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如何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蜗牛教学设计篇一
1、借助插图、拼音,认识12个生字,学写“对、妈”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四季的不同特点。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谜语,引出故事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课件出示“蜗牛”,学生自由谈谈对蜗牛的印象。
3、导语: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它们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学生第一次接
1、学生先说说这篇课文与以往课文的区别。触不是全文注音的课
2、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读文,交流识字的方不出的地方看图猜想。法,不仅能解决他们。
3、全班交流: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面对的实际问题,而学生把猜读中的错误改正过来。且也能提高他们自主。
4、自由读课文,力求做到正确、流利,教师巡视指导。识字的能力。
三、借助插图,认识四季
(一)了解树木的变化,借助拼音、图片认读部分生字
1、引导:小蜗牛爬呀爬,小树林里的小树变化可大了,你们都知道吗?
2、出示文中4幅小树的插图和4个句子(“芽、全、掉、满、碧”都带注音):
树叶全变黄了。用图文结合的形
树叶全掉了。式认读文中难点句,小树发芽了。
3、插图与句子配对,请学生读准上面4句话。透,也是生字认读任
4、请学生按小树的生长过程给4句话排排顺序。务的分解。
(二)了解其他景物的变化,认识四季
1、过渡:哇,在小树不断的变化中,四季早已悄悄走过。小蜗牛爬呀爬,发现其实不仅是小树,还有很多景物也会悄悄地告诉我们四季的信息呢。
2、出示“草莓”“蘑菇”“雪”的带文字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图读准词语。
3、引导:这些景物属于哪个季节呢?请你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小树的图)下去。
4、出示下面的句式,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一说。
小树 ,已经是了。
树叶 ,地上,已经是了。
5、课间操——念儿歌,关注“芽、草莓、蘑菇、盖、全、变”等词。
(1)引导:四季的景物真多呀!你分得清吗?
(2)出示儿歌读读。
叶芽叶芽点点,已经已经春天;草莓草莓甜甜,已经已经夏天;蘑菇蘑菇圆圆,已经已经秋天;白雪盖住地面,全变全变不见。
四、字词盘点,书写“对、妈”
1、出示“对、妈”,提示学生注意偏旁相让后带来的字形变化。
2、指导学生书写“对”。
(1)田字格板书范写(见写字指导)。
(2)学生集体书空、练写。
3、指导学生书写“妈”(步骤同“对”)。
4、反馈评价:第一步,展示优秀书写;第二步,出示问题范例,纠正;第三步,学生再练写一个字。
蜗牛教学设计篇二
1、的技能来塑造蜗牛。
2、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橡皮泥、蜗牛图片
2、示范讲解:
请幼儿说说小蜗牛长得什么样子的?
小蜗牛应该怎样做呢?(幼儿发言)注意点:把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在头上可以自己用小泥做小蜗牛的眼睛和犄角。
3、幼儿操作提醒小朋友不和别人争抢彩泥。
鼓励做好的小朋友给小蜗牛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并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4、欣赏评价重点引导幼儿欣赏蜗牛重点评价幼儿技能与创作表现。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蜗牛教学设计篇三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泥工教学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泥工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塑造物体形象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增强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本学期以来我们在美术活动中以泥工为主,孩子们初步掌握了捏、团、搓、压等技能,学会了搓面条、团汤圆、包饺子、做胡萝卜、做棒棒糖等,在此基础上我还结合小班孩子爱动物的特点精心设计此活动。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初步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课件,背景音乐、草地背景图活动重难点:幼儿用搓、卷的技巧制作蜗牛壳的技巧。
(一)欣赏蜗牛图片,激起兴趣。
1、出示蜗牛身体图片——师:小朋友猜猜看,这是谁呀?
2、出示完整蜗牛图片师:那我们跟小蜗牛打个招呼吧:小蜗牛,你好呀!
师:我们来看看,小蜗牛它长什么样呢?
