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总结是对个人心理状态和行为进行总结和分析,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满足和对自己的肯定,我们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一
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所以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下面是小编来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在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江苏先锋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xx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今年我们要把发展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两个课题作为议政协商的重点,通过们集体视察和协商,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二
贯彻落实总书记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三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抓好城镇廉租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饮水难、修路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
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力保护。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就业帮教基地。三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刑事解教人员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刑事解教人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服务救助。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要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整治。四要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不断完善以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保安防范网、调解网为载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地面有特警巡警、义务巡逻警巡逻,道路主要通道有警务工作平台、治安卡点站岗,空中有电子视屏监控探头监视,夜间有城市联防报警、保安值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运作、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并管理好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三要建立完善网络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现有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警务模式,完善虚拟人口管理系统,强化网络侦防工作,建立网上舆情检测预警、网上舆情导控、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手机、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管理。
第六,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势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四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要增强社会诚信,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五要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要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称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总结,供你参考!
在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区委党校李新霞老师《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授课,李新霞老师从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背景、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我国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目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创新社会管理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大多数属于利益诉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兼顾好各方面群众的关切,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通过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政府工作人员,我们要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
学习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龚维斌所讲《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一课,收获较大。
龚老师着重讲了为什么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怎么办?首先他用“五个转变”阐述社会风险不断加大,即资源配置从扩散向重新聚集转变、社会结构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需求结构从低级化高级化转变、社会问题从生存性向公平性转变、社会矛盾从个体性向群体性转变。其次,他指出了中国社会管理在理念、主体、方式、法规、载体、人才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后,他提出了加强和创新中国社会管理的内涵、任务、原则、目标等。社会管理就是党委和政府以及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或间接地对社会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其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其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坚持统筹兼顾、协商协调,坚持依法管理、综合施策。其重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其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即要实现从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以行政办法为主要手段、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构建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
北京市制定了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行动方案》,重点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各类社会群体服务管理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创新、互联网等新媒体管理创新、社会领域党建工作创新等6个方面,开展34项重点工作,推出90项创新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力争用2至3年时间,初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新格局的基本框架,开创首都社会建设新局面。
西城区社会服务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的社会服务管理与居民日益增长的诉求难以快速对接,需要的未解决、提供的不实用等现象依然显著;多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缺乏统一基础数据的共享,制约跨部门服务管理事件的处理;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分散,难以全面掌控区社会动态,并根据社会问题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和策略;社会组织的参与机制、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在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亟待加强。结合实际,我们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以社会为本位,以激发多元主体参与为目标,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着眼全方位响应,构建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的社会服务管理“响应链”,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司其责、协作运行的管理格局,实现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全感知、全时空、全参与、全联动,促进我区社会服务管理的良性运转。全响应格局强调了主体的多元性,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的集中体现,也符合社会自身的发展规律。
