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词汇量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需要勤于查阅词典。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成就个人和职业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范文中找到一些总结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总结工作。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一
疫情初期,钟南山压力颇大。2月18日,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的专家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引起广东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确定为衣原体”。权威媒体的报道使他的结论被认为得到了官方认可。
广东医疗界人士并不认同这一结论。钟南山对每一个携带非典病毒的病人进行了检查,他让病人忍住不咳嗽,观察每个病人的口腔,发现这些病人的咽喉部没有症状,如果是衣原体感染,患者应伴有上呼吸道炎症。而且临床证明,大量使用应对衣原体的抗生素对非典病人均无效果。广东省决策层采纳了他的意见,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
广州非典病原研究发布会图/受访者提供。
4月11日下午,呼研所拟在次日下午举行发布会,宣布非典病原和一个月前香港专家发现的一样,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12日,广东媒体刊载了这一消息。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的病原体。钟南山的坚持再一次被印证。
年4月12日,北京召开了一场为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和中外记者举办的发布会,钟南山被要求参加。会前,有关部门让他“不要讲太多”,关于病人的情况,可以说有的医院做了转移。第一天的发布会他按照要求做了。第二天,在记者的追问下,面对“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提问,钟南山忍不住大声说出:“现在病原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现场哗然。
“我老有一种感觉,好像专门喜欢跟谁较劲,老觉得不管走到哪儿,自己都不太受欢迎。”
钟南山坚持认为,信息公开是疫情防治的重中之重。在一次采访中,他称:“政府对疫情发展实情的信息发布越是透明,公众就越是稳定,诚实永远是上策。”发布会之前的清明节,他循例祭拜父亲,正值疫情没有得到控制但权威声音说“已经得到控制”之时。思考良久,他决定说出真相。
发布会后,4月20日,国家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委副书记由于防治“非典”不力被免职。这一天被外界称为“改写中国抗击非典的里程碑”。
4月26日,在央视播出的《面对面》中,钟南山对主持人王志“你关心政治吗?”这一问题的回答广为流传,他几乎脱口而出:“我只想搞好自己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这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能够做到最好,这就是他的最大政治。”
同年4月,他被时任总理__点名一同参加“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型性肺炎问题特别会议”。那年,钟南山去了16个国家和地区,以一线医学研究者的身份讲解中国如何应对非典。程东海回忆:“他非常忙,很疲惫,但只要有机会,他就主动到国外演讲。国外的人都知道他在呼吸疾病领域是中国的权威,他实事求是把中国情况告诉国外专家和媒体,讲述中国政府是怎么做的,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这种做法得到很多国外学者的认可。当时很多国家都把中国封闭起来了,广交会也不派人来了,他的行为为政府缓解了很大的压力。既消除了国际社会的误解,又证明了真实的重要性。”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二
每周四下午是钟南山的例行问诊时间,如无特殊情况,他会两点半准时出现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三楼1号诊室,问诊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他们通过专家热线预约,提交病例后由钟南山的助手们筛选,紧急的病症有可能优先安排。每周只有十几人能坐在钟南山面前,获得和钟南山一对一的至少半小时。现在病人平均要等三到六个月。名声最盛时,约他看病的人甚至排到两年后。
门诊被钟南山视为“必要的事情”,同样必要的事情是周三上午的查房,他的学生、护士、护士长、主治医生、主任医师紧随其后。查房所看病人有限,有病人会边哭边拉住他。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教授张挪富回忆,1992年刚到医院时,大查房就已经开始了,至今未曾间断过。“他主要是看一些诊断和治疗有困难的疑难病人,解决我们没有解决的问题。”
钟南山自认是“临床医学家”,门诊发现的疑难病症,他会当作学术研究的挑战,回到实验室攻关。在他心中,疑难病症是课题。“实践医学就是一边实践,一边科研,不能只是搞研究,最重要的还是解决病人的问题。”
他已经82岁,早过了退休年龄,但从未停下,已经很多年没休息过了。“我有周六和周日,但我要干活。”
67岁那年发生的事情是钟南山人生众多转折点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笔。,“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来袭,在疾病最先爆发的广东,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呼吸科的代表人物,原本只在行业内享有盛名的钟南山被推到了台前。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三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我们相信,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最终会取得胜利。这种自信,来源于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力量——同心合力。
