保质期结束。”以普通面粉保质期3个月计算,在5月1日前生产出的含有增白剂成分的面粉及制品,被允许销售到6月30日。因此,自5月1日开始,**面粉产业正式步入了“后添加剂”时期。

二是面粉生产进入“过渡期”。调研发现,面粉企业对撤销面粉添加剂均持积极态度,表示禁止添加增白剂是一项英明决策,不但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而且还从根本上解决了滥用添加剂的问题,同时还减少了企业生产成本:禁止添加增白剂之前,每吨面粉需要添加6-8元钱增白剂,以年产15万吨的面粉企业为例,每年可以降低成本约105万元。为了适应政策风向,各大面粉企业纷纷采取限产、清理库存产品、调整生产工艺、检修机械设备和进行技能培训等有效措施,来平稳度过从“允许适量”添加到“绝对禁止”添加的“过渡期”。预计到6月初,面粉生产企业将逐步恢复正常生产。

据企业介绍,禁止添加增白剂后,虽然面粉“白度”有所降低,但是从挂面、馒头等产品使用情况来看,不加增白剂的面粉产品口感、亮度更好。但是由于广大群众已经从心理上接受了食用多年的“纯白面”,因此还存在消费误区;而经销商担心销路不畅,在近阶段仍持观望态度,不敢大批购货或减少购货。面粉企业负责人对此表示乐观,他们采取加大宣传、与经销商进行磨合和沟通等手段,相信短时期内就会有全面好转。

虽然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我市面粉产业仍然存在总量大、个数多、规模小的问题。在禁止添加增白剂这个大政策正式实施后,一些面粉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以及产品质量等原因,如果不能尽快扩大生产规模、调整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有可能会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被市场淘汰,**面粉产业也许即将面临大洗牌、大整合的“调整期”。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加快实现全面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打造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新**”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采取优环境、抓资源、促园区、树龙头、重科研、创品牌等措施,下大力气强化企业服务,搞好项目建设,在全面禁止添加增白剂这个新的挑战与战略机遇期内,我市面粉产业进入了从调整到振兴的新的发展时期。

如何转变面粉企业发展方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使我市由“面粉城”向“食品城”转变,无疑是摆在各级部门和广大企业面前的一道课题。在这方面,一些面粉企业做得非常好,比如:永新粉业在市产业集聚区开工建设“年产22万吨食品加工项目”,项目包括6条挂面生产线、6条饼干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5亿元,预计20xx年6月份可投产。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利用太阳能和地热的热量对挂面、饼干进行烘焙,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我市第一座无烟、环保的新型食品加工企业。华星集团计划用两年时间、分二期工程建设“小麦产业化种植及产业链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5.2亿元。一期工程建设优质小麦产业化种植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小麦粉精深加工项目”,包括麦麸膳食纤维综合加工、挂面细分市场生产、预调配面粉、小麦淀粉及谷朊粉综合加工、小麦加工副产品饲料加工五个配套项目。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一条从良种繁育、种植,到小麦粉加工、配粉加工、小麦粉精深加工、营养食品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再到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

通过长时间的经营运作,广大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原料收储的重要性。扩大仓储容量,不仅可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形成运输、称量、清杂、输送一条龙作业,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目前,华星粉业、鑫麦园粉业、盛腾粉业的总仓储容量均已超过10万吨,汇丰粉业新建一座6500吨的仓储,使其仓储总量达到了5.5万吨。

每次开展调研,总有一个颇有感触的问题——企业老板们太“忙”了。实际上,造成他们“忙”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市大多数面粉企业经营管理者思想陈旧,长期采取“家族式”管理,管理方式粗放、简单,在这些企业里不乏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几家大型面粉企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和越来越严厉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迫使企业老板们必须转变发展思路,适应新的企业管理模式。”——鑫麦园粉业负责人毛坤如是说。据毛坤介绍,为了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鑫麦园正在积极与另外3家大型面粉企业沟通,共同发起组建一家紧密性的面粉企业集团。目前,这4家企业已经达成共识,集团一旦成立,将建立一整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所有者将不再直接干预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所有者、经营者、决策者、监督者共同规范动作,使企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作用。

调研期间,企业负责人、一线职工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和一些亟需解决的发展难题。经归纳梳理如下:

(一)加大撤销面粉增白剂政策的宣传力度。在这次调研中,一些企业不无担心地表示,虽然禁止添加面粉增白剂是大势所趋,但是不能排除一些厂家在禁止添加的“过渡期”内,采取更改生产批次等手段擅自非法添加增白剂。因此,必须加大撤销面粉增白剂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面粉增白剂的危害和禁止添加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加大抽检和打击力度,防止添加增白剂现象死灰复燃。

(二)加快面粉企业集团的组建步伐。要鼓励一批规模大、前景好、后劲足的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面粉企业集团。建议对于已建和在建的集团公司及固定资产投资20xx万元以上的食品面粉工业项目,要加大扶持力度,倾斜财政政策、土地政策和电力政策等,使企业增加组建集团公司的信心和决心。

(三)完善面粉产品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规范和自律作用,扶持企业建立自身食品安全控制系统。要切实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坚决淘汰落后设备工艺,支持面粉食品工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的无公害食品,严禁使用有害添加剂。要千方百计加大食品工业科技投入力度,建议市财政拿出一定资金,设立“**市食品工业发展基金”,在企业的科技投入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四)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建议在产业集聚区内规划500——1000亩土地,建设“**市食品工业园区”,园区内要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食品工业进入。要支持企业重点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拉长加工链条,打出**特色和品牌,把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品种做全、竞争做强,实现由“面粉城”向“食品城”的跨越。

(五)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面粉企业范围内开展“共建一个字号、打造一个品牌”活动。共建一个字号:即为**面粉申请原产地保护,在面粉包装上统一印制“产自中国面粉城—**”的标识,同时加注“经中国面粉质量检测中心检验合格”的字样。打造一个品牌:即凡产品质量高,符合标准的面粉企业,可以拿出5%—10%的产量,用于生产同一个品牌的面粉(品牌名称可为“中国面粉城”、“面粉城”、“面粉之乡”等),品牌的具体标准由政府指定的部门统一制订、发布,并对“标识”和“品牌”的名称使用实行监督管理。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十七

出现这些问题,一是社会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较快,用人需求量增加,出现一定的用人竞争,对于年轻、有一定文化,尤其是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能够比较顺利地找到或挑选较理想的工作单位和岗位,随时“跳槽”便成自然;二是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社会服务业,成立时间不长,资金积累不多,较多企业只有微利,职工工资普遍偏低,职工一旦有机会找到收入更多一些的单位,“舍旧求新”便成必然;三是出现这种现象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对职工无约束力。

并不大,要认真履行更难。少数企业只是为了应对劳动保障等部门的检查,规避法律而与职工签订形式上的合同书,实际上并未按合同上的条款履行。

出现此问题,一是劳资双方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由于企业用工来源渠道多,其中很多职工与企业负责人(特别是小型企业老板)有着沾亲带故、哥们熟人的关系,认为不签订劳动合同也不会出现问题,仅以“感情”、“私交”、“义气”用工。职工也认为与老板“结交深”,“信得过”,用不着签合同来约束双方。某运输企业有职工45人,其中骨干职工都是企业开办时就与老板一起“摸爬滚打过来的”,是老板的同学或邻友,在座谈会上双方都说“不会发生劳资纠纷,签不签劳动合同都一样”。二是企业或职工不愿意签劳动合同。企业认为,劳动合同条文要包括职工的工资、保险、假期、生产安全、培训等各方面内容,一旦写成书面条文,想变就变不了,如果企业想减员减不了,不与职工签合同,随时可以减员或辞退不想再用的职工,工资支付只要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就行。职工不愿签合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部分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在拟订合同条文时没有与职工平等协商,甚至有一些“霸王”条款,职工认为对自己不利,不愿签订;另一方面部分职工、特别是农民工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后把自己“捆死了”、“套住了”,想走走不了。三是企业和职工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学习理解不深,对如何签订劳动合同不甚了解;有的企业主观上不愿将劳动合同条文写具体,怕写具体了难以变更。四是有关部门对劳动合同的具体签订指导工作欠缺,相关学习培训少。

