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8:41:19
2023年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范文(16篇)
时间:2023-11-21 08:41:19     小编:笔尘

对于工作和学习来说,总结是一种反思和提升的方式,可以指导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写总结时,我们应尽可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既发现问题,又肯定自己的成绩。下面是几篇值得一读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一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构建培养工程意识为主的工程感性认识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工程素质实践教学—培养解决工程问题和设计能力为主的工程能力实践教学这一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7]。

4.1培养工程意识为主的纺织工程感性认识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通过认识实习,以实验室和科研平台现有仪器设备、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依托,通过指导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讲解、演示和操作,使学生对纺织生产系统、产品生产过程及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纺织工程”的概念。这个环节拟安排在大二开始至大三第一个学期结束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指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很多学校在这个环节安排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虽有高学历,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不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为此,学院要求40岁以下青年教师结合产学研合作课题,每个学期至少要到科研平台合作企业工作两周以上,并要求企业对青年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这样有利于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2培养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为主的工程素质实践教学环节。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全面了解现代纺织工程的原料、工艺流程、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方式、生产管理及生产产品等,获得纺织工程基本技能和工艺平台的工程训练。该环节拟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该环节安排两个实践平台:纺织工程基本训练平台与纺织工程设计训练平台。4.2.1纺织工程基本训练平台包括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及纺织品设计等主干课程的课程实验80-100学时;大型浆纱试验2周;梳棉机、细纱机及布机保全保养实习2周。这个环节拟安排在大三阶段。该平台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1)各种纤维、纱线与织物的测试仪器、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2)纺纱及织造的原料、工艺与设备;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劳动纪律等工程基本素质。4.2.2纺织工程设计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通过大型试纺试织试验,让学生通过原料选择、纺织设备选择、纺织工艺设计、半成品检测、工艺调整等环节设计并织造出符合指定要求的织物。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工作要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主要训练学生的纺织设备和检测仪器的使用和进行工艺设计的工程设计能力。在这两个平台的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科研平台的大型仪器及设备。

4.3培养解决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工程能力实践教学环节。

该环节主要以锻炼专业技能、培养大工程观和解决工程综合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的。拟安排在大三以后进行,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展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并通过并通过自主设计、制造,完成创新产品的开发,锻炼产品制造系统的总体意识和大工程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该环节安排三个实践平台:纺织工程系统训练平台、纺织工程创新训练平台及产学研合作平台。4.3.1纺织工程系统训练平台主要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熟悉工艺和产品设计的流程、掌握工程设计方法,树立大工程意识,锻炼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设计课题可以选择现代纺织工厂设计、纺织产品仿制及改进与创新、新型纺织产品开发等。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是对本科生进行工程能力系统训练的重要途径,在安排毕业设计时,教师要严格做到一人一题。4.3.2纺织工程创新训练平台利用科研平台优势,学院将开放实验室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如学校与芜湖市创新与专利发明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与面料设计大赛等)等结合,每年组织学生申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配备导师,导师指导学生撰写申请书、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研究内容、总结研究成果。学院要求各科研平台下属研究室的老师均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和项目的申报,并将指导学生的情况纳入学院的年终考核。近两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获奖六十二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四十一项。4.3.3产学研合作平台利用大四前的暑假和大四的寒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并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参加实际顶岗生产实践活动。由于企业环境有学校实践环境无可比拟的优势,学生提早接触企业,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潜能,有助于学生学会与人共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过渡期,同时也可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5结语。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构建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学院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外,还需要出台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保证体系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优势作用,对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活泼教学形式,培养创新性型应用人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二

高职语文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中一门重要的课程需要注重将人文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让学生具备专业的语文素质教育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高职教学实现创新意识。

一、高职院校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必要性。

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在思想道德上以及心理素质上都达不到应有的标准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消极影响并且也阻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文科学生院校可以对自然以及科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培养,给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需要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只有具备文化素养的学生才能体现出自身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所以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加强语文教学是重心并且也是提高人文性与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对高职院校语文学科所做的一个重大考验。

二、加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的教育举措。

(一)将语文教育扩展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所以说对语文课程进行教学时除了有限的课堂时间需要加以利用之外还需要将其拓展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以及生活中去,让高职院校内的学生能够感受到院校中的浓郁的教学氛围并且肯定校园文化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通常教师可以开展主题讲座以这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艺术能力得到拓展丰富,甚至还可以开展演讲竞赛或者辩论赛等活动来让学生参加,在参加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深对阅读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谨。

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踊跃参加,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培养起管理能力以及建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在活动中学会团结协作精神,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并且应当赞扬的人文精神内涵。

将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的结合不仅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还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思想的升华以及精神上的启示作用,在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人文精神。

(二)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进行人文性教育,因为语文学科中有丰富的文学作品内容,相比较其他的学科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存在,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各种内在思想情感,这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髓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高职院校中的语文教学在文学的艺术下以情感取胜,利用情感给学生进行深刻的教育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好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条件与保障,要想学好语文学科首先需要将其中所包含的人文性色彩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优点发挥出来,希望通过语文学科教学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三

摘要:

培养具有工商融合的纺织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满足我国现阶段纺织行业发展的需求是纺织类高职院校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高职纺织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制度,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纺织类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商融合综合素质的纺织专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工商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师资建设。

我国是世界纺织品出口大国,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已经逐渐失去优势,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世界贸易中生存下去,除了不断改进、提高纺织行业的新进技术和产品质量外,还必须掌握贸易规则。这就需要培养出工商融合的纺织专业人才,他们既掌握纺织行业的先进技术,具备必备的基础知识,还必须懂得贸易规则。目前,这样的纺织专业人才主要来源于纺织企业和纺织专业学校,其中纺织专业学校成为培养这类纺织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我国的纺织专业学校主要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院校、大专院校、高职院校及中专、技校等,其中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而这类纺织专业人才更适合目前我国纺织行业对生产和贸易一线的需要。那么,如轲培养出符合现代纺织贸易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则是纺织高职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本文就纺织高职院校工商融合理念的实施提出几点浅薄的建议。

一、确定工商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纺织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考虑实际纺织行业的市场需求,而是沿袭了高等纺织本科教育体系的内容,忽视了工商融合的重要性。大部分纺织类高职院校仅限于增设几门贸易类课程,这是远远不够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工商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1.课程设置工商融合。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途径,决定专业发展的前途。因此在纺织类高职教育体系中,应当根据纺织行业生产、管理、营销一线的实际需求设置工商融合的课程体系。如纺织品营销岗位,除设置“必需、够用、适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外,还应当设置《国际贸易》、《报关知识》、《财税与金融》等相关商业类课程。而对于生产和管理的岗位则需要设置《劳动法规与社会保日鼢、《既代企业管理》等商科类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掌握基本的生产管理、贸易和相关法规,更能适应当今纺织经济发展的需要。

2.创建工商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高职纺织类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巩固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工商融合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纺织类高职教育工商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体现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和保障机制。

(1)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应当根据纺织行业岗位群的需求来设置,采用由“初级训练向高级训练”,由“专业单项训练向工商融合的综合训练”的梯形模块化结构。即,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培养主题,综合商业营销、管理和法规等知识,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必备的、系统的纺织专业技能和商业技能,实现工商融合的实践目标。如纺织品营销岗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包括纺织品专业技能训练和贸易商务训练两方面的内容。纺织品专业技能训练包括纺纱技术基础实训、机织技术基础实训、纺织品检验工考工实训、织物分析与打样实训及相关理论课程中的实验。纺织品贸易商务实训包括纺织商务实训、报关实务实训和纺织品跟单实训。并且通过毕业设计将二者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实践教学的方法。

