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是对作品中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要多角度思考,有理有据地论证个人观点,并注意避免片面性的评价。记得阅读完一本书后,不妨来看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或许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写作。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一
我怀着十分崇敬的情绪读完了小说《刘胡兰》。这本书详细讲述了英雄少女刘胡兰伟大的一生。小小年纪就帮忙游击队打汉奸,在危险的环境中临危不惧,15岁就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
最让我感动的是刘胡兰应对残酷的敌人战斗,誓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为了游击队现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因此,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跟刘胡兰对照一下,我觉得自我自愧不如。平时碰到一点点困难,遇到一点点挫折就会失去心信,刘胡兰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定向刘胡兰学习,做一个不怕困难、英勇不屈,以后做一个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的人。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二
一位位革命烈士,像一块块雨花石,静静地躺在泥土里,铺成了一条五彩缤纷的路,蔓延开来。我捡起一块雨花石,只见上面刻着“刘胡兰”三个让人振奋的字。
再想想我自己,每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找各种借口逃避、推脱;如果与同学发生了矛盾,有时我也会小心眼的和他断绝关系;要是有人冤枉了我,就会赌气不理会他……在家里就更别提了,我就是个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如果拿到好吃的东西,首先想到的只有自己。记得有次夏天,我们一家三口从外面回到家,大家都觉得很渴,妈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西瓜,我马上抢过来,用勺子猛吃起来。我从中间吃起,遇到有籽的地方就不吃,等我几乎把整个西瓜糟蹋的面目全非时,这才想起爸爸妈妈也很渴,都还没吃呢!
这时,一堵大墙从我的心底渐渐竖起来,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只见墙上刻着三个血色的大字“刘胡兰”!一位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只比我大四岁的姐姐!
刘胡兰,这个年仅十四岁的姑娘,成为我一盏指路的明灯……。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三
我读了《刘胡兰》这本书,对刘胡兰感到深深的敬佩。
故事讲的是刘胡兰在她15岁时被两个国民党用铡刀害死的,那几个坏蛋逼着刘胡兰说村里还有几个共产党员?刘胡兰说就我一个,要杀要剐随你便,但我警告你,你不许伤害村里的老人。那些坏蛋的军长说:“刘胡兰要是再不说,就把他和那个村民一齐杀了。”
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是无数个刘胡兰式的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因此做一个人更要自尊,自爱,自强。当遇到危险困难的关键时刻,不能只顾自我的生命。不顾别人的生命安全,要想到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要敢于同坏人作斗争,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英雄少女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她经历了凄惨的童年,小小年纪就协助游击队员镇压汉奸,用心向党靠拢,在危险的环境中临危不惧,英勇不屈,15岁就献出自我宝贵的生命。
因此毛主席亲自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与刘胡兰对照一下,我觉得自我十分渺小,平时碰上一点困难,遇到一点挫折就垂头丧气叫苦叫累。刘胡兰的英雄事迹给了我很大启发,要向她学习,做一个用勇于挑战困难,勇于拼搏忠于党和国家的人。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四
看完电影,脑海浮现出许许多多刚才出现的画面。记得刘胡兰生前的一句话:“不向困难低头!”那时刘胡兰明知前面的路要冒着生命危险,但她还是毫不犹豫。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一但遇到麻烦,就束手无策,不能勇敢地去面对,很容易放弃,将来如何面对社会呀!
