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应丰富多样,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发展。通过研究这些教案范文,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编写教案的能力。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0图片)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很美)。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课件出示11)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板书: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预设一:当我看见这些无比巨大的森林,被秋风吹落在地,心里头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因为它美,瞬间会让我感到,这里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秋天的叶子会跟着秋风伴舞,它随风,轻轻的落下。落下。只到地上铺成一个金黄的“地毯”,在秋风之下,我也会跟着它奔跑。
预设二: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课件出示12)。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2.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
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二
【教学设想】。
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会写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叶吗?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水泥道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么回事?)。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排列迟到规则凌乱亮晶晶湿漉漉闪闪发光”。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师简单介绍法国梧桐: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增、棕”,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三、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反复朗读,能够理解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讲解重点生字词。
齐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读课文,探究深意。
自由朗读课文,情节分析。
小组讨论,理解情感。
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逐字稿。
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我们每天上学、放学,大家在路上都看到哪些风景了呢?小红你说说,哦,小红说她是走路上学的,路上只有马路和路边的树。还有同学说说吗?小强同学,哦,小强同学是坐公交车上学的,路上可以路过大海,大海很漂亮!嗯~同学们大家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各有不同,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那是什么样的风景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跟老师一起读课文题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好,读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张三同学,哦,刚刚老师说是美丽风景,那水泥道有什么美丽之处呢?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呢?哇!老师和大家的问题一样,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边听边想,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老师读完了,有不认识的字词吗?老师帮大家列在ppt上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嗯,老师看到大家都抬起头来了,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哪个小组给大家领读一遍生字?嗯,一小组,好,一小组同学读音非常准确!二小组给一小组读的生字组个词!嗯,三小组同学不甘落后一直在举手,三小组同学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记忆字形的窍门吧!哦,三小组同学说水泥的泥,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是一个尼姑的尼,所以这个字左边是它的特性,右边是它的读音,两者一结合就是这个字啦!哇!根据三小组同学的描述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形。我们给爱动脑筋的三小组同学鼓鼓掌!
我们学会了生字,那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看生字放在课文里大家是不是还认识了,请大家齐读课文,老师听一听哪一组读得最流利!开始!
一小组同学声音很洪亮继续加油!二小组同学要注意字音,三小组同学很有感情!
同学们都读完课文了,还记得刚刚的问题吗?接下来,我们慢慢去探索。
这条水泥道在哪呢?哦,在作者上学的路上!那刚刚张三同学问的,金色的巴掌是什么呢?谁来替老师给张三同学讲讲?李四同学,哦,李四同学说了是落下来的梧桐树叶。大家见过梧桐树叶吗?嗯,老师看见大家都点头了,咱们青岛路边种满了梧桐树,梧桐树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呀?对,就是巴掌一样的!那为什么是金色的呢?哦,是秋天!
那这一片片金色的巴掌为什么会铺满水泥路呢?谁给大家描述描述?小红同学,哦,因为下了秋雨,一片片叶子就贴在路上的小水坑里了!大家说小红同学说得对吗?那大家怎么知道的呢?请全班同学大声朗读3-4自然段!
请全班男生大声朗读第5-6自然段!作者通过什么手法描写这条小路的呢?张三同学,哦,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呢?哦,把水泥道比作了地毯,还有吗?把梧桐树叶比做了小巴掌!那通过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呢?哦,更加生动、具体!我们自己写作的时候也要记得这些小窍门哦!
那作者喜欢这个小路吗?哦,喜欢,我们从哪看出来的呢?请全班女生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从哪看出作者很喜欢这条小路的呀!小明同学,哦,作者走路很小心、仔细!是呀,我们只有在特别喜欢、在意一件事的时候才会小心、仔细!这里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句,谁找到啦?来小强同学给大家读读!这一次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呢?哦,把小雨靴比作了小鸟!哇!这个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啦!
同学们注意,课文有一句话来回说了两遍,大家找到了吗?对,就是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分别出现在哪呢?是呀,一句出现在课文一开始,一句出现在课文结尾。通过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呢?小明同学,哦,让人觉得这篇课文整体性更强了!小明同学说得非常准确!我们把这样的写作手法成为前后呼应!