这种力量,来自于心怀天下、力挽狂澜的国士。84岁的老院士钟南山,在发出病毒“人传人”的警示,提出“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的建议后,义无反顾地逆行赶往武汉最前线。前不久,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接受采访,视频中的他,率领100人的中医医疗队伍在武汉奋战了半个多月后,已然瘦脱了相。
这种力量,发自于勇往直前、舍身忘我的医疗工作者。疫情告急,武汉不是孤岛,湖北并非孤立无援,全国各地组成的医疗队以作战“兵团”的形式从四面八方奔赴武汉,19省区市驰援湖北16市,打响了疫情歼灭战。最难的时候我们并肩作战,等到口罩摘下的那一天,让我看见你的微笑,让我们分享胜利的喜悦。
这种力量,源自于自告奋勇、义无反顾的青春担当。“非典时,大家保护我们‘90后’;后,我们‘90后’要保护大家。”一位奋战在一线的“90后”护士的这番话情真意切,收获无数点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第四批赴武汉医疗队的136位队员中,“90后”将近一半。哪有天生的英雄,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穿上了一身战衣,便像前辈那样勇敢。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四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写给妻子的家书中说到: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意思是,为了国家民族利益,可以贡献生死。在国家面前,身为国人,不能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去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不做。
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钟南山院士再合适不过了。
去时雪满天山路。
1月18日,在一张去往武汉的高铁票。
这一张小小的车票,承载了的未知的危险。
一个80多岁的老人,匆匆赶车,无座、补票。
透过这张票,能感知责任,使命,以及义无反顾的逆行。
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在二次出塞时,曾写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面有一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化景为情,慷慨悲壮,钟南山此时的逆行亦是如此。
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的南京中央医院,因为医院坐落于南京钟山(即紫金山)的南面,父母便给他取名为“南山”。
第二年,在上海沦陷后,南京遭到了日军的轮番飞机轰炸,医院自然是日军轰炸的重点对象。
一颗炮弹把钟南山所在的房子掀翻了。
当时钟南山的外婆不顾一切,立马跑到废墟里,一直挖挖挖,把钟南山给挖出来了。
然而一开始,钟南山并没有展示在医学天赋,相反,其体成绩却非常突出。
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一位来自厦门的选手,以54秒2的成绩打破了400米栏的记录,这个选手,就是钟南山。
钟南山的父母亲都是医学世家,父母亲都是医学大家。
钟南山的医学启蒙是当父亲的科研助手开始的,年幼的钟南山一开始对从医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父亲经常用小白鼠来研究各种病毒实验,就让少年的钟南山充当小白鼠的饲养员,他经常看着父亲提取小白鼠的脑细胞进行各种实验,就这样,他的医学启蒙就开始了。
钟南山的父亲是儿科医生,小时候只要街坊邻居的小孩有病,就直接带过来,每次父亲都是尽善尽职,从父亲那,他懂得了医者人命的天职。
后来,钟南山到北京求学,毕业留在学校任教。
直到1971年,才从北京调回广州,此时,父亲问他:南山,你多大了啊?
钟南山回答:“35岁了”。
“35岁了”,父亲重复着钟南山的话“35岁了”,便不再说话了。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钟南山才真正地当起了医生。
所以,永远不要说太迟了,只要敢于行动,永远都不会太晚。
种树最佳的两个时机,一个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钟南山说,治病也要治心。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由新西兰重症监护主任写的书《我们如何生,我们如何死》,里面也说了和钟南山一样的观点。
一个医生,除了关注病情,更要关注病人本身。
医生是要医治病人的,医的是病,治的是人。
钟南山曾接诊过一位病情较重的女患者,可病人一直坚持要生二胎。
钟南山耐心询问,循循善导,终于他发现,其实并不是女患者想生,而是其家人要她生。
钟南山表示,如果可以,让他跟她家人沟通,一个是为了她身体着想,一个是为了孩子着想。
女病人听后,为钟南山的善解人意感动不已。
在非典到今年的疫情,他一直都在逆行出征,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最后成了所有人的英雄。
最后祝愿钟老荣获“共和国勋章”,实至名归,民心所向,高风亮节,国士无双。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我想,钟老就是当代中国的脊梁。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五
民间称为“民族脊梁”。
我本不认为“逆行”是一个褒义词,逆的反义词是顺,“顺”才是人们喜欢的词,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前方有危险,还要向前冲,谁喜欢呢?但钟南山爷爷是个例外!
