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帮扶救助方案(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8:39:11
2023年帮扶救助方案(模板20篇)
时间:2023-11-23 08:39:11     小编:薇儿

一个成功的方案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实施和落实。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考虑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下面是一些用户对这个方案的评价和反馈。

帮扶救助方案篇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活动要求落到实处,把乡党委和村委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自然村贫困群众中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田心寨村民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气象,努力构建和谐新农村,促进民生协调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结合乡党委学习实践活动中开展的“转变作风抓落实、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为帮助贫困弱势群体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确保扶贫帮困工作的长效性和稳定性,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以关爱弱势群体为重点,通过乡机关各党支部、部门(单位)、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参与,进一步完善扶贫帮困工作机制,关心弱势群体,切实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努力营造扶贫帮困、团结互助、奉献爱心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新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扶贫帮困工作坚持总支党委统一领导,各支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建立乡村联动、社会参与、分工负责、相互配合、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1)成立“田心寨村民委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各村小组组长为副组长,各村干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田心寨村委会扶贫帮困工作的领导与贯彻落实,对村委会扶贫帮困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2)各自然村成立相应的“扶贫帮困领导小组”,由村党委书记担任组长,主要负责本村的扶贫帮困工作,积极主动协助村扶贫帮困领导小组工作,引导贫困户依托上级部门(单位)帮扶自主创业,支持和帮助贫困户提高自主创业致富能力,做好帮扶工作的正面宣传工作,转变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一)扶贫帮困机制。

在村委会扶贫帮困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建立总支领导班子、自然村各支部、党员干部多措并举的帮扶机制,深入开展“一帮一”和“多帮一”结对工作,采取总支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帮扶、各支部联系户帮扶、党员干部联系孤寡老人、孤儿帮扶的形式,深入贫困村、困难户认真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眼前的困难,制定长期有效的脱困措施和帮扶制度,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逐步使“空壳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贫困户脱贫解困、贫困辍学儿童复学、孤寡老人生活有保障。

(1)总支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帮扶。通过总支领导班子每一位成员联系一个村,以所联系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与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为帮扶重点,分阶段、有步骤的引导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帮助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促进村民增收,使所联系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有明显改观。实现“两个增长”,即: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

(2)对有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和残疾人家庭,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长期帮助与临时救济相结合、物质帮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帮助提高生产技能、提供致富信息,帮助解决生产资料,引导和支持其依托旅游脱贫致富。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家中;对既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家庭,由村委会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的信心;对有望康复的残疾人员,要积极开展医疗救助活动,切实保障残疾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救助。

(3)党员干部联系孤寡老人、孤儿帮扶。通过机关党员干部与景区孤寡老人、孤儿结对进行救助帮扶,以党员干部为主体,本着自愿、自觉、主动的原则,可以一位党员干部或多位党员干部联系一名孤寡老人、孤儿,开展“一帮一”或“多帮一”帮扶活动,发动广大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同贫困儿童、孤儿、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结对子,区别不同情况展开帮扶救助活动。对贫困儿童、孤儿,建立长期助学计划,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对既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寡老人,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出资出力,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的信心。通过组织和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二)扶贫帮困工作制度。

1、定期走访制度。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干部每个季度至少定期走访两次帮扶联系点,深入村、户、点,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贫困村、困难家庭、孤寡老人、孤儿情况,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

时向扶贫帮困小组汇报情况,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各支部广大党员干部相互协调,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及民政救助政策等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贫困家庭及孤寡老人、孤儿,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

3、工作例会制度。扶贫帮困工作要纳入村委会领导班子、各支部工作的重要议程,每半年召开一次例会,研究分析所联系贫困村、困难户、孤寡老人、孤儿的生产生活状况,审核扶贫帮困对象及资金补助的金额,安排部署扶贫帮困工作,遇到重大事项要随时召开紧急会议。

4、长效管理制度。扶贫帮困要改变以往单一的阶段性或节日性捐助形式,要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引导和帮助帮扶对象逐步提高生产自救能力,形成一个长效、稳定的脱贫机制,使扶贫帮困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

村委会扶贫帮困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搞好扶贫帮困工作,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有力保障贫困人群的生活。

(1)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贫困村联系帮扶工作要始终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强化发展意识,要依托旅游发展,支持和鼓励农牧民开展特色产品种养殖、种植,帮助村党支部提高市场经营能力,鼓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各种农民合作产业协会,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更好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2)建立就业救助机制。帮助困难家庭人员提高技能,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村委会各支部要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切实解决所帮扶对象的困难。一是增强综合素质。要把提高贫困人群技能和文化素质作为重要突破口,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广泛组织开展免费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乃至多种技能,帮助贫困群众转变就业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群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二是要积极协调,深入各自然村宣传发动,充分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为贫困人群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推动贫困人群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三是鼓励自主创业,各支部要积极主动为有创业愿望的困难群众提供创业信息,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加大对困难群体自主创业的帮扶力度。

(3)实施生活救助机制。各支部要最大限度地解决所帮扶对象生活救助问题,扶贫帮困小组要主动与农户沟通协调,尽可能的把家庭人均生活标准低于当年最低生活标准的困难群众都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扶贫帮困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长治久安固根基、人民群众得实惠”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开展好这项工作对于维护景区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景区领导班子、机关各部门(单位)、全体党员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周密安排,把落实扶贫帮困工作的各项任务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真抓实干,把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一是景区政治部、社会事业管理局、林业局、农牧水利局等部门要联合组织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积极提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就业技能培训,机关各部门(单位)及党员干部要针对联系帮扶对象,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要主动积极协调多方面提供就业机会,及时为贫困对象提供就业信息;二是景区社会事业管理局要建立贫困对象档案,将贫困对象的管理工作纳入社会事业工作重点工作,及时动态掌握贫困对象人数及相关情况;三是景区共青团要发挥职能优势,协助扶贫帮困小组,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在青年团员中开展对贫困对象进行文化教育和技术辅导志愿服务活动,倡导景区广大共青团员为贫困对象提供学习、生活、工作上的帮助;四是景区机关各部门(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扶贫帮困工作的宣传报道,努力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范围,扩大扶贫帮困工作的影响面,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弱势群体。

(三)真抓实干,讲求实效。

景区扶贫帮困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部门(单位)及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工作中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针对本部门(单位)本人联系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和办法,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从切实解决贫困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入手,真正使扶贫帮困工作取得实效。

帮扶救助方案篇二

为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分配给市广播电视台的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贫困村、贫困农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以“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为基本要求,拓宽扶贫思路,创新扶贫方式,完善扶贫机制,落实扶贫单位、镇、村和贫困农户四方责任,调动各方力量,着力改善贫困村的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康步伐。

