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的方案应该能够解决问题、达到目标,并且符合实际情况。一个完美的方案需要有详细的步骤和操作方法,以便于实施和落地。在实际操作中,方案的执行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练习教学方案篇一
1.语文与生活,关于读书。
2.诵读与积累,古今贤文。(读书篇)。
3.写好钢笔字。
4.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
5.学写毛笔字。
重难点、关键。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课时划分。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题。
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
(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
3.刘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中的意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题。
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
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
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
2.自由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的收获。
练习教学方案篇二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二、新授。
(1)第39页第8题。
(2)第40页第9题。
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第40页第10题。
怎样数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
独立完成。
(5)第40页第12题。
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记:
练习教学方案篇三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迅速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找出各组算式间的关系,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34/2=1745-9=3642+46=90。
17+240=25717+3=2090/5=16。
综合式综合式综合式。
让同学互相介绍好方法。
2、比一比,看谁算算得又对又快。
60x(4+960/30)-26。
评出结果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式题有什么异同?在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判断、选择性练习。
1、2600/(8+2x8+2)。
=2600/(10x10)运算顺序被数字特殊所迷惑。
=2600/100。
=26。
提问: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分析一下他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36与24的差,乘84除以42的商,积是多少?
正确的列式应是:
让学生讨论后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要求积必须先求差与商)。
三、应用题练习。
王阿姨买了4米白布和4米花布,白布每米8元,花布每米12元。王阿姨带了72元,钱够吗?请你说明理由。
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进行策略多样性的训练。
可采用先讨论后交流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在此可以进行一次四则混合计算的独立作业。
练习教学方案篇四
复习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作者:,朝代:,诗人,家。本文选自。还学过他的文章有等。
2.朗读给同学听听,注意语音、停顿、情感。
3.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
4.解释下列句子中“志”的意思:
(1)处之志之。
(2)寻向所志。
5.解释加点词意思。
(1)阡陌交通交通:。
(2)无论魏晋无论:。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绝境:
(4)芳草鲜美鲜美:
(5)欲穷其林穷:
(6)具答之具:
(7)悉如外人悉:
(8)咸来问讯咸:
(9)黄发垂髫。
(10)并怡然自乐并:
6.用课文原句(默写)回答问题。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3)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4)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5)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7.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答:
参考答案。
2.略。
3.通假字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4.一词多义志(1)处之志之(作标记)(2)寻向所志(标记,)。
5.解释。
(1)、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2)、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4)、芳草鲜美鲜美:鲜艳美丽。
(5).穷:穷尽。
(6)具:详尽。
(7)悉:全部、完全。
(8)咸,都。
(9)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10)并:都。
6.(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成语:(1)世外桃源(2)豁然开朗(3)无人问津(4)落英缤纷。
8.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练习教学方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负数。
1、投影存折,说说存折上的数表示什么?
如果刘老师下午去银行取1000元,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资2800元到帐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又会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学生板书出来)小结:这里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页的第2题的图,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这两个数据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学生介绍想法。
