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阅读是培养兴趣和提升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如何培养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的案例,为您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一
本课复习的《图形与位置》,主要是复习小学阶段确定位置的四种方法。教学的整体流程分为:一是交流回顾、调整起点,在整理与反思“我们学过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时,帮助学生唤起回忆,建构知识系统。二是综合练习,沟通联系,练习设计带着连续性、体现拓展性。将练习与实践中的3小题由浅入深,有连续地组织成一条复习主线,同时增加动手实践这一内容,注重思维的发散、求异。在此过程中凸显自主性,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充分交流、深刻体会。三是反馈小结,内化提升,旨在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复习,进一步体会这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不仅各有特点,而且都有其应用价值。
1、示例引路,练习深化。
在复习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教师先通过把数学书放在手上让学生描述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在复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熊猫馆的位置,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其他景点的位置。在复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唤起描述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在书上填一填来巩固描述位置和确定位置的方法。这样,通过教师的示例引路,唤起和激活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顾和建构,并通过相关练习,把知识点及时巩固、夯实和深化。
2、主线分明,前后衔接。
按照学生学习的先后顺序,通过相关例题的呈现,再现学习过程,唤起学生的回忆,系统建构知识体系。而后沿袭教材的先后顺序这条主线组织复习内容。各个环节前后衔接、自然引出。由现实空间物体的描述——平面图上方向的描述——用数对表示在青山动物园景点的位置——回到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叙述行走路线。
3、突出主体,自主建构。
复习不同于新授,主要是让学生围绕知识点主动建构、自主建构,教师应把时间还给学生,机会让给学生。课中尽量让学生在不同的复习形式中进一步梳理、夯实和提升知识体系。
1、在第一环节回顾小学阶段先后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时,因为我事先没有让学生整理知识,所以学生缺少思维储备,反映木讷,指名回答也是有所触及而不能完整表达,而且表述的没有顺沿教材的呈现顺序。此环节的教学,反映出还是需要学生系统梳理知识。此时,如果教师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小组交流,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2、部分学生的发言回答还是比较积极,但是发言的面不广,有些学生虽然知晓但还是习惯于听讲,缺少一种对话交流的氛围。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二
《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四个小节。《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所以教师不仅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而且应从纵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和组织学生合作与讨论,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并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接纳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观念。
课前准备有关课件、座位号、电影票等。
教学流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1.捉迷藏游戏。
师:你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小动物躲藏图。(小动物正躲在房间里:小鸭躲在写字台上面、书的左面;小狗躲在写字台的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
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做捉迷藏游戏,瞧!它们都已经躲好了。你们能找到它们吗?学生描述小动物的位置(随着回答点击该动物,它就会闪烁显示)。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2.介绍周围的同学。
师:今天来了许多老师,谁愿意向他们介绍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
介绍到谁,该生站起来向老师招招手。
二、新授。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教科书主要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了两个小朋友做“石头、剪子、布,发口令做动作”的游戏,从而引出“哪边是左,哪边是右呢?”的问题讨论。通过让学生借助日常的生活经验,充分感知“前后、上下、左右”方位词,并能够运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二、学生分析: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这些方位词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其中对“前后、上下”的经验较为丰富,理解和区分则比较容易,但对“左右”不一定能准确的加以判断。
2、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围有限的特点,在教学时,我主要以游戏活动的形式为主,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目标分析:
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目标。
1、教学重点: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及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辨别“左右”这两个方位,并能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体的位置。
2、通过让学生指一指、做一做、说一说、贴一贴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通过“图标小比拼”的比赛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四、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1、课本放在桌面的左上角。
2、课堂笔记本放在课本的上面。
3、铅笔、橡皮放在课堂笔记本的上面。
设计意图: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稳定学生的浮躁情绪,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课前小准备一方面便利了学生课堂上用到的学习用具,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指令,从侧面也考察了学生对于方位词的经验积累。
(二)游戏激趣,探究新知。
1、全班同学一起做“指鼻子”的游戏。
师:“鼻子鼻子,鼻子;鼻子鼻子,嘴巴;鼻子鼻子,左眼睛。”
通过学生的动作,寻找不同的指法,提出疑问“哪边是左,哪边是右呢?”
2、根据游戏中出现的异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哪边是左,哪边是右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现场模拟“握一握铅笔”“拿一拿筷子”“端一端碗”的活动,充分感受方位词“左右”。
4、游戏一――“摸鼻子”,巩固“左右”的认识。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指鼻子游戏,贴近学生生活,由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中的异同,可引发学生间的讨论,点燃探寻新知的欲望。
通过让学生充分的说,一方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再现生活情境则是为了让学生再次充分感知左和右。
4、游戏二――“我来说,你来做”,探究“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请举起你的左手,用你的右手摸一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一摸你的左耳朵。”(教师动作停顿了下来)发出疑问“为什么我和你们做的不一样呢?”