大家小组讨论一下!一小组同学已经举手啦!一小组同学说说!哦,因为作者文笔好!还有吗?二小组同学,哦,因为作者善于观察!说得非常好!
同学们我们身边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要向作者一样善于发现周围的美丽!还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善于描写,赞美它!那么就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自己上学的路上会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请大家写成300字的小短文,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同学们,下课!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四
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深秋美景:雨后初晴,道路两旁的水泥道上铺满了金色的梧桐落叶,整条道路上就像铺上了一块色彩绚丽的地毯。全文充满着童真童趣,饱含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为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课文结构清晰。第一、二自然段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开头,写经过一夜秋风秋雨,天放晴了,“我”背着书包去上学;结尾呼应开头,第十、十一自然段仍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结尾,写“我”第一次发现门前水泥道真美。首尾呼应,使课文浑然一体。第三至七自然段写“我”在上学路上观察到的景物,对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课文描写细致,层次分明。既写观察到的景物,又写感受与心情。其中第五自然段写梧桐树叶掉落;第六自然段整体描写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第七自然段描写水泥道上的每片落叶。而第八自然段则写“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愉悦心情。
学情分析:
三上学生已积累了多种识字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在阅读积累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难懂的词语”,学生在低年级对词语的理解方法也有所接触。教学中,我们重唤醒、点拨和引领。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认读“洼、印”等6个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4、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会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
2、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理解词语“金色巴掌”
(一)谈话揭题,正确读题。
1、由前篇课文古诗导入,出示课题。
2、正确读题。相机正音“铺”,复习“铺”的一字多音。
(二)联系课文,理解“金色巴掌”
1、凸显词语“金色巴掌”。
生说说“金色巴掌”指什么。
2、读读相关语句。
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比较读课题。
改课题为“铺满梧桐落叶的水泥道”读一读,体会原课题富有诗意。
二、预学反馈,梳理文脉。
(一)预学检测。
1、检测段落的朗读,重点检测词语的读音。
(1)出示语段。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贴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2)同桌当“小老师”,互相正音。
(3)指句读标红的词语,生评议。
2、检测课文的大意梳理。
选一选:
a整条水泥道b“我”走在水泥道上的心情。
c掉下金黄的叶子d每一片落叶。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天放晴,“我”去上学看到的美景: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我”觉得水泥道真美!
(二)梳理难懂的词语。
三、学习第1至4自然段,相机理解词语。
(一)自主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利。
(二)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明朗、潮湿、亮晶晶”的读音。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相机理解“明朗”。
出示第一至四自然段:
1、生朗读,相机指导。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中的“一夜”应读得舒缓一些,读出刮风下雨持续时间之长,读出秋风秋雨后的舒畅之感。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要语气要读得强烈些。
2、理解词语“明朗”
(1)同桌试着说说明朗的意思。
(2)全班交流。
a。找近义词来理解。
近义词“晴朗”大致解释了“明朗”的意思。
b。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说一说:天放晴时,天空是怎样的?再出示天放晴的图片,感受意思。
c。联系上下文理解。
引导学生读读第二自然段“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放晴”,再读读第四自然段“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学生不难发现其中的“放晴”、“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角小小的蓝天”等词语就解释了“明朗”的意思。
(3)小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多种,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5至7自然段,品读水泥道的美。
(一)读一读。自主朗读5至7自然段,读正确、流利。
(二)划一划。哪些词句让你感觉到水泥道的美,划出来。
(三)交流。
1、指名说,相机指导朗读。(这几个自然段语速要慢些,读得舒缓些,表现出水泥道的美。)。
2、理解词语。
(1)出示第7自然段,凸显难懂词语“凌乱”、“熨贴”
(2)同桌合作,互相说说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全班交流。“凌乱”联系前一句“排列得并不规则”来理解;也可以看插图理解;还可以结合生活来理解其意思便是不整齐、杂乱。
“熨贴”联系第五自然段“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和下文的“平展”理解。
五、写字指导。
(一)观察归类指导。
出示左右结构的字,归类。
左窄右宽:铺泥院排规棕。
左右等宽:印乱。
左宽右窄:列则。
(二)重点指导难写字。
规:左边的“夫”的末笔捺要改成点。
印:强调第三笔是横。
(三)生书写,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一)听写词语。
放晴明朗落叶平展排列规则亮晶晶闪闪发光。
(二)朗读课文。
分组朗读第1至7自然段。
二、学习第8自然段,感受愉悦心情。
(一)自主朗读第八自然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二)指名朗读,相机指导。读得轻快,表现出愉悦的心情。
(三)理解“棕红色的小鸟”
2、理解“棕红色的小鸟”。
联系上文: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回归整体,指导书写。
(一)了解首尾呼应。
1、出示全文,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及第十、十一自然段,说说有什么发现。
2、师生合作朗读首尾段落,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三个字:晶、紧、迟。
