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价值观变化。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避免内容的杂乱和重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心得体会的思路和方法。不同的经历和事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领悟,所以在写心得体会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表达。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范文,相信会对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红网时刻10月10日讯(记者汪衡廖洁姜心玥摄影李长宏)9日下午,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大会暨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报告会上,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炎陵县人民医院工会主席、霞阳镇大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刘云慧,炎陵县黄桃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谭忠诚,黄诗燕侄儿黄飞,炎陵县鹿原镇上村村民张连军,炎陵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宋金枝等6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故事、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黄诗燕同志扎根基层一线、决战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
讲述。
缅怀他,宣传好先进事迹。
黄诗燕,男,汉族,湖南省攸县人,1964年7月出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黄诗燕担任炎陵县委书记。
炎陵县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罗霄山片区,通过抓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等,黄诗燕带领全县人民不懈奋斗,于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黄诗燕心里始终装着贫困群众,遍访了全县54个贫困村和66个非贫困村,走访贫困户1100余次。11月29日上午,他带病主持召开全县脱贫攻坚调度会议,下午因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
“今年我们的黄桃总产量是5.18万吨,全县能增收一亿元。”炎陵县黄桃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报告团成员谭忠诚介绍,炎陵县黄桃产业发展离不开黄诗燕同志,从几千亩到如今的8.3万亩,从过去一个很小的产业到现在脱贫攻坚大产业,“黄书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一心扑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把农民的事情和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谭忠诚告诉红网时刻记者,根据他们的统计,全县4811户,14238名贫困人口都是通过种植黄桃而实现稳定脱贫。
“我在黄书记身边工作了八年多。”炎陵县扶贫办副主任、报告团成员刘明华谈起黄诗燕同志的事迹,语气马上低沉了许多,“他一心为党,一心为工作的优秀品质,一直激励着我们。”
刘明华表示,今后,他将会宣传好黄诗燕同志的先进事迹,传承好黄诗燕同志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他(黄诗燕)来安置区看我,一进门,就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回想起第一次跟黄诗燕同志见面,炎陵县鹿原镇上村村民、报告团成员张连军记忆犹新。
“他是一个细心周到,很亲民爱民的人,对我们贫困户非常关心。”张连军仍清楚记得,三年时间,黄诗燕同志一共去了他家19次。如今,他家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黄书记放心,我们有自己的努力,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更幸福!”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到了决战收官之际,任务依然艰巨,决不能有丝毫松劲懈怠。作为一名市州扶贫办主任,段贵建告诉红网时刻记者,他们一定要保持攻坚定力,凝聚力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到“四个不摘”,突出抓好稳岗就业,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扶贫领域风险防控,建立健全返贫预警机制等重点工作,确保脱贫的质量成色,着眼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巩固脱贫成效,一鼓作气,决战决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最大力量,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今天我带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聆听了诗燕书记的先进事迹,感慨有加。”江华县委常委、扶贫办主任李华林介绍,六位报告团成员的报告很感人,受益匪浅,深刻感受到黄诗燕同志一心为民的情怀,永不懈怠的状态,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
作为一个担任扶贫办主任近十年的“扶贫人”,李华林表示,在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时,我将以黄诗燕同志为榜样,铆足干劲,忠于职守,按总书记“四个不摘“要求,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黄诗燕深沉的为民情怀、坚韧的定力操守和敢担当善作为的高贵品格。”益阳市安化县政协副主席、县扶贫办主任杨正华感慨地说到,黄诗燕同志以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真诚、什么叫做攻坚,“他值得所有扶贫人敬重和景仰。”
杨正华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县级扶贫办主任,他务必以黄诗燕同志为榜样,紧咬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扛起决战决胜政治责任,不停顿、不松劲、不大意,进一步对标对表、聚焦聚力、用心用情,向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江永扶贫办主任张晓平听到报告会后,对黄诗燕同志做强做大产业、关心关爱贫困户生产和生活、对亲人严格要求这三个方面感触颇深。他表示,将认真学习黄诗燕同志事迹,担当务实,按照“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精准施策,抓巩固脱贫质量,抓特色亮点工作,让老百姓生活火起来,全力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去年11月23日晚,黄诗燕乘车3小时,从株洲家中赶到县里,感觉异常胸闷。24日上午,他在县医院检查身体,发现心电图异常。同事和妻子都劝黄诗燕回株洲做检查。
