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7:43:03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范文(20篇)
时间:2023-11-24 17:43:03     小编:文轩

在学习的道路上,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所学内容。综合评价个人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帮助我们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总结写作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一

职业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相对较差,严重地影响了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质量,影响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本文就职业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做一探讨。

探究性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与自主探究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理解学习的本质,树立良好的学习观,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质量。

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学生成绩的提高,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实施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潜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现今时代对具有创新综合能力的人才需求急剧增加,而实施探究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理念和习惯,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自身良好素质的养成。

职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较差的问题,且在学习中没有教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少责任感,甚至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采取放弃的态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教师一味教授,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今的教学要求,但一些教师仍持落后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职中是以就业为主导的教育,因此很多职中学生认为学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就好了,对于基础文化课和工具课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不重视英语学习。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方法,根据新的要求解放思想,落实新的教学理念,摒弃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实施探究式的英语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切入与设计,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存在感和探究兴趣。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英语课程伴随着很多外国的文化与习俗,因此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与其相关联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对课堂的参与度。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喜欢英语课堂。

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来自思考与质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置有效的问题,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要能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采用互动启发式的教学,与学生的互动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存在。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以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为原则。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或是讨论,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之后的讲解也不要只是给出具体的答案,而应对学生进行点拔和讲解,不主宰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一点点探索,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形成探究式的自我学习模式,并达成探究性教学的根本目的。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知识学习的深入探究外,还包括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而教学进展到协作交流的环节,必然要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之上,此时学生才能进行互相观点的交换与成果的分享。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之后,就要组织并协调小组之间的协作交流,让彼此的思想碰撞,并学会合作,丰富彼此的知识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虽然这个内容是强调学生之间的小组交流、团结协作,但教师也要做好“参与者”的角色,时刻关注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对过难的问题可以给予一定的点拔和适当的引导,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的协作交流意识的树立和学生思考能力的进步。

综上所述,职中学生本身存在着英语基础较差的问题,那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学习效率,因此,践行探究性的英语教学是极其必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或是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意识与协作精神的养成,让他们成为教学活动和自我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二

研究性学习提出的背景。

1月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规定:在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增加一门“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等四部分内容。该《通知》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第三次全教会关于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精神在高中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体现。本学期,我校“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正好给我的英语教学改革思路提供了这样一个机遇。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与提出是建立在我国理科教材中过分注重科学的结果(科学知识)而忽视科学方法(过程)的教学现实基础上提了出来的;而实际上,“研究性”课程的目标设置决不仅仅限于理科的范畴,它同样适用于文科教学,自然英语教学也毫不例外:

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学生参加高考的需要;换言之,传统的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早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决不仅仅在于学生能在笔试中答多少分,而在于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学生今后的听说能力以及情景交际能力。而高中作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教学目的的设置也正是为了上级教学单位提供优秀的毕业生,特别是有潜力、能独立进行自学、能不断进取的学生。“研究性”课程在英语教学中的设置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在一定的目标前提下自主的学习、主动的训练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资料查询能力、听说能力、资料归纳能力,以及群体合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设置研究性学习不仅改变了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猎取知识、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同时也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形式发生转变,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逐步从勤奋型、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过渡。

图书馆的大量资料、学生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地球科学资源、网络技术在学生中的普遍流行与普及、网上资料查询的便利迅捷、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重视、以及学生自身对外语能力的渴求,都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此种学习的开展为培养学生的今后自主性研究文学作品以及培养学生的能力都将打下良好基础。

日新月异的世界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我们的多种潜能。

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根据如上的想法和可行性条件,我在我们高二年级的两个班中选取20人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题目选自高二上学期英语教材的第4单元“lesson15chinadaily”。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希望达到如下目标:

了解各英文报纸的版块内容及报纸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独立查询资料的能力:包括图书文字资料、网上电子资料、影音资料等等;训练学生的资料整理能力、群体合作意识、动手实践等能力。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以及在交际中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听说能力。

了解科研的一般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与快乐。

该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具体步骤。

课前准备。

大量收集有关报纸、杂志的英文单词。当前限制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大障碍就在于英语词汇的缺乏,课前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词汇不仅扩大词汇量,有效激发学生获取信息的兴趣与欲望,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奠定基础。

研究性学习在课堂中的体现:

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教育、学习观念。其关键在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观念的转变。从学习知识到学习方法的转变。而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并不排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它应融合在常规教学中,以下是本堂课的教学思路。

本堂课的教学旨在让英语课堂教学全方位开放,让课堂由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由注重教育结果转向注重教育过程,从而将素质教育落实于英语教学中,其具体表现如下:

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不是知识灌疏机器,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协力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树立自尊重、自信的观念。一堂课下来,不仅学生学到了许多知识,老师也收益非浅。

开放型的教学补充内容。

根据新教材按部就班地设计每课教学重点,难点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我打破教材的限制,用半节课的时间增加两篇摘自chinadaily上的文章,作为辅助阅读材料,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

如果问题的设计只是为了疏通文章内容而缺少深入的分析的话,其结果只能造成学生死读书、死背书。本课设计的两个问题1.whatdoyouthinkoftheadvertisementsinnewspapers?2.what’sthebesttitleforthisarticle?(辅助阅读材料)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展开讨论,得出许多不同观点。

合作型的活动方式。

课堂活动不再是以往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这种pairwork或groupwork形式更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体现合作精神,尤其当他们拿到一篇难度较大的文章,合作能省去许多查阅新单词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性的课外作业。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只有设计合理、有针对性、有研究性的作业,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促进学生科学探索基本能力和品质的发展与提高,本课的作业是设计一份英文报纸或英文杂志,具体作法如下:

课外实践活动的安排。

第一阶段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及计划安排阶段。

为了明确报纸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组织一次到报社参观的校处活动,做一天的见习记者,了解总编及记者一天的工作程序,并作书面记录。

第二阶段为资料查阅以及资料共享阶段: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在校内查阅图书,查阅教学光盘,查阅网络上关于报纸杂志的介绍:进而实现学生共享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共同理解、共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介绍给学生自己的教学软件与光盘,引导如何正确有效的利用internet网;学生则把自己的资料给教师看等等。实际上,如今的教学资料可以说无处不在,学生获得教学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往往比教师获得还要快、还要多、还要细。因此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架子”就必须得放一放了)。

成立英文校刊及英文杂志编制小组,分组编写校刊与杂志,并自拟名称。杂志:englishsprite(英语精灵),校报:pingzhongtoday(今日平中)。

为校刊,杂志发行做宣传工作。

收集反馈意见,做调查问卷,对及报纸杂志进行修改完善并定期发行。

第三阶段为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汇总与研究讨论阶段:分为如下几个步骤:a由二个学习小组的组发言人陈述本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介绍整个过程中资料查询中遇到的苦难以及取得的经验;b简单叙述本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阐述报刊,杂志的编写意图,内容及意义。特别是在编写过程中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c进行讨论下一期的办刊方向。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的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个人的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指导教师评价。

该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分析:

整个过程中资料查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进行访谈却是困难重重:一是学生还是比较腼腆、胆子小,不敢走出校门去访问有名的学者;二是一些学生虽然走出了第一步,但在遇到“钉子”后,即遭到访问的拒绝后,感到没“面子”,就停止了下一步防谈计划;三是很多专家学者对学校的这一项工作不愿意配合或没有时间配合,最后还是通过学生的家长的关系找到了其单位给予了一些帮助。

高中生还不能正确掌握图书馆的使用方法,特别是缺乏查找具体文章的能力: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查询,即使是查到一些文章后,资料检索的能力还是比较差;此外,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归纳能力还是不够,这也导致了研究的简单,留于表面形式。

学生的听力以及阅读乃至表达能力还需要加强。

研究性学习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老师应成为学生的研究信息交汇的枢纽,成为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指导切忌将学生研究引向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向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对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如着重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或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等。

