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大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21:22:11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大全(21篇)
时间:2023-11-24 21:22:11     小编:文锋

总结是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总结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清晰地传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总结样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一

大家好!我是跃升里小学的。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以连一连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谁干什么”的句式。2以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把句子写具体,层层递进,提高难度,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说具体。一般学生掌握“谁干什么”的句式就达到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结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句号和逗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可发展的空间。3以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去写,然后去检查,教给他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逐步养成检查的习惯。由于这是复习课,每个环节我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的基础上,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帮助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巧妙的运用。通过这次的做研究课,我的教学理念有了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结合刚才这节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谈谈我感觉几处成功的地方:

进入填一填的练习后,我利用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比较第一二句话,让学生知道用上“在什么地方”使句子更加具体了。再通过引导启发,由学生说出,句子的开头还可以加上“什么时间”就更加的具体了。因为学生掌握的时间只是局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给出了在“语文课上”,又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了“数学课上”,我及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图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语文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仔细观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确想象要合理。2最后,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试着写出一句话。我就“仔细观察”这个要点给出了一句话: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里下象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错误,图上实际是两个小朋友在下围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3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看图写话的小儿歌,强化了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变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观察看语文书这个环节时,我应该在学生说出“数学课上”以后,当时就让学生再来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想象合理。2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处都出现了“那么”的口头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刻意的去发现,改正,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简洁、精练。3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评价仅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没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就显得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研究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意见,帮助我进步。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简主任和xx老师。谢谢大家!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二

老师们:

下午好!

前几天有幸聆听了我校几位老师的展评课,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主要针对姚敏老师和刘君碧老师的习作教学,谈谈我的收获.

习作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许多学生面对作题仍然无言以对、空话假话连篇,而这次两个老师的习作训练内容,更有利于老师去引导学生说出学生的心里话,不再惧怕作文。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的习作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在本节习作指导课上他们把这一要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习惯,培养学生表达有序的能力,以及由感到说,由说到写的正确表达的方法。

语文特级教师高林生在《小学作文教学应有的突破》一文中提出“作文是一个人在表述动机的驱动下,遵循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子,以别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以线性文字编码显现其结果的过程”。这其实点明了作文的实质,“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而现在学生为了作文而作文,提到作文就头痛,我觉得这两节节习作课的重点还是要让学生打开话匣子,说出真话,然后,顺水推舟,由说到写。写作文的难点放在了怎样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怎样抓住事情中的主人公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来写具体”。另外,让每一个学生从别人的评价中完成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那些写得好,那些还不足,可以怎么修改,这也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

说到这节作文课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使我想起了这样一句俗话“落在猫脚爪下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表达氛围、和蔼的创作气氛,让学生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活力,尽情地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变“要学生写”为“学生要写”,把学生引入“成长”、“有趣”的境界,文思如泉,妙笔生花。这样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出发,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引导学生走出怕作文的怪圈,让他们自由的去表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谈话法,谈论“成长”,”回忆童年“这样一个话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关键是唤起学生的童心,”学生可以在这节课上愉快地讨论,畅所欲言地表达,把真实的心境说出来,写出来,与别人交流,这是讨论法。另外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习作和别人的习作,从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增长知识,培养了能力。这是评价法。在这节课上,如果要把教学方法归纳出来,大概有谈话法、疏导法、讨论交流法,评价法。

这两节课的设计上从习作本质的特点出发,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课上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语文习作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内容的四结合。让我们非常明了的感受到从激趣——审题——选材——说作文——评作文——写作文——改作文这一教学流程的清楚和流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倾吐真言。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三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感到特别高兴与欣慰,因为小丽老师的课总算顺利地上完了。如果说,课上得还算成功的话,我最想感谢的人就是刘主任和我们年级组的每一位老师,刘主任的工作那么忙,事务那么多,却隔三差五地询问课的情况,帮助我们协调上课的时间、准备上课的桌椅;我们组的老师们更是齐心协力,帮着出谋划策、完善教案。在这里,我代表小丽,向刘主任、向我们组的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谁的本领大》这是一篇饶有趣味的童话故事,记叙了风和太阳的两次比赛:第一次比谁能脱下孩子的外衣,第二次比谁能让船行得快些。这两次比赛,风和太阳都是一胜一负,从而揭示:风和太阳各有所长,不能以胜利傲视别人,也不能因失败妄自气馁,应当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的道理。课文情节对比分明,语言富有个性,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小丽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这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我认为,本课时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真正把阅读课上成了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从课文中质疑,又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读的能力。读,贯穿本课教学的始终。

1、读的方式多,有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还有分角色朗读等。

2、读的次数多,涉及面广,课堂上书声琅琅,读书声此起彼伏。

3、读的要求逐渐提高,先读通读懂:风和太阳第一次比什么?怎么比的?结果怎样?准确感知语言所传达的信息,把握课文内容;再读出感情:如“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吧!”感受风的狂妄,太阳的得意,读出语言所蕴含的情感;最后读出神,如课文的最后,太阳说:“风先生,你的本领也不小啊!”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以及言外之意。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正确看待自己,对待别人。更重要的是,在整节课中,学生一直处在乐读的状态下。课标指出: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乐趣才会喜欢。如何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小丽老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奖励性的手段,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另外,我认为这节课还有以下几个亮点:

1、目标意识强。记得学校在落实“减负增效提质”规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深入探讨,既要着眼于宏观,又要具体到微观;既要有明确性的目标认识,又要有具体的行动策略,从教学源头上确保教学质量。在具体备课过程中要做到“脑中有纲(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手中有法(方法)”。小丽老师根据课文内容以及课后习题的提示,在上课前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别人。(3)会用“觉得”造句。在上课时,她不忘脑中的标,胸中的本,目中的人,运用手中的法,一步步引导学生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2、训练意识强。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会用“觉得”造句。小丽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我觉得”来做评价性的语言,还不时引导学生用“觉得”说话。正因为有了教学过程中的熏陶和实践,所以小练笔中的作业,学生才能信手拈来,精彩纷呈。老师最后的结束语看似不经意,实是点睛之笔,显示了她较强的训练意识。

3、注重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篇课文记叙了风和太阳的两次比赛,两次比赛的内容不同,结果不同,但比赛的过程相同,故课文在叙述上也基本大同小异。所以,小丽老师在设计时,重点指导学生学习风和太阳的第一次比赛,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提供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第二次比赛,为学生的自学搭建平台。这样,先扶后放,扶放结合,久而久之,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定会得到提高。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这节课当然也不例外。我个人觉得,如果在课堂上,辅以更多想的训练、说的训练,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加凸现。如:书中的最后一幅插图,风和太阳拥抱在一起,太阳向风翘起了大拇指。老师可以这样问:小朋友,风先生听了太阳的赞扬,也向太阳竖起了大拇指,它会怎么夸太阳呢?让学生练想练说。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口语训练的机会,又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弥补了文本的空白,同时深化了文本的主题。