(2)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界线,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先分小组交流,再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显示电梯里的正负数,股市中的正负数,水库中水位高度的正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等。(点击浏览)。
设计意图:设计紧扣教材,与生活充分结合,注意知识的落实,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挑战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服装店上月赢利3000元,记作()元;本月亏损800元,记作()元。
(2)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记作()人;本学期转走6人,记作()人。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米数应记作()数。
(4)体重增加5千克记作(),体重减少6.5千克记作()。
(5)(出示电梯按钮图)老师家在四楼,车库在地下一楼。如果我要回家,按()层的按钮;如果要到车库取车,按()层的按钮;家与车库相隔()层高。
三、作业:
练习一的1、2、3题。
练习教学方案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并写出汉字;能区别形近字,并填空组词;熟练地查字典,解释多义字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意思;能将物品进行归类,并依类属大小顺序排列填写。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修饰语,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形象;会改正意思重复的病句。
3、能独立阅读短文,按事物几个方面给短文分段;能照样子,把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补充完整。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1、先让学生轻声拼读音节,并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同桌或全班之间进行交流,共同订正。
二、查字典,解释带点的字。
1、让学生独立查字典。
2、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义项。
3、在集体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据词定义的方法。
(1)读句子,初步了解该句子在句子中的意思。
(2)逐条读该字的几种意思,反复推敲相近意思的区别。
(3)将选择的字义带回句子中解释,加深体会该字的意思。
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要求读准每组字的读音。
2、区别字形,练习字义,想想该怎样区别、记忆。
3、组词,通过不同的搭配区别字义。
四、照样子,写句子。
2、让学生照样子独立填写。
3、组织交流。
第二课时。
一、找出句子中意思重复的地方,并改正过来。
1、让学生指出每个句子中重复的地方。
2、要求删去重复的词语。
再告诉学生:删去哪个词语要联系句子的意思和实际情况决定,应尽量保留表达准确、语音连贯的词语。
二、照样子,按一定的顺序填写。
1、让学生弄懂例子,明确“雨伞、小雨伞、花色小雨伞都是雨伞,所表达的意思一个比一个具体。它们都属于生活用具。
2、接着让学生照样子,将十六个词语分成四类,明确类别与所属。
3、在类别下由大到小进行排列、填空。
三、读短文,回答问题。
1、让学生默读短文,了解大意。
2、按短文后面的思考题(1),理出“骆驼的特点”、“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
3、最后根据上面两个方面给短文分段。
用概括的语言概括骆驼的特点及其作用是个难点,要进行具体指导。特别是第(2)题时,要使学生明确,包括例句在内的四个句子都是表达因果关系的句子。
练习教学方案篇七
生:我知道,他是一很坏的人,他逃跑的时候杀了他的救命恩人。
生: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想篡位当皇帝。
生:他多疑,而且很凶残,杀死华佗,自己脑颅里长毒瘤死了。
师:看来,曹操在同学们的眼里没有好的印象。其实,曹操是一位大英雄,而且是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并且也是一位出色的大诗人。我们现在开始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观沧海》。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谁知道的信息最多。
(学生读书三遍。)。
生:我从诗句知道这首诗写了如下内容:碣石、沧海、山岛、树木、花草……。
生:不是花草,而是百草。还有秋风、洪波、太阳和月亮、银河。
生:老师,我认为还有歌,好像曹操在唱歌。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过我有一个疑问,曹操是什么时候看沧海,是白天还是夜晚?
生:肯定是白天,哪有漆黑晚上去看大海的事?
生:不对,是白天和晚上都看过,因为诗中说“日月之行”,就表明两个时候都去过。
(学生沉默。)。
生不太清楚……。
师:假如诗中有答案,你能找出来吗?
生:(读课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和银河都是从沧海中来。
师: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了解吗?日月和银河都是从地球的沧海中出来的吗?
师:是的,诗人连常识也不知道,是有些名不副实吧!不过,我们知道有一句熟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什么意思?你们思考一下。
生:是宽宏大量的意思,就是不怕别人说闲话。
师:这句熟语中,把“宰相肚”比作了什么?
生:我想宰相肚可能比作“江河湖海”,因为只有江河海洋里才能行船。
生:日月和银河。
生:不对,应该是沧海,因为诗中不是说日月银河出自于沧海吗?既然沧海能吞吐日月银河,沧海就比日月银河大,所以,诗中用沧海比喻诗人的博大胸怀。
生:是诗人的感觉。
生:是诗人的想像。
师:分析不错,哪些又是诗人所见到的实在景物呢?请渎课文。
生:(齐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师:这首诗既有实景也有虚境,虚实结合。全首诗条理清晰,一日了然。读到这个时候,我们也解决了最后两句诗的问题。
生:因为课文上有说明,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师:请同学们读背这首诗。
点评:这首诗不太难,就要求教师用最经济的手段传达最丰富的内容;,就这首诗来看,教学目的明确,探究问题深刻,学生活动充分。教师在这一堂课中,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理出总问题,这既疏通了诗的疑难点,也抓住了主线,产生了一石二鸟的效果。
练习教学方案篇八
1.紧抓电场强度、电势的概念,先要讲清静电平衡的基本原理.。
(2)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外部的电场线必与导体表面垂直,但表面场强不一定为零.?
(3)孤立导体净电荷分布在外表面.?