5、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得出“相对方向,左右相反”的结论。
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游戏中充分感知方位词,从玩中学,从玩中发现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教室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都有什么东西。
2、向老师介绍一下你附近的同学。
设计意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3、贴图游戏。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画一画,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方位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回顾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呢?”
最后以一段体操结束今天的课,“一二三,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归纳整理,目的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具体的认识,通过体操游戏再次加深认识。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四
课题:
认位置。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场景中体会上下,左右,前后的关系,学生能比较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能按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通过各种不同的练习活动,学生初步具有空间观念,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正确的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能联系生活运用。
课前准备:
挂图或光盘。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三、课后延伸围绕自己身体上的组成部分辨认左右,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物体间左右位置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紧密结合小朋友上课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并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能比较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能按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
通过“想想做做”第2、3题,围绕学生间的座位关系的讨论,学生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所以在描述两个物体位置时,应该说清谁在谁的哪一面。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五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冲突激发需求。
课的开始我设计说位置,找课题游戏,
1.今天的数学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呢?
老师将课题藏在我们班的一位同学那里,在谁那呢?要不我提供一些线索,大家来猜一猜?
2.(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课题明明放在同一个同学那,为什么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确定同学的位置。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确定位置方法的局限性,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简明的方式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为新知的学习提供原动力。
(二)自学探究新知。
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数学不应是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应该是数学过程的教学。新课标也特别用经历过程来强调知识建构重要性。因此,我在设计本环节时,分了3步进行,让学生一直处于积极地思维状态中,自主学习,体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第一步:学生自学用列、行,以及数对确定位置。
1.先让学生根据自学目标1.什么是列,什么是行?2.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3.用数对怎样表示第几列第几行?自学课本15页。
在学生自学完成后,请学生自主交流,交流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对知识进行补充、规范和整理。例如学生讲到列是竖排,行是横排时,教师可以马上出示课件,并请学生上台指一指列在哪,行又在哪儿?在确定第几列第几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要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观察。规范从哪个方向数列与行,并以教师的观察角度,让学生依次按对应的列数或行数站起来。
2.有了列与行的概念后,马上规范刚才出示课题那位学生的位置,并在这时强调在数学中一般先说列,再说行。并让学生对比这种描述方法和他们自己的描述,谈感受。老师再让学生说出小兰、小强的位置,教师进行板书。
3.并质疑,让学生能否想一个更加简单的办法来表述位置。通过刚才的自学,有的学生可能会用两个数字来表示。我就会请他们来说一说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在他们说出前一个数表示列,后一个数表示行后,我就会对他们说,恭喜你们,你们真是了不起,创造出了如此简洁,明确的方法。像这样用两个数也就是一对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然后,用数对规范板书好刚才出示的三个位置,边书写,边再次强调:在书写时前面一个数表示列,后面的数表示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用小括号括起来。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也是我们数学家用来记录位置的方法。你们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哪位数学家发明用数对确定位置吗?(让学生收集资料之后进行交流,如果没有,老师介绍)。
设计意图:整个第一步主要是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的,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自主介绍笛卡尔,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激发他们观察生活,探究数学的热情。
第二步:用数对表示我们班同学的位置。
让他们及时将知识应用到生活情境中,说一说,写一写,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是为了巩固教学重点。
我会针对性的板书如:小红(4,2),小民(2,4)。
追问:同样是4和2两个数字,他们所表示表示的含义是一样的吗?
第三步:找到属于自己的数对。
教师出示一个数对,请对应的学生站起来,这一步体现了活动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找位置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数对里有2个特殊设计:(5,x)和(x,5)是为了让他们明确必须要有两个数才能确定一个位置。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习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难点,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4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步突破难点,并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1.找位置:学生观察例2示意图,找到书报亭的位置,并交流找的方法。再次强调先找列,再看行。
2.让学生表示出图中其他景点的位置,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观察大象馆和海洋馆位置的数对,看看发现了什么。并追问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1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景点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3.让学生根据数对在方格纸上标出一些场馆的位置,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4.找路线:请学生根据例图设计一条合理的游玩线路。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平移后数对的变化情况,由行想数,另一方面,通过观察数对的变化让学生想像小明的运动情况,由数想形。这样,既体现出数形结合的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
第三个环节是联系生活,灵活应用。本着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我设计了两个练习:
1.用数对表示装饰瓷砖的位置。
(2)仔细观察这四块花色瓷砖的位置和表示的数对,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2.国际象棋记录棋子位置的方法。
(1)谈话:数对不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竞技体育中也经常用到数对的知识。
(2)课件出示国际象棋的画面,并以此完成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练习的形式活泼有趣,富有开放性和人文性,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体会数对对确定位置的应用价值。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更好的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新知识。
(四)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出示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地球的画面。
3.课外作业: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搜集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运用。
设计意图:结合数对介绍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数对知识的广泛应用。布置的作业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可以使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链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数学思考引向深处。
教法与学法:。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的教学,我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关键词的落实上。第1个关键词是思维。凸显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接楔处激起思维的火花;第2个关键词是思想。强化符号化、简约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第三个关键词是渗透。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指导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习策略的学习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得到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力求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六
教学内容: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有趣游戏――图形与位置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右,前后、上下,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方位的过程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前和后、上和下。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能用前后、上下、左右方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渗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王国里有很多游戏,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咱们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雪亮,看的最仔细。教师和一学生做游戏。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词都是反义词。
师:说的很好。上对应下,前对应后,左对应右。谁还发现什么了?
