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只有冷静地停下脚步,才能看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如何有效沟通,是提高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的关键。9、总结范文可以激发我们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一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了解借助生活媒体测量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4、感受周长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建立周长的概念。
:能从各种具体物体中正确找出物体表面的周长。
:课件、带图形的练习纸40份、教具图形4个、水彩笔(学生准备)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从字面上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指名回答)
过渡:物体外围的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那么树叶的周长是指它的哪部分?
(示课件)
二、感受周长
1、感受实物的周长
学生看四只甲虫爬过树叶的动画,并说说三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有什么不同,指出树叶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结语:小甲虫从树叶的某一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这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边线周长
摸一摸课本、课桌的边线,摸时用指尖去摸,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部分。(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经过的边线就是书的封面的周长。)(几名学生重复说)
2、感受图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摸到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师示教具图形)
()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试试看。
学生自己描,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情况,寻找提高的对象)
描好后,师先取两名同学的作业展示,并对全班的作业作出简单评价。
师相机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一个?为什么?
根据生说的图形特点,师板书:曲直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图形内部边线是否也为周长(书p45第一题,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三、感知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请你从四个图形中选择两个图形,量一量各边的长度,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各自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试算,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学生把计算过程板演在黑板上对应图形的下方)
问:你是怎么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量算)
剩下的两个图形()大家怎么没有选择呢?(学生自由说)
追问: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师整理学生发言并形成板书:圆滚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结:由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知道各边的边长,再将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边长加起来,就能知道图形的周长。(板书:各边长之和)
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们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
四、练习
1、判断:课件
2、口算周长。课件。
3、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出示:
(师现场演示:第二个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
小结:都看清楚了吗?移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与判断图形的周长。
2、指导完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
看一看,议一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你现在觉得周长就是什么?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长吗?(腰围、鞋底等)
六、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演示)
根据头围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
根据胸围的尺寸,选择合身的衣服
板书:
周长
曲化曲为直
圆滚
边线周长
直各边长之和
直量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知周长。
今天,老师想请孩子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前几天,老师去商店买了一块圆形的桌布,老师觉得这块桌布不够漂亮,想用丝带在四周围上花边,老师要买多长的丝带,既够用又不浪费呢?(课件显示出桌布一周的长度) 生:买和桌布一周一样长的花边就可以。
师:我们只要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就可以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桌布一周的长度?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用米尺量、用软尺量、用绳子量。。。。。。。。
2、孩子们想的办法可真不少呀,那桌布一周的长度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孩子们,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周长。
师边指边说:对,像这样从一个点起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孩子们只能是这点能作为起点吗?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请个孩子指一指。(贴树叶)
师: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叶面的周长。(课件显示叶面的周长并且出示:叶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生读一读。
(2)、师:孩子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一下。(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显示)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
(3)、(举起手中的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你能说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描、说。课件显示出三角形的周长。
(4)、小结:(课件显示)刚才咱们一起找到一些图形的周长,桌面是一个圆形,叶面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数学书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还有三角形,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2、描周长。
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这是什么?(碟片、正方形)请两个孩子上台试一试。他们描得对吗? 孩子们是不是也想试一试呢?拿出题卡,用彩色笔描出图形的周长。 展示学生作品。
孩子们请看,这些平面图形,老师描出了它们的周长,老师描的对吗?
小结:原来必须要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老师在一周的下面加重点号)
3、理解封闭。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饶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
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有周长,为了让周长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们在这前面加两个字------封闭。(板书)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老师在封闭的下面加重点号)读一读。读出关键词。这就是周长的概念,打开书本41页,把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标上小圆点。让我们响亮的齐读一次。
孩子们读得真响亮,现在请孩子们来找找,下面的图形那些有周长,那些没有周长?
4、师:其实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它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所有边长度的总和。所以,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四、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孩子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吗?
现在四人一小组坐好,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物体,碟片和扑克牌,请你们先找出他们的周长,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
汇报,你们测量碟片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测量扑克牌用的什么方法。
生1:用直尺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生2、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知道对边了,然后再加起来。
小结:通过刚才的结论我们发现:一个物体的边是直的,我们可以直接用直尺来量,一个物体的边师弯曲的,我们就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在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五、拓展运用。
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城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为什么? 六: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孩子们,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买裤子,要知道腰围,也就是腰的周长。我们操场上的围栏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孩子们,课后去我们的身边找一找,看那些地方还用到了周长的知识。
江口小学 钟从英
一、教学依据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1页的内容。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三)教材分析
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物去量一量它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四)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动手摸一摸、画一画,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会用不同方法,不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最终理解周长的含义。
六、教具准备
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七、学具准备
直尺、线、软尺;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表格。
八、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1.谈话引入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2.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3.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数学课本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摸一摸。说一说:怎样是一周?(从某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个点)
请你将树叶的周长画在练习本上。
4.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像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 生解释。教师画图说明。(圆、长方形:封闭与不封闭)
教师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 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1.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2.渗透要求
师:老师准备了 “智慧小手测量单”,请你先看一看。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需小组合作完成这些活动。接着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学具,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组长记下数据和测量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配合得最默契,完成得最多!
