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教案中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大家根据这些教案范文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
把它们分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一
1、用科学小实验的办法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浓厚的兴趣。
2、通过幼儿亲自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淀粉、石灰水和碘三者之间简单变化。
1、幼儿人手一份试管、烧杯、滴管和喷雾器。
2、桌上准备淀粉、碘水和石灰水,试管架和抹布等,幼儿已经有做各种小实验的简单经验。
3、贴在墙上的白纸两条,上面已经有淀粉画。
一、教师简单交代,引出主题:做小实验。
1、出示聪明豆玩具,激发幼儿兴趣。
3、创造条件,让幼儿多讲、互讲,小声议论。
二、通过淀粉和碘水混合的`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变化。
1、师:聪明豆给小朋友带来两瓶神奇的水,它是什么颜色?猜猜它可能什么?
2、请小朋友讨论,如果将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
3、教师提操作前要求:玻璃制品轻拿轻放;按标签放滴管。
4、幼儿操作,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神奇变化。
5、教师提问:实验有没有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怎样变的?
教师小结:原来的黄色液体(碘)和白色液体(淀粉)通过混合后,颜色变成了蓝紫色。这两种神奇的液体分别是碘和淀粉。
三、通过提供的第三种液体,使幼儿继续感知神奇的化学反应。
2、请幼儿继续讨论,如果将第三瓶液体滴入刚才的试管中会怎样。
3、幼儿亲自试一试,在操作中发现变化。
4、教师提问:发生变化了吗?是什么样的变化?怎样变化的?
教师小结:这瓶液体是透明的,叫石灰水,倒入刚才的蓝紫色液体中,却将颜色一下子变没啦!这是产生了化学反应。
四、做游戏:寻找聪明豆的礼物。
1、出示周围墙上的淀粉画,教师介绍,礼物是用淀粉画在纸上,所以小朋友看不见。
2、启发幼儿:纸上有什么?看得见吗?聪明豆将礼物藏哪啦?怎么办?
3、引导幼儿用灌有碘水的喷雾器向周围墙上的淀粉画喷射,使幼儿惊奇的发现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画的礼物。
4、可以请幼儿再想一想消除画面的办法。用有石灰水的喷雾器喷射。
师:今天的游戏有趣吗?我们发现了许多秘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好多有趣的变化,以后我们一起再玩。
把它们分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二
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不小心把几种不一样的东西混在一起。为了能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所以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己发现方法。从而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尝试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体会成功的喜悦感。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能根据混合物的特点,利用恰当的工具找出最快、最好的分离方法,并学会用标记记录。
2、能主动大胆操作与尝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3、发展观察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体会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带分离的物品若干如:花生肉和花生皮、米粉和赤豆,菜籽和黄豆、回形针和纽扣、小铁球和塑料球、玻璃球和跳跳球、糖和小石子等。
2、工具:塑料筐,筷子,勺子、杯子、碗、磁铁、筛子、水等。
3、视频仪、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花生肉和花生皮)“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分离开来?”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记录表)老师用简单的标记把幼儿的分离方法记录在表。
(自评:此环节设计的问题,能让幼儿大胆想像,有效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用标记记录的方法,符合了“做中学”的科学原则,为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分离花生肉和花生皮)。
1、老师介绍几种特殊的工具。
2、幼儿自由选择工具,去尝试各种分离方法。
3、师生共同小结,记录结果,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一种分离方法,并说说原因。
(自评:幼儿能使用各种工具大胆验证方法,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
1、出示几种待分离的物品,让幼儿逐一认识。
2、幼儿分组讨论本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并由组长记录下来。
3、幼儿再次尝试、验证。从中找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请每组的一名幼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并说出最成功方法的原因。
5、老师小结。
(自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用筛子分离物品,不仅完成任务,而且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引导幼儿探讨区别生熟鸡蛋的`方法。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找找生活中利用分离原理发明出来的物品。
六、活动评析:
该活动中的操作材料贴近幼儿生活,唯幼儿所熟悉,较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操作兴趣。在“试一试”活动中启发和鼓励了幼儿大胆地自由尝试,找出多种分离各种混合物的方法。在“比一比”活动中,加大了探索的难度,不但要将混合物分离,而且要找出该混合物的最快、最好的方法。此次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把它们分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植物,知道植物可以生长在水里、土里两个不同的环境中。
2、认识汉字:水里、土里,学习按照植物生长的环境,对植物进行分类。
3、乐意与同伴一起布置制作分类的展板。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制作各种植物的图片。
2、教学课件:它们长在哪里。
3、每组一张大白纸,剪刀、浆糊、油画棒。
4、黑板一块,粉笔一支。
活动过程:
1、游戏:猜猜我是谁,引起幼儿兴趣。
玩法:教师手握植物卡片,问:公鸡头、母鸡头,黄豆黄豆在哪头?幼儿猜对了再问:猜猜我是谁?幼儿说出植物名称。展示在投影仪中。
2、认识各种植物,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
(1)请小朋友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带来的图片,并展示在黑板上。
(2)教师:你还知道哪些植物?
