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些优秀教案的分享,供教师们参考交流。
教案示例之一篇一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
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对牛顿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2.知道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知道它的构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具:拉力器,弹簧测力计.。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到讲台前,分别拉拉力器.要求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回答: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二、力的单位(5分钟)。
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为纪念牛顿而命名.。
板书:1.力的单位;牛顿.。
拿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提起质量为1kg的物体的力约为10n.。
举起20kg的小孩的力约为200n.。
三、弹簧测力计(10分钟)。
说明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根据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制成.。
让学生拿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它的构造:弹簧、指针、外壳、刻度、挂环、挂钩.。
介绍使用方法:
2.使用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量程.。
3.讨论“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板书:2.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四、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20分钟)。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五、小结.。
教案示例·力的测量由收集及整理,请说明出处。
教案示例之一篇二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液体中某一点的压强与其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这是由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液体压强原理可表述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教案示例之一篇三
这周,讲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上轮教学时,复习初中讲的串并关系,主讲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内接外接的判断方法,整节的知识点是直接灌输给学生,。
这次教学过程中,从恒定电流电路内电荷的稳定分布,分析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根据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通过理论分析的到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使学生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许多概念、规律都是靠逻辑关系联系着,物理学是一个自洽的体系。在介绍完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改装后,让学生通过做一道例题,自己体验,不管是内接还是外接都会有误差,对那个更靠近真实值,有了直观感受,最后带领学生学生一起总结。
虽然教学过程流畅,但还有许多遗憾,教学过程中,若让学生上台分析电表改装过程,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案示例之一篇四
知识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对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可作简单的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几倍,伸长也增大几倍.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有关“力的单位”教学建议。
教师可向学生直接说明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并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还可以让学生拿起两个鸡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有关课堂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按实验步骤去做.2、3、4、5步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使用几次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读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做第3、第4步时,要向学生说明匀速的要求.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可让他们思考为什么第3、第4步两次拉力大小不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把测出的自己头发拉断时的力跟课本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头发的`数据比较,以提高兴趣.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讨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免弹簧破壳子卡住.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行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测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弹簧伸长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读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拉力器。
(一)引入课题。
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为了直观,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由为什么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单位。
教师可直接向学生说明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教师可以准备两个普通鸡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2.弹簧测力计。
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
教师可准备一个弹簧,找学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弹簧.
教师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弹簧秤的构造。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3)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教师在总结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三)总结,扩展。
