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8:48:19
最新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大全(16篇)
时间:2023-11-21 08:48:19     小编:雁落霞

通过撰写和阅读报告,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报告的主体部分需要详细描述和分析相关内容,并结合实例和数据进行论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报告,包括工作报告、学术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报告写作水平。祝大家在撰写报告时取得好的成果!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一

从上世纪改革以来(1978—xx),中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承包制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时中国经济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1倍在世界排行由第10位上升到第3位。到了九十年代由于农村极度缺乏金中小企业融资源和支持城市的工业发展,增长率由10%降至4%,进一步刺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市场,大大加快了城市的建设力度。虽然表面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际上却付出沉重的代价——为了追求高额回报,城市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而耽误了技术密集型企业研发、发展和新产品的更新速度;同时耽误了一代农村人受教育的`机会及打工者的下一代人生观念。其实中国的成功或失败不是取决于大都市修建多少摩天大厦而是取决与广阔农村的经济成就——因为中国是一个十足的农业大国。为了积极响应新任中央领导人提出的政策,农村城镇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现行的农村像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如果经济条件得不到改善,农民不得不为了改善居住、医疗和教育条件的支出从而把钱存起来,国内消费将很难大幅度增长。

高速度、高耗能、高污染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1979-xx年gdp年均增长9.7%,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高出经合组织30个国家平均值的20%,资源供应紧张,所需石油约50%依靠进口。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16个。据测算,我国环境污染损失约占gdp的3%到8%,生态破坏(草原、湿地、森林、土壤侵蚀等)约占gdp的6%-7%。大气和水质污染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损害居民健康。世界银行估计,我国平均每年因大气污染而早亡75万人。经合组织测算,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疾病和早亡的损失占gdp的13%。高速增长的gdp,如果扣除过高的环境代价,实际发展不是高速度,而是低速度。经合组织认为:中国虽然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中国的环境标准更接近某些最贫穷的国家。环境形势的严峻是有碍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度发展,而环境保护工作严重滞后,因而产生了大量污染。在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中,中国占16个(《参考消息》xx年7月4日报导的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关于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还缺乏全面而确切的统计数字,但许多学者和有关机构作了大体的测算:

——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政策研究中心孙炳彦在《90年代初期中国环境污染损失和思考》一书中测算:1990、1992、1994年我国污染损失分别占当年gnp的7.4%、6.9%、6.5%。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求是》杂志xx年第3期发表的文章称: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的大气污染、河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4%-8%。

——据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测算,1993年环境污染损失占到当年gdp的3.16%,生态破坏(森林、草原、农田、水资源、湿地、土壤侵蚀、人为灾害)占到当年gdp的6.87%,两项合计损失占gdp的10.03%。

——据世界银行计算,中国的环境污染损失占到当年gdp的7.7%。

——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xx年全国污染损失占当年gdp的3.05%。但并未包括自然资源核算,环境成本中也未计入生态破坏损失,即使环境污染损失,其内容也是不全面的。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二

1、观光。

山色,观看黄土高原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像。三是古迹文化观。看尽县城明代城墙、炮楼、红色革命遗址,直接进入民族文化展示宫,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3、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陕北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陕北文化,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三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增收新途径,拓出志丹新农村建设山地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王塌系志丹县保安镇新窑湾村的一个完整小流域,北靠孙岔墩湾,东临张家湾,南接新窑湾,西连志丹县城和马岔村,距县城5公里,与县城小石山、电视塔、炮楼山遥遥相望。

流域总面积2.2平方公里,属白于山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地形突出。原是县植保植检站的果园示范基地,后拍卖给该站职工陈生金所有,与植保站共同开发种养业综合治理示范试验研究。目前,已建成基地800亩,其中水平梯田200亩。已有人工草地500亩,果园93亩(其中苹果80亩,葡萄、核桃、大桃、李子、大杏13亩)。拥有乔木林4.8公倾,经济林14.8公倾,综合治理度达到了87.3%,林草覆盖率达到61.1%。拥有土窑洞6孔,土木结构房11间,骡、驴各一头(匹),猪100头,羊100只,家禽1000只,果库一处,库窖1320平方米。有农用三轮车2辆,工作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技术员2名,农工5名。电力设施齐备,交通便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王塌紧靠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县城有常住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

2、地理优势。王塌处于白于山脉南端、志丹县城的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峁、沟、坡、梁特点及黄土特性明显,海拔高1500米,四季分明,黄土风情、黄土风貌浓烈厚重,有利于展示志丹特色。