2.适当练习,一题多变,提高分析能力.。
练习教学方案篇九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了每个词语不同读音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语、运用词语的效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意思,读出诗的节奏。
3、写好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教学难点: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间:
2课时。
一、 语文与生活
1、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相声片段 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相声片段。 了解倒顺词的特点。
2、积累与整合自由读六组词语指名读,说一说这六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相同归纳一下:演讲讲演、样式式样、代替替代的意思相同,另外三组的意思不同。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让学生再举出意思相同、意思不同的例子。
3、应用与拓展 根据上面补充的内容,练习把补充的倒顺词,加入到相声片段里续说。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处处留意生活,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二、诵读与欣赏这是汉高祖刘邦在称帝后第七年返回故乡时所作,刘邦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开国君主,《大风歌》正是他英雄本色的显露。自由读范读,注意诗歌的停顿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讲解:兮是古时候表示语气的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自由练读,小组合作,边读边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做到熟读成诵。全班朗读比赛集体评议、交流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感情三、写好钢笔字本次练习的内容是《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描练兴趣。让学生整体观察、欣赏、感知这几行字提示注意点:要从字的布局、大小、形状去观察、揣摩,感受匀称美。指导学生按行书的运笔方法描练评议:同桌互相比一比,哪个描练的字漂亮。
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二)学生讨论交流 师创设情境。
1、 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2、 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
3、 指生交流,并说出自己从这则名言中所受的教益和启示。
4、 学生评议。
5、 师总结。
(三)指导学生做书签。 适当加一些图案,起到一个美化作用。
(四)总结。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诗句,感受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2.在吟诵中体会诗人真挚感情,并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学习古诗吟诵、吟唱。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意境,激趣导入:
文学名人竞猜:请根据老师所给的条件,猜出这位文学名人。
1.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他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
3.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鲁迅称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4.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所说的“建安文学”的领袖;。
5.他的故事被人们编成了许多剧本,但他在戏曲中大多为“白脸”奸臣形象;。
6.他指挥和领导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他诗中的经典名句。
这个人是谁?
(曹操)。
二、介绍写作背景。
三、把握基调,深情朗读。
学生读诗,并互相评价,读出诗歌的韵味,做到吟读。
四、理解诗歌,掌握技巧:
1.从题目入手,读出诗歌写什么。
2.作者观到了什么?品读写景诗句。
3.从诗歌中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
方法: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特写镜头、联想和想象;。
顺序:由高到低、由远及近、先实后虚、以时间为序、以行踪为线;。
目的:渲染气氛,抒发作者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依据此方法确定《观沧海》的写景技巧。
五、自编曲调,神思飞扬。
唱诗。
六、小结:
口诵眼前多彩句,神思千古慕沧海。
少年初识愁滋味,亦懂诗人忧国心。
七、课后练习。
1、诗人观沧海的地点在碣石。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6句是实写,后4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辰;。
3、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4、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曹操这个人的.看法。
曹操是一个胸怀开阔,豪迈的人。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1、感知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的用途。
2、学习用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10颗(提供的花生仁的数量不等)、每组一盒彩笔,两只空盘、小碗;记录纸人手一份。
2、活动前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花生”。
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2、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的用途。
提问:花生果是什么样子的?花生仁是什么样的?花生仁有什么用?
你吃过花生吗?你吃的花生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师幼共同小结:花生营养丰富,可以榨油,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烧鱼。
3、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4、讨论记录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
怎样记录?(师生共同讨论)。
得出结论:每剥一次花生果,观察有几颗花生仁,并在记录纸上用自己的`符号记录出相应的数量。
5、探索体验。
幼儿剥花生并作记录。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
6、交流分享。
1)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记录情况。
2)与同伴共同分享、品尝花生。
7、教师小结。
请小朋友们一起收拾桌面。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
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写结合,深化“多好啊”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三
文言文阅读。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北魏的___________。
2、补全文中的空缺处。
3、翻译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
4、按要求填写有关语句:
(1)侧面衬托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水流急速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山之秀丽的两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你联想到了哪个诗人的哪两句古诗?
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段文字写出了三峡怎样的景色特点?
7、文中的哪个词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参考答案:
1、《水经注》郦道元。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4、(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高猿长啸,属引妻异。
5、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清荣峻茂。
7、趋。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四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理解负数的意义。
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一、生活中的负数。
1、投影存折,说说存折上的数表示什么?
如果刘老师下午去银行取1000元,银行的工作人员会在存折上打出什么?
如果我本月的工资2800元到帐了,银行的工作人员又会在存折上打上什么?
(指名学生板书出来)小结:这里的正数、负数各表示什么?