课程实施的支撑条件。

学校成立研究性课程实施的领导小组、专家组、管理小组,指导小组,负责课程的研究、开发和培训,确定实施步骤和日程安排,制定评价方式和标准,使课程的实施真正成为我校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学校将对现有的图书、设备进行整理,统一调配,妥善安排电教室、实验室和机房的使用,尽可能在图书设备上增加经投入,保证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

学校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能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作为评价我校教师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学校将对优秀指导教师实施奖励。

学校将召开年级家长会,宣传课程开设的意义和目的,强调安全问题,取得家长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支持。

为防止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意外事故,学校和学生均办理了保险手续。

学校要求行政、总务各部门都要树立为教学第一线,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主动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服务和支持。

研究性实施的原则:

学习的主动原则:即研究性学习得以开展要求学生必须是主观愿意投入,这样可以变学习的主体由被动变为主动投入,包括学生的热情与时间等方面的投入。

题目选择的适宜性原则:即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必须是学生感兴趣并且是有能力和有可能性开展的题目以避免无的放矢,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同时题目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获取资料的可能性以及难易性;此外题目的选择应该考虑学生本身的素质与个人的特长与兴趣爱好等个方面的因素。

资料收集的系统性与计划性原则:即作为研究性学习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资料检索以及资料查询必须是有的放矢的,要强调资料获取的迅速、快捷、准确;同时要求资料的整理与归纳的准确。

群体意识和合作原则是研究性学习要达到的预定目的之一:即在整个过程中,所有学生必须加强集体意识,增强合作精神,工作中强调分工合作,注意资源共享,并经常进行讨论以共同提高。

平等性原则:即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论是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处于一个平等的“学习者身份”的同一个走起跑线上;教师必须容许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犯错误,同时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活动空间,要强调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并容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换言之,教师与学生是建立在有共同研究目的为基础和临时组合,教师没有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所谓“权威”,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指导教师唯唯诺诺,为马首是瞻。

总之,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情景、强调学习的探究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习结果的迁移,即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并形成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经历,自我情感体验达到学习的目的以及能力逐渐增强;因此,该学习方式不仅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呼唤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实践,不断创设这样的学习机会,以培养新世纪更有朝气、更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莘莘学子。

参考书目:

高峡、康健、丛立新、高洪源著《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章兼中主编《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袁祖社、高长梅主编《学习能力培养全书》。

《探索与研究》上海市市西中学编。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三

摘要:网络的发展,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这就要了解网上教学的特点、问题以及应对办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与创新。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网络教学;问题与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外部环境更加多变而复杂。

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一方面是提高组织效率和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在这种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解决信息系统实施低成功率问题关键因素之一,比具体项目的开发更加重要。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是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它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个切实有效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可以利用信息系统为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服务,规范组织内部管理,提高组织工作效率,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

1.引言。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将我们彻底带入了信息时代,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

校园作为知识文化的摇篮更应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入互联网,建设校园网络,并开始尝试网络教学。

2.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是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下的新的学习理论。

这种理论的思想核心是将学生的主动性放在第一位,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动构造者,外界信息环境经过教师的组织、引导,由学生主动建构,消化吸收转变成为自身的知识。

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只有本校教师编写的教案,将可以把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课件内容融合在一起,大大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而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课件,突出重点,全面综合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教学目标的多样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网络教学却可以做到了这一点。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安排不同的教学目标,毫无疑问,网络教学更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状况,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3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共享,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正是由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使信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也为个性化教育奠定了资源基础。

而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会促进教学关系转变,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变。

2.4网络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各个终端的学生个体可以即时发问,而教师可以及时回答。

交互的方式不仅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

也可以自由相互交流,在课件图文影像声情并茂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答,学生间的互相学习。

这种多双向交流学习一反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乐于主动接受教学信息并对网络教学充满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交互学习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了解到自己的进步,并作出调整,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3.1向多元化发展。

现代信息系统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主要有文字型、数字型、影像型、声音型,其中在文字型信息系统中,全文信息发展很快,是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

3.2向平民化发展。

信息系统不再只是服务于政府部分、科学教育、银行业务和市场交易,现在的服务对象应该朝着更广更适合大众的方向发展,更深入的普及到股票市场、证券交易、订票系统、天气预报以及个人生活米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

3.3向着多媒体化发展。

信息系统的发展向着音频和视频、图像文字的声音、影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4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信息操控系统现在的发展趋势是更符合人性化操作,由过去的逻辑提问命令式发展到语音技术,机器对自然语言的相互匹配方向发展。

4.网络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

网络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它的具体创建也是完全由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的,它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其他方面再由教师的引导,其他同学的讨论来完成,通过网络上查找到的相关资源完整的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师生间是交互协作的关系。

网络教学模式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教师,学生,网络,课件(ppt)。

它的创建完全随机的,不拘泥于任何地点,也不拘泥于任何时间,学生可以选择在任意的地点,任意的时间,通过网络学习任意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向同学或是教师请教,或是直接发贴向网上的朋友或专家请教。

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主体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生或是某几个学生,可以是一个教师跟一个学生,也可以是一个教师跟多个学生,或是一个学生跟另一个学生,多个学生跟多个学生,在网上互动,在网上讨论,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5.结束语。

如今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

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和各种多媒体功能,我们要以校园网为依托,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利用各种教学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何克抗.建构注意――网络教学的宏观模式论之一.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四

摘要: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师认真倾听学生,才能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实现师生的有效对话。倾听学生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尤其是现在的教师更要特别重视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

关键词:教师;学生;倾听;有效对话。

走进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把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体验到的一切都广义地视为课程。于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观念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彼此形成“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严格地说,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所有见闻都应成为倾听的对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倾听文本的声音。

王尚文教授说:“书面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3]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学会讲解,更要学会倾听。作家左拉曾经说:“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5]阅读就是与这个活生生的人对话,实质上也就是倾听作者用笔说的话,倾听文中人物和作者的心声。语文教师,作为“对话中的首席”,担负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家内心的重任,自己必须首先学会倾听文本的声音,倾听文本背后作家的声音。在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才能做到底气充足游刃有余。

二、倾听学生的声音。

从有效教学论的角度看,“有效教学意味着老师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6]。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必需在适当的时候做好学生的听众,学会倾听,进而善于倾听。

1.倾听学生的朗读和言语品质。

(1)倾听学生的朗读。首先要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吐字是否清晰,音量是否适中。其次要听他读得是否流利,停顿是否准确,是否能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和作品内容的'重点来读出重音等等,这些很能反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

(2)倾听学生的言语品质。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文体朗读的语调训练,要让学生明白,朗读时要以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为依据,所采用的语调和语气要和作品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2.倾听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

倾听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和思考程度,这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衡量一次教学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3.倾听学生的提问。

在教学进程中,学生面临疑难困惑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是值得珍视的好现象。学生提问是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开始,也是他们思维走向敏捷思想走向深刻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提问,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充分利用,巧妙整合为独特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提出的知识性问题,一般只需进行知识层面的释疑解惑;涉及教学内容理解的问题,就要相机灵活对待,或适当补充材料,或课内外合理迁移,或设置前后勾连的系列问题启发。然后以一个组织者、学习者的身份营造了民主的氛围,和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由此开辟了一番教学新天地。

4.倾听学生的质疑。

有时候,学生还会针锋相对地提出和教师或其他学生截然不同的个性化见解。这些见解有的可能有些幼稚缺少深度甚至片面偏激缺乏认知储备,有的却闪现着学生灵感和智慧的光辉。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质疑耐心地倾听,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以便灵活纳入自己原先的教学计划,从而调整、补充、拓展教学内容。5.倾听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发展往往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这就要求老师能对学生情感的状态和动向做细致入微的把握,并及时加以协调和引导。

6.倾听学生的思想。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倾听习惯的老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倾听学生的情感,他还要努力倾听那些声音背后某种思想和观念的萌芽,并对这些思想和观念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引导。尤其是一些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思想或观念,更需要教师及时做出指导和纠正。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师生之间的沟通将会畅通无阻。

