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化地安排教学步骤和方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经验。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其次,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此外,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合理安排时间,注重知识的渗透和能力的培养,确保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第一次编写教案的教师来说,这些范文会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资料。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一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愿意参加操作活动,鼓励幼儿胆讲述操作过程。
3、初步了解水与人类生活关系,激发幼儿保护水资源。
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苹果,一缸米内有桔子)。每组一份白糖、沙。
每组一条毛巾,人手半杯水。
一、教师导入课题。
请幼儿猜一猜:水里、米里有什么东西?
(引导幼儿讲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见;米不透明,看不见)。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
1、请小朋友米米萝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请幼儿讲出结果,使幼儿明白水是会流动的)。
2、请幼儿把桌上的`白糖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3、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东西吗?
(引导幼儿讲出白糖被水溶解了)。
4、扩散性思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会被水溶解。
5、请幼儿把桌上的沙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6、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东西吗?
(引导幼儿讲出沙不会被水溶解)。
7、请幼儿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鱼缸里。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过几天,水会变得怎样?
(引导幼儿讲出水会变黑变臭)。
三、教师总结。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二
1、了解水的特性,如透明,液体,无色无味。
2、知道水能干什么?加入不同的液体之后的变化如何。
3、体会自己动手探索水的奥秘的快乐。
水,红墨水,黑墨水,蓝墨水,各色颜料,各种容器,毛笔,纸。
有序全面的探索水。
一,小猫喝水的儿歌导入。
二,进入水的'特性主题。
恩,小朋友们真聪明,水是无色无味的,而且还是流动的。
三,自由探索水的奥秘。
那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这个小桌子上,有好多好多不一样的东西,组长们上来,每个小组领一份下去,小朋友们自己试一试,看看能把水变成什么有趣的样子。
四,总结。
五,记录。
那么,小朋友们看到五颜六色的漂亮的水,要不要把它们留下来,以后也能够看见呢?来老师这里领毛笔和纸,我们小心翼翼的沾取每种颜色的水,把它们记录在我们的纸上吧。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做出来的水的颜色最多。
六,下课。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三
大班的幼儿,表现欲望增强,喜欢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选择本次活动题材,正是想让幼儿接触双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传承民间传统曲艺的精髓,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大多数是成人表演的节目,幼儿园的孩子对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少,但是,大班的孩子在心理上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认识新事物的兴趣,喜欢尝试。在日常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多数是以学唱歌曲和音乐欣赏的形式为主,在合作方面多以创编动作表演为主。双簧是一种孩子们接触的比较少的表演方式,另外,双簧表演的特点是合作默契、幽默诙谐,考虑到这一点,我选择了孩子们平时比较熟悉而且又比较幽默的歌曲《小毛驴》这首歌让孩子们尝试用双簧的表演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组织此次活动,从欣赏双簧——了解双簧——尝试表演双簧——活动延伸。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指导作用。根据大年龄特征及本班实际情况,我将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欣赏双簧表演的录像,进一步感受双簧的艺术性和幽默感。
2、尝试用双簧的表演方式表演歌曲《小毛驴》。
3、对双簧的表演形式感兴趣,乐意尝试双簧表演。
为了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双簧的表演特点,为尝试双簧表演做好铺垫,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1、已经会唱歌曲《小毛驴》。
2、一段双簧表演的录像。
3、歌曲《小毛驴》的音乐。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将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
