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规划和自我要求。写心得体会要注重自我思考和分析,不仅要总结经验,还要对自己的表现和成长有所启发。下面是一些学子们总结学习经验的范文,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灵感和思考的方向。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和浊常常成为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代名词。《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和浊常常形容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贪腐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
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
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做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内容是平凡的、普通的,我们既是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直接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每天我们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需要我们为群众办事公正、公平,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近日,我观看了《鉴史问廉》大型文化纪录片。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该片纵览中华五千年朝代的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文化的力量,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系,可谓是盛世鸣警钟、时代举镜鉴呀。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荀子也提到:“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治国如此,反腐倡廉同样如此。
纵观纪录片,不难发现,历史上凡是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大都有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有一帮可倚重的忠臣。如贞观之治,有了从善如流的李世民,才成全了魏征、狄仁杰的直谏美名。李世民让魏征成为了一代谏官,魏征让李世民变成了一个敢听实话的君主,很难说他们彼此多欣赏,感情多真挚,但是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清明,才有了魏征的直言敢谏,才让大唐的政治变得明朗。因此有个廉明的君主,人人才敢说出实话,人人才能参与反腐,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无数个魏征,当反腐成为全民的反腐时,廉政必然就会成为整个政府体系的廉政,想要达到政治清明也就不难了。又如康乾盛世,正因为有了“千古一帝”爱新觉罗.玄烨,才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成为各级官吏竟相效仿的榜样。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隶巡抚时,康熙称誉其“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 康熙皇帝确因于成龙终其一生在各地任职时,都能保持“志行修洁”、“固守清俭”的高风亮节。同时,又能关心黎民,“为政宽惠”,铁面无私,雷厉风行的“惩贪除霸”。所以一再肯定于成龙是“清官第一”、“廉吏第一”,树立了一种正面形象,使百官效法。
同样,一个朝代的没落,也必发端于君昏臣佞、从上而下的吏治贪腐。试想,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大环境下,政何以施、国何以治呀。南宋宋徽宗,后人的感叹“亡宋谁知是石头”。对昏君佞臣,屈原选择了投江等等。无有昏君,何来佞臣,不亡国才是咄咄怪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为政者廉洁自守,自然“上之所为,下之所瞻”,吏治清明,国泰民安;反之,为政者昏聩无道,必然出现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局面。
今天我们反腐倡廉,更加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学习廉政知识、遵守廉政纪律、执行廉政规定方面发挥带头作用,象焦裕禄、郑培民、任长霞一样忠贞爱民,一心向党,只有这样,才能凝聚民心,汇聚民意,使我们共产党执政的根基更加的牢固。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廉政史上,清官廉吏,都具有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如不畏强权、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刚直不阿、赤心向上的海青天海瑞,让多少作奸犯科者闻风丧胆。在贪腐案件层出不穷,贪腐行为花样翻新、贪腐对象日益高层化的今天,希望我们的执法者能向他们学习,少一些明哲保身的顾虑,多一些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让一切贪腐现象无处遁形,消弭无踪。
问官那得清如许?为将贪欲抛开来。
八集文化纪录片是一部全方位反映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纪录片。跟随着《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我走进了历史,再次目睹清官的风采。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二
1月9日晚,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正式开播。第一集《兴衰之思》播出后,受到我省官员干部的关注,专家学者的热议和广大百姓的追捧。
《鉴史问廉》可使官员廉政内化于心。“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官员如果廉政,就需要有廉政的思想。官员廉政思想来自哪里?来自“学思践悟”,首先来自学习。向谁学习?向历史学习。曾经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有了最好的教科书,有了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如河南官员认为那样,文化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寓教于乐,观众在全神贯注地看故事、赏细节之中得到教育,得到思想的升华,就像每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观,主人公肯定不会站出来说什么是价值观,而是通过故事、细节来展示一个深刻的道理,而《鉴史问廉》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个清官的感人故事,来展示廉洁对一个政权、对一个国家、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腐败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对一个社会的伤害。所以,观众一定会在该片的好故事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以来,以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清官梦,只是因为后来选择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结肯定是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门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们打交道时多少都希望他们能很负责地帮自己的忙,而不耽误自己的时间。过去风气很不好,总有人把人民群众不当人,把自己当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间起了隔阂,有了矛盾。本来和谐的社会,被这些渣滓坏了风气。这样一来,人民对清官的期望就更强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现,来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领导,利剑一挥,先惩贪腐,顺势提拔清正之官,让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充满希望,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敢在媒体或者街头举报贪官污吏了,这无疑让清廉之官能够崭露头角,让他们来维持我们国家的和谐安定,让人民群众能够真正的奔小康了。
打击贪腐,肃清风气,让清廉执政不再是人民群众的追求,而是变成一种新常态。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三
