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热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1:04:05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热门14篇)
时间:2023-11-26 01:04:05     小编:ZS文王

制作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掌握教学重点。在教案编写中,教师应注重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一

4、有4个同学去拍照,照相时,必须有一名同学为其他3人拍照,一共有多少种拍照形式?(照相时3人站成一排)。

5、北京到天津的铁路线有10个车站,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7、老师和四个小朋友排成一排照相,如果老师必须站在中间,有多少种排法?

9、五(1)班有40名同学,现在要选出4名同学去参加作文竞赛,共有多少种选发?

11、有1克、2克、4克、8克的砝码各一个,在天平上能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二

3、5种不同的花摆放在主席台前,摆成一排。

(1)如果某种花不放在中间,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2)如果某种花不能放在两端,有几种不同的排法?

7、北京到天津的铁路段沿线有10个车站,火车票应该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8、从分别写有1、2、3、4、5、6、7、8的八张卡片中任意取两张组成一道两个一位数的加法题。问:

(1)有多少种不同的和?

(2)有多少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9、由数字0,1,2,3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偶数?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三

首先出示导学案简洁明了,为学生合作学习指明了方向,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先学。这时学生小组合作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内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并记录下结果。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面的交流展示做好准备。而我则重点指导学生要边摆边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的有机结合。接着鼓励学生小组一起上台展示,在展示时,有的学生讲,有的学生写,其他成员补充,这样体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教师故意选择了三个不同方法的小组展示,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板书三种情况:(1)固定排头的方法12、13、21、23、31、32;(2)固定排尾的方法21、31、12、32、13、23;(3)个位十位交换位置的方法12、21、13、31、23、32。通过对比交流,发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应该是6个,我接着追问:怎样才能做到即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写出这6个数呢?这时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好办法,我对学生的方法加以肯定并表扬:你们的方法真好,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就不会重复和遗漏了,并将其概括为:有序列举,这是一次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出这个教学重点并让学生充分感受有序列举的好处,我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三种方法,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叙述加深了学生对有序列举的感受。

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思维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发散学生思维,效果不同凡响。使学生了解不同的方法,把不同的排列进行对比,克服学生思维定式,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排列知识,从而深刻理解排列的内涵,揭示排列的本质,使学生对数字的排列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展示交流,既可以锻炼这部分学生的胆量,又借学生之口来讲解老师要讲的内容,台下学生听得更认真,同时能让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思考,进而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惑,重点讲解,难点辨析,这样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扎实。而且因为学生自已整理出来的知识结构,往往是最贴切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从中也最能暴露学生知识的盲点,有助于教师的矫正。这样的教学利于学生主体性地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中体验互助合作的神奇,完善健康的人格个性。在这一环节领袖儿童脱颖而出。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四

例1:将编号为1、2、3、4、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一是仔细审题。在转换题目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审题,从特殊字眼小球和盒子都已“编号”着手,清楚这是一个“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二是转换题目。在审题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使其进入角色,我将题目转换为:让学号为1、2、3、4、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凳子已准备好放在讲台前),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三是解决问题。这时我再选另一名学生来安排这5位学生坐位子(学生争着上台,积极性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班上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出谋划策”,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有了统一的看法:先选定符合题目特殊条件“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的两位同学,有c种方法,让他们坐到与自己编号相同的凳子上,然后剩下的三位同学不坐编号相同的凳子有2种排法,最后根据乘法原理得到结果为2×c=20(种)。这样原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四是学生小结。接着我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根据自己的分析方法对这一类问题提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课堂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

五是老师总结。对于这一类占位子问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特殊条件,先从特殊对象或者特殊位子入手,再考虑一般对象,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二、分组问题。

