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22:41:21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实用14篇)
时间:2023-11-24 22:41:21     小编:飞雪

总结是一种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在情感表达中,语言和非语言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总结的模板和方法,供大家参考使用。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一

我的老家就在渭河边,距离渭河不过一里路。那时我们那条街是单摆街道,各家门前都有三分左右的土地,是用作碾打小麦的场地。麦子一收仓,场地就没用了,于是勤劳的乡亲们就把它辟为菜地,栽上西红柿、黄瓜、茄子、大辣子(辣椒)等,充分利用这宝贵的土地。

秧苗都是自家提前培育的。谷雨一过,父亲就挖好一条宽约一米,长约二十米的苗圃,苗圃里的土都是经过筛网筛过的细土,然后将西红柿、黄瓜、茄子等种子点在土壤里,用洒壶洒上水。苗圃上方插好拱形藤条,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周围用土压实,然后每隔三四天洒一次水。种子发芽之后,要是遇见出太阳的好天气,就需将塑料薄膜揭开一部分,让矫嫩的苗宝宝透口气。每当揭开塑料薄膜的一瞬间,一股热浪便袭面而来,夹杂着泥土与秧苗的香味,不由得让幼稚的我把头伸进苗圃里,贪婪地嗅上半晌。太阳落山之前,趁着余温尚在,赶紧将塑料薄膜重新盖好,以免夜间低温冻坏了苗宝宝。

等到小麦碾打晾晒结束,颗粒归仓之后,苗甫里的秧苗就已经长到约二十公分高了。父亲挥舞钁头将生硬的场地挖起,将大块的胡基敲碎,耙磨平整,然后刨成垄,再将秧苗从苗圃里挖出,移植到垄间。这道工序我就能派上用场上了,每间隔约三十公分挖个小坑,将秧苗栽进坑里,培土,压实,顺便浇一瓢水,不消半天功夫,场地变菜园。

大约一个礼拜,秧苗就可以缓过苗来,由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变得抬头挺胸,生机勃勃。这时就应该开始为西红柿、黄瓜秧插竹杆搭架了,它们需要借助攀援才能长得更高、更旺盛。一般四株为一组,将竹杆在顶部捆绑起来。如果是黄瓜,还要在四株一组之间横放竹杆连接起来,便于藤蔓的生长、蔓延。黄瓜秧长有丝状的小手,可以将竹杆牢牢地抱住,而西红柿秧则需要人用绳子将它与竹杆捆绑,否则就会倒伏。每天下午放学回家,做完作业,我的时光都是在菜园子里度过的。无需家人要求,很自觉、很主动,觉得那就是自己的工作,责无旁贷。绑苗、打尖、拔草,样样精通,小小的菜园子被我打点的`有鼻子有眼,连邻居的大妈也赞不绝口。一亩园,十亩田,这话一点不假,其中付出的艰辛只有自己最清楚。

日复一日,我的小菜园生机勃勃,黄瓜秧上开始垂下一个个小棒槌,西红柿秧上则吊着一爪爪绿色的珍珠。金灿灿的小黄花吸引着蝴蝶蜜蜂翩翩起舞,嗡嗡叫声不绝于耳。穿梭在垄间,秧苗已将我整个淹没,坐在黄瓜秧搭起的凉棚下,芬芳扑鼻,好不惬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到了暑假,就到了丰收的季节,黄瓜、西红柿早上摘一大笼子,傍晚又摘一大笼子。黄瓜生吃脆生生的,越嚼越香,如果凉拌,放点新蒜泥,煎油一泼,就是一道美味。西红柿既可以炒菜也可以生吃,生吃降暑解渴。我最喜欢将西红柿切成块,拌上白糖,一次可以吃一老碗(当地方言:大碗的意思),那种滋味,现在想起来还直流口水。到了洪期(各种蔬菜瓜果都成熟的时候)吃不完,父亲就将它们用自行车驮出去,游街窜巷,换点油盐钱。

现在每每去超市买菜,望着那些捆扎包装整齐的蔬菜,却怎么也找不回童年的感觉。那时虽然艰辛,却也快乐,有劳动的快乐,更有收获的快乐。多想再蹲下来身来,侍弄一翻秧苗,让它在我的手上留下丝丝的余香,让我找回失却已久的回忆!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二

其实,我是不大喜欢回忆的;太婉约了,不大合我的本性。然而,在外久了,一边听说着故乡的变故,一边感受着这异乡的严冬,心境竟微妙起来了。有时还忍不住回忆起故乡,回忆起与她相伴的童年。而每每回过神来,却又禁不住惊诧和叹息。

对幼时的记忆竟如此的简单:不过是小时候爸妈不在家,和外公一起放牛时与小牛调皮地搏斗,却被掀翻在地而哇哇大哭啦;在奶奶家,一起去地干活却追着野鸡乱跑,希望找到野鸡蛋却失望而归啦;有时,还和小伙伴在旧房子的土堆里和石板下抓灰鳖啦;在腐草堆里捉泥鳅然后踉踉跄跄地跑到河边钓鱼啦……总之,不过是平常的跑跳玩耍而已,花样实在是少得可怜;但我至今都感到惊异的是那时却从不厌烦,反而很开心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现在忆起,仍觉得那时是带有几丝傻气的。

终究还是到了上学的年龄,爸爸妈妈也回来了。初次到了学校,只觉得每个小朋友都突然懂事了很多似的,一个个都规规矩矩地坐好,不但没有乱讲话,就连动也是很少的;唐突间,觉得我们都宛然大人一般了。那时上课,经常会有同学把小便留在裤子里;起初觉得很好笑,现在却大概明白了缘故,便有几丝伤感了。同学们都很听话,而我却异常幸运,因为我们的班主任是我的一个表亲;小小的心里,一下子轻松了很多。

老师自然是要在上面说个不停的,同学们自然也得规规矩矩地听着;而我,很有胆略(主要是没有心理压力),常常全神贯注地盯着窗外的知了或是小鸟之类的,为它们的欢歌而激动不已,有时还为它们匆匆的飞走而轻声叹息。当然,我也因此吃过很多亏,常常回答不出问题。惩罚自然是少不了的——或是站,或是打手心,起初很害怕,后来也便习惯了。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小心垫了底,可是我很乐观;但我的表亲着了急,对我大加训斥,还做了相当的惩罚——单腿立于凳上,两臂伸直,头顶书——以示警告;我至今都是很佩服自己的毅力和耐力的,竟能保持那个奇怪的动作好几节课。

每每放学之后,我们都飞快地跑出学校,然而却不回家;毕竟家长是很相信老师的,配合得也相当到位,然而,这是我们所不乐意的。我们在路途中,有自己无限的快乐。我们有时故意绕道爬山,只为了摘取好吃的野果;有时逗留不前,跳到河边与小鱼嬉戏;有时拔一堆野草,用石片切碎当做蔬菜,学着大人的样子做饭……但是由于惧怕母亲的棍子和父亲的眼睛,我也不得不将自己一小步一小步地挪回家。