(三)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各小组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你们组测量的周长是多少呢?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学得快乐吗?
3.教师评价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五)布置作业:小练习册第27—28页。
板书设计: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它的周长。
“卡片”、“图形”
九、教学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反思
《认识周长》是孩子们以后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以下优点和不足。
一、优点
1. 导课设计与语文学科整合
度(不规则图形),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也避免了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圆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
二、不足之处
1. 在学生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时,由于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不能较准确的测出叶子的周长,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问题的探讨,也许孩子们完成的会更好一些。
2. 学生在测量自己的腰围时,教师指导不到位,致使有很多学生对腰围的认识还不够,掌握的测量能力不熟悉。以后的教学要继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 纵观整节课,我感觉最遗憾的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实物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加强小组建设,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三、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让十个一样的数加起来就可以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不必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生3:我发现圆形的周长很难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测量。
生4: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圆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5:还可以再对折,这样要量的曲线就更短了,测量这段曲线的长度再乘4。
生6:测腰围时,我发现从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进去了,不准确,应该贴着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能测量出很多图形的周长。
四、总结激励,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师小结: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每两个搭档的团结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三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1页的内容。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围绕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创造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去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长”的含义,进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并对以后“周长的计算”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分析判断这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在活动中掌握测量方法。从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做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三)教材分析。
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实物去量一量它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知道可以怎样测量周长。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四)学情分析。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
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平时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知识与能力: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动手摸一摸、画一画,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正确地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
会用不同方法,不同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物体的周长,最终理解周长的含义。
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
直尺、线、软尺;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表格。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一元硬币、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数学课本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摸一摸。说一说:怎样是一周?(从某一点开始绕一圈回到这个点)。
请你将树叶的周长画在练习本上。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
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质疑:这里好像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
师:谁能解释?生解释。教师画图说明。(圆、长方形:封闭与不封闭)。
教师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1.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2.渗透要求。
师:老师准备了“智慧小手测量单”,请你先看一看。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四
《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握此课教学,我在研读本课教材的基础上观看了本课的配套课例录像。在课例中,教师整个教学的预设是很精心的,体现了:1、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2、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学习的方面。在学习经验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节数学课的主要探究活动 “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能如何发挥探究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对探究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作个探讨。
【课例片断】
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生1:长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
圆形可以用线绕一圈作个标签,再量绳子有多长。
师:他刚才说了两种测量方法,一种用尺子量,一种用线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
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始小组活动。
活动中教师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生1: 用绳子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
生2: 用尺子量出一条边长,再乘以4。
师追问: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四边相等的特点)
生3: 用尺子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加起来。
生4: 量一条边,数有几条边就乘以几。
生5: 沿尺子滚动就可以流量出周长(操作一遍)。
师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
生齐答:可以。
师让生尝试用此方法测量,证明可以。推测也可以。
师又出示,引导学生发现: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适合。
师小结:在测量时,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
【反思】
在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以截然分开的。不管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共同指向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预设与生成的不同作用,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善于抓住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发挥自主探究的应有作用。
1、科学预设活动程序
教者科学分组、科学分工,科学选材,认真预设师生互动的程序,一切预设都讲究策略方法,其生成的结果必然是: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合作学习开展有条不紊,每个组员各尽其责,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整个过程都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教学效果才会显著。可见,有怎样的预设就会有怎样的生成。在本课例中,在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时,小组成员懂得分工协作,活动有序,由此可体现科学分组和科学分工。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测量周长的图形形式多种,有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有不规则的月亮形、树叶形等。这样科学选材就自然生成了学生的多种测量周长的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了用尺子量、绕绳子、滚动法等测量周长的有效方法。
2、及时捕捉生成促进预设
在课例中,学生上台汇报交流所测量周长时,有两处生成教师捕捉得很好。一处是对正方形周长的测量。当学生发现只用测量一条边乘以4就可以得周长时,教师及时提升这一方法的原理就是“抓住了正方形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周长计算作好了铺垫。第二处是学生操作汇报圆形可以用滚动法测量时,教师及时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引导学生继续讨论滚动法测量的适用性。由此引出“有凹凸不平的图形就不适合用滚动法测量”的结论。这正是教师恰当把握学生的生成,从而能将预设问题推向更有科学性和深度的结论。
但是在本课例的`探究活动中,也有几处让我们斟酌的。当学生在动手操作测量时,学生的很多操作是不科学规范的,而教师只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这就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生成,错过了科学指导的机会。还有当学生发现五角星、月亮形不适合用滚动法测量后,教师在总结测量周长方法时,也没有将生成的结论加以提升运用,只是泛泛而谈“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由此可见,课堂上的生成是可以在预设之外的。因为儿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思维、知识、经验与成人不尽相同。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会呈现丰富性、多变性,这就决定了教学生成可以是丰富的,多变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加大力度研究儿童的认识规律,个性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及已有知识经验;加深对教材的研究,反复推敲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等,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生成反过来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从而促进了教学活动预设的发展。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3.能结合具体情形,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景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
2.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观察图1同学们要认真的看小胖是怎么运动的)。
3.他跑对了吗?