“县里事多,来来回回耽误时间,先挺一挺再说吧。”黄诗燕说。
2011年6月,组织选派47岁的黄诗燕到炎陵县任县委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难啃的骨头:炎陵地处井冈山西麓,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比例高,到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61人,贫困发生率达16.57%。
分析县情后,黄诗燕鲜明提出守望“两座山”:守“绿水青山”,望“金山银山”;农业发展重点抓好生态特色产业,比如特色水果、茶叶、药材、花卉苗木等;用好生态山水自然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以特色种养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精准扶贫。
“后来看,黄书记主抓黄桃产业,抓对了。”分管农业的炎陵县副县长盘晓文说。2011年炎陵黄桃只有5000亩,学农出身的黄诗燕认为,炎陵县黄桃优势种植区与贫困村高度重合,县里高寒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湿,多沙质土壤,种植农作物“十种九不收”,却适合黄桃生长。
从2011年开始,黄诗燕始终如一为炎陵黄桃站台,大大小小的活动不知道参加了多少场。
终于,黄桃从炎陵的深山沟,走向各地。当地目前种植8万多亩,2019年产值11亿元,黄桃有关收入占到全县农民农林牧渔业收入的40%;4784户14152名、近六成贫困人口靠种植黄桃人均年增收88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
鞠躬尽瘁抓脱贫。
8年多时间,他走遍了炎陵的每一个村。
2018年8月,炎陵县在湖南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第一批脱贫,不少干部直呼“没想到”。
“炎陵脱贫摘帽,是我们向20万老区人民兑现的一个庄严承诺。”黄诗燕说。
2015年起,黄诗燕帮扶大源村,几乎一个月进村一次。“隔三差五就能见黄书记到村里来!”曾昭华老人说。
道路硬化、电网改造、路灯安装、自来水,图书室……几乎凡是村民提到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黄诗燕都尽力去协调解决。如今,大源村青山环绕,新居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直通农家院,果树遍布山间,犹如一幅山水画。这个霞阳镇最偏远、最落后的大村,成了远近有名的风景村。
“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这是黄诗燕经常说的一句话。湖南海拔最高的山在炎陵,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炎陵最多。8年多时间,黄诗燕走遍每一个村,翻越了炎陵的每一座山,有的村子多次去。“120个村他都去过,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周,他在村里走访贫困户。”县民政局局长吴集会说。
脱贫攻坚倾注了黄诗燕全部心血。大到扶贫产业选择、重大文件制订、重要举措出台,小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手册,他逐一梳理、逐一审定。
“黄书记很早提出来,要化繁为简,把各种表格整合成一本简洁明了的扶贫手册。”县委办副主任陈德望说,“扶贫手册完成后,从2017年到现在,炎陵一直都在用这本手册,国家、省里来评估考核,都说这本册子做得好。”
2014年—2018年,全县累计脱贫6647户22907人,5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6.57%降至0.54%。2018年2月通过脱贫攻坚湖南省检查验收,在全省5个同类县中,贫困发生率最低(0.6%)、群众认可度最高(98.49%);当年6月通过脱贫攻坚国家检查验收,错退、漏评“零反馈”。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黄诗燕担任县委书记之初,炎陵县顶着深度贫困县、经济薄弱县、产业滞后县等一堆“落后帽子”。全县贫困发生率达19.5%,农民人均收入2970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介绍,上任伊始,黄诗燕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搞“大走访”——自带食材进村入户,与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吃饭,同干农活,倾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跑无电村,钻土坯房,进“杉皮屋”,访贫问苦……黄诗燕调查后痛感,炎陵县交通闭塞是痛点,资源匮乏是难题,贫困落后是大敌。
“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饭吃衣穿屋住的党”,这是1929年红军在炎陵县留下的标语。“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我们要弘扬红军作风,让农村一天比一天美,让农民一天比一天富!”黄诗燕一席话,让全县党员干部深受触动。
他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他给自己立“军令状”,梳理群众最难最忧最盼的事,解决一项销一个号。
一个“拼”字担日月。
今年8月,记者走进炎陵县深山采访。盘山公路两旁,不时出现购销两旺的黄桃交易集市;崇山峻岭间,硕果累累的桃林一望无边。
“炎陵人都知道‘大黄(书记)抓小黄(桃),抓出金黄黄’。”中村瑶族乡鑫山村村支书朱景华告诉记者,这个村40多户贫困户靠种植黄桃脱贫,“我们村靠62824棵‘摇钱树’,几乎家家盖新房、买新车。”
炎陵县黄桃办主任邓纪平告诉记者,当地山区种植水稻“三年两不收”,但约40年前从外地引进的黄桃,却特别适应这方水土,“炎陵黄桃”果肉细腻紧致、口感清甜爽滑。
“天无绝人之路。”20xx年初,在霞阳镇果农陈远高家,黄诗燕见到一棵每年能结果400多斤、收入近7000元的“桃王”。学农出身的他喜出望外:“我们要把黄桃从小打小闹的‘珍品’,变成助力脱贫攻坚的商品。”
“全县今年黄桃种植面积有8.9万亩,总产量5.18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20.6亿元,这些都是20xx年的十几倍。”炎陵县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说,“今年3.42万名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有3145户贫困户户均种桃增收6200元。”
黄诗燕主政炎陵县期间力推的各类绿色农业,带动了全县约九成贫困人口显著增收。
一个“情”字践初心。
黄诗燕有两本泛黄的《马克思传》,是炎陵县95岁老党员张朝秀临终前送给他的。黄诗燕将其视为前辈对他的期许,始终将书摆在书柜最醒目处。
20xx年,炎陵县尚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
“不能安居,怎么脱贫?”黄诗燕发“狠话”拍板:“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每户还要给一块菜地,造个小杂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还会加层,要按两层楼打地基,留楼梯。”
除了多方筹资,他还大力节省开支:老旧的县委大院不装修,红砖裸露的办公楼不改建,掉漆的办公桌不更换……闯过道道难关后,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户实现安居,1.1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造。
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张连军说:“我20xx年从山里搬来,黄书记来我家19次,给我一家3口推荐了工作。他真的比亲人还亲!”
