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思考教学过程,确保教学的逻辑和连贯性。编写教案时应当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接下来是几个教案范例,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和借鉴。
崂山道士教案篇一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故事。所以,老师不宜细讲,文章中蕴涵的道理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去悟出来,学生讲出来比老师直接说出来好。同时,要避免上成了说理性的教育课。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语文工具性和人让文性的平衡。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课文。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划出自己有触动、有感觉的词句。
2.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再快速的读课文一篇。
b.“王七”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围绕上面两个问题讨论时,老师虽然要引导学生围绕正面价值观去回答,但也应允许一些有不少很离谱的多元性的答案)。
(二)感悟课文。
1.“王七“来崂山的目的是什么?他达到了么?为什么?
2.划出让你有感悟的句子,并把你的感受或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学生自由读,老师巡视)。
3.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老师评价。
(三)课文拓展,回归整体。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2.谁来说说这则故事告诉你什么了?(避免说道理)。
三、作业布置:
1.划出课文中四四字词,并自选3个造句。
2.把自己划的句子读一读。
崂山道士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
些词类的活用。
教学重点: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
四、检查预习。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五、词类活用:
请师之月光辉室诸门人环听奔走。
“乃”字的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乃以著掷月中。
“而”的用法:
蓦然而踣不过早樵而暮归。
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呢?
六、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七、拓展延伸。
综合活动。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
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
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提前与家长交流,并观察周围的劳动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
利用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崂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四、初读课文,理解课文。
1.检查预习。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
3.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王七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王七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文章。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前布置的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观察家长一天的劳动情况。
2.从小组中选出一人,进行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
4.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是辛苦的,也是辛苦的。
二、展示我们有关“劳动”的图片,
欣赏这些劳动场面的图片,大家说一说,议一议。
三、作文。
1.同学们,因为劳动,我们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因为劳动,我们变得更加热情和健康。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美好的世界。相信你的劳动生活无论过程是多么苦涩的,结果却是快乐的。
2.选择自己平日经常做的一项劳动内容写一写。
要注意写具体,抓住几处写细致,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
3.构思并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因为是学生首次接触蒲松龄的作品,所以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有关他和他作品的情况,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这是本文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来体会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体会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者的光荣。树立劳动是光荣的意识。
作业设计。
2.继续关于劳动方面的调查。
3.完成一份关于劳动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崂山道士教案篇三
今天,我读了清代作家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小故事《崂山道士》,颇有感触。
故事讲的是原为财主的王七因只会吃喝嫖赌,不会劳动生产,把家财败光了,竟异想天开到崂山去求道,想通过学会法术过上好日子。可崂山道士只叫他每天上山打柴,却不提传授法术之事。王七吃不了苦,便打算回家。走前总算从老道那里学到了穿墙术,由于他心术不正,结果不但穿不过墙,额角反而撞出个大块,给妻子当做笑柄。
故事中的'王七,因心术不正,即使从崂山道士那里学会了穿墙术,也无法施展,弄得头撞壁起了个大块,落得被妻子笑话,还羞得脸红。王七心术不正,是其德行出了问题。人们常说: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么一来,故事中的王七倒有点像危险品,但幸亏其穿墙术未奏效,否则不知会有多少人家遭其祸害。现在,我们读书学知识学本领,首先就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力争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学生,立志为造福人民,富国强国而努力读书,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这样,我们的书才不会白读,我们的知识本领才不会白学。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时刻注意我们的德行,力争培养良好的德行,不成为像故事中的王七那样的好逸恶劳、品德败坏之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崂山道士教案篇四
崂山道士这个故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世家子弟姓王的书生因为仰慕道学,听说崂山有很多的仙人,就背着书箱去求道。来到崂山,王生见道长精通玄理,便求道长收其为徒,但道长怕王生娇生惯养,受不了苦修不想收其为徒,王生坚持自己能受得了苦修,于是道长便收下其为徒弟,并让他与众人一起去砍柴,这样过了一个月王生觉得太辛苦便暗地里有了回家的念头。但看到道长的法术后又打消了念头继续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来坚持不下去了就向道长告辞并请求道长教给他一些法术,道长便教给他穿墙术,并告诫他不可乱用法术,不能用法术做坏事,也不能炫耀自己。
王生回到家后吹嘘自己遇到仙人,在崂山学会了穿墙术并当众表演,结果撞到了墙上,气的王生大骂道长没良心。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一定不能娇生惯养,学会本领不要炫耀,也不能用本领做坏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崂山道士教案篇五
在《崂山道士》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示图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神话”般的情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释放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使每个学生快乐中学习。本节课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在这一课教学中,课前深掘教材。利用图片使学生创造了自主想象、表达宽松的环境。如让学生看着图片说说图片的内容,同时想象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予以点拨、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结合课文发挥想象。
二、在教学活动中,先让学生知道王七上山学道吃了不少苦,但是要想学到道士这样的法术,他吃的苦还不算什么。仙术和王七吃的苦这样一对比,仙术学生就明白了王七是一个不堪吃苦的人了。同时学到法术后,王七还吹嘘、炫耀、骄傲自大,不听师傅的忠告,致演法失败,失败后王七自己还不会改,竟然咒骂道士,这是最不应该的。学生这时感受到,无论做什么事,不要怕吃苦,而且持之以恒。做人谦虚、谨慎,要想得到更大的成功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觉得在这一节课中,学生通过读课文看图片能够理解、领悟到这些,就是他们的收获。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老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崂山道士》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讲讲文中的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当学生掌握了文章大体内容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谈体会.你认为文中的王七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将一事无成.