三、采用多种方式,掌握倾听技巧。

1.个别交谈,心与心的交汇。

个别谈心是倾听学生倾诉心里话、了解学生真实想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办公室里和学生面对面的促膝谈心,一把椅子就可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从而营造一种平等轻松的氛围。此外,还可以在操场上、树阴下或花坛旁进行个别交谈。一个明智的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比较“随意”的创造和学生个别谈心的机会,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爱抚、一句赞美,都可能是对学生“倾吐”的鼓励,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倾吐心声。

2.利用活动,听自然的表露。

班队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教师要投身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倾听,因为在活动中学生处于身心开放状态,不经意间的言谈举止往往是内心真实想法的自然表露。善于倾听的教师就会及时捕捉,从而获得推心置腹的教育契机。

3.运用笔谈,听涓涓的溪流。

批阅学生的随笔是一种很好的“倾听”方式。随笔是学生反映自己生活和情感思想的记录本。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喜欢通过随笔、书信等方式和教师进行笔谈。由于不是面对面说话,而是把语言付诸文字,学生往往经过了一番思考,记录的内容可能更有价值。另外还可以利用作业本的空白处与学生笔谈。教师运用笔谈,可以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感受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1(7):1-4.

[2]王建军.对阅读教学对话的再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33):13.

[3]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4.

[5]段宝林.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m].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592.

[6]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9.

[8]魏汉明.倾听——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教学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z6):9-10.

[10]罗秋明.“言说”与“倾听”的教育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9-10.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五

1、高考以及新的课程标准都要求通过阅读这一形式来考查课程标准的各项能力,同样,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标准也突出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加强阅读训练,扩大信息量输入,才会有较高的输出能力。

2、阅读是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手段;“得阅读者得高考”已成为所有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共识。通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以及考试中发现:本年级学生普遍存在阅读能力差、得分低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进行大量而科学的阅读训练,做好课堂教学与以阅读辅助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二、实施的方法。

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认为:在特定时间间隔内重复记忆可以做到永久不忘。根据这一规律,我们以《学英语》上的阅读材料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按照六个环节来处理每一篇文章,每日一篇,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1、限时阅读。

按照现行考试时间分配及一篇文章词语的多少,来安排阅读时间,五篇文章大约要35-40分钟,每篇平均8分钟左右。主要利用自习辅导和每周一节的阅读教学课来完成。限定时间,让学生养成做题的紧迫感,及早适应考试题量大的特点;同时又要确保正确率。

2、课前速读。

在每日上课前3-5分钟,值日生让学生把限时阅读过的文章再来快速阅读,达到温故而知新。

3、值日报告。

作为中心环节,值日报告在阅读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把学生分成16-18个英语学习小组,每组4个成员,由英语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达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每个轮次的值日报告先由各组组长来完成,随之再由各组成员来担当。值日生的任务主要有三个:1)查阅该篇文章所涉及到的生词,用课前3-5分钟抄在黑板上。2)就文章的细节或逻辑推理或文章的主题进行提问,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3)概括文章的中心大意,可以援引文章中的经典句子,但一定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

4、提炼拾遗。

这一环节由老师做。值日生做完报告,老师做补充归纳讲解。针对学生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或有疑问的地方或是难点句子进行释疑解惑,力争不留后患。

5、分组复述。

接下来由学生进行分组复述。该环节以每个小组为活动点,由组长组织就该篇文章进行大意复述,组长先做,其余依次轮流做。如果时间允许由各组推荐一位进行“公开复述比赛”。

6、笔头归纳。

这个是学生能力的升华阶段。让学生就该文章进行中心概括,做书面训练。

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各方面的文章都涉及到了,写作自然顺手多了。

总之,以上六个环节就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的具体步骤。一、二环节为读的能力培养;三、五环节为听、说能力的培养;第六环节为写的能力培养;第四环节为知识点的吸收,为更高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和写四种能力在每一篇训练中都得以落实,最终全面提高了英语能力。事实上,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不仅增强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而且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全年级的英语考试成绩。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六

英语阅读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对促进英语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阅读教学,还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要掌握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的力,即“四会”.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读”是其它“三会”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呢?首先要正确认识到培养和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澄清关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观念;其次要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式方法;最后还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自身的实践,认真体会,积极思考和亲自体验,培养一定的语感,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重视课堂阅读教学。

课堂上阅读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条件所限,我国多为大班授课模式,又因授课时量所局限,英语课堂教学主要以讲解词汇、分析句子结构为主。虽然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了挺高,但是由于对文章的理解只注重千旬子的结构分析,所以学生只学了许多语法规则,而没有学到阅读的各种方法。课堂上如果一味地采用自上而下的讲解,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些知识发生了兴趣,就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即使学习中遇到圃难,也能有足够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每一单元的课文导入,想方设法的去吸引学生,让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读的欲望。尝试过讲故事,看图片,听歌,谈论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等导入万式,效果都很好。当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产生好奇了,这时安排学生进行“速读”,第一轮阅读之后,学生可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直接可以在课文里找到,学生答对了问题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就会有信心进行下一轮的“精读”这一次老师要设计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比如可以让学生划分课文结构,谈主题思想,或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一定要让学生复述课文;每一课都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搜索记忆信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存储大量信息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既增强了信心也帮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还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指导课外阅读内容。

对于英语教学来说,只重视课文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阅读能力还应该将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外阅读。但是初中学生的课业是较重的,如果只是机械地将一些课外内容强行寒入他们手中,只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引起他们的反感,要使学生的阅读从被迫消极转向主动积极。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课余的阅读活动,开始阶段,选材难度忌高,内容方面可让学生从兴趣爱好着手,注意从贴近生活的学校生活,体育运动、旅游指南,天气预报等等题材开始,逐渐向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科普等发展:体裁方面,可遵循从记叙文到应用文,到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顺序。总之,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要尽可能做到面广、实用,力求体现时代感,现实性和生活化,这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最好采用限时阅读。如果对学生做题的时间不加限制的话,就只能加重他们优柔寡断,思维大慢,而不能适应新的考试要求。同时长时间的做同一类型的练习,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举行班内的小型竞赛,对成绩较好和进步较快的同学及时表扬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部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训练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

英语教学还要讲究阅读方法和解题的技巧。教师要帮助学生改正以往不良的阅读习惯。有的同学在阅读过程中自上而下逐字逐句,不能正确把握整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每一篇文章都要有选择地阅读,有的地方要细读,有的地方要略读,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了解作者深层次的含义,从而达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其他不良的习惯,诸如阅读时一行一行地向下移:有的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有的还停下来查词典等等。这些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路,降低阅读速度,应及时地加以纠正。碰至口新的单词,不要急着查字典,学会一些猜测生词的方法。如通过近义词和反义词,通过上下文来猜单词,或者干脆在不影响答题的情况下,跳过去不去看它。在开始读一篇文章前要先看后面的题做到心中有数,再有目的地去看前面的文章,往往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英语互助学习小组,利用早读和大课问三、五人一组同时读一篇文章,读后对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自己查字典研究句子结构,探讨文章内容,主题思想。经过大家的合作翻译出了自己看不懂的句子,记住了新的单词和短语,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合作的快乐。有时学生对自己研究出来的知识比老师直接讲解的知识还要记忆深刻。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也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和途径。教师要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中学教学阶段。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七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以网络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在新型教学模式下的作用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当前现状,探讨了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引导、激励、监控、组织学生四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一、序言。

近年来随着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不断深入研究,再加上电脑和网络的广泛使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条件。因此,一场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运而生,其目标是建立以网络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标的教师们一时不免有些茫然:既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网上自主学习,那么教师是不是就是多余的呢?带着困惑,大学英语教师们也在不断探询着新型教学模式下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为了进一步搞好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作用的探讨和重新定位必不可少,并且势在必行。