2、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
(1)投影第4页的第2题的图,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这两个数据怎样表示?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小组讨论。指名学生介绍想法。
(2)师:地势高度称为海拔高度,是相对于海平面来说的。一般的以海平面为界线,海平面以上的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那海平面用什么表示?(0)。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负数。
师: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
先分小组交流,再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显示电梯里的正负数,股市中的正负数,水库中水位高度的正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等。(点击浏览)。
设计意图:设计紧扣教材,与生活充分结合,注意知识的落实,重视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挑战自我。
1、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读一读。
(1)开启后的盒装牛奶应贮藏于0—4,并在48小时内喝完。
(2)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水结冰的温度是0。
(3)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88.3。
(4)月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127,最低气温是-183。
(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为100以上,而背阳面却低于-100,但通过隔热和控制,太空舱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21,非常适宜宇航员工作。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服装店上月赢利3000元,记作()元;本月亏损800元,记作()元。
(2)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记作()人;本学期转走6人,记作()人。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退的米数应记作()数。
(4)体重增加5千克记作(),体重减少6.5千克记作()。
(5)(出示电梯按钮图)老师家在四楼,车库在地下一楼。如果我要回家,按()层的按钮;如果要到车库取车,按()层的按钮;家与车库相隔()层高。
三、作业:
练习一的1、2、3题。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五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文字题的数量关系、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迅速解答文字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文字题练习。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找出各组算式间的关系,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34/2=1745-9=3642+46=90。
17+240=25717+3=2090/5=16。
综合式综合式综合式。
让同学互相介绍好方法。
2、比一比,看谁算算得又对又快。
60x(4+960/30)-26。
评出结果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式题有什么异同?在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判断、选择性练习。
1、2600/(8+2x8+2)。
=2600/(10x10)运算顺序被数字特殊所迷惑。
=2600/100。
=26。
提问: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分析一下他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36与24的差,乘84除以42的商,积是多少?
正确的列式应是:
让学生讨论后选择,并说明理由。
(师小结:要求积必须先求差与商)。
三、应用题练习。
王阿姨买了4米白布和4米花布,白布每米8元,花布每米12元。王阿姨带了72元,钱够吗?请你说明理由。
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进行策略多样性的训练。
可采用先讨论后交流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在此可以进行一次四则混合计算的独立作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六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朗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预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5、学写毛笔字。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第二题。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这是一种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学过的修改文稿的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的情景,学生读题。
(2)说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圣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让学生先只看不念,看能找出那些问题。
(3)让学生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来反复读文章,找出问题,并加以修改。
(4)师生共同修改,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识?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的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三、布置作业。
四、背诵《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第二课时。
教学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匀称、合理,特别是“霍金、魅力、求索”等词在整体布局中的写法。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板书:学会申诉)。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
(2)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申诉?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申诉的方法。
(4)学生分组练说。
(1)分组推荐代表上讲坛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
(2)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前面同学的申诉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作更加深入的思考。
(2)教师点评。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和、胆”。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这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将每一笔写在米字格中的正确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七
1.用钢笔写字。
2.读词语,注意声调变化。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4.改正句中用错的词语。
5.熟记12条成语。
6.讲《水浒》故事。
7.学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3课时。
1.用钢笔写字。
2.读词语,注意声调变化。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认读描红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笔画多的字的结构:如:艇,舟字旁较瘦长,左右两边要靠紧。“赢”、“豪”上中下结构竖向要紧凑。提醒学生要把这些字写得入体、美观。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词语。
(2)学生说读词语的感受。
(3)教师结合本题词语告诉学生变调的规律:两个第三声相连,前一个第三声字改读第二声;三个第三声字相连。前两个第三字都改成读第二声。
3.练习。
(1)教师范读。
(2)学生“开火车”读。教师纠正读音。
4.反馈。
(1)学生说变调规律。
(2)学生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1.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2.改正句中用错的词语。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名读例句。
(2)给“大得很”换词,使学生明白仅凭这类词,还不足以使句子具体。
(3)引导学生明白“一眼望不到边”,具体、生动地写出了“大”到什么程度。
(4)学生讨论:该句还可能怎么填?
