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23:13:05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5篇)
时间:2023-11-25 23:13:05     小编:ZS文王

方案应当具备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指导步骤,以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如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成功案例,并提供相关的方案思路。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等能力,达到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等内容。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增强空间观念。信息技术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了与六年级数学课的有效整合,正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带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平常的教学实践或公开课中,部分年青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课件,让课件内容牵着鼻子走,信息技术取代了数学课应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或制作的课件过于花燥,反而削弱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理解和获取,学科整合效果适得其反,如何合理地把握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这个度呢,将是我们研究此项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1、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素质,使师生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

2、使信息技术在与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收放有度,优化课堂教学。

3、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1、新课改环境下,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

2、信息技术课件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信息技术与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学科整合应用中,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

4、信息技术与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学科整合应用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1、积极参加新课程理念培训和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把握课改精神,掌握信息技术,从而优化学科整合效果。

2、信息技术的运用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1)在利用其它手段无法呈现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时才“出手”。

(2)要在教学的难点及重点用其他手段难以突破时就“出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化,突破重点和难点)。

例如: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求圆柱的体积》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在教学时需要通过转化思想“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在这基础上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实际操作中运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都较难直观准确地完成“曲转化直”,影响渗透转化思想这一教学目的完成。现在有了计算机这种辅助工具,就可以由原来的教具和学具对圆柱的底面等分16份提高到32、64份以上,而且拆拼的过程具体形象清晰逼真。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曲转化直”的认识过程。(3)在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下,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出手”。

3、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

间。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并且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4、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发展学生思维。

1、文献法。通过多渠道查阅资料、文献研究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吸收、运用,以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2、行动研究法。听课、评课、及时反馈,及时总结,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做到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4、经验总结法。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8月)。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9月)。

(1)课堂教学研究和反思。(2)尽可能有机会外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3)进行阶段性研究小结,不断使研究深入。(4)在实施过程中,邀请他校美术教师或专家来本校指导。(5)撰写与上述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实验报告。

3、总结、反思阶段(2010年9月—20011年3月)。

(1)总结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2)讨论交流,根据实施方案,进行修改、补充。

(3)撰写总课题报告初稿,集体讨论后,进行修改,定稿。

(4)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反思,完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不断深入。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二

1.时代的呼唤。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2.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要求“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产生优秀的佳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3.改变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需要。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大多是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这种作文形式新、约束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才能,展现个性的广阔天地,便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符合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与方向。

但是,归纳学生的材料作文写作,主要存在“四大难”。(1)脑袋空空,寻找素材难。(2)假话连篇,抒写真情难。(3)题材老旧,标新立异难。(4)语言贫乏,准确表达难。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1)认识模糊,训练不到位。很少有教师从课堂教学到批改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2)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得分捷径。因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及老师的作文训练是以应试为中心的,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再强调立意、选材、结构、谋篇,不再要求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而是片面追求得分捷径。(3)观念滞后,重视不够。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试题,都有材料作文。正因为它是一种新生事物,好些人困于传统的观念一时还转不过弯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去好好地研究它、也不去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训练,从而导致作文教学与实际需要的脱轨。(4)课程资源配置严重不足。

1.探索语文高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优化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

2.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3.提升学生作文素质和语文教学成绩,进而形成语文教育的特色,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本研究一切活动的参与主体,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立人格与特点,来展开实验。自主在本实验中即是出发点又是归宿,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的主体性贯穿始终,只有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发展。

2、实践性原则:研究学生创新能力教学的各种途径与方法,都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实践活动来体现。实践是认识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活动设计的实践性,为主体的有效参与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3、开放性原则:教育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评价开放,应是本研究遵循的原则。内容的开放,有利于教育综合信息的整合,更适应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需要;形式的开放,有效地拓宽教育的范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方法的开放,有利于激活思维,使策略运用准确到位,促进实践的深入实施;评价的开放,有利于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形成,推动课题的实施。

根据自己多年带高三的工作实际和毕业班的学生需求,我将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定位为“创新写作实验与研究”的子课题“学会写新材料作文”。

1.研究周期:四年(20xx年3月——20xx年9月)。

2.研究步骤:

分三个阶段展开研究: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3——20xx.9)。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新课改相关的理论与作文教育理论。利用图书室、互联网、自订(购)的报刊杂志(书籍)学习,不断开阔知识视野,丰富理论水平。