清和浊常常形容忠与奸、正与邪、廉与贪以及君子与小人。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
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
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看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做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内容是平凡的、普通的,我们既是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直接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基层工作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每天我们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需要我们为群众办事公正、公平,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四
《鉴史问廉》纵览中华五千年朝代的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文化的力量,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系,可谓是盛世鸣警钟、时代举镜鉴呀。
1月9日晚,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正式开播,我在网络上观看了第一集《兴衰之思》,看过之后让我陷入了沉思,同时也给了我警醒。
中国共产党有八荣八耻,而近年来又建立了廉政准则,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廉政之风,彻查贪官污吏,打开手机,腾讯新闻、百度新闻、搜狐新闻、每天都会有大量关于官员被查、免职的信息弹出,让我们也对这个社会重拾信心。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在廉政建设上都留下了大量的经验教训,这些丰富的精神遗产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廉政文化。历史上王朝衰落的教训对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河南主导拍摄这部廉政文化纪录片很有意义。
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我觉得我们要以身作则,身为党员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像这样出彩的、看过后很过瘾的纪录片,真是很期待第二季,这是我心中真是的想法,而我也将继续关注《鉴史问廉》的后续播出。
片子里提到的阿房宫,是百姓用血汗修建的,也是历史上奢侈浪费的耻辱代表。从古看今,奢侈浪费的风气必须制止,反对铺张浪费要从政府做起,从咱自身做起啊。
反腐倡廉、追求公平正义既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从危难中重新崛起、走向复兴的推动力量。当前社会的问题不是官员内部独有的,一个干净、公平的社会需要全员的共同维护。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五
问官那得清如许?为将贪欲抛开来。
八集文化纪录片是一部全方位反映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纪录片。跟随着《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我走进了历史,再次目睹清官的风采。
包拯不持一砚归,狄仁杰断案如神、强项令董宣据理力争……这些一身正气、一身硬骨头的清官早已在人们心中立下不朽的丰碑。纵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他们是恒星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照亮了世人的眼睛。
包拯有诗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诗的大概意思是,清心是治国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只要你是一棵参天之木,最后总会成为国家的栋梁。而好钢是不能用在做鱼钩那样的小用途的。仓库里粮食多了老鼠就会高兴,草原上荒芜了,兔子和狐狸也会发愁没有吃的。古代的典籍中已经有很多的教训了,作为我们千万不要成为被历史嘲弄的人。
包拯以其清正、清廉、清明的一生为这首诗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无愧于“包青天”这一称呼。像他这样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清官还有很多,海瑞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个。
海瑞是一个浑身是胆、一身硬骨头的人。他对国之忠心几乎无人能及。向皇上上疏时,他已做好死的准备,坐在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旁他一脸坦然。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他的心里装的是什么?是天下百姓的疾苦,是社稷江山的安危。为官的海瑞生活极其清贫,所吃的菜都是夫人亲自种的,衣服更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在他老母亲过生日那天,他破例买了一点肉,“海瑞买肉了”竟成了爆炸性新闻。海瑞死时,家徒四壁。得知海瑞逝世的消息,自发送行的队伍绵延百里。
我想起前不久以身殉职的警察。张作田是连云港市赣榆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户政中队中队长。20xx年12月10日,他在南京执行公务时突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38岁。12月15日清晨6时,数以千计的社会各界群众赶到连云港赣榆殡仪馆,含泪为警察张作田送行。
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有的人》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要先百姓之忧,后百姓之乐而乐。这样的清官将世世代代活在人们心里。
那些鱼肉百姓、贪婪自私的为官者无不遭到人们的唾弃。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去未来的幸福”。那些被贪欲蒙蔽双眼的官,也许一时能享受物欲上的满足、然而,金钱、权力、美色……就像天边的晚霞,绚丽而易逝。浮华散尽,他们将陷入无边的黑暗和痛苦之中。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终被人们狠狠地摔下,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们在欲望中生活,但不能为欲望束缚。抛弃贪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坚定信念做不到,没有无私的精神做不到,没有决绝的勇气做不到。
当今世界,诱惑多多。如何在诱惑面前不低头,如何抛弃那些引人走向邪恶的欲望,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古人说慎独,今人讲品格。高举起理智的旗帜。坚持做人、做官的原则,就一定能够做到“观庭前花开花落,望天外云卷云舒”。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六
问官那得清如许?为将贪欲抛开来。
八集文化纪录片是一部全方位反映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纪录片。跟随着《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我走进了历史,再次目睹清官的风采。
包拯不持一砚归,狄仁杰断案如神、强项令董宣据理力争……这些一身正气、一身硬骨头的清官早已在人们心中立下不朽的丰碑。纵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他们是恒星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照亮了世人的眼睛。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七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一个王朝的鼎盛与辉煌,转瞬之间就化为历史陈迹。古代廉政建设与惩贪措施曾经有效地刹住了腐败现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一些青史留名的盛世。盛世的出现有赖于胸怀天下的君主励精图治,和官员的清廉干练。奋发有为的君主和贤明的大臣们胼手胝足,齐心协力,开创了一个个传诵千古的盛世。