(5)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要紧紧抓住句中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1)学生尝试填句子。
(2)学生“开火车”读自己所填的句子。
(3)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4)老师设计巩固练习。
夫子庙的灯真多啊,————————————。
小东非常聪明,——————————————。
逐题讨论,教师注意纠正。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病句。
(2)三位学生上黑板练习,其余学生自行修改病句。
(3)讨论板演的作业。
(4)教师归纳改这类病句的步骤:先计句子,找出用错的词语,然后选择意思较为接近的合适的词语来替换,最后读一读,看换上的词语是否恰当。
3.反馈。
(1)教师设计巩固练习。
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我们可以订一个读书策划。()。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亲切。()。
(2)逐题讨论巩固练习,确定正确答案。教师及时矫正。
第三课时。
1.熟记成语。
2.讲《水浒》故事。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
3.练习。
(1)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2)同座位的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1.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一个月安排学生阅读《水浒》。
(2)选择《水浒》中一个精彩的或者说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作为重点阅读,并练习有表情地讲故事。
2.审题。
(1)教师简介《水浒》,导出《水浒》故事。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练习的步骤:先分小组讲故事,然后每级派代表上台讲故事,其余学生评议。
3.练习。
(1)每四人一小组,在小组内讲《水浒》故事。
(2)每组派代表在讲台讲故事,声音要响亮,举止要大方,并要有表情。
(3)全班同学评议:故事哪些地方讲得精彩?哪些地方讲得不够好?有没有讲错的地方?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讲的故事进行评议。
(3)鼓励学生回家后给家人讲《水浒》的故事。
(三)练写毛笔字(略)。
1、分析写法。
2、练写。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八
课本p87页。
1、、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
3、训练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记口诀。
1、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
2、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体验它的含义。
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
1、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说说表示的意义。
(1)。
()或()。
(2)。
()()。
2、揭示课题。
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明确这节课学习内容。
1、出示第13题图:
(1)、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然后全班交流。
(3)、强调几个几的数量关系。
(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
2、第13题:
(1)让学生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
(2)、并根据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
3、第14题:
(1)、看14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找出规律。
(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
(3)、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理解题意并会正确解答。通过交流思考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大家学会了几种应用题。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题有关于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
练习教学方案篇十九
p80~82。
1、引导学生巩固整十整百的加减口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题2。
(1)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独立解决。
(2)引导学生讨论第3小题。
利用三位谁减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四位数相减时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
3、完成练习题3。
(1)让学生独立完成,鼓励算法多样化。
(2)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完成练习题4。
(1)引导学生理解电表读数的意思。
说明:用现在的数-上月的数=这个月用电数。
(2)让学生独立解决3个小问题。
(3)集体交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5、完成练习题5。
(1)学生独立填写。
(2)集体交流,由于答案不是唯一的,所以学生可以展开讨论,交流不同答案。
6、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7、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7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a、2米=200厘米200-50=150(厘米)。
200-75=125(厘米)150-125=25(厘米)。
b、第一河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答出第一条比第二条长。
因为两条彩带同样长,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的就多。
第一条比第二条少用25厘米,所以剩下的就比第二条长25厘米。
8、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的第8题。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选择适当数据。
(2)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3)鼓励学生多提一些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
(四)作业:
收集你家每月电表读数,算算上月用电数,并估计本月的用电数。
练习教学方案篇二十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按笔顺写字、比较四组字的读音、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组词、认识打比方的句子、熟记成语、看图说一段话和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
2.读一读,区别“沉”与“城”、“劲”与“敬”、“阻”与“主”、“蓝”与“南”的读音。
3.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
4.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
5.熟记8条成语。
6.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
7.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
(5)重点指导:“隶”的第四笔是“竖钩”;“族”的最后一笔是“捺”;“嘉”的第七笔是“横”。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学生各自轻读8个词(找出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
(2)指名读词(教师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练习。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字音。
4.反馈。打乱顺序后“开火车”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指名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学生读得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比较四组字的异同。
3.练习。先口头组词,再选择最有把握、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各自轻声读这三句,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
(2)指名读,想一想这三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3)思考: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用法?
小黑板出示:小玲长得像她的妈妈。(要求学生辨别。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不可作比,打的比方要贴切、生动)。
3.练习。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只要大体说说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集体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分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回忆春节中的情景,谈谈过春节的感受。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主要意思。
(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主要顺序,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
(2)学生分小组练习口述。
(3)任意上台来说。
(4)同座互说。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
(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第七题(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8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