在学生中进行作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为课题提供重要依据。

确定自己子课题的研究方向为“高三学生如何写新材料作文”。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9——20xx.6)。

具体研究分三步走:

1.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20xx.9——20xx.9)。

2.积累作文写作素材。(20xx.9——20xx.9)。

3.合理安排文章结构。(20xx.9——20xx.6)。

任务及措施:

(1)总结个人课题研究得失,并围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理论支撑、原则方法、研究过程以及预期成果等,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展开讨论,反复论证修改形成深化研究的新的课题方案。

(2)按方案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并收集有关材料。

(3)根据效果调整或完善课题研究。

(4)总结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20xx.6—20xx.9)。

整合有关资料,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

本课题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的研究,因此在研究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1.在研究前,采用文献法,查阅了大量先进理论、他人研究成果,并认真学习、分析和研究,吸收其精华。

2.在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综合法(理解、阐释、反思、体验、感悟等)等方法。

3.在研究后,采用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研究效果调查法等。

具体培养学生创新作文的途径:

第一、指导学生走进生活,走向自然,以积累创新素材。

第二、开展艺术欣赏,以感悟创新之美。

第三、轻松作文,以营造创新氛围。

第四、写想象作文,以便获取创新灵感。

第五、打破思维定势,以便掌握创新方法。

第六、作文指导和评点侧重命题、选材、结构、语言,以体验创新乐趣。

1.20xx年10月拟完成《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学观摩课的录制,做好课后反思及教学案例分析。

3.20xx年1月前指导学生参加中语会“创新杯”作文竞赛,获奖学生在10人次以上。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三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校发展的需要。

荷花池小学是一所积淀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学校因校园荷池而命名,春季小荷尖尖、夏季荷叶田田、秋季荷香飘飘、冬季荷韵连连。近年来,校园以“荷”为精髓,挖掘荷之韵、莲之品,延伸到“和雅”文化,修建了荷花长廊、花坛;成立了小荷文学社、设计了荷花校徽、创作了《荷花池里唱荷花池》校歌,学校先后开展了十一五国家规划课题《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研究》、省级《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县级《荷花文化与小学生素养形成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同时,学校还派出教学骨干去校园特色建设比较好的南京跟班学习,经过长期的努力,学校已逐步构筑起独有的“荷花”文化,但在规模、力度上还不够,为此,学校遵循“文化是行为的精神支柱”的科学理论,运用“和雅教育”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性地设计“荷花”校园文化,试图通过此课题研究促使学校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二)教育发展的需要。

优秀的校园文化所形成的学校精神和校风,不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催化有潜在能力人才的迅速成长。建设富有创造性、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催人奋进,甚至对人的思想和精神产生深远影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三)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关注人文精神、倡导学校应该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构筑起自己独有的“灵魂”。

二、课题概念界定:

荷花文化:荷花积极入世却不为世俗所染;娇艳美丽却不向他人献媚;行为正直而不趋炎附势;独立自尊而不可亵渎,是美好高洁的象征,人们赋予了它高尚、正直、廉洁、和雅的君子之风。荷花文化包括“荷品、荷风、荷香、荷韵、荷雅”,统一理解为“和雅”文化。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校园文化特色:学校创设独特的校园文化基因特征,形成独创校园文化风格,打造学校文化品牌,铸造学校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在建设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中,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主张,并彰显自己的文化特性。“荷花池里唱荷花”——围绕此别具一格主题,来建设校园建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以及班级文化、课程文化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通过网络和大量报刊复印资料数据库网站的查寻,以及阅读相关的研究著作和论文,查到与“校园文化”有关的论文345篇,与“学校特色”有关的论文近百篇,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的论文有近十篇,这些论文对“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的内涵、功能、建设学校文化与形成学校特色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查到以“荷花”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有关的学校目前还没有。

四、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针对了我校的实际,本课题能促进我校科学而跨越式的发展。

1、学校通过100多年的发展,已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亟需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以提升品牌形象。办成特色学校是我们达成目标必须要走之路。

2、国家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省将于2012年9月实施2011版新课标,这都需要我们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突破。

3、能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实现学校的个性发展,把学校发展推向更深层次,更新阶段,更高水平,最终形成学校品牌,使之更具竞争力,更能充分发挥作为省示范学校和市直属学校的辐射、示范作用。