新冠病毒十分可怕,如果被不幸染上,病毒就会慢慢吃掉你的肺,没有肺就不能呼吸,最后人就会缺氧而死,目前还没有可以预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钟南山爷爷说:“如果没有什么事,这段时间就呆在家里,不要出门,更不要去武汉。”
在武汉陷入危难时刻,在国家面临危险时刻,总需要勇往直前的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不顾个人安危,奔波武汉,在一线奋战,以他的身份和年龄,都不用亲自忙碌,但他不怕,“逆行”一下子成了热词,让人感动,让人追捧。他工作了一天后在地铁餐车上疲备地睡着了。
钟南山爷爷之所以受到大家的信任,不仅在于他舍身忘我的战斗精神,还在于他勇于说出真相,敢于告诉大家事实。他的逆行,改写了“非典”的结局,他的逆行正在一步步逼倒“新冠病毒”。他说:“在困难面前不能扯淡。”他的心中,有信念。
他承认自己也会错,发现错了,但他会保持冷静,遵守科学精神,敢于纠正。这比那些明知道自己错了,还讳莫如深,咬牙嘴硬的专家,不知道要高出多少!错了,就要承认并改正,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
84岁的钟南山爷爷,有院士的担当,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威严,他有满腔责任为国为民,才让国人为之肃然起敬。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六
“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让20变成了不平凡的一年,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头顶皇冠的小病毒还挺可爱,但它却是个十足的“大坏蛋”。这个“大坏蛋”爆发于武汉,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且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一旦感染上这种可怕的病毒,就会产生发热、干咳、呼吸衰竭等症状,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因为它的到来,让很多人都因此生了病,更有很多人都丢了生命。
而就在这时,超人出现了。他就是钟南山爷爷,你知道吗?他今年已经84岁了。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专家,是一位医术高超的超人爷爷。
正当大家都在家里躲避“大坏蛋”时,他像超人一样挺身而出。他叮嘱我们“尽量不要去武汉”,他却不顾自己的安危,挤当天傍晚的火车前往武汉抗击疫情,利用坐火车的时间研究病毒,累了只能靠在座位上休息一会,他是最美的逆行者。
一身雪白的大褂成为了他的战袍,他根据病毒特性研制能够消灭病毒的药物就是他的厉害武器。
也许你们不知道,早在,“非典型肺炎”降临了,他和“新冠肺炎”一样都是个十足的大坏蛋。那时,钟爷爷说:“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带领着其他叔叔阿姨们不分昼夜的研究病毒,在连续工作三十几个小时之后,钟爷爷病倒了,带病却依然坚持和病毒斗争,终于赶跑了“非典”,保护了很多人的生命。当病毒再次来临,他用责任和担当再一次地守护着我们。钟南山爷爷告诉我们一定不要出门、要佩戴口罩、注意卫生、勤洗手,保护好自己。
他是超人爷爷,更是健身达人。
你可能会问,钟南山爷爷去病毒最多的地方,他不害怕吗?
病毒来临,每个人都会畏惧,他选择勇往直前。除了给自己做好防护,钟爷爷说,病毒大坏蛋的一个重要克星是提高免疫力,提高我们的免疫力才能对抗它。
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免疫力呢?看看钟南山爷爷在做什么?