我相信,通过这次汇报课,小丽老师肯定是收益匪浅。祝愿她和所有的年青老师在我们外国语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

最后,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四

从精美的挂图和头饰中,不难看出顾老师为这节公开课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这些直观教具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很多,但并没有因为板书内容多,而字迹潦草。工整的板书与课文的挂图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为一节阅读课,这节课既有上节课字词教学内容上的回顾,又有故事内涵上的挖掘;既有课文的分析理解,又有课本剧的表演;既有学生与文本的接触,又有师生思维的碰撞;既分析了文中两种动物的形象,又教育了学生。

顾老师以其扎实地教学基本功,敬业的工作态度,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堂教学,始终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工程。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仍要努力改进。

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师生合作把该问题解决了,但确切地说是老师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告诉了学生。这样做剥夺了学生认真思维、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权利,放弃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如果是我,我会按“读——思——说——评”的环节,组织教学。

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分别说了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没有思考的价值。它是帮助教师把一篇完整的生动的故事分解得支离破碎的罪魁祸首。如果我是教者我会设计这样两个问题统率这节课的教学: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乌鸦?你想对这只狐狸和乌鸦分别说什么?放手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这样做至少避免了老师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的错误倾向。

否则,这样的表演,就会显得很仓促、很呆板。不但会让表演者显得很窘迫,而且也很难赢得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另外,我觉得语文姓语,不姓演,没有特别的需要,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高耗低效的所谓课本剧的表演上。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文本中受到震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心灵体验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要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乌鸦肉被骗走后的情,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的乌鸦会是什么心情?它会吸取什么教训?努力实现“课虽终,但意无穷”的效果,让“读、想象、体验、表达”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五

大家好!

感谢**研训中心和**中心小学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今天观摩了四节《跳高课》及湖熟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学到很多,受益匪浅,为体育教师的精湛教学和**小学班主任对大课间的热情付出深深折服,现在我就**小学李老师的《跳高课》谈谈我的收获。

首先,李老师的这节课严格遵循了体育课堂教学规律,落实了5分钟慢跑,从准备动作入手,然后进行基本教材跳高的教学,接着进行游戏教学,最后在结束部分进行放松练习和师生小结。

其次,李老师这节课突破了跳高教学的传统模式,注重了跳高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了趣味性强的特点,用悬挂的小球激发学生的跳高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自己的弹跳能力。

第三,李老师这节课的设计合理,环节紧凑,讲解流畅,示范标准,评价适时,分解合理,密度适宜,从开始的用短绳代替横杆,引导学生起跳,到用悬挂的小球激发学生跳起,从一步跳起的详细讲解到三步跳起的标准示范,逐步提高学生跳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跳的动作,水到渠成地学习跳的动作,无不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供探讨:李老师让学生确定起跳腿,并用短绳绑起做记号,这很好,但有个别同学是右脚有劲,第二组的第一个小女孩,李老师教了她好多次,她总是自然而然地抬左腿,后来李老师把她带到边上个别辅导,但我认为,把她换个方向从左边起跳呢,我想她抬左腿就是正确的了。

总之:李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让学生在成功快乐中发展了自己的弹跳力,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教学目标,效果较好,这仅是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六

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xx。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 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以连一连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谁 干什么”的句式。2 以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把句子写具体,层层递进,提高难度,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什么时间 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说具体。一般学生掌握“谁 干什么”的句式就达到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结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句号和逗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可发展的空间。3 以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去写,然后去检查,教给他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逐步养成检查的习惯。由于这是复习课,每个环节我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的基础上,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帮助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巧妙的运用。通过这次的做研究课,我的教学理念有了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结合刚才这节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谈谈我感觉几处成功的地方:

进入填一填的练习后,我利用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比较第一二句话,让学生知道用上“在什么地方”使句子更加具体了。再通过引导启发,由学生说出,句子的开头还可以加上“什么时间”就更加的具体了。因为学生掌握的时间只是局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给出了在“语文课上”,又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了“数学课上”,我及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图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语文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仔细观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确想象要合理。2最后,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试着写出一句话。我就“仔细观察”这个要点给出了一句话: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里下象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错误,图上实际是两个小朋友在下围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3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看图写话的小儿歌,强化了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变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观察看语文书这个环节时,我应该在学生说出“数学课上”以后,当时就让学生再来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想象合理。2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处都出现了“那么”的口头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刻意的去发现,改正,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简洁、精练。3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评价仅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没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就显得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研究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意见,帮助我进步。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xx主任和xx老师。谢谢大家。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七

急待中,盼来一小送课教师的光临;渴望里,领略到各具千秋的讲课风采;徘徊时,赞叹走校教研的深入开展;驻足后,自愧术业不专,愚钝至极。反侧省思,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应抓住重点,深挖教材,弹性设计问题,让课堂活起来。

围绕一语备课深精彩纷呈教坛新。

三月二十九日上午,听了一小教师送来的三节课。三位教师,所教的学科不同,年级不同,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教材烂熟于心,挖掘教材握得准、挖得深。听课者,无不为之敬慕、折服,如同饿者得食,渴时生津。学生学习的是教材,可组织教学中,几乎是作者观察行为的再现,文中人物的现场操练,作者思想感情的重抒,生活真实的奇观。《两只鸟蛋》因孩童的好奇玩味,从巢里取下,到小心轻轻地放回。默默中,提醒人们要珍爱生命,保护自然。倪素雅老师,既没有空中谈念,也没有缀词蒙宣,她采用的只是抓住文中妈妈的一句话,“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让孩子们懂得,这不仅仅是两只鸟蛋,这是两颗生命!这是自然界大家园中,不能失去的成员。两只鸟蛋,是妈妈的性命,是妈妈生存的动力,是妈妈奋飞的源泉!是生命的延续,是共同呵护巢穴的靠山。小小的鸟蛋,不是好玩儿,是可爱;凉凉的鸟蛋,不是寒意,是温暖!由此,自然步入既灵活而又具有实效阔绰的问题设计中。找学生读“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学生齐读:“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学生带着动作读,师生合作表演着读。课堂书声悦耳,演练妩媚。霎时间,我们仿佛不是在教室,俨然就是置身于一棵树下,观鸟还巢,眼望蓝天。围绕一语备课深,精彩纷呈教坛新。演练孩童潮涌动,珍爱生命万古钦。