但是,当一个王朝走向衰败的时候,官场的总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全面战乱和改朝换代,盛世又被乱世所吞噬。孟子曾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描述这一现象。在历史上,对“人亡政息”的叹息,体现出了古人对此的反思。面对这种治乱循环的历史现象,解读历史或许有各种答案。但是,一条始终不变的规律一再显现,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贪腐不会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衰亡,但一定会导致这个王朝灭亡。管不住腐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近日,我观看了《鉴史问廉》大型文化纪录片。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该片纵览中华五千年朝代的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文化的力量,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系,可谓是盛世鸣警钟、时代举镜鉴呀。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荀子也提到:“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治国如此,反腐倡廉同样如此。
纵观纪录片,不难发现,历史上凡是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大都有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有一帮可倚重的忠臣。如贞观之治,有了从善如流的李世民,才成全了魏征、狄仁杰的直谏美名。李世民让魏征成为了一代谏官,魏征让李世民变成了一个敢听实话的君主,很难说他们彼此多欣赏,感情多真挚,但是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清明,才有了魏征的直言敢谏,才让大唐的政治变得明朗。因此有个廉明的君主,人人才敢讲真话,人人才能参与反腐,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无数个魏征,当反腐成为全民的反腐时,廉政必然就会成为整个政府体系的廉政,想要达到政治清明也就不难了。又如康乾盛世,正因为有了“千古一帝”爱新觉罗.玄烨,才使“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成为各级官吏竟相效仿的榜样。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隶巡抚时,康熙称誉其“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康熙皇帝确因于成龙终其一生在各地任职时,都能保持“志行修洁”、“固守清俭”的'高风亮节。同时,又能关心黎民,“为政宽惠”,铁面无私,雷厉风行的“惩贪除霸”。所以一再肯定于成龙是“清官第一”、“廉吏第一”,树立了一种正面形象,使百官效法。
同样,一个朝代的没落,也必发端于君昏臣佞、从上而下的吏治腐败。试想,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大环境下,政何以施、国何以治呀。南宋宋徽宗,后人的感叹“亡宋谁知是石头”。对昏君佞臣,屈原选择了投江等等。无有昏君,何来佞臣,不亡国才是咄咄怪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为政者廉洁自守,自然“上之所为,下之所瞻”,吏治清明,国泰民安;反之,为政者昏聩无道,必然出现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局面。
今天我们反腐倡廉,更加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学习廉政知识、遵守廉政纪律、执行廉政规定方面发挥带头作用,象焦裕禄、郑培民、任长霞一样忠贞爱民,一心向党,只有这样,才能凝聚民心,汇聚民意,使我们共产党执政的根基更加的牢固。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所以,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修己安百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廉政史上,清官廉吏,都具有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如不畏强权、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拯,刚直不阿、赤心向上的海青天海瑞,让多少作奸犯科者闻风丧胆。在腐败案件层出不穷,腐败行为花样翻新、腐败对象日益高层化的今天,希望我们的执法者能向他们学习,少一些明哲保身的顾虑,多一些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让一切腐败现象无处遁形,消弭无踪。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八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近日来再次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重温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洁文化的力量。如今恰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导廉洁正能量,学习《鉴史问廉》,第二次观看较第一次观之则感受更深,更觉震撼。
从《兴衰之思》中思考“廉则兴,贪则衰”的真谛——廉洁和腐化,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从《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结”的力量,为官正直才能一心为公;从《清浊之辨》中辨识清浊是非,坚信正义可以迟到,却从不会缺席;从《道德之择》中学习“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清慎勤”的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从《文化之力》中感受民众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从《律令之矩》中观吏治清明对国家的影响,对制度心存敬畏之心;从《制度之重》中见识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见识历朝历代在遏制腐化和滥用权力上做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从《千秋之评》中领略历史的重量,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承担起了终极审判的功能,公正地记录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员们的是非功过。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古往今来,清正廉明是官员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期待。由此可见,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为官者清廉与否是兴衰更迭的直接诱因。
在长城汽车工作十余载,从入职至今,深受公司廉洁文化的影响。学习《鉴史问廉》以来,深有对文化的传承之感。廉洁,是长城汽车的企业文化支柱。《廉洁体系制度》是长城汽车员工的行为准则,自年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时间。该制度严明清晰,在打击腐化维护员工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廉洁文化是长城汽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管理者的本职工作,纵使时代变迁,廉洁文化建设仍需始终如一,坚定不移,脚踏实地。
一、坚决打击硬腐化,持续遏制软腐化。
长城汽车对于硬腐化的打击力度从历年的.廉洁大事迹中可见一斑,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均须时刻牢记腐化是第一高压线,坚决不能触碰。与合作方的业务往来严格遵守《阳光协议》,日常行为时刻谨记和践行《廉洁体系制度》,对内对外宣传牢记历史教训。而软腐化较之硬腐化则危害度更甚,遏制软性腐化更需从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知职知责,做职做责,尽职尽责,这是博信内外饰目前对于“职责”的最佳诠释,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遏制软腐化的有效方法。遇到问题正视问题而非掩盖,解决问题尽全力而不推诿,态度决定一切。
环境是影响人员行为的重要因素,创造“廉洁公正,远离腐化”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从意识上认可起来,从行为上规范起来。廉洁文化推行需传承历史文化精髓,亦需随着时代变革创新发展,但反腐倡廉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准则。必须未雨绸缪,做好腐化预防;脚踏实地,建设廉洁文化。我想遏制软腐化更需要从管理者自身做起,管理者用自身行动去践行,做到率先垂范。
二、以史为镜,以身作则。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堪称是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九
央视大型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通过拍摄跨度几千年的廉政文化史,通过一个个生动警醒的故事,展示在历史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观:“廉则兴,贪则衰”.