市广播电视台副股以上干部。

全安镇大坪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500元(含2500元)以下的69户贫困农户、贫困人口276人。

从20xx年开始,用3年时间,通过“扶志气、扶智能、扶资金”,使大坪村的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性改变;被帮扶贫困农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80%以上的被帮扶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有稳定增长,3年后突破10万元/年;村“两委”组织建设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农村建设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标准。构建成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美、生活宽裕、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发展环境。一是完成庄车水村小组约1300米村道硬底化工程,目前村小组已筹集资金近3.6万元,缺口3万元;以彻底解决当地群众运输困难,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将村“清洁美”工程与建设新农村工作结合起来,整治村容村貌,实现整治后村庄环境卫生的美化绿化和净化。三是加大对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力度,力争在两年内完成5户住泥砖房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四是完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全面提高村民素质实现村民家庭和睦、村域和谐,确保大坪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2、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一是争取筹集资金20万元入股水电站,由电站分红给村委会。二是利用大坪村丰富的竹林资源,兴办一家竹制品加工厂,每年纯经济收入5万元,通过努力。使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步增长,3年内突破10万元。

3、实施分类帮扶,增加农户收入。

按照“因地制宜,长中短”相结合的扶贫原则,扶持69户贫困户早日脱贫。

(1)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救济型、就业型、生产型,实行“一户一法”帮扶措施。对第一类老弱病残和低智能的农户贫困户13户给予救济。争取20xx年将全部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户,并帮助他们购买新农保,每年开展慰问活动。第二类是对无耕地有劳动能力的28户贫困户采取就业办法解决;第三类是对有耕地有劳动能力的28户贫困户帮扶其发展生产。

(2)对就业、生产型的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一是对适龄劳动力开展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并组织他们到当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务工。同时,主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沟通联系,争取职业技能教育扶贫支持,输送初、高中毕业的`青年入读技工学校、技术学院,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并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二是依托镇的产业基础,积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通过资金和技术扶持,引导和帮助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项目,以种植田七、百香果和种植优质水稻为主导产业,并帮助贫困户发展养鸡、养猪、养牛等养殖业,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

4、夯实基层组织,完善村务管理。一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切实提高“发展经济,建设新村;化解矛盾,建设和谐村;自我管理,实现村党支部自我发展”三种能力,促进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确保村集体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实现村级组织活动阵地有牌子、有活动场所、有电教设备、有宣传栏、有工作制度的“五有”目标。二是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带头作用,帮助建立党员发展规划,加大在致富能人和年轻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增强党员队伍素质。三是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农村实际,制定完善村民自治各项制度,指导该村建立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健全集体资金、资产使用管理等村务公开制度,提高村务管理民主化、规范化水平。

(一)前期工作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3月)。

1、基础调查研究。开展贫困户入户摸底调查,全面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确定贫困户名单,张榜公示拟列为帮贫困户名单,接受村民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并修正调查数据偏差,调查工作已于20xx年11月完成,公示工作已于20xx年12月上旬完成。

2、台扶贫专责小组于20xx年10月组建并进驻大坪村开展工作。将市广播电视台分成5个帮扶小组,通过进村走访农户,与当地党委政府、村委干部座谈等方式,科学制定帮扶具体措施。

3、研究制定对口帮扶大坪村实施方案。在入户调查及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南雄市广播电视台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方案》,与有关部门、大坪村进行对接,把规划措施落实到户,并进一步完善。20xx年3月中旬将方案报台领导审定后组织实施,同时报市扶贫办备案。

(二)项目实施第一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宣传发动工作。召开大坪村扶贫开发动员大会,利用广播广泛宣传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目的意义和做法。

帮扶救助方案篇三

根据《屯溪区20xx年城镇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方案》(屯帮扶组〔20xx〕1号)的统一部署安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黎阳镇城镇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方案。

确保到20xx年末,区域内城镇困难群众稳定实现家庭“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指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

对全镇摸底评议选定的`8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贫困线1.5倍以下,20xx年贫困线标准为3700元,1.5倍即5550元)的困难户开展帮扶,根据困难户的家庭状况、资源条件、发展能力和实际需求,针对性制定工作计划和帮扶措施,建立一户一档,按期按质完成帮扶任务。

(一)兜底保障脱困。

1.民政救助帮扶。针对没有劳动能力或暂时无法通过帮扶解困的困难群众,主要是重病重残困难群众,按政策规定将其全部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动员不能自理、行动不便或年龄较大且无人照料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入住福利院,实行政府全面兜底保障(患有精神病、传染病及有暴力行为等不宜集中供养的除外);对城镇困难群众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而其他制度暂时无法覆盖,主动协助其提交临时救助申请,各种救助之后仍有困难的,主动协助其提交帮扶“特惠”政策资金补助。

2.残疾人扶持关爱。加大困难残疾人康复保障、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逐步改善残疾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困难残疾人产生的额外生活支出和长期照护费支出。针对困难精神残疾人的药费补助,在区残联、民生工程每人每年各1000元补助基础上,镇级给予药费补助每人每年1500元。重度持证精神残疾困难群众需要到黄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住院一个月在区级补助2000元,住院一年在区级最高补助不超过20000元的基础上,镇级给予一次性补助2000元(坚持住院补助资金应小于自费医疗费支出原则)。针对重(特)大、慢性病的给予医药费帮扶补助,区级每户每年不超过5000元基础上,镇级给予每户每年一次补助2000元(坚持补助资金应小于自费医疗费支出原则)。

(二)产业脱困。

1.产业帮扶。大力实施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和困难群众自主种养的“四带一自”的产业帮扶,建立完善经营主体与困难群众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支持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务工就业和发展特色种养业,切实提高困难群众家庭收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农村土地山场林地水面等资源,以及传统种养业的优势,依托现代农业技术,深挖特色种养业增收潜力,带动困难群众脱困致富。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旅游帮扶,积极引导和支持困难群众依托景区,发展种植养殖、餐饮食宿、特色旅游商品来增加收入。

2.电商帮扶。把握国家实施“互联网+”的战略机遇,将电商帮扶纳入帮扶工作体系。加强困难群众电商人才培训,主动帮助困难群众对接流通市场,引导重点流通和餐饮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困难群众的特色产品,对困难群众开设网站给予技术支持。

3.资产收益帮扶。鼓励农村困难群众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作价入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盈利分红,最大限度释放困难群众资产潜能,让农村困难群众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三)就业脱困。