二、具体分析。

1.教师的引导作用。

网络基础上的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绝对不可以理解为没有教师的学习,恰恰相反,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学习形式要灵活许多,内容要丰富许多,长期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对此一时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网络去学英语,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习者正确使用网络,树立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英语的思想意识。教师还需要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导他们制定符合实际的个人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依靠网络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和主体精神的发挥同样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明白在自主学习中自己所承担的角色。

2.教师的激励作用。

面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离不开教师激励作用的发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缺乏勇气、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时,教师需要通过帮助激励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逾越学习障碍,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往往很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赏识,他们常常把教师对自己的赏识看成是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取得了进步,教师就需要及时发挥赏识激励作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以利再学。

要想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需要教师的尊重激励,也就是需要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当学生未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需用信任去激励他,说一句信任的话,帮他成功一次。

3.教师的监控作用。

在以网络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许多学生误以为是不受任何约束、自己独立的学习,所以有的学生经受不起网络的诱惑,利用网络聊天、看新闻、看电影或者打游戏;有的学生掌握不好网上学习进度,把握不好课文的重难点。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使用网上监控手段,通过网络软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学习时间以及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时而不时地在网络教室中来回查看,及时了解学生的用功程度和学习进度,以便随时调整和纠正。通过监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顺利完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4.教师的组织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学生以课堂或课外活动的形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有条理性和目标性地学习,有助于教师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想做到重难点突出,并使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它,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难点进行集体练习、同桌间相互问答、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和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需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组织学生表演英语话剧,也可根据不同时期教学重难点办专题讲座,或请学有所成的学生谈成功体会,组织学生开展英语角活动、举办英语演讲、唱英文歌曲等竞赛活动。总之,要想更好地发挥英语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教师的组织作用必不可少。

三、结语。

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如此,在以网络为基础的新型英语教学模式下更是如此。只有教师发挥好他的引导、激励、监控和组织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我们的大学英语改革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总之,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真正实现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

参考文献:

[1]和学新.主体性教学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国海.组织行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1.

[4]魏玉燕.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外语教学新概念[j].外语界,2002,(3).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八

相关的文件指出,对于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其实是为了加深有关知识的传授,意在以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十六大以来,我国就开始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的优化德育教育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高中生生涯规划是整个高中阶段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之一,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学生制定良好的生涯规划,提升自身的水平。

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成长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还处于懵懂的状态。高中阶段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目的是帮助学生提早认识自己的职业目标,让学生对职业也有深刻的了解。从而在进入社会初期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涯规划,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当学生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且制定了良好的生涯规划之后,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努力的奋斗,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为学生填报志愿以及在未来的就业中作出明智的选择提供有利的帮助。其次,当前我国的德育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以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并且付诸行动。

二、高中德育的新途径。

1.开展生涯规划课程,提升学生的自主规划意识。

基于高中生对生涯规划的不了解,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的自我认知,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并且清楚生涯规划对我们整个人生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开设生涯规划课程之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规划意识,并且利于学会僧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做好各方面的计划。高中生还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唯有清晰的认识自己,才能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该建立在对自身有十分清楚的认识之后。比如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列出自己亲朋好友从事的职业,从而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能力制定自己的未来规划。另外,还可以结合一些科学的测试让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兴趣,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划意识。

2.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提高生涯规划教育效率。

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国家对生涯规划教育越发的重视,而从事生涯规划的教师大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或者是由班主任来完成,使得生涯规划课程的效果不理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培养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体现。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各方面综合能力比较强的生涯规划教师队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首先,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一定要十分热爱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其次,熟悉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对社会职业的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再者,学校还要定期的给生涯规划教师专业化的培训,让他们接受最新的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传授给学生。只有培养比较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才能够让生涯规划教育保质保量的完成。

3.开展生涯规划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规划能力。

班主任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作为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重要作用。主题班会是目前班会中运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开展主题班会,了解学生的生涯规划,并且指导学生制定正确的生涯规划,提升学生的规划能力。比如说教师可以以“十年后的自己”为本次班会的主题,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生涯规划,并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涯规划。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并且相对于其他教师来说比较了解学生,因此在开展班会时更加高效。通过主题班会的活动,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理想的“自己”,同时也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生涯规划,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目标,并且提高自身的规划能力。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从这个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涯規划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学校通过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划,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已经做好自己的规划,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但是当前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还不成熟,需要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从而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九

由于现在的教材一般都配有相应的课件,所以教师一般不再自己认真备课,一味地依赖提供的课件组织教学活动。课前没有认真思考教学活动,那么课堂上的突发情况也就得不到合理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同时,由于教师没有亲自完成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也难以有效的进行。所以,整个过程中,教师成了课件的播放者,被动的完成课堂的组织,这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二)教师运用现代技术的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教师队伍里,年龄学历资历等,不是十分统一,造成教师队伍里使用现代技术的的技能也参差不齐。年龄较长的老师可能在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只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多媒体资源就是一种浪费。

(三)师生过于关注多媒体课件而忽略教材。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很容易直接按照课件的教学环节组织课堂,顺着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而忽略教科书。教师没有做一定的引导的情况下,学生也不会给予教科书过多的关注,所以很多情况下,教科书就成了一个空壳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课件固然丰富生动,但是它只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平台,学生课下的学习还是要多以教科书为主的。

(四)长时间被动观看多媒体课件造成学生课堂参与度下降。

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更多的是教师播放幻灯片,学生被动的观看。教师需要呈现课件上大量的知识,就会减少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频率和强度。所以,学生长期被动的观看幻灯片,及其容易形成视觉疲劳,学生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最后发展为只是眼睛盯着屏幕,却不做积极的思考,这样以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大大下降了,教学效率也就相应的下降了。

(一)培养教师自主进行教学设计的理念。

课堂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不仅包括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而且包括学生的随堂反映,实际教学效果,还有课堂上的随机事件,所以整个课堂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前认真准备,自主完成教学设计的理念。单纯的跟随多媒体课件就是及其被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树立积极主动自主创新教学设计的理念,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的反思,改善,而不是以多媒体课件为模板,把课堂形式化。

(二)多种措施促进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要想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活动,教师就要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操纵能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学校可以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举行一定的培训活动,给予老师高效科学的指导,另一方面,教师本身要注重自己相关能力的提升,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注意多媒体课件与教材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多媒体课件要与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一味地为了追求放映课件,而忽略了课本,那就是本末倒置了。首先,设计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就要注意课件内容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教材,认真仔细的研读教材,并要督促学生课下自主复习教材内容,从多个方面既保证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中获益,又保证学生的学习不脱离教材。

(四)注意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反馈的课堂,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时候,也要组织师生互动或者是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一方面环节学生的视觉疲劳,另一方面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值得注意的是,有了多媒体的参与,师生活动的形式就大大增加了,如果教师能够合理使用多媒体,认真设计教学活动,英语课更将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本文讨论了中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讨论,不难看出,多媒体教学固然是有着它不可取代的优势,但同时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与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的反思,改进,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纵然如今的课堂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多样化发展,并且逐渐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教学辅助工具仍然是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其次,只有在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科学地把多媒体与自己的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才能在一定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作用,促进中学英语的教学。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十

像中国在春节这种传统的节日里,一般是只给孩子准备礼物,而西方国家在过圣诞节或者比较隆重的节日时候,无论大人或者是小孩都要准备礼物来送给别人。如果不懂这些文化之间的差异,不仅言语上无法沟通,而且会发生很尴尬的情况。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通过外国那些新奇的文化来逐渐将英语文化渗透到学生身上。有些人词汇量特别大,基础知识特别扎实,但是由于不了解什么样的场合该运用什么样的词,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词。例如,第一次见面的人,打招呼时用“hello”就显得不是很恰当,此时应该用“nicetomeetyou”会比较正式。如果教学不穿插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影响学生在生活中对英语的应用。

语感就是学生学习一种语言的天赋,它是学生由于长期对语言熟练掌握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不用通过大脑思考,直接运用自己的直觉将其直接说出来的能力。