《鉴史问廉》第八集《千秋之评》通过讲述保存在史书中的清官和贪官的典型故事,探寻中国廉政文化背后的历史逻辑,并探求中华文明战胜一次次危机而不断浴火重生的历史文化密码。
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典籍《周礼》中提出的“六廉”概念,到魏征、包拯、海瑞、张养浩、孙嘉淦等清官廉吏的不断涌现,廉政文化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梳理这些丰厚的廉政文化资源,对于雷霆反腐的当下而言,不无现实意义。我们一直在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自身所处的时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吏来守护他们,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一位村支书,一个街道办的主,一位厂长,只要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无声无息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中国人有一种对历史的虔诚感和敬畏感,历史有终极审判的功能。历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终极性审判的能力,能够对人间是非做出公正的终极审判,使善恶最终各得其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千秋盛代,中华五千年文化中,记载了太多清官和贪官的故事。这些故事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学习的典范和引以为戒的典型,我们需要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了解廉政文化的历史逻辑,特别是为官之人,要做到廉政为官,执政为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观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就要把反腐当为责任,让清官成为新常态。河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尹晋华在河南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两个责任”巡回宣讲中谈到:“反腐新常态包括”从严趋紧“、”高压威慑“、”长常持久“三个特征。”相信在我省这种高压反腐的`力度下,清官会越来越多,他们以自身丰盈的精神境界、百毒不侵的清廉体魄带给国家更多的希望,成为政治生态的一种新常态。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鉴史问廉》纪录片是在历史的兴衰沉浮之中挖掘出的中华廉政文化的优秀遗产,全方位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的精华。该纪录片主题鲜明,故事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在强势反腐深入人心的当下,此片的问世更具现实意义。
“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一个治国之道,在先秦典籍《周礼》中,古人提出了“六廉”的概念,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
通过对《鉴史问廉》记录片的观看,我深刻认识到,要立足工作岗位,按照提出的`“三严三实”,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做到六带头,切实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
1、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宗旨意识。要真正把学习放在首位,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活到老、学到老。一是要积极参与到机关“每天读书一小时”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务必保证一小时的学习时间。二是要加强理论学习。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讲话精神。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真正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围绕商业中心工作,拓展思维、寻找工作的支撑点。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三是要拓宽学习面。目前自己所分管的主要工作是人事、信访、财务。人事工作相对较熟悉,信访工作综合素质要求高,而财务工作较为生疏。为了能全方位做好工作,需要学习法律、法规、财务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2、要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党性修养。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差距中增强动力和措施。要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一是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主动下企业对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进行摸底排查。二是对排查问题逐个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三是按照工作方案,扎扎实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力求实效。
3、要主动作为,焕发工作热情。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摒弃“过得去”、“不出事”的思想,克服形式主义,杜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要消除懒官、懒政现象,破除守旧思想,迎难而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好分管的工作。一是每周一与分管科室科长总结上周工作,研究本周工作,针对工作中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二是定期下企业,深入基层切实为企业和职工服务。三是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督管理,每年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四是认真解决好每一起来电、来访事件,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真正把人民的事情放在心上。近期针对文明商场王桃琴同志反映其工伤待遇没有按相关规定执行一事,将进行认真调查核对 ,把情况了解透彻,拿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让职工满意。
4、切实做到“三严三实”,树立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一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认认真真干事,清清白白做官。自觉接受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二是谋事创业和开展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发扬“钉钉子”精神,直面困难,不避矛盾。三是要全心全意为企业为职工服务。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把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十一
“有钱任性”是2014年的网络热词,在每一个网络词语流行的背后都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现象。如,“且行且珍惜”、“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也是醉了”都对应的有相应的事件背景,而“有钱任性”的流行,则代表着当下部分国人对于财富的狂热渴望与追逐。应运而生的“炫富族”更是“亮瞎”了网民的眼睛,灼伤百姓的心。
从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周久耕的“天价烟”,到深受炫富之痛的当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11年的“郭美美炫富事件”把红十字会逼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受到重创的红会至今元气大伤。不过是一个二十岁贪慕虚荣的女孩半真半假的自说自话,竟然轻而易举就动摇了红会多年的公信力,炫富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其实,古今中外,炫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昨晚在央视9套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其中西晋宰相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比阔的情节让我触目惊心。王恺多次与石崇比阔,均以失败而告终。为了帮助舅舅,晋武帝特意送给王恺一批极为罕见的奇珍异宝,岂料石崇当场打碎这批珍宝后又拿出更为罕见的宝物让王恺任意挑选。从皇帝到大臣,一个以奢为荣的朝代最终很快走向灭亡,也就是意料之中的结局了。
