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因对新鲜事物的渴求而不断发展进步。总结需要有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总结的对象和范围,避免泛泛而谈或内容杂乱。以下是一些总结的案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一
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直观、高效的优点,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最优化,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求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应有作用。
近些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直观、高效的优点,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发学生求知能力。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兴趣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求知。
例如《小音乐家扬科》中有一个片段说的是扬科从小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音乐。教师特地选了斯特劳斯的《春天的歌》,在动听的音乐声中,让学生闭眼去体会大自然的一切响声,再配上和弦的旋律,于是田野里风儿“呼呼”作响声,小鸟“叽叽喳喳”叫声,青蛙“呱呱”声等也就应运而生了。接着教师又抛出一个话题:那森林里“噢咦,噢咦!”又使扬科听到了什么声响呢?(这是课文的一个空白点),学生思绪顿时一泻千里,联想翩翩。然后教师又一次播放出音乐,让学生美美地朗读这一段,从学生的表情中,不难发现他们也陶醉在这音乐中了。无声的语言化为生动形象的情境,使听觉与情境相吻合,使情感与认识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有丰富多彩的视听和动画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在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的同时,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如教师在教《荷花》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一幅动态的荷花图,在学生的阵阵赞叹声中,那“碧绿的”“挨挨挤挤”“大圆盘”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自然而然涌现出来。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中,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荷花的静态美,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这样的教学,教师变口授为操作演示,通过看、听、说、想,学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和厌烦,反而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进入忘我的境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观察彩色画面,又受到美的熏陶。
再如,我在组织学生参观农贸市场后,指导学生写一篇参观记。我播放按参观顺序剪接的录像资料,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通过特写镜头,学生能够对农贸市场进行观察,使学生按参观顺序有条理、详略突出地写出了农贸市场的繁荣景象。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学生创造能力。
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尽可能大的发挥是教育成功的标志。为了让我们培养的孩子在将来跻身于社会,现在一定要让他们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按照顺向思维定势,柔弱的小羊是狼的腹中之物已成定局。为了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采用求异法,边用电脑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教师随机演示狼掉进陷阱里的画面。同学们看了高兴得直拍手,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从理智上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们突破了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常规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它在语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极为有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黄如凤。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情景教学.广西教育学院学报,,(01)。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二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步入学校和家庭,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技术为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方式提供条件,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方便。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把网络技术与教学内容结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个体——合作”相结合,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顾问。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也有不同的需要,因此,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很显然不符合学习的客观规律。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自主学习。
教师有必要将网络技术整合到教育中来,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做到推陈出新,为学生创设更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基于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就是以化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发挥网络优势,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为目的,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网络是我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主渠道之一,因此为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知识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这里利用的媒体和资料并非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而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来获取网络信息,必要时利用关键词搜索出自己想要的信息结果。
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本领后,不仅对于将来增长计算机知识有帮助,而且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还要及时和学生交流信息,因为网络中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庞大了,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都挖掘出来,所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互相交流已经成为了现在的一种主流。在一种平等、交融的氛围下来共同了解新的信息动向,研究问题解决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信息,更能使师生间的感情得以更好的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学生的信息水平低,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学生对所需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差。基于此,在课前可将相关资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夹下或学校局域网络上,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或网站去获取有用信息。随着学生信息水平的逐渐提高,可为学生提供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到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
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教育、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民主化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话题。但是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只是轰轰烈烈地去讲,而没有实实在在地去做,老传统老方法照用不误。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难于得到发挥。
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全球化的全新视野。网络下的协作学习便是其中一种,它有利于促进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自主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计算机网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它大大扩大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支出。在基于互联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竞争、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协作学习。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强化剂。教学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心理,让学生满怀喜悦地去学习。例如:我们学习氨的性质时,先用课件《氨的喷泉实验》引入,学生们看到这漂亮的红色喷泉很兴奋,从而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怎样形成喷泉的?为什么是红色的?问题一一产生,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了。
另外,“原子结构”知识的教学中,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是微观的、高速的和无规则的。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观察其运动状态,因而就难以形成概念。对传统教育方式,用flash制作的教学软件--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及照片叠加形成的电子云图。可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完成观察过程,从而很快在其头脑中构建出电子云概念和电子运动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该软件可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2、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增大课堂信息容量。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方式、速度的影响,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速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适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象;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象)进行局部放大等等。
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化学教学复习课讲授时,我们可以事先把知识脉络用幻灯片形式制作出来,并且每个知识点都设计例题、习题以链接形式链接起来,想讲什么就点什么,想练什么就练什么,强化训练,提高了课堂效率。另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可以把化学科教学中的实验过程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把一些难于观察的、微观的、危险的化学过程模拟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了许多繁琐的讲解过程。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想办法开辟新的学习空间,借助网络技术,将文本资料和电子资料有机结合,将课内外知识相互渗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品尝成功的乐趣,提高探究的能力,根据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的需要,获取作息的途径为:校内外资料平台和资料库;教师提供的相应网站;教师创设的虚拟的学习环境;学生自主畅游因特网搜集资料。
学生搜集资料的地点既可以是课堂,又可以是课外。依托信息技术,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地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利用,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三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对去年学的画图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画画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画画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利用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在不断地学习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要在应用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每学习一课的内容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二、及时做总结,写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内容衔接,抓住重点。因此在课后要及时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时更正。只有不断反思,才有不断进步!