4.图2第二天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5.图3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伸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学生结合老师的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6.指出:围着操场跑一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结合图2来说一说怎样就够一圈?(不是封闭图形)强调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这个操场的一周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4、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圈就是一周,。
三、量算结合,理解“周长”
1、自主探究。
操作演示,出示个图形的变相(保持原图形状)。
师:好,请大家停一下.咱们看看哪一个组坐得最好。瞧他们小组做好了,反应真快,咱们大家要想他们学习啊!
师:来,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方法?
树叶表面:三角尺:数学书封面:钟面: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他的周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周长。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图形的周长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摸一摸、画一画)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扇形、正方形,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等。
学具:
若干平面图形、棉线、直尺、软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秋季。
师:那么,一提到秋季你会想到什么?生:落叶。
生1: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生2: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继续播放蚂蚁绕树叶的长度,及蚂蚁的话)。
2、揭题并板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图形的周长”。
二、感知周长。
1、理解一周的意义。
(教师举着图形让学生指一指图形的一周:操场、游泳池)。
生1:一周就是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生2:一周就是图形所有边的长度。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这是你们对周长的理解,我们总结一下:从起点绕边线画一圈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课件出示:操场、游泳池。
师:谁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就是游泳池的周长?
指名学生上台指。(黑色的一圈)。
2、指一指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刚才认识了周长,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周长。
(1)指一指:黑板面的周长。
师:黑板面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的。师:谁能指一指它的的周长?指名学生指。
师:谁能说说指周长时应注意什么?生1: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生2:首尾相接。
师:对!指周长时一定要注意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也就是首尾相接。
(2)集体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离我们最近的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生:长方形。
师:你来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学生举起书,师生一起指。
3、理解周长的意义。
播放课件,找一找图形的周长。总结能找到周长的图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两组图形(区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
师:这两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组图形有缺口,而第二组图形没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组图形有开口,第二组图形是封闭的。
师:对!像第二组这样首尾相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画三角形解释首尾相接)。
请学生能用手势比划比划。
那么总结一下周长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探究测量方法。
1、设疑。
师: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图形的周长?生:(异口同声)想。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要求:拿到物品后,先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测量最好?然后再动手测量。
工具:软尺、直尺和棉线。
学生小组合作(打开信封里面的两种物品,有长方形、正方形、扇形、圆形)。
3、汇报:你测量的是哪个物品的周长?你是怎样测量的?
4、比较归纳。
生:像五角星、长方形都有直直的边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一元硬币是弯的就得先拿绳子绕一圈。
5、小结一个图形的边比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来量它的周长,没有直直的边就得先用绳子绕一周,再用尺子量它的长度。其实一元硬币是硬的假设只有直尺也可以量------滚一圈。
图形选择方法。
举起:三角形用直尺量一量。
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七
1.结合事物或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周长的含义。
突破方法:在“围一围”“议一议”“量一量”“试一试”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具体活动中,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法:
迁移类推、动手实践和观察法。
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多媒体课件、手帕、树叶、线、直尺。
树叶、线、直尺。
一、创设情景。
教师讲述《新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第一次赛跑,小兔子由于过于骄傲和轻视对手意外的失败了,这一次它决定要认真的和小乌龟重赛一场,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播放《新龟兔赛跑》的.动画。(小兔子沿着跑道的外圈跑,而小乌龟却沿着跑道的内圈跑,小乌龟再次胜出。)。
教师:小乌龟为什么能再次取得胜利?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有的同学说小乌龟跑得路比小兔子短一些,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
感受周长:。
请学生小组合作在老师发给的跑道图上用红笔描出小乌龟的路线,再用蓝笔描出小兔子的路线。
教师介绍:小乌龟跑步的路线是图中跑道内圈的周长。
小兔子跑步的路线是图中跑道外圈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围一围。
(1)(出示手帕)师:看看老师手里是什么?
生:手帕。
师:对,老师觉得这个手帕不够漂亮,想让手帕变漂亮些,于是要给它镶上花边,你知道该镶在什么地方吗?哪位同学能上来告诉老师,帮帮老师的忙。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手帕边沿。
学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在镶花边的时候,刚好围了手帕的一圈,一圈呢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一周。老师现在把同学镶的花边用线画出来。从这一点开始围手帕刚好一周回到原来这个点上,这条线的长度就是手帕的周长。(教师课件出示:围手帕一周的长度就是手帕的周长。生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看到书上例1,动笔画出桌布的周长。画好之后,同桌互相检查。
(2)(出示树叶)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树叶)谁来指出它的周长?
学生上台演示。
师:说说你是怎样围的?