回到家之后,母亲总是很负责地监督我把作业写完。然而,我也不是很听话的,总想着好看的动画片。于是,父母便与我约定,完成作业后就可以看电视了。我自然很卖力地写了起来;然而,当我飞快地打开电视后,却总是赶上结尾的歌曲。于是乎,我便只有忧郁着、叹着气走出房间;然后默默地看着天空,对着嫦娥姐姐发呆,然后许下自己的心愿。在父母的催促下,我漫不经心地完成晚饭,然后极不情愿地爬上了床。显然,晚上我是睡不着的,心里老惦记着那个妖怪和那个神仙。直到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何父母那时答应我的要求会如此干脆;毕竟,那时家里还未奢侈到为小孩买个手表的程度。

农村的孩子,玩的花样自然是很少的,大多是一些土玩意。小时候,我们喜欢拍火柴皮、拍扑克、拍粮票、打折纸(用纸折成方块相互对打)、打转转……老师们为了我们的将来,自然要极严肃地制止我们这些危险的行为。他们往往会用最简单、最管用的方法——第一步便是没收,接着就是罚扫地啦、抄课文啦……起初,我们只能无奈看着自己的宝贝进了废纸篓,然后叹息、甚至几天都闷闷不乐。但是,由于我们过于稚嫩,对老师还是言听计从的;虽然对游戏很眷恋,但是,也不敢有丝毫的违拗,只能小心翼翼地呆在教室里,焦急地等着放学的铃声。

日子过得很快,战战兢兢地过了一两个年头,我们便相当的有经验了,加上稍大了一些,懂事了,也聪明了许多,慢慢就自主起来了。我们观察到,每学期老师大概都要换的,虽然前一任老师为了我们能集中精力学习而煞费心思地制定了好多规则,但一旦离任,我们便又会猖狂起来。这样,老师们便又不得不重新对付我们这批调皮鬼;随着游戏的展开,日子便一天天悄悄地溜走了。

我记得当时最受同学们欢迎的就是拍火柴皮这种游戏了。起初是把火柴盒的封皮撕下,不同的种类的排排大小,然后制定一些简单的规则,就可以三五成群地玩游戏了。但由于火柴皮种类过少,我们就渐渐失去了兴趣。幸亏某些商家善解人意,竟印刷了好多卡通人物——不仅有西游记里面的,还有想象的,像盘古、女娲以及各种罗汉和神灵,游戏就一下子丰富起来了。我们把这些卡片上的人物排个大小,然后出卡片,由最大的一方(一样大用石头剪子布猜出优先的一方)收集,放在地上轮流拍,谁用掌风将其掀翻就归谁。但我们游戏的过程却不一定很顺利,往往会有老师突然出现,将我们所有家当洗劫一空;当然,我们是很顽强的,一两天之后就马上卷土重来了。对于老师这种突然袭击,我们常常不得不选一些偏僻的角落展开游戏;但往往还是难逃厄运。后来,我们就相当的专业了,由小伙伴们轮流担任警戒,效果一下子好了很多。由于玩得多,我很快就成了这种游戏的一把好手,把许多同学的都赢了过来。他们自然很沮丧,但我却是相当的得意。而且,由于一些卡片特别稀少,并且很大,竟然可以换钱了。由于我几乎没有零花钱,所以显得格外高兴。有一次,一张小卡片竟卖了五角,对于平时很少零花钱的我来说,算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了;但略大了一些,便十分后悔了,使我的心里有了几丝异样的愧疚;但大人是不反对的,这一点我至今都是很不理解的。

但是由于我们太过“疯狂”,老师一边加大处罚力度,采取不许回家吃饭、背书、抄书、扫地、拔杂草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一边频繁出动,终于扼杀了我们的活力,使我们乖乖地在家和学校之间机械地来回转移。于是乎,我每天又不得不在父母的斥责下挪到学校。早上,依旧是摇晃着脑袋背着生涩的课文。上课之后,首先便是要默写生字和背课文之类的;特别是背课文,是一个字也错不得的,否则,就难以回家吃饭了。然后,漫不经心地听老师读着几年前就写好的教案;仔细地看着数学老师一笔一画地列出算式,然后再认认真真地写出答案。作业依旧很老套的,不是抄写生字,就是抄写课文,然后就是做大片大片的练习题……就这样,我们浑浑噩噩地过完一天又一天。不久,我们便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经过缜密思考,终于有了很好的对策。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采取“不断创新”的游戏方针;随着拍扑克、粮票甚至零用钱,打折纸,打转转,斗鸡,踢毽子等活动的不断展开,我们终于能与老师周旋到最后,迎来渴望已久的假期。

假期在记忆中总是很短暂。虽然也有父母的训斥和督促,虽然也有繁重的农活,虽然少了很多伙伴……但我们还是有我们的快乐。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奔跑,可以调皮地爬树,可以成群地嬉闹而没有人管……我们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幸福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但是,好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转眼,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紧张的气氛又如期而至了。

新的轮回在默默展开,窗外的小树也不知不觉地长高了。

就这样,我们的快乐随着岁月的苍老而慢慢地流淌着;细品花香,静听叶落,季节匆匆而过。在这压抑而又轻松的环境中走过一年又一年,我们终究还是迎来了长大的脚步声。我明白,这样奢侈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和对未来岁月的恐惧,我踏入了人生的又一个阶段;而且,那里再也不会有我的童年,毕竟,我已悄悄长大了。

而现在,我忽地忆起了家乡的堂弟,大概是迫于压力吧,他小学便开始学英语了;对于我小时候的玩意,却显得相当陌生了。在这严冬的肃杀里,他大概不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不懂事,拿着弹弓追着麻雀满世界乱跑了。也许,时代真的变了,他的童年确乎要与我的迥异了。

对于已大半忘却的童年,我只有回忆着、享受着,并且偶尔发出一两声叹息罢了。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三

我的童年就像一个七彩的梦,里面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让我哭笑不得,今天就让我给你讲一个吧。

记得那时我才四岁,在幼儿园上学,一天,我吃了一个弯弯的香蕉,吃完后我还想吃,可爸爸却说:“香蕉吃多了会上火的。”我只好不吃了。

晚上,我是看见了天上有一个又黄又弯的“香蕉”,我不知道那是弯弯的月亮,心里想:这下我可以饱餐一顿了。可我又想;香蕉是长在树上的,今天晚上却长在了天空里去了,真奇怪。可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伸手就往上抓,可是什么也抓不着。爸爸看见我一个劲地向上乱抓的样子奇怪地问:“儿子,你在乱抓什么?”我兴奋地说:“爸爸你看,天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香蕉,你帮我拿下来让我吃了吧!”爸爸听了笑得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拍着我的肩膀说:“儿子,那不是香蕉,而是弯弯的月亮。”“不,那是香蕉,我要吃。”爸爸听了耐心的'对我说:“儿子,月亮是一个星球,每当晚上的时候,它就慢慢地出来为我们照明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不是你想要的香蕉。”听了爸爸的解释,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现在我已经是初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再也不会做那样的傻事了。可我每当看到那弯弯的月亮时,我就忍不住笑自己傻。哎,童年真是太有趣了。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四