2、重点指导:紧。
四、仿照例文,尝试写话。
(一)自主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自报家门》片断,初步感受不同的写法。
(二)比较课文与链接文写法的不同。
课文:对一种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链接文:对多种景物进行简略的描写。
(三)尝试写话。
1、回顾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
2、同桌互说。选择其中一种写法,试着说一说,评一评。
3、生写话。
4、点评。
五、积累语言,正确抄写句子。
(一)自主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语句。
(二)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正确抄写。
1、提醒:标点占格要规范;不能看一字抄一字。
2、生抄写。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五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地走着。
_______地数着。
_______地跳着。
3、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写下来。
参考答案:
1、小心;仔细;愉快。
2、联系上下文;杂乱而无条理;很久没有整理内务了,屋子里显得凌乱不堪。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六
1.通过借助拼音、结合语境,联系已有识字方法认读6个生字;认真观察,学写13个生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写法。
2.借助替换近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熨帖、明朗、凌乱”等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水泥道及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4.对比学习课文中围绕一种景物进行细致描摹的方法和阅读链接中对多种事物进行简略描写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表达。
能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体会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对比学习课文和阅读链接中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表达。
一、初读课文:体会表达,理解词语。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题目中的“巴掌”是什么,找出文中带有“巴掌”的句子把它画下来,说说你的理解。
6.看来结合我们的生活,就可以理解“明朗”的意思,还有其他方法来理解吗?当我们读文时有不理解的词就可以像这样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的方法来理解。
二、精读课文:巩固方法,积累语言。
1.小组合作,读一读5~8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尝试理解;再将喜欢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说说依据。(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2.你能结合图画,说说读这句话的感受吗?如果将修饰词“金黄金黄”“闪着雨珠”重读,语速放慢,就更能读出画面感了。
3.这句话里有两个比较难懂的词语,小组交流一下,试着用刚才理解词语的方法说说它的意思。
4.根据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可以找近义词来理解凌乱就是不规则,杂乱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文“紧紧地粘在”及这句话中的“平展”来理解“熨帖”就是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查字典来理解“熨帖”的意思。总之,遇到难懂的词语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共同来理解。
三、研读课文:升华情感,引发思考。
1.自由读文,重点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受。
2.这么平常的水泥道,“我”为什么会觉得真美啊?
3.课文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两次,找一找是哪两句。
4.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通过再次阅读,我们体会到只有留心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景。
四、比较阅读:对比写法,迁移运用。
1.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我”在上学路上发现了水泥道的美,作者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中,有一个片段也写了上学、放学路上的发现。阅读这个片段,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可以用上刚才学过的方法尝试理解。
2.想一想,汪曾祺爷爷小时候在上学、放学路上有哪些发现?他是怎么来写发现的?
4.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写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可以有不同的写法。
5.你有没有关注过上学、放学路上的风景,并发现它的美呢?下面就让我们选取一种写法,用几句话写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可以写些什么呢?(预设:可以写路边的动植物或行人,可以写往来的车辆,也可以写有特色的建筑或商店。)。
五、学写生字:观察结构,强调要点。
1.出示生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交流书写注意要点。
2.老师范写“紧”,注意上长下短,下边部分笔画多而紧凑。再范写“晶”,注意“品”字形结构,上边的“日”居中,下边两个“日”分别在竖中线两侧。
3.自由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七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八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问学生在上学路上有什么发现,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ppt课件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句子:“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发现美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九
1.会写13个字,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3.习得方法,练笔拓展。
教学重点。
1.会写13个字。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教学难点。
尝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流程。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画面一(出现潮湿的地面):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二(出现梧桐树掉叶子的画面):你又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三(出现一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路):你会怎样描述这条路?