在黄诗燕带领下,炎陵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抓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脱贫7224户24056人,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霞阳镇石子坝村,陈远高告诉记者,黄诗燕去世前几个月,“桃王”也枯死了。“老树虽然不在了,但黄书记支持村里修的路、改的电网都还在,桃林面积也从百十来亩发展到近20xx亩。”陈远高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会一直念黄书记的好!”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五
“黄诗燕的为民情怀让我深受激励。”永州市扶贫办主任段贵建表示,我们一定要保持定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最大力量。
“黄诗燕同志值得我们所有‘扶贫人’学习。”辰溪县扶贫办主任张继才表示,我们要学习黄诗燕同志的精神,努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文章。
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始终心中有民、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始终心中有责、担当进取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始终心中有戒、清廉自守的优秀品质。”
本报重庆11月17日电(记者刘新吾)11月17日,本报报道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数十年来扎根基层一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展现了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着下庄人一锤一凿,凿通出山路,现在又带领村民迈向致富路。这种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干部学习。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驻村干部周勇说。
“学习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打动。”重庆市南川区庙坝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从毛相林身上学到很多。在关键时刻,一定咬紧牙关,冲锋在前,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村扶贫干部谢志耕说,下庄人脱贫摘帽,毛相林这个带头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为榜样,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重庆市綦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谢邦金说:“毛相林是当代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退役军人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旭表示,激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毛相林等下庄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崔冬赟表示,青年大学生要学习毛相林的奋斗精神,立志到基层去,将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会的“大我”中去,让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绽放。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六
今日认真学习了炎陵县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的先进事迹材料,深深感受到他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党性修养和为民情怀。黄诗燕同志从农村基层干部做起,经由乡县市多级多岗位锻炼,逐步成长为主政一方的重要领导干部,岗位在变,角色在变,始终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情怀。黄诗燕同志始终坚持自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我;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吃的饭局坚决不吃,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始终坚持自重,净化朋友圈、纯洁社交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最美的扶贫书记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一定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清正廉洁、勇于担当的修养和情怀,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像黄诗燕同志一样,一点一滴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一点一滴地完善自己。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七
9日下午,追授黄诗燕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大会暨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长沙举行。报告会上,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炎陵县人民医院工会主席、霞阳镇大源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刘云慧,炎陵县黄桃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谭忠诚,黄诗燕侄儿黄飞,炎陵县鹿原镇上村村民张连军,炎陵县广播电视台记者宋金枝等6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故事、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黄诗燕同志扎根基层一线、决战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
炎陵县鹿原镇上村村民、报告团成员张连军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黄诗燕同志感人事迹。
讲述。
缅怀他,宣传好先进事迹。
黄诗燕,男,汉族,湖南省攸县人,1964年7月出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1年6月,黄诗燕担任炎陵县委书记。
炎陵县地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罗霄山片区,通过抓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等,黄诗燕带领全县人民不懈奋斗,于2017年摘掉了贫困县帽子。
黄诗燕心里始终装着贫困群众,遍访了全县54个贫困村和66个非贫困村,走访贫困户1100余次。2019年11月29日上午,他带病主持召开全县脱贫攻坚调度会议,下午因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
“今年我们的黄桃总产量是5.18万吨,全县能增收一亿元。”炎陵县黄桃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报告团成员谭忠诚介绍,炎陵县黄桃产业发展离不开黄诗燕同志,从几千亩到如今的8.3万亩,从过去一个很小的产业到现在脱贫攻坚大产业,“黄书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一心扑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把农民的事情和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谭忠诚告诉红网时刻记者,根据他们的统计,全县4811户,14238名贫困人口都是通过种植黄桃而实现稳定脱贫。