写法为械挖教材美德传承花盛开。

王晓会老师给我们送来的是李雪峰写的《尊严》一课的课例展示。王老师语言的简洁爽快,让我们学会干脆利落;精美的环节设计,让我们掌握了缜密的构思技巧;深邃的教材处理,让我们敢登大雅,又获新生。“一群逃难的人,面呈菜色,疲惫不堪,面对食物,狼吞虎咽”,这是王老师组织学生研读课文的第一个片段。看似突如其来,实则有备而练。读了说,说了读,不知有多少遍。王老师只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神态描写”。再让学生读,又让学生看。这四个字,是贯穿全文的写法,是文中两个主要人物出场的铺垫。哈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不劳动就不用餐;杰克逊,惬意地送食物,十分欣赏地看。这都有神态描写,这都是人物内心的征象。“尊严”是什么?是人的精神,是人的意志,是人的品格,是人的肚量。抓住写法挖掘教材,一石二鸟,一举两得,一泻千里,一望无际。后来的几个片段,更是别致、新颖、科学、巧妙。给学生创设了思考的空间,想象的天地,交流的平台,争辩的契机。于是才有,“狼吞虎咽”的不同理解,不同的的解释,不同的含义。同是逃难的人,哈默的“狼吞虎咽”就吃得开心,吃得心安理得、吃得香甜如蜜、吃得令人敬佩。反之,就是饥饿所迫,辘辘所需。还能有什么呢?一群逃难的人,有的为吃而吃,有的因吃而彰显尊严。那什么是尊严?自立、自强、自重、自爱、友善,就是尊严。学生们接受了,学生们学懂了,学生们会做了。写法为械挖教材,美德传承花盛开。精深设计创新路,听者惊叹把手拍。

抓住学科特点教想象能力自然高。

特有名气的吴志波老师,开篇见奇,随之是峰峦叠嶂,林耸木秀。她讲的是一年级的品生课,“春天来了”。那春天在哪里?望望窗外,我们看到的是,寒风疾走,积雪成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能学的下去吗?惶惑中,吴老师开始展示课件,春天的图片。学生一边看,一边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真的来了!老师说;“看了图片,我们能说出春天,唱出春天,绘出春天,留住春天吗?用什么方法?”话音一落,学生们有的想,有的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时间不大,学生们真的把春天留住了。想的说;绿荫覆地,花开遍野,蝶飞绰绰,鸟鸣啾啾。小桥流水炊烟绕,和风徐来柳飘摇。画的说;杨吐翠绿,山染青葱,百鸟展翅,河堤戏筝。这正是:树木着装迎远客,踏青顽童报春来。吴老师抓住学科特点,利用备课资料,让学生在观察中想象,操作中感悟。春不到时花烂漫,巧妙设计有洞天。课件图片莫小视,牵思萦幻山外山。

三节课,就是三朵花;三节课,就是三座山;三节课,是三首歌;三节课,是三艘船。供你欣赏香陶醉,使你追求好峰峦,让你迷恋韵律中,催你扬帆永向前。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八

(一)听课节数:

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听课要覆盖所有学科和所有年级。

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参加教育工作五年以内(含五年)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二)听课形式:

1.独立听课。学校领导可随时到班听“推门课”。教师之间独立听课可以协商进行。

2.集体听课。校级或教研组组织的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等。

3.外出学习听课。

(三)听课要求:

1.听课前,原则上应该先自行调好自己的课程,如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教导处协调,千万不能因教师听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

2.教研组以上的'集体听课,教研组长及所在班的班主任应协助做好听课准备工作,如时间的安排、地点的安排、电教设备、学生的准备等。

3.听课时,教师要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不讲话、不走动、关闭通信工具。如无特殊情况不中途离场,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4.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教师要做好详细记录,所有听课者都应写听课简评。

二、评课要求。

1、大家要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态度参加评课,好的方面应充分肯定,供大家学习;不足之处也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来,以利改进和提高。评课既不能“一团和气”,也不能吹毛求疵。

2、哪一级组织听课,就由哪一级组织评课,要做好评课记录。

3、评课要以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作指导,从执教者对课标的学习与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等方面对课堂教学作较全面的评价,且能抓住重点,说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

4、评课前,执教者先谈自己教学设计思路或介绍授课后的体会,然后由评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作深入讨论分析。评完课后,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应对执教者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纳入常规管理,与业绩考评挂钩。

为了把听评课落实到实处,本项工作纳入教师奖惩制度,教师外出参加听课的,若老师未到堂听课,该老师算旷课一节。全学期听课节数不够的,评课时经常未发言或发言马虎应付的,按奖惩制度酌情扣除奖金,并和教师业务考核挂钩。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九

在前面听了朱兰玲老师的《9加几》,陈移玲主任的《9的乘法口诀》以及钟海英主任的《合理搭配》三节课,我要感谢这三位老师,给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公开教学课,让所有的数学老师特别是新教师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使得我们数学组在课堂教学上有了更高的提升。这3位数学教师,应该说是各自己的教学特长和特色,听了这3节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3节课,我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9的乘法口诀》一课中,教师先复习8的乘法口诀,从而引导学生编出9的乘法口诀,在熟记9的乘法口诀时,并不是以一贯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要求学生背诵,先是要学生去发现隐藏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在创新性地使用手指记忆法教学生熟记口诀。使学生在探索实践活动中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9加几》及《9的乘法口诀》中,教师都从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作为入题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合理搭配》一课中,教师以创设老师过生日这一情境,请学生帮老师搭配衣服开课,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三节课的情境创设都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三、经历探索过程,培养创新过程。

在《9加几》这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摆小棒;在《合理搭配》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摆学具,并提示学生怎样搭配才不会重复,不会遗漏。在孩子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思考、动手、实践及创新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教师的训练到位,练习有针对性。

这三节课都紧紧地扣住教学重点设计练习题,练习形式多样,通过练习最大化的巩固所学知识。

五、常规教学稳抓不放。

这三节课是低中年级的课堂,从课堂中来看常规教学这项工作都做的非常的扎实,都能以较强的亲和力,丰富的语言和表情,来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得低年级的课堂都能做到活而不乱。

总之,这3节课,都上的非常成功,让公开教学活动目的真正发挥了实效。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十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提供师徒结对的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在师徒结对的活动中,说是师傅老师,其实我个人觉得挺惭愧的,因为在平时的学习研讨中,我实在是谈不上多少指导,我和微微老师更多的应该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冯老师到我校虽然只有1年的时间,但她勤奋好学,在教学中肯钻研,肯动脑,上进心很强,遇到问题总要研究透彻为止,这种钻研精神很令我佩服。在平时,她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相应的教学过程及方法。课后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小结。在课余,她也经常翻阅各种学习资料,深入研究教法,主动听课,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让自己得到及时的充电。冯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教师的引导语少而精,但干脆利落,富有感染力,学生们都很喜欢微微老师,班里的学习气氛活跃,成绩也不错。我想正是因为微微老师的这种认真负责、喜新厌旧的精神,才有了这堂课的精彩。

就本节课的教学来说,我认为是很成功的。冯老师能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设计教学,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知识点明确,重难点突出,层次分明,各个环节过渡自然,这节课下来,通过学生们的课堂反馈,我想学生们都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并应用公式计算,应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成。

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1、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会归纳。