谁没有童年呢?是人就有一个童年,我也有我的童年。

小时候,我很快乐。我也很高兴,我整天和小伙伴们玩耍。时而跳绳,时而抓蚂蚁,时而捉谜藏,时而玩这,时而玩那,真是好不高兴。

有一次,我们去放牛,十多个小伙伴,全是男孩子,这下可乐坏了我们。我们把牛一放,让牛儿自己去吃草,我们则一声声狂叫,燕子似的轻快地奔向山间的一个大水库。我们一个个脱得赤条条的,扑通扑通地跳进水库洗澡、游泳、嬉戏。

我们打水仗,水花飞溅。小文是我们中最小的,可他的水性特好,他把我们个个打得落败而逃。我们一合计,共同对敌。我们向小文游了过去。他显然做好了准备,等我们游到他身边时,他猛烈地攻击我们,我们也团结一致,使劲地对准他,狂浇不止。

一会儿,他占了上风,一会儿,我们又占了上风。他毕竟力量单薄,难以抵挡我们众人的进攻,败下阵去。我们岂能善罢甘休。我们乘胜追击,他却很聪明,一个猛子,沉入水中,不见了,等我们发现他时,他已经窜到水库中间去了。我们水性一般,不敢去追击他。他却牛得很,在那里叫嚣,来呀,来呀,你们来打我呀,你们这群胆小鬼。

我们不堪他的激将法。纷纷游过去,还没等我们接近他,他又溜走了。他活像一只水鸭子,一会钻到这里,一会儿又钻到那里去了,好不轻快。

正当我们玩得高兴时,突然传来了牛吃人家庄稼的呼叫声。“是谁在放牛,还不来把牛赶走,快要把一亩田的`禾都吃光了……”

我们赶紧从水里爬起来,去牵回各自的牛儿。我们各自骑上牛背,用竹鞭子狠狠地抽打牛儿,牛儿一路狂奔,我们打够了牛儿,出够了气。又重新将缰绳挽起,把它们赶到山沟里去吃草。

之后,我们没有再到水库中去游玩了。我们这时感到肚子里有点饿了。我们把眼光一扫,发现不远处有一块菜地,菜地里显然种有红薯。红薯已经落果,我们正四下里张望,看看周围有没有大人在,一看让我们乐了,四下里空无一人。我们一商量,派两个人放哨,其他的人一起去挖红薯来吃,约好了,谁也不许各自自己吃,必须偷回来一起分吃。

一块菜地,几乎被我们挖光。最有趣的是,我们挖光了人家的红薯,却还伪装起来,我们把红薯藤,按照原样地摆好,收拾战场,恢复原貌。我们还为我们的杰作得意。

我的童年是多么的快乐啊!

此文优劣参半。优点是,切合记叙文体,记写比较生动、形象,有些细节描写,还不失精彩,如小文的“扎猛子”等,确实能够看出童年的快乐,表现童年的快乐。缺陷是,纯粹的、一味地叙写、回忆童年生活,童年的快乐,不能体现“找回”的题意,不太切合要求,文中还有个别不通顺的文句,叙写比较随意,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未能整体地、缜密地构思、立意。

阅卷现场评分:内容分16分+表达分10分+发展分4分=总分30分。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五

古人尚剑。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欧冶子善冶剑,所铸名剑有“龙泉”、“太阿”、“工布”;又有“大刑三,小刑二”之说,三把长剑名叫“湛卢”、“纯钧”、“胜邪”,两把短剑名叫“巨阙”、“鱼肠”。每把剑都有故事。就拿这“湛卢”来说吧,传说后来成为唐代名将薛仁贵所用佩剑。《精忠说岳》里,岳飞从周三畏手中所买的剑也是这把“湛卢”。武侠小说《三侠五义》讲,南侠展昭在松江府茉花村跟他未来的妻子丁月华比剑,就是用“巨阙”胜了“湛卢”。至于“鱼肠”剑,那就更鼎鼎大名了。专诸刺王僚,就是用这把剑,剑放在鱼肚中,做好的鱼汤搬到桌上,专诸拔剑而起,刺吴王僚于宴上。

我小时候喜欢看武打的书和影视,三国、水浒,后来的岳飞传、杨家将、三侠五义、小五义,回老家的时候喜欢找棍子玩儿,幻想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小孩胡闹,但也玩儿得起劲。后来玩的游戏,《仙剑奇侠传》里李逍遥就梦想自己有把剑,可是在游戏前期,他佩戴的一直是木剑;飞蓬和重楼打架,才导致镇妖剑流落人间,龙阳王子铸剑,雪见结局里龙葵舍身祭剑;云天河的父母就是因为“望舒”、“羲和”两把剑而结缘;越今朝从越祈身体里抽出光剑,捅死了鱼妈。《轩辕剑》里,天女青儿携带天帝之剑助轩辕黄帝破蚩尤,这把天帝之剑就是轩辕剑。回忆起来,我也曾拥有过两把剑,一把小时候的塑料玩具剑,金剑鞘、银剑身(当然是塑料上涂的粉儿),每每把玩儿起来很有感觉,不幸的是,有次胡乱挥舞,劈到墙上而折断;一把是来青岛后,在石老人玩儿时买的'桃木剑,但作为借花献佛的礼物被我给送人了。

近来痴迷金庸武侠,尤其是爱看《笑傲江湖》,读罢其他武侠小说怕是都瞧不上眼了。令狐冲和岳灵珊有“冲灵剑法”,后来会了“独孤九剑”,剑本无招,胜似有招,收放自如,可潇洒,可拙笨,但威力无穷,打起架来十分好看。岳不群使起剑来配合紫霞神功,面带紫气,是华山气宗传人,虽说人称“君子剑”,却是十足的伪君子。恒山派的师太们舞剑,剑法轻灵,以守为主,冷不防间出杀招,这种剑法适合女子学习。衡山派莫大先生形容枯槁,日常像个失足风尘的落魄汉子,拉着市井悲调的胡琴,但人耍起剑来,“琴中藏剑,剑带琴声”,可骇可怖,不失大宗师风范。

见猎心喜,所以,也搞到了一把剑。签收后,拿到宿舍拔剑那一瞬间,童年的回忆,近几年的经历,点点滴滴,都化作一种不可名状的兴奋涌上心头,宿舍里不知谁说了句“都快三十岁的人了,还会这么高兴……”

笑傲江湖,你我又何时也能如此呢?

