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校课题方案(专业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5:01:08
2023年学校课题方案(专业16篇)
时间:2023-11-29 15:01:08     小编:紫衣梦

方案的评估和调整是确保方案持续有效的重要环节。方案的成功与否需要充分的资源和合理的分配。这些方案范例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学校课题方案篇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等能力,达到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的教学重点是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等内容。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增强空间观念。信息技术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了与六年级数学课的有效整合,正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带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平常的教学实践或公开课中,部分年青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课件,让课件内容牵着鼻子走,信息技术取代了数学课应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或制作的课件过于花燥,反而削弱了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理解和获取,学科整合效果适得其反,如何合理地把握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这个度呢,将是我们研究此项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1、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的素质,使师生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

2、使信息技术在与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收放有度,优化课堂教学。

3、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1、新课改环境下,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

2、信息技术课件在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信息技术与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学科整合应用中,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

4、信息技术与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学科整合应用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1、积极参加新课程理念培训和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把握课改精神,掌握信息技术,从而优化学科整合效果。

2、信息技术的运用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1)在利用其它手段无法呈现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时才“出手”。

(2)要在教学的难点及重点用其他手段难以突破时就“出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化,突破重点和难点)。

例如: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求圆柱的体积》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在教学时需要通过转化思想“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在这基础上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实际操作中运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都较难直观准确地完成“曲转化直”,影响渗透转化思想这一教学目的完成。现在有了计算机这种辅助工具,就可以由原来的教具和学具对圆柱的底面等分16份提高到32、64份以上,而且拆拼的过程具体形象清晰逼真。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曲转化直”的认识过程。(3)在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下,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出手”。

3、远程教育网校的建立,给教育工作者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交流空。

间。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并且各地各级的优秀教师云集,通过网络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他们新的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4、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发展学生思维。

1、文献法。通过多渠道查阅资料、文献研究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吸收、运用,以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2、行动研究法。听课、评课、及时反馈,及时总结,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做到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4、经验总结法。

1、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8月)。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0年9月)。

(1)课堂教学研究和反思。(2)尽可能有机会外出考察学习,开阔视野。(3)进行阶段性研究小结,不断使研究深入。(4)在实施过程中,邀请他校美术教师或专家来本校指导。(5)撰写与上述研究相关的论文和实验报告。

3、总结、反思阶段(2010年9月—20011年3月)。

(1)总结研究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2)讨论交流,根据实施方案,进行修改、补充。

(3)撰写总课题报告初稿,集体讨论后,进行修改,定稿。

(4)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反思,完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不断深入。

学校课题方案篇二

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但老师们往往轻视这一环节。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由于受民族方言影响,不能在交际情景中用普通话准确的表达。民族地区学生由于视野的局限,在交际情景中无话可说,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兴趣。

因此,我希望利用课标要求和“教学排序”等理论,研究出适用性,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民族地区”,主要指少数民族聚居区。“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是指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的序列计划。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及对数学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

本课题以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调查为基础,针对其现状展开研究。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2,孟轲指出:“盈科而后进。”

3,美国查尔斯m拉格鲁斯的“教学排序”论。

1,调查民族地区小学中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2,在教学活动中探究科学的序列计划与交流技巧。研究对教学活动的调节,控制。

1,调查阶段(20xx年6--8月)。调查恩施州部分学校三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现状,完成课题方案的设计,向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课题,请求立项。

2,思辨阶段(20xx年9月)。深入学习孟轲及拉格鲁斯的教育理论,与实际联系,展开分析,指导研究。

3,实施阶段(20xx年xx月--20xx年5月),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学习实践,实施研究。并请专家指导,以手记等形式展开中期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20xx年6月至8月),总结,反思,撰写结题报告,上交研究成果。

1,调查报告一份。

2,研究随笔,案例,教学反思,小论文若干篇。

3,结题报告一份。

4,反思随笔若干篇。

20xx年xx月。

学校课题方案篇三

4、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各组组长自己有学习任务还要帮别人,这种精神要不断表扬。其实,辅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对辅导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对各小组进步特别明显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5、运用评价策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教师、学生或同学之间对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有调整和指导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采取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评价方法。实验中,根据年级学生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查。评价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程度、参与能力的增强与提高。如高年级具体的评价指标:1、学习目标明确,有强烈的求知欲,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2、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竞争向前的自信和意志力。3、有积极探索,敢于质疑,创新的精神。4、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优良思维品质。5、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当的调控。6、能有计划、有目标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7、能积极地参与实践,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显然,通过评价策略的科学应用,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表现和学习能力做出评价,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评价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的过程,而且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从而修正自己的方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另外,还要提供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天性活泼开朗,顽皮好动,喜爱集体生活,已具备一定的生活实践能力。若把这些来自于学生的问题,放回于学生之中,鼓励他们去自主解决,就一定会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我成立学习互助组、采用”轮流值周,人人当班委、当学习组长、当小老师“这一自我教育形式。

6、从方法措施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自主学法“指导。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实验时,力争做到在建构新知识时,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在复习时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在出现错误时教给学生纠正、反思的方法。学习指导方法很多,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灵活运用教法传授学法。学期末评选”自主学习小主人“.条件是:爱学、会学、主动学、有创造性、有毅力、学习效果好、团结协作好等。

7、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是创设专题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学习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成语趣话“、”错字门诊“、”古诗积累“、”佳作赏析“、”即兴演讲“、”制作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又充实了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进而产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学习活动,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二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参与接受信息,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会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学校课题方案篇四

为了落实陕西省关于教师培养、培训五年规划的有关规定,依据临渭区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本着“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的研修理念,结合铁二处中学校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实施目标。

1、在校本研修中,依据新课程理念,围绕我校提出的“324”高效课堂模式,结合课题研究,每位教师要立足自己工作实际,制定个人校本研修内容,专业发展规划,激发专业发展内驱力,提高持续的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师德高尚、理念创新、业务精良、全面发展的研究型教师,为学校整体发展做出贡献。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40学时的校本研修任务。

2、在校本研修中,要凸显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研修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构建在教学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修机制,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以高效课堂模式构建为载体,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创建“扎根于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型校本研修机制。

3、在校本研修中,学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聘请校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校本研修网络。

三、研修内容。

1、师德教育。

(1)师德修养;。

(2)教育政策法规;。

(3)优秀办公室争创活动;。

(4)学习贯彻党的xx大会议精神;。

(5)开展读书活动,建设学习型班组;。

(6)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7)“温馨教室、和谐校园”建设等。

2、教育教学实践。

(1)新课程理念更新学习研讨;。

(2)新课标研读。

(3)课堂新模式展示交流。

(4)教科研辅导与讲座;。

(5)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6)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活动;。

(7)课堂管理的评价与监督;。

(8)教师计算机能力培训;。

(9)教师教育教研能力研修。

四、研修形式。

我校的校本研修形式主要有学校培训、集体探究和自主研修三种。形式既要体现自主性和灵活性,突出自我反思、又要体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行动跟进等环节,具体包括:

(1)自我规划: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专业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2)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3)课例研修:校本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一课多备)、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加强听课学习。

(4)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活动是校本研修活动发生的主阵地。各教研组要从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5)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本学期要求各课题组结合去年小课题实施的计划安排,扎实做好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活动并按计划如期完成结题工作。

(6)学校集体培训:铁二处中学将充分利用每周五的两节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五、研修载体。

1、高效课堂探究。

2、课题研究活动。

六、活动安排及要求。

1、确定校本研修主题,突出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我校将以课题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在广泛调研铁二处中学学情和教情的基础上,选择教师感兴趣的和当下教育教学中教师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合理引导并组织业务骨干进行问题的分类和筛选,按照学校实际状况、发展目标及一定逻辑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找出符合实际、又有能力解决的系列化研修主题,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2、活动安排。

(1)学校培训(16学时/学期)。20xx学年,我校的校本研修将突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师德规范养成教育,新课程理念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及相关教育法规的学习四大主题。具体安排是:每学期每月利用每周五的两节例会时间,心理健康辅导由张校长负责师,德教育由陈书记负责,新课改理念及操作由王校长负责,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由陈校长负责,每次有两人分别做30分钟左右的教育培训。按教师实际参加次数和作业完成情况由四位校长分别考核自己那一方面的情况。

(2)自我规划:三月份,各教师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规划,首先要正确分析自我,全面了解和认识自我,要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特长、需要等进行全方位的准确分析,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诊断自己的主要问题,认识问题发生的领域、难度,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和专业发展方向,锁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自我规划要与学生的需求、学校发展、社会需要、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相连;要有长期与短期规划,要有可行性与可持续性。

(3)自主研修(8学时/学期):学校开展教师每周上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教研论文,写一句自我心得活动;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自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撰写一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写一篇20xx字左右教育叙事、心得或一篇学科教改研究论文。

(4)高效课堂探究(8学时/学期):每学期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周组内听课说课评课一次,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观摩课或示范课。我们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高效课堂规范为标准,每月制作一学时的电子导学案,交教研室存档,积累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导学案,为以后课堂模式的彻底转型做准备。

(5)小课题教研(8学时/学期):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学校要求各课题组在上学期课题实践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第二阶段的实践探索,并定期进行阶段小结,力争本学期完成结题报告,为我校的小课题研究打开一个良好开局。实践证明,课题研究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推进作用。具体要求每周交流一次,每月小结一次,每学期总结一次。

七、实施保障。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

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组长:张宏庆校长。

副组长:陈生科书记、王军副校长、陈瑞祥副校长。

其中,王军副校长、陈瑞祥副校长为常务组长,组织实施。

宏观指导:教研室。

督促实施:教导处。

具体组织实施:各教研组、课题组、班主任。

全体教师在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校本研修活动,逐步形成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四级研修管理制度”。校本研修管理的重点在于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学术氛围,让教师在学术自由交流、相互碰撞的活动中,创造出学校的校本研修特色。

2、加强过程管理、注重评价与考核。

评价与考核是校本研修活动质量的关键环节。

(1)回归“落脚点”:校本研修的主题来自课堂教学,其过程体现在课堂教学,最后效果的考核理应落脚在课堂教学。所以,有效的校本研修评价方式就是要深入教师的课堂,要在课堂上感受校本研修给教师带来的变化和进步。

(2)定量:强化过程管理,研修任务定量,各项考核量化。领导小组认真抓好校本研修的计划、实施(含考核、记录)、书面总结等过程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员及时收集整理好书面计划、总结、教师成果(论文、报告等)、心得体会等资料进行汇总归档,作为评优、选先等活动的依据。

(3)求质: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通过定期研讨、汇报、交流,不定期督导检查等手段来保证研修过程的质量。

(4)考核和学时登记:

校本研修实行分项考勤制度,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请假。累计缺席(含请假)三分之一以上者,取消本项学时登记资格。校本研修课程实施完毕后,按照以鼓励为主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

(5)奖优:每学期评选表彰一次学习型教研组,课改明星班3~5名,每学年评选一次教研骨干、课改标兵,并进行全校任课教师参加的教师课堂新模式交流展示活动,以骨干和典型推动引领全校的校本研修。

学校课题方案篇五

《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是由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姜风志、吴洪同志承担,于2016年11月该课题由烟台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编号:yjgh135169),被确定为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为保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以保证该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而且《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建议老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自2016——2017学始,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大力倡导初中语文教学要开展阅读教学,“高效阅读”教学也因此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就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却存在着各种问题,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依然是囿于教材,只管一味基于考试点将教材中的讲读课文咀嚼的粉碎,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教学,而学生呢,因为疲于应付课本知识,无心也无力进行阅读。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或者老师,即使偶尔组织阅读,也是采取“放羊式”阅读的方式,至于“读什么”“怎么读”,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是放任自流。阅读教学无内容、无选择、无方法、无效率等问题普遍存在。所谓的“高效阅读”教学只是表现在口头上或纸面上,而无实际行动;或者有一定的行动,却不能做到规范科学,持久发展,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呈现出“散”“乱”“差”的局面。教师所做的往往是避重就轻,注重做足表面文章,用来应付一些部门的检查。学生所谓的阅读,也只是从一些凌乱的资料上零零星星摘抄了一些文字而已,无所谓学习,无所谓理解,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任务阅读。一言以蔽之,由于对阅读教学的意义缺乏深度的理解,实践中,阅读教学作秀,阅读力低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鉴于此,这就要求学校的语文教学必须及时积极推进“高效阅读”的改革步伐,加强教学研讨,改变过去阅读教学无方法、无策略、无习惯、无效率等阅读局面,改变过去“教师累,学生苦;读书慢,收获少”的阅读状况,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核心能力——阅读教学能力,让“阅读力就是学习力”的观念成为一种行为准则。

(二)研究意义。

读书素养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素养,阅读的狭窄和阅读的趣味浅薄,会造成人文素养的缺失和精神世界的匮乏,并且好的读书习惯是令人终生受益的。目前,“全民阅读”的呼声日益高涨,阅读已成为生活工作的必需。顺应时代的发展,学校重视“高效阅读”教学已是大势所趋。而加强阅读教学的研究,不仅符合“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要求,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对于提高教学成绩更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开展“高效阅读”,对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一切的实现则源于“高效阅读”能够有序有益、有效、有序的开展。本课题正是本着这个原则,立足实际,有效的整合资源,通过探索系列策略,使阅读教学更趋于规范化、高效化、常态化。所以说,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近些年来,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大语文”教学改革倡议,各种关于“高效阅读”的理论模式也应势而出,屡见于报端,一些“高效阅读”教育项目工程研究也已初见成果。就“高效阅读”而言,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相对独特、有益的理论。如于春吉《大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升》、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施良方、赵春林等专家也就“高效阅读”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观点,这对我们的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不无裨益。但理论层面的东西,往往高屋建瓴,用于具体的实践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而大部分教师又疏于学习,一些形成的科研成果往往无人问津,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专家形成的一些研究成果用于实践中,产生实践效应。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意在“高效阅读”的理念指导下,整合各种有效的资源,通过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定位“核心素养”,因势造型,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渐形成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系列化的、可操作的有内容、有形式的组织策略,用于规范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在研究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予以突破:一是形成“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二是构建实用性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1.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认知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2)叶圣陶先生谈阅读: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3)程汉杰高效阅读法。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汉杰先生,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系统论和控制论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外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实际和现代汉语的特点,设计而成的一套现代文教学训练体系。