师总结:小蜗牛有细细长长的身体,一头大,一头小。长着长长的触角,背上还背着一座小房子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1、示范讲解蜗牛背上“小房子”。
师: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呀?(请个别幼儿说)师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紧紧卷成蜗牛小房子。恩,小朋友呀真能干,现在拿起一团橡皮泥,一起来做蜗牛背上的小房子吧。
幼儿集体操作:做“小房子”,教师巡回指导(结合儿歌制作)师:好,小朋友,房子做好了没呀,我们来看一看,谁的大,谁的小呀?为什么他的大,他的小呢?(个别幼儿回答)
师总结:我们把房子打开来看一看(比较橡皮泥的长短)。秘密就藏在这里:原来呀,这个橡皮泥搓的细又长,房子就会变大哦。
示范讲解蜗牛的身体的制作师:我们做好了蜗牛的小房子,身体还没有呢,赶紧来做吧。我们现在要换一种橡皮泥的颜色了哦。蜗牛的身体是一头大一头小。“搓一搓呀搓成条,一头粗来一头细,蜗牛身体长又长”。
用牙签来做小蜗牛头部的触角和眼睛师:看,现在,小蜗牛还缺了什么呀?
幼儿:触角、眼睛。
师:对了,小蜗牛的触角可是很重要的,因为蜗牛的触角就好像盲人的拐杖,是用来触摸着走路的。小蜗牛在走路的时候呀,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触角怎么做呢,老师就请火柴棍来帮忙。拿起两根火柴棍,插在蜗牛的头上,做触角,还有眼睛。
1、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注意用儿歌引导幼儿。
2、教师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四)展示作品
1、幼儿送蜗牛宝宝回家(放在树叶上),渗透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师:这么多的蜗牛宝宝出来散步已经很久了,有些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来,跟蜗牛宝宝说再见吧。
四、活动延伸:
1、自编故事:《小蜗牛去旅行》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蜗牛教学设计篇四
1、 通过故事教学使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小动物躲雨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以及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使幼儿产生联想,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动词躲、钻、飞。
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与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情境表演的头饰。
第一部分: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情境表演及多媒体演示法,导入法,能在瞬间吸引孩子的目光,让孩子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
第二部分:感知法,欣赏作品。
1、了解作品的内容
2、进而理解作品的风格,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特点,运用多种多样欣赏手段和方法:如“听磁带中的作品,师有表情的复述作品以及观看多媒体课件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欣赏,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活动。
第三部分:表现法采用:角色扮演以及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创编作品。注意难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角色来创编作品,既激发了幼儿积极创作的欲望,又能使幼儿顺利迁移已有的经验,这会使幼儿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如果孩子对作品创编活动比较顺利,也可同伴之间交流,角色互换,或者同伴之间创编接龙,如小鸟换成小青蛙,小松鼠等。
活动结束
通过持续不断地感受作品,激发幼儿想象力,丰富其语言词汇,还能生成其他有价值的活动。
蜗牛教学设计篇五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四个字。认识2个部首。
2、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四个字。认识2个部首。
1、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1、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蜗牛图片,蜗牛生活背景,幼儿观察记录。
3、电教器材:投影仪。
两课时。
一、导入。
二、认识课题。
(一)谁认识黑板上的三个字?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小蜗牛》大家齐读。
(三)有谁见过蜗牛?长什么样子?
提出质疑,引发幼儿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简单的生物知识。
(软体动物,吃植物叶子,会伤害庄稼和花草,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
(四)观察蜗牛的爬行动态,想想它们一家在干什么呢?引发情感。
(螺旋形的外壳,半透明的柔软身体上还有花纹,两只触角非常灵活)。
(五)你能想象出蜗牛一家它们在干什么?
(构思一副惹人喜爱的“蜗牛的一家”创作画,相互交流自己的故事。)。
三、理解课文。
(一)蜗牛我们已经很了解了,想不想到课文里去看看,讲的是什么故事?
(二)哪位同学想读一读课文?那就让几位同学一人读一段吧?
相机指导: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充满鼓励。小蜗牛的动作很慢,读小蜗牛的动作时,要读出蜗牛慢行的状态。
(三)学习课文之前啊,老师想看看你们预习的怎么样?
