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前做好教学准备。教案要注重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学习问题并加以改进。这些教案范例涵盖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小括号教案篇一
邬老师执教的《小括号》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思路清晰,学生思维活跃,参与面广。下面谈谈本人听课后的几点思考:
一、本课属解决问题课型,还是计算课型,还是概念课型?
课堂片段回放:邬老师通过10元钱买酱油和盐的具体情境,先让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接着教学两种不同的算法。一是连减方法的教学,先让学生列式,再让学生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也就是先算买完酱油剩下的钱,再求最后剩下的钱。二是加减方法教学,也非常强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即先算买酱油和盐一共需要的钱,再求还剩下的`钱。然后比较两种解决方法的不同。整个课堂给人的感觉是一节解决问题课。
我的想法:具体的问题情境对本节课来说,只是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与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小括号的作用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到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能力即可。所以本科的重心应该在于小括号的教学上。
二、小括号是不是要让学生创造?
课堂片段回放:学生列出算式10-2+3=5时发现运算顺序的问题,引发思考要先算加法怎么办?教师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创造”符号,最后统一用小括号。实际教学中只有极个别学生创造出小括号外,其他学生没有创造出其他符号。
我的想法:小括号的使用是人为规定的,因此在运算顺序有冲突时,如何才能先算加法,教师不妨直接引入小括号,重点要让学生感悟到小括号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小括号教案篇二
生:我学到了,当一个算式里面又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时候,要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再计算中括号里面的算式。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师:这位同学真不错,那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教师指着ppt让学生朗读)。
师:我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学习到的只是运用的以后的学习中去,好吗?
小括号教案篇三
成功之处:
1、通过一家三口去“冰雪天地”游玩要买门票的情境图引入,当课件播放出这个图片的时候,学生的眼球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学生特别喜欢,积极的投入到了这节课中,认真的思考起老师提出的问题。
2、在本节课的练习中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其实就是平时学生所做的连线题,我设计成了几个小帽子,让学生分别戴在头上,来找和自己的计算顺序相同的。通过这个游戏,我发现学生参与度广了,平时不喜欢举手的学生,小手也举得高高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使枯燥的课堂变的活跃起来了,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巩固。
3、注重对学生自学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对应用的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己来提出,自己来分析的,这样让学生亲自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不足之处:
1、在复习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使得后面的课程比较仓促;
2、练习设计的不过多样化,使得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多。
总之来说,本节课基本上学生对于新知识能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的地方慢慢改正。
小括号教案篇四
问题解决是80年代以来国际数学教学的三大趋势之一。联合国教课文组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应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中心。”一个良好的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探究、发现、实现“再创造”数学的过程。在教学“小括号”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符号――小括号“再创造”的过程,体会使用小括号的实际意义和合理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摘录“小括号”教学片断: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利用课件动态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积累感性经验。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动手操作,确定解题思路。
(2)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3)交流学生作品,巩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师: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10-2-3)。
第二种思路: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
师: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
师: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该怎样列算式?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然后汇总:此时出示算式卡2+3,
接着学生说:10-5。
此时:教师出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激发学生有效地进行思考】。
这样列式先算2+3吗?
小结:看来,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这里添上个符号,说明你要表达的意思。
3.认识小括号,理解小括号的意义。
(1)“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师: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吗?试一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标法:在2+3下面画一条线表示先算。把2+3用方框框起来表示先算。
把2+3用括号括起来表示先算。・・・・・。
教师: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有创意,在实际的计算时我们用哪个符号呢?
学生:老师,我知道,实际计算时我们使用的是小括号,书上都是这样写的。
教师:你说得对,在实际计算时我们总不能你画横线,我画圈,你画兔子,我画门,我们规定了一个统一的符号――小括号,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小括号。
(2)认识小括号,感受优越性。
组织学生说说感受,用一个统一的`符号来表示。揭示“小括号”
(3)使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师将算式10―2+3加上小括号,再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总结提升,明确小括号意义。
师:一个算式中含有小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小括号教案篇五
1、使学生初步掌握较典型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算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媒体演示复习题。
8-6+212×2÷624÷8×2。
请四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2、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
二、教学实施。
1、学习例3。
(1)多媒体出示例3的挂图。
(2)学生分组讨论,在组内交流获取的信息,小组汇报。
(4)这道题应怎么列式解答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5)放开让学生独立解答。
2、提问: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小组讨论并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
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顺序。
3、较这个算式与例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达标测评:
1、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中的第5题。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一第6、7题。
课后习题。
练习一第6、7题。
小括号教案篇六
(出示ppt:360÷(12+6)×5)。
生:多了一个小括号!
