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活动指南,它可以系统地规划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设计要注重活动和任务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在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的同时,借鉴一些经典教案的优点,以下是一些范本供大家参考。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一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2、谈话法:谈话法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和沟通。本课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
三、说学情与学法。
1、说学情。
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地处农村,基本为农民子女,家庭经济较一般,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学校的图书室藏书量有限,所在地没有图书馆。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说学法。
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造气氛,导新课)。
用电脑动画音视频材料演示降水全过程。其中用电影制作了水滴、冰晶在空中动态的运动过程,说明雨、雪、冰雹的形成,用图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种主要形式,使学生直观获取,得出降水的定义。
(学习新课)。
1、降水的定义。
什么是降水?
(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过渡)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2、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
教师展示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依次介绍:雨量筒、雨量杯,讲解测量方法,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别是这个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讨论结果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问题情境:
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相比较,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2.看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10、11月);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6、7、8月);
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小结:该地降水冬季降水多,夏、秋季降水少;
3.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学生利用所提供资料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教师根据学生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作品展示并做评价,总结降水柱状图绘制的基本过程。
1、等降水量线。
让学生讨论比较等温线和等高线的定义,说明“等降水量线”的定义。
定义: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让学生对照课本56页活动1~5的五个问题,观察大屏幕。
画面1:点击赤道附近降水量在毫米以上的地区,使之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点击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使之闪烁,请学生读出降水量。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一: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画面2:点击回归线,使回归线两侧闪烁,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画面3:在底图上显示南北纬30、60并闪烁,让学生说出中纬度的纬度范围,然后对中纬度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总结得出规律三: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远,降水也少。
画面4:在《世界年降水量图》中分别显示出赤道、南北回归线、中纬度地区、两极附近地区,由学生总结得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
画面5:降水与地形。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降水与降水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能看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道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巩固练习。
五、说板书设计。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二
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台湾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6月至9月是台风季,每年夏秋两季均匀有三至四个台风。台风提供丰沛的'水分,但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易引发洪水与泥石流等灾害。若缺少夏季台风带来的雨水,冬季易呈现洪涝,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筑水坝,雨季蓄水兼发电,旱季提供民生用水。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三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过程与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
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比眼力:下面图片中,沙漠景观是第几幅,草原景观是第几幅,平原景观是第几幅?(出示图片)
世界之大,自然景观千奇百态,各有千秋,你想探索其中的奥妙吗?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造就这个奇妙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降水的分布。
二、学前热身
三、合作探究
互动一:
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杭州天堂伞的经销商,要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你会选择哪里作为你的目标,说说你的思路。
互动二: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讨 论:1、图上有哪些重要纬线?
2、你知道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吗?
互动三:
1、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线图
2、出示flash动画,了解对流雨的形成。
3、小结:纬度位置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
互动四: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找到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地区和位于东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出示它们的景观图,请同学们总结出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的规律。
2、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出示南北回归线其他大陆降水分布图)
4、小结: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互动五:课件展示图片
2、请同学们观看flash动画《地形雨》,说一说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3、小结: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互动六: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在图中找出世界上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
2、阅读世界雨极的资料,你知道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吗?
3、阅读世界干极有关资料,了解其原因。
四、 内容小结
设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学到哪些知识呢?
五、 课堂延伸
降水与人类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降水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了解人类对降水的影响的发展。
六.练习反馈
1、判断力:
比较下列各点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小试身手:
分小组活动:根据对各地降水情况的描述为当地居民设计出适宜的房屋。
七、板书设计:(见多媒体课件)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观测方法和降水形成的过程。
认识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差异。
使用降水柱状图,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建议。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五
本人这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按照教学的目标要求,分为2课时。本堂课为本节的第2课时,主要有以下两大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学、讨论、读图、绘图等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观察、操作、实践能力,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让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地理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
(2)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3)通过自学、讨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人从复习巩固知识入手,通过绘图、读图引入新课,从现象开始到原因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知识,解决问题,最后联系生产生活,使知识得以拓展延伸,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增强。
上完这堂课,感觉还是比较成功,学生的表现很好,对知识的掌握也不错,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其中,最大优点我想就是对学生的“亲和力”,一直以来,本人坚持走近学生,观察学生,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感觉他们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还有就是,对学生装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但是,上完这堂课,也感觉到有些需要提高的地方。首先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表达,觉得有些地方还可以再锤炼锤炼,更精准一些。其次是练习题的设置方面,可以不仅局限于课本,而是有一些重点题型的分析会更好,比如增加一道“地形雨”的相关课堂练习,那就更完美了!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六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年降水量的概念;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过程与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感知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从而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简单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比眼力:下面图片中,沙漠景观是第几幅,草原景观是第几幅,平原景观是第几幅?(出示图片)。
世界之大,自然景观千奇百态,各有千秋,你想探索其中的奥妙吗?