一、欣赏双簧。
欣赏完双簧的录像,孩子们一定会感受到双簧的幽默和诙谐,从而也会对双簧表演感到好奇,产生想要学习的欲望。
二、了解双簧。
孩子们感兴趣以后,我会提问:“刚才,你们在那段录像里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表演的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呢?”孩子们交流之后,我进行总结,然后再让幼儿欣赏一次录像,这样就会使他们有目的地欣赏,为他们了解双簧做了铺垫。
幼儿再次欣赏完录像,我就介绍双簧:“刚刚我们看到的这段录像就叫做双簧,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需要两个人很默契的合作表演,前面的人表演但是不发出声音,后面的人可以说唱,最重要的是,前面表演的人嘴型要与后面说唱的人对上,表演时表情和动作可以夸张一点,这样才能体现出双簧的幽默感。”
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洛夫曾说: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所获得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因此,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幼儿通过自己观察、欣赏、交流,大致了解双簧是什么样的,再由教师小结、介绍双簧的形式和特点,这样也加深了幼儿的记忆。
三、尝试双簧表演。
《纲要》的组织与实施部分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了解了双簧以后,就要尝试让他们表演了,但是双簧表演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选用层层递进、逐渐增加难度的方法教幼儿学习双簧表演,首先要让幼儿复习一遍学过的歌曲《小毛驴》,然后帮助他们理解歌词,从而感受歌曲的幽默,为他们创编动作做好了铺垫。考虑到双簧表演中必须要有一个人跟另一个人对口型,所以我让全体幼儿听歌曲录音练习对口型,又为下面的表演做好了铺垫。做好这两个准备工作,就可以让幼儿尝试听歌曲录音边做动作边对口型了。
上面的准备工作做好了,我就让幼儿通过多种学法,不断尝试双簧表演,如男生先唱女生表演,再互换角色,等到幼儿能配合好了以后,为了符合双簧表演的特点,可以再让男女生配合表演,如,所有男生坐在椅子上表演,所有女生按座位蹲在对应的男生椅子后面唱歌,再互换角色,最后还可以请配合的好的男女生到前面来表演或者师生配合表演等。
活动延伸可以鼓励幼儿用双簧的表演方式表演其他的歌曲或者儿歌。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四
由于珙县四川省产煤大县之一,珙县的煤炭资源丰富,而且没对我没的生活非常重要,对于生活在珙县的小朋友我认为有必要让他们了解自己家乡的重要资源——煤,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认识煤的特征、用途,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1、让幼儿了解煤的特征。
2、让幼儿知道煤的用途。
3、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
让幼儿了解煤的特征,知道煤用途。
1、实物煤,图片,煤矿工人的衣服、工具。
2、音乐《咱们工人有力量》。
一、教师穿上煤矿工人的衣服进入活动场地,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那你们知道这是谁穿的衣服吗?
2、教师介绍煤矿工人的衣服。
二、出示实物让幼儿观察煤。
1、让幼儿亲自摸一摸、看一看,没是什么样子的?
2、让幼儿说说对煤的认识(颜色、形状、触觉)。
教师总结:煤是黑色的',有光泽的,摸着有硬硬的、凉凉的感觉,有块状的也有粉末状的。
3、向幼儿介绍煤的其他特点。
师: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煤放在水里能融化吗?
(做实验证明煤在水里不能融化)。
三、了解煤的用途。
1、煤在生活中用途。
师:小朋友见过煤,家里也在用煤,你们来说说煤有哪些用途?
(煤可以做成蜂窝煤,人们可以用煤来烧水、做饭、炒菜,也可以用于燃烧取暖;也可以制成煤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
2、出示图片让幼儿了解煤在工业中的用途。
师:煤除了用于我们的生活中,还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它可以用来炼钢、炼铁、发电,蒸汽火车也是用煤作为燃料而发动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让幼儿知道自己家乡的资源,培养幼儿珍惜资源的情感。
师:我们珙县就是一个产煤大县,煤炭是我们家乡的重要资源也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煤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如果不断地挖煤采煤,煤就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煤炭这种重要资源,节约用煤。
五、师幼一起听音乐《咱们工人有力量》结束活动。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五
1、让幼儿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塑料杯若干、两种颜料、两块石子、盐、糖、盆一个。
录音机、磁带。
一、猜谜导入。
不洗不脏,越洗越脏,花草树木要用它,人人要健康,就是不能没有它。(打一自然物水)。
二、简单介绍水的三态。
三、探究水的性质。
1、水是没有颜色的。
实验:分别给三个杯子盛半杯清水,给其中的两杯加入不同的颜料,水马上变成了不同的颜色,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明白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颜料就变成了什么颜色。
2、水是没有味道的。