师:哦,多了一个小括号,那这个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啊?
生:改变运算顺序。
师:哦,你真不错!那我们算算试试,看结果等于多少。
生:100。
师:对,你计算得真快,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得吗?
生:先计算12加6,再计算360除以18,再计算20乘以5。(师边听边出示课件)。
生:是的!
生:顺序~。
师:对,那好,现在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四个人一组,互相交流一下。
(生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看学生的情况进行授课)。
教师下台巡视,后指名板演,学生可能板书:360÷((12+6)×5)。
师:(生纷纷议论,师等学生议论完之后)其实啊,我们为了把里面的小括号和外面的小括号区分开来,通常我们会采用另外一种符号——中括号!
(教师出示ppt,并且板书:中括号—[])。
师:(教师指着中括号说)看,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朋友中括号了,同学们可以比着老师写的在草稿本上画一画。
师:好,我们再来看刚刚的这个算式,我们可以把外面的小括号改成什么啊?
生:中括号!
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计算除法!(生边说,教师边板书步骤)。
生:中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生:小括号!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是的,如果在一个算式中又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我们应该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再计算中括号里面的算式。
好,我们一起读一遍(生一起朗读)。
小括号教案篇七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制订的基本理念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课设计强调在学生的需求中生成,在自主学习中生成,在探索交流中生成,在不断地生成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个方面的有效性,即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2.大胆放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数学,独立地去探索老师精心设计的自学菜单,独立地去认识小括号,感受小括号的作用。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精编自学提纲,这些数学问题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其深入探究的兴趣。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学生善于自学,并在此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发展独立练习、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等学力。
3.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手段。本节课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充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发挥聪明才智,体验到探索与成功的欢悦;有效保证了学生的课内训练度,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小括号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4+5=6+7=12-7=12+6=。
13-8=18-7=13-4=15+2=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9-4-2=4+6-7=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小括号”.。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2)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师:有了小括号,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号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小括号)。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如果遇到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14-9c3=。
12-(5+4)=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15-3+4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5○2○4=11。
14○2○8=49○5○3=7。
12○9○7=1016○6○4=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小括号。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13-4+5=7+7-6=。
13-(4+5)=7+(7-6)=。
2.6+(40+30)=5+(46-6)=20+50+9=80-(50+20)=。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变魔术。
活动目的:
巩固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每组发给3个数字卡片、2个加号、2个减号和一个小括号.。
活动过程: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商量魔术变换的步骤(六个人手拿卡片,怎样变换位置,分别组成不同的两步式题,变换的题目越多,成绩越高)。
4、表演全部结束以后,根据各组变“魔术”的质量和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
小括号教案篇九
240÷8=70+280=130×30=660÷22=。
二、填空。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需先算(),后算();在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
2.68减去280除以70的商,差是多少?列式是()。
3.390除以48与35的差,商是多少?列式是()。
三、把下面每组中的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
19×30=570900÷45=20。
(3)450+120=570(4)60×7=420。
四、比一比,算一算。
(1)165-7×5360÷4+20。
(165-7)×5360÷(4+20)。
390-(72+28)320÷(4×8)。
五、脱式计算。
(460+240)÷3534×(50+38)。
480÷30+7528+840÷12。
六、解决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括号教案篇十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方法与手段、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一个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本课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2、说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重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的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后,向三步混合运算的发展,在教学时,根据课标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设置以下两种教法:
1、直观、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概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概括、应用、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2、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对比,掌握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课标提倡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根据新课标,为了形成知识的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设计了以下这两道题。先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过程,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打下伏笔,达到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联系生活学数学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新课开始,出示主题图,提示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并知道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知道学习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相关的数学信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解决问题的依据,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再次,学生了解数学信息之后,及时提出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小组合作,动脑思索,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得出:123+154和154+123。再通过和复习题的比较,了解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使印象更加深刻,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3、探索算法。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交流两个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教师从单价数量=总价,引导学生明确: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的计算方法,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使学生了解计算的顺序,通过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使学生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情境,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理解运算顺序。