“我在黄书记身边工作了八年多。”炎陵县扶贫办副主任、报告团成员刘明华谈起黄诗燕同志的事迹,语气马上低沉了许多,“他一心为党,一心为工作的优秀品质,一直激励着我们。”
刘明华表示,今后,他将会宣传好黄诗燕同志的先进事迹,传承好黄诗燕同志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他(黄诗燕)来安置区看我,一进门,就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回想起第一次跟黄诗燕同志见面,炎陵县鹿原镇上村村民、报告团成员张连军记忆犹新。
“他是一个细心周到,很亲民爱民的人,对我们贫困户非常关心。”张连军仍清楚记得,三年时间,黄诗燕同志一共去了他家19次。如今,他家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黄书记放心,我们有自己的努力,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更幸福!”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八
黄诗燕有两本泛黄的《马克思传》,是炎陵县95岁老党员张朝秀临终前送给他的。黄诗燕将其视为前辈对他的期许,始终将书摆在书柜最醒目处。
20xx年,炎陵县尚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
“不能安居,怎么脱贫?”黄诗燕发“狠话”拍板:“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每户还要给一块菜地,造个小杂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还会加层,要按两层楼打地基,留楼梯。”
除了多方筹资,他还大力节省开支:老旧的县委大院不装修,红砖裸露的办公楼不改建,掉漆的'办公桌不更换……闯过道道难关后,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户实现安居,1.1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造。
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张连军说:“我20xx年从山里搬来,黄书记来我家19次,给我一家3口推荐了工作。他真的比亲人还亲!”
在黄诗燕带领下,炎陵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抓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脱贫7224户24056人,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霞阳镇石子坝村,陈远高告诉记者,黄诗燕去世前几个月,“桃王”也枯死了。“老树虽然不在了,但黄书记支持村里修的路、改的电网都还在,桃林面积也从百十来亩发展到近20xx亩。”陈远高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会一直念黄书记的好!”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九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打赢这场硬仗,全国280万扶贫干部奔赴一线,毛相林、黄诗燕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以生命赴使命,以初心换民心,以忘我的奋斗追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用宝贵生命在神州大地、在扶贫攻坚战主战场,矗立起新时代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等不得。”观看黄诗燕、毛相林的先进事迹后,全校师生深受感动。大家一致认为,黄诗燕、毛相林是扎根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典范,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展现出了忠诚的政治品格、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表示要向毛相林、黄诗燕学习,传承时代楷模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电梯与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郭春阳表示,学习了毛相林的事迹,自己深受感动。一个普通的村支书,用踏踏实实的行动抒写了感天动地的壮美诗篇。每一个党员,都应当以他们为榜样,心里装着百姓;作为一名教师,心里应当装着学生。
通识学院思政教研室主任李静华说,“时代楷模”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忠诚、责任、担当的优秀品质,作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以他们为榜样,还要将他们的先进事迹作为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贯通起来,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毛相林、黄诗燕同志的事迹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退役军人学院学生蒋卫良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恪尽职守的精神,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五年制大专学院的教师们在办公室观看直播后心灵受到震撼。他们说,向英雄学习致敬的最好方式是躬身实践。脱贫,不仅是经济的脱贫、产业的脱贫,更是人才的脱贫、教育的脱贫。要不忘教育初心,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培育优秀人才。在教室集体收看直播的同学们表示,时代需要楷模,本质上是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担当。我们要以黄诗燕、毛相林为榜样,好好读书、学习本领,以实际行动做出精彩的“新时代回答”!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十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时任湖南省炎陵县委书记的黄诗燕,却倒在了冲刺的道路上。
11月29日上午,开完全县扶贫工作会,回到县委住所,黄诗燕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年仅56岁。
在株洲市,在炎陵县,相识的、陌生的,在朋友圈发诗文,在网上建纪念馆,人们纷纷悼念这位炎陵县的领头雁。不少人感叹:产业强了,炎陵美了,百姓富了,诗燕书记却走了。
蹚出一条产业路。
他力主发展黄桃,20全县近六成贫困人口因此稳定脱贫。
去年11月23日晚,黄诗燕乘车3小时,从株洲家中赶到县里,感觉异常胸闷。24日上午,他在县医院检查身体,发现心电图异常。同事和妻子都劝黄诗燕回株洲做检查。
“县里事多,来来回回耽误时间,先挺一挺再说吧。”黄诗燕说。
6月,组织选派47岁的黄诗燕到炎陵县任县委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难啃的骨头:炎陵地处井冈山西麓,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比例高,到20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61人,贫困发生率达16.57%。
分析县情后,黄诗燕鲜明提出守望“两座山”:守“绿水青山”,望“金山银山”;农业发展重点抓好生态特色产业,比如特色水果、茶叶、药材、花卉苗木等;用好生态山水自然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以特色种养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精准扶贫。
“后来看,黄书记主抓黄桃产业,抓对了。”分管农业的炎陵县副县长盘晓文说。20炎陵黄桃只有5000亩,学农出身的黄诗燕认为,炎陵县黄桃优势种植区与贫困村高度重合,县里高寒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湿,多沙质土壤,种植农作物“十种九不收”,却适合黄桃生长。