实验:让幼儿闻闻、尝尝清水说说有没有味道,然后给清水里加上糖和盐再让幼儿尝尝是什么味道,在幼儿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进行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实验:把一块石子放入带有颜色的水杯中,另一块放入清水中,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见石子,最后得出结论: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动的。
实验: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盆,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杯子或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
四、讨论水的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老师小结了水的'性质后,问孩子们:“水能用来干什么呢?”。"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水可以洗脸、洗头、洗脚、洗衣服、洗澡等等,老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灭火、灌溉农田、发电等,让幼儿知道水的用途很大,人类离不开水,从而引出要节约用水。
让幼儿设想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会怎样?厕所会怎样?做饭时会怎样?这样加深印象让幼儿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师问幼儿:“你们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那以后应该怎样节约用水呢?”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五、做律动《水龙头不哭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我想: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唤起全社会的人都来自觉地节约用水。通过这个活动,我想孩子们对于生活中熟悉的水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六
怎样让孩子们懂得和了解惯性的秘密及原理,在阳光和空气充足的户外场地上,孩子们“坐”感受惯性、自己动手制作陀螺和旋转的纸盘、操作溜溜球、木块等活动来“找惯性”、通过做做玩玩发现问题,与老师和小伙伴一起“说惯性”。从而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激发幼儿自由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萌发幼儿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决心。
1、激发幼儿探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欲望,满足好奇心,萌发在活动中认真思考,克服困难,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成功的快乐。
2、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动用各种感官寻找答案,提高幼儿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感知惯性现象,懂得不受外力影响,任何物体都保持原状不变。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体验游戏的快乐。
1、场地:一楼户外操坪,能感受惯性现象的体育器械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瓶盖、小木棍、扑克牌、小木块、扣子、免洗纸盘、卫生纸卷芯、
3、玩具车、溜溜球若干;。
1、感受惯性:全体幼儿实地坐车感受开车、刹车带来的身体变化;下车谈感受:开车时我的身体怎么变化?刹车时我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初步了解什么是惯性。
2、发现惯性。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育为切入口,尝试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教育融入生活之中。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一直遵循三中原则:
一、观察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科学内容。
二、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提高幼儿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幼儿的一日生活小环节渗透科学教育。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幼儿操作练习的丰富、开放性的材料,这些材料来源于幼儿身边的.小玩具,有积木、饮料瓶盖、硬纸片、雪花片、鸡蛋壳、呼啦圈等等,让幼儿在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方面的知识经验。
在交流中,我采用自由交流和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描绘他们亲自经历的、丰富而有意义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但是在交流中,我只是一味的问幼儿你是怎么把它转动起来的,却忽视了该物体转动的有趣现象,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让幼儿自由操作材料的环节,我说的太多,孩子们玩的时间太短,让他们探索的不够,还有在活动中我的语言不够简洁,显得啰嗦。整个活动下来幼儿的转动经验拓展不够。
在“身体转动”的环节,通过小结幼儿操作材料转动的方法,最后介绍呼啦圈,引出了身体的转动,这个环节幼儿能够大胆说出身体的哪些部位能转动,如:眼睛、头、肩、手腕、胯等等,都说的很好,我出示了儿童身体图,在幼儿找到的部位贴上字卡,认识汉字,还准备了轻音乐带着幼儿转动这些部位,我原本以为这是我这个活动的亮点,但在专家评课的时候,却说我的内容太多,可以删掉这一部分,在最后让幼儿观看光碟的环节应该再细一点,引导幼儿多说,并用完整的话表达。课后好好的反思了这次活动,真的是内容有点多,如果我再次开展此活动,身体的转动可以在第二课时开展,活动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七
