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获奖说课稿(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21:37:03
课获奖说课稿(优秀17篇)
时间:2023-11-25 21:37:03     小编:笔舞

总结是思考前进的必备步骤,是成长的支点。总结不仅要总结过去的成果,还要提出未来的规划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减压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获奖说课稿篇一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本文就是通过特定环境下,一个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特写镜头,来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为学生阅读现代文尤其是散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写作中如何写人记事进行必要的指导。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至爱亲情”为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一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3、教学目标:见教学设计。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问题导学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朗读法——本文的语言平实自然,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整体感知作品,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共鸣。同时,在诵读中理清文章的线索和行文脉络,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三、说学法。

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拟定以下学习方法。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通过勾画重点的词语和语句,培养学生读书的方法和习惯。

2、互动探究与学生展示法:以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借助小组展示点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欣赏动画歌曲《背影》,感受父子深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提炼、筛选信息的能力。分析课文时,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完成学习目标1的内容,为下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打好基础。

(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讨。

设计意图: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选取适当切入点,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通过分析讨论,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从而深入体会父子之间浓浓的深情,突破本课的难点,完成学习目标2、3。

(四)三读课文,感受深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配乐朗读和评点,进一步领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浓浓的父子深情。

(五)达标检测。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梳理,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六)、拓展延伸,真情告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又培养训练了思维的创造性。从课文到学生自身,通过分享亲情故事升华父与子之间的情谊,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实现育人目标。

五、说教学效果。

这样,一堂课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快速的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研读了重点语段,品味了饱含深情的语言,感受到了《背影》中的深沉的父爱,也唤醒了独生子女漠然的情感世界,加深了语文课的人文内涵。学会理解,学会感恩,是现在的学生所缺乏的。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整堂课我始终注意学生的动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拐杖、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同时也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课获奖说课稿篇二

2)你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工作负责,能够积极参与班级各项活动。爱阅读,兴趣广泛,希望你在不同的岗位上好好地锻炼自己,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3)你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积极锻炼,体育优秀,是班级的体育健将。工作认真,每项工作都能按时完成,但是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希望你在班级里再活跃些,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阳光少年。

4)文静的你是一个优秀的女生,负责班级的早读,实小第一个有琅琅书声的班级是六一班,那些都是你的功劳,平时学习认真,作业按时完成,书写工整。希望你发言再大胆一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5)你现在是个男子汉了,要学会承担责任,在学习上要认真学习,甩开大步往前走,不要畏畏缩缩,学习关键是要平时努力,短期效应偷空减料都不是学习的捷径。希望你好好总结,诚实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老师期待你的进步。

6)你是六班的核心,能够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工作是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学习认真踏实,成绩优秀。希望平时对自己的要求再严格一点,做好同学们的表率。

7)你,工作出色,学习认真,与同学友好相处,活泼开朗,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希望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8)你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女孩,阅读面十分广泛;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代表班级参加冬季三项赛表现突出。能够与同学友好相处,希望你继续努力。

9)你是一个聪明的男孩,只要端正态度,成绩就直线上升,说明你有很大的潜力啊。如果平时知道怎样帮助同学,那样就更好,希望你继续努力,这样就有更大的进步。

10)你是一个对班级活动非常热心的孩子,代表班级参加冬季三项赛,为班级夺取全校第一立下汗马功劳。平时学习认真,喜爱阅读,成绩优良,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11)也许你觉得老师对你有偏见,那你就错了,老师对你的要求越严说明老师越重视你,在老师的严加督促下,你能独立完成作业了,上课能够认真听讲,所以期末的成绩提高的很快。如果注意严格约束自己,那样你会进步更大。

12)你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好很多事情:刻苦训练,获得年级盘踢第一名;数学一抓,就考了个优秀。但是语文呢?英语呢?这些需要日积月累的科目就没有那么好了,所以平时要认真,相信你,可以做到,也会让老师和父母看到一个优秀的你。

13)你做事比较认真,老师分配的任务能够认真完成。但是在学习上需要努力,多读书多思考,要比别人多花时间,这样才能提高成绩,特别是英语和语文,这些都是靠平时的功夫。希望你好好努力,一定会把成绩提高上去。

14)本学期以来,你总是这样迷迷糊糊:作业本忘记带语文作业忘记写英语背诵不过关,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啊?都是沉迷于网络的结果,希望你迷途知返,取得优异的成绩,给我们所有的人一个惊喜。

15)你在学习上很有潜力,花的时间不多,但是学习效率却很高,能够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有很好的表现。希望你在班级里寻找好岗位,好好的锻炼自己,争取更大的发展。

16)你是一个自理能力特别强的女孩,学习上十分轻松,所以有很多的时间去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时在学习上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希望你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样就会有更大进步。

18)你是一个老师十分喜欢的小女孩,除了曼妙的舞姿,还有就是能够任劳任怨的为班级默默做贡献,虽然很多都不是你的工作,但是你总会出现在那些地方,为班级做贡献,希望你学习一点实用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19)你进步了,已经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上课积极发言,基本能够完成作业。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班级的体育健将。希望你能够在做事和学习方面再细致一点,不要丢三落四,养成一个学习严谨的好习惯。

20)你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劳动,你都能做到自觉积极。可你你常说自己笨,作文怎么写都写不好。老师不相信你笨,因为真正笨的人说不出这样的话,你只是没有找到写作文的方法,只要你能多看多想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把作文写好。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