由于《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后学习的,老师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在推导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感悟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后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观察,师生的有效对话中,感悟交流出3个要点:完全相同,等底等高,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自然而然的总结归纳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在教学中,利用学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冯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强求方法的统一,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活动后,让学生大胆地在台前展示,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观察,一目了然,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学到了数学知识。重点突出,也使难点突破巧妙。

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等活动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得出的结论在学生的头脑中印象深刻。公式中的除以2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她借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去突破这一难点,充分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教学紧扣目标,教学效率高。

3、练习环节,由易到难,层次性强。

通过故事闯关的方式出示,增强了趣味性,而且她的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这样设计既有保底的基本知识,又能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同时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使优、中、差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教学效果显著。

4、从整堂课的课堂结构来看,四学课堂的味道非常浓。独立学,合作学,反馈学,训练学四个环节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且每一个环节都上出了味道。

5、关注学生习惯的培养。

我校今年申请了学生习惯培养的课题,从全校来说,每个班级、每位老师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习惯。纵观这节课,冯老师时刻关注着学生,无论是数学课上的习惯、学生的坐姿、写姿、学会倾听、回答问题说完整的话等等,老师都有关注,并及时做好反馈,真正将习惯培养落到了实处。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为了达到精讲多练的目的,教师设计的习题偏多一些,可适当精简。在课堂上,如果时间不紧的话,教师还可以更大胆的放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十一

本课的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代数法的优越性。

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老师用谈话的方式导入,使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名著中的数学问题上,感受古代数学文化。

新授课用的是讲授法,讲授了假设法的解题方法,使学生明白了:把1只鸡换成1只兔就会多2条腿,10里有5个2,所以多余10休腿就可以给5只鸡每只添上2条腿换成5只兔。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此方法,效果很好。接着学生又尝试假设都是兔,自己解决了问题。

建议:在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比较一下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点:一种是假设都是鸡,一种假设都是兔。

相同点:都是把两种动物化成一种动物来研究,把繁琐的尝试过程化成了简便的算式。

接着教师又讲授了列方程的方法,这个内容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建议让学生自己找出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师可把讲解的重点放在如何解这个方程上,以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解出答案后可让学生不尝试验证:4×5+2×3=26(只)。

到此建议教师作一个小结,比较假设法和列方程,来体现列方程的优越性。使学生初步体会代数的方法特点是:数量关系明确,便于理解。假设法需要进行调整、替换;列方程不用考虑怎样调整比较简捷。

练习的设计注意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总之,教师老态亲切、自然,讲授条理清晰,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十二

各位理事、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xxx,是来自xxx市xxx区的数学老师。我的论文主题是:山区学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年大学毕业后我便一直在山区学校担任数学教学,对山区学校的现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生基础、家庭条件、家长素质、社会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较,都存在明显的差距,两者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劳动密集型企业需求大量的劳动力,因而山区农村人员不再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们外出能轻轻松松地找到工作。相反,很多大学毕业生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职位而待业在家。这让山区农村不再以“读书跳农门”为目的的很大一部分人误以为从此“读书无用”,在实用主义思想的驱动下,很多家长和学生便失去了求学的源动力。通过近些年从家访中了解到,在山区孩子的家长中,约占三分之一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搞好学习,多学点知识;约三之一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任其自然;还有三分之一的家长从内心深处就不希望他们的孩子一心放在学习上,后怕孩子升学对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外出打工,为自己减轻负担。

山区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与城市学校相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均衡。比如,我所在的乡镇,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地广人稀。全乡一个年级不足130个学生,因为相互分隔很远,交通又不方便,除了在乡镇中心开设两个班外,不得不在另两个地方各开一班。资源不能很好地整合,设施陈旧落后。我们学校的校舍也是在中国石化的援助下才新建了一栋教学楼,而教师和学生宿舍还都是在破旧的房子中。也是在xx年搬入新教学楼后才有了唯一的一间多媒体教室,要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老师们必须事先调配好,这也严重影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近年来,生源在快速地递减,教师队伍也就只有让其自然递减,没有增加新生师资力量的机会,教师队伍严重老龄化。全校三个年级六个班,连同管理人员在内,共22个教师,30岁以下的只有2人,其余的都在35岁以上,其中45岁以上的9人,占总数的41%,教师平均年龄超过43岁。可以说,这样的年龄结构是严重青黄不接的,学校也因此缺少足够的活力。再者,由于早期山区学校没有电脑设备,使得很多年龄大一些的教师至今还不能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授课。

山区学校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外界的新事物,知识面与生活条件均不可与城市孩子相提并论。很多学生对火车、高速公路等许许多多的山外事物缺泛感性认知基础。学生大多离校远,而学校的住宿条件又只能让很少数的非寄宿不可的学生在校住宿。有些离校远一些的学生,早上6点钟起床生火做饭,7点以前上路,冬天时要打着手电筒出门,8点钟赶到学校时已是正式上课时间。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学校只有压缩中午休息时间,以便下午早点放学好让他们早点回家。特别是有些留守孩子,到了十三、四岁的年龄,便要一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一边还要替父母照顾好年迈的爷爷奶奶,这不仅在成长中缺少关爱,也会影响学习。

种种问题的存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城乡教育不均衡的具体反映。作为一名山区教师,在面对这种状况时,当然不可以一味地埋怨,而应积极地寻找对策与方法,主动承担起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在山区学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探索教育教学之路和化解疑难问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

首先做到:主动亲近学生,适时个别辅导。山区学生大多胆小,怕见老师,不大主动找老师寻求解决心中的疑问。这需要教师先主动地找学生沟通,建立一种平等、可亲的关系,让学生乐意亲近自己。我教过的一个汪姓的学生,属单亲家庭,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在家没有人监管,是典型的“留守儿童”,身上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刚从小学升到初中时,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为了帮助其搞好学习,养成良好习惯,我几乎天天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进行单独辅导,纠正他的一些不良行为。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这个学生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认真听讲、及时完成家庭作业,能主动接近老师,待同学友好,学习上有很大进步。