3、开发优势。近几年通过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开发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产权优势。2.2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有利于整个山势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县上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以杂豆、小米、糜子、玉米、洋芋、荞麦、黄芥、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10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5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5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达到陕北粮菜应有尽有。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93亩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土梨、土桃、土杏、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1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500亩人工种草工程,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百只舍饲养羊区、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百只兔养殖区、10只狗养殖区、5匹驴、5匹马、5匹骡、5头牛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驼鸟、马鹿、鸽子、七彩山鸡等。并建鱼塘一座,投放鱼、鸭、鹅等。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沟底打22米高、坝控面积0.98平方公里的坝一座,建造393.6亩栽植园,提升514.5亩草地,建设751.95亩景观林带,改造103.35亩农田,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改造6孔土窑洞,新建30—50孔砖石窑洞的休闲宾馆;建3—5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4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建设一处民族文化展示宫、一个演艺广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建造20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30个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7、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造扩大库容为xx立方米的贮藏库一座,建沼气池10口公厕6个,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三园区、四配套”的实施,把王塌建成志丹县城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陕北生物、植物品种的展示地、黄土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四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增收新途径,拓出志丹新农村建设山地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王塌系志丹县保安镇新窑湾村的一个完整小流域,北靠孙岔墩湾,东临张家湾,南接新窑湾,西连志丹县城和马岔村,距县城5公里,与县城小石山、电视塔、炮楼山遥遥相望。

流域总面积2.2平方公里,属白于山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地形突出。原是县植保植检站的果园示范基地,后拍卖给该站职工陈生金所有,与植保站共同开发种养业综合治理示范试验研究。目前,已建成基地800亩,其中水平梯田200亩。已有人工草地500亩,果园93亩(其中苹果80亩,葡萄、核桃、大桃、李子、大杏13亩)。拥有乔木林4.8公倾,经济林14.8公倾,综合治理度达到了87.3%,林草覆盖率达到61.1%。拥有土窑洞6孔,土木结构房11间,骡、驴各一头(匹),猪100头,羊100只,家禽1000只,果库一处,库窖1320平方米。有农用三轮车2辆,工作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技术员2名,农工5名。电力设施齐备,交通便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王塌紧靠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县城有常住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

2、地理优势。王塌处于白于山脉南端、志丹县城的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峁、沟、坡、梁特点及黄土特性明显,海拔高1500米,四季分明,黄土风情、黄土风貌浓烈厚重,有利于展示志丹特色。

3、开发优势。近几年通过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开发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产权优势。2.2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有利于整个山势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县上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以杂豆、小米、糜子、玉米、洋芋、荞麦、黄芥、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10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5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5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达到陕北粮菜应有尽有。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93亩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土梨、土桃、土杏、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1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500亩人工种草工程,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百只舍饲养羊区、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百只兔养殖区、10只狗养殖区、5匹驴、5匹马、5匹骡、5头牛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驼鸟、马鹿、鸽子、七彩山鸡等。并建鱼塘一座,投放鱼、鸭、鹅等。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沟底打22米高、坝控面积0.98平方公里的坝一座,建造393.6亩栽植园,提升514.5亩草地,建设751.95亩景观林带,改造103.35亩农田,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改造6孔土窑洞,新建30—50孔砖石窑洞的休闲宾馆;建3—5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4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建设一处民族文化展示宫、一个演艺广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建造20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30个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7、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造扩大库容为xx立方米的贮藏库一座,建沼气池10口公厕6个,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三园区、四配套”的实施,把王塌建成志丹县城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陕北生物、植物品种的展示地、黄土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五、经营理念。

1、观光。

山色,观看黄土高原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像。三是古迹文化观。看尽县城明代城墙、炮楼、红色革命遗址,直接进入民族文化展示宫,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3、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陕北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陕北文化,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六、可行性分析。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深,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的变现速度加快。

3、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4、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5、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推动发展的有效增收途径。

八、实施措施。

1、项目支持。该项目的基础是农业开发,因此要加大农、林、水、牧、文化、陕建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将此项目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行列给予财政支持。

2、招商引资。采取联合、入股、拍卖、转让、加盟的方式加大吸商、引商力度,欢迎独资开发,加快开发进程。

3、政府扶持。农业旅游的开发,重点要体现完整性,因此镇政府要配合项目实施区,加快周边区和道路的改造、提升建设力度,以体现大旅游、大生态、大服务、一整体功能。

4、创新开发。建议经营者忠实目标消费人群,采取分期实施、逐步完善、适度规模发展。采取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分,量身定制不同的消费价格,以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并坚持生态优先、方便经济原则,使环境优美、服务体贴到位、提高品味,吸引留住客商及消费者。

5、强化管理。一是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农业旅游。二是要合理规划,科学、规范开发。三是要精心设计农业旅游产品,突出特色。四是要强化开发中的安全卫生工作。五是要搞好促销。六是要培养农业旅游管理服务。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五

随着改革力度的纵向深入,城市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状况基本没有大的起色,在青少年心中产生了极强的逆反心理,为了改善生存的条件,不得不涌向城市。农田耕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最主要的原因是采纳传统的耕作方法,而且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且分散,严重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央对农村政策的放宽,科技兴农势在必行,组建农业生态基地是必然的趋势,也是解决农村精神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唯一解决办法。