纺织类高职院校生源素质普遍较差,对理论课的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更愿意动手操作,普遍认为做出具体的事物具有成就感。而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是将具体的操作过程传授给学生,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工商融合的纺织专业人才,首先应当模拟实际行业情景,加强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纺织品营销岗位的实训可以模拟企业实际贸易过程,分内销和外销,教师给学生制定营销的内容,具体过程由学生根据理论中学到的必备知识自主应用。这样的实训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

(3)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

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是保障培养具有工商融合素质的纺织高级技术人才的必要手段,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校内实验和实训室建设。

工商融合的纺织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有纺织专业和贸易管理双重素质,专业素质主要通过专业基础理论和实践来获得,贸易管理及相关法规则的'应用则需要与“商”融合。实验实训基础设施则是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必要保障。但是,目前纺织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实训体系不完整、分项目实验实训设施匮乏的问题,而学校资金缺乏是产生这类问题的根本原因。学校可以通过社会资助、发动往届毕业生、增加创收项目等途径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请进来”,充分利用企业的基础设施解决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问题。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社会的主要途径,是锻炼学生工商融合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包括两类企业实训基地,即纺织生产企业和纺织贸易企业实训基地。纺织生产企业用来训练学生的生产和管理技能,纺织贸易企业用来训练学生的工商融合素质。如纺织品跟单员岗位,要求跟单员接到买家的订单后联系生产商,并制造出符合买家质量要求的产品。在此期间涉及到与买家和生产商双方的贸易往来,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贸易规则,从而使学生工商融合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那么,如何让企业接受学生实习,这就成为校企合作急需解决的问题。校企合作需要企业承担部分培养学生的义务,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给与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或制定相关法规,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3.考核制度。

系统严格的考核制度是培养具有工商融合纺织综合素质人才的必要保障,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及毕业设计。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应当加大课堂表现、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百分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改变有些学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观念,有利于减少因偶然性因素影响综合考评成绩的差异。实践考核应将动作的规范性、操作步骤的合理性和结果的正确性相结合,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的考核上,尽可能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实践,通过让学生自行设定论题,在企业实践中完成论文的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很好途径。如服装面料跟单员岗位,可以让学生参与企业的操作过程,参与寻找客户、生产商以及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监控,把这些过程作为其毕业设计的部分内容,利于培养学生工商融合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建设实现工商融合。

工商融合的专业素质培养离不开好的教材,目前纺织类高职院校的教材仍然以理论为主,围绕学科本位、学科门类来开发教材,关于实践操作和商学结合的内容不多,有的是普通本科教材的压缩,有的课程直接使用普通本科的教材。教材的学术化表现为教材的理论性、专业性强,广度、深度、碓度大,不能体现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特点。因此教材中应当加大企业生产的实例,可以把企业的生产工艺单、产品说明书、管理规则以及贸易往来的程序和法规作为教材的内容,并有机结合,而不是专业理论课只讲生产工艺实例,贸易管理课只讲贸易规则和管理方法,它们之间应当互溶。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感到“学有所用”。

三、师资建设实现工商融合。

工商融合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培养工商融合的纺织专业技术人才的根本。我国纺织高职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专任纺织高职教师基本上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这些理论知识大部分以纺织专业知识为主,很少涉及纺织贸易,普遍缺乏贸易基础知识,也就无法实现工商融合。

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设工商融合的师资队伍。首先将教师“送出去”,即组织教师进修贸易和管理类课程,并且到纺织企业实践。其次从社会上引进部分纺织企业高职称、高素质的工商融合人才,改善专职教师队伍结构。最后制定“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鼓励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自我培养、自我提高,并将其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顺彬,瞿建新.高职纺织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纺织教育,,(2).

[2]乔亚南.浅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j].广东技师师范学院学报,2009.(1).

[3]马顺彬,尹桂波,高职院校纺织赛训教学探析[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3).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四

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高职院校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建设性指导意见“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高素质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要求也成为高职院校在各门专业人才培养中应着重加强的内容。

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高素质”体现在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完备的经济和会计法律法规知识;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灵活多变的适应不同环境能力。“高技能”人才要求定位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具有较完善的会计工作技能。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教出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教”展开的。从横向结构角度看,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保障体系五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会计人才上。

1.技术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并进行适当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其工作的侧重点是进行会计核算,但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注重智能运用,能根据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预测、会计决策,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为企业管理提供意见和建议等。

2.技能型会计人才。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为主,工作的重点是进行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和计算技术,能操作计算机和会使用会计软件,并最终能编制真实可靠的会计报告。

二、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上说,就是要求工作岗位单元训练熟练透彻、岗位模块专而精通、职业模块应聘成功!

三、教学内容。

根据“面向对象”的原则,职业工作岗位用什么就教什么,职业工作岗位需要什么就训练什么。在设计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知识、技术和能力训练单元和模块时,根据会计职业岗位分工来研究确定各自要知、要会和要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模块,一个职业工作岗位对应于一个模块组合,每个模块又包括若干个技能单元,每个单元就是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的基本单位,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所有模块就构成高职会计教学的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考虑:。

1.实行订单式培养的,通过校企共同协商,把绝大部分或全部模块的设置权交给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制定职业工作岗位要求。

2.学院自行培养的,通过行业调查研究,组织教师和行业会计专家一起制定具有行业性、实用性、操作性、标准性和及时性的会计工作岗位实训单元方案。

3.突出重点,通过对模块合理组合,对模块提供的`时间多少、训练强度的高低,进行综合考虑,突出要强化的内容。并通过安排学生到模拟公司或真实的企事业单位工作,进行务实性岗位技能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

4.强化职业工作岗位素养。在会计职业道德方面,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学好专业技术的同时,更应当学会如何运用这些技术为企业处理纷繁的事务。如在计算机实用技能方面,要求能操作会用,开设widows200/xp/98操作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会计软件应用技术、erp应用技术等训练模块。

四、教学方法。

在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不管是案例教学,还是对实务直接操作,都要普遍运用面向对象的任务驱动式归纳方法,要创新案例教学,即案例教学加公司工作的方式。在运用模块或单元案例教学法之后,安排学生到模拟公司工作,可将一个教学班分成两个公司,每个学生在公司担任不同职务,他们有相应虚拟工资,指导教师应有“总经理”、“总会计师”、“财务总监”和“注册会计师”等角色,开设的部门按照真实公司的划分,如市场开发部、销售部、生产技术部、采购部、财务部、翻译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总务部等,每个部门均设部门负责人,由学生担任。总经理(教师)召开企业管理会议,布置工作任务,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负责人(学生)参加会议,会后各负责人向本部门工作岗位(学生)布置工作,各工作岗位(包括会计职业工作岗位)开展工作,教师检查。公司应有的办公设备在合作公司或者模拟实验室里都配备齐全。学生在企业商务运作的环境下,按照实际公司的职能开展工作,将学到的职业工作岗位技能应用到公司的具体业务中,深入体会经济业务发生的各个环节及其,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在实习的一定阶段,要进行岗位轮换,以更换角色,共同提高。

五、保障措施。

第一,增加资金投入,建立以单元知识与技能为系列的会计教学单元库、模块库,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增加内容全面、样板性强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如集团公司会计实务)等,扩展实验项目内容,使之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务、金融等,提高实验室硬件的档次,配备专职的实验员,实现会计实验室的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组建模拟公司、计算机中心、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第二,加大对师资培训力度,增加培训资金投入。第三,落实职业共建项目,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和关键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会计工作岗位上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并且随时能够得到会计专家的指导。第四,发挥集体智慧,会计实务专家、会计人员和会计教师一起进行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模块的开发的统筹兼顾与方案安排。

从纵向结构上看,现代高职会计教学模式包括:分析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特征,教学过程设计与组织策略等。首先分析学习环境;其次用细化技术分解学习任务;再次根据学习者并无经验的特点,用主成分显示技术分析案例。这要求:一是面向过程的每阶段(环节)展开教学设计;二是各环节教学的衔接和配套;三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等等。

参考文献:。

[1]黄健琴.奥地利商业学校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借鉴[j].中国培训.