生: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时有两个小朋友,而做“左左右右”时就一个小朋友了。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个小姑娘不知道左右,去问她的小伙伴了。看来我们要想把这个游戏玩的更好,必须会区分左右才行。
二、探索新知。
1、区分左右。
师:那么你知道哪是左,哪是右吗?
生:写字的那个手是右手,不写字的那个手是左手。
生:吃饭时,拿筷子的那个手是右手,扶碗的那个手是左手。
师:同学们说的很棒。通常,我们写字和拿筷子的那个手是右手,现在用右手给老师打个招呼。同桌检查一下。
师:现在听老师口令。用右手摸摸你的头发(同桌检查),用左手摸摸你的鼻子(同桌检查),用右手拍拍你的胸脯(同桌检查)。
师:好,非常棒。我们把右手边称作右,左手边称作左。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以自己身体的“左右”去判断物体的“左右”。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般情况下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帮忙一起来做,比如:我们写字的时候一般右手拿着笔,左手按住本子,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漂亮。可见,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团结、合作,完成很多事情。我们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很多的事情。
2、找一找。
师: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像左手和右手这样的好朋友,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哪些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同桌互相说,师再指名说)。
生:都有左右之分。
师:对,左右是一对好朋友。
3、小游戏、进一步感知左右。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看谁的反应又快又准。
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
师示范,然后学生独立做一次。
4、体验左右相对性。
小结:当你们方向一致时,左右是一致的;
当你们面对面时,你们的方向是相对的,左右是相反的。
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上楼的小朋友和下楼的小朋友都是靠他们的右边走的吗?
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在判断的时候以走路人为标准,所以就出现了图画中的情况,虽然他们都是靠右走可有的小朋友上楼梯,有的小朋友下楼梯。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靠右行?
不管上下楼梯,还是过马路,都要礼让右行,遵守交通规则,保证安全。
三、认识上下、前后。
师:刚才的游戏中,除了左右,还有哪些表示物体方位的词?
生:上下,前后。
师:现在同桌相互指一指你的上下,前后。(师巡视,一会儿指名说。)。
教师通过两个练习加以巩固。
四、上下、前后、左右的综合运用。
1.同桌相互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师再指名说。
2.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哪些表示物体位置的方向?
生:上下,前后,左右。(师板书,揭示课题:认识位置)。
3.同桌合作,利用桌上的物品摆一摆、说一说。
摆一摆:
在书桌上摆一本数学书,在数学书的左面摆一块橡皮,在数学书的右面摆一把尺子,再在数学书的上面摆一个文具盒(笔袋)。
说一说:
1.摆在最左面的是()。
2.摆在最右面的是()。
3.数学书的位置在()下面,()上面,()左面,()右面。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表现很好的朋友,请举起你的右手,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精彩的表现。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七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我叫周xx,来自xx小学,任教数学。我设计的课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确定位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位置和方向》基础之上的扩展与提升,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的学情、课学教的目标、重难点等因素,为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化整为零、步步为营,分化难点;主动探究、螺旋渐进,逐步建构;以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为突破口。”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这是我绘制的“教学结构流程图”。
新课伊始,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xxxx年3月3日—10日,甘肃省玉门地区发生特大雪灾。政府出动直升飞机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让我们为直升飞机向受灾地点准确空投物资导航吧。
这一情境的创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使学生明确了本堂课学习的目标,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点:由确定a点的位置,使学生懂得只有说清楚了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位置。
我借助多媒体,首先呈现雷达屏幕示意图,雷达的中心是救援指挥基地。在使学生理解相邻两圈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的基础上,揭示矛盾冲突:a点灾情严重,必须立即向a点投放物资。那么a点位于基地什么位置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反问:光说a点位于基地正北方向或者光说a点距离基地40千米处行不行呢?学生通过探索加上媒体的有效演示懂得:处于正北方向的点有无数个、同样距离基地40千米的点也有无数个,只有同时说清楚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位置。教师板书课题。本环节的学习,一方面使“先行组织者”在学生的头脑中更清晰,为学生实现有意义学习铺平道路。同时又为精确建构方向奠定基础。
在一般的教学中,四个方向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一是引发学生思考、自主建构北偏东;二是明确在确定位置时一般以南北为基准,简化学生思维。
d点又发来信息。d点还在正北方向吗?d点从正北向哪儿偏离了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通地媒体演示指出,由正北向东偏离的方向可以称为——北偏东。接着出示其它三个点让学生说出它的方向。有学生说它处于北偏东,也有学生说它处于东偏北。教师指出:这两种说法都可以,只有一种符合人们的习惯,那么人们的习惯是什么呢?听资料介绍。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明确,在确定位置时,人们一般以南北为基准。这样简化了学生思维,减轻了学生语言表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四个方向。再通过让学生上黑板摆四个方向的卡片、用手势示意四个方向进行强化,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使四个方向很好地纳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媒体与教学的整合点在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化解“精确建构方向的要素——角度”这一难点。由媒体显示e点、f点的位置引发深度的矛盾冲突。当学生说出,e点位于基地北偏东方向30千米处;f点也位于基地北偏东方向30千米处的基础上,教师设疑:e点和f点处于同一个位置吗?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当学生领悟,它们偏离的角度不一样时,教师把整个区域平均分成12份,并进行e点f点偏离正北方向的动态演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精确地表述e点和f点的位置。并引导学生小结,为了精确地建构方向,要说清()偏()()度。这样本堂课的难点,在媒体的有效整合之下,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好很好的突破。