从年开始,黄诗燕始终如一为炎陵黄桃站台,大大小小的活动不知道参加了多少场。
终于,黄桃从炎陵的深山沟,走向各地。当地目前种植8万多亩,年产值11亿元,黄桃有关收入占到全县农民农林牧渔业收入的40%;4784户14152名、近六成贫困人口靠种植黄桃人均年增收88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
鞠躬尽瘁抓脱贫。
8年多时间,他走遍了炎陵的每一个村。
8月,炎陵县在湖南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第一批脱贫,不少干部直呼“没想到”。
“炎陵脱贫摘帽,是我们向20万老区人民兑现的一个庄严承诺。”黄诗燕说。
起,黄诗燕帮扶大源村,几乎一个月进村一次。“隔三差五就能见黄书记到村里来!”曾昭华老人说。
道路硬化、电网改造、路灯安装、自来水,图书室……几乎凡是村民提到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黄诗燕都尽力去协调解决。如今,大源村青山环绕,新居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直通农家院,果树遍布山间,犹如一幅山水画。这个霞阳镇最偏远、最落后的大村,成了远近有名的风景村。
“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这是黄诗燕经常说的一句话。湖南海拔最高的山在炎陵,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炎陵最多。8年多时间,黄诗燕走遍每一个村,翻越了炎陵的每一座山,有的村子多次去。“120个村他都去过,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周,他在村里走访贫困户。”县民政局局长吴集会说。
脱贫攻坚倾注了黄诗燕全部心血。大到扶贫产业选择、重大文件制订、重要举措出台,小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手册,他逐一梳理、逐一审定。
“黄书记很早提出来,要化繁为简,把各种表格整合成一本简洁明了的扶贫手册。”县委办副主任陈德望说,“扶贫手册完成后,从到现在,炎陵一直都在用这本手册,国家、省里来评估考核,都说这本册子做得好。”
年—20,全县累计脱贫6647户22907人,5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6.57%降至0.54%。年2月通过脱贫攻坚湖南省检查验收,在全省5个同类县中,贫困发生率最低(0.6%)、群众认可度最高(98.49%);当年6月通过脱贫攻坚国家检查验收,错退、漏评“零反馈”。
以身作则好作风。
他的办公室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每个星期走基层在1000公里以上。
走进黄诗燕在炎陵县委的办公室和宿舍,记者很惊讶。
办公室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工作人员多次要求进行简易装修都被他拒绝。宿舍很小,床上用品都很普通。
“宿舍里的东西,都是上一任领导留下来的,黄书记上任后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说,“平时除了接待外,一有时间书记就在走基层,每天都排得很满。”
“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有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的境界。”黄诗燕多次在讲话中这样说。
“担任炎陵县委书记近9年,黄书记为炎陵发展不辞辛劳,每个星期走基层来回车程至少在1000公里以上。”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建中说。
“黄书记在炎陵没有私交圈。”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红兵说,“他常说‘人和人之间最好的感情就是工作上相互支持,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工作中交往最好的感情’。”
由于常年在县里工作,离家远,黄诗燕对妻子女儿都照顾不上。平时工作忙,也很少有时间打电话。黄诗燕心里总感觉愧疚,每次洗衣服都和妻子视频聊聊天,“等忙完这阵子,就回家好好歇歇!”可这一等,竟等到天人相隔。
在炎陵县2030平方公里土地上,黄诗燕的事迹还在传颂着。他用8年多始终如一的奋斗,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一
6月25日,47岁的黄诗燕走进炎陵县委大院,成为这个20多万人口的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此前,他是株洲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主任。
从市委大院到边陲山区,也有人背后咬耳朵:还不是镀镀金,过两年“曲线救国”,进城升官咧。
黄诗燕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7月的大暑天,他戴上一顶草帽下乡去了。
他去了离县城最远的策源乡梨树洲村。这里地处湖南第一高峰酃峰下,旅游资源丰富,却是当时株洲唯一的“无电村”。
60多公里崎岖山路,黄诗燕花了3个多小时。村党支部书记伍英华向他诉苦:村民自己装的小型发电机电压不稳,由于用电强度大几次把发电机给烧了。全村共25户80余人,年人均纯收入仅1000余元。
他去了中团村的一户果园,和正在忙碌的市农业科技特派员谭忠诚聊起了炎陵的黄桃。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县农业局从上海引进了100株芽苗。虽然炎陵有适合栽种黄桃的独特地理条件,但历经近30年发展,还是规模不大,质量不高。
一个多月的调研下来,黄诗燕摸清了家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970元,分别相当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52.8%、38.8%;按当年人均收入2300元的国家贫困标准,全县贫困发生率很高。
沉甸甸的数据让他寝食难安。历史的机遇,更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贫困是文明社会的顽疾。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许下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在战胜贫困的道路上,党带领人民栉风沐雨,接续奋斗。2011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将罗霄山片区列入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炎陵县纳入了罗霄山片区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11月,一场前所未有的国家脱贫攻坚大战打响。炎陵扶贫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在了这个出身农家、毕业于农校、对农民一腔深情的湖南汉子肩上。
炎陵,这片浸透着革命烈士鲜血的热土,也似乎一直在等待一个领军人物的到来,他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凝聚起这片土地积蓄起来的所有力量,打赢脱贫攻坚的最后一战。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二
黄诗燕“生在普通农家,长在田野山坳”,坚信“农业做好了,农民才能真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20__年,他提出建设全县农业“一带八基地”,即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和特色水果、无公害蔬菜、炎陵白鹅、茶叶、油茶、笋竹林、药材、花卉苗木基地,县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奖励扶持种植大户,以炎陵黄桃为突破口,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农业见效慢,从‘种子’到‘票子’,少则3年,多则6年,怎能快速致富?”“县财政本来就困难,黄桃产业看不到税收预期,每年拿钱去贴,值吗?”“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品质如何保证?”……一连串的质疑接踵而至。