文某调到更重要的科技岗位上工作,同时一次性给文某1.5万的科技补贴,使文某安下心来,与企业签订了为期9年的劳动合同。

出现上述问题:一是多数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受金融危机冲击,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处于暂时停产半停产状态,被迫调低职工工资标准,职工为了维护本人生计和供养家人,不得不中断原有的劳动关系,寻找新的就业门路;二是少数私营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为降低人工成本,获取最大利润,或达到“软裁员”目的,以金融危机影响,经济效益下滑为借口,有意采取压低职工工资或提高劳动定额标准等手段,迫使职工主动提出辞职,不需支付经济补偿。如某中外合资企业,从20xx年底至今,采取这种“软裁员”手段就先后辞退了200多员工。三是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不规范、不健全、不合理,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存在问题较多,没有工资协商制度,工资标准和分配办法基本上是老板说了算。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没有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老板可以随意决定劳动定额和工资标准,劳动力价格太低。四是国家对企业,特别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政策不健全,同时督促检查乏力,企业自主分配基本成了“随心所欲”分配,分配不公、差额过大的现象比较明显,有的企业内部职工收入高低差距达10倍以上。

存在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较差,利润。

微薄,难以承担职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多数企业采取选择一两项险种参保,或只为少数管理层人员、技术骨干职工投保。二是企业为了减少用工成本,增加利润积累,主观上不愿为职工投保,尤其不愿为全体职工五项险种都投保。某餐饮企业老板郭某说得很直率,他说:“我的餐厅仅职工工资每年就要支付130—140万元,如果再给每位职工都缴纳五项社会保险,每年需要增加支出40—50万元,这样用工成本太高。三是部分职工有现得利思想,本人不愿参加社会保险。这些员工认为,工资收入本来就不高,扣缴社会保险后工资收入更少,难以生活和养家。特别是多数农民工,出门打工就是为了挣钱,供养老人和子女入学,只能将全部收入用于现实需要,对养老保险等问题无力顾及。因此,部分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条文中,有将社会保险费直接计发给职工的约定。

(五)工会组织和职代会制度不健全,职工很难与企业建立起稳定的劳动关系。调查的83户中小企业中,建有工会组织占一半多一点,但其中1/3左右的工会组织基本上是“有名无实”,无专职人员、无活动经费、无单独的工会活动、无工人代表会制度或职代会制度。据有的办事处调查,私营企业和小型企业基本上都没有工会组织及职代会制度。

出现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小企业职工人少,条件十分有限,工会组织和职代会制度难以建立;二是部分中小企业经营者,尤其是私营企业老板,内心不愿意建立工会组织和职代会制度。三是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建立工会组织或工会小组和职代会制度检查、指导不够。

很多条款的具体内容还不知晓,不熟悉。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和劳动者,也还不甚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法律法规宣传必须坚持经常化,通俗化,多联系实际问题,针对性要强些。中小型企业要尽可能设置专(兼)职(五)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增强工会组织自主权,发挥工会组织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作用。对难以建立工会组织的小型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能建立工会小组的建立工会小组,连工会小组都无法单独建立的,可按街道社区若干个企业为单位建立工会组织,每个用工单位民主选举工人代表参加,成立地域性联合式工会组织或行业性工会组织。地方工会组织和街道办事处、社区有关部门加强对这种联合式工会组织或行业性工会组织的指导和帮助,发挥其作用。

(六)发挥工商联、个体劳动者协会、行业协会等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作用。将目前由人力社保行政部门、地方工会组织、经委等三部门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构扩大为四方,吸收工商联代表参加,组成劳动关系四方协调机构,有利于调解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劳动关系。个体劳动者协会、行业协会,要把维护其成员单位和单位劳动者双方的合法利益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给予研究、指导或调解,保持成员单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动者信访、投诉、举报渠道,改进办案程序,缩短案件查处时限,对困难职工和外来职工的权益受损案件、尤其是工伤案件,更要抓紧办理,加大查处力度,以切实有效的举措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十八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跨国关联企业间的关联交易行为越来越普遍,给税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对跨国关联交易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谈谈在基层税务机关如何完善税收制度,应对跨国企业关联交易、开展反避税工作的必要性。

关联交易的载体是关联企业,只有关联企业之间才能发生关联交易。关联企业是指与其他企业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能转移资产和利润并从中获取利益的企业。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企业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是指一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与在该公司直接或间接拥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企业之间所进行的交易。关联交易的形式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形财产的购销、转让和使用,包括房屋建筑物、交通工具、机器设备、工具、商品(产品)等有形财产的购销、转让和租赁业务;二是无形资产的转让和使用,包括土地使用权、版权(著作权)、商标、牌号、专利和专有技术等特许权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等工业产权的转让和使用;三是融通资金,包括各类长短期资金拆借和担保、有价证券的买卖及各类计息预付款和延期付款等业务;四是提供劳务,包括市场调查、营销、管理、行政事务、技术服务、维修、设计、咨询、代理、科研、法律、会计事务等服务的提供。