20xx年10月至11月,我参加了三明市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平台公共课的网络培训。我认真学习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背景及意义、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基本内容、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夯实基层基础和完善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自治服务功能、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科学水平、改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进一步健全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内容。通过认真学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对以下几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第一,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取向。社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归根结底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改善和服务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目标导向,让群众共享社会管理创新成果。
第二,坚持把基层基础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所在。基层是社会管理的第一线,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基层安则全局稳。从源头上减少冲突、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切实把基层基础做实做好,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
第三,坚持把机制建设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社会管理要素和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单靠传统手段难以有效运用和优化管理,必须坚持体制立基、依法管理,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理念更新、方法改进、机制创新结合起来,用系统的思维整体谋划、用整合的理念凝聚合力、用综合的手段解决问题。
第四,坚持把社会参与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社会管理是对全社会的管理,也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必须坚持多方参与、社会协同,在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政府主导作用、群众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激发整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与品质。
第五,坚持把责任落实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成效好坏,制度执行到位与否,关键在于推动落实的力度和决心是否够大、够强,必须坚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把社会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体系,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单项问责、动态管理、责任追究等责任措施,完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追究,积极发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导主体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凝聚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合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集中学习,我想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自身读书再教育。这次培训我的收获非常大。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四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五
社会管理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概念,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深知,我国的经济社会变革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尤其现在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在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上下功夫。下面,我就对方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下总结。
一、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应该突出三个“注重”,搞好三个“结合”。
(一)注重以人为本。作为一个执政阶层或执政党,“民本”思想都是执政的首要理念。我们党作为没有的利益、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长期执政的大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更是我们党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群众满意与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理工作中,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前提。
(三)注重不断创新。胡-锦-涛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党经历革命、建设和改革,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要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时代在变,环境也在变,工作的重心也在变,如果我们没有新思路,墨守成规,拿不出新办法,我们必然处处碰壁,被时代所淘汰。只有将理论实际相结合,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己,创新自己,才能把事情办好,才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光明道路。
二、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应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
致的。要充分利用好“创先争优”活动这一平台,调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使从事社会管理的各级管理者,能够统一思想,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提高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实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并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落实措施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基层,根本在落实。因此,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目标责任,精心规划项目,突出实践特色,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要在深化认识、加强领导上抓落实。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我们的各级领导要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上党政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与抓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社会管理创新要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与经济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党政一把手应担负起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第一责任,亲自抓,带头管,真抓实干,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度,确保每项工作的职责任务落实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要在以点带面、指导推动上抓落实。要注重发现和总结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抓出一批先进典型,推出一批各具特色、高质量高水平的示范区和示范点,以此把社会管理创新覆盖到全局,延伸到各个角落。要切实加强对苏木镇场(街道)和嘎查村(社区)特别是工作开展较差地区和单位的指导推动,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及时研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协调发展。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六
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在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江苏先锋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xx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今年我们要把发展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两个课题作为议政协商的重点,通过们集体视察和协商,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七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三明电大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总之这次培训收获非常大,我对创新社会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感受良多。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除了集中学习,我还想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自身读书再教育。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八