画面四(出现一双穿着雨靴的脚在落叶路上的画面):这双小脚会怎样走在这条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师:同学们,小作者仔细观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他还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你们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若学生找不到,教师可直接指导。)。
(句尾用上省略号,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
(量词的运用,让句子优美、清新。)。
四、学习字词,认真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读一读。
2.为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如“铺”字右边的点不要漏写;“印”的第一笔是短撇;“规”左边的点不能写成捺。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丰富文本,完成练笔。
1.出示课后的“阅读链接”。
2.学生自读,发现和课文在写法上的不同。
3.教师简介汪曾祺及《自报家门》这篇文章。
4.学生交流读后感。
5.出示学校周围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上学或放学路上自己看到了什么?
6.小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发现。
7.师:同学们,你能像课文或“阅读链接”那样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吗?
8.学生练笔。
9.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十
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词语。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熨帖”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对比欣赏,激发兴趣:
1、激趣揭题。
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走进一条水泥道。通过原始水泥道和铺满金色叶子的水泥道比较,感受水泥道奇妙的变化,感受落满叶子的水泥道的美,激发兴趣,揭示课题。板贴,认识梧桐叶。
2、指导书写“铺”。
指导“铺”的读音,指导书写。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1、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
下面咱们读读课文,可以吗?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画出你认为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2、生自由读课文。
3、师板书:熨帖,凌乱。
“粘在熨帖”这两个词语指导认读。等楼梯的方式认读词语: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小雨靴。4重点指导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重点指导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的意思。
课文中还有一些难懂得词语,刚才我看到好多同学都画了,熨帖、凌乱,其实还有一个词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看板书:明朗。课文里是这样写的:抽生读第1-3自然段。“明朗”什么意思啊?总结方法: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
(2)小结:同样一个词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的。三、细品:学习5-7自然段。
重点学习5-7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
1、默读5-7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画下来,喜欢的词语用圆圈圈出来。
2、与同桌交流一下你喜欢的原因。
1、学生根据要求学习。勾画,交流。
2、分享你都画了哪些词语和句子,体会秋景之美。
(1)抓词语“闪闪发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下过雨,叶子上的水珠还在发光,好美呀!指导朗读。(老师范读,生读,齐读)。
(2)抓句子“我走在……路的尽头……”比喻手法,把水泥道比作地毯,把落叶比作图案,师范读,生跟读。体会的好,你们才能够读的好。
(3)抓词语:“金黄金黄”重点强调叶子的颜色,体会到了色彩之美。图文结合感悟美:金黄金黄的叶子,带着体会再读一遍。有了理解就读的更美了。
(4)联系上下文理解“熨帖”“凌乱”。“熨帖”就是粘在,紧紧地粘在(联系上文),联系下文就是平展的粘在。(师板贴,联系上下文。)。
“凌乱”,用学过的方法说一说你的理解:不规则,联系上文,也可以借助词义理解。“凌乱”就是杂乱无章,这个词有点贬义的,可是为什么放到这里来形容落叶的美啊?(自然,不死板,是一夜秋风也是一夜秋雨,更是美丽的大自然。)学生上讲台把凌乱的落叶铺到水泥道上来吧!欣赏图片,再次感受凌乱之美。
指导朗读:他们排列的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生齐读。你们体会到了这凌乱,感受到了这份自然之美,这份秋景之美,(师板书:美)。
3、指导写作方法。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整体的这三段,作者是如何把这秋景之美,自然之美呈现给我们的呢?完成练习纸第二个学习内容。
(1)学生完成第二部分学习内容,汇报:一片片是数量,金黄金黄是颜色,小巴掌是形状。同学们,你们看有光泽,有本站数量,有形状,有颜色,你们认为作者怎么样?(喜欢秋天,带着这种喜爱之情他把叶子观察的非常细致,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想象,就依靠这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作者把这秋色之美写的多好啊,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秋景之美读出来。找三位小小朗读者,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欣赏这秋景之美。
(2)师创设情境引读:
(生说)。
四、学习最后一段,收尾呼应。
为什么说“第一回”,因为以前都没有留意过,今天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有心发现,有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五、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上学、放学路上的美,下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细心感受把你们上学放学路上的美写下来。
教学感悟。
是什么让“我”心情愉悦?是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不得不说,张秋生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确实让我惊艳,这梧桐叶经历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的折腾,不仅没有影响美观,还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了一番。
它们排列的一点儿也不规则,可在张秋生的眼睛里却产生了一种凌乱的自然美,这样的美让人无法轻易的将注视的目光移向别处。我跟随着作者的步伐走着,一步一步小心的走着,生怕踩坏了一片落叶;我像作者一样仔细的数着,一片一片仔细的数着,不肯错过一片落叶。那些金色的小巴掌,就这样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而“我”棕红色的小雨靴就像是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地穿梭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慢悠悠的走着,毕竟“我”也舍不得这短暂的美好。
可是这平常普通的水泥道,在“我”的眼中为何如此之美呢?