由于关联关系的存在,关联交易将对关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非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一般按照公允市价进行,但是,由于关联企业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因而关联企业之间交易的定价较为灵活,往往高于或低于公允市价,在有些情况下,甚至与公允市价相差甚远。由于关联交易转让定价一般构成各税种直接或间接的计税依据,因此,转让定价的高低将对税收产生重要影响。跨国集团公司经常通过在关联企业间人为地抬高或降低交易价格来调节各关联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以达到其逃避税收的目的。目前,辖管区内外资企业出现亏损面较大、税负偏低的问题,与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是有直接关系的。一些外资企业账面连续多年亏损却不断增资、扩大生产规模,就是因为一部分外资企业利用转让定价或者低价向其国外关联公司销售商品或原材料,或者高价从其国外关联公司进口原材料和机器设备,或以不合理的价格转让无形资产、提供劳务等方法逃避我国税收。这不仅严重损害我国税收管辖权的行使,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而且影响了内资企业的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一)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落实不够到位。《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xx]143号)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外的企业,比照本规程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税务机关仅限于表面情况的掌握,而缺少足够的力量深层次的开展反避税审计工作。

(二)外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外购和外销价格操纵过度。由于我国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起步较晚,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人员对国际经济业务和国际经营手法不够熟悉,在与精通国际经济业务的外商的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外商利用其技术、设备、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可以随意操纵外商投资企业的进销价格。另外,由于中方人员不了解国际市场行情,在经营管理中不能有效决策,只能听凭外商处断。例:辖管内一个xx现代印刷公司,外方以“海德堡”五色印刷机器作价20xx多万元投入,谎称是世界一流,技术顶尖,结果经营中由于固定成本多,效益连年亏损,外方一走了之,事后了解到该外方投资者已在机器上赚足了利润,投资是假,诈骗是真,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

(三)对转让定价的防范存在一定困难。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行为并非单纯为了避税,而常常是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相对于变更税收居所以及通过基地公司等手段,转让定价更具隐蔽性。税务机关对转让定价进行调整的一般做法是核定应纳税所得额,但这往往缺乏可比性。如特许权使用费具有不可比的性质,很难估计专利和专有技术的价值,因而在征税问题上容易产生分歧。转让定价还牵涉到不同国家间税制结构、税收立法的差异以及税务管理合作存在的实际困难,这些都影响到对转让定价的防范。

(四)税务机关在对关联交易的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信息管理薄弱。在对外资关联企业的认定方面,关联企业间发生业务交易的信息申报制度刚刚建立,税务机关对关联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监控内容、项目、指标存在掌握不够准确的情况,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利用率较低。

2、税务机关对关联企业的动态信息,特别是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纳税申报表中的有关数据的分析利用缺乏主动性。

3、属地管理弱化了对关联企业的管理。集团企业的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行政区域,涉及众多税务机关。各税务机关只管理辖区内的企业,忽视了对集团企业内部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税务管理,同时,各税务机关采集的税务管理信息不能共享,多头采集信息,成本高,浪费严重,组织协调也困难。

4、部分税务干部,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涉外税务管理人员缺乏关联交易调整的实践经验,遇到跨国关联交易无从下手,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一)完善税收制度,提高监控水平。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各级税务机关逐步摸索出了加强关联企业关联交易税务管理的有效措施,建立了关联企业关联交易申报、分析、审计调整、跟踪管理的一系列制度,提高了对外资跨国关联企业关联交易的税务管理水平。目前,每年所得税汇算清缴都要求企业如实申报关联企业关系表,使基层税务机关及时掌握关联情况,及时监控。

(二)把握重点,找准工作切入点,实施重点关注。根据工作实践,可对下列重点企业的关联交易实施监控和纳税调整:

1、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权受关联企业控制的企业。

2、与关联企业业务的往来数额较大的企业、长期亏损的企业(连续亏损2年以上的);

3、长期微利企业;

4、跳跃性盈利的企业(指隔年盈利或亏损,违反常规获取效益的企业)。

5、与设在避税港的关联企业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比同行业盈利水平低的企业(与本地区同行业利润水平相比)。