(4)赵春林通用固定程序阅读法。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高效阅读课题组赵春林,倡导高效阅读,他提出的目标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读书万卷;高效阅读,高效学习,高效人生。”

2、政策依据。

(1)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新广出发{2016}1号):广泛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演讲、经典诵读、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阶梯阅读„„建立规划科学、服务高效i、覆盖城乡的基础阅读设施体系,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拓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载体和形式,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深入探索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数字化转型,因势利导,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数字化阅读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全民阅读的多媒体、多平台融合„„建立健全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工作体制机制。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中国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建议老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自2016-2017学始,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大力倡导初中语文教学要开展阅读教学,“高效阅读”也因此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一)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对“高效阅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以及“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有序有益的开展。这是一项应用性课题研究。

“高效阅读”指的是围绕着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设计而成的一套具有快节奏、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二)研究假设。

假如我们以“高效阅读”科学理论为指导,以“高效阅读”教学课堂为研究点,采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行动研究等方法,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课堂评价以及课堂监管的问题进行观察研究,就能够探索出科学、规范的“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实现阅读课教学的“高效率”。

(三)研究目标。

在认真分析“高效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高效阅读”教学策略,并建构实用性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1、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效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2.通过行动研究,形成“高效阅读”教学策略。3.通过经验总结,建构实用性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四)研究内容。

1、“高效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研究。2.“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1)“高效阅读”教学行为策略研究。重点是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组织、课堂环节设计、阅读材料整合开发等行为研究,探究实现高效阅读的规范化课堂教学策略。

(2)“高效阅读”课堂管理策略研究。重点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教育行为管理、心理管理、环境管理等的研究,探究建立一个和谐有序、张弛有度的课堂氛围的管理策略。

(3)“高效阅读”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借助于课堂观察、案例研讨、课堂反思等手段,重点加强过程性评价策略和结果性评价策略的研究。

3、实用性的阅读教学校本课程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及分工1.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姜风志。

吴洪。

成员:隋红娜。

崔海燕。

付永华。

李丽艳。

刘祥民2.课题组成员分工。

姜风志。

吴洪负责进行课题管理,工作协调,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报告。

崔海艳、付永华、李丽艳负责课题实验,是课题实验人。

隋红娜、刘祥民负责阶段性工作总结及过程性材料的手机和整理。

(二)研究思路。

思路:学习、研究、实践、提升。

路线:调查诊断(准备)——实施方案(假设)——研究深化(实施)——归纳总结(结题)。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的同类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检索,在文献分析和综述的基础上,探寻本课题的研究起点,形成初步研究框架,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前提和基本理念。

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配合课题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获取教师对组织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观点以及合理化建议。

行动研究法:按照设计的研究方案,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总结完善的研究方法,逐步实现项目研究目标。

经验总结法:总结组织“高效阅读”的个案材料,归纳、提炼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成功经验和有效策略,形成典型案例,在全校范围内加以推广、应用。

(四)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由姜风志、吴洪牵头,付永华、李丽艳、崔海燕、刘祥民、隋红娜等年轻骨干教师担任本课题主要研究力量。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人员任务分工;开展校本资源建设相关文献研究;参加课题组项目启动开题论证会;组织课题组教师培训等。

2、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8年6月)。

由主持人协调,各成员按照分工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本校语文教学阅读现状调查,形成调查报告;选定研究方向,开展“高效阅读”的有效策略的专题研究,及时收集案例资料,总结、提炼、总结有效的“高效阅读”策略。组织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实践中观课反思,撰写案例,收集、整理、交流“高效阅读”案例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2018年7月—2018年9月)。

收集、整理、分析项目研究资料,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可行性分析。

课题主持人姜风志、吴洪,负责学校的教学、教科研工作,曾实质参与过学校烟台市级课题研究,本人多次主持海阳市级课题研究,具体指导过学校60多名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并不陌生,且基本入门,基本熟知课题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另外,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从事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的遵循课题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边研究”的研究思路,确保课题研究有效有序的开展。再者,“高效阅读”已成为海阳市语文教学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研究的重点,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环境支持。同时,学校领导重视,能够通过建章立制,资金投入,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有益的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一)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学术论文。

(二)最终研究成果:于2018年9月底前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三)成果转化:1.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反思,对其他教师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本校语文教学“高效阅读”大环境的形成;2.通过这一研究以期对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起到指导、辐射作用。

学校课题方案篇六

从xx年10月1日起,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正式实施,婚前医学检查不再是强制、必须,而是知情、自愿选择。从“强制”变为“自愿”,是我国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公民基本*的具体体现。不再强制,并不等于婚检不重要。婚检可以避免家庭和下一代的不幸,它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措施(注: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措施是:一级为婚前医学检查;二级为产前诊断;三级为新生儿疾病筛查)。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预防出生缺陷”是《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颁布实行的主要宗旨之一。同时《母婴保健法》明确规定:男女双方在结婚登记时,应当持有婚前医学检查*或者医学签订*。婚检也是法律上赋予公民的义务。

二、婚检的内容。

婚前保健服务包括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是关于*卫生知识、生育知识和遗传知识的教育。婚前卫生咨询是对有关婚配、生育保健等问题提供医学意见。婚前医学检查是以男女生殖系统、重要脏器如心、肝疾病、*病等指定传染病、遗传病、精神病检查为重点。

三、婚检的意义。

学校课题方案篇七

一、研究背景: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历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也是学生的难题。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视教、轻视学;重视成文的模式套路,轻视写作动机的激发;重视思想认识的高度,轻视情感意愿的表达等弊端。以至于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我们认为要突破现状,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写作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解除学生的畏作心理,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自己的情感驱动下,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语言,大胆的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显“我”的自在之趣,诉“我”的自悟之诚。自由化的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能写出真、善、美的习作,使学生敢于、勤于、善于,乐于说真言、写实话、吐真情。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以及对生活和习作负责任的态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的教育理论。

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已经有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萌芽,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心理学家表明:学习本来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自娱的过程,生命就是在这种自娱的过程中打开所有的器官,不断吸取利于生命成长的养料。

(2)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来源于“有材料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他们就会跃跃欲试,表达兴趣浓厚。在这种情绪下,作文课堂教学就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3)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有这样的表述—一“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1—2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3—4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5—6年级)”。我们从“有兴趣”、“乐于”、“自信心”、“愿意”、“分享快乐”等词中,看到了新课标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应该说,达到了这些要求,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教师方面:

(1)更新作文教学观念。

1、正确把握小学生作文的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称小学生的作文为“习作”。习作,重在一个“习”字,它强调小学生的作文就如同绘画的写生一样,是一种练习。而截然有别于“创作”,要求不宜过高。柴向阳老师关于作文新概念的一段话:“小学生可以写不好作文,但决不能怕作文??在小学阶段,教师如能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就己经是很大的成功。”教学中,我们就不能光盯着结果,只管“我要的是葫芦”,而应该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写话、习作的兴趣,所要做的应是“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表达的自由,多引导,多激励,少限制,少指责。”

2、正确理解小学生作文的心理。

“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教师不要以指导的名义,让学生成为‘被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应该熟谙学生的作文心理,才有助于减轻这种差异造成的错位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

3、树立整合的大作文观。

对学生来说作文能力的习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学是循序完整而统一的,从小学低年级的写话到小学高年级的习作,到中学的写作,是一个整体,对学生个体来说则是渐进的过程。

(2)重新定位作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再不是置身于作文之外者,也不仅仅是写几篇范文的指导者,而应和学生一道体验生活,一道写作文,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看法,跟学生商量应该怎么写更好。通过有针对性的点拨,使学生明确自己修改的方向,清晰自己究竟怎么说别人才能听得更明白。这样做,学生心情是开朗的,也是愉快的。

(二)学生方面:

1、心理上。

(1)培养写作的动机: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就要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不光是考试获好的成绩的需要,而且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只有认识到写好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的作文行为才会是自觉的、自主的,才能克服盲目性,写作的心理动力才能被激发起来,才能产生高度的作文热情,自觉地去发展自己作文的智力因素,自觉地观察生活,观察社会,辩证地思考,主动练笔。

(2)开放写作的心理。

儿童具有谬斯天性,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表达,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和体会儿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儿童化的语言,真正解放儿童的手脚,让他们写真话,写出自己的话。

儿童具有兴趣选择心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而且他们观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孩子”的视角。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就是对儿童写作兴趣的保留和延续。

(3)榜样引领,名家故事启迪。

每个人都有“见贤思齐”的心理,因此名人效应是有很大的鼓动性的。对于小学生,他们对于名人名家更是有一种崇拜的心理,会以他们为追求的目标和行为的榜样。因此给学生介绍一些作家或诗人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的兴趣。

2、写作形式上:

(1)开放阅读作文。

“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所得的感受也难免不尽相同。阅读的立体情感反应因读者而不同”,是并不鲜见的现象。清代词人谭献也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种阅读活动中情感反应的千差万别,为学生的阅读作文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阅读作文的实现有了可能。可以说阅读作文为学生开辟了一块众说纷纭之地,更好地让他们倾吐自由之声。开放阅读作文,就是立足于学生个性的理解,采用续写、评论、补白等方式,给学生一个内容的凭借,为学生提供一个台阶。

(2)记录型作文。

讨论记实、观察记录、访谈记录、调查报告等等,都同属于记录型作文。内容是外显的,是有形的,学生只要稍加整理,就能成文。不用苦思冥想,也不用局限于课堂,以它灵活、记实的特点受到学生的喜欢。另外把自己取得的材料公诸大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与别人交流的冲动,写起来也不费力气。这种作文,分散了学生用在习作上的注意力,又把材料掌握的难度进行了分解,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不仅有情有趣,也轻松愉快。

(3)想象习作。

a、接龙作文,不是平常意义上的接龙。而是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个想像的开头,让他们从这个起点上开始习作。

b、多词串短文,给学生提供几个词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词汇,编写故事。

c、看图写作文,给学生提供单图或多图,要求看图理解,自圆其说。

这些形式的作文,在内容上可以提供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可能有的人物或一个特定的悬念,至于事物本身靠学生的想像来填补。如此想象的空间最大,局限最少,最大限度地引起了学生们的表达兴趣,想像欲望,他们很乐意接着写下去,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4)话题作文。

a、提供有争议的话题。

这类话题,可以是对课文的不用理解,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两难的情况,如此没有现成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让他们有话可说,写出个性。

b、提供有趣味的题目。

好的题目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虽然学生作文不同程度地要受到题目的束缚,但一个有趣的题目,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表达愿望。

3、手段上:

(1)采取多媒体辅助写作。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利用录音、录像、投影等现代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旋律等参与作文教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作文兴趣。对于中年级,我们可以采用声像引路—例文分析—指导观察—试写评改的步骤进行教学,对于高年级,我们可以采用例文引路——总结写法——观察构思——试写评改的步骤进行教学。

(2)社会生活实践。

结合学校和学生处于农村的实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农村的山青水秀,感受天然的植物园、动物园,认识事物,寻找写作素材。引导观察事物之时,为使学生摆脱被动状态,变“老师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以形成观察的能力。许多同学对作文感到头疼,但是一提起这些玩意儿,却十分起劲,教师要加以指导,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评价上。

(1)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愿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多样的。

a、邀人听读,征求修改意见。习作完成后,老师可适当安排时间由学生邀请自己信任的同学来听读、征求修改意见,还可拿回家中大声朗读给家长听,让家长出谋划策,提出看法。

b、相互换读,协商修改。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结合,相互换读文章,相互借鉴、相互吸取、相互营养,发现问题相互研究,相互评改,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共享以语言文字砌就而成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

c、个别交谈,当面修改。教师当面辅导学生修改作文,听取他的修改意见,作适当点拨。同时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作文的重视。然后在学生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进行第二次作文。

(2)评语评分。

评语以激励表扬为主,注意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评分时可采用一位名师的做法,学生修改一次加一次分,好作文可得100分甚至超过100分,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3)展示激情。

a、对写得好的作文,我让学生自己用录音机录下来,然后在班上“发表”;。

b、把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或好片段在“学习园地”里“发表”;。

c、鼓励学生在校报上发表习作,最好的作文推荐给报社,让学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在成功中体会到写作的喜悦和自豪。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作文兴趣培养”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多种途径”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的认识,常上教育教学网站,参与教育教学论坛的讨论,主动向有关专家请教,加强理论学习,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

2、比较法。

学生与学生之间比较、学生前后作文比较、学生作品跟名篇比较。

3、数据分析法。

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调查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为总体把握学生的写作善提供扎实的科学基础。

4、行动研究法。

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管理措施。

1、请学校领导担任本课题研究的负责人,研究过程中及时向学校汇报情况,及时得到指导,并经常与平行班比较,与平行老师切磋。

2、课题组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努力完成研究任务,积累各种资料,及时分析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研究发现新问题并加以解决。

学校课题方案篇八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架设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桥梁,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与教育形象的全面提升,全面展示我校的办学特色、校园建设以及师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设和谐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让家长走进教室,关注教育;走进学校,参与评价,增进家长对学校管理、教学质量以及孩子在校学习生活能力的了解,特制定此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放教师课堂,一方面让家长走进教室,关注教育,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孩子的上课状态和学习情况等;另一方面通过观摩学习,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通过开放家长课堂,一方面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课堂,开阔视野。