原来呀,作者是想告诉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物质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要学会像作者一样不仅能发现平常普通的水泥道的美,还能够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大自然充满热爱,要是有了这样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啊,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这是一篇写景叙事散文,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字里行间的流露出了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仿佛身临其境。我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细细的读,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有哪些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如6、7、8自然段的句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喻,这个也是显而易见的,完全难不倒孩子们。就是在仿照“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这样的词语形式去模仿描写时,可能稍稍有点难度,不过主要也重在平时的积累。
总之,这篇课文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使学生学会如何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去发现美,并能尽其所能的将这些美好用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来。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十一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作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张秋生先生。从课文中知道作者是一位富有童心的、用心为儿童写作的作家。这是一篇内容、情思上富有儿童趣味,而在构思、语言上表现得十分精巧和熟练的散文。
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秋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本文在表达上独具特色:首先,语言生动形象,尤其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突出事物特点,形神兼备,巧妙灵动。其次,在选材和写作视角上更是独具匠心:作者抓住秋雨过后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这一典型景观,来表现秋天特有的美,选材独特,堪称美文佳作。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去感受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由衷的喜爱之情。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水泥道的变化,描写了雨后水泥道的变化,特别是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尽力做到用微笑来面对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十二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能描述秋雨过后的早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秋雨过后大自然的美,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重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体会秋雨过后地大自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
你们喜欢秋雨后的景色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秋雨后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快速地朗读课文,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
2、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
3、师正着,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整体感知内容。
1、带着生字在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喜欢哪一部分?
2、师生交流初步的感觉。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生字。
2、交流写好每个生字的方法。
3、老师重点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给生字扩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学写13个生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欣赏秋风秋雨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1、教师放录音读课文,学生跟读。
2、小组内朗读课文。
3、教师指名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交流读后的感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写得非常美呢?
6、假如你走在那样的水泥道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三、感悟美景。
1、出示课文插图。
2、看着插图找找课文中描写插图上内容的句子。
3、课件出示关键语句。
(1)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2)道路两旁的.法国……叶子。
(3)水泥道像……路的尽头。
(4)每一片法国……水泥道上。
(5)我穿着……歌唱着……。
4、有感情地朗读课件上地内容。
5、选择喜欢地句子多读几遍,说说喜欢的原因。
6、这些句子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你能仿写几句吗?