出示屏幕:哪位同学认识屏幕上的字?来读一读。
相机指导读得不标准的同学的发音等。
(四)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吧?看看哪些同学能最快的说出老师出示的词语,谁就是最棒的。
(五)同学们可真棒,看来同学们预习的都很充分。
(六)出示背景图。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小蜗牛想出去玩,我们看看小蜗牛去哪玩了?哦,这里有暖暖的阳光,有青青的草地,有美丽的鲜花。看,谁来了?拿出蜗牛卡片,“小朋友们好,我是蜗牛爸爸,看我身上的花纹漂不漂亮啊?还有比我更漂亮的呢,你们猜是谁?”(蜗牛妈妈)还有呢?(蜗牛宝宝)。它们一家日在玩什么游戏呢?(师幼共同想象描述情景。)。
一、复习导入。
蜗牛的一家我们还记得吗?我看看你们还记得多少?
出示词语,指名读。
这节课啊我们就继续去和蜗牛的一家交朋友,看看小蜗牛都去哪里玩儿了?
二、新课。
(一)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大声的读一读这篇课文,看谁读得认真。
小蜗牛每次都是什么季节去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指名回答:一共去了三次树林。第一次是春天去,夏天回来;第二次是夏天时去,秋天时回来;第三次是秋天时去,冬天时回来。
原来小蜗牛每个季节都去了树林,那么书中告诉我们小树林里一年四季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春天:树发芽。
夏天:叶子多、密、绿,草莓成熟。
秋天:地上长满蘑菇,树叶变黄。
冬天:树叶落光,地上有雪。
(三)小蜗牛爬呀爬,可是每次到树林都需要一个季节的时间,这说明什么呢?
指名回答:说明小蜗牛爬的很慢。
三、总结课文。
(一)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预设:时间过得很快;要珍惜时间;做事情不能太慢。
(二)其实啊,我们知道了,蜗牛的它的习性就是比较慢,可是蜗牛也在不停的爬,我想这说明了蜗牛做事情很认真,只要认真就一定能做到,而且蜗牛也欣赏到了四季的美啊,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蜗牛教学设计篇六
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饿行为特征。
3、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4、愿意和他人合作交流想法。
重点:观察、描述、画蜗牛,蜗牛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知道蜗牛有不同种类。
难点:描述蜗牛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的容器、放大镜等。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西红柿、苹果皮等。
第一课观察蜗牛。
1、外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短,后面一对长,顶端有眼睛。
2、不同种类:不同的栖息地有不同的颜色、不同习性的蜗牛。
3、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1、同学们都应该很熟悉蜗牛这种动物,虽然蜗牛属于夜间活动的动物,但有时在白天饿某个时候也很可能变的非常活跃,你也可以通过提高栖息地湿润度或在栖息地制造水坑等刺激蜗牛的出现,有时也可以用布或盒子把栖息地包起来,增加黑暗度也非常有效。如果采取了这些方法,蜗牛仍然不出来,可以试着改变它的生活周期。
学生活动: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具体方法。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的设计:以蜗牛为圆心作圆后,在圆上等距离的地方放置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至于用几只蜗牛、几种食物做这项实验,各组可不相同,但请注意,对于小小的蜗牛来说,实际观察活动之中只需要一片嫩菜叶、一小块苹果、一小片肉类,其他食物也只需少量。进行蜗牛吃食物的观察,最好用饿了一段时间的蜗牛,喂饱了的蜗牛食物的反应会是消极的。同时,应及时记录观察、统计结果。
学生活动:设计统计表、记录观察、汇报结果。
3、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下怎么样给蜗牛安家:
(5)栖息地的放置不要让阳光直射,远离炎热、震动和阳光;
(6)门天抽一定的时间,观察蜗牛的外形和生活特点、运动形式,并及时记录。
学生活动:笔记这些设计点。
观察、描述、画蜗牛。
按照以上步骤练习怎样给蜗牛安家。
蜗牛教学设计篇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幼儿的想象力。
