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道士教案(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21:24:16
崂山道士教案(通用13篇)
时间:2023-11-25 21:24:16     小编:紫薇儿

教案的编写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在编写教案时,教师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以下是来自不同学科的一些经典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启示。

崂山道士教案篇一

授课人:郑英伟。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明白文中揭示的道理(作者写作意图),懂得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是可耻的。(重、难点)。

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知道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出蒲松龄:(略)。

二、走进作品:

1、教师简介蒲松龄《聊斋志异》一书素材的来源。

3、学生默读全文,理清脉络:

这个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4、学生分组交流、汇报,

教师课件出示板书:

开始(第1自然段)王七去崂山访仙学道。

发展(第2-9自然段)王七在崂山拜师学道的情景。

结果(第17自然段)王七向妻子炫耀穿墙术,却失败了。

5、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默读全文。

6、学生分组交流、汇报,

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作者写作意图。

三、古今对比,感受现代文与文言文不同的特点。

1、学生读一读课后的原文片段,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

2、分组读第13—15自然段和文言文片段,体会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不同特点。

3、出示课件。

四、拓展:走近作者。

附:板书设计:(以课件形式出示)。

故事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

开始(第1自然段)王七去崂山访仙学道。

发展(第2-9自然段)王七拜师学道的情景。

结果(第17自然段)王七回家向妻子炫耀穿墙术,结果失败了。

崂山道士教案篇二

从前,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就姑且叫他王七吧。王七想学道术,听说劳山有很多仙人,便前往求学。老道士收下了他,让他每天去砍柴割草。干了一个多月,他嫌苦,便想回家。这时看到了老道士施法术跟弟子们饮酒娱乐,非常羡慕,就又留了下来。又过了一个月,受不了苦,又没学到什么道术,就又想回家了。为了不白来一趟,临走时,跟老道士学了穿墙术,结果回家后因为炫耀而不灵验,头上撞出个大包。

这虽然只是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学习不能怕吃苦。

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学知识学本领的前提。因为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认真听讲、阅读和思考,需要反复练习、勤于实践。听不明白读不懂,苦苦思索而没有结果的情况会时常出现的。如果缺乏意志、毅力和吃苦精神,是不可能学好的。老道士之所以让王七天天去砍柴,无非是磨练他的意志,让他能吃苦,可他不懂得这个道理,受不了苦,总想当逃兵,最终什么也没学到。

的确有一些因怕苦怕累而不能很好的坚持学习的人。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其中的许多路段是要靠自己去开拓的,今天吃的苦少,明天我们遇到的坎坷可能就要多,我们吃的苦可能就会更多。要知道,苦和甜是一对孪生姐妹,没尝过拼搏的辛苦,也就感受不到成功的甘甜。为了那明天的甜,今天我们就不要怕吃苦,相反,我们还应该主动地去吃苦。

崂山道士教案篇三

今天,我读了清代作家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中的一个小故事《崂山道士》,颇有感触。

故事讲的是原为财主的王七因只会吃喝嫖赌,不会劳动生产,把家财败光了,竟异想天开到崂山去求道,想通过学会法术过上好日子。可崂山道士只叫他每天上山打柴,却不提传授法术之事。王七吃不了苦,便打算回家。走前总算从老道那里学到了穿墙术,由于他心术不正,结果不但穿不过墙,额角反而撞出个大块,给妻子当做笑柄。

故事中的'王七,因心术不正,即使从崂山道士那里学会了穿墙术,也无法施展,弄得头撞壁起了个大块,落得被妻子笑话,还羞得脸红。王七心术不正,是其德行出了问题。人们常说: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这么一来,故事中的王七倒有点像危险品,但幸亏其穿墙术未奏效,否则不知会有多少人家遭其祸害。现在,我们读书学知识学本领,首先就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力争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学生,立志为造福人民,富国强国而努力读书,将来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这样,我们的书才不会白读,我们的知识本领才不会白学。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时刻注意我们的德行,力争培养良好的德行,不成为像故事中的王七那样的好逸恶劳、品德败坏之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崂山道士教案篇四