首先农村有大量的可开发生态资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汽车尾气`工业污水`城市噪音`各类磁力线的辐射让人苦不堪言,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第一:城市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破坏了许多的林木和草地,同时也破坏了动物的平衡和食物链。让森林覆盖率极低的城市再遭一劫。第二:汽车行业的快速的发展,极大程度的污染了大气的质量,同时加快了城市道路的建设;给城市的管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第三:城市的生活垃圾;工厂污水给环境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第四:较强的磁力线包围了城市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严重的危害了人类的健康。第五: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全球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和社会巨大的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精神文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这种文明是以“征服自然”为代价换取的,在工业愈发达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环也日益加剧,地球的生态健康日益恶化。土地荒漠化扩展、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与干旱频发、全球变暖、物种灭亡加速等等,无不威胁着人类的存亡。生态灾害、生态危机、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国际事物最敏感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甚至引发战争。

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自然资源的紧缺性,国内的上下游之间、地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所以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自然资源、科学的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组建现代化农业生态基地将是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森林生态系统更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中之重,是该系统中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类型最丰富的一种生态系统,也是功能最强大、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能源库。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森林、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努力构建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果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林业在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循环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是其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前提保障。

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本身就是巨大的经济循环体。传统经济是一种以“资源——产品——污染排放”为模式的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其主要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即大量利用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又将污染和废物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利用方式。而循环经济体的流程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追求对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最小。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内部物质循环和外部物质能量交换系统,其循环过程为“森林——利用——培育——森林。我们可以完全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多功能性、多效益性、低污染和高循环性。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六

(一)项目名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

(四)项目建设地点:。

(五)项目负责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1、种植区450亩,主要繁育和种植有特色的花卉、苗木、果品等植物,出售花卉、苗木、果品和观赏相结合;建无公害蔬菜大棚10000平方米。

2、水面养殖区450亩,主要养殖各种鱼类,根据地形设置5个垂钓区;在水库旁建设水上大棚养鸭区。

3、山场养殖区100亩,主要建设5000平方米猪舍,进行立体养猪,利用部分山场建设四周围栏,进行野猪家养;利用开阔的山场采取圈养与散养相结合的方法养殖土鸡和野鸡。

养殖区旁建设50个沼气池,共400立方米。

4、观光农业服务区100亩,主要为观光游客提供各种服务设施。

(七)项目的特点。

1、规模性。

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277亩,集特色种植、畜禽圈养、散养、渔业、水面立体养鸭、垂钓、农业观光与一体,具有投资大、规模强、产出高的特点。

2、循环性。

一是资源利用的循环性,现有的水面,主要从事渔业生产,另外还根据地形科学地设置几个垂钓区,同时在水面上方搭建养鸭棚,进行立体养殖;山场上,建设猪舍和鸡舍,同时还设立散养区,使规模养殖自然化,别外,种植基地又将作为旅游观赏区;项目在设计时注重观赏性,将建立观光旅游带和相关服务设施,循环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二是生产过程的循环性,养猪、鸡产生的粪便等作为种植业的肥料;部分粪便投入沼气池,生产沼气,供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养鸭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放在鱼塘内,增加水塘的肥力,有利于鱼的生长;养殖的畜禽将作为接待观光旅游人员的佳肴。

项目力求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在建设中,扬长避短,保护现有的良好资源,维护有安全隐患的部位;在经营中,力求循环利用,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及促进动植物生长的化学产品,生产过程全部为有机化;养殖畜禽产生的粪便用于种植业的肥料和生产沼气;沼气用于观光区餐饮燃料、生活用燃料和照明,在整个项目区内80%使用沼气作燃料和照明,节约了能源;在旅游观光中,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不安排有损环境的项目,环保化处理游客留下的生活垃圾。

(八)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3年,即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

(九)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47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70万元,苗木及流动资金200万元。

项目资本金解决1200万元,贷款及争取资金扶持270万元,

(十)效益分析。

项目全部达产后,年收入1960万元,净利润693.89万元,缴纳税收238.11万元。

(一)《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二)《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的要点》;。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刚要》;。

(四)《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五)《金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六)《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

(七)《金寨县统计年鉴》;。

(八)《金寨县土地利用规划纲要》;。

(九)《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十)《安徽省生态省建设省级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十一)其他与项目有关的技术资料等。

第二章项目背景。

一、项目建设背景。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

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把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把大农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相结合,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种养殖能够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一个地区的其特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特有的生物资源,历经劳动人民选择培育,展现了它的独特农业景观。

不仅说明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树适其土的现实,而且各地区只有充分利用其特有资源生产农产品,发挥地区农业优势,才能调整好农业结构,改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考虑趋同的弊端,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市场需求。

实践证明,只有饱和的产品,没有饱和的享受。

消费者对农业市场的动态或静态需求无止境,而且是同类农产品的多层次,不同农产品的多样化,数量质量品种的多变化。

一个地区绝对生产不了市场需求的所有农产品,农产品市场销售的产品产自许多地区。

每个地区只有发展特色农业,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真正使农业增效、企业增收、农民增收。

农业生态种养殖适应了地道产品、绿色天然、营养保健的消费需求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消费者需求信息说明,地道、天然、营养和保健类的农产品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市场非常广阔,这也是新阶段消费者对农业的客观要求。