当学生在学习上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时,作为山区老师,也常常是主动“找上门去”与家长沟通,很难象城市学校那样家长主动了解孩子的情况。因此,作为山区老师,更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记得两年前,有位学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一打听才知道,是他父亲常邀邻居来家打麻将,喧闹声影响其学习。为此,我曾登门做家长的工作,家长也因此受到感动而不再邀邻居来家打麻将,还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其次就是:淡化升学目标,强调实际应用。既然家长和学生中有许多人认为不能升学、数学没有实用性,“读书无用”,那么我们就应强调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品质和能力的作用,让家长和学生对数学课程有更深更高层次的认识。本人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与家长沟通交流时,都特别强调,对数学的学习不只是为了升学,而是通过学习数学这一过程,培养学生一种对事认真、细致的品质和提升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生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时,最易出的错误就是符号上出错,有时从上一行抄到下一行也会把“—”号漏抄。我便利用这一问题,对学生及学生家长强调,我们不断地进行这种数学运算练习、矫正错误,不仅仅是解决学习数学的问题,而更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一种对事认真、细致的品质,这种品质有利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数学中的许多解题方法、思维方式,在生活中也同样应用得到。让学生和家长对学习数学的目的有更进一步的认知,而不是局限于学数学只是为了升学或解决简单的计算。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本人更多地注重山区的特点,多联系学生已有的感性认知基础进行教学。例如:学习七年级第三章(人教版)油菜产量计算这一节时,我先询问几个学生这几年家中水稻、油菜的种植情况和产量问题,联系他们亲身经历的生活,激发兴趣,然后转入到课本例题,让大家通过解决课本例题的同时来掌握处理自身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的用途。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认识初步”时,本人便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选取的一些图片比如立交桥、民居建筑等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在图片筛选时,注意适当选取学生身边的实物,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山区老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应更多地注重山区的特点、克服困难,设法联系学生的感知基础来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需要”而激发兴趣,令其由被动走向主动。我们也常说“需要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需要”而做到“我要学”,认为学有所用时,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作为一名山区教师,当然希望学校的教学设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使其基本上能运用现代教育技进行教学。也希望能到外面参加一些培训学习,开拓视野。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爱山区孩子的成长。

把数学组建设成师徳形象好,教研风气浓,协作意识和团体凝聚力强,特别是对学生、对学校发展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研组。主要通过组内讨论,与领导交流,师生沟通及自修师德,听专家讲座等形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研组长配合教导处承担对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以抓”课堂常规”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导处的各项计划。

2、组织好下周的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活动,本次活动在以往的基础上,学校做了严格的要求,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备课,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听课要认真仔细,做好课堂记录,及时组织评课活动,评课要有深度,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3、本学期教研主题设计。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再次相聚在这里,首先我谨代表三实小全体教师欢迎各位专家与同仁的到来,欢迎你们!

本次活动,我们特邀了州教科所数学教研员肖玉琼老师,市教研室数学教研员聂本桃老师、中心学校教研员胡光秘老师,咱们的支教学校白杨乡鲁竹坝小学、舞阳辖区兄弟学校五峰山小学、长堰小学、鸭子塘小学的老师们,让我们为客人们送上热情的掌声!

本次活动,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结合州级课题开展的一次校本研讨活动。本次研讨的主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首先,进行活动第一项——观看课例。

第一节:三实小徐尹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

第二节:鸭子塘小学罗国昌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中《星期日的安排》。

两节课已展示完毕,请大家稍作休息,第三节课10:10继续进行我们的活动议程。

下面继续我们的活动议程:有请我们的罗淑华校长讲话。

首先,感谢两位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研讨课例。下面有请两位上课老师就自己执教课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说课。

为了让与会代表对本次研讨活动主题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就由我代表数学组老师作主题发言。

听了两位老师的说课和主题发言,在座各位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下面我们就进入评课互动环节,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

这样吧,我们学校的老师先抛砖引玉。由于时间关系,我校老师下去再进行探讨交流。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今天参加我们会议的代表都是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希望各位能就自己的观课谈谈感受!为我们的研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其有效性;在整合利用远程资源时如何做到“适当、适量、适时、适用”;如何把握和处理文本、人本和资源整合的“尺度”,这些问题一直是我校教师们的困惑,也是我校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欢迎前来参与本次活动的数学专家与教研员为我们指点迷津,给与现场指导。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十四

习题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选用了一个与例题匹配的基本题(教材上练习第2题),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实再次进入课堂,使数学有了亲近性和现实性,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感悟数学,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客观世界,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很好地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

当然在这儿同样只出现了一种最优方案没有凸显出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同策略的展现、对比和调整,也可以说这样的话教学重点不够突出,但我想我们应该尊重课堂事实,我们的理解是在数学学习中,解题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过程。学生在例1的教学后已经产生了初步的运筹思想,所以结合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直接用生活的眼光去选择了最佳策略,课上我们也听到了学生的回答(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最多的事情),那么在这儿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进行合理的解释、分析和评价。但建议老师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然后教师诉诸生活找原型,联系实际讲数学(课堂上学生说的很精彩:吃饭时可以听磁带;洗衣机洗衣服时可以拖地等等),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变成为了智慧经验,真正让学生把知识用于学习和生活、学会学习和生活,提高生活能力。

最后教师安排了一道变式题,与例题不是完全匹配的,起到加深理解新知识的作用,此时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该说此时的合作交流有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思想,陈述自己的想法。但第一种方案最好让学生说清楚,因为流程图上只看到爸爸取文件的路线,其实妈妈的购物时间是含在爸爸取文件的时间当中,妈妈只需在超市门口等1分钟,要结合算式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所用时间。总之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很高,这都表明他们体会到了数学思维的乐趣。

现在情感目标的实施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关注,但常常会有游离于外的感觉。本节课课尾充满诗意,教师选择了切合教学内容的文字材料:朱自清先生优美的散文《匆匆》,教师入情入境的话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节约宝贵的时间,让我们留住时间那匆匆的脚步吧!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以知生情,最终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丰满而深刻,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育无痕,我想这就是数学的文化价值所在吧。

既然是研究课,那自然也就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时一个共同的问题:练习设计缺少层次感,挖得深,有没有必要呢?对个别学生来说,最基本的都难以理解;但对另个别学生来说,却想学得更多些。关键是,在四、五十人的课堂内,如何使他们都有满足、成功感?当然上午两节课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困惑。

应该说磨课的过程是充满艰辛和智慧的过程,我们享受这个过程,在这研究过程中,老师们都在成长,我---教研员也在成长,所以最后我想对大家说如果今天的您能走进我们的课堂,且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那将是我们最好的期盼。

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也非常希望在座的老师们能就这个话题继续展开交流。谢谢!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十五

xx年10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塔耳小学焦宗琛老师的科学课《找拱形》,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就《找拱形》这节课,我作肤浅的点评,希望能起到共同学习、交流、提高的作用。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焦宗琛老师根据小学科学课标要求,设计并执教了六年级科学《找拱形》。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探究中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找拱形》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四课内容。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本课则把对拱形的认识范围扩展到圆顶形、球形、多样的弧形,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推理塑料饮料瓶形状设计中的科学道理”、“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课优点很多,有以下三点特别值得借鉴:

一、教师的“引”,让思维点燃。

疑问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焦老师在导入时,通过提问,问:我们身边见过哪些拱形?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认识拱形。师又追问:为什么在桥的设计建筑中拱形比正方形、三角形形用的更多呢?那么拱形到底有什么优势呢?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动力,为本节课确立了探究的主题。

兴趣和探究的热潮,掀起本次课的高潮。后面对于塑料瓶瓶身结构抗压的结构研究,用各种问题作为引导,同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科学表述,让思维开花。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述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焦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表述。如让学说生活中什么地球见到过球形、拱形结构,塑料瓶身使用到的关于拱形的什么特点等等,这些不是一次课能积累出来的科学素养,而是在平时科学教学中日积月累的。