是的,他在锻炼身体,不管他多忙,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运动,所以他的这个“秘密武器”很强大。钟南山爷爷已经84岁了,但身体依然健壮。同学们,居家的日子,也希望你们像超人爷爷一样坚持锻炼、增强体质、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己的免疫能力,建立起身体的坚固防线。
别看钟爷爷这么厉害,可是他却住着普通的房子。
走进钟南山爷爷简朴整洁的家里,门框上还有当年抗击“非典”留下的钉子,钟爷爷说,那时得了普通肺炎,就这样一边吊瓶一边工作。
一台跑步机、一辆自行车、杠铃、双杠都是他宝贵的财富。
超人爷爷生活都这么简朴,我们中学生也要在生活中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向钟南山爷爷学习,增长知识,还要多多参加体育运动,把身体锻炼得棒棒的!未来可期,我们一起来期待吧!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七
年末,在千家万户都在准备热热闹闹过新年之际,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疫情悄然到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严重和来势汹汹都彻底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把原本祥和的过年氛围彻底打乱。疫情如同一场战役打响,这时候所有冲向“战场”的就是我们的共产党员和白衣天使们。
其中有一位老人,他来自广州医学院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他就是钟南山院士,84岁高龄的他身先士卒不畏艰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临感染者身边,察看病情安慰患者。记得在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时,面对未知的病毒,人们坠入恐慌,钟南山院士冷静、无畏,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顾自身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有人评价说:“抗击非典如果没有钟南山院士,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
20,钟南山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荣誉称号。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动所有中国人。他奋战在和病毒较量的第一线,寻找战胜病毒的良药。在疫情如此危急的时刻,钟南山院士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有了他,就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念。您就是我们心中的定海神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让我们向这位老人致敬,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相关人员致敬!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八
面对疫情,全国人民都放假了,但只有医护人员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在抗疫第一线,因为他们知道,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在争分夺秒挽救每一个生命,人们称他们为白衣天使。听妈妈讲,武汉医院的一位护士长阿姨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像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他们身着纯白色的隔离防护服,头戴硕大的护目镜,虽显得笨拙沉重却阻挡不了他们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他们为了减少感染机率,忍心剪掉自己喜欢的长发,甚至剃光头,他们怕上厕所浪费防护服,工作时间不敢吃,不敢喝,不敢上厕所,甚至戴着纸尿裤,一连工作十几几十个小时,甚至被累到在病房,有的甚至被感染,但他们从未退缩,一直坚守岗位。当他们下班脱下防护服时,整个人就像在水里泡过一样,全身衣服已被湿透,手指被浸泡的快要烂开,脸上更是深深的护目镜压痕,但他们却相互看看对方露出甜美的微笑,因为他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别人,在信念的驱动下他们就像永不会倒下的巨人。至今屡屡报道好多医护人员永远离开我们的消息,心中无比的难受,他们也是爹妈养的,也有自己的家庭,然而为了救治患者,自己却倒下了,但是他们为全国人民的健康安全,不畏艰险,与新型肺炎殊死搏斗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你们是我心中的英雄,正是由于你们的这种精神,我相信,疫情会早日结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白衣天使加油。
做为小学生的我,经历这次疫情战,看到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虽然这次我不能做什么,只能听老师的话,不出门,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风,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在此我也默默下决心,期待早日开学,好好学习,长大要像终南山爷爷一样,甚至超越他老人家,不管将来发生什么疫情,我都能够第一时间研究出治疗药物,减少悲欢离合的场面。在此我要向全国的医务人员深鞠一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我最敬佩的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九
1月18日晚,腊月二十四,钟南山赶到了人山人海的广州高铁站。正当春运,去武汉的高铁票早已卖光,事情紧急,颇费周折他才挤上了g1102次车,在餐车找了一个座位。
他走得非常匆忙,羽绒服都没有带,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接到请他紧急赶到武汉的通知,他就感觉此行不同寻常。尽管疲惫,他还是打开电脑,开始仔细研究每个材料和文件。
这一天,武汉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增加到了59例。这种原因不明的病出现在新闻中,给这个漫长的暖冬带来一丝隐忧与不安。但人们不以为意,南来北往的人流正在向着家的方向聚集。人们奔波劳碌了一年,都在筹划着怎样过大年。谁也想不到,一个潘多拉魔盒正在打开,这个庚子鼠年注定因此而进入中国历史。