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合作,让学生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推理出来的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试一试练习的运算顺序,教师在算式上标上运算顺序,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算理的掌握,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4、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设计以下几类题型,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的应用。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5、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小括号教案篇十一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编写的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方法与手段、过程设计等方面作一个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本课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2、说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重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的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后,向三步混合运算的发展,在教学时,根据课标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设置以下两种教法:
1、直观、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概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概括、应用、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2、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对比,掌握分析问题、 概括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课标提倡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导入。
根据新课标,为了形成知识的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我设计了以下这两道题。先让学生进行计算,根据计算过程,小结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学习三步混合运算打下伏笔,达到联系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联系生活学数学”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新课开始,出示主题图,提示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并知道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知道学习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了解相关的数学信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道解决问题的依据,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再次,学生了解数学信息之后,及时提出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小组合作,动脑思索,分析数量关系,尝试列式计算,再说说列式的依据。如果学生没有列出综合算式,则引导学生从数量关系上来得出:12×3+15×4和15×4+12×3。再通过和复习题的比较,了解本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解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结果,使印象更加深刻,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
3、探索算法。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交流两个综合算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讨论: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教师从单价×数量=总价,引导学生明确:象棋的总价和围棋的总价的计算方法,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使学生了解计算的顺序,通过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反复对比,使学生推导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情境,学生独立尝试,自主探索,理解运算顺序。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合作,让学生在有依据的情况下,自主归纳“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法则,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推理出来的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分析 “试一试”练习的运算顺序,教师在算式上标上运算顺序,加深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理解和算理的掌握,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使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会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培养了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4、巩固应用。
本课练习设计以下几类题型,主要是加强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计算的应用。紧扣重点、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使“算”与“用”有机结合,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新课标提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
5、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六、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本课学习的重点知识。
小括号教案篇十二
本节课的开端,我采用了吴版的教学设计,没有出示书本例题,就是感觉单纯的算式太枯燥,而是结合书本第36页第五题,让学生依据“我们组比你们两组的总人数多6人”来列式,然后在算式“18+18×2+6”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添加小括号,改变它原来的运算顺序,学生列出了这样一些情况::(18+18)×2+6、18+18×(2+6)等,然后让学生依据原有的经验进行计算,大部分同学能正确计算,我把学生中一些错误的情况列举在黑板上,让他们自己找错误,效果比较好,从而明确了带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在课堂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组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计算方面的,二是解决实际问题,可能我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要求高了些,但是学生的审题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例题时,以学生熟悉的题材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在此期间,我仔细国了下面部分学生的情况,有这样几种错误:一、对于“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居然还有一些学生采用了加法和减法,可见,这几个同学的基础有多差;二、就如书本青椒卡通所列的算式,没有加中括号。据此,我让学生根据算式,分析没一步算式的意义,由此产生中括号,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且补充了第三十页的“你知道吗?”,学生通过阅读,拓宽了知识面。从课堂作业的情况来看,计算错误明显降低,但是,部分学生对列综合算是解决实际问题有困难,在后面的联系中,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小括号教案篇十三
1、(出示情境图)王老师到文化用品商店为学校的棋类兴趣小组买棋,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去看看吧。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让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她一共要会多少钱?买中国象棋比买围棋少付多少钱?
1、尝试解答。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12×3+15×4,15×4-12×3。
老师引导:这是几步式题?你准备怎样算?在随堂本上算一算。
(2)交流汇报。
交流中,如果发现错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问题情境来想一想,并请做对的学生说说想法,使学生发现:先算乘法才与实际相符合,即:
12×3+12×412×3+12×4。
=36+15×4=36+60。
=36+60=96。
=96。
2、掌握简便算法。
在学生明白运算顺序后,再来比较上面两种计算方法。
小结: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必须先求出3副中国象棋的价钱和4副围棋的价钱,然后再把两种棋的价钱合起来,所以我们还可以将算式中两次乘法运算同时进行。
3、观察比较,体会运算顺序。
4、让学生独立计算:15×4-12×3。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集体订正。
(2)完成“试一试”:150+120÷6×5。
6、总结运算顺序。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各自阅读题目,找出题中的错误之处,再改正。然后请学生说出题目的错误之处,并说出正确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对比两小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2)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本领?你有哪些收获?