在工作中也会出现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在工作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将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能。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四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很多教师也已经开始注意把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但在此过程中,针对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目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就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进行了分析。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小学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日后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还直接与国家兴旺、民族繁荣息息相关,因而社会各界以及家长、教师对小学教育质量都保持着高度的重视。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之一,信息技术以其信息容易获得、存储量巨大且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在小学教学中逐渐得到了广泛运用;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由于目前部分老师不能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强化课堂效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将就其应用现状以及应对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1.1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些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鼓励学生大量背诵古诗词、成语等内容,重视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死记硬背的掌握而非理解性学习记忆;同时,由于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上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的方式,他们更喜欢在黑板上以板书的形式来进行授课,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次要、备用的授课手段,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难以形成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更无从谈及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和创新思维的提高了。
1.2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教学,从而使课堂缺乏互动。
一些语文教师由于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在日常的授课环节大量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给学生播放教学视频、课件以及幻灯片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尽管这样能够很大程度发挥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但是这种方法过度强调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弱化了教师在教学环节的主导作用,从而会让学生有一种在自学课程的感觉;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很难向老师提问做出反馈,久而久之课堂气氛会变的沉闷无趣,一些学生甚至会对语文学习采取不重视的态度,从而降低课堂学习效率,弱化预期的教学成果。
2.1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安排,强化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效果。
一些传统课文的教学由于缺少有效的多媒体手段,因而在背景介绍等环节通常是提供阅读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灵活编排课程的教学环节,将这些教学引入环节以及拓展环节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展现,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如在学习小学阶段阿尔丰斯都德的经典文章《最后一课》时,如果学生对故事当时的背景情况没有很深刻的了解,那么很难理解作者的心境,并且也会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句话有完整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观看普法战争的纪录片,让同学们了解到1870~1871年间由于普鲁士王国与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就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实现德意志统一等问题爆发激烈矛盾从而引发战争的事实,并且在这过程中法国战败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占领主权后宣布禁止教授法语的现实情况,并且让同学们联想如果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临时占领的地区教授日语,身为中国人会对汉语有怎么样的情感,从而在丰富了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帮助同学们对课文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强化了学习效果,也让一些同学对相关历史燃起了兴趣;同时,可以通过播放法语歌曲或一些电影片段让同学们感受作者所写“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句话的原因,从而提高同学们对不同文化的认识。
2.2使用信息化方法营造良好课堂学习氛围。
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塑造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语文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方法来进行教学引入,或者对教学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视觉化展示,将会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对所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小学生在理解古诗词情境时则可以采用信息化方法,对于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全诗气势恢宏,景色描绘大气而生动,把自身的豪放之情与崇山峻岭、怒涛湍流融合到了一起,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年龄特征以及阅历尚浅,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对类似情境有深刻的了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下载白帝城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同学们就李白眼前所见、耳边所闻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对李白在诗中写出的磅礴气势进行品味,从而深化了学生的印象;同时,在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作用的影响下,学生也能够对这首古诗的通篇词句运用有更全面的理解,从而认识到古诗的整体美。再如《村居》一诗,此诗描绘的是一幅在农村的早春,孩子们踩在草地上放风筝的情景;教师可以以绿色调设计教学材料的色彩基调,选择一些乡村早春一片生机的田野景象作为背景图片,并选择一些充满童趣的歌曲配乐,让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上对诗词色彩保有一定的主观认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2.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信息技术对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的作用能够促进师生交流的实现。在一些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拓展信息,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感受发表感想,并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或者将自己的想法同老师进行分享。如在阅读训练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展示相关阅读材料或者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对教师的推荐建议有粗略了解的同时,针对一些可能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某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封面有什么含义等等;同时,也可以播放一些著名学者或优秀学生的读后感、书评,来让学生对课外参考读物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帮助自身在阅读书籍时掌握阅读的技巧,抓住作品的内涵,实现阅读素质的提高。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趋势,对此小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审视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现存问题,从提高课程编排、塑造良好课堂气氛以及增加师生互动三个角度进行努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1]高明华。信息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165.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五
第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讲解。其实这一点对很多师生来说,并不会感觉到陌生。当前在我国的众多学校中,包括中小学,都已经开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认真仔细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这些丰富多彩的图片、动感十足的视频资料都给了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强烈冲击,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突出的方式展现,这样的话,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还能够加深他们的记忆力。例如,可以将重点公式、较难的知识点用不同的字体或者不同的颜色来凸显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提醒学生要注意这些知识点,学生也能够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从而更加用心地去理解和记忆。第二,运用网络进行教学互动指导。网络教学也并不陌生,但是由于现在很多学校的条件有限,还无法实现这一教学模式。其实运用网络教学有许多的好处,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可以大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了解到最新的知识动态,分享全世界的优秀教育成果。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校园网为平台,建立网络教学课件以及教师在线答疑系统,让学生与教师实现零距离的交流。一直以来,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因为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教师都是“高高在上”的,他们有什么心里话或者有什么疑问都不敢跟教师沟通,然而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学生就可以完全放下心里的那种恐惧感,与教师一起在线交流,在教师面前能够做到畅所欲言,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第三,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机技术操作,开展教学实验。这种模式特别适合数学的教学,数学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是一门最难以理解的学科。这种模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学习。学生恰好可以利用媒体技术来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多媒体,学生利用各种软件亲手输入数据或图形,自己进行探究式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促进了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会计领域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得相当普遍。延续了很长时间的手工记账已经完全被会计电算化所替代,很多烦琐的工作,比如说会计核算等等统计工作都已经实现了电算化。目前,计算机在会计领域已经普及,同时也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是,如何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档案管理,这一问题至今还尚未得到解决,因此,我们也要积极地寻求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非常烦琐复杂,如果我们能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那么就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单位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此外,还能够分析出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让决策者能够根据这些数据资料来制订企业未来的发展计划,提前做好规划,促进企业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会计档案的数据设计出一些有利于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模型,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现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应用。