三、教学组织秩序严禁,教学层次分明,层层深入,恰到好处。本节课,焦老师从找拱形——索身边拱形结构的特点、优势——用实验证明拱形的承压特点——分析拱形承压原因——总结拱形的优势,见识拱形建筑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解释塑料瓶瓶身利用的拱形特点,一步步深入到学生资助探究,并自己得出科学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意识。

焦老师的课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如果要说建议,有以下两点,仅作参考:

1.实验器材的选择,与材料有关:焦老师选择用乒乓球的半球作为球形结构的探索材料,很好用,这里涉及到关于器材材料的问题,有同学会想到,如果是鸡蛋壳的半壳,恐怕就不能承受两堆作业的重量了。

2.课的延伸拓展处:探索塑料瓶使用的拱形特点。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晰、进一步加深对拱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提前带一个塑料瓶到课堂上,每个人就能更明了。

综上所述,整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参与面较大,动手动脑,细心观察,乐于探究,教师深度参与,及时鼓励,全程评价,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典型的科学探究课的课型特点。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总之,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一节课,对于科学课的学习、研究很有帮助,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大脑,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样深化了我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的态度。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十六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伴着时间这匆匆的脚步,我们又迎来了xx年的教学研究周,xx年,很多地区将它看作是有效教学年,我想此时我们相聚在东苑小学开展着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是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上午我们听了两节课,分别是人教版三上、四上数学广角的内容,这是人教版新教材中增加的一个新内容,也是人教版教材独有的内容。看过教材的老师都知道其实这一内容就是我们常说的奥数,以前的教学只针对个别优等生,而现在却要面向全班学生,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思维挑战的课题,是一个新的探索。它展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具体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素养。那么怎样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亲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呢?在这儿我们就这样一个具体内容在研读教材的思路和策略上作了粗浅的尝试和探索。

参考教师用书,不难发现上面的教学建议是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学习方式大多是采用动手实践及小组合作,所以相当一部分老师把这类课当作是活动课,归在综合实践运用这一领域,因此我们首先作了一个归类整理工作,明晰了数学广角在课标中的地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数学广角的内容都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探索规律”。(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同时我们还对分布在几册教材里的相关和相近内容作了一个清晰的了解,比如说关于排列组合的知识是分布在二上和三上两册教材完成,理解了该内容的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提高自己使用和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极大限度的避免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研读教材时我们看到了这一内容的主题图已经很好地创设了学习情境,图中提供了相关的问题信息,不仅显示“教什么、学什么”,而且提供了“怎么教、怎么学”的思路,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把教材中提供的教学思路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策略呢?教材呈现方式只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着教学方式,开始我们的老师在上这节课时也只是把它当作问题来教,只是注重引导学生说出问题,把解决课本上的具体问题当作教学目标,其实它应该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策略的体验,应该给学生一种思想,让它们生长知识。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课始老师选择了课本上的主题图,但并没有立即提出活动课题,怎样呈现?教材是静态的,因此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看图说一段话,语文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应该为数学学习提供源头活水,在这儿语言文字作为载体触动了学生的思维。老师接着又问要想喝茶需要哪几道工序?此时学生调用生活经验,将心思集中到课堂生活中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继续追问:那你们能估一估每道工序大概会用几分钟吗?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育的智慧,这一个小细节就是借助“估”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还生活面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观察力,引导他们时时处处注意留心生活中的许多常量,并积淀成生活的常识。但在这儿教师的评价语言有些贫乏,未能真正起到表扬的作用。大多数学生估的非常接近准确值,虽然学生自己说是猜,但这并不是盲目地猜,也是在一定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但老师只是说你们和我想的都一样了,在这儿老师可以这样评价:你们的生活经验很丰富;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追问: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问题层层递进,操作活动拾级而上,这个问题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相当熟悉,同时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情境,而且他们已经具备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学生们被老师的问题吸引住了,探索新知的情感被激活了。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摆放学习材料,借助流程图使问题的结构更清晰,流程图是一个学习策略,教师结合寻找最佳方案展示了学生探索活动的过程。

在这儿我想和大家说一个小插曲:这节课的教学是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当时在第二次试教时,例1的教学中老师采用的都是四人一小组用学习材料摆一摆,合作交流,当时的想法是让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拓展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两次的试教中上课的老师在巡视中发现经过这样的交流后只出现了一种方案,而且只是最优方案,但我们都知道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体会优化的思想。有对比才能更好地体会优化,只有一种怎么谈得上体会优化?于是我们进行了预设,如果在第三次磨课中还是只出现了一种方案,那么上课老师自己出示另一种方案让学生们进行对比从而体会优化,第三次磨课中我们按预设正常进行。课后我们开展了讨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何时介入,那应该是以个人思考为前提,一般当出现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采用。为什么只出现一种而且是最优方案,我们的思考是因为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或数学知识不够扎实的学生在与同组伙伴的交流中得到启示,所以可能未出现老师想要的第二种方案,但应该说在尽快让客人喝上茶的最优方案上小组内学生达成了共识,这种合作交流是有效的,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在例1教学中改变学生活动方式,多安排了一些小组,同桌两人一小组,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如果还只是出现一种方案,那就证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比我们教师预想的要多,当然我们只能根据学生实际来组织教学,由老师直接出示另一种方案进行对比,并运用数学思维为选择的方案进行合理的阐述,今天的课堂就出现了我们预想的2种不同的方案。但这时有一个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案,可惜老师并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表述清楚,而只是简单地认为他说的和第二种方案相同,其实不尽然,因为在试教时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学生可能认为洗水壶(1分钟)和找茶叶(1分钟)能够同时进行,在这儿要让学生理解虽然这两道工序所用时间相同,但还要考虑到能不能优化的问题?优化过程不是仅仅展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就行了,而是比较方法之后,思考:能不能优化?怎样优化?所以老师应该让这个学生大胆地、完整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思维过程。

习题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选用了一个与例题匹配的基本题(教材上练习第2题),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实再次进入课堂,使数学有了亲近性和现实性,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感悟数学,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客观世界,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很好地起到了巩固新知的作用。

当然在这儿同样只出现了一种最优方案没有凸显出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同策略的展现、对比和调整,也可以说这样的话教学重点不够突出,但我想我们应该尊重课堂事实,我们的理解是在数学学习中,解题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过程。学生在例1的教学后已经产生了初步的运筹思想,所以结合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直接用生活的眼光去选择了最佳策略,课上我们也听到了学生的回答(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最多的事情),那么在这儿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进行合理的解释、分析和评价。但建议老师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然后教师诉诸生活找原型,联系实际讲数学(课堂上学生说的很精彩:吃饭时可以听磁带;洗衣机洗衣服时可以拖地等等),学生的生活经验转变成为了智慧经验,真正让学生把知识用于学习和生活、学会学习和生活,提高生活能力。