6、集团公司内部比较,利润率低的企业(即与关联企业相比,利润率低的企业);

7、巧立名目,向关联企业支付各项不合理费用的企业;

8、享受法定减免税或低税率优惠,优惠期限届满利润骤降的企业,以及其他有避税嫌疑的企业。

(三)整合信息,逐步充实反避税信息资料库。获取可比信息是转让定价调整得以完成的关键因素,拓宽可比信息来源渠道是提高转让定价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及时获取海关、工商、银行、商务、财政、统计、外汇管理等部门发布的各类信息,通过企业产品价格信息采集,因特网和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广泛收集、分析、整理国内外各行业的货物价格、无形资产价格、劳务费率、贷款利率、行业利润等相关指标,不断充实反避税信息资料库。

(四)规范操作,不断完善反避税工作机制。

1、认真分析各企业历年生产经营状况、各关联交易类型,并与同类企业进行对比,确定存在的避税疑点,提高选案质量。

3、结合各种调整方法的适用条件,选用合适的转让定价调整方法,合理确定调整方案。

4、强化跟踪管理,巩固反避税成果,对确定本年度反避税对象的企业跟踪管理,跟踪监控企业投资经营状况、关联交易、纳税申报额等指标及其变化情况。

5、推动反避税工作要上下联动形成高水平、高效率的反避税管理机制。

6、对跨区域或跨国的关联交易,可通过上级税务机关的统一部署实行协查联查制度,强化税收监控。

(五)积极开展预约定价谈签工作。为促进转让定价工作从事后调整向税源管理转变,节约调查成本,降低税收风险,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xx]118号)的有关规定,借鉴经验,积极受理预约定价申请,充分准备相关资料,认真开展审核评估工作,慎重进行协议谈签,严格监控执行情况,把预约定价工作向更高层次推进。

(六)加强国际税务合作,与有关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议。通过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议,既可避免国际税收磨擦,又能有效地加强国际税收合作,防止税收流失或双重征税。截至20xx年底,我国已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式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为保证在国际税收协定背景下转让定价调整的顺利实施,保护我国的税收权益,应及时与其他有关国家签署国际税收协定。另外,还应积极进行广泛的国际税务合作,如加强税收情报交换等。

(七)加强税务机关内部的配合和协调,提高基层税务反避税人员素质。要进一步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达到执行税收政策的融合和统一,形成管理合力。应多培养选拔懂外语、精通会计、熟悉国际税收和具备较高财务分析能力的高级税务管理人员,强化反避税管理,进一步提高反避税工作水平。

教师下企业调研报告篇十九

受国际国内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影响,我区规模工业企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很多企业出现开工不足、利润下降甚至亏损,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极大困难,从六月数据看,利润总额亏损企业7户,亏损面12.28%;主营收入出现下降的9户,占辖区规模工业15.79%。主要表现在:

(一)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致使企业停产。典型的是规模企业中的骨干企业长毅浆粨,公司产品主要是纺织业上游的原料棉浆粨生产,20xx年主营收入79626万元、20xx年主营收入82739万元。由于国际经济的不景气,对出口纺织业造成严重冲击,产品市场缩小,而国内产能严重过剩,使得棉浆粨价格大幅下跌,从20xx年最高接近25000元/吨,下跌到现在不到10000元/吨,全行业陷入全面亏损局面,生产越多,亏损越大,企业被迫全面停产。今年以来仅靠代线业生成部分产品,1-6月产值仅8023万元。

(二)市场订单萎缩致使企业亏损。主要存在于酒类产业链相关企业,如思瑞包装、丽晶包装、佳阳包装等企业,生产业务主要围绕五粮液集团酒类包装进行经营,产品市场单一、客户单一,由于五粮液集团受国家宏观环境影响,销量减少,包装订单也急剧减少,致使这些企业没有订单和市场,只有停产或半停产,生产经营困难。20xx年6月分别完成销售收入13200万元、5202万元、500万元,同比增长分别3.57%、15.87%、25%。

(三)企业搬迁影响企业生产。由于部分工业企业处于城市规划区,即将搬迁,新厂区还在建设,旧厂区不能正常生产,使得企业生产处于下滑阶段,如处于三江口拆迁区域的怡源庆公司、处于西郊二二四拆迁区域的昌明机械、汇宝食品等。