7、“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你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四、拓展延伸。
你去上学的路上,看过哪些美景呢?试着写一段话,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十三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十四
这是一篇内容、情思上富有儿童趣味,而在构思、语言上表现得十分精巧和熟练的散文。显然,作者是一位富有童心的、用心为儿童写作的成年人。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让同学们读了很多次课文,小希和小彤在读书时总是特别有感情。通过多次朗读,同学们自然能体会到整篇课文所包含的情感。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一篇故事,“我”被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吸引的故事。这个故事吸引读者的,还有语言的准确和细腻。“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水泥道”……读着这些细腻的描述,就好像身临其境,也和“我”一起走在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铺满金色梧桐叶的水泥道上。读着这样的描述,还很容易唤醒读者心中类似的经验和记忆,并重新发现秋天的美。
教学环节:理解词意。
这篇课文要学会用“联系上下文呢”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如:
我问大家“明朗”时什么意思?大部分学生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便有三四个学生举手说是“晴朗”的意思,后来我让大家读一读前后文,从文章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明朗”的意思?个别学生反应很快,但是部分学生还是不知所云。
教学“凌乱”也是如此,部分学生反应迅速,马上找出前文中的“不规则”。午自习时,我再次将词语的意思写在黑板上,但是今天的作业本上还是有五个左右的学生不会写。
教学板块:发现“美丽”
问:在读书的过程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美丽呢?将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划出来。
同学们找了许多句子,小涵说:“老师,有人几乎把整篇课文都划起来了。”小希立马接上:“全部划起来就难看死了。”
大大部分同学所找的句子集中在6、7、8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喻。这个也是显而易见的,难不倒孩子们。所以,这篇文章是适宜用来进行句子积累的。
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我没有在此环节让学生仿照“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这样的词语形式说一说。而这个是班里学生所欠缺的。也可以仿写:水泥道像铺上了........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也可以用句中的词语写一写,达到积累语言的教学目标。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十五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色彩美。
灵动美。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十六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0xx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3—4年级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正是三年级需要培养的语文要素。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懂句子、片段和整篇文章。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的学习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理解词语,为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奠定基础。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我们常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词语的理解要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中去揣摩,这样的词语教学是一种感性的体会。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这种方法是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如,教学“明朗”一词,就需要联系前文领悟,“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而第二自然段写到“天开始放晴了”,这正是“明朗”的意思,一引导一点拨,学生就能很很容易找到。
二、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要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对学生使用工具书能力和查阅工具书习惯的培养。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文中出现了“熨帖”一词,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感的词语,需要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含义。于是,我就出示了字典中的意思:1。(用字、用词)贴切,妥帖。2。心里平静。3。舒服。4。(事情)完全妥当。学生在对比选择中,找到了“熨帖”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指躺在彩色地毯的梧桐树叶很舒服,很享受。从而让学生明白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使课标中“查工具书学习字词”这一要求落到了实处。
三、找反义词理解词语解释词语时,有的可以找出这个词的反义词,再加以否定,就可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如教学“凌乱”一词,先让学生采用找反义词(否定词“不”+凌乱)的方法,得到“凌乱”的意思就是不整齐。同时“凌乱”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不规则”的意思。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通过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又巩固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的迁移运用。
当然,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如“找近义词”“结合图片”“借助生活经验”等。教给学生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后,遇到词语理解就能很好地结合多种方法,再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去体会和感悟,让词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不足之处通过本课的教学,虽然完成了本课的目标和训练点,带领学生能入情入境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份欢愉和快乐!但由于刚刚开学,时间比较紧张,准备不够充分,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时间分配不合理,有些延时。二、课件设计不精致。三、在理解比喻句的表达效果时,预设不到位,对于学生回答把“落叶”比作“地毯”这个问题处理不够机智,最后把“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作“地毯”这个答案硬塞给了学生。今后,我会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十七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7个生字。会写“水泥、放晴”等词语。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3.能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角度。体会作者笔下水泥道的美。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
初步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水泥道的美的。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和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2.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发现平常生活之美。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让学生制作梧桐树叶,装水的小桶,梧桐落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一条灰扑扑的水泥道(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们见过水泥道吗?它们看上去普普通通,毫不起眼对吗?
2.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你们看,水泥道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课件出示铺满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
谁来说说这种变化?这是什么落叶?