近几年,中国的交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在交通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可谓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们的交通安全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保障。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移动通讯网络以及国际网络运输控制协议(tcp/ip)等技术原理,在交通领域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尤其是gps定位系统,现在很多的汽车中都装有这一系统,特别是众多的私家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拥有了私家车,有相当一部分私家车主选择为自己的爱车装配gps定位系统,原因就在于这一系统的便捷和功能,通过gps的定位,可以帮助车主随时随地地了解到去往目的地的路程和路线,从而使得众多的私家车主能够通过该系统去往全国各地到处旅行。另外,计算机信息技术还可以通过与110、120等系统和各类数据库相结合,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就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车辆安全系统;网络、通讯及导航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移动多媒体系统。无论是在哪一个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六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中要想使学生有持续的兴趣,就的针对所讲的内容准备精彩有趣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所选案例一定要有足够的新颖性,要强调的是新颖性是对学生的而不是对教师,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往往上一届学生新颖的案例拿到下一届学生就是陈词滥调了。所以教师要在案例的选择上下大力气,要时时刻刻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收集优秀的教学案例。其次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难易适中,既要让学生感到案例的亲切与实用又要让学生感觉到案例的探索与启发、要能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和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再次案例的选择要注重与信息技术其他学科的联系性和实用性、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促进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要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而应关心如何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问题,特别是通过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知识、加工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例如:讲到第五章《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因为这一节需要将视频音频和声音整合在一起,比较复杂。如果一上课就开始讲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的界面、以及操作步骤,难免让学生觉得复杂,更别说兴趣了。但是在讲课前我先给大家展示了一个用premiere将学生们开运动会的视频、照片又配上背景音乐合成的avi格式的视频。学生们看到视频以后立马兴趣高涨,大家都想做一个自己喜爱的.视频留作纪念。接下来我给学生们提供素材,然后把制作简单视频的步骤分发下去,让同学们自己来完成这个任务,通过制作简单视频来让学生们初步了解视频制作过程,个别不会的老师再给讲解。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满足感。课堂内的宝贵时间以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他们能够更专注于主动学习某一项目,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时间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2思维发散式的课后思考。
课后的思考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它既是课堂内容在学生大脑中的发散式延伸又是启发学生对后续课程内容兴趣的铺垫。做好课后思考题的布置对调动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持续性兴趣至关重要。中学生的思维定势比较少,能够较快的接受新知识和新方法同时中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比较强,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的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后思考题的时候既要考虑到题目承前启后的作用又要考虑到题目的创新性和启发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后真正去思考。
3师生转换角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做为信息技术教师也应该不停的在学习,在教学中有时会发现个别学生的专长,他们对一些功能型软件的使用非常熟练。这样便可以师生互换角色,在这种角色互换中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第三章图片信息的加工时,引导大家学习的是photoshop,个别学生曾用过这个软件,我就让他给同学们介绍这个软件。在学生自己的讲解中,大家很快进入到学习中。学生在做作品有问题时,也由学生来帮助解决。这样做,即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总之,信息时代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与其抱怨这个学科不好上,不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到不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每堂课都变成一次愉快的学习,使师生双方都能在学习中体会快乐与满足感。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七
最新出台的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规定,较之以前的地理课程学习内容有较大的区别,同时由于之前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没有接触,学生对此是陌生的,而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地理信息技术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值得探讨,尤其是作为一门对信息技术要求很高的学问,它能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及信息技术的掌握。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上学校应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为配合教学建设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同时配备专业的设备设施,强调师生都重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这一举措,更好地运用现代化高科技技术,为更好地透彻地了解地理知识及将来从事相关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理信息技术,即“3s”技术,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及gis(地理信息系统)。三者虽然相互独立,但是通常在应用过程当中又互相之间有联系,需要同时派上用场,一般情况下gps负责定位,rs负责对数据或者信息进行采集,gis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现阶段,3s技术应用在我国交通、农业、环保等各个领域当中,并且作出巨大贡献,它对测量的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在工作中解决许多难题,取得极大的成就,在全球都得到极高的重视及关注,是现如今的一个炙手可热的一门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球、实时及全能的特点,完全不受天气的干扰,能连续不断地进行高精度的测量、测速及定位等,目前应用于全球的各个范畴。rs(遥感技术),能通过传感器将在远距离的电磁波信息通过处理成可供人类适用的图像或者其他计算机信息,具有感应距离远、感测范围大的特点,目前被广泛推崇和关注。gis(地理信息系统),采用现代高科技计算机技术将采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使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呈现出为人类所用的状态。
(遥感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通过遥感技术,能够监测到土壤土质、土地利用现状、河流情况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使学生更细致透彻地领悟到在土地农作物生长环节的变化,如果配合遥感图像,学习也会更具有趣味性。其次,天气预报正是通过遥感技术监测得到的,通过监测感应天气变化信息及数据,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将其转化为可以读取的图像和信息;同时它还能监测出自然灾害的变化,时刻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且及时采取措施尽量降低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通过rs技术的应用,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知识原理,更形象化地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教学效果。
(全球定位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相对rs及gis,学生相对比较熟悉一点,因为它较多应用在生活当中最多的应该各种地图导航及应用在交通工具上的智能导航等,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应用gps的相关原理进行模拟教学。例如,从世界地图的一点到另外一点,通过gps技术让其自行导航多条路线路线、直线、最合适的路线、最省时的路线等,然后通过遥感技术将整个路途中的环境及天气变化监测出来并通过图像呈现出来。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
(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高中生可能没有很明确的意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地将其引导到那上面。例如,在地理教材上会出现一些立体的或者三维的景象图、气象变化图等,告诉学生这些图都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加工处理而产生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地理信息系统产生认知,并且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这些图像是如何形成的,并且是如何转化而来的。同时,通过上机实验操作,让学生感受地理信息系统的强大。采用这些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及地理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对各个地理知识点的理解及掌握。
就现阶段而言,地理信息技术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探讨地理问题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大势所趋。
1、提高教学质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要求自身进步,提高教学质量,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能力,打破“死记硬背”的传统结构,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吸引力,从而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展开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丰富教学内容,使课堂更活跃。