前那场令国人记忆深刻的抗击非典战争中,钟南山临危受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这一次,武汉的病人的发病症状与非典既相似又不一样。他判断,两者相比,尽管有很多同源性,但应是平行的完全不同的两种病毒。这种新型病毒到底有多危险,会怎么变异,他并不了解,这也正是他忧虑的地方。
抗击非典那年钟南山67岁,今年84岁高龄,17年的岁月在他青丝上留痕,秋霜似的白发笼在他的额头。想不到耄耋之年他还要与病毒交战!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
1月19日钟南山整整忙了一天,一早,国家卫健委、武汉卫生部门和专家召开会议,分析疫情,接着去武汉金银潭医院、疾控中心实地考察调查,下午专家研究,5点赶去机场,飞抵北京参加当晚国家卫健委召开的会议,子夜一点半散会。这一夜他只睡了4个小时。9点半,钟南山以连线嘉宾身份出现在央视《新闻1+1》中,公开了重要的疫情信息。21日,他又在广东省首场疫情发布会上,介绍广东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情况……忙碌的节奏一直持续到除夕之夜,作为疫情应急科研攻关组组长的他,大年三十也回不了家。
事态急剧发展,年关逼近。钟南山在武汉、北京、广州三地奔波,再无喘息之机。
武汉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封城”。不久,紧挨武汉的黄冈“封城”,远在千里之外的温州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封城”……大小城市街道静悄悄,人影难觅。史无前例的举措举世震惊,一切都是这样措手不及。但灾难从来就是猝不及防的。
庚子大年,烟花爆竹突然不响了,大江南北一片沉默寂静。人们关在家里,不再相聚相庆,不再串门拜年,喜庆之气被疫情冲得踪迹全无。
人民日报微博发布内容: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十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的数据越来越好看,无论是纵向比较(与我国sars时期相比较)还是横向比较(与美国流感相比较。据相关报道显示,美国流感4个月以来,被感染人数不断破纪录,死亡人数成千上万,而且目前流感已经蔓延至欧洲),都说明我国在抗击肺炎方面的努力成果显著。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有好转迹象,能够取得如此阶段性的胜利,那些身赴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功不可没。其中有几个医生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的代价。每一个健康渡过疫情蔓延期的人,都应该心中牢记这几个人的名字,还要牢记那些为抗击肺炎做出贡献的各个“第一人”,是这些以他们为代表的所有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让我们重新拥有这片健康的生存环境。
新冠肺炎发现者,上报疫情第一人张继先医生。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月27日,张继先最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
新冠肺炎的“吹哨”预警第一人李文亮医生。
武汉中心医院医生,当人们并未完全认识到新冠肺炎时,率先在专业人员的范围内拉响警报,这是他高度专业性的表现,是新冠肺炎的“吹哨”预警第一人。
新冠肺炎的精神领袖,武汉前线第一人,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年sars时期的防控领袖,全国新冠肺炎的领袖,也是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八十多岁高龄亲赴武汉疫情最前线,化身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定海神针”。甚至有网友留言称,“只要有钟南山院士在,我们就没必要害怕任何疫情”。
新冠肺炎武汉封城建议第一人,感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高级别专家。七十多岁高龄随同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缅怀所有因新冠肺炎牺牲的医护人员,特此记录以下名单。
1月23日,泰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姜继军不幸去世。
1月25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华医院)耳鼻喉科梁武东去世。
1月28日,江西大余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蒋金波心梗去世。
2月3日,90后乡镇医生宋英杰去世。
2月7日,南京中医院副院长徐辉不幸离世。
2月7日,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去世。
2月10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林正斌教授因新冠肺炎于去世。
跟sars相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更多,说明其传染性并不弱于sars,病死率为2.7%,比sars时期更低,说明我国医疗条件,医疗水平跟2003年相比更有优势,同时也说明,我国的医疗事业已经崛起,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已经成长为真正的白衣天使,我国的医生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健康的保障。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十一
第一段:引言(200字)。
钟南山教授是中国疫情防控的领军人物,他在新冠病毒疫情初期即勇敢地站出来,发出预警,提供了宝贵的疫情数据和科学建议,成为全国人民的骄傲和希望。我深深被他的勇气和毅力所感动,通过他的事迹,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结合作和科学防控在抗疫战中的重要性,也懂得了心怀使命,奋不顾身的精神。
第二段:钟南山的医者仁心(200字)。
钟南山教授在抗疫一线经历了巨大的压力,但他始终把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用医者仁心对待每一个病患。他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主动承担起为患者治疗的责任,并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找到了许多治疗新冠病毒的有效方法。钟南山教授的医者仁心是他选择抗疫的初衷,也是他所带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三段:钟南山的坚毅和勇敢(200字)。