幼儿对沙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在沙地里玩起来总是乐此不疲。于是我们便抓住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课题,生成了此次系列探索活动。意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1、调动各种感官司,运用对比的方法,感知沙子的特性。
2、通过玩沙活动激发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
3、了解沙和人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1、各种玩沙工具以及辅助材料,各种筛子、干沙、湿沙、呢等。
3、各种瓶子:塑料的、玻璃的、易拉罐等。
4、沙画、画纸、双面胶、水彩颜料等。
活动一:细细的沙。
1、请幼儿随意玩沙,通过看、摸、吹、闻等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归纳沙子的特性:细细的、软软的、一粒一粒的。
2、两个幼儿为一组玩装沙游戏:用筛子、水桶、铲子、漏斗等想办法使沙子流动起来,感知沙子流动的特性。
(自评:这个环节,幼儿操作兴趣很浓,他们一会儿把沙子放到漏斗里,一会儿把沙子放到小筛子上,观察沙子在不同物品上的变化。幼儿描述说:沙子像水一样流出来;漏斗孔太小,用手一捏沙子就可以很快地流下来;从筛子上流下来的沙子是碎沙子。)。
1、引导幼儿在盛水的杯子里放入沙子,用小棒搅一搅,并观察有什么变化。(水变得有些浑浊,沙子沉在杯底,沙子变湿了。)。
2、请幼儿在两个一模一样的、底部都有小孔的塑料瓶子里,分别装上沙和水,然后倒入同样的水,观察有什么现象。(装土的瓶子里有少里的水流出,大部分被土吸收;装沙的瓶子里,大部分水流出,只有很少的部分被吸收。)。
(自评:幼儿有过盐、糖能溶于水的经验,以为沙也能溶于水,通过实验,发现了沙子不容于水,只能吸收很少的水,而泥土吸水性很强。沙子吸水后,颜色变深了。)。
3、引导幼儿观察干沙和湿沙的不同。动手操作:干、湿沙的流动及可塑性。(幼儿操作比较后发现:干沙的颜色浅,能流动,不可以塑造;湿沙的颜色深,不能流动,可以塑造。)。
(自评:幼儿操作很投入,用湿沙做各种自己喜欢的造型,如坦克车、小花、小树、生日蛋糕等。)。
4、请幼儿将粗沙、细沙、干沙、湿沙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摇动,倾听、比较发出的声音。(沙的多少不同,声音不同;容器不同,沙子不同,声音不同;容器不同,沙子相同,声音也不同……)。
(自评:这个环节幼儿的兴致特别高,他们反复用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分别装入粗、细、干、湿不同的沙,摇一摇,听一听,再与同伴交流。幼儿发现了许多不同:同样的沙子放在不同的容器里摇动,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最响,在玻璃瓶里最轻,而在塑料瓶里比在易拉罐里发出的轻,但比玻璃瓶里发出的要响。粗沙、细沙分别放在同一容器里,粗沙发出的声音比细沙发出的声音响,等等。孩子们描绘声音也有声有色:有时像小雨、有时像沙球……)。
活动三:会变的沙。
1、教师出示沙画,激发幼儿制作沙画的欲望。
2、请幼儿欣赏五颜色的沙,让幼儿感知沙子不仅有白沙、黄沙,还有红沙、黑沙、紫沙等。
3、幼儿讨论:“怎样让沙子变得五颜六色?”并动手在干沙里分别注入水彩颜料,使其变成各色彩沙。
4、幼儿自主合作制作沙画。
5、沙画展览,请幼儿说一说制作沙画的过程,分享其中的乐趣。
(自评:以上活动环节,幼儿的情绪又进一步高涨,首先被五颜六色的沙画深深吸引,然后又自己动手制作彩沙,再与同伴合作制作沙画,尽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合作的愉快。)。
6、讨论:“沙子越多越好吗?”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沙尘暴现象,以及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懂得植树造林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自评:在这一环节里,幼儿萌发了环保意识,对沙子的探索兴趣更加浓厚,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打下了基础。)。
1、讨论:“沙子能种植吗?”
2、让幼儿尝试用沙子进行种植,鼓励幼儿进行沙、沙土、泥土种植的比较实验。
3、幼儿描述种植过程,分享其中的乐趣。
4、引导幼儿用记录的方法比较沙土种植与泥土种植的生长速度。
在“好玩的沙”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运用的各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促进了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和宽松的活动空间。在自由玩沙过程中,每个幼儿都积极动手动脑,神情投入,观察细致,交流自然。整个活动,幼儿是在玩中学,试中学,做中学,想中学,议中学。在不断地操作探究中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合作的乐趣。延伸活动“沙土种植”又使幼儿产生了新的兴趣,又将生成新的活动内容。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八
1、引导幼儿讲述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2、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幼儿讲述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学习用数字和符号记录。
人手一份5元零钱,一个钱包,一个篮子,十二筐分类摆放有标价的商品。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出示10以内钱币,巩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这里有什么?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请你算算你的钱包里有多少钱?