1.教师在课堂中尽量运用英语,例如让学生站起来时说“standup”,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0页说“turntopageten”等等,这些生活中常用的口语,尽量用英语代替。可能刚开始学生会茫然,不知道该干什么,但是一旦熟悉以后,下次再听到,学生就可以听懂,最后达到学生自己可以将其应用到生活中去。在这个逐步实行全英文教学的过程中,会让学生受到英语氛围的熏陶,还能锻炼学生的听力,更能提升学生身上潜在的语感能力。同时教师对于一些问题的提问,应尽量让学生用英语回答,慢慢地形成习惯以后,学生的语感能力自然会有所进步。

2.对于中学生英语教学,不要以死记单词、死记硬性的语法为主,而是要让学生大声地阅读一些心灵鸡汤或者课外英语故事来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力。在每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按照学号轮流让每个学生读一篇自己选择的英语文章来给所有学生分享。学生不仅可以从这些外来的阅读资料上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眼界,还能锻炼英语口语以及一些直觉性的语感能力。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这门外语感兴趣的同时,又能熟练地运用。学生熟练地游刃于这两种语言之间,会使自己的口语能力变得更加灵活。

现在许多英语考试的试题中都会有补全情景对话的题目,既然试卷中会注重这一方面的培养,就说明英语中运用口语交际的重要性。运用英语交际就是将所积累的丰富的词汇和所学的语法知识综合起来用“嘴”向别人表达出来。之所以英语教学的质量总是难以提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学生受到母语的影响,除了课上教师会运用一些英语来教学以外,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很难张开嘴去用英语对话,是因为面对的都是中国人,有些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生活中也说英语,而且,有些教师在运用全英语教学的时候觉得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就索性用中文进行教授,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都会对以后学生运用英语交际造成困扰。所以此时,教师应该时刻以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去要求自己,本着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教学原则,尽可能地与学生用英语进行一些简单的沟通,去督促,去强迫学生张嘴说,加强口语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成果。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口语”这个教学重点,再在这个基础之上发展学生各个方面的交际能力。

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来说,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只有尽心去做,努力改革教学现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提高英语能力,跟上时代的发展。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十一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同样教师的教学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教学目标时也说过:“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得到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几路真正有用的本领,那才是最大的实益,终身受用的好修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让他们逐步达到一定的自学英语的能力。

:科学学习;学习习惯;自学训练。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从班上了解到:全班有85%的学生全靠机械记忆单词;91%的学生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外,几乎都不预习、不复习;有34%的学生因为英语成绩差,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有21%的学生几乎放弃了英语学习。这是因学生学习不得法,致使基础差,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这一了解让我觉得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迫在眉睫,否则教师的很多教学工作都会变成无用功。

(1)寻求适合学生需求的教法。

开学后我以《假如我是一名英语教师》和《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让学生写短文,从而了解学生希望教师如何教他们,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摸透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用心,特别是学困生更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消除了抵触情绪。

(2)指导学生预习。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问题薄,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要求学生自己先反复思考,仍不能解决的,就在课堂上提出来,全班讨论,各抒己见,教师最后评析。学生通过预习后,课堂上更精力集中,思维更活跃,学生由敢于提问学会了善于提问,许多重难点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3)指导学生科学地做好课堂笔记。

常言道:“读书有五到: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课堂上学生做好笔记可以说最能将这“五到”有机地结合起来。

(4)指导学生复习。

法国哲学家狄慈根有句名言:“重复是学习之母。”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要求学生在知识没有遗忘前一定要做到及时复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并适量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规定学生每次准备一本学习“病历本”,要求他们将每次作业、考试的错误写在上面,每隔一个阶段去看一看或重做一遍。这样“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最后才能做到“药到病除”。

记忆对于英语学习十分重要。记忆是有方法可循的,靠死记硬背只能是劳而无功。在记单词上,我强调音、形、义的统一,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教单词时,我给学生讲清该词的组成、自身的语言含义,由机械记忆上升到理解记忆。有的单词,在讲解时给学生作一些浅显的创意,如,教学army(军队)时,先复习arm(胳膊),然后对学生讲:将字母y看作一支步枪,并问学生:“用胳膊端着一支枪在哪里能见到?”学生马上就会说出:“部队!”army这个单词学生也就记得很牢了。

根据读音规则记单词,效果也不错。单词中有80%的单词符合读音规则。我先教会学生划分音节,掌握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的读音,然后教学生根据字母、字母组合的读音分音节记单词。同时利用单词卡片记单词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语法教学上,我将书上零星出现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对比,化繁为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在学定语从句时有“asisknowntousall…”,在学习名词性从句时有“itisknowntousallthat…”,“whatisknowntousallisthat…”这几个句型在翻译成汉语时都是一样的意思,但在英语语法中却有不用的结构,我通过对比总结,让学生了解这几种语法结构,再加以练习,学生就能灵活运用了。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说明他们平常思想上不重视,作业马虎。因此,我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然后我再对他们设置有效的竞争,比如成绩评比、作业评展等。我还要求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奋斗目标,培养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习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就能克服困难,自觉认真地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还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教学的着眼点要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只有教师把着眼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才能解决每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英语的能力,才能把师生从苦教、苦学中解放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差生成绩的提高也很显著。在他们脸上不再出现谈“英语”色变的恐怖,而是多了一份学习的轻松和自习。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十二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国家与教育部门对我国的中学教育十分看重,因而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希望能让中学教育进入一个更高、更快的发展阶段。英语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由于其学科的特点而尤被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它不是学生的母语,用不是像数学那样可以用逻辑推理能力演算的学科,因而,这门学科的发展存在着一些自己的特点。在我国现行的英语教学体系中,我国中学英语教育仍旧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在东南沿海的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已开始实行多模态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从我国的全局来看,对于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落后、文化的不发达,仍旧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根本没有得到实现,有的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英语教学都不能保证。而在东南沿海以及一些经济发展的地区,英语教学的发展则相对要快的多,如北京、上海、南京以及山东半岛的一些教育大省、教育大市,中学英语教育已经步了现代化。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中学英语教育的发展程度因地区的发展不同,而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与教育部对课程改革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省市开始为教育改革而努力。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得到一个质的提高,新课标的实行,也真正让学生们享受到了减负与学习的乐趣;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虽不及发达地区,但其英语教学实践却也在逐渐进步。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实行,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益,真正把学生从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整体看来,我国中学英语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得我国英语教学的现代化进程加快。

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语言学界对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是近年来从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出发,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多模态语篇的大量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视频语篇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当今的互联网的时代,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媒介经过网络的整合可以迅速的传递,人们的交流方式变得前所未有的多模态化,外语教学也随之进入了多模态教学时代。传统的粉笔黑板录音机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多模态英语教学正是为了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将网络、图画与语言资源相互整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的现行阶段,越来越多的地区及学校引进了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并将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多模态英语教学方法的使用,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而发展而来的,它较传统教学方式更加人性化、丰富化,使得英语教学的展开更为顺利,也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模态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师的教育理念,没能与多模态教学同步。多模态英语教学,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来的,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师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原来九十年代左右入职的教师,他们在英语教学领域已经有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让他们一下子将教学理念更新,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很多学校的老师虽然主张多模态英语教学,他们却不能将现代化的教学思想贯彻到实际教学中,从而老师们不能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只是新瓶装旧酒。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仍旧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老师讲解,而老师才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因而,在具体的教学理念中,老师们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其新课改的效果并不明显。

2、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没有真正利用起来。由于我国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国家大力提倡学校要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的减轻课业负担,很多学校都配置了多媒体教育、电脑等现代的教学设备。但是由于课改之后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行,老师们不能灵活自如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因而,这些教学器械很多地方都成了摆设,没有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学生与老师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工具,但是由于教学理念的不明确,这些设备并不能真正得到利用,这了是导致多模态教学不能步入正轨的一个因素之一。

