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5:46:33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范文(20篇)
时间:2023-11-24 05:46:33     小编:影墨

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沟通和协调,确保各方的意见得到充分考虑。在制定方案时,要避免盲目跟风和机械套用的情况。方案范文的阅读和分析可以提升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一

2021年春季高考包括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生录取(下称:依学考)、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下称:3+证书)、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招生,共5种类型。依学考和3+证书招生考试按本方案执行,另外3种类型的招生考试工作另行通知。

(一)考试安排。

依学考考试安排按《关于做好2021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粤考院函〔2020〕131号)执行,依据该次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进行录取;3+证书考试安排按《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招办普〔2020〕43号)执行。

(二)录取工作。

春季高考实行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模式,除3+证书本科批次、西藏新疆班外,每个院校专业组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1.招生批次及志愿设置。

(1)依学考不分批次,分普通类(不分物理、历史)、艺体类(分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体育类5类,下同,艺体统考类别由招生院校划分不同的专业组进行区分)2个类别。普通类设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艺体类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普通类与艺体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类进行填报。

(2)3+证书分本科、专科(高职)两个批次。本科批次设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1个专业志愿,不设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专科(高职)批次按考生类型分中职生批次设3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退役军人批次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西藏新疆班设1个院校专业志愿,1个专业志愿,不设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2.计划编制。

院校按照院校专业组编制招生计划,招生计划须具体到各专业。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包含若干个专业,但同一专业只能在一个专业组。其中,艺体类要按照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体育类5个统考类别进行编组。

3.投档录取。

省招办根据生成的院校专业组数据,以院校专业组为投档单位,结合考生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和考生总分排位进行投档,由招生院校根据招生章程进行录取。若考生无法录取到所填报的专业,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只能调剂到该专业组内未完成计划的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4.投档排序及同分处理(不含3+证书本科批次)。

(1)根据考生春季高考成绩合成总分(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到低确定投档位序。总分(含政策性加分)相同时,比较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合计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高低,高者优先。

(2)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合计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仍相同时,按以下原则进行排列:

第1位序,比较语文加数学两门合计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第2位序,比较语文和数学两门中的单科较高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第3位序,比较英语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第4位序,依学考艺体类专业比较术科统考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二

改革方案后年出炉,广东高考五年后不分文理科,具体下面跟小编来看看。

“广东版”高考改革方向确定了!经教育部备案同意,3日,省政府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我省高考将统一实行“3+3”的考试模式,英语科、学业水平考试“一年两考”。

按照计划,我省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并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1年开始实行新高考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意见》提出,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考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学生选择最好成绩使用,以减轻学生集中应考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提醒,现在在读高中学生及2019年、2019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仍执行目前高考方案。在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前,这几年过渡期,各中学和考生要按照目前的高考方案要求安排好教学和备考工作。

《意见》还提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逐步实现考试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和录取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分开,本科院校实行统一考试,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让学生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使部分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同时,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可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按照统一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成绩,由高校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三

高考一直是大家都关注的话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2019年江西出台高考改革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改革后的高考将考哪些科目是很多考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根据《方案》,统一高考科目将为语文、数学、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3科,不分文理科。

其中,外语考试分为笔试和听力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江西不少高中教师认为,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将大大减轻考生集中备战高考的压力。而外语考试中的听力测试容易出现偶发因素,允许学生参加两次外语考试,这一举措比较人性化。

为了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江西将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含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允许考生在未通过的前提下多次报考。

等级性考试包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其中3个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各科目的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只能参加一次。江西还将逐步探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向不同年级学生开放、提供两次及以上考试机会的可行性。

那么,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究竟如何与高考录取挂钩呢?这就涉及高考录取成绩构成的问题,根据《方案》,考生总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共同构成,作为普通本科高校录取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高考成绩实行“3+3”的构成方式,第一个“3”是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任选3科。