最后教师安排了一道变式题,与例题不是完全匹配的,起到加深理解新知识的作用,此时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该说此时的合作交流有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思想,陈述自己的想法。但第一种方案最好让学生说清楚,因为流程图上只看到爸爸取文件的路线,其实妈妈的购物时间是含在爸爸取文件的时间当中,妈妈只需在超市门口等1分钟,要结合算式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所用时间。总之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很高,这都表明他们体会到了数学思维的乐趣。

现在情感目标的实施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关注,但常常会有游离于外的感觉。本节课课尾充满诗意,教师选择了切合教学内容的文字材料:朱自清先生优美的散文《匆匆》,教师入情入境的话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节约宝贵的时间,让我们留住时间那匆匆的脚步吧!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以知生情,最终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丰满而深刻,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育无痕,我想这就是数学的文化价值所在吧。

既然是研究课,那自然也就产生了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这类课时一个共同的问题:练习设计缺少层次感,挖得深,有没有必要呢?对个别学生来说,最基本的都难以理解;但对另个别学生来说,却想学得更多些。关键是,在四、五十人的课堂内,如何使他们都有满足、成功感?当然上午两节课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困惑。

应该说磨课的过程是充满艰辛和智慧的过程,我们享受这个过程,在这研究过程中,老师们都在成长,我---教研员也在成长,所以最后我想对大家说如果今天的您能走进我们的课堂,且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那将是我们最好的期盼。

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也非常希望在座的老师们能就这个话题继续展开交流。谢谢!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十七

各位老师,大家:

早上好。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来到六小这个大家庭已有半年的时间了,回顾这半年的教学生活,感慨颇多,现在就把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作为一名教师,教好孩子,让每个孩子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是我们每个老师的最大心愿,但如何教好孩子呢,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作为老师,对每个孩子要发自内心的真正关爱,可以是一个眼神,一次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让孩子喜欢上你这个老师。如果他喜欢你这个老师了,那么他肯定喜欢上你的课,课堂肯定尊重你,认真听讲,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我尽量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让孩子对自己有信心。特别对于潜能生,习惯不好,真得令人头疼,但我尽量做到不去打击他们,对他们多些关心和鼓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我经常对孩子说:‘老师允许你们犯错误,只要改正,还是好孩子。”,这样不致于一棍子把孩子打死,因为一次的错误去否定自己,破罐破摔。

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就是要精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备课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课堂的效率。同样一节课的内容,不同的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是不同的,对教材中重难点的把握是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知识点本身深度和广度的开发决定了本节课的高效率,高质量。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才能减轻学生课业的负担。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你的课背的再好,但管不住学生,课堂上乱糟糟的,学生不用心听,那么你的课堂就注定是失败的,所以课堂管理也是一门学问。

在课堂中,为了让课堂更顺畅,我尽多使用评价机制,让孩子去约束他们的行为。例如,对课堂提出三次表扬的同学,下课可以到我这儿领取一张贴画,并给小组积一分,并把贴画贴在书上,学期期末贴画最多的学生可以被评为:“最棒明星”。对提出批评的孩子,批评1次扣小组1分,一节批评3次叫家长。孩子毕竟是孩子,大部分孩子都表现很好,想得到老师的认可,表扬。课堂纪律关系到我们的教学效果,孩子的听课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课堂管理,多想些去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的方法。

一星期只有4节课,内容多,任务重,课堂的反馈和巩固需要孩子课下完成,并且完成的情况需要我们去落实。如果只布置不落实,就不会引起孩子的重视。所以,每天孩子的作业我尽量去批改,对完成不好的及时教育,对没完成的让他们及时补出来,培养他们认真写作业的习惯。

一个老师面对七八十名学生,要想面面俱到,常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认为一定要发动家长。通过发校讯通让家长帮助我们督促孩子背单词,听写单词。家长念汉语,学生写英语,听写完后用红笔改,并要孩子订正单词,然后签字。这样一来,家长通过听写也就了解孩子学习英语的情况。和家长沟通是很有效的辅助教学方法。

始终坚持扎实课本,背记内容尽量在课堂上完成。

虽然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的不足和困惑。以后还要多向其他姐妹切磋,多听课,多研讨,吸取每位老师的精华,完善自己的不足。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成功没有捷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谢谢大家!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十八

20xx年10月15日,我有幸聆听了塔耳小学焦宗琛老师的科学课《找拱形》,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下面,就《找拱形》这节课,我作肤浅的点评,希望能起到共同学习、交流、提高的作用。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焦宗琛老师根据小学科学课标要求,设计并执教了六年级科学《找拱形》。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探究中创新,较好地实现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找拱形》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四课内容。在第三课“拱形的力量”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研究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本课则把对拱形的认识范围扩展到圆顶形、球形、多样的弧形,试图引导学生在经历“解释圆顶形、球形承受压力特点”、“推理塑料饮料瓶形状设计中的科学道理”、“寻找生物体中的拱形”等探究活动中用已有知识解读物体的形状与结构,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出合理的解释,发展学生的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节课优点很多,有以下三点特别值得借鉴:。

一、教师的“引”,让思维点燃。

疑问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焦老师在导入时,通过提问,问:我们身边见过哪些拱形?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着手,认识拱形。师又追问:为什么在桥的设计建筑中拱形比正方形、三角形形用的更多呢?那么拱形到底有什么优势呢?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动力,为本节课确立了探究的主题。

兴趣和探究的热潮,掀起本次课的高潮。后面对于塑料瓶瓶身结构抗压的结构研究,用各种问题作为引导,同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科学表述,让思维开花。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述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焦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表述。如让学说生活中什么地球见到过球形、拱形结构,塑料瓶身使用到的关于拱形的什么特点等等,这些不是一次课能积累出来的科学素养,而是在平时科学教学中日积月累的。

三、教学组织秩序严禁,教学层次分明,层层深入,恰到好处。本节课,焦老师从找拱形--索身边拱形结构的特点、优势--用实验证明拱形的承压特点--分析拱形承压原因--总结拱形的优势,见识拱形建筑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解释塑料瓶瓶身利用的拱形特点,一步步深入到学生资助探究,并自己得出科学知识,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证意识。

焦老师的课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很多,如果要说建议,有以下两点,仅作参考:。

1.实验器材的选择,与材料有关:焦老师选择用乒乓球的半球作为球形结构的探索材料,很好用,这里涉及到关于器材材料的问题,有同学会想到,如果是鸡蛋壳的半壳,恐怕就不能承受两堆作业的重量了。

2.课的延伸拓展处:探索塑料瓶使用的拱形特点。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晰、进一步加深对拱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提前带一个塑料瓶到课堂上,每个人就能更明了。