3、传统教学方法与应试考核制度,影响了现代化教学的实施。很多学校与老师都知道多模态的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学生素质发展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多模态教学方法却很难得到实现。这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转换之初,老师与学校的转换没有完成,因而不能完全的将全新教学模式贯穿下去。此外,虽然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在发展变化,但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却根本没改变,仍旧是传统的应试考核制度,对于素质能力的考查仍旧缺失;虽然在一些学校里,学校已经开始注意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与考查,但是其力度仍旧很不,并不能代表全部。应试考核制度,使得老师与学校很有压力,因为无论素质教育有多么优秀,如果不能在应试考核中体现在试卷上,那么学生的成绩在升学等重要考试中仍旧是没有说服力的。其次,多模态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问题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只从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这里由于篇幅问题,不再一一赘述。

多模态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行,是我国教育的一大进步。更是针对我国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缺失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应得到大力的推广。针对我国多模态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将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多模态英语教学能有所帮助。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素质教育成为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具有综合素质的全方位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的学生,由于老师与学校所给予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为素质发展而努力。这是由于老师与学校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矫正,进而带给学生的一种不良的学习的目标,虽然学生在考试的重压之下,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但是他们的综合素质却不能得到提高,这是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这就要求老师与学校要改变教学理念,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注入到课堂之中,把课堂搞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他们在自主的学习中找到快乐。

2、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掌握多模态教学方式的精髓。多模态教学方式是一种全新教学理念,这就要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的理解多模态英语教学的理念,从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渗透素质教育。比如,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多运用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模式,而改变以往的以老师为主导的输入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才会更加主动的去进行学习与研究。此外,老师还应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将图片、网络等信息资源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得英语的学习真正与社会接轨,摆脱“死学英语”的现象。

3、尽可能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保证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多模态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的学习参与更加社会资源中去,这就要求老师应将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到课堂中去,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课件的指引之下,去进行学习。这样的英语学习必然是有趣与轻松的,这种教学方法,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加入,让中学英语的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也更易于接受,从而真正摆脱“填鸭式”教学的怪圈。

总而言之,多模态英语教学方式是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代表之一,这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是极为有利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让他们真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校与社会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保障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这是我国英语教学革命中重要一步。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十三

数学概念有抽象性和具体性双重特点,由于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所以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用特定的数学符号表示,这在简明的同时又增大了抽象程度,同时数学概念又有具体性的一面。比如,点、线、面的教学应先让学生从具体事物中对概念有所体会,笔尖在纸上点一下得到的痕迹是点的形象、拉紧的绳子得到直线的形象、平静的湖面得到平面的形象,这属于基础,必须掌握,然后再把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加以区别。再比如,在方程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得出方程,再明确该类方程的.定义,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概念。

二、牢记数学符号并正确使用数学符号。

充分揭示一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揭示基本内涵的重要的、常用的等价形式,这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一种方法。比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除了定义以外,“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这些等价形式,都揭示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再比如,对于一次函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y=kx+b只是定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当采用不同字母时,也是一次函数,若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算真正理解了一次函数的概念。

三、渗透逻辑知识,促进概念的内化。

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将逻辑知识渗透到概念教学之中。例如,各种特殊四边形概念的建立就需要渗透逻辑知识,在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定义平行四边形时,应该让学生懂得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特例,它具有一般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还具有特有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再用韦恩图表示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那么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防止仅形式地记住定义,而且容易用同样的方法建立起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概念,这就促进了新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当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概念都建立起来以后,还可以把它们综合在一起,用韦恩图表示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更深入更系统。

四、重视概念的形成,注意设计多种教学方案。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从大量具体例子出发,根据实际经验,分化出各种属性,类化出共同属性,以归纳的方法抽象出本质属性,再概括到一类事物中,从而形成概念。概念形成的学习形式接近于人类自发形成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概念不必经历概念形成的较长过程,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例如,在学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实例,回顾把几根杆子立直的生活经验,观察铁轨等,让学生尝试描述其本质属性。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应在讨论中引导学生逐步向本质属性靠拢,最后得出准确定义;如果学生较早地回答出正确结果,教师也可暂时不加以肯定,而是让学生来判断,并可有意提出错误答案让大家辨别,当学生能说出其错误所在之后,教师才给出结论,由于这种教学容易受到突发状况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前需要进行多种考虑,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教学方案。这种概念教学的形式虽然比较费时,但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揭示定义的合理性,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揭示定义的合理性。例如三角函数概念的引入,这相对于学生以往接触的函数,有其特别之处,除了自变量是角以外,学生常容易困惑的是,如何在角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解决这个教学难点的关键就在于揭示定义的合理性,即这四个比值都不随角的终边上p点选取的不同而变化,达到这个理解层面,就可以攻破难点了。对于由概念的推广引入的新概念,都存在揭示定义合理性的问题。一个数学概念在数学发展的一定阶段,其内涵与外延都是确定的,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它的内涵与外延又是发展的。例如指数概念的教学,从正整数指数,扩充到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整数指数进一步发展,扩充到分数指数,发展到有理数指数,每一步推广都存在合理性问题,即新概念完全包含了旧概念作为它的特殊情况并使幂的运算法则仍适用,所以随着概念教学的深化,层次的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并熟练使用。以上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积累的几点经验,中学数学概念教学还在尝试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方面还有待于寻找更好的方法,作为数学教师,我会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概念教学。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十四

所谓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好作文,高质量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与作文教学有关系的同时,还受学生自身知识、技能和认知水平的制约。教学的改革,一直是许多人热烈讨论的话题,传统的作文教学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作文教学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

1、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作文课的目标。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较多地把作文课看成是教授学生“写写弄弄”的课程。似乎写好了文章,就是作文课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在作文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可以说,没有以上的五种能力,几乎就写不好作文。那么,反过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几乎可以说就是在帮助学生们训练以上所说的五种能力。在此,特别有意义的是,创造心理的形成正是以这五种能力为基础的。因此,以上五种能力的集中体现,也就形成了创造的能力。由此,我们又可以说,作文,就是培养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程。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作文,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积极手段。具有这种观念,无论对于作文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作文教学内容的革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拓宽作文课知识容量并形成机制。写作,或者说作文课程,是一种比较宽泛的应用或工具课程,它有着比较软化的、比较宽泛的容纳机制。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如果这样来看问题,则作文课就应该有远为深厚的表现内容和宽广的表达方式。在作文课上,不但可以写传统的题材,还可以写有关科学实验的报告,写数理化的研究过程,写工作和学习的总结报告,写某一种新式工具或服饰的设计,写某一种活动策划书,写一种商品的宣传广告,写英文学习中的艰难困苦,等等。

3、把激发学生的创作情绪作为比技巧更重要的教学内容。确需“规则”和“技巧”,但在怎样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把“规则”和“技巧”教授给学生,使他们不至被这些戒律束缚而疏离了对作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亲和力,却是一种重要的作文教学艺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些作文的“清规戒律”似以少说或略说为好。即使非说不可,也最好在非常形象的前提下进行。譬如,生活时间和文章中时间的关系,用一个“流川枫灌篮”的例子,就能够清楚、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使学生很快地接受。

1、掌握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症结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然而,出路何在?我认为,我们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是没有把学生置人大社会、大自然之中,在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的痛苦。初中毕业后还是被“怎样写”和“写什么”深深地困扰着。

2、搞活作文课堂教学,解决学生“怎样写”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处理好“教”与“学”、“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谙熟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针对学生“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指点门径,力求做到一课一得。

3、切实抓好课外活动,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在我施教的一次题为《我的一点建议》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这样写:“我们在作文时,拿笔就头痛,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道从哪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因此,“建议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带我们出去看看,玩玩”。这里说明了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学生。

在写作教学本体中,教学生“写什么”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始终困扰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外活动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至今开展课外活动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并且作为教育的一种法则写进了教学大纲,可是仍然没有引起我们教育界乃至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学生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国外的大量资料表明,在学校里人才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引导;二是课外科普、传记、文学读物的启迪;三是课外科技、文体、社会活动的培育。这后两条途径都属于课外活动的范畴,实际上是两条途径,即课内与课外。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十五