只有坚持农业生态,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才能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

目前,本地区的农业种养殖业大都是传统的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的种植和养殖,而且以家庭自己消费为主,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尤其是立体循环式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简单化的生产,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生产成本高,产出率低,更重要的是极大的浪费农业资源,甚至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合理,还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

因此,建立立体、循环、生态农业种养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政府积极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设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是当前鼓励和扶持的产业政策。

金寨县兴宏生态养殖园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农业种养殖的企业,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具有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也是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力的需要,该项目的实施,将在本地区引入全新的农业生产理念,带去更多的农民从事规模化、生态化的农业生产,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化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金寨县兴宏生态养殖园有限公司前身只是一个普通的渔场,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有的农业企业的效益有下降趋势,为了使渔场更有活力、更有优势,企业在鱼塘附近建起了猪舍,搞起了循环有机养殖,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即使这样,要想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除要做大做强畜牧养殖以外,还需结合当地地形地貌、自然环境进一步扩大老规模,拓宽业务范围,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担风险能力。

因此,建设立体生态种养殖项目,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差异性的需求。

建设之初,该项目就按绿色环保的宗旨发展,通过加强和规范管理,加大科技投入,使农业生态养殖发展的有条不紊,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也增强了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总之,强化养殖,拓展种植,开展观光旅游,可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与抵御风险的能力,这对公司来说,既是可行的,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二是适应当代消费者需求的需要。

金寨县兴宏生态养殖园有限公司正处于二次创业攻坚时期,为了适应当代消费者的需求,除了强化渔业生产以外,还需调整企业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发挥当地的潜能,公司处于群山环绕、湖水相伴的环境中,自然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必须全面优化现有的存量资产和发挥资产优势,特别是要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抵御风险的能力。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七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增收新途径,拓出志丹新农村建设山地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王塌系志丹县保安镇新窑湾村的一个完整小流域,北靠孙岔墩湾,东临张家湾,南接新窑湾,西连志丹县城和马岔村,距县城5公里,与县城小石山、电视塔、炮楼山遥遥相望。

流域总面积2.2平方公里,属白于山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地形突出。原是县植保植检站的果园示范基地,后拍卖给该站职工陈生金所有,与植保站共同开发种养业综合治理示范试验研究。目前,已建成基地800亩,其中水平梯田200亩。已有人工草地500亩,果园93亩(其中苹果80亩,葡萄、核桃、大桃、李子、大杏13亩)。拥有乔木林4.8公倾,经济林14.8公倾,综合治理度达到了87.3%,林草覆盖率达到61.1%。拥有土窑洞6孔,土木结构房11间,骡、驴各一头(匹),猪100头,羊100只,家禽1000只,果库一处,库窖1320平方米。有农用三轮车2辆,工作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技术员2名,农工5名。电力设施齐备,交通便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王塌紧靠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县城有常住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

2、地理优势。王塌处于白于山脉南端、志丹县城的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峁、沟、坡、梁特点及黄土特性明显,海拔高1500米,四季分明,黄土风情、黄土风貌浓烈厚重,有利于展示志丹特色。

3、开发优势。近几年通过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开发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产权优势。2.2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有利于整个山势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县上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以杂豆、小米、糜子、玉米、洋芋、荞麦、黄芥、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10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5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5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达到陕北粮菜应有尽有。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93亩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土梨、土桃、土杏、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1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500亩人工种草工程,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百只舍饲养羊区、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百只兔养殖区、10只狗养殖区、5匹驴、5匹马、5匹骡、5头牛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驼鸟、马鹿、鸽子、七彩山鸡等。并建鱼塘一座,投放鱼、鸭、鹅等。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沟底打22米高、坝控面积0.98平方公里的坝一座,建造393.6亩栽植园,提升514.5亩草地,建设751.95亩景观林带,改造103.35亩农田,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改造6孔土窑洞,新建30—50孔砖石窑洞的休闲宾馆;建3—5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4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建设一处民族文化展示宫、一个演艺广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建造20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30个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7、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造扩大库容为xx立方米的贮藏库一座,建沼气池10口公厕6个,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三园区、四配套”的实施,把王塌建成志丹县城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陕北生物、植物品种的展示地、黄土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五、经营理念。

1、观光。

山色,观看黄土高原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像。三是古迹文化观。看尽县城明代城墙、炮楼、红色革命遗址,直接进入民族文化展示宫,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2、休闲。住:宿冬暖夏凉土石窑洞、农家小院;吃:坐土炕、吃农家饭;玩:垂钓、游泳、日光浴,骑乘、狩猎、山地健身等;娱:在演艺广场与演艺人员共同参与陕北大秧歌、民间剧演出,进张干大、李干妈家拜访,与民同乐3、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陕北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陕北文化,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六、可行性分析。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深,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的变现速度加快。

3、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4、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5、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八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增收新途径,拓出志丹新农村建设山地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王塌系志丹县保安镇新窑湾村的一个完整小流域,北靠孙岔墩湾,东临张家湾,南接新窑湾,西连志丹县城和马岔村,距县城5公里,与县城小石山、电视塔、炮楼山遥遥相望。