[2]郭亮,晋波.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研究[j].会计之友,,(7).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五

在年以前,高职语文教学普遍采用大学本科大学语文教材,沿用经典文学作品讲读的方式教学。

以笔者所在学校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笔者带领学生做过“对语文课程学习看法”的问卷调查下发问卷500份到本校11个系部问卷回收率为91.2%。

当年,本校文科及理科专业几乎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从问卷呈现的结果来看,学生们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选用和教学方式都存在审美疲劳,认为该课程从内容到形象过于传统,没有新意,缺乏兴趣点。

“整体感觉不太好”的占了64.5%,文科生选择“整体感觉不太好”的比例更高。

表现出高职语文教学内容老生常谈,教学授课方式单一和知识本位灌输式教学的弊端。

之后,笔者所在学校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替代了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形式,重新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法和模式等进行定位,各专业课程也重新划分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3大类。

“大学语文”课程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话”、“演讲与口才”和“应用写作”3门通识课程,共同完成全校各专业“语言与文化”教学任务。

5年来,此3门课程各自为政,各有侧重,各行其道,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教学方法,运行正常有序。

但是,总体来说,在职业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被边缘化,因为其不能直接表现为一种技能。

高职语文教学为了迎合职业教育特色,也逐渐表现出功利性态势:普通话课程教学,为的是让学生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侧重演讲技巧教学;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直接以学生学习书写公文和应用文为目的。

高职语文教学缺乏文化精神教育,缺乏人文知识的传承和人文精神责任感及道德感的熏陶。

(二)正视高职语文教学在促进高职职业性。

和人文性和谐发展方面的价值与任务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最核心目的之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社会职业适应性,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合格劳动者这个目的性越来越凸显。

但是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人终究是人,不仅需要劳动技能,服务社会,养活自身,更重要的是单个的个体人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价值取向,他们的精神追求,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社会的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更重要的在于精神文明的进化。

5月《尚技人民》第一季12集微记录片,用形象的方式推出了一个概念“尚技”,提出了一个问题:“尚技,为了什么”。

其预告片简洁明了地给予了回答:“为了生存,他们需要希望;为了生活,他们需要梦想;为了生命,他们需要传承。”这也给予高等职业教育一个清醒思考的触发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的劳动者,而这些劳动者仅仅只有职业劳动技能肯定是不够的,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乐业敬业,有良好的生活情操和人文品质。

语言文化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语言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文学、哲学、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流变。

语言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文化理解和文化应用能力,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础能力,也是重要的人生智慧。

所以,高职语文教学不能弱化,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语言文化内容,与时俱进,在拓展学生知识的和信息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沟通与交流能力,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人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成为具有健康生活情趣和较高道德素养的劳动者,从而充实当代和谐社会内容,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随着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不断推进,高职语言文化越来越多承担着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人文教育的重任。

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同时,必然要加强人文关怀,传达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

职业性和人文性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和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劳动者,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高职语文教学新思路的构建。

(一)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构建。

高职语文教学新思路的启示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崛起,是社会发展需要技能型人才的结果,是时代对中国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加强和改进对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较新形态的大学教育方式,高职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授祖国语言文化的任务,承担着通过祖国语言文字传播中国优秀文化道德的责任,承担着培养身心健康、能快乐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

它必须也必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构建教学新思路。

(二)网络社会网络语言发展特点对高职语文教学新思路的启示。

21世纪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网络时代具有鲜明特点,在网络空间中,中国人逐渐建立起了一套语言表达方式,呈现出了特殊的语言表达态势。

它们记录了时代发展和感知着公众情绪。

其中,网络流行语无疑最具有代表性。

互动百科联合中国文化促进会、《咬文嚼字》杂志社等机构,每年都会评选出年度互联网热词。

网络流行语是纯民间创作的,诠释了各社会阶层的认知态度和情感面貌。

鲜活的流行语都代表着独特的故事和独特的世界。

中国人集体的喜怒哀乐,都会通过创造或复活某种词语或语句来恰如其分地表达,突显中国特色和想象空间的网络语言正浸润着国民的生活,反映着国民生活的点滴变化和感受。

冷静分析网络语言流行快捷的原因,首先在于网络世界推崇个性、追求创新的特点,其次在于网络语言没有现实的规范约束,具有鲜明的新奇性和轻松幽默的风格,迎合了紧张忙碌的现代人放松身心和宣泄感情的需要。

这正是高职语文教学应该吸纳的内容。

高职学生来源比本科院校更加多元,他们的学习目的,更多的不在于理论研究的深入,而在于运用技能、适应社会能力的高低,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接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

高职语文教学,不论是保留单门课程进行,还是分课程完成教学任务,应该坚持眼观八方,耳听四路,要关注网络语言发展的轨迹,追溯其繁荣发展的内因与外因,借鉴其繁荣发展的经验,努力培养具有良好沟通与交流能力、具有健康生活情趣和道德素养的未来劳动者。

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认为,我们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但也不应对其听之任之。

首先,我们应该采取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好办法,重视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的结构美、节奏美和音韵美的兴趣;其次,老师们应主动知晓网络语言,在鱼龙混杂的网络词汇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甄别,以吸收、接受有思想有创意的健康网络语言。

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自然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毕竟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这个网络时代的反映。

[1]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文学、中国哲学、中国科学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与流变。

语文教学是青少年认识社会生活的主要工具,必须慎重对待。

对于网络语言这种新生的语言现象,语文教师更是要有充分的耐心和充足的智慧。

(三)明确高职语文教学新思路构建的具体方法。

高职语文教学具有明确的传承与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具有健康人格和优质价值观劳动者的任务。

[2]在信息传送和交流如此便捷、各种文化影响如此畅达的新时代,语文教学也必须因势利导,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焕发新的吸引力。

不同地方区域与不同学科背景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创建新模式,采取新方法。

笔者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学模式为例,提供构建高职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作者:余芳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六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模式,是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一种体现。它是教师、师傅的联合教学,学生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顶岗实习。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在英国,学徒制是十分古老的教学模式,具有悠久的教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中国应该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教育的特点,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纺织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现代学徒制育人策略。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传统学徒制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趋势。现代学徒制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其内在逻辑体系和运作流程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这种“工”与“学”交替、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建构和发展,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本质特征赋予现代学徒制的新内涵,育人策略将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基本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应与区域经济、行业需求的发展要求相吻合。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突出学校、企业双主体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群)能力分析为依据,使专业学习目标与职业岗位需求、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相吻合。学校以合作企业的工作任务及其过程为依据,整合和优化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参考企业工作流程,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二、纺织专业学徒制人才专业培养策略。

基于以上阐述,笔者对我国纺织专业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具体分析。

1.校企共同开展纺织专业建设。校企合作,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是学校优秀教师与企业师傅一同对学生进行指导训练,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当代教学改革要求,符合课程改革建设趋势。学校要积极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将教学与生产实践进行直接接轨。

2.校企共同制定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纺织业劳动密度高,在中国产业中的地位高,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了支持。因此,高校纺织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必须要结合纺织业的特点以及中国纺织业的形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课与技能课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课程内容岗位任务与生产技术是技术的核心要素,学校必须要以职业特点为基础,教师应敢于创新,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