黄诗燕是炎陵黄桃的“头号推销员”。每年的桃花节、黄桃大会,他都出面“站台”吆喝;北京、广州等地的供销对接会,他现场促销;央视推广“炎陵黄桃”,他琢磨出推广语“炎陵黄桃,‘桃’醉天下”,为树立“炎陵黄桃”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人好心建议他“低调”,他坦然道:“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
“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如今,炎陵黄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口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炎陵60%的贫困人口通过种植黄桃实现稳定脱贫。今年,炎陵黄桃采果面积5.2万亩,总产量达5.18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0.6亿元。
黄诗燕去世后,人们说,他就像一头老黄牛,为老区脱贫耗尽了自己的最后一丝气力。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三
黄诗燕,男,汉族,湖南攸县人。1964年7月出生,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中共株洲市委委员、株洲市政协副主席、中共炎陵县委书记。20__年11月29日下午,因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不幸因公殉职,享年56岁。
黄诗燕同志是从乡镇基层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历经多岗位锻炼,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鞠躬尽瘁。20__年起担任炎陵县委书记,多年倾心倾力脱贫攻坚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是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优秀县委书记,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表彰先进,深入学习宣传黄诗燕同志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市委决定,追授黄诗燕同志“株洲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向黄诗燕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他立场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黄诗燕同志入党35年来,始终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首位,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重,把一切交给组织,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逝世前一周,身体已经虚弱无力,但仍然坚守岗位,去世当天,仍然带病主持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会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学习黄诗燕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对党绝对忠诚,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为党和人民工作的生动实践中,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学习他担当作为、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黄诗燕同志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舍小家、顾大家,殚精竭虑、夙夜在公。在茶陵县法院工作期间,积极开展“双为双百”系列活动,茶陵县法院被评为“全省文明法院”。在株洲日报社工作期间,致力改革创新,株洲日报社获评中国地市报报业发展50强。在市委办工作期间,经常“5+2”“白加黑”,没日没夜地埋头苦干,为市委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在炎陵县工作期间,为建强基层组织走遍了炎陵山山水水、村庄社区;为争取重大项目率招商团队“转战南北”,有时一天工作16个小时,炎陵县工业园进入全省县级工业园20强;为推销炎陵黄桃跑遍每一个城市推广点、每一个乡村展台,炎陵黄桃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发展文化旅游业持续擦亮炎帝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四张名片”,炎陵获评“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学习黄诗燕同志,就要学习他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的爱岗敬业精神,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奋斗激情,全力以赴干事创业。
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黄诗燕同志始终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自己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带头深入贫困村蹲点调研、访贫问计,牵头制定特色农业“一带八基地”发展规划,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主阵地。始终把县本级财政重点投向民生领域,在全市率先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建设市县医院医联体,推动易地搬迁和农村安居工程,切实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炎陵成为全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提前三年实现脱贫目标。学习黄诗燕同志,就要像他那样牢记宗旨、矢志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真心真情真干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
学习他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崇高风范。黄诗燕同志始终把讲规矩、守纪律挺在前面,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廉洁从政要求,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乐观豁达。他从不利用职权为亲属谋私利,生活简朴,清廉自守,办公室是上世纪80年代的楼房,在任9年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学习黄诗燕同志,就要像他那样艰苦奋斗、严于律己,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带头弘扬清风正气,自觉坚守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当前,我市正处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向黄诗燕同志学习活动,对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向黄诗燕同志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先进、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学习先进典型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要把学习活动与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结合起来,与认真做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黄诗燕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四
“不要感谢我,事是大家一起干的”
黄书记来到我们村,一见面就问我,老廖怎样了?