我读了一本叫《幽默故事》的书,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一个叫《崂山道士》的故事。传说以前在崂山上有一位仙人,会许多法术,大家叫他崂山道士。

有个叫王七的人从县城过来要学法术,道士怕他吃不了苦,但王七一口否认。几个月来,道士只带他上山砍柴,什么法术也没教他。王七的手上渐渐起了血泡。他终于忍不住了,要在走之前让道士教他一个法术。王七学会后回家一用,根本不行,于是骂起了道士。这个故事告诉我许多道理:一个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是:你如果吃得常人吃不了的苦,就会成为像崂山道士一样的人上人,这还有几个例子。

如果农民伯伯不能坚持每天在烈日下为禾苗浇水、施肥,那禾苗还能长高吗?如果小蜘蛛不能一直吐丝,那还能结成网吗?如果比赛选手不在平时努力训练,可能拿到金牌吗?我现在一定要刻苦学习,将来报答祖国,让国家更富饶,更强大!

崂山道士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

些词类的活用。

教学重点: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预习要求。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

四、检查预习。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五、词类活用:

请师之月光辉室诸门人环听奔走。

“乃”字的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乃以著掷月中。

“而”的用法:

蓦然而踣不过早樵而暮归。

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呢?

六、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七、拓展延伸。

综合活动。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

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劳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与家长交谈,观察家长或周围的劳动者一天的工作情况,

体会劳动创造了财富,同时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提前与家长交流,并观察周围的劳动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

利用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崂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四、初读课文,理解课文。

1.检查预习。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

3.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王七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王七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文章。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前布置的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观察家长一天的劳动情况。

2.从小组中选出一人,进行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

4.总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他们不仅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是辛苦的,也是辛苦的。

二、展示我们有关“劳动”的图片,

欣赏这些劳动场面的图片,大家说一说,议一议。

三、作文。

1.同学们,因为劳动,我们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因为劳动,我们变得更加热情和健康。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美好的世界。相信你的劳动生活无论过程是多么苦涩的,结果却是快乐的。

2.选择自己平日经常做的一项劳动内容写一写。

要注意写具体,抓住几处写细致,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

3.构思并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因为是学生首次接触蒲松龄的作品,所以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有关他和他作品的情况,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和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这是本文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来体会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体会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者的光荣。树立劳动是光荣的意识。

作业设计。

2.继续关于劳动方面的调查。

3.完成一份关于劳动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崂山道士教案篇六

崂山道士这个故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世家子弟姓王的书生因为仰慕道学,听说崂山有很多的仙人,就背着书箱去求道。来到崂山,王生见道长精通玄理,便求道长收其为徒,但道长怕王生娇生惯养,受不了苦修不想收其为徒,王生坚持自己能受得了苦修,于是道长便收下其为徒弟,并让他与众人一起去砍柴,这样过了一个月王生觉得太辛苦便暗地里有了回家的念头。但看到道长的法术后又打消了念头继续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来坚持不下去了就向道长告辞并请求道长教给他一些法术,道长便教给他穿墙术,并告诫他不可乱用法术,不能用法术做坏事,也不能炫耀自己。

王生回到家后吹嘘自己遇到仙人,在崂山学会了穿墙术并当众表演,结果撞到了墙上,气的王生大骂道长没良心。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一定不能娇生惯养,学会本领不要炫耀,也不能用本领做坏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崂山道士教案篇七

《崂山道士》是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拓展阅读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无需过多分析。对于这样一节课仅仅读读说说就能使孩子得到发展吗这时黄老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于是在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前测了解学情后,我跳出了只是简单了解拓展阅读课文的内容及揭示道理这一浅层次的备课思路,而是创造性地、大胆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并调动激发起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参与性,为了从上课伊始便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而是出示了孟郊的《登科后》,让学生意识到一首诗、一个词的背后都可能潜藏着一段历史,初步感受古诗词独具的趣味,并由孟郊的经历自然而然的引到蒲松龄,在巧设的悬念之中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简洁准确地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孩子必须掌握又是难以掌握的能力,从前测中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所以我根据黄老师给予的理念在课堂中“给方法,抓落实”,引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并及时针对概括的难点给予指导。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这样便避免了教师一味的灌输作者写作的意图,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做课之后,在黄老师的点评和分析中我更加意识到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因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会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材和课堂。而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着力点更应放在孩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黄老师认可的真实、朴实、扎实、舒服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崂山道士教案篇八