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造就这个奇妙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降水的分布。
二、学前热身。
三、合作探究。
互动一:
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杭州天堂伞的经销商,要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你会选择哪里作为你的目标,说说你的思路。
互动二: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讨 论:1、图上有哪些重要纬线?
2、你知道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吗?
互动三:
1、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线图。
2、出示flash动画,了解对流雨的形成。
3、小结:纬度位置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原因。
互动四: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找到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地区和位于东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出示它们的景观图,请同学们总结出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的规律。
2、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结论。(出示南北回归线其他大陆降水分布图)。
4、小结: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互动五:课件展示图片。
2、请同学们观看flash动画《地形雨》,说一说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3、小结: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互动六: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在图中找出世界上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
2、阅读世界雨极的资料,你知道乞拉朋齐成为雨极的原因吗?
3、阅读世界干极有关资料,了解其原因。
四、内容小结。
设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学到哪些知识呢?
五、课堂延伸。
降水与人类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降水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了解人类对降水的影响的发展。
六.练习反馈。
1、判断力:
比较下列各点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小试身手:
分小组活动:根据对各地降水情况的描述为当地居民设计出适宜的房屋。
七、板书设计:(见多媒体课件)。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七
四、降水的季节变化。
探究活动。
1、将水果从冰箱中拿出来,观察表面水珠的形成;观察洗澡时水滴的形成。
2、降水的形成:
准备一个玻璃杯,杯中放少量水,杯口用塑料纸扎紧,放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然后拿到荫凉的地方,观察杯中降水的形成。
3、测定一周的降水量。选择一个平底、上下一样大小的大口瓶子放在院内空旷的地方,下雨以后用直尺测量瓶中雨水的深度,即是此次的降水量。将一日、一个月、一年的数字相加就是当地日、月、年的降水量。级的划分,使学生对日常的降水量预报有较为清晰地认识。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八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国地理》第三册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本节共分三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本章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鉴于天气和气候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本章教学内容注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天气、气候知识变成具体有用的知识,本章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气候资源优越的一面,而且也看到我国天气、气候灾害的一面,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
本章共分五节,第一节为《收听天气预报》,主要介绍有关天气的基础知识。第二节为《气温分布和温度带》,主要讲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和五大温度带。第三节为《降水和干湿地区》,主要介绍我国降水的三个特点和四个干湿地区。本节课学习我国降水的第一个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本节课与《中国地理》第一册第四章《世界气候》联系密切,可以世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为基础。另外本节课学习的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又是学习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的基础,所以必须要求学习掌握。
二、说教学重难点:
1、识记: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理解: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成因。
3、能力培养: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4、难点: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联系学生已有的世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基础知识,本节可采用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及归纳法进行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上找出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级单位。(中国地图册第三册第二页。)。
2、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山脉。(中国地图册第三册第十页。)。
3、想一想:我国一月份的零度等温线大致通过什么地方?
(二)、学习新课:
2、学生预习课文第49至51页。(初读)。
3、读课本第50页〈〈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思考下列问题:(精读)。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3)、找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想一想它大致通过什么地方?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5)、找出学校所在省、区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7)、想一想: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有什么规律?
4、分小组交换结果并讨论:我国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有什么规律?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并讲解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6、读课本第50至51页的〈〈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并思考下列问题:
(2)、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考虑,为什么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
7、分小组交换结果并思考:为什么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并讲解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分别找出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将这三条线添粗。
2、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它与夏季风的影响有什么关系?