黄书记说的老廖,是村里的贫困户廖成运,也是他的帮扶联系对象。
这些年,多亏了黄书记,廖成运一家住进了易地搬迁安置新房,儿子廖建文到离家不远的工业园企业里上班,每个月有近四千块钱收入。
我向他汇报,最近老廖身体不太好。
“看看去。”黄书记直奔老廖家。
他嘘寒问暖,嘱咐老廖按时吃药,好好休养。临走,交代我一个任务:“老廖的儿子四十多岁了,请你想想办法,帮他介绍个对象,早点结婚成家。”
群众说,装了路灯,打了水泥路,感谢黄书记,帮我们做了好多事。
黄书记笑着摆摆手:“不要感谢我,事是大家一起干的。”
有说一百来斤,有说能打两百来斤。大家七嘴八舌。
黄书记笑着说,打一百来斤正常,能打两百来斤,那你就是精耕细作喽。
到村部与大家座谈,听取了我的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后,黄书记说:“要守住底线,不出问题。对贫困户多关心,多帮助。要提神鼓劲不泄气,继续加油,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11点多,调研结束准备回县城。走到车旁,他突然又返回,走进了村卫生室。
贫困户是不是都和家庭医生签约了?有哪些服务项目?多长时间检查一次?他边看边问。
他翻阅村民的《家庭医生签约协议书》仔细核查,还特意翻看他联系的困难户廖成运那一页,看是否签约。他对村医史淑萍说:“你们要多下乡,对贫困户上门服务,搞好村民慢性病的防治服务。”
“相信大家,辛苦大家,拜托大家!”
开会之前,他的脸色很不好看。我劝他,你身体不舒服,今天的会就不要参加了。他说:“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我要参加。”
会上,相关领导作动员部署后,黄书记最后作总结讲话时,与会同志都感到意外。因为平时,他讲话充满激情。但是大家发现,那天他的声音很细很弱,坐在后排的同志几乎听不清,以为他前面的话筒没打开,都扯长脖子往前看。这么重要的会议,他没有发挥,只讲了十来分钟就结束了。
“黄书记今天怎么了?”大家用疑惑的目光互相询问。
大家不知道,七天前,黄书记的身体就出问题了。
11月22日,县委常委会会后,他的脸色不好,跟我说,胸口有点不舒服。我建议他休息一下:“抽空到市里做个检查,市中心医院消化科有位专家是我们炎陵人,我熟,我帮你联系。”
他说:“年底事多,忙完了再说。”
后来我们劝了好几次,他都没答应。
一周下来,他吃不下东西,只能喝点汤,吃点稀饭,只是要求稀饭里面放点盐。他说:“不加点盐,没力气。”
他讲,脱贫攻坚极端重要,我再强调四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提神鼓劲,克服“疲劳、松懈、麻痹”情绪,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二是目标问题,确保不发生底线问题,全力以赴,争取脱贫攻坚取得更好的成绩。三是作风问题,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责任,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责任问题,按照“谁牵头谁负责,谁管辖谁负责,谁联系谁负责,谁失责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体系。希望大家坚守岗位、下沉一线、严守纪律,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效。
最后他说:“总之,相信大家,辛苦大家,拜托大家,让我们咬紧牙关再攻坚,共同把脱贫攻坚工作搞好!”