21)良好的习惯是一笔丰厚的财产,而不良的习惯则是一笔利滚利的债务。当你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时,你就像一叶在大海中遨游的小舟,尝到学习的欢乐。不是吗?课堂上你如鱼得水,挥洒自如。可是一旦钻起牛角尖来,坏习惯接踵而来让你积重难返。学会控制自己,只要辛勤地付出,就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的。

22)你是个本性善良,脾气温和勤奋正直有上进心的女孩。你活泼可爱,积极进取,学习上充满斗志,不懈的进取换来了你持久的进步。工作上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有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虽然平时话语不多,但你能细心观察班级所发生的事情。你的付出,赢得了同学们的交口称赞,愿你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坚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更愿你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注意各学科方面深度和广度的拓宽,尤其是学科的平衡。

23)你生性乖巧懂事善解人意。你关心集体,认真做好值日工作,老师知道,你一直都想做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你能按时完成作业,可你知道你的学习成绩为什么总是徘徊不前吗?希望你能勤奋学习,争取成绩有提高。

24)你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孩子,本该有着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但你的成绩和作业常让老师操心不够,在不该松懈的时候自我放松。孩子啊,你可要记住:良好的习惯是一笔丰厚的财产,而不良的习惯则是一笔利滚利的债务。学习的道路上要的是专心耐心恒心,这样你会硕果累累的!

知道吗?你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为你高兴。希望你更加努力地争取好成绩。努力吧!老师永远支持着你!

26)你能尊敬师长,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也能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虽然你的成绩还不太理想,但老师发现你一直在进步,你一直在努力,你想学好,想取得优异的成绩。老师注意到了,也看到了,知道吗:“天才出于勤奋”,如果你比别人多花时间学习,是不会比别人差多少的。老师希望你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一些灵活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不断进取,成为一个更出色的你。

27)老师常讶异于你造句的优美,作文的流畅。这些都显示了你的思维敏捷丰富和细致。但你唯一让老师担心的是你的字,等到高年级时还有人认得出来吗?老师很怀疑。老师相信,不久以后,你的聪慧+漂亮的字+关心集体,你将是个受每一个小朋友欢迎的小朋友。

28)你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代表学校参加市篮球赛获得团体冠军,元旦联欢以一首《大话江湖》博得全班同学的喝彩,希望你今后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下点功夫,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29)你的学习比较踏实,劳动时总那么勤快,同学间的小事,你常常忍让。你发现没有,只要努力一下,你的字就可以写得漂亮,多看一点书,你的视野就会更广阔,让脑子多思考一下问题,你就可以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努力吧,我等待你更大的进步!

30)一如以往,你还是那么的认真和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热心班级工作,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参加冬季三项赛为班级取得年级第一和全校第一做出了努力。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

31)你真是个让老师生气的学生,作业完成敷衍了事,上课还喜欢随意插嘴,但老师还是发现了潜在你身上的优点:聪明机灵,当你认真听讲时,你总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好孩子,老师在新年里期待着你的进步哦。

32)你其实很聪明,这学期,老师很高兴看到你不再那么贪吃,校门口的小摊前没有你的身影了。如果你上课能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有错及时改正,相信你会进步的。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

33)你是一个相对内向的男孩,但是在课上老师却能发现你专注的神情,感受到你对知识的渴望。你是一个很自觉的学生,就是学习有点跟不上,望认真掌握好基础知识,多练多问,继续努力,老师关注着你的进步。

34)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女孩,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是在课上老师却能发现你专注的神情,感受到你对知识的渴望。你文静有余而活动不足。愿你多一些活泼,多一些微笑。希望你能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5)对班级的热心让我感动,对同学的真诚也让大家称道。要勤奋好学锲而不舍的道理也许无须对你多讲,你要记住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歌词,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吧,成功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你。

36)你是个文静秀气漂亮的小女生,你能脚踏实地学习,但是你也要知道学习还要讲究方法技巧。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多思考,多练习。老师相信:只要你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37)你关心集体,毋庸置疑,敢作敢当,也有目共睹。你的表现可圈可点,希望你在今后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加强能力的培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继续努力吧!我深深地为你祝福!

38)你是一个上进心强,自尊心也很强,聪明而且心地善良的女孩。你有一颗纯真的心,能与同学友爱相处。但有时在你遇到挫折时候,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只能付之眼泪。你要知道在通往知识的顶峰的路上长满了荆棘,望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39)踏实与诚实是你成绩突飞猛进的重要保证,你的学习品质和为人处世用不着怀疑,你善于利用时间,学习效率较高也得到了同学的肯定。最后再送你一句话:学无止境,半点的骄傲都会给你致命的一击!

40)你是个可爱的女孩,踏实稳重有礼貌;在班里并不显眼,却时刻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给同学们作出表率。能遵守学校纪律,按时上学,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41)你待人随和诚恳,同学关系好,热爱集体,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时你也很孝顺,是个很不错的男孩,希望你能在学习上更进一步。同时老师祝福你今后能一生平安永远幸福!

42)即使你有时对有些事表现得有些蛮不在乎,但总难以掩饰你那颗火热的求知之心。聪明是上天赋予你的宝贵财富,但没有后天的努力,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也只能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你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只要你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信你会进步的。老师希望你加油,赶上来。

43)你为人诚实,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好孩子。你能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今后上课若能积极发言,多开动脑筋,做一个勤奋好学踏实上进的好学生,这样老师和同学会更加喜欢你!