稳定乃民生之盾,社会安定有序是人民大众的共同愿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可靠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感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对我们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及时响应社会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的关键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思想观念深刻改变,社会矛盾增加,维稳形势严峻。以上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必将影响民生,不利稳定,改革发展所取到的成果也必将失去。为此,必须立足全局,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维持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打好改革发展攻坚战。
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按照转变职能,权责统一,加强服务,改善管理的原则,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精简审批程序,避免不合适规划,真正还利于民,更加注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注重向农村,基层,偏远地区倾斜,构建起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夯实公共管理创新的基础。
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制度,大力规范信访秩序,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为人民群众权益诉求提供制度化平台。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的良好作用,有机结合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妥善处理矛盾,特别是关于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的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新形势下,必须根据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打好改革攻坚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后盾。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总之,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健全国-家-安-全体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各种分-裂、渗透、颠覆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如何理解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九
工作中注重“统一”、“快捷”、“整合”、“一线”、“项目”、“考核”等措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探索,激发潜能,争当全县、全市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排头兵,为助推渑池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一、工作成效。
(一)、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调解运行机制趋于健全。目前,我县已经在管理指导、协调联动、动态预测、绩效考核等层面,建立了奖惩整合机制、衔接联动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成立渑池县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衔接联动的意见》,深化了机制效能,提高了运作水平,基本形成了具有渑池特色的调解工作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点多面广、扎根基层、联系群众的优势,始终坚持“能调尽调、以调促和”的原则,广泛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开展人民调解质量年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保障了调处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提高了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率。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四调对接”机制,不断提高人民调公信力,推进调解协议无障碍执行进程。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月通报制度,对全县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登典型案例,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推广典型。今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156件,调解成功150件,成功率98%,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宣传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出台了xx年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要点,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对重点的刑释解教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管控,有效防止了脱管漏管现象发生,基本做到了不流于形式、不留死角、不漏管、不失控。根据中央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启用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的人员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录入了管理软件,实现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日常化。开通了安置帮教信息“飞信”业务,及时将信息发送到乡镇安置帮教管理人员。落实安置政策,加强日常管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特别是对“三无”、“三假”及去向不明、人户分离人员进行了重点排查,摸清了底数,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强化帮教措施。组织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大走访”活动,防止和减少了重新犯罪的发生。今年以来,接受刑满释放人员37人,无一人脱管漏管,无一人重新犯罪。
(三)、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
始终坚持依法、循规、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根据“依法规范、积极稳妥”的原则,努力创新手段,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一是创新组织管理形式。县里设立渑池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局里设立社区矫正工作办公室,在司法所设立社区矫正工作站。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二是创新衔接管理方法。出台《渑池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矫正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矫正适用对象、主要任务、职责分工、工作衔接、工作制度等,要求矫正对象当面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发放《社区矫正宣告书》、《社区矫正对象须知》,选配好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指定矫正工作人员;分别与矫正对象、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社区矫正帮教协议书》和《社区矫正监督协议书》,做到工作环环相扣,逐一落实。三是创新分类教育模式。要求定期组织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外,依据矫正对象所犯罪行的类别不同,由县组织,分别开展教育矫正工作,既增强针对性,又防止“交叉感染”。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方法,丰富集中矫正形式,提高教育效果。四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采取红、黄、绿三分管理法,将不服从管教、有重新犯罪倾向的定为“红”色管理,明确专人跟踪管控,一旦出现规定情形的,及时收监执行;将能够定期汇报思想、定期参加公益劳动、自觉服从矫正的对象列为“黄”色管理,落实矫正志愿者和矫正监督人负责矫正、监控;将经济类犯罪或年龄较大的矫正对象列为“绿”色管理,即常态管理,矫正期间未出现任何问题,矫正期满后,经考核鉴定终止矫正。同时尝试建立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出台了《渑池县社区矫正暨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方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如果不能搞好社会管理,不能实现社会稳定,那就根本谈不-亡改革和发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就是为了让社会更加稳定有序,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改革、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一
有效的社会管理丁作格局必须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只有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各种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才能真正强化社会管理,形成完善的工作格局。
(四)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基层管理。
有效的社会管理,必须从微观的社会细胞抓起。把社会管理和服务延伸到院落和家庭,分布到社区和居委会,开展村落社区建设各项活动,发挥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必要前提和步骤。实现从“代民做主”到“主动参与”的转变,需要社区组织细胞化,管理服务要延伸到院落;社区管理民主化,社区事务要做到公开阳光;社区服务要自主化,要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利服务。
