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教学设计(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4:37:47
蜗牛教学设计(模板17篇)
时间:2023-11-24 04:37:47     小编:紫薇儿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从而解决问题并避免再次犯错。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对所要总结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梳理。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蜗牛教学设计篇一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四个字。认识2个部首。

2、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四个字。认识2个部首。

1、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1、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蜗牛图片,蜗牛生活背景,幼儿观察记录。

3、电教器材:投影仪。

两课时。

一、导入。

二、认识课题。

(一)谁认识黑板上的三个字?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小蜗牛》大家齐读。

(三)有谁见过蜗牛?长什么样子?

提出质疑,引发幼儿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简单的生物知识。

(软体动物,吃植物叶子,会伤害庄稼和花草,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

(四)观察蜗牛的爬行动态,想想它们一家在干什么呢?引发情感。

(螺旋形的外壳,半透明的柔软身体上还有花纹,两只触角非常灵活)。

(五)你能想象出蜗牛一家它们在干什么?

(构思一副惹人喜爱的“蜗牛的一家”创作画,相互交流自己的故事。)。

三、理解课文。

(一)蜗牛我们已经很了解了,想不想到课文里去看看,讲的是什么故事?

(二)哪位同学想读一读课文?那就让几位同学一人读一段吧?

相机指导: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充满鼓励。小蜗牛的动作很慢,读小蜗牛的动作时,要读出蜗牛慢行的状态。

(三)学习课文之前啊,老师想看看你们预习的怎么样?

出示屏幕:哪位同学认识屏幕上的字?来读一读。

相机指导读得不标准的同学的发音等。

(四)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吧?看看哪些同学能最快的说出老师出示的词语,谁就是最棒的。

(五)同学们可真棒,看来同学们预习的都很充分。

(六)出示背景图。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小蜗牛想出去玩,我们看看小蜗牛去哪玩了?哦,这里有暖暖的阳光,有青青的草地,有美丽的鲜花。看,谁来了?拿出蜗牛卡片,“小朋友们好,我是蜗牛爸爸,看我身上的花纹漂不漂亮啊?还有比我更漂亮的呢,你们猜是谁?”(蜗牛妈妈)还有呢?(蜗牛宝宝)。它们一家日在玩什么游戏呢?(师幼共同想象描述情景。)。

一、复习导入。

蜗牛的一家我们还记得吗?我看看你们还记得多少?

出示词语,指名读。

这节课啊我们就继续去和蜗牛的一家交朋友,看看小蜗牛都去哪里玩儿了?

二、新课。

(一)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大声的读一读这篇课文,看谁读得认真。

小蜗牛每次都是什么季节去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指名回答:一共去了三次树林。第一次是春天去,夏天回来;第二次是夏天时去,秋天时回来;第三次是秋天时去,冬天时回来。

原来小蜗牛每个季节都去了树林,那么书中告诉我们小树林里一年四季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春天:树发芽。

夏天:叶子多、密、绿,草莓成熟。

秋天:地上长满蘑菇,树叶变黄。

冬天:树叶落光,地上有雪。

(三)小蜗牛爬呀爬,可是每次到树林都需要一个季节的时间,这说明什么呢?

指名回答:说明小蜗牛爬的很慢。

三、总结课文。

(一)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预设:时间过得很快;要珍惜时间;做事情不能太慢。

(二)其实啊,我们知道了,蜗牛的它的习性就是比较慢,可是蜗牛也在不停的爬,我想这说明了蜗牛做事情很认真,只要认真就一定能做到,而且蜗牛也欣赏到了四季的美啊,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蜗牛教学设计篇二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泥工教学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泥工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塑造物体形象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增强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本学期以来我们在美术活动中以泥工为主,孩子们初步掌握了捏、团、搓、压等技能,学会了搓面条、团汤圆、包饺子、做胡萝卜、做棒棒糖等,在此基础上我还结合小班孩子爱动物的特点精心设计此活动。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初步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课件,背景音乐、草地背景图活动重难点:幼儿用搓、卷的技巧制作蜗牛壳的技巧。

(一)欣赏蜗牛图片,激起兴趣。

1、出示蜗牛身体图片——师:小朋友猜猜看,这是谁呀?

2、出示完整蜗牛图片师:那我们跟小蜗牛打个招呼吧:小蜗牛,你好呀!

师:我们来看看,小蜗牛它长什么样呢?

师总结:小蜗牛有细细长长的身体,一头大,一头小。长着长长的触角,背上还背着一座小房子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1、示范讲解蜗牛背上“小房子”。

师: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呀?(请个别幼儿说)师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紧紧卷成蜗牛小房子。恩,小朋友呀真能干,现在拿起一团橡皮泥,一起来做蜗牛背上的小房子吧。

幼儿集体操作:做“小房子”,教师巡回指导(结合儿歌制作)师:好,小朋友,房子做好了没呀,我们来看一看,谁的大,谁的小呀?为什么他的大,他的小呢?(个别幼儿回答)

师总结:我们把房子打开来看一看(比较橡皮泥的长短)。秘密就藏在这里:原来呀,这个橡皮泥搓的细又长,房子就会变大哦。

示范讲解蜗牛的身体的制作师:我们做好了蜗牛的小房子,身体还没有呢,赶紧来做吧。我们现在要换一种橡皮泥的颜色了哦。蜗牛的身体是一头大一头小。“搓一搓呀搓成条,一头粗来一头细,蜗牛身体长又长”。

用牙签来做小蜗牛头部的触角和眼睛师:看,现在,小蜗牛还缺了什么呀?