在课堂作业本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
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13。
=43×6-13。
=258-13。
=245。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类似于25+18×6-13的题太少了,难怪学生会做错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120。
=60÷6+120。
=10+120。
=13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小括号教案篇十四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实物操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够比较出角的大小。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
知道角有大有小,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主题图)在这些物体的面上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位新的图形朋友,(课件抽象出角)谁知道它们叫什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
1.摸一摸,直观感知角特征。
(1)(出示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在哪里?(学生可能会用手指尖指某一点)老师把这一点画在黑板上,问:这是角吗?(不是)那角是什么样子呢?拿出你的三角尺,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先把你的小手放这里按一下,看手上留下什么?(一个小坑、一个小点。)是的,这儿有一个点。
那我们从这一点往这边摸,什么感受?(直直的)。
再从这个点往这边摸呢?也是……?(直直的)。
同学们,我们摸到的就是角。
(2)刚才我们已经用手摸到了角,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刚才你摸到的角的.模样。
师:请睁开眼,屏幕上这几个角以及刚才咱们所摸的角,他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生:都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直的线(课件分别闪烁顶点、边)。
(3)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角的特点,下面老师就依据你们的发现把屏幕上的角请到黑板上,小朋友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画。
师示范:首先画一个点,接着从这一点引出一条线,这条线怎么样?(直直的)然后再从这一点往另外一个方向再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而且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通常我们还会用弧线来给角作上标记。
2.学一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很早以前,数学家们就给角的各个部分起了好听的名字,我们一起到数学书上找找看,把你找到的答案告诉你周围的小朋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师:由一个顶点引出两条边就组成了角。
3.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
师:老师这儿还有几个图形,它们是不是角呢?
4.数一数,图形中的角。
还有几个图形朋友也吵着要来上我们的数学课,他们都说自己的身体上也有角,咱们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
师:三角形有3个角?四边形有几个角?五边形有?追问:六边形呢?十边形呢?是的,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5.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出示主题图)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上也有角?
6.做一做,创造角。
(出示材料:一根吸管、一根皮筋、一张圆形纸、2根小棒)。
思考一下,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做出角。(学生活动,小组汇报)。
(二)比较角的大小。
1.感知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活动的角,怎样让它变得更大?(把角的两边张开)怎么让角变得更小?(把角的两边合拢)。
小结:看来我们要使角变大,只要把角的两边张开,要使角变小,只要把角的边合拢。
2.比较角的大小(观察法)。
做一个比它小的角,你确信你这个角比它小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
师:我们用眼睛看就能比较出大小,这种观察的方法在数学上经常用到。
3.比较角的大小(重叠法)。
师:当我们用眼睛观察,难以判断大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把这两个角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4.比较角的大小(边的长度)。
这儿还有两个角(出示红、黄角),哪个角大?
(1)老师要帮帮红角(剪短黄角的边),这样红角就比黄角大了吗?为什么?
(2)(拉长红角的边)这样呢?
师: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3)(课件出示放大镜)这样红角就比黄角大了吗?
(4)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它吗?
师:这说明角的大小其实只和什么有关系?
5.比较角的大小(捉迷藏)。
辨别两组角的大小,每组只露出角的一小部分,让学生猜测哪个角大,并交流想法。
三、欣赏总结,走进生活。
回顾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欣赏角(组图)。
师:关于角的奥秘还有很多,只要你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那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板书设计:
小括号教案篇十五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小括号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2、知道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
3、渗透符号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明确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
知道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一、闯关游戏导入:
1、第一关。
35+3=。
40+30=。
31+20=。
43+50=。
2、第二关。
4+3+3=。
9-3-4=。
10-3+7=。
10+5-2=。
预设:生答:4+3+3=10师:你是怎样计算的?(4加3再加3,先算……再算……)。
师:做这一类的算式的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师归纳:这些是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它们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类的知识。
二、引导尝试。
(一)问题情境转换为数学问题。
1、师:咦,小明他们在干嘛呢?请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生说师板书)。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师:谁能把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二)解决问题。
1、师:要求还剩几个五角星?这个问题怎么解答呢?