(五)管理手段创新,服务网络社会。
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一个新课题。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还要根据信息化技术提高的现代功能,为创新社会管理职能服务。在社会管理的手段上,科技化、技术化同样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途径。
(六)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社会矛盾。
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探索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和途径,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积极性。还要加强政府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实现民众自我管理服务于政府组织管理服务的良性互动。
(七)管好流动人口,破解管理难题。
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包括境外人士等特殊人群的特殊管理和服务,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使国内的国民享受均等的国民待遇。要建立健全现有人口流动管理机制,建立覆盖全国人口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为我国公安、民政、社保等方方面面的专业管理提供基础性的工具和资料。
(八)完善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培育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度,积极探索解决当前存在各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充分运用政府的有限资源调动社会的无限资源,创建完善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创新多样的社会组织培育手段、创造良好的社会组织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员工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二
当前,我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各种利益诉求交织,社会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矛盾与冲突增加,要求领导干部改变以往简单的维持稳定的做法,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社会矛盾,掌握协调矛盾的各种技能,学会运用行政手段、法制手段以及心理疏导等各种途径去解决矛盾冲突。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肩负着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的重要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关键作用,如果对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置若罔闻,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对转型期社会矛盾集中的趋势麻木不仁,总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心态,等到矛盾出现的时候手忙脚乱,等到冲突激化的时候不知所措,就为时已晚了。2017年贵州发生的“瓮-安-事-件”、2017年湖北发生的“石-首-事-件”,最初都源于可控的社会矛盾,但由于当地领导议而不决,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结果“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酿成震惊全国的严重群体性冲突。长此以往,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党和政府的威信。因此,必须加快推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建设,着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社会建设向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运行。
权力与责任相一致的原则是公共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权与责是对等的、平衡的,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力。如果领导干部只享有权力而没有责任,就会造成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决策草率、官僚主义等弊端,给国家行政管理和人民利益带来损害。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为其权力的行使及其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前,我国党政机关之间、各行政机关之间的职责划分不规范,职能重叠、多头管理、争利诿责现象严重,正副职之间权力分配不够合理。由于部门利益纠葛等原因,这一行政管理“顽症”至今尚未根本解决。职责不明不仅造成了行政管理运作的不畅,而且使责任追究异常艰难。由于职权不清,难以确定责任人,最终的处理极有可能是行政问责制归之无效和不公平。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学合理地明确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责,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在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过程中,政府应更加注重发挥在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中的职能作用,负责具体的组织管理---包括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推进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等等。
应强化对领导干部履行社会管理职责的考核与监督
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等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监督。
要充分发挥各级信访、政风行风热线、投诉中心等载体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民-意调查制度。要把党组织的考核与群众的评价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
应完善社会管理责任落实保障机制
领导干部对待人们的利益诉求一定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使矛盾在人民内部得到妥善解决、合理调节。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商,作出各种适当的安排。公开透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法宝,要加强信息公开,建立“透明政府”,让老百姓知晓政府运作的状况,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发生原因、处理进程和结果,及政府的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便于群众评价和监督,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落实行政问责制。
《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三
为认真贯彻执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活动实施方案》,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管理的需要,探索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拟选定一个村作为试点,特制定试点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
1、创新理念:树牢一个依法管理、服务为先、公平公正、便民利民的农村社会管理理念;
3、创新制度:创立一套群众接受、简便易行、科学合理、运转有效的农村社会管理制度;
4、创新方式:构建一种自我监督、户为基础,自我服务、联户协作,互相监督、激励配合,依法管理、遵规守约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方式。
重点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这个载体,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
理念、组织、制度、方式,进而形成村级“两委”有威信,组织体系有活力,群众需求有着落,化解矛盾有依托,管理有序,运转有效,文明和谐的农村工作新局面。
三、时间安排与方法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9月20日—9月30日) 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名单附后),召开动员会,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启动工作。
2、建章立制阶段(2011年10月1日—10月20日) 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提出应坚持、新建、修订、完善的具体意见,抓好工作指导,结合工作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十三项制度的创建:
(1)党员、组长、能人服务联系户制度;
(2)创新村民组长管理制度;
(3)精神文明活动创建制度;
(4)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5)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6)信访稳定制度;
(7)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制度;
(8)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9)农村宅基地审批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度;
(10)农村环境保护制度;
(11)遵守村规民约诚信档案制度;
(12)政策性资金群众自愿条件下集中管理使用制度;