2、小组活动。
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小班老师又要请小朋友到商店买两样东西,买好的东西请你算一算用了多少钱,再用一道算式把它记录下来。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请幼儿讲述算式的含义。
展示幼儿记录时间活动作业单。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九
对称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许多幼儿平时没有注意,为了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设计本课。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新型楼房。
3、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认识物体的对称性。
2、 画出对称物体的另一半。
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常见的动物)、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
一、导入
猜一猜(分别出示几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是什么图案。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活动
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或小朋友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运动练习
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说一说
对称图案有什么特点?
五、范画
边讲边画。
六、练习
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七、评讲
表扬表现好的
八、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九、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对称的?记下来说给小朋友听。
在活动过程中,“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尾巴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总的来说,我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满意,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十
1、了解滑雪时所需的运动器具,尝试大胆地表现滑雪时人物的各种动态。
2、学习用纸团印画的方法来表现雪景,感受此方法的奇妙效果。
3、乐于参与绘画创作活动,感受滑雪运动的刺激、愉悦,引导幼儿喜欢冬天,不怕冷。
4、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添画来表达自己的联想。
5、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1、ppt、雪景图片、音乐。
2、绘画工具:油画棒、水粉笔、颜料(蓝色、白色)、旧报纸(用来做纸团)。
1、在《铃儿响叮当》的音乐声中带幼儿入场。
2、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回忆下雪时的景象,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提问:小朋友,大雪纷飞是什么季节?(冬天)冬天下了雪以后,我们周围的环境会怎么样?你见过的雪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样的雪?我们以前用什么形式来表现过雪?(撕贴白色小纸片当作雪花、在蓝色彩纸上用白色油画棒或水粉颜料点画雪花……)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一种新的作画方法--纸团印画。
教师示范讲解纸团印画的方法:撕去一小部分报纸,然后捏成团,蘸取少量白色水粉颜料在纸上即可蘸印。
教师提问:雪地里小朋友可以玩哪些好玩的运动?(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3、播放ppt,让幼儿了解滑雪器具和欣赏滑雪时人物的不同动态。
4、交代要求,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内容:可以画一个人滑,也可以画多个人滑。动作可以随意变化,喜欢滑到哪里都可以。
(2)材料:用油画棒绘画人物,要求画面丰富饱满后,用蓝色水粉颜料刷底色(油水分离),待底色半干时用纸团蘸白色水粉颜料作雪花。
5、作品展示评价。
将幼儿作品合并成一幅大大的滑雪场景图,引发幼儿互评。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十一
尝试让幼儿走进大自然中进行艺术教育,充分利用周围的教育资源,以幼儿为主体,通过“观察——体验——想象——表现——创造”来激发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1)、欣赏各种树木的不同造型的美,并能大胆的创造,富有个性的表现。
2)、乐意与人交流有关“树”的想象,有条理的连贯的讲述。
3)、体验树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产生爱护树木的情感。
1)、心理准备:告诉幼儿要到西湖公园,请幼儿入厕、整理仪表、饮水,并注意安全。
2)、保育员需带:矿泉水、一次性纸杯、卫生纸。
(一)、带幼儿出发——西湖公园。
(二)、带幼儿到公园中的树林地带,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寻找、观察树的不同造型,体验乐趣。
2)引导语:根据它的造型帮它取个名字!