统筹各类培训资源,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众开展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技能和水平,并积极组织劳务对接,落实免费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服务,促进转移就业。鼓励城镇困难群众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困,帮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对实现稳定就业(有相关劳动合同等证明材料持续就业超过6个月)的“零就业家庭”每户奖励1000元;继续开发卫生保洁员、巡河员、护林员、网格员、信息员等公益性岗位,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为困难群众解决就业问题,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助,每人每月原则上最高补助标准不超过900元,人员补助费用由镇财政承担。

(四)健康脱困。

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费用结算信息平台建设,实行区内困难群众住院先诊疗后付费。规范困难群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有签约需求的困难群众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服务,从困难群众帮扶基金中按照签约服务包个人自付金额部分给予补助,每人每年不超过30元。对因病致困的特殊困难家庭,及时将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对长期特慢病困难群众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支付后自付合理费用仍有困难的困难群众,按比例再给予医疗资助,最高不超过1万元,在区级基础上,镇级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元。

(五)教育脱困。

健全覆盖各阶段的教育资助政策,实现学段全覆盖,应助尽助。对屯溪区籍城镇困难群众家庭中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小学、初中)、中等教育(高中、中等职业)和高等教育(大学、高等职业)的在校学生,给予教育补助。在区级教育资助标准基础上,镇级再给予500元/生/学年(区级教育补助:学前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补助1000元/生/学年,高中以上教育阶段,补助1500元/生/学年)。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学生信息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精准资助,让困难家庭子女都能够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从根本上阻断困难代际传递。

(六)住房脱困。

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对符合保障房申请条件的城市无房困难群众,通过公租房政策予以保障,对农村户口的困难群众优先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同时要建立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享受公租房政策信息公示制度,确保受到有效监督,群众认可。

(七)结对帮扶脱困。

继续实行区、镇、村三级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帮扶送温暖活动;按照“单位联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制度的要求,由镇直各部门与各村(居)加强对接,制定本部门具体的困难群众帮扶措施,并优先做好帮扶困难群众中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包户联系工作。在突发事件和重要节日期间,帮扶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用好各项关爱帮扶资金,为困难群众提供指导与帮助。

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困难群众帮扶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爱心人士为困难群众开展捐款捐物、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积极动员各类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帮扶志愿服务。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对困难党员及家属进行关爱帮扶。在加大帮扶力度的同时,注重发挥困难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强化积极向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主动解困的正确导向,防止出现“等靠要”思想和养懒汉现象。

1.压实工作责任。成立以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镇党政领导班子和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的黎阳镇城镇困难群众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帮扶工作具体事宜。各村(居)要把实施帮扶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结合实际制定帮扶计划,认真抓好落实。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要深入了解困难户家庭情况,研判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督促指导帮扶措施落实。

2.强化政策落实。注重开发式和保障式两种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众,综合运用好开发和保障两种方式,确保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意愿的困难群众,要通过实施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实现就业创业,提高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对既无资源又无发展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众,要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提高转移性收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3.制定帮扶政策。对困难群众的帮扶要以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目标,一户一策。比照困难群众的扶持政策,由困难群众的帮扶对象或帮扶责任人提出,由村(居)两委联席会议确认,按照困难群众家庭主要致困原因,原则上每户每年享受一项“特惠”扶持政策,情况特殊的,经镇党委政府(审核同意,报区民政(扶贫)局及相关政策执行部门共同审批。

4.落实扶持资金。建立困难群众帮扶基金池,每年安排5万元,20xx年结余3.4万元转入20xx年帮扶基金池。用于残疾人关爱、“零就业”家庭就业奖励、健康帮扶(对因重病致困或长期特慢病致困家庭给予特定资助)、教育资助、领导慰问帮扶等。鼓励社会组织、团体、企业、个人捐赠,多渠道募集帮扶基金。

5.强化考核督查。将困难群众帮扶工作纳入全镇重点工作督查内容之一,镇民政(扶贫)办会同镇纪委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开展常态化督查调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帮扶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对帮扶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实行考核,对存在突出问题的进行约谈,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的村(居)、有关部门和帮扶责任人涉及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严肃问责。

帮扶救助方案篇四

困难人员救助暨困难职工帮扶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升全市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建后管养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内容按照xx省民政厅、财政厅《xx省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实施办法》(x民福函〔2015〕x号)要求,实施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根据供养服务质量、内部管理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和组织保障力度,由低至高划分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按照xx省财政厅、民政厅《xx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综合定额标准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5〕x号)规定,依据等级评定结果,将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按星级高低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按类别实施综合定额补助管理。

市级民政部门对县级民政部门报送的三星级供养机构提出复核意见;

市级民政部门发文公布三星级供养机构名单并报送省级民政部门备案。

市级民政部门发文公布三星级机构名单并报送省级民政部门备案。

3、有效期满后,供养机构须重新评定等级,评定程序参照本条第一款。

二类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综合定额补助标准不低于6000元/人/年;

三类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综合定额补助标准不低于7200元/人/年。各县、区根据本地实际,在不低于上述指导标准的基础上,鼓励等级评定结果同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运营维护资金分配相挂钩,统筹使用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运营维护经费,资金向高星级机构倾斜。未达到等级评定标准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的综合定额补助标准,由县级财政部门、民政部门按照保基本的原则确定。

四、公示公开各县(区)民政部门要建立公开公示制度,实行“网上+墙上”公开公示,主要包括:奖补资金分配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名称、金额、使用方向、收益范围等重要信息。县级民政部门应同时委托乡(镇)、村在公示栏公开,接受各方监督。

五、保障措施1、明确职责分工。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财政局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负责编制实施内容、制订管理制度和对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市财政局负责分配省级财政资金,安排落实市级财政资金,督促县级财政部门落实补助资金,并对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2、健全落实机制。县级人民政府是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运营维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运营维护的组织领导、审定规划以及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的落实等事项,并要求规划、监察、建设、国土、公安、审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履行职责。

3、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加强对集中供养机构运行维护的考核,切实保障特困对象基本生活权益。自觉接受各级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新闻媒体和群众监督,对挤占、挪用、套取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按规定严肃处理。

帮扶救助方案篇五

20xx年7月14日,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保护管理站党支部开展“双联双促”活动,走访结对帮扶农户。化作乡党委政府、以麦村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参加。

宣讲会上,省农村人居环境保护管理站党支部书记对“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进行宣讲,并针对粮食安全、宅基地审批、信访维稳、产业发展、防贫监测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希望以麦村村支“两委”继续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要更加坚定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立场;要以“党建引领发展”,切实做好产业发展,引导农户能够通过产业发展持续增收,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政治责任,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要做好防贫监测工作,巩固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要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及时发现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随后,支部的同志们走访了结对帮扶户,了解联系户生产生活情况,并鼓励大家其要努力发展生产、搞好环境卫生,抓好子女教育,通过自己努力让生活越来越好。