这一环节又分两个层次:
1.在一般情形下描述物体的位置。
2.先测量再描述。
在第一个层次,我又创设了一个小情境,让学生描述我的家乡白蒲镇位于如皋什么位置,白蒲又位于小海镇什么位置,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设疑:同样是白蒲镇,为什么它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呢?引导学生懂得,由于观测点的不同,同一个地点所处的位置也就不一样。
第二个层次,我让学生为初到小海的我做导游,确定苏通大桥、星湖101和南通园博园的位置,掌握先测量再描述。这既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我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三道题侧重点各不相同,第一题侧重于引导学生正确量角;第二题侧重于根据图示计算距离,第三题是综合运用。媒体的运用,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大,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至此,学生已完成确定位置的整体建构。
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课业负担轻的课堂;有效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在课的最后阶段,我安排了检测评价。一方面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的需要,另一方面及时的评价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是教师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的需要,对个别学困生教师还可以进行当面辅导,从而实现全班学生共同进步。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八
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确定位置》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坐位呈现方式,向学生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的有关知识。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到“找座位、找好朋友、当小导游”等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初步感受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纵横坐标等知识奠定基础,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生活性和探索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数学p83—85。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学会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的情境,会用数对的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张小纸片,每活动小组一份制作旅游图材料。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现实经验,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更好的落实教学理念,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学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有效情境的创设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这节课我首先从孩子们熟悉的“神舟六号”导入,引出问题:为什么搜救人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返回舱,学生自然想到了确定位置,再引入课题。孩子们联系到自己学习的知识能和神圣的“神六”有联系,学习的兴趣自然浓厚,同时也让学生再一次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另外,这节课设计的活动情境如:找坐位、当小导游、制作旅游图等,都是同学们感兴趣的。
二)、联系实际,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们自己的“数学”。因此让同学们感受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联系生活组织孩子们进行数学学习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都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首先从每个学生在班级的位置入手,逐步建立“组”和“排”的表象,再通过互动活动,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坐位在第几组第几排,接着引入用最简洁的方法(数对)来表示,用数对写自己的位置,从新找自己的新位置,猜好朋友等等,学习活动由浅入深,给学生一个学习数学既轻松又愉快的氛围。“数学从生活中来又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参与全过程,真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生活性。
三)、合作交流、互相学习资源共享。
数学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是这个过程的最好体现。本课我在制作武夷山主要景点分布图等环节,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旨在让学生学会与同学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互相帮助、互相倾听、互相弥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也进一步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到学有用的数学。在合作中学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共享,而给大家推荐旅游景点的解说中,也是把这风景秀丽的武夷山与大家共享。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因为我校校本课程《武夷风情》从一年级开始就有开设,同学们对武夷山景点已经很熟悉,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同学们感受学有所用,体验成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神舟六号有关照片,引出问题:“宇航员返回地球,是不是要我们的搜救人员满世界去寻找他们乘坐的返回舱呢?”,“我们的搜救人员为什么能这么快找到他们乘坐的返回舱呢?”(科学家已经给胜利凯旋的宇航员确定了位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确定位置》。
2、揭示课题:确定位置。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活动(一):说说自己在班级的位置。
今天放学回家,妈妈问你,“你坐在班级的什么位置?你怎么回答?”你们的第()组是怎么定的?(第一组起立、第二组右举手,第五组……)你们的第()排又是怎么定的?(第一排起立、第二排左举手,第六排……)。
活动(二)确定新座位号。
1、认识用“数对”的表达方法确定位置。
2、用所学的“数对”说自己位置,并写在纸片上,同桌检查是否正确。
3、上交写好的纸片,教师打乱顺序后从新发给同学们,收拾学习用品寻找新座位。
活动(三)游戏:猜猜我的好朋友。
1、用眼睛找找自己的好朋友的位置,记下他的位置。
2、说出或写出你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同学猜猜他是谁?