2、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
可能出现两种思路。
方法一:生: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师:谁和他的方法是一样的?(指名学生)再说说。怎样列式?10-2-3=。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从左到右)。
师强调:从左往右先算10减2,再减3。
方法二: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指名学生说想法)。
(先用2+3算出一共剪掉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师:谁听懂了他的方法?或谁的想法和他一样?
师:噢,我听懂了你们的意思,你们就是把先剪掉的2个和后剪掉的3个先合起来,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
师:你们能把刚才的方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列式:2+3=510-5=5。
师追问:2+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把先剪掉的2个和后剪掉的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
师:指着图说2+3表示两次一共剪去的,10-5=5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从10个五角星一起去掉剪掉的5个,还剩5个五角星)。
生可能会出现10-2+3。
·师:10-2+3=这道算式怎样计算?
生:10减2再加3,先算10减2等于8,再算8加3等于11。
生:用括号表示2+3先算。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统一采用这样一个符号()——小括号“,把2+3括起来,说明在这个算式里先算2+3。
师:来,大家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师引导学生书空写小括号的写法,边写边念)。
添了小括号现在算式的读法也不同了。
师:同学们试着算算10-(2+3)?(学生试算)。
生交流,师引导说计算过程。
师:谁能完整将计算过程说一说。(指名2名学生回答后,同桌相互说)。
看一看想一想这几道题怎么算(只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8-(3+4)11+(9-5)。
师:认真观察,想一想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对比研究,交流发现。
师:请同学们完成74页做一做。
12-5+4=。
14-9-3=。
12-(5+4)=。
14-(9-3)=。
小括号教案篇十六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1、口算(出示卡片)。
3+8=4+5=6+7=12-7=12+6=。
13-8=18-7=13-4=15+2=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9-4-2=4+6-7=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1、教学例2。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小括号”.。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2)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师:有了小括号,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号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小括号)。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如果遇到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14-9–3=。
12-(5+4)=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15-3+4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5○2○4=11。
14○2○8=49○5○3=7。
12○9○7=1016○6○4=6。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小括号。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13-4+5=7+7-6=。
13-(4+5)=7+(7-6)=。
2.6+(40+30)=5+(46-6)=20+50+9=80-(50+20)=。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变魔术。
活动目的:
巩固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每组发给3个数字卡片、2个加号、2个减号和一个小括号.。
活动过程: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商量魔术变换的步骤(六个人手拿卡片,怎样变换位置,分别组成不同的两步式题,变换的题目越多,成绩越高)。
4、表演全部结束以后,根据各组变“魔术”的质量和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
小括号教案篇十七
讲完《小括号》这节课,本来想着自己讲的很糟糕,但没想到老师们都说我的课堂有进步,但同时也给我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听了老师们给我的各种建议,我觉得我的课堂还可以再进步一些,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向其他老师学习。
在备课时,我就觉得这节课太简单了,没有什么比较难懂的地方,感觉学生应该在课下都会,所以课堂上就忽略了孩子们的“说”的练习。一年级孩子年龄小,他们的学习主要就是要多说、多想、多练,通过说,他们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虽然课堂上我也让孩子们来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但相对的还是少了点,所以才导致后面做练习的时候,有的孩子仍然记不住算法,算错。我应该利用各种活动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方式让孩子去说一说,让他们想说,乐说,这样才能将算法真正的种到他们的心里。
第二点就是我要努力去做一名有耐心的老师。课堂上能够耐心的听学生把话说完整,从他们错误的回答中引导其他学生去思考,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让他们也学会耐心地倾听别人回答问题,学会帮助他人进步,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
第三点是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好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标准的不断更新,良好习惯可以展现出一个人较高的素质。而人们的行为习惯养成在小学阶段正是关键期,所以课堂上必须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并且要常抓不放,持之以恒。
小括号教案篇十八
生:数字!
(出示ppt:360÷12+6×5)。
师:现在变成了什么?
生:算式!
师:哦,已经变成了算式了,那同学们算一算,这个算式最终结果是多少呢?
生:60!
师:哦,那么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生:先算360÷12,再算6×5,最后算加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674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