44)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只要你也向班上其他同学一样勤奋学习,你的成绩一定会进步的,你有信心做到吗?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

46)你性格活泼开朗,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待人有礼,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爱好体育锻炼。学习上你有一定自觉性,但我总觉得你上课注意力少集中。希望你严格要求自己,能坚定信心,持之以恒,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争取学习成绩有突破。

47)你为人正直诚恳,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班集体,待人有礼,作业认真,书写工整,如能更加大胆一点就更好了。希望你今后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多向优秀的同学学习,取长补短,争取在学习上跃上一个新台阶。

48)你聪明伶俐,思维敏捷,优美的文字令老师赞叹!同学们也羡慕你。但不知为什么,你的心里似乎找不对集体的位置。似乎总有同学来打你的“小报告”。并且,老师很难在你身上找到那样那我们每个同学都相当重要的东西——上进心。假如你能纠正你的这些不良态度,老师相信,你将是最棒的!努力吧!

49)你是一位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你都会玩得忘了时间,上下课放学后都一样。每当老师看到你那双充满了表现欲的眼睛,总不免替你感到惋惜,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完成作业,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在老师面前表现出一个完美的你!加油吧!

更多。

课获奖说课稿篇三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落花生》。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草原》是北师大版必修教材第4单元第1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结,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在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本课生字生词,能够熟练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能读懂课文,感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电子白板图片朗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小组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从猜谜语导入新课—落花生。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的中间,穿插导入落花生的生长图片让学生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通过碟片范读,学生小组朗读,达到让学生能够流利准确的读课文。(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让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并且在课堂穿插学思练,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巩固。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5、布置作业。

针对四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差生完成学思练的基础达标,优等中上生完成本课全部。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课获奖说课稿篇四

1.体会冬冬观赏冰灯后异常兴奋的心情。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引人注目”“晶莹”等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能说出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1.体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2.掌握按方位顺序写的段落的阅读方法。

课文录音课件词语卡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学习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一.点击课件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世界。(点击课件:哈尔滨的冰雕灯会)

2.说说人们在干什么。(引出课题:24看冰灯)

3.你看到过用很大很大的冰块雕成的冰灯吗?请说说。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感受冰灯之美。

2.自读课文。

3.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重点:滨()莹()烁()

(2)分析字形。重点:佛腾廊檐

(3)按结构说生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

5.默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讨论后板书:

什么地方公园门口冰桥前冰雕长廊冰雕动物园冰迷宫冰灯前

看到什么

6.说话训练

(1)冬冬来到______(什么地方),看到________(什么东西)。

(2)冬冬看到_______(什么东西),在_________(什么地方)。

三.细读课文

1.冬冬到了很多地方,看到了许多神奇美丽的冰灯。那么哪一个地方的冰灯你最喜欢呢?请你美美的读读它吧!(学生自由读)

2.学习第2段

(1)指名读。

(2)品味佳句:公园里一座座冰雕晶莹透亮,闪烁着五彩的光芒。

“一座座”写出了什么?“闪烁”是什么意思?从“晶莹透亮”上你知道什么?

(3)朗读第2段。

3.课文哪一段最吸引你?(这里暂以第4段为例教学)

(1)有感情地读读第4段.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及原因。(学生各抒己见)

(2)点击课件:栩栩如生的冰雕动物

理解“奔腾”“报晓”“神气活现”“挥舞”等词语。也可以做做动作理解。

(3)除了这些冰雕动物,还会有哪些冰灯?用“()的()怎么样地干什么”句式说一说。

(4)完成作业本第2题,正确搭配词语。

(5)朗读训练。

4.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2)再边默读边用“===”划出表示地方的词语,用波浪线划出写看到什么的词语。

(3)读读第2、3两句,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4)读第4、5两句,哪些词突出冰雕特点?有不理解的词吗?

四.回顾总结

如此美丽的冰雕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有感情地读出来,介绍给别人。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词语。

2.读熟全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

课获奖说课稿篇五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安塞腰鼓》。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选编的几篇文章,从不同侧面向学生展示了多种艺术形式,对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

《安塞腰鼓》是作家刘成章撰写的一篇富有诗意美的散文。它以凝练、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黄土高原慷慨激荡、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生命活力,是对中华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结合文章特点,依照《课标》要求,针对我任教的学生基础较差,欣赏、品味语言能力较低的实际,我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听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积累字词。

2。品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和宣泄的生命力量。

3。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和所歌颂的生命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与学是互动的一体化过程,基于以上教材、课标、学情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贯穿始终,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读、品、评、思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

三、说教学手段。

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辅助手段,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既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又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出示安塞腰鼓表演图片并提问:这是什幺表演?

学生答后追问:你知道中国的“腰鼓之乡”在哪里吗?

明确后导入:“今天我们将随本土作家刘成章一同走进腰鼓之乡,去领略那动人心魄的安塞腰鼓!(板书课题和作者)。

(这样导入自然、贴近生活,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顺利进入学习新课环节)。

(二)学习新课。

我设计四个版块:将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层层解读。

第一板块:了解安塞腰鼓,走近作者,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黄土高原地图,指出安塞县位置。

(使学生了解安塞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为理解文意做铺垫)。

2。接下来出示安塞腰鼓简介。了解安塞腰鼓的起源、艺术形式及社会地位。

既然“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可见其艺术表演魅力非同一般。让我们共同欣赏一段原生态的安塞腰鼓表演。(观表演视频)。

看后问:你有什幺感受?(学生会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等)(让学生观其形,听其声,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为进一步探究课文铺平了道路)。

3。接下来出示作者简介,及本节课学习目标。

第二板块: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板块从“知内容、明结构、指导朗读”入手,多角度对文本进行初步感知、解读。

我安排“视频听读”,并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展开与文本对话:

1。请用“……的安塞腰鼓”对作者眼中的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用文中内容回答)。