幼儿:触角、眼睛。

师:对了,小蜗牛的触角可是很重要的,因为蜗牛的触角就好像盲人的拐杖,是用来触摸着走路的。小蜗牛在走路的时候呀,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触角怎么做呢,老师就请火柴棍来帮忙。拿起两根火柴棍,插在蜗牛的头上,做触角,还有眼睛。

1、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注意用儿歌引导幼儿。

2、教师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四)展示作品

1、幼儿送蜗牛宝宝回家(放在树叶上),渗透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师:这么多的蜗牛宝宝出来散步已经很久了,有些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来,跟蜗牛宝宝说再见吧。

四、活动延伸:

1、自编故事:《小蜗牛去旅行》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蜗牛教学设计篇三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蜗牛教学设计篇四

1.会认“住”、“孩”、“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全”等4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借助图画,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欣赏歌曲。

2.师:同学们,为什么蜗牛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动动小手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生字并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3.老师范读课文,解决学生不会读的字词。

4.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让学生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2.老师随机出示课件书上不注音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摘星星。

2.游戏(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星星的同学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学习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

2.读第1自然段,回答:蜗牛一家住在哪里?(小树林的旁边。)

3.读第2~8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

(1)蜗牛妈妈分别让小蜗牛去看什么?小蜗牛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会这样呢?

4.让学生自己读第2~8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2)师点拨,归纳总结。

三、拓展练习

让学生尝试看着图画讲一讲这个故事。先自己讲,然后同桌之间互讲。

回家之后让学生给父母讲这个故事。

蜗牛教学设计篇五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尝试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艳丽、季节特点鲜明的插图,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借助生活经验以及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和阅读,在反复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书写生字时,可通过教师的范写、学生的书空,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以及掌握书写规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这是可爱的小蜗牛。你们见过蜗牛吗?你们对蜗牛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蜗牛的图片。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小蜗牛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谜语引入、结合生活体验走近蜗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如果有拼音,可以读读拼音;如果没有拼音,可以看看课文中的图画能不能帮助你。

2、生自读课文。

3、同桌合作读课文,如果他都读对了,你就夸夸他;如果他读错了,你就帮帮他。

4、读了两遍课文,你们能把课文读正确吗?考考你们吧。

5、认读句子和生字词语。

(1)认读句子。

课件出示: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自己先小声读读这些句子,有读不准的字,就借助拼音来读准它。

指名读一读,注意语气词“呀”“吧”要读轻声。

(2)看图认读词语。(图画贴在黑板上)。

蜗牛、发芽、草莓、蘑菇。

看看图画,读一读这些词语。

带下划线的字,你认识了吗?发现了什么?

解释:蜗牛的“蜗”有虫字旁,说明这个字与昆虫有关;“芽”“莓”“蘑菇”这些字里面都有草字头,说明这些字都与植物有关。

(3)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

住、孩、全、变、回、发、芽、久、吧、爬、呀、玩。

自己读一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带着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4)学习新偏旁:王字旁。

黑板上出示“王”字和“玩”字,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不同。

你们还认识哪些带有王字旁的字?猜猜带有王字旁的字可能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读课文时,要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图画大胆猜测。同时安排了互动交流如同桌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环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在此基础上,渗透汉字部首表义的特点,学习了新偏旁王字旁后做适当的拓展识字。

(三)细读课文,朗读指导。

1、生字学完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找找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它们说了什么呢?找到了就读读吧。

2、我们请三组同桌来分角色朗读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三次对话,请你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3、春天到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小蜗牛慢慢地向小树林爬去,它看到了什么呢?对妈妈说了什么呢?

4、课件出示:

它说:“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它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1)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2)小蜗牛看到树林里的小树有什么变化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小树长绿叶、树叶变黄、树叶全掉的图画。

说一说:碧绿碧绿的()。

当树叶全变黄了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金黄金黄)的树叶。

图上还有什么?你能用()的()来说一说吗?

(4)小蜗牛还看到了什么?

(5)多么可爱的小蜗牛啊!自己读一读小蜗牛的话,然后一起读读。

设计意图“过朗读学习小蜗牛的话,并且借助书中图画,学生很容易地知道了小树的变化是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变化的。通过比较加强对词语的理解,促进语言的积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当小蜗牛把它看到的告诉蜗牛妈妈时,妈妈说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1)谁来读读蜗牛妈妈说的话?指名读。

(2)听了蜗牛妈妈说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小蜗牛经历了夏天、秋天和冬天)。

(3)小蜗牛爬呀,爬呀,在它爬行的过程中,四季悄悄走过。请你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想一想,说一说吧。

课件出示:

春天到了,_____了。夏天到了,_____了。

秋天到了,_____了。冬天到了,_____了。

(4)课文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预设:小蜗牛为什么总是错过妈妈所说的季节,看到的是下一个季节的景色呢?)借机介绍蜗牛爬行速度慢的特点,并且指导读好“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这句话。

(5)指导朗读蜗牛妈妈说的话。指名读,评价后再读。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对话。

7、全班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个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联想说说四季里大自然的变化,引导学生养成乐于观察的好习惯,相机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巩固识字。