高考录取成绩卷面总分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

高考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增强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促进每个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促进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那么,如何保障高校招到自己最想要培养的学生呢?《方案》明确,江西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普通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0~3科),并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科,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未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普通高校,考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对于符合报考条件并达到普通高校投档分数线的考生,普通高校既可分专业大类(专业)提出优先录取的条件,也可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今后,综合素质评价也将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其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方案》明确,2019年起,江西将建立江西省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坚持方向、客观公正的原则,构建真实准确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经历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按照新办法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江西将创造条件分步合并、减少录取批次。2019年起,合并文史、理工类本科第二、第三批次,合称为本科第二批次;2019年起,合并艺术、体育类第二、第三本科批次;从2020年起,进一步减少录取批次,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办法。在此基础上,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校录取的可行性,增加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同时,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研究出台江西高校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实施办法。此外,《方案》明确,江西将逐步提高农村学生进入省属普通高校本科一批次专业的比例。

《方案》中提到,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划片入学,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阳光招生”,禁止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认真清理并全面取消各种形式的特长招生政策,规范民办学校招生。

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升学措施,通过采取扩大公办学校容量、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购买民办学校服务等方式,深入调查并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

《方案》明确,深化高中阶段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积极稳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继续将优质普通高中的统招计划按不低于50%的比例,根据生源情况合理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初级中等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方案》,2019年江西将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试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与统一高考录取挂钩。

2020年起,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共同构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使用。

按照《方案》中的时间表,2019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即2020年参加高考)将成为“新高考”模式下的首批考生。昨日,教育部门权威人士表示,“新高考”的相关准备工作早已开始,在接下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江西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可能会有调整,也就是说,究竟哪届高三考生将率先迎来“新高考”,学生和家长还需要密切关注后续相关信息。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四

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目前正就读初中和小学的准高考生们。记者了解到,以往广东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文科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考试;理科考生和体育类考生必须参加政治、历史、地理三科考试;而艺术类(音乐、美术)考生根据自己兼报的科目选择对应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而根据教育部新出炉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今后考生们将不再分文理科,考生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选3科计入高考成绩。

早在2009年起,广东已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并在2010年起实施“一年两考”。根据实施意见,这一考试时间和科目安排都将发生改变:学业水平考试原则上安排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学校还需要保障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

变化2。

从分数评级变为人数占比评级。

此前广东的学业水平考试同样以等级呈现,但主要是以分数评定等级。新实施意见中,采用人数占比来评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具体比例由各省(区、市)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

不过以往,广东高考将学业水平考试等级与高校报考范围挂钩。例如,文、理科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时,学业水平考试的三门学科成绩均达到c级以上的,才能参加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三门学科成绩中至少有两门达到c级、另一门达d级以上的才能参加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

至于今后,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如何与高考报考挂钩,目前仍未出炉详细规定。

变化3。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自填记录并公示。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华南师范大学人才测评所所长张敏强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其权重应该是比较小的。他表示,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比高考加分的作用好很多,因为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更能体现学生的全面水平。

暨南大学招生办主任黄跃雄同样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的参考,引导学生除了注重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之外,还要走综合发展的道路,在社会服务、道德修养等方面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原来高考划分了分数线,比如600分和601分,谁的素质高谁的素质低,很难说。但是引入综合素质评价,在基本的分数下,还有另外一个参照系,相当于是一个三维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全面评价一个学生。”

不过,黄跃雄提醒学生:“虽然高考改革了,但不要被另一个指挥棒控制,有些学生为了高考,去作综合素质评价,没有必要。一种原生态的展示,这才是本质的东西。”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五

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高考综合改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风险防控和舆情应对,保障高考综合改革平稳顺利实施。要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高校的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台账,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阶段工作按计划完成,确保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狠抓贯彻落实。

各地、各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高考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条件保障,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大力完善高中办学条件,大力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逐项落实考试报名、招生录取各环节工作,特别是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夯实改革技术支撑。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认真组织模拟演练,开展适应性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工作流程,切实为高考综合改革平稳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宣传培训。

各地、各校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提升政策公众知晓度,开展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高校、高中学校、考生家长线上线下的宣传解读和培训,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要优化服务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考生志愿填报咨询指导,努力营造高考综合改革的良好氛围。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六