不难发现,无论是奢侈的“表哥”们,还是拎名包,穿名牌的官场“lv女神”们,那些热衷于炫富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特点---富的轻而易举,便按捺不住急于炫耀。我们何曾见过比尔盖茨曹德旺李嘉诚马云炫富---空拳创业的实干家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炫富的。一如王蒙所说,“这世上最不善良的往往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
官员们拿着百姓赋予的神圣权力,中饱私囊,相互攀比,急于炫耀的原因就是自己物欲横流的逐富心理不断增强和防范意识的日益松懈,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行径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当一个社会陷入“炫富”“羡富”的漩涡,把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不问金钱出处,人人都陷入对财富的狂热膜拜,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为官者贪赃枉法,为民者见利忘义,这个社会的基石也就岌岌可危了。
炫富之痛,痛的不仅是百姓的心,更是我们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千秋大业!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十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呢?观后有什么心得体会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其观后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衰。近日来再次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重温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更迭,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洁文化的力量。如今恰逢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公司一如既往的宣导廉洁正能量,学习《鉴史问廉》,第二次观看较第一次观之则感受更深,更觉震撼。
从《兴衰之思》中思考"廉则兴,贪则衰"的真谛——廉洁和腐化,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从《清官之念》中感知"青天文化,清官情结"的力量,为官正直才能一心为公;从《清浊之辨》中辨识清浊是非,坚信正义可以迟到,却从不会缺席;从《道德之择》中学习"克偏,戒巫,范家,全节,修身,清慎勤"的为官之德的警句箴言;从《文化之力》中感受民众通过文化艺术颂扬光明与希望,鞭笞黑暗与腐朽;从《律令之矩》中观吏治清明对国家的影响,对制度心存敬畏之心;从《制度之重》中见识历朝历代的监察制度,见识历朝历代在遏制腐化和滥用权力上做的种种努力和尝试;从《千秋之评》中领略历史的重量,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承担起了终极审判的功能,公正地记录着一代代政治家和官员们的是非功过。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清官廉吏,他们为官清廉,执法公正,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忠于职守,报国为民,清正廉明,惩恶扬善。古往今来,清正廉明是官员的政治道德理想,也是老百姓对清官的价值判断与价值期待。由此可见,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为官者清廉与否是兴衰更迭的直接诱因。
在长城汽车工作十余载,从入职至今,深受公司廉洁文化的.影响。学习《鉴史问廉》以来,深有对文化的传承之感。廉洁,是长城汽车的企业文化支柱。《廉洁体系制度》是长城汽车员工的行为准则,自2008 年正式颁布实施至今已整整七年时间。该制度严明清晰,在打击腐化维护员工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廉洁文化是长城汽车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文化建设是管理者的本职工作,纵使时代变迁,廉洁文化建设仍需始终如一,坚定不移,脚踏实地。
长城汽车对于硬腐化的打击力度从历年的廉洁大事迹中可见一斑,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均须时刻牢记腐化是第一高压线,坚决不能触碰。与合作方的业务往来严格遵守《阳光协议》,日常行为时刻谨记和践行《廉洁体系制度》,对内对外宣传牢记历史教训。而软腐化较之硬腐化则危害度更甚,遏制软性腐化更需从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知职知责,做职做责,尽职尽责,这是博信内外饰目前对于"职责"的最佳诠释,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遏制软腐化的有效方法。遇到问题正视问题而非掩盖,解决问题尽全力而不推诿,态度决定一切。
环境是影响人员行为的重要因素,创造"廉洁公正,远离腐化"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从意识上认可起来,从行为上规范起来。廉洁文化推行需传承历史文化精髓,亦需随着时代变革创新发展,但反腐倡廉始终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准则。必须未雨绸缪,做好腐化预防;脚踏实地,建设廉洁文化。我想遏制软腐化更需要从管理者自身做起,管理者用自身行动去践行,做到率先垂范。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十三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鉴史问廉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中华民族向来是不缺少文化的,尤其是廉政的文化。很多优秀的清官廉吏被写成了耳熟能详的戏曲或者是诗歌,被人民群众一代代的演绎和传唱,直到今天忍让被人们所熟知。戏剧里的包拯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戏中的包拯总是黑里透红的脸,额头上一轮弯月,头上戴着两翅笔直的帽子。而通常饰演包公的人总是圆脸,双眼能瞪得很圆,一看就跟人一种正气凌然的感觉。这是别的文化载体所做不到,因为非常的形象而且容易让人接受。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识字,但他看过包青天的戏,听过着他的故事,便能知晓是非黑白,能遵纪守法,不做坏事,因为他知道,做坏事是要被铡刀“铡头”的。因此,文化能为社会的安定团结提供有力地保障。
当年,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在河南邓州写下千古雄文《岳阳楼记》。文中不仅将岳阳楼的江边风景描绘的气势磅礴,更是抒发了作者胸怀天下的为政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为官一生的真实写照。后代的清官廉吏,无不以范仲淹为榜样,勤政爱民,忧心天下。“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们总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应当尽职尽责,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只是一个普通人,也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知晓民族大义,为国家的前程去认真思考。
当然,整个国家还是要由为官从政者来治理的,官员文化水平的高低就决定这个国家水平的高低。老百姓可以不识字,但从政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水平,必须学习先贤们的优良传统,学习古代清官廉吏的从政之道,只有这样,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让我们的社会和谐安定。有个别做官之人,总是喜欢弄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来糊弄人民群众,自己水平不高,还非要装什么才华横溢的样子。不是出两本发行不动的书籍,就是写两首狗屁不通的歪诗,以此装裱自己。其实大可不必。当一个从政之人清正廉明,勤政为民,让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会有人为他歌功颂德,还用的着自己去宣扬自己吗?所以,文化是能从内心深处来影响一个人的。当你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良好的道德素质,便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便会“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文化从来不是贪婪与霸道,它像一股暖流缓缓流过你的心田,给你带来奋发向上的慰藉与支持。中华民族之所以一直繁荣兴旺,就是厚重的文化在传承,就是一批批清官廉吏在掌舵历史的发展。我们都希望看到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所以学习优秀的文化,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不仅仅是为政者应该做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去做。