3.工学交替,实行弹性学制及累计学分制。校企合作中,学校要引入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徒制校企合作也是如此。国内纺织业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以此为切入点,实施弹性学制或者学分制,对原有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全日制学历教学中的经验,制定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学校要结合企业制定不同专业的学徒管理方式,基于不同的学生特点,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4.校企教师互聘共用、专兼结合。学徒制学生培养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与学习特点,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与师傅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与企业专业师傅的交流与合作,集思广益,相互补充,促进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5.校企共建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在构建校企合作、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必须要基于工学结合多年的经验,全面监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强化质量监控力度。校企共同合作,一同研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课程管理,加快专业教学质量标准规划与建设,为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支持。另外,学校要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如职业技术证书、职业学习文凭等,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6.政府搭桥创新机制。政府要积极制定现代化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种政策。尤其是生源不足的学校,更需要依靠政府的各项支持。政府要对国内纺织产业半智能产业化生产进行大力宣传,创新教学机制与工作机制,构建高职、本科以及专业硕士一体化的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先招生、再招工,工学交替结合。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必须要给予大力支持,落实人才共同培养、就业共同承担、资源共享的战略产业,全面推动我国纺织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三、结束语。

本文从学徒制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始分析,提出在国内纺织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实工学结合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几项策略,希望能为国内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3]陈俊兰.中国学徒制的现实与运行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

[4]杨敏.简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七

学生的创新作品比较少是纯粹原创的,更多的是将别人的作品进行整合或者在别人已有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这就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信息。

这是可以在相关信息课程中完成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运用任务驱动法,将学生创新工作融入日常教学中。

例如在教授搜索网络资源的相关内容中,我加入了让学生在百度上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日常用具或者与专业相关的医疗设备。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积极所搜相关内容。

不少同学都在课后教学反馈中用了一个网络词汇“脑洞大开”。

搜索之后大概明白,这是激发出她们无限的想象力的意思。

可以看出比起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这种带有一定目的性的网络搜索更让学生喜欢,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积极提升学生运用网络进行创新查新工作的能力。

我校每年都会开设创新作品的查新讲座。

创新只是学生的一厢情愿,类似的产品是否已经有过了?别人是如何设计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这些都需要进行网络查新来完成。

通过指导学生从中国专利网和万方数据库等等网站上进行查新并下载相关内容,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创新作品的制作方向,也让学生学到了别人的长处,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设计。

三、通过合作小组等形式,组间学生创新团队。

我所在的是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但是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在创新作品制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有一部分思路敏捷,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作为第一作者,还需要一些能够提不同意见的,能够“挑刺”的同学协助他们不断突破思维的局限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作品,同时还需要一些特别精于网络,能够在短时间内搜索到大量有用信息的“网络高手”。

因此,在这个集思广益、互相讨论,类似于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就会自然形成数个优秀的创新小组。

小组内部分工合理,关系融洽。

创新不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而更像是他们集体玩的一个精彩游戏,让他们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感受创新的精彩魅力。

四、通过网络帮助学生整合资源,完成创新作品。

学生要完成创新作品仅靠一己之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

在这方面,现代网络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各种各样的论坛和专业网站都提供了海量的创新信息。

比如我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一直对创新很有热情。

主要源自于这个专业的很多设备需要根据病人的个人特征进行定制,而在网络上还有专门的康复设备的diy网站,介绍各种康复设备的制作技术和难点突破的技巧,为康复治疗技术的学生创新作品的制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校曾获得江苏省创新大赛一等奖的作品,在改进过程中创新作品的作者遇到缺乏必要的电子元件的困惑,后来通过一些专业的代沟网站找到了合适的配件,终于圆满完成了创新作品的制作。

在相关专业领域,学生的知识面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指导教师能够及时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将会对学生顺利完成创新作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形成鼓励创新、重视创新的氛围和环境。

通过建立学生创新qq群、微信圈以及制作相关的创新宣传app,通过各种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生中形成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的氛围,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哪怕是最荒谬的想象,教师也不能嗤之以鼻。

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不断探索研究。

鼓励学生动手制作,并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进行积极的反馈和及时的指导。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让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在不断创新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总结。

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不断提升培养的。

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复杂的实际工作环境。

不墨守成规,在工作中寻求创新和发展,往往是一个普通的产业工人和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的核心区别。

如何才能激发职业学校学生创新的热情,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有可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不断提升,从网络上获取各种资源和帮助已经成为学生的常态。

如果我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搜索各种创新信息资源的能力,那么将会对职业学校学生创新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指导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对这个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如果教师对于网络一知半解,没有丰富的网络知识,也就无法在创新方面给予学生足够的技术支持。

因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高度重视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的培训工作。

作者:刘新新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八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技术蓬勃涌现,这极大的冲击了教育。教学不再是单一的讲授形式,教学信息的组织形式也超出了文本方式。教育技术的发展是教育问题的新热点。更多技术将应用于教育,我期盼着学习教育技术这门课。

第一堂课老师就问我们:“对教育技术怎么理解的?了解多少这方面的知识?它有什么作用?你们想学到什么呢?”有的同学说:“教育技术学习做课件”,有的说:“做flash”,而我却说不出来。我虽然对这门课很感兴趣,但了解的只是皮毛。老师这么一问才使我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

经过半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教育技术的博大精深。它是我们师范类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尤其对我们学习心理学的学生。教育技术属于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桥梁。它以信息科学技术为载体,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相融合并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表现不来,使学习材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而对于我们来说,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先学习基础的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各种传播方式日新月异。通过学习我不再是只浏览别人的搏客了,而拥有了自己的搏客。我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想,学习体会,还可以把好的网站和信息放在上面,和大家分享、交流。通过老师同学的介绍和自己的查找,我还发现了一些很好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的网站,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整理更新我的搏客,浏览别人的搏客,与大家交流感想已是我每天最高兴做的事。

还有很多的技术要我们学习,例如:摄影。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用手动调光、变焦式照相机,虽然有一些跑光的相片,但得到的相片效果都很不错。我相信在加以时日我们的摄影技术会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很多的主题照片,使我们会真正的欣赏、理解那些照片的意义,并开始自己照一些主题照片。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历年学生做的课件,原来我们也可以做的很好的。但我们还没有学到课件制作,还有flash制作,这一直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一块,希望能很快能加以学习。

学习教育技术还有一个感想就是教学要创新,对于正处在教育改革的中国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能在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获奖,而与诺贝尔奖无缘呢?归根结底是中国的学生缺乏创新精神,这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要求,也是为教育技术学提出了要求。什么样的教育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什么样的教学组织有利于创新的培养?怎样把心理学中的创新理论融合在教育技术中?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老师也给我们讲了一些他们去国外参观的情况,还展示了一些图片,供我们参考、学习。但我认为这些是不够的,这问题对于我们是任重道远的,需要我们的继续努力、探索。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九

结合政治学科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中的政治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实际教学情况。正确的应用,会让高中的政治教学环境得到改善,也会促进学生学习理念与方法的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政治教学的任务以及政治学科的特点合理选择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技术去丰富教学形式。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技术的应用,都要讲究适当性。每一个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多分析政治学科的特点,让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特点相整合,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