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并且将计算机上级实验操作运用到其中,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同时创新教学授课方式,不再是传统单一无聊教师口传,有利于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与此同时,使学生更细致全面地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及地理知识点,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利用探索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是一门深奥有趣的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并且灵活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并且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开阔视野,并且通过知识掌握体验到成就感。
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今后的发展中一定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以促进地理教学水平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八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的理论课大部分是一些关于数据的单调的文字,讲起来既繁琐又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难融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信息技术的乐趣才有可能更加努力的学习,因此,教师在excel的教学过程中,光凭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不仅难以理解更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对实例懂得实际操作进行演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过程中去,比如教师可以假设班级是一个销售部门,要对本月的销售数据进行整理操作,最后显示出本月的销售业绩以及与上月的销售业绩数据对比情况,这样就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表格的处理中来。
再如,上网、下载以及通讯工具的应用,这也是初一下半学期所主要学习的内容,需要老师一步步的讲解,不如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跟着教师的演示进行上网搜索并下载qq等软件进行安装(为后面即时通信软件的学习做准备),这样既节省了课堂的时间,又能够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进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学科关联度,整合教学内容。
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处理的能力,而所谓的这些信息的来源则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内容以及知识,这就使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的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比如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文字的输入教学时,就可以将输入的课程内容与语文学科的内容整合起来,其主要是将语文中需要学习的汉字的内容通过计算中的识字软件进行操作,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让学生跟着软件进行汉字的结构、偏旁、部首、读音以及写法的学习,通过软件的指导进行汉字的听、说、读、写以及输入等练习,通过学生与计算机的相互交流进行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对于多种学科内容的整合就是将不同学科的内容和素材进行统一的整合,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真实的、具体的环境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不同的学科知识和内容合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某一学习过程的体验达到多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计算机在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也引发了以超媒体方式进行教学信息的整合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更是为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和操作技术上的支持,通过对学科内容的整合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不仅实现了其他学科的现代化教育,也实现了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进而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升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充分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设定,善于积极利用多种学科的内容整合,理论结合实际,进而提升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九
摘要:信息化时代为社会经济带来了诸多改变,也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思路。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高职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培养其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
1背景。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形式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的飞跃,带来社会特征的重大变迁,表现在爆炸性的信息量及分散化的信息分布。未来时代,每一个人都需要置身于信息背景下,具有理解全球性知识的能力。以互联网为支撑的产业革命让人才的价值内涵得到了很大提升,真正的人才,需要具备知识、能够利用科技获取未知和探索世界的能力,这些人才是能够利用网络灵活运用各种技术知识的人才。面对新时期的人才苛求,涉及教育层面的理念及思考,学者认为,当前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经济思维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国相关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些都与信息技术的掌握及应用有莫大的关联。信息技术对生产力提升、社会经济进步的作用不言而喻,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使得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提升社会发展效率。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才使得“知识产生与信息处理、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必备条件,而源于此,新的教育理念开始在转变,对原有模式开始替代。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意味着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新形势我国人才培养必须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提升人的学习能力基础上,提升人的全面素质,从而符合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技术教育是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综合素质。信息工具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及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2概念界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对标准,信息技术是对信息的加工与有效利用;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与管理技巧;上述方法的技巧与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应用;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食物。人们利用信息信息手段对各种信息形式如语言、文字、图像、图片等进行采集、存储、处理等,这一系列过程产生的经验及手段工具的综合称之为信息技术,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信息技术主要体现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智能技术系统。目前学校教学中应用的信息技术体现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
2.2学习能力。
学习,是人一辈子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终身学习也可以视为伴随人的一生。通过学习,人习得技能,提升素质,具备生存及改造世界的能力。基于教学领域的学习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学习定义为后天努力,获取相应知识与技能,另一种是通过学习,使得主体产生相应行为乃至使得行为发生变化的持久过程。前者注重知识的汲取,后者更强调学习后对行为的改变。后者概念相比比较合理,学习就是人通过学习从而对知识结构、心理、行为意向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过程。
2.3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大有可为,在学习方面的应用甚广。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育事业。前者是信息技术完成教育任务,后者是从教育方法方式上来看待信息技术,实现教育与学习模式的变革。在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学习中,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等过程,并实现信息传递、资源分享并相应快速解决问题,这都为学习和教育提供了快捷、有效的路径,同时信息表达方式的动态化及信息交流中灵活性都为学习带来巨大便利。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在这样的时代,信息的利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能够利用信息对知识进行更新。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日趋凸显,劳动者的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创新素质与实践水准对民族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时代背景下,人的学习能力提升将是大的趋势。时代特征和信息社会都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而能否顺应信息时代要求,提升综合素质,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高职教育的成败。根据站的相关数据,这一统计数据截止到2016年5月30日,全国高校已达到2879所,其中高职院校数量为1334所,约占我国高等院校总数量的46.3%。高职院校在2016年招生334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综述的47.7%。这一切已经充分说明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经过对我国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调查后,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较差、学习意识欠缺,学习主动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意识不强,学生学习机制不够健全,相应学习不方法不够科学,自我学习的监控能力低下,学习的外在环境条件较差。高职院校在教育中,片面强调技能的掌握,导致一些学生单纯对简单技术的掌握,缺乏知识的储备和新技术、新思维的领悟等,学习效果较差,缺乏长远发展的基础。信息时代背景下对高职教育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许多高职院校在评估或者上级检查的时候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物力对学校进行信息化改造,增添了大量信息化设备,如校园网建设、多媒体设备,但更多时候这些东西是摆设而已,没有发挥应用的功能。当然学校信息设备条件的改善为学生外部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
4技术环境下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4.1组织和建构学生知识体系。
高职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单纯机械的记忆,而需要主动在一定方法基础上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巩固自我的学习成果,使相关信息转化为自身储备。而在现在,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为高职建构自身知识体系提供了必备的环境条件与设备条件。作为高职学生,可以依赖的学习日趋丰富,而可以借助的工具更趋多样。在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各种资源和工具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借助工具获取相应资源,帮助学生在比较中获取有用信息,准确表达自我想法,在具体创设情境中,进行知识探究与掌握。