4、能为“精品校园“的发展提供借鉴。我校虽是一所百年老校,但位于城市中心,校园面积发展空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我校能通过文化建设的方式建成“面积小而文化精”的特色学校,其经验可作为其他类似学校发展的借鉴。

五、研究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原则,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的发展必然受到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影响,因而教育要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选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人的各种天赋能力的发展。现代教育学认为人的整体素质是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合金”,人不仅受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改变环境,这个环境又进一步影响他人和自己。长期处在某一校园文化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感染下,会形成特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2.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建设一个优美和谐的校园素质,营造高尚廉洁向上的浓厚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手段。

3、以人为本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校园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动的,与环境是一种交互作用,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六、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目标:

1.在制订“荷花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四年的特色办学规划,形成明确的特色办学理念、特色办学目标和特色办学方略。

2.结合“荷品”“荷色”“荷香”“荷韵”文化精神完成学校文化建设,让环境对师生进行“荷花”文化的熏陶。

3.通过创建特色活动项目、特色教学模式、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师资建设等方式,将特色学校文化内化为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自觉行为。

4、从荷花“高尚、正直、廉洁、和雅”品格中挖掘出“和雅”的教育思想,编写“荷池里唱荷花”系列校本教材。

内容:

1、通过实施“荷花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办成以“荷花”为核理念的特色学校,形成系统的特色管理经验。

2.充分利用荷花教育资源,完成特色校本课程建设。

3.根据学生特点、学校条件等开展“荷花节”、“荷花杯系列师生竞赛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形成以““荷花”为核心理念的特色文化。

4.根据学生低中高学段年龄、学习特点,塑造“”藕娃、金哪吒、荷花大使”三个荷花形象,制定《荷花学生评价手册》,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纯洁、正直、儒雅秀美而坚强的荷花少年。

七、可能的创新之处。

1.内容方面,目前尚未查到以“荷花”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战略文化工程,本课题研究本身具有一定创新之处。

2.研究方式上,本课题研究以“藕娃、金哪吒、荷花大使”特色人物形象和特色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且与学校的文化建设结合,有一定创新之处。

八、实施思路。

荷花校园特色文化建设计划分三步走,1首先初步形成特色项目;其次整合所有特色项目,形成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系列;再次融合制度特色、环境特色、活动特色,最终形成“荷花池里唱荷花”的校园文化整体特色。

九、研究方法:

拟采取文献调查、总结归纳、文化研究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1、文献调查法。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信息,为课题研究服务。

践边修改。

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研究活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理性地改进实践研究,并在一定区域内加以推广。

十、技术路线。

2、开发系列校本课程,编辑学生文集,开设特色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

十一、课题实施过程。

课题实施过程:

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

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开题研究报告。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开题会议,邀请专家来校指导等。

2012年,着重研究荷花文化在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中的可行性、价值性。开展“荷花校园文化活动”,撰写研究论文。

2013年,着重研究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的理论依据、整体设计思路、实施建设方案等,着重研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等的规划设计,建设过程,成效影响等。编写校本课程,撰写中期研究成果和研究论文。

2014年,研究办学理念、管理制度等隐性文化和建筑主体、装饰景观、生态样体的显性文化的特色主题有机统一的策略。研究文化力对生命力生成的作用。着重研究师生行为文化的特性,校园文化特色对生命社会属性的开发力度。进行调查问卷。

后期总结阶段(2015年)。

整理研究资料,进行梳理提炼,发表研究论文和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填写课题成果鉴定申请表。

十二、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基础及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已为创办“荷花”校园文化研究做了较扎实的前期准备。

(1)、学校组织老师进行了20多次学校文化建设的研讨,同时还向学生和家长发放了学校文化建设调查问卷,提出了进行以荷花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想法。荷花池小学研究“荷花“文化,这既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历史的馈赠,我们荷小人就应该如校名具有“荷品”“荷色”“荷香”“荷韵”体现秀美而坚强的文化精神。

(2)、学校规划创建“荷花”特色校园后,派课题组主要成员张晓英、全爱梅等骨干教师去校园文化建设颇具特色的南京秦淮河区区跟班学习,返校后整理出《秦淮河区学校因特色而美丽》,对创建“荷花”特色校园文化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2、实施学校文化战略工程取得一定成绩。