(本题我是先让学生计算,有很多同学得出的结论是p×p)。

一是仔细审题。先由学生审题,明确组成五位数是一个排列问题,但是由于这五个数来自两个不同的组,因此是一个“分组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二是转换题目。在学生充分审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同学a将题目转换如下:从班级的第一组(12人)和第二组(10人)中分别选3位和2位同学分别去参加苏州市举办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竞赛,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三是解决问题。我让同学a来提出选人的方案,同学a说:“先从第一组的12个人中选出3人参加其中的3科竞赛,有p×p种选法;再从第二组的10人中选出2人参加其中2科竞赛有p×p种选法;最后由乘法原理得出结论为(p×p)×(p×p)(种)。”(这时同学b表示反对)。

同学b说:“如果第一组的3个人先选了3门科目,那么第二组的2人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第二步应该是p×p。”(同学们都表示同意,但是同学c说太麻烦)。

同学c说:“可以先分别从两组中把5个人选出来,然后将这5个人在5门学科中排列,他列出的计算式是c×c×p(种)。”(再次通过互相讨论,都表示赞赏)。

这样原题的解答结果就“浮现”出来c×c×p(种)。

四是老师总结。针对这样的“分组排列”题,我们多采用“先选后排”的方法:先将需要排列的对象选定,再对它们进行排列。

三、多排问题。

把元素排成几排的问题,可看成一排考虑,再分段处理。

例3:7个人排成前后两排,前排3人,后排4人。

分析:分两步来完成,先选三人排在前排有,余下的4人放在后排有a44种,所以共有种a33×a44=5040;分析:a77=5040,所以对于分排列等价全排列。

总之,排列组合解题分析过程,旨在通过这种方法的尝试(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更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分析,转换问题,解决问题。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9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教材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学习。如在例1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两位数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学生握手的活动。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电话机超过多少电话号码就要升位等等。可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

课前交流。

上课之前我与学生展开了简单的交流,在交流中了解学生,彼此产生信任,并玩了两个小魔术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上好课做铺垫。

活动一买车票。

以带学生参观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买车票付钱的方式来引出“组合”的概念,在活动中得到启示。

活动二破译密码。

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循序渐进,从而让学生初步理解排列的意义。

活动三相互祝贺。

这个环节的目的有三:1、体验成功的喜悦;2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3、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活动四衣服搭配和比赛场次。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活动五拓展练习。

是所学知识的`延伸,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但是本课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通过这次机会能够向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们学习的确难得,希望在座的领导、专家和老师们给我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谢谢!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六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练习设计时注重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有趣味性、联系生活,从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仍然围绕蓝猫问题为情境,以搭配、起名、走路、号码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领袖儿童各种能力为目的,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反馈的平台,让所学的排列组合知识在这里得到应用,让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这里得到高涨,让整节课在这里得到升华。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七

(1)通过回忆、观察,大树的故事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

(2)培养学生的大树的故事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树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大树的故事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 教师讲一个有关大树的故事

2. 板书课题: 大树的故事

二、创设情境:

1. 提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2.学生根据教师讲的内容进行想象。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八

一、“耳闻目睹”胜于“万语千言”。

《观潮》是s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全文围绕“奇”字介绍了观潮的过程,表达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形象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面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通过创设情境,缩短心理距离,才能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教学时怎样做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学会作者的观察方法,感受大潮的雄壮,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呢?根据课标和对学生的分析,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放录像——读中感悟悟中想象——语言描绘的方法,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在初步谈话,理解课题,检查预习,反馈交流之后。我马上让学生观看录像,感受大潮雄伟的情景。具体过程如下: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老师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大声地)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一起目睹大潮的雄壮气势,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吧!

(播放从网上下载下来的钱塘江大潮录像:随着由声音到影像的越来越响,越来越近,潮水越显得壮观。并出现了一线潮、回头潮、碰头潮等。)。

生看钱塘江大潮录像,不时发出惊叹声。

师:能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海鑫:钱塘江大潮真雄伟啊!

晨裕:钱塘江大潮的景象真壮观啊!

刘涛: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啊!