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胡克和牛顿的生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活动。
测力计的发展。
【课题】测力计的发展。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总结测力计的发展概况.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体验力的大小。
【课题】体验力不同大小的感觉。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用测力计等工具体验不同力的大小的感觉;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
【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教案示例之一篇五
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牢记标准大气压的值。
4.知道气压计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及标准大气压的值。
(三)教学难点气压计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证明大气层中存在大气压强的著名实验是______。
2.将针管伸进药液里,活塞向后拔出的过程中药液吸入针管内_________的作用。
3.托里拆利实验是测量_______。做实验时大气压强的值等于760毫米高汞柱的压强,由于实验时管内透进少许空气,则水银柱的高度760毫米(填大于、等于、小于)。改用水做实验。水柱高度是水银柱高度的_______倍。
4.上节课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水银柱的高度是______毫米。如果换用横截面积大一倍的玻璃管做实验,水银柱的高度是_______毫米。
5.上节课测大气压的值时,实验改用0.5米长的玻璃管是否可以?为什么?(学生答完后教师做重点的订正)。
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强是变化的。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们先介绍大气压随高度而变。
1、学生看书。请大家看书第132页的图。图中标出了在不同高度的大气压的值,注意高度读作海拔×××千米,大气压是××××千帕。
2.学生回答。从表中所列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减小得并不均匀。例如,从海拔1千米升高到2千米,气压减小了10千帕,而高度从海拔7千米到8千米,气压只减小了5千帕。
3.实验。那么,为什么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呢?原因是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也越小。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说明这一点。
一个烧瓶,用塞子塞住瓶口,在塞子穿入一根玻璃管,管的一端跟一个橡皮管相连。将烧瓶倒过来,把橡皮管的开口插入水中(操作),我们未看到什么现象。现在用抽气机把瓶内空气抽出一部分,此时瓶内空气变得稀薄了,密度变小,用夹子夹住皮管,还像刚才一样伸入水中,打开夹子,管内水面上升进入烧瓶里。此实验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瓶内抽出部分空气后,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可见,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则气压越小。
4.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可测出不同高度的气压值,列成表,那么只要测出某一高度的气压值,通过查表即可知道该位置的高度值。
同一地点,大气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大气压还随时间而变。一天当中,通常上午九至十时气压最大,下午三至四时气压最小。一年四季的气压值也不同。大陆上冬季气压最大,夏季气压较小。海洋和大陆相反,夏季气压大,冬季气压小。
由于气压大小跟天气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气压值对天气预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请大家看书第125页的图。这个图是气象中心绘制的天气图的等压线。将气压相同的地点连成线就是等压线。在1982年9月25日上午八时北京地面天气图的等压线就是这样绘制的。x疆北部和内蒙古西部一条等压线是1040百帕,它的周围分别是1035、1030、1025百帕等。由此可知该地区是个高压区,它的东方气压依次减小,空气就会由高气压向低气压区移动,可能有西风或西北风形成。往往气压的差越大,风力也越大。西北风是从西伯利亚吹来,北京地区的气温可能较低,没有雨。当然,影响天气的因素也是很多的,气压大小只是一个因素。
四、气压计。
正因为大气压是变化的,而且气压对天气预报等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以需要测定大气压的值。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1.水银气压计。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制成水银气压计。从理论上讲,只要在玻璃管旁立一个刻度尺即可。使刻度尺的0刻度线对准管外的水银面,只要读出水银柱的高,就可以直接得到大气压相当于多少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水银气压计测量结果准确,但是不便于携带,所以它适合放在室内。
2.无液气压计。(配合挂图)。无液气压计也叫金属盒气压计。顾名思义,这种气压计中没有水银或其它液体。这是抽成真空的金属盒,盒的表面是波纹状的。大气压变化时,盒的厚度发生变化,通过固定在盒表面的连杆等传动机构带指动针发生转动,由指针所指的刻度也读出大气压的值。根据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变化规律,在无液气压计的刻度盘上刻上某一气压值的相应的高度值,这就是航空用的高度计。
五、标准大气压。
由于大气压是变化的,通常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等于1.01325×105帕斯卡,习惯上记作1.01×105帕。
六、练习和作业。
1.在某地区同时有甲、乙、丙三架飞机飞行,三个飞机上的气压计读数分别是560、500、600毫米汞柱,飞行高度最大的是______飞机,高度最小的是______飞机。
2.p139,4、5。
教案示例之一篇六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
【辅导参考】。
1,观察和实践蹦床运动,分析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和能量转化.。
2,拆开一个玩具小车,观察上弦时,发生的弹性形变,以及它在恢复原状过程中的特点.。
【评价方案】。
1、学生自评.。
2、写出分析和观察的过程.。
3、应用到其他的实例.。
教案示例之一篇七
(二)教学要求:
1.理解调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三)教具:形状、体积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卷成一团的废牙膏皮(底部已剪去),橡皮泥,玻璃水槽2个,自制潜水艇模型,潜水艇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依次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1.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3.木块、铁块的体积相等,为什么受到的重力不相等?(引导学生认识是因为密度不相等)。
二、讲新课。
将橡皮泥、废牙膏(铝的)分别放在2个玻璃水槽旁。
教师讲:橡皮泥、铝的密度都比水大,能不能使密度比水大的橡皮泥、牙膏皮浮在水面上?