3、拓展阅读.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文笔生动,充满想象,借描写狐仙、鬼怪、轶闻趣事,以此来歌颂美好的事物,鞭挞了丑恶的社会现实.我布置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聊斋志异》,从而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书的兴趣.
在教学崂山道士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对古文很是头疼,以往都是学生把古文译成现代文,学生做起来很是困难,以后他们可能还要学习大量的古文,到中学以后会更多,在高考中也有可能出现古文。所以我让学生把现代文译成古文。
原文:一天他登上了崂山山顶,见到一座道观,环境十分幽静。道观里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长长的白发垂到衣领,神采奕奕。王七走上前去叩头拜见,和道士交谈起来。他觉得倒是讲的话深奥玄妙,便要拜道士为师。道士打量了他几眼,说:“学道是辛苦的,恐怕你过惯了舒适的日子,受不了苦。”
译文:一日,其登崂山之顶,环境甚静。道观有道士,长发锤衣,神采奕奕。王上前,扣见,与之交谈。其觉道士之言甚深,欲拜道为师。道士量其曰:学道甚苦,恐其过惯乐日,不堪其苦。
学生们兴趣很浓,积极响应,有的孩子以得很有趣,可以看出来已经上路了。这样可以说对他们今后学习古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崂山道士教案篇六
了解作者及其著作。
掌握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
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
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1课时。
同学们,你们读过《聊斋志异》或看过电视剧《聊斋》吗?(学生举手回答)有谁愿意给大家讲述其中的一个故事?(指名学生回答)。
“鬼狐成性格,笑骂成文章”。《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水彩画,经常让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感到惊奇。它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与《红楼梦》共同造就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劳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感受它神奇梦幻的文学魅力。
1、走近蒲松龄。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出身于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得一“候选儒学训导”的虚衔。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世代耕读之家,蒲姓虽然在当地是一个望族,但蒲松龄的祖上几代都没有做过官。毕竟是出生于书香门第,蒲松龄自幼就跟着科举失意弃儒经商的父亲读书,他在兄弟四个当中最受父亲钟爱。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踌躇满志的蒲松龄对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人生理想充满了信心,然而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却屡试不第。
蒲松龄30岁的时候,应他的朋友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孙蕙的邀请,南下江苏,做了一年的幕宾。因蒲松龄与孙蕙有同乡、同学之谊,二人相处融洽,彼此也没有什么顾忌,孙蕙出外视察灾情、河工,或者到府城所在的扬州,蒲松龄时常相随,使他亲眼目睹了宝应一带严重的水灾和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及达官贵人不顾人民死活,依旧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窥见了县府官吏怒如虎狼的凶残面目和贪赃受贿的丑恶嘴脸。这更增加了他对清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故而他只在此待了一年就懑懑返乡,此后的蒲松龄便在家搜集整理自己写的小说。1678年,39岁的蒲松龄再赴济南去应乡试,又一次落榜后,他怀着郁郁的心情用一年时间把自己写的400多篇小说整理完毕,定名为《聊斋志异》。
为了生计,40岁的蒲松龄应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儿子毕际有(清顺治二年拔贡,曾任江南扬州府通州知府)之邀,开始设馆于王村东一里的西铺毕家教书,这一住就是30年。在这里,蒲松龄结识了清初诗坛盟主、新城显宦王士祯,得到了王士祯的赏识鼓励和支持,两人成为了文学上的知己。在毕家,蒲松龄不仅在此阅读了大量过去难以读到的书,而且在“小说难登大雅之堂”的世俗偏见面前,毕际有不歧视写狐鬼花妖小说的蒲松龄,而且还给予极大的支持和赞赏。毕家的绰然堂、石隐园,为蒲松龄提供了驰聘幻想,与友人谈论奇闻异事和结撰狐鬼花妖故事的良好场所。蒲松龄撤帐归家时,正值古稀之年。这时的`蒲松龄家道已臻小康之境,加之四个儿子的劝归,蒲松龄以年老体弱为由,谢绝了毕家的挽留,归卧蓬窗,安度晚年。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终年76岁。在一首诗中,蒲松龄这样写道:
这可谓他对自己一生经历与心境的一个概括吧。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2、指导学生积累生词。
a、重点字的读音。
行(hang)笈(ji)观(guan)稽(qi)重(chong)。
樵(qiao)赉(lai)给(ji)盎(ang)挹(yi)。
箸(zhu)霓裳(nichang)饯(jian)杳(yao)谙(an)。
汝(ru)诩(xu)逡巡(qunxun)踣(bo)。
崂山道士教案篇七