2。用什幺语调来读?全文都这幺读吗?(显然不)哪部分比较明显?请选读一句或一段来读。(目的是指导朗读,把握文章结构)。

第三板块:浏览课文,品读主体,领会主旨。

这一板块通过朗读指导,品味句段以及仿写训练,侧重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实现。

1。出示易错字词,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2。品读主体句段,提高审美体验。

屏幕出示:请用“我喜欢……,因为……”这一句式点评文章。(可从多角度进行评价)小组共享,代表发言。

在探讨交流期间,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促进者,要适时引导学生完成重点句段的解读,领会主旨,体会民族文化内涵。

课获奖说课稿篇六

(一)教师补充信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月。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做出合理的评价,通过学生的交流,能感受到“年的长短”,加深了对“年”理解。

为什么一年有365天和366天不同的情况呢,引出平年、闰年,这就要了解“月”的相关知识,接下来学习第二个小红点。

(2)学习第二个小红点“月”的知识。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观察年历卡交流想法,在交流中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完善,在交流中学会思考,然后交流汇报,板书知识点。

根据板书诠释大月和小月的含义。接着介绍记忆大小月方法。

介绍两种方法:课本27页儿歌、28页拳头记忆法。

最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很好的吸收,我设计了“我报月,你听好,大月点头,小月击掌”游戏。

(3)判断平年、闰年。

对于判断平年、闰年这一教学难点,我采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小组合作交流来突破的。

首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看一段小资料:课本29页知识长廊和27页的小博士的话。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将一年定为365天,叫做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1天加在2月份里,这一年就有366天,叫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然后,出示了20xx年到20xx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

设计意图: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重点说明20xx年、19和2100年的判断方法。

1988年是闰年,再过几年还是闰年呢?你是怎么想的?

(4)绿点部分“日”的知识。

相对于年月来说,日是较短的时间单位,并且学生刚学习了24时计时法,所以很容易理解体会一日的长短。在这里教材借助“卡通电脑”让学生了解还有比“年”大的时间单位“世纪”。

1、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一填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简单回顾和整理。

2)判一判变式练习。

3)连一连对平年闰年的理解巩固。

4)猜一猜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首尾呼应、解疑答惑。

3、畅谈收获、升华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的眼睛,教学的灵魂,为课堂起到导航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从板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总之,本节课中创设富有生活味的数学情景,力求学生感受到年月日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充分的体现“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理念。但本节课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课获奖说课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行后所要认识的小学阶段的又一种图形。学生认识圆应把握它的特点,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圆所蕴涵的美学特征,本课教学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特别是结合多媒体教学使这成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多媒体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使学生认识圆的个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和画圆的方法,在技能目标方面,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我通过生动画面,图象,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目标设置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及直径,掌握圆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的画圆。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的目标设置和重点难点特制定教法:以学定教,综合探究如情景陶冶法,学法是顺学而导,互助学习如师生互动学习法等。

四、教学流程。

首先我通过传统节日中秋节引入圆形的概念,又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情景,展示生活中中随时都有圆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的导入到新课之中.然后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上动手折一折,确定多条折痕都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选择其中一条折痕,沿折痕画下来,分析这条折痕的特点,得到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从圆心向圆上画一条线段,给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其次,我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此时我会播放课件:在同一个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量一量这些半径都相等吗?你能画多少条直径?量一量这些直径都相等吗?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实际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发现圆内的所有直径都相等,有无数条,半径也都想等,有无数条,计算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同时用多媒体以旋转两条半径得到一条直径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发现直径是半径的两倍,推导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再次,我会在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基础上在向外延伸:如何才能既准确又方便地画出一个圆呢?先认识圆规,然后自学圆的画法并分组尝试画圆,一半的学生画半径是2cm的圆,另一半的学生画直径是4cm的圆,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谈谈画圆的基本步骤及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出直径4cm也就是半径2cm。最后播放课件圆规画圆的过程得到巩固。

最后,我根据以上所学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了两大习题,来加深所学的知识。一块是判断题和选择题,巩固对圆的圆心、半径及直径的认识。另一块是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以及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用心。

课获奖说课稿篇八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观察、体验,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带秒针的实物钟表(或钟表模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吗?每年的晚会都有中央的一个场景: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主持人和现场的观众都会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新年到!

谁知道,刚才我们倒数的5、4、3、2、1,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秒)。

以前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时、分)。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秒。

2、板书课题:秒。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学情。

1、关于“秒”这位新朋友,你有什么了解吗?谁能说一说。

2、看来,同学们对“秒”并不陌生,但也不够熟悉。下面,我们一起重新来认识“秒”,真正地和它交一回朋友。

(二)认识“秒”

1、出示钟表,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那根针是用来表示秒的?

强调:钟面上有三根针,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2、提问:“秒针”怎样计时的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强调: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板书)。

提问:秒针走3小格是几秒呢?8小格呢?34小格呢?

强调:1大格里有5小格,秒针走5小格就是5秒。所以,秒针走1大格是5秒。(板书)。

提问:秒针走2大格是多长时间?5大格呢?9大格呢?