师:刚才录像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读完汇报)。

朵妮: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齐读)。

黄瑛: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下面我们来分组赛读。

(学生在小组里练习朗读,然后各自挑战其他小组,比赛朗读)。

润晓: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学生全体举手)。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九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握手游戏,对组合的规律进行了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已经感受到了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我以一个问题引入同样是3,为什么3个数字可以摆6个两位数,而3个人却只能握3次手?这个问题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采取的是在操作活动中对比感知排列与组合的不同,在同伴的交流和启发中发现,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变成了两个数,而握手时两个人即使换位置还是这两个人,所以就是一次。由于数学知识很多时候都显得枯燥无味,在这儿我利用儿歌朗朗上口的特点,学生更容易记住,编了一个温馨提示。那么我也及时的做出小结并揭题:前面摆卡片的情况是与顺序有关的叫排列,而握手的情况是与顺序没有关系的叫组合。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十

优先安排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

对于定序问题,可先不考虑顺序限制,排列后,再除以定序元素的全排列。

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方法。

例1:有3名男生,4名女生,在下列不同要求下,求不同的排列方法总数:

(1)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只能在中间或者两边位置;

(2)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不在最左边,乙不在最右边;

(3)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男生必须排在一起;

(4)全体排成一行,男生不能排在一起;

(5)全体排成一行,男、女各不相邻;

(6)全体排成一行,其中甲、乙、丙三人从左至右的顺序不变;

(7)全体排成一行,甲、乙两人中间必须有3人;

(8)若排成二排,前排3人,后排4人,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1)无任何限制条件;

(2)正、副班长必须入选;

(3)正、副班长只有一人入选;

(4)正、副班长都不入选;

(5)正、副班长至少有一人入选;

(5)正、副班长至多有一人入选;

6本不同的书,按下列要求各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1)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2本;

(2)分为三份,每份2本;

(3)分为三份,一份1本,一份2本,一份3本;

(4)分给甲、乙、丙三人,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

(5)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至少1本。

例2、(1)10个优秀指标分配给6个班级,每个班级至少。

一个,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2)10个优秀指标分配到1、2、3三个班,若名。

额数不少于班级序号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配方法?

(1)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四个不同的盒中,一共。

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2)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四个不同的盒中且恰有一个空。

盒的放法有多少种?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十一

本册教材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编写,体现了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学段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框架和呈现形式。为同行们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下面结合本册教材的编排内容,作一些分析、说明。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五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广场”“月球旅行”“人类的好朋友”,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近生活形式多样化的应用性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1、关于乘除法的含义。

第一单元的标题为“数一数与乘法”,第四单元的标题为“分一分与除法”,体现了教材要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体验乘除法含义的设计思路。在学习乘法之前,教材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3个3个地数、4个4个地数、5个5个地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可以用乘法表示的问题。而学生只学过用加法,将感受到用相同数连加的方法进行计算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通过“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等情境,由几个几个地数,抽象出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模型,使学生具体地体验乘法的含义,而不是背诵乘法的结论。在学习除法之前,教材安排了三个“分一分”活动——“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数目由小到大,突出除法的本质是“平均分”。在大量的“平均分”活动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体验除法的含义。教材不要求学生背诵除法的结论,也不分“等分除”“包含除”。

2、关于乘法口诀。

乘法口诀是我国小学生提高基本计算能力的有趣工具。本册教材分两段进行,“乘法口诀(一)”是2~5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二)”是6~9的乘法口诀,共81句。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即,1~9中的每个数的乘法口诀都是9句),并分成两段展开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分散记忆的难度,由于2~5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小,相对好记一些,所以教材先安排熟记2~5的乘法口诀,然后再进行6~9乘法口诀的教学;6~9乘法口诀的数目虽然比较大,但是新学的口诀越来越少,而旧的口诀又得到相应的巩固。除此之外,教材在乘法口诀的设计上还有以下特点。