也记得这句“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可以这样来说,如果没有像刘胡兰一样的烈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是他们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还要认真学习,掌握本领,接受新世纪的挑战,为中国的富强而努力!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五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我们的`弟弟“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从小就跟妈妈一起被捕入大牢。监狱里的生活把小萝卜头折磨成一个头大身体小、面黄肌瘦的孩子。不仅如此,他吃的还是发霉发臭的牢饭,穿着改小的囚衣。而我,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呵护、长辈的宠爱,而且吃着香喷喷的饭菜,穿着漂亮的衣服。
虽然小萝卜头从小就饱受监狱中的折磨,但他还保持着勤奋努力的品质。小萝卜头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一直努力学习。黄显声伯伯上午教他语文和算术,下午教俄文和画画。他的学习条件也十分差,只能用节省下来的草纸订成本子,还舍不得用,平常在监狱里都是用石头在地上划。生日时得到一支笔也舍不得用,只是在上课画画时才拿出来用一下……而我现在学习条件是什么样的?本子、笔,唾手可得,还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温暖舒适的学习。
小萝卜头因为没完成任务而感到自责和羞愧,但我没做好某件事通常报着无所谓的态度,更不会自责。有时甚至想:“没干好就没干好呗,反正总有人会干好!”
我觉得我们应该向小萝卜头学习,学习他高尚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六
书中的主要内容是刘胡兰小小年纪,不怕敌人,宁死不屈,从容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就义的故事。而她当时年仅15岁。
读了这本书,让我想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学校,有老师的教育,有优美的学习环境。遇到困难就靠父母来解决,我从来不自己勇敢面对困难。哪怕是碰到一只小老鼠,我都会不停地尖叫,一点困难就会叫来父母帮忙。可刘胡兰小小年纪连死都不害怕。
从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勇于面对困难,想办法克服困难,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七
5月12日那天,汶川特大地震突然袭来,四川人民受到大地震的伤害。可令我们欣慰的是:四川少年们在大地震中没有丝毫的恐惧,舍己救人。
一则以智,一则以勇,这些小英雄让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眼泪。他们这种精神值得的们个人去学习。有些小英雄们已经牺牲了,可他们走时脸上还挂着微笑,显现出他们有多么的坚强。我想:他们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他们好像也不在乎。在这场的地震中,他们用智慧和勇敢帮助了别人,战胜了自己。英雄少年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用小小的肩膀,扛着对灾难的勇敢面对、对未来的信心,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颂歌。赞扬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救出了人,而是因为他们对别人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英雄少年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真的感到伤心,因为四川的同胞们有些以已经我们而去,相信他们在天上一定会看到我们的微笑。大地震的伤害会摧毁房屋,可摧毁不了四川少年和人民的信心。你们一定要坚强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也证明了我们那些四川的少年身上看见中华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也更要学习他们舍己救人的精神!学习小英雄们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等优秀品质。你们是中国的骄傲!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八
是谁,让群众的反抗意识熊熊烧起?是谁,让凶残的日本鬼子畏惧三分?是谁,为了革命而献出了火热的青春?是谁,让毛主席为她亲笔题词?又是谁,让中国人民感到无比光荣?!她,就是人民的榜样:刘胡兰。