(13)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3、完善制度阶段(2011年10月21日---10月31日) 组织专门人员,对已建制度进行审核,明确详细运行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4、推行制度阶段(2011年12月1日)
试点工作开始。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成立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党政办等单位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纪委。
制度办,镇领导小组再集体研究审核。
3、加强学习宣传,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村要切实组织人员加强学习,加大宣传力度,使各种社会管理制度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利于制度的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鄢岗各项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
《鄢岗镇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四
20xx年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住建、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发2号、黔党发15号文件精神为强大动力,按照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安排,全局干部职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较好的完成了20xx年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xx年上半年城乡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切实抓好规划管理工作。一是完成21点村民集中建房点规划选址和部分规划编制工作,启动花江、岗乌等乡镇详细性规划编制。二是加大“两违”查处工作。1-6月份,对新老城区新增在建违法建设68户15684平方米实施了强制拆除或强制停工。其中,强制拆除31户7195平方米,强制停工31户8534平方米,切实维护了城乡规划的严肃性。三是坚持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制度和规划许可审批例会制度,提高了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截至20xx年6月30日,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2份,用地面积740710·697平方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0份,用地面积908529。467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16份,建筑面积319699平方米,建设工程竣工规划认可证27份,建筑面积59004·88平方米。四是加快落实农村集中建房点规划选点工作,拟在全县规划21个集中建房点,对农村居民建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强化指导。目前,已经完成规划设计10个,已开工建设6个。
(二)城乡建设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xx年,我局的城乡建设项目共42个,其中城建项目13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18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1个,其他项目0个。项目总投资42·71905亿元,本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1·4940亿元。截止6月30日,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497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39·78%。先后建成及基本建成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有顶云新区学府路东段及规划十三路南段、顶云司路、老城区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大岩综合市场、花江污水处理厂、顶云新城污水处理厂、海百合休闲广场等;正在加快推进的有灞陵大道项目等。随着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的逐步完善及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三)城镇管理取得积极进展。根据县“三创”工作的安排部署,及时制定工作方案,调整充实领导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创”工作。市容秩序方面:加强队伍教育管理和制度建设,实行定人员、定岗位、定时段、定职责、定任务的“五定”责任制,县城车站、农贸市场、文化广场、饮食摊点、街道院落等脏、乱突出的区域都有专人管理,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环境卫生管理方面:实行“夜间清扫,白天保洁”制度,消除了卫生死角,城区、城乡结合部无成堆垃圾。城镇公共厕所管理方面:管理人员、保洁人员恪尽职守、工作扎实,抓好县城11座公厕卫生保洁,累计投入资金39余万元实施5所公厕设备设施维护维修,县城“公共厕所脏”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建筑施工管理方面:倡导文明施工,加强督促检查,产生了积极效果,建筑施工做到拉网作业,文明施工。对沿街施工建筑工地,通过发布广告、送达通知书等手段加强宣传,大力开展治理施工运输车辆遗漏、抛洒泥沙、带泥上路等行为。市政设施方面:一是完成了城区各主干道沥青面层修复、背街小巷混泥土路面改造及人行道、排水沟、检查井等市政设施修复,总投资50余万元。二是新增安装路灯600盏,更换和新安装垃圾收集箱187个,总投资488·9万元。三是针对城市“野广告”日益泛滥的实际,依托各个区域和路段城管队员,将治理“野广告”进行划段、分区域治理,给予一定工作经费,要求对各自区域内“野广告”做到即现即除。同时不定期开展治理“野广告”集中行动。上半年,组织多次集中行动,共清除、遮盖各类“野广告”1000余处。
(四)加强监管,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认真履行部门职责,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加大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监管力度,保护好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投标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保证项目质量。20xx年上半年招投标工程11个,总投资8422·84万元,限额以上工程招投标率100%。无规避招投标、假招标、围标窜标、违法分包现象。严格施工许可制度,全年办理施工许可证12份,建筑面积10·65万平方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管理工作有序推进,上半年新开工项目20个,建筑面积244672平方米,竣工项目5个,竣工面积20851平方米,项目均落实了节能设计审查,节能标准执行率96%以上。新型墙体材料收费项目12个,收费172万余元。
(五)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一是保障性住房项目顺利推进。20xx年我县保障性住房总建设套数2138套,总建筑面积132449㎡,总投资84188万元。其中:廉租住房项目1个,建设套数240套;中高等院校教职工公租房项目1个,建设套数96套;环卫工人公租房项目1个,建设套数120套;乡镇教师公租房项目7个,建设套数206套;工业园区公租房项目2个,建设套数90套;其他普通公租房项目5个,建设套数836套;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3个,计划征收550户。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二层主体施工。二是做好租赁补贴发放工作,截止6月30日累计发放租赁补贴共610户,发放补贴金额31·9077余万元,居民“住有所居”问题正逐步解决。三是农村危改顺利实施。20xx年市下达第一批农村危改任务数6000户,计划需各级补助资金5355·23余万元,截止6月30日,累计开工3360户,总计开工率56%。
(七)房地产交易与产权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年共办理《房地产交易市场准入许可证》13户,收取土地收益金0·68万元;认真贯彻执行《房屋登记办法》,注重提高房屋登记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全年共办理产权登记744户,建筑面积86195平方米;抵押登记735户,抵押金额21001·5万元。
(八)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认真贯彻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积极开展“打非”专项行动、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治理、“安全生产月”活动等工作,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12家施工企业及23个在建工程项目签订了《20xx年安全生产目标与任务责任书》、《消防安全目标责任书》,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5次,下达《整改通知书》31份,收到整改回复31份,整改率100%;签订安全文明措施费监管协议6份,监督存入安措费438·39万余元,年内未出现施工安全事故。在工程质量监管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法》、《招投标法》、《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监督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主体的履职情况,对不规范行为及时进行纠正,未发生工程质量问题。
(九)其他各项工作情况。