帮扶救助方案篇六

x月xx日下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由分管负责同志带队,组织党员义工开展扶贫济困日慰问活动。

慰问组到xx社区慰问我局结对帮扶的3户困难群众,详细了解每户困难群众的家庭近况、身体状况、实际困难及结对帮扶的落实效果,传达了党和政府加大民生投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决心,鼓励他们坚定生活信心,勇于面对困难,坚信未来生活会越来越好。

最后,慰问组向困难户送上慰问品,结对家庭纷纷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长期以来的关怀。

帮扶救助方案篇七

为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的通知》以及县政府下发的《县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方案》文件,现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明确工作对象。

1、持续做好“兜底保障对象”的社会救助对已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的家庭和个人,持续做好跟踪。

对因疫情影响或因病因灾造成生活困境的,给予临时救助。

2、积极关注“低收入贫困对象”的帮扶救助。

要对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的1倍(含),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且因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因灾因病因学造成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及时纳入低保救助或临时救助。尤其是要关注受疫情影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临时救助对象、近期申请未通过对象、近期退保对象中新出现的困难对象,做好筛查,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应保尽保,对支出型困难的予以临时救助。

3、重点探索“特殊困难对象”的精准救助。

对以下四类重点困难对象,要分类分层实行精准排查,针对性地用好用足救助政策,织密兜底保障网。

(1)“老”对象:

80岁独居老人,属于无稳定收入的孤寡对象,纳入特困人员集中供养。

80岁以上失能老人,除孤寡之外,享受失能社会化服务补贴,加强居家服务。

80岁以上困境老人,除孤寡之外,因病因灾的予以临时救助,符合低保的,纳入低保。

80岁以上留守老人,属于建档立卡和困境的,纳入低保,因病刚性支出的,予以临时救助。

(2)“弱”对象:

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孤儿政策救助。

困境儿童。纳入低保或视家庭情况,予以临时救助,并确保此类儿童不因病因灾因困而失学。

农村留守儿童: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对象,通过教育部门享受寄宿生营养餐和生活补贴,其他困难留守儿童予以临时救助。

农村留守妇女:计生二女结扎户,人均收入在当地低保标准的1倍(含),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纳入低保;大病支出型贫困的纳入低保并予以临时救助。

(3)“病”对象:

加大对因病而困群众的救助,对因大病重病丧失劳动能力的,按照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并对其医疗费自费超额部分,通过临时救助和县爱心扶贫基金两个途径进行救助。

(5)“残”对象:

对重度残疾人(含精神、智力三级残疾),按照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有因病刚性支出的,予以临时救助。其他残疾人,家庭困难符合低保条件的,应保尽保;因病因灾有刚性支出的,予以临时救助。

1.生活救助。一是创新低保、特困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二是落实支出型贫困家庭低保政策,对扣除医疗、残疾护理、教育等刚性支出(多重致贫可叠加扣除)后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支出型贫困对象,按规定纳入低保(特困人员)。

2.急难救助。一是提高临时救助筹资标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中的兜底”作用;二是加大救助力度,着重将低收入对象纳入临时救助对象范围;三是建立快速审批机制,对发生重大困难的,第一时间给予救助。

3.医疗救助。一是对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提高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补助比例;二是探索建立医疗帮扶基金,对因病困难对象给予一定比例的互助帮扶。

其他方面: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困难对象如有涉及,做好与扶贫办、社会保障所、学校等部门的协调联系。

三、明确工作任务。

1、建立动态管理的特殊困难群体基本信息数据库,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络。

(1)摸底。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对扶贫办和残联等部门数据库比对筛选基础上,逐户逐人摸清未兜底保障对象数,并对帮扶服务需求作出评估,精准识别各类特殊困难群体。

(2)建档。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把特殊困难群体从因病、因残(伤)、因学、因灾(疫)致贫原因入手,按照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对象、重度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困境儿童、孤寡困难老人、失能困难人员、低收入困难家庭等类别进行细化分类,形成特殊困难群体基本信息数据库。

在对“老、弱、病、残”困难对象全面摸底排查的基础上,进行精准帮扶施策。四类困难对象,总体要纳入生活救助,有大病的要实施“临时救助”。对困境儿童还要关注就学问题,确保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失学和辍学的困境儿童要与教育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对残疾和精神病患者,要重点关注有无办理“残疾证”,对事实患者且无“残疾证”的对象,要单列整理,上报残联统一核对处理,对“残疾证”未年检换新证的对象,要敦促其及时换新证;对孤寡与留守的困难老人,还要关注住房条件,对住房有安全隐患的,要及时与村委反馈,协调有关部门进行解决,确保不发生住房安全事故。

3、积极稳妥做好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审批权限委托下放试点工作。

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和“底线意识”,认真学习领会低保政策,执行好社会救助的工作纪律,既不“漏保”,也不“错保”,坚决杜绝“人情保”。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和要求,及时高效提供救助服务。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1、组织准备阶段(2021年4月30日前完成)。

各村(社区)成立由主任挂帅的“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增加人员力量;各村(社区)成立工作小组,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

2、宣传培训阶段(2021年5月10日前完成)。

各村(社区)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并安排工作培训,培训对象为村(社区)业务人员。

3、摸底排查阶段(2021年5月25日前)。

各村(社区)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对本辖区的特殊困难群众走访调查和摸底排查,做到全覆盖,不遗漏,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按因病、因残(伤)、因学、因灾(疫)等致困原因进行分类。并于5月25日前将摸底排查数据报送至街道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服务试点工作推进办公室(设在街道社会事务办)。

4、实施推进阶段(2021年6月-12月)。

6月底前,完成特殊困难群体精准识别,录入相关摸排数据表。

7-12月,用好“特殊困难群体基础信息”,实施精准救助,同时组织引导群众团体、社会组织、慈善基金会等社会各界力量进行结对帮扶。并做好动态管理。

帮扶救助方案篇八

为了做好困难群众的精准帮扶,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职能作用,根据《省民政厅、扶贫办关于印发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民社救字〔2020〕24号)精神,现就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兜底帮扶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履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治责任,坚持应保尽保、兜底救助、统筹衔接、正确引导,完善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性措施,建立完善困难残疾人、农村儿童和留守老人关爱帮扶机制,不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兜底保障攻坚,切实做到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打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攻坚战。