《崂山道士》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讲讲文中的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当学生掌握了文章大体内容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谈体会:你认为文中的王七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将一事无成。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完课文,我引导学生讨论,王七究竟错在哪里?小组讨论后,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且以课本剧形式,表演王七的可笑下场。同学们在课文的学习中自然理解了王七错在不肯下苦功,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只想投机取巧获得成功,我们不应该向王七那样对待学习和一切事情。

崂山道士教案篇九

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正可以成为这句话恰当的注脚——一个反面注脚。

《崂山道士》讲述的是年轻人王七向崂山道士学习道法,在道观待了两个多月后,因为吃不了苦便告辞回家,卖弄唯一学到的穿墙术时法术失灵,被妻子嘲笑的故事。读完故事,在感到可笑的同时,我也感触良多。

正如每个失败者的故事,王七的故事也有一个成功的开端。为了学习自己所向往的道法,他背着竹箱、只身一人,不远数百里到崂山顶上同道士交谈并求学。从这个开端中,我感受到了他求道的诚意。可以想见,如果他能吃苦、有耐心,就很有可能得道。

然而,“行百里路半九十”,更何况王七只迈出了第一步。很快,在道士刻意试探、磨练他,让他随众师兄到山间砍柴一个多月后,他便无法忍受苦楚,想要放弃了。在见识了师傅高明的法术后,他又停留了一个多月,最终实在受不了砍柴之苦,也没有耐心等待,就离开了道观。临行前,他向道士学习了穿墙术,在回家后稍一卖弄,法术便失灵了,他撞到墙上,学道的唯一收获便是头上平添了一个大包。我忍不住觉得好笑,但也为他感到惋惜:如果他不那么急于求成,再多吃些苦,(对他来说的)悲剧的结局或许将改写,他或许就不会成为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这个成功者的故事,无疑与王七的失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强烈的对比中,我明白了一个简单但常被忽略的道理:做事时,单单有目标是不够的,只有沉下心来,刻苦地向目标努力,才能够有所建树。

崂山道士教案篇十

从前,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就姑且叫他王七吧。王七想学道术,听说劳山有很多仙人,便前往求学。老道士收下了他,让他每天去砍柴割草。干了一个多月,他嫌苦,便想回家。这时看到了老道士施法术跟弟子们饮酒娱乐,非常羡慕,就又留了下来。又过了一个月,受不了苦,又没学到什么道术,就又想回家了。为了不白来一趟,临走时,跟老道士学了穿墙术,结果回家后因为炫耀而不灵验,头上撞出个大包。这虽然只是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学习不能怕吃苦。

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学知识学本领的前提。因为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认真听讲、阅读和思考,需要反复练习、勤于实践。听不明白读不懂,苦苦思索而没有结果的情况会时常出现的。如果缺乏意志、毅力和吃苦精神,是不可能学好的。老道士之所以让王七天天去砍柴,无非是磨练他的意志,让他能吃苦,可他不懂得这个道理,受不了苦,总想当逃兵,最终什么也没学到。

请看那些取得成就的人,哪一个不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乒坛名将邓亚萍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冠军,因突出的成就,而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我们更多的是看到她金牌的闪耀,可你是否知道,通向她成功的路上,浸透了多少汗水?邓亚萍在平时训练中,每天都要比别的运动员多训练两小时。她每次去训练,都是脚上穿一双鞋,还另外带一双鞋,因为每次训练,汗水都会像雨水一样流进鞋里,使她无法继续训练。邓亚萍正是靠这种拼劲儿,才成为乒坛王后的。乒乓球比赛和训练,是远远要比砍柴割草辛苦的,试想,如果邓亚萍也像王七那样,害怕吃苦,她怎么能会有今天呢?的确有一些因怕苦怕累而不能很好的坚持学习的人。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其中的许多路段是要靠自己去开拓的,今天吃的.苦少,明天我们遇到的坎坷可能就要多,我们吃的苦可能就会更多。要知道,苦和甜是一对孪生姐妹,没尝过拼搏的辛苦,也就感受不到成功的甘甜。