生:我是从树叶这点开始沿着它的边围一周。(教师出示课件围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生齐读一遍。)。
2、启发联想。
生1:围课本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本的周长。
生2:围水桶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水桶面的周长。
生3:围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
3、摸一摸。
师:我们用手指了周长,那同学们我们能摸一摸周长吗?
生:能。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课本封面和课桌面的周长,那你们能试着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吗?(教师板书:摸)。
师:课本封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手帕是什么形状?
生:正方形。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它们,可以概括为?(图形)。
那也就是说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图形哪些是它的周长?
师:为什么第一个和第三个不是它的周长?
生1:第一个图形围多了。
生2:第三个图形没有围满一周,也就是围少了。
师:围图形周长时,一定要注意是围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4、量一量。
同桌交流合作。
指名汇报:
生:我量出的树叶周长是26厘米,我们先用线围树叶一周,再用直尺量线的长度。
请同学们看到书上例2。
追问:刚刚我们量了树叶的周长,那你能想办法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2)演示交流。
(3)代表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先量了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它的周长。
生2:我们是用线直接沿着长方形的边围了一周,再用直尺量出线的长度,就知道它的周长。
5、试一试。
动手比较图形一和图形二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8页“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内容?
生:周长。
师:什么是周长?
生: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在围图形的周长时,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只围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板书设计: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2.经历摸一摸,比一比,算一算的操作活动过程,理解周长的概......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第84页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指一指、描一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教具准备:树叶、尺子、软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圈”和“周”的联系。
1.出示学生篮球场的情境。
经常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小美计划每天绕着篮球场跑一圈,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跑的。(出示动态演示跑步)。
师:小美跑得对吗?为什么?你觉得她应该怎么跑?
生1:她跑得不对,没有绕着篮球场的边线跑。
师:这一次,小美又跑够一圈了吗?应该怎么跑?
生1:不够,没有跑回到起点。
小结: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最后回到起点,这样跑才是围着篮球场跑了一圈,这一圈在数学上称它为“一周”。(板书:一周)。
师:你知道篮球场的一周有多长吗?小美爸爸测量出篮球场一周的长度是66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一周的长度”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体验,理解周长的本质。
1、认识平面图形的一周。
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师:你知道这三个图形的一周指的是哪吗?说一说、指一指。
师:你能找到身边物体的表面,指一指它的一周吗?(学生找一找、摸一摸)。
师:你真厉害!老师为你骄傲!现在有些物体表面的图形跑到练习纸上了,请你描一描它们的一周吧!
学生在练习纸上描一描活动一中古画表面、绿色小旗表面、五角星表面、树叶表面、钟面的一周。
学生展示描图形的一周。
2、图形一周的长度。
生:用直尺量出每一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师:你真棒!经过测量,古画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5分米,我需要花边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生:20分米。
生: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那五角星表面一周的长度呢?
3、找到测量不规则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方法,化曲为直。
师:树叶和钟面的边线不是直的,你有方法能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吗?
生:用细线绕一周,再把细线拉直了用尺子量。(化曲为直)。
师:树叶表面的一周指的是哪里?用什么方法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呢?
生:用刚才绕细线的方法。
师:刚才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树叶表面等图形,我们都能通过测量,算出它们的一周的长度。(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4、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出现角、不封闭图形,组织辨析。
师:弯弯曲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这些图形,都能算出一周的长度吗?
生:能。
师:那这两个图形谁来找一找它们的一周,并算出它一周的长度?(出示角、不规则图形)。
生:算不出一周的长度。因为角和另外那一个图形从起点开始沿边线回不到起点。(学生指一指)。
师:这两个图形和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这两个图形从起点沿边线回不到起点,没有封闭起来。
师:像角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不封闭图形。
生:封闭图形。
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三、练习巩固。
1、下面各图形中,哪些是封闭图形?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
(课本84页第1题)。
2.下面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第83页“做一做”。
2、回家算一算家里饭桌表面、电视机显示屏表面等物体的周长。
板书:
周长的认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九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1—62页的内容。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 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三角尺,水彩笔,细线,不同形状的树叶。
一、观察操作,认识周长
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
师:对,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剪。(板书:边线)让学生指一指,老师剪下一个图形送给刚才发言的.学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课件动态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3、认识周长
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板书: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如树叶、文具盒上面、作业本封面等物品的周长。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小组同学合作动手围一围,量一量,记录在纸上。然后用课件动态演示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同时强调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先用细线围一围,再把绳子拉直了量出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计算图形的周长(“试一试”)
谈话:把书打开到61页,看试一试,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你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吗?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各自的周长吗?同桌讨论,指名说说自己的办法。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然后在全班反馈。(反馈时用课件演示。)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十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课件、绳子,直尺等、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 课件出示(树叶、甲虫) 问:这是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是怎样爬的 沿着什么路线爬的 (树叶的边线)