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20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14年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七

高考,迎来一次大变革(教育眼)。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怎么改?取消分科、多元评价、合并录取成趋势。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2016年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14年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5年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记者丁雅诵)。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八

经教育部审核备案,省政府今日印发了《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粤府〔2019〕42号,下称《改革方案》),标志着我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改革方案》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1年高考按照新高考模式进行考试和招生录取。

据介绍,我省《改革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到2021年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初步构建起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高校考试招生管理体制机制;主要任务包括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普通本科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等,着重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合格性考试成绩一考两用,既作为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也作为春季高考招生的依据之一。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作为普通高校夏季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仅限当年我省夏季高考的考生参加,一年考1次,成绩当年有效。

二是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个方面,普通高中学校要将经过一定程序认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统一导入省的信息管理平台。招生高校要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及使用办法,提前公布。

三是将本科高校考试招生和专科高校考试招生适当分开,分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两类。本科高校考试招生主要安排在夏季进行,考试科目按“3+1+2”模式设置,“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高考总成绩750分,其中“3”和“1”直接采用卷面分,共550分;“2”实行等级赋分,各100分,起点赋分30分,划分为a、b、c、d、e5个等级。

对于选考科目,招生高校要分专业组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提出1门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提出不超过2门科目要求。学生的选考科目须完全符合高校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才能报考,同时,其对应的合格性考试科目必须合格。招生高校按物理、历史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分开投档录取。省招生办按照“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具体志愿填报方式和投档录取模式2021年上半年公布。

四是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主要安排在春季进行,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学校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三类不同的学生群体: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中职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实行“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将逐步建立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中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将逐步采用中考成绩和高职院校自主测试方式。

省教育厅同时公布了思想政治等4门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等级赋分方法。等级赋分方式是,将考生某选择性考试科目的卷面分转换为a、b、c、d、e5个等级,按一定比例转换为一分一档的等级分,起点分为30分,转换后考生在该科目中的成绩排序不变。

据了解,国家根据“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2014年上海、浙江作为第一批试点省市,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第二批试点省市分别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经批准,广东、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南、湖北、重庆等8省市作为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省份。我省现行的高考方案在维护教育公平,选拔合格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特别是唯分数论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难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需要,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势在必行。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高考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我省高考工作作出批示指示。分管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多次专门听取汇报,提出明确要求。省教育厅通过到省内外广泛开展调研,充分借鉴第一、二批试点省市高考综合改革成功经验,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与同期启动改革的其他7省市保持密切沟通。同时,通过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论证,发放1万多份问卷广泛调查,开展风险评估等,广泛听取了省直有关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中学校校长和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大学校长和招生办主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第三方风险评估,按程序分别报省重大民生领域改革专项小组、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省政府常务会、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省人民政府报教育部备案同意,以省政府名义正式印发实施。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九

4月6日上午,2016年北京市“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二场举行,为迎接7日正式发布的北京市中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表示,随着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育人理念的变化,会倒逼中小学校执行新课程方案。

据李奕介绍,按照新的考试评价方案,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一所学校时,将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而是要关注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校管理是否给了孩子成长发展的空间,这其中不仅包括考试成绩,还包括学校对于肥胖率、近视率等身体健康指标的控制,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各方面的培养能力。

同时他表示,伴随着新中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以及育人理念的变化,会倒逼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执行新课程方案,而不仅仅是机械性地考虑长短课时等安排。

对此,他建议学校和教师要对一些具体的变化有清晰的认知,并依此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例如教学转型要关注课堂是否给学生以启发,是否有思维的延伸;教师转型则要关注教师对学生个性爱好的发现;学校转型则应关注学校对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促进程度。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北京市此次深化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思路,在于促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际获得感,以创新促绿色发展。其最终指向育人理念的重大转变。

李奕表示,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提高基础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贴近学生的消费习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改善基础教育供给结构,打破单一的课程、资源、考试评价供给结构,构建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由此实现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的转变。