(四)、手工游戏《我是一棵树》。
2)幼儿分组合作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摆出树的不同造型,教师为幼儿拍照,体验游戏的乐趣。
(五)、收拾用具,带幼儿回园。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十二
1、通过粘知了,了解知了的生活习惯及外形特征。
2、在粘知了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增强自制力。
3、在粘知了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体验粘知了的乐趣及分享的快乐。
1、将幼儿带到户外,找树。、
2、幼儿自由组合粘知了。
幼儿1:快过来,这里有一只。
幼儿2:轻点,别让它听见了。
幼儿3:知了是聋子,听不见,伸杆里别碰树枝就行了。
(孩子们开始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并能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操作活动中。)
(孩子们在粘知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知了能叫,有的知了不能叫。)
幼儿1:知了嗓子哑了就不能叫。
幼儿2:不对,会叫的是公知了,不会叫的是母知了,这是我爷爷说的。
教师:等一会我们粘到知了就知道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了孩子们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地在实践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经验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迫不及待的希望粘住更多的知了,得到正确的答案。因此活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幼儿1:我粘住了,我粘住了。
众幼儿:让我看看,让我看看。你是怎样粘住的?(孩子们兴奋地围过来)
幼儿1:我用的是面筋,知了粘住就飞不了。
(有了成功的经验,经过反复实验,孩子们发现面筋的效果最好,于是大家调整了自己的工具终于又收获了几只知了。)
教师:你们看看所有的知了都一样吗?
幼儿1:翅膀都是透明的。
幼儿2:它们头下面都有一根长管。
幼儿3:这个细管是它的嘴。
教师:你们猜猜它吃什么?是益虫还是害虫?
幼儿1:它吃树叶,是害虫。
幼儿2:我猜它吸树杆里的水,你看它的嘴多象吸管,它是个大坏蛋。
教师:那为什么有的知了叫?有的不叫?(幼儿认真比较)
幼儿1:有的肚子上有两个半圆;有的没有。
幼儿2:我看见半圆在动。
幼儿3:有一点点麻的感觉,教师你来试试。(幼儿将手放在上面)
教师:这个半圆叫发声器。
幼儿:我知道有发声器的才能叫,是公知了;没有的不叫,是母的。
(在自由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孩子的支持者与引导着,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时幼儿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对知了的特征及生活习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后面的活动中,孩子们会不时的说:“我粘住了一只公知了”、“我粘住了一只母知了”……言语中透着成功的喜悦)
(这次活动就在这喜悦的气氛中持续了一个星期,活动场地也由园内扩展到了小区)
1、制作标本。
2、手工制作,折纸“知了”。
3、绘画,“粘知了”。
在“粘知了真有趣”这个活动中,教师顺应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趋势,在平等、自主的活动氛围中师生共同完成了学习活动。也让我们感到,在将幼儿的兴趣点转化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此兴趣点是否是孩子们真正所关注的,是否能使幼儿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是否具有可延伸性。此生成活动真正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所提出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十三
1、学会使用树叶粘贴及拓印。
2、通过活动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组合造型的`能力。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1、活动前捡各种形状的树叶,人手一份操作纸(上面一层薄的白纸,下面一层铅画纸),抹布,牙签(抹白胶),白胶,蜡笔等。
2、幼儿已尝试过用树叶拼贴。
一、根据活动前捡的各类树叶导入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请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提问:
1、今天,我们教室中间的椅子上放了许多的什么啊?(和老师一起在幼儿园捡的各式各样的树叶)。
2、这些树叶可以组合成些什么?(幼儿讲述自己想拼的东西)。
二、介绍拓印。
1、教师提出疑问:这里怎么有两张纸?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总结:两张纸用来印树叶的,上面一层薄的白纸,下面一层铅画纸,树叶粘贴在铅画纸上,拓印在薄的白纸上,薄纸印更加清楚、方便等。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拓印。
(1)幼儿讨论、讲述。
(2)教师总结:将树叶拼贴好,将薄的白纸印在上面,用蜡笔躺着来回压着涂,进行拓印。
3、组织幼儿用各类树叶进行拓印。
(1)教师提出操作时的要求,如,制作时要轻轻的,废旧材料入筐等。
(2)请幼儿挑选树叶。
(3)幼儿用树叶进行拼贴和拓印。
制作时教师做适宜的提醒和指导,如,想好了再进行拼贴;幼儿粘贴树叶时可以多使用一些白胶,将大的树叶粘贴;拓印时两只手要协调,一只手拿蜡笔,一只手压着纸等。
4、组织幼儿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墙面上,幼儿欣赏、评价,也可请幼儿和自己的作品留影留念。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面具。
活动目标:
1、知道表情的含义,尝试表现滑稽的表情。
2、有尝试独立设计并拼摆面具图样的愿望,体验并欣赏自己活动的表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谁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介绍操作材料及活动规则。
你们觉得他们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滑稽、有趣等词。
那你们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来做一个滑稽的面具娃娃?