……总有一种东西会触动童年回忆。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六

无尽的.栗树耸立在沙滩上`。

没有枯草覆盖`。

只有嫩草初生`。

初春`。

空气还是那样新鲜`。

漫步沙滩`。

回想起以前`。

这里给我留下了许多孩时的记忆`。

因为栗园在野外`。

每到丰收季节都会来看园`。

那时嘴馋`。

就到别人地里扒红薯`。

扒红薯也有讲究`。

要扒黄皮的`。

甜`。

回到园里就在沙滩上挖坑`。

放上红薯`。

在红薯上面放木柴`。

点火`。

等木柴着净落到红薯里面在用沙子埋住`。

因为要等半个小时才熟`。

所以这段时间就成了煎熬```。

每每想起这些脸上都会泛起一丝童年常有的笑脸`。

天真`。

可爱```。

长大了在也不会有童年时的那种乐趣`。

那种天真无邪的笑`。

躺在沙滩上`。

微风拂过`。

树叶飘零`。

时不时一两片叶子打到脸上`。

仿佛脱离了世俗`。

又回到了童年`。

心放宽了`。

随风而去`。

在也没有忧虑`。

在也没有喧哗```。

阳光依然妩媚```。

心依然天真```。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七

昨夜桃花开,几抹浓淡在窗口内外飘散。每当桃花开的时候,就是春天到来的时刻。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它象征着一切美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大自然恢复了最美丽的时刻。所有的小精灵都来临,聚在花丛中,草地上,欢声笑语。

在春天觉得美丽的季节当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桃花。我喜欢他娇嫩的花瓣,粉嫩嫩的。让人看起来就惹人怜爱。

每当干枯的树枝上长出了第一颗嫩芽,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去看家门口的那棵桃树,每天都要去看看,蹲在树旁边,默默的祈祷。希望他能够快些长大。希望他能够开出第一朵桃花。然后结出甜甜的果子。

童年时候的我,就是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等待着。长大了。

儿时的我喜欢桃花是因为想吃桃树结下的桃子,贪吃的我,天天都盼着什么时候才能结下果实,后来我才知道。想要结出果子,就要等着他我受长大,等着桃树长大。让他开花,只有花线了,他才会结桃子。

再后来,父亲总是下班回来时在市集上买些桃子。带回来给我们吃。可是我始终觉着那些买回来的桃子并没有。家门口的那棵桃树解除的桃子好吃。我疑惑不解,便问父亲。父亲说,因为集市上买来的`桃子是打了农药,催熟的桃子。而咱家的那棵桃树从来都没有打过农药。他是自己按照时间,一步一步来的,所以结出的桃子才会那么甜。

如今,每当看到桃花,我便能想起童年,想起那时候的快乐。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八

我从小生活在渭北的小山村,站在山巅,目之所及,只要是一大片树木丛生,绿树成荫的地方,几乎注定就是村子。周围的山峦大多数是光秃秃的,生长着一些根本无法茂盛的百草。周围的村子每个生产队都有数目可观的牲畜,没有机械化的农具,牲口是农业生产无可替代的劳力。夏秋两季牲口需要大量的青草饲养,农人们每天都要上山割草,足迹踏遍了附近的山头;冬季,为了抵御寒冷,需要大量的柴草烧炕,附近山头上长得较高的柴草都被割回家;还有数目可观的来回扫荡山坡。山坡因而显得光秃秃地。

从小到大,我经常所能看到的鸟类最多的是麻雀,村庄里随处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尤其是傍晚时分,在村子里一排排宅基庄前屋后枝叶茂密的树林中,成百上千只的麻雀聚在一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生产队的饲养室也是麻雀的乐园之一;谷子即将成熟的季节,成群结队的麻雀,贪婪地蚕食着农人们辛苦劳作即将收获的谷子,无奈之下,人们在谷田之中捆绑出稻草人,吓唬麻雀,或者不得不安排专人站在田间地头吆喝,驱离它们,确保收获。

麻雀喜欢从这个枝头飞到另一个枝头,从较高处飞到低处,从飞行的高度和历程上看,从其身体结构而言,无法达到飞得更高更远的基本要求,只能停留在低飞或近距离飞翔,无法逾越;麻雀毕竟是麻雀,他没有展翅高飞的勇气、自信心、气魄,根本无法理解、感受到雄鹰的孤傲和独霸,享受不了雄鹰不断突破战胜自我的愉悦,领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别样景致。

每年除了冬季,生产队每天都会安排一定的`劳力割草,饲养牲口,每天都必须安排一部分人此项劳作,牲口的数量、食量可观,不能因为饲养不合理及时,影响农业生产,况且牲口的繁殖是生产队一项重要的“战略”储备、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关乎每个村民的生计,每个生产队都有固定的饲养牲口的场所——饲养室,和饲养牲口经验丰富专门的饲养员;饲养室、仓库、学校是一个生产队的重要命脉,一般都会建在村子的中心,饲养室、仓库、学校是当时每个生产队的经济文化中心。村子里的人在这里每天听从生产队长的安排,领工、记工几乎都是在这里完成。

为了满足牲口们的胃口,同时还要积攒一些肥料,所有牲口都不放养,实行圈养,这就需要相当数量的劳力投入其中,年纪大的、饲养经验丰富老人成为首选,炒料、铡草、拉土、晒土、垫圈、出圈(清理牲口肥便)、牲口配种、接生,繁杂枯燥的劳作,也只能是老年人去做,没有年轻人喜欢成年累月地与不会说话的牲口生活。

小时候,爷爷是生产队里的饲养员,大队、公社给发他的许多奖状贴在家里的墙上,是我小时候引以自豪的资本。父亲一直在外教书,母亲每天必须按时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全家人的口粮,全指望老人们的劳作、工分,当时的劳动是集体劳动,按劳记工,年中核算,多劳多得。

年幼无知、尚未到上学年龄的我,每天只能跟在爷爷身后,整天出入生产队的饲养室,目睹了爷爷劳作的全过程。偶尔间,爷爷在给牲口炒料的时候,留一点玉米、豆类(黄豆、黑豆、红豆),多炒一会,让我解解馋,安抚一下眼巴巴地一直瞅着的我,这也是我最为奢侈、惬意的时候。小时候家里穷,温饱解决都很困难,根本不可能有零食,经常穿的是母亲纺线织的粗布衣服或者把大人的穿不成改装而成的衣服,缝缝补补几乎是所有穷孩子的衣裳特点。

饲养室可以说是我童年的乐园,我和堂兄弟们,经常出入其中,追逐玩乐,掏麻雀窝、下雪天弄来一把谷子,找个筛子,用木棍撑起来,用绳子拴住木棍,躲在暗处,静静地等待饥饿难忍的麻雀自投罗网,瞅准麻雀进入“伏击圈”,猛一拉绳子,麻雀便成为囊中之物;然后弄死它们,弄一些水,和成泥包住麻雀,再弄点柴火点燃,把弄好的麻雀放入其中烧,等到一丝丝肉香袅袅飘出,兄弟们迫不及待地抛开火堆,拿出烧好的麻雀,慢慢品食。

美味的诱惑,辘辘饥肠唆使我们经常“铤而走险”,哥几个每人从家里鸡窝神不知鬼不觉地“偷”一两个鸡蛋,大家聚在一起,选一个避过大人的地方,和泥、包鸡蛋、弄柴、生火,烧鸡蛋,分工明确,吃鸡蛋。纸里最终包不住火,我们的行为最终还是被大人们所知晓,自然免不了一顿皮肉苦、谩骂,心里还挺不服气的。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懂得了自己的“罪过”在于,贪婪地破坏了家里的经济命脉,鸡蛋经济是当时农村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