三)、合作交流,巩固练习。
(一)、练习一。
2、根据“数对”找找福建省部分景点。(从课件里点击,使之变色显示)。
(二)、练习二。
1、出示方格图引导制作武夷山主要景点分布图。
要求:
1、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讨论向游客推荐哪个景点,要说明其位置及推荐理由。(把组员当游客先练习说)。
3、作品展示,小组汇报。
1、举例生活中应用位置的例子。
2、出示世界地图,利用经度、纬度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位置的例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九
我是来自中国大陆的一名中学生,我能够在多种位置中适应并定位自己。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人往往会使用独特的方式描述位置和方向,这种方式升华了自然环境和社会地理环境,它是以文化为载体而形成的。我的父母经营着一个旅游公司,这给了我机会去更好地认识位置,我也进一步了解了地理和历史。
第二段:如何全面认识自己的位置。
对于一个人来说,熟知自己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去全面认识自己的位置:
1)地理位置:通过使用地图、地标或GPS定位设备,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和周围环境的地理信息。我们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探索我们所在的城市或区域,并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和人口。
2)社会位置:社会位置指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除了我们的身份、工作和社会等级外,我们还应该考虑我们在家庭和朋友圈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互动。
3)内在位置:这一角度指的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包括我们的信念、价值观、情感、习惯和偏好等。了解自己的内在状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平衡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同时提高幸福感。
第三段:位置意识和安全保障。
认识自己的位置还与安全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在一次旅行中,我参加了导游组织的紧急演习,我们学会了使用手电筒、敲打物体和呼救等方式以防万一。学习使用地图和GPS是非常重要的,在战地、高山、丛林等风险区域中,这些技能能够帮我们减少对生命的威胁。
第四段:位置观念的影响。
我们的位置观念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和教育背景等。比如,在某些社会中,人们把确定的方向和地点作为更高的神圣意义的象征,而在其他社会中则可能更多地注重方便性和实用性。另外,不同的教育体系也会影响人们对位置的认识。在某些文化中,“导师”角色更多的被当作个人成长中至关重要的部分,而在其他文化中,“导师”可能是一些选择性代理人或知识、资金提供方。
第五段:合理利用位置信息。
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合理分配资源、规划旅游路线以及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世界让我们可以更方便、更快速地获取位置信息,减少空间的局限性。在过去或其他社会中,人们可能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轻松获取最新的位置信息,这提高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总之,认识自己的位置是一项基本的技能和能力,可以增加我们的安全感和生活质量。我相信,在未来,我们会更好地利用科技,创造出更加人性化的定位技术,达到更加智慧、便捷、可靠的定位效果。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十
忙忙碌碌,一周时间转瞬即逝。每天,上课、批改、搞活动,很是充实。今天,忙里偷闲,挤出两节课,仅供反思。
上周五,姐妹们又一次聚首,慧颖很辛苦,精心准备,为大家奉献了一节五年级的数学课——《位置》。
观摩之后,细细品味,觉得此课的设计能有效的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提升和感悟,为我们研究体验式学习策略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
下面结合本课谈一谈自己的感悟:
从理论层面,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展开。慧颖从课前活动的设计就关注了这一点。游戏——找朋友,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好朋友的位置,其他学生来猜。其中大部分学生都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朋友的位置,可见他们理解“排”的含义,但对于“列”描述不清。我想慧颖老师此时,也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有所掌握,在此基础上,她能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行”和“列”的含义,但引导的程度有些欠缺,如果顺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梳理什么是“行”,什么是“列”,以及先列后行的表述方式,我想这样处理,学生的理解会更清晰。当然,这个游戏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课堂;另一方面这样的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而且还能为新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在本节课中,慧颖老师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由直观到具体,由抽象到思维,主动轻松地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从学生自己的位置,到图片上学生的位置,再由位置引申到小圆片,再到一个点,这样就把座位图抽象成点子图,又把点子图抽象成方格图,从具体到抽象,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如此教学真正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对知识的形成不断完善。
教学大环节把握住后,教学的细节更值得我们研磨:
(1)在学生面对座位图时,怎么确定“列”与“行”,当时对于“列”的确定出现了分歧,慧颖老师的处理是让同学们判断谁的正确,但为什么正确,理解得还是有些牵强。之所以出现了错误,是学生的观察角度不同,出错的同学是从图中学生的角度观察的,而实际应从观察者本人的角度来从左往右数。怎么解决这个冲突,我觉得可以把课件中的座位图和实际生活中的座位图结合起来不断进行转换,在转换过程中,引导学生始终抓住一点,即从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通过教师的有意识的引导,是学生理解并认同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规定,从而统一认识,解决分歧。
(2)慧颖老师设计了一个创编数对表示位置的环节,虽然我们都知道数对的书写形式是约定俗成的,但是我觉得这个环节必不可少。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给学生创造了体验、探究的空间。在此刻,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每一种表示方式都寄托了学生的思想,在比较和梳理的过程中,会更明确数对的书写方法,也会感受到数对的简洁、方便。
创编数对环节的意图是明显的,从慧颖老师的反思中,我们也感觉到此环节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对不同方法的优化等都有待改进,这就要求我们对于教学细节的处理还需深思熟虑。
之后,如果把练写数对的环节往前移,或者让学生再一次进行“找朋友”的游戏,这时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如请(5,4)的同学起立,或请(10,6)的同学向大家挥挥手等,学生兴趣会高涨,也会更加加深学生的印象了。
慧颖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具有层次性,合理有效地使用课件,既巩固了当堂学生的知识,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以上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其实一堂课的好坏不只在于教师的板书是否整洁,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和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效。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还需深研教材,备好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调控课堂。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十一
老师是借班上课,原本增加了教学难度,没想到她却巧妙地利用了这点,通过师生对话,互相认识,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老师又通过“座位”继续学习。