强调:钟面上1圈有60个小格,秒针走1圈就是走60个小格。所以,秒针走1圈就是60秒。(板书)。

(三)感受1秒。

1、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那么,1秒究竟是多长时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2、体验1秒钟。

(1)闭上眼睛仔细听钟表的“滴答”声。指出: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学生跟老师做拍手练习。指出:每拍一次手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3)学生跟老师数数。指出:每数一个数字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4)眨眼睛。指出:每眨一次眼睛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5)学生观察老师走路。指出:老师每走一步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1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用1秒,眨一次眼睛用1秒,走一步路也是用1秒。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吗?谁愿意说一说?(1秒很短暂)。

3、认识秒的价值。

谈话:短短的1秒,滴答一下就过去了,似乎是很短暂的。但是,1秒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猎豹捕食的时候,最快时速可达130千米,每秒36米;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个家庭用3个月;光每秒大约跑30万公里……了解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想不到1秒可以做这么多事;1秒钟也很有用,我们要珍惜时间)。

强调:同学们,短短的1秒钟是那么有价值,因此,时间很宝贵,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4、联系生活。

(1)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儿用到过秒,或者见过与秒有个的事情或东西吗?强调:发射火箭倒计时10、9、8……;过马路的红绿灯;开运动会赛跑等,秒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认识秒表(教科书第3页下边秒表图)。

(四)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2、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钟面。

3、提问:秒针走一圈经过了多长时间?(60秒)分钟有什么变化?(走了1小格,就是1分钟。)。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板书)。

三、巩固练习。

2、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提问:1分钟能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做一做,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如写汉字、写数字、摸脉搏、跳绳、走路等)。

3、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体验15秒)。

(1)教科书主题图中的三项活动,逐一完成。(汇报:深呼吸5—8次,扔纸飞机15次左右,由1写到15——20左右)。

(2)另选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汇报。

四、课堂小结。

1、提问: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提问3—5人)。

2、教师概述: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有了秒,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五、布置作业。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来完成今天的作业吧。

1、当堂作业:练习一第1、2题,填在课本上。

2、课外作业:练习一第3题。

课获奖说课稿篇九

《再别康桥》诗中吟唱着的是诗人理想中的生命,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

1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涵,了解创作背景。

2、品味诗歌语言的意象美。

3、培养学生热爱自由、追求完美、淡然面对伤感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诗歌情感表达的过程。

2、诗歌意象的运用。

教学难点:

学会把握正确的生活态度。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介绍作者。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别名:南湖、云中鹤。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活动2【导入】二、介绍诗歌背景。

1、徐志摩初会康桥。

康桥也就是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形成了康桥独立自由的精神标志。徐志摩曾在19、1922年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在这里,徐志摩崇尚追求自由的灵魂得到了释放:他曾在日出之时泛舟康河,呼吸来自大自然第一缕新鲜清幽的空气;也曾无数次伫立在剑桥皇家学院的一角,跟随大师的思想进行知识的远航;夜晚时分,年轻的诗人随着夜莺的歌声,不知吟诵出了多少美丽的诗篇。也是在这里,徐志摩邂逅了被他视为知己的民国才女——林徽因,收获了一段至真至纯的爱情。

徐志摩在第一次离开康桥时曾这样说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与康桥的初次相会造就了诗人极富人文化的理想:一生都要追求自由、爱、美。这里是他灵感的源泉、情感的港湾。在他的生命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2、徐志摩再会康桥。

1928年,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加大对人民思想上的统治和控制,崇尚自由民主的徐志摩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新月》月刊。诗人的思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他从内心感到彷徨和无助。他再次回忆起了那个美丽的地方——康桥。于是在1928年,徐志摩重返康桥,旧地重游,重访昔日进修,留下美好记忆的学府所在地—康桥。同年11月,徐志摩在乘船返国的途中,写下这篇《再别康桥》。

活动3【导入】整体感知诗歌。

1、播放朗诵资料,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

2、师生互动,分析出诗歌整体特点。

生:唯美——景美、诗美、情美、安静、沉静。

活动4【讲授】四、理清结构,把握全诗。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把这首诗歌看成是作者寻梦的一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通过学生的阅读,老师的提示,可以得出答案:全诗共分七节五个层次:“入梦”“忆梦”“寻梦”“出梦”“别梦”

活动5【讲授】五、重点研读,体味“意象美”

1、精读“忆梦”部分,分别找出三个小节里作者用来代表康桥的景物。

第二小节:河畔金柳倒影图。

第三小节:青草水底招摇图。

第四小节:榆荫浮藻清潭图。

活动6【活动】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了三个内容:

理解诗歌内涵,了解创作背景。

(知其人才能知其文,熟悉创作背景是解读作品的第一步。)。

体味诗歌的意象美。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把握正确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

(教书育人,重在育人,语文学习生活化的体现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与价值观。)。

再别康桥。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再别康桥。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介绍作者。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别名:南湖、云中鹤。主要作品有诗集:《猛虎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

活动2【导入】二、介绍诗歌背景。

1、徐志摩初会康桥。

康桥也就是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形成了康桥独立自由的精神标志。徐志摩曾在1921年、1922年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在这里,徐志摩崇尚追求自由的灵魂得到了释放:他曾在日出之时泛舟康河,呼吸来自大自然第一缕新鲜清幽的空气;也曾无数次伫立在剑桥皇家学院的一角,跟随大师的思想进行知识的远航;夜晚时分,年轻的诗人随着夜莺的歌声,不知吟诵出了多少美丽的诗篇。也是在这里,徐志摩邂逅了被他视为知己的民国才女——林徽因,收获了一段至真至纯的`爱情。

徐志摩在第一次离开康桥时曾这样说到:“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你惠我珍品,数不胜数。”与康桥的初次相会造就了诗人极富人文化的理想:一生都要追求自由、爱、美。这里是他灵感的源泉、情感的港湾。在他的生命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2、徐志摩再会康桥。