流域总面积2.2平方公里,属白于山系、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沟地形突出。原是县植保植检站的果园示范基地,后拍卖给该站职工陈生金所有,与植保站共同开发种养业综合治理示范试验研究。目前,已建成基地800亩,其中水平梯田200亩。已有人工草地500亩,果园93亩(其中苹果80亩,葡萄、核桃、大桃、李子、大杏13亩)。拥有乔木林4.8公倾,经济林14.8公倾,综合治理度达到了87.3%,林草覆盖率达到61.1%。拥有土窑洞6孔,土木结构房11间,骡、驴各一头(匹),猪100头,羊100只,家禽1000只,果库一处,库窖1320平方米。有农用三轮车2辆,工作人员10名,其中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2名,技术员2名,农工5名。电力设施齐备,交通便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王塌紧靠县城,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县城有常住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

2、地理优势。王塌处于白于山脉南端、志丹县城的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峁、沟、坡、梁特点及黄土特性明显,海拔高1500米,四季分明,黄土风情、黄土风貌浓烈厚重,有利于展示志丹特色。

3、开发优势。近几年通过山川秀美工程建设和农业综合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植被基本得到恢复,基础条件得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批农业综合开发科技人才,为进一步开发夯实了发展基础。特别是该区域地域空间相对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洁净,乡村景观保存良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特色明显,形成了资源—市场,功能—空间上的互补态势。

4、产权优势。2.2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有利于整个山势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县上以工哺农、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

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

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以杂豆、小米、糜子、玉米、洋芋、荞麦、黄芥、瓜类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10亩以苦菜、黄花菜等为主的食用野菜种植园;建设5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亩大路菜种植园;建设5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达到陕北粮菜应有尽有。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消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93亩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土梨、土桃、土杏、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1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4、养殖园区建设。围绕500亩人工种草工程,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百只舍饲养羊区、百头标准化养猪区、千只围栏养鸡区、百只兔养殖区、10只狗养殖区、5匹驴、5匹马、5匹骡、5头牛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驼鸟、马鹿、鸽子、七彩山鸡等。并建鱼塘一座,投放鱼、鸭、鹅等。

5、生态系统配套。按照山地农业开发的立体框架,以宜则宜配套生态功能。沟底打22米高、坝控面积0.98平方公里的坝一座,建造393.6亩栽植园,提升514.5亩草地,建设751.95亩景观林带,改造103.35亩农田,尽力体现田中绿野、山中绿荫、道中绿廊、沟中碧水、庄中花、草、树相映衬。

6、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改造6孔土窑洞,新建30—50孔砖石窑洞的休闲宾馆;建3—5户独院民居,一个食府、一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门庭2个,改造提升一条专职旅游公路4公里、开辟旅游登山石阶路1公里;建停车场2个,打通一条观光巡回幽静田间院落小路;建设一处民族文化展示宫、一个演艺广场、一座登高观景标志性阁楼,一处高山流水景观,一处石拱桥式的小桥流水景观;建造20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30个休息亭台、一座游泳池。

7、基础设施配套。新打机井一眼,辅设水网;建造扩大库容为xx立方米的贮藏库一座,建沼气池10口公厕6个,铺设路灯,建设排洪、排水渠等,力争做到设施齐备、功能齐全,节能高效、循环利用。

通过以上“三园区、四配套”的实施,把王塌建成志丹县城居民的后花园、后粮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陕北生物、植物品种的展示地、黄土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五、经营理念。

1、观光。

山色,观看黄土高原农村田园风光、高山流水、特种养殖。二是物候观。早观日出、晚观霞,晨看浓雾、夜听风;春看山花烂漫,夏尝风雨彩虹,秋品山村秋色,冬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原驰蜡像。三是古迹文化观。看尽县城明代城墙、炮楼、红色革命遗址,直接进入民族文化展示宫,了解民情、民意、民风。

3、采摘。根据不同收获季节,指导、组织游客直接进入田间地头、大棚、园子里用农民特制的筐、篮、篓进行有偿采摘新鲜水果、时令蔬菜、瓜果,让游客即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观赏田园风光,即增长见识,又感受劳作。

4、购物。用自行编织的形状各异、规格不同的筐、篮、篓将生产的杂粮、野菜、蔬菜、水果、肉类或经特殊加工的熟制品盛于其中,进行包装,并收集农村针织、编织、剪贴、手工等工艺,让游客根据喜好、能力自行选购。

5、品尝。在采摘品尝、入住品尝的同时,按照农历12个月每月一节的习俗,推出农村节令大荟萃,让游客真切感受陕北饮食文化。

6、农事活动。根据农事季节,让游客在农艺人员的指导下,参与有偿农事活动,也可以直接将田、园、圈租赁、承包给游客,由农艺人员代管,让游客参与季节管理及生产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全过程。并广泛举办粮、菜、蔬、果生产竞赛活动、赛畜活动及农产品交易活动,吸纳周边村、镇、县农户参与,打造农事活动节令盛会。