请问: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又叫做树叶的什么 (周长)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认识周长
1、下面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儿童游泳池去看看(课件出示游泳池图片)
谁愿意上来指出池口的边线 它是从哪里到哪里 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池口黑色边线的长也就是池口的什么 (周长)
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出示数学书、
2、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举例:你还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 (如桌面,三角板等)
有谁愿意把你描好的边线展示给大家看看、(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也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 (周长)
那么谁愿意上来指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周长,那么老师现在想知道一些物体的周长、
4、出示树叶、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开始测量,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周长,那现在我想知道这张明信片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 (指名说)
计算图形的周长、
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快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 (周长)其
实周长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十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十二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61—62页的内容。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初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测量方法。
2.通过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并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三角尺,水彩笔,细线,不同形状的树叶。
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
师:对,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剪。(板书:边线)让学生指一指,老师剪下一个图形送给刚才发言的学生。
2、摸一摸(“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你能不能指出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独立指出课桌面和三角尺的'边线,再在小组和班级中交流。(课件动态演示指出这三样物品的边线。)。
出示游泳池图,你能指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吗?学生指出后,再用动态画面演示游泳池池口的边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板书:周长)周长的周是一周的意思,长是长度的意思。
请学生举例说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如树叶、文具盒上面、作业本封面等物品的周长。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小组同学合作动手围一围,量一量,记录在纸上。然后用课件动态演示测量树叶周长的方法,同时强调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先用细线围一围,再把绳子拉直了量出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计算图形的周长(“试一试”)。
谈话:把书打开到61页,看试一试,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吗?你能说说什么叫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吗?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各自的周长吗?同桌讨论,指名说说自己的办法。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然后在全班反馈。(反馈时用课件演示。)。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图形的周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维。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线、卷尺、图片、计算周长表格等。学具准备:直尺、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构模型。
1、以游戏话题谈话引入,课件演示喜羊羊绕水塘跑一周的画面。提醒生注意观察喜羊羊跑过了哪些路线。动画演示跑过一圈的路线。接着演示美羊羊绕另一水塘跑一周的动画。
提问:如果它们以同样的速度绕各自的水塘跑一周,谁先回到起点?为什么?
2、引入“周长”,提示课题。
水塘一周的长度,就是水塘的周长。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数学新朋友——周长。
1、出示各种图片。学生观察。
这些图片都认识吗?它们的周长在哪里?
2、指出图形的周长。
先抽生演示指图形的周长,老师引导明确从起点出发走一周回到起点。再让每生选三个图形指出它的周长。
3、找身边物体的周长。让学生找然后汇报。
(出示“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和“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否标对了”两道题)。
4、理解周长的含义。
你认为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抽生试说。
看书上描述的概念同时板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合作探究,强化理解。
置疑: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1、抽生说方法。
2、小组为单位测量周长,填在表格里。
3、汇报方法及结果。引导发现方法的多样性。
四、学以致用,练习巩固。
课件出示练习题,完成、汇报、讲解。
五、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十四
冯小花。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涉新知。
1、谈一谈,初识周长。
认识了周长,老师考考大家你们到底有没有理解什么是周长?现在我们把学习知识的好伙伴(数学课本)拿出来,指出它的边线,看看老师指的,指出数学书封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小组讨论:指边线时应注意什么?(1)、从这点出发最后还要回到这一点,这才是整整一周。(2)、要紧贴数学课本的边。
2、找一找,摸一摸。
3、描一描、说一说。
4、量一量、算一算。
(2)测量树叶的周长。
提问:刚才我们测量了规则图形的周长,那如果让你测量一个不规则图形呢?比如说课前我们看到的树叶,谁来说一说怎么测量,你有什么好方法。拿一根细线沿着树叶的周边绕一圈,再用刻度尺量这根细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智慧小屋:
1、2题。
四、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化曲为直、平移的数学思想。
3、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细线、直尺、皮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楼梯形、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周长。
(一)感受一周1、2008年是奥运年,小蚂蚁和小瓢虫也在做运动呢!(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两只小动物沿树叶爬行的路线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周。
3、请学生摸一摸树叶的一周,教师强调起点在哪终点也就在那。
(二)感受周长的长度。
1、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课桌面的一周,告诉学生像数学书封面的一周的长度、课桌面一周长度在数学上有个名字叫做周长。板书(周长)。
2、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课桌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认识)。
(三)感受封闭图形揭示周长的概念。
1、图形王国里今天来了一些好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2、通过学生观察后,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3、让学生描一描自己喜欢的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活动结束后告诉学生刚才描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师板书周长的概念。)。
4、让学生齐读周长的概念。
5、师举例说明:像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四)巩固周长。
找一找数学练习本的周长、板凳面的周长在哪?找到后摸一摸。
二、合作探究。
(一)设疑激趣。
1、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楼梯形提问“你认识谁?”
2、让学生估一估哪个图形周长长?