1928年,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加大对人民思想上的统治和控制,崇尚自由民主的徐志摩等人在上海创办了《新月》月刊。诗人的思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他从内心感到彷徨和无助。他再次回忆起了那个美丽的地方——康桥。于是在1928年,徐志摩重返康桥,旧地重游,重访昔日进修,留下美好记忆的学府所在地—康桥。同年11月,徐志摩在乘船返国的途中,写下这篇《再别康桥》。

活动3【导入】整体感知诗歌。

1、播放朗诵资料,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

2、师生互动,分析出诗歌整体特点。

生:唯美——景美、诗美、情美、安静、沉静。

活动4【讲授】四、理清结构,把握全诗。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把这首诗歌看成是作者寻梦的一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通过学生的阅读,老师的提示,可以得出答案:全诗共分七节五个层次:“入梦”“忆梦”“寻梦”“出梦”“别梦”

活动5【讲授】五、重点研读,体味“意象美”

1、精读“忆梦”部分,分别找出三个小节里作者用来代表康桥的景物。

第二小节:河畔金柳倒影图。

第三小节:青草水底招摇图。

第四小节:榆荫浮藻清潭图。

活动6【活动】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了三个内容:

理解诗歌内涵,了解创作背景。

(知其人才能知其文,熟悉创作背景是解读作品的第一步。)。

体味诗歌的意象美。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把握正确的人生态度、生活态度。

(教书育人,重在育人,语文学习生活化的体现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与价值观。)。

课获奖说课稿篇十

古代散文教学是语文传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但是传统的古文教学在教师的教学方式、评价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地方。因此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学是个较为重要的问题。如何走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文教学之路?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尝试以宋代美文《后赤壁赋》为载体,通过以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带领学生进入古文学习。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后赤壁赋》是一篇骈散结合的经典美文,它是《唐宋散文选读》中第四单元的一篇基本阅读篇目。如何更好地鉴赏这篇课文,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便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这篇赋句式相对整齐,而诵读是欣赏语言的节奏美,把握情感的最好手段。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由于文章结尾借道士化鹤故事表达的主旨比较隐晦,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设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来看,这篇文章是苏轼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完成的作品。文章中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所以,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和虚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殊的文言句式。

(2)、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4)、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道士化鹤的寓意。

3教学步骤:两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后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讨论学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教学原则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密州儋州)这首诗导入课文。从而让学生理解政治得失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苏轼,更好地理解苏轼的独特人格。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悟。

朗读时,注意作者感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之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无论怎样鉴赏一篇文章,其前提都离不开一个“读”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在读的方式上也要做些灵活的调整,可以听录音朗读,也可以单个同学朗读等。

(三)明确文章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找出文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

3、本文出现的特殊句式。

设计该环节是要学生明白语文的性质是姓“语”,从而突出语文工具性的性质,培养学生热爱祖**语的情操。至于文中字词句的具体涵义,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之上,结合课文注释,已经能够独自找出,教师稍做点拨即可。

(四)、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由学生合作完成)。

(五)、布置作业:

诵读课文并思考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课文,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梳理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教师稍做点拨,提出与文章思路相关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在第一段中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在接下来的几段中学生应该能够找出这些词语来。)。

(三)重点鉴赏文中写景的语句以及道士化鹤的寓意。

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之上,同时兼顾语文的人文性,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的第一、二段都出现了写景的语句,对于这些语句的鉴赏,学生可能无所适从,教师可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鉴赏,也可以让学生加以想象,以散文式的语言扩充语段。对于道士化鹤这一情节,学生也很难理解作者的本意,可先让学生说出一些与“鹤”字有关的一些成语或熟语,从而提取鹤这一象征意义。至于道士,让学生明白他们的职业以及终极目标是什么,他们以追求长生不老、超然物外为终极目标,这些教师只做点拨即可。

(四)、全文总结:

本文着重写苏轼自身情感的变化,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而悲,悲而长啸,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由“横江东来”的孤鹤,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从而含蓄地表达自己希望超脱尘世的心情。

板书设计:

夜游黄泥坂(平静之乐)——划然长啸,悄然而悲(激昂愤懑)——道士化鹤(人格升华,超然物外)。

课获奖说课稿篇十一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开展我的说课,首先,我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上好一堂课之前,我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说学情。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学生此前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加深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课获奖说课稿篇十二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

深入的解读是对课文有透彻的理解,也是帮助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因而我们首先要对课文本身进行理解。

一、说教材。

《赤壁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这篇课文既是一篇游记,又是一篇情景交融优美的赋。作者用飘逸的文字、豁达的人生态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夜游赤壁的静谧景色,通过与客人交流,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深思和对旷达态度的追求。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的授课点和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处于高一年级,有一定的概括理解能力,在情感类散文上能引起一定共鸣,同时他们已经学过情景交融的文言文,对文言常识有所积累。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理念出发,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中文言字词,如通假字“属”,状语后置句式如“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给文章划分段落,明确每个部分的大意。

2、学生通过诵读法、以读促悟法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自主理解与交流合作相结合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体会本文中情、景、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受文中逝者如斯的哲学理念,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材、学情的分析还有对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学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有关知识,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作者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运用的妙处,感受作者文笔背后的人生态度和哲学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事倍功半,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掌握基本文言知识,理顺文意,同时也需要感悟跨时空的人文内涵,在这里我将选择:诵读法、指导阅读、点拨法、圈点勾画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赤壁赋》这篇课文含义深远,文意隽永,其中涉及丰富的实词知识、句式知识、写作手法以及较为抽象的人生哲理。在整体感知中,由浅入深,让学生初步了解到要学到的基本知识,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作者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的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们听录音朗诵,并齐读课文,练习朗诵。主要注意字词的读音和朗读的节奏并梳理生字词,如其中的通假字属和状语后置“泛舟于赤壁之下”。