(1)认读词语卡片。

(2)认读生字卡片。

2、指导书写“对”“妈”。

(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对”“妈”。

强调:这两个字的左边有变形,作为偏旁要写得瘦一些,为右边让位置。

对:左边的“又”捺变点,右边的“寸”横变短。

妈:女字旁的第三笔是提,往右上略斜。

(2)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笔顺。

(3)学生练写。

学生先按笔顺描一描,再写一个。学生互评后再写字。

3、指导书写“全”“回”。

(1)师板书“全”,指导“人”字头要盖住下面的“王”字。

(2)师板书“回”,指导竖画都要稍稍往里斜,四横、四竖的间距要均匀。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后再书写。

设计意图:字教学是一个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观察发现、认真实践的过程。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把相同结构的生字“对”“妈”放在一起指导,是让学生发现书写的规律,掌握规律去写字会事半功倍。

(五)课后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可以参照板书说一说。

2、把这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设计意图:过给爸爸妈妈讲故事,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在课外进行复习、巩固,锻炼口语复述的能力,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所学,为亲子阅读做日常铺垫。

蜗牛教学设计篇六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学生看视频听课文朗读)。

生:燕子帮蜗牛搬家。

(师生合作一起说。)。

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

(一个学生接着把故事说完)。

师:你真棒,比刚才电脑里讲得还好!

评: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测,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教师最感棘手的,但处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吴老师游刃有余,从“听”转到“说”,从“燕子帮蜗牛”到“学生帮老师”,一切自然贴切……真可以说是“精彩来自生成”。

师:故事的题目是“蜗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蜗牛搬家了吗?

生:没有。

师:课文里面是怎么说的?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蜗牛最后并没有搬家?

生:蜗牛的家始终没有搬。

板书:始终没有搬。

师:“始终”这个词能理解吗?

生:一直。

师:“始终没有搬”就是一直没有搬,我们知道“始”指开始,“终”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没有搬。

师:对,这句话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单说“终”,就是——。

生:最后。

师:“始”是开始,“终”是最后、结束。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搬成家。那么,开始的时候蜗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课文的1到3自然段。

评:“始终”——这一个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词语,被吴老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渗透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的同时,建构起组织本课教学的基本框架。看似随意,实见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蜗牛想搬家的原因。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1到3自然段,想一想:蜗牛开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蜗牛开始是怎么想的?(师指板书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个小山丘去住。

师:对,那它原来住在哪里呢?

生:石缝儿里。

师板书:

小山丘。

石缝。

师:小山丘和石缝那儿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头周围光秃秃的,小山丘那儿很美。

师:石头周围光秃秃的,有树没有?

生:没有。

师:有草没有?

生:没有。

师:有花没有?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光秃秃”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美丽。

师:美到什么样子?

生:有密密的丛林,有甜甜的野果,还有清清的小河。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山丘画面)。

生:哇,好美呀!

师:是啊,多美的景色!谁来带着赞美把课文中的这句话读一遍。

学生读。

师:课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个小点,你们知道是表示什么吗?

生:还有很多很多。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来说说,可能还有什么?

生:树林。

师:课文中的“丛林”就是指树林。

生:还有鲜艳的桃花。

师:好,“鲜艳”这个词用得好。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生:还有甜甜的野果。

师:“野果”书上讲到了,你一定是想着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说一遍,是吗?

生:还有旺旺的青草。

师:你的意思是说茂盛的青草吧?(学生点头)。

生: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生:还有可爱的小燕子!

生: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

……。

师:我们班同学个个聪明,想像丰富,词汇也多,真像一个个小博士呢!

评:石缝周围的“光秃秃”与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鲜明的对比。课中,浓墨重彩地强调小山丘的美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学生对蜗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师:听说有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齐答)想!

生:是的。

师板书:打定主意搬。

师:“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决定了。

生:下了决心要搬。

生:它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儿那么美,为什么蜗牛又不搬家了呢?

评:“会问的孩子才会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敢不敢提问”和“会不会提问”是同等重要的!此处,教者又巧妙地与上文所扣的“始终”一词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将“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问题从学生嘴中脱口而出!这样,既缩小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坡度,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师:是啊,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看课文的4到6自然段,到课文中找理由。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出答案来。

三、抓住蜗牛说的三句话,体会蜗牛害怕困难,所以“始终没有搬家”。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找到答案没有?

生:找到了!

师:真的找到了?找准了?你是不是像蜗牛一样打定主意了?(生笑,点头)。

生:蜗牛怕太阳晒,又有些犹豫了。

生:蜗牛说风沙太大,怕下雨。

生:就是不想搬过去。

师:那“打定主意”和“犹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师:那么,“犹豫”就是--。

生:打不定主意。

评:“词语理解”是低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本堂课中,教者没有将其设置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点,而是将“词语理解”和“文章感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此环节,就是又一次把重点词语“犹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来理解犹豫,既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什么原因让蜗牛打不定主意了?犹豫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太阳太大怕把它晒坏,第二次是因为满天风沙,怕打在它身上会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蜗牛说的三句话,老师把它写到一块了,大家来读读。

(出示课件:

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学生自由读。

师:我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朗读水平最高,谁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一生读第一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错了一个字。

师: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生:有一些流畅,但“晒”字没有读准确。

师:“晒”应该读翘舌音,你听得很仔细。你能读一读吗?

(另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只“蜗牛”,你们喜欢哪一只蜗牛呢?

生:刘子旋(第二个读的学生的名字)!

师:她读得好,我们欢迎她再读一遍好不好?

(学生鼓掌欢迎,刘子旋再读一遍。)。

师:你们说说她哪里读得好?