3、当学生想法不一时,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小组活动。
测量周长。
1、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观看。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评价。
4、小结:像一些规则的图形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图形的周长,像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用细线、皮尺绕图形的一周然后再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三、运用周长。
解决问题。
1、测测你的眼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为什么相等。(出示课件)。
2、量一量。
填一填。
小组合作量一量同学的头围、腰围、胸围。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十六
问题:中高段小学生在计算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时很容易混淆两者计算。
根源:可能同周长教学的起始课有关,即在第一课时过早地引导学生把长方形周长计算概念化、形式化、公式化。学生在尚未充分感知情况下,一味去记住周长的计算公式,而不是真正理解、感悟周长的含义。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周长,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一)熟悉的一圈(一周)(指、说周长)1.五中操场跑道。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五中的操场。钟老师喜欢跑步,每天至少会跑一圈。你们猜猜钟老师跑一圈是哪里到哪里?谁来指一指?(师现场在黑板上画个操场后,请3个学生指)。
师:哇!一圈有这么多的可能性呀!它们都是从一个点出发又回到这个点上。2.路线图。
师:有时,我也喜欢到我们家旁边的小公园走上一圈。
大家再猜猜,这一圈可能是哪里到哪里?(请2个学生指)师:哦!原来这一圈可能是大圈,也可能是小圈。也都是从一个点出发又回到这个点上。
师:瞧,像这个镜框,它的一周在哪里?拿出你的小手试着指一指?
这一周的边线的长度就是这个镜框的周长。2.树叶的周长。
师:聪明的你能找到这片树叶的周长吗?谁来试一试?生: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走了一周,又回到这点。
这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沿着边线描,师当场把黑板上的树叶描出周长)3.扑克牌的周长。
师:这张扑克牌它的一周又在哪里?请你用红色水彩笔,快速把它描下来,4.反馈学生描的作品:
师:这条绿色边线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这条红色边线的长度就是这张扑克牌的周长。
师:看着大家描得这么好,调皮的周长跑出来了。我们看看去。
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物体如果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三)封闭图形的周长。
师:看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蚂蚁和瓢虫也来了。赶快看,它们在干么?
哦,原来它们在比赛谁爬得更远?
师:怎么量?(三角形树叶、一般树叶形让生说一说)【温馨提示】。
a.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怎样测量。(如果测量遇到困难,欢迎找老师帮忙)b.量一量:具体分工,合作完成。
c.记一记:测量的数据记录在卡片上。(取整厘米)d.算一算,比一比:一周有多长?2.同桌动手测量后反馈:
师:你用什么工具,测量树叶形卡片的周长?(1)曲线图形的周长生1:用卷尺绕着量。
生2:用毛线绕一下,再用尺子量就可能了。生3:滚动方法。
操作演示,用一条毛线绕树叶一周然后缓慢打开,拉成一条线段同。师:用一条毛线可以把曲的边线变成直的线段,真是个好办法。这条线段测得长度大约是18什么?(厘米)。
(弯边:绳绕再拉直测量,直边:直接测量再可相加)(二)算平面图形的周长1.口算下面图形的周长(1)正五边形(乘法)。
生:五条边的长度和就是这个五边形的周长。(2)一般的四边形(加法)。
师:更多边的图形,会算吗?要知道什么?怎么算?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师:还有没有更快的比较方法?(平移法)课件演示。a引出只需要比较不一样长的两条小边。b把缺角的正方形也平移成一个正方形。c得出结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课后作业】测量自己的头围、腰围。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录微课的旁白:
生活中周长,随处可见,应用广泛。
如果要给这幅风景画镶上边框,就需要知道这幅画的周长。瞧,这是我们常玩的沙坑,如果要在它的四周铺上木板,也要算出它一周的长度。
姐姐要买新裤子了,就要测量一下她的腰围。农民伯伯要给菜地围上篱笆,就要知道这块地的周长。李叔叔想知道这个南瓜的大小,也要测量它最大圈的长度。人造卫生绕地球转,也是运用到有关周长的知识。
同学们,希望你也能运用周长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辨、指、描、补等活动,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感官认识,理解并内化周长的概念。
2、通过量、算、拉、撕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不同图形周长测量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质疑辨思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3、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变与不变、对应思想、化曲为直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概念本质。
教学难点:排除面积大小对周长干扰。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顾名思义,唤醒认知。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数学中的一个新朋友,看它的名字叫什么?板书:周长。看它的名字你觉得什么是周长?同学们的理解都很不错。周长指的就是一周的长度。板书:一周的长度。我们通过名字简单的认识了周长,下面我们就来展开对周长的研究。
二、丰富感知,理解本质。
1、辨一辨,明晰周长概念。
预设:生1:我觉得懒羊羊跑的不对,它跑到操场里边去了,它应该沿着操场的边线来跑。板书:沿边线。
生2:暖羊羊跑的也不对,它虽然沿操场边线跑了,但它没有跑完,它要再跑回起点的位置。板书:回起点。
生3:喜羊羊跑对了,它是沿着操场的边线跑的,而且还跑回到了起点。
揭示:像喜羊羊这样所跑的一圈,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一周。谁再来说说,怎样才是操场的一周?来伸出手从这一点出发描出操场的一周。
师:知道了什么是操场的一周,想知道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吗?我们来看:操场的直道长度是110米,弯道是90米。那么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多少米?400米。这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就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操场一周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
2、指一指,理解周长概念。
师:了解了操场的周长,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周长的。看,老师这里有一片树叶,谁来给大家指指它的周长在哪里?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3、描一描,完善周长概念。
师:找了身边物体的周长,下面拿出你的练习页,观察练习页上四个图形,把你认为有周长的图形用水彩笔描出它的周长。
交流辨析:看黑板上这位同学的作品。他描的对不对?对比你自己描的来说说你的看法。
预设:
生:我觉得3号图形的周长他描的不对,当中的线不能描,因为周长指的是一周的长度,不包括里边的'线。
那1号和2号图形他描的对吗?像这样一周的长度就是心形的周长。这里一周的长度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角为什么不能描呢?