(一)着力防范困难边缘人口返困。

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要密切关注困难群众家庭、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对象、低收入困难人群以及潜在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状况。结合主动发现机制,有针对性开展摸排核查,逐户逐人掌握兜底保障对象情况。同时,在对低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进行经济状况核对时,分析研判申请人员困难状况,对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存在一定困难的人员或家庭,作为潜在救助对象予以重点关注。

牵头单位:市扶贫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二)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政策。

1.强化低保兜底保障。一是完善政策体系。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综合认定标准的指导意见》(皖民社救字〔2019〕69号),不断完善我市救助申请家庭收入核算细则,规范城乡低保经办人员和村(社区)“两委”成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合理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二是实现应保尽保。加强与市扶贫办的数据衔接,及时把脱困后返困人口、新增在册困难人口中符合低保政策的人员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困难帮扶家庭中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对于符合整户施保的要坚持整户施保,对其家庭可不再进行经济状况核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按低保政策动态管理。三是实施渐退帮扶。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机制,对于家庭成员因残、患病、教育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必要的就业成本等,在核算家庭收入时按规定适当扣减。加强动态管理,困难帮扶期内,纳入农村低保的困难帮扶家庭人均收入超过我市低保标准后,给予12个月的渐退期,对主动申请退出低保的给予1-3月的低保金,促进有劳动能力困难人口积极就业。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推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全面落实。一是加大特困供养政策保障力度。严格按照《安徽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要求,进一步规范特困人员认定、审批和终止救助全流程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在册困难人口纳入救助供养范围。二是完善特困供养基础工作。全面建立特困人员住院护理保险制度,切实提高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能力。建设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优先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分散特困人员照料服务,落实照料护理人并签署委托照料协议。三是推进特困供养机构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公办特困供养机构社会化运营,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中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托养服务,满足困难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社会福利科)。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作用。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低保、特困及在册困难群众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的困难,利用“快速救助通道”及时救助。乡镇(街道)依托本级财政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规范临时救助备用金管理使用。市民政局根据各乡镇(街道)的救助情况,动态调整临时救助备用金补助水平。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做好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社会救助工作。深入了解掌握因疫情导致难以就业、收入减少等生活困难家庭情况,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人员纳入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覆盖范围。严格落实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及时足额按规定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1.加强困难残疾人关爱帮扶。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大部门间信息共享,及时掌握重度残疾及生活困难残疾人员的基础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各项帮扶措施精准实施。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做好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帮扶工作。加大农村留守老人摸排力度,及时更新、完善农村留守老人数据系统;持续推进农村老年人联系人登记、赡养协议签订、探视走访等工作。加强资源统筹,对农村困难家庭的高龄、失能、留守老人,督促各方履行关爱职责,增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监护、权益保障等服务。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3.做好农村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动态监管、应保尽保”。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强化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发现报告机制,做好定期走访,重点时段巡查和强制报告工作。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难帮扶。着力发挥社会组织在技能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公益帮扶、消费帮扶、定点帮扶中的作用。通过持续开展“怡养家园”“爱心助学”“爱暖山城”等活动,推动社会组织结合自身优势,精准设计帮扶项目参与全市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指导市慈善协会积极参与“扶贫日”系列捐赠活动,主动开展慈善募捐,做好困难群众的慈善医疗和生活困难救助。

牵头单位: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科)。

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一)强化领导责任。各乡镇(街道)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强统筹协调、配合协作,周密安排部署、层层压实责任、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二)周密安排部署。各乡镇(街道)要密切跟踪分析疫情对社会救助兜底脱困的影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严格按政策要求,在困难家庭帮扶中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加强工作配合,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开展困难帮扶群众人口信息比对,适时掌握困难帮扶群众的社会救助需求,提高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加强督促指导。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总结交流社会救助兜底帮扶的经验做法,发现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监督机制,定期开展督查,持续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畅通社会救助热线,防范“脱保”、“漏保”,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帮扶救助方案篇九

为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皖办发〔20xx〕25号),不断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水平,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5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皖政〔20xx〕102号)、《安徽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皖民社救字〔20xx〕74号)和省民生工程有关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完善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织密特困供养对象安全网,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具有我省户籍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同时具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三个条件的,应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各地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与照料护理标准,每年6月份前由市级人民政府公布,7月份执行。

(一)基本生活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乡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0%、且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倍确定,就高不就低。基本生活标准包括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救助供养对象领取养老服务补贴、承包土地收益、房屋租金等个人财产性收入。市级人民政府于年初公布本地区年度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财政补助标准。

(二)照料护理标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按照不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10%确定,具体标准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特困人员不能自理程度等因素分类分档确定,体现差异性。到20xx年底,全省城市和农村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均达到60%。

(一)申请及受理程序。

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应当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线上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

申请材料主要包括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的书面声明,签署所提供申请材料真实、完整的承诺书,残疾人还应当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申请人及其法定义务人应当履行授权核查家庭经济状况的相关手续。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材料齐备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备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补齐所有规定材料。

(二)审核确认程序。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特困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民政部门加强监督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信息核对等方式,对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实际生活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初审意见。

申请人以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调查核实。

调查核实过程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视情组织民主评议,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对申请人书面声明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调查核实结果的客观性进行评议。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初审意见及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公示期为7天。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初审意见连同申请、调查核实等相关材料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公示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并重新公示。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全面审核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申请材料、调查材料和初审意见,根据初审意见和公示情况,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随机抽查核实,并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确认意见。

对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申请,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及时予以确认,建立救助供养档案,从确认之日下月起给予救助供养待遇,并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不符合条件、不予同意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作出决定3个工作日内,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并说明理由。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可能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应当告知其救助供养政策,对因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等原因无法自主申请的,应当主动帮助其申请。

特困人员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本人、照料服务人、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调查核实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工作中发现特困人员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应当及时办理终止救助供养手续。

对拟终止救助供养的特困人员,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其所在村(社区)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公示。公示期为7天。

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作出终止决定并从下月起终止救助供养。对公示有异议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组织调查核实,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终止救助供养决定,并重新公示。对决定终止救助供养的,应当通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将终止理由书面告知当事人、村(居)民委员会。

对终止救助供养的原特困人员,符合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其他社会救助条件的,应当按规定及时纳入相应救助范围。

供养对象每年都应进行抽查核实。供养对象实行县(市、区)、乡(街道)两级档案管理;省、市、县民政部门建立特困供养对象基础信息数据库,县级民政部门负责基础信息数据库的日常管理。

(一)资金来源。各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的资金;各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的资金;其他资金。