在面对新冠病毒的蔓延和防控压力的时候,钟南山教授没有退缩,他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权威地位为全国人民发声,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推动防疫措施的实施。他在不断地工作和研究中,挑战着身体和心理的极限。他的坚毅和勇敢,让人们看到了希望,同时也激励了更多的人投身于抗疫行动中。
第四段:钟南山的科学精神(200字)。
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钟南山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他站在科学角度,深入研究疫情,提出了许多科学建议和解决方案。他以实验为依据,用数据为证明,坚持科学防控疫情,把科学精神融入到抗疫中的每一个环节。钟南山教授的科学精神告诉我们,只有信仰科学,才能战胜疫情。
第五段:钟南山的感人事迹带给我的启示(200字)。
钟南山教授的感人事迹让我深受启发。他的医者仁心、坚毅和勇敢以及科学精神,给予我了很大的力量和动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学会乐观面对困难,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我要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发扬科学精神,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钟南山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毅力证明了抗疫的勇敢和必要性,他的医者仁心、坚毅和勇敢以及科学精神给予了社会和个人以不竭的动力。通过了解钟南山教授的抗疫事迹,我深入认识到了团结合作和科学防控在抗疫战中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每一个普通人在抗击疫情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钟南山教授的感人事迹将成为我们抗疫斗争中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勇往直前。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十二
想必大家都知道钟南山爷爷吧!
他20岁毕业于名牌大学,40岁到英国去进修,64岁他又回来抗击“非典”病毒。
最近看了您很多在前线的消息,读到了您的爸爸死前对你所说的话:“人死了,总要有些东西留在世上,这辈子才算没白活。”
我也想,我也要向您学习,做一个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你永远是我们的榜样,钟南山爷爷,您辛苦了!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十三
钟南山作为中国抗击COVID-19疫情的领军人物,以其卓越的医疗职业素养和对疫情的准确预测,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他在这场艰辛的抗疫斗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带领医疗团队与时间赛跑。通过对钟南山的抗疫经验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我认为,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领导力、科学精神和勇气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段:领导力的重要性。
钟南山的领导力在这场疫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位专业医生和科研人员,他能够基于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指导政府和医疗机构采取恰当的措施。他全情投入到抗疫工作中,成为公众的信任和依赖的象征。钟南山敏锐地意识到及时沟通的重要性,通过频繁的媒体亮相和对外公开演讲,他以清晰、明确的语言向公众传递信息,帮助大家消除恐慌和误解。他的领导力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示范和鼓舞的作用,为疫情防控树立了榜样。
第三段:科学精神的需要。
钟南山坚持以科学精神引领抗疫工作。他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疫情,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和与医疗团队的合作,不断修正和完善对疫情的认知。他拒绝夸大疫情的严重性或隐瞒真相,准确地向公众传递病毒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帮助公众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此外,钟南山积极鼓励和推动科研机构开展疫苗研发和药物治疗方案的探索,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抗疫科技的进步。因此,科学精神的坚持是抗疫工作的基石,也是钟南山作为科学家的职业操守。
第四段:勇于担当的精神。
钟南山在抗疫斗争中展现了无畏的勇气和担当精神。在疫情初期,他迅速决定前往疫情的爆发地调查,并作出了全国范围的警示。面对疫情的迅速扩散和席卷全球的可能,他亲身示范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防护方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达了对医护人员和病患者的关怀和尊重。他毫不畏惧地站上国际舞台,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研讨会和会议,代表中国向世界传递抗疫的声音和经验。钟南山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医学家和领导者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感。
第五段:结语。
通过对钟南山抗疫经验的体会,我深刻意识到领导力、科学精神和勇气在抗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国家,我们需要有像钟南山这样的具备这些优秀品质的领导者,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同时,每个人也应该从钟南山身上学习,时刻保持对科学的敬畏和对公众安全的责任感,为国家和人民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将能够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十四