针对有老师提出未来将如何进行教学的问题,李奕表示,以往教学中追求得分高和追求考试好成绩的方式要发生改变,学校和老师可以创设更多可选择的空间。另外李奕也指出,今后教师设置习题时,要有至少30%的题目是原创,且增加可选择性和开放性答案,以增加教学资源的供给。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

高考,迎来一次大变革(教育眼)。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怎么改?取消分科、多元评价、合并录取成趋势。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2016年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14年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5年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记者丁雅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一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韩家慧刘雅睿)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我国于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革考生录取机制,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北京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取消本科三批。

上海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

广东:不设文理科一年一科多考。

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20高考开始实施。

江西:三本并入二本淡化公办民办。

浙江:不分文理满分750分。

山东:年只统考语数外。

辽宁高考一本不再分ab段。

贵州将取消普通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外语一年两考。

海南: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广西: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外语考两次。

甘肃:高考改革启动20开始实施。

宁夏:年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西藏:2021年起将不再分文理科。

3月25日,记者从区教育厅了解到,西藏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根据该《方案》,西藏将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起,西藏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成为参加“新”高考的第一批考生。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二

明天,本市5.1万高考考生将奔赴全市20个考区、86个考点参加考试。副市长翁铁慧、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昨天赴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巡查考点准备工作。

今年上海市高考考点全部设置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中进行,标准化考场配备网上视频巡查系统、应急视频指挥系统、无线电作弊防控系统、考生身份验证系统、考务综合管理系统等五大系统。

五十四中学供有21个考场,将迎来512名考生参加考试。教学楼底楼大厅,四台身份证验证设备已经安装调试完毕,监考人员也已经配备手持式金属探测仪。校长卢久红介绍,考生达到后,将进行证件核对、身份证验证、进入教室后二次核对等人防、技防多次验证。监考教师出入考场,只能从教学楼东部楼道上下,所有过程都将全程录像监控。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三

记者发现,高考改革带来的“红利”,向下辐射之路走得还很蹒跚。不少初中校长表示,希望随之而来的中考改革方向也能尽早明确,便于学校早做准备。也有初中老师坦言,在一些学校,不排除一些家长由于高考改革带来的课程和选择标准的不确定性,干脆提前为孩子规划起就读国际课程事宜。

世界外国语中学副校长陈勇认为,无论选择哪一种成才路径,前提不应是逃避另一种。应该看到,高考所引领的课程改革和国际课程之间,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共通之处,越来越倾向于学科均衡,强调课程的高选择性,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勇认为,面对高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学会选择”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他介绍,从几年前,学校陆续在艺术和第二外语的教学进行了课改。艺术课上,学校提供声乐、键盘音乐、民族音乐、戏剧、舞蹈五种课程,开学第一周请学生“预览”后进行选择;二外同样有德日法西四种语言,供学生自选。跟踪调查发现,经过了这样一个根据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会更好。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四

备受关注的北京市中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将于今日正式公布。昨日举办的2016年“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第二场报告会上,市教委副主任李奕以《考试评价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育人)改进》为题作报告,并现场回答听众和网民提问。

考试考什么?

考出课堂表现与能力。

昨日上午,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奕在“展望‘十三五’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上,就“新考试评价方案的核心价值取向”、“近年中高招改革的走向与目标”、“考试命题方向的突出特点”、“考试评价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改进”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李奕介绍,今后的中考会主要关注对学生四个方面的考查。

首先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包括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古人刚健自强、与人为善等思想精髓,也会从一些红色经典、历史题材作品中出题,从日常生活中的节日、节气、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等知识中出题。

他还表示要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考出来,因此试题要把课堂学习过程、学生的发问、师生的互动考出来;要设计开放性试题,不考对和错,而是考查理解的深和浅,让学生尽情思考,展现他的思维过程。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基础和积累,重视基础,考查基础知识的扎实、宽厚;题目可以源于家庭、社会,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能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能解释生活现象。各学科要充分关注学生在校生活实际,如10%的社会实践课程、科学动手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大课堂等。

最后还要考出学生的能力,“试题要注意考学生的思维”,李奕说,要考查九年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而非做题的能力;改造难题,不让学生把能力固化到做题上;试题要引导教学的走向,使得教学聚焦思维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做难题。

学校怎么办?