(1)、基本形成了学校的文化体系提炼出了办学的理念系统。即以“荷花”为办学的核心理念,以“和雅”为校训,以“荷花池里唱荷花”为教育理念。提出了学校的办学愿景:做精品校园,创荷花品牌。提出了学校的办学方略:全面激活教师智慧,全程培养创新人才,全力打造学校品牌。

(2.)、视觉文化体系基本建成。整个校园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校建有“荷花长廊”、“艺术墙”、“高尚、正直、廉洁、和雅”为主题的雕塑;教学楼的电子屏幕上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做人准则;在楼道、走廊、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均悬挂了激励人们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名人名言;学校成立了小荷文学社、《小荷尖尖》校刊、《荷花池里唱荷花》校歌、荷花校徽及校服„„学校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浓浓的荷花文化气息,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荷花文化的熏陶。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叶艳,小教中高,荷花池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长期从事教科研工作。曾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研究》,本课题成果获得省级一等奖。现在参与研究课题:“十一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多篇论文发表获奖。《浅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减负增效》分别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发表。《创设校园交际情景的研究》在《湖南科技报》发表。《校园建设特色建设之我见》获得市论文评选一等奖,《传承精粹思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获得市论文评选二等奖,张福秀、宋宗军、张培海、刘卫红是我校中层领导,都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张晓英老师是县十佳魅力教师、教学能手,舒娟、全爱梅老师是市级教学能手,舒蓉老师是校教学能手,杨银霞老师是县教学新秀,他们都是我校骨干教师,有较强教科研水平。

(三).研究保障条件。

1、实行项目负责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

2、创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全体师生员工积极主动参与创建特色校园。

3、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学校特色文化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1)、通过视觉文化,让师生员工受到“荷花”文化的熏陶。

(2)、通过组织特色活动,让荷花文化体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思想行为中。

(3)、通过特色师资建设、创建特色教学模式、开设特色课程等,将“荷花”文化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4、通过聘请专家指导和进行校本培训,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高效。

5、充分发挥我校科研骨干的带头示范作用。

6、提供必要的配套经费和研究时间。

7、总结成果与推广结合,不断深化课题研究。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高韦芳。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基于苏州市金阊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苏州大学,2010.2、谢燕玫。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3、文军庆,王燕。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综述[j]。中国教育学刊,2007,(4)。

4、徐书业:《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于生态的视角》〔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页。

5、张文娟:《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j〕,教育科学论坛,2007(2)。

6、王吉鹏:《价值观的起飞与落地——企业文化建设实证分享》〔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

7、王斌:塑造形象,推进学校跨越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版。

8、阎德明:构建让学生心动的校园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八期。

彭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教育发展研究》,2008,2。

9、黄兆龙:现代学校形象初探,《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一期。

10、于琳:《让每所学校都美丽》,南京教科所。

11、朱永新:《新教育》,文艺出版社出版。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四

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老师们往往轻视这一环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民族方言影响,不能在交际情景中用普通话准确的表达。民族地区学生由于视野的局限,在交际情景中无话可说,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兴趣。

因此,我希望利用课标要求和“教学排序”等理论,研究出适用性,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民族地区”,主要指少数民族聚居区。“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的序列计划。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及对数学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

本课题以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调查为基础,针对其现状展开研究。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2,孟轲指出:“盈科而后进。”

3,美国查尔斯m拉格鲁斯的“教学排序”论。

1,调查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2,在教学活动中探究科学的序列计划与交流技巧。研究对教学活动的调节,控制。

1,调查阶段(20xx年6--8月)。调查恩施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现状,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课题,请求立项。

2,思辨阶段(20xx年9月)。深入学习孟轲及拉格鲁斯的教育理论,与实际联系,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3,实施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5月),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学习实践,实施研究。并请专家指导,以手记等形式展开中期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20xx年6月至8月),总结,反思,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一份。

2,研究随笔,案例,教学反思,小论文若干篇。

3,结题报告一份。

4,反思随笔若干篇。

20xx年xx月。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五

睢宁县沙集中心小学杨柳。

一、课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时代,小学生在享受着无比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当前社会这种急剧变化与发展对学生的生命观也带来了种种消极影响,加之可怕的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发生,都强烈说明在校园中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迫在眉睫。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善待生命与护卫生命,帮助学生在目前并不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中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同时,强化学校安全建设与安全教育管理,营造出安全的校园教育环境。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才可能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丰富升华和完整健康生命的成长。综上所述,此课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意义与研究价值。