生:“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这儿读得好,把“晒坏”读得重一些。

师:(对刘子旋)你读得很好,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蜗牛怕太阳晒,我就把“太”和“晒坏”读得重一点。

师:我们读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有的地方要读得重一点,有的地方要读得轻一点,我们学着刘子旋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评:朗读的“指导”,不应该只是来自教师,课堂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学生的朗读便是一种。学习中,如果“榜样”来自于老师,学生也许会有“压力感”,而当“榜样”来自于与己相仿的学习伙伴时,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感”,相反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吴老师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既有自己对学生“人文”的评价,又信手拈来,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模仿范例,朗读指导收到了实际效果。

师:另外的句子谁来读?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吹雨打。”

师: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一个字。谁来再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风沙吹打。

师:对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你们听清楚吗,他刚才是这样读的:“我这细皮嫩肉,”(把“我”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尝试这样读一下。

生自由读。

师:来,再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要把“我”字突出来?

生:我觉得这只蜗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担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师: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学着这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把动作加进来,我们的朗读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学生边读边表演,很形象。)。

师:最后还有一句,有谁愿意读?(一学生站起来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师:嗯,读得很好,但是那边的小朋友你听到她的声音没有?

生:没有。(老师请学生再读一遍,学生声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够响亮。)。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师:“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还会用“根本就是”,你的词汇真丰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随便什么办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费尽力气也爬不上去。

师:好的,蜗牛就是这样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蜗牛,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评:本文,蜗牛之所以“始终没有搬成家”,就是因为它“畏惧困难”。它的三个“借口”是突破文章重点的关键所在!教者抓住重点,舍弃其它,将这三句话作为“突破点”,充分展现了其对文本的解读之深,解读之精!在教学中,教者没有将这三个重点句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读,并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落到实处。

师:(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话)蜗牛说的这些话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天气不好。

师:嗯,这是你的看法。

生:没道理。看起来不管哪种天气它都不能搬家,它应该去冒一下险。

生:它应该去试一试。

师:蜗牛它自己想到这点没有?它是怎么说的?

生:只怪天气不好,要不我早搬进新家了。

师:是不是该怪天气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蜗牛自己。

师:这时,你想对蜗牛说什么吗?

生:我想对蜗牛说: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犹豫,就要搬家。

生:蜗牛不能只怪天气。

生:蜗牛啊蜗牛,你不能只怪天气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试一试,保证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蜗牛三心二意。

师:哦,蜗牛是三心二意吗?它这时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师:对,它心里还是想搬家,说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对吗?

生:对。

评:学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却能巧妙地利用这一“课堂契机”,既解了学生的疑难,又很自然地过渡到后文的学习。

师:课文哪里说明蜗牛最后还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对着小山丘张望,叹息。(师板书:叹息张望)。

学生表演。

师:看来,这只蜗牛还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来对比“蜗牛”,从《蜗牛搬家》获得启示。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蜘蛛织网。

课件出示:

蜘蛛织网。

一只蜘蛛在织网,刚织了几下,一阵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了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织。它织啊,织啊,眼看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捉着飞来的小虫。

师:对照一下蜗牛,联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评:此处巧妙地引入《蜘蛛织网》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弃”与蜗牛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形成对比,道理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们要学习蜘蛛,不能学蜗牛。

生:不能放弃。

生:要勇往直前。

生:说到就要做到。

师:对,不光要想和说,还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师:不管是搬家还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难。

评:受年龄的限制,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表达也许不是那么完善,这是很自然的。但作为老师,对学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导,帮助提升,不能视其“思维的局限”而不见,放之任之。此环节,当还有学生把体会局限在“搬家”上的时候,吴老师发挥了其导师的作用,把他们引导到广阔的生活空间。

生:我想说,对不起,喜鹊,我不应该害怕困难。

师:嗯,小蜗牛后悔啦。

生:我想对燕子说,你好心来给我帮忙,我应该搬家。

生:我想对它们三个说,我还是想搬家,你们再来帮我好不好?

师:太好了!蜗牛想改变自己了!这样的蜗牛小朋友喜欢吗?

生:喜欢!

师:最后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蜗牛,送给大家,我们一齐来读。

课件出示:

今天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许就能做得更好。

———牛顿。

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能理解吗?如果不太懂,课后再想想,或者请教别人,好吗?

生:好。

下课。

总评:

看,一次“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质朴简约、一气呵成”,全无粉饰雕琢的作秀之态,这就是吴老师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从“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教者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学情的了解,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设计出来的课时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时地将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呈现”出来!

其一,教者打破文本“由因到果”的叙述顺序,以“寻果索因”作为课堂中轴线,带领学生感悟学习,真所谓“去繁就简三秋树”,简洁明了!接着,教师从对“因”与“果”的了解中,找到质疑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究主题——“它开始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家,可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水到渠成!

语文教学特点的准确把握。

我们都知道没有一堂课是可以完全预设的,除非教者毫不顾及学者的学习体验,只把“学堂”当作“学案”的复制品。而吴老师呢?她“审时度势”“以学促教”,使学堂成为学案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实践场所。

1、善于调整,少了刻板,多了“灵动”。开课伊始,“意外”出现!课文朗读中断!怎么办?教者从容不迫,说道:“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谁来帮帮吴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妙!一次“课堂意外”倒“无意间”营造了一个检验学生听的质量,师生合作进而一生独立诉说故事情节的机会。课堂因此而更显示出动态美!