7、农耕文化。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农艺展示、大秧歌演示及婚事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陕北文化,做到天天有展示、夜夜有演示、时时有婚事,随到随体验。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减少了旅游开发的投资风险,迎合了大众消费心理。

2、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改变。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深,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商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的变现速度加快。

3、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拓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4、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5、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农业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七、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推动发展的有效增收途径。

八、实施措施。

1、项目支持。该项目的基础是农业开发,因此要加大农、林、水、牧、文化、陕建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将此项目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行列给予财政支持。

2、招商引资。采取联合、入股、拍卖、转让、加盟的方式加大吸商、引商力度,欢迎独资开发,加快开发进程。

3、政府扶持。农业旅游的开发,重点要体现完整性,因此镇政府要配合项目实施区,加快周边区和道路的改造、提升建设力度,以体现大旅游、大生态、大服务、一整体功能。

4、创新开发。建议经营者忠实目标消费人群,采取分期实施、逐步完善、适度规模发展。采取对服务内容进行细分,量身定制不同的消费价格,以获得更多的消费群体。并坚持生态优先、方便经济原则,使环境优美、服务体贴到位、提高品味,吸引留住客商及消费者。

5、强化管理。一是要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农业旅游。二是要合理规划,科学、规范开发。三是要精心设计农业旅游产品,突出特色。四是要强化开发中的安全卫生工作。五是要搞好促销。六是要培养农业旅游管理服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九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四)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研。

(五)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研。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研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利用市场调研所得到的信息资料,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从而得出市场预测。在可行性研究工作报告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参考的重要根据。

(四)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十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承办单位及项目法人代表。

1.1.3项目性质。

1.1.4项目建设地点。

1.1.5项目主要产品及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

1.1.6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1.1.7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

1.1.8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

1.1.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1.10研究结论与建议。

1.2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国家有关政策。

2.1.2地方政策发展规划。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需要。

2.2.2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业产业经营的需要。

2.2.3是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2.2.4有利于促进城乡融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农村。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理位臵及区域范围。

3.1.2自然资源情况。

3.1.3社会经济状况。

3.1.4项目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3.1.5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2.1政策环境。

3.2.2项目建设有较好的基础。

3.2.3项目位于xx白云岩旅游区内。

3.2.4自然地理条件和区位交通优势。

3.3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3.3.1主要障碍因素。

3.3.2解决方案。

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4.1建设单位概况。

4.1.1发展历程。

4.1.2现有产品。

4.1.3主营业务。

4.1.4企业制度。

4.1.5管理模式。

4.1.6人员结构。

4.2研发能力。

4.2.1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

4.2.2技术依托单位。

4.3财务状况。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5.2市场分析。

5.2.1休闲业态市场需求分析。

5.2.2牲猪市场前景。

5.2.3肉蛙的市场前景。

5.2.4市场供应分析。

5.3竞争力分析。

5.4项目经营策略。

5.5销售策略、方案和营销模式。

5.5.1推销策略。

5.5.2营销模式。

5.6市场风险分析。

5.6.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5.6.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6.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6.2项目布局。

6.3项目生产技术(设计)方案。

6.3.1项目技术总路线。

6.3.2牲猪养殖方案。

6.3.2生态观光果园建设方案。

6.3.3休闲渔业区设计方案。

6.3.4农家乐服务区设计方案。

6.3.5美蛙基地扩建方案。

6.4具体建设内容与规模。

6.4.1渔业区建设内容与规模。

6.4.4观光果园建设内容和规模。

6.4.5农家乐服务区建设内容和规模。

6.4.6总体项目公共建设内容和规模。

6.5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1投资估算依据。

7.2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7.2.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7.2.1.1渔业区建设投资估算。

7.2.1.2牲猪养殖场建设投资估算。

7.2.1.3美蛙场地扩建内容和规模。

7.2.1.4观光果园建设投资估算。

7.2.1.5农家乐服务区建设投资估算。

7.2.1.6总体项目公共建设投资估算。

7.2.1.7间接费用估算。

7.2.1.8预备费用估算。

7.2.2建设期银行利息估算。

7.2.3流动资金估算。

7.3资金来源及筹措。

7.4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八章财务评价。

8.1财务评价依据。

8.2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8.2.1销售收入估算。

8.2.2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

8.3总成本费用估算。

8.3.1原材料。

8.3.2外购动力费。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十一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号;。

4.《产业结构调整目录版》;。

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年审核批准施行;。

7.《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8.企业投资决议;。

9.……;。

10.地方出台的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等。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1.项目总投资来源及投入问题。

项目总投资主要来自项目发起公司自筹资金,按照计划在3月份前完成项目申报审批工作。预计项目总投资资金到位时间在4月底。整个项目建设期内,主要完成项目可研报告编制、项目备案、土建及配套工程、人员招聘及培训、设备签约、设备生产、设备运行及验收等工作。

项目发起公司拟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用于项目建设用资金的管理工作。对于资金不足部分则以银行贷款、设备融资,合作,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