(找2名学生分别做这2个实验,并让他们每个人试着说明自己采用的办法为什么能达到要求。然后,教师就着做成船形的橡皮泥、空心的牙膏皮小结。)。
小结: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
边讲边板书:
1.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
教师讲: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像木材,做成独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运送更多的人和货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像橡皮泥、铝,做成空心,也能调节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使它下沉、悬浮或漂浮。现在看看技术上怎样利用这个道理。先看看轮船。
问:轮船是钢铁做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小结边板书。)。
教案示例之一篇八
阅读:指导学生阅读本节课文第一段和图11―9。读后回答:
(1)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强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2)发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演示:
(1)介绍自制的水气压计:看课后“小实验”和图11―19,看后老师讲解。
(2)演示:请各位同学看准水管中水的位置;教师做好标记后,然后请一位同学拿住这个水气压计到楼上(或楼下),并做好玻璃管中水面变化后的位置的标记,回到教室后告诉全班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室内的其余学生可阅读课文)。
(3)小结:根据图11―9和刚才的实验表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教师板书这一结论)。讲述:大气压强随高度而变化的原因。
3.气压计讲述:测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教师板书)。
(1)结合挂图介绍水银气压计,这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装置而制成的,由于不方便携带,常竖直挂在实验室内使用。
(2)结合挂图和模型介绍金属盒气压计(又叫无液气压计):先讲述它的简单构造,指着挂图、模型让学生看它的部位,接着讲它的工作原理。由于大气压强的变化使盒的厚度变化,随着弹簧片的弯曲程度变化,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指针旋转,指出大气压强的值。如果在刻度盘大气压强的值的对应位置刻上高度,就成了航空、登山用的高度计。
4.讲述标准大气压: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一般取1.01×105帕,如果粗略计算可取105帕(或100千帕)。(教师板书)。
5.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讲述:由于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重要影响。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个实验。
(2)演示:演示课本图11―11的实验。
先介绍实验装置。然后演示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将备用开水倒入烧瓶,加热烧至沸腾,测出此时的温度,即沸点。用两用打气筒向烧瓶内打气(注意:水停止沸腾,就停止打气,避免气压过大烧瓶不能承受而爆破)。讲述,要使水重新沸腾必须再加热,使温度升高。表明,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教师板书)。
接着让水的温度降低后,测出水的温度(低于100℃),用两用打气筒对烧瓶内抽气,观察到水又重新沸腾。表明,抽出一部分气体,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教师板书)。
(3)讲述:以上实验,用其他液体,可得到同样的结果。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教师板书)。
四、归纳本课内容和巩固练习:
1.归纳本课内容。
(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1标准气压约为105帕。
(2)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巩固练习:
(1)读节后练习第1题,查一查图11―9,看谁先回答出这个题的结果。
(2)课堂讨论:讨论节后练习第2题。看谁的办法好?而且理由又恰当(组织学生不离位进行讨论)。
讨论后教师评讲。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时,还要注意看图11―9和图11―10。
2.阅读课文以后,把章后的习题第4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本课采用温故知新,复习提问的办法来引入.我觉得对于本课来说,这样引入比较自然,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质疑,把知识引入一个新的课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渴求知识的愿望。
2.课本图11―11的实验,是一个重要实验,要保证做好。在增大气压,向烧瓶内打气时,酒精灯不要熄灭,而要继续加热,使学生观察到本来已沸腾的水,为什么一打气就停止沸腾,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同时,打气不能过量,此时瓶口密闭,又在不断加热,如果气压过大,烧瓶不能承受而爆裂会伤着学生,实验时一定要考虑到这点。
在做减小气压沸点降低的实验时,如果让水温降低到低于100℃,所需时间较长,可另外换用备用开水(此时保温瓶内开水已低于100℃)测出温度,立即抽气就能观察到水在低于100℃时沸腾,这一实验本人做过多次,都能成功,效果很好。
3.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凡是在课内练习或讨论过的题目,一般都没有要求学生再写到作业本上(重要的基础知识、需要理解或掌握的物理概念、规律除外),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阅读课外读物或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对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教案示例之一篇九
3,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4,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
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教材分析。
教法建议。