2·能和小蜗牛做好朋友,了解小蜗牛的一些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在种植植物的盆中放入小动物(蜗牛)。
活动过程:
(1)引出活动。
自然角的植物盆中投放了小动物(蜗牛),集体观察的时候,小朋友很兴奋的看着盆子中的蜗牛说:“是蜗牛,是蜗牛,好可爱的蜗牛”“你看,小蜗牛在爬。”评价:从讨论中可以发现幼儿对蜗牛充满了好奇,强烈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蜗牛的活动,在观察中了解蜗牛。
(2)引导幼儿分不同的时间去观察蜗牛的活动。
教师引导:“盆子里有许多可爱的小蜗牛,我们可以看一看。”让幼儿在各个时段去观察,讨论。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让孩子自由观察,几个人一起观察,或独自一个人观察。幼儿的想象力丰富,把观察到的想象成许多不同的情况。
(3)讨论各自的想法(想象力)。
观察后,教师让孩子们说一说:“你们看了小蜗牛,小蜗牛在干什么呀?”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幼儿甲:“小蜗牛变成了蜗牛爷爷,本来是小蜗牛,因为它的触角变得长长的,它就成了蜗牛爷爷,蜗牛爷爷长胡子了。”
幼儿乙:“蜗牛有背壳。”
幼儿丙:“蜗牛喜欢爬来爬去的。”
幼儿丁:“有的蜗牛有背壳,有的蜗牛没有背壳。”
“蜗牛的背壳很漂亮。”
“蜗牛的背壳可以当当雨伞,淋不到雨的。”
“没有背壳的蜗牛是小蜗牛,有背壳的蜗牛是大蜗牛。”
“没有背壳的蜗牛爬的快一点,因为不用背着重重的壳。”
“背壳可以当房子。”
“小蜗牛喜欢微笑。”
“......”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分时段进行观察,充分发挥想象力。
幼儿甲在观察中,想到:“小蜗牛喜欢听小朋友唱歌。”
幼儿乙还念了两句儿歌:小青蛙呱呱呱,小蜗牛慢慢爬。”
幼儿丙观察到蜗牛钻到泥土里,边说:“小蜗牛在外面太冷了,到泥土里休息一下。”
幼儿丁说:“蜗牛也喜欢喝水,喝干静的水。”
(5)讨论、小结。
再次集中,教师提问:“小朋友观察了小蜗牛很多小朋友的想法很好,很棒,还有谁有更棒的,想一想。”
幼儿甲:“我喜欢蜗牛,蜗牛很可爱。”
幼儿乙:“我喜欢蜗牛,蜗牛会慢慢的爬。”
幼儿丙:“蜗牛有背壳,很有趣。”
幼儿丁:“蜗牛会对森林里的小动物微笑。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观察小蜗牛,和小蜗牛成了好朋友。小朋友很关心小蜗牛,小蜗牛让我们知道它的活动过程。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动物,小朋友只要仔细的去观察它们,我们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活动延伸:手工《蜗牛》。
蜗牛教学设计篇八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艺、主、并、师、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3、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能仿照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4、指导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主、并、泳、浪。
教学重点: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艺、主、并、师、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一、谜语导入: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
说它是条牛,不能下田走,
讲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
2、出示(蜗牛图)借助拼音读准“蜗牛”两个字。蜗牛的本领可真大,能背着屋子走来走去,可是蜗牛却觉得自己的本领还不够大,于是,它走出家门,寻找师傅学艺去了。
3、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艺(拼读生字)。理解“学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说蜗牛要学艺,谁想教它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认真地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填空题:(谁来读一读这个填空题)。
2.交流问题,完成填空:
()、()、()主动教蜗牛学本领,但他们都不是()。
3、学习生字:主、师。
4、1――4节是写兔子的,5――8节是写蝴蝶的,9――12节是写鸭子的。
三、分步学短文:
过渡:那么,兔子主动来教蜗牛学本领,会对蜗牛说些什么呢?