每一位学生家长都来自不同的行业,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其中还不乏行业的精英、道德的模范,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广泛的兴趣爱好、特色绝活,这是每一位学生身边最宝贵的资源,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生活、亲近生活,感受生活,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视野,在学习中理解生活的真谛,养成良好的品德,邀请每一位学生家长走进我们的课堂。

三、活动形式:

家长可以采用进入课堂授课或带领学生参观或者进行社会实践等形式(任选一种方式),传授知识,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

四、活动内容:

关注生态环境、体验生命成长、提高生存技能、发明创造、倡导文明礼仪、身体的秘密、科学活动、名画赏析、劳动教育、责任感教育、理想教育、诚信教育、孝顺教育、生命安全教育、诗歌朗诵等等。

五、活动时间:

六、活动具体安排:

1.由家长向家长委员会负责人报名进行排序,每月一次轮流授课。

2.讲课时间根据家长自己情况,可以周五下午或周三下午。请提前两天告知班主任,老师好有所准备。

3.请务必提前两天通知老师讲课的主题、内容,可以提供课件。

4.请在家先给自己的孩子试讲,控制讲课时间在30分钟左右,内容要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尽量生动有趣。

5.班主任全程积极参与活动,帮助家长组织课堂教学,有任何需要尽管提出,老师将竭尽全力帮助。

6.参与授课后家长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发到老师的邮箱,班主任将进行存档保留。

学校课题方案篇九

时间:20xx年12月7日下午14:00地点:中控楼会议室。

主持人:xxx评审组组长:xxx评委:特邀:

1、质管部总结qc开展情况。

2、强调发布意事项。(1.注意结合qc活动步骤按顺序描述;工具的使用与描述;3.语言简练;4.注意时间)。

3、主持人宣读qc活动成果发布要求、评分准则、发布顺序。

4、qc活动成果发布。

5、评委或听众进行简短提问,发布人进行答辩。

6、评委对各小组发布成果进行点评、评分。

7、主持人宣布各课题成绩。

8、公司领导总结讲话。

1、qc成果发布以ppt演示稿形式进行,限时10min。2、发布人必须是熟悉本课题活动过程的`小组主要成员。3、评委或听众进行简短提问,限时5min。

1、本次评分采取百分制,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值作为选手的最终得分。

2、评委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打分。

发布课题(发表顺序另定)。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

三等奖一名鼓励奖三名。

质管部20xx年11月25日。

学校课题方案篇十

为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成长,走“科研兴校”之路,以“校本”为依托,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和能力开始,在上学年我校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经学校研究,决定于20xx年9月开始,继续在我校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活动。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为基点,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坚持面向实际,重在实效,重在通过小课题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通过小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问题意识和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所从事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质量。通过小课题研究,培养每个教师的课题意识,培养教师的课题研究方法、流程,为今后承担大型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小课题领导小组。

领导组长:巩向刚。

副组长:李慧牟维和。

组员:陈丽艳于慧静牛晓斌刘丽萍田桂芳。

田继红。

指导小组:

组长:牟维和。

组员:巩象树牛凤玲王传玲。

1.营造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提高科研成效,创建合作、共享、创新的学校文化,创建教师发展型学校。

2.研究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真实的问题。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教师根据自身实际,个人兴趣,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3.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会研究,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提高教育质量。扎实、高效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大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小课题研究常常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个人为主体、从实际出发开展教学研究。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需要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甚至得出个性化的结论。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

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师交流,主要交流在“课堂与教学”中遇得到的问题与困惑,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教师或学科组申报课题。学校科研处进行审定并批准。

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30日)。

教师开展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寻找对策、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包括:查找相关的理论文献与资料、收集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案例、记录自己的教学体验与反思)。

学科教研组进行问题跟踪,组织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科研处组织中期检查与交流。开展优秀青年教师沙龙活动,让青年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思想碰撞,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教师继续进行实践研究。组织青年教师轮听课及赛课活动,结合学校的教学月检及公开课等活动,配合教务处抓好青年教师的研讨课。

(三)总结阶段(20xx年6月)。

教师总结研究的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学校开展结题鉴定。组织开展学校小课题研究评选,结合评选优秀青年教师活动,总结好的做法,树立典型。

实行个人、教研组、学校“三级管理”机制。以学科组或个人自主管理为主。即学科组或个人负责自主选题、课题申报、实践研究、中期报告、结题答辩等。学科教研组负责组织交流与分享、包括“选题”阶段的教师沙龙和“研究”阶段的教学观摩和主题研讨,课题推荐、开题把关、过程管理、中期检查和全程评价。学校成立“教师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级领导、科研处、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以及有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专业引领,具体工作由科研校长牵头,科研处、教务处负责计划推进安排,各教研室、教研组分头开展行动研究。

教师小课题研究实行“全程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态度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1、在小课题研究中,要求每个学科组或老师个人要有研究方案,科研处制定《小课题研究跟踪调查表》,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思路,让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对参加小课题研究课题组或青年教师的考核,学年末,将对课题等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与评优等挂钩,并制定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记录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

学校课题方案篇十一

一、课题名称:

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研究。

高中学生。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论述语文课程性质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必修课程的目标上,“阅读与欣赏”板块对古文的学习做了如下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范围可参考附录一《常见文言词》)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作品可参考附录二《古诗文诵读篇目》)。

我们正是以这一理论为立脚点,为文言文寻求多种行之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教法学法的研究,通过课堂内外的衔接,阅读与积累的结合,交流与合作的实施,形成一套系统的文言文实效性教学方法,真正帮助教师与学生走出文言文教与学的误区和阴影。最终实现学生能学以致用,并使其情操得到陶冶,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的目的。

2、国内文言文教学改革研究概况:

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从改革策略来看,大多数研究者侧重于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学时不必过分字斟句酌,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整体认知文言文的能力。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结果,教学改革更注重彰显语文的人文色彩,但却容易顾此失彼,很多教师往往因此过分注重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教学效果,哗众取宠,拈轻避重,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严重脱节,最终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能力的问题,从高考文言文的出题角度来看,19分的分值中,考核学生对字、词、句理解的题目就占了13分,足见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之重要性,如果一味地追求整体把握而忽略细枝末节,文言文的教学依然走不出困境。因此,我们还必须探索出一条既灵活生动而又不乏知识积累与运用的教学之道。

四、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及必要性:

1.高中生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甚至抵触情绪,是文言文教学处于一种尴尬的境界。文言文教法僵化,课堂索然无味,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兴趣。

2.社会的语言发展趋势影响着文言文的生存空间,社会不再重视文言文,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数量比例,内容选择都在不停的变换,学生积累的古典知识太少,提倡社会重视文言文的学习。

3、对学生关于学习文言文的作用进行问卷调查,效果非常不理想。

4、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而现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指导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的不科学地方,片面的追求形式,追求显性目标,要求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理念作出相应的改变。

5、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探究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了解民族文化,体会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继承民族优良传统。

五、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高中文言文的实效性教学方法,实效性——既运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能在课堂内外有效积累、运用文言知识,即学生有效“内化”知识,轻松应对考场内外艰涩难懂的文言文。

