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8:45:06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通用13篇)
时间:2023-11-24 18:45:06     小编:影墨

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工作。制定方案时,需要对各种可能性进行充分的评估和预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一

高考,迎来一次大变革(教育眼)。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怎么改?取消分科、多元评价、合并录取成趋势。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2016年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14年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5年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记者丁雅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二

高考,迎来一次大变革(教育眼)。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怎么改?取消分科、多元评价、合并录取成趋势。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2016年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20年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14年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15年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记者丁雅诵)。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三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韩家慧刘雅睿)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我国于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革考生录取机制,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北京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取消本科三批。

上海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

广东:不设文理科一年一科多考。

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20高考开始实施。

江西:三本并入二本淡化公办民办。

浙江:不分文理满分750分。

山东:年只统考语数外。

辽宁高考一本不再分ab段。

贵州将取消普通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外语一年两考。

海南: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广西: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外语考两次。

甘肃:高考改革启动20开始实施。

宁夏:年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西藏:2021年起将不再分文理科。

3月25日,记者从区教育厅了解到,西藏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根据该《方案》,西藏将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起,西藏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成为参加“新”高考的第一批考生。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四

高考,迎来一次大变革(教育眼)。

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记者丁雅诵)。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五

高考一直是大家都关注的话题,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2019年江西出台高考改革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改革后的高考将考哪些科目是很多考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根据《方案》,统一高考科目将为语文、数学、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3科,不分文理科。

其中,外语考试分为笔试和听力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江西不少高中教师认为,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将大大减轻考生集中备战高考的压力。而外语考试中的听力测试容易出现偶发因素,允许学生参加两次外语考试,这一举措比较人性化。

为了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江西将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含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允许考生在未通过的前提下多次报考。

等级性考试包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其中3个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各科目的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只能参加一次。江西还将逐步探索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向不同年级学生开放、提供两次及以上考试机会的可行性。

那么,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究竟如何与高考录取挂钩呢?这就涉及高考录取成绩构成的问题,根据《方案》,考生总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共同构成,作为普通本科高校录取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高考成绩实行“3+3”的构成方式,第一个“3”是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任选3科。

高考录取成绩卷面总分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

高考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增强高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促进每个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促进大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那么,如何保障高校招到自己最想要培养的学生呢?《方案》明确,江西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普通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大类(或专业)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0~3科),并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学生满足其中任何1科,即符合报考条件。对于未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普通高校,考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对于符合报考条件并达到普通高校投档分数线的考生,普通高校既可分专业大类(专业)提出优先录取的条件,也可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今后,综合素质评价也将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其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方案》明确,2019年起,江西将建立江西省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坚持方向、客观公正的原则,构建真实准确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经历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按照新办法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江西将创造条件分步合并、减少录取批次。2019年起,合并文史、理工类本科第二、第三批次,合称为本科第二批次;2019年起,合并艺术、体育类第二、第三本科批次;从2020年起,进一步减少录取批次,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办法。在此基础上,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校录取的可行性,增加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同时,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研究出台江西高校学分互认和转换的实施办法。此外,《方案》明确,江西将逐步提高农村学生进入省属普通高校本科一批次专业的比例。

《方案》中提到,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划片入学,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阳光招生”,禁止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认真清理并全面取消各种形式的特长招生政策,规范民办学校招生。

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升学措施,通过采取扩大公办学校容量、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购买民办学校服务等方式,深入调查并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

《方案》明确,深化高中阶段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积极稳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继续将优质普通高中的统招计划按不低于50%的比例,根据生源情况合理均衡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初级中等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方案》,2019年江西将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试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与统一高考录取挂钩。

2020年起,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共同构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使用。

按照《方案》中的时间表,2019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即2020年参加高考)将成为“新高考”模式下的首批考生。昨日,教育部门权威人士表示,“新高考”的相关准备工作早已开始,在接下来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江西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可能会有调整,也就是说,究竟哪届高三考生将率先迎来“新高考”,学生和家长还需要密切关注后续相关信息。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六

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了新高考改革的大幕。上海、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出文理不分、一年多考、综合评价等新措施。今年第一季度,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密集出台,北京、广东、江苏、江西、山东、辽宁、河北、贵州、湖南、海南、广西、甘肃、宁夏、西藏陆续公布实施方案,加上之前的上海、浙江试点区,目前全国公布方案的省区市已达16个,其他省区市方案也将于年内公布。一系列方案的出台显示出“全面系统的招生考试改革”已初具雏形,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纵观各地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虽然在执行时间、具体选考科目上略有不同,但大致有以下几个趋势:

取消文理分科,由“3+x”变为“3+3”模式。以往的“3+x”中的“x”代表文综或理综,文科考生考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文理分科模式下,往往培养出的只是“半个人”,学文的不懂理,学理的不知文。而新高考改革之后,在保持原来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不变的情况下,不分文理科,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政、史、地、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其中,统一高考向“全国一张卷”回归,20将有26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此外,多地表示将给考生提供两次外语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通过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而等级性考试则以等级呈现,其中3门将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针对“唯分数论”的做法,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状况、传统文化素养、创新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个人特长等。

录取批次合并。北京、辽宁、江西等地将取消本科第三批次,与本科第二批次合并录取;海南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并计划从20起仅设本科和专科两个录取批次。传统本科批次界限的打破,让高校站在统一平台上,有利于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而不仅仅是跟着学校的“档次”走。

意味着什么?增选择、减压力、提素质是目标。

不分文理科、不再一考定音、不唯分数是论……高考的新变化把决定未来方向的权利交还到了学生自己手中。

“喜欢生物,但是因为物理成绩不好,所以相比较之下,最终学了文科”“不知道想学什么,看金融火爆,所以就选了”……产生诸如此类的纠结、迷茫与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和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往往只通过分数,而学生和学校双方对彼此的爱好、特长都知之甚少。

“‘文理不分科’的自由组合模式让考生能‘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兰劲华说:“‘3+3’模式实际上就是引导高中学生在学习共同知识的基础上,有侧重地投入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学科特长,引导学生将学业兴趣与未来专业有机结合。这有助于改变当下考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目性。”

除了打破文理科壁垒,今后的高中生还可以自主选择时段完成英语考试、选择哪些科目参加合格性考试以及哪些科目计入高考成绩。“一年多考、择优计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集中应考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蒋承说。

去年暑假,上海市同济二附中的部分高中生承担了普陀区长寿街道“一起‘暑’快乐”的`社区小朋友接待任务,他们策划节目、购买道具、布置场地,异常忙碌却又乐在其中。按照上海新高考政策,从2014年起,高中生需完成不少于90天的社会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20底,上海256所高中全部在学生社会实践信息记录电子平台注册,高二学生中已有91%参加了志愿服务。

“两依据、一参考”、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蒋承认为:“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显然是不合理的。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难在哪?授课方式、评价标准、选择能力待提升。

方案的公布只是高考改革实践中的第一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难度,还需要根据试点经验、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

“统考+选考”的“3+3”模式,给现有的高中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挑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指出:“学业水平考试要‘选考’,学校就要提供‘选课’,不同课程的复杂的排列组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教学班级无法维持,走班制将成为授课的基本形式。但学校无法预估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多,哪个学科的选考学生少,这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而这样的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难以达到的。此外,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表后,班主任就失去了意义,考勤机制和课堂管理将成为一大难题。”

新高考方案中,大部分省份提出使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机制,综合素质评价的建立固然有助于打破智育一枝独秀的局面,但在实际招录中却很难把握。做家务和去敬老院,公益活动和科学调查哪一个考核分数应该更高?这些都不具有可比性,尤其当学生很多的时候,考核就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认为,要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可靠,一方面教师要负责审核把关,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电子管理平台,便于公示和监督。

除去制度本身存在的难点,在选择多了、范围大了的情况下,考生自己也会患上“选择困难症”。应试教育之下,追求高分是最终目标,有些学生甚至上了大学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而今后,当高中生面临选课、选考、选专业、选学校时,如何做好这些“选择题”,提前规划生涯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学校都要不断适应。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七

2021年春季高考包括高职院校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生录取(下称:依学考)、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下称:3+证书)、高职院校自主招生、面向初中毕业生的中高职贯通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招生,共5种类型。依学考和3+证书招生考试按本方案执行,另外3种类型的招生考试工作另行通知。

(一)考试安排。

依学考考试安排按《关于做好2021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粤考院函〔2020〕131号)执行,依据该次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进行录取;3+证书考试安排按《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粤招办普〔2020〕43号)执行。

(二)录取工作。

春季高考实行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模式,除3+证书本科批次、西藏新疆班外,每个院校专业组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1.招生批次及志愿设置。