1、(出示课文1——4节)自己试试把它读通。然后完成填空题。
因为兔子只会(),不会(),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齐读填空。
2、学习生字:并睬。
3、指名分角色朗读(1---4节),师生分角色朗读(1---4节)。
1、生轻声读5---12节,读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为()只会(),不会();()只会(),不会(),都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再来学习里面的生字。
写生字:游泳浪招似。
3、分组读5---8节,9---12节;分角色读5---8节,9---12节。
小结:是呀,蜗牛认为蝴蝶不会跑,鸭子不会跳,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也没有向他们学艺,蜗牛要找一个全才师傅,它又继续出发了。
四、说话训练:
还会有谁想教蜗牛本领呢?我们展开想像,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1多媒体演示:猫捉老鼠、青蛙捉虫(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2他们也不是全才师傅,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师傅才算全才师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蜗牛: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3、读词语。
拓展延伸:
后来于老师听说这只蜗牛后来想通了,他也觉得会飞、会跑、会跳、会游泳的全才师傅是没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项一项地学本领了。你们看。
蜗牛没有找到全才师傅,心里难过极了,它后悔没有跟兔子他们学本领。于是他决心虚心地向兔子他们学习本领。一天他爬到蘑菇村,来到兔子的家,蜗牛敲敲门,兔子打开门一看是蜗牛,连忙说:“你找错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师傅。”说完,他就把门关了。蜗牛大声地说:“兔子姐姐别生气,我是来向您道歉的。教我学跑、跳好吗?”兔子看了看蜗牛,觉得他挺有诚意的,才说:“好吧。”过了几天,他学会了跑、跳,告别兔子,快乐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见蝴蝶在天上飞,蜗牛说:“蝴蝶姑姑您教我飞好吗?”蝴蝶见他主动要求答应了:“好吧,只要你爱学。”过了几天,蜗牛又学会了飞。他又告别了蝴蝶向前飞去。
后来他又向鸭子学会了游泳……成为世界上最有本领的蜗牛。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指名)。
师小结:所以我们学本领时要一项一项地学。像现在这样,我们每天学一点儿,一点儿再加一点儿,日积月累,我们的知识就会越多,本领就会越大。
兔子跑、跳。
蝴蝶飞。
鸭子游泳。
蜗牛教学设计篇九
1、让幼儿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学习故事中描述四季特征的语言,并能模仿迁移。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幼儿作画用的纸和笔。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增进幼儿对蜗牛动作慢这一特征的了解,然后引出故事。
2、教师讲述故事,注意语调平缓,不宜太快。然后提问: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和感受故事的风格。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幼儿边看书边听。
4、教师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描述各个不同季节景色的语言。
5、进一步迁移语言经验。
我们这儿四季的景色和故事中小树林的景色一样吗?我们这儿的四季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讨论发言,肯定那些语言运用富有新意而又描述准确的句子。
6、幼儿作画。
鼓励幼儿将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画下来,用美好的语言描述它。
事情发生在春天。
蜗牛妈妈对孩子说:“到小树林里去玩玩,树叶儿发芽了。”
小蜗牛爬得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采几只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儿全变黄了。”
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只蘑菇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儿全掉了。”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唉,你就躲在家里过冬吧。
(原作:[前苏联]拉希丽.乌姆美莉)。
活动反思。
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读这篇故事,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放慢了速度,因为故事中弥漫着一股平静、悠闲的气氛。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欣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的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读故事书,但是因为认识的字不多,这对他们的朗读造成一定的困难,他们看到书大多都有插图,这就为他们学习汉字提供了一个途径——看图猜字,本课恰好教给孩子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进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方法。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生字词卡片。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圈词语。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出示课文插图1)这就是蜗牛。(简单介绍有关蜗牛的知识)大的这只是蜗牛妈妈,那小的这只就是……(出示词语“蜗牛妈妈”“孩子”“小蜗牛”)。
二、学习新课。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请同学们翻到书108页,标出课文段号。(教师用课件订正)。
4、这篇课文这么长,大家仔细观察,它和我们之前学到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很多字没有拼音了,隔两个段就会空一行……)。
5、因为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介绍连环画)。
6、出示第一幅插图,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图片内容,出示词语“小树林”“旁边”“发芽”“玩”(认识斜王旁,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有这个偏旁?)读词语,师生一边复述故事一边板书。(板书“春天、小树发芽、玩”)。
让学生试着用这几个词语说一两句话。
出示第一部分,指导朗读。
7、利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引出第二部分。(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引出句子“小蜗牛爬呀,爬呀……爬回来。”(指导朗读,读出蜗牛的努力、艰难和着急)我们看看,它都到小树林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图2)。
8、如果你就是这幅图中的小蜗牛,你会怎么向妈妈介绍你在小树林看到的景象?(指名回答,学习词语“长满”“叶子”“碧绿”“许多”“草莓”)。