预设:水泥道上铺满了金黄色的梧桐树落叶。
3.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课件出示)。
法国梧桐树:属落叶乔木,可高达20-30m,树形雄伟端庄,叶大荫浓。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叶掌状5-7裂,深裂达中部,裂片长大于宽,叶基阔楔形或截形,叶缘有齿牙,掌状脉;托叶圆领状。花序头状,黄绿色。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长,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是优良的行道树种,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在园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旷地,列植于甬道两旁,尤为雄伟壮观,又因其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作为街坊、厂矿绿化颇为合适。
教师出示梧桐树落叶实物给学生,课件出示坐标并联系实际生活:我们松滋的玉岭北路也有美丽的梧桐树哦!走在这么美丽的水泥道上,你们会是什么心情?(愉快)。
4.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齐读课题。适时提问:金色巴掌你认为是什么?(梧桐树叶)。
5.书写课题中的多音字“铺”。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笔画:右边“甫”字的两小短横不能挨着两边,保持间距才好看。
师强调书写姿势,生打开《写字课堂作业》写两个。师巡视指导。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标出自然段。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出不认识的字,圈出难以理解的词语。
生朗读时,师板书“熨帖”、“凌乱”两个词语在黑板上。
2.课件出示同学们普遍不会读且生字表里没有出现词语:粘在,熨帖。指读,齐读。
3.我会认:出示带有生字的六个词语“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开小火车读。
再点生说说,那些字容易读错:“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再出示读音,点生领读。
3.趣味游戏读词:登楼梯。男生上楼梯,每读一个词声音变大一点。女生下楼梯,每读一个词声音变低一点。
三、多种方法理解新词。
1.课件出示难以理解的词语:熨帖、凌乱。学生齐读。
2.师引导:除了这两个词语,还有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词,也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关注的。师板书:明朗。
课件出示课文前三自然段。点生读,读完找人说一说“明朗”是什么意思。
预设:晴朗,总结第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借助近义词”。
将“借助近义词”的卡纸粘贴在黑板。
3.出示雨后初晴的天空图:你们观察过雨后初晴的天空吗?那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说出“光线充足”。
4.教师总结:“联系生活实际”也是我们理解词语的第二个好方法。将“联系生活实际”的卡纸粘贴在黑板上。
5.课件出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以及小气泡:二年级时,我知道在“寻找”这个词语中,“寻”和“找”意思相近,“寻”就是“找”的意思。那么“明朗”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理解......
点生按照上面小气泡的方法来说一说“明朗”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师:《说文解字》里讲,“朗”,明也。意思就是说“朗”就是光线充足的意思。而“明”是我们熟悉的字,我们可以借助它来猜“明朗”这个词的词义。这就是今天要说的第三种方法“借助熟字猜词义”,师将卡纸粘贴于黑板。
6.出示第四自然段:利用“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等词语,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前文的“明朗”。总结出第四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师将卡纸粘贴于黑板。
师生看黑板上的卡纸共同回顾学过的四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借助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和联系上下文。
四、水泥道的全景图与特写。
1.默读5、6、7三个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喜欢的句子,用圆圈圈出喜欢的词语。
2.和网格小组成员交流一下你喜欢它们的原因。
3.点生说说自己的发现的落叶之美(特写):
预设:第五自然段“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梧桐树落叶的美。
师提问: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落叶之美?(数量,颜色)。
4.再点生说说水泥道的美(全景):
预设:第六自然段“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师再提问,这一自然段又从哪个角度写了落叶之美?(光泽)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比喻)。
朗读提示: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要读得舒缓平静,读出水泥道的意境之美。师范读之后,多次点生读一读。
5.镜头再次拉近:第七自然段里有哪些好词美句?
(1)运用上面学到的方法理解“熨帖”和“凌乱”。
预设:“熨帖”一词可以用到“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熨帖就是“紧紧地粘”、“平展地粘”。
“凌乱”一词可以用到“联系上下文”、“借助熟字猜词义”等方法来理解。“凌乱”就是“排列不规则”。
课堂小实验:师将梧桐落叶没于小桶中,再拿出来,粘贴于黑板上,这样的“粘”就是“熨帖”。
师:同学们看起来“凌乱”就是杂乱无章的意思,是个贬义词。可是作者却说“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自然之美”)。
(2)贴一贴:贴出“凌乱美”
师:同学们,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是不是把美丽的梧桐树叶也吹到大家的课桌里来了?请大家代替秋姑娘将自己做好的梧桐树叶,随意地贴在黑板上老师画出的“水泥道上”。让学生参与创造。深切体会凌乱之美。
师:这种动人心魄的凌乱之美是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带来的,是美丽的秋姑娘带来的,更是神奇的大自然带来的!
(3)师:同学们,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不止于此,你们看!课件出示图片。(天空中凌乱的云层、山谷里凌乱的五彩池、海面上凌云的鸥群、大洋中凌乱的岛屿)。
(4)再读第7自然段,读出这种凌乱美。
(5)第7自然段有哪些好句子?