“座位”是一个学生感兴趣且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老师总是通过适时地提问、鼓励,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表示方法。从最初每位同学寻找、确定自己在教室的位置,再到全班同学共同表示出班中两位同学的位置。每位学生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两位同学的位置,很多都是用文字加以描述,但几乎都比老师速度要慢。这时,老师适时地问道:“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老师已经好了。”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用了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老师又鼓励同学们:“你能像老师一样创造出又快又好的记录方法吗?自己试一下。”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又一次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两位同学的位置,不仅简单,而且方法多样,老师说道:“这些方法比第一次方法简单很多,大家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就这样,通过不断的尝试、分析、比较,学生不仅学会了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他们也感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十二
《确定位置》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动内容都是与学生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的。如何确定位置是本节课的重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环节的指导必须细致、到位才能正确建立起位置的空间观念。新授开始,谢老师就利用动物王国的情景,从小猪的位置入手,“说说你刚才是怎样找到它位置的”,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初步让学生感知如何从二维角度去描述物体的位置。
根据物体排列规律:排数和层数都是从前往后或从下往上数,个数或号数一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实际上就相当于坐标中原点的确定。只有明确了“第一组第一个”“第一排第一个”或“第一层第一个”,学生才能以此类推,确定其他位置。因此,教者在教学的前三个环节,针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有层次的安排。在“说出小猪的位置”环节中,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先提问:,现在要确定这只小猪的位置,仅仅用第几个,行不行?为什么不行?看来,确定小猪位置的说法还挺多的。说的同样是这只小猪的位置,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会不同呢?教师及时揭示:为了交流的方便,确定第几排和第几个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队伍中确定位置的顺序是一般从前往后确定排,从左往右确定个,可以用第()排第()个描述队伍中的位置。“寻找楼房号”环节由于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教师引导学生由小猴住的“第二层第三号”放手让学生推想出“哪是第一层第一号房间”,从而找出其他小动物住的'楼房号。从实际效果看,因为有了每个环节的准确定位,所以学生确定位置都比较准确。当然在描述位置时,教师也让学生用不同的说法说出位置。例如:书架上书比较多时,也可以用“第()层倒数第()本”来描述喜欢的书名位置,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整节课,谢老师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创设了不同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搭建参与探究的平台,带领学生观察、讨论、体验,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大量数学信息,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一片沃土。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1和24.2.1合成课《圆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从教学模式,教材,教法,学法,学习过程和反思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点和难点。
4、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1和24.2.1合成课《圆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学习圆的描述定义和集合定义,以及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学生在以前对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并且会利用圆规画圆,并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简单描述,初步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为本章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在理解圆的定义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圆的定义,我们知道:圆内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小于半径;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圆外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大于半径。由此可知,每一个圆都把平面上的点分成三部分:圆内的点,圆上的点和圆外的点。对学生来说,这样比较容易理解,并通过代数关系表述几何问题,使学生深化理解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为后面接触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下铺垫。
基于以上分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理解圆的描述定义,了解圆的集合定义;
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以及如何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定义,点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以及用数量关系表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难点: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本节课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方法贯穿课堂始终: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动起来,从而主动探究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完成实践操作;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自信,取长补短,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并且对于新知识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技巧。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观察,实验,阅读,思考,主动地研究问题,学会知识。学生先学,先练,老师后讲,后教。
1.问题牵引:提出问题。
情境1:“明月几时有”,“欲上青天揽明月”中的“明月”,给我们以圆的`印象,说几个生活中有关圆的物体和成语。
情境2、思考: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如果车轮做成椭圆或方形,坐车的人是什么感觉?
2、学生自学:自学课本78,79,90页的内容,完成自学提纲上的题目。在这个环节,要注意细节,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要注意用哪个问题或哪道题,可以把知识简单明了地让学生了解和理解。
3、学生展示:学生以口头回答和板演的方式展示自学提纲上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尽可能不讲,有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充分实施“兵”教“兵”的策略。
4、教师后教: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惑,教师画龙点睛地进行讲解,把本节课的重点和学生的难点,言简意赅地讲解清楚,学生已经懂得就不再多说。
5、当堂检测:这是为了再次突破难点,让学生把难点知识再次加深印象。同时,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和学生一起小结解此类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容易把知识贮存起来,并做到举一反三.