(二)资金筹措。各市、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统筹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用于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医疗救治、丧葬等支出。有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可从中安排资金用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所需资金统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

(三)资金管理。特困供养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分散供养人员的特困生活补助资金通过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集中供养人员生活补助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特困供养机构账户。集中供养特困对象个人领取的基础养老金等,应发给个人用于其零星生活用品购置;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的经营收入等,可统筹用于机构管理、改善特困老人生活条件;集中供养特困对象的原土地、山(林)地等收入及涉农补助资金,应当在尊重其合法使用、处置个人财产自由的前提下,用于提高集中供养特困对象生活质量。

(一)明确职责分工。省民政厅、省财政厅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省民政厅负责编制实施内容、制订管理制度和对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省财政厅负责安排落实省级财政资金,督促市、县级财政部门落实补助资金,并对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二)健全落实机制。市、县级人民政府是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度制定、资金落实、监督执行等事项,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履行职责。

(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保障范围、供养标准、动态管理等的监督考核,切实保障特困对象基本生活权益。自觉接受各级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新闻媒体和群众监督,对挤占、挪用、套取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按规定严肃处理。

帮扶救助方案篇十

为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xx〕18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xx〕47号)、《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民发〔20xx〕23号)、《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办发〔20xx〕25号)、《关于印发安徽省临时救助工作操作规程的通知》(皖民社救字〔20xx〕77号)和省民生工程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过渡性救助,坚持兜底线、救急难,做到应救尽救,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救助及时,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与其他救助的衔接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实现资源统筹,促进政府救助、社会帮扶、家庭自救有机结合。

(一)救助对象。

具有本地户籍或符合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临时救助条件的人户分离的家庭和个人,有下列情形的可以申请临时救助:

1.急难型救助对象。因意外事件(事故)、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或遭遇其他特殊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

2.支出型救助对象。家庭成员因医疗、教育等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及其他特殊困难家庭。

(二)救助方式。

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采取以下救助方式:

1.资金救助。临时救助金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支付到临时救助对象个人账户。

对紧急衔接受灾人员救助政策等其他需要紧急实施临时救助的情形,也可以直接发放现金,但应由受领人及2名经办人员签字确认。

2.实物救助。根据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可采取发放衣物、食品、饮用水,提供临时住所或紧急救治等方式。除紧急情况外,采取实物发放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执行。

3.转介服务。在实施临时救助后,仍不能解决救助对象困难的,可分情况提供转介服务。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救助条件的,应协助其申请;对需要社会帮扶的,及时向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转介。

(三)救助标准。

临时救助标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救助对象困难类型、困难程度、刚性支出额度以及解困期限等因素,分类分档确定。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低保月保障标准10倍,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

1.急难型救助对象:救助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月保障标准的2倍。救助对象为个人的一般给予实物救助或提供转介服务,实物救助标准以满足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为限。确有必要的,可发放临时救助金。

2.支出型救助对象:对重特大疾病患者家庭,可视相关医疗保险报销和医疗救助后个人自付费用给予救助,应按照个人自付费用分段分档进行救助,救助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低保月保障标准的2-10倍;对因子女教育费用负担过重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应结合教育费用支出情况给予救助,救助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低保月保障标准的2-6倍。

(四)救助程序。

临时救助一般按照居民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审核,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确认的程序实施。紧急情况下,申请人可直接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临时救助。申请临时救助的对象应提交居民身份证、临时救助申请书、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等申请材料。受申请人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可以代为提出临时救助申请。具体申请、审核、确认程序按照《安徽省临时救助工作操作规程》(皖民社救字〔20xx〕77号)执行。

(五)备用金制度。

建立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用于乡镇(街道)在紧急情况下,对困难家庭实施救助。临时救助备用金由县级人民政府每年按照一定比例转移支付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资金采取按需循环拨付。动用临时救助备用金实施救助的,救助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低保月保障标准4倍,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

(一)加强协作配合。各级民政、财政部门要建立定期沟通会商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临时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民政部门应当严格规范开展临时救助对象审核确认工作,财政部门应当强化救助资金规范使用管理。

(二)加强资金保障。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临时救助资金保障机制,统筹使用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到精准救助,突出绩效管理,确保临时救助资金足额安排、及时拨付、规范使用和效益发挥。动员引导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加大对政府临时救助的补充支持力度。

(三)加强考核监督。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绩效评价机制,加强对临时救助工作的绩效评估,突出制度效能的发挥,强化结果运用。民政、财政部门应当积极会同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临时救助工作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临时救助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帮扶救助方案篇十一

为进一步推动扶贫与计生“三结合”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把计生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根据中共营山县委、营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20xx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下达到我办的此项目标任务,我办按照与县委、县府签订的帮扶目标责任书,重点帮扶凉风乡的新桥村和书房村新增户12户、联系户22户、帮带户66户,分别占任务数的240%、220%和275%,优待优惠政策覆盖了基点村所有的计划生育户,要求被帮扶户年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了20%以上,基点村无计划外怀孕和生育。现将开展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领导班子落实为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给我办的帮扶任务(包括新增户5户、联系户10户),落实对帮扶基地范围内所有计生户“三优”政策措施,我办年初就把扶贫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了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内,成立了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由王道金任组长,杨光、唐华任副组长,王坤荣、尹亚全、王远君、鲜中荣为成员。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拟订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规范,落实帮扶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召开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总结阶段性的工作,解决帮扶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督查督办项目资金落实情况,检查验收被考核的范围和内容。二、帮扶对象落实年初,我办根据凉风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帮扶对象名单,就联系的帮扶户、联系户、帮带户进行逐户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分户规划、分解到人,帮助他们制订了当年增产增收项目(食用菌栽培、种养殖业)规划和长远脱贫致富规划(中药材开发,第二、三产业的选项),并协助乡上开展计划生育和其它方面的工作。三、技术培训落实为使“三户”有一个以上的稳定致富项目,使其掌握一门以上的致富技术,我办在县新华书店为“三户”购买了《栽培食用菌》快速致富丛书,邀请了市、县较为出名的食用菌栽培科技员潘高清多次到现场进行技术培训,选点传授技术。同时为果农、养猪大户还赠送了《柚类栽培技术》、《科学养猪》等书籍,发放技术资料近1000份,利用会议、广播等多种形式培训技术近万人次。四、帮扶资金及物质落实我办结合本部门特点,挤出自有资金7500元,对潘大国、唐志明等12户新增户捐赠现金300元购买平菇菌袋,帮助唐志生、唐志平等22户联系户新建食用菌栽培大棚,帮助唐松林、卢建忠等66户帮带户发展种、养、果业;给联系该乡的养猪大户(年出栏肥猪100头),预付了目标任务奖1500元,帮其完成全年出栏肥猪数的填槽任务。五、考核奖惩落实为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我办在年初就将扶贫与计生“三结合”工作纳入了本办职工岗位目标考核范围内,年终对完成任务数者奖200元,否则惩100元。办公室做到分月督办、半年检查、年终总结。