课题重点----探究如何在课堂内外体现文言文的人文性、发挥文言文的工具性并使学生将文言知识有效内化的科学教法。

课题难点-----如何将“活上”与“活用”有效结合在一起,二者间如何构建和谐统一的平台。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1)研究所达目标:

通过研究,探讨高中文言文课堂实效性教学的基本形态,初步形成新课程标准下区域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生成一些实施文言文实效性教学的典型课例,发表一些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益的教研文章,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研究使用方法:

本课题将使用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法进行研究。

3)研究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研究分为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和验收结题三个阶段。

方案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成立研究课题研究小组(以张娟为主要负责人,以李世祥、张军堂、张丽、舒菊利、王程婉、朱智慧,余娟等老师为组员,组成课题小组)。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做好开题论证。

(3)统一课题组教师的思想认识(所有课题组成员由主要负责人牵头,进行集中商谈,为实施开展课题统一思想认识)。

(4)制定课题研究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对课题的具体展开落实到人,责职分明,有据可依;对每一个实施环节都订立行之有效的步骤,做到紧密细致,环环相扣等)。

(5)选定调查对象(学生),制作问查调卷,了解不同年级学生文言文掌握情况及喜恶原因。

(6)制定实验课程授课计划(包括负责上课教师及选定的年级)。

(7)制订课题人员具体分工表。

方案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0月):

(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整理调查结果。

(2)每位课题组成员各自展开对实效性教学的探究、实验,及时搜集材料。

(3)组织阶段性测评和研究评估:各位课题目组教师,根据自己探究的内容,设计阶段性的测评来检验现阶段的课题开展情况,并作理论上的探究,以文字的形式对实施阶段作理论研究评估,为下一实验阶段的展开提供理论依据。

(4)不断检验和修正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在实施阶段的时间内,课题组成员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践情况,及时修正研究方案、实施计划,不必拘于定规和计划,使课题研究工作朝良性有效的方向发展。

(5)开展实验性教学,并对教学存在的优缺点进行评估、总结。

(6)各位课题组成员老师及时撰写各种阶段性总结和理论研究论文,甚至能把理论成果发表于刊物。

(7)开展优质课观摩活动。

(8)通过开展古诗文朗诵、鉴赏等活动及相关知识、能力的竞赛进一步检测实效性教学的实践水平。

结题鉴定阶段(20xx年11月—2月):

(1)针对各自探究的课题部分,各位课题组教师进一步收集、完善研究的各种资料和素材,为撰写结题报告作充分准备。

(2)各位课题组教师对各自探究的课题部分,进行全面的终结性评估,并撰写有关研究的结题报告。

(3)由主要负责人收集各位课题组教师各部分研究的结题报告,并组织坐谈会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再从总体上撰写该课题的结题报告。

(4)逐步做好该课题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如帮助师生走出文言文的`教学误区,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益,提高高三学生高考文言文答题的准确度等)。

3、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

六、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可行性分析:

重课堂教学实效,其方法灵活有效。朱智慧和余娟老师长于对教材的研究,注重教学实效性,所教班级成绩优异,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2、课题组成员为了搞好本课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组内重新组织认真学习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并进行多次集体讨论;研读相关的教学教研资料,了解教学改革动态;购买相关的教学光盘,分析特级教师、优秀教案的特点;查阅有关国内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的文章,分析利弊;结合自身教学体验,开展教研活动,充分讨论课题的可行性。

3、本课题研究资料的获得途径包括校图书馆、语文组内订购的教研书刊,查阅网上资料等。研究经费方面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为了保证有充足的研究时间,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以外抽出时间进行集体讨论、明确分工任务,分别搜集整理材料,分头撰写论文,并定期召开例会;此外,本课题研究严格按照预定计划执行,并进行定期总结。课题组成员分工:

学校课题方案篇十二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都将读书活动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广大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审视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太令人乐观,在大力呼吁读书的同时,老师不知道该向孩子推荐什么书,家长们不知道怎样的书籍适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着的书则呈现或缺乏价值、或缺乏乐趣的状态。

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从儿童的心理与能力出发,分年段地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与阅读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应力及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而童年的阅读对于一个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味着成长的伴侣,意味着心灵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园,意味着美的存在,意味着笑的源泉,意味着第二个生命。

儿童文学是人类专门为儿童写的,是儿童自己的“文学”,表现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适合儿童心灵的读物,因而也是儿童最愿意接受的。儿童文学让人善良,儿童文学增添人审美的意趣,儿童文学会让人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使他们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点,儿童文学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带领孩子走进童书的世界,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书籍,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个爱好,让书籍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通过开展阅读童书的活动,带领孩子走进童书的世界,帮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书籍,引领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个爱好,让书籍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

(1)、研究阅读当前优秀儿童读物,寻找鉴别优秀作品,从儿童哲学、儿童心理与教育目的出发,思考特定的儿童“应当读什么”的问题。

(2)、选择“共读”童书,组织和开展班级读书会,探索如何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引领儿童在阅读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得到发展。

(3)、借助家长与社会的力量,组织和开展亲子共读活动,研究亲子共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题研究意图在于通过童书阅读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研究中将采用分年段推荐、阶梯性阅读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课题方案篇十三

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改的要求,不断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学习、科研型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学校决定在全校广泛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如何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提升之路等,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用,这种教、研、用一体化、系统性的行动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校本小课题的概念内涵。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扎根于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它成活的“土壤”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是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本校化”特征。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的教学研究。它从“小”处着手,在“实”

字上做文章,达到了真正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它具有“小”和“实”的特征,所研究的课题全部来自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疑惑问题、实际问题,非常现实和有利于操作,教师可从整体上把握,从局部考虑,从微观入手,在实践中落实。

归纳起来,校本小课题研究就是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和教育教学实践开始,以敏锐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发展成长的问题,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步骤。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开展的“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降低教学基点和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指导学习方法开展校本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土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期(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教研处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提升经验。

2.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备课组的协作能够解决。

3.快节奏。由于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决一两个小课题,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三)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惑,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富有意义、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以学科备课组或个人为单位,确定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参与成员,明细课题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3.组织实施。依拟定的《小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实践。学校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强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指导,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积极落实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4.总结反思。在课题研究后期及时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进行建档,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评定。由学校组织结题。

1.统一思想认识。开展小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广为开展的校本研究趋势要求,符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全体教师务必要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实走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子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决”的小课题研究探索途径。

2.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周孝林。

副组长:雷雄。

成员:王平蒋元国康章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教导处),办公室主任雷雄兼任。

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领导、指导、实施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激励机制。学校将把小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列为对教研组评价和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的重要内容,确保研究的扎实有效开展。