2、善于倾听,少了说教,多了“关怀”。为什么纯粹的“媒体远程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师生对面的近距离教学”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是“人”,他们即时即刻的表现,需要及时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为突破教学难点,吴老师循学生所好,鼓励学生而且自己也认真地倾听,其自主选读的“蜗牛为没搬成家而找的三个借口”,并发挥课堂上的合作效益,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全方位地评述学生的朗读效果!“读得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为什么你要把‘我’字突出来?”“说教”没有了,就在这看似“即兴式”的点拨下,学生头脑中那只“轻言放弃,害怕困难,不敢尝试”的蜗牛形象逐渐凸显,呼之欲出!同时,教者还不失时机地“捕捉”听来的信息,不断出现新的“生成”,随机地强化大声朗读的习惯、彰显学习的“榜样”提示先说优点再说缺点的评价方法等。

3、善于交流,少了束缚,多了“个性”。为了文章主旨的挖掘,整堂课层层深入,跌宕起伏自然流畅。当学生思维需要梳理之时,教者构筑起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发现”的渠道。先评说“蜗牛的话有道理吗?”,继而联系旧知《蜘蛛织网》,进行对比“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在这一“评”一“比”中,孩子们用最简短、最朴素的,又具有一定个性的语言——“不能放弃”、“要勇往直前”、“说到就要做到”道出了文章的真谛!

此课,在平和亲切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落实了从“学案的设计”到“学堂的呈现”,从“学案的预设”到“学堂的发展、完善”

蜗牛教学设计篇七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3、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能仿照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4、指导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主、并、泳、浪。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一、谜语导入: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

说它是条牛,不能下田走,

讲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

2、出示(蜗牛图)借助拼音读准“蜗牛”两个字。蜗牛的本领可真大,能背着屋子走来走去,可是蜗牛却觉得自己的本领还不够大,于是,它走出家门,寻找师傅学艺去了。

3、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艺(拼读生字)。理解“学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说蜗牛要学艺,谁想教它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认真地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填空题:(谁来读一读这个填空题)。

2.交流问题,完成填空:

()、()、()主动教蜗牛学本领,但他们都不是()。

3、学习生字:主、师。

4、1――4节是写兔子的,5――8节是写蝴蝶的,9――12节是写鸭子的。

三、分步学短文:

过渡:那么,兔子主动来教蜗牛学本领,会对蜗牛说些什么呢?

1、(出示课文1——4节)自己试试把它读通。然后完成填空题。

因为兔子只会(),不会(),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齐读填空。

2、学习生字:并睬。

3、指名分角色朗读(1---4节),师生分角色朗读(1---4节)。

1、生轻声读5---12节,读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为()只会(),不会();()只会(),不会(),都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再来学习里面的生字。

写生字:游泳浪招似。

3、分组读5---8节,9---12节;分角色读5---8节,9---12节。

小结:是呀,蜗牛认为蝴蝶不会跑,鸭子不会跳,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也没有向他们学艺,蜗牛要找一个全才师傅,它又继续出发了。

四、说话训练:

还会有谁想教蜗牛本领呢?我们展开想像,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1多媒体演示:猫捉老鼠、青蛙捉虫(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2他们也不是全才师傅,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师傅才算全才师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蜗牛: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3、读词语。

拓展延伸:

后来于老师听说这只蜗牛后来想通了,他也觉得会飞、会跑、会跳、会游泳的全才师傅是没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项一项地学本领了。你们看。

蜗牛没有找到全才师傅,心里难过极了,它后悔没有跟兔子他们学本领。于是他决心虚心地向兔子他们学习本领。一天他爬到蘑菇村,来到兔子的家,蜗牛敲敲门,兔子打开门一看是蜗牛,连忙说:“你找错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师傅。”说完,他就把门关了。蜗牛大声地说:“兔子姐姐别生气,我是来向您道歉的。教我学跑、跳好吗?”兔子看了看蜗牛,觉得他挺有诚意的,才说:“好吧。”过了几天,他学会了跑、跳,告别兔子,快乐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见蝴蝶在天上飞,蜗牛说:“蝴蝶姑姑您教我飞好吗?”蝴蝶见他主动要求答应了:“好吧,只要你爱学。”过了几天,蜗牛又学会了飞。他又告别了蝴蝶向前飞去。

后来他又向鸭子学会了游泳……成为世界上最有本领的蜗牛。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指名)。

师小结:所以我们学本领时要一项一项地学。像现在这样,我们每天学一点儿,一点儿再加一点儿,日积月累,我们的知识就会越多,本领就会越大。

兔子跑、跳。

蝴蝶飞。

鸭子游泳。

蜗牛教学设计篇八

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能力。

3.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师课前捉几只蜗牛,准备一些饲养蜗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纸、水彩笔、玻璃片。

1.教师出示蜗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3.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环境)。

4.分组到校园里捉蜗牛。

5.捉回蜗牛后汇报交流,汇报内容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有些躲在壳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认识蜗牛。

1.把捉到的蜗牛拿出来,放在玻璃片上,仔细观察。观察内容有:

(1)如果蜗牛躲在壳里怎么办?(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会儿,再拿出来)。

(2)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4)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5)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观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

3.读儿歌: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头上触角有两对,他的腹足扁又宽。

4.学生画蜗牛。

(三)研究蜗牛。

1.提问题:从你们捉蜗牛的活动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提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活动:每个小组把一份食物放在蜗牛周围,观察蜗牛对各种食物的反应,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活动:自由观察蜗牛,但要注意保护。活动后将蜗牛放回原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四)制作资料卡。