进课堂之前能事先了解内容,充分与授课老师沟通,了解该老师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考,他将从哪里着力,他希望听课者关注哪些教学环节,得到哪方面的反馈,从而共同确定听课的重点。昆虫学家、商人和教师结伴在黄昏散步。昆虫学家听到蟋蟀叫声;商人听见银元掉地的声音;教师听到茅草屋朗朗的读书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得到收获;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到教室干什么?我们的想法是我要自我成长,先要有自助,然后才能对别人实施帮助。”因此,进教室前就要开始思考:思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统一,学生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联系;思考“假如我来上课,我该怎么处理”?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

1、思考自己进入课堂的目的。陈瑶说过:课堂观察是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这说明课堂观察是有目的的。进课堂,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是先自助后帮助,即成长自己的同时帮助授课者,达到共同研究提高的目的。不要单纯的认为,校长、主任进入课堂就是为了讲台上的老师。

2、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理念和追求,这种思考会使我们在课后的交流中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的统一。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课堂观察追求有效教学。3、需要思考“假如我来讲,我该怎样?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课堂观察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在课后交流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这种思考使观察者置身其中,在观察和研究这节课的过程中,吸纳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同伴互助”,从而切实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课堂观察后的资料分析、评议交流和自我反思可以起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共同提高的作用。要把握以下几点:

1、环节设计很重要。要创设注重全体参与、平等交流的形式。就像我们追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活动,也就是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一样。课堂观察后的交流也应该这样。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一书中介绍的步骤,可供借鉴。

(1)你确定的主题对你和其他老师专业成长有什么意义?(明确主题)。

(2)就相关主题,你有什么特别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需要大家共同讨论?(讲课者谈感受)。

(3)大家就相关主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困惑?(全体参与)。

(4)请大家对困惑发表看法。(合作讨论)。

(5)还有没有其他需要共同关心的问题讨论?(质疑询问)。

(6)对讨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梳理。(教研组长的作用)。

2、以平等交流为基础。课后交流是一种研究,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重在引起参与者对话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参与者思想提升。因此,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参与者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我们认为,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和逗号。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惟我独尊。事实上,当一个人不愿意听别人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想听他说;而当自己什么也不敢说的时候,别人也就不屑于同他说。失去独立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就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

3、这样的话语结构,授课教师易于接受。以学论教告诉我们,交流时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教师易于接受,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

为了“双赢”的目的,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察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执教,我将这样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规定了参与者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假如我来上这节课,我将这样设计……”“我这样设计,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不会被接受。

总之,课堂观察是一种立体性的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课堂观察总是观察者以认真负责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等多种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高效的课堂观察是准确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而讲求技巧、充满智慧的评议氛围更易于参与者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从而在集体反思中,发挥大家的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十六

数学概念是学生接触与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点必先学习的东西,它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科目的学习来说是基石一般的存在,因此学生从小学数学概念起必须打好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清晰的了解各种概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学习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学习的路越走越平整、越走越宽敞。

1、从数学概念的涵义与构成方面来看。首先是涵义方面,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概念指的是在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二者的本质属性在人们脑中所形成的反应,其表现为数学用语中的一些专用名词、符号或术语等,比方说是“周长”、“体积”。其次是概念的构成方面,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可以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内涵,另一个是外延。概念的内涵其实指的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出来的所有对象的一个共同本质属性总和。比方说是三角形的概念,它的内涵所指的就是其本质属性中“三条线段”与“围成”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指的就相对会比较广泛,它指的是此概念所囊括的一切对象总和。以四边形的概念为例,它就包括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所有很多对象。

2、小数学概念的特点。小学时期数学概念的特点其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归纳:第一个就是其呈现形式上的特点。由于小学数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入门的时期,因此它的概念在呈现方式上也会显得更为多样化,像是最初采用图画的方式,再到后来的描述方式,最后还有定义式等等。第二个特点就是直观性较强。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与概括性,但我们在进行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时,就会发现小学数学概念通常都会定义得比较直观,比较形象具体,基本都是以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为起点来进行设计的。第三个特点是教学阶段性较强。小学时期的教学会受到很多客观原因的局限,从而导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也会存在极强的阶段性。比方说在低年级时,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与认识能力还尚未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对于很多抽象性的知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就只能通过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开展概念教学可以从多种形式与内容入手,既要梳理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要形成统一的系统概念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采用不同呈现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形式众多,可以从图画式教学入手,教师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发掘图画中所蕴含的真正涵义,从而达到揭示概念本质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对概念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以梯形概念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要就所展示出来的图画适时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并揭示出梯形的本质特征,并且最终实现将表象图画转换成抽象数学语言的目的。其次是描述式,其实采用这种呈现形式的概念一般都是“字”与“形”相结合的,比方说是小数的概念、直线的概念,在概念描述中直接就把其本身的图形或默示所标示出来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需要把“形”所表达的意思与孩子们传达清楚再结合“字”就能使他们快速掌握这个知识点。还有就是定义式,这种方法一般适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相对而言它的概括性以及抽象性都会强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时的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工具或举例讲解等办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们快速理解与掌握。

2、从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入手,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系统。首先是同一概念在教学时的联系与区别。因为小学数学在很多时候,虽然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在不同的时期所要求的教学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对于概念的讲解程度也会有所区别。以分数的教学为例,在三年级时我们的教学要求只是停留在让孩子们认识分数的程度,而在五年级时,我们就必须向他们解释分数的真实意义与性质。再比方说是方程这一概念,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只要求学生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与渗透,而到高年级后就会要求他们对方程给与一个明确的定义。其次是不同概念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虽然有些概念它们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某些程度上也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为数学的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探索与明确这些数学概念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为他们更好的构建概念系统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根据,采用最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因为只有从小打好基础,才能实现数学概念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十七

心理学表明:人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教师有效的引导,引导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不断思考的过程。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是对大教育家孔子在教学中善问的赞美。这说明:精妙的高堂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我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是由若干个细小的环节构成的,只有我们教师能够力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提问环节也是如此,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问可以开启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幼儿教学是幼儿学习的奠基阶段,下面我就如何精心设计提问,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方面,谈谈在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幼儿阶段的孩子,学习习惯还没有形成,他们还没有识字能力,所以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所以在幼儿教育中语言的交流和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从幼儿接受语言的的特点来看,教师所应用的语言一定要适合幼儿的接受和认知程度,最好是能够使学生感兴趣,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知识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接受知识。例如,在向幼儿讲授“有趣的水”的科学活动时,我们可以用牛奶和水进行简单的比较,使幼儿得出关于水的特点的一些答案。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说:“小朋友们观察比较一下,这两个杯子里的液体有什么不同?”这种提问方式往往不能调动起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换一种说法:“请小朋友来看看,牛奶宝宝和水宝宝都躲在玻璃瓶里,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样拟人化的表述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迫切希望帮助牛奶宝宝、水宝宝解决问题的愿望产生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被激发出来。

问题设计是“问题解决”的重要一环。问题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进行。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提问,不但不会启发学生,还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所以在问题的设置时我们要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层次地来科学地设计问题,注意所设计问题的梯度以及排列的次序,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问题的功能。

在实际的课堂授课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状况来灵活地应用问题,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设问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同时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注意一定的层次性,使问题的难度逐步增加,切不可教师张口便提出让幼儿没有办法解决或者是难度很大的问题,这样就没有办法使幼儿再深入地探讨问题,失去了问题的价值。如在大班的数学“测量”主题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回形针、火柴棒、吸管三种物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玩具宝宝挤在一间屋里真的很难受,请你帮他们分分家。”给物品分类摆放对大班幼儿来说很简单,都能达到目的,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从中获得自信。接着,教师又安排了第二个问题:“它们要进行排队比赛了,请你们从小旗开始排,排好后看看发现了什么。”幼儿经过操作,得出了“不同物体排列的长度也不同”的结论,并记录结果。教师紧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教师的的挑战吗?请你再次给玩具宝宝排队,排到红线结束,看看还会发现什么?”幼儿再次排列后发现,排列同等长度所使用的三件物体的个数不同。这节课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层次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幼儿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