刘胡兰是个孤儿,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她而去,她的父亲是在抗日战争中去世。没有父亲的照顾,当时又很混乱,刘胡兰有时连饭都吃不饱,她的童年过得很艰苦。但她很懂事,从不要求妈妈为她买什么,省吃俭用,总想着长大后回报家人。
不仅如此,她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帮助革命战士刘芳保存秘密文件,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帮党组织执行任务。有一次上级要求她带领全村妇女,把二百斤棉花在二十天之内纺成棉纱,时间紧迫刘胡兰竟没日没夜的织,同伴们劝她休息,可她始终不听。终于,刘胡兰在党旗的宣誓下成为了党员。之后,刘胡兰的表现更加出色了,成为了贫苦群众的救星。
就在刘胡兰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候,文水县委决定留下少数干部继续斗争,把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虽然向往那巍巍吕梁山,革命的根据地,但眼下斗争激烈,如果离开,群众会有危险,她只好留下。
“嘡!嘡!嘡!”一天,村里忽然响起了锣声,有人吆喝着:“全村男女老少,都到村南大庙前集合开会!一家只许留一个人,不然就按私藏八路办理!”不用说,肯定是村里有了奸细,供出了村里的党员,日本人正准备捉拿她们。刘胡兰的母亲让她去隔壁刚生完孩子的大嫂家躲躲,就说是“坐月子”的。但刘胡兰说:“如果查出我来不是就连累他们了吗?”说完,坚定地超大庙走去。果然不出所料,一到大庙,刘胡兰就被鬼子认出,抓了起来,老百姓们都护着刘胡兰,但没有用,刘胡兰为了群众的安危,自己走了出来。日本鬼子立刻捉住了她,还抓住了石六儿、张年成等七位战士。他们被带去审问,鬼子软硬皆施,可是谁也没说一个字,这激怒了鬼子,把他们送去高台,一一枪毙。在临死前,刘胡兰说的一句话使我敬佩无比:“我死也不会投降,共产党你们杀不绝,革命烈火你们扑不灭!永别了!乡亲们。战斗吧!同志们。”
是谁?忠诚勇敢。是谁?信念坚定。是谁?不畏艰险。又是谁?宁死不屈。答案是:刘胡兰,一个顽强的人,一个中华民族都为她而自豪的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九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像刘胡兰一样的(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辛苦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
作者:通榆县第二实验小学四年一班杨越凡。
公众号:我教孩子们写作文。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十
锦绣小学六年级二班董棣青(女)。
刘胡兰,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贫苦的生活就让她深深地懂得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恨。15岁,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和坚定的革命战士。
1947年冬天,由于叛徒的出卖,国民党反动派秘密包围了云周西村。一场惨痛的大屠杀拉开了序幕。
1月12日,灭绝人性的反动派到处喧叫:“快到村头观音庙前场子集合!国军长官要训话,谁要是不去,按通共处理,一律杀头!”
这时,有几个伪军端着枪,来到刘胡兰面前。“你就是刘胡兰吧,走,我们特派员有请。”
刘胡兰被带到庙里。庙里坐着的大胡子匪军官劈头就问:“你就是刘胡兰?”
“是。”
“是共产党员吗?”“是。”
“那你替共军干过事罗?”“是。”
“好,很好。我就喜欢你这样痛快的人。”大胡子忽的一下站了起来,他万万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姑娘竟然如此干脆。“你们村还有别的共产党员吗?”
“没有了,就我一个。”刘胡兰镇定地回答道。
“当共产党员是要掉脑袋的,小小年纪,你就不怕死?”“怕死不当共产党!”
啪,啪,皮鞭抽在了刘胡兰娇嫩的身躯上,可刘胡兰始终昂首挺胸,大义凛然。大胡子一看,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他走上前,轻下来说:“这样吧,你啊,只要把共党的情况都告诉我,我啊,不会亏得了你,还给你地,给你钱。”
“你就是给我个金娃娃,也别想从我这得到什么!”刘胡兰斩钉截铁的声音将大胡子吓得后退了几步。
村民们都被陆续赶到了广场上,6位革命群众被五花大绑地站在那里。大胡子恼羞成怒,发出声嘶力竭的吼叫:“铡死他们!”话音未落,匪兵们抬上来3口铡刀。
6位革命群众被一一推上了铡刀,霎时间,鲜血洒在了雪地上。大胡子来到刘胡兰面前,恶狠狠地叫道:“说!村里谁还是共产党员?”刘胡兰眼看着革命群众血流成河,满腔怒火,大声喝道:“别作梦了,要我投降,办不到!”
“你才17岁,你真的不怕死吗?”“再活17岁,我还是这个样!”
大胡子气急败坏,他手一挥,匪兵们又把铡刀抬了上来。
呼啦,人们一下子围了上来,刘胡兰的妈妈、妹妹早已哭成了泪人,愤怒的人群向敌人逼近。敌人慌了神,立即大叫:“机枪,准备射击!”
这时,刘胡兰挺身上前,大声喝道:“别想乡亲们开枪!我怎么个死法?”