9、出示第三段中小蜗牛说的话,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10、你们说说,小蜗牛看到的还是妈妈说的春天的小树林吗?那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出示蜗牛妈妈的话,理解“已经”的意思。)。
11、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课文;师生复述故事,教师板书“夏天、长满叶子、长着草莓、摘草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没有”“长着”“蘑菇”“全”“变黄”
14、指名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树林发生的变化。(教师板书“秋天、叶子全变黄、长着蘑菇、采蘑菇”)。
15、出示第三部分课文。学生扮演小蜗牛,教师扮演蜗牛妈妈,合作朗读课文。
16、利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引出句子“小蜗牛爬呀,爬呀……爬回来。”(指名朗读)。
18、指名回答,出示文中的词语“盖着雪”“全掉了”学习词语,理解“盖着”,“全”的意思。
19、出示插图4,这就是小蜗牛看到的小树林,和你们猜想的一模一样,你看这是秋天吗?这是什么季节了呀?(板书“冬天、树叶全掉了、盖着雪”)。
20、这么厚的雪,如果你是蜗牛妈妈,你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快去打雪仗,堆雪人……)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不知道吧,小蜗牛和小青蛙一样,都非常怕冷,所以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这么说的“哦,已经是……过冬吧”,(板书“待在家里过冬”)指导学生朗读第四部分。
21、想一想,为什么小蜗牛看不到小树发芽,摘不到草莓,采不到蘑菇呢?(因为它爬得太慢了)。
22、读了这个连环画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做任何事动作都不能太慢,四个季节的景色不一样……)。
23、这个故事让我们有这么多收获,赶快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妈、对”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四、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朗读给爸爸妈妈听,给他们说一说四个季节各有什么不同。
春天小树发芽 玩。
夏天长满叶子 长着草莓 摘草莓。
秋天 叶子全变黄长着蘑菇 采蘑菇。
冬天树叶全掉了盖着雪 待在家里过冬。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一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
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第三课时。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蜗牛。
蜗牛我。
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原文网址:/yuwen/?articleid=8045。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二
1、会认“住”“孩”“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全”等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借助图画,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歌曲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欣赏歌曲。
2、师:同学们,为什么蜗牛最后说等它爬上葡萄藤的时候葡萄就成熟了呢?葡萄不是才长出嫩嫩的叶子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动动小手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生字并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3、老师范读课文,解决学生不会读的字词。
4、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让学生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2、老师随机出示课件书上不注音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摘星星。
2、游戏(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星星的同学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学习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
2、读第1自然段,回答:蜗牛一家住在哪里?(小树林的旁边)。
3、读第2~8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
(1)蜗牛妈妈分别让小蜗牛去看什么?小蜗牛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会这样呢?
4、让学生自己读第2~8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2)师点拨,归纳总结。
三、拓展练习。
1、让学生尝试看着图画讲一讲这个故事。先自己讲,然后同桌之间互讲。
2、布置作业:回家之后让学生给父母讲这个故事。
[教学板书]。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小树发芽长满叶子树叶黄了地上盖着雪。
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学生十分熟悉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蜗牛最后说等它爬上葡萄藤的时候葡萄就成熟了呢?葡萄不是才长出嫩嫩的叶子吗?”从而启发学生思考,为学习课文作铺垫。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给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能力。
3.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教师课前捉几只蜗牛,准备一些饲养蜗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纸、水彩笔、玻璃片。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1.教师出示蜗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3.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环境)。
4.分组到校园里捉蜗牛。
5.捉回蜗牛后汇报交流,汇报内容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有些躲在壳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认识蜗牛。
1.把捉到的蜗牛拿出来,放在玻璃片上,仔细观察。观察内容有:
(1)如果蜗牛躲在壳里怎么办?(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会儿,再拿出来)。
(2)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4)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5)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观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
3.读儿歌: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头上触角有两对,他的腹足扁又宽。
4.学生画蜗牛。
(三)研究蜗牛。