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渗透sts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按照书上的情境引入。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吊车和人都是在对砖头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做功快慢的问题。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一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间相互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能与同伴合作实验、观察、记录不同材质对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物体间相互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难点:能与同伴合作实验、观察、记录不同材质对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两种不同表面的“斜坡滑梯”。
2、粘有狐狸的木块16块。
3、普通木块、粘有光滑即时贴的木块、粘有砂纸的木块、粘有皮筋的木块总共16块。
4、光滑斜坡与草地粗糙斜坡玩具4组、光滑斜坡玩具4组。
5、记录表、活动课件。
经验准备:
1、活动前教师可让幼儿体验摩擦力现象,如:尝试在草场地面上推小木箱,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小木箱更好推?(可放进小推车里)初步感受摩擦力产生时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感受,初步了解身边与其相同现象的事物。
2、幼儿有用各种符号记录来表达自己想法的经历,会用符号以及数字等方式进行记录。
3、家长在家中与幼儿通过观看新闻等方式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有所关注和了解。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母鸡萝丝去散步》图片,教师讲述故事引出科学实验。
(1)出示母鸡萝丝和狐狸路过稻草堆、路过池塘的故事图片,教师讲述故事。
(2)出示母鸡萝丝和狐狸越过栅栏的故事图片。
提问:狐狸跳进了山坡上的小车里,你们猜,狐狸会发生什么事情呢?2、实验:小狐狸滑斜坡,探究不同光滑程度的滑道摩擦力是不同的。(1)教师出示教具,两个相同高度的斜坡,一个斜坡表面光滑,一个斜坡表面是人造草地,引导幼儿猜测实验。
提问:如果你是狐狸,你会选择从哪个斜坡上快速的滑下来抓住母鸡萝丝呢?为什么?那就让狐狸来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幼儿进行实验验证。
提问:狐狸在哪个斜坡上滑的快?跟你们刚刚猜测的结果相同吗?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要求:狐狸要从红色线的起点同时出发,来比较一下哪一个斜坡滑的快,哪一个斜坡滑的慢。
(3)教师梳理提升幼儿经验。
小结:当狐狸从斜坡滑下去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阻碍它下滑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因为长满草地的斜坡表面粗糙,所以它的摩擦力大,狐狸下滑的就慢;而狐狸从光滑的斜坡滑下去时,所产生的摩擦力就小,所以狐狸下滑得快。
3、分组实验:小狐狸有办法,发现不同材料所产生的摩擦力大小不同并记录表格。
(1)幼儿自由讨论增加摩擦力的方法。
(2)出示光滑斜坡玩具,幼儿分组用不同材料底面的小狐狸操作实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表格。
提问:哪些材料下滑的比较慢?哪些材料下滑的比较快?谁来与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你的实验结果?(请2~3名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橡皮筋、砂纸这些材料表面粗糙,下滑时增大了与光滑斜坡之间的摩擦力,下滑速度就会变慢,而光滑的即时贴和小木块等材料表面光滑,下滑时减小了与光滑斜坡之间的摩擦力,下滑速度就会变快。
(3)幼儿分组比赛游戏,找出摩擦力最大的材料和摩擦力最小的材料并用数字排序的方法表征在表格里。
(4)幼儿分享游戏结果,教师小结提升。
4、结合故事情节,尝试运用摩擦力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讲述故事结果,提升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2)观看图片,尝试运用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观看视频,了解摩擦力更广泛的应用。
小结:摩擦力的本领真大!随着我们中国科技发展的不断强大,科学家运用减少摩擦力的方法制造出了高铁、动车、磁悬浮列车等,我们国家自主设计的空中客车也是利用减少摩擦力的方法使空中客车又快又稳的飞行,把我们安全的送到目的地,我们中国的科学家真是太棒了!希望小朋友们长大后也能像他们一样,运用身边的科学现象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出一份力,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课后反思。
《摩擦力》选自大班《山东省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教师用书》。
第六主题《世界真奇妙》中的一节科学活动,是幼儿在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了解的基础上又加深了探索的兴趣。
本节活动让幼儿通过“猜一猜、试一试、玩一玩、比一比”,发现摩擦力这一科学现象,通过探索实验知道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并能迁移经验,回忆起生活中运用到的摩擦力现象。
活动亮点一:故事贯穿,增加活动趣味性。
《指南》中指出:“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我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我运用了绘本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中的故事情节,沿着“狐狸从山坡上滑下来”引起小朋友们猜测:狐狸从光滑的山坡上滑下来速度快还是从长满草地的山坡上滑下来速度快?引发幼儿动手操作实验的兴趣。
活动亮点二:自主探究,发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对摩擦力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幼儿之间在反复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原来“小狐狸”从山坡上滑下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阻碍下滑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活动亮点三:游戏实验,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活动中,将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来实验一下粗糙程度、光滑程度不同的材料,下滑速度的快慢,在幼儿激烈的比赛声中,孩子们得到了答案,通过实验发现:原来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而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活动亮点四:多媒体感官,回忆已有经验,感知摩擦力在身边的用处很大。
活动最后,请幼儿回忆在生活中自己见到的摩擦力现象,再次提升幼儿对摩擦力的兴趣,通过播放视频,丰富幼儿对摩擦力更多更广的认识,了解中国科学家运用摩擦力为我们制造出来的动车、高铁、磁悬浮列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感受中国科技发展的伟大,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并体会到摩擦力的本领真大!