1.以生命教育观理论为指导。生命教育观认为教育乃是生命与生命交流之过程。生命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而教育,则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

2.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

1、通过课题研究,建立健全学校生命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互补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

2、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全校师生及家长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形成自觉的生命与安全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的质量。

3、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教育生涯的价值,能通过教育教学研究,主动讨论生命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并在研究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

1、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何让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2、如何利用各种活动及形式,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常识和技能。

3、怎样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合力作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融会贯通的教育渠道。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

1、学科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课堂应成为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小学生命教育与语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心理健康等学科有机结合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赞美。

2、专题教育。

学校将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学校有利因素,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和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1)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随时、随地、随机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指导。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团体辅导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2)安全教育。

容开展主题教育。

(3)法制教育。

(4)环境教育。

第一阶段:(2013年9月至10月)准备筹划阶段。

2、组织教师收集相关信息及资料。

第二阶段:(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实施研究阶段。

组织实验教师以研究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行动研究,通过多种教育途径与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收集与积累实验资料,写出阶段性实验总结。

第三阶段:(2014年7月至8月)完善总结阶段。

对实验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把在行动研究中获得的记录材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形成理性的思考,提升实验研究成果,撰写课题论文,形成项目研究报告,准备评审鉴定。

预期研究成果:总结、交流、体验。

八、课题的成果呈现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活动纪实。

主持人:杨柳。

成员:孙宁程刚宋伟顾建国余群彦沙根生。

王莉夏辉李晓娟。

睢宁县沙集中心小学。

二0一三年九月。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六

各位领导、各位教研组长:

大家好!

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这一研究主题,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谈谈:

教学目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进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但一直以来,教学目标的确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书写教学目标的角度是站在“教师本位”的立场上,选用描述内部心理状态的词语来陈述,只说清了“教师做什么”,至于学生学习后是否切实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否被观察到,则没有设定。

本学期在教研中心的统一安排下,通过教师个人上网查看资料、教研组内讨论交流学习以及市教研会议,我们发现:教学目标属于课程目标的第三个陈述层次。第一层,制定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目标;第二层是制定学科课程标准,最后一层,是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落实。鉴于教学目标在课程目标中的地位,教学目标不能偏离课程标准,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将义务教育课程的总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学段课程目标、学习领域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我们组教师对上述文件进行了学习,让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叙写。

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逐渐发现:看似简单的教学目标的叙写包含着大学问,教学目标陈述应遵循四个原则:

1,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能用“让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等陈述方式,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应使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词语,如说出、阐述、表达、展示等等,而不是掌握、领会、理解这样的描述内部心理变化的词语。

3,应陈述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

4,应说明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虽然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但我们深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的研究”我们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在以后的教研中,我们将继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继续开展好教学目标叙写的研究工作,具体想这样操作:开展目标叙写比武活动,通过比赛的形式,进一步促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掌控能力,下学期,将开展听评课活动,在课堂上进一步检测教学目标确定的合理性,进一步的完善教学目标。希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促进体育课堂的效率,将课堂真正的围绕着学生转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以上是我们体育组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七

1、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客观地认识现阶段我市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摸清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实现教育工作的科学决策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

2、通过调研了解各级幼儿园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困难了解目前我市学前教育在经费投入、教育改革、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孩子“入园难”等热点问题找准制约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提高工作效能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3、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总结“十五”期间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发现各地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同时了解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信息和动态思考我市“十一五”期间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研究新世纪学前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目标以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奠定基础。同时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建立起面向农村的学前教育体制探索普及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1、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2、学前教育质量调查与分析。

3、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有效措施调查与研究。

4、各类幼儿园教师队伍情况调查。

5、“十一五”期间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6、民办幼儿园现状与情况分析。

调研形式:。

1、深入基层、实地考察课题组的同志要深入到市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小的学前班通过听课、看环境、听取幼儿园领导汇报等环节实地考察、了解情况。

2、召开座谈会组织国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代表围绕调研内容进行座谈。

3、抽查档案材料查看部分幼儿园近三年的档案资料抽查教师教案、教师业务学习及培训笔记了解其在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教研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情况。