偶尔一天,和女儿说起童年的故事,女儿总是一种不惑的眼光直勾勾、不惑地注视着我,似乎很是有趣,又很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今天相对过去富足、优越的物质条件,孩子们根本无法感受到上一代人经历的苦难。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九

童年时,有一件事使我至今念念不忘。那年我很小,妈妈说我再过一年就可以上学了。由于自然灾害,家里日子过的很紧,七口人,只有父亲一人工作,月收入也就五十几元。我家姊妹大排行,两个姐姐;两个弟弟,我老三,家里和外人都叫我小三子。

由于粮食紧张,国家每月供应的粮食份额很少,我们几个孩子都在成长期,特别能吃,缺口自然有了,单靠供应的那点粮食不够吃。父亲为了我们能吃得饱,在家东面的山坡上开了一块荒地,种了一些玉米和大豆,父亲每天上班早出晚归,也没有多少时间去地里侍弄,基本靠其自然生长,种的玉米和大豆长得七扭八歪。

秋天的一个周日,父亲用自行车驮着一袋玉米棒和一捆大豆回来,告诉我们这些就是全部收获。母亲把玉米收起来说是磨面粉,平时贴补家用,让我们几个把大豆角扒了,明天给我们煮盐豆吃。我们几个孩子高兴极了,七手八脚的扒起来,一会就扒完了。母亲把豆粒装在一个小盆里正好装满。当时自己年纪小,还不知道计量单位,现在估计也就三四斤豆子。

第二天我们几个早早起床,洗完脸后全都围坐在桌旁等着吃煮盐豆,这时厨房已飘出煮豆子的香气。一会,母亲把煮好的黄豆端进来,连汤带水一小盆,一看就知道善于持家的母亲又在细水长流。母亲给我们每个人分了一小碗,我早已馋得不行,急忙把自己那碗拿过来,先把汤喝了,剩下的豆子用纸包起来揣在兜里,等玩的时候一个个吃。

吃完饭我刚要出去找小伙伴玩,这时听母亲对大姐说:大荣子,下个星期天到你大舅家去一趟,我给你大舅分出一碗豆子你送去,就说我们家自己种的让他们尝尝鲜。顺便看看你大舅和大舅妈,这长时间一直没有联系,也不知你大舅身体怎么样。我一听马上来了精神,急忙说:妈我也要去。大姐听了后向我一瞪眼说:你那么淘气带你去,到大舅家还不让我大舅妈笑话。母亲听大姐这么说知道大姐不愿带我去,就说:三子,你姐说的也对你就别去了。我一听急了,嚷着非去不可,因为到大舅家要坐很长时间有轨电车,这是最吸引我要去的原因,长这么大还没坐过一次。

无论我怎么说大姐就是不带我去,怎么办?我突然想起兜里那袋黄豆,情急之下急忙掏出来递到大姐面前,用哀求的口气说:姐你就带我去呗,我这些豆子不吃了都送给你。大姐被我的表现逗乐了,心也软了下来说:好吧我带你去,但你要保证到大舅家不能淘气。我马上答应一定让姐姐放心不淘气,怕大姐反悔急忙把那袋黄豆往大姐兜里揣。大姐象征性的拿了一点,再次嘱咐我不能淘气。

时间过得真慢,好不容易熬到星期天,那天我早早起来屋里屋外地溜。大姐正在梳头,看到我这样子噗噗的笑了,对我说:别转了,等我梳完头一定带你去。我也乐了,坐下来等大姐。一会大姐梳完头带着我出发了。在向车站走的时候我高兴的唱起了歌,当时唱的什么记不住了。在车站等了一会,车就来了,上车后车开动了,听着轮子与轨道磨擦发出的声音,看着车窗外移动的景物,我心里美极了。头一次坐车还有些害怕,紧紧地拽着大姐的手不放。

一会大姐告诉我下站我们下车,我心急,早早走到车门处,手把着车门边框,等着下车。那时的摩电车有售票员,车门是用手来回拉着开关的。到站后,售票员等车停稳拉开车门让乘客下车。我手一直把着车框,这一拉正好把我的大母指挤住了。当时痛得我大叫,把售票员吓坏了,急忙停下来,把我的手拿出来。好在车门有点旧滑动不好,手指没挤破只挤出一个大血泡。大姐也吓坏了,赶忙把我抱下车,心痛的用手不断地给我揉着拇指,哄着我把我一直背到大舅家。

到了大舅家,只有大舅妈在家。大舅是市电业局的科长,单位有事没在家。大舅妈见到我们很高兴,马上到厨房,一边家长里短的和大姐唠着家常,一边给我们做饭。这时我的手也不怎么痛了,想着来时答应大姐不淘气,一个人坐在里屋什么也不敢动,闷得真难受。由于来的时候太高兴了,早饭也没吃多少,经过这么一折腾,肚子早就咕咕叫了,直盼着舅妈早点把饭作好。“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肚子饿的发慌,还要上厕所,怕大舅妈笑话不敢说,一直憋着。又过了一段时间憋得快要尿裤子了,这才开门喊大姐,没敢大声喊,大姐没听见。我实在急了就走出去拉了大姐一下,大姐这才发现我,急忙问我什么事。大舅妈听我说要上厕所,马上领我到一个小房间说这就是厕所,让我进去后就把门关上了。我们家住小红房,一直用旱便。舅妈家住楼房用的是水冲的便池,我从来没见过。看着这么干净的房间不知道往那里便,在里面急的团团转。实在憋不住了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舅妈听到后马上开开门,急着问我怎么了?我哭着一说舅妈乐得不行,最后在舅妈帮助下我才知道怎么回事。

总算熬到吃饭了,饿的时间太长,一开饭我就大吃起来,为这大姐在桌下偷偷用巴掌打了我好几下,弄得我饭也没吃好。经过这一次折腾,以后无论谁到大舅家,我再也不敢跟着去了。

时光太匆匆,年华不再,青春已老,往事只能回味。而今生活好了年纪也大了,明白一个道理:珍惜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生活要幸福快乐!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十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农村里的大部分孩子,都会想方设法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贴补家用。每次放学后,你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半大孩子,有男有女,他们背着和自己小身子不相称的大背筐或小挎蓝,拿着大人们割麦子用的长把镰刀,到村外的庄稼地里去给家里的大肥猪或者小羊、小兔子割草。因为这些能够换来钱的动物,不但是家里柴米油盐的保障,也是他们能够继续留在学校读书的学费。