近日,钟南山院士团队通过实验室分析,新冠疫苗第三针接种异种疫苗可增强效果。钟南山院士认为,加强免疫势在必行,建议使用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
据“广州新闻发布”微信视频号4月11日消息,钟南山院士近日表示,“最近刚刚在《naturemedecine》上发表研究结果显示,巴西很多老百姓打中国的疫苗,打两针的(科兴灭活)疫苗,对新冠病毒的感染起到55%的预防(作用),对重症起到82%的预防(作用)。在180天后,第三针接种mrna疫苗,它的预防作用和对重症的预防作用,都有明显的增加。加强免疫势在必行。”
“根据在真实世界里观察的结果,三针灭活疫苗和三针mrna疫苗,对奥密克戎重症发生率的结果是相似的。”钟南山表示,“通过我们实验室对疫苗免疫原性的分析,观察其抗体的产生以及细胞免疫的能力,两针灭活疫苗接种以后,使用一针的异种疫苗,不管是mrna疫苗,或者是现在已经有的腺病毒疫苗,或者是国产已经有的亚单位蛋白疫苗,不管是哪一种,不要往同一种打,而是混打,其中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cd4水平的活性,都比三针的灭活疫苗高。”
钟南山院士表示,“根据这个情况,我自己第三针打的是智飞的疫苗。所以根据我国动态清零的战略,不单是要减少重症率和死亡率,同时要减少感染率,这样才能够达到动态清零的目标。所以从目前学术看法,异种疫苗作为序贯接种是比较可取的。当然,这需要更多的真实世界证实。”
前,抗击“非典”勇挑重担;今年,抗击“新冠”再次出征。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付出的代价很大。把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做到了。”9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说。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84岁的钟南山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提出的防控策略和救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
钟南山出席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卢汉欣摄。
逆行出征战新冠勇担当。
1月18日,钟南山登上从广州开往武汉的高铁。他临危受命担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为的是查明在武汉报告的一种未知的“新型肺炎”。此前几天,钟南山还向全国民众呼吁,普通人如果没有迫切需要,不要前往武汉。
在武汉实地调研后,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确认,这种“新型肺炎”已经出现“人传人”现象。1月20日,钟南山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果断向社会公布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情况,拉响了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警报。
此后,他多次出席新闻发布会,为公众答疑解惑,为一线战“疫”注入信心。
“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1月28日,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为焦灼的时刻,钟南山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动情地说。
这并不是钟南山第一次“敢医敢言”。早在年“非典”疫情期间,他在“衣原体是病因”几乎已成定论的背景下,提出并证实“非典”病因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进程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什么是最大的人权?我们保住了这么多人的命,这是我们最大人权的表现。”在全国中小学生的“开学第一课”上,钟南山动情地说。
8月27日,钟南山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对外宣布,一位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支持长达111天的新冠肺炎患者成功康复出院,创造了医学救治的奇迹。
ecmo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被视为重症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钟南山说:“在救治过程中,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即便看起来必死无疑的患者,我们还是要像绣花一样抢救回来。”
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钟南山一句“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落地有声、铿锵有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他再次做出“绝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的庄严承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钟南山还多次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为湖北等地危重症患者会诊,给当地医生和患者吃下“定心丸”。
“由于武汉的患者多,中央立刻组织了全国4多名医务人员来支援武汉,而且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建起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援鄂医务人员们,个个以能够参加抗疫为荣。”钟南山说:“把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做到了。”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疗工作者,能够得到‘共和国勋章’,很激动。但我更多考虑的还是‘责任’两个字。”他说:“我们要加倍努力,建好呼吸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平台,为进一步战胜新冠肺炎和防控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贡献我们的力量。”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钟南山说,各行各业的抗疫英雄目标一致,只因“健康所系,生命相托”。