4、发放调查问卷课题组要对部分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请基层的幼教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5、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查阅国家、省市近年来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以此作为调研工作的依据;查阅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献和资料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了解国内外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作为今后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借鉴和参考。调研对象:调研的范围为国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以及部分民办幼儿园和农村村小的校带学前班。调研方法: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20xx年6月下旬。

1、成立由教育局牵头教研部门和科研部门人员、学前教育专家组成的调研课题工作组制定调研方案。

2、查阅国家省市近年来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查阅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献和资料。

3、根据调研内容编制调查问卷表设计调查提纲为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做准备。

4、调研工作组要根据调研内容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地的调查问卷表设计调查提纲。

5、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深入到辖区内各类幼儿园和部分村小的校带学前班进行实地考察。

第二阶段:20xx年7月上旬。

1、收集整理资料,对调查的素材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初步的调查意见。

2、调研组完成本地区的调研报告,上交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组长:。

张广垠德惠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组员:。

李珍德惠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员。

卢冶市综合教研室副主任。

宋晶波市综合教研室幼儿教研员。

宫小波市教科所所长助理。

刘畅市幼儿园副园长。

德惠市教育局。

20xx年6月18日。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八

围绕区教育局、区教研室提出的各校要大力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关注课堂细节,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新课程标准,充分应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达到提质作用。为展示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我校决定于20xx年5月份举行民新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5月,语文组:

每周的周四上午第一节;综合组:每周周五上午第一节;数学组:每周的周五下午一节。

各班教室。

分教研组进行,教师上课的顺序由各教研组抽签决定。

语文组:

数学组:

综合组:

三十分钟的教学(带学生),五分钟的才艺展示。

第一阶段:

1、学习,动员,明确意义。(3月份)。

第二阶段:

2、组内学习、交流、试讲。具体分两次进行。(4月)。

3、请教研室的专家x老师进行小课题的讲座。

语文组:第一次:组长组织学习如何上好作文课?作文课的基本步骤?等文章。任教教师试确定上课内容,组内集体备课;第二次备好课在组内说课,并修改。备注:同课异构,写人的`文章。

综合组:第一次:组长组织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有哪些方法等?第二次:组内说课,并修改。备注:重在组织教学。

第三阶段:

3、分组比赛,组内成员听课、评课。

语文组:作文教学(写景的)。

数学组:图形的平移。

综合组: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不限。

1、参赛对象:全体青年教师。(35岁以下的教师)。

2、比赛方式:分成语文、数学、综合组进行,组内提前抽签决定上课(赛课)次序。

3、内容:现行的教材,参赛教师必须备好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课件。

4、评委组成:

各组的全体成员。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九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思维影响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

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

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用时5个月):

1、进一步发掘教材中的“发散”素材,培养发散思维的积极性。

2、充分运用“一题多解”的训练方式,培养发散思维的求异性。

3、注重变式引申,培养发散思维的探索性。

4、重视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发散思维的创造性。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修正研究计划。

第四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进行研究行动验证,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1.进一步研究、探索、总结、运用发散性思维培养教学模式;在校内上研究课,进一步获取同行们的评价和建议。

2.通过多种方式,测试学生的训练成果。

3.收集、整理课题的研究材料,总结研究的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开题报告课题。

关于作文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关于课题开题的报告。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十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学习心理状态,进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探索、同等合作、解决题目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提高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教学课堂中开展广泛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公道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基点。

3、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1、理性思辨:不断思考合作学习的误区,从中摸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

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广泛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0月至11月)。

1、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践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

3、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4、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5、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2月)。

1、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十一

课题:培养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研究。

1、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渴求有力的支撑。无论从何种角度讲,我们都呼唤并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

2、计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中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中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中学阶段学习实数,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中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1、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2、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3、运算不认真。

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4、思维迁移的影响。

5、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和正确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1、通过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我们要使学生亲身经历和自我体验,让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掌握研究的方法,感受研究的艰辛,分享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在研究的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他们不仅仅实现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实现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独立创新的舞台。

1、实践法。

通过数学教学活动亲自参与学生“小课题”的研究,对其起引导点拨作用,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调查我校数学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及想法,了解学生“小课题”研究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3、上网查询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国际上对这一课题先进的经验及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起借鉴作用。