数学逻辑性较强,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去显示函数之间的关系。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去引导学生参与写作。而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去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组织学生去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践问题。像在学习有关于选举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一个真实的选举氛围,利用选择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选举,深入理解政治学习内容。结合政治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内容的类型,对于教学活动的类型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中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要传递的重要信息,也是学生政治水平提高的重要凭借。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为学生吸收与理解政治学习内容起到促进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对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科学利用,让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手段进行有机整合,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政治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同时,针对教学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还会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政治教学内容也在随着社会文明的变化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也应当随之变化,从而让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的政治教学有效结合,体现其应用价值。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当成为学生认识社会的一个窗口,将丰富的真实事例组合到课件中。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将课件作为一本人民代表大会说明书进行展示,有利于学生政治思维的扩展,感受政治学习内容的真实性。像在学习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一些有关民族自治与国家治理的新闻进行分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新闻去发现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政治教学对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追求与兴趣,会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更高,也会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断成熟,他们希望与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当作师生交流的平台。像在讲解有关于正确消费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课堂问题放在大屏幕上进行展示,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认真听学生的想法,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高中的政治教学活动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对于高中的政治学科发展以及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都有较大意义。许多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存在误区,消除这些误区,是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价值的必要手段。当代教师要认可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主导课堂,服务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高中的政治教学更加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十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为依托,辅助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中,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音乐课程通常都在专业的音乐教室中展开,因此,对于课堂的设计与布置自主性就相对较强。

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辅助教学展开,推动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与构建,能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产生美的感受,加深对音乐课程本身的理解。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实现声、光、电、影等的结合,全面调动声音、文字、视频、图片、语言等多种因素,为学生创建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

音乐教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音乐演唱与音乐赏析相结合,才能全面实现音乐教学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带来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的运用,能够极大丰富音乐教学,对于音乐赏析课,便捷且丰富的资源获取渠道,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更促成了学生的理解,实现教学赏析的展现。

值得提到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所带来的大量的应用软件。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中,除了单纯的模仿之外,音乐教学也开始涉及到一些较为专业的知识,如乐谱的简单识认、演唱的音色、声调等内容。

同时,也对学生的听力、赏析能力以及创造力有了新的要求。

在教学中,借助于一些现代软件,能够全面改进当前课堂现状,丰富课堂教学。

如auralia软件中的“节奏”环节中,可以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教学。

另外一些软件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声音的,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这些软件进行旋律的创造,在带领学生创造的过程中对音乐课堂内容有新的体味。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形成互动。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学生与学习内容,即学生与音乐的直接互动。

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与运用,能够将复杂的音乐知识直接转化为直观、可见、可感的内容,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对所学内容产生直观感受,实现学生与音乐的初步交流。

还可以带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变动与探索,尝试创新。

例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一些软件所提供的不同乐器模仿,进行同一乐曲的演唱,并且进行声音的对比。

在教学中,也可以将一些音乐旋律等进行重新的排列重组,探索新的旋律的形成等。

这些互动能够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除了根据音乐跟唱、音乐欣赏等更能够参与其中。

在音乐赏析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丰富课堂,在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中寻找到学生需要的内容。

如进行器乐欣赏的民族器乐欣赏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声乐赏析内容传递给学生,更能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丝竹乐和吹打乐中涉及到的五种器乐的图片、构造等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带领学生一同进行更深层次的赏析。

在歌曲教唱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资源,形成不同乐器的声音,为歌曲进行伴奏,使学生既能学习音乐歌唱,又能体悟到不同乐器的不同特征。

还可以使学生在感受旋律的同时,提升对音乐本身的学习能力。

五、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德育。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融入心理健康的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内容。

音乐能够带来的心理健康的引导意义,除了通过愉快的乐曲使学生感受到快乐外,就是通过隐藏在乐曲背后的情感的展现,使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进而对自身的情感进行释放,还能够通过对音乐家的故事等得到启发与感动,寻找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对教师的语言讲解产生辅助,为学生带来更大的情感冲击,使学生在感受变化的过程中释放情感,提高音乐的德育效果,实现音乐教学本身的全方位发展。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对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内涵等都带来转变,是新时期音乐教学发展的推动力。

具体的音乐教学的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

作者:王浩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明诚学校。

参考文献:

[1]林海涛.给音乐插上多彩的翅膀:论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新教育,,17(3):77.

[2]林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初中音乐欣赏的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13(4):56—58.

[3]中学音乐教学天地[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7.

[摘要]。

教室不仅仅是师生集聚的物理空间,而且是教与学发生的重要场域。

学习科学和教学理论的发展对教室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教室的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作为重要的教学空间和学习环境,教室的改造和未来发展备受关注。

文章在教育技术视域下考察教室的演变,提出“3.0教室”的概念,并对其媒介技术特征和技术装备理念展开研究。

文章认为,理念更新和技术迭代驱动教室不断进化,从黑板隐喻下的“1.0教室”,到以多媒体呈现为显性特征的“2.0教室”,再到媒介融合时代的“3.0教室”,各阶段的媒介技术特征十分明显。

“3.0教室”具有多屏幕、开放性和智能化的特点。

从教学支持到学习支持,从重视呈现到促进互动,从媒介组合到媒介融合,新型教室需要新的技术装备理念。

[关键词]。

技术迭代;媒介融合;教室进化;3.0教室。

教育技术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为了适应和支持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规划并提供合适的教学环境与条件[1]。

近年来,教学环境和学习空间研究成为教育技术的研究热点,关于“未来课堂”“智慧教室”和“智慧学习空间”的研究和实践成为教育技术学领域的前沿课题。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来看,无论是教学媒体形态的改变,还是技术装备理念的革新,都可以明显感到教室处于不断的进化之中。

一、技术迭代与教室演变。

(一)黑板隐喻下的“1.0教室”

从教育信息的有效传递来看,黑板是一项重要的发明。

时至今日,黑板作为传统教室的基本装备已经经受住了几个世纪的考验。

黑板能重复使用,粉笔成本低廉,且能基本满足班级授课制下教师向学生群体传播教育信息的需要。

黑板在传统教室中建立起稳固的地位,即便一些现代气息很浓的教室,通常也给黑板一席之地。

事实上,黑板不仅是教室里一种不可或缺的装置,黑板也让传统课堂的结构得以定型,“粉笔+黑板”的教学信息展示系统,已经成为传统教室的隐喻性特征。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回溯早期的教室,可将黑板隐喻下的传统教室命名为“1.0教室”。

(二)多媒体技术与“2.0教室”

从20世纪初开始,视听媒体技术促使了电教教室的形成。

电教教室中安装了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模拟电子设备,教师能够通过视听双重渠道向学生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材料。

后来随着计算机逐步走进教室,数字设备扩充并取代了大部分的模拟设备,以计算机和投影组合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室应运而生。

在多媒体教室中,除了投影仪、大屏幕、计算机等硬件外,幻灯片制作和演示软件也必不可少。

常见的幻灯片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简称ppt)、keynote等,其中ppt的使用者最多。

与“粉笔+黑板”的“1.0教室”相比,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和大屏幕以及种类众多的教育应用软件,极大地提高了教育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从整合技术资源和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看,这是教室功能的一次巨大提升。

从教育技术的角度审视教室的代际演进,可将以“电脑+投影”为显性媒体特征的多媒体教室命名为“2.0教室”。

(三)媒介融合与“3.0教室”

伴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传播科技突飞猛进,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融合发展趋势。

媒介融合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却是21世纪媒介发展的重大实践和前沿课题。

随着媒介融合深度推进,一些新技术和新媒介不断涌入教室,教室的改造和重构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为了体现新型教室与传统教室、电教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区别,研究者提出诸多称谓来指代这种新事物,如“技术支持的主动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教室”“主动学习空间”“协作学习空间”“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空间”“未来课堂”“未来教室”“智慧教室”“下一代学习空间”等[2]。

以上对新型教室的多种称谓,一方面显示出人们对新型教室的期盼和学者的学术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新型教室的复杂性与多元化。