(3)出示教师收集的相应的图片,或用画图、文字等方式进行记录。
3、引导幼儿交流植物生长的环境的经验。
(1)展示课件,画面分成两块,一半写上汉字“水里”一半写上汉字“土里”。下面是各种植物的图片。
(2)引导幼儿认读汉字,并启发幼儿上来对植物进行分类,分别将图片放在汉字“水里”、“土里”的下面。
教师将植物图片逐个放大,让幼儿猜猜它是长在哪里的?请个别幼儿上来放入相应的格子中,答对了,会有奖励。(如:恭喜你!答对了!、答错了,加油!)。
4、小组活动:制作展板——植物生长在哪里。
(1)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收集的植物图片,按照植物生长的环境对植物进行分类,并在不同的'环境里添画生长的植物形象。
(2)启发幼儿先在小组商量、讨论,然后,再让与同伴制作“植物生长在哪里?”的展板,教师给予必要的帮助或指导。
(3)展示幼儿制作的展板,教师请每组的代表在集体前介绍,让幼儿相互交流制作的经验和想法。
把它们分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四
a)引发幼儿对物体平衡竖立现象产生兴趣。
b)引导幼儿大胆主动地探索,培养多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c)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探索的过程并大胆表述,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a)教学试验材料: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如:盒、瓶、笔、纸、羽毛、书、管子、手套等。
b)科学术语及词汇:竖立。
c)可能的难点:相同的物体有多种的竖立方法。
d)学生的课前准备:每人带各种物品。
e)实验记录:绘画形式。
f)时间安排:45分钟左右。
a)观察预测:看一看,桌上有什么?这些物品哪些能竖起来?b)动手探索:把能竖起来的物体竖起来,放到展示台上。
c)讨论问题:用什么办法使不能竖立的物体竖起来?(自由讨论后再集体汇报)。
d)个人试验:自由选择不同的辅助材料尝试使物体竖起来。
f)分组试验:按小组共同讨论后选择各种辅助材料进行尝试。
g)试验记录:用绘画记录自己的试验办法。
h)表述结果:幼儿互相交流试验结果并鼓励幼儿大胆向听课教师介绍试验接结果。
竖立现象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这个案例把它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安排,引导幼儿通过一步步的思考,一次次的动手探索,激发起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在讨论问题、记录过程、表达交流中培养幼儿多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往能力。
建议:在记录形式和交流方式上进行改进。如:记录纸上画的格子,限制了幼儿的记录。因为,有的幼儿有四次以上的操作。另外,可以在第一次试验后增加记录的环节,并让幼儿有自由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小组合作试验后,可按小组进行记录,并让他们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集体的交流和表述。
把它们分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五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把它们分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六
1、关注生活中各种变化的现象,激发探究生活中的现象的兴趣。
2、感知食物加热后变大的现象。
3、能用身体表现食物加热后变大的现象。
玉米粒和爆米花实物或图片、爆米花制作视频,电子大书。
一、激发兴趣。
(出示爆米花和玉米)。
播放制作爆米花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玉米加热后会膨胀变成爆米花。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通过加热可以变大,变成我们喜欢的食物呢?