1.提问题:从你们捉蜗牛的活动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提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活动:每个小组把一份食物放在蜗牛周围,观察蜗牛对各种食物的反应,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活动:自由观察蜗牛,但要注意保护。活动后将蜗牛放回原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四)制作资料卡。
1.搜集蜗牛的资料。
学生回家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作资料卡。
自己提出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把它们记录在资料卡上。
3.交流资料,评选优秀活动者。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四
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设想将艺术领域的绘画和歌唱等自然地进行融合,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本课学习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蜗牛的形象特点,并能创造性地描绘蜗牛;跟唱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体会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艺术游戏过程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策略: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蜗牛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蜗牛范画,教师扮演蜗牛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蜗牛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快乐的小蜗牛》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蜗牛,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蜗牛小屋”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哟、哟”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二、教学中典型的情境:
看见学生兴奋而投入的表情,我就轻生地跟着旋律轻唱起来,学生也就很自然地跟着学唱起来。学生的声音逐渐由小到大,由不整齐到整齐,由轻声唱到边唱边摇头晃脑的投入的唱。学生情绪非常高涨,被艺术的氛围所感染,艺术活动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情境二:当教师用投影仪放出蜗牛的范画时,我用“小蜗牛的话”和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我说:“你们好,我是蜗牛姐姐,看看我的房子是什么形状啊?”一个学生说:“是圆形的,象一朵漂亮的花。”另一个学生又说:“象个美丽的太阳。”我说:“你们说的真好!”。接着我又出示一幅范画说:“我是蜗牛小弟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看!我有什么样的花纹和颜色呀?”一个学生说:“他的花纹象水波浪,颜色嘛——有红、白、黑、黄、绿”我赞扬地说:“你说的真棒!别忘了给你画的蜗牛用上更多的花纹和颜色啊!”。这一次出示的范画蜗牛是没有壳的,我刚拿出来,有很多学生都说:“啊?怎么没有屋子呢?怎么没有壳啊?”,这是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可怜的蜗牛小玲玲,粗心大意的王老师竟忘了给我画上小房子,害得我没有家了,呜!呜。”边说边做出哭的表情。有的学生着急地说:“快给她画上房子。”我又说:“你想给她画个什么样的房子呢?一个女同学很认真地说:“我要给她画个象蘑菇一样的房子”。一个男同学说:“我要给她画一个象树一样的房子”。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童话般的情境对话中,既欣赏了美丽的范画又展开了判断和创造想象的思维训练。使学对艺术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情境三:当我将纸制的三个。
“蜗牛小屋”挂在黑板上,请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己认为合适的“小屋”里时。学生兴奋地看着这三个新颖漂亮的小屋,仔细看着自己的画,心里好象在想:我的画该放进“自我创新”还是“模样好看”或“颜色鲜艳”的小屋呢?有的学生兴奋地跑上前,满意地放进了“小屋”;有的学生拿着画上前去,站在“小屋”前犹豫一阵后,小心翼翼地把画放进“小屋”;有的学生把画放进“小屋”后,犹豫片刻又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小屋”。看着学生们仔细而天真的表现,我心里为这个特别的教学设计而感到兴奋不已。
三、教学自我评价和反思。
本课努力地探索小学低年级艺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美术中的绘画和音乐中的歌曲教学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并通过可爱的动画、动听的歌曲,巧妙的对话来创设一个童话般的蜗牛世界情境,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习;始终围绕《快乐小蜗牛》的歌曲来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教师较灵活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同时又体现了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较成功地描绘出了各自想象创造的小蜗牛形象,并能基本跟唱《快乐小蜗牛》的歌曲,学生学的主动,学生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得到了艺术课教学的点滴经验和成果。
我们都知道: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会有教学的改进。
我认为本课教学后,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1、本课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摆脱传统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束缚,在歌曲学习与绘画学习的融合和过渡上还显生硬、不自然。
2、教师出示的范画过多,对学生的创造思维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没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3、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在对歌曲的教学处理上,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身缺乏较好的音乐素养和教学积累。使学生的歌曲表演唱练习效果不太理想,远未达到预想的艺术表演唱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五
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合作探究;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处等。
课前准备:
1、学生5或6人为一个小组(桌子抽屉里事先放好放大镜、一块玻璃片、一块木板、小刀、钢丝、滑板、树皮)。
2、学生自带铅笔、直尺等各种文具。
3、用纸盒装若干蜗牛,塑料杯若干只,用报纸盖好。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快看屏幕,这些是什么?”老师边展示几组漂亮的蜗牛图片边问。
生:“蜗牛!”“蜗牛!”学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画面中,脱口说道。
师:“仔细想想,你在哪里见到过或捉到过蜗牛?”