预设: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比喻句,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师:作者又是从什么角度写了落叶的美?(形状)。
5.配乐朗读,师生合作读5、6、7三自然段,回顾美景。
点生回顾作者的写作角度:从落叶的数量,颜色,色泽,形状等方面描写了落叶之美。
6.谈一谈,你觉得作者能把水泥道写得如此美丽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力。
师:希望我们的同学们也能学习作者,做一个善于观察,用心感受身边美好事物的有心人。
五、布置课内积累作业。
1.用阅读摘抄本摘抄本文已学部分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词语不少于15个。句子不少于5个。
2.和网格小组成员交流自己摘抄的内容和心得体会。
这节课是一节践行生本理念、讲究教学艺术的优质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方式多样,指导得法,实用性强;以生为本,设计科学,艺术性强。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十八
这是一篇内容、情思上富有儿童趣味,而在构思、语言上表现得十分精巧和熟练的散文。显然,作者是一位富有童心的、用心为儿童写作的成年人。的确,文章的作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张秋生先生。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让同学们读了很多次课文,小希和小彤在读书时总是特别有感情。通过多次朗读,同学们自然能体会到整篇课文所包含的情感。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一篇故事,“我”被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吸引的故事。这个故事吸引读者的,还有语言的准确和细腻。“亮晶晶的水洼”“小小的蓝天”“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水泥道”……读着这些细腻的描述,就好像身临其境,也和“我”一起走在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铺满金色梧桐叶的水泥道上。读着这样的描述,还很容易唤醒读者心中类似的经验和记忆,并重新发现秋天的美。
这篇课文要学会用“联系上下文呢”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如:
我问大家“明朗”时什么意思?大部分学生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便有三四个学生举手说是“晴朗”的意思,后来我让大家读一读前后文,从文章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明朗”的意思?个别学生反应很快,但是部分学生还是不知所云。
教学“凌乱”也是如此,部分学生反应迅速,马上找出前文中的“不规则”。午自习时,我再次将词语的意思写在黑板上,但是今天的作业本上还是有五个左右的学生不会写。
问:在读书的过程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美丽呢?将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划出来。
同学们找了许多句子,小涵说:“老师,有人几乎把整篇课文都划起来了。”小希立马接上:“全部划起来就难看死了。”
大大部分同学所找的句子集中在6、7、8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喻。这个也是显而易见的,难不倒孩子们。所以,这篇文章是适宜用来进行句子积累的。
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我没有在此环节让学生仿照“金黄金黄的叶子”“闪着雨珠的叶子”这样的词语形式说一说。而这个是班里学生所欠缺的。也可以仿写:水泥道像铺上了_______________。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也可以用句中的词语写一写,达到积累语言的教学目标。
刚开始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在上学或者放学回家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都说自己没看到什么东西,都是坐车回家的,或者说自己只是看到了房子、树、同学家等。我便让大家想一想再写下来,孩子们一动笔,确实比口头表达的句子要完整生动多了。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篇十九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语言优美,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水泥道的变化,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水泥道的喜爱之情及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因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所以,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理解词语,为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奠定基础。如,教学“明朗”一词,就需要联系前文领悟,“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而第二自然段写到“天开始放晴了”,这正是“明朗”的意思;在教学第六自然段时,文中出现了“熨帖”一词,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感的词语,需要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我首先出示了字典中的意思,然后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熨即熨斗,可以把衣服弄平展,而帖,他的意思应该是贴在地面,由此,我们大概可以推算出熨帖的意思是平整地贴在地面上,最后,通过观看图片再次加深理解熨帖的意思;解释词语时,运用找出这个词的反义词,再加以否定的方法也非常不错。如教学“凌乱”一词,先让学生采用找反义词(否定词“不”+凌乱)的方法,得到“凌乱”的意思就是不整齐。同时“凌乱”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不规则”的意思。总之,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我们只有交给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在真正的理解的基础上,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理解方法去体会和感悟,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本课的教学,虽然引导学生尝试了用几种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但是部分学生似乎仍不知所云,以后仍需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另外,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有些延时。总之,出现诸多不足,还是由于自己备课没备到位,以后我会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29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