倒逼校长教师执行新课标。

昨日上午有校长询问,改革之后,学校育人工作应该怎么做?

对此,李奕表示,改革将倒逼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真正动脑筋去执行新课程方案,而不仅仅只是机械地考虑长短课时等的安排。

他建议,学校和教师要对一些具体的变化有清晰的认知,并依此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例如,教学转型要关注课堂是否给学生留下回味,是否有思维的延伸;教师转型则要关注教师对学生个性爱好的诊断与发现。学校转型则要关注学校对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促进程度。

按照新的考试评价方案,李奕介绍,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一所学校时,将不再只是单纯地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而是要关注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学校管理是否给了孩子成长发展的空间;不仅包括考试成绩,还包括学校对于肥胖率、近视率等身体健康指标的控制,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各方面的培养能力,而且学校需要提供多年大数据的积累,这些都是评价学校的基本指标。

老师怎么教?

有教师表示,此次北京市教考制度改革既是基础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也是消费观引导下的广义教育资源供给,即“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将对学校管理体制机制、考试招生录取、课程方案调整、教师培养等多领域带来变革,同时校准人才培养价值取向。

但是今后怎么教?也有中小学教师就改革后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向李奕发问。

就此,李奕建议,传统教学中追分和追考试的方式要有所变化,学校和老师可创设更多可选择空间,而在课堂上也从传统的引入、讲新课、复习、检测中,留出学生讨论证明的时间。

他开玩笑说,今后要是出现了答不出来学生问题的老师才好。

另外,李奕也要求,今后教师设置习题时,要有至少30%的题目是原创,且增加可选择性和开放性答案,以增加教学资源的供给。

也有家长表示,虽然新政策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有利于逐渐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单一选拔模式,但目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实下,希望学校、教师对新政策下新课程的设计能跟得上,并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

“会针对新的教改方案,提前为孩子做好规划”,一名学生家长说。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五

各省录取方式在变化,与此同时,录取学生的参考因素也出现变化。上述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对此,有观点认为,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

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河南提出,2016年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实施。

河南省将于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素质”将作为录取依据和参考。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六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韩家慧刘雅睿)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我国于2014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革考生录取机制,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北京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取消本科三批。

上海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

广东:不设文理科一年一科多考。

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2021年高考开始实施。

江西:三本并入二本淡化公办民办。

浙江:不分文理满分750分。

山东:2020年只统考语数外。

辽宁高考一本不再分ab段。

河北:高考改革2018启动文理不分科英语可考两次。

贵州将取消普通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外语一年两考。

湖南: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科。

海南: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广西:2019年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外语考两次。

甘肃:高考改革启动2019年开始实施。

宁夏:2019年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西藏:2021年起将不再分文理科。

3月25日,记者从区教育厅了解到,西藏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根据该《方案》,西藏将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起,西藏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成为参加“新”高考的第一批考生。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七

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上海市、浙江省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从当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6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除上海和浙江外,分别是北京、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广西、宁夏、湖南、贵州和西藏。其中,改革招生批次和科目设置为重点,文理不分科成趋势。

记者还了解到,其他省份大多将于近期或今年公布。天津市教委表示今年将出台方案;辽宁省教育厅厅长马辉也表示,方案将于今年适时发布。此外,据媒体报道,安徽省新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有望4月份正式公布。

根据《意见》要求,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记者梳理发现,各省改革启动时间并不相同,但基本集中在未来三年。

北京、海南、湖南、辽宁、吉林等省份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江苏、内蒙古、安徽的高考综合改革时间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此外,部分省份定于2019年,目前多为西部省份。

今年3月,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了北京高考改革的相关安排。线联平称,北京自2017年秋季起,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8年起,落实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2020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表示,目前上海和浙江正处于试点时期,2017年开始整体实施。因此,虽然现在很多省份已经公布方案,但还要根据上海和浙江最终的试点经验情况,再开始施行。