“宁做清官流芳百世,莫当贪官遗臭万年”。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饱含了古代先贤们的谆谆教诲!阐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更道出了民众对清官的期盼。
清官之盼
清官之念缘何起?
为官为吏,廉字当先,反腐倡廉重如泰山。廉为官之本,廉为政之道,廉为民之重,廉为众之求,自古民众念清官。
贪腐日重,民众面临公正缺失盼清官,遭遇官员跋扈思清官,面对“四风”日盛念清官,清官之念民之盼。
何为清官
何为清官,何为官?
关于清官,古有评语,清官者,兼具清正、清明、清廉之秉性。金元好问曰:“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明李贽曰:“彼为巨盗,我为清官”。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如何为官有明鉴。秦一统,后宣廉,秦律言: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有明一代,重刑反贪,察官吏,首重廉;到清朝,府初建,更倡廉,康熙亲为众官树立清官之典,要求官员“廉以立志”、“廉以为官”。纵观整个历史,先贤们对何为清官,如何为官作出了详细的阐述。此外,历代的清官楷模也为我们做出了示范,宋青天包拯的“不持一砚归”,唐神探狄仁杰的“一年清冤狱,万人无一冤”,东汉强项令董宣的“不畏公主权,闹事斩刁奴”,清八一巡抚张伯行的“一字诗”劝廉,明青天海瑞的“购肉二斤成热谈”都为何为清官、何为官作出了深刻而生动的诠释和注解。
我为清官
谁为清官?我为清官!
宋•张之才《辞汤庙诗》中道:“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来时贫”。古代清官们的倡廉诗词联句,可以说是其人格精神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当官为民的道德理念和为民造福的决心。他们坦荡的襟怀与不负苍天不负民的浩然正气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同时也警醒和勉励着世人。我们今天鉴史问廉忆清官,就是期待为官者都能“不为富贵涉贪路,宁守清贫养廉名”,做一位“清风两袖腐风离”的清官。其实,为官清廉难亦不难,若我们能时时以史为鉴,牢记包拯那句“史册有遗训、毋为来者羞”的淳切告诫,必能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若有人问起:现如今,谁为清官?亦可高声道:我为清官!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十四
最近,按照市纪委的要求,单位组织观看了反腐倡廉题材的电视纪录片《鉴史问廉》第二集《清官之念》。这一集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几位著名清官为政清廉、厉行反腐的事迹,包括包拯、狄仁杰、董宣、张伯行、海瑞。这几位清官在位时敢于反抗强权,为民做主,本人又廉洁自律,由此得到历朝历代政府和百姓的赞许,流芳百世。
但是,我对大力宣传这几个清官的做法并不以为然,清官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由于制度的原因,各个朝代的清官必然只能是很少一些人,靠这寥寥数人解决不了整个社会的问题,所以封建王朝历朝历代都腐败严重,甚至可以说各个朝代的灭亡主要是因为腐败造成的,即便是外敌入侵所致也是因为内部腐朽。我们今天是共产党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只依赖个别清官净化社会空气,而是要制定优良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首先要摆正官员与百姓的关系,古时候官员都号称父母官,意思他们是爹妈,百姓是孩子,而且是未满十八岁没有公民权的孩子,要靠他们监护,不听话就可以扁,敢反抗就饿肚子甚至逐出家门。这样的话官员权力就无限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绝对的权力必然带来绝对的腐败。现代社会不能这样,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官员与百姓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大家都是兄弟朋友,不能自认为谁是谁的爹妈,想掂对你就掂对你,这样不行,这还属于封建残余。所以,必须要从制度上确定官民平等的关系,这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三要素之一,官民不平等的社会肯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只是口头上确定官民平等关系还不够,由于官员从事的是管理工作,掌握有一定权力,所以必须限制官员的权力,就是通常所说的用制度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动物园的老虎是关在笼子里的,因为不关起来它就会咬人,权力也就像老虎一样,不关起来也会咬人。
所谓限制并不是把官员的权力剥落,因为没有权力也就无法管理,这里说的限制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让权力的运行暴露在阳光之下。监督包括党派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还有群众的监督,这是最重要的三大监督渠道。其他还有各种监督,比如人大对政府的监督,纪委对党委的监督,审计的监督,等等。
如果各项监督制度确立并实行了,腐败问题就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遏制,政府就会更加清正廉洁,所以制度才是真正的青天。不过,这个任务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因为三十年来,国内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于错误政策的导致,利益集团已经坐大,而且他们已经混入党内,或者在党内有代理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各种困难交织在一起,积重难返。不过,我相信习的魄力,而且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戴,前途还是光明的。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十五
鉴史问廉是一种道德规范和现代公民意识的体现,尤其对教师而言,更需要拥有这样的素养。我在进修班中听了相关学习内容,深感收获颇丰,有以下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概述鉴史问廉的重要性。
鉴史问廉是中华文明中的传统美德,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教师作为社会的重要人士,其品德表现是广泛受到社会关注的,鉴史问廉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养,以体现教育工作者的高尚品德。
鉴史是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认真和全面的研究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这需要教师对历史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具备较高的思维水平和道德素养,才能理性地思考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问廉是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言论进行自我“反省”,主动“检查自己的心灵”并不断“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达到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目的。教育工作者要常怀感悟,依据自身的职责、使命和道德准则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保持真诚、正直和恪尽职守的精神面貌。
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时刻拿出鉴史问廉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标准,尽心尽力,客观公正,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最好。同时,通过肯定优点和发现问题,发挥鉴史问廉的作用,及时反馈教育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教育思路提供价值支撑。
第四段:教育工作者如何落实鉴史问廉。