二、拓展视野。
干干的小粉团可以变成软软的'大粉团。
细细小小的白砂糖可以变成大大的棉花糖。
薄薄小小的虾片可以变成又大又脆的虾饼。
三、身体做游戏。
鼓励幼儿创作游戏玩法,例如:
小玉米、小玉米,(边拍手边念儿歌)。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屈膝向上跳数下)。
变成爆米花,变成爆米花。(原地转两圈)。
砰!(屈膝向上跳)。
可以结合本地食物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食物进行活动。
体育游戏:把第三环节的身体游戏变成户外体育游戏,如玉米变成爆米花后教师变成“大嘴巴”吃“爆米花”,“爆米花”四散逃跑躲避“大嘴巴”。
美工区:投放橡皮泥在区角处,供幼儿制作食物,如:包子、油条。
将玉米和爆米花图片、白糖和棉花糖图片、虾片油炸前后的图片贴在主题墙上。
亲子活动:
1、请幼儿和家长在自己家里找找,还有什么东西是由小变大或者由大变小的,并做好记录。
2、有条件的家庭,家长可以让幼儿观察烘烤面包前后的变化。
随机教育:多吃零食不利于健康,建议幼儿少吃零食。
把它们分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七
1、选用不同的材料用剪、粘、扎灯方法,尝试将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装水的工具。
2、敢于大胆想想、尝试、表现,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1、多种盛水工具(漏水的和不漏水的)
2、修补用的辅助材料胶带等。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
老师想请小朋友帮个忙,每人找两样东西,一样是不漏水的,一样是漏水的,
找到了就请你放在自己的桌子上。
2、我们来看看,不漏水的有哪些?
让幼儿说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3、漏水的东西有哪些?这些漏水的东西有用吗?有什么用?
幼儿讨论后知道,这些东西有很多用途。
1、现在,我需要一些装水的工具,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些工具可以装水?
讨论:这些工具我什么能装水?
2、这些漏水的东西能装水吗?
如果用这些漏水的东西装水,你有什么好办法不让它漏水吗?
请小朋友互相讨论一下。
3、谁来给小朋友介绍一下你想到了什么方法?
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办法。
4、有这么多好方法,你们想不想去试试?
出示辅助材料。
老师这里还准备了一些材料,你可以选用你认为、最合适的方法修补你手中的东西,
补好后可要仔细检查一下牢不牢固,然后去盛水试一试。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提醒幼儿:如果你的小手不够用时,可以请老师和小朋友帮助你。
1、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修补了什么东西?
可以盛水了吗?看看漏不漏?
2、幼儿讲述修补办法。
把它们分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八
1、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
2、锻炼幼儿用嗅觉、味觉、视觉等感官对事物进行辨别的能力。
3、使幼儿学会简单的使用方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和提高生活技能。
1、白糖、味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蒜泥等调料分类放好。
2、黄瓜、西红柿、豆腐皮、葱、胡萝卜、火腿、白萝卜等切好分盘。
3、筷子、透明口杯若干。
一、导入主题
教师:今天,先请小朋友参观一下宝贝厨房的调料大世界。
注意参观时的秩序和卫生。
二、幼儿参观探究各种调料的名称和特点及用途
1、提问: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是哪些调料?
(白糖、鸡精、盐、酱油、醋、辣椒油、香油。)
2、请幼儿说出是如何知道这些调料的
引导幼儿分别从嗅觉和味觉、视觉的感受说出各种调料的名称和其味道的特点
(例如糖甜、盐和酱油咸、味精鲜美、醋酸、油香等。)
3、教师总结各种调料的味道和作用:
人们使用调料是为了做菜时使菜的味道更好吃。
杀菌消毒;盐可以加水稀释用于伤口或皮肤消毒;
如果有烧伤和烫伤可以用酱油涂抹,减轻伤痛;
涂抹香油可以减轻婴幼儿口疮等痛苦。
三、利用调料制作简单的凉菜。
1、出示一盘调好的菜,请幼儿品尝并说出菜中用到的调料。
2、出示各种切好的菜类
请幼儿讨论说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这些菜的吃法,调制凉菜。
3、教师:今天,我们用这些调料和蔬菜自己来做凉拌菜好吗?