(3)逐一出示各种配件,与幼儿讨论各自的用途,可以摆放在什么部位?例如:你看,这像什么,可以放在哪里?与幼儿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变配件。让幼儿体验只要改变一种配件就可以变换出不同的表情。
(5)请个别幼儿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们觉得这几个面具娃娃有趣吗?那谁能把这个有趣的表情表演出来?
2、幼儿拼摆各种面具。
(1)请幼儿自己操作。
(2)教师鼓励幼儿独立设计、拼摆出各种各样的滑稽人。对有困难的孩子可适当提供面具范例让他们模仿拼摆。
(3)幼儿拼摆后,可让他们邀请同伴欣赏自己摆出的滑稽人。
3、集体展示面具。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说说他在干什么?并模仿他的表情。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十四
1、理解“收集”的涵义,通过交流知道每个人的“收集”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感受“收集”中蕴涵的美好情感。
3、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1、散文诗图片。
2、音乐。
一、引出话题。
1、出示礼物盒图片,猜猜里面会有些什么?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礼物盒)。
这是我的礼物盒,你们猜一猜,我会在里面放些什么东西?
2、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结:把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且非常爱惜地保存起来,这就叫“收集”。
3、教师:你们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二、解读图片,说说自己和他人的收集。
1、出示奶奶图片,猜一猜奶奶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2、出示垃圾图片,谁喜欢收集垃圾?为什么?
3、提问:这是什么?这一堆怪怪的东西是谁收集的呢?
4、出示秋天图片。
教师: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季节?秋天喜欢收集什么?
5、出示月亮图片。
提问:月亮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6、听海浪的声音。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大海会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7、出示蓝天图片。
提问:蓝天喜欢收集什么?
8、听雨声。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谁喜欢收集雨滴?
三、深入理解,感受温馨。
1、理解意义,感受妈妈爱的情感。
提问:我们的家人也喜欢收集,知道妈妈最喜欢收集什么吗?
2、教师:妈妈有一份非常特别的收集是你们不知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妈妈收集了什么?怎么会有这些收集呢?
四、集体欣赏散文诗。
纪念意义的东西。有了这份收集,不管以后你在哪里,我们都能想起对方,想起实验幼儿园的朋友们,这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份财富!
收集东,收集西,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我喜欢收集娃娃衣。奶奶喜欢收集木屐。树上的乌鸦喜欢收集怪东西。我问隔壁的圆圆:“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圆圆问我:“‘蓝色’算不算东西?”
天空喜欢收集云朵。
月亮喜欢收集星星。
秋天喜欢收集落叶。
小溪喜欢收集雨滴。
大海喜欢收集……,许多许多东西。
我问妈妈:“你喜欢收集什么东西?”
妈妈说:“我收集的都是‘你’的东西啊!”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十五
孩子们进入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并要求我们的活动内容能来自于孩子的生活,并是孩子所熟悉的。那我们更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学习的生活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31天,总共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是用来查看日期的工具,掌握日历查看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2、各种挂历,台历,月历等。
一、出示数字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来先认一认,读一读这些数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学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幼儿仔细观察,问幼儿发现了什么,房子里面有什么鼓励幼儿胆发言。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它们的秘密,请问你们想知道吗,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
2、教师利用字卡讲述故事,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回答问题。
三、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1、现在老师指日期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号
2、老师说日期小朋友上来把它找出来。今天是几月几号请小朋友找出来。
3、前几天小朋友带来了挂历,请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诉老师与同伴,再来找一找节日,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等。
数学《有趣的数学》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让幼儿来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为幼儿创造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孩子懂得生活就是学习的数学课堂,这次教学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每一环节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说要与数学朋友做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学,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扩展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的房子里做游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了年月日的关系。掌握了一年有12个月,有30天一个月的,有31天一个月的,二月才28天,一年一共是365天。然后活动的延伸更使小朋友乐透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节课创设情境的教学激发了小朋友去探究去发现。加深了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有趣的木教案大班篇十六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及简单的排列规律。
2、技能目标:能运用操作材料进行按规律排序,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3、情感目标:结合情景游戏,通过实物操作,体验按不同规律排序的乐趣。
1、幼儿经验准备:已经有按物体某一特征规律进行排序的经验:如按照物体的颜色、长短、大小、高矮等规律的排序。
2、环境材料创设准备:
教具:新家蓝图、花坛、递增递减排序示范图、新家
学具:
幼儿操作材料:铺地砖(红黄泡沫毯)、围围墙(三种颜色的砖块)、种树(高矮种类不同的树)串彩链(长短、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段、珠子、毛线)。
幼儿分组操作材料:不同颜色、形状的花和栅栏。
幼儿实物操作材料:不同种类的水果、蔬菜、以及蛋糕、奶…
师:“小朋友,小猫的房子被大灰狼破坏了!它刚刚建好了一座新房子;可是它不会装修,今天想请你们帮它装修新房子。好吗?”