(1)每一部分口诀都是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情境引入的。

例如,第10页创设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通过数奥运标志“五环图”的环数,引入编5的乘法口诀;第14页一双筷子2根,通过就餐摆筷子的情境引入编2的乘法口诀。这样安排,便于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用连加算出得数,为编口诀做准备。

(2)以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进行编排。

因为每只手有5个手指,这是人人都有的学具;数数时,经常5个5个地数。这些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探索规律,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口诀编制的方法。

(3)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设计上,逐步扩大学生探索的空间。

在编制2~5的乘法口诀时,一般都安排实物情境图,填写相同数连加的得数,并先给出2~3句编制过程的范例。6~9的乘法口诀则要求学生独立编制。这样安排,逐步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第16页学习3的乘法口诀时,教材安排了“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引导学生找规律。第72页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安排了“想一想”的小栏目,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6×8=6×7+□=6×9-□,帮助学生找相邻的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熟记口诀。

另外,教材设计了新颖的富有童趣的练习,除了一般的题目和“对口令”等形式外,还安排了“小动物找新家”“谁射中的气球多”“找座位”等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表内乘除法,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3、关于表内乘除法的应用。

本册教材把表内乘除法的运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首先乘除法的认识都是从实际情境引入的,本身就是应用问题的学习,另外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加强乘除法知识的应用。

例如,第19页第3题,要想得出这辆玩具汽车多少钱,需要通过售货员和顾客的对话(小熊付给大象3张5元和1张10元,大象回答:“正好”,而得出这辆汽车25元)。第45页第4题图中呈现:有28人需要租车,大客车限乘客10人,小汽车限乘客4人,可以怎样租车?答案有多种。第56页第5题,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一张方桌围坐4人,2张方桌坐8人,而两张方桌拼在一起围坐6人,从而推想3张、4张、5张、6张桌子的情形,引导学生用列表找规律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以上问题都和传统的应用题呈现的形式和要求不一样,没有应用题的类型,不要求学生说程式化的语言,而立足于知识的应用,初步学会一些数学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2)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实践活动等栏目,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第17页数学故事,通过连环画的形式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沟通数学与语文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22页数学游戏,要求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问题,本身就是数感的培养,进行回答时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教材中还安排了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和除法。

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乘除法知识的实际应用。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十二

教学内容:

p33、34几倍。

教学目标:

1、理解“几倍”的含义。

2、会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间的数量关系,理解几倍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知道学好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能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区别。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媒体出示若干关于“几个几”与倍的口答题,让学生对几的几倍有初步的感知。

小朋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几倍的问题。(板书课题:几倍)。

二、新授知识。

1、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动物园,你从图上得到哪些信息?(10头大象,5头长颈鹿。)。

师:看着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学生会出现大象和长颈鹿共有多少、大象比长颈鹿多多少、长颈鹿比大象少多少等已经学过的问题,也有可能出现学生问出大象的数量是长颈鹿的几倍,如果没有老师可作师范:根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大象的头数是长颈鹿的几倍?

学生能根据已有经验得出2倍的结论。

师:那你能画图证明你的结论吗?(用代x表长颈鹿,用y代表大象)。

反馈,将学生的想法画在黑板上,说明大象的头数是长颈鹿的2倍。

师:那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生:可能会列出10=(2)×5这样的算式,老师板书并予以肯定。

(2)师:那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你的结果吗?