帮扶救助方案篇十二

近日,县目标绩效事务中心联合县红十字会、县志办、县特殊教育学校等帮扶单位,集中到陵江镇凤凰村开展抗旱减灾帮扶活动。

在实地查看了当前旱情受灾程度,帮扶单位鼓励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要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生活自救,并共同为村集体捐赠救助资金8000元,用于凤凰村抗旱减灾。县目标绩效中心还为奋战在抗旱一线的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送上饮用水、防暑药品等慰问物资,叮嘱他们加强自我防护,做好防暑降温和安全生产工作。

随后,帮扶干部还到部分脱贫户家中,查看人畜饮水情况,询问旱情影响,共同谋划下半年工作,一起算好收入账。

帮扶救助方案篇十三

为切实增强救助机构防灾减灾意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面对灾情来临时的应急处置能力,筑牢稳固安全生产防线,确保受助人员生命安全。5月11日下午,泗县救助站根据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主题“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结合站内实际,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宣传活动。

一、观看警示视频。组织站内全体职工收看防灾减灾视频短片,特别是近期发生在湖南长沙4.29自建房倒塌事故。通过观看视频大家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作为接收和照料特殊人群的'救助机构,更加感到肩上的责任之重。

二、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由郭劲松站长带队,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对站内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排查,从消防安全、受助人员的食品安全、受助区人员安检、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督查,建立健全检查台账、列出问题清单、对标对表限时整改到位。

三、积极利用平台宣传。通过短信、微信群、qq群、门前的滚动屏幕、悬挂横幅等方式营造防灾减灾的宣传氛围。

四、组织应急疏散演练。针对救助机构的特点,开展了火灾紧急疏散、防雷电、防台风等应急演练。通过演练,站内职工进一步掌握了应急避险知识和紧急避险的技能,特别是受助人员的有效转移。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助人员的生命安全。

帮扶救助方案篇十四

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

首先感谢贵局党组对西藏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无私援助和大力支持!

20**年4月13-19日,应我局邀请,在你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经贵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宗清同志批准同意,xx市质监局质量管理处副处长李天春、xx市xx区质监局副局长林争、xx市xx县质监局副局长王昌友三位同志赴藏对我区的质量分析、质量兴市和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等工作进行了培训和指导。

三位同志在藏期间,不顾高原反应,缺氧不缺精神,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克服困难,连续作战,为推进我区质量宏观管理工作,促进西藏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对三位同志在藏期间的表现和工作,我局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再次感谢xx市质监局党组对我区质监工作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也真诚地邀请xx市局领导和同仁赴藏考察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共同促进两地质监部门的交流和协作。

敬致省、州、县各级帮扶单位:

值此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向**州民政局、**县审计局对**县******“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的大力支持和帮扶援建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

自今年4月份“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开展以来,各帮扶单位按照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将****的发展规划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始终将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投入各方力量。**州民政局、**县审计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帮扶援建活动,亲自到****商讨“示范村”项目建设活动,同时深入群众实地走访调研,共同为****今后的发展理思路、谋方法。**州民政局通过协调、解决了****社区服务大厅的建设项目。通过帮扶,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在“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中,各帮扶单位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身体力行的实践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展望未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更有信心带领**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地开展项目建设,努力谋划新的产业发展渠道,切实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同时我**将积极地加强同帮扶单位沟通和协调,努力配合帮扶单位开展工作,切实地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各族群众,同心协力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最后再次向帮扶******的省、州、县各级帮扶单位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深深地敬意!

此致

**县******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六日1

帮扶救助方案篇十五

近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在全省范围确定一批社区及行政村名单,以示范创建引领带动城乡社区(村)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建设。

8月以来,该厅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组织党员干部组成工作组,定期到结对社区开展一对一帮扶。近日,工作组来到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东街道韵湖社区指导工作。韵湖社区是个“年轻”社区,硬件设施良好,常住居民10313人。该社区于20xx年7月通过市、区两级考核,建成东湖高新区第一个应急服务示范站。目前,该社区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20支,有志愿者1509人,常备应急队员6人。一年多来,该社区依托应急服务站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安全宣传教育、应急演练、突发情况处置等工作,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

成功创建武汉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后,韵湖社区的目标是申报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还有短板,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应急服务站站长熊艳芳有些“底气不足”。工作组的.到来,给她带来了希望。

工作人员详细了解韵湖社区情况,与东湖高新区应急管理局、关东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相关人员集中座谈交流,就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一一讨论。熊艳芳介绍,韵湖社区网格员每天会对各小区、商铺及单元楼栋进行巡查,将发现的隐患拍照,上传至“安全关东”小程序。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可通过小程序对隐患上报、处置情况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时掌握社区风险情况。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辖区企业、医院、学校共同参与。”熊艳芳反映。工作组拟定了一份开展社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培训与演练活动方案,将燃气和用电突发事件、溺水、紧急避险救治等列为重点培训内容,制定了详细实施计划。工作组仔细查看韵湖社区相关台账,对照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评分标准,手把手帮助社区完善创建资料,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验收不是终点,最终目的是让社区更安全。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能更好地贴合社区实际,有助于提升社区防灾减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湖北省应急管理厅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副处长商木林说。

帮扶救助方案篇十六

“旱情连着民心,抗旱就是民生”,为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用水,xx月xx日,xx乡安监站联合xx派出所、xx村驻村工作队开展“送水行动”,为xx村民送去汩汩清水。

炎炎烈日下,工作队利用消防水带,将一汩汩清水注入水箱,随着水箱水位的不断上升,村民们因为旱情而紧锁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

随后,工作队又将水带内剩余的水装入村民带来的水桶内,以实际行动引导村民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村民节水意识。

干旱无情人有情,政府送水见真情。我乡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联治能力。截至目前,全乡36名网格员和327名联户长到村入户收集群众诉求,出动送水队员30余人、送水车辆6台,为80余户341名群众提供送水服务,更换水泵4台,正在铺设管网1050米。我乡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帮助村民寻找水源,带领村民挖掘水井、抢修供水管道、完善水网,极大程度缓解了村民用水难题。同时,还向村民们宣传节水知识,自觉节约用水,避免水资源浪费。