2.项目原料供应及使用问题。

项目产品的原料目前在市场上供应充足,可以实现就近采购。项目本着生产优质产品、创造一流品牌的理念,对原材料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对原料供应商进行优选,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3.项目技术先进性问题。

项目生产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准则,拟采购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引进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对生产技术员工进行专业化培训,保证生产高效、工艺先进、产品质量达标。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二)国家产业规划或地方产业规划。

我国非常中国生态农业领域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在最近几年有关该领域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强,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稳定国内外市场;。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4)淘汰落后产能;。

(5)优化区域布局;。

(6)完善服务体系;。

(7)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8)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三)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

(一)……。

(二)……。

(三)……。

(四)……。

本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方案,为保证工艺先进性,关键设备引进国外厂商,其他辅助设备从国内厂商中优选。该公司始建于,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实践,公司创造出一流的生态农业工艺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全能够按照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其新技术方案的引入,将有效保证本项目顺利开展。

生态农业项目实施由项目发起公司自行组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土建工程由公司自主组织建设。项目建成后,项目运作由该公司全资注册子公司主导,项目产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目前,国内外市场发展均较为迅速,市场空间放量速度加快,市场需求强劲,可以保证产品有效销售。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生态农业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四)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四)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第四部分生态农业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生态农业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生态农业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生态农业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六)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地交通运输。

项目运作立当地,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项目建设地交通运输条件优越,目前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等立体方式的交通运输网。公路四通八达,境内有3条国道、2条省道,高速公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公路运输条件,逐渐优化的交通条件有利于项目产品销售物流环节效率的提升,使得产品能够及时投放到销售目标市场。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生态农业项目生态农业、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定,节能需要单独列一章。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规定,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项目以及其他年耗能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项目建设方都必须出具《节能专篇》,作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中的重要环节。项目立项必须取得节能审查批准意见后,项目方可立项。因此,对建设规模超过发改委规定要求的项目,《节能专篇》如同《环境评价报告》一样,是项目建设前置审核的必须环节。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生态农业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

本项目采用“标准化培训”实施人员培训,所谓“标准化培训”指的是定岗前招聘、基本技能培训等由公司安排各部门技术骨干统一按照规定执行,力求使得员工熟悉公司业务和需要掌握的各项基本技能。经过标准化培训后,公司根据各人表现确定岗位,然后由各岗位的技术负责人针对岗位特有业务进行学徒式指导和培训。两种方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员工定岗的准确性,也缩短了员工定岗后成为合格员工的时间,这对于节约人员培训成本和缩短培训时间都具有极好的效果。

第八部分生态农业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十二

报告的用途逐步扩大,用于新产品开发、投融资、公司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等方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投资环境分析,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建议书。

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

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较优方案和较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共享农场庄园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目标。

第二节研究的内容。

第三节研究方法。

第四节数据来源。

第五节研究结论。

一、市场规模。

二、竞争态势。

三、行业投资的热点。

四、行业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项目主管部门。

四、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研究工作依据。

七、研究工作概况。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一节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行业准入政策。

三、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地方政策。

第一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共享农场庄园基地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四节投资的必要性。

第一节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二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一节市场调查。

一、拟建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一节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第一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组成。

第二节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一节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第二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第三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节治理环境的方案。

一、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五、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第五节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第六节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第七节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八节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四、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一节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工作制度。

第二节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一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第二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第三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第三节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一节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估算。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第二节财务评价。

第三节国民经济评价。

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三、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四、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五、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六、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七、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一节建设和开发风险。

第二节市场和运营风险。

第三节金融风险。

第四节政治风险。

第五节法律风险。

第六节环境风险。

第七节技术风险。

第一节我国共享农场庄园基地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共享农场庄园基地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促进共享农场庄园基地行业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我国共享农场庄园基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共享农场庄园基地行业投资机会及发展战略分析。

一、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我国共享农场庄园基地行业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因素。

三、市场风险。

四、行业投资风险的规避及对策。

第一节结论与建议。

一、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二、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三、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四、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五、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第二节我国共享农场庄园基地行业未来发展及投资可行性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投资受益分析表。

第三节损益表。

1、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年的财务报表。

4、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现金流量表。

11、损益表。

12、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3、资产负债表。

14、财务外汇平衡表。

1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6、流动资金估算表。

17、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8、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1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20、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1、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

2、双方协商报告编制费、并签署商务合同;

3、我方保密承诺(或签保密协议),对方提交资料。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十三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而进行的一项专业调整改革。

党的十六大提出==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传统农业应向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的方向改造和提升,而新兴的旅游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正适应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大力兴办旅游业的客观要求。世界旅游业从==世纪==年代中期已上升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年代中后期,产值已达到了=.=万亿美元,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亿人,年增长速度达=以上。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假期制度的改革,旅游交通的便捷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呈现出高速不平衡增长的态势,旅游业产值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截止====年底全国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定后,全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处,其中绝大多数为自然风景名胜区,属于生态旅游区的范畴。河南省旅游事业近几年正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生态旅游的地位逐年提高。河南省委省政府旅游工作会议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计划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扶持其健康快速发展并作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主要是基于生态农业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体化趋势和要求,即农业生态资源功能的旅游化和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化。既提升了农业经济的产业效率,又培养了旅游业的经济增长点,使自然生态资源得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双重开发并发挥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是农业院校调整办学方向和提高教学竞争力的需要。