落实鉴史问廉对于教育工作者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客观公正、能够听取不同的声音,以及善于自我反省、不断向上进步的精神,做到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常思考,时刻保持警觉和自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水平。
第五段:结尾。
总之,鉴史问廉不仅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素养,同时也是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教育行业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它需要教育工作者以自己高尚的品质和精神面貌,为教育伟业作出贡献。保持鉴史问廉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素质和职业操守即是体现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和意义之一。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十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学习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的范文,欢迎阅读哦!
追根朔源,“廉政”的概念古已有之。其本来的含义与“廉洁”相同——“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政策的日趋完善,人们对廉政的理性熟悉也日趋深化。简而言之,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辨证同一。
最近几年来,廉政教育已深进人心,人人讲求廉政,事事要求清廉。我观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心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启发。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代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核心,以“清、勤、慎”为主题,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访廉政文化的气力,为盛世叫警钟,为时代举镜鉴。全片对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了充分展现,内涵深厚,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制作精良。非常具有可读性。从而深入地了解了廉政建设的理论意义和中国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看完后感到就像是听了一堂不设讲台、不见讲师的廉政讲座,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和精神营养!我觉得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有鉴戒和参考的作用。
它揭露的是以民为本、顺应民心的传统;是勇于进谏和善于纳谏的经验;是不畏强权、公正执法的良好传统;是严以律己、不欺暗室、廉洁奉公的官德与政风。
中国廉政史上,出现了很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光武帝时代的董宣、宋代最著名的清官包拯、明代的.刘宗周。都为提倡廉政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就一个国家而言,“清正廉洁之日,则国家兴盛”那末,对一个学校、一个教师队伍而言,廉洁一样重要。
目前,紧跟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步伐,作为一位新教师,我同大家一道学习了廉政准则,浏览了一些廉政故事、廉政漫画等书籍,并从中取得了一些启示。
廉洁的对岸就是***,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不自觉的滑向***的彼岸。每个***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不是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礼物越重,越轻易起到相反的作用,轻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轻易将本来的好意变成坏心。每次的***都是幕后的那双“暖和”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整理。
从古至今,廉洁的故事比比皆是。东汉南阳太守羊续将焦俭送给他的鱼悬于室外来谢绝焦俭的再次相赠;北宋包拯立《诫廉家训》于家中警示后人;周总理穿着朴素,总是将衣服补了又补,坚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临终前身上只有8元6角……作为一位教师,应当学习这些良好的廉洁作风,自觉建立廉洁自律的意识,用教书的行动诠释廉洁的含义,用学生的成才续写廉洁的故事。那末,作为一个教师而言,固然没有***的土壤,但是,我们从事的职业要求我们不但要廉洁从教,更要把廉洁的种子种到每位学生的心里,确保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廉洁之花能够竞相怒放。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十七
“有钱任性”是网络的热词,在每一个网络词语流行的背后都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现象。如,“且行且珍惜”、“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也是醉了”都对应的有相应的事件背景,而“有钱任性”的流行,则代表着当下部分国人对于财富的狂热渴望与追逐。应运而生的“炫富族”更是“亮瞎”了网民的眼睛,灼伤百姓的心。
从“微笑局长”“表哥”杨达才价格不菲的名表、眼镜、皮带到南京江宁房产局长周久耕的“天价烟”,深受炫富之痛的当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xx年的“郭美美炫富事件”把红十字会逼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受到重创的红会至今元气大伤。不过是一个二十岁贪慕虚荣的女孩半真半假的自说自话,竟然轻而易举就动摇了红会多年的公信力,炫富的杀伤力不容小觑。
其实,古今中外,炫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昨晚在央视9套看了由中共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其中西晋宰相石崇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斗富比阔的情节让我触目惊心。王恺多次与石崇比阔,均以失败而告终。为了帮助舅舅,晋武帝特意送给王恺一批极为罕见的奇珍异宝,岂料石崇当场打碎这批珍宝后又拿出更为罕见的宝物让王恺任意挑选。从皇帝到大臣,一个以奢为荣的朝代最终很快走向灭亡,也就是意料之中的结局了。
不难发现,无论是奢侈腐败的“表哥”们,还是拎名包,穿名牌的官场“lv女神”们,那些热衷于炫富的人大都有个共同特点---富的轻而易举,便按捺不住急于炫耀。我们何曾见过比尔盖茨曹德旺李嘉诚马云炫富---空拳创业的实干家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炫富的。一如王蒙所说,“这世上最不善良的往往是那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
官员们拿着百姓赋予的神圣权力,中饱私囊,相互攀比,急于炫耀的原因就是自己物欲横流的逐富心理不断增强和防范意识的日益松懈,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贪污腐败行径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当一个社会陷入“炫富”“羡富”的漩涡,把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不问金钱出处,人人都陷入对财富的狂热膜拜,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为官者贪赃枉法,为民者见利忘义,这个社会的基石也就岌岌可危了。
炫富之痛,痛的不仅是百姓的心,更是我们无数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千秋大业!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十八
“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不仅以诗书画闻名于世,更以为官清廉、勤政爱民而被地方上的百姓所铭记。他的人生和宦海生涯历经坎坷,但他并没有改变自己为官处世的准则。他曾经作了一首名为《竹石》的诗勉励自己: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善于画竹的郑板桥一生喜爱竹子,在他看来,宁折不弯的竹子是自己清廉操守的象征。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板桥竹风”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一个象征。