王烽表示,目前根据教育部的总体要求和各省份方案,基本是2018年左右启动,2020年全面实施。因此虽然方案已经发布,但离全面实施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窗口期”,还有准备和调整的时间,各省的方案可能还会根据实际经验情况、参照学习经验之后再进行微调。

释疑1。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八

在现行的“旧版”高考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事实上每年确确实实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是在“陪太子考试”。用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话说,现在部分高中生参加高考其实带有“陪绑”性质,因为一张高考卷既要为名牌高校选拔生源,又要顾及考民办高校甚至考高职的学生,其中一些偏难的试题,其实是让大多数人不得不去经历挫折。

可喜的是,从明年起,本市将改进专科高职统一招生方式,仅报考专科高职志愿的学生,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

今年上海民办远东学校的高三学生中,有一大半人此前已通过高职自主招生“走了”,只剩下十几个人参加明天的高考。学校负责人陈孝大不忧反喜地说,这是好事,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现在都在强调教育公平,但并不是说让所有的人接受一样的教育就是公平,人的天资、能力、兴趣是有很大差异的,可惜我们的现行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基本的教育规律。”他说,一个人的成功,首先是靠他的心理品质和个人能力,其次是靠家庭环境,然后才是学校教育,但是,现在的教育氛围包括既有的高考模式,恰恰是颠倒了过来,过分强调学校的教育作用,然后就是“拼爹”,而往往忽视人的差异性,这也是导致高考被异化、被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九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通知》,在已有鼓励高校学生入伍优惠政策基础上,出台了6项新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

一是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根据实际需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专项计划,专门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生。专项计划规模控制在5000人以内,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内单列下达。

二是将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服兵役情况纳入推免生遴选指标体系。鼓励有关高校在制定本校推免生遴选办法时,将在校期间服兵役情况纳入推免生遴选指标体系。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人员,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的可免试(指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三是将考研加分范围扩大至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退役人员在继续实行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退役后按规定享受加分政策的基础上,允许普通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在完成本科学业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四是退役大学生士兵专升本实行招生计划单列。高职(专科)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在完成高职学业后参加普通本科专升本考试,实行计划单列,录取比例在现行30%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具体比例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实际和报名情况确定。

五是高校新生录取通知书中附寄应征入伍优惠政策。高校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附寄应征入伍宣传单,宣传单主要内容包括优惠政策概要、报名流程指南、学籍注册要求等。

六是放宽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转专业限制。大学生士兵退役后复学,经学校同意并履行相关程序后,可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

六项新政策加上已有优惠政策,教育部门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大学新生从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就能了解入伍政策和程序。高校学生入伍,不仅享受国家资助学费,而且复学有保障,可以转专业、优先转本校国防生,考研加10分、单列计划录取,专升本实行招生计划单列,录取比例超过30%。退役后就业的,除按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享受专门就业服务外,各地还拿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计划的20%,专门用于退役大学生士兵。

经梳理发现,

目前已经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地区包括新疆、黑龙江、河南、河北、四川、山东、安徽、贵州、山西、陕西、江西、湖南、吉林、江苏、福建、广西、青海、甘肃、广东、重庆、云南、辽宁、湖北、内蒙古等。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二十

对于户籍制度改革,民众最关心的是怎样圆“城市梦”。在落户条件方面,与国家版的意见相比,不少地区的方案降低了落户门槛,落户条件更为宽松。

按照国家版的户籍改革意见,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相比之下,一些省份的“步子”更大。其中,贵州提出“全面放开中、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这意味着贵州的中等城市与小城市、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将同样全面放开;湖北提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大中城市,可以参照建制镇和小城市标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对于大城市的落户条件,国家版的户籍改革意见规定“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而河南缩短为“不得超过2年”,安徽缩短到“不得超过3年”。

在特大城市落户方面,各地普遍提出了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河南提出“省会城市要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黑龙江提出哈尔滨要“积极建立和完善积分落户制度”;湖北提出科学控制武汉市人口规模,合理设置落户积分分值,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在专家看来,现在北上广等特大城市无法再集聚和承载再多的人口,“城市病”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在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的同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5067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