其次我会让同学们总结文中各段落的内容,在我的引导下,让他们弄清主要分为五段,随着文中由景入理的写作顺序,让学生们把握发展主线,了解到第一段是描写夜游赤壁的画面,展示了诗情画意的美好境界;而第二段中作者饮酒放歌,心情欢乐;客人吹箫,倍感悲凉,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段中,通过主人客人的谈话,引发了对于人生变化与不变化的哲理思考。

接着我会让同学们找出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通过问题的引导,让他们找出月、水、人为三种变与不变的主体。

最后让他们在画面中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就是由浅入深,从整体到细节的步骤,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1、在学生个性化理解了文本以后,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组内讨论精彩语句。如句子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语句。我将指导同学们对具体字词的理解,如须臾的意思是短暂,点拨他们须臾用以描述人生可见人生之短暂,文人心思之细腻,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画面的感受,人生哲理的观点;并让学生们以圈点勾画的方式来找出文章中运用修辞的句子,指导学生在文中对萧声的描述中,作者一口气用了六个比喻,让文章读起来酣畅淋漓,语意优美。

2、各小组内推选小组内成员在全班面前进行品悟理解,感受文章的写作风格和写作特色。我将指导学生对文本当中有景有情有理这一特点进行点拨,让学生从整体感知的段落入手,了解到每一段写了一些什么,从而发现文中从景入情入理,层次丰富,结构合理,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结合文意,联系生活,提问学生当你遇到人生失败时,你会如何感受,会如何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文中的作者有什么区别,从而去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并说出你对作者想法的评价。通过自由讨论和随机发言的方式,让同学们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延伸作业。

课下我会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让同学们选择在文本当中最打动自己的一幅画面进行描述,可以是江上赤壁的景色,可以是主客交谈时的场景,可以是对苏子话语的一番评论。

课获奖说课稿篇十三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平行四边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一步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其他四边形的教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在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判断,对此本节课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及应用。

难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推导过程(这点要求比较难)。

我将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课堂实验研讨,来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

1)掌握。

2)探索,由此发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方法与过程)。

3)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从交流中获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增加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通过推理论证,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这包括大胆猜想、勇于探索、创新精神、顽强的学习毅力等)。

二、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课堂研讨法。

让学生处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适当的形象化,这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场所,从多种感观获取信息,体验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得到体验: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3)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从整体课堂来看,我们这节课很关注学生的发展,古人说:“学贵有方”

三、说学法。

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一些数学的学习方法。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明白数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通过类比、猜想、推理等思维进行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1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将灵活运用温故而知新,承接前后章,展示情境,结合实际生活,引入新课。

2阶段:新课教学(通过合作性学习进行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合作性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而是共同提高的合作者,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业会有帮助,在人格的培养上也很有可取之处。)。

3阶段:课堂实践。

我将通过:首先和学生们一起议一议(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简单利用)。

最后再和学生们共同完成练一练(随堂练习,基础训练、创新训练)。

4阶段: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学到什么、收获什么,教师点评,以达到加深知识的理解)。

5阶段:布置作业(达到复习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通过课堂学习,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从而维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课获奖说课稿篇十四

1教材分析。

《后赤壁赋》是一篇骈散结合的经典美文,它是《唐宋散文选读》中第四单元的一篇基本阅读篇目。如何更好地鉴赏这篇课文,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便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这篇赋句式相对整齐,而诵读是欣赏语言的节奏美,把握情感的最好手段。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诵读,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由于文章结尾借道士化鹤故事表达的主旨比较隐晦,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设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来看,这篇文章是苏轼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期完成的作品。文章中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所以,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一)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前三个单元文言文的学习,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现阶段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有如下三方面的需要:

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

3、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二)目标确定。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的积累;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了解本文景、情、理统一的特点;在充分地把握与鉴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四)教学难点:

深入分析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道士化鹤的寓意。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解决办法: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五)教学步骤:三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总体思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2、第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质疑、交流的手段达到积累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

3、第二课时,教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比较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4、第三课时,探究、讨论并理解文章结尾道士化鹤的寓意。由此引申拓展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的传统意义。

5、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密州儋州)这首诗导入课文。从而让学生理解政治得失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苏轼,更好地理解苏轼的独特人格。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悟。

朗读时,注意作者感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初步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之所以设计这一环节,是因为无论怎样鉴赏一篇文章,其前提都离不开一个“读”字,“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在读的方式上做些灵活的调整,教师范读,听录音朗读,然后单个同学朗读,一组朗读,全班朗读等。

(三)分析第一自然段。

1、朗读全文,解决生字词,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找出本段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

3、本段出现的特殊句式。

设计该环节是要学生明白语文的性质是姓“语”,从而突出语文工具性的性质,培养学生热爱祖**语的情操。至于文中字词句的`具体涵义,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之上,结合课文注释,已经能够独自找出,教师稍做点拨即可。

(四)、结合注释,疏通第一段文章大意。(由学生合作完成)。

(五)找出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感受苏轼的心情。

(五)、布置作业:

诵读课文并思考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齐读课文。

(二)梳理文章思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把握作者夜游赤壁时情感的变化。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教师稍做点拨,提出与文章思路相关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投影前《赤壁赋》,让学生找出前、后赤壁赋写景的句子,找出不同点。

学法:给学生从游的方式、时序景色、写作重点、作者心情上去比较,理解为何时隔3个月,作者的心情却发生了改变。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学习。学生齐读课文。