记得那年我才十二岁,除了每天放学后和小伙伴们去割草外,我还有两个现在想起来都颇感自豪,还特有童趣的事情,那就是捡蝉蜕和捉土元。

捡蝉蜕。

为了积攒更多的蝉蜕去换钱,每天傍晚我都会去捉蝉蛹。这蝉蛹在我们那地方叫“老蛄蛹”,捉“老蛄蛹”是有很多窍门的。

下雨天,它会出来的很早,你要是去晚了,它可能就已经爬到树上很高的位置了,不但不容易发现,若然发现了,恐怕你也只能望“老蛄蛹”兴叹了。

晴朗的天气,那就得去早一点,要赶在小伙伴们的前头,先在树下寻找洞里还没出来的“老蛄蛹”,寻找这洞里的“老蛄蛹”,那也是需要一定经验的。

首先你要有辨别“老蛄蛹”洞和蚂蚁洞的本领。

蚂蚁洞是直上直下的,不管你用手指头怎么抠,它都是那么大;而“老蛄蛹”洞则不然,它的洞口是呈齿状的,这是因为“老蛄蛹”有着螃蟹夹子一样的前腿,它要跟地面挖通,留下的足迹肯定不会是跟蚂蚁洞一样圆圆的。这“老蛄蛹”也是很狡猾的,它先挖出个小洞口并不急着爬出来,而是在洞里面静静的等天黑,趁你看不见的光景,它就迅速的爬出来,奔向那高高的大树。

找到有“老蛄蛹”的洞口,你就要用手指轻轻去把洞口一点一点的抠大,然后,把手上最细的那根小拇指伸进去,等“老蛄蛹”的前腿抓牢了,慢慢把小拇指拿出来,它就是你的了;抓这洞里的“老蛄蛹”,是不能太过心急的,你越是着急抓到,它越是害怕,有时候你在上面挖的急,它在里面往下滑的快,最后弄得你不得不借用工具的力量才能挖出来。

抓到的这些“老蛄蛹”,有的小伙伴拿回家就会让娘把它们洗干净了,放在盐罐里,等待第二天腌咸了,或放在锅里蒸,或用油来炸炸,吃起来咸咸的喷喷香。

我从来不那样吃它们,拿回家,都撒放在屋里,然后把家里的所有笤帚拿出来放在它们跟前,让它一个个往上爬,只等待第二天早晨那胖嘟嘟的知了爬出来,我好得到它们的蝉蜕。

早晨,我还会起得很早,去村里前前后后各种树上去捡“老蛄蛹”皮。

有的“老蛄蛹”爬出来的太晚,那黄黄的嫩知了还没有完全出来,你用手一抓,它就会在裂开的蝉衣里拼命挣扎,似乎是对你的不期而遇表现出强烈的愤怒。有的则是刚刚从蝉蜕里爬出来,那卷曲的翅膀还没有完全舒展开,它们一个个像刚刚生出来的婴儿,静静的趴卧在母体的旁边,只等那薄薄的蝉羽坚挺了,它便会直冲蓝天。

小树丛上的蝉蜕和大树上爬的不高的蝉蜕我尚能拿到,但那些爬在大树高处的我却很难能拿到手,只得用地里的土坷垃或者小砖头去瞄准了投。

这投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那次,在一棵高高的枣树上,有三个蝉蜕爬在一个大树枝上,我看着眼馋,但就是无法拿到,于是,就在地里捡起了几块小砖头,瞄准了往上投。当投向第三个蝉蜕的时候,好久不见蝉蜕掉下来,也听不到小砖头的落地声,我拿眼就往树枝上查看,不料,被密稠的枣树枝儿凑巧架住的小砖头,在一阵风的摇晃下,掉了下来,准确的砸在我的头上,瞬间流下了鲜血。

爹和娘没都有责怪我,只是娘找了张红纸再蘸点灶火里的草木灰,糊拉匀了,给我贴在伤口处,并用一截胶布粘上去,我就上学去了。

后来我头上的伤口感染了,爹骑上自行车,驮着我到公社卫生院打了针才好。

这些捡回家的蝉蜕,我学娘做针线活的样子,用一根长长的`白色粗绵线穿在钢针眼里,然后在线的最末端,打一个大大的死结,再把一个个“老蛄蛹”皮用针尖扎透了,统一脸朝下,整齐的穿成一串,悬挂在极少有人进去的偏屋,生怕不小心给挤碎了。

捉土元。

土元在我们那地方叫“簸萁虫”。别看它脏兮兮的挺丑,但它也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

每天晚饭前是我捉“老蛄蛹”的时间,晚饭后便是我捉“簸萁虫”的时间了。

那时候家里的确穷,连买个手电筒的钱都没有,我只能拿上家里的保险灯(俗称气死风灯)去捉。这灯虽然不会被风吹灭,若然有一股风吹过来,你正聚精会神地把灯靠近眼睛在寻觅,那一股灼热的煤油味道便会直冲你面门而来,呛的眼睛生疼。

这“簸萁虫”也喜欢下雨天出来,潮湿的味道里有它喜爱吃得腐枝和烂叶。

在新盖砖瓦房的任何角落你是找不到它的身影的。“簸萁虫”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农村里那些古老破败的土坯房。这土坯房大多已经没人居住,阴阴的,假如夜深了,让我一个人转去那里捉,我还真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这捉“簸萁虫”也是有窍门的。

有时候“簸萁虫”为了觅食,会跑到离墙根很远的地方,当你发现了它,它也就发现了你,这时候它就会停止进食,静静的等你走近,你若是过于匆忙,它就会快速的向它的洞穴跑,你如果动作不够迅速的话,那肯定是抓不到的。但如果抓到了,这往往会是一个很有份量的家伙。

这捉“簸萁虫”的过程也会经历风险的。

有时候你兴奋的去抓一只“簸萁虫”,却突然看到一只高擎着大毒针的蝎子在向你的手边爬过来,或者有一条粗粗的菜花蛇盘在哪儿,怎么办,大多的时候我会跌跌撞撞的跑开,而且再来这个地方,我就会加倍小心或者干脆绕开。

回到家,我就会用盐水把它们一个个泡起来,赶第二天中午放学后,就像穿“老蛄蛹”皮那样,把它们一个个用粗棉线穿成串,跟“老蛄蛹”挂在一起(这“簸萁虫”是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的,得挂在屋里慢慢晾干)。

等“老蛄蛹”皮和“簸萁虫”积攒多了,我就把爹的大背筐,跨在脖子上,用娘的碎花包裹包住,到离家只有三里地的公社药材收购站去卖。

记得那次,我一共卖了八元五角钱,花二分钱买了块橡皮,花两角钱买了两个作业本和两只铅笔,三角钱给自己、爹娘和妹妹买了水果糖,余下的那八元钱回家后我都交给了娘。

岁月的长河不知道泯灭了多少美好的记忆,但小时候的苦难经历却像那永恒的日月星辰一样,很难从我的脑海里抹去。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是愈来愈暗淡,而是愈来愈清晰,清晰的让我时时想把这苦难的从前,讲给现在泡在蜜罐里孩子。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十一

好久没在家过元宵佳节了,记得童年元宵节的印象:木屑、柴油、萝卜整合而成的自制火灯(俗称“压压灯”),小伙伴们人手一把,漫无目的地走街串巷,肆意的追逐、狂奔。那时候对“压压灯”的喜爱简直如痴如狂,不管吃饭还是上厕所必须把它放到抬头就能看得到的地方,恨不能睡觉都揣到被窝里,呵呵,记得那段时间出门,口袋里放的不是糖果瓜子之类的食品,而全部是撑得满满当当的木屑,以备足充分的燃料。现在想想似乎有些傻气,不过那时候的元宵节确实过的最最充实最最快乐的。