1.搜集蜗牛的资料。

学生回家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作资料卡。

自己提出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把它们记录在资料卡上。

3.交流资料,评选优秀活动者。

蜗牛教学设计篇九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尤为重要。在歌唱活动中,首先应以感受为主,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动起来,并采用游戏等孩子们易接受的形式,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歌曲。《快乐的小蜗牛》这个音乐活动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这首歌曲歌词浅显,曲调简单且有重复,演唱的技能要求也不高,内容也贴近孩子的生活。通过设计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使歌曲更具情趣化及可演可玩性。改变常规的学唱顺序,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让孩子更轻松地投入到活动中。

1、扮演小蜗牛的游戏中,充分感受、体验乐曲旋律,学唱歌曲。

2、初步感知音乐中的三拍子节奏。

3、享受歌唱活动的快乐。

小蜗牛图片、山坡草地的背景图。

一、 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在旋律伴奏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提醒幼儿用亲切动听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师:你们唱得太好听了,听了你们的歌,我更加喜欢柳树姑娘了。

2、引导幼儿用动作加以表现。

(评析:一开始的复习歌曲,可以提高幼儿在演唱歌曲方面的技能,引导孩子很快地进入活动状态。)

二、感受歌曲旋律,体验三拍子节奏。

1、创设关于“美丽的春天”的语言情境,引出动物旅游。

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草绿了,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柳树姑娘的辫子在风中摇摇摆摆,许多小鱼在清清的小河里游来游去,春天太美了。许多动物看见春天这么迷人,都想去旅游。

2、引导幼儿听旋律随不同节奏扮演小动物。

师弹奏不同节奏的旋律(跳音、柱式和弦)引导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是哪些动物朋友,为什么会觉得是这些小动物。并鼓励幼儿随旋律自由进行律动。

幼:音乐是跳跃的,小兔、小鹿走起路来也是跳的。

(评析:一开始的听音乐旋律学做小动物,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孩子们在听听、玩玩的自我探索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三拍子歌曲的特点,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孩子们在想想、说说、做做中充分进行了表现和体验,也解决了熟悉音乐旋律这一难点,为下面的学唱歌曲埋下了伏笔。)

三、 理解歌词

1、引出歌曲

(1)师弹奏表现小蜗牛走路的旋律,请幼儿猜一猜是哪个小动物去春游。

可提示幼儿:走路慢慢的。引导幼儿听旋律学做小蜗牛。

(2)请幼儿说说小蜗牛会到哪里去玩,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色。

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评析: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为理解歌词、引出歌曲打下基础。这一环节是为幼儿学唱歌曲作准备的,但是老师没有让幼儿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记忆歌词,而是在幼儿感兴趣的小蜗牛旅游上做文章,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讲讲、做做中理解了歌词。

2、演示教具,学做小蜗牛。

(1)师边说歌词边演示桌面教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是怎样旅游的。

师说歌词。

(2) 师在音乐伴奏下演示教具。

师:小蜗牛旅游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给它拍手加油。

引导幼儿在“给小蜗牛鼓劲”这个情境里不知不觉地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评析:老师进行了层层入深的设计,孩子自由地选择身体动作在最感兴趣的“哟哟”上敲打节奏。)

(3)幼儿扮演小蜗牛爬山坡。

师:小蜗牛是有节奏的,你们想学小蜗牛试一试吗?

(4)引导幼儿听音乐学小蜗牛走路。

引导幼儿能随旋律有节奏地学小蜗牛爬。

(评析: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四、学唱歌曲

1、师范唱。

师:老师把小蜗牛旅游的事编成了一首歌。一起来听一听。

2、放慢速度,让幼儿试着在音乐的伴奏下填词唱歌。

师:小蜗牛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来把他唱进歌里去吧!

3、引导幼儿唱好衬词“哟哟”。

师:小蜗牛旅游时很轻松,很快乐,应该唱得轻快。

(评析:在学唱歌曲时,老师一开始先请幼儿完整地唱,然后分解了难点,让幼儿先唱简单的衬词,再逐步过渡到完整地唱,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唱起来,体验到了成功。而且,运用这样的方法后,孩子也能正确地处理象声词。)

4、引导幼儿用清晰的歌声表现可爱有趣不怕困难的小蜗牛。

5、引导幼儿表现小蜗牛旅游时的高兴动作。

师:小蜗牛旅游时心里感到怎么样(很高兴),他会做些什么动作?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创造动感,调动情感,让幼儿人动起来,心动起来,引导他们以自我表现的方式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在前面学唱歌曲、解决难点的基础上,幼儿一下子就能表演起来,做出了许多“亲热”的动作,许多孩子意犹未尽,还想来表演。)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一

1、 观察蜗牛,并用形象的词语概括蜗牛的形状和特征。

2、 初步感知不同的姿态的蜗牛,并大胆地表现出来。

3、 体验制作蜗牛的快乐,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

4、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蜗牛一只,欣赏作品,橡皮泥、田螺、扭扭棒等。

一、 观察活动

1、教师和幼儿一起饲养小蜗牛,引导幼儿观察小蜗牛,并用词语概括蜗牛的形状和特征。

老师:蜗牛的身上有什么?

老师:小蜗牛还有什么?

老师:蜗牛的小眼睛在什么地方?

老师:蜗牛的小眼睛在它的触角上。

2、欣赏蜗牛的不同姿态

老师:看看小蜗牛在干什么?

老师:它在做什么动作呢?