“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
11月28日下午,我给黄书记发短信报告,明天上午来炎陵县参加校园记者表彰会,会后想去看望他,不知道有没有时间?他很快回信,中午见。
第二天上午,活动结束后,我们在酃峰宾馆见面,愉快地回忆在报社的工作经历,交流炎陵的宣传工作,大家有说有笑。
他说:“炎陵只20万人,是人口小县,但却是新闻资源大县,是新闻富矿。脱贫攻坚、产业建设、建设美丽幸福新炎陵,这里面有很多先进典型、感人故事,希望记者们的脚步多到基层来。”
黄书记曾在株洲日报社担任社长五年,离开报社后还一直关心我们报社发展。
我感慨地说,舆论生态变化了,现在办报与过去不一样了,转型发展压力大。
他说,现在传播方式、读者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报社既要主动顺应融合发展大势,也要牢记职责使命,记者要有新闻理想,媒体要有职业风骨,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我跟他汇报,报社组织开展校园记者活动,就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报社转型发展的一个内容。这次炎陵有40位小学生被评为优秀校园记者,我们上午颁了奖。
他开玩笑说:“你这是大总编见小记者。”
他委托在座的县教育局局长谭慧林,转达对小记者们的问候:“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校园记者也要有记者的样。”
中午1点左右,他执意挽留我们在炎陵午休后再走,但我们要赶赴茶陵县参加下一个活动。
他陪我们走到县委大院门口,送我们上车,握手话别。车子启动时,他挥手叮嘱我:“老兄,注意休息,保重身体啊!”
谁想,这一分手,竟是永别!
他挥手和我告别的这一幕,永远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五
黄诗燕,生前系湖南省株洲市政协副主席、炎陵县委书记,11月因公殉职,时年56岁。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基层一线,勇挑工作重担,9年如一日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民增收,解决民生难题、提升幸福指数,不断解决问题、解决难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脱贫攻坚事业鞠躬尽瘁,带领炎陵县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面貌,用工作实绩践行了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以苦干实干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用宝贵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毛相林,现任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43年不改初心使命,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他培育“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志气,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他艰苦卓绝、打通绝壁,带头引路、誓拔穷根的平凡壮举,造福了广大村民,传遍了全国各地,赢得了广泛赞誉,树立了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的光辉榜样,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黄诗燕、毛相林同志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黄诗燕、毛相林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扎根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楷模。他们牢记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努力实现乡村振兴,靠苦干实干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靠执着坚守铺就幸福生活道路,靠高尚风范赢得群众广泛信赖,展现出忠诚的政治品格、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崇高的精神境界。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谱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黄诗燕、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黄诗燕、毛相林同志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分别为黄诗燕同志亲属代表、毛相林同志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国务院扶贫办、湖南省委、重庆市委有关负责同志,“时代楷模”亲属、同事和当地干部群众代表等参加发布仪式。
黄诗燕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六
黄诗燕担任县委书记之初,炎陵县顶着深度贫困县经济薄弱县产业滞后县等一堆“落后帽子”。全县贫困发生率达19.5%,农民人均收入2970元,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炎陵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介绍,上任伊始,黄诗燕抱定“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的信念搞“大走访”——自带食材进村入户,与群众一起生火做饭,同桌吃饭,同干农活,倾听群众掏心窝子的话;跑无电村,钻土坯房,进“杉皮屋”,访贫问苦……黄诗燕调查后痛感,炎陵县交通闭塞是痛点,资源匮乏是难题,贫困落后是大敌。
“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饭吃衣穿屋住的党”,这是1929年红军在炎陵县留下的标语。“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就是为了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我们要弘扬红军作风,让农村一天比一天美,让农民一天比一天富!”黄诗燕一席话,让全县党员干部深受触动。
他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他给自己立“军令状”,梳理群众最难最忧最盼的事,解决一项销一个号。
黄诗燕有两本泛黄的《马克思传》,是炎陵县95岁老党员张朝秀临终前送给他的。黄诗燕将其视为前辈对他的期许,始终将书摆在书柜最醒目处。
20,炎陵县尚有1.49万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隐患。全部解决需投入6亿元,而炎陵当年财政收入仅7亿元。
“不能安居,怎么脱贫?”黄诗燕发“狠话”拍板:“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每户还要给一块菜地,造个小杂屋。以后生活好了,房子还会加层,要按两层楼打地基,留楼梯。”
除了多方筹资,他还大力节省开支:老旧的县委大院不装修,红砖裸露的办公楼不改建,掉漆的办公桌不更换……闯过道道难关后,全县125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新房,2543户农村贫困户实现安居,1.1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得到改造。
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档立卡户张连军说:“我从山里搬来,黄书记来我家19次,给我一家3口推荐了工作。他真的比亲人还亲!”
在黄诗燕带领下,炎陵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抓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脱贫7224户24056人,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霞阳镇石子坝村,陈远高告诉记者,黄诗燕去世前几个月,“桃王”也枯死了。“老树虽然不在了,但黄书记支持村里修的路改的电网都还在,桃林面积也从百十来亩发展到近亩。”陈远高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会一直念黄书记的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1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