4、幼儿分四组进行活动。
每组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挑选调料和蔬菜到桌子旁,在注意卫生方法和安全使用的前提下,
每一个菜有其突出的特点,四组小朋友的菜尽量不重复。搅拌完毕之后幼儿试尝,
然后根据不足进行补充加料。如淡的加盐,咸的加点鸡精或醋等。
教师提醒幼儿不要将调料撒到外边,如果有用抹布随时清理。
5、请幼儿将调好的菜装盘,为菜起名并做简单介绍。
介绍的语言形式为:我们的菜名是(什么)?用的主料是(什么)调料。
西红柿拌白糖、凉拌豆腐皮、黄瓜火腿、糖醋萝卜丝等。
四、相互品尝,活动结束。
把它们分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九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自由交流欣赏。
把它们分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十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以及磁化现象。
2.探索磁铁吸起非铁制品的多种方法。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1.长条形、马蹄形磁铁各一块;回形针、小铁片、铁钉、鞋扣、铁夹子等小型铁制品;积木、塑料插片等小型非铁制品;铁丝、毛线绳等辅助材料。
2.每组两个盘子。其中一个将铁制品和非铁制品混合放在一起。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吸铁的特性。
(1)出示磁铁,请幼儿说一说它的名字,有什么本领。
(2)请幼儿操作磁铁,看看磁铁能吸起盘子里哪些材料,重新把材料分成能吸和不能吸两个种类,分别放进两个盘子里。
(3)请幼儿用磁铁在活动室操作,看看磁铁还能吸起室内哪些物品。
小结:磁铁有磁性,可以吸住铁制品。
2.再次操作,请幼儿探索如何用磁铁吸住非铁制品。
(1)请幼儿想办法用磁铁把刚才吸不起来的东西重新吸起来,如用曲别针别住纸张,纸就能被附带吸起来。
(2)相互交流好的做法。
3.用磁铁吸铁钉,看谁吸的多,感受磁化现象。
(1)请幼儿比一比,用磁铁一个连一个吸住铁钉,看能吸住多少个,比一比谁吸的最多。
(2)用磁铁吸回形针,一个一个连续吸,看能吸住多少。
(3)用不同大小的磁铁试一试,看吸起来的铁钉和回形针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4.请幼儿把两块磁铁放在一起,看看会怎样,感知磁铁正负极相吸相斥的现象。
5.引导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把它们分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十一
(1)了解生活中各种静电现象。
(2)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3)了解常用的三种起电方法。
(1)让学生通过讨论建立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三种起电方式。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起电的三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起电,______________起电,_______________起电。
3.电荷守恒定律
2、讨论与探究:以摩擦起电为例,探讨起电的本质。(静电现象的解释)
3、讨论与探究:摩擦起电是使物体带电的唯一方法吗?
1、课堂巩固:(1)学习与评价p2、1
(2)学习与评价p2、2
(3)(双选)有一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带绝缘柄的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的小球(不接触)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减小,则金属球a()
a、可能不带电b、可能带负电c、可能带正电d、一定带负电
(4)学习与评价p2、4
2、课后提升:(1)书本p5、1——3
(2)学习与评价p3、5——10
把它们分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篇十二
1、通过了解煤气的特征及如何安全使用煤气,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了解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东西是小孩不能动的。
3、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气瓶、气炉等用具。
2、挂图《煤气与安全》。
3、插座、电线、火柴、风扇、热水器等图片。
1、参观厨房,厨房阿姨操作点火给幼儿看,并故意从七炉里漏一点点气体出来让幼儿闻一闻,了解煤气的特点。
3、分组讨论: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里用品、用具是幼儿不能乱动的?
4、每人一些卡片,互相讨论图片上的东西能不能乱动,乱动会有什么危险?
幼儿在家中都见过煤气灶,父母也会讲一些小朋友不能随便动煤气的要求等。今天通过活动,幼儿了解到乱动煤气的危害,以及遇到煤气泄漏正确的做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6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