由此放眼再看现在的元宵佳节,满满的圆月,空空的街巷,再看不到街道巷弄倾巢而出的人群,也看不到成年人扎堆海侃的激情,没有了小朋友们追逐的欢声笑语,自然也就消失了“压压灯”的灯火通明。

经过仔细的观察终于发现的了一些原因,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而要玩的开心肯定要有玩具。好的,从现在的孩子们的玩具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就拿现在的元宵节举个例子,现在孩子们手里提的都是买来的精致电动灯笼,造型别致多样,霎时华丽夺目,孩子们都很神气的提着他们。可灯笼并不是独此一个的稀有物品,谁都可以买的到。当自己的“华丽”遇到别人一样的“华丽”时,从孩子的角度一定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当他再发现每个小朋友手里都提跟自己类同的“华丽”时,那么属于小朋友们这个节日的“华丽”也就平庸了。而我们那个年代则不同,我们那时的玩具基本都是自己的做的,因此玩具的本身就是我们自己的一件杰作,与生俱来就有我们感情的倾注。就拿“压压灯”为例,一个人拿着熊熊燃烧的火炬,心中是何等的激情?!当看到别的小朋友也拿着一把,激情碰撞激情就是更加的激情。由此想到了火所独有的神奇之处,人类自古对火就有种崇拜,认为那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力量,一种使人得到光明的力量。而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似乎灯代替了火成为人类光明的使者,但是火在人们心中的那份崇高地位却丝毫未动摇,所以人类一直使用着灯,却始终崇拜着火。不难想象如果奥运“火炬”替换成“灯具”的多么搞的一件事情,自由女神的火炬换做一把手电筒那是多么悲情的一幕。火是光明,自由的象征。回到现在的城市生活,我觉得如果在公园广场搭起一堆篝火,其效果绝对比在树上挂彩灯更能吸引市民的目光。

(太晚了,不想写了,就此打住吧!)。

至此,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但是却很自由,纯真朴实的年代。我们的童年没有电脑、网络游戏、巧克力甚至于汽水。但我们却很享受在麦秆垛上翻跟斗的那份欢快。我们的童年没有进过动物园观看那些只有在书本上才见过的动物,但我们却很用心的给兔子磊过窝,给牛挠过痒,给小鸡在草丛里捉过虫子。我们的童年没有钱买昂贵的玩具,但我们却能自己制作出属于小朋友们共同的快乐,我们的童年很幸福,因为我们所有的快乐都是自己创造的。

纯真的想法、天真的笑容、真实的开心、我们的童年记忆!!!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十二

六一儿童节期间,微信圈里到处是节日快乐的祝福,每个人在祝福别人的时候,往往会回想自己的童年。表面是祝福永远的儿童,永远的年轻心态,实际上内心在感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回不去的旧日时光。看到朋友圈晒骑自行车大梁的照片,再也回不去的童年,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记得六七岁的时候,经常跟着村里人上山放羊,把家里几头黑山羊赶着,几家的羊在一起,汇成羊群,赶到山上让羊吃野草。每人自带干粮和水。那时候,我带的水壶是绿色军用水壶,爸爸从城里带回来,我像宝贝似的每天背着,再带一点烙馍或者面饼、咸菜,拎个小树枝跟着邻居去放羊。春天的时候,我们上山时,都喜欢带个篮子,拿个长长的,尖尖的锥子,去挖山上的野菜。山上到处都是石头,就要用这样特殊的工具,才好挖。山上有野蒜,虽然叫野蒜,但叶子,长长细细。和蒜苗宽扁的叶子完全不一样。野蒜都是成片生长,找到一片就可以挖很多。用凿子挖下去,根底下果实和大蒜头一样,一瓣瓣的,回家后蒸菜吃。还有野枣苗,这个枣和我们平时见的枣可不一样,地面上,稀稀几根圆的径,叶子细长细长,根下面的果实形状像枣,从石头缝里挖出来,如果挖破,还流出粘液,野枣和也蒜都是做蒸菜吃,用面粉混合拌匀,一起上锅烝,沾上酱油醋辣椒吃。那时候都是吃玉米、高粱、红薯等杂粮面,很少吃到白面,家庭条件好的,饼子外面包了一层白面皮儿,我们俗称是包皮馍,我最喜欢吃的是白皮里包的红薯瓤,母亲心灵手巧,把红薯蒸熟后,用面包后重新做成饼子,白色的外皮,咬开后是黄灿灿的山芋瓤,甜甜的,香香的,小孩子都喜欢吃。现在想来,在那样贫穷艰苦的环境下,母亲用她的智慧,变着法的为我们做出美食,直到现在,回想起童年时候,依然没感觉到生活艰苦,想到的都是快乐时光。夏天的时候,我们会戴着草帽去上山,那时候也不知道防晒,个个小脸黑乎乎的,热了跑到泉水旁边,洗洗脸,玩玩水,有时把羊群也赶到泉水边喝水,本来羊热得“哈吃哈赤”舌头伸出来,直喘气。到泉水边,一拥而上,咕嘟咕嘟痛快地喝上半天,然后心满意足的甩甩头,长长的胡子湿成一一捋胡子,慢慢的跟着大部队往前走。村后面的山上,有一处大泉眼,每到雨季,泉水更旺,泉水顺着山沟,蜿蜒曲折流下去,一直流过村里,流到村南面的湖里。有时候下雷雨的时候,浑浊的山洪水,顺着山沟往下流,水流湍急,不敢随意蹚过。洪水过后,水流慢慢沉淀,越来越清澈,最后只剩下泉水,在轻巧欢快的流淌着。早上的泉水,都可以,挑回家里喝。上山放羊或者干活的人累了,渴了,都跑到泉水边,洗把脸,捧起水来喝。清凉甘甜,山溪里还有很多小鱼,小螃蟹,还有背上闪着金光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阳光射进水里,金光一闪一闪。