为了那明天的甜,今天我们就不要怕吃苦,相反,我们还应该主动地去吃苦。千万不要学《崂山道士》中的那个王七。

崂山道士教案篇十一

我读了一本叫《幽默故事》的书,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一个叫《崂山道士》的故事,崂山道士读后感。传说以前在崂山上有一位仙人,会许多法术,大家叫他崂山道士。有个叫王七的人从县除来要学法术,道士怕他吃不了苦,但王七一口否认。几个月来,道士只带他上山砍柴,什么法术也没教他。王七的手上渐渐起了血泡。他终于忍不住了,要在走之前让道士教他一个法术。王七学会后回家一用,根本不行,于是骂起了道士。这个故事告诉我许多道理:一个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是:你如果吃得常人吃不了的苦,就会成为像崂山道士一样的人上人,这还有几个例子。如果农民伯伯不能坚持每天在烈日下为禾苗浇水、施肥,那禾苗还能长高吗?如果小蜘蛛不能一直吐丝,那还能结成网吗?如果比赛选手不在平时努力训练,可能拿到金牌吗?我现在一定要刻苦学习,将来报答祖国,让国家更富饶,更强大!

崂山道士教案篇十二

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崂山道士,它是一个出自聊斋志异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王姓书生,去崂山拜道士为师,想学些法术。可是道士只是让王生砍柴。王生受不了苦,有了回家的'打算。

一天晚上,王生看到道士和两个人饮酒。三个人施起法术来:道士剪下圆纸片贴在墙上,纸片竟开始发光,像月亮一样;一个客人拿出一个小酒壶倒酒,酒壶里的酒怎么也倒不完;另一个客人那么把筷子变成了月中嫦娥,在他们面前又歌又舞;三个人又和酒席一起升到了空中。

王生见了这种神奇法术,就不想回家了。可一个月后,王生又受不了了。于是他就去求道长传他一点法术,让他下山。

道士就传了他穿墙而过、来去自如的本领。并叮嘱他不可用这法术害人,也不可乱用法术,否那么就不灵了。

王生回到家对妻子说他能穿墙而过。妻子不信,他就演示给妻子看,不料他一头撞在墙上。王生又羞又气,大骂老道没有良心。

这个故事真神奇,虽然它不是真实的,却也给我们很多梦想和启迪。

故事中的王生,不愿吃苦也就算了,可他不听道长叮嘱,乱用法术,实在是不应该。幸好他自作自受,不能再用法术,不然,以后一定会害人的。

虽然大家都讨厌像王生这样的人,可是这样的无耻小人在现实中还真有不少。他们贪图富贵,吃不得苦,受不得累,损人利己。我们可不能学他们。

我们应多向好人学习,坏人坏事那么要引以为戒。这样我们才会更加优秀,将来为祖国多做奉献。

崂山道士教案篇十三

王七非常想学法术,就到崂山拜老道士为师,辛辛苦苦学了三年,终于学会了穿墙术。当天夜里,王七就到地主家去偷金子,进去的时候还行,可是出来的时候,法术就失灵了。结果,他就被人家抓住了。

我的感想是我觉得人不能去偷别人的钱,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一点一点赚来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白白掉下个馅饼给你吃。如果老想着耍小聪明、抄近路,去占别人的便宜,那是非常非常愚蠢的。

寒假里我看了很多刘谦的魔术,非常非常神奇。结果在网上一查,那些魔术全部都是骗人的,全都是魔术师做出来让大家开心的。如果凭这些法术去做坏事,那就成了傻瓜啦,当然,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我想,在我们的学习里,也是没有任何法术能帮忙的,只能靠自己刻苦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听老师的话,每天都很努力,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绝对不会像吃了聪明蛋一样,一下子就能考一百分。我学过一首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民伯伯种的粮食都是自己用每一滴汗水换来的,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752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