(一)介绍材料,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简单的规律排序。
师:“小朋友,看看小猫为我们准备了什么装修材料呢?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1、地砖:按照蓝黄颜色变化规律排序。干扰因素:2种颜色
2、围墙:按照砖块颜色及节数规律排序。干扰因素:4种颜色
3、树木:按照树的形状、高矮不同规律排序。干扰因素:2种高度、 3种形状
5、师:“这些材料都有它们不一样的特点,那我们要怎样排列它们才能把房子装饰得好看呢?”(幼儿自由讨论)
6、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吧!如果小朋友能够把这些材料排成有规律的一条队伍,那就能把房子装得很好看了。”
(二)幼儿操作探索,教师指导
师:“你们想不想去试试,用这些材料去帮助小猫装修新家呀?(想)等一会儿,小朋友们可以自由分组,选择一种材料,跟你的组员一起商量怎样才能排出有规律的队伍,把你们组的材料排在房子里相应的地方。”
(三)分享、小结
1、师:“你们的材料是怎样排的呢?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分享一下?”(请各组代表介绍排列的方式,教师帮忙展示及小结。)
(四)巩固排序练习
师:“小朋友们真棒!帮了小猫一个大忙,把它的新家装修得漂漂亮亮,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了一个“智力大闯关”的游戏想跟你们一起玩,敢来挑战吗?”(与幼儿一起游戏并找出游戏中所运用的规律。)
师:“上次我们为小猫装修了新家,可它家门外的花坛还没设计好,这一次小猫的好朋友们纷纷为它送上了好主意。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怎样设计的吧!”
(一)认识递增递减的排序规律
图片1:这是小狗为小猫设计的花坛,请你们看看,小狗的排序里藏着什么规律呢?
(花朵不变,蝴蝶逐一增多)
图片2:这是小猪为小猫设计的花坛,请你们看看,小猪的排序里藏着什么规律呢?
(花朵不变,蝴蝶逐一减少)
图片3:这是小兔为小猫设计的花坛,请你们看看,小兔的排序里藏着什么规律呢?
(花朵逐一减少,蝴蝶逐一增多)
师:原来排序的规律除了我们以前认识的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来排以外,还能像小猫的朋友们那样,用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来排,它们厉害吗?聪明吗?我们想像它们那么厉害吗?那我们也来试试用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来设计花坛吧。
(二)幼儿操作
1、小朋友每人选一份操作材料,把花朵按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插到栅栏上,并尝试分享自己排序结果。
四、快乐派对
师:“我们已经为小猫设计好了花坛,真漂亮呀!小猫为了表示感谢,它准备了好多好吃的,想要邀请小朋友和她的三位好朋友一起去它的新家参加新居落成派对。你们开心吗?(开心)但是小猫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哦……”
(一)、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利用实物材料进行自由排序。
1、师:“小朋友仔细想一想:之前我们都用到过哪些规律来排序呢?”幼儿自由操作探索。
2、你们都是用什么规律排序的呢?(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自己用的规律。)
(二)、小结及分享活动。
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排序结果,并且分享实物以“快乐派对”的形式庆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3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