4.2依赖工具促进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可以分为诸多种类,如信息工具、情境工具、认知工具、评价工具等等。各种学习工具可以极大方便学习,提供相应学习主动性,成为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依托。认知工具,是促进高职学生发展各种思维能力如创造性、分析性、批判性及其综合思维能力的系列软件系统工具,认知工具能够促进高职学生认知,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如可视化软件通过使知识可视化,构建知识点的关系,方便记忆,电子表格可以图形化表述知识,帮助学习者理解等等。评价工具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方式、结果进行实时监控的工具,通过正确评价学习效果,支持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过程,提升学习效果。如电子档案袋以文件夹的形式真实记录了学习中的学习过程,包括各种过程材料、时间材料及成果报告等等,时常督促学习的学习进程,完成相关任务,保证学习质量。同时评价工具也促使学习者在为自己设定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性的实现相应学习目标。
4.3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在信息化时代,淡化了空间色彩,每个人不受地理限制,可以依托网络技术共享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因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协作交流的绝佳平台,每个人都应该有合作学习的精神,在网络集体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将大大增加。网络共同体其实就一个是学习的虚拟社区,在此,学习者可以共享、交流、探讨、反思,在这一平台上,每个人要贡献自身的资源与知识,要善于表达自我观点,在群体互动中促进自身思维的成长与知识的获取。因此,网络共同体对促进学习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为每个个体提供重要的表现平台,能够成为资源获取、思维碰撞的地方,将众多知识和观点吸收起来,最终使得学习者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和获取强大的知识储备,高质量的完成学习过程。
4.4构建个性化学习系统。
每个高职学生都是一个个体,有自己的受教育背景、兴趣爱好、学习模式等等,教育不能同等于工业化时代的批量化复制生产,要求尊重作为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提供更具正对性的学习系统。而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智能时代为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能,这也是符合目前社会转型、信息化时代到来的需求。学习的本质是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欲望,其自主学习必须得到激发。同时需要基于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探索以高职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将学生个体差异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满足个体化的学习需求。个体化学习系统的构建需要在体现个体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等真正使其终身受益的学习模式。
4.5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
高职学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时不言而喻的,而首要前提是学校提供相应的支持条件,原先学校在硬件设备有一定提供,但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片面性,要完善服务信息技术利用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这里面包括教师角色、学习资源及校园信息化建设等各个方面,缺一不可。传统模式下,老师扮演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的角色,新形势下,一方面教师要学习相关信息技术,灵活掌握相关设备,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并通过相关渠道对学生辅导,完整相应课程教学工作。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满足硬件如计算机房、多媒体设备外,还要完成相应软件设施建设,如加强电子教室建设、引进最新学习相关软件、建设精品课程,积极营造学生信息化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身在其中,乐于学。
参考文献。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十
培智学校在对智障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所设置的专业以及所选择的培训内容要与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其中烹饪专业就是基于提升智障学生基本生活技能所开设的。智障学生由于自身智力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学习烹饪技能时,容易出现对烹饪相关操作理论难以理解、刀工操作时切制的角度、热菜炒制的火候等技能点难以掌握等现象,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专业技能点进行分解,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智障学生烹饪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网页式电子教材,减轻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难度。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将专业技能划分为择洗、切配、刀工、热炒几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中既包含有基础理论内容,又包含大量的实操内容,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师将每个模块中的理论与实操内容进行整合,制作出网页式的电子教材,辅助学生进行学习。网页中包含了每个教学模块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文本、图片、操作视频。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直观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学习难度。如教师在进行“热炒单元”教学时所制作的网页,“常见热炒操作工具的认识”作为所有学生要学习的通识性内容,“热炒操作的站位”适合于有一定认知能力的学生学习,“常见的翻锅操作”适合于有一定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使用,“热炒操作相关视频”适合于动手操作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时使用,“家庭实践方式指导”作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技能后的家庭实践补充,也是家校互动的一种新的方式。
整个网页教材的内容设置覆盖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在单元教学时,通过对网页教材的使用与学生的专业实操相结合,使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起理论与实操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目的。
2.视频辅助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观察力缺陷是智障学生学习技能的障碍之一,在烹饪刀工操作时,学生要通过细致的观察找出不同刀工成型工艺在切制时的细微变化,而刀入料的角度是其中的关键技能点,不同的入料角度切出的菜料形状会大不相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将学生需要重点区别掌握的刀入料位置角度、菜料控制等操作动作拍成视频,再进行特殊处理,如将刀入料的角度进行突出、放大,对菜料在切制时翻转的角度添加指示箭头等,使学生在明确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再进行实操时的难度减轻。如学生在学习椭圆形片的切制技能时,教师先将操作方法拍成视频,并对刀入料的角度、切配过程中左手控料的方法在视频上进行特殊的处理加工,使其能得到重点的呈现,同时教师在向学生播放视频时适当调整播放的速度,使学生更容易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技能的操作要点,在教师一对一的指导下掌握椭圆形片的切制方法。技能操作视频的使用节约了教师大量演示操作时的材料使用。在视频辅助下,学生在学习切制椭圆形片时,学习效率提升明显,教学效果如下:
教学方式区别。
教学时间。
关键技能掌握情况。
入刀角度的准确率。
切配成品达标率。
组别一。
10课时。
90%。
85%。
组别二。
只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进行学习。
10课时。
75%。
60%。
3.建立微信平台,为学生的家庭实践提供互动指导。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沟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智障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时,适量的家庭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对技能的掌握,但教师需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实践的效果,并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强化指导。因此教师在班级内建立起了微信沟通平台,将每日学生需完成的家庭实践任务发送给家长,家长指导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家庭实践时,将学生的实践效果拍摄成照片以微信的形式反馈给教师,同时教师结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短信以及语音的形式进行家庭实践的指导,使学生的家庭实践形成了良好的家校互动效果。此外教师与学生的家长合作,利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功能,指导学生将自己感兴趣或是想学习菜品的制作方法分享到微信的朋友圈,教师结合教学单元的设定,选取学生喜欢的部分菜品作为专业教学内容,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家校互动。在使用微信互动的基础上,学生每学期学习掌握新菜的数量由原来的4~6个,逐步增大到8~10个,家长们普遍反映的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得十分迅速。
三教学反思。
在指导智障学生学习烹饪专业技能时,通过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有效地分解了技能的重点与难点,提升了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能在指导智障学生进行烹饪专业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对分解技能难点的辅助作用,但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呈现方式,如在技能学习的重点部位或是难点部位的呈现时,适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会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针对智障学生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的特点,教师在每节课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技能重难点所占的时间应控制在课堂教学时间的35%以内。如果频繁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而忽视了在专业技能学习中以实践操作促进学生技能掌握的基本原则,也会使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应产生的效果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包含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要力求简洁,适合学生学习需求。
在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时,要注意所制作的课件、视频要做到画面简洁,适合学生观察,不要使用过多的动画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信息技术的使用要做到紧贴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
3.信息技术的使用要做到多种资源的整合。
在指导学生进行烹饪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编制网页式电子教材的过程中要对能辅助教学的多种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如果网页的形式将图片、文字、视频资源集中到同一教学媒介中,既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使用,同时也能对学生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3]薛星、靳振中、马贵觉.教您学烹饪[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十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计算机教学的目标之一,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提升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完成计算机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也是计算机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有效优化计算机教学时间的运用方式,并显著提高计算机教学成效。