(1)依学考不分批次,分普通类(不分物理、历史)、艺体类(分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体育类5类,下同,艺体统考类别由招生院校划分不同的专业组进行区分)2个类别。普通类设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艺体类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普通类与艺体类不得兼报,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类进行填报。

(2)3+证书分本科、专科(高职)两个批次。本科批次设1个院校专业组志愿,1个专业志愿,不设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专科(高职)批次按考生类型分中职生批次设3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退役军人批次设1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西藏新疆班设1个院校专业志愿,1个专业志愿,不设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2.计划编制。

院校按照院校专业组编制招生计划,招生计划须具体到各专业。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包含若干个专业,但同一专业只能在一个专业组。其中,艺体类要按照音乐类、美术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体育类5个统考类别进行编组。

3.投档录取。

省招办根据生成的院校专业组数据,以院校专业组为投档单位,结合考生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和考生总分排位进行投档,由招生院校根据招生章程进行录取。若考生无法录取到所填报的专业,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只能调剂到该专业组内未完成计划的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4.投档排序及同分处理(不含3+证书本科批次)。

(1)根据考生春季高考成绩合成总分(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到低确定投档位序。总分(含政策性加分)相同时,比较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合计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高低,高者优先。

(2)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合计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仍相同时,按以下原则进行排列:

第1位序,比较语文加数学两门合计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第2位序,比较语文和数学两门中的单科较高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第3位序,比较英语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第4位序,依学考艺体类专业比较术科统考成绩高低,高者优先。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八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通知》,在已有鼓励高校学生入伍优惠政策基础上,出台了6项新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

一是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根据实际需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专项计划,专门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生。专项计划规模控制在5000人以内,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内单列下达。

二是将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服兵役情况纳入推免生遴选指标体系。鼓励有关高校在制定本校推免生遴选办法时,将在校期间服兵役情况纳入推免生遴选指标体系。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人员,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的可免试(指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三是将考研加分范围扩大至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退役人员在继续实行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退役后按规定享受加分政策的基础上,允许普通高校在校生(含高校新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在完成本科学业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四是退役大学生士兵专升本实行招生计划单列。高职(专科)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在完成高职学业后参加普通本科专升本考试,实行计划单列,录取比例在现行30%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具体比例由各省份根据本地实际和报名情况确定。

五是高校新生录取通知书中附寄应征入伍优惠政策。高校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附寄应征入伍宣传单,宣传单主要内容包括优惠政策概要、报名流程指南、学籍注册要求等。

六是放宽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转专业限制。大学生士兵退役后复学,经学校同意并履行相关程序后,可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

六项新政策加上已有优惠政策,教育部门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大学新生从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就能了解入伍政策和程序。高校学生入伍,不仅享受国家资助学费,而且复学有保障,可以转专业、优先转本校国防生,考研加10分、单列计划录取,专升本实行招生计划单列,录取比例超过30%。退役后就业的,除按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享受专门就业服务外,各地还拿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计划的20%,专门用于退役大学生士兵。

经梳理发现,

目前已经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的地区包括新疆、黑龙江、河南、河北、四川、山东、安徽、贵州、山西、陕西、江西、湖南、吉林、江苏、福建、广西、青海、甘肃、广东、重庆、云南、辽宁、湖北、内蒙古等。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九

据《劳动报》报道,昨天,上海教育考试院在官网发布消息称,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时间确定。其中6月7日为语文和数学,6月8日下午外语,6月9日上下午均为外语听说测试。

市教育考试院表示,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统考科目时间安排的通知》(教学厅〔2017〕3号)的要求,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时间安排如下:6月7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为语文科目考试,下午15:00-17:00为数学考试;6月8日(星期四)下午15:00-17:00为外语考试;6月9日(星期五)8:00-11:40为外语听说测试,下午的`外语听说测试时间为13:00-16:40。

市教育考试院提醒各位考生,6月7日上午8:30考生入场,9:15禁止迟到考生入场,11:00后考生可提前交卷出场。6月7日下午14:30考生入场,15:15禁止迟到考生入场,16:30后考生可提前交卷出场。6月8日下午14:30考生入场,14:45禁止迟到考生入场,14:45开始分发答题纸,14:50开始试听,14:55开始分发试卷,15:00听力考试正式开始。16:30后考生可提前交卷出场。6月9日外语听说测试,考生需根据测试通知单上考试场次提前40分钟到考点报到,提前30分钟进入准备室。考试从考生进入准备室开始,如考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准备室,不能参加该场次考试,必须听从考试工作人员指令,参加其他场次的考试,不得随意离开考点。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