以上称谓,有的过于复杂,有的偏重新型教室的某一个特征。

虽然“未来课堂”和“未来教室”都是言简意赅且充满想象力的概念,但其体现出的教室代际特征并不明确。

此外,“智慧教室”也是一个不错的概念,但智慧教室具有互动性、方便性、感知性、安全性、清晰性、开放性、生态性以及先进性等特征[3],目前的教室还达不到这些要求。

鉴于此,笔者提出“3.0教室”的概念,这既体现出新型教室与传统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兼容与传承,也彰显了新型教室的范式转换。

“3.0教室”既回避了“未来课堂”“未来教室”的宽泛性和“智慧教室”的特指性,又像“web2.0”和“web3.0”的概念一样易懂、易记、易传播。

从目前情况看,“粉笔+黑板”的“1.0教室”已经落伍,“电脑+投影”的“2.0教室”亟待革新;伴随着教育技术的范式转换,媒介融合时代的“3.0教室”呼之欲出。

二、“3.0教室”的媒介技术特征。

随着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研究的深入,新型教室的特征逐渐显现。

有学者从人性化、混合性、开放性、交互性、智能型和生态性等六个方面剖析了未来教室的特性[4]。

有学者从教学空间向学习空间演变的角度归纳了未来学习空间的关键特征:灵活的空间布局、多屏、形态多元、支持数字化学习[5]。

笔者认为,在互联网和新型传播科技支撑下的“3.0教室”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一)多屏幕。

从教室中的媒介形态来看,“3.0教室”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多种屏幕并存。

所谓多屏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室中有多个信息呈现系统。

传统教室中,几乎是黑板主导教育信息呈现;多媒体教室中,通常以多媒体投影呈现为主,黑板书写起辅助作用;而“3.0教室”一般有三种以上的信息呈现系统。

近年来,一些教室除了有黑板、白板、投影幕外,还有电子白板、电视屏等信息呈现系统。

某些经过特别设计的教室,还有触控屏、电视墙等装置,师生的平板和手机还能与主显示系统联通。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扩大信息接收规模而将同一内容呈现在几个同样的屏幕上,这种屏幕配置并非“3.0教室”多屏幕的核心要义。

“3.0教室”的多屏幕,一方面指信息显示系统不再单一,但更加强调多个信息显示系统之间要合理匹配和相得益彰。

(二)开放性。

传统教室用几面墙体把师生围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再用讲台和课桌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范围进行规范。

这种设计和布局为班级教学的正常开展营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但也成为传统教室的重要缺陷———封闭性。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一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智力有了新的发展,这表现在该阶段的学生出现其新的思维特点。按照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3]。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因此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是能够比较容易地接受的,但是要对概念深入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这往往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生动的现象来帮助他们进行理解,而这对传统教学来说是难以满足的。但是,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概念进行加工转换,形成一个直接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也是对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强化训练,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声音、动画、图形、图像从视觉、听觉和知觉等感官上的刺激,渲染出现实场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这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而不再是机械地背诵课文。另外,初中生还处在生理发育阶段,在注意力方面稳定性还比较差,容易疲劳,在课堂40分钟的课时里,他们只能保持30分钟左右的注意力[4]。所以,可以通过不断地改变练习方式,频繁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而多媒体最大的好处就体现在它可以以丰富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通过带有娱乐性的课堂练习,使学生轻松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取不同的媒体形式进行展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总结为如下几种形式:。

1.演示多媒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主要还是用于教学内容的演示[5]。这是目前多媒体在初中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将主要教学内容呈现在特定的显示设备上辅助教师的讲解。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课程中所需要的素材,以图片、视频剪辑或自制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例如:可以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列在ppt中,以各种动画形式呈现强调,在讲解《荷塘月色》这一课时,可以播放宁静夏夜荷塘的音频,还有在讲解《生物入侵者》时,可以插入从电视《探索》节目中相关的视频剪辑。课件的制作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组织不同的多媒体材料进行演示。

2.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结合,用来模拟、仿真或再现一些实际中不存在或难以体验的事物,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6]。由于电脑模拟不受空间限制,可由宏观到微观;不受时间限制,可将瞬间过程延缓,可将长时过程缩短。可将动态变成静态,利于观察,又可将静态变成动态,利于理解[7]。模拟仿真在一些理科课程中比较常用,比如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用来模拟实验环境,以此代替或加强传统的实验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一些说明文的讲解更有帮助,比如在《景泰蓝的制作》这一课中,可以通过计算机动画来模拟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并且可以通过动画特效如:旋转、回放、放大等来展示细节,这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特别的效果。

3.交互式教学。

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传统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建立于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之中,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课堂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8]。因为多媒体技术能够带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非常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设计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而且还可以按照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各种教学信息,提供丰富多彩、界面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可以得到自己学习结果的立即反馈,从而调整以后的学习方法或学习程序。这种交互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9]。目前,交互式教学通常在多媒体机房或者在家庭自主完成,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在课堂上也可以使用,比如设计一个练习强化部分,让学生上来通过点击按钮、图标来答题,根据学生的答题的结果,选择不同的图形和音效作为反馈,可以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愿,特别是在课堂的最后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段使用起来特别有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会带来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具有如下优势:。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课程缺乏一些逻辑推理的过程,传统的板书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很难吸引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活动,而多媒体技术将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动态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起,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能够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的教学内容,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程是非常具有人文性的课程,在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10]。多媒体在情感渲染上具有非常的作用,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上,营造出有感染力的场景,快速调动学生情感。例如在课堂上反复播放《命运交响曲》,提示学生去听、去想,当讲授《苏州园林》时,通过课件播放园林的图片,学生可以欣赏画面边听老师的讲解,就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讲解《生物入侵者》这一课时,文中所提到的很多生物都是学生没有见过的,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这些生物展示出来,自然激发出学生好奇的情感。通过这种实物感受的强化,加上老师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彻底理解课堂内容,也使课堂生动活泼。

3.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借助于多媒体形象直观,可以反复重现,多种动态强调形式等特点,可以方便老师向学生强调教学的难点和重点[11]。结合多媒体可以反复呈现的特点,可以节约课堂板书的时间,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课堂上讲解到一个个知识点涉及到某个重难点时,通过鼠标一点,即可将该重难点及时呈现,非常方便,不至于让学生偏离当前的注意点。

4.增加课堂信息量。

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地增加了在语文课堂上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课后让学生访问一些课程网站,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拓宽知识面。然而技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要切记多媒体技术,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和改善,而不是替代。如果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以下影响:。

1.强调视听冲击,束缚学生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是要通过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文字的感染力。在语文的学习中,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的,这要靠老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和启发,生动直观的画面并不能代替语言文字的领悟。过分地讲究课件的视听冲击,弱化了学生对课文文本的阅读理解。将严重束缚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会因此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力[12]。

2.课件追求形式,背离语文教学本质。

一些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将课件做得声音图片并茂,花里胡哨,在课件中充实了太多偏离主题的东西,这样的课件确实能够吸引学生,但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于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还有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充当课件的播放者,这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影响教学效果[13]。

四、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利用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确实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语文老师要真正认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加以合理利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到以下两点。首先,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师生的思维活动,活跃的课堂氛围离不开老师的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另外,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将自身的思想和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要使多媒体教学发挥出最大优势,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如下问题:。

1.确立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设备直接灌输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因多媒体而多媒体,要积极充当课堂“点拨者”的角色。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语文课堂变成了多媒体展示课,老师们应该分清主次,正确看待自身的启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形成良好互动的课堂气氛。