(一)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计算机知识的传播路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终身学习成为了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社会,学生学习已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已经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汲取知识、消化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发展和进步。教师要清晰的意识到,学生的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紧密的联系,要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确立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知识内容,自我克服学习困难,能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传统计算机教学主张教师讲课,学生听课,限制了学生思维,阻碍了学生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弥补传统计算机教学的缺陷,有助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教师应相信学生,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三)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排除外界对学生的干扰,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助于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应积极探索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为学生日后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趣味性原则。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学生只有对计算机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才会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趣味性情境,利用趣味性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讲授word图文混排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贺卡,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通过贺卡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挑选特定节日,将学生制作的贺卡加工出来,发放给学生,提升学生制作的成就感。
(二)主体性原则。
计算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计算机教师为学生提供服务。在传统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感受,只知道讲述知识,没有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在计算机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感受,根据学生需求来设计课程,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之中。例如,教师在讲授电子表格中的计算函数时,可以引导学生计算班级学生成绩,让学生熟练使用求和、求平均数等多种函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可以将完成任务最快、任务完成质量最好的学生树立为榜样,让其他学生向其学习,提升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
(三)生活化原则。
计算机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核心素养。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学生的学习水平始终无法提升。教师应遵循生活化原则,将教学和生活相连接,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讲授ppt制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家庭成员关系表,并要求学生利用三种不同的翻页样式,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束缚,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第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应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锻炼学生,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基础,使学生掌握高超的计算机技术。教师应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实践技术,促使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第二,以学生为教学重点。教师应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力度,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认知计算机知识,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从而实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二)改良教学方式。
教师应改良教学方式,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第一,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主动和学生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出实质性建议。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工具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解决课下问题,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师可将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汇总整理,为学生课下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平均各组实力,让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利用教学任务来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学生的自我意识。同时,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做好评价工作。
教师应做好评价工作,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一,重视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指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经验,让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第二,重视小组评价。一方面,教师应评价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教师应评价小组成员付出的努力。通过小组评价来提升学生合作的喜悦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第三,重视学生反馈。教师应接受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要根据学生的意见来优化课程,让学生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结语。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教师应遵循趣味性、主体性、生活化原则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良教学方式、自做好评价工作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十二
在信息社会大背景下,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育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但是现今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过分重视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忽视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科特点,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1。1教师演示课件为主,学生动手操作为辅。通常情况下,一节课4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授课占用20分钟,给学生演示占用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定的课堂练习占用10分钟,剩下的几分钟时间,老师做总结评价。这样的课堂模式,往往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进行。比如:现今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大多都是一个老师带多个班级,这样一来,由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平行班级的不平行性,就会给课程进度带来很大的影响。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课程进度不一致的结果。而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教师的课件单一,不能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课堂以教师为主,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性。
1。2教师讲与学生练交替,课件演示贯穿其中。具体操作过程中,老师边讲授边分配任务,学生在老师讲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定的练习,在这期间,教师会利用课件将课程的知识点全部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把握。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问题,却没有时间去解决。而老师呢,完成了课堂教学,却不能达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标。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课堂教学程序繁琐,使得学练不能结合。
1。3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配合教师课件演示。这其实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法”,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强调这节课的重点、难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由此任务牵引,独力探索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此达成教学目标。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任务单一,不能充分照顾全体学生的个体能力培养;课堂开放,导致课堂纪律松散,不能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
以上几种课堂教学模式,都不能达到整体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不能体现当今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的观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强调学生是认知即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
2。1课堂导入需要意境,课题引入需要直接。现今的学生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是他们喜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门课能够带给他们类似于体育课的轻松自在,也不是因为信息技术教材上的内容多么吸引他们,而是因为这门课的学习内容相对轻松(几乎关系不到他们在高中的任何一次教学质量调研)、计算机和因特网的魅力以及他们想当然认为的上信息技术就是上网的魔力。所以真正增强他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客观地讲,计算机课教室要比一般教室大很多,同样的50个学生,师生间的距离就要比在一般教室里远些,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约束力就相对小很多。有好多学生上课时都不喜欢坐在离教师近的位子上,似乎远离老师而坐,就可以不受课堂的约束。而且大部分学生刚进到机房的时候,往往压抑不住一路走来所引起的兴奋,总是在忙着和鼠标、键盘亲密接触的同时还不忘和旁边的同学拉呱聊天。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课程内容,让这宝贵的“每周一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呢?我认为关键是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语。