1、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把手”就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将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建设工程和物资采购明确到其他班子成员身上。局班子成员和站室负责人要做到“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全局的业务工作中,全面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行风建设方面:一是建立健全考勤制度,将职工考勤结果与评比先进、工资奖金发放挂钩,有效解决了工作作风散漫问题;二是在质量安全管理上坚决做到“二必到三不能”。即对建筑工程必查重点部位县城区2小时内必到,县城外5小时内必到,否则视为查看同意;监督管理中,不能接受服务对象吃请,不能乘坐服务对象及监理单位车辆上下工地,不能接受服务对象赠送的红包。三是将本系统所有行政审批、非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入服务中心集中受理,同时将业务办理量大的房产所、城建站移至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了发展环境。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注重建章立制,狠抓制度创新,初步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一是制定完善职工考勤、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制度,有效杜绝职工上下班散漫和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二是建立约谈、通报、问责制度。在日常工作中,实行重要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在每周班子例会上对工作实行“一周一汇报、一周一研判”,各分管领导、各站室汇报上一周工作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对主观因素造成工作推进不力将作出批评,以此强化工作落实力、执行力。四是建立健全《xxxx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强化监督。凡项目资金安排使用、项目资金管理、大额度资金使用、人事等重大事项,均通过召开局班子会集体研究决定,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五是构建监督体系。精心打造了廉政文化宣传走廊,时刻警醒干部职工廉洁做事、明白做人;设置了廉政信箱,廉政电话等,搭建廉政监督平台;制订住建系统廉政风险点防控手册,在高风险点强化监督。
2、规范了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依申请公开、主动公开、信息发布等制度,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收费、服务项目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向社会进行公开,增强政务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督促所属企业实施了厂务公开工作。
3、人口与计生工作落实。调整充实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狠抓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管理,与各在建工地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合同书并经常性进行检查督促,使建筑工地不成为计生工作的“死角”。根据县人民政府安排,抽调二名干部专职到乡镇参加开展计生工作。
4、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充实,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工程质量与安全措施到位,及时排查隐患、督促整改,严防质量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城镇供水安全保障有力,水质按时送检、公示,确保市民饮用放心水。三是拆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取得积极成果,将拆迁遗留问题进行责任分解,进行排查化解,切实维护安定团结局面,未发生重大不稳定事件。四是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五是结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平安工区”创建工作。
5、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20xx年上半年,我局还进一步强化执行力,坚决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批示件办理和县委常委会、县委专题会、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县长专题会议议定事项。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住建系统的工作离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困难和问题仍然存在,具体体现在:
(1)小城镇建设与机构、人才队伍的矛盾问题。随着国发2号、黔党发15号文件的实施以及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提出,我县各级干部和群众建设家园、加快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推进我县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工作刻不容缓,但我县机构未全面健全,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人才奇缺,可能对下步的工作推进造成一定影响和制约。
(2)城市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建设亟待加快。城市供排水等设施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加大建设和投入力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速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100个示范小城镇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精神,加大对示范小城镇政策、人才、资金及项目的倾斜,由县城投公司和国资公司通过包装各乡镇资产帮助乡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通过选拨、招聘等方式,逐步配齐配强各乡镇村镇建设管理队伍;用足用好增减挂钩、低丘缓坡的政策,大力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按照有关规定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大力支持各乡镇创建创业产业园。严格控制小城镇私人建房和分散宅基地建设,落实农村“一户一宅”,引导农民集中建房,启动21个农民集中建房点建设,逐步形成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村寨。积极探索并走出一条山区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
(二)大力推进“两违”查处工作。坚持“控拆结合、以控为主”、“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和“依法行政、维护稳定”的原则,加强部门间联系沟通,加强对违法建筑的控制和查处,全面完成好违法建筑查处工作,为依法实施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建设步伐,提高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加强顶云新区及永宁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及管理工作,确保新区各项工程建设有力推进。
(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切实解决好各类群体的住房难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20xx年实施保障性住房2138套和6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推进力度,争取建设工程早日完工。
(五)再接再厉,以更高要求完成好城乡建设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着力推进灞陵大道、顶云新城路网工程、顶云新区供水工程、便民利民服务中心、行政中心等项目和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力争实现20xx年城乡建设固定资产投资20亿以上目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五
2017年12月18日,周永康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在这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管理创新是健全社会管理体系,完善社会管理内容的“推动力”,2011年11月2日,也就是上几天,周永康同志在陕西考察社会管理工作时再次强调各地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实践,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部署落实到基层,认真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真正惠及城乡广大群众。基层法院作为执法第一线,肩负着依法打击犯罪、保护人民、调处纠纷、宣传法律等职责,是社会管理中重要主体。基层法院如何有效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此,我结合基层法院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共同交流。
一、是解决矛盾纠纷,调控社会秩序;
解决矛盾纠纷是基层法院工作的核心工作。基层法院通过审判、调解化解社会矛盾、把矛盾解决的萌芽阶段,从而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效发挥司法裁判对社会活动的引导、规范、约束等功能,以达到参与社会管理的目的。
传统的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主要以婚姻家庭、遗产继承、邻里纠纷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纠纷为主,具有单一性、内部性和不易扩散性等特点。新形势下,随着基层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矛盾纠纷类型、轻重程度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是征地补偿、拆迁安置、企业改制等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相互交织,而且一定程度不平等主体之间的矛盾纠纷占多数,居主导地位,矛盾纠纷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也越容易激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群体性、综合性等新特征。因此,基层法院应根据新时期矛盾纠纷的特点,将审判工作的重心前移,建立以立案为主导、以管理为重点、以服务为核心的审判运作机制。 努力做好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秩序安定。
二、是坚持能动司法,创新社会管理;