生:“夏天,下过雨后的墙上,墙角边。”“路旁的草丛里。”“草地里。”“树下。”“砖缝里。”……学生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断地相互补充着。
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学生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了结论。
师:“那我也想请大家说说就目前你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
生:“有壳!”“没有骨头,身体软绵绵的,能缩进壳里去,也能从壳里伸出来!”“身上有粘液!”“头上有四条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触角,两条长,两条短!”“没有脚,但它却能爬行!”……看来学生已对蜗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师:“真不错,今天啊,老师已经把蜗牛请进了我们的课堂,等一下我们再一起来观察蜗牛,但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还得使用一件工具,这是什么?”“放大镜!”“以前用过吗?”“用过的!”学生非常自信的回答着。“请大家用放大镜先观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纸片上写了什么字?”老师用2号字在每张纸片上印上了“观察蜗牛的运动”四个字,大约过了10秒钟左右,“观察蜗牛的运动!”“观察蜗牛的运动!”回答声此起彼伏。看来学生对放大镜地使用已经不成问题了。
二、观察蜗牛的爬行。
“现在,每组可以把蜗牛从烧杯内轻轻地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从上到下仔细地观察,它可是一条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蜗牛没有脚,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缩前进的。
师:对,蜗牛的腹部肌肉很发达,它就是蜗牛的运动器官,叫腹足。(教师板书:腹足)。
生:蜗牛前进时是像波浪式的。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啊。请同学们看一个录像。(蜗牛爬行的录像)从录像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蜗牛运动时腹足上有波浪的图案,那是因为蜗牛是以波浪方式前进。请同学们把蜗牛放在手心上,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种吸起来的感觉。
师:是的,这种吸起来的感觉正是蜗牛以波浪式的前进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湿漉漉的痕迹。
师:“你们组观察得也很仔细,这痕迹是什么啊?”
生:“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三、观察蜗牛的粘液。
温馨提示:
1、每个小组组长专门记录观察记录。
2、观察蜗牛时,请先把观察步骤读一遍,然后再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3、小组成员要认真配合组长。
4、观察时不要吵闹、大声喊叫,有问题时要举手提问。
5、观察完一个内容,并完成观察记录,才可以进行下一个内容的观察。
蜗牛教学设计篇十六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变化与特点,知道小蜗牛在四季中什么也没有得到,明白要珍惜时间。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与特点,知道小蜗牛在四季中什么也没有得到。
学前准备词语卡片。(师生)。
一、趣味复习,巩固生字。
(用时:8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小猴摘桃子。
学生比赛读:蜗牛大树发芽已经小草爬呀爬看谁读得快,谁就摘到了桃子,读得多的学生获得一个漂亮的桃子贴纸。
二、读一读蜗牛玩一玩全是小草不对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用时:26分钟)。
1.指导学生读课文,思考:
(1)春天到了,蜗牛妈妈对孩子说了什么?(2)第二次妈妈对小蜗牛说了什么?(3)小蜗牛采回草莓没有?为什么?(4)小蜗牛采回蘑菇没有?为什么?(5)一年有几个季节?2.引导学生交流:在四个季节中蜗牛到底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什么也没有得到?应该怎么做?3.正确朗读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3.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合作找一找。
4.小组合作探究。
5.学生开火车读,自由读,分小组读。
6.小蜗牛向外面爬了______次。
7.第一次爬回来时小树长满________,碧绿碧绿的,地上还有________。
第二次,爬回来时草莓________,地上长着_________,树叶全变________。
第三次爬回来,蘑菇________,地上盖着_________,树叶________。
三、总结拓展。
(用时:6分钟)。
1.学生各抒己见。
2.学生总结:要珍惜时间,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也一样,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无限的好事。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我在教授本课时,合理恰当地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梳理思路,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对学生所说的不同见解、不同体验、不同思考决不能漠然视之,要用相应的对策,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4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