2。2亦生亦师,争当课堂主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如今的学生越来越强调自我,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他们不再完全听从于教师的课堂教导,开始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创造力都不相同,如果给他们每人一个平台,他们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绚丽色彩。在课堂上,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可以发现并利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可以从中挖掘出不同的难点、疑点。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曾和大多数老师一样,采取的是“布置任务——完成任务——讲解任务”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只需要完成任务,他们最终所获取的答案都是我给与的唯一的一个。但是信息技术是一门开放性很强的科目,其中很多内容都来源于日常生活,甚至还有好多来自于其它科目的知识积累,个人理解能力和知识涵盖面的不同会使一个问题有多个解答。因此,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学生演示”功能。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只做补充、提点、指导的工作,等到他们完成任务以后,我则找一部分学生来演示自己的成果。或许学生的演示结果并不理想,也不能完全符合任务要求,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就一定具有代表性。我以此为契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认真地点评他的优势和不足,优点加以表扬,不足加以更正。这样,在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亦生亦师,争当课堂主人,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2。3多激励,少提醒,放手去做,禁忌代劳。在课堂上,学生完成任务往往不会很顺利,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向老师询问:“我怎么做不出老师做的那个样子呢?”“这个页面怎么设置啊?您帮我做做行吗?”类似的问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躬身示教,并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演示给学生看,那么几乎要占用整节课的时间。而且老师做完以后,学生并不见得能够掌握,以后自己再做的时候,可能还是一片茫然。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拒绝学生提出来的某些问题,不再“有求必应”。当学生问我能否代做的时候,我常常会说:“你自己再琢磨琢磨,自己再试试看。”有很多次,我发现尽管教室里的计算机都连接了因特网,但是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却不知道利用这个最全面的“点子王”。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提醒他们:“如果你遇到困难,离你最近的不是我,而是你面前的电脑。”这样,适当的提醒会使得他们茅塞顿开。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健全人性的形式。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可通过自我教育而成长。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的潜能,既主张平等也承认差异,是一种注重情感、符合人性的学习理论。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确,“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总之,在现今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从教师为主导转变为学生自我主张,从教师作为知识的说教者、灌输者转变为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如此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会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2潘克明。论运用电化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3蔡军。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十三
摘要:在市场经济日渐发展的前提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建筑企业不断发展与完善,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也成为企业发展过程必须要研究的方面,针对现阶段发展情况,进行几方面分析,通过分析旨在明确发展项目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也通过提出的措施,解决进一步完善我国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能力,使我国经济建设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控制措施;分析。
如今,结合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总体发展情况,虽然面对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尚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通过合理的、规范的计划进行讨论,必然会提高我国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目标,通过管理的完善进一步提高对于成本控制能力,明确我国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内容,进而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与高质量完成。下面结合几方面内容,进行明确分析。
1分析状况。
1.1在建筑工程企业中,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体制不完善,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问题,在企业中,成本控制与管理制度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些欠缺,这样直接影响企业成本控制,会出现控制不恰当等现象,虽然相关方面的政策与管理事项都很完善,但针对个别问题,也要不同分析,明确发展过程中体制不完善等问题。这是落实过程中出现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情况,需要有关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所以必须明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在企业中,一旦发生问题,在项目工程成本管理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1.2建筑施工单位没有形成成本意识。在相关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相关的管理中往往仅重视项目的施工工期能否按时完成、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却对施工成本问题进行了忽视,在具体的施工环节,他们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与管理办法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管理,最终使得企业在工程验收结束、成本核算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影响了其经济效益的取得。然后是设计变更问题。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旦出现设计变更必然会影响施工成本。如果一个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多次的变更调整与重新施工,必然会使施工成本不断的累计增加。虽然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变更设计、从而满足项目施工的实际需求,但是这种方案的变更虽然看似正常,但是却使得施工成本控制的难度系数增加、施工成本激增。
1.3在全过程成本控制中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具有具体的、科学的成本计划、跟踪指导等环节的。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管理费用等各种费用的不断变化,最终使得成本全过程无法有效控制,造成成本失控,影响企业发展。
2.1应培养大家的成本意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每位工作人员都应该具有成本意识,这是提高成本管理的最有效方式,所以,建筑施工的工作人员也要定期进行学习,养成成本控制意识,通过这种合理的有效的方式,明确每项工作内容,把岗位能力与素质相结合,实现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方面的职业素质形成,对于这方面来说,相关部门也要定期进行成本考核,采取奖罚兑现的方式,积极的去影响工作人员实际工作意识,进而保证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控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使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成为常规的工作内容,保证企业在发展市场的有效地位。
2.2对责任预算进行科学制定。财务预算的设置必须符合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等相关选项,尤其在招标完成后,必须做好成本控制与合理的预算,明确施工项目目标成本,把有效的预算运用于建设初始,针对不同分工进行细致分析,做好预算,提前明确企业发展最终效效益,预算的控制与管理工作是建立在发展过程中的,也是对于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的最有效的管理,合理的成本控制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说相关工作人员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不可以忽略每个管理环节,这样才能最大化的提高企业建设项目成本管理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预算监督。
2.3应对招标监管强度进行提升。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招标监督等问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提高监管强度,也是决定企业施工项目成本的重要方面,首先就是招标材料与其他各项相关内容的完整性与透明性,必须结合规划需求进行合理招标,明确招标文件必要内容,通过对于有效的招标进行预见性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其次,从招标企业之间的标价与竞标的科学性出发,降低企业竞标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投入,避免造成不良的企业经济效益发生,有效的监督体系构建与实际的市场环境,如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必须明确发展目标,利用信息基础与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策略,实施必要的监管效率,实现企业中多元化发展,提高企业发展过程的成本信息控制能力。
2.4应做好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分析。第一是项目经理。作为成本控制的主要负责人,在进行项目成本全程的控制中应做好对各部门成本输出情况的监管、对成本误差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控制制度、做好各类报表审及管理工作等。第二是技术人员,其作为施工成本控制的关键负责人之一,在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时,技术人员应该工程的具体情况设定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案。同时,为了工程的生态文明环保,施工人员要适当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换施工平面布局。第三是预算人员。预算人员在编制建筑施工计划之前,应该充分了解施工方案的制定。与此同时,施工管理控制人员应提前做好施工材料的购买时间计划,方便材料采购人员选择科学的时间进行材料的购买与管理控制。
2.5提高材料及设备管理有助于完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也是对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方面,所以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采购与施工设备的引入,作为建筑企业也必须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该方面的成本管理,明确材料是建筑过程的根本,从基础上抓成本,将成本控制在每个必要的环节,找出材料加工的专业企业,明确选购的材料是否合格,在采购过程中也要实施有效监督,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因私人利益产生的成本问题,在材料审批与核查的过程上也要明确手续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严格掌握控制因素,进而降低材料和设备成本,提高成本管理过程的最根本效率,从而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使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建筑企业中,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内容也较多,针对复杂的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来说,明确项目管理目标,认真做好财务工作,提高项目成本管理的有序化与科学化,进而把企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方面,提高其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能力。
作者:环鹏单位: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参考文献:。
[1]雷艳敏.b建筑公司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5.