“国际上的疫情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不能就此停止,要提升科研、防治水平,为全世界贡献更大的力量。”他说。
在一线指导救治的同时,钟南山始终坚守在国际医学研究一线,第一时间分享中国的抗疫做法和经验。
“传染病是没有国界的,战胜疫情需要全球合作。”钟南山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未来可能暴发的其他疫情面前,人类更需要共同面对。“通过交流,可让其他国家少走弯路。因为我们走过了艰难的路,所以要相互支持。”
1月21日,科技部宣布成立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14位专家组成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为一线防控治疗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如今,钟南山带领的科研团队已经在快速检测、老药新用、疫苗研发、院感防控、动物模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十五
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英雄的榜样,这次我在新冠肺炎的战场上,看到了那个光辉的身影,他就是钟南山爷爷。
2003年,他是抗击非典的英雄,17年后的他又一次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他总是像超人一样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保护大家,他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抗击非典的时候,他说过一句话:“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这里来。”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他争分夺秒,连续多天不休息。武汉疫情发生后,他告诉大家:“没什么事,不要去武汉”,而他自己却做了最美、最勇敢的逆行者。
钟南山抗疫事迹心得篇十六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州医学院一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院士,奋不顾身与同事们一道冲在救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最前线。他不顾年事已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悉心指导救治病人,在这次广东非典型肺炎的确诊治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病因不明患者从河源送来,其时该病人已出现双肺弥漫性渗出,呼吸窘迫的重症迹象。一连5天,医生仍找不出病因,患者病情不断恶化。这一异常情况很快报到钟南山院士那里。
钟院士非常重视,亲自对该病人进行会诊。但是将病人送进icu的4天临床监测中,所有的诊断都显示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病例。在暂时不能确定病因的情况下,钟院士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制订了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案,采取无创通气等疗法来暂时缓解病人的病情。
而就在钟院士率医务人员为病人殚精竭虑寻找救治方案时,从河源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曾经抢救过该病人的8名医务人员全部感染同一种病!钟院士立刻预感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特殊传染病,当即吩咐呼吸疾病研究所的全体医务人员做好准备,考虑各种可能性。他请示广医一院将该病人的病情上报广州市越秀区防疫站,同时应省卫生厅要求派出专家到河源会诊。
但此时,中山、江门等地也相继有医务人员被“怪病”感染。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肖正伦教授即刻赶往中山会诊,接着去了江门。后来,钟院士自己也赶到中山,参加调研。大家隐约感到,一场大仗即将打响。
春节期间,广州地区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各种谣言散布开来,越传越邪乎,如什么某某医院死了上百医生,什么某某医院已经被关闭,等等。随着恐慌的蔓延,全城刮起了抢购风,药店里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以及商店里的白醋都卖断了货,甚至还有人囤积居奇,卖出了100元一瓶醋的天价!此时,广州非典型肺炎发病进入高峰期,短时间内,转送到广医一院的病人骤增,达到21人。
这时,钟院士主动请缨,要求将最严重的病人送到他们呼吸疾病研究所。作出这个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第一,当时病因不明,谁都没把握能治好病人,而治不好等于砸了自己的牌子;第二,当时已经很明确,该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病情越重,传染性越强,接治最严重的病人,等于给自己寻找危险。
从此,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了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核心堡垒。每一个“非典”病人送进所里来时,他都要亲自检查,制订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在探视病人时,为了检查患者的口腔,他把自己的头凑到和病人距离不到20厘米处细细观察;危重病人往往无法说出话来,为了和病人作足够的沟通,他耐心地查看病人的嘴形,猜测病人的手势,观察病人的眼神,辨认他们写出的歪歪扭扭的文字??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量的研究,钟院士率领他的助手们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多数“非典”患者康复出院。
山院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再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彰显了一名科学工作者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危急时刻尽显科学家英雄本色,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27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