秋天的时候,山上有很多野果,最喜欢的是野李子,田头上山坡上,很多。红红的',带着酸味。还有一种叫覆盆子的野果,上面的小颗粒,红艳艳的,晶莹剔透,像绿色的盘上摆着小山样的红宝石,像草莓,味道比草莓酸,比草莓美得多,我们当地人都叫它“土盘子”。我们经常记住地方,哪里山李子多,哪里“土盘子”多,来年还去那里摘,肯定大有收获。山坡上有很多杂草,只要不让羊吃庄稼就可以了,赶到荒草地里,山坡上,羊随便吃草,我们自由玩耍,只要羊不跑丢就行。花生地里,用小棍儿,在土里翻翻,能翻出不少漏网的花生,秋天在红薯地里,还能扒拉出红薯,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了。找一个背风的地方,用两块石头平行摆放,上面用一块超薄的较平整的石板挡风,把红薯放在上面。拾来些茅草和小树枝,在石洞里点火烤红薯。在树枝都烧得通红的时候,再把红薯拨到木炭上,用木炭埋上。过会儿,用小棍儿扒开,红薯已经皮焦软透,在甜香弥漫中,迫不及待拍打拍打灰尘,把皮剥开,里面就露出了黄灿灿的瓤。山风轻吹,野草簌簌,松涛阵阵中,香甜可口的红薯,现在想起来还是馋涎欲滴。秋天的山上,蝗虫很多,有黄褐色的,也有绿色的,走一步,草丛中都跳出好几只来,看清蝗虫落在那里,悄悄上前,用双手一捂,很容易就能捉到。把瘦小的扔掉,把又肥又大蝗虫,用草串起来放到火上烤,脆脆的,香喷喷的,颊齿留香。现在想来,就是最原始的撸串了。每当想起童年时光,总是很快乐,虽然那时候,玩的吃的用的,相对于现在是非常落后,但内心充满了快乐。在儿子小时候,常给他讲起在山上的快乐,孩子总是满眼的向往,虽然现在现代化玩具很多,但孩子从三岁上幼儿园,就开始学习很多课程,什么英语、画画、舞蹈、音乐课,整天忙得像个小大人似的。人的一生中,童年是最快乐的时光,最无忧无虑的时候,莫让孩子的一生,在成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影响下,丢失了童年的快乐!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十三

青春是人一生最美丽的季节,它就好像含苞待放的花朵,身上满载着稚气,明天却要开放,展露它最美的一面,摇曳生姿。而人们往往会忽略那正在发芽的童年,最纯真的童年。

在那个不大的院子里,聚集了我们几个比害虫好不到哪儿去的小孩子,我们每天都要在院子里疯跑,嘻嘻哈哈地大笑,大人们总是把我们轰到一边去,可是他们脸上却尽是开心的笑。

那年夏天,院子里有户人家搬家,家具都搬走了,只留下一个沙发摆在院子里,我和妹妹就把它当宝一样地珍藏起来。晚上,我们悄悄地把宝贝拖出来,摆在院子里,准备进行一场疯狂游戏。我和妹妹藏在沙发靠背后面,对过来的每一个人进行阻击,“枪子”就像雨一样地落下,可那些人就是不倒,我们非常生气,在沙发上疯狂地跳着。那个沙发可真不争气,竟被妹妹弄了一个大洞。望着那么一个大窟窿,我和妹妹肆意狂笑,直到有人把我们劈头盖脸地骂一顿后,我们才肯停下来。

我们不敢再疯了,只好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妹妹坐在窟窿里,抬头望着天空。那时的天空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天空,每一颗星星都好像被人精心擦拭过一样,亮得赛过宝石。那晚没有月亮,星星成了主角。我指着那颗最亮的星星说:“那是我的!”妹妹很不服气,认为那是她的。我们俩为这颗星星吵了起来,后来又升级到打架。可我们毕竟是好姐妹,一会儿工夫我们便将那颗星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一起在地上打起滚儿来。不久,那颗星星不见了,也许是不忍看见我们无端地争吵,很识趣地将自己隐藏了起来!

老人们常说:“玩火会尿床。”我和妹妹为了验证这是一个谬论,决定亲自尝试一下。我们在墙根底下用木板和破布搭了一个小棚子,准备在这里面营造一种“地狱之火”的氛围。我们把花盆里面放满木片和炭末,放到棚子里。妹妹把报纸点燃放入花盆,木片马上就着了,我们兴奋到了极点,围着花盆跳着。我命令妹妹去找木片,我则去邀我的朋友们准备一同分享。等我回来时,我的小棚着起火来,我一下傻了眼。这时,姑姑已经端着水盆出来了,一边灭火一边训斥我们。好不容易搭好的棚子就这样给毁了,我们不禁感到一丝伤感。

回到家里,我们被骂得抬不起头,终于明白:原来玩火带来的不是尿床,而是骂声一片!

童年的随笔童年的随笔篇十四

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1870年生于意大利,是家惟一的独生女。1896年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907年在罗马创办了第一所新型幼儿学校:“儿童之家”。从此确立了系统化、科学化的蒙氏幼教法:以儿童的需要为依据并予以诱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成长,又被称为“实验教学法”,在英国和中国台湾被称为“发现教学法”。蒙台梭利一生视儿童为中心,将儿童教育视作伟大的社会运动,不断探索,著述和讲学。蒙氏幼教法也快速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之成为20世纪儿童教育最重要的、影响深远的改革家。1929年她于荷兰创建国际蒙台梭利地会(ami)。二战期间在印度讲学、研究与写作。二战结束后回到欧洲,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其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1952年,蒙台梭利逝世于荷兰。

《童年的秘密》在美国最早出现译本,在所有的英语国家里,尤其在美国确实是大受欢迎的一本书。这是一本完全属于儿童的世界。

理解幼儿的世界,是儿童教育的前提。我们对孩子了解太少,正如蒙太梭利在书中所说的那样,“人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儿童有一种积极的心理生活。因为儿童当时并不能把它表现出来,而且只有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儿童才能秘密地完善这种心理生活。”在《童年的秘密》里的敏感期一节中,说道,“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要“去了解这个尚未被认识的儿童,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儿童的生长有其自然的规律,儿童的发展有其自然的进程。这就好比孩子是一颗幼苗,幼苗是需要自己成长的,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只需静待观之,需浇水时浇水,须施肥时施肥,而不能拔苗助长。教育儿童就应该遵循这个自然规律,让他们朝着该有的方向发展。成人应该只是一个引导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而不应该帮他们画好路线。这和夸美纽斯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当今的社会中,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寄予几乎所有的期望。于是他们就让自己的孩子很小就学东西,学各种各样的东西,不管孩子自身愿不愿意。迫不及待的教小孩子识字,只会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窗边的小豆豆》中,小豆豆是一个很幸福的孩子,她有一个爱她的妈妈,又遇上巴学园的小林老师,他们都给了小豆豆最宽敞的发展空间,让她成就自己的未来。

“孩子的独白”内容涉及所有对孩子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既写孩子的欢乐,也写他们的痛苦。这痛苦是惩罚和巨大的压力造成的。大人会不断逼着孩子取得尽可能高的成绩,这使他们痛苦不堪。当然,我们也写了孩子对规则的讨厌。规则肯定是成人世界的一部分,但与一个小孩子的世界则无缘。儿童的世界是由想、好动和玩耍组成的。守时、取得成就、做事井井有条等是成人的一些重要的能力,但在儿童的心灵中则没有多少分量。为中国人及其孩子的未来写一本书,意义非常重大。有些中国人给我们讲过他们童年的故事,我们主要就写他们的情况,好让读者意识到孩子会把童年的影响带入青春期和成人期,而正是这些影响塑造了人的一生。今天,关于性格培养和当代教育原则的谈论或著述并不多见。而实际上,人们在这两个领域已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创新,其成果可帮助当今的这一代父母以适合现代儿童生活的方式教育下一代。这样,孩子就会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巨大人力和精神资源的国家成长为能干的大人。

《童年的秘密》第一次深刻而科学地为我们揭示了儿童心灵的真实景象;给我们展示出儿童这个未知又奇特的世界。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爱去教育,儿童的世界将会多一份精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78809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