二、 边讲故事边教幼儿做手工

1、 天在一片绿草地上,小白兔看到了一个圆圆的房子。圆圆的房子上有像绕线的先线团一样的花纹,非常漂亮。

操作:拿一个田螺或者螺丝。

2、 小白兔蹲在那静静的看着,看着看着,咦!从像线团地房子里伸出了长长的脖子圆圆的头。

操作:用橡皮泥做一个身体。一头圆、一头尖。

3、头上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张小小的嘴巴,头上还有两只长长的触角,哦,原来是一只小蜗牛哇。

操作:用扭扭棒做触角和表情。

三、启发幼儿想象蜗牛一家,做出不一样的姿态

老师:小朋友,你的家里都有哪些人?

老师:那你们再想想,小蜗牛的家里会有谁呢?

老师:小蜗牛的一家是怎么做游戏的呢?

四、作品欣赏

老师:请你们说说你觉得哪只蜗牛最漂亮?

开放式教学,可以让让幼儿放开手脚地活动,第一他们很高兴,第二他们很认真,第三他不会时就想去求教老师,这样做效果是明显的。大家可以看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课堂实录,他们就是这样要求幼儿的。他们以幼儿敢于提问题为起点,以幼儿能自己解决问题为终点,而方法的核心就是放手让幼儿活动。

活动更多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二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

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第三课时。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蜗牛。

蜗牛我。

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原文网址:/yuwen/?articleid=8045。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三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艺、主、并、师、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3、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能仿照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4、指导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主、并、泳、浪。

教学重点: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艺、主、并、师、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一、谜语导入: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

说它是条牛,不能下田走,

讲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

2、出示(蜗牛图)借助拼音读准“蜗牛”两个字。蜗牛的本领可真大,能背着屋子走来走去,可是蜗牛却觉得自己的本领还不够大,于是,它走出家门,寻找师傅学艺去了。

3、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艺(拼读生字)。理解“学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说蜗牛要学艺,谁想教它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认真地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填空题:(谁来读一读这个填空题)。

2.交流问题,完成填空:

()、()、()主动教蜗牛学本领,但他们都不是()。

3、学习生字:主、师。

4、1――4节是写兔子的,5――8节是写蝴蝶的,9――12节是写鸭子的。

三、分步学短文:

过渡:那么,兔子主动来教蜗牛学本领,会对蜗牛说些什么呢?

1、(出示课文1——4节)自己试试把它读通。然后完成填空题。

因为兔子只会(),不会(),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齐读填空。

2、学习生字:并睬。

3、指名分角色朗读(1---4节),师生分角色朗读(1---4节)。

1、生轻声读5---12节,读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为()只会(),不会();()只会(),不会(),都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再来学习里面的生字。

写生字:游泳浪招似。

3、分组读5---8节,9---12节;分角色读5---8节,9---12节。

小结:是呀,蜗牛认为蝴蝶不会跑,鸭子不会跳,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也没有向他们学艺,蜗牛要找一个全才师傅,它又继续出发了。

四、说话训练:

还会有谁想教蜗牛本领呢?我们展开想像,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1多媒体演示:猫捉老鼠、青蛙捉虫(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2他们也不是全才师傅,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师傅才算全才师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蜗牛: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3、读词语。

拓展延伸:

后来于老师听说这只蜗牛后来想通了,他也觉得会飞、会跑、会跳、会游泳的全才师傅是没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项一项地学本领了。你们看。

蜗牛没有找到全才师傅,心里难过极了,它后悔没有跟兔子他们学本领。于是他决心虚心地向兔子他们学习本领。一天他爬到蘑菇村,来到兔子的家,蜗牛敲敲门,兔子打开门一看是蜗牛,连忙说:“你找错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师傅。”说完,他就把门关了。蜗牛大声地说:“兔子姐姐别生气,我是来向您道歉的。教我学跑、跳好吗?”兔子看了看蜗牛,觉得他挺有诚意的,才说:“好吧。”过了几天,他学会了跑、跳,告别兔子,快乐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见蝴蝶在天上飞,蜗牛说:“蝴蝶姑姑您教我飞好吗?”蝴蝶见他主动要求答应了:“好吧,只要你爱学。”过了几天,蜗牛又学会了飞。他又告别了蝴蝶向前飞去。

后来他又向鸭子学会了游泳……成为世界上最有本领的蜗牛。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指名)。

师小结:所以我们学本领时要一项一项地学。像现在这样,我们每天学一点儿,一点儿再加一点儿,日积月累,我们的知识就会越多,本领就会越大。

兔子跑、跳。

蝴蝶飞。

鸭子游泳。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四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的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读故事书,但是因为认识的字不多,这对他们的朗读造成一定的困难,他们看到书大多都有插图,这就为他们学习汉字提供了一个途径——看图猜字,本课恰好教给孩子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进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方法。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生字词卡片。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圈词语。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出示课文插图1)这就是蜗牛。(简单介绍有关蜗牛的知识)大的这只是蜗牛妈妈,那小的这只就是……(出示词语“蜗牛妈妈”“孩子”“小蜗牛”)。

二、学习新课。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请同学们翻到书108页,标出课文段号。(教师用课件订正)。

4、这篇课文这么长,大家仔细观察,它和我们之前学到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很多字没有拼音了,隔两个段就会空一行……)。