本次活动还存在不足之处:应给幼儿充足的时间探索实验,充分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缺乏趣味性,在运用视频的基础上,添加一个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结束活动后还有继续探索摩擦力的兴趣。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二
1、体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体验感受摩擦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准备。
课件3个,幼儿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图片,分别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们的鞋底特写。
教师:比较一下两双鞋子的鞋底有什么不一样?
(雪地靴--平面的、粗花纹、又大又重;冰刀鞋--立体的、又滑又?)。
如果换一下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教师: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2、介绍材料和实验方法。
(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幼儿四人一组进行实验。
4、交流: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又什么不一样?
(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
纸筒会由这么不同的结果呢?
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跟念)。
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如果……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的防滑垫,为什么要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活动延伸:
出示一瓶子,老师说遇到了困难,受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三
华老栓:小城市市民[正面描写]。
(一)社会地位。
(1)开茶馆为生——辛勤劳苦、善良安分、普通民市。
(2)用自己积蓄的钱买“药”——善良、安分守己。
(二)精神状态。
(1)不求医、相信“人血馒头”可治病——迷信、愚昧。
谁流的血?不闻不问迷信愚昧、
(2)别的事情都置之度外为什么流血?不了解麻木落后。
什么人流血?无知道的愿望。
[分析]。
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战士[侧面描写]。
(一)自身表现。
(1)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大无畏精神。
主观上:进步。
(2)“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有政治理想。
(二)别人对他的态度。
(1)嘲讽他、说他“疯了”
(“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人)。
(2)行刑时许多人只是看热闹客观上:
(3)他的血用来“治病”群众不理解革命。
(4)夏三爷爷告密愚昧不觉悟。
(5)夏四奶奶上坟面露羞愧颜色。
[分析]。
(一)肖像:“眼光像两把刀”“满脸横肉”凶恶。
(三)服饰:“披着玄色布衫”“散着纽扣”“胡乱捆在腰间”粗鲁。
[分析]。
“康大叔”是反动派的爪牙、鹰犬,代表王朝权威,从他身上看到封建势力的强大。
小结。
社会现实:革命者——勇敢、有革命热情、有政治理想。
群众一愚昧麻木、迷信落后。
敌人——穷凶极恶。
采用“人物形象分析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华老栓”、“夏瑜”二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社会意义,以此达到理解作品主题的教学目的。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四
——“南非”
【重点】1.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主要的矿产资源。
【难点】经济特点。
【教具】南非教学课件。
(导入 )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们一提到世界上贫困国家最多的大陆,同学们都会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它的经济在非洲大陆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南非。
(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
(提问)1.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什么位置?该国的国名同它的位置有没有联系?
2.该国面临哪些海洋?
(简要总结)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三面临海,大西洋和印度洋。
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过南非的南部海区?
(引导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
(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好望角)。
(讲解)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区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最近通道,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经过的船只多于10万吨级,西欧1/4的食品、美国1/5的食品均需靠经过此线而获得。同时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绕道好望角。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课件展示)好望角。
(简要讲解)。
(课件展示)开普敦。
(引导学生读图)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开普敦?
(课件展示)南非矿产在世界地位统计表。
(提问)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都由哪些?
2.储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矿产是哪些?
(讲解)南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黄金、铂族金属、锰、钒、铬、硅酸盐的储量均居世界首位,尤其是黄金占世界的39%,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国”。
(提问)南非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
(引导学生讨论)。
(总结)利用丰富矿产发展以矿业为主,制造业为辅的工业,成为世界重要的矿产出口国和先进的工矿业国。
(课件展示)南非的矿产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约翰内斯堡。
(讲解)南非最大的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中心。
(承转)南非是非洲大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该大陆最富裕的国家,被誉为“非洲之星”。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南非在国家上的声誉却很不好,那时我国与南非也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原因在与当时的南非推行种族主义政策,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抵制。
(课件展示)南非人种统计图。
(提问)南非的主要人种有哪些?