“一个样!”敌人挥着枪,嚎叫着。
年轻共产党员刘胡兰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了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了生命的宣言。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挥笔为她写下8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十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记载了许多不同凡响的人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胡兰。她15岁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5岁,正是人生最灿烂的时候!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她呢,小小年纪就肩负起“国家”的重任。
1947年的冬天,刘胡兰为了处理一些事情和机密文件,没有及时转移,不幸落在了国民党特务的手里。而她毫不畏惧,在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前,她从容地躺到了铡刀下,顷刻间鲜血染红了白雪掩盖的黄土地。。。。。。
刘胡兰以短暂的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含义。今天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踏着先烈的足迹,好好学习,增长本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浦口实小一(7)班李雪。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十二
她年轻、漂亮、勇敢、善良,来自美丽山西的女英雄,她出生于1932年10月8日,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八路军来到文水县同人民一起战斗,就在这一年周西村成立了抗日小学。
1942年,年仅十岁的就当上了儿童团长,常常和小伙伴们站岗、放哨,掩护抗日战士。原名刘富兰,母亲生下妹妹后就不幸身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换名为。
一个十五岁文静的小女孩,是一个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革命同志忠心爱戴,对敌人的,面对敌人的凶狠残暴毫不畏惧,宁死不屈,大义凛然,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当她昂首挺胸走向敌人的铡刀时,是那么从容不迫,视死如归。十五岁,是一个花样年华;十五岁,我们还在父母怀里撒娇淘气,无忧无虑地生活时,而我们的小英雄却被惨杀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一个正当花季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亲自为她挥笔写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对的赞扬。
与对照,我自形惭愧,平时碰到一点点的困难就会垂头丧气,叫苦叫累,我要向姐姐学习,做一个勇于拼搏不怕困难,英勇不屈的人,将来为祖国效力!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十三
刘胡兰,女,1932年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小年纪,便对黑暗的旧社会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救亡运动,文水县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从此,刘胡兰开始逐步接触革命道理,懂得了一个人怎样才能活得有价值、死得有意义。
刘胡兰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儿童团,和小伙伴一起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有一次,八路军包围了敌军一个团,县妇女部长奉命组织民兵担架队支援前线。刘胡兰和几名妇女也要支前。部队首长劝她们:“前面正在打仗,很危险。”刘胡兰果敢地回答:“战士们都不怕,我们是女民兵,也不怕。”她们在前线表现得十分勇敢,不但为伤员包扎伤口,还帮助战士们运送弹药,一直忙到天黑,战斗结束才撤回来。这时的刘胡兰才13岁。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占领了文水县城,解放区军民被迫拿起武器,保卫胜利果实。1945年11月,刘胡兰参加县党组织举办的妇女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使她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阶级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回村后,她担任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与党员一起发动群众斗地主、送公粮、做军鞋,还动员青年报名参军。刘胡兰在斗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成长,于1946年6月被批准为中共候补党员。这一年,她才14岁。