首先,农业院校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就必须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利用农业院校的基础优势,寻找符合当今社会潮流,具有时代特色的办学方向。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的过度时期,农业领域正孕育着一场新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的变革,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正日益多元化,农业资源的概念有了新的内涵,它同人的生态定向、生态环境、旅游景观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使农业资源开发向更高产业层次转化成为可能,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能够将农业资源和农业经济的传统办学优势,转化为培养农业转型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的优势,这是农业转型的需要,也是农业院校办学思路转型的需要,是农业院校的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所在。其次,高职高专培养的重点在于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产业经营属性、实践操作属性基本一致。经与省内外的一些旅游部门和生态农业园区等企事业单位沟通和了解,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广受欢迎,已形成生态旅游人才短缺与旅游业整体进步之间的矛盾,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成为今后一定时期旅游业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措施,预示着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生态旅游和旅游农业部门将出现人才紧缺的局面,该专业的设置是其他任何专业不可替代的。再次,河南省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而且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已成为河南省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近几年大力开发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和大中城市郊区生态观光农业的实践已充分显示出这一旅游事业在河南省的广阔生命力。“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的开办,将占居国内在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行列,有力地促进我省旅游产业、高新农业和高等教育事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开办“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能够保持该专业教育的入学和就业的人才供求两旺。

传统农业专科教育面临市场就业和生源质量的巨大压力,这与几十年一贯制传统专业设置和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利用现有优势将传统长线专业改造成为当今社会经济新兴的热门专业,必将形成农业院校人才供求两旺的良好局面,高等专科教育尤其是农林高职高专才能办出活力和动力。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到====年初河南省共有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家,开发景点景区===多处,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星级旅游饭店===多家,各类旅行社近===家。近几年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对生态旅游人才需求容量巨大,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人才需求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包括:各类生态农业实验场、观赏动植物园区、各类自然风景名胜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中心、旅游接待和市场开发企业、城市园林生产经营单位、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等。目前,这类与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相关的单位和部门人才奇缺,难以适应自然资源进行旅游综合开发和保护的需要。上述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多数属于新兴行业或朝阳产业,一般认为,社会越发展,人类对自然生态的认识水平越高,回归自然、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愿望越强烈。抗击非典的教训增强了人们对生命和健康的认识和追求,生态健康旅游将成为旅游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该专业的设置较好地适应了这一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生态农业与旅游专业与高等农林院校学科性质相对口,同农林高教改革的方向相一致。

旅游业是一个与多种产业、多种学科相关联的综合性产业,而生态旅游业重点在于农业生态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郑州牧专是一所以农牧业为核心的农林专科学校,生态农业、生态经济、生态旅游资源等与自然生态资源相关的学科是该校大多数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和经济管理的丰厚的教学科研资源和学科优势,如动物科学、牧草科学为我校优势学科之一,其师资和教学设施可以转化为观赏动植物资源,农业经济多年积累的许多教学科研成果可以转化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的教学资源。将农业资源和新兴的农业旅游资源相结合,既是农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又是农业院校培养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急需人才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

=、学校现有的软硬件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比较充分。

一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图书资料、实验实习设备可以综合利用,基本能够满足该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的需要,如图书资料中的动植物生态类、自然资源类、农业经济类、可持续发展类、高新农业类等相关图书资料比较齐全。学校建有多个多媒体教室和图文信息中心,为该专业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书目和教学手段;二是师资力量雄厚,该专业计划安排任课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教授=人、副教授==人,教师学科类型齐全,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梯队分布合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农业经济管理与旅游经济管理在资源属性、产业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等方面本质上有很多共性,它们的很多课程和教学实践可以作到资源共享,教师只需要根据生态农业旅游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加以必要的调整,即能满足该专业多数课程的教学任务。比如,生态农业园区既属于高新农业产业又属于观光旅游产业,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林业资源、河湖水产资源是同类资源,生态旅游产品的营销与农产品的营销同属于市场开发的范畴,旅游行业法律法规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中的一部分,公关礼仪与导游实践技能属于同种技能的类型,等等。这些相同或相似的教学内容为该校办好该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只要加强对这一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吸取兄弟相关院系兴办高新农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经验和教训,就能够较好地实现该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十四

(二)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列出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名称、生产能力、占地面积、外形尺寸、流程顺序和布置方案。

2、竖向布置。

(1)场址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技术改造项目原有建、构筑物利用情况。

4、总平面布置图(技术改造项目应标明新建和原有以及拆除的建、构筑物的位置)。

5、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十五

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一部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粉线及防控措施。

生态农庄可行性报告篇十六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造成周边环境影响或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必须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生态农业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163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