(四)、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特点,即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为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五)作业:
〈〈目标评价手册〉〉第16页第20题。
五、说教学效果: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年降水量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通过的地方,理解我国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的规律及成因,并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略)。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九
学好知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编辑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知识点复习: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欢迎参考!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
雨
、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降水的等级划分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级。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毫米。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多。
3)在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通过对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知识点复习: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的
学习
,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十
本节课内容较多,容量大,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所学知识。
1、没有好好的使用课堂绩效评价表,发现有的小组成员积极性不高。
2、虽然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没有强调降水的单位mm,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十一
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l、800l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时空分布怎样不均,为什么造成这种不均,教材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寻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利用已学过的东亚季风的知识,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产生怎样的影响,并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区域降水特点,结合“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通过阅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指导学生找寻规律,并分析东部地区雨带的南北移动所造成对降水的影响。通过阅读《北京1951~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发现降水的年际变化,分析成因及造成的影响。对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教材明确指出是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划分,并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难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价值观念、学科能力、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教育契机及课内外内容联系:
降水作为气候要素的组成,是描述气候特征的重要一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独特的降水特点,主要体现在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分析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季风造成的。夏季风的影响范围、夏季风登陆的早晚及它的强弱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降水特征。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主要原因,突破难点。
针对选学部分,教师可就教学情况,适时加入,这对学生把握我国的降水特征是必要的。
本节课中所使用的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是读图训练中的一个重点,教师应加强学生这部分训练。并明确一些重要的降水指标,如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教法建议。
本节课所得结论是通过分析得出,在教学中教师所做的应是提供数据和资料,让学生去分析和归纳,去探索成因,培养学生的能力。
本节计划授课2课时。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请去过西北地区的同学描述一下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十二
1.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及降水状况;理解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形成,并初步掌握雨带的移动规律;理解并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掌握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2.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各月分配柱状图,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3.通过我国干湿状况对农业类型、植被和自然景观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自然环境中,干湿状况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本节重点: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移动规律;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状况。
本节难点:我国季风区雨带的形成和移动规律;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对植被和农业的影响。
主要应用谈话法。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自制投影片)、影响我国冬夏季风示意图(自制投影片)、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示意图(自制投影片)。
2课时。
1.夏季风和冬季风的形成及特点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范围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状况
4.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
2.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的形成
3.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移动规律
4.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1.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
2.干湿地区的类型
3.干湿地区的分布
4.干湿状况对自然景观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提问] 什么叫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雨、雪、雹统称降水)。
大家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构成一地气候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上节我们已学习了我国气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 [板书]
1.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形成 [板书]
[提问] 大家记得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和夏季各吹什么风吗?它们的特点如何?
[教师归纳] 我国东部地区冬季主要吹偏北风,叫冬季风,其特点是寒冷干燥;夏季主要吹偏南风,叫夏季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通常把夏季风能够吹到的地区叫做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地区叫非季风区。
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范围 [板书]
[展示投影片] 看“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示意图”。
[提问] 结合我国地形考虑,我们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状况 [板书]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的练习: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的地区。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5)我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4.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板书]
[教师总结] 从同学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的规律的:我国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阅读课本]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1页“读一读”的课文,并且观察有关“荫房”的景观图。
[提问]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教师讲解] 同学们所说的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反映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的规律。那么我国降水在时间分配上又有何特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月份分配示意图。
[提问] 分析这四个地区各月降水的分配情况,有什么共同特点和差异?
[教师归纳] 共同性:降水相对集中,都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这说明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差异性:南方降水多,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即雨季长;北方降水少,雨季开始晚、结束早,即雨季短。
[过渡] 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有这些特点呢?我们可以从降水形成的原因来解决这个问题。
2.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形成 [板书]
[教师讲解] 我国东部地区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强烈,雨季的开始和结束,主要受夏季风影响。当夏季风带来的温暖湿润的空气和冷空气相遇时,暖空气因较轻而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暖空气降温,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锋面雨(看“锋面雨’示意图投影片)。由于降水地区大致呈带状延伸分布所以叫“雨带”。这个雨带是随冷暖空气交汇面的移动而移动的。
3.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板书]
[读图练习] 结合中国政区图和课本第52页雨带图说出五月,六月,七、八月,九月主要雨带的分布地区。