生:可能有学生根据以往经验能说出10÷5=2(倍)。

师:老师予以肯定,媒体出示除法算式。问:那么3个数在题目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那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们可以用除法表示,求出来的倍数不需要单位名称,媒体演示去掉单位名称。

2、我们继续逛一逛动物园。

出示图片:在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狮子2头,小狮子6头,长颈鹿3头,大象4头)。

你会用今天学的知识说一说吗?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

(1)小狮子的头数是大狮子的几倍?(6÷2=3)。

(2)大象的头数是大狮子的几倍?(4÷2=2)。

(3)小狮子的头数是长颈鹿的几倍?(6÷3=2)。

此处,根据情况可以问问每个数在题目中表示的意思,进一步体会数量多的除以数量少的得到倍数这个规则。

3、逛完了动物园,老师继续带大家来到水族馆看一看。

(1)由小鲸鱼逐渐长大,与鲸鱼爸爸比身体长度的情景,练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

(2)求倍数中一个特殊的情况:当小鲸鱼长到和鲸鱼爸爸一样长的时候,鲸鱼爸爸的身长是小鲸鱼的几倍?(24÷24=1)。

总结:当2个数一样大时,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1倍。(进一步理解倍数关系)。

三、巩固练习。

今天我们学习了几倍,知道了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

生:除法算式表示。

师:一般情况下是什么除以什么得到倍数?

生:数量多的除以数量少的等于倍数。

好的,那么像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

1、商场里卖糕点的图片。

(1)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图片中存在什么倍数关系?

一盒香草蛋糕的价格是草莓蛋糕的3倍(15÷5=3)。

(2)商场搞优惠活动(出示图片)。

现在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倍数关系?

一盒香草蛋糕的个数是草莓蛋糕的2倍(8÷4=2)。

2、小胖记录了9月份的天气情况,请小朋友独立完成书p34题2交流反馈。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能会问出:晴天的天数是下雨天的几倍?(老师可以加以引导)。

四、拓展练习。

媒体出示主题图,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结果。

五、总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下面请小朋友利用剩余的时间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内容。

七、板书。

几倍。

10=(2)×5。

10÷5=2。

6÷2=3。

4÷2=2。

6÷3=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十三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继续学文感悟。

1、指名读课文3、4自然段,想想:

(4)想象娟娟听到小鸟的话,心情会怎样?

设计图意:品读课文,感悟语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朗读去解决问题,明白事理。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想想:娟娟听到小鸟的话是怎么做的?指名反馈(照镜子,扎头发,扎上一个蝴蝶结)。

(2)引导观察第二幅插图,你看见扎好头发的娟娟想对她说些什么话?(娟娟,你真漂亮!娟娟,你好可爱啊!??)。

(3)我们班上也有很多留长发的女孩子,你们平时是自己梳辫子的吗?

(1)指名读课文6、7自然段(边听边画出小鸟说的话)。

(3)教师。

:从小鸟的谈论中,你们知道了蝴蝶花指的是什么了吗?

(是娟娟扎有蝴蝶结的头发)。

4、过渡:听了小鸟的话,娟娟的心情怎么样呢?齐读第八自然段,

(1)思考:娟娟为什么笑了?太阳公公为什么笑了?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三、启发教育。

1。学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22蝴蝶花。

乱蓬蓬——梳哇梳——扎上了蝴蝶结。

草窝窝蝴蝶花。

排列组合的经典教案篇十四

目标:

1、学习量词:一个xx、一条xx、一根xx、一串xx、

一片xx。

2、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准备:

苹果、香蕉、树叶和橘子若干;动物挂饰与幼儿数量相同。

过程:

今天我请小动物到小二班做客,你们愿意去吗?

有多少苹果啊?”(一个苹果)学习量词:一个苹果。

2、用以上的办法分别学习一条香蕉、一根骨头、一串葡萄、一片树叶。

3、游戏:我吃了……。

1)师:“你们看,桌子上有许多的食物,你们喜欢吃什么就去拿什么吧!”

2)幼儿去拿食物,然后回位置上做好,互相说说自己拿了什么食物,教师可以巡回检查,看幼儿有没有说错。

3)教师请个别幼儿起立回答,他拿了哪些食物,要正确。

的说出量词。

让幼儿自由选择一种玩具,并说出他拿的玩具是什么?如:我拿了一根球棒。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2602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