5、因为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介绍连环画)。

6、出示第一幅插图,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图片内容,出示词语“小树林”“旁边”“发芽”“玩”(认识斜王旁,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有这个偏旁?)读词语,师生一边复述故事一边板书。(板书“春天、小树发芽、玩”)。

让学生试着用这几个词语说一两句话。

出示第一部分,指导朗读。

7、利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引出第二部分。(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引出句子“小蜗牛爬呀,爬呀……爬回来。”(指导朗读,读出蜗牛的努力、艰难和着急)我们看看,它都到小树林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图2)。

8、如果你就是这幅图中的小蜗牛,你会怎么向妈妈介绍你在小树林看到的景象?(指名回答,学习词语“长满”“叶子”“碧绿”“许多”“草莓”)。

9、出示第三段中小蜗牛说的话,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10、你们说说,小蜗牛看到的还是妈妈说的春天的小树林吗?那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出示蜗牛妈妈的话,理解“已经”的意思。)。

11、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课文;师生复述故事,教师板书“夏天、长满叶子、长着草莓、摘草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没有”“长着”“蘑菇”“全”“变黄”

14、指名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树林发生的变化。(教师板书“秋天、叶子全变黄、长着蘑菇、采蘑菇”)。

15、出示第三部分课文。学生扮演小蜗牛,教师扮演蜗牛妈妈,合作朗读课文。

16、利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引出句子“小蜗牛爬呀,爬呀……爬回来。”(指名朗读)。

18、指名回答,出示文中的词语“盖着雪”“全掉了”学习词语,理解“盖着”,“全”的意思。

19、出示插图4,这就是小蜗牛看到的小树林,和你们猜想的一模一样,你看这是秋天吗?这是什么季节了呀?(板书“冬天、树叶全掉了、盖着雪”)。

20、这么厚的雪,如果你是蜗牛妈妈,你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快去打雪仗,堆雪人……)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不知道吧,小蜗牛和小青蛙一样,都非常怕冷,所以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这么说的“哦,已经是……过冬吧”,(板书“待在家里过冬”)指导学生朗读第四部分。

21、想一想,为什么小蜗牛看不到小树发芽,摘不到草莓,采不到蘑菇呢?(因为它爬得太慢了)。

22、读了这个连环画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做任何事动作都不能太慢,四个季节的景色不一样……)。

23、这个故事让我们有这么多收获,赶快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妈、对”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四、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朗读给爸爸妈妈听,给他们说一说四个季节各有什么不同。

春天小树发芽     玩。

夏天长满叶子 长着草莓 摘草莓。

秋天 叶子全变黄长着蘑菇 采蘑菇。

冬天树叶全掉了盖着雪 待在家里过冬。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五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一、观察蝗虫。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二、比较蜗牛和蝗虫的身体。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三、比较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四、观察蝗虫的大小。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五、观察蜗牛的大小。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六、动物大小的观察和描述。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七、小结。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六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变化与特点,知道小蜗牛在四季中什么也没有得到,明白要珍惜时间。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与特点,知道小蜗牛在四季中什么也没有得到。

学前准备词语卡片。(师生)。

一、趣味复习,巩固生字。

(用时:8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小猴摘桃子。

学生比赛读:蜗牛大树发芽已经小草爬呀爬看谁读得快,谁就摘到了桃子,读得多的学生获得一个漂亮的桃子贴纸。

二、读一读蜗牛玩一玩全是小草不对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用时:26分钟)。

1.指导学生读课文,思考:

(1)春天到了,蜗牛妈妈对孩子说了什么?(2)第二次妈妈对小蜗牛说了什么?(3)小蜗牛采回草莓没有?为什么?(4)小蜗牛采回蘑菇没有?为什么?(5)一年有几个季节?2.引导学生交流:在四个季节中蜗牛到底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什么也没有得到?应该怎么做?3.正确朗读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3.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合作找一找。

4.小组合作探究。

5.学生开火车读,自由读,分小组读。

6.小蜗牛向外面爬了______次。

7.第一次爬回来时小树长满________,碧绿碧绿的,地上还有________。

第二次,爬回来时草莓________,地上长着_________,树叶全变________。

第三次爬回来,蘑菇________,地上盖着_________,树叶________。

三、总结拓展。

(用时:6分钟)。

1.学生各抒己见。

2.学生总结:要珍惜时间,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也一样,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无限的好事。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我在教授本课时,合理恰当地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梳理思路,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对学生所说的不同见解、不同体验、不同思考决不能漠然视之,要用相应的对策,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七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能力。

3.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教师课前捉几只蜗牛,准备一些饲养蜗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纸、水彩笔、玻璃片。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1.教师出示蜗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3.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环境)。

4.分组到校园里捉蜗牛。

5.捉回蜗牛后汇报交流,汇报内容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有些躲在壳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认识蜗牛。

1.把捉到的蜗牛拿出来,放在玻璃片上,仔细观察。观察内容有:

(1)如果蜗牛躲在壳里怎么办?(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会儿,再拿出来)。

(2)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4)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5)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观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

3.读儿歌: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头上触角有两对,他的腹足扁又宽。

4.学生画蜗牛。

(三)研究蜗牛。

1.提问题:从你们捉蜗牛的活动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提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活动:每个小组把一份食物放在蜗牛周围,观察蜗牛对各种食物的反应,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活动:自由观察蜗牛,但要注意保护。活动后将蜗牛放回原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四)制作资料卡。

1.搜集蜗牛的资料。

学生回家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作资料卡。

自己提出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把它们记录在资料卡上。

3.交流资料,评选优秀活动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4895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