2.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确实很好,但是应用多媒体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所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甚至滥用多媒体会使学生感觉老师是一个多媒体的播放者,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像体育课、手工制作课等这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就完全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有些老师喜欢把画面搞得背景复杂,花里胡哨,令学生目不暇接。不仅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反而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分散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黑板板书的形式,便于随堂发挥,而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对于课堂的节奏掌控能力可能会降低,如果控制不好课堂节奏,使用多媒体技术反而会让课堂效率降低。所以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不同情况,适当地调整课堂进度。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内容,教师应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形式、内容、时间作不同的安排。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教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反观教育对社会管理、经济等各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政府要由适应计划经济的教育管理职能转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教育管理职能。

中国对现代教育的管理主要是靠行政管理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维持。这种维持的方式是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形成的,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按照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教育的管理目标由原来的全面性管理转变成有选择性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直接管理方式转变成间接管理方式;由原来的过程管理转变成目标管理;由原来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成法律和行政共同管理的方式。在时间上,由原来的短期管理方式转变成长期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微观管理转变成宏观管理。

如今是一个改革的时代;是一个大力调整的时代;更是一个推动和发展生产力的时代。教育管理在调整、改革、发展的冲击和影响中,寻找新问题和新事物进行理论研究,为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性指导,并且在教育管理的改革实践中完善其理论,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所服务。

二、现代教育管理的目的。

素质教育阶段的教育管理目的是保证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历史使命,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要有效地达到基础教育管理的目的,教育管理科学的理论研究必须面对现实,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所谓现代教学意识,就是现代的教育观念,是人们对现代教育的管理问题上的看法。实际上是研究教育管理和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使基础教育彻底从应试教育转变到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由此,教育管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思想。这就要求在教育管理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强化普及,淡化选拔,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素质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以便推动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2.研究和树立现代公民意识,调整办学管理目标。

所谓现代公民意识,是人们对现代公民所享受的权利、义务、法律法规及思想道德方面的看法和观点。对于教育管理科学理论的提高和发展,我们只能对现代公民的意识进行彻底的研究,引导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进行认识和培养社会合格的公民的战略意义,只有这样,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才能纠正应试教育的偏向,把应试教育转化到提高全民素质教育上来,在为了办好学校和管理好学校的问题上要端正思想,把培养和造就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社会合格的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确立了现代公民意识,基础教育管理才能转移到保证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社会合格的公民的轨道上来,才能真正地把应试教育转变成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思想轨道上来。

三、向现代教育管理转变的途径。

1.教育立法教育立法是政府通过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目的是使教育工作在方针、制度、经费、人员、设施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有法可依,以促进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其具体措施就是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力来调节各种管理对象。实现教育管理主体这一职能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随着教育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尤其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因为管理方式和手段是服务于管理职能的。目前在中国,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要从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从微观介入转变为宏观调控,从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等;其管理手段则从单一的行政指令、政策转变为经济、行政、法律等多手段的相互结合。

2.管理部门从中国教育管理的现实出发,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观,也是转变整个教育管理观念的关键所在。基于政府对教育的管理是一种宏观有序的过程,也要考虑到政府、学校与教育中介组织各自的特点,为克服以往政府“全包式”职能观所造成的管理职能错位、权责失衡等弊端。

3.制定规划教育在当代越来越成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与经济、文化、人口、科技等发展越来越密切,要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为社会发展服务,就必须根据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计划来制定教育规划。

4.学校所有权与经营权学校所有权是指国家、集体或个人对于学校资产、设施等的占有权。学校经营权,是指学校对国家依据法律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资金、设施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的权力,以及依据法律法规对教育、教学、生产、科研、人事、行政授予的组织、指挥和决策权力。学校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就是学校中的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及其代表国家的各级政府,政府要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的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保证学校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者和经营者,学校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及教育、教学、生产、科研、人事、行政处置权和管理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三

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理念是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顾名思义就是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艺术情操,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并非是顽固的记忆,是将这些内容适当的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一个探讨和体会,是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一个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加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无限的发散,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真实、有趣和形象,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学生之间会主动的相互交流和探讨,让他们的思想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撞击,迸发,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限的美好。音乐作为情感艺术,不仅可以以客观形态进行向心理的表达。其展现的实际内涵,只有通过对音乐进行反复聆听、细微揣摩,才会获得比较深刻的感受。因此,在进行音乐的教学课堂中,理应应用各种电教、视听手段进行教学,从而确保为学生更加容易和深刻理解音乐作品提供环境。另外,在进行音乐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的静止单调的插图,创设性的绘制成投影或录制成视频格式,将死图变活图,使得教材反映的音乐真正能达到动、静结合、声、像合一,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强化记忆,还能促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真正的理解深化、消化和吸收,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喜欢音乐和勃发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欲望。

乐曲《采茶扑蝶》是根据福建民歌《采茶灯》改编的重奏乐曲。乐曲是由长笛、大提琴和竖琴三种乐器演奏的重奏乐曲,新颖别致,独具一格。乐曲基本上保留了民歌的原貌,只是通过让旋律在不同乐器上轮流演奏,不断变化伴奏形式,多次变换调性以及旋律装饰加花等手法,是音乐表现力更为丰富多彩。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认识“重奏曲”这一演奏形式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认为学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如何在教学中变深奥为易懂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我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演示民歌《采茶灯》的音乐主题,加上用多媒体制作地动画,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试唱歌谱,感受乐曲的独特风格;让学生哼唱、演奏乐曲主题片段,感受民间音乐的韵味,把音乐的尝试与多媒体的演示有机地结合;再让学生观看计算机演示的主题音乐曲谱,三种不同类乐器演奏,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易懂,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学生审美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和展现学生个性、智慧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像结合的情境教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学生通过声、像结合的音乐作品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另外,在教学课堂中,根据音乐的播放让学生对于音乐作品中的形象进行模仿,充分让音乐作品的画面感“跳跃出现在课堂中”立即使得音乐课堂变得轻松活泼,这样让学生一边跟唱,一边对音乐作品进行模仿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也激发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创造力。

三、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而促使学生获得一定音乐鉴赏能力。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为了有效的启发学生对音乐欣赏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创造美的激发;如在教学中欣赏《新疆之春》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新疆的风貌,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这时很多学生都会不自觉的随着音乐轻轻哼唱,逐渐很快投入到音乐作品中去,从而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该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通过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都能到积极的促进着作用,同时让音乐课堂变得轻松,不仅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能够获取音乐思维创设能力的锻造。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课堂上的有效利用,为我们打开了更加灿烂的教育天地。教师们能够在这个新天地里更加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这个新天地里能够更加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感受到音乐独特的魅力。正像音乐课程标准所要求我们的那样: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让我们在音乐教学之路上继续不断探索,为提高学生们的全面素质而不断努力。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十四

当前,我国各地都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强国之本,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创新探索,广泛应用于平时教学中,优化了传统教育方法,使教育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的重要性。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现代教育的推行者,教师的理念、理论知识和方法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提高水平,只有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现代教育素质和能力,才能达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真正发挥教师作为教育家的作用。

教师在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学生的特点,在组织教学任务时,才能准确评价、设计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教育更加现代化、个性化、信息化,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知识,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着教学方法、模式、理念、内容和体制,潜移默化地推动着教育教学不断创新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并没有改变教学过程的实质,但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也使老师的教学方式不断得到提升。

高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事半功倍,而信息化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现代教育技术深度应用融合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创新为特征的新型学习环境,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一)加强学科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环境中实施,把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人力有机整合实现了现代教育新型模式,使得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通过教师对信息教育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创作,而课程内容也更趋于丰富,可以和全国乃至全球最新的教育信息对接,在共享资源的同时不断使课程内容得到延伸,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二)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直接优化了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更加频繁,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转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