《崂山道士》是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拓展阅读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无需过多分析。对于这样一节课仅仅读读说说就能使孩子得到发展吗?这时黄老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于是在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前测了解学情后,我跳出了只是简单了解拓展阅读课文的内容及揭示道理这一浅层次的备课思路,而是创造性地、大胆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并调动激发起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参与性,为了从上课伊始便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而是出示了孟郊的《登科后》,让学生意识到一首诗、一个词的背后都可能潜藏着一段历史,初步感受古诗词独具的趣味,并由孟郊的经历自然而然的引到蒲松龄,在巧设的悬念之中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简洁准确地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孩子必须掌握又是难以掌握的能力,从前测中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所以我根据黄老师给予的理念在课堂中“给方法,抓落实”,引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并及时针对概括的难点给予指导。
崂山道士教案篇八
人们常说: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今天,我读了清代作家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小故事《崂山道士》,颇有感触。
故事讲的是原为财主的王七因只会吃喝嫖赌,不会劳动生产,把家财败光了,竟异想天开到崂山去求道,想通过学会法术过上好日子。可崂山道士只叫他每天上山打柴,却不提传授法术之事。王七吃不了苦,便打算回家。走前总算从老道那里学到了穿墙术,由于他心术不正,结果不但穿不过墙,额角反而撞出个大块,给妻子当做笑柄。
故事中的王七,因心术不正,即使从崂山道士那里学会了穿墙术,也无法施展,弄得头撞壁起了个大块,落得被妻子笑话,还羞得脸红。王七心术不正,是其德行出了问题。人们常说: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么一来,故事中的王七倒有点像危险品,但幸亏其穿墙术未奏效,否则不知会有多少人家遭其祸害。现在,我们读书学知识学本领,首先就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力争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学生,立志为造福人民,富国强国而努力读书,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这样,我们的书才不会白读,我们的`知识本领才不会白学。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时刻注意我们的德行,力争培养良好的德行,不成为像故事中的王七那样的好逸恶劳、品德败坏之人。
崂山道士教案篇九
《崂山道士》是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拓展阅读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无需过多分析。对于这样一节课仅仅读读说说就能使孩子得到发展吗这时黄老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于是在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前测了解学情后,我跳出了只是简单了解拓展阅读课文的内容及揭示道理这一浅层次的备课思路,而是创造性地、大胆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并调动激发起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参与性,为了从上课伊始便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而是出示了孟郊的《登科后》,让学生意识到一首诗、一个词的背后都可能潜藏着一段历史,初步感受古诗词独具的趣味,并由孟郊的经历自然而然的引到蒲松龄,在巧设的悬念之中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简洁准确地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孩子必须掌握又是难以掌握的能力,从前测中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所以我根据黄老师给予的理念在课堂中“给方法,抓落实”,引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并及时针对概括的难点给予指导。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这样便避免了教师一味的灌输作者写作的意图,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做课之后,在黄老师的点评和分析中我更加意识到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因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会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材和课堂。而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着力点更应放在孩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黄老师认可的真实、朴实、扎实、舒服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崂山道士教案篇十
今天,我读了《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给我很大的`启发。
古时候,有一个姓王的书生,他自幼仰慕道学,听说崂山有很多仙人,就背着书籍,准备去求道。走了大半个月来到了道观,见门前有一个小道在扫地。他走上前去说:“我是来学道的,请你带我去见师傅吧。”来到道长跟前,道长说:“只怕你受不了这里的苦修啊。”王生说:“只要师傅能收下我,我什么苦都能承受。”第二天,王生就拿着斧子砍柴去了,刚砍了一个月,就受不了想回家。有一天,他看见道长施展了一些法术非常羡慕,就又干了一个月。一个月后他又想回家了,他找到道长想让道长教他些法术,道长教他了穿墙术,他没有学好就走了。回家后他演给妻子看,结果一头撞在了墙上,撞起来了一个大包,他不后悔自己没有下功夫学道,却大骂道长是骗子。
读了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人要学会一项本领必须不怕苦不怕累。例如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又从高中到大学共计20xx年,上了多少节课,写了多少本作业,经过多少次的考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才大学毕业。再例如,咱们学滑板,不是一次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很多次摔跤磨练才能学会吧!再例如学骑车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可是摔了几次跤可能就学会了。