司法是解决社会冲突,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司法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以浏阳法院受理的案件为例,2017年共受理各类案件5002件,2017年共受理各类案件6348件,2017年增加至7869件。三年的案件增加近3000件。这些都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冲突复杂多样、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息息相关。因此,基层法院坚持什么样的司法理念、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创新社会管理,成为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而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解决都要求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创新社会管理。具体而言:基层法院应积极运用政策考量、利益平衡、和谐司法等司法方式履行司法审判职责的服务型司法;紧紧关注县域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权益,依法打击非法融资、非法传销、票证诈骗、合同诈骗、民间借贷等经济犯罪,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等涉农犯罪,破坏环境生态建设的'犯罪,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对合同、侵权、拆迁补偿、环境污染、劳资、等对涉及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有关案件可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案件,组织开展“假日法庭”、“流动法庭”等巡回审判工作,建立快立、快审、快执的绿色通道。充分发挥基层法院调解、协调、和解手段解决矛盾纠纷的优势,多做说服教育、辨法析理工作,真正实现以和谐的方式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三、坚持司法为民,创新法院工作机制;
第一、推进基层法院审判制度改革和管理创新;制定司法公开的若干规定,全面推进审务公开,规范裁判文书上网和庭审直播,开展基层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进一步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积极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扩大选任范围。严格规范法官裁量权,推进量刑制度改革,促进量刑公平公正。探索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统一案件裁判标准。严格审限制度,开展专项检查,着力解决一些案件超审限问题。推进审判流程、司法统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第二、创新司法为民工作机制。落实加强司法便民工作的意见,在诉讼服务、调查取证、档案查询、公民旁听庭审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便利。制定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完善法院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完善简易案件速裁机制,提高审判效率。推广巡回审判,减轻当事人的奔波劳苦。完善司法救助制度,依法为当事人减、缓、免交诉讼费,为一些生活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申请执行人提供救济金。
第三、创新基层工作保障机制。在党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推进基层法院经费保障机制体制改革。改革人员招录办法,进一步加强法官助理试点改革,提高信息化水平。继续开展高院、中院、基层法院之间结对帮扶工作,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基层法院的司法能力和保障水平。
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最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们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也为我们加强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指明了方向,结合基层法院的实际,谈几点如何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看法:
第一、 充分认识法院文化建设的意义 促使法院工作取得实效; 法院文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其含有“公正、平等、清廉、严谨、文明、高效、敬业、关怀”等的内容。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在中国法官协会法院文化分会的报告中指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充分体现人民司法事业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法院及法官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职业道德以及行为准则等,既具有完美的精神内涵,又具有丰富的物质内涵;既表现为外在形象,又表现为内在素质;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清正廉洁、执法公正的法官队伍。法院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大事,更是人民司法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大事。作为基层法院在认识层面上,更要深刻,并且促使基层法院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二、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
坚持“软”、“硬”两手抓法院文化,从物质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着手,打造具有浏阳市法院特色的文化品牌。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法院司法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优秀法院”“全国优秀法院”等荣誉称号,这些成就荣誉都是对浏阳法院党组成员及全体法院干警努力工作的最大肯定。也是我们基层法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体会篇十六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讲话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重点工作。如何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陆学艺。
陆学艺的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他说,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所谓新形势,是指我们前30年以经济发展为主的阶段转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就是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建设,把构建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七大报告还专门论述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中,把党的奋斗目标由原来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总体布局。这标志着,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内涵和主要任务
陆学艺指出,什么是社会建设?怎样在现阶段中国特有的国情下进行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大问题,也是进行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前提。他介绍了目前国内关于社会建设的四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建设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就业、社会保障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大收入分配调整力度,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称为“社会事业建设派”。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建设当前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以维系社会秩序为核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应对社会风险,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称为“社会管理派”。
新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行动。同时,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政策,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社会结构。称为“社会结构派”。
第四种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要建设一个能制约权力、驾驭资本、遏制社会失序的社会主体,建立一个与政府、市场三足鼎立的社会。认为在工业社会条件下不仅要有市场,有政府,还要有发育良好的社会环境。认为健全的社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称为“社会重建派”。
陆学艺认为,这四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可以看作是社会建设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从目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要求解决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和社会事业做起,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入手,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加强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尽可能防止和减少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的产生,使社会更加和谐。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4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