1.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出新知识前,通过多媒体展示设置的有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体现学习内容与现代生活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2.呈现教学内容。

过去由于信息技术并没有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主要通过黑板或纸质教材两种方式,缺乏生动性,而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后,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且可以重复展示,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3.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扩大了教学内容的容量,连接了大量信息资源,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4.营造课堂氛围。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图像等特性,营造有利于学生和老师互动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5.转变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大大提升,突出了学习过程中探究、互动、创造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新型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应主动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及角色,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活跃的主角,加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让课堂成为理论知识学习及知识实践的平台,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教学模式。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学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增加学习的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正是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生动的课堂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这种健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大胆猜测、大胆联想,师生互动不断加强,课堂成为师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殿堂。

二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了方法的指导作用,教师通过创设让学生思考的情境,训练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思维,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培养了去发现新知识、探求新思路的途径,达到了优化教学的目的。

同时,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被挖掘,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学生的创造力渐渐培养起来。

结语。

将理论知识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探究、自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传霞单位: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铮,张履样.高等师范心理学教程.台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3]新型教学模式新在哪里.中国电化教育,总185期.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十五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是一个热点,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是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更使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台录音机的传统教学方式显得不那么应付自如了。这种变革显而易见,为此,我就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英语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把文字、图形、声音、影像、动画等媒体集于一体,对学生而言,可以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可以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缩短对知识的掌握时间,使英语教学从“静态”向“动态”发展,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table、chair、window、door等时,我用vcdmagicenglish进行教学,vcd上各种各样的table、chair不断出现,整个画面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并用,这种表达方式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生动、形象、逼真的表现形式,从而优化了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创新应用,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带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发了英语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改进了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不再是只知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只会记忆与背诵、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学习者。信息技术更为学生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不断更新的各类知识,任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油然而生。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多媒体技术给师生之间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例如:在教canyoudosomething?yes,ican、/no,ican’t、这一对话时,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先用动画复习以前学过的动词,用录像变换角色,多次呈现对话,设计练习、人机对话,学生看图对话,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师生之间互动。同时老师在旁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交流并纠正错误。

在进行“howtoaskandshowdirectionsandthetrafficsigns”教学时,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把这些资料用ppt做成课件,在上课时进行展示。各类图表、图片,频频给学生刺激加深了对问路指路内容的认识。同时,收集资料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要面对大量信息,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视野。

四、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可实现资源共享。

多媒体课件具有重复使用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可实现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资源共享和网络资源共享,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率。

五、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计算机辅助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变革,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多媒体的运用要审时度势。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适时运用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强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这样才能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不能光看“形式”热闹,更要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突出情境、交流、互动。在这方面多媒体课件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然而,一些教师使用多媒体只为了调节“课堂气氛”,不管教学效果,这就失去了运用多媒体的作用。

2、要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频度。多媒体的设计和运用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不用能电子板书替代传统板书。传统的板书和师生对话还是十分必要的。比如,通过教师板书既可以对指定的句型的结构和用法进行深入分析,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预留”了一定的思考时间。师生对话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学生口语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纠正。英语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能因为使用了多媒体而禁锢了学生的创新力和发散性思维。另外,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也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

3、要充分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多媒体的设计要突出教材重难点,并注意遵循学生的思想规律、体现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创设出各种必须的交际情景,突出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和功能为一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充分体现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的课堂形式是为教学的内容服务的,在使用多媒体时,一些教师不能光讲“热闹”,还要注重“实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因素,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编排和设计,从而使现代技术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为提升学生的英语素质服务。

因此,对于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能适时采用,而不能泛滥使用,否则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还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地提高自己业务知识的同时,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与时代同步,我相信,随着机算机技术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它肯定会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给英语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

高职现代纺织技术教育教学论文篇十六

完善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完备建设我国经济发展相对不平衡,因而在推动高职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严重制约着教育改革推进。

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而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往往不能够紧跟社会的发展潮流,给教育教学带来阻碍。

因此,在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改良者去完善资源的优化分配,积极通过各种符合国家法律的渠道筹措基金,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高职院校的现代教育改革经济支持。

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管理部分的完善建设,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高职教学事业的改良,为高职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关注教师队伍的素养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在授课环节上对于设备和授课模式的改变提供了一定条件。

培养一支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无疑会在教育改良道路上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阻碍。

高职院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当中,可以提前对教师队伍进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训。

新媒体课堂的设备建设中,必须设置有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移动硬盘等必要的基础设备,在此设备基础上,开展教师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图片信息处理的应用,同时结合发展较为领先的院校当中的课件配置,开展教师对于课件的优化处理,从而最大化地提升新媒体课堂的教学意义。

新媒体课堂设备应用下的教学成果通过利用新媒体进行课堂授课,可以提升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和理解知识。

为增强新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期间就需要对图文配套、语音视频在专业知识的应用上提升水准,完善精致的课堂媒体表现形式,极大提升新媒体课堂实际教学意义的发挥。

2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符合时代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那种言传身教的教育,已经不适合当前社会信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不符合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

传统教育中往往每门课的课本都厚若方砖,且文字僵化,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

传统教育中对于学生知识的灌输,是一种全盘式的被动教学模式,没有关注到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中的创造性培养同样达不到应有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授课枯燥单一,师生之间的代沟明显,缺乏知识的反馈和应用。

现代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这种传统的僵化教学方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加,授课方式开始变得多姿多彩,明确了师生之间的课堂位置。

学生接受知识从原来完全的被动,转换为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传播环节,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关于设备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之后的反馈,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信息的理解。

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注重学生性格的培养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因材施教提升整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运用新的教学思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育事业改革当中,对于课堂中的授课模式做了重大改变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

同时改革的还有教师在教育当中给学生传达的一种新的学习思维,即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两者结合。

终身教育的新思维一直在被社会所宣扬,学习知识的途径不只是通过课堂,课外之后在家庭或者走向社会同样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教育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和企业对于人才所具备的创新意识尤为关注。

因而在学校培养学生的环节中,可以通过教学互动、知识讨论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的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知识进行自我钻研、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课堂传统教育中的主要授课方式是文字化的授课,学生被动地获取教师所传达出的知识,课堂中缺乏色彩,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善了这一状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课堂中教学传授给学生的都是固定的知识,而在新课堂中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学习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知识,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同时在传统课堂中,在授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单一的,每一门开设的课程的教师只负责其自己的授课内容,没有使知识连贯起来,从而导致学生知识链不完备,同时对学生在获取知识后真正的融会贯通产生影响。

新媒体课堂中的教学环境高职学院的教育重实践,而往往受到地域条件和教学环境的限制,不能充分地进行教育实践活动。

而新媒体课堂中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院校实践不充分的障碍,计算机的应用,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表现形式,摆脱了地域环境和时空限制对于教学活动的阻碍。

同时,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往往会接触到过于危险或持续时间过于漫长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中对于实验的模拟再现极大地缓解了教育与实践之间的矛盾,从而提升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传播迅速,高职院校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传播的互通往来。

还可在信息平台当中传达一些教师、专家、优秀学生的知识和学习理念,促使因地域和时空限制的学生能够进行频繁有益的互动交流,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束语。

教育事业应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的传播方式,实现知识在互联网中高效便捷地传播。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院校要关注到教师队伍的新发展,培养出一批能够胜任新媒体课堂教习的优秀师资队伍。

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自我的完善和发展,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只起到引导学生向正确道路前进的作用,不能强制干预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学生在人文素养塑造过程中自主学习、形成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作者:李福琳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144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