综上所述,整堂课,学生积极性较高,参与面较大,动手动脑,细心观察,乐于探究,教师深度参与,及时鼓励,全程评价,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典型的科学探究课的课型特点。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总之,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肯定。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一节课,对于科学课的学习、研究很有帮助,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大脑,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样深化了我的科学素养、科学研究的态度。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十九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体现了人与动物间深情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丰富的情感世界。课前,张老师对教材做了深入剖析,经过精心组合,经过几次磨课后终于向我们演绎了一堂充满智慧的成功课堂。我听了这节课后,更是深深地领略到了张老师语文教学的魅力。

一、教材的处理,新颖而独特。

课的开始,张老师朗诵了一段充满深情的话:对于大海上空飞翔的鸟类,我们都很清楚一种动物,那就是海鸥.那么海鸥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那不妨看看《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用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接着出示了两组强烈对比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的两副震撼心灵的画面,引出话题:海鸥的哪些举动使我们意想不到,再次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学生找到这些句子后,又顺着他们的思路抛出中心话题:海鸥会什么会有这些举动?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

第1。

——12自然段,剖析老人对待海鸥的行为,从而感悟老人热爱海鸥的深情。

这样的处理方式体现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扎实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二、词语教学与文本的组合,独树一帜。

在很多的公开课上,执教老师为了落实双基教学,也教学词语,可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况:词语教学成为单独一块,与文本的解读割裂开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整堂课不完整、不连贯,有些生硬。但张老师教学词语时有别与常规的词语教学,他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出示了两组对比强烈的词语,引导学生想象两副截然不同的画面,这样的巧妙组合使得词语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浑然一体,体现课堂的连贯性,既落实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好情感的熏陶。

四、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张老师在教学2、3、4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例如:在理解三个“褪色”的词语时,追问:“这个退休工人本来有固定的退休工资,他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穷?”引导学生明白老人的穷与海鸥有关,从而理解老人对待海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可见他对海鸥的感情要有多深就有多深。再如:张老师在教学“抑扬顿挫”这个词语时也别具匠心,他首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想象老人是怎样呼唤海鸥的,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呼唤海鸥的名字,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

五、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课堂上资料的拓展能激发增长学生的见识,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本堂可中,张老师多次恰倒好处地设计拓展的教学环节,比如:“对海鸥老人的介绍;如果你是白色漩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进行课堂小练笔等。这些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充实了课堂,丰富了学生的心灵,培养了学生想象的能力,提升了学生书面的表达能力。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二十

为深入推进新课改,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上学期末,我校提出了“构建和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研究课题,就新课程环境下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展开研讨。下面我就结合今天两节课的教学设计,把我们组的讨论意见与大家交流,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正。

这两节课构思新颖别致,教学过程教师均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及不同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搭建参与探究的平台,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更为学生自主研究性的学习提供了一片沃土。我们认为,这两节课都突出体现了“三有”:

一、有情,方能润物细无声。课堂教学是一种认知和情感两条主线同时发展的活动,积极的情感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联想、主动探究。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设计者,教学时,不仅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更应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今天两位教者在这方面都非常重视,而且处理得也不错。

验,在每个环节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和谐发展。例如第一节课的林老师在总结时的“把你们今天学到的回去跟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一说,行吗?”

第二节课陈老师在总结时问:“这节课你认为自己学得最成功的是在什么地方?”这样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尝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二、有趣,方能激起千层浪。这两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孩子。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今天两位教者都能在“趣”字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如:第一节课林老师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蓝猫”贯穿始终,又来到鸡大婶家,最后带着学生遨游太空,不仅有引生入胜的“序幕”,更有扣生心弦的“情节”,把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引向深入,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9加几的知识,而丝毫不会有“累”的感觉。第二节课陈老师也以“趣”字入手,导入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听一听、猜一猜,就给学生带来了神秘感,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良好基础。课中,陈老师又充分利用多媒体,把游戏“捉迷藏”引入课堂,设计了“与调皮时钟捉迷藏”的练习,虽然只有很少的几个“调皮”钟面,但我们发现,学生在这时个个聚精会神、跃跃欲试,这样的练习,寓教于趣,寓学于趣,趣在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课后,陈老师让孩子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自己安排自己的星期天。可以说,“趣”是这两节课共同的一大亮点,取得了“课伊始、趣已生,课虽终、趣犹存”的效果,更让学生觉得:学习原来也可以是“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三、有效,方能天高任鸟飞。体现在:

1、教师能活用教材内容,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空间。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说: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思维活动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教材上的质量,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陈老师在教学《认识钟面》这一内容时,就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大胆对教材进行重组,在认识钟面后,放弃了课本的情境图,先让学生尝试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几名学生汇报后再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认识几时的方法。这样的设计不是随意拔高教材难度,而是根据城区学生大多已经会看几时这个基础为知识的生长点,设计既让学生容易理解又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么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不急着给答案,老师说:“9加4等于几?怎样算呢?又说:”看谁最聪明,想出的方法最多!”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动手用小圆片摆一摆、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进而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从而获得“9加几”的多种算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更为丰富多姿,也使学生在获取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凸显师生智慧。

在智慧的老师才能上出有智慧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的学生。两位老师能深入浅出地把《9加几》,《认识钟表》,这种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的课,上得有“味”,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课堂上学生意外精彩的回答,大家有目共睹,相信大家也都能感受到,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当然,在设计研讨过程中,我们发现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想和大家一起商榷:一是在大力提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今天,如何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有效学习,而不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变成追求热闹的“花架子”。

二是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克服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功利主义影响,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构建自然和谐、人文的课堂,重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的发展。

三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如何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自身的教学感染力,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师生单向交往方式的状况,积极实施师生双向交往、生生多向交往的方式,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评课发言稿小学评课稿篇二十一

大家好!我是跃升里小学的xxx。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 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提示把句子写具体,层层递进,提高难度,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什么时间 谁 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说具体。一般学生掌握“谁 干什么”的句式就达到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结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句号和逗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可发展的空间。3 以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去写,然后去检查,教给他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逐步养成检查的习惯。由于这是复习课,每个环节我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的基础上,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帮助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巧妙的运用。通过这次的做研究课,我的教学理念有了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结合刚才这节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谈谈我感觉几处成功的地方:

进入填一填的练习后,我利用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比较第一二句话,让学生知道用上“在什么地方”使句子更加具体了。再通过引导启发,由学生说出,句子的开头还可以加上“什么时间”就更加的具体了。因为学生掌握的时间只是局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给出了在“语文课上”,又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了“数学课上”,我及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图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语文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仔细观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确想象要合理。2最后,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试着写出一句话。我就“仔细观察”这个要点给出了一句话: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里下象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错误,图上实际是两个小朋友在下围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3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看图写话的小儿歌,强化了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变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观察看语文书这个环节时,我应该在学生说出“数学课上”以后,当时就让学生再来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想象合理。2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处都出现了“那么”的口头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刻意的去发现,改正,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简洁、精练。3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评价仅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没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就显得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研究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意见,帮助我进步。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简主任和xx老师。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666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