所以,只要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就能学好一门功夫。
崂山道士教案篇十一
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崂山道士,它是一个出自聊斋志异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王姓书生,去崂山拜道士为师,想学些法术。可是道士只是让王生砍柴。王生受不了苦,有了回家的'打算。
一天晚上,王生看到道士和两个人饮酒。三个人施起法术来:道士剪下圆纸片贴在墙上,纸片竟开始发光,像月亮一样;一个客人拿出一个小酒壶倒酒,酒壶里的酒怎么也倒不完;另一个客人那么把筷子变成了月中嫦娥,在他们面前又歌又舞;三个人又和酒席一起升到了空中。
王生见了这种神奇法术,就不想回家了。可一个月后,王生又受不了了。于是他就去求道长传他一点法术,让他下山。
道士就传了他穿墙而过、来去自如的本领。并叮嘱他不可用这法术害人,也不可乱用法术,否那么就不灵了。
王生回到家对妻子说他能穿墙而过。妻子不信,他就演示给妻子看,不料他一头撞在墙上。王生又羞又气,大骂老道没有良心。
这个故事真神奇,虽然它不是真实的,却也给我们很多梦想和启迪。
故事中的王生,不愿吃苦也就算了,可他不听道长叮嘱,乱用法术,实在是不应该。幸好他自作自受,不能再用法术,不然,以后一定会害人的。
虽然大家都讨厌像王生这样的人,可是这样的无耻小人在现实中还真有不少。他们贪图富贵,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损人利己。我们可不能学他们。
我们应多向好人学习,坏人坏事那么要引以为戒。这样我们才会更加优秀,将来为祖国多做奉献。
崂山道士教案篇十二
今天,我读了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给我很大的启发。
古时候,有一个姓王的书生,他自幼仰慕道学,听说崂山有很多仙人,就背着书籍,准备去求道。走了大半个月来到了道观,见门前有一个小道在扫地。他走上前去说:我是来学道的,请你带我去见师傅吧。来到道长跟前,道长说:只怕你受不了这里的`苦修啊。王生说:只要师傅能收下我,我什么苦都能承受。第二天,王生就拿着斧子砍柴去了,刚砍了一个月,就受不了想回家。有一天,他看见道长施展了一些法术非常羡慕,就又干了一个月。一个月后他又想回家了,他找到道长想让道长教他些法术,道长教他了穿墙术,他没有学好就走了。回家后他演给妻子看,结果一头撞在了墙上,撞起来了一个大包,他不懊悔自己没有下功夫学道,却大骂道长是骗子。
读了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人要学会一项本领必须不怕苦不怕累。例如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又从高中到大学共计20xx年,上了多少节课,写了多少本作业,经过多少次的考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才大学毕业。再例如,咱们学滑板,不是一次就能学会的,必须经过很屡次摔跤磨练才能学会吧!再例如学骑车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可是摔了几次跤可能就学会了。
所以,只要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就能学好一门功夫。
崂山道士教案篇十三
这篇课文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讲讲文中的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当学生掌握了文章大体内容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谈体会.你认为文中的王七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将一事无成.
3、拓展阅读.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文笔生动,充满想象,借描写狐仙、鬼怪、轶闻趣事,以此来歌颂美好的事物,鞭挞了丑恶的社会现实.我布置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聊斋志异》,从而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书的兴趣.
崂山道士教案篇十四
《崂山道士》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讲讲文中的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当学生掌握了文章大体内容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谈体会:你认为文中的王七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将一事无成。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完课文,我引导学生讨论,王七究竟错在哪里?小组讨论后,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且以课本剧形式,表演王七的可笑下场。同学们在课文的学习中自然理解了王七错在不肯下苦功,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只想投机取巧获得成功,我们不应该向王七那样对待学习和一切事情。
崂山道士教案篇十五
《崂山道士》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这样便避免了教师一味的灌输作者写作的意图,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做课之后,在黄老师的点评和分析中我更加意识到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因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会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材和课堂。而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着力点更应放在孩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黄老师认可的真实、朴实、扎实、舒服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3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