五月:南部沿海;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七、八月:华北和东北地区;九月:南部沿海和四川盆地。
[提问] 分析六月和七、八月两幅雨带图,当华北地区进入雨季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什么天气?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六月份时长江中下游处于雨季,进入七月份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单一暖气流影响,天气晴朗,降水较少,形成了伏旱天气。
[读课文] 指定一学生朗读课本53页“读一读”中的短文“江南的伏旱”。
4.降水的年际变化 [板书]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北京1951~1978年降水量曲线图。”
[提问] 从曲线图中看,北京哪年降水量最大?哪年降水量最少?两年之间年降水量相差多少?(1959年,1965年,约相差1000毫米)
[教师归纳] 可见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足很大的。但是各地的年际变化也不相同。一般说来我国南方降水量年际变化小,北方大,西北最大。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造成旱涝灾害,在降水过多的年份,常常引起水灾。相反,在降水特别少的年份,则容易发生旱灾。
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 [板书]
一个地区是湿润还是干旱,不仅取决于降水的多少,还取决于该地区的蒸发量的大小。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空气湿润;反之空气干燥。人们依据这一关系把全国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
2.干湿地区的名称[板书]
[读图练习] 在“干湿地区分布图”中读出干湿地区的名称。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3.干湿地区的分布 [板书]
[读图练习] 指导学生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用投影片),识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于哪条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各主要分布在哪里?它们的分界线大致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4)从上述分析看,我国干湿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 从总体看,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大体一致。但又有区别。例如,东北三省的湿润地区,有些地区的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可是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也属湿润区。正是因为各干湿地区的水分条件不同,所以它的分布状况对各地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也产生显著的影响。
4.干湿地区对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 [板书]
[教师讲解] 湿润区、半湿润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南方湿润区主要是水田,北方半湿润区主要是旱地农业区。湿润和半湿润区自然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多以荒漠为主,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
[展示投影片] 指导学生看“各干湿状况比较表”(课本42页表),总结我国干湿地区的特点。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十三
(1)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等级划分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的等级。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是雨量器。单位:毫米。
2、降水分布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多。
3)在温带,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4)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十四
本人这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按照教学的目标要求,分为2课时。本堂课为本节的第2课时,主要有以下两大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学、讨论、读图、绘图等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观察、操作、实践能力,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让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地理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
(2)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3)通过自学、讨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人从复习巩固知识入手,通过绘图、读图引入新课,从现象开始到原因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知识,解决问题,最后联系生产生活,使知识得以拓展延伸,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增强。
上完这堂课,感觉还是比较成功,学生的表现很好,对知识的掌握也不错,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其中,最大优点我想就是对学生的“亲和力”,一直以来,本人坚持走近学生,观察学生,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感觉他们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还有就是,对学生装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但是,上完这堂课,也感觉到有些需要提高的地方。首先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表达,觉得有些地方还可以再锤炼锤炼,更精准一些。其次是练习题的设置方面,可以不仅局限于课本,而是有一些重点题型的分析会更好,比如增加一道“地形雨”的相关课堂练习,那就更完美了!
今天听了卓老师一节地理公开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她独特的教学风格给了我很多启发,在这里谈谈我从卓老师那里学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上课一开始,卓老师通过让学生绘制中山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就将本节课和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衔接,不仅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对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我感觉这个设计很巧妙,一举两得。接着,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如中山市的降水情况,引出世界各地降水量分布图,以特殊事例推及全球各地,这种过渡显得很自然。在讲授主要知识点的时侯,还加大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如通过课外知识“咸潮”和“雨极”引出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地理不是背出来的,也是有逻辑推理的。整节课上下来,让学生感到很轻松,很愉悦,改变了传统地理教学的枯燥和单纯讲授,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之后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使得一节课有收有放,相得益彰。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十五
1、复习识记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2、知道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3、通过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理解各干湿地区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了解。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依据。难点:我国各干湿地区的分界及植被。教具电脑、背投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二三复习: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2、影响因素有哪些?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降水从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那么从时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呢?讲授新课:读图4、15回答以下问题:1、学校所在地每年降水量最多是哪几个月?2、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地降水较多的各是哪几个月?3、比较四地降水量的年变化有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夏季风和海陆位置、地形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6、7、86、7、85530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总结: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一)我国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二)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导入)我国各地降水的时间变化,除季节分配不均外,各年降水多少也不一样,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这叫做降水的年际变化。1、同一地方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同2、不同地方的年际变化大小也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3、原因我国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主要是有些年份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夏季风强,向北挺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则偏少;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则偏多。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读图4、21回答:1、北京1951—xx年的50年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2、对照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北京的年平均降水量约多少毫米?思考:旱灾和涝灾是怎样形成的?板书设计:降水和干湿地区二、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1、依据2、分界和植被。教后记: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篇十六
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台湾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地区之一,6月至9月是台风季,每年夏秋两季均匀有三至四个台风。台风提供丰沛的'水分,但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不均,易引发洪水与泥石流等灾害。若缺少夏季台风带来的雨水,冬季易呈现洪涝,故各大河川普遍修筑水坝,雨季蓄水兼发电,旱季提供民生用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7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