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抓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1947年3月下旬,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途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纵队司令员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毛泽东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才15岁。”毛泽东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个大字。
刘胡兰的事迹不断激励着后人。刘胡兰纪念馆原副馆长陈湘平告诉记者,从1957年纪念馆建成以来,共接待国内参观者1300多万人次,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人士4000余人次。近年来,除了单位组织的团队外,自发来参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在今年清明节期间,纪念馆就接待了散客5万余人次。
英雄刘胡兰读后感篇十四
山西云周西村17岁(注:此处指虚岁,周岁为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从这一天起,刘胡兰的名字开始在中华大地广泛传扬。52年过去,记者开始采访刘胡兰事迹时,突然听说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山西刘胡兰纪念馆各保存有一把敌人杀害刘胡兰的铡刀,而且两者都自称是真迹。为了弄清事实,清明时节,记者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新眼看到刘胡兰的乡亲们保存的那把具有传奇色彩的铡刀。
锈迹斑斑的铡刀和卷了边的刀刃,让人们想起15岁的刘胡兰的英勇,而站在一旁的纪念馆馆长霍占跃向我们介绍了事情的真相:在屠杀当日,敌人从老乡家里搬出三把铡草的铡刀,同时死在刀下的烈士有7人。全村的老乡当时都很悲痛,三把铡刀又都一样,老乡分不清哪一把刀下牺牲了哪一位烈士。1949年,历史博物馆致函文水县人民政府,请代为保管毛主席的亲笔题词,并征集刘胡兰烈士的遗物,其中便有铡刀。此时距烈士牺牲时间已有两年多,再到刘胡兰纪念馆落成又隔了7年。当年的铡刀,革博征集到一把,纪念馆找到一把,最后一把已经遗失在民间。事实上每一把铡刀上都沾满了烈士的鲜血,都曾摆在刘胡兰烈士面前,而刘胡兰当时讲了那句著名的话:怕死不当共产党。
为了进一步证实两把铡刀的真实性,记者找到了刘胡兰最小的弟弟家,她的小弟现在已是县公安局的副政委,由于是白天,家里没有人。记者又赶到村委会,通过大喇叭广播找到了当年刘胡兰的邻居,今年68岁的高岳新老人。老人清楚地记得1947年1月12日那天的情景。老人的回忆不仅让记者热泪盈眶,同时让大家第一次如此近地感受一个15岁少女最后的勇敢:
“胡兰子不怕死啊,她是自己走到铡刀前的。那天是腊月二十一,早上天还没亮,敌人就进村了,他们在村里敲锣说:都到大庙前集合,每家只能留一个人,违令者杀。可把我吓坏了,因为我哥哥参军了,我是‘共匪家属’啊。可是不去不行啊,等我到了大庙前,胡兰子和其他6个人已经被敌人押进了大庙。我们在空场上站了一天,当太阳落到只有一竿高的时候,他们出来了。
“由于又冷又饿又怕,我没有听到敌人在大庙前与胡兰子的对话,只看到敌人先是用棍棒打那6个人,有的人被打死,有的人被打昏,敌人又用从老百姓家里找来的三把切草刀残忍地切下了6个人的头。胡兰子一点都没有怕的样子,那6个人的尸首就在她脚下,她自己走到铡刀前,侧躺在刀下,群众都涌动起来啦,有的人冲过去在胡兰子头下垫上稻草,因为刀架上有两排钉子……敌人把我们和胡兰子隔开,当铡刀落下去的时候,我们都闭着眼睛。你说哪个能记得是哪把铡刀呢!那天她站在庙前的时候又高又大,没有人能不佩服她的勇气。”
记者回到刘胡兰纪念馆时,已是夕阳西下,4000余名凭吊群众正在离去。60余辆大巴车和我们的车在公路上擦肩而过。霍馆长告诉记者,清明前的参观高潮都要持续一周的时间。
前一段时间,有媒介介绍刘胡兰与一名在村里养伤的解放军战士发生了一段感情。当记者为此事追问霍馆长时,霍馆长不以为然:“这些是没有得到证实的事。云周西村有着很深的革命传统,周围几个村子,就属这里参军的人最多,也经常会有伤员留在这里养伤,刘胡兰牺牲前确实和老乡们照顾过一个伤员。但是其它的事情更多是人们的猜测。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刘胡兰小时候,父母曾经为她和邻村一户姓陈的人家订过亲。不管怎么说,人们总觉得英雄应该有更多的故事,这也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毕竟刘胡兰牺牲时只有15岁,太可惜。”
我们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又一队学生来祭奠英雄。带队的太原市涧河小学的老师李爱玉已经是第五次来刘胡兰纪念馆了。她告诉记者,刘胡兰的故事其实太熟悉了,在山西没有人不知道刘胡兰的故事。但是每到清明节这里都会有很多人来,大家不是来看故事的,是来体会一种精神。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211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