预设:生:角没有周长,因为角有缺口。
揭示:像这样不封口的图形叫做不封闭图形。前面的三个图形就叫做封闭图形。
那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板书:封闭图形。明确: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4、补一补,感悟周长本质。
师:角知道自己没有周长很不愿意,你能想办法补一补让它变得有周长吗?看谁补的有创意。展示欣赏不同补法。
预设:生1:2号图形大,比1号图形多了一个角。
生2:2号图形边多。
生3:2号图形这里的边是弯的。
同学们的比法各不相同。再来看3号图形。比较一下1号和3号图形谁的周长长?
预设:生1:1号,因为1号图形大,3号图形缺了一个角。
生2:3号,因为3号图形这里的边是弯的。
质疑:到底谁的对呢?我们再来看。课件演示只留下图形边线。
再问:现在你觉得哪个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明确:看来比周长时要比的是它一周边线的长度,而不是图形的大小。
5、量一量,内化周长概念。
师:我们比较了三个图形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但要会比较周长,而且还要会测量周长。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测量一下周长?在学具框里有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和需要测量的三件物品以及记录单。请小组四人合作完成测量,看合作要求:1、选择合适工具进行测量。2、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3、算出周长并记录在记录单上。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完成的最快。开始动手吧。
生合作完成测量。
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演示你们的周长测量过程?
预设:
生1:我们先用直尺测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再相加得到了三角形的周长是()厘米。
生2:我们用绳子围了杯口一圈,再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得到杯口的周长是()厘米。
生3:我们用软尺围了杯口一圈,知道了杯口的周长是()厘米。
生4:我们用直尺量出正方形一条边的长度再乘4知道了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三、巩固理解,升华概念。
1、拉一拉,体会变与不变。
质疑:为什么它的形状一直在变,周长却一直不变呢?
明确:只要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变,无论变成什么形状,周长永远不变。
2、分一分,排除面积干扰。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这是一张长方形纸。假如现在要把这张纸分成周长相等的两部分,大家会分吗?来展示一下你的想法。
生指各部分周长,再分别比较各边线长度。
发现:当撕成的两部分形状大小相等时,它们的周长就相等。
质疑:那如果撕成的两部分形形状大小不相等时,它们的周长还会相等吗?我们来看。
生判断说比较过程。
得出结论:看来图形形状大小不同时周长也可能相等。比较周长时千万不要被图形大小迷惑,应该比较一周边线的长度。
四、课堂总结,还原生活。
师:相信通过我们的学习,对周长这个朋友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下面让我们到生活中去了解一下它的应用吧。生欣赏图片。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远不止这些,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更多的周长的应用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
3、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初步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周长概念的理解。
1、描一描认识周长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跑步比赛,参加比赛的两个小动物一个叫“小瓢虫”一个叫“小蚂蚁”,场地是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路程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圈,看谁先跑完。
现在请大家来做观众,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出示课件)师:谁赢了?为什么?
生1:小瓢虫赢了,小蚂蚁没有跑完树叶的边线。
师:哪些是树叶的边线呢?它们是怎么跑的?(它们的路线有什么不同?)生上前演示。
师:那也就说跑完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是从起点开始还要回到起点(板书:一周的长度)我们来仔细看看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到底是从哪里到哪里。师:在数学上,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板书:周长)我们拿出手指来描一描树叶的周长,这就是树叶的周长。再一次一边描一边说: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45页,一起动手描一描树叶的周长。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板演。
2、摸一摸感受周长。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树叶的周长,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也有周长。比如数学书的封面它也有周长,你知道它的周长在哪儿吗?试着找一找,并在书上描一描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谁能摸给大家看一下吗?生尝试摸请这位小朋友上来指,看谁看得认真。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指一指这本数学书的周长师生同指。
师:还可以从哪里指到哪里也能指出这本数学书封面的周长生上去指。
师:还可以怎么指?