4、经验总结法。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制定计划要求。(2)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1)实施具体方案。(2)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口语表达方面的变化。

(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措施:

1、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才有保障。

3、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学生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中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5、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习。

要使中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好练习。首先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重视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因素,把计算练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尽量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平时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并且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快速计算。

2、案例分析及论文。

3、论文个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4、调研报告:初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关于开题报告课题。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十二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研究计划)有多种形式。

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祛,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题目名称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能画龙点睛般反映整个课题研究的最主要的特征。在确定题目名称时,要着重考虑题目名称与课题内容,尤其是与课题的研究论点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题目名称既可以揭示课题,又可以揭示课题的论点。题目名称一般不宜过长。

选题依据亦即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课题研究方案中要明确扼要地阐明选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出发点以及本选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预期本选题研究可在哪些方面能有所突破、有自己新的见解或能在实际中解决哪些问题,借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明确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才能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价值,不至于偏离研究方向。

课题研究范围主要指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所需采用的资料、设备等方面的范围。只有确定了课题研究的范围,才可能使研究工作能集中优势兵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明确选题研究任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避免徒劳无益的劳动。

课题研究不能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干到哪儿是哪儿。必须预先有个大致的安排,使所有课题的研究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研究的步骤、方法和时间进程都是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具体保证。没有这些研究工作的具体措施安排、时间保障,方案就会落空。因此,在确定课题研究步骤时要注意符合该课题的性质,在选择研究方法时更要兼顾课题要求和研究者的特长以及可能提供的研究条件。在规划时间进程时,要注意留出定备用时间,以应付那些原先预料不及的特殊情况的产生,做到有备无患。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十三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学习心理状态,进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探索、同等合作、解决题目相互启发、共同进步,提高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教学课堂中开展广泛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公道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基点。

3、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1、理性思辨:不断思考合作学习的误区,从中摸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

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2、广泛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0月至11月)。

1、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践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

3、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4、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5、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2月)。

1、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学困生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优秀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十四

1、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渴求有力的支撑。无论从何种角度讲,我们都呼唤并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

2、计算是中学数学中一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多年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一直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问题。可以说,提高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1、培养中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学阶段给学生打好数学初步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需要。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中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中学阶段学习实数,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中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1、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2、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3、运算不认真。

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4、思维迁移的影响。

5、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学生错误重要原因。首先学生对学习重要性和正确性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感兴趣,解题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力求准确的情绪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结果出现错误。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就不能耐心地去审题,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常会出现错误。

1、通过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我们要使学生亲身经历和自我体验,让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掌握研究的方法,感受研究的艰辛,分享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在研究的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他们不仅仅实现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实现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独立创新的舞台。

1、实践法。

通过数学教学活动亲自参与学生“小课题”的研究,对其起引导点拨作用,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调查我校数学教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及想法,了解学生“小课题”研究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3、上网查询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国际上对这一课题先进的经验及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起借鉴作用。

4、经验总结法。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制定计划要求。(2)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1)实施具体方案。(2)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口语表达方面的变化。

(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措施:

1、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学生的计算的准确性才有保障。

3、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学生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许多中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5、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精心设计与安排好练习。

要使中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要精心设计练习题,精心安排好练习。首先练习要有明确的目的。要重视练习过程中的思维因素,把计算练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

尽量在短期内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平时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并且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快速计算。

2、案例分析及论文。

3、论文个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4、调研报告:初中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学校课题研究方案篇十五

技术发展、全球化和商品化的发展过程意味着可获取的信息的急速增长、“可知”世界在空间上的缩小、新型消费型社群的细分以及我们所共享的文化世界的飞速发展。这个系统可能预示着一个商品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公共服务的传统价值观正在被渐渐破坏。我们真实地生活在自身创造的世界里,不懈追求经济与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却越来越迷失于自己精神家园的取向。对社会造成最大损害的并不是那些没有学识的人,而是那些充满学识但欠缺道德的人.这就是“有学识的无知”。如今设计作为一种与生活本身息息相关的人类活动,已不是一门科学也不应该是,它包含了科技、经济、文化、社会规范、及各类情感的融合.已经影响到现代文明的方方面面。在这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阅读、观察、学习这些各类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界别的专业中寻求合作和沟通,对设计伦理道德方面更提出了要求。在日益缺乏控制和反省的今天,面对物质欲望的诱惑与干扰,如何挽救设计思辨的危机?建立一种诚实守信、关爱生命的共同精神的价值体现,并予以维持,我们责无旁贷。