6.精思慎想,忆收获:对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对同伴说说本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对老师说说本节课的疑惑以及还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即回顾本节课的知识,把难点和易错点再给大家梳理一遍。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十四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题目《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说课: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评价与反思。
1、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继学习了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之后进行的又一图形间的关系的探讨。本节课与上节课在教法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采取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动眼、动手、动口等能力,同时也渗透了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圆与圆的组合图形具有一些特殊的位置关系和性质,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工业制造方面应用较多。
2、教材的处理: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经过两年的学习,初三学生对图形的感觉很敏感,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能力较强,但是归纳运用数学的意识、思想还比较薄弱,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都有待于加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需进一步加强。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图形辨认圆与圆五种位置关系,根据具体图形说出相应的位置关系名称。
能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公共点个数来决定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d与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能力目标。
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训练学生的探索能力。
通过平移直观的探索两个圆之间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经历探究图形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4、教学重难点。
本节重点为:通过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d与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本节的难点:探索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类比、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一)活动一:复习引新。
1、复习:直线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2、观看下列图片,描述出图中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师生行为]教师演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教师找学生回答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图片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学生能否把图片中圆和圆的几种位置关系都看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离不开圆,感受圆的美丽与神奇。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圆和圆的几种位置关系的注意,激起学生对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兴趣.也许学生不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活动二:探究(一)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师生行为]让学生观察、发现,并画出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图形。接着教师利用动画演示这一过程,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们发现的两圆不同的位置关系的图形。最后师生共同讨论给出两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定义。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根据自己的实验中出现的两圆位置关系,画出相应的图形来;能否把两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全部发现出来。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参与数学活动。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及两圆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问题(3)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两圆的位置关系。然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给出五种位置关系的名称,教学中淡化概念,其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从感性上熟悉五种位置关系;二是通过多次观察,为下一步利用“公共点个数”对五种位置关系分类打好基础。
(3)活动三:探究(二)探索有趣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呢?
2、圆和圆组成的图形呢?例如相交,外切,内切呢。
3、认识连心线。[通过两圆圆心的直线叫做连心线。]。
4、你发现连心线有什么特点?切点与对称轴有什么位置关系?[如果两圆相切,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师生行为]学生先观察、思考,教师再提问,最后用课件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活动三是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圆的对称性”而延伸到到圆和圆组成的图形的对称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使学生认识“连心线”及其特点,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两圆相切的性质:如果两圆相切,那么两圆的连心线经过切点。这一性质在教学中只需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严格地说出理由。
(四)活动四:探究(三)探索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
1、认识圆心距[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心距]。
2、先积极思考再探索规律。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两圆位置关系图形进一步观察、思考、猜想、测量,发表见解。教师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并总结讨论出的结论,说明此结论即可作为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两圆相交时的情况讨论是否深入。
[设计意图]活动四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两圆的位置关系,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题。
(五)活动五:学以致用。
1、看谁答得快。
2、例题分析(课本例3)。
[师生行为]师生共同完成例题的求解。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会利用两圆外切和内切时,圆心距与两圆半径和与差的关系来解题。
3、练习:课本p101练习第1。2题。
[师生行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会利用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结论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例题的安排是为了利用已讨论出来的两圆位置关系与圆心距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结论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的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
(六)活动六: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判定,下面请同学回答几个问题(面向中偏下学生)。
1、两圆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性质与判定。
3、相切两圆有什么性质?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采用问题的方式对所学内容做全面的概括、总结,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回答,使学生倍感教师关爱,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情感效应。
作业:必做题:p101第3题;p102第7、13题;
选做题:p103第16、17题。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和呼唤。
第三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
二、性质与判定。
外离dr+r内含d。
外切d=r+r内切d=r—r。
相交r—r。
三、相切、相交两圆的性质。
(1)相切两圆的切点一定在两圆连心线上。
(2)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且平分公共弦。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动手探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动手中去发现、探究,同时利用课件让讲解更直观,利用练习巩固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以现代教育理论为依据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贯穿一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突出一个特色——充分鼓励表扬的特色。
以上是我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说课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十五
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认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认识。
3、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回归生活,了解角的应用。
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剪刀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十六
听了张老师的一堂课《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整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张老师准备得比较充分,清楚知道学生应该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她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有效地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张老师是让学生“体会知识”,而不是“教学生知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张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表情亲切,面部表情丰富,声音抑扬顿挫,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情绪控制较好,能较好地组织教学,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能较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总的来说张老师的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
我一直都有这种教法观念:让“学生学会求知”比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在教法过程中我们要从人的固有特性出发发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数学教法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老师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比较重视,但对有些细节方面没有能够阐述清楚。在从几何特征过渡到数量特征时,也让学生去探索总结,但对于为什么要作垂直,没能告诉学生其中的道理,这样学生可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理解数学的本质。
张老师开始的时候都是叫学生个人来回答完成,后面几个问题干脆让学生一起来回答,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这是“我的参考答案”,感觉不到同学、老师那肯定的眼光,长此以往课堂的'气氛会低迷,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懒惰。因为学生思考的参考答案可能会得不到肯定,学生思考也没用。渐渐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削弱,与我们老师的初衷、教改的意图相违背。
我觉得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过程。由于数学学科抽象、严谨的特点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要求比其他学科高,数学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和想像力。数学教师更多的责任恰恰就在于他应当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最终相对独立地去完成建构活动。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感染力量。由于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的数学教师就应通过自己的示范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工作和学习的内在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对美的追求。如,教师阐述所授内容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唤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对象具有主体性,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在教学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塑造”,而是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塑造”自我的过程。一堂好课须由师生双方共同创造,教学艺术的出发点便是师生在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水平,以及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能不能心领神会地默契配合与协作,能否做到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十七
听了周老师的《图形与位置》的教学,使我们感受到,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课,周老师的课堂将数学教学结合精彩的生活演绎出数学的美丽!