(四)行业不景气影响企业生产。

(一)20xx年退出规模企业情况。20xx年退出企业共5户,其中江南香料更名为石平香料、日报社印刷厂是经营困难退出、赛伦格是企业搬迁县退出、四方射钉企业搬迁罗龙产业园退出、中核建中南方公司是企业合并报表退出。

(二)具有升规潜力企业情况。20xx年具有升规潜力工业企业17户,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单一,受宏观大环境影响较小,生产经营基本处于正常状态。

在国际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环境下,预计下半年大的经济环境出现根本改变的可能不大,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如化纤纺织、业等,仍将处于很困难的阶段,而五粮液集团等酒类生产行业骨干企业,由于下半年旺季到来,市场产能淘汰进入尾声,加上自身产品结构调整体现成效,预计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从而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包装行业等好转。辖区整体工业经济发展应该好于上半年。

(一)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认识帮扶困难企业工作对于我区稳增长、促就业、保稳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化解生存和发展压力,增强发展信心。广泛运用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深入挖掘我区企业在积极应对严峻形势、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的先进做法与成功经验,充分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切实在全区上下营造政企联动、共渡时艰,迎难而上、逆势有为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企业培育帮扶。一是帮扶企业拓展市场。指导企业转变思想,优化营销策略,努力开拓新的市场。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扩大销售,减少产成品库存,降低企业资金压力。二是指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业工艺和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类别,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鼓励企业开展员工培训。以稳岗为中心,鼓励企业利用停产、半停产和调整的间歇期,开展轮岗、转岗培训,做到不裁员或少裁员。针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加强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督促企业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妥善处理下岗员工。四是加强企业政策咨询。将中央、省、市、区政府近期出台的扶持企业发展政策信息汇编成册,编印成扶持企业相关政策信息汇编下发各企业。同时,组织专人到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努力为企业应对经营困难提供信息支持。

(三)积极帮助企业融资。针对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积极协助企业申请政府扶持资金,主动与市、区有关部门协调,跟踪资金落实情况。召开银企座谈会,搭建平台,为银企合作穿针引线。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信誉好、技术领先、发展前景好的优质企业和项目,鼓励金融机构为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提供资金贷款,以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四)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会同区监察局,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按照有利于企业发展,方便企业办事的原则,把握政策,改变执法检查方式,简化办事程序,精简企业参加的各种会议,清理涉及企业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提供上门服务,以尽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五)督促竣工项目尽快产能达标。20xx年底我区竣工项目18个,区级财政资金补贴178万元。今年上半年竣工项目9个。我们将切实加强政策服务和要素保障,力争27个项目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同时,加快在建项目叙府酒业“李庄迁建工程”、岷江集团“新增年产60台(套)pvc单元化成套节能设备技改”等5个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提前竣工投产。

(六)切实抓好企业协调服务工作。切实抓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等要素保障工作,将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做好要素保障的应急预案,加强需求变化预测;加强与市上相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加大要素供应计划指标争取力度;强化安全生产,切实加大对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一)督促五粮液千亿技改工程加快推进。据了解,五粮液千亿技改工程目前已停工缓建,建议市政府督促五粮液集团加快方案论证,尽快推进该项目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督促丝丽雅超细竹碳纤维项目尽快入库。据了解,丝丽雅集团总投资7.8亿元超细竹碳纤维项目今年6月已备案,请督促丝丽雅集团此项目尽快入库,开工建设。

(三)请求同意我区规划建设宋家产业园。在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中已经明确,李庄不再发展工业,盐坪坝产业园规划面积仅2平方公里,已使用1.14平方公里,象鼻产业园作为北部新城的组成部分,且以物流为主,我区工业发展的空间严重不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区于4月19日向市政府请示,请求同意规划开发宋家产业园。(详见《市区人民政府关于规划开发宋家产业园的请示》)。5月24日我区根据市级相关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方案后再次向政府提出了请示。现请市经信委支持我区提议,协调市级相关部门,促成市政府同意我区规划开发宋家产业园。

(四)企业个数考核纠正。由于我区20xx年规模以上企业中石平香料系江南香料更名,在上半年市统计局月度通报中,两个企业同时存在,企业总户数58户。市政府在下达工业目标时按照规上企业总户数58户,净增8户下达我区。但6月市统计局通报已剔除江南香料,总户数更改为57户,致使我区规上企业总户数、净增户数指标全年完成困难。建议在年度指标考核时充分考虑此因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0011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