(二)梳理文章思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学生疏通第三段的大意。

(三)重点鉴赏文中写景的语句以及道士化鹤的寓意。

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之上,同时兼顾语文的人文性,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文中的第一、二段都出现了写景的语句,对于这些语句的鉴赏,学生可能无所适从,教师可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鉴赏,也可以让学生加以想象,以散文式的语言扩充语段。对于道士化鹤这一情节,学生也很难理解作者的本意,可先让学生说出一些与“鹤”字有关的一些成语或熟语,从而提取鹤这一象征意义。至于道士,让学生明白他们的职业以及终极目标是什么,他们以追求长生不老、超然物外为终极目标,这些教师只做点拨即可。

(四)知识链接:古典诗歌中动物意象的传统意义。

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动物的意象进行积累,方便以后的文言词赋的学习,掌握这一内容,相信学生在以后答题的过程中能较好、较快、较准确地答题。

(五)、全文总结:

本文着重写苏轼自身情感的变化,由景而乐,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而悲,悲而长啸,放任漂流,随遇而安。由“横江东来”的孤鹤,引出道士化鹤的梦境,从而含蓄地表达自己希望超脱尘世的心情。

课获奖说课稿篇十五

一、说教材。

我先说一下对教材的分析。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出处)。

文章通过追忆作者八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之情。本文构思巧妙,结构精美,语言朴实,饱含深情。(基本内容)。

这一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学习本单元,重点内容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背影》一文中,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要素,是最关键的教学内容。(结合单元要求,分析本文教学价值)。

二、说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确定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为此构建了三维目标体系,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依据对课程目标的理解,结合单元要求,以及上面对《背影》一课内容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

2、采用多角度阅读等方式进行整体感知,抓住细节描写品味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3、体味父爱的伟大,对父母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背影》是一阅读教学篇目。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整个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疑难或富于探讨性的问题或小组讨论,或个别畅谈、教师点拔,其间融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既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要求。

因此,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诵读法,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启发学生读懂悟透。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提问:我们的父亲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朱自清的父亲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学习了《背影》,大家就知道了。

(二)、初步感知。

我分3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初读课文,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检查重点字词,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2、听录音。配乐朗读此文,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

3、朗读课文,自我感知课文。朗读是学生练习语感,提高阅读鉴赏作品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感情十分投入的朗读,既能唤起表象,加深理解,又能训练思维。《背影》平淡朴实、亲切自然、感情真挚,只有让学生多读,才能感受其间的情深意切,受到精神的愉悦与感染。

(三)、整体把握。

指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理清写作思路,理解文章主题,感受父子情深。

先指导学生读文章,让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这是教学的重点,我简单演示一下教学的过程。

同学们,我们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能不能再读一读,认真思考一下,文中几次写到背影?能否分别起个小题目?说说理解了什么?同学们说的很好,文中有四次写到背影,一次是总写,其余三次,分别是:买橘子的背影,离去的背影,泪光中的背影。父亲的外表并不美,动作和语言也不漂亮,可是当我们读了以后,也忍不住像朱自清一样,眼泪又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再回到文中,用心感受这份情,感受朱自清语言的魅力。

(四)、重点赏析。

你对那一段,那一句有感觉,交流一下。

在此环节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细读,或沉思,或圈点批注,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与同学交流解决以上问题。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阅读兴趣,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完成教学目标(2)的学习。

(五)、拓展延伸。

1、小结教学内容。

课获奖说课稿篇十六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具体实施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1、导入(在第一课时我们了解了作者与背景资料疏通了文意。所以本课以检查字词句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2、整体感知走近《小石潭记》。

朗读读清文章线索;这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赏读描绘一幅美景。要求学生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

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美育的目的。

3、与柳宗元同游。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要是探讨写景的方法)。

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的?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总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体会感情,与柳宗元对话。

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

1)深入探究,走进柳宗元(向学生质疑:前文的“乐”,后文的“忧”一乐一忧,为何?)。

设计意图: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在引导时我联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景“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么温馨的场景越发激起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柳宗元也是一样因美景而生感伤,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所以他有“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感慨。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如果学生能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2)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你能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吗?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与柳宗元对话。

意图: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想听听学生们对柳宗元这一生活态度有什么看法,也想知道他们怎么看待生活中的逆境。这体现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5、师生共同总结:(谈收获)。

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作上借鉴本文描写景物的手法。

6、课外作业:(收集有关山水的名句)。

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此板书设计将文章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并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授完本课觉得成功之处是:分析文章重点时,是引导学生在赏析词句的基础上来理解写景的手法。如第一段对一连串的动词的揣摩,第二段对“潭中鱼可百许头”中“头”字的探讨,鱼的量词怎么能用“头”呢?引导学生用“条”、“尾”、等量词,联系课文语境进行比较阅读。得出用“头”字,写出了鱼的可爱之态,照应了怡然不动的特定镜头。又思第三段对“犬牙”一词也进行质疑,为何不用“猪牙”,或“猫牙”呢?这里要看哪种牙形容“岸势”最为形象。一比较还是原文最为精妙。

通过揣摩、探讨与分析思考,学生对移步换景,特写镜头,侧面描写,运用修辞这几种手法写景就掌握理解了。本文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

不足之处:在难点的把握上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得不够好。

《小石潭记》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下面是一篇获奖说课稿,供各位老师参考。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六单元选......

(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

课获奖说课稿篇十七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一)、引入课题。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习、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貌美品美。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nbs。

p;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体态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端庄。

风度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圣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770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