在现行的“旧版”高考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事实上每年确确实实还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是在“陪太子考试”。用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话说,现在部分高中生参加高考其实带有“陪绑”性质,因为一张高考卷既要为名牌高校选拔生源,又要顾及考民办高校甚至考高职的学生,其中一些偏难的试题,其实是让大多数人不得不去经历挫折。

可喜的是,从明年起,本市将改进专科高职统一招生方式,仅报考专科高职志愿的学生,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

今年上海民办远东学校的高三学生中,有一大半人此前已通过高职自主招生“走了”,只剩下十几个人参加明天的高考。学校负责人陈孝大不忧反喜地说,这是好事,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现在都在强调教育公平,但并不是说让所有的人接受一样的教育就是公平,人的天资、能力、兴趣是有很大差异的,可惜我们的现行教育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基本的教育规律。”他说,一个人的成功,首先是靠他的心理品质和个人能力,其次是靠家庭环境,然后才是学校教育,但是,现在的教育氛围包括既有的高考模式,恰恰是颠倒了过来,过分强调学校的教育作用,然后就是“拼爹”,而往往忽视人的差异性,这也是导致高考被异化、被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一

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上海市、浙江省作为首批试点地区,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从当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6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除上海和浙江外,分别是北京、河北、江苏、江西、山东、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广西、宁夏、湖南、贵州和西藏。其中,改革招生批次和科目设置为重点,文理不分科成趋势。

记者还了解到,其他省份大多将于近期或今年公布。天津市教委表示今年将出台方案;辽宁省教育厅厅长马辉也表示,方案将于今年适时发布。此外,据媒体报道,安徽省新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有望4月份正式公布。

根据《意见》要求,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记者梳理发现,各省改革启动时间并不相同,但基本集中在未来三年。

北京、海南、湖南、辽宁、吉林等省份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江苏、内蒙古、安徽的高考综合改革时间定为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执行。此外,部分省份定于2019年,目前多为西部省份。

今年3月,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了北京高考改革的相关安排。线联平称,北京自2017年秋季起,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18年起,落实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2020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表示,目前上海和浙江正处于试点时期,2017年开始整体实施。因此,虽然现在很多省份已经公布方案,但还要根据上海和浙江最终的试点经验情况,再开始施行。

王烽表示,目前根据教育部的总体要求和各省份方案,基本是2018年左右启动,2020年全面实施。因此虽然方案已经发布,但离全面实施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窗口期”,还有准备和调整的时间,各省的方案可能还会根据实际经验情况、参照学习经验之后再进行微调。

释疑1。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二

在明确主要目标的同时,各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还提出,要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此外,各地方案也均提到了建立居住证制度。

按照国务院2014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

记者注意到,在《居住证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多数省份的方案对建立或完善居住证制度多为原则性规定,内容大都与国家版户籍改革意见保持一致。

综合各地方案来看,申请居住证普遍需要在当地居住半年以上,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

但是对于随迁子女参加中高考、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更为核心的权利,各地的方案则普遍定调为“逐步享有”,且需与居住年限、社保年限等条件挂钩,但是大多数省份并未明确所需具体年限,仅少数地区作出了详细规定。

易鹏认为,囿于固有利益和地方财政压力等因素,户籍制度改革难以一蹴而就。居住证制度作为户籍改革的过渡政策,其“逐步享有、稳步推进”也是为了避免动作过猛从而对财政造成过大压力。

省份出台高考改革方案篇十三

新华网北京4月1日电(韩家慧刘雅睿)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千万学子的前途命运。我国于2014年出台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革考生录取机制,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北京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将取消本科三批。

上海将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合并一本、二本招生批次。

广东:不设文理科一年一科多考。

江苏高考新方案实行“3+3”模式2021年高考开始实施。

江西:三本并入二本淡化公办民办。

浙江:不分文理满分750分。

山东:2020年只统考语数外。

辽宁高考一本不再分ab段。

河北:高考改革2018启动文理不分科英语可考两次。

贵州将取消普通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外语一年两考。

湖南:将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科。

海南: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将不再分一本二本。

广西:2019年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不分文理外语考两次。

甘肃:高考改革启动2019年开始实施。

宁夏:2019年起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西藏:2021年起将不再分文理科。

3月25日,记者从区教育厅了解到,西藏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根据该《方案》,西藏将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起,西藏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成为参加“新”高考的第一批考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224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