联系到我党的现有工作,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同时也与消极腐败现象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深刻认识反腐倡廉建设贯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必要性,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痼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社会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容易滋生和蔓延。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与腐败现象作斗争,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到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他还强调,整个改革开放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们党对改革开放过程中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必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指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会给腐败现象滋生以可乘之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任务的认识更为清醒,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夺取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胜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第一,坚定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形势,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我们必须看到两个方面:一是成效比较明显,必须坚定信心。通过这些年来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党员违纪案件有所减少,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提高,要继续坚定反腐败必胜的信心。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形势仍然严峻,必须坚定信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消除。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既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又要坚定信心,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第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反腐倡廉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是反腐倡廉必须始终为促进发展服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影响和干扰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纪为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意、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坚决查处违纪案件。三是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性。要全面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做到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真正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使反腐倡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是党的xx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思想观念要更新。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审视、判断和分析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促进权力阳光运行上要有新突破,在加强监督上有新举措,在查办案件上有新动作。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实现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创新,找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对策和办法,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果。
党的光辉形象靠党员的共同努力来增彩,党的利益需要我们大家来共同维护。我将以此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以党风廉政建设和个人廉洁自律的实绩赢得上级领导和全县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做到常思贪欲之祸,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为德,常漠公仆本色,真正做到上不负党,下不负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篇十九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铭记我们的责任,以历史鉴古,问心自省,在工作中遵守诚信原则,不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
第一段,历史鉴古,引领我们前行。历史是一面照妖镜,可以反思过去,指引未来。我们要时刻铭记初心,追寻先贤的道路和智慧,进一步增强向上向善的意志,以更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段,问心自省,反思自我。教师是树品之本,作为教师应时刻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这自我反思的过程对于我们树立“问心自省”的态度,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不断反思自我,完善自我,不断进步。
第三段,遵守诚信原则,铸牢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不偏离正确方向,尽到职责,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公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坚决不利用职务之便在教育中谋取私利,防止懈怠、敷衍、偷懒和不作为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第四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追求真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学生敬仰的榜样。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最新的教学科技,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第五段,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优秀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坚定信念,努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我们要兢兢业业,以身作则,敬业奉献,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发挥仁爱、耐心、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成为一名靠卓越的教学成果赢得学生敬爱的优秀教师。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文所述的鉴史问廉心得为指导,更加认真负责地履行教师职责,做到忠诚、诚信、担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其实树立起高尚的性格和职业操守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终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将来铺路。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85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