对于设计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适度。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集中注意力,刺激思维,还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答案。如把问题提在幼儿“现实发展区”,幼儿很快就能回答,对于他们的发展无所补益;问题过难,幼儿经过努力后一无所获,更会挫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一定要把问题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出,使幼儿“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并且,我们教师在提问时的语言时刻注意要简单明了,不含糊不清。例如,在语言课上《小弟和小猫》中,我为了让幼儿产生做清洁宝宝的愿望,便问幼儿:“你愿意和什么人抱抱?”如果说:“你喜欢和怎样的人抱抱?”那样会更好。

课堂教学中问题提的是否成功,并不是要看问题提了多少个,而要看你的问题提的是否引起了幼儿探索的欲望,是否让幼儿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若是你的提问过多过密,那样容易造成幼儿的疲劳和不耐烦,不利于教师调控课堂,容易使幼儿失去状态。至此,教师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掌握尺度,发挥提问的最佳效果。

教师的问与幼儿回答问题的时间最好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问完问题以后要给幼儿一些思考的时间,给幼儿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这样既有利于幼儿真正地思考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度,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来具体的处理。同时,因为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不足,幼儿在回答一些问题时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料,甚至会使教师感到莫名其妙,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要有思想准备,鼓励幼儿重新思考,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空间,也可以通过追问,为他们创造重新思考、补充说明的机会。

评价幼儿的答问,有利于师生交流的促进,良好双向反馈的形成,生动活泼的集体教学气氛的创设。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是幼儿非常期望得到的。对于幼儿回答正确的任何问题,给予积极的鼓励是教师应该做到的,这时教师表扬的话语绝对不应吝惜;不能讽刺和挖苦答错题的幼儿,要对其表现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对幼儿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从而也促进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纲要》指出:“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儿童充分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并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兴趣爱好实施教育,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在提问设计中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在教学中提问的有效设计,是开发幼儿智力、思维能力、观察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幼儿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而庞杂的工程,需要幼儿教师从方方面面着手,来做好幼儿学习的基础,培养他们一些基本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较好的基础。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十八

写作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很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提起写作,他们总是愁眉苦脸,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呢?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引导鼓励学生写作。

针对不少学生面对写作难以下笔的情况,我想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教学实践,谈谈关于写作教学的一些方法。

外物,是写作的本源和坚实的基础,它是在写作主体的认知结构中被感知、认识和接纳的。有的学生写作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就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还有的学生拿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折腾了半天还是不知所云。为何会产生这些现象呢?归根结底,学生平时积累少,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自然写不好。在写作教学上,我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的范文,每一篇都是文字优美,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作品,其作者都是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睛,以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如以自然景观为话题的习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去发现,如在放学路上、公园里、家里的庭院中,发现的花草树木;又如晚间繁星、日出日落、雨后彩虹,或者在外出旅游时,看过一些奇特的景观等等,引导学生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有这样一句话: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

作文。

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上,我经常鼓励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也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可以提高鉴赏能力,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教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且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还要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给阅读方法。另外,教师要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目,介绍一些报刊杂志,范读一些美文华章;要求学生床头桌前常备一些可读的东西,闲暇时间能读多少读多少,并做到持之以恒。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因此,学生多阅读对写作是非常有益的。

提倡学生多阅读文章的同时,多鼓励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当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后,作文时,就能随心所欲的表达。教师应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子,把读到的漂亮词语,精彩句子记在本子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才能时常温习,不至忘掉。这样,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例如,《火烧云》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叠词:红通通、金灿灿、笑盈盈等,还有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也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我们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记,语言句子积累多了,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穷词穷句啦。

多练笔,可以加快从掌握写作知识到运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清代唐彪曾这样说: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大概的意思是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写一篇文章收获大。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要求学生经常进行认真的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平时,在教学上,我要求学生常写。

日记。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我们在进行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的作文教学时,更应该对以往格式化的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模式实行改革,化被动为主动,变单向接受为双向交流。改革以往读题审题分析范文写作的写作指导结构,以学生感受教师点拨师生互相交流实践写作合作评改的结构取而代之。在师生共同参与或学生互相合作下,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推向高潮。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发现写作的规律,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对生活、对社会产生真切的感受,激发想说的欲望,领悟写作的真谛。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班上宣读或展出,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能带给自己满足感、成功感,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水平的文章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使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语白驹过隙,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作文水平稍低的学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以上是我的一些写作教学方式。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从点滴抓起,做生活的主人,多留意观察,多阅读积累,我们教师要重视作文的评改,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一定能克服学生害怕写作的情绪,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十九

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不断利用游戏与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体育练习,忽略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则性,体育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要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教学内容中的基本动作要领,给学生自主权进行自由探究与学习。就拿篮球课来讲,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与示范正确的运球动作与投篮动作,引导学生进行短暂的结构性练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与比赛,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动作要领运用于实践中,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将初中体育学习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教育社会化是教育进步的一种表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体育学习闪光点,掌握一项或者更多的体育技巧,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与体育相关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先建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知识与锻炼方法。最后,发掘最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对其进行专项训练。

教学方法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有利于初中体育课堂的高效化。

1.教师要勇于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需求,自己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

2.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安排。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基本设施水平。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体育教学活动,才能有利于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比如在江南水乡,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水上浮木桥的项目。但是在教学一些技术难度较大的体育内容时,老师要严格注意学生的安全,使体育课堂的效率提高具有最基本的保障。

3.教师要合理应用游戏与比赛,促进体育学习氛围的活跃。

体育氛围的活跃,是服务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的。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代替传统的热身活动,利用健美操或者追踪游戏组织学生热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弹跳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女学生开展编花篮活动,组织男学生进行青蛙跳比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在课堂的结束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坐下来共同讨论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深化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得到了提高,还有利于学生接下来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当今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体育水平是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体育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才能在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篇二十

小学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入门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看、听、说、玩、演、唱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基本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并且通过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培养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为进一步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一、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小学生总是能从各种活动中找到乐趣和自信。因此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英语实践活动,通过说、演、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二、让小学生有时间多想多问。

以往教师给学生留的英语作业,都是机械地、重复地抄写几行就算完成任务了,学生对这个是最没兴趣的`了,他们大都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老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比一比看谁能把作业做得更漂亮、更便于记忆,并把它画出来。这个作业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每学一课,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回家设计出自己心目中喜欢的形象,第二天拿来向同学炫耀,那种成功的体验给学生带来了极大地满足和无形地鼓励,学生就会更加努力地完成设计想象作业,学习的积极性可就提高了。

三、多层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地发展”。因此,我们应改全班统一,忽视个性差异的作业为层次性作业。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外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考虑个别差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层次作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我想做”,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作业内容分层、数量分层、时间有短期和长期之分,在内容上安排较合理的梯度,让具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基础和能力上各得其所,而且不断提高其层次,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目标的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关注了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四、引导学生多向“生活”中学习。

小学阶段所要学的英语,与日常生活密紧相关,例如日常所见的水果、学习用品、家庭成员、人的身体部位名称、家庭生活用品等等,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在学习这些单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看着这些物品,边看边学,给他们一种实体的印象,如b、pen、able等,我们就可以看着书、笔、桌子等让学生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单词,在英语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生活周围,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许多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等,我让学生随时留意,布置他们自己去收集,摘抄。学生兴趣盎然,反馈回来的作业十分丰富。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兴趣,增长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自觉学习意识。

为了更好促进学生在英语语言方面的全面发展,在设计教与学的模式上所做的探索努力。我们相信,充满着童趣、充满挑战性的英语教学一定能帮助学生克服在语言学习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让他们找到乐趣,找到自信,不断进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060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