设计伦理是一种基于设计工作、专业意识、职业技能等之上的职业道德要求,它通过理性来调节设计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考和总结,塑造整个社会共同遵从的设计道德观念,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建立优良的思想品格即人的自然行为与精神生命凝合成一个整体,它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层次:

首先是人与人,人的心理现象不能被编码、量化.良心到底值多少钱?设计者的道德价值何在?关键在于修身立品.建立信任品性。论语日:“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言忠信,行笃敬。”信任品性自心中出发,是命令不来。就等于宁静:我们不该以为逃避吵闹就能得到宁静,真正的宁静是来自内心深处.由心中创造。由此发展起来的设计经济活动必须满足:为人们服务、满足人们需求、改善生活要求、提高人们文化水平。这是一种伦理职能,亦是一种社会责任。

其次是人与物,人要设计一个物件的时候,其最初出发点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刻服“痛苦”,“痛苦”是我们设计的前言,解决“痛苦”的方式就是将自身(包括身体构造、身体属性、人类感情)以各种方式投射于物件之中,即所讲的“设计”,由此建造出一个“合成”的世界,并期望它服从于人们.对人们负起责任。然而,被设计出来的人与物的关系却是双向的.我们每天与不同物件接触的经验中,物件将你心目中的东西转化出来.反映了你的内心和感觉,正如丘吉尔曾说:“当你与物件发生感情的时候,物件同时正在改变着你”。从所谓的“不朽的芯片”的发展报告中我们可以体会:科学家们致力于设计的一种电脑芯片.将它植入人的眼睛之后就能记录下人一生的活动。据这些科学家介绍,这种芯片可以提供一部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的视频13记。这一未来色彩浓厚的幻想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它丝毫没有考虑到伦理道德的问题。这一技术的发展除了“娱乐”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社会”作用?科学家们所持的乐观态度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只有集合知识、勇气、热诚、真诚、学习和超越的态度.才能创造出愉快、成功的经验。

再者是人与自然,人类历经数千年发展创立了现代文明,依然在不断寻求突破寻找大自然运行的法则,试图建立一个理想、完美的世界,在这个认知的过程里,我们该怎么去生活?设计师该建造怎样的世界?设计师的态度又是怎样?设计师通过融和各层次的关系.最终实现设计“以人为本”,创造令人愉快、满意的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素质。我们回顾历史,反省现今,放眼将来,眺望过去也是对未来的预测,人们在现在与过去的循环中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用学习的态度思考并运用生活中看似不能融合的矛盾,化危机为转机,发展出属于未来新创造的生机,这正是设计伦理所要建立的价值和态度。

设计伦理进一步完善了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架构及其知识的完整性,使设计师们正确认识到设计伦理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时空对设计、生活进行自我的反省和讨论,普遍能够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判断社会中存在异议的现象.学会敢于表达个人鲜明的观点和见解,并从伦理德性的角度,提出较为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设图发掘新的理想生活的可能性.清晰明白到长成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不仅需要努力寻求“直觉思维”仓i意的启发,亦需要谨守职业操守和德性的价值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由直觉感性到理性判断的递进.最终能够超越直觉思维到达理性思维的判断和选择,将该学的知识理论努力内化为个人修养,其伦理观、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自身、对专业、对业界、对社会、对自然、对世界产生了新的认识和思辨.这种态度的转变将影响彼此的行为成为负责任的行动!

设计伦理教育一定会在设计学科建设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设计思维教育、设计方法教育、设计技能教育一样,成为设计艺术学科中的一个稳定组成部分。它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讲授,更将成为人们一种全新的、有意义的生活态度。更健康地看待自己、心怀祖国、关爱地球和人类。

论文关键词:设计设计伦理设计教育道德价值。

论文摘要:设计伦理是一种基于设计工作、专业意识、职业技能等之上的职业道德要求,它通过理性来调节设计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考和总结,塑造整个社会共同遵从的设计道德观念,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建立优良的思想品格.即人的自然行为与精神生命凝合成一个整体。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031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