由于复习课学生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所以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周老师抓住复习课的特殊性,课前安排学生对《图形与位置》进行回忆整理;通过课前让学生自主完成自我检测,不但充分让学生回忆复习已学知识,而且解决的是我们身边的位置关系问题,这样的安排不仅凸显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能使得复习的过程更加生动、更具启发性和挑战性。
这样就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整理。于是就形成了本节课的第一大亮点。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本节复习课周老师通过比对学生的作品——如何确定位置——思考只有一个条件(行或列)是会有什么情况——从中自然而然地从二维延伸到三维;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周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做”,还关注学生的“说”。例如在让学生解决问题时,老师不是只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在让学生演示的时候,老师都会让学生说出每一步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边说边做,手口结合,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的第三大亮点是周老师让学生的错误成为课堂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如果我们能正确对待,恰当地运用,就能成为我们教学时的重要资源。在练习的交流反馈时,周老师没有因公开课而回避学生的错误,而是捕捉学生中的典型错误呈现给大家,通过对错误的展示和分析,使其他学生也能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之中,为其他学生提供了借鉴。
教师不仅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启发学生开展活动的问题,而且还精心设计了与之配合练习。这些练习不仅富有层次性,而且形式多样,既有利于学生产生不同层次的思考,形成不同深度的理解,又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练习。
总之本节课是在新课程理念倡导下的一堂原生态的复习课,整个教学流程设计较合理,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再加上课件的恰当运用,使得本节课更趋完美。
认识位置说课稿篇十八
你的简历写好了,但事情还没有完。你的简历还需要一位读者,一位对你感兴趣的人。这好比一篇好文章,总得设法找到感兴趣的读者。
履历表的六类读者。
下面列一份名单,以关系的远近把你的读者排列出来,其顺序如下:
(1)第一位联系人,即最先告诉你本公司或本行业职位录取标准的人。他是你想打入的那家公司或领域的第一位朋友,也是第一突破口和内线。你根据他提供的信息,调整了自己的简历,使其具有针对性。他同你谈过话,对你感兴趣。虽然他的公司暂时没有空缺,但情况在不断变化,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当公司人员变动可能产生空缺时,你的简历不仅会排在众人之首,而且,由于你与联系人事先有过私下交往,你很可能成唯一的人选。
(2)通过第一位联系人(或原来联系则介绍认识的人。多接触上层、内部要人可以扩大视野,摸清底细,便于你及时调整简历的`内容。虽然你是经人推荐与他相识,但这比起盲目乱拉要强得多。
(3)联系内线,你从他那里听说公司有空缺,而且他有可能把你直接推荐给公司领导。因为是私人推荐,简历必然会顺利转到决策人手中。但由于你与决策人没有任何私交,他只能通过联系入的介绍来了解你,但有人搭桥总比无人搭桥要好些。
(4)有空缺但无内线的单位,你听说某单位需要你这样的专业人才,但无内线把你的简历直接推荐给决策人。如果消息无误,这将是一次绝好的机会。虽然,在与那些有内线的申请者的竞争中你处于不利地位,但你至少已经把简历有针对性地投到了需要它的部门。
(5)专业范围内的招聘广告。由于你做过调查,并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简历,因此,你的简历比一般的简历要略胜一筹。但招聘广告一经登出,应聘者的数目可想而知。而且很可能公司已从内部筛选出了某人,登广告不过是为了表示“公平竞争”的原则,或者还想看看有没有更出类拔草的人选拔出来。
(6)投石问路,向预先选择好的公司企业发求职信或简历,但并不知道这些单位是否用人。漫天撒网,遍地投石,有很大的盲目性。即使你知道决策人的姓名,也往往无济于事。你的简历会被弃之一边,或送到人事部门。有时一封询问情况的联系信都比这样盲目地发信更有可能为你赢得一次面谈的机会。
以上是你要寻找的六类读者对象,越往下排,成功的可能性越小。这就是为什么寻找一位合适的读者比你写简历花费的时间还要多的原因。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好简历找不到合适的读者,或合适的读者手中没有好简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31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