师:嗨,这也是这本书的周长。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学生活动:摸一摸物体的周长。
师:谁来说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师:通过前面这些,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总结并板书: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3、再次描一描理解周长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物体表面的周长,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又给我们带来四幅可爱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就选哪一幅描出它们的周长。描出数学书上p46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师:看来不仅是物体表面有周长,我们的图形也有周长。(补充板书)。
课件出示很多平面图形,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有周长。继续补充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什么是周长。
师:老师特地为大家带来一些物体和图形朋友,小组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说一说: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要注意什么?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测量。全班交流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化曲为直。
三、联系实际应用周长。
2.小蚂蚁和小瓢虫走的路一样长吗?
四、总结规纳、完善认识。
师: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能用到周长的地方。比如菜园里的围篱笆,买衣服裤子时候的腰围、桌布的花边等等,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多观察生活中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十九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图形的周长信息窗一。
1、通过观察、操作(摸一摸、画一画)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
多媒体课件、圆形、长方形、扇形、正方形,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等。
学具:
若干平面图形、棉线、直尺、软尺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秋季
师:那么,一提到秋季你会想到什么?生:落叶
生1: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生2: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蚂蚁绕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继续播放蚂蚁绕树叶的长度,及蚂蚁的话)
2、揭题并板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认识图形的周长”。
板书:认识图形的周长
二、感知周长
1、理解一周的意义
(教师举着图形让学生指一指图形的一周:操场、游泳池)
生1:一周就是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生2:一周就是图形所有边的长度。
师: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这是你们对周长的理解,我们总结一下:从起点绕边线画一圈又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课件出示:操场、游泳池
师:谁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就是游泳池的周长?
指名学生上台指。(黑色的一圈)
2、指一指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
师:刚才认识了周长,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周长。
(1)指一指:黑板面的周长
师:黑板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的。 师:谁能指一指它的的周长? 指名学生指。
师:谁能说说指周长时应注意什么? 生1: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
生2:首尾相接。
师:对!指周长时一定要注意从哪儿开始还是回到哪儿,也就是首尾相接。
(2)集体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师:离我们最近的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你来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学生举起书,师生一起指。
3、理解周长的意义。
播放课件,找一找图形的周长。总结能找到周长的图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两组图形(区分: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
师:这两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组图形有缺口,而第二组图形没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组图形有开口,第二组图形是封闭的。
师:对!像第二组这样首尾相接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画三角形解释首尾相接)
请学生能用手势比划比划。
那么总结一下周长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探究测量方法
1、设疑
师:大家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图形的周长? 生:(异口同声)想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测量方法。
要求:拿到物品后,先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测量最好?然后再动手测量。
工具:软尺、直尺和棉线。
学生小组合作(打开信封里面的两种物品,有长方形、正方形、扇形、圆形)
3、汇报:你测量的是哪个物品的周长?你是怎样测量的?
4、比较归纳
生:像五角星、长方形都有直直的边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一元硬币是弯的就得先拿绳子绕一圈。
5、小结 一个图形的边比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来量它的周长,没有直直的边就得先用绳子绕一周,再用尺子量它的长度。其实一元硬币是硬的假设只有直尺也可以量------滚一圈。
图形选择方法
举起:三角形 用直尺量一量
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二十
一.故事导入。
预设:小羊没有绕着边线跑;小马没有再回到起点;2.小结。
大家看一下小马的路线,“一周”应是从起点出发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起点终点重合),像跑道一样在一个平面上能从起点出发绕边线一圈再回到起点的没有缺口的图形叫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我们今天就学习图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摸一摸。
(出示课件)大家找一找身边的物体表面的边线,并用手来摸一摸。生讨论交流。
汇报。
2、大家真棒,老师这儿有几道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课件出示1小题。投影展示出错较多的同学。重点讲解如何测量树叶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1、大家再看一下2小题,判断并说一下理由。
2、大家再算一下三个花坛的周长分别是多少?3.量一量,这两个图形的周长谁的长?
四、
总结。
谈收获。作业。
回家量一下你的腰围是多少?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对于“周长”的教学应在学生探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图形,通过观察与积累,充分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围、量、算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彼此交流,测量、计算一个图形周长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活动中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发展数学思考,并为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研究进行准备。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而且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我让学生在“指一指”“说一说”“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案《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周长的含义。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会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细绳、树叶等。
教学过程:
1.播放动画,感知“一周”。
引导学生说说金龟子是怎么爬得?
生交流后,师板书:一周边线
2.指一指,初步体验周长
“书空”,画一画金龟子走的路线。
板书:周长
3.揭示课题。
(一)提供实例 认识周长
1.师出示儿童游泳池
让学生指出游泳池池口的一周边线。
完整的说说什么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2.找一找,感知具体物体表面的周长。
生举例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周长。(从实物到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3.出示课本62页的第2题,让生描一描
举反例,深化理解周长的概念。
师: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周长呢?
( )
让生辨析
师小结 板书:封闭图形
(二)测量、计算周长
出示一个三角形和一片树叶
生测量、操作过程
展示汇报后得出方法。
1、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课本62页的第5题
2、播放课件(比一比:谁走的路线长)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0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