(讲解)南非的长期统治者是白种人,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是在南非人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斗争才被废除的。
(课件展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
(讲解)曼德拉的事迹。
(设问)我们能够从曼德拉从囚犯到总统的历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
第三节南非。
1.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
南非最大港——开普敦。
2.矿产丰富,经济发达。
(1)主要矿产。
(2)经济特征。
3.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五
课题:功率(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20xx年4月17日。
课标要求:理解功率,关心生产生活中机械功率的大小及意义。
立足于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功率,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体会比值法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功率的理解。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计算。
难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计算。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二、温故知新。
三、新课教学。
1.功率概念。
2.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3.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联系生活。
思考回答。
思考计算。
对比。
联系实际。
做题练习。
激发兴趣。
探究。
巩固。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板书设计。
7.3功率。
一、功率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1、物理意义平均功率——时间。
2、定义瞬时功率——时刻。
3、定义式:
t
w
p?三、额定功率和瞬时功率。
4、单位四、功率和速度的关系。
5、功率是标量?cosfvp?
教学反思。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六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教法建议。
一、讲解摩擦力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
(1)、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
(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二、有关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法建议。
3、动摩擦因数()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它能直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教案示例之一篇十七
(1)形成电流的条件:一是要有自由电荷,二是导体内部存在电场,即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强度。
(3)电阻及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定义式;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s成反比,跟导体的材料有关,即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决定式;公式中l、s是导体的几何特征量,r叫材料的电阻率,反映了材料的导电性能。按电阻率的大小将材料分成导体和绝缘体。
对于金属导体,它们的电阻率一般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对电阻率增大,导体的电阻也随之增大,电阻定律是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也只有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才能使用。
将公式错误地认为r与u成正比或r与i成反比。对这一错误推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电阻是导体的自身结构特性决定的,与导体两端是否加电压,加多大的电压,导体中是否有电流通过,有多大电流通过没有直接关系;加在导体上的电压大,通过的电流也大,导体的温度会升高,导体的电阻会有所变化,但这只是间接影响,而没有直接关系。第二,伏安法测电阻是根据电阻的定义式,用伏特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用安培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从而计算出电阻值,这是测量电阻的一种方法。
(4)欧姆定律。
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要注意:
a:公式中的i、u、r三个量必须是属于同一段电路的具有瞬时对应关系。
b:适用范围:适用于金属导体和电解质的溶液,不适用于气体。在电动机中,导电的物质虽然也是金属,但由于电动机转动时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这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也不能简单地由加在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和电动机电枢的电阻来决定。
(5)电功和电功率: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势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此电功w=qu=uit,这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率,这是计算电功率普遍适用的公式。
(6)电热和焦耳定律: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叫电热。q=i2rt这是普遍适用的电热的计算公式。
电热和电功的区别:
a:纯电阻用电器:电流通过用电器以发热为目的,例如电炉、电熨斗、白炽灯等。
b:非纯电阻用电器:电流通过用电器以转化为热能以外的形式的能为目的,发热是不可避免的热能损失,例如电动机、电解槽、给蓄电池充电等。
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电功等于电热,即w=uit=i2rt=是通用的,没有区别。同理也无区别。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路消耗的电能,即w=uit分为两部分:一大部分转化为热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能(例如电流通过电动机,电动机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另一小部分不可避免地转化为电热q=i2rt。这里w=uit不再等于q=i2rt,而是wq,应该是w=e其他+q,电功只能用w=uit,电热只能用q=i2rt计算。
a: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电路各部分电压之和。
c:给电流表串联一个分压电阻,就可以扩大它的电压量程,从而将电流表改装成一个伏特表。如果电流表的内阻为rg,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g,用这样的电流表测量的最大电压只能是igrg;如果给这个电流表串联一个分压电阻,该电阻可由或计算,其中为电压量程扩大的倍数。
(2)并联电路及分流作用。
a: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各并联支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并联支路的总电压;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c:给电流表并联一个分流电阻,就可以扩大它的电流量程,从而将电流表改装成一个安培表。如果电流表的内阻是rg,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ig。用这样的电流表可以测量的最大电流显然只能是ig。将电流表改装成安培表,需要给电流表并联一个分流电阻,该电阻可由计算,其中为电流量程扩大的倍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5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