究成果,讲述小课题研究的初步构想,让各学科组长明确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点带面,发挥学科组长的带动辐射作用,以增强全体教师研究小课题的责任意识,激发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策略和方式方法。并组织同年级教师认真分析本组、本学科中带有共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最终确定研究内容做好准备。小课题确立后,共同拟定整个研究活动计划,形成具体完整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大致包括:课题名称、参加成员、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实施步骤(研究进度计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4.建立小课题研究例会制度。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它有别于专家层面上的课题研究。所以,小课题研究有着其特有的灵活性,需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其进行动态修改和论证。为了使小课题的选定更科学,研究的目的更明确,方法更易于操作,每月分别组织召开小课题研究讨论会。针对课题组成员提出的具体问题、研究方法、具体的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讨论,自由开放地各抒己见,把专业切磋、经验分享、互助合作、思想碰撞、信息交流真正做出来,使一个个问题更加明朗,使研究的思路更加清晰,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小课题研究扫清疑惑,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5.开展小课题研究评比竞赛活动。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一是开展上展示课活动。要求每学期各备课组要推选一人上体现小课题研究成效的展示课。二是开展说课竞赛活动。由执教教师紧扣所选定的小课题向评审小组从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四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设计意图,接受评审小组评价和质疑。三是开展听评课活动。要求执教教师紧扣小课题研究内容,对所执教的研究课从教学流程、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小课题实施策略、目标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自评、他评,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四是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学校课题方案篇十四

有关模块和模块教学的理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重视。

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感知神经学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新的观点认为脑是由在神经系统的各个水平上进行活动的子系统以模块的形式组织在一起的。”1983年,认知科学家、美国哲学教授j.福多(jerrya.fodor)出版《心理的模块性》,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角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块性。此后,西方心理学界对智能模块性的探索热情一直兴盛不衰,认为它是人类对心理的本质,特别是对“认知加工是怎样被组织起来的”认识的一场革命,它被发展成为与“模拟论”“理论论”并列的“模块论”,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发展力的三大理论之一。

模块教学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两种流派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对于普通中学模块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但未涉及。

我国自1993年引入模块教学理论,2003年颁布的高中课程方案采用“模块”方案,于是,模块教学理论在高中教学中就显示巨大的生命力。目前普通高中面临着“模块教学”改革,上海建平中学等学校已经对此进行实验研究,江苏省对体育等学科明确提出模块教学要求,但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至今未形成全面系统的运行操作模式,模块教学的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正是基于这样的审视与思考,我们提出了“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念与实践研究”课题。

1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形成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丰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系统。

2.有助于丰富模块教学的内涵,联系“模拟论”“理论论”,对认知加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基础信息,开始走出传统的、封闭的学科逻辑的框束。

3.有助于英语课程逐步走向以专题或课题为组织线索,适应学生从事探究学习的需要,利于学生个性化兴趣的发展。

4.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若暂时完成某一模块“失败”,可以及时得到补救。比如,可以重修未达标的模块,也可以通过选择任意选修课程中相应层次的某些课程模块。

5.有助于适应高中英语课程学习分化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乐学—好学—会学的个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模块:模块( module ) 是一个被各学科经常使用的概念。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 oxford advanced learner ' , 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 )的解释,模块是英国大学课程中的一个单元或单位,或计算机等语言中的功能块、程序块等组件。模块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外部特征是指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衔接功能;内部特征是指模块内部具有的特点。简而言之,“模块”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单位或集成块,它既相对独立存在又与其他模块具有衔接功能。

2.模块教学:模块这一概念也被广泛运用于中学课程教学。模块教学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进行教学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系统化,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科学把握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2)初步形成中学英语课程模块内容的设置方法和体系。

(3)系统研究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设计和评价方式。

2.研究内容

(1)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与特质研究。

a、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

2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特质。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模块内容的设置、调整研究。

a、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的现状;

b、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模块内容设置、调整的基本原则;

c、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中模块内容设置、调整的具体方法。

(3)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组织实施研究。

a、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设计;

b、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组织;

c、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评价。

(4)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操作工艺研究

a、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情境设置工艺;

b、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情感处理工艺;

c、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环境交互工艺;

d、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成功激励工艺。

(5)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个案研究

a、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实施操作个案;

b、 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学生学习个案。

3.研究重点

(1)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组织实施研究;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操作工艺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从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教材内容的存在问题入手,通过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的调查分析,剖析影响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相关因素,揭示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内涵和价值,探索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实施策略,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的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研究体系。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0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工作,进行相应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研究阶段(2011年11月-2015年9月)

法与策略。在此基础上撰写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调查报告和研究个案汇编成集,接受省市专家的评估验收,为开展成果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理论。着眼于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内涵和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特质的.探寻,并进行综合分析,力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2)调查研究法。重点调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判断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影响高效课堂的制约因素,了解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积极探索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模块设计和组织实施策略,逐步建构一套具有一定创新性和操作性的理论体系,并不断应用于学校教学实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切实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

(4)个案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成功案例和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个案,提炼总结出中学英语模块教学的模式、策略。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是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课程重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堂组织实施能力的最优化。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它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现代教学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单元的知识,可以是几个单元的组合,也可以是一本书的整合。从小的方面说,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小的学习点。大的模块由小模块组成,大的模块可以组成更大的模块,一环套一环。这样的设计便于教学,也便于学生反馈。学生由学期末的反馈变成模块的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进展,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指导。

(4)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国最先在职业教育中运用模块教学,这种教学紧紧围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普通高中在传统的教学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不能有效地运用于实践中。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提升语言教学的实践意义。

2.创新之处

(1)模块教学是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

生的教学模式,对于课程理论、认知理论等方面可能产生新的见解。

(2)中学英语模块教学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重视实践经验、生活体验以及操作技能,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有其独特观点。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技术保证

课题主持人系市学科带头人,市“226三期工程”培养对象,先后主持过五项省市级重点和立项课题,并圆满结题。课题核心组成员为市骨干教师 ,先后担任过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核心组成员,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主持人。学校长期聘任省英语特级教师张淳老师为校本培训专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支撑。

2.时间保证

建立严格的课题运作管理制度,课题组每月至少要有一次集中研讨交流活动,并注重日常的学习、实验、探索、研究,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经费保证

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能为课题组提供必备经费,并能保证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参与各种研究活动。

4.资料保证

国内外关于英语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探索、研究的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一、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近几年来,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

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习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习,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

内外和谐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1)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2)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

(3)组织试点校教师和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的措施,实施验证。

(4)定期组织学习,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试点班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习、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5)充分发挥教研室、教有组和备课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六、组织及管理

1、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曹大军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协调、组织研究力量,保证课题的研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主要成员:轩丽英、赵霞负责撰写课题计划、实施细则、开题报告,整理课题阶段性成果,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及撰写论文。 王莉、曹俊霞负责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疑惑搜集,安排实验老师,调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并负责问卷的回收、整理、分类总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案例,及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负责数学中自主学习的资料整理、分析、搜寻工作。

2、具体任务

(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

(2)教研组要组织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

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

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

(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点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

各备课组也要经常性地进行年段互听互评活动。

(5)实验点教师应注意控制变量,不断总结可以推广的经验来。

(6)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3

学校课题方案篇十五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诸如“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又可以学有所成”等问题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要求。在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有人说,现代教学论就是追求以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后来,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后来,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所以,现今的课堂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就其内涵来说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关键、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线、灵活而多样的作业练习是有效课堂的保证、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助推剂。