帮扶救助方案篇十七

尊敬的xxx:

您好,我是某某大学某某学院应某某专业xx级x班的学生xxx。首先感谢xxx及xx企业对我们贫困生的帮助,再次感谢老师和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的帮助,衷心的感谢你们,我会记住你们在我困难时给予我的倾力帮助。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有再大的艰难险阻,只要想起有你们在背后支持我,我都会勇敢向前,绝不后退。

我真的很幸运,被评上了这次的xx助学金,,它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励,我感谢xx企业、祖国、学校、老师、同学对我的关怀,我要把你们的关怀化为前进的动力,努力学习,同时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回报社会。有人说"获得了私人的资助,一、要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二、要合理计划,把钱花在值得的地方。"这句话很正确,尤其对于我这个天生就是贫困的人来说是特别会善用资源的,绝不会乱花一钱。

现在想来,我进入大学已经有一年多了,回想去年夏天接到xx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真的是有喜又有悲,喜的是我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是211重点大学;悲的是,当时我和我的哥哥同时考上了大学,看着我们两人的学费,父亲真是一夜愁白了头。我的父母是山村农民,没有什么能力。收入的微薄,使我的.学费无从谈起。我曾想过放弃,但求知的欲望吞噬着我的心。没有文化知识的父母,更清楚知识的重要性。他们不愿看到他们的儿子继续去种那贫瘠的一亩三分地。他们选择了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可是收入依然微薄。百善孝为先。我怎么忍心再看父母为我日夜劳累过非人般的生活。

我真的很需要这个xx助学金,有了这助学金最起码减轻我妈我爸的一半负担,另外,我也不那么频繁的去做兼职而耽误学业。我的精力也因此而集中在学习上,更有充裕的时间学好自己这门课。xxx谢谢您!我这个贫困学生也总算见到曙光了。今后,我会更加的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做一个有用的人,来回报社会,服务国家,像您一样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另外,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充足的知识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有能力了才能把爱传递。同时,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我也利用课余时间去研修自考本科教程,攻读英语四六级,所以,在学习上我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在生活上,我力行节俭,衣着朴素。在工作上我认真负责,态度积极,让同学们觉得值得向我学习。让我自己对得起我得到的奖学金。

可是,我明白人生道路上不能只喊口号,就如我的高中老师要求我的那样,行重于言,用行动来说服别人,用成绩来证明自己。"我们并不富有,但我们却很优秀"。做最真实的自己,做最完美的自己。我们或许并不美丽,我们或许并不是花朵,但有爱的呵护,有你们的浇灌,我们甘当绿叶也情愿。今天我们被爱呵护,明天我们愿化为泥土,去把来年的新芽守护。贡献自己回报社会,让xxx、国家、学校、领导、老师对我们的选择不是一个错误,我们会顽强的拼搏,跨过每道坎坷,超越每一次挫折,我们会很顽强,很勇敢。在爱的路上,我们风雨无阻,永不服输。

总之,我这次获得xx助学金时,除要要感谢xx企业、党和国家以外,还要特别感谢,我们学校的领导和助学工作的老师们,是他们给了我这次机会,感谢我们的带课老师,是他们教育我学习获得了优秀成绩而得到了这次机会。

最后,得到了这次助学金,我要更加努力学习,绝不辜负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会好好利用在大学里这些剩余的时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快乐、精彩。

祝xxx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x月xx日。

帮扶救助方案篇十八

真心帮扶,精准规划。通过调查摸底,工作队精准识别出安家乡十王寺村、有水沟村、卸甲坡、藏王沟村4个村296户950人贫困人口后,会同村“两委”制定了贫困村脱贫三年规划、贫困户20xx年脱贫计划,明确了脱贫目标任务和帮扶重点。因户施策,一户一计,建立台账,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为扶贫对象制定出了“五个一批”脱贫帮扶计划,统筹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真情结对,精准帮扶。为落实“三严三实”,搭建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桥梁,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原则,建立了党员干部结对包户帮扶制度。让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责任人。今年以来,先后多次开展集体认亲、慰问、走访活动,党员干部群策群力,帮助结对贫困户传信息、学技能、帮解困、助就业、找资金、促增收。

真意用力,精准施策。一是帮助解决住房困难问题。积极配合村“两委”完成了困难群众安居房申报、遴选等工作,现已有60户贫困户申请了住房安居房建设项目,并全部申报。二是帮助解决饮水困难。对有丰水库进行了整险加固,建设取水点5个,安装管道50000米,彻底解决卸甲坡村无水吃的历史。三是解决通行难题。在有水沟村,争取了2公里水泥路指标,目前公路已通过验收。四是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新建了有水沟村阵地,对十王寺村实施了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led路灯13盏,有效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

帮扶救助方案篇十九

7月18日上午,徐州市应对自然灾害“一对一”转移帮扶工作现场会在铜山区召开,总结近期灾害救助工作实施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副区长郭华良参加活动。

与会人员观摩了大许镇郑庙村应急避难场所(临时安置点)及应对自然灾害“一对一”转移帮扶应急演练和大许镇后王村应急避难场所(临时安置点);就极端天气如何有效开展弱势群体转移避险工作进行了探讨。

会议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要强化业务,夯实基础,切实整体提升救灾和物资保障工作的能力水平。同时要认真开展灾情统计报送,积极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切实全面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

帮扶救助方案篇二十

连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的影响,xx乡xx村陈家组10余户村民家里的'水井“罢了工”,居民生活用水出现了困难。旱情发生后,xx乡党委、乡政府高度重视,一边向县应急管理部门报告,一边组织党员干部立即救灾。旱情就是命令,旱情就是民情,旱情就是召唤。清洗消防车、对消防车进行消毒、购买新管子,联系水源点,24小时之内,xx乡及时将放心水送进村组,送进村民家中,为村民解决生活用水难题,确保村民生活用水正常。

“送水的车来了,政府给我们送水了,大家快来接水”。xx村党支部书记陈xx一边喊话,一边组织村民接水。村民纷纷拿着自家的水桶,一桶一桶往家里送,直至把家里的蓄水桶装满。为让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用上水,乡村干部直接把水送到他们家里。接到水的村民说:“真的很感谢党委政府,感谢你们在那么热的天气还来给我们送水,要不是你们送水,我们连水都喝不上了。”

截至目前,xx乡已为缺水村民送水10余吨,尽最大努力解决村民每日的生活用水,为村民带去了丝丝甘甜和清凉。该乡相关负责人表示,送水行动将会一直持续,直至干旱天气缓解,切实保障好村民正常生活用水和安全饮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243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