[2]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作业成本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十四
(安徽省蚌埠市第九中学)。
摘要:学校作为人才的集散地,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才是学校必须履行的责任。高中是教育阶段中比较重要的阶段,高中生有比较强的认知能力,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也取得了显着的提高,为走进大学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伴随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十五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观判断。
(一)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关系着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能力相近的教师,自我效能感强者比自我效能感弱者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对自身的能力充满自信,即使遇到困难,也能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去实现既定目标,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总对自身能力持怀疑态度,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努力,良好教学效果就不容易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班杜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具有不可忽视的健康功能。当个体面临同样的应激源时,自我效能感不足会引起身体中某些物质生化水平的明显提高而打破免疫系统的正常平衡,降低其免疫功能,从而导致健康问题。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各职业压力源呈负相关,与焦虑水平、抑郁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而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促进和维持教师的身心健康,增强教师的个人幸福感。
(三)教师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普遍证实教师自我效能感会通过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学习态度、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教师的知识水平、精神面貌等方面在教学活动中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高的老师,其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自我效能感低的老师。因此,青年教师注重自我效能的提高也有益于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一)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并设定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青年教师入职初就应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目标,作出合理的职业规划。适当的目标能激发个体的动机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如果目标不切实际、难以实现,个体可能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更多想到的是失败的场面,会削弱自我效能感。研究发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压力之间呈负相关,压力越小,自我效能高。因此,青年教师应该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可先从设定挑战性较低的近期目标入手,近期目标一个个的实现会极大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但是一直停留在挑战性较低的水平,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根据自身情况分阶段提高目标的挑战性,在不断的调整和目标的到达中才能实现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二)增加直接与间接成功经验,从自我对成功的体验中提高自我效能。
研究发现,个体多次直接成功经验会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甚至摧毁自我效能感。作为青年教师,迫切需要有直接的成功经验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让内心更认同自己。高校青年教师要增加直接成功经验首先应从上好每一堂课开始,这样可以直接从学生上课的反应中来评价自己上课成功与否,随着讲课能力的'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也会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也要通过借鉴间接的成功经验来完善和提高自己,多听课,多总结经验,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劣势转化为优势,为直接成功经验的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及时进行师生交流,从学生的认可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高校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小,沟通交流易于实现。通过师生间的信息传递,青年教师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学生从老师身上获得了关注和共鸣,也会更积极的投入到本课程的学习中去。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同时也能增进师生感情,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责任感,从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可中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也会不断增强。
(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从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学历层次较高,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但这对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来说还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多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学习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政治思想方面、业务知识方面、素质培养方面、人文关怀方面等,如学习如何做人、关心人和帮助人,向社会的学习,向实践的学习等等。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五)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在科研建树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在现有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科研水平是一项硬指标。在科研上有所建树可以使青年教师极大的提高自我效能感,因此青年教师要不断关注本学科前沿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动态发展状况,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与此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介绍前沿知识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六)正确评价自己,建立科学的自我评价体系。
青年教师入职初遇到的挑战较多,在面对挑战和挫折的时候要正确认识自己,对于领导、同事、学生的评价要正确的对待,正确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要因为外在暂时的消极评价而自我怀疑甚至自暴自弃。学会科学的归因方式也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个体失败的时候,归因于不可改变的因素,那么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假如他归因于可改变因素,就不会降低他的自我效能感。因此,青年教师要学会科学的归因,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就自我否定,做到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青年教师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会导致他们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和教学效果。青年教师要认识到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意义,在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自我效能感。与此同时,高校在关注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职业道德培养的同时,也应该重点关注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
项目学习信息技术论文篇十六
自主学习,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等方式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探求者的一种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思维转变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学习深度的挖掘,加之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潜力,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创造性与积极性缺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书面教育为主,并没有实际的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升效果。相比而言,自主学习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和自我发掘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教育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动脑结合动手,教育过程应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一特性正确引导学生开发自主学习思维。在逐步重视自主学习的今天,传统的应试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较多问题,使得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缺乏自主性。
国内初中教育普遍面向应试,学校、教师以学生考试成绩衡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水平。然而,学校却忽略了信息技术作为应用型学科,重视探索和思维发掘的特性,忽略了信息技术探索的乐趣。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意识不足,从根本上限制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的教育是面向应试,以分数为评价机制的,学校、教师采取灌输式教育方式,学生采取被动接受知识的形式。教师主导课堂、传授知识,学生在引导下被动学习、获取知识,并没有实际的思考信息技术本质问题。
(二)自主学习机制不完善。
初中教育面向应试,因此学校及学生的学习重点以提高分数为主要目标。然而,目前国内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自主学习水平有限,还无法完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使成绩获得大幅提高。自主学习机制应用程度有限,相关体制还未完全形成,措施还未具体落实,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进一步加大自主学习的相关研究,完善自主学习机制。
(三)课程安排不足,内容滞后。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滞后,教师传授的信息知识与现实客观应用的信息知识出入较大,这样对于信息的应用和掌握都有消极影响。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依靠一定的设备设施的,没有设备就没有信息技术。然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充足,部分山区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设备资源不足,条件有限,导致信息技术不能充分运用到课堂学习中。
据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更由于远离生活实际应用,而被学生厌倦。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努力发掘自主学习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比如,联系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结合实际,积极发掘信息技术的探索性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探索性,引导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挖掘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和深度。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
课堂气氛的沉闷与单调需要师生共同改善。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的深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问题,积极营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深度挖掘的.氛围,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和思考。在题目练习和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可以选取开放式的信息技术题,引导学生摒弃固定答案的传统思想,建立发散性信息技术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手段逐渐进入课堂成为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只对着课本念,面对各类现代化教学技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建立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多媒体的利用直接简洁地传授教学,网络的运用更便捷地开拓知识内容,分享教学资源。新型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倡导学生自主思考。
(四)完善信息技术教材。
教材是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依据,使用与信息技术相配套的教材,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完善教材,能从教学目标上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求,切实督促初中教师对于教学信息化的认真落实,提高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意识。
四、总结。
传统的灌输式学习已然不适应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需求,提倡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热情,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必将逐步成为主流。目前,自主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的机制。
作者:段艳华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四中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275647.html】