有效课堂教学应呈现精细的教学环节。“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育人目标的大前提和课程标准的规范下,40分钟课堂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就班级授课制而言,引入新知、学习新知、巩固应用、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仍是有效教学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对有效课堂教学提出过九大教学步骤:1.引起学习注意2.交待教学目标3.复习相关旧知4.呈现新课内容5.提供学习指导6.引发行为表现7.给予信息反馈8.评估行为表现(6-7循环)9.强化保持与迁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盛群力教授将有效课堂教学结构分为五大步骤:1.启动动机/兴趣/注意/目标2.导入复习/提示回忆/补缺3.展开呈现/编码/练习/反馈4.调整补救/补充5.结束小结/照应/提示课后作业。参加新课改实验的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也遭遇到了“有效性”问题的最大挑战,由于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经验,课堂教学出现“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等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开展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将对课改的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教师通过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等研究,寻求有效教学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学校课题方案篇十六

为了更好地推进市级课题《农村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工作的开展,20xx年12月10日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专题会议。因时间关系和准备不充分,许多问题在会上未能阐述清楚,特辅以文字说明,希望有所促进。

(一)课题研究能有效促进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发展。

1、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2、课题研究的内容往往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难题。

3、课题研究是班主任想到学习、交流、协作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活动能增强班主任的行为意识。

1、班主任平时工作表现为烦琐、细致、重复、枯燥的特点,容易导致被动与盲目。

2、课题研究使日常班级管理的无意识行为转化为有意识行为,带着问题、需要观察和思考,要付诸行动,并有可见的“产品”,必须使隐性的问题显性化。

3、有意识的研究行为能增强研究结论的可重复性和实践模式的可借鉴性。

(三)班主任是本课题最理想的研究者。

2、班主任有管理班级的自主权,班主任老师对班级文化的影响是主导性的。

3、班主任能最近距离的观察学生,所得的资料是真实的、原生态的,也是鲜活的。

(一)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必须要了解该研究已有的成果,研究者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和做法,才可以用正确的理论来理解和分析现象,并使研究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本次课题研究中设计的学习内容有两类:一是课题研究的一般程序方法;二是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的有关理论。学习的形式也有两种:一是专家报告;二是自学。学习的途径除了向他人学、向文献学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即自主学习。

我个人认为,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全面锻炼人的学习能力。教师更要“学会学习”,每有所得,即在学习提高。但课题研究需要对研究内容的相关知识作系统学习,并结合工作实践的改进和提高,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二)主题活动。

中学课题研究不是纯学术研究,需要结合实践进行,更多的归属于行动研究。主题活动是围绕某一主题所开展的单个或系列的活动,对课题研究起着重要的实践支撑作用,如《实施方案》中安排的在本学期内要完成的三项活动:“班级美化”、“班级制度建设”、“主题班会课系列设计”等,没有主题活动的研究,多半要结合平时的观察进行(如日志式),难度更大,否则就会“纸上谈兵”,成为“虚假研究”。

主题活动往往围绕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展开,取得实践过程中的资料(方案、成果和心得等),作为分析现状和问题的依据,进而提出策略建议。所以,主题活动要有周密的计划和提取资料的准备,这就体现研究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特征,与平常的活动仅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有所不同。

不同主题活动中的主体可能是班主任老师也可能是学生,还有可能是师生共同参与,因为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而且老师也不能仅仅是班主任老师,我们尽可能地让其他授课老师也参与进来,如语文老师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布置作文(周记),从中得到学生真实的感受,发挥所有科任老师的作用。

主题活动可以是全校性的大型活动,如总课题方案中设计安排的那些活动,但也可以是某一个或部分班级的活动,甚至是某一类学生群体的活动,如子课题研究所必须开展的一些活动。

(三)交流活动。

有研究,就要有交流。交流的形式:会议讨论、文章发表、成果(作品)展示。交流的内容主要有活动计划、过程资料、活动成果和心得体会。交流的渠道有:开题会议、学习会议、阶段性成果展示会、结题会议、小组讨论会等会议渠道,同时我们还要在学校网站开辟专栏和建立qq群的方式,搭建更为便捷的交流平台。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交流活动意义重大:一是在交流中完善方案、得到启迪;二是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与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三是把交流作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压力和动力,推动自己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四是锻炼研究者的交流表达能力,适应不同的场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课题的交流活动有如下要求:1、所有的参与人有一个基本的要求:每一次活动之后,都要有一个心得体会,或一篇观点明确的论文。2、所有的子课题和总课题的内容分项(单项主题活动)的负责人要做好实施方案和总结报告。3、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征文、竞赛活动,争取获奖,增加课题研究的含金量。

(一)如何认识中学教师课题研究的质量标准。

正如前文所述,中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其成果主要以实践模式及分析性的报告的形式呈现,其创新性主要表现在研究的对象、过程和结果不一样,研究者的心得也有不同。与学术研究的成果要有发现新的规律性知识不同,与应用研究成果要有发明新技术也不同。我个人认为中学教师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标准应该是:通过研究和实践,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丰富了理论认识,贯彻了行动方案,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学生受到了教育,能为他人有所借鉴的价值。所以,我们教师要排除“课题研究高不可攀”的错误认识和畏难情绪,大胆地开展课题研究。

(二)如何确定自己在本次研究活动中的角色。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很清晰地定位自己在本次课题研究中的角色:

1、学习者――要以谦虚的态度,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自己学。做到系统学习和深入学习,学以致用。

2、组织者――不管是不是课题负责人都要有一定的组织工作,尤其重要的是做好成员分工和实施计划,“不打无准备之战”,精心谋划,才能万无一失。其次要组织好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如班级美化活动,就可以组织学生去设计,并写好设计的说明书和美化后的感受等。

3、行动者――与班级管理的实践结合,要求我们班主任将研究活动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去,并充分发挥每一次活动的积极作用和教育意义。不但要完成总课题组安排的一些活动和任务,可能还要完成自己所在的子课题组的活动任务,还有可能要帮助其他子课题收集一些资料。如何安排好这些可能交叉重复的任务,理想的做法就是“揉合”和“共享”。

4、观察者――资料的获得,新的观念的产生,都来自于自己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细心观察,这种观察要围绕自己的研究目标,有准备、有意识地进行,观察之后就要有及时的记录。

5、思考者――思考也要勤于动笔及时记录思想的火花,到结题时,再作系统加工,连缀成篇。特别提醒的是,班主任在配合学校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的同时,自己要对自己的管理班级的思想、思路、模式进行总结,要有所侧重地形成自己班级管理风格与特色。

(三)如何开展自己的研究活动?

1、了解研究的基本套路(见子课题立项方案,或网上学习他人经验);

2、广泛收集相关的文献(越多越好);

3、在实践中有准备地进行尝试(一定要作最详细的计划);

4、细心观察、深入思考、及时记录(每项活动之后,都要求自己写一点文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175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